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教学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03 17:22:45

智能化教学

智能化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智能管理系统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度推进,各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加速推动新工科课堂革命实现教学改革,教学环境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1],积极推进新工科“成电方案”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为核心,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打造优势集聚的人才培养新环境[2]。

1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工科建设背景要求

教育部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文件,部署加快“四新”建设、“新工科”建设便首当其冲。“新时代高教40条”第24条指出:“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加快形成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服务体系,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3]第28条指出:“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加强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验教学平台。”[3]关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教育部组织多次专题研讨会,形成了“复旦共识”[4],“天大行动”[5],“北京指南”[6]等指导性文件。新工科建设要建立工程教育的新范式,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将“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应“探索工程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工程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 ”环境下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工程教育效率,提高教学效果。”[6]由此可见,为有力推动新工科建设,高校应积极作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升级教学平台建设[7−9],为多样化的研究型课程工程教育方式方法提供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拓展实习实训平台资源,搭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2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化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电子科技大学积极推进一流工程教育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重视利用教学环境的改变倒逼师生教学方式转变。在原有教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升级、改造,构建了一个迭代升级的智能化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新建、升级了包括智慧教室互动教学平台、“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互联网 ”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在建)、竞赛智能管理系统(待建)等多个子系统,所有子系统实现与原有教学管理系统的对接,在实际使用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将重点介绍该综合管理平台其中4个子系统的建设情况和功能。2.1智慧教室互动教学平台。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学环境、教学空间的重构是重要的推力和条件。智慧课堂教学的核心聚焦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有效支撑学校各类研究型课程教学改革,如小班化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研讨课程、翻转课程等,电子科技大学以现有教学空间为基础,创设建成了118间小班研讨智慧教室。智慧教室包括“单屏互动教室、多屏互动教室、小型会议室、u型桌讨论教室、六角星型讨论教室”等多种类型,如图2所示。智慧教室实现多屏手机互动、虚拟桌面翻转课堂、多视窗系统等多种形式,配置互动教学系统,支持爱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等国内主流系统软件,配置电子班牌、书写墙等辅助设施,轻松实现人脸识别/刷卡/手机签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师生互动,同时可实现全时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分析,有效助力老师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及教与学的智慧互动[2]。智慧课堂有效支撑了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教师创新性地教、学生创新性地学,把沉默单向的课堂转变成思想碰撞、智慧启迪的互动场所,为激发师生教学潜力,释放更多教学能量提供了上佳的教学环境支持。2.2“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成电学堂构建了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不断升级改造,现已汇聚了爱课堂互动系统、成电慕课、网络课堂、bb平台、成电直播等多个学习系统,全部对接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门户和本科生教务系统,共享师生信息、课程信息、学习数据等。“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界面如图3所示。爱课堂系统包括课堂互动和在线学习平台,含手机版和网页版;成电慕课是集mooc、spoc为一体的在线平台,无缝对接“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雨课堂、超星等主流mooc平台;网络课堂是辅助学习平台,包括创建课程、课件、上传作业、网上交流等功能;bb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交流环境;成电直播是基于网络的高清视频直播系统,可为学校会议、活动及课堂教学等提供高清视频直播服务。成都小雨18°c-22°c2020.11.25第12周星期三慕课欧洲杯买球平台首页新闻资讯成电直播教学平台教学资源课程网站教学环境实验平台教师培训今日访问量(次)学习人次(次)课程(门)资源(门)17,7833,066513,169欧洲杯买球平台首页/实验搜索搜索课程算法和抽象数据类型图3“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界面“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不仅支持平常的“课堂”教学,同时提供了完整的“在线”学习方案,对接多个公共在线教学平台,在2020年突发病毒肺炎疫情全面开展线上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充分鼓励各个课程组、各授课教师根据自己课程的学科性质和课程特点,选用适合的线上教学方案,同时所有课程预备“双平台”并做好课前测试,针对临时出现闪退、崩溃、无声音、卡顿等突发问题,及时切换平台以保障教学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全校课程接入采用了爱课堂、腾讯课堂、雨课堂、zoom、飞书、学堂在线、超星、钉钉等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包括spoc、mooc、ppt 音频、直播、qq群、微信群、视频会议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式,2020年上学期开展在线教学课程882门,涉及3312门次,均正常推进、效果良好,后面将不断改进,持续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建设。2.3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传统的pc电脑实验室存在一些问题:管理维护工作量大、耗时多、课程教学软件安装调试过程复杂低效、缺乏移动性、在线利用率低、使用成本高、故障率高、安全性差、难以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等等,这些问题难以适应新工科建设改革背景下对实验教学的各项更高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课程不稳定、学生意见大[10]。电子科技大学引入最新的云计算技术,以英才实验学院自主创新实验室为例,使用锐捷公司云桌面虚拟化方案,升级打造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的架构如图4所示。vmvmvmvm云主机服务端lan屏幕广播学生云终端文件分发一键开关机部署:快速、灵活云桌面实验室管理:简约、高效图4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的架构该平台采用“层次化”的云主机加多台云终端的云桌面建设方案,分为云主机层、云终端层和管理层3个实施层面[11],部署快速灵活、管理简约高效。1)云主机层在云主机层,所有数据和计算都部署在云主机服务器上运行,云主机层分别对各种教学场景、考试场景做教学镜像定制,通过云桌面服务器来为云终端层提供接入。由于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应用需求,一般采用一课一镜像方式,云桌面服务器主机可以通过教师端针对不同课程制作专属的镜像。实现“一键开机”,用户上课时通过教师端点击对应课程镜像即可在云主机层生成一对多的虚拟桌面推送到学生云终端机上,过程只需要一两分钟;课程结束点击“下课”即可终止课程,删除所有虚拟机,回收云主机运算资源[11]。另外由于安装不同的软件应用对云主机系统资源占用量是不同的,可根据实际占用资源量大小部署云终端机的数量来进行动态调整,如数字电路课程使用的软件内存资源要求高,经过测算仅能支持20台云终端正常运转,而非实验室全部50台云终端同时使用,那么该课程镜像制作时可以灵活选择20台云终端机进行课程下发操作。使用一课一镜像可以轻松实现课程之间的无缝切换,可以个性化地分配和共享资源,保持不同课程的独立性不受相互影响,避免了封装过多应用导致过度臃肿或应用兼容性问题[11],管理更简单,运行更可靠。2)云终端层云终端层是将桌面虚拟化,用户通过云终端协议与后台云主机进行连接,使得访问和传统的本地安装桌面一样[12]。学生操作云桌面终端设备,操作方式和习惯与pc完全相同,同时学生通过系统自带的聊天软件可以与老师端进行互联互通。老师端可采用多种方式操控所有云终端,比如锁屏、禁网、禁u盘等,然后进行广播,这时候学生不能进行任何操作,全部显示老师要求收看的画面,有效保障学生专注听讲;又如老师可以任意点击其中一个云终端桌面,投屏到实验室大屏幕上,轻松实现学生作品展示,进行教学互动;再如老师可以随时下发实验教学各种资源文件,学生也可以上传作业等各种文档给老师,如果上课签到录入了云终端对应使用的学生信息,系统将自动为学生上传的文件进行个性化命名,省下了老师很多整理的时间,同时所有文档均规范保存在云主机中,方便随时调阅;还有上课过程中如需要进行考试环节,可轻松切换到考试镜像不用担心还原问题。云桌面系统允许用户将外设直接连接到云终端上,然后像本地桌面一样使用这些外设,支持包括usb设备、串并口设备、摄像头、打印机等设备。云桌面主机部署架构隔离了学生对云终端本地数据的直接访问,大大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云桌面系统通过融合计算技术提供超乎想象的流畅视频教学体验,提升教学质量。3)管理层云桌面管理层提供全图形的控制管理界面,无论虚拟机制作、编辑、还原都只需轻轻一按,管理员再也不用为记录繁杂的命令而烦恼。云桌面的管理模式可彻底解决机房中常见的大量软件安装导致系统臃肿、软件冲突、病毒侵入、教学考试场景切换工作量大等难题,还可省去ghost或还原卡的繁杂设置[11]。每学期只需在云桌面服务器主机上做一次课程镜像配置就可轻松完成维护,省去了逐台pc分区设置和系统同传等过程。云终端使用一体化设计,平均功耗只有传统pc机的1/12;没有pc机的很多易损元件,寿命延长。同时管理员通过web图形化界面轻松查看管理所有操作记录、运行状态、系统监控等数据,一目了然,运筹帷幄。2.4实验教学管理子系统。新工科建设强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至关重要。电子科技大学培养的学生一直以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行业的青睐,在新时期学校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为多项实践育人活动建立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智能、资源共享、运作开放。2.4.1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持学生全时空地开展各类科技创新项目以及竞赛训练,很多学院建设了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科协、俱乐部等社团提供全天候的实验环境。建设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包括门禁考勤管理系统、开放预约管理系统、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和电源控制系统等。电子科技大学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很多实验室有电烙铁等电器设备,一旦实验室开放最大的挑战是消防安全问题,因此改造建设电源控制系统非常必要,系统将自动根据学生的预约使用时段开启和切断电源开关,每天晚上定时切断所有电源,这将有效减少安全隐患问题。2.4.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是与南京先极公司合作的一套贯穿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整套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建立集成的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和实时线上平台,包括项目、申报、审核、立项、中期检查、答辩、结题完整的过程,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环境。系统不受时空限制可实时展开立项的参与和交互,更重要的是可实现项目全程公开透明化,将有力推进跨学院的师生合作,更有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另外,项目所有过程资料统一化管理,可方便实现全程监控,统计分析。该系统投入使用两轮以后,对比原有线下组织方式,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升了一倍。2.4.3“互联网 ”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为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组织管理,同时对接多个企业实习岗位信息,电子科技大学引进“校友邦”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系统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践的“双元互动”平台,使在实践中的学、做、创、导、管一体化,实现全程动态管理;针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实习课表进行跟踪管理,实现企业学校双导师评价;系统进行实习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强化实习过程监督与质量监控,考核实时准确。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项目驱动 团队合作 企业参与 系统集成”的模式,以学生团队的形式选择一个主攻方向,最终完成一个满足行业需求的可运行系统,这对学生进行“互联网 ”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有效解决了以往学生校外实习岗位难寻、过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2.4.4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还在建设中,计划贯穿整个毕业设计的全部管理过程,涵盖政策,资料上传下载,课题的申报、审核,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提交、、论文评阅、论文答辩、优秀论文评选展示等多个环节。所有文档无纸化、网络化,实现方便快捷高效管理。2.4.5竞赛智能管理系统。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构建了“普惠性”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在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全国第四。为更好地开展竞赛的组织管理,电子科技大学还计划建设竞赛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将集合所有科技创新竞赛的校内组织、评选,对外的参赛培训等全过程,实现网络化智能管理,优质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3结束语

