体育课程设计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7-06 18:05:23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体育课程设计

体育课程设计范文篇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理论基源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主要培养面对社会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人员,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课程是实际操作课程和基本理论课程,而且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动手实践来掌握和提高一门到两门基本技术,这恰恰是与体育的基本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应自觉地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方向相联系,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将职业或专业特征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的设计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满足不同职业或专业对学生身体条件提出的特殊要求、可以防止因职业而造成的身体损伤等,对学生未来职业应具有促进和补偿作用,回归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对未来职业的本能作用。

二、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体系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是由中等学校合并或升格而形成的,其体育课程体系严重滞后,要么沿用升格前的课程体系,要么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没有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将来从事技术劳动的职业特征或专业特征的体育课程体系。但这并不是说,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体系一无是处,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采用选项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模式,对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增加运动量、发展职业体能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它仍存在体育课程思想落后、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体育课程体系未能体现“准职业人”的职业特征、体育课程资源与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不适应和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等问题。(一)体育课程思想落后。以往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更多的是强调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大众锻炼手段为主;这样的思想符合学生身体成长的规律,但却与职业发展不符。在忽视了进行健康教时,更忽视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将来从事职业劳动的体育知识和职业体能的保障,致使他们走向社会后难以形成与职业劳动岗位相适应的体育能力,从而更容易产生职业疾病。(二)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将来大部分是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性技术人才。近年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各种改革设想层出不穷,这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目标的定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该目标定位大多体现为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掌握健身运动的一到两种方法和技能,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养成良好的锻炼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优良品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体育教育目标的共性上,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仍不明确。(三)体育课程体系未能体现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特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注重学生毕业时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适应特定岗位的人才,因此与普通高校学生有很大区别,职业性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不能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未来职业特征相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设计的弊端。围绕职业特征开发体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但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学生未来职业特征。(四)体育课程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在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实践中,有的开设普通体育基础课,各个专业雷同;有的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体育课,以学生兴趣为主;有的根据学校师资开设体育课,以教师的教学能力设定体育课;种种现象,造成学生上课无兴趣、形式主义严重、多年同质化严重。同时课内外结合不紧密,校内外没有形成联系,学生的体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未能有机结合,造成学生对体育与所学专业关系的认识的深度不够,这与体育的本质背道而驰,更谈不上为学生将来劳动岗位服务。

三、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源

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学生职业基本确定,劳动方式也随之确定,且劳动方式决定了体育在其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独特性。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设计应回归对未来职业的本能作用,从职业教育学和劳动心理学基本理论重新审视体育课程设计的方向。(一)职业教育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设计的理论之基。关于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1)《辞海》(中国,1999)“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2)世界银行(1993)“职业教育是在学校中为技术工人做准备的,部分课程是专门职业理论和实践;技术教育指的是为技术人员做准备,大多在中学后进行,这些机构大多被称为理工或工业学院。”(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技术与职业教育”理解为:“a.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b.准备进入某一就业领域以及有效加入职业界的一种手段;c.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以及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的一种准备;d.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e.促进消除贫困的一种方法。”(4)《产业教育振兴及产学协力促进法》(韩国,2004年)“指设置职业高中、实业高中、实业性学科或课程的一般高中或是大学,对于在农业、水产业、海运业、工业、商业等产业从事工作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技术上的教育”。(5)《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1997)“职业前或技术前教育是主要为学生进入劳务市场和准备让他们学习职业或技术教育课程而设计的教育,学完这些课程尚不能达到劳务市场所需要的职业或技术水平。职业前或技术前教育课程的内容至少应有25%与职业或技术有关,且要确保职业科目或技术科目不只是许多课中的一门。”“职业或技术教育是主要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行业或某类职业、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教育。完成这类课程之后可以获得所在国的主管当局(如教育部等)认可的在劳务市场上从业的资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定岗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与其它教育过程也存在区别,高等职业教育在注重各行各业的原理讲解和理论阐述及受教育者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谋生技能,强调具体生产(服务)活动的实际体验。高等职业教育,或者学生入职前的超长时间培训,主要目标就是技能性和实用性,适应岗位需求。自中世纪职业教育开始,人们对职业教育就有一个深入的教育学理解,从古老的师傅带徒弟,到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只将学生引入社会职业,而且还要引入其生活世界和提高工作质量及享受工作,到现代社会,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代表的大规模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更应如此。(二)劳动心理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设计的理论之源。“劳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工业心理学分支。它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服务。”劳动心理学形成于20世纪初,主要研究人的劳动活动的规律,着眼于提高生产效率。西方往往从工效学或人机工程学的角度进行,并注意它们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劳动心理学研究职业操作设计和劳动环境的合理化,产品质量,疲劳与工作安排,安全、事故与劳动保护,各种职业活动的特点及其对劳动者心理品质的要求,职业指导和人员选拔,技术培训,工作紧张和劳动群体、劳动态度问题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学者先后进行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心理负荷、操作能力测验、人员选拔的研究,还对自动化、半自动化系统生产线的操作员进行了技术培训的心理模拟教学研究,以探讨培养现代技术工人能力的新途径。职业是一种社会劳动分工,对劳动者本身来说则是一个社会工作岗位。任何一项职业都由专门职能和特定岗位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所从事的具体活动以及这种活动所应达到的目的就是通常说的职业的职能。一种职业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一种职能,即从事一种具体的活动。职能的内容,对职业者来说是确定的,职能一旦发生了变化,也就意味着职业发生了变换。但是,实现或完成这种职能的手段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从业的劳动者具备以完成其职责相适应的劳动能力,具备发挥其能力以完成其职责提供的必要的劳动场所、物质技术和人事协作关系等条件。社会为劳动者开辟了广泛的职业天地,不同的劳动者因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会有不同的选择。并且在同一职业内部,因公众或工作性质的差别,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要求也不同。从劳动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职业,其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劳动者安排在各种不同的相对确定的工作岗位上,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力,使人们既能在劳动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为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同时又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改造主观世界。文明高效生产和其目的一致,也是现代社会生产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有效保护企业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客观要求,它对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保护和开发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职业的具体成效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才能、劳动者具有的重要职业特征的发展和补偿的可能性问题,是劳动心理学探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对未来职业显然具有发展和补偿性,因为才能这一概念本身并不是单一的,还包括劳动效果、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如何,然而劳动者动作的准确无误程度,也是评价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技能和熟巧系统是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形成的,通过再学习去适应新的条件。技能和熟巧系统是劳动活动的成效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具有巩固的技能和广泛的概括的熟巧,同一个人不易造就的重要职业属性所形成的矛盾会被缓解。”在职业训练过程中,未来劳动者必须掌握解决职业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要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同时获得职业补偿和能起作用的职业特征方法。某些特征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得到或多或少的发展,并且在职业训练的过程中形成劳动和职业活动的动机、劳动定向、欲望水平、自我评价等。

