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授课教学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10 17:15:30
网络授课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网络;声乐课;专业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变得越来越发达,网络应用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普及,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近年来,在线网络授课的方式也在迅速发展,在线网络授课教育由于“省时、不受地域限制”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所认可。在线网络授课能够平衡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让相对落后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为了适应在线教育,笔者也曾尝试进行了较长一段时期的声乐网课教学,本文根据笔者的授课经验简要探讨一下声乐网络课程的授课教学。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课,是学习音乐专业同学们的必修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般是“手把手,师父带徒弟”的上课模式。这种授课模式通常是上课时由一位声乐教师面向一位或者多位学生讲授声乐知识、分析乐曲结构、传授演唱技法,所以也会被称为“声乐技法课”。声乐课的授课专业特殊性很强,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音乐上的、技术上的、情绪上的各方面知识点,课堂上需要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演唱并能准确地与自身的声音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迅速纠正。声乐网络授课改变了声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既然是新生事物,对它的认知研究就需要经历一个探索的过程,面对重重困难,如何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上好一节声乐网课就给声乐教师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一、教师和学生均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硬件准备。硬件设施是线上授课的必须条件,没有信号接收设备网络教学将无从谈起,声乐网络授课需要学生和教师课前在硬件设备上做足充分准备。首先,声乐网络授课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要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条件,流畅的网络是学习网课必要的条件。如果网络信号不充足,在授课过程中将会出现网络卡顿现象,信号的不稳定将会将会影响网络信号的传输,相对应的,信号的接收也会出现问题,师生的互动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例如:声乐授课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演唱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流畅的演唱示范会让学生更直观的意识到自身在演唱技法上存在的问题,如若在网络授课过程中老师在这边示范一句歌词,对面学生听不清楚,无法效仿教师的声音来对自己的声音进行校对,那么上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有可靠的、稳定清晰的网络设备是上好网络声乐课的重要条件,学生和教师课前要保证手机、平板、电脑等传输设备正常运转,保证上课期间设备能够不间断的正常工作,最好设备能够具备足够的存储条件,便于学生存储上课内容进行课后复习。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足够的存储空间这两个条件对上好一节成功的声乐课来说是缺一不可的必备条件,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笔者认为满足这两个必备条件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二)教师课前需要做好比线下上课更加充分和详实的上课准备。网络授课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例如授课过程中的网络信号不流畅、声音的延迟、外在环境对信号的影响、学生接收信息的差异、学生对教师讲授知识点的理解力差异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影响网络声乐授课的上课效果。由于在线授课过程这些“不速之客”给在线授课带来更多的不可预知的“意外”需要解决,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提前设想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办法。老师们只有做好充足准备才能临场不乱应对自如,即使遇到了问题,在不断的总结后也成长为了宝贵的经验。(三)学生们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教师授课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线上的网课本来困难重重,如果同学们依然像线下一样懒散自由,加上网络延迟等问题的进一步阻碍,授课效果大打折扣是肯定的。如若课前学生做了足够的课前准备,对自己所演唱的歌曲,从背景、结构、曲式等多方面提前进行积极准备,上课时即便出现一些小问题,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也可以迅速的解决问题,这样既节省了上课时间,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黄水谣》这一首曲子,同学们可以从词曲作者的简介以及生活历程,先加以大概的了解,然后从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自己动手动脑分析曲子的曲式结构,在摸清楚了大概的轮廓以后,其演唱的情绪和风格也就随之浮现出来,最后再结合自己所查阅的资料搜索范唱,进行对比试听,这样,一首歌曲在还未上课之前,学生自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上课时即使有点网络影响,也能够理解其意,把问题迎刃而解。(四)选择一个良好安静的上课环境。上课环境决定了网络授课的成败,教师和学生上网课时候要选择一个相对良好安静的环境,既不影响到别人,也不被别人影响到,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才能集中精力,及时发现问题并使之得到解决。如果环境过于嘈杂,学生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加上网络的传输中各种突发因素的影响,一节课很可能收效甚微,甚至不尽如人意。
二、声乐网络授课过程中的信息交流
(一)教师应尽量放慢并适当降低教学难度。线上授课无法做到线下授课的直观,教师无法通过屏幕第一时间把控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声乐技巧教学的难度并增加音乐欣赏方面的知识点。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与学生一起观看其他相关训练的声乐演唱教学视频、比较成功的音乐会或著名歌剧片段,观看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总结学习心得,然后师生之间或学生相互之间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观看别人演唱歌曲或者学习声乐技术技巧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纠正,这种授课方式不但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横向的学习空间,也是一种很好的声乐教学改革方向。(二)提前录制伴奏来应对网络延迟。在高校声乐课学习的过程中,练声和演唱歌曲依然是声乐课无法回避的过程,声乐技巧的解决基本都是放在声乐练声曲和歌曲中来进行。受信号传输的不稳定或接收设备的灵敏度不同,网络课程的信息传输多少会有一点延迟。如果学生处于不同的区域,网络接收延迟有些甚至会延迟五六秒。声乐授课是需要学生的演唱和教师的伴奏同时进行,为了减少教师伴奏学生演唱带来的延迟问题,笔者总结为可以由老师提前录制好练声曲并于课前提前发送给学生,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在网络的另一边可以无延迟的听着录音进行练声,期间老师如若听到学生的演唱存在问题可以随时喊停并对问题进行解决纠正。同理,演唱歌曲时也可以课前提前根据此方法加以操作,这种办法可以极大的降低网络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网络声音传输延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者,上课过程中教师解放了双手弹奏,可以更加集中精力的去发现学生演唱时的优点与缺点,给出更好的改正意见,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后也能够随时拿起录音就可以练习,从这些方面来看这也是一个上课的好方法,即使线下上课也可以加以运用。(三)课后师生加强交流。线下声乐课教学的师生交流一般都放在课上,教师与学生可以及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学生在演唱技法上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及时得到解决。网络授课的“隔空性”决定了学生与教师不可能像线下授课一样“促膝长谈”,所以网络授课的回放观看就显得尤为重要。网络课的又一优点在于它的“可重复性”,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录制并保留上课视频,下课后自己可以选择回看,这样除了学生与教师交流以外,学生还可以观看视频与自己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并自我纠正,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远比老师指出问题再改正效果要好的多。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从回看中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并在后续的课程中加以注意和改正,正所谓教学相长,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双方在网络课程中都得到了各自的进步,教师也能慢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网络授课时学期的安排与规划
(一)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并按预期教学规划进行。授课虽然网络授课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但是也得制定相应的教学规划并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影响,教师课前也要做出实际授课情况会发生变化的相应预案,例如学生生病请假、外出请假、网络故障等情况出现以后,教师需要做出及时相应的调整来完善补充教学计划。只有在一个有序的计划里,才能够应对各种未知的困难。(二)按计划进行期中、期末的演练与彩排。学会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网络授课与线下授课一样,需要对教学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笔者认为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课时为节点安排中期和期末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展示和检测。在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安排同学们进行网络线上考试,同学们就可以像欣赏一场音乐会一样相互学习,在观看其他同学的演唱歌曲时,找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不利的因素在于钢琴伴奏无法当面弹奏,且音响效果可能一般,所以只能依靠学生自己下载音乐伴奏,或者提前录制好歌曲的伴奏,再找一个好点的音响播放,尽量把面临的困境降到最低。(三)做好线上线下同时授课的衔接计划。线上授课与线下授课完全可以齐头并进,两种授课模式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更好的优化授课效果。教师线上授课过程中要有计划的准备线下授课,制定好一份合理的衔接计划,让网课与线下的课程能够链接起来。
四、网课授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一)网络信号问题。网络授课离开网络是无法实现的,教师和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要做到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可以随时切换,如若出现了网络传输不清楚或卡顿的问题,必须及时切换到另一种信号接收方式。如果信号接收方式只有一种,就必须选择一个信号充足的地方,如若网络不给力,教学效果是保证不了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wifi”网络授课要优于手机流量网络,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添置一些音响话筒之类的设备来辅助提高教学效果。(二)设备问题。网络授课智能手机是必需品,当然有些学生可能确实家庭困难,只能想办法去网吧或者亲戚朋友那里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课程用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有网络的电视机都是可以进行的。(三)学生对知识点领悟的延迟。网络授课中可能会由于网络传输原因或学生自身理解力的不同而导致部分学生暂时无法领悟教师传授的新的知识点,这种情况其实在线下也是经常遇到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前面已经有所提及,方法就是学生可以运用回看的形式,不断地回顾上课的过程,仔细回味,能够在回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结语
网络技术的发展刷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从线下的面对面授课到线上的“隔空喊话”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改变传统授课模式的的授课模式,对于音乐专业性更强的声乐学习者来说,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在慢慢的磨合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仔细的研究,教师们会从中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也许线上教学在今后的教学计划中会作为一种补充教学方式加以运用,教师们可以把网络课程系统合理的进行规划、总结,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专业的教学思路,让声乐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更进一步的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凤丽.浅析在歌唱教学中如何将“学会”转变为“会学”[j].教师,2011,(06).
