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论文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1 17:27:22

校本培训论文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篇1

从国际、国内对教师的要求尤其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看出,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对于很好结合学校实际,以及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的教师在职培训,校本培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本文笔者对教师校本培训的概念、产生与发展和中、外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现状以及国内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阐述,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外校本培训综述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竞争都从根本上集中表现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又逐步转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上,美、日、英、法、韩、德等许多国家从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制订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措施,为在新世纪的国家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国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肩负着21世纪教育的历史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并决定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甚至于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搞好“校本培训”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任。

国外研究表明,校本培训具有突出的效益,从继续教育的内容看,近年来,以学校需要为基础的在职培训大纲越来越多。这种大纲包括了学校对自身优先需要的评估,而且这种大纲的实施使广大教师产生主人翁感,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专家认为“校本培训”比在院校培训更为有效,是经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途径。

一、校本培训概念的界定

国外研究认为教师校本培训有两种含义:一是以培训地点为依据,指完全在中小学内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二是以培训内容为依据,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培训。

我国教育界专家认为,校本培训是从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前的学校实际出发,所开展的一种目的性、针对性都很明确、做法符合学校教师群体和个别教师成长规律的系统培训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操作规范、讲究实效,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系统安排、并使之有序开展和持续性的活动。因此,笔者认为,校本培训是指在学校校长的组织领导下,从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前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为基础,学校自主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系统管理和组织的一种有效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所以,它必定有别于原先学校对教师零星的、不系统、无明确特定目标的一般培训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往学校内部自身进行的、以提高教师为目的而开展的各类个别性培训活动,不一定能称之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定义的本质是:

●校本培训是为了学校,目标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

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校本培训关心的是学校以及教师的日常遇到的有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所以它不局限于某一种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培训,在培训中主动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经验,它把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放在首位,校本培训还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校本培训是在学校中,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

意旨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教师的培训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校长、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才能检验培训制度、方案、计划的有效性和现实性,同时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的

意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校本培训有利于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在培训中有专业研究人员和其他人员参与,意在发展一个共同体,与教师一同完成培训任务,校本培训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活动平台。

二、校本培训的产生与发展

校本培训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提出来的,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其针对的主要问题是,当时英、美等国的教师培训工作采取将中小学教师集中起来由大学或教师机构进行训练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会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规律性的教育理论难以应对复杂的教育实践和解决教育问题,而且教师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因此培训效果很不理想,不断受到各教师协会及其他机构组织的批评。于是,各国开始重视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及专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形成了以中小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这一模式能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各国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不断发展,英、美等国都开始大规模地实施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教师专业化运动的进程更加使教育界人士包括教师本人认识到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教师专业化改革要注重教学专业的发展,而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任职的学校是其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因此,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专业发展计划适应了教师专业化的需要而受到普遍的欢迎与关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都广泛接受和实施校本在职培训计划。90年代期间,这一计划还被推广到了东南亚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一些国家。

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在近年来的国际教育会议上已得到强调和认可。如1996年以“加强与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的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非洲地区筹备会议提议,教师必须通过有适当监督的校内实践经验而获得教学技能,同时还要求进行行动研究:“教师应对他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加以研究,这种研究成果将可以丰富教师教育的内容”等。

三、国外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现状

●英国: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英国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摇篮。早在1972年,《詹姆斯报告》就建议“教师的在职培训应从中小学开始。”80年代末期,针对院校教师培训的弊端,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学院设计了中小学教育教师校本培训的“六阶段培训模式”:

(1)确定需要,教师在职培训的意向产生于学校和教师,与大学建立联系,以便获得有针对性的进修机会;

(2)洽淡,中小学与大学培训机构洽谈如何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3)协议,提交一份详细的培训协议,交给即将受训的教师修改后生效;

(4)前期培训,一般两天左右,在大学进行,属于引导类课程,主要介绍有关的教育领域新发展;

(5)主体培训,大学教师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与教师共同解决教学中理论方面的或是实践方面的问题。

(6)小结,培训基本完成,在职培训告一段落,教师对自己在进修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与策略进行总结与评价,并反馈给本学校与大学培训机构作为设计补救计划或进一步改进以形成新的培训计划的依据之一。

20世纪80年代,研究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常常发生在处理意想不到的或难的预料的突发事件,如:与教师同行的偶然谈话、无意中浏览到的有关信息,处理班级事件的灵感或学习中的偶然收获等,都可以激发起教师个人或整体的学习成效,因此,设计教师培训计划应尽可能提供这样一系列预料不到的经历,这是对其他教师的最好启发和案例分析学习,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英国中小学采用了“回顾——计划——实施——评价”这样一种模式来设计培训活动和开发校本培训课程。

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以及《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实施,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在认识到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后,教师的校本在职培训逐渐成为一项国策。与此同时,教师校本进修的内容与模式也有很大发展,整个校本培训要有计划、要指定专业指导教师、成立专业发展委员会;教师进修的内容也立足于教学实践和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采用“以行促思”的模式,教师在培训中采用行动研究法,针对实际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确定策略后再审慎地投入实践并观察和评价实际效果。

●美国: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倡导“绩效为本的教师教育”(performance-

basedteachereducation),认为教师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具体的学校和教学环境,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教师培训。但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和只注重校内的弊端,这种培训不久便夭折,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思想,以及新的方式指导师资培训,于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培训计划应运而生了,简称为pds,它是以中小学校为基础,与大学合作形成一种新功能。pds学校把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公立学校的校改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师教育质量的改进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此后,这一富有创意的概念经过更多学者的充实逐渐变得丰富和明晰起来。pds学校既是供大学教育研究的实验校改示范校,又是培养新教育专业人员的学校,具有经验的教育专业人员继续发展的学校。

建立pds学校要在两种不同文化组织(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建立起共生的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两方面的困难与障碍:一方面,大学与中小学两种文化的冲突。pds学校中小学和大学教师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出很大的调整,彼此承认对方的专长,还有管理上的相互合作等等。另一方面,大学内部两种文化的冲突。建立pds的障碍还来自大学内部,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教授与注重现场研究的教授在价值观、学术取向和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上都存在很大的分歧,而大学奖励机制多倾向于研究,这会影响到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大学教授的积极性,为高层次的反思型或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带来困难。

●澳大利亚:

一方面,大学的教育学院根据教育改革素质提出的各项要求,以及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改变培训方式和课程设置,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另一方面,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在专业研究人员和教育专家的指导下,面向学生,面向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实施研究计划,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开展相互合作交流。这种由教育实践者和研究人员作为研究群体的行动研究提倡合作,强调批判性思维,面向实践,讲求实效。行动研究的口号是“把牌亮在桌面上”,行动研究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和整个学校的变化。

