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园林设计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8-25 17:14:10

当代园林设计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篇1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设计理念;建设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城市园林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在园林设计中愈发重视艺术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因为它同时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水平。目前城市园林建设中最为流行的就是风景园林,这种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之美,将青山绿水融入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之中来。本文就是详细讨论了不同园林的建设风格,并针对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粗略的讨论。

一、有关城市园林建设的基础问题研究

提到园林设计就不得不说一说视觉艺术效果了,正常人视觉的产生是由于光作用在人的视网膜上使人的视觉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神经细胞再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兴奋。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看到了有视觉冲击的景物以后都会产生兴奋,在心灵上有一种愉悦的体验,进而在脑海中留下印象。人们获取信息的过程恰似一部分辨率极高的摄像机,双眼就是获取信息对焦位置。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物体都会反色不同的光线,绿色光的波长在人眼的分辨范围之内。在接受了光线的信息之后,经过大脑的分析人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人们就是凭借这些原理不断的认识了解世界的,同时也产生了源源不断创造力。

二、园林设计美化城市景观

在园林设计中最关键的因素有三点,事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光线的明暗。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就是形状,在认清事物具体轮廓的同时人们就随之接受了光线和颜色的信息,通过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变化产生视觉的冲突。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的好坏主要受画面的气质以及艺术性质所决定,只要色彩、明暗和线条搭配得当就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2.1园林设计中的线条设计

这里首先要说的就是线条了,几何学中我们都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论知识,在进行园林设计时线条的运用十分关键,由线条的变换形成不同的形状产生不同的视觉冲突。例如垂直的线条给人一种平稳整齐的感觉,而曲线则给人一种优雅舒适的感觉,总之线条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是十分关键的。在一些比较小巧精致的园林景观中,线条的运用更时能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线条就是轮廓,是全景的基础。

2.2园林设计中的形状设计

一提到形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物体的几何形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物体的基本形态。园林设计中是物体抽象形态例如树、山、水池的形态,他们都是具体的艺术形态,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自然界中的形状往往都不是中规中矩的,而是有棱有角亦或是弯弯曲曲给人一种意象美,总之形状是景物最基础的形态。

2.3园林设计中的明暗设计

一提到明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光线,光线明暗相间的对比则给人十足的立体感。在园林设计中则是通过深浅不同的色彩来体现明暗的变化。阳光能够带给人们温暖,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明亮导致愉悦心情,而暗淡则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在园林设计中设计者们利用明暗色彩带给人的不同体验和感觉,交替变换打造色彩丰富,明暗相间,有感情的园林艺术。

三、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建筑理念和特征

中华民族受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上都极力追求自然和谐为主,满足人类娱乐享受要求。设计中充分考虑山水景观、植物特色、亭台楼阁的依势而造,不去特意雕琢,最终建造出和谐、自然、宜人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对空间构造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追求天地自然尽在园林之中的目标。

1.由点及面,实现空间视觉效果的最大化。中国古典建筑中,园林设计师往往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段,通过各个景物之间的联合,让观赏者尽可能的感受到天地之意,延伸观赏者的感受意识,充分体会到自然山水之意。

2.巧妙搭配景物,实现景观外延的空间效果。古代园林建筑设计中采用延伸风景自然性、连续性的手法,不拘泥于一院方庭,采用借景、引进的手段,实现视觉边界与自然景色效果的扩延。通过加强庭院景观与外界景观的呼应和联系,以实现园林景观对人们追求自然化回归思想。

3.景观多变,不拘一格。中国古代园林景观往往有着步移景异,动静结合的效果特征,步入园林都会让人有着虚虚实实、渐入佳境的观赏效果,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流连忘返。许多古典园林中都有园中园的设计,不同的景观地点设计不同的园林特征、形状特性,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局部空间交错、整体景观统一的布局,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看到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效果。

4.完善的景观体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古典园林设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景观体系。依据在园林景观中运用障景、借景、引景等不同的造景手段使同一景观在整体景观中发挥着不同效用。此外,在景物变化、色彩、格调方面,古典景观园林也有着不同的运用效果,各景区间透过渗透、穿插的艺术手法,实现景点的相互串联。四、城市传统与现代园林景观的适应性提升手法

4.1对景

对景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对景可分为正对和互对两种,这种对于对景的使用,其实对于设计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使用对景必须要严格的控制,最主要是选择最为恰当的位置。

4.2借景

借景也是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会经常使用到,我们看到了一个亭子的水中倒影,即使亭子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线,我们依然还是会知道,在这个景观中是有亭子。目前借景的方式也较多,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错都是比较常用的形式,借景的设计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4.3框景与夹景

在框景的运用当中,一般是选择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比如在山洞中我们是可以看到山外的情景,从窗户中我们是可以看到窗外的情景,因此对于画面的渲染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框景的设计是有讲究的,其中先后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先开窗还是后开窗的景色是截然不一样的。五、结束语园林景观是城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当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讲究的是一种实用和经济性,设计当中无处不有传统的园林设计元素,传统园林艺术对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优秀的运用可以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城市园林环境。

作者:孙树勇 单位:泰安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篇2

以景点为构思线索是当前园林设计中的常见现象。在2003年举办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竞赛中,各种各样的景点实际上是每个方案的主角。在中外专家评委选出的3个获奖方案中,其景点的营造和描述,显然比落选的方案更加全面和到位。因此,通过对景点营造行为的解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中国当前的园林设计思潮。

何谓“景点”?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002年)规定:“景点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元”。《标准》把“景点”放在“风景名胜区”篇,就是说景点主要存在于风景名胜区。然而,当前几乎所有的园林设计方案中,从公园到庭院,甚至道路,都有“景点”的出现。然而在实践中,景点概念是被普遍使用的,并不局限于风景名胜区。

2景点的形成原因

2.1控制场地空间

景点的形式和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园中园”的建设。20世纪70年代末期,广州运用此前宾馆庭园的设计经验,在公园建设中,把公园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形成各自独立的小景域,布置各种公共活动的游览点和服务设施。重要的区域,多采用“园中园”式布局,在大园中套有不同内容的小园,从而丰富全园的景致。它与圆明园中的小园林在形式上差不多,即成组的建筑物与叠山理水或天然地貌所构成的幽闭或比较幽闭的空间相结合,形成一个在布局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体形环境。无论设置墙垣与否,都可以视为一座独立的小型园林,即“园中之园”。显然,这与后来拟定的景点的概念是基本一致的。

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城市公园布局曾受到前苏联文化休息公园理论的影响,以功能来分区,但是到了60年代,却认为分区理论对于我国城市中较大面积的综合公园的初期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对于较小面积的公园就舒展不开,因为没有足够的用地来进行明确的功能分区。而“园中园”的设置比功能分区更适宜场地规划,实际上反映了景点的灵活性。因此,90年代后,虽然园林建设的面积越来越广阔,功能分区理论却并没有被重新明确地应用,景点的设置继续成为设计师控制场地空间的主要手段,技法也由院落式布局拓展到雕塑、构筑物、植物、地形地貌等安置和命名。