四、结论

体育课程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职业体能;高职;体育课程

根据高职学生所学习专业及其对应性职业,设计对其职业体能具有锻炼、提升、优化,以及具有职业病预防与其他疾病治疗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去习得处方性的职业体育技能,并培养其因职业、因地点、因时间等制宜的职业体育创新能力,把“发展学生从业所需身体素质”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统一起来[1],为其职业发展、职业创新与职业理想追求打下坚实的身体健康基础。

1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类型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的骨干,设计对其未来职业具有支持、激励与提升作用的体育课程,是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与个性化体育能力的关键之一。1.1职业疾病预防与保健课程。随着体育教育的普及与持续,健康第一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设计与开展职业病体育预防与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是众望所归。作为高职学校可以在现行的高职学校体育课程的框架内,科学与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开设方面的自主权,把具有医疗功能的传统武术、气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民族传统医疗体育项目,以及眼保健操、颈椎保健操、肩周保健操与膝盖保健操等现代保健项目,整合并创设为职业病预防与保健类的体育课程。通过专业的课程设计对高职学生开展系统的技能教学和职业体能保健启发,助力其享受未来的职业生涯。1.2艺术与健美课程。打造与保持健美的外在形象与通过体育艺术活动享受艺术生活,是当代职业者的体育意识提升与艺术追求发展的统一。随着现代体育科技设施的研发与普及下,开设艺术与健美类课程成为现实。实践较多且效果比较好的,以各种配乐的项目为主,如体育舞蹈、健美操、健美舞、肚皮舞、钢管舞、瑜伽、鬼步舞、街舞与刚刚被纳入巴黎奥运会的霹雳舞等。这种课程的设计既要对高职学生开展现有的项目及其技能教学,也要开展体育艺术或艺术体育技能的创编技术技能培养,让其能结合个人职业实际、各种身体要素实际,开展个性化的健美与体育艺术的创新活动。例如,曾经上过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的清洁工人以扫帚为道具,所创编的健身操或舞蹈等。1.3时尚体育课程。时尚体育项目的时尚特点是其重要的魅力源泉。设计时尚体育课程有助于激发高职学生体育兴趣与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尤其是在职业压力、生活压力与行业竞争压力下,为高职学生开设时尚体育项目课程对其以后的职业与人生过程中释放压力,具有直接、高效与稳定的启发作用。立足高职学校体育硬件建设现代化与各种社会性的体育场馆建设的实际,在协调各种资源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攀岩、跑酷、极限自行车、自由搏击、滑板与一些越野挑战活动等。例如,对航空安保专业的高职学生开设自由搏击与防卫技能的时尚体育课程,能锻炼和提高其“体能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有助于其在未来的职业中“防范非法干扰行为”[2]。

2学生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类型

设计“引进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与“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教育和创新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高职体育课程[3],是确保教学与对学生未来职业服务有效性的基本。2.1职业共性职业体能课程。根据高职学校现有的专业设施与未来的职业,去设计对职业体能具有共性要求的职业体能课程,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职业针对性[4]。按照职业过程中体能依赖的重点肢体部位,设计三类共性职业体能课程:(1)上肢职业体能课程。以各种坐姿且运用上肢的职业为主,设计训练手臂、腰身、颈部与肩部为主的职业体能课程,以锻炼上肢的体力、柔韧性与预防劳损的技能为内容。(2)下肢职业体能课程。以下肢为重点工作肢体部位、需要长时间下肢支撑的职业为主,设计训练臀部、髋部、腿部与脚为主的职业体能课程,以锻炼下肢耐力、韧带柔韧性、腿部敏捷性与下肢静脉曲张预防等为内容。(3)全面性职业体能课程。包括需要消耗体能较小的工作如管理层的白领,需要全面消耗体能的技能蓝领等,设计全身体能、全身肢体协调性、身体敏锐性、身体柔韧性等训练课程。2.2处方性体育医疗课程。由于各种职业都会出现职业性的亚健康与职业病等情况,从体育预防性的视角开设处方性体育医疗课程,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病预防意识与通过体育活动的自我康复能力。结合高职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未来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的身体状况,亟待设计两类课程:(1)亚健康处方性体育医疗课程。由于现代高职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生活不规律、体育学习和训练不积极与网络依赖等消极现象,导致一定比例的学生出现虚弱、情绪波动大、头晕与睡眠紊乱等亚健康症状,为学生处方性地设计放松精神、体质梯级优化提升与渐进性规范作息规律和培养体育兴趣的课程,如配乐的太极系列健身项目、娱乐性健身项目与艺术性健身项目等内容。(2)职业病处方性体育医疗课程。根据高职学生过度运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及久坐、久躺与长时间运用某一部位肢体、饮食不规律等,导致出现的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鼠标手、慢性胃病与痔疮等病症,设计具有理疗康复功能的体育课程,让其体育锻炼中不仅提升体质健康水平,也能起到治疗相关疾病的作用。比较适合的以传统的医疗体育项目为主,如前述的易筋经、五禽戏等,以及具有各种具有针对性功能的健身操等。2.3岗位性职业体能课程。由于不同岗位需要特定的肢体部位来发挥主导功能。设计岗位性的职业体能课程,通过科学的训练其特定肢体部位,在使其保持工作需要的基本耐力、爆发力与敏捷性的基础上,让其能避免劳损、及时恢复体能,以提升职业过程的工作质量。从岗位工作体能的实际出发,设计重点为:(1)体能修复性体育课程。针对某岗位性工作肢体经过一定时间长度导致的体能下降、过劳甚至劳损等体能消耗情况,设计具有地点适应性、时间长度控制灵活与运动空间自由的体育技能课程,是让职业者能即时或及时恢复体能,降低劳损与机体受伤的几率。以动作幅度小、体能负荷小、技能轻快简便、音乐轻松愉悦的项目为主,如广播操的某节运动、某种舞蹈的分解技能等,让职业者利用手机音乐就能开展自己喜欢的运动。(2)机能优化性体育课程。由于在工作实践中,不仅需要耐力、爆发力等力量性的体能,还需要肢体的敏捷性、柔韧性与协调性等素质。因此,从提升工作的整体绩效与身体整体健康水平的角度,以岗位性工作的肢体部位为中心,设计机能优化性的职业体能优化课程,以培养职业者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机能自我优化能力。以肢体的对称性技能动作、平衡性动作为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日后的职业体育运动中,既能通过科学的运动减少职业肢体部位的劳损等问题,也能避免非职业肢体闲置的肌肉萎缩与肢体僵化等现象。

