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28 18:24:48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篇1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目前各行各业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各种竞争非常激烈,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各种压力不断加大,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公务员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特殊群体,无疑也面临着如何调整心理平衡和注意心理卫生的客观事实。因此,加强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公务员的心理素质和水平,推进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公务员群体中潜在的心理问题看,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公务员群体中,存在心理焦虑、心理失衡、心理恐惧、心理麻木、心理阴暗、心理狂妄、心理困惑等不良心理表现和行为的人越来越多。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心理学家朱菁菁通过对超过一千例调查问卷和其中的个案深入访谈发现,公务员私下里常有诸如“清贫”、“有想法实现不了”、“没劲”、“想应酬,又烦应酬”等抱怨。此项调查同时显示,公务员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心理压力大,由于政府行政权力系统需要高度的服从性,使得一些个性突出、动机水平高的个体常会感到压抑;人格冲突,循规蹈矩的工作程序使少数公务员气馁,阻碍创新能力发挥,有人抱怨“不该做的必须做,该做的做不了”。二是人际关系紧张,一些公务员用来维持上下级关系和“私人小团体”关系的精力支出大,认为这比作出工作成绩更重要,过度自我保护。三是公权意识淡漠,即把公权私用。少数公务员乐于结交“大款”,相互利用;贪污腐化的风险代价低,一些人的行为处于“灰色地带”,是非观念薄弱。四是职业荣誉感欠缺。公务员群体中潜在的这些心理问题将会影响到政府的行政效能。从一些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我们也可以看出,有些公务员的人生之所以出现“滑坡”,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理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如有的理想缺失、信念动摇、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过份地看重名利、权力、金钱;有的攀比心理严重,最后发展到心理失衡而利用职权贪污腐化。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而导致的不良和违法乱纪行为实际上是可以预防避免的。

其次,从公务员心理健康知识结构看,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在对部分公务员的文化知识结构的调查中发现,在县乡现有公务员队伍中,真正系统接受过心理知识教育培训的人员为数不多,了解和懂得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常识的人也较少。过去我们在公务员的教育上,不得不承认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是一个比较簿弱的环节。往往是从政治上、思想上要求的较多,从心理上教育和疏导的较少。在对待公务员的健康问题上,无论单位还是个人,往往是从生理角度考虑的较多,重视心理方面的较少。因而导致我们不少公务员往往缺乏心理卫生和保健方面的知识,在工作、生活中一旦遇到一此矛盾就“化不开”、“想不通”,坏情绪得不到释放或化解,最终抑郁成疾,对身心造成较大的损害,有时甚至影响家庭、事业和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增加公务员的心理知识储备也应成为当务之急。

再次,从目前公务员肩负的职责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看,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承担多种身份和角色的公务员,首先是家庭的一员,理应在构建和谐家庭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又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中坚力量,理应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的心理和谐建设,对于更好地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推动社会良性互动的心理沟通和协调应对机的建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以及全民健心活动的兴起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关于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我们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素质的要求,坚持以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紧密结合公务员的能力建设和行为规范教育,在全县公务员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坚持从基础抓起,重点突出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教育普及。通过对心理健康常识的介绍,帮助广大公务员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引导他们从心理的角度思考、分析和研究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和调适,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真正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位所屐,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从而了解掌握在新形势下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锤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提高驾驭全局、推进工作以及在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能力的方法。

二是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上,坚持立足于教育和指导,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从公务员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公务员的实际,明确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努力使每一个参训人员都能听得明,看得清,记得下,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如在20*年县纪委、县监察局开展的“廉政轮训”中,由于教育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教师着重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营造廉洁从政环境》方面进行了讲解;针对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人员,教师着重从如何调适心理,不断规范行为,争做一名合格窗口服务人员进行了教育引导,极大地满足了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

三是在教育培训的实施上,我们坚持先入为主,先点后面,先领导后一般,分步实施,层层推进,逐步推开。坚持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坚持统筹安排与部门教育相结合,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不同层次的公务员教育活动之中。力戒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坚持在各单位各部门不断认识的基础上展开。20*年我们开始在县委党校公务员轮训班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0*年先后有10多个单位和部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干部教育范畴,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将《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了科级干部班、中青干部班、公务员轮训班的必修课。在20*年县纪委、县监察局开展的“廉政轮训”中,将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列为了全县党员干部廉政轮训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致使教育培训工作在全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干部职工参加学习者是有感而发,“心理健康太重要了”。正如县文明办主任胡晓玲同志所说:“目前,心理疾病已在人们中较为普遍的存在,并已构成人类健康和文明社会的极大威胁,我们每个人对此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正确的认识,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注重心理调适,真正用‘心’经营健康和我们的事业。”

但在目前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尽管我们知道心理现象是每一个人无法回避的实事,但真正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从心理和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研究思考问题较少,因此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上明显地存在反差;二是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纳入干部教育的统一规划,因此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上往往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无序状态;在教育培训的效力上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与发展性。三是专业教材和资料严重缺乏。目前心理学方面的教科书和资料虽然较多,但关于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门教材和资料并不多见,因此在教育内容和体系上,缺乏科学的组织与安排。四是师资力量不足。在县及县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兼职教师都很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队伍数量明显不足、职业技能欠规范、专业化水平和科研修养尚待提高。以上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和今后值得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