2.2追求文化意境

文化意境一直作为民族特色影响着中国当代园林的建设。而且,这时期对传统园林建筑继承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被认为有“文学意味”,即主景建筑一般都赋有题目,或以诗词、楹联、匾额等提出造景立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点的名称或景题受到普遍的肯定。《中国优秀园林设计集》(一)的“综论”认为:“这批园林新作中,有不少匠心独运的点景题名,画龙点睛,颇具深意。如深圳东湖宾馆园林的''''思源''''题刻,唤起游子思乡报国之情;鹃园的''''醉红坡''''、''''映红渡''''、''''踯躅廊''''、''''沁芳涧''''等,语意双关,渲染了红花遍园的热烈气氛。

2.3获取经济收益

景点的建设与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它是设施集中的区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也是集中的观光游览区,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在探索园林行业如何面对市场经济发展时,国家也曾经鼓励景点“积极开展多姿多彩的各类活动”,获取经济收入。

简言之,景点的功效在各种类型的绿地中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如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园区的园林设计和2003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竞赛方案。

3不良的后果

3.1片面强调景物的形式美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园林形式美学的多样与统一、调和与对比、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等,是园林界研究的热点。这些概念基本上源于西方的古典主义美学领域,中国古代匠人在造园时是否遵循这些原则,值得怀疑和探讨,而且它也不一定就是新园林的主要发展方向。可是,由于它和景点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一起,在当代园林的理论和实践中,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准则和必然的结果。

上述现象反映了景点的审美特征实质上被主要放在视觉上,即作为被“看”而存在,而非主体与客体的全方位的相互交融。所以,观光的方式成为景点设置的最强大的动力。理论界也重点研究看与被看的问题,如景物观赏点的“合适视距”理论等。其他领域如地质、气象、生态、经济、社会、生活、生理、心理、体验、参与等,则很少被涉及。

3.2以个人主观来制造景物

中国古代园林的“景”一般是在游者亲身感受过程中被“点”出来的,就像红楼梦的大观园,是先有环境后有命名。可是,在中国当代园林中,主动制造景点和意境的意识已经成为主流。很多设计师在谈论设计由来时,总是说到希望营造某种意境或境界,如“一园红艳醉坡坨”、“访花蝶径”、“小洲林中有人家”、“秋霞”等。景物与景题的先后关系被颠倒过来,于是景观不再产生于对场地与文脉的艰苦探寻和挖掘,而是产生于诗文或作者的主观。由此,景点脱离了物象,成为“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元”。而且,当它与“传统风格、民族特色”等概念结合为一体时,就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标签。

4问题与讨论

园林界对景点设置的观念认可,令人深思。问题是复杂的,可引发的讨论也是多元的。

其一,过度重视文学在园林中的应用,过于强调“诗情画意”。需要承认,我们的先辈的确是重诗画的,尤其是园林的建造者和主要欣赏者——士大夫阶层,但是,当代的园林设计师是否还具备如此的教育背景和修养,且有能力再现古典的诗画情趣呢?普通民众是否在游园中只是通过背诵唐诗宋词来获得审美愉悦呢?

应该承认,现代许多年轻的设计师在古典文化方面的修养是严重不足的。例如在北京护城河内侧绿化带设计方案中,有一个景点叫做“杨柳东岸”,据说源于柳永的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殊不知站在东岸向西看,是看不到残月的。又如广州大学城星海音乐学院校园设计中,有一景“知鱼池”,据作者的解说文本,是取“知鱼”是“知遇”的谐音,谬误何其大也!

打开一本我国自编的园林设计教科书,绝大部分内容是构图法则、造景手法、意境题词之类,而在国外教科书中占据主要内容的景观产生过程(自然和社会)、景观感受心理、人类行为规律、地理和技术影响等等,几乎完全阙如。长此以往,对我国园林教育影响的后果是可以预知的。

其二,意境是景点设置的主要目标,可它总是被当代设计师的词语所构筑。如前所述,设计师们总是在设计之前关心意境问题,而且基本都是通过诗文来寻找。但是,《园冶》中却没有这样的词语,开篇《兴造论》即是:“……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所以,意境本是文学语言,用文学谈论园林,最终还是体验文学的情趣而非园林。

其三,如果只是借用文学、绘画和雕塑来充实园林景观,那么,是否需要承认它们只是与园林有横向联系的艺术门类?实际上,很多学者都认为即使它们在园林中能够锦上添花,但其与园林还是有区别的,正如建筑与室内家具、摆设的区别一样。所以,需要追问园林的基本问题,即它因何而存在?园林是空间艺术,它作为一个容器,承载了多种物质设施和精神元素。但设计师是否能够意识到它们并非园林的核心,或者说,每种艺术(学科)门类总有自己的界限,比如散文、诗歌更适于表达个人瞬时的游园感悟,而非设计师预先设定的不变的景题。这对于我们重新评价中国古代园林在清朝中后期的成就以及指导中国当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无疑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

其四,如果景点设置是设计师的基本技法,那么问题会更加棘手。为什么我们必须用景点来控制空间,从最初的小至1hm2的园中园,到现在的大至1135hm2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虽然,350余hm2的圆明三园中的建筑群以及能成景的个体建筑物有一百多处,但是,它在150多年来,经过多次扩建,所谓的“四十景”也是后来题署的,它们不是造园者最原初的手段。应该思考尺度的变化是否导致工作方法的差异。小比例尺只是设计,大比例尺只能是规划。如果我们承认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区别,那么,土地区划固然存在,但是景点的设置并非必然。在规划层面,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和相关资源、能源,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是主要问题,而非审美层面的营造。即使在设计层面,设计师关心的首要问题也不应是审美、教育、文化等,而是在合理使用场地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体验要求。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城市绿化中的主要构成要素,园林景观不仅能够成为市民休息娱乐的场所,让市民在欣赏美景之余能够得到心情上的放松。更重要的是,园林景观可以有效的提升空气质量,有效缓解汽车尾气以及生活垃圾对城市空气造成的污染。此外,园林景观的设计是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1园林景观设计的出发点