智能化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智能管理系统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度推进,各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加速推动新工科课堂革命实现教学改革,教学环境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1],积极推进新工科“成电方案”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为核心,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打造优势集聚的人才培养新环境[2]。

1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工科建设背景要求

教育部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文件,部署加快“四新”建设、“新工科”建设便首当其冲。“新时代高教40条”第24条指出:“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加快形成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服务体系,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3]第28条指出:“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加强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验教学平台。”[3]关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教育部组织多次专题研讨会,形成了“复旦共识”[4],“天大行动”[5],“北京指南”[6]等指导性文件。新工科建设要建立工程教育的新范式,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将“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应“探索工程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工程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 ”环境下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工程教育效率,提高教学效果。”[6]由此可见,为有力推动新工科建设,高校应积极作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升级教学平台建设[7−9],为多样化的研究型课程工程教育方式方法提供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拓展实习实训平台资源,搭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2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化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电子科技大学积极推进一流工程教育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重视利用教学环境的改变倒逼师生教学方式转变。在原有教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升级、改造,构建了一个迭代升级的智能化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新建、升级了包括智慧教室互动教学平台、“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互联网 ”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在建)、竞赛智能管理系统(待建)等多个子系统,所有子系统实现与原有教学管理系统的对接,在实际使用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将重点介绍该综合管理平台其中4个子系统的建设情况和功能。2.1智慧教室互动教学平台。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学环境、教学空间的重构是重要的推力和条件。智慧课堂教学的核心聚焦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有效支撑学校各类研究型课程教学改革,如小班化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研讨课程、翻转课程等,电子科技大学以现有教学空间为基础,创设建成了118间小班研讨智慧教室。智慧教室包括“单屏互动教室、多屏互动教室、小型会议室、u型桌讨论教室、六角星型讨论教室”等多种类型,如图2所示。智慧教室实现多屏手机互动、虚拟桌面翻转课堂、多视窗系统等多种形式,配置互动教学系统,支持爱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等国内主流系统软件,配置电子班牌、书写墙等辅助设施,轻松实现人脸识别/刷卡/手机签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师生互动,同时可实现全时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分析,有效助力老师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及教与学的智慧互动[2]。智慧课堂有效支撑了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教师创新性地教、学生创新性地学,把沉默单向的课堂转变成思想碰撞、智慧启迪的互动场所,为激发师生教学潜力,释放更多教学能量提供了上佳的教学环境支持。2.2“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成电学堂构建了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不断升级改造,现已汇聚了爱课堂互动系统、成电慕课、网络课堂、bb平台、成电直播等多个学习系统,全部对接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门户和本科生教务系统,共享师生信息、课程信息、学习数据等。“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界面如图3所示。爱课堂系统包括课堂互动和在线学习平台,含手机版和网页版;成电慕课是集mooc、spoc为一体的在线平台,无缝对接“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雨课堂、超星等主流mooc平台;网络课堂是辅助学习平台,包括创建课程、课件、上传作业、网上交流等功能;bb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交流环境;成电直播是基于网络的高清视频直播系统,可为学校会议、活动及课堂教学等提供高清视频直播服务。成都小雨18°c-22°c2020.11.25第12周星期三慕课欧洲杯买球平台首页新闻资讯成电直播教学平台教学资源课程网站教学环境实验平台教师培训今日访问量(次)学习人次(次)课程(门)资源(门)17,7833,066513,169欧洲杯买球平台首页/实验搜索搜索课程算法和抽象数据类型图3“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界面“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不仅支持平常的“课堂”教学,同时提供了完整的“在线”学习方案,对接多个公共在线教学平台,在2020年突发病毒肺炎疫情全面开展线上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充分鼓励各个课程组、各授课教师根据自己课程的学科性质和课程特点,选用适合的线上教学方案,同时所有课程预备“双平台”并做好课前测试,针对临时出现闪退、崩溃、无声音、卡顿等突发问题,及时切换平台以保障教学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全校课程接入采用了爱课堂、腾讯课堂、雨课堂、zoom、飞书、学堂在线、超星、钉钉等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包括spoc、mooc、ppt 音频、直播、qq群、微信群、视频会议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式,2020年上学期开展在线教学课程882门,涉及3312门次,均正常推进、效果良好,后面将不断改进,持续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建设。2.3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传统的pc电脑实验室存在一些问题:管理维护工作量大、耗时多、课程教学软件安装调试过程复杂低效、缺乏移动性、在线利用率低、使用成本高、故障率高、安全性差、难以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等等,这些问题难以适应新工科建设改革背景下对实验教学的各项更高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课程不稳定、学生意见大[10]。电子科技大学引入最新的云计算技术,以英才实验学院自主创新实验室为例,使用锐捷公司云桌面虚拟化方案,升级打造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的架构如图4所示。vmvmvmvm云主机服务端lan屏幕广播学生云终端文件分发一键开关机部署:快速、灵活云桌面实验室管理:简约、高效图4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的架构该平台采用“层次化”的云主机加多台云终端的云桌面建设方案,分为云主机层、云终端层和管理层3个实施层面[11],部署快速灵活、管理简约高效。1)云主机层在云主机层,所有数据和计算都部署在云主机服务器上运行,云主机层分别对各种教学场景、考试场景做教学镜像定制,通过云桌面服务器来为云终端层提供接入。由于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应用需求,一般采用一课一镜像方式,云桌面服务器主机可以通过教师端针对不同课程制作专属的镜像。