●日本:

当前,日本教师培训的新形式有以下几种,按任教年限分类:有新任教师的培训、任教五年和十年的校训,此类培训为硬性规定,也称行政命令培训;按职务及资历分类:有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副校长、主任培训;按组织层次分类:有中央培训(文部省)、地方培训(都道府县)、市盯村培训等;按培训内容分:有在各级教育中心进行的新教育内容、教材教法及学生知道等方面的培训,由各都道府派遣到企业、农村的社会体验培训,有在大学进修基本课程的培训和获取高一级学位的培训:校长、副校长、主任课程培训等;按培训的形态分类:有校内培训、校外培训、个人自我进修提高和国外培训等;接受培训的时间除了新任教师培训统一为一年外,其余均不等,由各级教育中心组织的培训都为一周到二个月,社会体验培训一般都在六个月以上。

80年代以来,校内研修在日本教师培训中占有主导地位,1989年4月正式实施的新任教师研修制度,校内研修是学校主导型的,培训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在日本,由于受到终身教育的影响,一方面校内培训将更受重视,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个人主导型教师培训将是今后日本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课题,是向“终身学习社会过渡”的目标迈出的一大步。

目前,校本培训计划在实践近二十年后逐渐成为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流,是学校整个发展计划的里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国际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中小学校中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英国已正式确定校本教师教育(包括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是培养有能力的教师途径,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已逐渐接受并引用了校本培训方式。走向校本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走向之一。

四、国内校本培训发展和研究现状

在香港,十多年前数理学会已推动这方面的活动,并总结经验出版了一本书“increa5ing出eprofessionalismofteachers:scho01-basedinset,hongkongandbeyondf”。近年,不少办学团体和个别学校也推动校本专业培训,如东华三院教育科居fj的小学教育组也成立了小学教育发展委员会,定期为校长及教师举办进修课程。有关训练的内容和要求,由教师主动提出,学校行政阶层亦共同参与。

这种以学校为主体的校本教师培训的方式,无论所到的是教育发达的省市——北京、上海,还是教育落后的西部、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本培训方式已经从自在走向自为,成为师资培训机构之外的教师培训的一条重要渠道,使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更进一步增强。

我国的校本培训计划在最初提倡“导师制”,这是一项“利校利师利生”的教师培训策略:邀请专家、名师开设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让教师走向专家、名师,是校本培训教师中学校普遍采用的重要策略。校长们谈到校本培训时说:“这样培训教师至少有两种效应: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

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目标的直接指向性:校本培训的目标直接指向两个方面:一是指向学校的实际,学校的需要以及培训的目的。二是直接指向全体教师,着力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

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校本培训的内容直接取决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以“问题”为中心,将有同样问题或困惑的教师编成小组,共同学习并解决这类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解决教学中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校本培训在与本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着多样性和开放性转变。突出表现在培训方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一)国内校本培训的模式

●课题带动法

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个人自修法

校本培训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师的自修就更是诸多培训方式中所不可或缺的。可以说,任何外在的培训若是离开了教师自觉自修这一环节,都将收效甚微。校本培训恰恰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充分发挥了教师本人的作用。

●师徒结对法

名优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实现传、帮、带的目标,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培养的普遍使用的方法。当绝大部分教师学历达到要求后,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已不再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而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则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这些恰恰是新教师所欠缺的,研究表明,名优教师所具有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是可以传授给新教师的,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新教师发展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其教学水平。

●假期短训法

假期短训法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普遍形式,一所学校或几所学校联合起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举办短训班,聘请高校的有关教师来校讲课,这种短训班不同与传统的集中受课,而专指学校在明确了自身需要和教师需要后,主动邀请相关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充电”,把教师们以往被动接受的局面转变为主动吸取养份的过程,使理论学习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二者间的融合真正成为可能。

●校际交流法

校际交流法也是校本培训的常见方式,这种方式以课堂实践为基点,着力帮助教师提高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些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科研型名优教师的数量尤为不足,仅靠本校的名优教师来指导新教师往往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校际之间的观摩与交流是必要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校际之间确定观摩研讨课题,上好观摩示范课,使活动有针对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高,效果好,促进共同提高。

●反思教学法

反思教学法教学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能够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探究和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科研性质。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方式它强调以科研手段来促进教师的提高。教师学习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必要的,但仅如此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多层面、多角度的经常反思自己,才能成长得更快。

反思性教学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写反思日记和行动研究。教师可以从教育问题出发,按照“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开展行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中吸取经验培训,它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专题培训法

专题培训法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或者是某一门课程内容,把理论学习、学术研讨、课堂实践、撰写经验总结式文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师运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培训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

a)专题性理论辅导b)专题性文献研究c)专题性研讨活动

d)专题性课堂实践活动e)专题性文章总结

国内的校本培训方案设计研究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中大力提倡与开展校本培训,但研究成果都是对培训的经验性归纳总结,一方面,校本培训的研究缺乏目标导向,这同时也是我国教师教育中的问题,即什么样的培训计划才是有效的,如何指导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等,目前国内对培训模式的研究层次低、零散,成果大多是感性经验总结,不系统、不全面,或说仅仅是培训方式研究,还不能称得上培训模式研究:另一方面,缺少对校本培训方案的专项研究,所以研究常常不深入,例如,教师教育观念方面实证研究非常少,一般都是在教师培训内容中泛泛地提到教师教育观念培训,缺少针对性的研究,所以,造成在实际的培训计划中不利于操作,不利于校本培训计划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存在明显的不足,培训中的问题,包括教师教育观念培训中的问题也是实实在在地暴露出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校本培训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容易使教师产生反感。所以应看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校本培训中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中培训者的选择与培训过程不够严格;

●与大学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种师资培训部门在内的校外机构的合作途径不畅通;

●校本培训课程开发缺乏科学依据;

●中小学校本培训普遍缺乏科学的培训方案设计;

●专业人士对教育观念校本培训策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够关注;

●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有效评价体系;

●没有摆正校本培训和院校培训的关系问题。

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起步晚,又是自下而上地开展起来的,虽然规模发展很快,但研究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

●国内的校本培训方案设计研究处在初级阶段

一方面,校本培训方案的制订缺乏理论指导,使得培训方案形式纷杂,缺乏可以借鉴的共性东西,反而不利于其推广和具体操作;另一方面,缺少对校本培训方案的专项研究,例如,教师教育观念方面的实证研究非常少,一般都是在教师培训内容中泛泛地提到教师教育观念培训,缺少针对性的研究;核心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缺少严格的课程体系和有利的课程开发理论支持,目前比较混乱:校本培训策略研究也是研究得较少的领域,教育界出现的培训方式或培训策略界定混乱,多是经验性归纳总结、缺少科学的操作概念,所以,造成在实际的培训计划中不利于实施,不利于校本培训计划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培训资源的作用