[2]周蓉.关于声乐歌唱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j].教师,2014,(03).
[3]张彬.论声乐教学的整体方法[j].音乐大观,2014,(14).
网络授课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微信平台;微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
微信平台是腾讯公司旗下的一款社交网络平台,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追捧,成为当前全球下载量最大的社交软件。微信软件在大学生中的运用极其广泛,积极将微信软件与微课教学手段相融合,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回顾,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客观需求。本文将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研究。
微课教学模式的概述
1.微课教学模式内涵。微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微课能够充分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围绕某一个固定的知识点进行讲授,使学生强化知识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微课继承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阻碍,帮助学生针对某具体知识点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微课的特点在于“微小”,一般微课设计只需要10分钟之内,利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2.当前微课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当前,在我国微课的实践运用中,微课主要以ppt式、授课式、情境式教学这三种手段开展教学内容。(1)ppt式教学。ppt式教学是利用ppt办公软件,将具体的教学知识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客观来说,ppt软件操作起来相对简单高效,能使学生生动直观地去理解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便利[1]。ppt式的微课教学时间很短,一般掌控在5~10分钟。(2)授课式教学。授课式的微课教学手段是教师结合授课内容的客观需求,将内容按照模块的形式分隔,并将教学流程制作成影音视频的形式,通过教师的剪辑编排,将教学流程剪辑成若干知识点教学内容。(3)情境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是教师通过相对专业化的手段,向学生呈现的一种特殊教学情境。教师将课件制作好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叠加,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一种便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
微课程开展的优势
1.有助于实现计算机技术教学目标。在高校教育中,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化实用型人才,高校教育应切实将计算机教学当作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但是在当前教学工作中,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存在差异,使得计算机技术教学工作的标准难以定夺[2]。又因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现状,使得信息技术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课堂上着重向学生讲述计算机教学知识,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而利用微信平台,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形式,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解决了课时紧张的难题,极大程度地促进了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高效性。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化与数字化改革已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主旋律。由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都实现了wifi覆盖,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学生都能够随时随地上网,为微信平台的微课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保障。当前大学生普遍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开展微信平台的微课教学,能使学生自主实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微信作为学生之间炙手可热的信息交流平台,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基于微信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微课教学策略
1.微信平台的微课在重点知识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项系统的,依靠实践操作的教学。在高校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一般是对具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与示范,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夯实教学中的知识点。因为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紧张,所以在课堂中学生知识点实践操作的机会,一般也只有一次[3]。很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在实际操作中容易遇到一些问题,但是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很难面面俱到地为每个学生解决问题。那么教师便可以将微信平台的微课教学内容融入课内。例如,如在学习“photoshop”“仿制图章”时,教师可以利用ppt的形式,将“仿制图章”的实际操作方法利用图文的形式,放在班级微信群中,便于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学习。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要求“将游客照中的闲杂人等进行抹去”,很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忘记了具体操作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微信群中的ppt,学生通过对ppt中的操作步骤进行学习,可切实掌握“仿制图章”的操作手段。将微信平台的微课手段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不仅帮助教师减轻了课堂教学压力,而且能使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知识点的实践操作,还增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微信平台的微课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适合高校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增强自身的语言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客观来说,高校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将微信平台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学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将每4~6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并引导学生每周抽出3天的时间,利用微信视频的手段,开展小组视频会议,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探究和自主学习,每次视频会议持续1小时。例如,在教师布置“利用3dsmax渲染墙体操作”时,学生便可以自主地进行墙体渲染操作,在自主渲染墙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墙体过脏的现象,对此问题小组选一个时间开视频会议共同讨论,进行自主研究和自主学习答疑解难。通过视频会议,学生学会了按m把材质编辑器打开→调整石膏线的材质→展开选项→将使用发光贴图的勾选去掉,灯光缓存的细分值调到500以上等,切实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与自主学习的手段,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升了学生探究与学习的能力。3.微信平台的微课教学在复习中的应用。想要夯实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知识,单纯地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练习是不够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时,必须要秉承着学习——实践——复习——实践的原则,才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与探寻中夯实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知识。课后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可以说课堂教学是相对片面的,只是教师将教学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向学生传授,但是想要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还需要依靠课后的实践来实现。教师可以积极利用“授课式”微课教学手段,将课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并通过后期剪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需求。例如,在学习“adobeflashplayer”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后以留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制作贺卡”。学生虽然在教学中对插入音乐、插入帧数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学习,但是在课堂实践中并未真正学习过利用“adobeflashplayer”来制作贺卡。那么,教师便可以利用“授课式”的微课教学模式,将制作贺卡中最难的部分“叠层”“添加音乐”等内容将提前剪辑好的“授课式”视频向学生展示。学生通过学习这两个制作贺卡的核心技能,可以自主发挥,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通过这样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夯实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拓展了自身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4.微信平台的微课教学在评价反馈中的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社交平台,更是学生开展沟通的良好途径。教师为了把握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情况,应进行一定的教学内容调整,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引导学生在微信公众号中对自己未能掌握的知识进行反馈。