实现“一键开机”,用户上课时通过教师端点击对应课程镜像即可在云主机层生成一对多的虚拟桌面推送到学生云终端机上,过程只需要一两分钟;课程结束点击“下课”即可终止课程,删除所有虚拟机,回收云主机运算资源[11]。另外由于安装不同的软件应用对云主机系统资源占用量是不同的,可根据实际占用资源量大小部署云终端机的数量来进行动态调整,如数字电路课程使用的软件内存资源要求高,经过测算仅能支持20台云终端正常运转,而非实验室全部50台云终端同时使用,那么该课程镜像制作时可以灵活选择20台云终端机进行课程下发操作。使用一课一镜像可以轻松实现课程之间的无缝切换,可以个性化地分配和共享资源,保持不同课程的独立性不受相互影响,避免了封装过多应用导致过度臃肿或应用兼容性问题[11],管理更简单,运行更可靠。2)云终端层云终端层是将桌面虚拟化,用户通过云终端协议与后台云主机进行连接,使得访问和传统的本地安装桌面一样[12]。学生操作云桌面终端设备,操作方式和习惯与pc完全相同,同时学生通过系统自带的聊天软件可以与老师端进行互联互通。老师端可采用多种方式操控所有云终端,比如锁屏、禁网、禁u盘等,然后进行广播,这时候学生不能进行任何操作,全部显示老师要求收看的画面,有效保障学生专注听讲;又如老师可以任意点击其中一个云终端桌面,投屏到实验室大屏幕上,轻松实现学生作品展示,进行教学互动;再如老师可以随时下发实验教学各种资源文件,学生也可以上传作业等各种文档给老师,如果上课签到录入了云终端对应使用的学生信息,系统将自动为学生上传的文件进行个性化命名,省下了老师很多整理的时间,同时所有文档均规范保存在云主机中,方便随时调阅;还有上课过程中如需要进行考试环节,可轻松切换到考试镜像不用担心还原问题。云桌面系统允许用户将外设直接连接到云终端上,然后像本地桌面一样使用这些外设,支持包括usb设备、串并口设备、摄像头、打印机等设备。云桌面主机部署架构隔离了学生对云终端本地数据的直接访问,大大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云桌面系统通过融合计算技术提供超乎想象的流畅视频教学体验,提升教学质量。3)管理层云桌面管理层提供全图形的控制管理界面,无论虚拟机制作、编辑、还原都只需轻轻一按,管理员再也不用为记录繁杂的命令而烦恼。云桌面的管理模式可彻底解决机房中常见的大量软件安装导致系统臃肿、软件冲突、病毒侵入、教学考试场景切换工作量大等难题,还可省去ghost或还原卡的繁杂设置[11]。每学期只需在云桌面服务器主机上做一次课程镜像配置就可轻松完成维护,省去了逐台pc分区设置和系统同传等过程。云终端使用一体化设计,平均功耗只有传统pc机的1/12;没有pc机的很多易损元件,寿命延长。同时管理员通过web图形化界面轻松查看管理所有操作记录、运行状态、系统监控等数据,一目了然,运筹帷幄。2.4实验教学管理子系统。新工科建设强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至关重要。电子科技大学培养的学生一直以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行业的青睐,在新时期学校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为多项实践育人活动建立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智能、资源共享、运作开放。2.4.1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持学生全时空地开展各类科技创新项目以及竞赛训练,很多学院建设了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科协、俱乐部等社团提供全天候的实验环境。建设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包括门禁考勤管理系统、开放预约管理系统、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和电源控制系统等。电子科技大学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很多实验室有电烙铁等电器设备,一旦实验室开放最大的挑战是消防安全问题,因此改造建设电源控制系统非常必要,系统将自动根据学生的预约使用时段开启和切断电源开关,每天晚上定时切断所有电源,这将有效减少安全隐患问题。2.4.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是与南京先极公司合作的一套贯穿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整套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建立集成的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和实时线上平台,包括项目、申报、审核、立项、中期检查、答辩、结题完整的过程,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环境。系统不受时空限制可实时展开立项的参与和交互,更重要的是可实现项目全程公开透明化,将有力推进跨学院的师生合作,更有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另外,项目所有过程资料统一化管理,可方便实现全程监控,统计分析。该系统投入使用两轮以后,对比原有线下组织方式,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升了一倍。2.4.3“互联网 ”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为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组织管理,同时对接多个企业实习岗位信息,电子科技大学引进“校友邦”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系统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践的“双元互动”平台,使在实践中的学、做、创、导、管一体化,实现全程动态管理;针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实习课表进行跟踪管理,实现企业学校双导师评价;系统进行实习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强化实习过程监督与质量监控,考核实时准确。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项目驱动 团队合作 企业参与 系统集成”的模式,以学生团队的形式选择一个主攻方向,最终完成一个满足行业需求的可运行系统,这对学生进行“互联网 ”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有效解决了以往学生校外实习岗位难寻、过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2.4.4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还在建设中,计划贯穿整个毕业设计的全部管理过程,涵盖政策,资料上传下载,课题的申报、审核,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提交、、论文评阅、论文答辩、优秀论文评选展示等多个环节。所有文档无纸化、网络化,实现方便快捷高效管理。2.4.5竞赛智能管理系统。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构建了“普惠性”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在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全国第四。为更好地开展竞赛的组织管理,电子科技大学还计划建设竞赛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将集合所有科技创新竞赛的校内组织、评选,对外的参赛培训等全过程,实现网络化智能管理,优质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3结束语

智能化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智能化;课堂教学;教师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智能化教学的深度研究还相对滞后,他们大多数都将其归类到“互联网 教育”或“教育 互联网”的主张之下,但对“ ”的内容、具体目标、形式、途径、策略等研究缺乏一定的深度。从严格意义上说,智能化教学的定义或概念还都没有约定俗成,而目前的现实是,专家谈得多,指导性成果少;不了解智能化教学的老师多,教学得心应手的少,作为一名处于教学探索和实践阶段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获得智能化教学的一些思考和观点,推动和牵引着思想政治教学的变革和发展,理应做好充分准备。

一、顺应时代潮流,具备智能化教学的基本思维

教师应与时俱进,具备智能化教学的基本思维:一是教师善于转换视角,突破传统的、业已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充分利用智能化资源,将思想政治教学推向新的深度和宽度;二是辩证分析、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割裂与对抗,教学过程既要维系政治知识的本质规律,又要衔接发展性的教学内容;三是善于研究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创新与整合,思考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及其作用,解决传统政治教学禁锢。例如,在教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智能化教学思维,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的优势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课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图片,我国经济制度的由来及其发展历程等信息;课中则重点通过播放我国经济发展的视频信息片断,结合教师讲解与评价,指导学生探究公有制经济体制的地位,我国国有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以及在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下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课后指导学生制作课件,定期在班级讲述自己最关心的经济问题。