校本培训方式多样灵活,能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服务于教师培训计划,但是,在实际培训中常常由于缺乏对培训的管理和监督,使得校本培训仅仅局限于本校内,甚至仅仅采取校内集中培训的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多种培训资源的作用,使得校本培训没有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培训缺乏实效、流于形式。

●没有充分满足学校教育的需要

校本培训的本质在于以学校为中心,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培训,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日前的校本培训还在上级校本培训目标与学校需要以及教师自身需要之间的矛盾,这是校本培训在现阶段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

其次,要在培训中培养教师,激发参训的动力。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培训体会到教育事业的创造性,体会专业成长的快乐。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教坛新秀,让教师在主持培训、接受培训的同时看到专业发展的前景,以此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第三,应完善评价制度,提高培训吸引力。目前,很多校本培训活动的考察类似于考勤,只要参加就行,参加后只要上交规定的“作业”即可,不管培训是否取得了实效,教师是否有收获。这种做法挫伤了教师积极性,使校本培训失去了吸引力。应让教师参与到校本培训的计划、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并实施参与式管理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以充分培养教师校本培训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2.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84-194.

[3][美]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1.

[4]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

[5]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5.

[6]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7.

[7]李水清.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5):8.

[8][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15.

[9]曹一鸣.校本教研实施方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6.

[10]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汇编[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257.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

其次,要在培训中培养教师,激发参训的动力。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培训体会到教育事业的创造性,体会专业成长的快乐。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教坛新秀,让教师在主持培训、接受培训的同时看到专业发展的前景,以此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第三,应完善评价制度,提高培训吸引力。目前,很多校本培训活动的考察类似于考勤,只要参加就行,参加后只要上交规定的“作业”即可,不管培训是否取得了实效,教师是否有收获。这种做法挫伤了教师积极性,使校本培训失去了吸引力。应让教师参与到校本培训的计划、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并实施参与式管理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以充分培养教师校本培训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2.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84-194.

[3][美]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1.

[4]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

[5]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5.

[6]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7.

[7]李水清.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5):8.

[8][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15.

[9]曹一鸣.校本教研实施方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6.

[10]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汇编[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257.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blog、交流、评价、校本培训、花园

一、引言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internet也不例外,在继email、bbs、icq(q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新鲜的网络交流方式:“blog”来到了我们中间。学校迎合最新潮流,开辟出一块新的天地:学校“blog”。由于它独特的“四零”特点(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零形式),很快吸引了广大教师的加入。于是,如何让blog在学校中得到推广,如何使其成为广大教师施展才能的舞台并为教育教学服务,开始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二、揭开blog的神秘面纱

blog,它是自然的网上日记。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内容就是一个个倒叙排列的日记体帖子。它有着独特的交流方式,我们曾比较过email、bbs和icq(qq)这三种主要的互联网交流方式与blog的异同点,感觉blog是更严肃的沟通工具。bbs有很强的公共性,个人性很弱。因为缺乏约束,常常会形成“谁比谁傻”的负面效应;email和icq(qq)只完全体现个人性;blog的优势在于:它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完美结合。它就像一个花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花园,徜徉在花园里,或漫步、或欣赏、或倾诉、或采撷……blog在学校的安家落户,为广大教师开辟了一方广阔的土地。

blog,它又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一般为:看书(博览群书,找寻自己需要的内容),用纸和笔记录,整理输入电脑。计算机只不过是给读书人提供的编辑工具。而计算机、网络与blog的结合,完全改变了这种方式:你可以在blog中找到平时积累在一起的内容;可以从他人的日记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使用计算机直接在网络上写体会心得……计算机既是编辑工具,又是思维的载体(自己的纸和笔)。

美国教师terryelliot曾说过:“blog承载了我们的意图。它就像任何其他好工具一样,工作于人们的愿望和想象中,帮助我们创新。blog像纸一样有用。你可以想象当我们拿出一张纸,写下一段十四行诗,然后付之一炬的切身体会。我们能够从这种反思中获得很多……”

三、校园“blog”是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理想之路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教育环境往往以工作为本,它为教师专业成长预留的空间并不大。虽然我们希望教师能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可每天三到五节课的教学任务却是必须完成的;要想推动学校工作及新课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支理论丰富、观念更新、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增大,知识更新较快,终身教育已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各级组织的培训学习,在职提高学习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这就要求学校要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工作。

虽然,现在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可以依托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通过讲解、示范、讨论、指导等方式,引导教师理解掌握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引导教师的教学技能自我训练。但是,教师校本培训低效的问题一直存在。观察教师校本培训,不难发现以下几个方面是制约校本培训有效性的几个主要原因。

1.对话不充分。由于进行校本培训的教师之间情感、态度、性格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形成立体的交往、有效的对话。培训课堂通常出现培训者讲授的“一言堂”局面,交往和对话是“点”对“面”:)。农村教师的校本培训又由于设施的、技术的、时间的限制和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等原因,适时无法实现,使得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很低。

2.认识不全面。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各科教材一标多本,教学实践日益发展,而校本培训教材不可能包容兼蓄、与时俱进,加上校本教材编写者的自我学术见解,使得培训者的教学如果仅仅依据教材进行教学,会导致教学的片面性。由于农村教师本身知识视域的限制,加重了对新课程教学认识的片面性。

3.功能较单一。教师校本培训课程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由于教学条件的、农村教师观念的原因,校本培训时往往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注重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教学技能的系统训练,忽视了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

总之传统的校本培训,虽然形式或许很多样、过程或许很实在、内容或许很丰富,但其纸质形式记录的资料、成果不易共享,且有时很难鉴别过程操作的规范性。而博客作为一种网络工具,以其简单易用、主题鲜明,有利于信息的共享与检索,因其日志显示有时间栏而充分显示其过程性等众多优点,逐渐被广大教育者所采用,并逐步应用到教学和校本培训中去。

四、让校园“blog”成为校本培训的新花园

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台州市玉环县楚门镇郊区,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但我校的教学质量排名十余年来在我县乡镇中学中一直比较好,这得益于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辛勤工作,但近些年随着骨干教师、名教师等高素质教师纷纷调往县城或中心城镇,同时大量本学区小学优秀毕业生持续不断外流到县内或县外名校,造成学校教学质量逐年下降的窘境,学校面临办学危机。因此,如何尽快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大幅提升中等学生学业成绩已成为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博客的广为流行,我校个别教师近年来率先利用博客进行教学思考,通过不断的阅读和书写、博客空间的讨论和争辩,其自身的教学理念发生激烈的改变,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所教学生学业成绩明显进步。使其他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博客平台对教学的显著作用。