这样教师便可以充当微信公众号管理员的职位,针对学生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的环节,及时予以帮助,让学生夯实教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遇到统一问题的学生组成“教学知识讨论组”进行分层教学,在实现教学效率的同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师可以提前将授课知识点制作成不同的微课内容,便于为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制订区别化、有针对性的微课教学。例如,学习“adobedreamweaver”时,教师在课后引导学生建立“网站”时,有的同学对“插入图片”的内容有所疑问,另一部分同学对“字体变颜色”的知识有所疑问,那么教师便可以将同一问题的学生建立微信讨论组,并在微信讨论组中将知识点的讲解视频进行发送,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开展微信平台的微课教学,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高效性。5.微信平台的微课教学在拓展学生视野中的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客观原因,教师很难在课堂中将优秀的教学作品向学生进行展示。为了切实开拓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感受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向学生推送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相关的优秀网络设计作品,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优秀“个人简历”作品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荐,并在不同作品下备注制作流程,使学生利用微信平台增强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交互功能,实现随时随地的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分区平台,分别设置“知识重点模块”“优秀作品解读赏析模块”“知识交流模块”等,通过有条理的模块分类方便学生课后学习,开拓他们的眼界。这样,即使学生毕业之后,也能够在微信公众号中受益,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学习的长远目标。
总而言之,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微课教学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改善环节课时少、实践机会少的教学现状,而且能够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微信是广大师生喜欢的信息交流平台,利用微信平台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将多种微信教学手段进行结合,统筹微信平台的优势,在增强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高校教学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波:《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职业》2017年第33期。
[2]袁社锋:《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第13卷第4期,第161-162页。
网络授课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慕课教学;护理;教学质量;授课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规范及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是护理教学中不断研究的内容,因此临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出更加专业、操作能力更规范的护士[1]。在临床实际教学中发现,带教护士虽然资历较老,工作时间较长,操作也更加熟练规范,但由于其均不是专业的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往往不能掌握带教技巧,且理论知识一般较陈旧,教授护理知识的精力有限,往往造成教学质量不佳[2]。慕课教学是一种新开发的在线课堂模式,它结合了资源、学习管理、开放网络等多种系统与资源。近年来不断引入至临床护理教学中,为进一步探讨慕课教学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98例于我校学习培训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慕课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98例于我校学习培训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女49例,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2.47±1.24)岁,中专8例,大专24例,本科17例;对照组女49例,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87±1.37)岁,中专7例,大专23例,本科19例。纳入标准:(1)所有护士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课题实验。(2)所有护士均无表述障碍,身心健康,均能完成全部课程。(3)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护士均于入组前接受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及考核,所有学生均成绩合格。两组护士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考核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授课方式教学,实验组护士则采用慕课教学模式教学,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慕课教学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教师准备: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教师均需经过专家的培训,包括慕课模式的课堂背景、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网络技术的融合应用等,使教师熟练掌握慕课模式的授课理念。(2)教案制定:结合教学大纲及临床实际情况,为所有护士制定8周心血管内科科室的专业教学内容[3]。包括科室内常见病的相关知识,护理操作,急救方法,饮食指导,健康教育,以及术后功能锻炼等,并将教学内容编写为教案,授课采用集体授课模式。(3)丰富教案内容:准备出教案中涉及操作内容的标准操作教学视频,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穿插播放,在视频播放后,教师讲解操作注意事项,并请组内学生进行演示,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内设置小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结论,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4]。(4)慕课教学:组建实验组qq教学群,将课堂内的教学ppt及教学视频上传至qq文件夹,以便学生及时查阅,课后告知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及时在群内进行讨论,每日教师学习目标及作业,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学内容,将作业上传至教师邮箱,由教师批改,并在课堂上讲解学生易犯错的内容,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及作业完成度,教师可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习效果不断完善及调整教案内容。两组护士均进行为期8周的培训、学习,教学结束后,评估教学效果。
1.3评价标准
教学结束后,对所有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成绩及操作技能成绩两部分,其中理论成绩占70分,操作技能成绩占30分,满分为100分,根据教学成绩评价教学质量,将学生的成绩分为优(90~100)、良(70~89)、合格(60~69)、不合格(0~59)四个等级,总优良率=优率+良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总优良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优良率(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传统教学往往均以单纯枯燥的教授模式作为教学方法,但在对临床护理学生教学中发现,采用该方法授课后,学生往往不能掌握学业的精髓,只是肤浅的了解了课堂内容,难以做到学以致用。不但影响了护士学习知识的热情,还不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因此,寻求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临床教学不断探索的内容[5]。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慕课模式在多个院校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慕课模式属于在线课堂,它发挥了网络便捷、资源丰富的优势,但由于网络上信息来源无从考证,在学生找到相关资源时,还需教师加以辨识[6]。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授课,由于护理工作繁忙,护士往往无法系统掌握教学内容,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护士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课堂内容并及时提出疑问,增加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在网络上布置作业学生能够使用碎片时间完成,这不但满足了学生愿意采用手机沟通的优势,更架构了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沟通平台,教师能够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的实施教学策略。此外,准备教案时引入了视频等丰富多彩的知识,提高了授课的趣味性,有利于引导护士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本次研究中,采用慕课教学模式教学的实验组护士,考核优良率达到了93.88%,说明新教学模式的引入有效提高了护士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综上所述,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慕课教学模式,护士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技能明显提高,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晛 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黄露,王丽萍,林文华,等.新模式护理教学查房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34):313.
[2]杨艳红,周玲,蔡永勤,等.临床路径在感染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10):136-137.
[3]李晓娟,魏楠,张红卫,等.pbl和lbi双轨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病案,2016,17(10):81-83.
[4]xiaoshanshan.pbl(cbl)combinedwiththeapplicationofdoubletrackteachingmethodinclinicalnursingteaching[j].worldclinicalmedicine,2016,10(19):240-242.