加强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指导原则和措施要求的基础之上,大胆实践,以更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公务员队伍中的积极作用。

(一)制定规划,强化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公务员道德能力建设的范畴,也是知识更新的范畴。我们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素质的要求,以公务员法和和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结合公务员的能力建设和行为规范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地应将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全体公务员中普遍轮训一遍,以培养公务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调适能力,促进公务员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突出特点,强化教育原则。在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必须坚持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遵循基本原则,注重教育实效。一要坚持教育性。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把培养各级各类公务员积极进取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放在首位;二要坚持全员性。全体公务员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我们应把提高全体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作为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公务员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公务员的共同需要和普通存在的问题;三要注重差异性。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公务员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差异性,突出针对性,以提高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四是突出主体性。公务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公务员的成长和发展,而成长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觉而主动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教育没有公务员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处在被动的地位,教育就成为一种强制性行为,变得毫无意义。只有让公务员以主体的身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我们的目的方能达到。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篇2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配备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全市中小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或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者)。全市中小学校要按师生比1∶500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小学校要按师生比1:1000的标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配备专职教师。

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到2011年底,全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达到1800人,师生比达到1:800;到2012年底,全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达到2100人,师生比达到1:700;到2013年底,全市超千人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生比达到1:600;到2015年底,全市中小学校按照师生比1:1000标准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达到500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达到3000人,师生比达到1:500。

各县(市)、区要按上述比例配备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编制总额内单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

二、明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责

(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工作,小学每周8-10课时,中学每周6-8课时,以教学班为单位采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课时在地方课时、班团会课、选修课、专题讲座、课外活动等时间中安排,每两周至少安排一课时。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师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二)为学校师生提供个体咨询与辅导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制定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主持和开展本校心理咨询室工作,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每周在心理咨询室工作不低于5小时。指导和协助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教师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做好学生的个体咨询与辅导,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全校师生心理健康水平。为本校学生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和服务,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设和师资培训

成立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充分发挥一区带四县“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组”的互助作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全市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

加强心理教育师资培训,按照“专、兼、全”的建设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全市“三支队伍”培训计划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系列,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全员培训。定期组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交流、研讨、学习与督导活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班主任每年至少参加10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科任教师每年至少参加5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帮助全体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做到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心理疏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争取利用五年的时间,打造一支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支撑,全员教师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公务员之家

四、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评价和奖惩机制

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按“教育心理学”学科申报相应层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参加“教育心理学”学科的评优课和评奖、评优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篇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坚持以心理素质教育为第一课堂,运用先进的心理学教育理论和方法,从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差异出发,针对大学生学业、人际交往、恋爱和性问题、情绪调节、人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分年级进行阶段性的课程学习,使大学生获得系统的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做到自我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心理问题干预转变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在我们的心理学公共课程中,应当多从正面做出积极解读,帮助学生使用积极观点对待消极事件,加强学生积极心理理念的培养,增强其自我心理治愈能力。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补充,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一个新途径。

2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教育形式的新颖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上要力求新颖性,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体验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要使学生在教学中通过体验来确立自身的世界观和生命价值观。课程的形式可以情境体验教学为主,除了传统的课堂教授,结合学生实际心理工作案例,寻求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如课堂讲授、讨论、辩论、情境模拟、团队心理辅导等。要以学生为本,体现其主体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以提高教学实效。同时,应定期举办一定的心理专题讲座、教育培训和报告,充分利用广播、网络媒体、校刊等宣传手段,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根据学生需要,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的指导和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社团等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学习热情,并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提供有利条件。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原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并加强研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各大高校已普遍形成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学生辅导员和大学生组成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最大限度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形成积极有效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还要走在时代前沿,了解并科学地分析网络等现代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等所带来的影响,并将网络技术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开创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4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篇4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