结合当前我们学校的一些主客观条件,如教师都有手提或台式电脑,均可以上网,学校校园网也已建立,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46位任课教师全部为40岁以下青年教师,他们熟悉电脑基本操作,大多迫切希望提升教学能力。于是我们就尝试以校园博客形式开展校本培训,学校校本培训博客网址为: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校本培训效果,并被我县评为优秀校本培训学校。

以下就是我校基于博客形式开展校本培训的具体操作流程。

1、博客主题栏目设置及相关会议

我们把博客欧洲杯买球平台主页日志分类栏目具体设置为:(1)备课室(2)课件廊(3)论文苑(4)评课坊(5)反思录(6)随笔屋(7)读书台(8)案例篇(9)课题园(10)说课稿(11)荣誉榜(12)通知栏(13)试卷集(14)成长册(15)外出教研(16)我荐好网。

以上栏目均与教师教学有密切关系,我们规定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如日常生活、情感抒发、个人爱好等不能发表在以上栏目,统一发表在栏目:个人空间。至于教师日志分类栏目则可以按照本人意趣进行适当变通。如欧洲杯买球平台主页日志分类栏目:评课坊,在个人博客日志分类栏目中可以命名成:课例分析;“论文苑”命名成“获奖论文”等。

同时,我们把学校的博客细分为学科群组blog:具体为: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科学组、社会组、体艺组。由教研组长对本组成员博客进行管理和运作,学期结束时对各教研组博客进行评价,并作为评选先进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并且,我校召开了多次以校园博客为主题的校本培训会议,如:基于博客形式开展校本培训动员会(校长主持和专题发言),教研组长会议,全校博客操作培训会等。

2、我校博客栏目与校本培训结合的操作要求及成果、思考

我校把平时的教研活动制度化,并密切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依据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校本培训总体方案与细则,迎合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的契机,制定学校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一系列制度,重点要求全体任课教师在参加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平时学习及相关教学及培训进修活动后,及时充实个人成长博客相关栏目内容,定期对一些栏目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检查、评价,并把教师个人博客作为学年考核、评聘、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备课室:每学期教务处在学期初要求教研组确定公开课上课教师(科目、时间),备课组提前几天召开会议研讨该课时。然后由上课教师上传该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当然,我们提倡教师上传其他原创教学设计,但也欢迎教师转载他人精品学案,以利于资源共享,促进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

要求:(1)校教务处将定期在该栏目检查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

(2)开展集体备课的教研组,每位教师均要上传每课的教学设计,在集体备课基础上个人增加的原创部分用红色字体标注。

(3)上传教学设计时,请在标题上注明课题序号、课题名称及作者姓名。

思考:一节课的实效性如何,最关键的因素莫过于教学设计的处理是否精当,因此,我们十分注重教师备课环节。而让教师把教学设计及时在校园博客上,既有利于我们通过网络检查促使教师注意上传的过程性,(通过博客日志的时间性可以反映过程性)同时又使得教师注意教案的精致。(因为博客上全校教师都能看到)并且,今后有新的思路和想法也可以在博客后台进行修改,使得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精益求精。

但因为各种原因教师短期内较难做到完全或大部分在博客上备课,我们目前只能采取把博客教案跟书面教案相结合来衡量教师的备课情况。

(二)课件廊:每学期教务处在学期初要求教研组确定公开课上课教师(科目、时间),备课组提前几天召开会议研讨该课时。然后由上课教师上传该集体备课课件。当然,我们提倡教师上传其他原创课件,但也欢迎教师转载他人精品课件,以利于资源共享,促进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

要求:(1)校教务处将定期在该栏目检查教师个人的教学课件。

(2)开展集体备课的教研组,每位教师均要上传每课的教学课件。

(3)上传教学课件时,请在标题上注明课件名称及作者姓名。

思考:能够独立制作课件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多次的培训,全校任课教师基本上均能独立制作技术要求一般的课件,在博客上自己的原创课件使得教师们体会到教学成就感,同时今后有新的思路和想法也可以在博客后台进行修改,使得自己的教学课件更加完美。

(三)论文苑:每学期教务处在学期初要求教研组确定一、两个论文主题,(最好与教学实际问题相关)教研组定期召开会议研讨该主题。然后上传该研讨文稿。当然,我们提倡教师上传其他原创论文,但也欢迎教师转载他人精品论文,以利于资源共享,促进自身教研素质。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数量不少于一篇,校教务处将在学期末进行统计考核。所有发表和获奖的论文必须在该栏目。

(四)评课坊:教务处规定公开课上课教师,上课时间尽量安排在该学科的校本培训日的下午第一节课(我们规定从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每天下午为校本培训时间,分别为:周一、语文;周二、数学;周三、科学;周四、英语;周五、社会;体艺组、机动。该学科相应的下午学校一律不安排上课)。然后该教研组利用下午第二、三节课及时进行集体评课,并把个人评课文章上传校园博客。也即“网上评课”。

教务处规定教师必须在每学期的两次教学开放周后及时上传三篇评课文章到个人博客。同时鼓励教师把平时和外出听的课也撰写评课文章并上传博客。

要求:每次教学开放周后上传评课文章不少于三篇,其余评课文章不作硬性规定。但听课记录须在期末上交。

思考:课后集体评课是我们教研经常采用的好方式,但它的缺陷在于评课者往往没有花较多时间对一节课进行充分理性的思考,讨论易流于表层,对上课教师没有很大帮助,同时评课者自身的评课能力也不能得到较大提升。而通过评课者课后的充分思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博客上呈现,既锻炼了自身的议课水平,又使被评教师能比较方便的看到自己课堂的整体情况,并且被评教师也可以把相关评课文章下载归类放在自己的电脑里,以便时时提醒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网上评课”的方式真的使听与被听者同时得到提高,它一经推行,就受到了我校教师的欢迎。

(五)反思录:鼓励教师在课后把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和教学预设作些深层分析,及时记录在校园博客上,以利于反思成长。

要求:教师每次本人公开课后均要上传反思文章,其余暂不作硬性规定。

思考:教师时常的教学反思或教学后记,是当前教学同行较为推崇的较快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途径。我们设立这一专栏也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但我们对教师上传的反思检查后发现很多老师仅仅应付了事,发表的文章真正有深度的思考不多且发表量也不多。其实我们的本意也不是要教师写大快的内容,只要是课后有想法就及时的随意写上几笔,并且以后有新的想法也可以在博客后台修改。