二、从严要求自我,提升智能化教学素养

“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就等同于他的核心竞争力。”智能化日益发展,教师如何有效整合与梳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构建合理的学科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智能化素养。教师智能化素养的提升,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关注教师素养结构的更新。这是因为,当核心素养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核心取向时,学生素养得到了重视,而教师的素养却被忽视。二是重视智能化素养培养平台的搭建。智能化环境直接利于教师信息知识和技术的培养,尤其是云储存的广阔空间,为教学资源、工具以及方法以集成数据输出的形式运用于课堂形成助力,教师开阔了眼界,觉察到更为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可能性。三是开放课程体系。智能化发展需要职前教师的课程更加开放,应以“互联网 ”的课程认知和实践为朝向,注重教师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的拓展,以便于教师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践行智能化教学

三、立足课堂实践,寻找智能化教学方法

只有把思想与观念落实于课堂实践,智能化教学才能着实实现。政治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和技术,充实教学语言、视图或文字,让课堂有血有肉,充满生机与活力;善于运用各种网络平台、搜索引擎、空中课堂等补充和优化课堂;善于对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操作,学会课件制作并有效运用于课堂,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简化为容易理解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吸收知识。比如,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选用了“史上最牛助学老人”———王锦辉的感人事例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我首先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有关王锦辉老人的信息资料,然后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剪辑技术将《辉叔十年助学之路》的视频片段融合相关照片等原信息材料播放出来,将学生带入充满价值思考的学习情境。随后,我选取了网络上一些评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网友“昨日星辰”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实现人生价值的,辉叔是经济条件许可;焦裕禄是因为国家把他派到兰考那个艰苦的地方;而我的条件有限,很难实现人生价值。”网友“阿华”则反驳说:“屈原放逐完成《离骚》,乞讨老人排队捐款助学,难道他们的条件优越?自古逆境出人才。”请大家作为一名网友进行探讨,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在合作与探究中不断吸取彼此的观点,再加上教师多维归一的点评,知识体系被构建,思维被激活,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信息素养的获得中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正耀.智能化:未来教学新样态[j].江苏教育,2017(12):6.

智能化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视觉设计、智能化产品、互联网实践基地、校企合作

过往的设计学科建设中,校企合作课程是基于企业已有的成熟产品进行项目合作,并借鉴市场现有数据提供给教学大量的经验参考,属于单一的理论应用型课程。2015年起,广美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协同腾讯、华为、金山等多家知名企业建设互联网实践基地,并主要针对智能产品的联合研发,在三、四年级艺术设计本科教育中,建构了一系列“智能化产品 ”研学型联合课程。在“产、学、研”特色教学积累的校企合作基础之上,结合互联网智能产品设计的新商业市场需求,展开了从单一“应用型”到综合“研学型”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课程中参与产品前期的研发流程,学习ai智能科技应用,有助于了解当下的行业形态、新商业模式,以及培养体验思维的综合创新能力。

一、课程需求及目的

“用户 产品”构建了智能化产品设计的两大重点核心要素,在视觉设计层面,缺乏了精准的用户场景数据以及产品核心科技,很难解决设计表现的根本问题。快速迭代的交互媒介,导致智能产品的差异化不仅仅是产品自身功能的区别,视觉设计的重要性也由设计流程中的后续加入,调整为前期策划参与。(图1)全新产品的未知性缺乏现有的市场经验作为设计基础,同时创新研发又增加了视觉设计的职业赋能,与用户体验、信息架构,以及前端、后端共同策划需要大量的互联网综合知识,由于时间能耗与学习成本过高,导致整个视觉设计教学体系受到技术局限的影响。因此,科技开放性与跨学科合作成为设计实践教育的必然趋势。以腾讯相册管家“照片增值策划项目”为例,本次课题要求结合腾讯相册管家的品牌形象,运用产品的ai技术,策划一系列人工智能时代照片增值的运营设计方案。课程的设计包括品牌传播、视觉设计、广告策划、信息传达等跨专业综合实践,结合互联网思维与智能科技优势,以视觉设计参与智能化产品研发的构建模式开展课程的阶段性推进。其核心是为了培养学生应对新商业环境急速变化下多场景的体验诉求,结合智能科技工具的使用,改变视觉设计在专业理解或表现上的单一化,提升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信息逻辑处理能力,为适应未来的设计需求,增强视觉设计与交互体验、用户研究等跨界综合的实践经验。

二、课程的进程安排及实施

研学型的课程安排区别于其他校企合作课程。首先,在选题方面,“智能化产品 ”的概念突出了创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未知的产品类型特征,为视觉设计参与产品研发提供了研究环境。其次,鉴于未产品的特殊性,联合课程共分为基地调研、研学课堂、产品执行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地调研是指互联网实践基地的深入调研。作为课题前的磨合期,参与课程的学生和老师需提前进入企业课堂,由产品核心设计团队主导,以用户和产品两个核心内容展开企业课堂授课,并通过市场需求的角度来提升整个课程的实践应用性,根据丰富的专业经验来进行课程辅导,此次联合课程由视觉文化设计、广告设计、信息设计三个专业工作室共同参与,学生作为课程项目的体验者以及设计执行者是课程的核心。第二阶段:研学课堂由企业核心设计团队入驻学校课堂,联合院校教师共同开展五周共80课时的专业授课,同学们会根据课程需求进行组队合作,在企业和学校的联合导师的引导下,开展用户调研、产品规划与视觉输出。作为联合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安排由以下三个进程组成:(1)视觉参与用户调研(32课时)课程初期为需求分析的阶段。企业导师详细讲解设计理念的构思、设计标准,可设计位置的详细罗列以及各种设计稿参数的要求,并要求学生对项目产品开展为期一周的自我体验反馈和目标用户调研,对数据报告进行分析整理,从用户体验者的角度开启创意视觉设计的初步设想。由于项目的内容涉及策划、交互、界面、插画、动效等多项能力,在接到项目要求后,三个不同专业工作室的学生需跨专业进行组队。有想法的同学可以率先自荐为项目组长,将所选用户类型、初步方案和团队构建需求做成投票选项,由其他学生根据自身优势进行自由选择。一个优异的团队构架在后期的设计执行中非常重要,能力的合理配置是关键。项目分组通过“用户类型”完成,具体分为“亲子”“聚会”“旅行”“美食”四大组别。在确定了各小组的目标用户后,组员需展开多角度的背景审查调研,主要包括研究产品背景、了解目标用户、使用场景模拟、梳理产品功能和确定任务类型五个步骤。可通过用户画像从人群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收入、文化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定位,从而帮助下个阶段产品设计的功能细化。(2)视觉参与产品策划(32课时)通过调研确定了使用场景和任务类型后,进入产品的设计策划阶段,每组会有两名核心团队设计师直接参与,作为企业接入口给予答疑和指导建议。其间,设计师团队开展了经验分享课程,包括介绍成功案例的影响力,优秀运营策略所应具备的特质,如何策划运营活动,概念如何触碰情感共鸣,以及产品ai技术的视觉匹配性与可扩展性探索。从概念生成到设计执行,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在这期间,小组成员需要对品牌形象、产品特征、用户习惯、智能技术等进行多方位调研分析和比对,进而优化出最适用的设计内容。以“聚会组”运营方案为例,腾讯相册管家作为一款高端智能化软件产品,其技术功能众多,组员锁定了“了解—贴近—服务后青年”作为“聚会组”主推的品牌特征。确定推广概念后,组员通过情感共鸣的用户角度,对“后青年”标签用户进行了细化分类与行为习惯研究。学生选择了共识度高的故事场景作为视觉表现元素,并将“人物延边识别”“人脸识别”“交互文字”等拆解ai技术作为视觉执行挂件,匹配视觉元素的设计,创造了多款自动识别并匹配相关信息的相册动态模板。(图3、4)将图像识别、图像处理、多媒体整合等ai技术细分拆解,并结合视觉设计的创意应用是整个设计执行的过程难点。在前期的使用习惯分析中,同学获取了目标用户照片画面普遍缺乏构图、“路人感”强、质量低,光线混乱,人像密集、占画面比重大,照片尺寸、比例沟通各异,照片缺乏趣味、互动性弱,镜头语言运用效果弱等六大特征。在设计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中,拼贴艺术、编排网格系统、一镜到底的视觉表现等完美兼容了ai拆解技术。(3)视觉设计输出评估(16课时)为了综合评估的客观因素,最终项目成果通过现场评审结合互联网投票的用户评审双重机制,评审的参考标准有综合性、ai应用、视觉表现、适用性、传播力五个层面。综合性是从整体的角度去进行判断,其中包含专业性、整体性、品牌传播以及共性。要求细节完美,不能出现明显的设计瑕疵。所有交互元素的设计强化整体布局,形成规范,形式与内容需协调统一。同时,设计内容承载了对产品文化的认同,突出品牌形象。ai应用、视觉表现、适用性和传播力则是从局部作更为细致的判断,ai应用强调在技术结合视觉的共性基础上,设计具有吸引力且在局部有贴心表现,并带给人惊喜的感受,需要设计者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创意输入以及鲜明生动的设计转化。视觉表现要求布局美观、色彩合理、阅读性和空间感强。适用性是指设计的用户体验,反馈及时可以帮助用户提高效率,方位清晰可以方便使用、路径简短节约时间成本,容错性好可减少用户的错误操作。最后是传播力的层面,精准的定位才能符合该产品目标用户群体的使用习惯,所有交互元素的设计需体现其亲和力,令用户对信息的获取沟通顺畅,并能营造情感氛围,具有故事性,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是保持其留恋度的基础。对产品产生期待,才能促成用户的二次访问,并能达成品牌传播的影响力。第三阶段:产品执行评估中优胜的视觉方案将被企业收录并受权使用,其作者将参与项目执行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产品设计持续优化的阶段,需要通过整个设计团队的合作来完成,并通过产品上线后的反馈进行产品的设计验收。在此阶段,企业方将会组织市场、设计、广告等部门人员评估产品投放效果,其中包括产品投放时间、投放渠道、内容载体、产品内容、受众人群等因素,充分利用共享资源的优势,进行深入的优化思考。经过一个周期的产品转化实施上线后,通过课程成果和最终执行方案的比对,结合目标用户反馈的大数据,可以更为客观地了解市场依据的重要性,而不是借助经验和想象来作判断。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特点