一、调查对象

选取了陕西西部有代表性的高校15所,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4所,省属本科高校9所。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1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调查过程中,采用自编问卷“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调查表”,共计23题,其中包括两道开放性提问,内容涉及该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基本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心理健康机构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学习进修情况、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对进一步加强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工作的建议等一系列问题,涵盖了师资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陕西西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选取15所高校。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从统计结果来看,所调查的15所高校全部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具体调查结果如下:①各高校配备不同程度的专兼职教师,各高校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且男性教师比例低;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行政职级并不统一,有隶属于学院、学工部和团委的,也有独立机构的。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中拥有中国心理学会临床督导师资格的仅有5人,约占196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总数的4%;拥有中国心理学会咨询师资格的仅有8人,约占196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总数的4%;拥有中国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有123人,约占196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总数的63%。所调查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学科背景总体呈现以心理学、教育学和思政为主的“心理学 教育学 思政 医学 其他”的模式。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编制不统一,各高校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属于教师系列和行政系列编制,分别占到59%和32%左右,医学和实验系列比较少,分别占到8%和1%左右。③调查高校中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达到了80%左右,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大部分能经常或不定期的参加培训和学习进修。④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需要有专业的督导以促进和提升工作能力和效率,在调查高校中,有一半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没有专业督导。72%的高校软硬件配备齐全,其余28%不同程度配备了相应设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共同努力下,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宣传力度、办公场所、课程开设、个体咨询等方面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维护各高校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总体上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普遍存在着专职教师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培训较少或系统性不强、职称岗位序列不统一、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受限、队伍不稳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①师资队伍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各高校发展参差不齐。在调查中,仅有两所学校的专职教师数量达到了1∶3000的师生比标准,其余从1∶3300到1∶10000不等,总体来看,师生比约为1∶6000。从整体上来看,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仍然不足;高校专职咨询师数量有限,兼职咨询师占据大多数,并且兼职教师缺乏有效的管理;专职教师人数太少。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不够。高水平培训太少,教师少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进修学习机会。培训内容大多过于注重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少,操作技能训练较少;培训时间短,很少有时间让学习者自己去体验或彼此分享。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督导体系,心理教师专业督导不够。在调查的15所高校中有7所学校专职教师不同程度地接受过专业督导,占到调查总数的46.7%。年接受督导时间从30到160学时不等,其余53.3%均未接受过专业的心理督导。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开设不规范,效果不显著。在调查的15所高校中,有12所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3所还未开设相关课程。⑤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职称、职务未得到较好地解决。晋升职称没有合适的参评序列,如目前仅有思政教师职称评审序列,无心理健康教师职称评审系列,增加了教师的职称晋升难度;心理咨询、心理活动和讲座等未计算工作量。

五、对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努力按照师生比1∶3000标准配齐专职人员

在现有的条件下,在辅导员中培养一支心理咨询师队伍,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把工作重心从个体咨询引向定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建立一支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为主,以兼职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为辅的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队伍。

(二)多渠道多平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教育教学水平

全省已开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及示范中心建设,以基地和示范中心辐射和带动全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到新的台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也将跟随着整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得到较大提高,陕西省已设陕西师范大学为陕西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国家首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研修基地(西安石油大学),各高校可在此基础上自主搭建平台,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研组,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课程教学工作,并采取实践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促进兼职教师成长。培育一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骨干,有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教师培训和督导

培育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专家,担任督导师,让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接受专业督导。从培训的实效性上下功夫,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多增加交流和分享。

(四)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方向

学习积极心理学教育与咨询模式,转变关注个别学生的观念,从挖掘学生个人潜能、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着手,关注大学生的整体发展。

(五)调动教师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新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学习,进行科学研究,为此,应通过各种有效激励措施调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设计合适的、专门应用于心理健康教师的职称晋升标准和评聘序列,充分考虑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历和业绩等。

(六)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

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做好全省乃至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同努力。

作者:刘朋 石磊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刘红艳.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30):41-43.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篇5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初中学校中,学校和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中,抓文化课、提高升学率是学校需要做的头等大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基本没有。有些学校即使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会成为其他学科的补课时间。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学校没有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理问题无处排解,学生不知道方法进行解决,导致很多中学生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心理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当前,初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都是由学校团委等部门的教师兼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研究,只是为了做好学校布置的的工作,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对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透彻,心理咨询的经验不足,技能不高,不利于实现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的气氛比较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形式化,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而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心理课堂上,教师只讲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不能对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四)错误的认识导致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不高

社会中的很多人对心理存在问题的人比较歧视,甚至被等同于精神病。这种观念下,即使有初中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也不敢说出来,不敢求助于心理教师,害怕心理教师将自己的情况说出去,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很多初中生都选择隐瞒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室中很少看到学生的身影。还有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作用,并不对学生开放,设置心理咨询室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一)提高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明确心理健康对于初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日常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明确心理教师的重要职责,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经费,设置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教师,保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能力

要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做前提。学校应选择一些心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掌握心理诊断的方法以及各种软件的应用,并要求心理专家进行教育讲座。学校还应组织心理教师对学校内的典型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找出合适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应组织心理教师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从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心理教师还应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蔼地对待每一位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并为他们保守秘密,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能够将自己的心理问题讲给心理教师听,从而帮助自己的解决心理问题。

(三)提高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

目前,很多初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比较简陋,硬件设施以及环境不完善,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和氛围,使心理咨询室的环境优雅、舒适,学生在心理咨询室能够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配备专业化的心理检测仪器和设备,帮助心理教师判断心理问题。同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应远离学生聚集的位置,避免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受到周围学生的偏见,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保证心理咨询室在日常教学时间随意为学生开放,以便满需足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育的重要因素,学校应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应强化自己的精神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学风和校风,教师应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人师表,鼓励学生,学生应勤奋好学、尊重师长,实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不给心理问题滋生的空间和土壤,使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

(五)强化社会以及家庭的积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尤其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对其生活与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农村小学生的意义,然后简单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最后重点探讨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以期改善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健康成长。

1心理健康教育对农村小学生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个性心理特征,即个体在日常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及行为特征,一般包括能力、气质与性格。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其正常心理特征通常表现为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且善于思考。而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导致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自卑、自闭,心理承受能力差,且自信心严重不足,以上问题对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均产生不利影响。而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进而促进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第二,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塑造个体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阶段,是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作用,要想实现个体的和谐发展,必须保证其心理品质健康,心理状态良好。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其想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为后期从事社会活动提供重要保障。