职业体能需求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设计及其教学,是培育高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个性化体育能力、职业化体育方式的处方性课程,对高职学生的个人健康、职业体质、职业关系与职业文化具有激活与优化作用。当然,随着体育发展、职业发展、行业分化与科技发展等综合性因素,高职体育课程还需要与时俱进地开展优化提升的设计,以确保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时尚性与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叶继强,郭广辉,鲁葵蓉.基于职业体能教学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2018,17(12):75-77+85.

[2]梁慧.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18,39(1):159-160.

[3]商汝松.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6):104-106.

体育课程设计范文篇3

(一)研究对象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程为研究对象。(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在学校电子阅览室、期刊室和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关于足球教学内容、考核项目及体育教师应有的知识等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2.访谈法根据研究的需要与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该院足球普修课的教学内容。3.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并制作了调查问卷,对在实习单位有过足球教学经历的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9份,有效率98%。4.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数理分析。5.逻辑分析法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程设计的分析

1.课程设置情况(1)开课时间的选择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主要集中在第三、第四学期(民族传统体育系除外)开设。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锻炼,身体素质和掌握技术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较复杂的足球技术动作,也可以为大三专修的选择奠定了基础。(2)课程时数分配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当前足球普修课时数的分配如下:体育教育系和社会体育系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6学时,实践课44学时,考核4学时。民族传统体育系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6学时,实践课38学时,考核4学时。民族传统体育系比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的实践课少6学时。2.教学内容分析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足球技术分析、足球战术分析、足球运动概述以及足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实践部分主要包括足球基本技术、足球基本战术、教学实践能力、自学自练能力以及承担足球裁判能力。足球技术分析包括:足球技术概念与分类、足球基本动作分析、足球基本教法分析、守门员的职能、守门员的基本技术分析。足球战术分析包括:战术的概念、分类、比赛阵型的发展、足球进攻战术、足球防守战术。足球运动概述包括:足球运动的特点和作用、我国足球运动发展概况、世界足球运动发展概况。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包括:足球比赛场地、比赛人数、时间和用球、越位,不正当行为,裁判和助理裁判员的主要职责,裁判员和助理裁判员的跑动与选位,手势、哨音、旗示、配合。(1)足球技术(见表1)做、会教、会写教案。3.考核与评价分析表3考核比例表(1)理论考核分析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理论课考核统一采用笔试的方法,占总成绩的30%。主要对所学的理论内容进行考核,是足球普修课考核的重要部分。(2)实践考核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实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由踢远和30米运球绕标志物两项组成。踢远:将球从起点处的地面踢起,球在空中运行落地的第一点为测试的远度。30米运球过标志物:从起点处划一条30米的垂线,放置标志物5个,每个标志物间距5米,学生依次运球绕过标志物,运球时漏绕标志物为运球失败。从起点开始,触球即开始计时,当人、球最后通过终点线时即停表。(3)基本技能和能力考核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基本技能是对脚内侧传接球和原地前额正面头顶球两项进行考核,学生在其中任选一项进行讲解与示范,陈述动作要领与教学方法占总成绩的25%。此外,基本技能和能力考核还包括自我评价,也就是对学生的平时课堂作业和提问以及对本课程的认知能力的评价。

(二)对中学体育课足球知识需求的分析

1.对教学时间的需求分析表4教学时间的需求分析表从表6可以看到,脚内侧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内侧接球、脚背正面踢球、原地前额正面头顶球以及正面抢球是中学体育课需求量最大的基本技术。4.考核内容的需求分析表7考核内容的需求分析表从表7可以看出,实习过程中经常用到踢远技术的学生只有22%,而从来没有用过的却超过了一半达到了51%。经常用到30米运球绕标志物的更是只有18%,而没有用过的也达到了43%。基本技能与能力考核中的脚内侧传接球和原地正面前额顶球则是在基本技术需求统计中排在前面。

(三)两者之间的差异对比分

1.教学时数的对比分析学时的多少要以课程目标为前提。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和社会体育系都是54学时,民族传统体育系为48学时。61%的学生认为54学时的普修课达不到实习要求。2.教学内容对比分析(1)理论课内容对比分析教学内容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兴趣,适应体育多功能、社会化的发展和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需要。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足球技术分析、足球战术分析、足球运动概述和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而在对实习生的调查中显示足球中学生教材教法、场地管理、技战术分析排在前列,而传统的教学重点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竞赛组织和足球概述排在最后。这跟足球运动本身有一定危险性,学校不愿意组织足球赛事有很大关系。还有一点需要重视的是足球中学生教材教法在调查中排在理论课的最前列,而在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教学大纲上却没有明确规定此内容的教学时数。(2)实践课内容对比分析实践课作为足球教学的最主要内容,也占据着最多的课时。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实践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内容比较单一,也是以比赛为主要目的选择的。调查显示足球基本技术、足球游戏创编、控制与支配球和足球基本战术的需求量比较大。特别是足球游戏的创编和足球控制与支配球,排在了足球基本战术的前列,而在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教学大纲上却没有明确规定此内容的教学时数。(3)基本技术对比分析“技术是完成战术配合的基础”,也是足球教学的基础。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技术的重点教学内容是脚内侧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内侧接球、原地前额正面头顶球、脚背正面运球、正面抢球,而对足球技术需求统计中脚内侧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内侧接球、脚背正面踢球、原地前额正面头顶球以及正面抢球都很需要。这一项统计与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重点教学内容基本一致。