智能化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互联网 ”;人工智能;实验教学

辅助系统目前实验辅助教学系统缺乏开放性、人机交互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及智能性;智能实验辅助教学系统利用“互联网 ”信息,采用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expertsystem)和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dss)相结合,使决策支持系统无法表示复杂决策过程的局限性的缺陷,通过两者的结合将定性、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可以使实验数学辅助系统更具有智能性。但是人工智能“知识库”具有“瓶颈”问题,虽然专家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知识表达较困难、知识的系统整理和逻辑思维表达也很困难,这就使知识获取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如何解决这个困难,使辅助系统更智能化本课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关于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较多,而实践应用研究则相对偏少。有关智能实验辅助教学系统对于适应性学习支持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构建真实的智能教学环境相关研究国内还较少,亟待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1]。国外技术现状1971年首次提出自适应考试cat(computeradaptivetest)[2],在以后几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支持网上教学平台系统的出现,互联网已经冲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教学内容传递到相隔一定距离的个人或分散在不同地域和群体,如美国ntu远程教育是著名的教程教育机构,它实现了“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和“在线学习”。[3]

二、“互联网 ”智能化实验教学辅助系统的主内容

智能化成绩考核:自动组卷,尤其对主观题根据难易进行组卷;在考核方面可以查看成绩,对学生操作错误有分析过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对所有成绩进行分数排序,可以进行作业提交与批阅等。提供人工判卷功能:除系统能自动判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对学生考核在网上进行人工打分,最后将成绩自动上传并存储在数据库中。随时更新数据库及在线出题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补充及修改题库,对非本专业知识的考核提供在线出题,以满足不同任课教师的需求。智能化监控:教师可以监控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发现问题通过屏幕对话交流,如对违纪、缺考等学生进行监控。智能考勤:对学生出勤进行考核。

三、技术要求

应用上采用“互联网 ”人工智能相结合,人工智能主要是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其中人工智能“知识库”是整个课题知识点应用中心,知识提取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知识图以及生成图结点间的关系,本课题将重点选取简单、有效、扩展性良好的方法,另外在知识图的结点和边上附加合适的权重对于上层应用至关重要。推理机的设计也是本课题的难点之一,找到一个切实有效的推理算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系统采用加权不确定性推理,用加权因子表示证据的相对重要性,根据证据的可靠情况实时地修正知识的可信度值,可以提高不确定性推理的准确度。

四、系统总体设计

首先确定系统整体功能模块,如成绩考核模块、作业模块等,然后设计环境方案,采用b/s结构进行系统设计,多层次b/s结构是目前很有优势并且具有先进的internet构建技术,它特别适用于构建internet的应用系统,无论从性能、可扩展性及成本都是首选,最后是网络设计方案,系统程序安装在指定服务器上,用户在客户端访问web服务器,完成自己相应工作,远程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web服务器,完成所需要的所有操作。1、数据库设计。开发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db2,因为它适用于所有平台,虽然价格最高,但有可伸缩性、并行性及安全性。同时可以在后期实现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挂接。

与以往的辅助教学系统不同,它增加了软件的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的推理机进行知识选择、判断、处理,能自动生成各种问题与练习,能诊断学生错误,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利用“互联网 ”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课堂教学管理,使教学质量提高,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方式发生历史性转变。

参考文献

[1]徐鹏.国内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反思.现代远距离教育[j].2009年第5期总第125期.

[2]高晓康.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j].2001年9月(5)

智能化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智能管理;个性化

1引言

目前大数据在教育行业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1],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其中所具有的价值也尚未充分发掘,缺乏实践应用研究。教育大数据具有战略层价值和应用层价值,教育大数据微观层面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个性化学习,宏观层面可优化资源配置,辅助教育科学决策,为教师提供一种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途径[2],大数据应用是促进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支撑[3]。

2教学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并取得一定成效,如以mooc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极大促进了传统教学改革,但在教育大数据应用方面,仍存在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2.1教学方法缺乏个性化。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主动性发挥,以翻转课堂为手段的混合式教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但主要的教学方式仍然是灌输式教育,这其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减少学生对新事物的独立判断和思考的空间,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发展,二是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很难实现因材施教,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适应大多数同学,就正态分布而言,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分布于两端学生的发展2.2教授内容效果不全面。当下我国教育是面向知识能力的教育,而教育的目的是教书和育人两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构成缺少道德和素质等精神层面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下易产生不平衡发展的状况。目前面对知识教育的机构、手机app、网站等资源很丰富,反观人文教育资源却很匮乏。2.3缺乏教学反馈。如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目前采用的方法是阶段性的检查,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不及时、主观性强。评价的目的在于对未来决策的支撑,这种阶段性评价并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降低了评价应有的价值,还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3教育大数据应用