网络授课教学范文篇4
作为教师都知道,传统教学需要通过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来达到教学目的。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采用电子教室教学授课后,这种形式的限制可以进一步改进,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收看教学视频,可以通过网络快速接收检索任务,教室在教室端进行数据库使用的讲解,学生在学生端同步接收,然后在课堂上消化吸收,利用完成检索任务来进行知识的内化,进而提高检索能力。通过这种教学过程的改革,教师与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及环节都发生了变化。
(一)时效性高
利用电子教室进行文检课教学,可以利用屏幕广播功能将课件直接切换到学生机端,学生通过计算机同步观看课件及老师演示的内容。这样比用幻灯片投影仪方式的多媒体教学更加快速清晰的将课件送达到学生端。同时,教师可以在设计检索任务时,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电子教室中的分组模块进行分组,进而各小组可以利用电子教室中“网络会话”模块,在组内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二)交互性强
文检课是门实践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文检课的授课效果。目前文检课再不是利用纸质检索工具进行检索,大量利用数字资源及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再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文检课教学中,通过电子教室将任务布施到学生终端,学生可以随时在学生端举手,并且电子教室文档传递功能,快速将文件送达到每位学生端,还可以利用演示功能提问某位学生进行检索演示。这种方法可以增强授课的互动性,使学生在进行检索任务的过程中随时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
二、利用电子教室进行文检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现
(一)授课流程
1.根据课程安排设计教学任务,保存在word文档中。2.利用极域电子教室软件中的文件分发功能将任务文档及说明文字及时传送给学生机的指定路径下。3.学生根据任务进行文献的检索,先将word文档以“学号 姓名”的形式命名,直接将答案输入到word文档中。4.在下课之前,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将文档传送给教师机端,以供老师成绩评定之用。
(二)课程考核及改革
目前,传统文检课教学的考核呈现多样考核方式,有综述考试法、协同合作完成期末考核的考核方法、多元化考核和网上考核。这几种考核方式可以概括说为综合报告和上机考试。综合报告可以较全面的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但由于是开卷考试,难以避免剽窃的问题,而且综合报告对老师评卷的要求比较高。上机考试可减低教师评卷工作量,但随机性很强,抽题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考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我校在2008年申请了文检课题库建设教改课题,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此方法出现了上述问题,因此经过多年教学工作总结,目前我们利用电子教室进行授课,布施任务,并通过电子教室进行课上提问,演示,交流。
三、电子教室技术对文检课教学设计的改进
经过近几年的尝试,我们几位老师明显体验到了利用电子教室进行文检课教学的优势,这种方式既能克服传统文检课教学模式的枯燥,又能在网络环境下体验良好的人机交互,而且也为文检课重视实践的环节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一)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电子教室环境下,教师和学生能更好地实现交互,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所讲授的内容能够立即被学生接受,并且在课堂上加以模仿和体会。通过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能通过现场演练获得最生动的印象,电子教室提供的及时演练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知识的遗忘,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二)提高授课效果
电子教室环境下离不开电脑和网络,通过网络教师能将电脑操作演示过程同步广播到每位学生机的显示器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与教师机一致的视听效果,传统教学模式多是在利用投影仪将课件显示出来,这样的模式使得坐在后面的同学已经无法清晰的获取授课内容,而利用电子教室软件授课,能够保证学生获得一致的授课效果,用电子教室软件形象、直观的技术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三)教师管理高效
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和组织者,同时兼有“教”和“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电子教室软件可以帮助教师实现电子点名、分组教学、监控学生屏幕等操作,以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
(四)支持个性化教学
电子教室提供了分组教学和师生在线问答等功能,使得教师更容易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由单向变成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作为知识的学习者,其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利用学生机主动获取知识,并且能够与教师进行在线互动,每位同学都仿佛是单独与教师交流,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保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个性化施教。
四、结束语
网络授课教学范文篇5
(一)教学理论:慕课是时展下最新涌现出来的教学模式,以网络作为教学载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大规模的开放式教学。慕课中的教学资源是教育部门工作者将课程资料上传到互联网中,使网上教材与实际教材完全相同,例如数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在网上也可以学到书本教材中的内容。通过慕课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进行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也可以通过频繁的测验来加深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教学理念:慕课的教学理念中延续了开放式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慕课思维的一大特色。在国外一些地区。慕课的开放教育是在网络上开放学习资源,开放平台供学生学习,网络开放性学习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无论何种肤色、国籍、性别的学习者,都拥有网络学习的机会。慕课突破了资源和内容的制约,将学习、讨论、考试以及最后获取证书形成了一体化管理,慕课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的封闭性,还改变了学习者年龄、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使每个学习者都能够自由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同时还能在网上向专业教师进行提问,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二、分析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慕课思维的劣势
(一)劣势
1.慕课教学制约了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交流:运用慕课教学只能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并不能完全取代校园教学。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较深的计算机知识,学生们都缺乏相对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指导,而运用慕课教学方式后,减少了学生和教师的见面机会,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很难详细的转述给教师进行提问,所以导致教师不明白学生的提出的问题,也就没有办法做到准确回答。
2.降低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应用慕课教学后,对学生进行了开放式教学,一部分学生的自控力较弱,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人员督促、指导,很容易就会去浏览其他网络内容,尤其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如果没有专业的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的心理就会出现烦躁、消极的情绪,从而转移网络学习目的,降低了学生的主动能力。
(二)优势
1.课程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保持同年级的授课进度相同,每个班级的学习进度几乎一致,这就使学生的学习水平产生了差距,学习水平高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简单,而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认为跟不上教师授课进度。在慕课教学方式下,课程的内容随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而不断的产生新的内容,通过实现资源共享,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学习问题和解答进行分享,这就使课程内容逐渐实现全面化、连续化。
2.教学目标: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就是“满堂灌”的形式,学生只能学到死板的理论内容,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收获。而运用慕课教学方式后,教师受到开放式教育理念的启发,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分享,完全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3.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距离,即使一些教师受到了学生的喜欢,但是在课堂上依然无法做到像课下那样交流。在运用慕课教学方式后打破了这种现象,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知识讨论,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可以不受约束的和教师分享自己的知识成果并且询问意见,这不仅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得到提高,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
网络授课教学范文篇6
论文摘要: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报意识、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课程。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及结构模型阐述,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改革创新的内容及策略。
文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方法课,其教学内容是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及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的技能,运用各种手段从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快速检索到所需文献。因此,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的教学资源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教学资源是文献检索课课程建设的重点。
1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及结构模型
1.1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
按照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界定,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涉及到各类网络媒休素材、网络题库、试卷、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以及文献资料等。
(1)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指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信息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音频类、图形图像类、动画类和视频类。
(2)网络题库。题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测试题目的集合,是在教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因而所有学科的网络题库都应遵循经典测量理论,都要严格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教学模型开发题库管理系统、组织试题。
(3)试卷。试卷是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4)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是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运用媒体信息的整合技术,对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应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软件。根据运行平台的不同,课件可划分为网络课件和单机运行课件。网络课件应该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够通过网络教学环境实现共享:单机运行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呈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通过网络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既要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又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整个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区别于其他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网络课程主要应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计算机网络支撑环境。
(6)教学案例库。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案例库中的案例至少应包含实事描述、相关背景资料、分析与评价、相关应用领域、教学建议等组成部分。
(7)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8)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9)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以及记录重大事件的文章、书籍等。
1.2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结构模型
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储和传播都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具体地说,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处理的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因此,网络时代教学资源的概念则是指那些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存储与传播,基于信息化环境传递的教学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有卫星接收设备、宽带校园网、在线平台、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等;软件资源范围就更宽泛主要有: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网络课堂、vbi数据广播、ip课件、计算机网络资源等类别。同时,还应包括上述资源应用与技术服务等工作。结构模型如图1;
2网络时代教学资源的创新意义及内容
2.1理论意义
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资源进行研究,丰富了文检课教学的内涵,使单一以教材为主的教学过程变得多样化、多元化,是文检课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该课程发展方向的探讨,同时为我国文检课向信息素质教育转变奠定理论基础。
2.2实践意义
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有利于文检课的教学实践,使之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开展研究,有利于使教学课件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克服传统教材的局限,更好的改进教学效果;对网络课堂的研究可以增进同行学术交流,扩大教学资源共享的规模。
2.3网络时代文检课教学资源的改革内容
随着现代技术引人教学实践,资源共享己逐步实现,为文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空间。教学资源作为文检课课程建设的基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首先是教材由传统的印刷型教材逐渐向新型立体化发展,出现网络教材:另外,由于本门课的新颖性使得电子型教学资源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作为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资源,己成为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广为使用的工具。