(四)考核内容对比分析

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及锻炼,促进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考核技术项目包括踢远、30米运球绕标志物、脚内侧传接球、以及原地正面前额头顶球。作为基本技术的脚内侧传接球和原地正面前额头顶球技术在其需求统计中排在前列。踢远和30米运球过标志物的需求量却非常低,不适合作为考试项目。

三、结论与建议

体育课程设计范文篇4

论文摘要:基于对成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的调研,给出了基于校园网的在线体育课程管理系统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以解决当前大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那种集中的自选课制度带来的弊端。在详尽分析了系统的三类用户需求后,采用经典的三层式结构利用jsp语言进行模块式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0,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

随着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已经由原来的自然班统一教学方式改革为依据个人兴趣分班教学的模式。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人性化、自主化带来了良好的教学与健身效果,同时也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兴趣班花名册的生成、自然班教学成绩的回归管理、考试成绩的登统与分析等工作都因为教学模式的变革而变得格外繁琐,为了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实际困难和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有必要开发一套适合实际教学需求的选课与成绩管理的系统以之完成公共体育课教学管理工作。

一、系统分析

课程管理系统的基本业务逻辑是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体育系根据师资力量安排课程和任课教师,并上报教务处。教务处根据课程和教学场地以及时间设定教学班并存人数据库,学生上网选择班级,在期末,体育教师上网提交成绩。

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系统的用户可分为三个群体。一个是体育课教师,一个是学生,另一个是教务处工作人员。对立着三个角色,每个角色具有不同的权限,系统首先应该对吏用者进行身份验证,根据角色分配权限。

教务处工作人员相当于系统管理员,可以在学期开始开设教学班,设定系统用户,初始化用户口令,查询教学班名单,查询学生成绩,还可在教师输入有误的情况下修改学生成绩。

任课教师可以查询教学班名单,在期末提交成绩,提交有误时可以修改成绩,还可以查询全体学生的成绩但无法修改非己任教的教学班成绩,教师可以根据记忆习惯重新设置口令,可防止因口令丢失导致权限被滥用。

学生在成功登录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课程,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教学班的人数是一定的,如果选课人数达到上限,学生就只有选择其他的教学班。如果学生选择了错误的教学班,还可以删除误选课程。用户可以查询所选课程,还可以修改口令从而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二、系统实现

系统用户中的学生和教师分布在校园的不同地点,他们应当可以在校园网的任意终端上访问选课系统,因此本文使用b/s模式来设计网上选课系统。服务端采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和jsp组件来构成选课的应用服务系统,web服务器采用apachetomcat,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来完成选课的全过程。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考虑到用户较多,为提高安全性和访问效率,采用b/s模式的经典的三层式结构进行开发,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从图1可以看出这种结构,表示层通过客户端的浏览器来表现,业务层主要处理表示层的请求,数据库访问以及其他的计算任务。数据层着重进行与数据库有关的操作,如增、删、改、查询操作。

在实际开发中采用模块化开发方式,根据用户角色对功能的需求把整个系统分成3个模块,分别是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一种用户角色。在登录过程中,如果用户输入了正确的id和口令,系统根据其角色进行授权,三种角色登录成功后将面对三种不同的web界面,每一个web界面对应着一个功能模块。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公务员之家:

课程管理系统在数据库端用三个数据表描述,分别是用户基本信息表,教学班信息表,学生成绩信息表。jsp语言功能强大,使用灵活,本文选用jsp开发web应用,集成开发环境选用dreamweaver。jsp需要通过jdbc访问sqlserver2000。以学生查询待选课程为例,jsp访问sqlserv-er的代码如下:

系统中每个教学班都有人数限制,选课算法采用先来先服务算法,这意味着只有选课早的学生才能选上热门课程。当大量用户同一时间访问系统时,由于无秩序地产生大量进程并发耗用系统资源,尤其是涉及更新操作,很容易造成进程阻塞与死锁严重时整个系统服务器彻底瘫痪,本文利用sqlserver完善的行级锁定技术来解决此问题,对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引起的突问题,sqlsevrer会自动处理。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系统.学生选课主体界面设计如图3所示。

体育课程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微课;整合方法;思考建议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教师说高校体育教学不仅仅关注大学生的身体发展,同时也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所以,学生应该对体育学习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改变以往体育学习只是单纯的运动锻炼的想法,所以体育教学应该记得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微课是比较好的选择。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微课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比较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学习,微课同样能够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但是微课的运用也可能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比如纪律的问题,学习重点的问题等。所以如何才能够发挥好微课的价值,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思考,在实践中去检验,理论升华理论。

1.什么是微课

在将微课和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整合之前,我们必须要进行思考,什么是微课?只有了解到微课的概念以及微课的核心与本质以后,我们才可能对微课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这样也我们也能够结合微课的特点,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及教学过程来看,我认为微课其实是这样的。针对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微课是教师利用一些短小的视频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视频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使用视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微课的使用也使得学生在课后的复习能够更加的顺利,所以总体而言,微课主要将视频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通过视频将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和保存,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示其他的内容,以此来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对微课的实际运用

高校体育教学对微课的运用其实是存在有一些问题的,根据实际情况,我认为,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微课的使用的问题主要有这样一些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些方面的问题才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2.1对象和主题的问题。微课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尝试运用微课进行教学,但是,对教学对象和教学主题的不明确严重的影响到了教学的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对象和主题都存在有认知问题,比如说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技巧,但是实际情况是,不少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内容,如果教师在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基础内容的教学的话,往往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甚至会穿插大量的关于乒乓球和排球的内容,这样会使得课堂教学没有终点。2.2视频的质量问题。视频的质量问题也是严重影响微课的使用价值的重要因素,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不少体育教师的视频制作能力是比较差的,比如说体育教师无法正确地使用相关的设备进行视频的录制,而且在实际录制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现场的杂音,这些都会严重的影响到食品的质量,而食品的质量会使得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2.3对教学内容的整合的问题。微课比较短小,所以微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少,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的内容都整合出来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不少教师制作的视频都不完整,教学的内容不连贯,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2.4使用的时机问题。微课的使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不少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使用微课,播放一些有意思的视频来调节课堂气氛,这样的使用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不把握好度的话,就会使得课堂教学过度的娱乐化,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纪律出现问题。