1.1应从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入手。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密度也在逐渐的增加。因此,城市的土地资源面临着紧缺的问题。在城市用地紧张的基础上,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要能够符合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园林景观不能只具有美观性,它应当能够适应当地城市土壤的环境,选用的植被应当具有实用性。不能盲目的选择一些外来植物,外来植物虽然具有新奇性,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但是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容易因为没有天敌而生长泛滥,导致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在这个问题上,设计人员可以选择提高本土植物的种植比率,加大对本土植物的种植可以有效的保护城市本土环境,保障生态环境不遭到外来物种的破坏。同时,采用本土植物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还可以相应的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经济成本。此外,为了节省城市的土地资源,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当以建设中小型园林为主,采用立体化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由于大多数的植物生长周期都比较长,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可以确保植物的长久性。同时通过人工建筑的建设来与植物搭配建设出独特的园林景观,例如,凉亭、路灯、护栏等等。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1.2应从城市文化工作角度入手。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当围绕着城市原有建筑物的设计特点以及分布形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园林景观在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应当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对城市背景进行研究,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地形因素,研究设计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如果是要对原有的景观进行改造,就要思考怎样在传统的风格基础上加入新时代的元素,让园林景观的建设可以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文化元素,可以有效的提升市民的内在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外在形象。1.3应从与市民之间的互动性角度入手。城市园林建设应当能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帮助市民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所以,设计人员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的将景和观结合起来,注重景色和观赏者之间的互动。研究表明,市民们更希望园林建设中能够增加一些有趣的设施。设计人员就可以在设计之中加入一些植物雕塑景观,而针对一些有水景的园林景观,就可以在河流上搭建吊桥等,由此来增加人们与园林景观之间的互动性。

2城市规划建设中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

2.1借鉴传统园林意境中的优秀理念。我国传统的园林景观所表达的意境中有许多值得设计者参考的地方,比如,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在于对人的内心和审美外在的描写。当下的园林设计意境应当能够与市民的需求和喜好相结合,城市的园林景观主要是做市民观赏之用,而城市中有许多的老年人。因此,在美化园林道路和设计台阶的时候,要重视老年人的特征和他们的需求,从而体现园林设计中的人性化特征。此外,在与传统理念相结合的过程中,还要按照城市的时代文化特点进行意境创造,注重与时俱进的原则,确保园林建设能够被更多的市民接受。2.2园林设计中对于植物景观的建设。植物景观的建设是能够充分体现园林设计意境的关键,植物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更是自然美的体现。设计人员应当在能够保障植物良好生态绿化功能的基础之上,选取观赏性强的植物进行园林设计。同时,结合传统美学理念,在园林中多种植些色彩丰富的植物,为市民营造一个多层次感的园林景观。其次,还应当在种植本土植物的同时合理的引进一些外来植物,充实园林景观的设计意境。最后,对于植物景观的选择要能够体现整个城市的文化特征,这是园林设计意境的重点内容。例如,南方的一些城市在进行松树林和柏树林的种植时,经常会选用梅花来做搭配,这种方式可以让市民在观赏园林景色的时候,联想到这种植物所具有的文化特性,这类植物可以用来表达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通过对这些植物的种植可以丰富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意境。2.3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在当代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面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设计人员在考虑对植物进行种植时,选择与城市环境相符的本土植物可以确保植物的成活率,有效减少植株的浪费,这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中节约资源的观点相符合的。而在植物成长过程中,也应当按照植物的实际特点进行合理的人工培育,在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从而打造现代化的园林意境,建设出符合当代人追求的城市园林。

3结论

在实际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规划建设当中,设计人员应当能够将当地的环境因素与植物自身的特性充分的结合起来,将植物特性和美观性等要求进行结合,为市民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从而有效的体现出园林景观的意境美。积极推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可以使城市的建设效果与功能性达到有机平衡,从而打造出符合现展要求的城市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王洪翠.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4);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现代园林设计;传统建筑元素;历史文化;表达方式;有机融合

所谓园林设计,其实质上是现代建筑物与植物有机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说,现代园林设计强调借助园林艺术理念和园林技术手段,完美融合植物与建筑物,是一种能够同时发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绿化工程。但从当前阶段现代园林设计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包括传统建筑元素以及中华历史文化在内的诸多要素,仍然没能充分融入至具体的设计工作中,现代园林设计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此,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传统建筑元素以及历史文化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借此推动园林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园林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多年的文化传承中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这使得传统建筑元素丰富多样、风格迥异。但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能够形成独特建筑文化的传统建筑类型并不多,同时受到现代建筑理念的影响,如何保护这些传统建筑风格及文化,也逐渐成为了当代建筑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此基础上,需深入剖析传统建筑元素的构成特点,以期将其应用至现代园林设计中。1.1环境构成元素。所谓环境构成元素,多指传统建筑文化中强调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观点,即重视了解气候变化及建筑基址,有机融合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一方面,传统建筑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宫殿、陵墓、景观楼阁在内的诸多建筑类型虽然建筑功能大不相同,但大多数均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因此,借助传统建筑元素开展现代园林设计时,也需要在传统建筑文化中传承人与自然设计理念,其中,除了需充分体现建筑的功能特点,还要详细了解建筑周边的地形、水文情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尽量避免破坏周边地形结构;另一方面,我国四季清晰,每个季节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气候特点,在此基础上,传统建筑风格也与当地气候变化特点息息相关,尤其是会综合考虑气温、天气等对植物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时,应尽量遵循“补全风水”原则,在不违背生态法则的前提下开展园林设计,借此在降低建筑成本的同时保障设计符合生态特点。1.2风格构成元素。在传统建筑艺术中,各种类型的墙、门窗、屋顶共同构成了不同风格的建筑类型,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也需要借鉴传统建筑艺术的优势,依托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进行搭配来实现不同的园林风格。首先,传统建筑中的墙体不仅强调实用,还重视与景观进行衬托,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同样可使用镂空墙、玻璃墙等墙体类型来与周边景观进行融合,同时,基于不同墙体所蕴含的风格特点,可适当组合传统与现代,借助古朴与时尚的有机融合突出墙体的视觉感;其次,从目前来看,借助传统建筑中的门窗形式来设计园林已成为各园林设计师的共识,其中,现有设计风格只保留了传统门窗设计中木质结构,类似门窗符号等冗余设计已经基本摒弃,这使得园林设计在保留一定古朴感的同时也更加简洁、时尚。1.3空间构成元素。一直以来,园林设计以其灵活性大、空间感强的特性被人们所喜爱,因此,如何借助有限空间展示更多历史文化韵味,是当前阶段园林设计工作者的主要追求。而基于传统建筑风格及文化,空间景观设计得以应运而生。一方面,传统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重视中庭设计,其中,设计者一般会在中庭内设置天井(如图1),并使用天井连接前庭与后庭,这样既满足了通风、采光等应有需求,同时也使庭院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对此,可简化整合天井设计,通过设置类似连接设计来保证园林设计的整体性;另一方面,除天井外,庭院也是现代园林设计中借鉴传统建筑风格的最主要设计之一,其中,庭院不仅能弥补室内活动空间不足的缺陷,同时也兼具了遮风、避雨等应有建筑功能,如果再加上巧妙的设计,那么庭院还将承担起提高园林设计整体性的作用。

2现代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应用

自古以来,园林文化都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蕴含着饱满的历史文化,同时还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因此,在开展现代园林设计时,也需要充分融合中华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借此来体现园林设计的历史韵味,使其更具人文感和沧桑感。2.1传统道德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个哲学先贤孕育出了无数道德思想,而正是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园林文化。正如中国传统“道器观、重视物”一样,园林文化不应是单一的建筑文化,而是应探索如何发挥植物本身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同样,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更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具有象征含义的植物种类,借此增加园林艺术的意味与内涵。2.2和谐审美观。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天、地、人三者间的和谐共处,就是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基于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也要重视调节园林建筑的整体和谐,其中,既要保证建筑的高雅、自然,又要保证景观的整体、合理。