3文检课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文献资源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己成为现代教育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报利用技能为目的的文检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方法课”,更适于引人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文献检索课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如下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文检课教学氛围、教学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表现形式、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可以把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与认知潜力,突破传统教学单一模式,达到教学双方知识与信息“良性互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多媒体教学改善了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师作为教学设计和指导者的角色更加突出;而学生在学习中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权,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研制促进学生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必将给现有的文检课教学注人新的活力。
(3)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文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要求教师不仅熟练掌握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而且要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和实施教学、科学的选择和编制教学软件、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专业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对文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人的思考研究、选择和调整、补充和更新,针对特定的教学目的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制作出符合教学实践需要、受学生欢迎的课件,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4)有利于扩大文检课的教学范围。
文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基于web-based多媒体远程教学的结构特点,支持tcp/ip协议,可运用于多媒体综合教室、用html语言建立一个web界面的“文检课教学系统”,并将系统挂在本馆的欧洲杯买球平台主页上,学生或其他读者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上网查阅信息,而不局限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这无疑会扩大当前有限的文检课教学范围,有效实现文检课的远程教学,提高文检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文检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想及基本结构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大体分为以下四个流程:策划阶段、素材收集、整理阶段、制作阶段、调试应用阶段。流程结构图见图2。
4.1文检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求
(1)文检课要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目前,大多数课件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将图片、网页以及文字添加到幻灯片中,授课中只能前进,难以后退,更不能实现跳跃交互,极大的制约了教师授课的灵活性。由于这些课件不能逼真的连续演示整个检索过程,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文检课课件制作软件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标准,要尽量采用高级多媒体技术、先进教学设备制作的课件。au-thorware是目前最流行的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工具,用它制作的课件交互性好,画面精美。
(2)优质的文检课课件要做到通用共享。
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令广大文检课教师望而却步,掌握高难度多媒休制作技术的图书馆,应该研制通用型文检课多媒体课件,供广大文检课教师使用,既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便于课程的规范化发展还能增强课程的竞争力。
(3)常用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
目前,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工具非常丰富,如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flash,direetor,微软公司的visualbasie,powerpoint,frontpage,以及国内的方正奥思、易思等多媒体编著系统和一些高级语言,都可以用来进行课件开发。
5文检课网络课堂改革创新策略
5.1网络课堂的定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中指出,网络课堂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其中网络教学环境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5.2网络课堂的特征
(1)开放性。
网络课堂基于网络教学,其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更新,特别是多媒体素材库的更新,使教师能方便地调整和更换网络课堂的体系和内容,这是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纯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无法实现的。
(2)交互性。
网络课堂的交互性不仅有传统的人、机交互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人与人在网络上的交互性,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网上教学的交互,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这种交互性是近乎实时的、而且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实现,如电子邮件、bbs、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网上在线交谈等等。
(3)共享性。
网络课堂已不是一种单机学习模式,也不是简单的共享教师的授课内容或是串联多个教室或实验室的授课学习共享模式。网络课堂可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人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从而实行远程教育,使多个地区、多所学校之间学习资源得到共享。
(4)协作性。
网络课堂的学习具有单点和多点学习的特性。通过网络课堂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协作形式完成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
(5)自主性。
网络课堂的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可以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实现了学习的异步性和自主性。这也是终身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6)评价的及时性。
在传统的远距离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上的电子题库和自动评价系统,可使学生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5.3文检课网络课堂改革创新
5.3.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1)开发的文检课网站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交互性上加强,创建轻松的学习、交流环境,真正成为师生进行交流的平台,该平台既可以单独作为独立的模块使用,也可以作为系统使用。
(2)有经验的高校应编写网站的制作思想、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其他高校起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可以将这些制作经验应用于其他学科,增进网络课堂的实际价值。
(3)将教师需要重复完成的工作通过网络的形式加以简化,如可以通过“作业平台系统”、“在线测试系统”等功能将提交作业和考试考核等工序通过网络完成,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除此之外,为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网站还需要在艺术性、知识性等方面下工夫。
5.3.2制定网络课堂评价原则
教学网站的评价与教学不可分,同时也不能与计算机技术相脱离,所以其评价有一些特殊性,其原则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性原则:指网站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即使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也要给予公平、公正的反映和评述。
(2)教育性原则:指网站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任务。也就是说,一个网站是为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设计,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制作。
(3)教学性原则:指网站要有恰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方法、方式上,能够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4)技术性原则:指网站在其制作和编辑技巧上要达到特定的标准,满足运行流畅、跳转灵活等计算机软件的标准。
网络授课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慕课;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创新
慕课教学其实是一场大型的互联网教学活动。慕课教育理念是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教育学家首先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慕课教学也开始在高校的教学中得到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慕课教学中。慕课背景下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创新还需要深入实际,将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理念与慕课相结合,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真正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1慕课的概念
慕课(mooc),指的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是massive,即大规模的;o为open,开放的;o为online,即在线的;c为course,即课程。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首次开放免费的网络课程,自此以后,在线课程开始在各大高校广泛开展。“慕课”概念是2008年被正式提出,2012年出现快速发展。慕课主要依托网络,进行一种大范围的教育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能为学生和教师提高各类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慕课的出现也是教育的伟大创新。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不再仅仅通过课堂获取知识,也能观看视频学习全新的知识,并完成作业,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当场与视频另一端的教师进行沟通,教师通过视频软件及时监控学生学习情况。慕课对于改革高校教育体制,整合教育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2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慕课的优势
2.1整合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对高校护理专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发现,护理专业还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护理专业的的教师团队人才较少,教师资历较浅,无其他学科教学团队的规模,因此比较其他学科,护理专业起步晚,发展平台少。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慕课是一种良好的网络教学模式,在高校护理专业教学基础上,能最大程度的整合优秀教师资源,各地的教学资源也可互补、共享,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1]。2.2促进传统学习模式的更新。《外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学校教育和临床工作中都受到广泛重视。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把抽象而枯燥的概念、疾病机理、临床表现和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对医学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代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实践技能以及较好的综合运用能力等,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接受有计划的系统培养。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相比较,“慕课”具有崭新特性,讲授课程远程性、授课地点全球性、授课时间随时性、授课渠道开放性、授课内容可选择性以及受教者的广泛性。这些特性,极大地满足了高等教育模式需多样化的发展要求。由于《外科护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以板书和录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生动、形象地表达技术更新快的《外科护理学》教学内容。而慕课汇名师、集新技术、新教学法于一体,促进传统学习模式的更新,课件丰富多彩,使教学信息经多渠道传递,短时间作用于学生各个感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借助互联网技术,能结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提供灵活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且可翻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3慕课背景下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已具备可行性条件
3.1慕课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借鉴和思考。目前高校护理学专业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竞争大的问题。高校已逐渐从教学改革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方式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基础素养和护理水平。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慕课教学形式具有明显优势,此外,慕课教学方式已在多所高校进行使用并取得较好效果,这也给慕课教学在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使用中奠定了基础。3.2护理学慕课教学资源日益丰富。目前多所高校已开展慕课网络课程,且多位高校名师的参与为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奠定了良好基础,也给慕课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优质资源,其中护理学教学资源也有很多,这就为高校护理专业实施慕课课程提供的借鉴和参考[2]。3.3互联网和终端设备的普及。现在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往由于受到互联网的制约以及终端设备的低普及率,致使慕课课程的发展缓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终端设备的普及,给慕课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每个学生基本上都人手一台计算机,有利于慕课课程的广泛开展。
4慕课与传统教学的相融合,共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4.1合理引入护理学慕课课程资源。高校护理专业进行慕课网络教学时,需要重点开展护理专业的部分弱项课程,特别是一些师资较薄弱的部分。此外,由于护理专业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引起慕课网络课程时,要结合慕课教学的特点,使传统教学和慕课教学进行互补,吸取其优势部分,成为适合护理专业的课程,从而促进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护理实践活动的进行[3]。4.2教师合理利用慕课提高教学效果。慕课教学引入护理课程后,学生能直接从网络上学习护理专业的相关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及理解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要求逐渐放松,从而忽视了慕课课程的根本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新规划教学方案,利用慕课网络课程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结合慕课课程内容,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4.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慕课资源。慕课网络课程是一项发展时间较短的课程,大部分学生可能还不适应慕课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出现迷茫、不理解的现象,特别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无教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很容易出现对学习不重视的现象,甚至可能出现关机的形式,或过分关注慕课课程,忽视了日常教学中护理活动的参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慕课课程,将慕课课程与日常护理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5]。
5结论
慕课课程的引进给高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带来了促进作用,弥补了护理专业师资方面的不足,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慕课课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也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创造了有利环境,让学生与名师之间能直接进行交流,便于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6-7]。
参考文献
[1]赵茜.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教育科学研究,2012(2):24-27.