(六)随笔屋:欢迎老师们在该栏目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课改实践的心得随笔,真实的教育情感体验,并积极参与讨论,以利于思想交流。

要求:期末检查不少于1篇。

思考:这一专栏的书写是最有自由度的,它能真切的记录教师教育教学的情感历程,是思想火花的激发处和生发点。但目前教师撰写的积极性和面还不够。

(七)读书台:我们采取规定内容与自由读书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及时撰写读书摘记及读书心得、体会等,并上传个人校园博客。

要求:期末校教务处将在该栏目检查具体数量,要求不少于10篇。已经在该栏目的,可以不再上交书面的文档材料。

思考:很多老师都深深体会到,自己大学读过的书远远超过工作年份的读书总和,而教师教学理念、思想的演变乃至教学能力的提升却恰恰需要大量知识的积累与生发。但我校教师买书的不多,买教育类书籍的就更少,而网络空间则比较方便的解决了我们“无书读”的境地,只要上网查询,大量网络书籍与博文就能轻易与我们谋面,为了使教师能真正读些纸质文献和网络书籍,我们设立了“读书台”这一栏目,并硬性规定教师在博客上的篇数,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使教师能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的自觉行为,真正使书洗涤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保持一份难得的教书育人的平常心境。

(八)案例篇:我们提倡教师多思考教学活动,多记录教学点滴感悟,以此形成原创案例,及时上传个人校园博客,当然也欢迎老师们转载他人精品案例。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数量不少于一篇,校教务处将在学期末进行统计考核。所有发表和获奖的教学案例必须在该栏目。

思考:我们想下阶段以学科组为单位,定期召开案例研讨会议,促使教师的交流在基于本校学生学情的背景下有效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九)课题园:我们对立项的课题尝试进行博客管理,同时也把结题报告等在博客上以共同学习。目前原创课题及精品课题资料共26份。

思考:我们想下阶段每个学科组必须确定一个教育、教学课题进行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议,促使教师研究能解决本校学生实际问题。要求把学科组课题及时上传博客进行过程管理,并规定相应的研究任务须在博客上及时体现。

(十)说课稿:提倡教师上传原创说课稿件,也欢迎转载他人精品说课资料。使校内教师能够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思考:说课很多年前被作为衡量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秤杆,近年来随着我们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注重,它是否依然还保持和显示其重要性,这是一个疑问。

(十一)荣誉榜:倡导教师把个人获奖、先进等欧洲杯投注官网的荣誉证书用扫描仪扫描成图片,然后上传到个人校园博客荣誉栏目中,在教师们相互欣赏中,自然创设一种赏心悦目的成长氛围,起到榜样引领与激励作用。

思考:看到一些教师扫描后的精致、精彩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荣誉证书,我们如沐春风,但目前很多教师还尚未把自己的“宝贝”贡献出来,这是我们以后要督促的任务。

(十二)通知栏:教务处和教研组在第一时间把相关教学活动等通知在校园博客上,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调整个人相关教学活动。

思考:通过博客上一些通知和获奖结果公布后的阅读数,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

(十三)试卷集:提倡教师上传原创练习、试题,也欢迎转载他人精品试卷。使组内教师能够资源共享、互动研讨、共同提高。目前原创练习、试题共60份。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数量不少于一份,校教务处将在学期末进行统计考核。

思考:下阶段可以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份试卷分块合作出卷。并上传博客。

(十四)成长册:提倡教师把个人近几年教学、教科研业绩分类汇总,有效记录在个人博客成长册上。同时,要求各任课教师把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也在博客上。

要求:校教务处将在该栏目检查相关的计划总结材料,已经在该栏目的,可以不再上交书面的文档材料。

思考:成长册中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的汇总,如同“荣誉榜”使人产生学习的愿望,营造竞争的良好氛围。而各任课教师把学期工作计划在博客上,则可以使教师明确自身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同时教师在学期结束后撰写总结在博客上,可以把结果与预设目标相对照,从而明确个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十五)外出教研:教师外出开展教研活动的相关信息。欢迎各教研组以该平台技术为支撑开展相关的在线主题研讨活动。教务处规定,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后必须填写教研活动记录表,并及时上传校园博客。

思考:我们现在规定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后必须填写教研活动记录表,并及时在该博客栏目,该栏目正是由于同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相结合,所以发展空间很大,其累积的素材可以成为教师学习的一大资源库。

(校园博客校本培训内容作业上交表如下所示)

五、让我们在校园“blog”的新花园中漫步

未来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性教师,更需要反思型教师。而丰富blog内容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反思的过程。学习者可以对过去所写的内容进行回顾,品味,逐步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不断加深感受与体验。所以,这样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创造的过程,教师们终身学习的习惯也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如今,教师们已在自己的花园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校本培训则如一道明媚的阳光,为种子的发芽、成长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接下来的日子,博客们将在自己的花园里辛勤地耕耘——每天在blog上流连:建立自己的日志,阅读同事的东西,贴上好的经验;兴奋的时候,随时更换自己的欧洲杯买球平台首页,毫不费力地把自己厌倦的东西替换掉;想到什么就在自己的欧洲杯买球平台首页上写什么,不用顾忌人家会笑话写出来的东西水平不高……一次次地浇灌、修剪……终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一个个富有特色的小花园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属于我们农村教师自己的新花园。

【参考文献】

【1】齐伟《探索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教育》2004(2)

【2】康建文《适应教育创新的教师校本培训原则》,《青海教育》,2004年z2期;

【3】庄秀丽《中小学老师积极参与blog的教学应用》

【4】吴娟《blog教育教学应用系列之一-----初识blog》在线教育资讯

【5】杨鹏树《基层校本培训的现状及建议》,《宁夏教育》,2004年01期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篇5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培训,校长多次在会议上提出要求,并成立专门由王孝闯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科室具体落实培训的各项事宜。每个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领导小组就提升工程进行专门会议商讨如何实施本次培训,将提升工作作为学校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教师会向全体教师宣传本次培训的重要性和务实性,使全体教师深刻体会到本次培训是政府花钱、教师受益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从而使全体教师以积极的心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本次培训工作之中。培训期间,王校长带头参加,每次亲临培训课堂,指导培训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对教师的学习情况更为关注,从而带动了全体教师的参与热情,同时,还建立了出勤考核制度,把过程考核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一环,确保本培训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制定政策,增强实效