3.发挥好微课价值,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

3.1注意教学主题的明确。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首先明确教学的主题,明确教学的对象,因为只有明确的对象和主题后,教师才能够设计后面的过程。比如说在进行健美操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认识到教学的重点是健美操,虽然健美操教学和音乐以及拉丁舞等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教学的重点就是健美操,教师要对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重点强调,突出教学的主题。3.2注意提升教师的视频制作能力。视频制作的情况会影响到学生的观看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制作视频的能力,视频的制作和教师的设备的使用,设备的选择以及,录制场景的选择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在进行视频录制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选择一个杂音比较小的环境进行录音,教师还应该仔细地学习视频录制的设备的使用方法。在进行视频的录制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到,生硬的表达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观看质量,教师的语言应该自然,在录制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比如说在需要的时候教师可以讲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观看视频的质量,更加重要的是,在录制完视频以后,教师应该自己先观看一下视频,通过反复的观看视频了解自己视频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制定改进的计划,不断的督促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3.3适度地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当的提升微课的趣味性,注意提升自己课堂的趣味性,因为体育教学相对来说本来就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仍然使用死板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话,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受到比较大的消息的影响,我认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度的使用一些趣味性的视频,但是一定要注意视频的使用,必须要保证课堂纪律,不要突破课堂纪律的约束,教师使用视频进行教学一定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目的。对课堂基本的条件应该是有时间限制的,在调动了课堂气氛以后,教师就需要转入到教学内容上面来,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好学生的学习的质量。3.4注意教学内容的整合问题。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整合的问题,因为视频的内容有限,而且长度有限,所以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都插入到视频中去,教师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一个问题分析得比较透彻和明白,教师要注意视频的完整性,尽量将一个问题在一个视频内处理好。

4.总结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地使用微课,发挥好微课积极的价值,注意错误的使用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在进行理论学习以后,教师还必须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只有实践才能够帮助我们真正的认识到问题,真正的解决好问题。

参考文献:

[1]顾凤佳,李舒愫,顾小清.微型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3):96-98.

[2]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和发展趋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8):45-47.

[3]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体育课程设计范文篇6

1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不合理

长久以来,各所高等院校仅仅关注到学生们的所掌握的和未掌握的理论知识,但是却很少培养学生们学习知识后的应用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而现如今的社会需求则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单方面的理论人才,所以说这才是摆在大家面前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各大高等院校中,学生众多导致上课时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由于实践较少这个短板,导致现实中的理论与实践的比重严重不合理,通过中国学生的考试不难看出,中国的考试绝大多数都是笔试占比较多,从而忽视了实践方面的重要性,大家要知道实践与理论是分不开的,而我国的教学都以上课听课为主,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积极性,只能被动地去接纳知识,却不懂得应用。

1.2大学体育课程的过激性

各大高等院校之所以设置大学体育课程,是因为需要把学生培养成身体、道德、心理、社会适应性健康的完美人才。但目前来讲大部分的高校只是把理论知识放在重要位置,却没有实践的机会,从而不能达成塑造完美人才的方案。正常来说大学体育课程的特点应该有如下几方面。(1)具有文化传承的途径,可以更好地发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对促进身心和谐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2)具有鲜明实践性的教育并是多种教育方式的结合。现今的大学体育是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转折点,也是对于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由此可见大学的体育课程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室内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该适当地在学校的领导下组织适当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课外的体育训练,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完美的结合,以便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健康,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完美人才。

1.3大学体育文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如今当代的大学体育的教学理念严重偏离了学校的价值方向,甚至发生了与教育事业的脱轨。大学体育课程的体系应以竞技体育为教导的核心,以普通的教学理念为辅,从而提高学生们对于学习的自主性以及主动性,而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也对学生们的体育意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现在校园的体育文化组织较为松散、缺乏连贯性,当代大学生参与户外活动的意识较弱,从而形成了不小的问题,所以人们一定要改进这个问题,要以育人为核心,发展和发扬对学生的培养问题。

2大学体育的核心

大学体育的核心应该是以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以及个体差异所导致的不同需求,从而彻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而其核心的价值则是提升国民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的协调发展,以便更好地打造出完美的教育体系,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不断地为国家与社会提供新鲜的血液。在我国的学校课堂里,期末考试一向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即便上课睡觉都可以考出相当不错的成绩呢?主要是因为学校大致的考试都是书本上的东西,只需要死记硬背即可快速使用,遗憾的是常常这种记忆都是短暂的,由于没有相应的实践体验,直接导致学生最后掌握的知识点不全面。举个例子,就像很多高校的大四实习生应当在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而并不是在学校强制的学习或者被学校强制地分配到跟所学专业不相关的企业,因为学校中的学习和社会上、企业上的工作有一定距离的脱节,所以一定要靠实习才可以充分地掌握当代大学生所学的知识理论。对于学生而言,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刻不容缓的,人们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

3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应以终生健康为目标

3.1创建以终身健康为目标的运行机构

首先将终身目标化为可实现、可操作的两个层次、3个方面、5个目标,以便发展大学生终身健康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其身体健康、社会适应性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然后需要运用妥当的思绪来确定课程构架与内容开发等工作,这样就会有利于正确地处理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中发生的各类困难与问题。以终身健康为目标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就是面向社会上的个人,培养其适应社会以及社会的服务能力的积累过程,如此这样才可以培育出更优秀的专业综合性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国家。大学生体育课程是21世纪初期社会发展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大学生体育课程是为了尽快地实现人人享有体育健康化教育的目标,而在教学的形式上则需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便促进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发展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质量。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体育课程的改革不仅要从教学的手段及方法中改进,更需要深层次地加深读书育人的教育思想观念,这样才可以创造出具有综合性体育素质的人才。