[2]李冶.国内大学慕课发展现状调查及图书馆嵌入慕课的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18):15-18.
[3]赵媛,王燕,陈宏.慕课在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的swot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7):71-73.
[4]贾长宽,袁淑鸣,肖和平.情景模拟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7):641-642.
[5]卢玉仙,高薇,孙静,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25(2):13-14.
[6]刘芳,王雅青,于红虹.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07(9):824-825.
网络授课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问题倒逼;微内容;微参与
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1]这种问题倒逼改革的思想对于疫情期间思政课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倒逼我们采用新的授课形式以保障思政课线上教学质量。
一、问题倒逼下推动思政课线上教学改革必要性
问题倒逼就是问题矛盾冲突的逆向推进作用,基本流程如下:问题形成-产生压力-倒逼回应-处理或缓解问题。由于受的影响,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充分发挥“互联网 ”的作用,全面开展信息化教学,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网络线上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是疫情之下不得已的应急之举,也是在今天“互联网 ”时代下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的一种网络教学探索,有利于打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瓶颈,是未来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支撑点,加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问题倒逼,一方面是指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另一方面是应急之下信息化教学由原来的“渐进模式”转化为“火速上线”,势必暴露一些问题。因此,研究特殊时期思政课线上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既有利于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又有利于提升思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和重新设计提供契机,推动理念认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二、思政课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安徽省8所高校线上思政课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共收到问卷2981份。同学们对思政课线上教学总体安排上84.93%是满意的(详情见图1)。对思政课线上教学效果72.86%同学是满意的(详情见图2)。66.09%同学认为线上思政课方便便效,54.95%同学认为有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47.94%同学认为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详情见图3)。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思政课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详情见图4)。(一)在线教学平台网络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有待改善。在线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师生在一个网络虚拟空间进行网络授课和学习的全新教学方式。这种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模式比起来,具有显著优势,比如内容丰富、交互方便、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等。[2]由于疫情的突发性,全国2亿多学生不得不通过网络在家上课。然而这么多人集中的网络教学势必带来网络的不顺畅,像比较热门的腾讯课堂、钉钉、超星直播都出现了大规模卡顿现象。在思政课线上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调查中,59.48%(详情见图4)的同学都选择了网络信号不稳定。这无疑让更多人对线上教学进行深入思考。线上教学平台往往集成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先进技术。如果平台不能有效发挥技术的支撑和技术保障,在线教学就可能出现卡顿或拥堵,可能导致教学的中断,有可能会消磨师生线上教学的信心和耐心,影响教学效果。“互联网 ”的兴起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激发了思政课又一轮的创新。有关互联网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研究较多,但已有成果关注的是常态下的线上教学问题,对于这次非常态下突发问题下如何实施好线上教学问题,还未有前瞻性专题研究,应对举措不充分。如何解决网络平台稳定性、如何运用好网络技术提高信息化素养,值得每位老师深入思考和研究。(二)在线教学内容有待整合,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如何整合线上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专注力成为这轮线上教学大家关注的热点难点之一。有58.6%的同学认为线上课程存在的弊端就是注意力不够集中(详情见图4)。首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一次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通常是在10-15分钟。思政课由于学科的逻辑性顺序,15分钟讲完课程内容不太现实。而且很多老师都是第一次接触网络教学“仓促应战”,对网络授课研究甚少,往往按照线下上课模式进行教学,一节课45分钟左右,势必影响学生上课注意力。其次与坐在教室里面对面交流不同的是,学生在网络虚拟课堂里自由程度比较大,老师们又缺乏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走神,学习效果也会打折。最后,也是非常重要一点,思政课具有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针对性等特点,而且在突发疫情下的思政课更要避免泛娱乐化。教学内容相对的严肃、枯燥,导致学生兴趣注意点转移,自然上课注意力就不能保证。(三)在线教学教学方法有待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线上教学一般有直播课堂的方式和录制课堂的方式。然而无论哪种线上教学方式往往都是教师讲授多、师生互动少。第一,思政课基本都是大班教学,由于人数多,大规模直播教学在直播过程中会卡顿,对师生互动体验产生不利影响。第二,录课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对着ppt课件录课为学生授课,形式较单一,师生、生生互动时间较少。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疑惑,又不能及时解决,就会积累过多,无助或茫然,最终导致“厌学”。第三,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存在旷课和不交作业等情形,往往惩罚措施又不能及时更进,对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有效性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线上教学师生间缺乏互动,情感体验不足,获得感自然也不强,更无从谈学习效果。
三、提升思政课线上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对象也是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线上思政课教育环境要适应互联网的平等自主性特点,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这是优化“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鼓舞人,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优化线上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加强思政政治教育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3]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首先思政课不仅关注知识传授,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课程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与课程紧密贴合,设计更为合理、优化的教学内容,将学生与课程紧密结合,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表达、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研究学习等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关注。思政课具有崇高情感特点,高于其他课程。要将教材中论证严谨的理论情景转化为现实情境,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血有肉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积极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率。(二)教学内容“微化”。线上教学毕竟与线下教学不同,那么在教学内容上不能按照线下课程那样满堂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则要呈现出“微化”趋势。首先,线上课程缺乏有效的情感沟通与监督,学生是否认真听课,授课老师不好监管。一般来说注意力有主动被动之分。那么我们就要充分挖掘能够吸引学生的被动注意力,就是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短小精悍。其次,现在我们都处在“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等不断涌现,人们的学习呈现碎片化与泛在化趋势。思政课教学内容就要避免宏大的理论体系传授,逐渐进行“微化”、“碎片化”,从而适应当代大学生学习认知。“微化”教学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着手。一是教学内容准备上。鉴于学生对思政课教学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把教材中重难点勾勒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思维构建,建立知识体系。尤其疫情之下的线上课程,学生手里没有教材,更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提炼和简化,明确具体的知识点,方便学生学习。二是教学内容设计上。思政课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授课主题选择上应有所侧重。鉴于线上课程的灵活性,课程内容要简明扼要,找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聚焦要义,抓住最精要的“核心知识”,要控制好在线教学时长,尽量减少面对屏幕的时间。因此我们在“录课”时,某个任务点的“微课程”内容设计应在15分钟之内,以便学生能更好集中注意力高效学习以及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微课程”以典型的问题式教学或者专题式教学为主,避免简单的文字表达,可以借助大数据,运用图像可视化技术,注重教学内容形式的包装,为学生多维呈现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抓住学生注意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内容还可以与当前热点、重大节假日等相联系,设计专题“微”教学。例如讲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党的领导、中国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法宝。在中美疫情防控的差别中认识民主的相对性,让同学们真正体味到什么是人民至上。从而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教学方法“微参与”。根据笔者近段时间线上教学经验,没有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教学。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真正进入学生灵魂,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强化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交互,把学生的参与融入到课程建设中来。第一种,利用超星录课平台,在课前、课中、课后参与互动。课前参与是“微参与”教学模式的导入阶段,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大规模、开放、在线的特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学习交流互动。比如提前告知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两微一端”浏览等。课中参与主要是课程中有效设计问题请学生参与讨论或者以弹幕的方式呈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活”起来,期间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课后参与主要是章节测试、作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一步巩固课后学习成效。比如结合专业优势,征集文艺作品、事迹举措,将抗“疫”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第二种:利用微信群、qq群、钉钉等平台参与互动,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并对学习任务进行定时提醒反馈,强化教学指导,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第三种:利用超星直播、腾讯课堂、钉钉等平台网上直播教学参与互动。网络直播教学是一种与线下课堂教学最接近的一种线上教学形式,它的优势就是以直播的方式增强师生互动,师生临场感强。但主要缺点就是由于网络环境不好导致授课过程不稳定。一味地录播课程,学习效果无法保证。所以,线上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添加直播互动课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交互过程中来。作为一种“见效快但有风险”的线上教学手段,对于教师更具有挑战性。
思政课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顺应时代,通过课程“微化”、教学互动的“微参与”,积极推动线上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增强线上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来推进思政课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价值的反思,创新课程形态,最终增强思政课线上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14(01).