1、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活动,要认真做好签到考勤、必须认真听好课,听好讲座,记好笔记,做到记录完整、详实。如有请假的,事后应补课、补笔记,做到无一人因故而落下培训内容。

2、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应带头积极参与培训,做到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起榜样典范作用。

3、针对培训内容每位教师积极进行专题讨论、上示范课、研讨课,做到人人参与,同时每位教师要积极认真完成分配研究任务。

4、每一个教研组要确立相应的培训目标,认真开展好各项培训活动,建立活动档案,认真安排好每一位教师完成校本培训规定的各项指标。对教研组的工作,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学期进行检查评比,将结果列入教研组绩效考核内容。

5、将校本培训目标考核列入每学年的评先与评优,表彰先进,推动校本培训工作中来。

6、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每次有外出学习机会,学校都尽量满足教师的学习要求,经费基本上报销,让教师把先进的理念带回学校、带进课堂。

三、培训方法,典型独特

1、形式多样,全面落实

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贴近教师实际的培训内容,通过上公开课、说课、教研组交流讨论等形式,保证教师参与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切实提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能力,并把培训成绩载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评优和考核的必备条件,对教师培训学习的出勤率、学习态度等与学校年度考核直接挂钩,有了教师参与的制度保障。

2、措施到位,学以致用

每个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培训方案制定了各学科培训计划,每个教师都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我校根据培训计划给每位教师配备一个专业档案袋,每学期一本听课记录本,学校要求教师不走形式,不搞虚假,一步一个脚步,认认真真走过程,踏踏实实做培训,要求教师每次学习作好笔记,自己安排自主学习内容,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反思,并适当作笔记,写案例分析(每学年至少1篇,字数达到1000以上)。学校让每个教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3、转变方式,理论引领

教师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几年来,学校通过年轻教师教学研讨、骨干教师经验介绍、县教研室教研员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学习培训提供平台,营造氛围。要求教师撰写1篇以上的教学论文或读书笔记,写出1篇以上教学反思反思,定时上交教科室。我校对优秀论文或读书笔记等向县级以上刊物推荐发表。近年来,我校有多位教师在市县级学科论文评比上获奖,这极大的促进了教师们的学习热情。以上这些做法对教师确立学校主流意识,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投身新课程改革实践,从而提升教师素质起到引领作用,为“学习型”教师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4、量身定制,塑造师形

在新课程下,我们极其需要一支具有高素质师德的教师队伍,我们牢牢抓好素质提升工程的契机,并订制了切合我校实际的师德培训内容:

2007年暑假,县委书记尹学群在县影剧院为全县教师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师德培训讲座,我校老师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尹学群书记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滋润着教师们心田,使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在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决。为了继续拓宽教师的教学观念,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结合《师德与教师职业》的学习,认真对自己的师德学习及师德表现做了总结或写成了体会。

5、师徒结对,助徒成长

为了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融入这个大家庭,我们在“提升工程”培训中,特别重视年轻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建立师徒结对制度,每名年轻教师由骨干教师进行学科指导和班主任工作指导,并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指导要求,期末进行考核,作为对指导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的落实,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四、硕果累累,素质提升

通过“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的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学习,除了参加三门县教师进修学校集中培训《师德与教师职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外,学校还要求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培训自修《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等课程;通过调查,全体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行为规范,学生或学校评教满意率达98%以上;参加学校联片教研校本培训,至少达到3次或以上;并认真完成以下作业:各种学习笔记齐全,教学设计一份,各种培训课程作业完成100%以上等等。上学期期末学校组织力量按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所要求的指标数,对全体教师的作业等进行全面检查,以查漏补缺。本学期学校又组织行政人员及教研组长进行多次复查,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全体教师任务完成非常出色,有很多教师都超指标完成。

通过本次培训,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实施新课程水平,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学校在群众的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我校师资队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我校现有台州市学科骨干教师4人,三门县骨干教师5人,三门县优质课二等奖1人,三等奖4人,县德育工作先进个人3人,与“提升工程”前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2、我们提出“在实践中反思与理论学习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经常总结。规定全校教师每学期完成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年轻教师写教学案例和做课题的具体要求,学校中已形成了写论文成风的良好氛围,而每次总有一、二位教师的论文入选省级刊物,这极大的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写作激情。20年我校有16位教师的论文参加三门县教科研论文评比,有2个市级课题立项,3个县级课题立项,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

3、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反映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我校学生在县级及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人数逐年增多。在三门县中学英语竞赛中更是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中考成绩也稳步提升,2007年首届新课改学生的中考成绩,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潘金娇同学被三门中学提前批录取,潘小瑶等7名学生被三门中学第一批路却,22名学生被第二高级中学第一批录取,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评价。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篇6

一、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项目的实施,探索班主任培训新模式,改革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2.引导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注重工作细节,理解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改进班主任的教育行为,提高工作实效,促进班主任工作从职业走向专业。

二、培训内容

针对中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安排,围绕“班主任每一天”、“班主任每一学年”、“班主任与每次活动”、“班主任与每个班级”、“班主任与每个学生”、“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六个模块深入学习、交流、研讨。

三、培训原则

1.实效性原则。紧密结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实际,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班主任日常工作为线索,以案例式互动研讨的形式,使学员学会在复杂的班主任工作情境中如何决策与应对,提高班主任实务工作的能力及技巧。

2.主体性原则。在培训实施及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学员的主体地位,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员的问题和需求,尊重学员的经验与智慧。利用网络优势,为学员搭建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以可持续的培训活动作为培训的跟进保障。

3.创新性原则。创新培训模式,以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为线索,形成六组典型案例,将案例分析、参与式讨论、论坛互动、自学、咨询答疑等有机结合。

四、培训方式

为了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以学校或学区为单位组织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培训采用集中培训(每个模块至少一次)与教师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五、培训的组织管理

1.学校或学区要成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领导小组,分别由校长、分管领导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2.确定辅导教师:

学校或学区从*年参加*县百名班主任部级远程培训的学员(高中和部分小学也可从现任班主任)中择优选取若干名为本次校本培训的辅导教师承担本次培训的主要任务。

3.学校或学区要制定班主任校本培训的实施方案,科学安排培训时间,4月10日前报班主任培训办公室审核备案。

4.学校或学区要做好对班主任集中培训对象的考勤、督促、检查等工作,同时做好培训过程有关资料的积累和保存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培训工作,为建立长效的班主任校本培训机制奠定基础。

六、培训对象

对象:全体班主任及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七、培训时间

1.总体安排:

2009年3月-2009年11月,上半年完成2-3个模块,下半年完成3-4个模块。

2.具体安排:

2009年3月:选实验中学、东干中学、壶山小学和柳城小学(学区)进行试点培训;