让教育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整合各部门各类别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全面性,对数据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挖掘,获得不同层面的结论,为不同用户提供未来决策支撑,以数据客观性来提高教学管理科学性。3.1为个性化教学和学习实施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各大高校均采用在线学习平台,可以综合分析在线学习平台上各课程学习情况统计,统计教学管理系统中各科成绩分布,得出多维度分析结论,包括各科学习效果及评价、学生学习特点统计、不同大类课程学习效果综合评价。将这些结论反馈给学习平台,为每位学员提供动态精准推荐学习资源的依据,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此了解学生整体和具体章节知识点学习情况,实现合理反馈,以促进更合理的教学组织方法,为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依据,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此外,利用大数据,可统计出班级学生总体出勤、作业完成、成绩考核等历史数据统计,提供给新学期代课教师,以了解班级整体情况,根据班级特点制定授课计划。3.2为教师提供实时客观教学评价反馈。通过算法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和学生评价数据,提供给教师实时查看,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以及时调整授课计划和授课方式。分析教师不同年度学生评教结果统计和相同课程不同教师所教学生整体考核情况横向比较,实现对教师客观评价,发现教师教学特点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教学能力。3.3个性化培养方案。对比分析本专业未来发展方向能力要求和现阶段学生能力特点,智能推荐选修课程列表和学习资源,辅助学生进行合理能力发展规划和职业规划。现阶段能力特点可通过算法,综合分析课程成绩、竞赛获奖信息、参与社团活动等得出结论。此外,对于课程考核不理想同学,可依据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校内行踪统计、前置课程成绩统计分析具体原因,有针对制定学习指导方法。3.4了解非知识学习需求,实现科学育人。分析学生网络访问记录、图书借阅记录、校内就餐和行踪统计这几类数据及其之间的关联性,了解学生发展需求、综合素质、感情问题、经济问题等,有针对性地在教育中加入情感和素质教育模块,包括线上资源建设、选修课设置、课堂融入教学、开展相关活动等,实现科学引导、学生综合素质健全发展的目标。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及时预防,避免发生危机事件。

4结语

本文提出将数据应用与教育中案例,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建立教育大数据,实施相关性分析和数据挖掘,对不同决策给予数据支撑,使结论更具客观性、实时性,利用大数据的预测能力,提高决策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陈心想.如何利用“大数据”为教育服务[n].中国教师报,2013-07-17(011).

[2]杨现民.大数据提升教师教学决策力[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5:1.

[3]吕本富,陈健.大数据预测研究及相关问题[j].科技促进发展,2014,01:60-65.

智能化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智能化仪器仪表;模块化;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工科教学所用的《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教材内容可概括如下:基于大量课内外实训项目介绍智能化仪器仪表的基本结构,结合proteus仿真详细讲解输入输出、定时计数器、显示与键盘、串行通信等功能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教学内容专业性强、难度高、综合性强的特点。因此,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如前所示的目标就需要配置相同水准的教学模式。

1《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情况

根据当前《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标准可知,《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模块化教学的理解,但是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因不同实际教学模块之间的设计目标不够清晰等原因,导致了基础原理教学、专业技术教学,以及实践应用教学虽然自成体系却各自为政的不良现象[1]。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给《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教学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使学生不能够系统的、有条理地掌握相应的智能化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的操作要点。针对《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的上述教学现状问题,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理顺、教学模块的重新设计、教学模块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模块化教学在《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的构建

2.1教学目标的确定

《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工科课程,所以需要现在特定理工科专业的角度下设计专业教学培养目标。此外,因为该门课程不仅涉及到机械工程,还涉及到自动化技术,因此课程本身就兼具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该课程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以智能化仪器仪表书面原理教学为基础,以智能化仪器仪表应用实践为核心,以培养集专业知识储备丰富、实践操作能力水平较高和创新设计思维活跃优势于一身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方向的专业教学目标[2]。同时,也要制定与课程教学模块设计相对应的模块教学目标。

2.2教学模块的设计

(一)围绕教学的总体目标,进行层层递进、相互支撑的教学模块首先,针对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教学模块构建。比如,进行单片机接口技术、仪器仪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和电工原理等课程必备的基础知识模块化教学设计;重点进行智能仪器仪表软件编制方法教学中数据采集技术教学、软件设计、设计实例借鉴研究、智能仪器仪表创新设计探索等教学模块。同时,为了给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专业领域转换过程创造条件,同质专业方向的前三个学期的基础模块需要保持一致。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智能化仪器仪表应用能力,在教学模块中需要设计更高比例的专业实践教学。

(二)围绕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优化模块教学内容根据专业总体培养目标,每个模块都需要制定各自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数据采集技术教学模块,需要在遵循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围绕“掌握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构成和a/d转换及接口技术、浮点数据采集和采集系统设计、误差分析等”模块目标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教学设计,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时数、授课形式及自学时间。

(三)通过基础课与应用课的学时设计,实现模块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因为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基本已经具有很好的衔接关系,也比较有针对性,但为了使课程教学体系具有更好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就需要通过学时的约束来实现模块之间的进一步衔接[3]。比如,在设计实例借鉴研究模块,就需要将智能仪器的设计原则和步骤等基础理论课和基于tns320vc5402的地下管道漏水检测仪的实践课进行科学的融合,针对专业总体培养目标和模块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设计教学学时,为专业教学服务。比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方面,一个模块通常要保持在一个总量为4~8学期周学时的教学单元,围绕着同一主题,融合课堂教学、练习、研讨、项目、实验等不同的教学形式。

2.3教学模块的实践

在课程教学模块的实践过程中,也需要把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布置企业实习和项目设计、自主性实验等(比如传感器设计与改良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教师之间需要相互合作,进行教学任务的公平分配,指定每个模块的教学报告负责人,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为教学内容的优化创造良好的师资力量基础和空间基础。

3结论

本文按照了解《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教学情况,在此前提下进行教学模块构建的思路进行了《智能化仪器仪表原理及应用》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笔者认为,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建立在对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具体课程实际教学问题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模块化教学与实际教学的有效融合。

作者:黎钢钊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邹艳碧,李鹏,樊志平等.基于“单片机课程设计”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1,(12):49-51.

智能化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财务智能化;会计基础;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

“互联网 ”的出现使得会计行业飞速进入智能化时代,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财务云、智能财务等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向高端化转型。各种全新教育模式,及混合教育,线下课堂等教学方法的涌现,都对传统会计教学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再加上一系列会计政策变革,从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到金税三期、四期,再到五证合一、社保费改税、个税改革、营改增等改革,都标示着会计行业的飞速变革。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也必须打破传统,不仅要更新教学内容,也要更新教学方法,实现智能化时代下教育模式的成功变革,才能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满足当今社会对于新型会计高端人才的需求。

一、财务智能化对会计专业教学整体的影响

自会计行业产生至今,经历了手工记账时期、会计电算化时期和财务智能化时期三个发展阶段。而随着三个时期的变化,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人工的需求急剧下降,财务智能化的产生将会促使会计行业产生断崖式的变化。因此财务智能化的发展开启了传统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新篇章。(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侧重点的偏移。作为新兴的技术力量,财务智能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成为了最代表性的应用。未来将会有大量的会计从业人员因为财务智能的广泛应用而失业,只有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主观判断能力的培养,教育内容向管理会计拓展和延伸,才能保持学生毕业后的核心竞争力。(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改变。当前的财务职能还处于开发初期,属于弱智能时代,但对于会计行业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大多数相关人员的注意。财务智能已经在基础数据处理、凭证生成、报表生成与统计、出具简要分析报告等方面展现出替代基础会计人员的能力。在这种形式的倒逼之下,必须将原有的以财务会计为主的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减少低阶知识课程,增多高阶知识课程,加设实践操作课程,才是今后高职会计教育内容应有的安排。同时对于学生考核体系也会进行同步变化,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比重,改变目前以书本成绩为主的考核现状。(三)高职会计专业新教学方式的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智能化在会计行业不断渗透。虽然现在的会计教学仍以学校课堂教授为主要教学方式,但异地教学、同步网课、公开课程分享、跨地区视频学习交流等教学方式也早已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学生不再仅仅被动地学习校内安排的课程知识,更多地通过科技智能来选择自己的会计课程以及实施步骤。“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主导”将真正得以实现。