3结语

综上所述,围绕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传统建筑元素和历史文化元素,综合分析了二者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其中,面对现代园林艺术的巨大发展前景,广大园林设计师既不能一味盲从传统园林设计理念。也不能彻底摒弃优秀历史文化,不仅要充分发挥现代园林艺术的时尚性,又要传承传统园林文化的朴实性,要做到新老合一,尽量确保园林设计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园林设计工作的发展,才能推动城市建设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凤英.试析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j].现代园艺,2018(6)

[2]武建亭.现代园林设计中对传统建筑元素和历史文化的新思考[j].设计,2016(23)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构成艺术;应用

构成艺术作为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内容,对艺术的整体形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也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能力。构成艺术主要由平面设计、色彩设计以及立体设计三个板块组成,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后期,通过逐渐的进步与演变,现阶段已经形成了较为纯净的艺术风格[1]。将其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中,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也可以让设计者的整体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之中得以体现,为构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灵感支持。将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中,对现代风景园林的整体艺术性以及美感性都将有大幅度的提升。下面,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1构成艺术的概念分析

构成艺术的实质是一种形态的构成,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的俄国,它的诞生在艺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整体艺术风格也由原来的“为美而美”的艺术创作风格,而走向了关注艺术美感的设计性、构成性以及创造性等内容,为构成设计增添了新的活力,也让构成艺术走进了更多的行业、领域,开启了新的发展。构成艺术不仅涉及美学、绘画内容,心理学、数学、建筑学以及人体学等领域也有涉猎,通过培养人们的鉴别能力以及感知能力,来有效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让艺术处于一种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状态,从而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2]。点、线、面是构成艺术的基本组成内容,后期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拓展,融入了体、空间以及色彩的相关内容,通过形象的组织规律,来表现设计构思,以及想要表达的艺术内涵,让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感知产生重要影响。将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中这一方案,在西方国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我国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确实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如何让构成艺术在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更加符合我国国民的审美标准,如何保障构成艺术可以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重点课题。

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与构成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成艺术在现代各种艺术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现在所使用的所有艺术设计都是从构成艺术延伸出来的,对艺术设计工作的发展影响深远。构成艺术是一种审美能力的体现,它通过将基本元素进行一定的设计与组合,来形成符合人们艺术追求的效果,让人们获得视觉上的享受。一方面,将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中,为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思路,让设计者可以更加准确的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释放,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将理性情感与感性性感进行融合,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提高现代风景园林的整体设计感[3]。另一方面,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有效的应用构成艺术,为构成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当代构成技术得以更好的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色彩构成、形体表现以及结构布局,让人们感受到构成艺术所带来的快乐,人们对于构成艺术的了解程度也会随着对现代风景园林的观赏而出现新的感悟。

3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将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中,必须符合现代人的实际需要,根据人们的审美能力进行艺术创作,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地域特色原则以及整体和谐性原则。

3.1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

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构成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了解人们的实际需要,并根据人们的审美能力进行艺术创作,通过构成艺术设计,给人不同的视觉享受和身心体验。

3.2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遵循地域特色原则

中国拥有960万km2的土地,幅原辽阔,不同地区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为此,在将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时,应遵循地域特色原则,充分考虑当地地貌特征以及文化特征,作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4]。

3.3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中应遵循整体和谐性原则将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中,不能是简单的艺术元素的堆砌,而是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将各种设计要点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持现代风景园林内部整体的和谐性。

4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研究

4.1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点”的应用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由一个一个“点”汇聚而成的,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用构成艺术中的“点”,对景观进行布置。例如,在重要景观节点,可设计主题雕塑强化视觉焦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展示园林景观的主题。

4.2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线”的应用

由“点”及“线”,各个景观节点串连成景观带,可采用不同的串连形式进行构成艺术的表达。当需要园林保持一种宏伟之感时,可以采用直线的设计风格,来做突出强调之用;当需要表现出闲适之情时,可以采用曲线来对其进行表达。

4.3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面”的应用

“点”和“线”通过各种形态的组合,形成了“面”,风景园林设计中通过“面”,来进行画面内容的整体展示,让设计者创作灵感可以在“面”中更加细腻的展现,通过对“面”的设计,让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吸引观赏者驻足,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实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4.4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体”的应用

构成艺术中的“体”,将我们带入到了三维形态的研究,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体”的应用可谓是无处不在,无论是景观小品,还是雕塑模型,或是园林建筑无一不体现着其立体观赏视角,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视觉冲击,让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的多样化,灵动化[5]。

4.5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色彩”的应用

“色彩”也是构成艺术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构成艺术的“色彩”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强调性作用,并通过“色彩”来表达出设计想要释放的情感内容,将理性情感与感性情感形成一定的融合,并将观赏者带入其中,引起人们的共鸣,通过多层次的色彩美学,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4.6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空间”的应用

“平面”、“立体”、“色彩”三方面共同构成了构成艺术中的“空间”,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空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园林内部各种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来让整个园区展现出美感。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我国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构成艺术是艺术学中的基础性内容,涉及到点、线、面、体、空间以及色彩等多种内容,包含内容十分丰富,将构成艺术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中,正好对提升我国现代风景园林整体艺术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让人们逐渐提高的审美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满足。通过将构成艺术有效的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之中,可以让园林整体更加具有观赏性,人们在休憩的过程中,也可以收获更加愉悦的心情,对于提升园林的整体价值起着非常重要的助力作用,高水平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也将有助于园林整体经济效益的增加,确保园林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现阶段,构成艺术在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疏忽与纰漏,设计理念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将进行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努力实现构成艺术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凯扬.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5):3169.

[2]颜浩.构成艺术元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新材料·新装饰,2020,2(1):24.

[3]段龙飞,冯云.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0):4028.