2009年4月2日:召开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会议;

2009年5月:中期检查考核;

2009年9月:组织班主任工作案例评比;

2009年11月:组织班主任工作论文评比;

2009年11月下旬:全面检查考核、总结表彰。

八、培训领导小组

为了保障培训效果,特成立“*县2009年中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下列成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班主任校本培训办公室

主任:*

成员:*

九、其它

1、学校或学区要建立参训教师的交流平台,要建立班主任校本培训qq群,以便让班主任及时交流探讨。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根据《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立足教师新课程教学实施水平的有效提高,积极开展以师德规范、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努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为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人才支撑。

二、组织管理

市直学校和各镇(区、街道)教育管理中心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体单位,在进一步完善本单位校本培训工作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具体实际做好本单位2014年校本培训规划的制定(培训计划要落实到每月、每周),组织开展有关的培训活动并实行有效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管理。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教学研究部、教育科学研究部(教研室、教科室)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援助,通过校本培训跟踪调研、定期指导、组织校本培训经验交流以及对校本培训的督查管理和实绩评估等,及时发现和推广校本培训先进典型,从而使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主要集中于教师胜任新课程背景下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各种能力,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与教育技能、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和理论提升能力等。要根据本单位教师队伍的现状,结合实施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调查、教育实验等多种形式的研究和教学实验交流活动,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使广大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理论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要积极引导教师认真研究学生心智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其信息时代、网络条件下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运用,不断提高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全体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

四、培训方法

校本培训模式应当是自主的、灵活的、多元的。除了校内日常政治学习、教研活动、师徒结对、备课听课等常规活动外,要拓展思路创新培训方式,有效开展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案例分析、操作实践、师徒结对、课题研究、学术沙龙和网络学习等,并创造性地组织课题研究、骨干示范、名师带徒等多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立体化、网络化的模式,在校园网站上开辟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通道,将本校校本培训的计划、内容和要求等放到校园网上,方便教师随时学习和查阅,提高校本资源的利用率。除了集中培训外,要把教师的个体研修主动纳入校本培训的形式范围,组织教师利用零散时间主动阅读专业理论书籍或观看有关的讲座、教学视频材料,努力帮助全体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思考习惯和文明习惯。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是校本培训最重要的手段和基本特征。各单位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高理论素养,为教师接收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观摩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争取更多的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本地或外地的教育专家、教学权威和学科带头人等请进来,现场指导,现场对话,现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在今年开展的“雉水名师大讲堂”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市中小学各学科的名师作用,组织他们开展专题讲座、教研沙龙等多种活动。要充分发挥专业报刊和网络信息渠道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努力营造积极思考、主动研究和互助探究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保障措施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强化制度管理,统一领导,协调培训工作,并把校本培训情况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范围,切实抓紧抓好。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与评优、职评、职位挂钩,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从而调动教师参加的积极性,推动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校本培训的对象是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而不是少数特定的对象。其目标在于全体成员教书育人本领的全面提升,而不是看似热闹、实无任何效益的简单活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落实好每次培训活动的主题、形式、时间和具体目标要求,原则上每学期集中培训不少于10次,小组研讨和个体研修时间不少于40学时,暑期集中培训不少于1周。要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要注意克服校本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努力提高校本培训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要特别重视对校本培训的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建立规范的校本培训档案,在每学期的理论研修、听课评课、教学反思以及公开课、研究课的开设、集体备课中主备主讲乃至于研讨活动中交流发言的质量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教研论文的发表与获奖等方面,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提出明确的数量要求和质量要求。在校本培训和师本培训质量的考核评估体系中,要把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幅度作为重要依据,占有合理的权重,从而确保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六、考核评估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篇8

一、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项目的实施,探索班主任培训新模式,改革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2.引导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注重工作细节,理解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改进班主任的教育行为,提高工作实效,促进班主任工作从职业走向专业。

二、培训内容

针对中小学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安排,围绕“班主任每一天”、“班主任每一学年”、“班主任与每次活动”、“班主任与每个班级”、“班主任与每个学生”、“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六个模块深入学习、交流、研讨。

三、培训原则

1.实效性原则。紧密结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实际,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班主任日常工作为线索,以案例式互动研讨的形式,使学员学会在复杂的班主任工作情境中如何决策与应对,提高班主任实务工作的能力及技巧。

2.主体性原则。在培训实施及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学员的主体地位,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关注学员的问题和需求,尊重学员的经验与智慧。利用网络优势,为学员搭建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以可持续的培训活动作为培训的跟进保障。

3.创新性原则。创新培训模式,以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为线索,形成六组典型案例,将案例分析、参与式讨论、论坛互动、自学、咨询答疑等有机结合。

四、培训方式

为了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以学校或学区为单位组织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培训采用集中培训(每个模块至少一次)与教师自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五、培训的组织管理

1.学校或学区要成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领导小组,分别由校长、分管领导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2.确定辅导教师:

学校或学区从*年参加*县百名班主任部级远程培训的学员(高中和部分小学也可从现任班主任)中择优选取若干名为本次校本培训的辅导教师承担本次培训的主要任务。

3.学校或学区要制定班主任校本培训的实施方案,科学安排培训时间,4月10日前报班主任培训办公室审核备案。

4.学校或学区要做好对班主任集中培训对象的考勤、督促、检查等工作,同时做好培训过程有关资料的积累和保存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培训工作,为建立长效的班主任校本培训机制奠定基础。

六、培训对象

对象:全体班主任及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七、培训时间

1.总体安排:

2009年3月-2009年11月,上半年完成2-3个模块,下半年完成3-4个模块。

2.具体安排:

2009年3月:选实验中学、东干中学、壶山小学和柳城小学(学区)进行试点培训;

2009年4月2日:召开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会议;

2009年5月:中期检查考核;

2009年9月:组织班主任工作案例评比;

2009年11月:组织班主任工作论文评比;

2009年11月下旬:全面检查考核、总结表彰。

八、培训领导小组

为了保障培训效果,特成立“*县2009年中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下列成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班主任校本培训办公室

主任:*

成员:*

九、其它

1、学校或学区要建立参训教师的交流平台,要建立班主任校本培训qq群,以便让班主任及时交流探讨。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篇9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以李少宝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安徽省2009-200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了切实抓好校本培训管理工作,教导处设置一名专职文秘杂烩网主任负责,由学科教研组组织牵头,布置校本培训具体内容,定期进行培训学习。为做到培训管理规范化,指派专人负责,建立了教师个人培训档案。我校校本培训有组织、有方案、有计划,制度健全,构建了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假日学习为依托的校本培训模式;形成了集中培训、个人自学、教研培训有机结合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二、制定方案,推进校本培训进程