[2]孙曙辉.在线教学4.0:“互联网 ”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4):17-20.
网络授课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课程改革
1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创新要求,以微课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走进教学课堂。它通过创建一节较小的教学视音频,可以集中讲解和传授某个单一、具象化的教学主题。通过这些简短的教学课程,能够为学生创建“自助式”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和课后复习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模式,可以迎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将各种抽象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具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能充分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效率。
2微课的核心内容及其教学特点
微课是由美国教学研究者在2008年率先提出的教学理念,不仅集中于微型教学所建立的教学环境,更是通过解构主义来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微型、在线或者移动的教学环境。微课的核心内容微课的建立和创新点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背景,它通过以视频、音频为主要教学载体来记录课堂教学内容或者教学重点、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宣导和有效构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化学学习的协同进步。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视频,实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微课的教学媒介作用,突出微课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多媒体化、教学引导媒介化,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实现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利用微课进行充分包装,展现给学生以结构清晰、主题鲜明和资源丰富的课堂教学小环境,实现从教学设计、素材整理、课件制作、课堂互动及教师评定等全方位的创新发展[1]。微课的教学特点微课教学的全部内容建立在微课视频这种教学工具上,而视频内容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难点解析、教学互动和教学评价等。1)微课的内容形式决定了教学内容。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干,一般教学视频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这种时间简短、结构鲜明的内容形式注定了微课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非常透彻,也需要微课的立题非常重要,需要认真规划;受众定位要求必须明确,必须满足绝大部分高中生的化学学习需要;情境定位必须明确,能够迎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需求。2)微课的授课形式决定了教学氛围。微课视频的授课形式与课堂实操、优秀教案讲解不同,它是通过ppt课件的形式来辅助教师的讲解,它的授课过程可以在备课阶段,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课后复习巩固阶段。此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了很大部分,而微课可以完整呈现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现象和实验成果[2]。因此,微课可以给课堂教学创造轻松愉悦、节奏感强的教学氛围。3)微课的功能特色决定了教学成果。微课教学的突出功能在于点式教学,它能够通过微视频独立教授一个化学知识点,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沟通需求创建个性化微视频。而在此基础上,配合课堂教学实操,再加上教师讲解,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完整展现在视频界面上,而录制的微视频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和回家后都能学习,并且可以反复观看。而这些功能特色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价值取向和教学引导,促进了课堂教学成果的转化。
3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由于教师对微课教学模式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欠缺,在应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把握好微课的应用范围微课是国内学者从国外的网络课堂中研究衍生出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属于一种舶来品,在2010年以后才在国内学术杂志和教学期刊上被广泛探讨。目前,微课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手段还在探讨摸索过程中,但是很多教师已经认为微课可以取代传统课堂。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微课可以提高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也存在师生互动性不强,短暂的播放内容很难将课堂教学内容讲得面面俱到。而面对复杂综合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概括性知识,单纯运用微课教学就显得片面单薄了。没有充分理解教学与微课的辩证关系微课教学的核心环节和教学重点就是微课内容的制作,它是服务于教学的,而教学成果又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微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需要认真了解课堂教学目标,仔细划分课堂教学环节,将每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浓缩成3~10分钟的视频教学内容,而录制的内容需要教师集合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体验和课堂教学流程,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都加入微课视频的录制、剪接中。而面对微课实验教学和课余实践的需求,教师应该侧重加强微课视频的教学引导和分享交流的过程,可以将实验教学的过程和实践操作的结论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尚未建立完善微课教学的授课平台微课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平台,需要加强电脑、多媒体、信息平台和网络设备等硬件建设。而在微课教学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视频画面清楚稳定,图片构图合理,录制声音清晰准确,能够满足高中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录制微课视频片头时,应该注明教学标题、教学核心内容提示,方便学生在以后学习中查找和调取;在录制微课视频内容时,应该做到教学知识点的有效解析,满足教学目标的仔细划分,掌握授课平台的操作要领。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和录制教学内容,也方便化学教师利用微课这种教学媒介来串联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演练,运用微课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示范工作。
4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推动微课教学的创新发展,需要借助网络资源,建立完整的微课系列,创建真实的实验情境,保证化学教学的全面有序开展。借助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转化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教学环节很难衔接,教师在备课阶段即使投入大量精力,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汲取到全部知识点。借助微课资源平台,可以极大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录制不同内容的微课视频,然后将微课视频上传到微课资源平台。学生在课前就可以搜索下载相关的微课视频,进行课前预习,也可以授课后反复观看,加强复习巩固。而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实现高中化学思维的有效转换。如在组织教学“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时,教师可以预先给学生发放问卷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点和知识层次,结合学生的综合状况,在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后,根据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概念制作微视频,上传到微课资源平台,组织学生下载学习。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知识掌握情况。建立微课系列,促进教学知识立体化当前,高中课堂教学必须服务于高考需要,而高中化学的考试习题和考点相对固定,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建立微课系列,实现微课教学知识的立体和完善,建立完善的考试学习体系,将大量的课堂训练和模拟考试纳入微课视频系列中。这样有利于学生研习和巩固,实现平常的训练和测试都能有题可查,做到解题过程清晰明了,解题思路烂熟于心。而在微课系列的创建过程中,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将大量精力投入热门知识点的解析,做到选题简明、重点突出、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和形式新颖,将微课视频的技术规范纳入高中化学考试习题库的建设中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知识立体化。实验证明,相对于传统的纸笔训练而言,微课视频所带来的视觉、听觉和逻辑思维等多重冲击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通过反复播放微视频习题,就可以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点,促进考点立体化教学[3]。创建实验场景,确保化学实验直观化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的化学场景和化学反应如何直观反映,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成为阻碍学生化学逻辑思维提高的拦路虎。通过将微课视频应用到具体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化学实验真实还原到学生面前,而学生通过拖动和等倍放大,可以快速、慢速和等倍距离放大观察化学反应,教师过去的言传身教转变成具体的视频讲解。这样可以最有效地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化学实验现象,增强化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此外,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将失败的化学实验或者错误的化学实验操作录制成微课视频,将化学实验的错误原因和操作步骤完整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了解化学实验背后所蕴藏的化学原理,避免危险的化学实验操作。最重要的是,利用微课实验视频有助于学生深入化学实验的背后,了解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培养良好的化学逻辑思维。
5总结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还属于新鲜事物,它的教学特点和应用特征还在不断归纳和总结之中。教师应该抱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吸取其教学优点,摒弃其教学缺点,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这才是采用微课教学的最大受益之处,应该加以足够的思考与反思。
作者:杜婷婷 单位: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金国林,林肃浩.构建高中化学微课“生态”系统:以“化学反应的方向”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0):3-6.