[4]黄巧瑜.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9):3972.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留白艺术;园林设计;古典园林;现代园林

中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曾在《艺境》中说道:“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且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然此境不易到也,必画家人格高尚,秉性坚贞,不以世俗利害营于胸中,不以时代好尚惑其心志”[1]。宗白华认为,中国画中的留白手法,是创作者刻意营造的一种意境美,从而更好地表达空间意境,用留白来突出主题,给观者生出无穷遐想空间,获得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与中国绘画一样,中国园林亦诞生在中国传统五千年文化艺术的沃土里。在历史的长河中,二者拥有相同的产生土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构成一种东方独有艺术风格,造就了东方式园林。国画的笔墨简括,画面构图的大面积留白,这种艺术风格换置园林中即是空间上的虚无,讲究意境的营造,常常用写意画论植入园林,在天地间作画,如“步移景异”、“虚实相生”等。创作者造园时注重情景交融,给人一种景在画中、意在画外的情趣美,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要求和审美心理,东方园林景观是中国画的物化形态,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完美结合[2]。景观设计融入有意境的留白艺术形式,巧妙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想象连接起来,实现绘画中二维的留白艺术转化为园林空间中三维的景观意境,从而升华了园林设计的底蕴,创造出真正赋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1美学艺术“留白”空间解析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笪重光著作《画筌》中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白纸上泼墨,三笔两点,以无胜有,化虚为实,尽显美韵。在中国美学中,有一个重要艺术表现手法———留白,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审美心理,大致可以理解为预留空白,但留白不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特点。中国绘画的空间表现是物与物之间或物与环境之间的区域,是由创作者通过主观思考,巧妙运用构图、笔墨等独具匠心的绘画手法在画纸上创造出多维的视觉效果和情感空间。中国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等艺术种类都十分讲究留白的应用,中国古典园林在营造空间的法则中重要的一条方法即是“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这“一疏一密”便是对留白艺术的最佳体现[3],而留白在园林设计中的空间构成是以虚实相生的形式存在,不同类型的空间相互联系构成虚实交织的空间序列。著名苏州园林便是巧妙运用留白艺术的典范,“处处邻虚,方方侧景”通过借景、障景、框景等造园手法来强化虚无变化,引导意境营造。留园便是留白艺术的手笔,从大门至“古木交柯”曲折变化,使园内景色若隐若现。空间上留白即为虚空,古典园林空间往往通过欲扬先抑、借景框景等虚空手法来形成景观的阻滞和引导,进而形成特有的意境空间来产生情感。如,网师园中“月到风来亭”,此亭地势较高,3面环水。亭内靠墙悬一面大镜,每到明月初上便可见水中、镜中、天上3轮圆月,构成一道奇景。就亭本身而言,地势突出以及半亭造型已引发观赏者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亭立于水边,水似为虚,水将周边景物倒影水中,虚实相间;然而再设置1块大镜于其中,巧妙的将视野开阔,以小见大,意境似乎穿越了时空,空间也似无限延伸了。设计中留白的大小、位置以及视线所及都是造园者费尽心思寄情于景的空间,用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满足观赏者的需求,激发观赏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如,苏舜钦的名园沧浪亭,园内外一水相隔此园,游赏者在街边远观大抵会想园内应该也如园外这般崇阜广水,然而进入园中才发现园内是多山。园外大面积的水运用了留白表现手法,以水的单一性来营造视野上的开阔,取得心灵的通达,创造出释然广阔的空间感,也表达出园主仕途失意后,转意山水间、回归质朴的释然心境。美学艺术“留白”于绘画、园林空间上的运用,是中国人几千年来艺术观念和精神世界的体现。

2园林二维空间

“留白”应用与中国画“留白”创作比较传统中国绘画重意,境是基础,意为主导。中国画中的“留白”是有空间感的。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垂钓老翁仅占全幅画卷不到1/3的面积,其余的空白面积皆为水。这种空白不是单纯的空出空间,而是为了突显出垂钓老翁的“独”,寥寥几笔的细微勾线表示水舟在广阔的江面泛泛而行,大幅度的留白让观者油然而生一种“空寒”的孤寂感,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留白的恰当运用是关键,现代画家潘天寿《八哥崖石图》,一尊巨石占了全画的3/4,只在上方留出了空白空间,面对巨石,潘先生只取其形而舍其色,运用“留白”变大实为大虚,明显突出这幅画的主体———几只八哥,使画面充满了极强的观赏感。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孤鸟画轴》中,广阔的空间中,一根枯枝尽头上伫立着一只孤鸟,在整个画卷的比例中,孤鸟的位置是画布正中偏右,画卷大面积的留白去体现鸟的“孤”,枯枝的延伸烘托了气氛。董源创作的《潇湘图》在画卷中,仅仅对部分水域进行了勾勒,将远处的山峦藏匿于烟云之中,使水天一体,整幅画卷给人一种空旷清远的韵味。通过虚实结合的留白手法,可将水面、广场、绿地等空旷的元素看作设计中的留白因素,而其它景点则作为实物元素存在,这样设计可使景物间构成一幅具有留白特点的山水画,从而提升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美感和意境[4]。“形式美理论”中,虽没有涉及园林要素平面布局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比例与尺度”的标准[5],但可以根据这4大古典园林中的要素比值看出,文人园林通常无规则可循,讲究园林中各要素自然洒脱和大面积空间留白,与自然相互融合,从而营造出诗情的意境[6]。画面中所呈现出来的二维视觉空间,在园林中以虚景与实景的分区布局来比拟画布中的分割比例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是中式美学独有的艺术特点。

3园林三维空间“留白”应用与中国画意境渲染比较

中国画留白渲染出来的虚拟空间相对于园林设计中的虚实空间来说,是在二维空间基础上创造出三维、多维空间效果的一种艺术空间。马远《踏歌图》便是“见峭不见顶,近山参天远山低”,近景刻画十分精细,中间是云雾缭绕的虚景,山间树木葱郁茂密。画面上“空白”让人感觉空间感无限,使画中景象产生一种深远、辽阔的错觉。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虚实相互渗透,没有明确的边界,建筑的实与庭院的虚,相互交织着围合成园林空间。造园者为了在有限的区域内营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设计景点“清晰视距”内运用留白手法,将园林分为不同的景观层次来体现,1层景观间距为12~40m,2层景观间距为40~60m,3层为60~100m,使观赏者产生层层推进的观感体验。拙政园中西部景区的主景点是以远香堂为视觉中心,1层景观间距覆盖到倚玉轩、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绣绮亭,皆为中部重要景点。凡水面开阔的区域都利用地势来设置楼阁,却因水面的开阔而呈现大面积的留白区域,但视觉所及之处皆有景可赏。网师园与拙政园理水手法不同的是,其用聚水在中园设计了一个30m见方的荷花池。水面相对于园中各景形成了“留白”,各点以“月到风来亭”为视觉中心,以水面为核心,倒映了天景、树影、山色,虚实相交、云水相融,运用留白手法达到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空间效果。素有“假山王国”之称的狮子林,空间意境的深邃依靠景深来实现,狮子林的层层景深渲染出一种“以画造园,园中有画”的意境,利用空间虚实留白手法的渗透可以最大化地加强景的深远感。留白在园林三维空间中的体现是一种虚空间的展示,“虚”并非空洞无物,而是“虚入万景”。留白创造出来的虚空间是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延伸,是中国画意境里散点透视、移步异景的多重空间表现。朱良志说过“留白”的重要性:“生命体就是一个气场,塞满了填实了,就没有生气流荡的地方,这样的艺术就没有活致、就死了”[7]。留白创造出来的虚空间是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延伸,是中国画意境里散点透视、移步异景的多重空间表现。陈从周说:“我国古代园林多封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故‘空灵’二字,为造园之要谛”[8]。总之,园林作为一个实体想象空间,是中国画意境的三维体现,要想超越园林中四壁围墙的有限界域,就要挣脱狭小思维和樊篱精神,更不能忽视留白艺术的重要作用。