1、我校从2009年5月开始启动《黄泥岗中心小学2009-2009年度教师全员培训“备好课”专题学习指导方案》。由各小学学科负责人组织,进行《新课标》学习,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研读《教参》和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学科负责人将备课内容分配到人,确定主备人。主备人首先进行个人初备,拟出详细的草案。各学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时间进行集中研讨。一年级语文和数学为每周二下午,二年级语文和数学为每周三下午。集中研讨时,各主备人根据确定的内容进行周前备课,并在集中研讨的前一周星期五,将教案上交到教导处,进行复印,确保参与教师人手一份。集中研讨由学科负责人组织安排,主备人首先进行说课,其他教师对主备人的说课和草案进行补充、讨论。学科负责人对研讨过程,做好详细、完整的记录。主备教师将草案和定案稿,上报教导处,进行集中评议。

2、对教师的自主个性化学习,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制定学习计划。再由学科组对每位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3在教师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鼓励教师之间合作和相互学习。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过程,如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相互交谈,从中反思教学过程,交流教学经验;学科组为组织教师相互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案设计交流,进行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共同提高。

4、本学期,我校实行了“周听课制”,即每周安排2位教师上示范课,其余教师可自主听课,并认真记录听课笔记10次以上。每周五进行交流、讨论和总结。

5、我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加大了力度。教导处进行随堂听课,不定时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情况。语、数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各班听课,评课,参与各年级的教学研讨活动,校长亲自率队组织检查各校的教学常规和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等工作中严格按照常规要求实施。本学期已组织教学常规检查3次,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镇各校,有利地促进了常规教学各项制度的实施。

6、我们组织了全镇教师参与的备课能力考核活动。由教师自主选择备课科目,学校根据实际划分研讨小组(2-4人),同时备同一课题。活动严格要求:现场抽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份完整详细的教学设计。

7、本学期,我们按计划组织了全镇小学教师参加了“一日教研活动”,凌先莉、张园园、宋芳、方克宇等年轻教师展示了六年级语文、作文指导、英语等公开课4节。通过上课、说课、评课,充分挖掘公开课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扬长避短,促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形成课堂教学特色,锤炼课堂教学艺术。

8、我们多方创造机会,让教师多接触,多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及组织的各类观摩、培训等教研活动。先后选派年轻教师张园园、凌先莉到南京参加《全国课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观摩学习,选派张家芳等教师到马鞍山、上海参加英语教学听课学习,选派童春迎、、张园园、凌先莉、王丽萍、宋芳等教师到合肥参加作文教学观摩课学习。派出学习教师把当前教学新理念、新信息通过上汇报课、开讲座等不同形式传递给本校教师,教师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同时,我们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等比赛,宋芳老师参加区级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获二等奖,王宝殿说课,喻秀敏、王德琴、张勇等教师的教学设计分别获区级一、二等奖,副校长童春迎的作文设计获市级二等奖。

三、开展论文交流,争做研究型教师

近年来,我校领导教研意识强,带头参加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校长李少宝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cn刊物上发表,《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刊登在《滁州日报》上。副校长童春迎论文《“听”同样重要—一节阅读课引起的思考》获安徽省教学论文二等奖。在领导的带动下,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广大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教学随感、案例分析。有多名教师参加了市、区级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并获奖,有20篇教师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

四、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我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2006年9月启动《农村小学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专题研究工作。中心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具体做法是:

1.明确研究内容:

我校确定课题内容是:将从改变农村学生作文与生活相脱离的现状为主,探索如何挖掘农村习作资源,从而解放学生作文观念,丰富其写作内容,充实其语言储备,进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采取有效措施:

⑴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作文教学的书籍,加强理论基础。

⑵学校购置教学设备,为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⑶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充分了解我校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

做到研究有的放矢。

⑷组织力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习作资源。

⑸进行师资培训,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向科研型转变。

⑹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老师座谈的形式,明确研究的具体

内容,写出分析报告。

⑺、鼓励学生认识农村、热爱农村、融入农村。通过日记、知心话等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农村生活,教给观察方法,养成随见随记的习惯。

⑻、为学生购买读物,并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鼓励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班内传阅,开展多种活动,加强学生知识积累。

目前,研究案例、展示课、实验报告、撰写的论文及交流文章、

校本培训论文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核心,以优化校本培训的内容和模式为重点,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灵活性,注重培训计划的专题性、系列性和研究性,按照“研训一体、名师带动、多元渗透”的思路,强化教师学习动力机制、优化培训方法,切实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培训模式形式

(一)坚持研训一体,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各校校本培训要以课题教研主线,以研促训,共研共教,实现教师工作、学习、研究一体化,实现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工作的有机结合。每位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所承担的省、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没有省、市、区级课题的教师,以组织自己的团队,自选教研课题进行研究。教研课题题目以学校为单位汇总备案。

各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的校本研训活动,确立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实体,以随堂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课为主要范例的教学研究模式。要定期开展教学示范课的观摩评议,教学论文撰写、课件制作等活动。

(二)实施名师带动,强化培训的有效性。创建名师工作室,市、区、校级名师5月底前都要建立起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向全体教师公布,由教师自由选择参加,每一个名师工作室至少要带领10名本学科教师开展活动。同时,每一位名师教师要创建个人博客或是建立教师qq群,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三)坚持多元渗透,强化培训的灵活性。主要形式一方面要邀请专家专题讲座、理论培训,每个区直学校、街道每年都要请专家做一次专题报告。另一方面要组织参加省市区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课堂教学观摩、联片研修活动、实践考察等。同时,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如教师团队精神培训、拓展训练等,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快乐工作,愉快工作。

三、培训内容

(一)师德师风方面。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组织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活动,特别是要组织好师德测评考核,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二)新课程教材方面。组织开展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习活动,探索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生观念、人才观念,认识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自主管理快乐工作方面。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每一位教师自主工作、并在自主工作中获得成功、感悟快乐,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四、组织与管理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区教育局成立由各相关职能科室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指导开展校本培训,对校本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及时监控,负责指导“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组织推广典型经验,组织对“校本培训”的评估检考核。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有骨干教师参加的、由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拟定校本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学期工作安排,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培训的各项管理制度。各学校校本培训规划(实施方案)于3月底前报区教育局职教.

2、健全制度,抓好落实。要建立“校本培训”活动日制度、考勤制度等制度,各学校每周固定一次作为校本培训时间,写入学校《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并将每次校本培训的内容、形式、效果及时填写在《校本研训记实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