2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1教育观念落后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一部分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片面地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对教材内容的讲授,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也只是对其言行举止进行约束教育,并未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从另一个角度讲,在农村,一旦有学生被指出存在心理问题,几乎相当于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所以不少小学生不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

2.2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

早在2000年秋季,教育部就明确要求,中小学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对于不少农村小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都形同虚设。即使有的小学已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甚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考试课程代替,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仅讲解基础理论知识,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

2.3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现阶段,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且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身边,在爷爷奶奶的娇生惯养下,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另外,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影响下,小学生容易受到淫秽色情、低俗信息等不良信息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与教育,容易引发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3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3.1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心理健康

要想在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定期开展各种心理教育活动,为小学生提供心理疏导途径。例如,创设“心灵对话屋”,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跟上教育发展步伐,创新教学理念,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教育者,与学生相处时间较长,其心理素质及职业素养对学生可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同时,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温馨的工作环境,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用更加饱满热情的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3.3重视家庭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是其成长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其人生中的第一位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不同形式,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学生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展开心理教育。对于留守儿童,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深入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并通过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阶段,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对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虽然在农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困难重重,但是只要社会各界引起足够的重视,集中各级力量上下齐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徐有助 单位:广西桂林市荔浦县茶城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丽丽,黄泓嘉.当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2,(2):264.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篇7

(一)偏重知识的传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把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照搬到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教学生对心理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使心理健康教育课陷入政治课、理论课的误区。

(二)忽视课后实践和学用结合

学习是为了实践和运用。有些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行为的改善,在心理课结束后缺乏后续的检查监督。

(三)教学目标模糊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有的学校没有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或未能时刻结合教学目标有效监控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订得过大、过全,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达到。

(四)专业教师缺乏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目前我国的心理学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在专业教师奇缺的情况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团队干部兼任,有的是从班主任中抽调的,还有一些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通过自学或培训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工作。

(五)缺少制度保证

首先是没有专门的岗位和固定的编制,其次是缺少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第三是缺少必要的时间保证。

二、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同时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采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培训班主任,班主任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转变观念,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小测试、观看心理电影、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每周定期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同时利用每班的健康课,集体晨会、班队课,大课间活动课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结合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个案分析与工作总结相结合。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为此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认真填写《心理咨询记录表》《潜能生转化情况登记表》《爱心家访表》等,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由学校归纳出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沟通技巧和策略。

4.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服务形式有:①面谈。我们对心理咨询辅导室进行精心布置,完善了辅导制度,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辅导室找老师谈心交流。约见方式是多样的,有信函预约,有临时登门拜访的,也有一些是班主任指定特约辅导的。但不论是哪种形式,学生都是自愿的。②书信辅导。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就采用书面交流,通过“开心”信箱联系沟通。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心理“开心”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我们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这个契机,邀请专家来校,对全体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心理活动。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开展以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自觉性、提高教师执行能力为目标的专题讲座、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经验交流等,把学校的发展目标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期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残障人士珍爱生命,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可贵品质,同时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征文活动”、“珍爱生命,从我做起”的集体晨会团体心理活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从保护自身做起。分男女生开展“男生课堂”和“女生课堂”,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培训,开展校园“开心影院”,在学生中进行直观的生命教育。

(三)寓教于乐,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生动有趣的活动

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一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课本剧”传承了民族的文明与礼仪;“平安童谣”唱出了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古诗词诵读”歌颂了上下五千年的文韬武略;“演讲比赛”弘扬了中国精神;运动会上你追我赶,凝聚团队;书画比赛捷报频传,展示风采;还有一年一度的“环保嘉年华”,“六一”文艺大汇演,眼保健操比赛、班级文化建设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健康发展,快乐发展,全面发展,使学校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二是通过活动进行养成教育。学校通过班队会活动,开展“德育讲师团”活动、“爱阅读、善表达”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行为品德;学校还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寻找最美男孩女孩———劳动大比拼”等一系列劳动竞技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参加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妇女节”“、重阳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孝亲活动,传承中华美德……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枯燥的德育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四)不断修炼,努力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策略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心理健康辅导不仅是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出全面健康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文件,全国各高校在此指导下积极进行相关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更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极端事件时有发生,这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策略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1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必须了解大88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策略预防问题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发因素主要来自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恋爱和挫折等方面。大学生的首要责任是学习,但是无论生活方式还是学习方式都与高中有很大区别。部分学生不适应大学环境从而影响了学业和生活,再加上繁重的学业压力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更大挑战。毕业生数量每年不断增长,但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无法满足所有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这种社会环境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害怕进入陌生环境、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此外,大学生正处于渴望爱情的阶段,但心智不成熟可能导致错误的恋爱观念,不能正确处理恋爱过程中的问题,影响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很多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性格又比较敏感,无法处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2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策略

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造成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将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健康成长,如何有效处理此类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大学生极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不但是自身心态的问题,也体现出了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缺失。为了培养出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毕业生,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在国家和学校的积极努力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的“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问题得到了基本保障。