4园林设计“留白”的探索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东方园林是空间艺术,留白艺术于景观中是处理空间,且不仅仅是在园林空间的层次营造上,还有对园林意境的升华里。因为有了空间之美,才成就了中国园林艺术之美。从以上2次对比中国画和古典园林的分析可知,美学艺术“留白”不论是在中国绘画中的意境表现还是在中国园林里的空间构成都是非常重要的。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秉承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精髓,而又有所突破与创新。主庭院的景观设计最为精彩,由在古典园林元素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过的山水庭园、片石假山、幽径小桥、满池碧水等组成。大面积的水池设计运用了留白艺术,清晰的轮廓倒影水中,浑浑然延伸无穷。与传统园林的留白艺术不同的是,设计师整体放大了点景的尺度,将山水景观设计成了主题景观,用三维的空间延续了中国画里二维山水的意蕴。创建之初,贝聿铭就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致力将现代审美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整座博物馆运用了许多留白艺术手法,让这座古老的建筑焕发生机,整座馆就像是三维的留白艺术,远观与近感都有不同意境的情感共鸣。巧用留白艺术结合当代设计理念,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和美学思想,又成功发展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留白艺术形式。这是美学艺术“留白”在当代园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典范,有一定启示意义。一种艺术形式的繁荣发展需要立足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9]。几千年来,“留白艺术”之所以长盛不衰,原因就在其扎根于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里,而且符合中国人审美需求与情感表达。实践与时间证明,“留白”的生命力是恒久的,是可持续性的,是饱含情感的。现代景观设计应该学会运用中国美学艺术“留白”来进行一场现代化的艺术形式复兴,展现既有文化厚度又有科学依据的景观,创造出更多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园林。

参考文献

[1]白琨.浅谈中国画的留白及其渊源[j].齐鲁艺苑,2008(01):19-21.

[2]庞杏丽.中国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178-179.

[3]王思丰.传承与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留白”美学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启示[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6):69-70.

[4]李诗佳.中国山水画中“留白”技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5.

[5]刘海燕.拙政园造园要素和环境特征的量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6]郑报进.传统园林空间中的留白思想分析[j].现代园艺,2013(22):172.

[7]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陈从周.惟有园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篇7

从古到今,探索园林设计和自然相统一,一直是国内造园师们追求的目标,也成了国内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在古代中国,园林多半是依山傍水建筑,鸟语花香、美不胜收,足以见证中国古代造园师们崇尚自然,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和谐。在园林的植物配置方面,不管是乔木还是灌木,甚至是花草,都需要进行精心布置,尽量做到合理配比。整个园林之中,植被、建筑、道路和水系的比例,无不恰如其分,搭配科学,虽为人造景观,但极为优美。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其设计给人宛若天开的感受。

2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

2.1崇尚自然

中式园林讲究崇尚自然,讲究的是把人工美与自然美整合到一起,达到水乳交融之境界。让观者欣赏到“天人合一”佳作的同时,感受到建造师们对自然的崇尚。要做到此点,务必要协调好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的主次关系,使园林在时间与空间上实现完美地衔接,既可以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淡泊与含蓄,又可以让世人看到四季不同的风姿,自内心深处开始崇尚自然。

2.2移步异景

对中国古代园林与建筑的处理,关键是空间上的艺术处理。尤其是江南,基本都是私家园林,面积是有限的,要想让此园林呈现出秩序井然、视野开阔的艺术效果,要借助于多种多样的组景方法,比如苏州的“拙政园”,其设计的经典就在于借用了“北寺塔”之景。北寺塔高耸而美丽,辉映在“远香堂”到“倚玉轩”再到“凌波曲桥”之间,让观者感受到无限生机,难免心生敬意。此外,凭借着添景、漏景等绝妙的设计手法,让传统园林美不盛收,置身其中,移步异景时,感受到它的妙趣横生。

2.3筑山理池

俗话说得好,山有脉即贵,水有源则贵。实现了脉源融汇贯通,就会满园生动起来。古代园林师们,就是从自然的山石之中提炼出了形态,并将其神韵融于园林山石当中,使其自成一景。水体是除山石外的一个重要自然元素之一,园中无水便不成园。在传统园林建筑中,组景离不开山石、植物、建筑的相互组合,才能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2.4植物配置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讲究因地制宜,且取法自然,使花草依然可以展现出人性化的内涵。在配置时,务必要讲究三美:色彩美、姿态美、香味美。通过自然的色泽、优美的姿态、迷人的花香来展示园林的清幽、自然。让植物丰富园林的建筑,为其增添了诸多生机,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就是借助于琵琶、残荷,实现了与建筑的遥相呼应,人们听到风雨拍打琵琶、残荷的声音,即刻会感受到园内充满了生机,享受到大自然般恬静。

3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在当今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当代人的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对于园林的建筑,既要美丽实用,还得功能齐全,所以传统的中式园林建筑再也无法直接指导当代园林建筑了。可是,古老园林的构成元素———山石和水体等还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些借景等设计方法依然会被当代园林的设计建造者们所借鉴。当代园林设计者追求的是简洁、合乎目的,注重的是功能和使用,这与传统园林注重观赏性,强调装饰性是完全不同的。当代的造园思想先进了不少,其设计方法也丰富了许多。不但要讲究视线上的合理,还要进行明确的空间划分,要的就是美观实用,这一切都体现出了传统园林的时代延续性。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式”风格贯穿于现代园林的建造之中,在设计与建筑中体现出来的时代潮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完美结合,融入其中的现代设计语言等均属于“新中式”的特征。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来感受“新中式”的风采,此建筑为现代与传统、美学与功能完美整合的典范,它的“白墙黑瓦”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相映,又把中庭的粉墙、假山背景同曲折蜿蜒的廊桥、周围建筑,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宛若一幅出尘脱俗的水墨画。多边形的漏窗设计被运用于建筑的内部之中,巧妙地把室外的美景拖到了室内,使建筑不再受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建筑的形态,还是色彩的搭配,新馆的设计师们都尊重传统和历史,采用新的材料,运用了新的思维,却诠释了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并且借助于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结合现代的时尚元素,实现了拙政园与新馆的完美过渡。