3.2加大高校现有的创业覆盖面

从现有的高校中来说现有的创业教育方式对于创业的激励是不利的,并会流失很大一部分潜在的大学生创业者。就创业来说,对于学生本身便是一次又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以便与学生们更好地为将来踏入社会积累经验,但由于学校创业教育的方式不正确导致人才的流失,对于未来社会上的就业问题也增添了些许的负担。由此可见大学生体育课程的改革便是改变大学生现有状况的良好开端,使得大学生实践经验加深加强,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提高了很大的适应性。

3.3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内容

大学生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大学中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体育通识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构成、教材建设以及体育设施保障与调配。但目前来说体育场馆的设施能否有效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必要的条件之一。人们应当建设以终身教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课程,实现现如今大学生体育课程的正确发展方向,改变传统的大学生体育教育的模式,建立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网上的平台来实施对于大学体育的监控以及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体育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审所遇到的困难。

4结语

以大学生终身健康为目标的大学生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充分反映了当下各个高校关于课程改革方面所欠缺的不足,同时加强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会更好地使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变未来发生的各种困难,建立好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以便更好地从旁协助处理各个高校对于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所遇到的问题,解决体育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估困难的问题,各个院校还应注意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使改革具有创造性和独具性。

作者:李雪松 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体育课程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理论基源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主要培养面对社会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人员,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课程是实际操作课程和基本理论课程,而且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动手实践来掌握和提高一门到两门基本技术,这恰恰是与体育的基本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应自觉地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方向相联系,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将职业或专业特征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的设计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满足不同职业或专业对学生身体条件提出的特殊要求、可以防止因职业而造成的身体损伤等,对学生未来职业应具有促进和补偿作用,回归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对未来职业的本能作用。

二、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体系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是由中等学校合并或升格而形成的,其体育课程体系严重滞后,要么沿用升格前的课程体系,要么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没有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将来从事技术劳动的职业特征或专业特征的体育课程体系。但这并不是说,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体系一无是处,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采用选项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模式,对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增加运动量、发展职业体能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它仍存在体育课程思想落后、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体育课程体系未能体现“准职业人”的职业特征、体育课程资源与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不适应和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等问题。(一)体育课程思想落后。以往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更多的是强调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大众锻炼手段为主;这样的思想符合学生身体成长的规律,但却与职业发展不符。在忽视了进行健康教育和科学健身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的同时,更忽视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将来从事职业劳动的体育知识和职业体能的保障,致使他们走向社会后难以形成与职业劳动岗位相适应的体育能力,从而更容易产生职业疾病。(二)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将来大部分是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性技术人才。近年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各种改革设想层出不穷,这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目标的定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该目标定位大多体现为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掌握健身运动的一到两种方法和技能,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养成良好的锻炼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优良品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体育教育目标的共性上,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仍不明确。(三)体育课程体系未能体现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特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注重学生毕业时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适应特定岗位的人才,因此与普通高校学生有很大区别,职业性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不能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未来职业特征相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设计的弊端。围绕职业特征开发体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但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学生未来职业特征。(四)体育课程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在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实践中,有的开设普通体育基础课,各个专业雷同;有的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体育课,以学生兴趣为主;有的根据学校师资开设体育课,以教师的教学能力设定体育课;种种现象,造成学生上课无兴趣、形式主义严重、多年同质化严重。同时课内外结合不紧密,校内外没有形成联系,学生的体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未能有机结合,造成学生对体育与所学专业关系的认识的深度不够,这与体育的本质背道而驰,更谈不上为学生将来劳动岗位服务。

三、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源

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学生职业基本确定,劳动方式也随之确定,且劳动方式决定了体育在其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独特性。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设计应回归对未来职业的本能作用,从职业教育学和劳动心理学基本理论重新审视体育课程设计的方向。(一)职业教育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设计的理论之基关于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1)《辞海》(中国,1999)“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2)世界银行(1993)“职业教育是在学校中为技术工人做准备的,部分课程是专门职业理论和实践;技术教育指的是为技术人员做准备,大多在中学后进行,这些机构大多被称为理工或工业学院。”(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技术与职业教育”理解为:“a.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b.准备进入某一就业领域以及有效加入职业界的一种手段;c.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以及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的一种准备;d.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e.促进消除贫困的一种方法。”(4)《产业教育振兴及产学协力促进法》(韩国,2004年)“指设置职业高中、实业高中、实业性学科或课程的一般高中或是大学,对于在农业、水产业、海运业、工业、商业等产业从事工作的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技术上的教育”。(5)《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1997)“职业前或技术前教育是主要为学生进入劳务市场和准备让他们学习职业或技术教育课程而设计的教育,学完这些课程尚不能达到劳务市场所需要的职业或技术水平。职业前或技术前教育课程的内容至少应有25%与职业或技术有关,且要确保职业科目或技术科目不只是许多课中的一门。”“职业或技术教育是主要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行业或某类职业、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教育。完成这类课程之后可以获得所在国的主管当局(如教育部等)认可的在劳务市场上从业的资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定岗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与其它教育过程也存在区别,高等职业教育在注重各行各业的原理讲解和理论阐述及受教育者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谋生技能,强调具体生产(服务)活动的实际体验。高等职业教育,或者学生入职前的超长时间培训,主要目标就是技能性和实用性,适应岗位需求。自中世纪职业教育开始,人们对职业教育就有一个深入的教育学理解,从古老的师傅带徒弟,到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只将学生引入社会职业,而且还要引入其生活世界和提高工作质量及享受工作,到现代社会,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代表的大规模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更应如此。(二)劳动心理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设计的理论之源。“劳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工业心理学分支。它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服务。”劳动心理学形成于20世纪初,主要研究人的劳动活动的规律,着眼于提高生产效率。西方往往从工效学或人机工程学的角度进行,并注意它们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劳动心理学研究职业操作设计和劳动环境的合理化,产品质量,疲劳与工作安排,安全、事故与劳动保护,各种职业活动的特点及其对劳动者心理品质的要求,职业指导和人员选拔,技术培训,工作紧张和劳动群体、劳动态度问题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学者先后进行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心理负荷、操作能力测验、人员选拔的研究,还对自动化、半自动化系统生产线的操作员进行了技术培训的心理模拟教学研究,以探讨培养现代技术工人能力的新途径。职业是一种社会劳动分工,对劳动者本身来说则是一个社会工作岗位。任何一项职业都由专门职能和特定岗位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所从事的具体活动以及这种活动所应达到的目的就是通常说的职业的职能。一种职业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一种职能,即从事一种具体的活动。职能的内容,对职业者来说是确定的,职能一旦发生了变化,也就意味着职业发生了变换。但是,实现或完成这种职能的手段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从业的劳动者具备以完成其职责相适应的劳动能力,具备发挥其能力以完成其职责提供的必要的劳动场所、物质技术和人事协作关系等条件。社会为劳动者开辟了广泛的职业天地,不同的劳动者因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会有不同的选择。并且在同一职业内部,因公众或工作性质的差别,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要求也不同。从劳动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职业,其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劳动者安排在各种不同的相对确定的工作岗位上,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力,使人们既能在劳动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为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同时又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改造主观世界。文明高效生产和其目的一致,也是现代社会生产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有效保护企业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客观要求,它对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保护和开发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职业的具体成效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才能、劳动者具有的重要职业特征的发展和补偿的可能性问题,是劳动心理学探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职业实用性体育锻炼对未来职业显然具有发展和补偿性,因为才能这一概念本身并不是单一的,还包括劳动效果、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如何,然而劳动者动作的准确无误程度,也是评价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技能和熟巧系统是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形成的,通过再学习去适应新的条件。技能和熟巧系统是劳动活动的成效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具有巩固的技能和广泛的概括的熟巧,同一个人不易造就的重要职业属性所形成的矛盾会被缓解。”在职业训练过程中,未来劳动者必须掌握解决职业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要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同时获得职业补偿和能起作用的职业特征方法。某些特征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得到或多或少的发展,并且在职业训练的过程中形成劳动和职业活动的动机、劳动定向、欲望水平、自我评价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它“是终身教育体系中在基础教育之上为引导部分学生掌握在以某一种特定职业或职业群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的教育服务。”因此职业教育是职业定向教育,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类教育,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面向地方区域行业职业岗位的需要,较之普通高等院校更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对人的机体有着良好的影响。但是,研究表明,“一般身体训练水平与顺利适应职业需要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事实上,为了顺利地掌握专业技能,必须发展某些对具体专业最为重要的身体素质。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的设计必须从职业教育学和劳动心理学理论出发,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本行业本职业的专业技术,获得对职业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和充沛的体能,使其具备最基本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保健性。