2.1教育教学

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引导本人的心理想法,而大学生往往还未形成健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很容易走入错误的方向。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是学校的重要职责。首先,要定期为教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活动和培训。提高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水平,同行之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交流,进一步了解自身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不足,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同时,可以邀请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教职工进行专业培训,及时更新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和管理理念,帮助教师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心理健康教学和管理中。其次,紧跟时展脚步,及时更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摒弃只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如开展新生入学心理适应辅导讲座、应对考试前焦虑的心理辅导讲座等,在充实和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学质量。最后,通过开设思想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这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在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时应结合客观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普及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2实践活动

课堂的思想健康教育是实践的基础理论支撑,并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理解其精髓,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大学生群体,应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同时举办一些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文娱活动和相关拓展活动。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训练的一种形式,通过模拟实际情境中的人际交往,使个体在其中不断认识、接纳自己,有利于改善自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能够加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大学里的各种社团为很多大学生提供了一起创作和传播乐观向上心理健康作品的平台,学校应该鼓励设立学生心理社团,学生心理社团应由对心理学感兴趣以及善于帮助服务其他同学的人来组织实施,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如开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影视鉴赏活动、心理健康能力扩展训练、摄影和美术作品展览会等。同时,对社团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了解社团各成员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状态,及时疏导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疏导的相关技巧,更好地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专业的帮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宣传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平台中的宣传和传播。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活动能够帮助人们稳定情绪,起到转移注意力、发泄情绪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减轻心理负担、消减挫折心理,还能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欢乐,减少焦虑情绪,放松紧张情绪,进而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此外,还可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通过校园广播和校园书刊向大学生宣传普及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及如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困扰,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2.3咨询服务

很多时候学生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但苦于没有倾诉的途径以至于自己深陷其中但无法解决心理障碍。因此,应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排忧解难,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到信息公开,使学生了解心理辅导中心的办公地址、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联系方式、工作时间等,开通多种渠道的咨询方式,降低咨询难度,方便学生及时与心理辅导教师沟通和交流。辅导员作为学生亦师亦友的角色,应充分发挥其岗位优势,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的初期,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扰,为后续心理疏导工作提供便利。心理健康问题有时会涉及学生隐私,为使学生个人信息得到保护,可设置网上咨询、匿名咨询等方式,保证咨询服务的多样性、及时性、隐私性,针对不同性格、不同专业、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策略,杜绝信息泄露。提供咨询服务的心理辅导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应具有以下素质:第一,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责任感,积极热情应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管理工作。第二,遵守心理健康咨询的职业道德规范,最大程度上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与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在心理咨询部门下设咨询室、阅览室、放松室、活动室等,不同部门设置不同功能,对具有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更好地干预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4预防干预

心理健康问题应该防患于未然,应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劝导,并且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家庭环境、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互联网信息等多方面影响,这也给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干预带来了很大挑战。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干预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质量和效果。高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测,并且不断加强评测的科学性和广泛度。建立心理健康预防机制,从宿舍、班级、院系、学校等方面全方位预防,以宿舍为基础单位,宿舍内发现问题层层反馈上报,这样能够有效预防重大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往往会对一些话语比较敏感,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加强自身职责,深入到学生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以平和的语言和温暖的态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加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对学生存在的不讲卫生、上网成瘾以及失恋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进行积极干预,使其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积极排查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干预并给予心理疏导,若遇到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要及时上报到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交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有效干预,辅导员在此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情况,实时了解干预效果。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约谈,利用微信或者qq等聊天工具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全面掌握学生在情感、生活、学习等多方面的疑虑,尽可能在尊重学生隐私的同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和帮助解决学生当前遇到的困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自身认同感,提高其心理素质。

3结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日益加重,很多大学生一直处于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伴随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因此提高高校心理健康管理水平刻不容缓。在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各高校都完善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机制,但受学校个体差异影响,在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级别和规模、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场所的条件、开展工作获得的成效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各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宣传,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春兰.浅谈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及辅导策略[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06):233.

[2]李丽娜.基于教学管理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36(02):92-94.[3]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

[4]朱纪东.让心理健康辅导助力学生成长[j].山东教育,2020,(35):58-59.

[5]何红军.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调适———浅谈心理健康辅导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1,(04):35-36.

[6]黄春涛.浅谈高职学生公寓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与管理[j].山西青年,2020,(01):40.

[7]宋海霞.心理健康辅导在高中生成长中的重要性[j].教书育人,2020,(10):18-20.

[8]沈方圆.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让学生幸福成长[j].启迪与智慧,2020,(08):23-24.

[9]张明滋.浅谈绘画辅导法在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的作用[j].新课程,2019,(09):226-227.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篇9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

1.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以兼职为主。专职教师少

在本次问卷调查的27所高校中,除1所高校信息不详之外,其它26所高校共有专、兼职教师160人,平均每校6.15人。其中,专职教师47人,占29.38%,平均每校1.81人;兼职教师113人,占70.62%,平均每校4.35人。实际上,在26所高校中,有3所高校尚无专职教师,兼职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只是挂名或偶尔参加活动(有先后聘请的)。因此,经常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数有可能还要少。

据我们的粗略统计,27所高校约有学生516322人,按47个专职教师折算师生比约为1:10986,即平均每个专职教师要面对1万多学生,这大大超过了一个教师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其教育质量能否保证也值得怀疑。

2

.教师队伍以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三方面力量构成,且以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为主