4结语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篇8

1.跨越界线的融合

现代艺术对西方现代园林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设计者身份及作品本身的双重交叉上。上世纪60年代,艺术家作为园林的实践主体开始在室外环境领域登台,代表人物有艺术家史密森(robertsmithson),他的螺线型防波堤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对环境的危机意识。他为艺术家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将自身对造型、空间、材料等方面的创作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大地艺术开始,艺术家有了更为直接影响园林行业的平台,使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当代设计师逐步褪去了传统的工匠本色,贴上了“艺术家”的标签。他们多有艺术教育背景,或身兼设计师与艺术家双重身份。从早期活跃于美国的施瓦兹(marthaschwarz)到近来作品横跨欧美的古斯塔夫森(kathryngustafson),其设计作品均展现出强烈的艺术天分。在园林与艺术的交叉领域寻找可取之处,她们显得驾轻就熟。就艺术与园林作品而言,现代艺术类型的探索成果在当代园林里也可以得到自由地体现。现代雕塑、装置艺术、大地艺术、包扎艺术、概念艺术等非架上艺术在材料的综合运用、空间把握、观念表达,以及在观众的参与性等方面与传统架上绘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兴的现代艺术正是在内容与表达方式上与园林作品的趋同,吸引了设计师们的目光。如现代雕塑对景观的实质影响,是随之从具象到抽象、室内到室外、小尺度到大尺度的演变,以及对自然材料的尝试,才促成了艺术品向园林作品的转换。(图1-1)而反过来,将园林中的多种因素与艺术形式结合,让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样式和各种不同的材料媒介自由地融于作品中,其结果便是一种表现力丰富的“艺术园林”的产生,它们极大丰富了人们观察园林的视觉体验。艺术与园林的“全新”结合,正如艺术评论家rosalindkrauss所说,使园林成为更广阔领域的艺术品。

2.形式语汇的源泉

因为形式的变换空间广阔,其本身越来越成为设计瞄准的对象。当简约而功能化的设计新形式和新风格已经被人们统称为现代形式、现代风格之后,更新的形式和风格似乎只能从艺术的身上获得了。现代艺术为园林提供了一套多元化的视觉形式语言体系,也成为园林设计最直接、最丰富的形式语汇源泉。曾活跃于西方现代艺术浪潮中的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极简艺术、大地艺术、波普艺术等,都被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设计师和艺术家介绍或运用进来,它们使当代园林进入到一个形式自由的发展时代。它包括了设计师对形体本身观赏性价值的高要求,以及它们相互组合产生的新的图式规律与表现手法的应用。从形体本身而言,突出设计元素自身的观赏性,创造更具视觉刺激的形式,是现代艺术给园林设计带来的新启示。设计师从简化带来视觉震撼中受到了启发,将设计要素的自身造型,如体量、质感、色彩等放在关注首位,而忽略元素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搭配。由此也出现了一批以处理某一元素见长的“标签型”设计师,如以处理地形见长的哈格里夫斯、将台阶处理得心应手的塔奇(athenatacha)、以水为标签的达蒙(bestydamon)等(图2-1)。从图式规律上说,现代艺术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在于形成各物品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寻求实物之间的联系与和谐。这些方法的使用和发展,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当代西方园林照搬了这种拼贴模式,将构成设计的最基本形式单元点、线、面、体、色彩、材料、几何形等自由拼贴组合(图2-2),乃至使风格多样、模式变换丰富成为当代园林的一大主要特征。

3.“先锋”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形成

现代艺术对园林影响之三或许在于其思想观念上的先锋性。在多方位、多层次上自由地实验各种观念的可能性是现代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它使园林在这样的基本特征影响下也走上了一条在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上不断探索的道路。现代艺术打破了对于理想的视觉美的追求,艺术表达不只是美感问题,它可以采用特别的构思和非常规套路的物品与手段,让观者内心受到震撼、冲击,从而对艺术主题过目难忘,以至产生共鸣。当代园林因对现代艺术形式的追随,在审美标准上也识变从宜。对传统审美和美学法则的这种偏离有其积极的一面。从欣赏艺术品的角度欣赏园林,当代园林被推向了更广阔的观众,在社会价值、文化象征、个性化体现上向前迈了一大步。曾经施瓦兹的作品被视为离经叛道,借由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段逐渐被设计师所广泛引用,她不再是行业的叛逆者,而是先锋设计师。现代艺术审美的深入人心却也逐渐消融了园林传统经典,这种对传统的过分摒弃而产生的空虚又使设计师们试图从提升文化内涵的角度来化解。然而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缘于自身多元文化的碰撞,多元化的园林形式却掩饰不住对艺术形式的过度依赖。当代园林的文化价值表面看似乎得到了提升,却因为这种形式寄托忽略了园林实践中的某些本质问题。

4.园林与艺术结合的新意义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风景园林;教学改革;技能大赛

高职院校以赛促改,“赛—改”互动,有效促进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了专业、课程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湖南省为例,每年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赛项设置和竞赛指南的变化,都在引领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因为技能竞赛不仅考核学生对专业理论和综合技能的掌握程度,更注重岗位能力的选拔设计,其命题方向具有导向型和任务驱动型,迫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1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重构研究

技能竞赛中合适赛项为“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竞赛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花园景观设计;二是小花园施工。高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540105)培养目标为能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赛项的内容,高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培养重点可侧重于小场地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并涉及一部分的工程施工内容。与高职不同,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学生知识、目标和技能都有所不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风景园林(082803)本科专业学生将花大量的时间学习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重在生态、规划和方案。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将用200课时学习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课程,120课时学习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课程,130课时学习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市场上,大型设计院及设计公司更偏向招收风景园林本科生,甚至硕士生和博士生,大专学历毕业生主要进入中小型园林公司从事园林相关工作,以及自主创建小微园林企业。中小型园林公司的特点是快、全、稳。快是项目周期短,频率快。拿到项目到完工,只有15天~60天就需连设计带施工全部完成。全部是知识全面,并且每个人是小型项目里的多面手,都需要承担多种工作。从洽谈会晤到现场管理,从方案设计到材料采购,多种技能、多种场合都能得体应对。稳是项目一般是一单一结,资金能迅速回笼,员工在实践中能迅速成长。相对的,小型园林公司对专业要求更面广而非精,能实操,能解决问题,能即时体现设计效果。因此,小型企业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和培养对口方向,小场地的景观设计与施工也更符合高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培养内容。