二、财务智能化时代对高职会计人才技能素质要求

财务智能化将高等会计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与经历依据财务智能提供的基础数据进行财务相关事项分析。智能化时代的出现,更意味着会计行业功能提升,使会计行业在单纯的核算与服务支撑职能上,延伸出参与决策的职能,这代表着传统财务会计向现代管理会计的转型,是会计行业质的转变。因此也对高职会计人才技能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学生的三大基本素养。财务智能化的发展将会取代人类会计基础的手工编制报表、人工统计核算、凭证分录等工作,这将对目前会计课中的以上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就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具备更多的新能力素养: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造意识、实践与思考素养。在终身必须不断学习的时代,尤其是会计专业知识每年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更应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不断丰富完善自身会计知识体系。创新创造意识在传统教学中经常被忽视,但在财务智能化时代,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好奇心,培养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会计行业中具有社会竞争力。会计本就是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行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思考,才能将会计书本知识转化成自身的会计技能。(二)财务智能化所需的工作能力。目前的财务智能主要应用于客观操作的会计工作,审核、判断等主观行为,仍旧依靠财务人员。会计人员应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从大量的数据中进行取舍,提升财务的预测、规划职能。这些都需要财务人员拥有良好的数据收集、分析与预测能力及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这也意味着伴随着财务智能化的到来,财务会计还应具备战略分析与决策能力,特别是遇到宏观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变化时,更要通过基本财务核算信息,对公司业务做出评估、判断、建议乃至决策。

三、高职财经专业《会计基础》教学现状

《会计基础》是高职院校会计、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社会人员自主学习财会类技能的基础课程。按照高职《会计基础》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这一学科应帮助学生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记账方法、会计程序以及理解掌握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知识和相关内容操作。《会计基础》学科往往被安排在高校会计教育的第一学期,在整体会计教学中属于学生会计启蒙科目。但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会计基础》教学目前远远无法满足财务智能化背景下的教育需求。(一)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的脱节。在财务智能化飞跃发展的当下,《会计基础》课程中手工编制报表、人工统计核算、凭证分录等会计工作财务机器人就可以完成,其相关课程内容也应被逐步取代。另外我国的财政政策正处于变革期,相关规章制度也经常性变动。但是由于《会计基础》课程教材内容无法做到实时更新,严重缺乏当下企业实际财务工作内容的模拟操作,甚至导致其前后内容产生自相矛盾的现象。《会计基础》教材内容与当今社会的脱节,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二)传统教学方式与实践操作脱节。《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会计学科专类书籍,太过理论,并没有将各知识单元与实际工作相融合,学生无法体会会计的整个操作流程,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发展式思维,甚至无法满足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大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训室数量较少,大多数学生实践操作还处于手工记账时期,严重与财务智能化脱节,直接导致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差。(三)教师教学经验较少。会计专业新教师初期课程安排大多是《会计基础》学科。教师教学经验薄弱,往往只会采用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直接将书本知识通过“填鸭式”灌输给学生,更别说拓展该课程的学科优势。而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讲枯燥的听讲,根本无法让他们理解课内知识,也很难培养相关学习的兴趣。而《会计基础》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后续会计类专业课的深入学习。

四、财务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扭转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理念。传统的会计主要工作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基本财务信息,满足企业日常财务数据需求。因此,《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会计信息的处理技能,达到技术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在财务智能化时代,主要凸显了会计管理职能,使传统会计工作者的职业竞争力直线下降,无法适应当前的竞争环境。所以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理念也应根据时代,进行相应的转化。加强学生管理会计方面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可以熟练使用先进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处理。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会计知识,更要具有会计管理意识,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会计人才。(二)构建《会计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依据《会计基础》课程基本教学目标将教学方式分为线上教学、课堂面授两部分。建立线上课堂平台,选取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的《会计基础》作为线上教学内容,方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同时《会计基础》课程教师还可以根据政策的变化,建设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课程资源,实时更新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本课程的最新知识。再加上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需求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融合当代网络科学技术,开展互动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模式利用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案例的剖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人际沟通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塑造批判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三)保证充足的实践操作。实践课程应占《会计基础》课程总学时的二分之一。随着财务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各高职现有实训室的软硬件设施,无法满足《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操作所需。各校科可以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形成系统化的校企联动。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充足的财务智能系统操作学习,更可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让学生进行真实的项目训练,体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会计基础》在企业财务业务中的实际用途,适应最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流程。(四)师资团队的强化。在财务智能化大环境中,高职《会计基础》教师也应增强自身实践经验,将知识结构由传统教学内容向管理型转变,实时关注会计行业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还可以参加校企合作中的顶岗实践等活动,深度了解财务工作在企业业务与战略发展中的作用,为自身教学积累实际案例与教学素材。同时校方还应组织《会计基础》教师参加互联网与数据化相关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能力。进而实现《会计基础》教师由“教学型”向“复合型”转变,达到强化师资团队的目的。

五、结语

伴随着财务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应积极面对高新技术发展变化,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安排、教师自身的提升等方面进行转变和改革。在加强学生会计知识教育的前提下,也要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造意识、实践与思考素养进行着重培养。通过师资团队和实训基地软硬件的建设,努力推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数据收集、分析与预测能力及优秀的职业判断等会计管理能力。进而保证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转型,为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输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金.财务智能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69~72

智能化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高校;智能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高校智能化管理逐渐成为管理发展重点。在高校智能化管理中,存在现代管理意识薄弱、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对网络安全认识不够等不足。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提升管理层现代管理理念,引进及培养符合高校需求的计算机管理人才,加大软硬件的投入,保障网络及校园安全。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提升教学水平,细化管控教务管理工作,加大财务管理透明度,为师生员工提供生活、工作、学习的基础服务,促进校内信息共享,全面提升高校管理水平,达到智能化管理要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1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管理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高校教职员工及学生工作、学习、生活做好服务,提升管理水平。在计算机技术在高校管理中已经应用多年,但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发挥智能的特点,课程安排、图书馆、食堂等系统兼容性不足,造成数据、信息交流性差,智能化水平较低,不能达到高校智能管理水平的需要。高校智能化管理是高校时代性、前瞻性的管理方式,是未来高校管理的发展方向,体现了高校管理水平及能力,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程度决定社会定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智能化管理是体现高校基础服务水平,新技术运用能力,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体现,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智能化管理中,促进高校建设及发展。

2高校智能化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较为落后我国高校建设历史较长,教育机构及理念传统,对新事物接受及运用能力有限,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仍然持有传统观念,在实际应用中对新技术的应用也不能快速适应,在实际运用中相关理论及经验不足,部分高校管理者现代管理理念不足,对信息化建设支持程度不足,在高校智能化管理上投入资源不足,计算机技术在高校管理应用中较为滞后,或照搬照抄“先进”管理模式,没有与自身高校特点相结合,管理理念较为落后。2)管理人才能力不足及缺失在高校管理中,管理人员年龄层次相对较大,对新技术接受并运用能力有限,计算机相关知识及技术专业能力不足,对智能化相关管理智能运用老经验,管理不够细致,相关人才引用不足,专业素质较高同时又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培养不到位,高校管理中不能深入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发智能化管理的潜力,充分运用到高校管理中。3)网络安全重视程度不足高校智能化管理中涉及高校未来规划、教职员工级学生的个人信息,教学科研成果等重要信息,由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缺陷及管理意识的不足,容易造成信息泄露、损毁等问题,在智能化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硬件及技术的投入管理不足,网络安全程度重视不够,威胁高校智能化管理的安全。