调查结果表明,160位专兼职教师中,除7人信息不详之外,153人中有心理学教育学学科背景的102人,占66.67%,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22人,占14.38%,有医学背景的14人,占9.15%,分列前三位。这一排序与马建青、王东莉(1995年)的排序不同,他们的排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且以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为主。这一结果不同是符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的,它反映了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专业化的进程及所取得的成效,是很令人欣喜的。

3.专职教师所学专业相对集中。兼职教师所学专业相对分散

本调查的47个专职教师中,除3人专业信息不详之外,44人中有心理学(临床心理、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教育学学科背景的35人,占79.55%;有临床医学学科背景的5人,占11.36%;有哲学学科背景的3人,占6.82%;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1人,占2.27%。44人所学专业涉及四个,专业相对集中,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哲学学科背景分居前三位。在本调查的113位兼职教师中,除4人专业信息不详之外,109人中有心理学、教育学学科背景的67人,占61.47%;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21人,占19.27%;有医学学科背景的9人,占8.26%;其它专业(如中文、哲学、数学、俄语、体育、法律、煤炭)的12人,占11.01%。109人中所学专业一共涉及10个,专业相对分散,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医学学科背景分居前三位。

4.女性教师多,男性教师少

本次调查的160位专兼职教师中,女性教师107人,占66.87%,男性教师53人,占33.13%。其中,47个专职教师中,有女性教师34人,占72.34%;男性教师13人,占27.66%。在113位兼职教师中,女性教师73人,占64.60%;男性教师40人,占35.40%。

5.在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中,专职教师多于兼职教师

在本调查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中,除两人年龄不详以外,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8岁。35岁以下教师70人,占44.30%,36~60岁之间的教师87人,占55.06%,60岁以上1人,占o.06%。47位专职教师中,35岁以下的教师29人,占61.70%;113位兼职教师中,除两位信息不详之外,35岁以下的教师41人,占36.94%。35岁以下年轻教师的比例,专职教师高于兼职教师24.76个百分点。

6.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超过半数

在本调查的160位专兼职教师中,除12人学历信息不详之外,有研究生学历的88人,占59.46%;本科学历的56人,占37.84%;双学位的3人,占2.03%;专科学历的1人,占0.68%。其中,47个专职教师除1人学历不详之外,46人中具有硕、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有26人,占56.52%;有本科学历的17人,占36.96%;具有双学位的3人,占6.52%。

113个兼职教师除11人学历信息不详之外,102人中具有硕、博士研究生学历的62人,占60.78%;具有本科学历的39人,占38.24%;具有专科学历的1人,占0.98%。

7.其他参与人员因校而异

本次调查中,我们对“除专兼职教师外,你校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还有……”作了统计,除3所高校信息不详之外,24所高校中,四个选项中,选“学生辅导员”的占75.00%,选“班主任”的占54.17%,选“学生骨干”的占66.67%,选“任课教师”的占41.67%。(因每所学校可能选择了两个以上的选项,因此四个选项的百分比合起来超过了100%)。调查结果也显示,不同高校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广泛程度也有所不同。有15所学校选择了四个选项中的2~3项,占62.50%,有5所学校选择了四个选项中全部四项,占20.83%,有4所学校在四个选项中只选择了其中一个选项(学生辅导员或学生骨干)。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在职进修情况

1.专兼职教师进修制度还未形成。兼职教师进修机会更少

关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进修情况,在问卷调查的27所高校中,除两所学校信息不详之外,专职教师“一年至少保证有一次机会外出进修或参加研讨会等”的占60%,“有时有一次机会甚至更多机会,有时一次机会都没有,没有规定”的占32%,“没有机会”的占8%;兼职教师在这三个选项上的比例则分别为28%、16%和56%。总的说来,专兼职教师有一些培训与提高的机会,但培养的制度还未形成,随意性较大。相比而言,兼职教师的培养机会更少。本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以兼职教师为主的,这种使用多而培养少的矛盾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有较大比例的高校还没有举措培训其他参与人员

关于参与人员的培养培训与提高,笔者也曾作过调查,除2所学校信息不详之外,在其它25所学校中,“学校定期举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活动”的占44%;“学校分批选派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的占56%;“学校没有什么举措”的占20%(因其中有5所学校同时选了前两项,所以百分比合计超过了100%)。可见,在参与人员的培训与提高上,各高校之间存在差异,有20%的高校还没有培训举措。

在目前我国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以兼职教师和其他参与人员为主要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下,在培养提高专职教师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对兼职教师及其他参与人员的培训与提高,这是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也关系到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与深化。

三、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建设,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

目前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已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科和研究生学位点,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如首都师大教育系自1998年起招收学校心理辅导方向的本科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2年增设了心理咨询本科专业。然而,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合理规划并创造条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学位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2.切合实际,按生师比规定专职教师数量