网络授课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承担着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通过系统讲授,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逻辑主线,着重从思想、道德、法律三个层面,展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教育,着力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如何提升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一、对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科学认识
“基础”课是集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政课程,只有深入钻研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对“基础”课有科学理性的认识,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用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思想,用真情互动打动学生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最终为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及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
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思政课只有不断增强思想性、强化理论性,展现亲和力,突出针对性,才能在多种社会思潮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感染学生、说服学生、武装学生,更好地实现高校育人的目标。教学实效性指的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效果之间的契合程度,即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和育人效果。思政课程其教学实效性还要兼顾智育与德育的双重特点。因此,“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即授课教师在系统掌握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为教学目标,按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接受、认同所学知识,并将知识内化为自身信念,具备在实际生活中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这种效果既包括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也包括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特征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基础”课教学活动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而且还涉及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知识的运用和体现。讲好“基础课”,需要整合、调动多种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做到道德素质教育与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机融合,要打破以往的道德与法律教学内容简单相加的理解模式。“基础”课教学的综合性体现的是认识与行为、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思想政治素质与法律素养的内化和应用,关注和促进的是大学生的知识、方法、能力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发展。2.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基础”课是与大学生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一门思政课程,对解决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困惑有较强的针对性,其教材内容涉及时代方位、使命担当、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修养教育和法律意识教育。每一章节内容都是高职学生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用科学的理论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客观、理性的观点和立场,使其逐渐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对解决高职学生的人生规划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3.知识应用的实践性“基础”课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在知行合一上用力。大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但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与困惑,仅依靠纯粹的思辨是不行的,必须有将所学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的能力。实践性要求“基础”课教学过程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践,零距离接触社会,了解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各方面情况,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与此同时,教学结果也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检验。因此,“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不能仅停留在试卷考核上,还要探索多种考核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转变,让学生不仅有所信、有所知、更要有所行。
二、当前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出台多项改革举措,亲自主持召开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政课的有效开展指明了方向。站在崭新的起点上,如何更好地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融入高校思政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每位思政教育工作者都要着重思考的问题。目前,各高校在思政课教学方面都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的成果;但要想上好思政课,特别是面向高职学生群体的“基础”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时代要求和形势需要,“基础”课教师应不断调整、完善知识结构和教育综合能力。目前,过于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不能更好地适应“基础”课的新发展,较为常见的仍是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灌输式教学形式,缺少师生的有效互动和学生的自主思考,无法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教师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语言的能力有待提升,过于局限教材,单纯的说教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部分教师还存在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教育的情况,导致学生无法消化吸收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简单来说,在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条件下,传统陈旧的教学手段缺少灵活性,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大班授课缺乏师生互动性,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这些问题制约了“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发挥。
(二)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大多在中等偏下,学生理论底子薄、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对于理论性的人文社科知识理解消化起来比较吃力。部分学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专注力不够、惰性较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同时,受社会功利主义思潮影响,部分大学生入学即以职业为导向,一切学业活动往往围绕就业而展开,学习功利性强,在思想意识上认为“基础”课与自己关系不大或可有可无,于是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学习“基础”课的动力不足,忽略了“基础”课这门教大家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的课程,忽视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法治素养的塑造,从而导致“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较低,没有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
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给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的青年学生带了思想碰撞、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对立。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时期,在发展的进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激起一些社会矛盾。大学生是非辨别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外界错误意识和不良思潮的影响,在思想上容易引起困惑甚至产生错误的倾向。另外,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与社会接轨的途径。然而,网络信息丰富,但内容良莠不齐;网络平台自由,但网络谣言层出不穷;网络空间趣味性强,但自律不够容易沉迷其中。网络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道德滑坡。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无形中消解了学生对于“基础”课学习的内生动力,导致授课教师从外界推进时阻力较大、实效欠佳。
三、提升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鉴于当前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意识到“基础”课教师的职责不能单单局限于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讲述出来,还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更新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注重教育过程,而且将过程转化为实效。面对新时代的教学任务,我们要跟上时代革新的步伐,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结合新时代新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提高教师素养
讲好“基础课”。首先,授课教师始终要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道路上同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校教师师德规范。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深厚的爱国情怀、辩证的思维方法、宽广的眼界视野、严格的修身自律高尚的人格魅力;要做到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课上课下相一致、网上网下相一致,成为学生的表率。其次,要加强对国家统编教材的研究,深耕教材内容,吃准吃透教材基本精神,把握教学重难点问题认真学习研究2018年版“基础”课新修订教材和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思想主旨和逻辑结构,切实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最后,要按照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不断探索专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等有效的教学方式,改进“基础”课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拓展思政实践渠道,进而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
(二)强化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兴趣
“基础”课要树立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思想和理念,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特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真诚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对高职学生的教导更需要有耐心和耐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疏导,关心、爱护学生,真正为学生指点迷津,做好学生青春成长的助力者[3]。要把以生为本作为基本出发点,教学活动要坚持问题导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不断创新教学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实践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加强对“00后”学生的学情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寝室、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深入分析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从而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对“基础”课内容产生情感认同,有助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转化为正确的行为规范,最终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三)优化思政教育外部环境、营造德育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必然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调整[4]。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社会环境,国家层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导向作用,发挥其凝聚力,调动整个社会的有效力量,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社会环境,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效机制。要时刻防范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社会思潮的传播与发展,针对社会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等不良思潮,必须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抵制其不良影响。党和政府以及高校务必须及时有效地发出正确的主流声音,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和领导权,为“基础”课教学实效性营造一个良好社会环境。此外,要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完善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保障信息安全,加强青年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传播主流思想观点,传递向上正能量,真正优化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网络环境,实现网络和现实联动,促进“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
[2]雷燕飞.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9(19):84-87.
[3]李国娟.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3):57-59.
- 上一篇:
- 下一篇:
网络授课教学
2023-11-10 17:15:30
相关文章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2023-11-14 09:57:32
神经网络在工程造价中的运用 2023-02-15 09:20:44
企业社会化网络招聘探讨 2023-01-29 09:10:47
网络时代对分课堂对学生的影响 2022-12-22 08:48:56
高校共青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2022-11-21 09:31:05
群智感知网络中高效数据收集策略 2022-11-11 09: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