3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在高校智能化管理过程中,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培养现代管理人才,保障网络安全是管理的重点,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中,还灵活运用到日常教学、教务管理、基础服务水平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升了高校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高校管理更上一个台阶。3.1推进高校现代管理水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升了高校管理层的管理水平,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高校,通过计算机技术在日常应用的管理,促进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引进,重视对岗位上培养计算机及管理相关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高校未来管理打下坚实的人才库。在管理过程中,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投入,强化管理制度,制定有效机制,投入先进硬件及软件平台,全面保障高校网络及校园安全。3.2计算机技术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1)课程安排。在高校中,专业课程及师生人数较多,课程设置及安排一直是教务管理的难点,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高校排课问题,减少复杂的计算过程,降低运算时间,为高校教务管理带来便利,尤其是由于近年来高校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视素质教育,学生及教师选修课程、临时课程等灵活程度增高,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解决课程安排难题,满足各方需要。2)教学管理。在备课系统中计算机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细化教学考评工作,减轻教务管理工作量,提升教师备课效率及教学水平。3)信息管理。作为高校信息管理的重要部分,计算机技术具有重要实用性意义。高校人员较多,师生个人信息收集较为全面,同时高校的科研力度较大,相关成果也较多,在信息管理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收集、整理及安全保护是智能化高校管理的重点。4)成绩管理。高校专业、相关课程及学生数量基数较大,考试事物、考试成绩管理一直是教职员工的重要工作,甚至加班加点连夜进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建立较为完善的成绩管理系统,降低教师员工工作量,提升成绩准确程度,灵活安排考试相关考试事物,完善考试及成绩管理,推进教职员工及学生工作、学习能力提升。3.3教学过程中的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升,在高校教学中运用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教学活动,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趋势。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图片、文字、音频等多方面资源表达知识,丰富教学方式,营造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兴趣。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平台建设,开展学术交流,增强师生、学生的互动交流,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重复使用、容量大、速度快的计算机技术特点,节省教学管理中的经济开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3.4提升高校基础服务水平。高校日常运行的基础服务较多,通过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智能化管理的应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高校管理的提升。高校教职员工及学生人员基数大,生活、工作、学习都是在校园内进行,在高校日常管理中,为校园内人员提供生活及学习保障是重点,智能化管理,对师生入园管理、图书馆、食堂、续费缴纳、国家扶助拨款等等均需要高校智能化管理,在身份认证及各项金融活动中,计算机技术被灵活运用,智能化管理中降低基础信息录入及更新等重复工作,提升信息准确性,消除信息孤岛,同步金融及基础数据,为教职员工及学生提供良好服务。3.5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通过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运用,高校智能化财务管理,可保障校内收费项目、第三方投资账目、国家补贴等方面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能够为学校迅速回笼资金,为高校财务管理宏观把控。促进学生消费观念的养成,在有偿服务过程中,保障金融信息流通畅,保障师生自身财务安全。对第三方管理更为透明及严格,保障高校基础服务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智能化管理中计算机技术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通过计算机技术,提升管理层的现代化管理意识,促进高校引进及培养管理人才,保障校园稳定及安全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等媒介充分调动师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安排课程、教学管理、成绩管理等问题,提升教务管理水平;重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强化高校财务管理能力,保障日常生活及学习的基础服务,实现高校智能化管理,推动高校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毅君.金融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5).

[2]张兴海,朱明仕.价值判断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论析内[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智能化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智能课堂;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其内涵体现在小学数学更多的形象化、应用化、简单化的特点,外延则体现在小学数学的理论教学是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并且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在小学数学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借用智能化课堂工具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加小学数学教育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全面进入小学数学教育的情景教学模式。

一、智能课堂的内涵和概念

智能课堂是在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的产物,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技术,结合智能化设备,例如交互式电子黑板,学生用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构建软件和硬件相互结合的智慧课堂,将小学数学教育通过图文并茂,情景再现的方式生动活泼的呈现了出来,使得学生更易于融入课堂,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学成果更加突出,通过课堂监控设备以及智能化设备同学生互动,结合后台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根据学生的成绩以及薄弱环节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达到小学数学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借助课堂工具实现真正的智慧化教学,课堂中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课后充分的发挥智能化课堂的跟踪教学的能力,提升课后的追溯能力,同时根据不同学习的学习情况定制化课后习题以及重点练习,避免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二、智能化课堂的实际应用场景

1.教师教学方面。首先智能化课堂平台融合了大量的优质课件和课堂内容,同时覆盖了各个版本和地区的优质教材,让教师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其次智能化课堂平台能够结合实际以及热点考试专题给学生定制经典例题,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最后智能课堂平台还有名师交流版块,将有丰富经验的名师以及优秀教师聚集起来,大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相互点评相互交流,真正的提升每一个教师的能力,提升教师素质减少地区教育不平等现象。2.学生学习方面。小学数学教育在学生数理化思维尚未构建起来,对于抽象画的图形教学和数理教学尚不具有充分理解能力的时候,小学数学课堂集中体现为老师集中化的灌输,以及学生枯燥化的学习,长期的大水漫灌透支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导致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最终经过考试的检验下来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点依然尚未掌握,没有达到实际的教学目的,这反映了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智能化课堂的引入,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首先是视频化教学,将每一个知识点浓缩为一个精美有趣的动画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并且动画中还加入了一些学生们喜欢的ip,让课堂真正的生动起来,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开始学习数学知识。其次是动态的演示,例如在“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梯形”、“正方形”等不同图形方面的转化和变动方面,通过智能化的投影方式,将图形的变动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变化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简单的去理解各个不同的图形。最后是生活化的案例,加减乘除的教学中,通过分面包的案例,将一个面包的图形在课堂中演示出来,老师通过采用智能化设备的方式,将面包切成不同的比例,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生活化案例,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保证有趣,有料,并且生活化,学生在吃面包的时候能够更加容易联想到“加减乘除”之间的有趣关系。3.学生考试和管理方面。破除枯燥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在有趣学习之余还能有趣的考试,而一般情况下考卷的主要撰写人是老师,老师筛选好的试题给学生进行练习,但是在过去老师在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往往不能够设计有趣、生动、灵活的试题给学生测试,并且一套试题基本上用好几年,一方面和最新的考点热点相脱节,另外一方面多年的重复使用其考核价值以及考核效用降低,使得部分学生会钻考试的空子,导致测试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引入智能化课堂之后,采用灵活有趣的热点试题进行考核,并利用在线课堂软件使用人工智能推荐的方式,将最新的考试试题和考试热点自动生成,并且限时测验,在课后还可以通过智能化推送的方式,推送到家长的手机中,让学生通过智能设备的使用,尤其是平板电脑的使用,不断的强化各种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用。此外在测试完成之后的评卷阶段,学生通过智能化设备完成上传之后“人工智能”后天会自动根据学生的试卷测试情况,完成测评,并且基于测评的基础上还能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点给出建议,通过智能化课堂因材施教的方式,不断强化学习特点,将教学建议反馈给老师,提供全方位的课堂教学能力。智慧课堂还同家长形成了良性的互动,真正的落实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作用,让课后家长更多的通过智慧课堂软件,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成长之中。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