教育部出台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个文件中,除[2003]2号文件外,其它三个文件都强调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问题。三个文件在文字表述上大同小异,即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在专职教师的配置上,三个文件都提到“少量、精干”的原则。“少量”是数量规定,数量如何规定,[2001]1号文件中没有涉及。[2002]3号文件(实施纲要)中特别提到,专职教师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2005]1号文件中指出,“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这些提法比较模糊,弹性较大,刚性不足,操作起来不方便。笔者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数量太少,师生比平均达1:10986,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日本国立大学每5000~10000名大学生配有1名专职心理咨询员,而私立大学则每3000~5000名大学生配有一名咨询员。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辅导与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为1:450,70年代以后下降至1:250至1:300。要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各高校要保证足够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现阶段可按师生比l:3000~5000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提高专兼职教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业道德以及必备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教育部社政司在天津师范大学设立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各省也设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心,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但根据被培训者反映,普遍存在下列问题:培训内容过于注重理论讲授,缺乏必要的操作技能训练;缺乏实习督导;案例分析少;培训时间短,很少有时间让学习者自己去体验或彼此分享、督导,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建议:

第一,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师资要求、培训时间、拟达到的效果等,这些都要有详细的规定,做到培训计划化、规范化。一个培训计划在实施一到二轮后,要广泛征求培训人员和被培训人员的意见,做到及时修改完善,逐步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培训包。

第二,开展分类培训。目前,我国高校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专兼职教师、班主任、政治辅导员、其他任课教师等)的专业水平及技能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根据这一现状,笔者建议,各级培训部门要针对不同人员,制订不同的培训规格要求,坚持开展分类培训。按照不同的规格要求,实施不同内容、不同时间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第三,坚持培训经常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专业化水平低到专业化水平高,这一过程是分阶段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中间有个过渡阶段。我们的方向是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完成这一过渡。要达成此目标,除了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引进、充实专业人才外,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现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因此,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培训的持久战准备,督促各级培训机构将培训经常化,并长期坚持。

第四,加强技能训练与实习督导。很多时候,各级培训机构为了增加规模效益,培训班的人数往往多则超过100人,少则70~80人,加上时间仓促,学员少有机会甚至没有机会参加技能训练与实习、督导。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笔者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控制承办方的规模,一般不宜过大,要合理分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时间,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师资的研究能力与反思能力的培养。

4.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2001年3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最低要求是“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毕业证书、经心理咨询员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对于通过培训达到上岗要求者,由教育部认定的有关承训机构颁发资格证书,逐步做到持证上岗。”显然,这两个规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彼此并不互相认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教育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必须加强沟通,解决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证上岗与现实存在的矛盾。

5.管理激励,调动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新的工作,教师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投入,需要付出,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管理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的参与有学校管理作为保障。如将兼职教师的值班算作其工作量的一部分,并折算为标准学时;咨询老师的咨询报酬平均每小时不低于50~60元;学校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工作进行考评,对工作突出的老师,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并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考核不合格的要取消其资格;学校要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进行资格审查,符合要求的才可以上岗;凡获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的老师,可优先外出进修、培训、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6.全员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能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范文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3月重新修订且正式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健康教育部分增加“促进心理健康”一项,人们对心理健康关注度不断提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南》进一步解释促进幼儿心理健康需要教师“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1]教师作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需态度上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尊重幼儿个体,知识上具备科学的心理健康观,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能力上懂得运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和方法。其中,心理健康观指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形成的对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看法和观点。[1]这是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工作的基石,显性或隐性地影响教师教育行为。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情况

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市各区有代表性的共计17家公办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各幼儿园随机选取共计350名幼儿教师作为调查对象。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法。根据目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对心理健康内容和维度的划分,采用自编“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问卷共31题,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心理健康教育行为等。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826,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39~0.901之间。因素分析结果kmo系数为0.820,各因子α值>0.70。共发放350份问卷,实际收回312份,其中有效问卷24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9%。

二、教师认知与行为的差异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包括教师的儿童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以及看法。分别从教师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两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差异进行比较。

(一)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认知

1.不同地区间的比较不同地区之间在幼儿心理发展认知方面,市区得分最高,县城得分最低且低于总体平均得分(22.894分)。不同地区之间教师的幼儿心理发展认知存在显著差异(f值为5.178;p=0.006<0.01)。2.持有不同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比较持有小学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幼儿心理发展认知得分最高,其次是幼儿教师资格证持有教师,得分最低的是无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初级教师资格证和无教师资格张的教师得分低于平均分(平均分为22.894分)。且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值为3.467;p=0.017<0.05)。不同地区间进行多重比较的结果可见,在教师的幼儿心理发展认知方面,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和无教师资格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5<0.05),其他教师资格证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

(二)教师心理教育行为差异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行为经因子分析后,包括两方面:教师日常精神环境创设行为,教师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与行为。下面将从以上两方面进行差异分析。1.教师日常精神环境创设行为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比较。经分析,民办幼儿园教师最注重日常的精神环境营造,其次是集体办幼儿园教师,而公办幼儿园教师得分最低,且低于平均分(平均分为35.809分)。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教师之间在日常精神环境创设上存在显著差异(f值为3.541;p=0.030<0.05)。并对组间样本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4<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教师不同最后学历的比较。经分析,最后学历是本科的教师得分最高,最低分是专科为最后学历的教师群体,且低于平均分(平均分为35.809分)。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教师之间在日常精神环境创设上存在显著差异(f值为3.541;p=0.034<0.05)。并对组间样本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可见,最后学历是本科与专科的教师之间在日常精神环境创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0<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2.教师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与行为专科毕业教师是否提升学历的比较。专科学历起点的教师中,提高学历的教师与无提升学历的教师相比,在专门的教育行为上得分高于平均分(23.524分)。