【参考文献】

[1]刘来泉.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r].北京:高级教育出版社,2002.

[2]韩国产业教育振兴及产学协力促进法,1995年3月1日开始施行,2004年3月重新修订.

[3]唐治凤.劳动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4]m.a.德米特耶娃,a.a.克雷洛夫.劳动心理学[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5]欧阳河.试论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3(1):23-26.

[6]翁惠根,庞正志.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134-137.

[7]曾永忠等.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系改革与构建[j].四川体育科学,2008(4):106-108 129.

[8]林桂池.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9(1):71-73.

体育课程设计范文篇8

1.1关于课程的观点

国外最常见的课程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我国的教学论认为“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自学内容的综合”,也就是说,课程是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各种活动的综合,课程的本质是了解世界,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我国的教育学家胡德海认为:“课程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教学内容具体化”,该文比较倾向胡德海的观点。现代课程论的观点认为,课程的概念在教学概念的上位,课程的概念在学校教育的下位。课程应该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规定的时间以一定的方式达到一定的程度。一门课程,应该有成熟的知识体系,经过规范后形成课程。

1.2什么是体育课程

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是根据社会的要求给学生规定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体育学科课程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体育课程应该是在不同的学段对体育标准和能力的设计。一门体育课程要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丰富学生生活的目的。

1.3什么是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是按照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以体育课程作为媒介,师生双方互动、教与学相互结合的过程,体育教学是对体育课程的实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领会了体育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锻炼身体,促进学生的健康,培养意志和品质。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方法,体育教学是具体的实践,方法自主灵活。

2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2.1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在性质上的关系

体育课程设计和体育教学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由国家的行政部门来决定体育课程的设计,体育课程的设计反映了国家的政策和要求,是学校体育的任务。我国的体育课程要体现出国家对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并根据这样的要求来制定课程、编写教课书,体育课程具有指导性。体育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要求,由教师设计具体的方案,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体育教学的活动实现体育课程中的要求和体育的价值。体育教学的设计是一种很灵活的操作,带有教师自身的风格和主观性。体育教学和体育课程在设计的性质上是有区别的。

2.2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在功能上的关系

体育课程设计的内容不仅有体育教学,还有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程设计是体育教学和学校教育的中介,我国学校的体育课程要体现体育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的要求,体育课程从宏观上提出规划,对体育教学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标准,要对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和课外活动起到指导的作用,体育课程的规定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美国学者塞勒认为:课程仿佛是设计好的图纸,体育教学是照着施工。课程是编好的曲谱,教学是照着曲谱去演奏。体育教学的设计是如何把课程的内容具体落实。同样的一门体育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来教,效果可能不一样。有的教师很有创造性,教学方法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教学效果很好;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古板,教学效果不好。

2.3体育课程和教学的本质关系

体育课程的本质是向学生传授体育文化,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体育课程的实施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体育教学的本质是体育教学的内容经过重新组合,遵循教学规律,通过师生双方教与学的过程,学生获得了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了体育的思想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健康,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课程的本质是从宏观上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总体作用,体育教学是指微观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体育课程是通过设计达到想要的效果,而体育教学是通过主观努力,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2.4体育潜在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体育潜在课程是教学过程中的班级关系、校园文化、社会价值、家庭教育等。这些课题也是体育教学研究中的新的方向和新的课题。体育潜在课程在正式的课程内容编制中并没有提出,只是在课程的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比如,不只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另外还有思想品德的要求。课程和潜在课程是互补的,相互结合,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产生不利的影响,会影响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潜在课程和课程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发挥潜在课程的正向作用,排除负面影响是教师面临的新的任务。教师根据特定的教材和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潜在课程的正向功能,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提高学生对体育的价值认识、对不同课程的兴趣、对体育的投入和体验,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面对成功和失败的心态,认识到自身健康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教学,使潜在课程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当潜在课程和教学目标不一致的时候,学生会感到不满。教师要教育学生,消除心理的障碍。当潜在课程和教学目标相一致时,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很高,师生关系良好,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下,潜在课程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在现代的体育教学中,规划运用好潜在的课程因素,才能发挥体育教学的综合教育功能,更好地做好创新教育。