三、讨论

(一)各地区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认知有差异,行为表现无差异

本研究显示该市各地区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存在差异,且县城的幼儿教师认知得分低于市区和乡村的水平。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77.1%的教师完全认同“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有1.2%的教师不赞同或不确定,且仍有少部分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行为表现不良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保健医生的工作范畴”。其中,县城的教师有73.2%完全认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而市区和乡村分别为76.7%和84.6%。另一项研究显示,目前幼教人员对幼儿高发的六大心理问题的辨识能力较差,对其致病原因、治疗办法等方面的知识十分匮乏[5]。在本研究中,教师对自己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了解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评价显示,接近过半教师认为自己“完全了解”,但仍有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或“不了解”。教师“看重幼儿自信的自我概念”上,52.7%教师“完全认同”,37.6%教师“比较认同”,选择“不确定”的占6.1%。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不同地区不存在差异,教育行为评价的平均值为59.2分,中值为60分。

(二)提升学历的教师中,最后学历层次高,教育行为表现越好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学历等是目前加强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其中函授课程相较于培训内容更加系统,授课时间更长的特点。本研究发现,提升学历至本科的幼儿教师人数为67人,在第一学历为专科层次的老师中占40%,最后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在日常精神环境创设和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表现上优于最后学历为专科的教师,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结果进一步发现,专科起点的教师中,提升学历至本科的教师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与无提升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前者表现更好。

(三)在日常的精神环境创设上,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之间差异大

《指南》中指出促进幼儿心理健康需要教师“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精神环境作为一门“隐性课程”,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情意系统,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7]公办幼儿园教师中总是“使用微笑、点头、抚摸、目光接触等让幼儿感到安全、爱和支持”占60.2%,民办幼儿园占63.4%;“我会表扬或肯定幼儿”一题中,公办幼儿园教师中63.7%选择“总是”,有1.8%的教师选择“从不”。民办幼儿园中74.8%选择“总是”,无人选择“从不”或“偶尔”。公办园中,41.6%的教师会主动询问幼儿的消极情绪并帮助化解,1.8%的教师选择“从不”,无人选择“偶尔”。在民办园中,会这么做的教师比例为31.7%,2.4%选择偶尔,无人选择“从不”。由此可见,民办园教师相较公办园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及时肯定与鼓励更多,但公办园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干预频率更高一些。

四、结论

(一)加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上给予教师指导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岗教师的相关培训机会较少。一方面,建议增加培训频率,增大培训覆盖面。另一方面,培训内容应包括两大内容。一是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心理健康幼儿的行为特征。教师能够敏感发现幼儿的异常表现,如吸吮手指、遗尿等。除了注意侵害他人利益的儿童,还需注意不忽视那些有焦虑、沮丧、抑郁等自我损害情况的儿童。此外,还需增加幼儿行为观察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具体观察技巧和方法,从行为上给予具体指导。二是教师自身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情绪具有传染性,幼儿易受暗示,易模仿,因此要重视营造良好和谐的情绪,创设积极的精神环境。幼儿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气质和性格特点设计自己的“情绪形象”,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平和的心境、稳定的情绪状态出现在孩子的面前,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情绪示范。如果教师经常有爱冲动、急躁、情绪不稳、喜怒无常、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大声呵斥、发火等情绪不良、行为失控的表现,则很容易感染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和暗示,促使其形成不良情绪特征和性格[8]。

(二)教师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养

“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学习力具有五种曲线,包括蒙智曲线、早谢曲线、中庸曲线、卓越曲线、睿智曲线。[9]本研究调查可见,教师普遍认为平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较少的原因是“认为它重要,不知从何入手”。“不知”即“未知”,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不仅需要外力,更重要是个体内部的驱动力,知识资源的获取、采择、建构过程都依赖个体自身。人的学习力曲线掌握在自己手中。(三)从适宜性的角度出发,明确心理健康的教育重点———“健康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繁复,若要面面俱到反而会造成浅尝即止的局面。从幼儿的年龄出发,“自我意识”在学前期出现并逐渐发展,在1岁左右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由称呼自己为“宝宝”到学会称呼自己为“我”;2~3岁时,可把自己与他人加以比较并进行简单自我评价;4~6岁时,形成了“好的我”“坏的我”的参照系,能够把自己所做的和别人对他的期望进行比较。[2,11]“自我意识”是个性的发展的基石,自我与个体的心理调适、环境适应等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黄英.幼儿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访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151-152):94-97.

[2]黄芳.课程视野下广州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2-10.

[3]王彩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早期教育,2011(7-8):18-19.

[4]夏菡.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48):54-58.

[5]杜建政,等.幼教人员的幼儿心理健康素养现状[j].学前教育研究,2015,6:48-55.

[6]杨思亮.幼儿园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的结构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0):85-89.

[7]王艳.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价值[j].科教文汇,2016,344:107-108.

[8]高月梅,张淮.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243-244.

[9][美]艾丽卡·安德森.学习力[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34-35.

[10]王叶,张莉.“比比和朋友”课程及其对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启示[j].幼儿教育(幼儿科学),2017,10: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