2.5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工作的关系

体育课程是总体的方案,体育教学是在体育课程的范围内进行教学,教师确定每一堂课的内容、教学进度。教师不能自行设计课程标准,教师在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时、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时,一定要按照课程的计划和标准进行,不能超越教科书的范围。在评价教学效果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育教学工作是实施体育课程的设计方案,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结论

(1)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讨论,我们了解了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对两者都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我们要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把学校体育课程教育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努力建设符合素质教育优质的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确立创新意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如果体育课程决策者的思想和认识水平高,体育课程的设计就很好。体育教学是对体育目标的落实。体育课程设计得好,体育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素质和创造力。(3)通过认真研究,我们认识到,体育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提供具体的方案,体育教学是实施的过程。这两者并不是同一个问题,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要把体育课程设计好,然后有计划地完成教学过程,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相互联系和相互对立。研究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该文的研究只是初级的探索,以后还会从其他的方面,比如哲学、教学论等观点综合论证,科学地构建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理论。

作者:刘易华 单位:湖南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赵亮.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j].赤子,2013(15):86.[2]唐岳年,黄辉.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j].体育时空,2013(15).

[3]辛利.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273-276.

体育课程设计范文篇9

一、理论完善,内容全面

该书重视理论解读,通过对体育课程论的理论基础、体育课程论的学科性质、体育课程资源的含义、教育思想的变革、主要的课程论流派、当代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等理论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当前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效借鉴。在当前研究高校足球活动开展情况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足球学习的兴趣,探寻个人学习空间,已成为足球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要求。通过发挥成熟应用的大数据优势,整合足球教育资源,引入趣味性的弹跳、跑步等项目,突出体能训练方案,助力提升学生个人的足球技能与综合体能。但是,也应该正视校内专业足球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的现实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足球学习、训练的兴趣。因此,在未来全面推动高校足球教学发展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通过丰富足球教学形态,引入智慧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和改善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理解。

二、重点突出,构思新颖

该书以体育课程为研究主题,通过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体育课程的发展与沿革、体育课程设计、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形成了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完整论述体系。科学完善的足球教学评价机制,不仅需要重视考核、评价学生的足球技能掌握状况,更需要关注学生的习惯培养、技能学习,通过丰富足球教学素材,合理融入体能培养、兴趣培养等多个环节,实现从足球技能学习向学生体育习惯培养的全面升级。随着校园足球不断发展,在全面创新高校体育教学进程中,通过将足球运动合理融入体育教学,设计校本足球教学方案,有效补充体育教学训练资源,实现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有效创新。但足球运动对体能素质要求较高,以往足球教学偏重技巧、基本功训练,忽略了学生体能、健康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有效培养,影响足球教学的实际成效。因此,为真正适应新的高校体育教学诉求,需要充分发挥高校足球教学的价值意义,通过将精准设计足球教学方案,构建“足球育人”体系,真正实现足球教学的理想目标。

三、立足实践,聚焦未来

体育课程设计范文篇10

1、健美操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健美操作为近年来在我国高职院校所兴起的深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课程之一,其本身相对于传统体育课程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其课程设计中也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健美操项目本身的特点,从而进行有效地设计,其课程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1突出健美操课程内容实效性原则健美操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健美操课程设计就不仅要有健美操运动技能内容,同时更应该帮助学生充分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身体素质进行综合的考量与了解,使得他们能够在不断地学习中知晓现有的身体状况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借助于健美操锻炼去完善以及提高身体机能中的不足之处。所以,健美操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内容的实效性,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了解与知道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使他们真正从健美操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1.2关注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原则健美操课程是一项身心结合的体育课程,相对于传统体育锻炼更加注重身体素质所不同,健美操课程有些类似于瑜伽,同时也强调学生自身的修身养性。所以,在健美操课程设计中必须要关注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不单单是注重他们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同样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自我良好与完整个性的形成。课程设计过程中要考虑遵循生理学、心理学和运动学的有关原理,使得学生可以真正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而非是处于一种被迫的方式,由此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2、健美操课程设计方案具体内容

健美操课程设计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要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健美操课程的开展其本身必然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就目前而言,学生的主要课程学习需求包括了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自我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因此,健美操课程设计中必须并且根据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时代下的学生自我意识与发展需求,而进行针对性的改变。具体而言包括两条主线,一是健康主线,这主要是强调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身理健康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而健康的体育运动价值观。二是运动主线,包括运动参与目标和运动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塑造良好的身材。(2)构建合理的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良好的教学内容体系无疑是保证健美操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必须要体现健美操本身的有别于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包括其娱乐性强的身体健身法、姿态训练法相结合的特色。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设计,让学生逐步了解健美操这一运动本身的魅力,使得他们能够渐渐融入以及培养自身的终身锻炼意识,促进自我身心的协调发展。(3)实施严格地组织制度。在制度上,主要有“讨论主持人制度”、“平等参与制度”和“考核制度”等。“讨论主持人制度”要求每个专题有一位或多位有相关兴趣和专长的学生主持,同时要求他们在研讨课开始前提供书面的材料;“平等参与制度”要求每一位高职院校学生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至少进行一次主题阐述,同时在组织安排上要保障每位高职院校学生平等地参与讨论;“考核制度”是指要制定出可操作性的评分标准,并按照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定。借助于良好的组织制度,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整体健美操教学中,并且积极在课堂中与教师形成互动与讨论,从而保证了整个健美操教学的有效性。(4)实施综合评定,完善健美操课程。在传统的健美操教学以及评价体系中,其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实际一套操的表演结果而评定。如此的评价体系设计无疑导师教师在教学中的功利性,学生在学习中也往往只掌握了某一类动作的学习,而忽略了健美操对于自己整体性的动作以及综合素养的提样。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课程设计中的单一的评价体系,而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互结合。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学生在课程前以及课程后的身体素质进行评定,从而更加好的了解健美操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积极作用与意义,帮助学生以及教师能够从更加宏观层面进行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真正了解健美操项目本身的内涵以及锻炼和学习的真谛。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