2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研究

根据技能竞赛内容倒推,发现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对接小型园林企业需求更为恰当。小型园林公司要求员工是多面手,能落地,能快速对接甲方需求,随时学习,最后提交出一份双方都基本满意的作品。园林相关工作除了涉及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内容外,还需要掌握园林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施工的知识技能。根据市场变化和竞赛内容,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专业基础课程——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园林美术课程内容进行简化,增加建筑设计相关内容,横向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三个专业是同宗同源、一脉相承,知识体系构架和掌握规律相似,就业岗位也存在一定的交换互通。在园林的基础上,增加建筑设计内容,丰富周边知识,增强学习趣味性和多样性。专业核心课程调整较多。①园林工程设计课程进一步分化为园林施工图设计和园林工程技术,并增设了材料与构造设计课程。因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施工是学生毕业后工作的主要内容,培养计划将园林施工图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做进一步的划分,同时增加辅助的材料构造课。②增加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时与内容,学习施工过程管理知识,掌握园林工程施工岗位技能。③整合园林植物和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课程内容,在大二全学年进行学习。园林植物属于专业基础的理论课程,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将园林植物基础知识融入到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具体任务中,目标导向更有利于学生学习。④整合园林美术和园林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内容,并调整至大一学年进行学习。园林设计表现技法原是大二学年的知识技能,现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知识架构,调整至大一做为专业基础课。大二学年中,表现技法技能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与方案表达一同进行训练。⑤简化园林建筑设计,调整至大一学年,与建筑设计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四大专业核心技能,分别是以园林景观设计的设计能力,园林植物造景的造景能力,园林工程技术和园林施工图设计的深化设计及绘图能力,以及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能力。专业核心课程精准化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核心竞争力。专业拓展课程的调整,围绕着园林生态学、园林工程预算、园林综合技能表达三门课程展开。园林生态学是增加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学生的生态学基础与素养,风景园林(082803)本科专业需要学量的生态学知识,其中包括地景规划、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等。高职学生同样应该了解一定的生态知识,为今后专升本进修或者景观规划岗位打下理论基础。园林工程预算课程对接了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毕业生可能从事的相关岗位——园林工程预算员,为今后的岗位工作打下了相应的技能基础。园林综合技能表达主要是针对快题设计开展的教学内容,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求职和升学过程做铺垫。专业拓展课程是根据市场调研,学生毕业后的动态,以及初始岗位情况进行调整,为毕业生的下一阶段的人生经历做好衔接与过渡。

3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体系研究

通过企业调研,梳理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能力与技能大赛、企业需求的异同点。针对差异,根据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制定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解决改革中教学内容的问题。专业核心课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由完成四类典型绿地景观设计与表达(包括公园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和庭院绿地。)转换为重点完成中小尺度园林景观方案设计与表达。高职院校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毕业生常进入到中小型园林公司工作。因为公司规模资金的限制,公司项目更偏向于中小尺度的园林工程,例如别墅庭院、街心游园、休闲健身广场等面积不大,主要功能突出的绿地类型。这类设计更加注重细节和场景营造,设计手法精致细腻,尺度适宜,强调人文感受和社区服务。根据市场选择,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内容放弃了一部分大规模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着重讲授小尺度园林景观的主流构思和设计技巧,更符合当代高职园林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园林施工图设计课程调整是将相关内容从园林工程课程中摘取出来,按照市场逻辑重新编排,单独设置的专业核心课。根据竞赛内容和市场调研走访,发现园林施工图设计师助理为一部分风景园林设计毕业生初始岗位,而园林工程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存在一定脱节,学生大多需要二次学习,在职业教育机构内完成再次培训,方可具备岗位能力。园林施工图设计课程在高职院校里开设较少,但在专业培训机构的职业再教育开展火热。园林工程是以理论为主的原理知识,园林施工图设计强调的是图纸表达成果。以直接的园林施工图设计成果检测工程设计知识内容,更能直观有效检测教学成果,对接园林施工图设计师助理岗位需求,也更受企业欢迎。园林施工图设计课程基于实际项目,以完成一整套的施工图设计图纸为教学目标,讲解深化设计知识以及电脑绘图要点。园林施工图设计课程是针对园林施工图设计师助理进行的更直接有效训练,较园林工程设计分篇章来讲解更为统一和完整。园林工程施工课程由原来的专业拓展课程调整为现在的核心课程。根据竞赛内容和市场调研走访,发现园林施工员为风景园林设计毕业生初始岗位之一,园林工程施工的深入学习对其他平行课程——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教学能产生查漏补缺、加深理解的帮助。园林工程施工课程通过课程设计,现场教学、课后答疑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园林工程的构造设计能力,熟悉施工原理及施工方法,了解园林机械使用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参与园林工程施工的能力。教学课程之后设置实训周,参观体验园林工程施工现场,深入观察真实职业现状,技艺水平以及岗位能力。园林工程施工课程增强了风景园林设计学生的施工理论知识,对中小尺度的景观设计的合理性有较好的把控,也为学生的跨岗转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毕竟土木建筑大类没有风景园林工程专业。技能大赛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二者相融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在技能大赛引领下,紧扣行业需求与教学实践,全面提升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素养。此次实践重新研究并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培养人才从大型园林设计公司的设计人员到中小园林企业以设计为主的全方面发展的员工;调整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到专业拓展课程都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整体思考、系统改革;强化了教学内容改革,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紧跟企业需求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此次改革实践,加强了行业企业交流,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培育风景园林设计专业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满歆琦.市场需求下的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基于园林式度假酒店人才需求[j].教育教学论坛,2017(05):122-123.

[2]张驰.基于全程化服务的风景园林师执业流程[d].山东建筑大学,2019.

[3]焦会玲.高职《风景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河北职业教育,2019,3(02):83-85 99.

[4]朱颖.园林施工图设计的教学与实践研究[j].环球市场,2017(20):231.

当代园林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园林植物;保护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经济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1]。为了保护我国自然环境,减少城市污染,城市园林设施的建设便成为当前首要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城市园林建筑的效果,设计者需不断提高园林设计水平,并根据植物生长特点等内容,加以适当的维护措施。在设计城市园林时,设计者应严格遵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保证园林植物观赏性的同时,不断加强植物保护措施,保证园林植物拥有健康的生长趋势。此外,病虫害也是导致城市园林植物问题频发的重要因素,为减少病虫害发生频率,设计者应根据常见病虫害的病理机制,计划并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而这也是提高城市园林质量的主要方式。

1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概要

对城市进行绿化建设,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是城市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城市化建设逐步迈入正轨,高层建筑已不再是城市化建设的唯一重点,如何提高城市绿化,做好绿化建设工作,减少城市中各种污染,也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2]。建设城市绿化时,设计者应从效果、艺术等多角度入手,对城市整体绿化进行规划,保证园林设计兼具美观与实用性,并将其落实到位,不断优化后期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使绿化建设能够充分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尽可能减少城市建设为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之后的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

2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思路

2.1人性化设计

在设计城市园林风景时,应将生态保护作为核心原则,在大体设计完成后,设计者应使用更加贴合人性的设计手段进一步优化图纸。在优化过程中,设计者应根据当地人群行为特点与不同需求,调整植物配置与分布,尽量保证园林建筑构建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不断打造一个集实用和放松心情于一体的城市园林工程。此外,设计者应保证园林景观符合大部分人群诉求。如,设计者可根据大部分中老年人需求,设计一处宁静的休息空间,尽可能减少周围环境对这一区域的影响;针对青年以及知识宣传讲座人员,则可设计一处广场,为这些人员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者需要确保两者不会相互打扰[3]。在设计选择园林景观时,也需要考虑到当代年轻人与大部分家庭针对植物景观的需求。在城市园林选址时,需对地址附近交通情况进行考察,确保选址附近交通便捷,方便人群出行,保证市民出入园林的便捷性。

2.2整体性规划设计

设计者在安排园林观赏植物位置时,需根据植物特性、疏密度与植物分布等数据,科学、合理地规划园林内部空间,并提高对园林景观整体性的重视程度,降低景观整体不齐所带来的违和感。此外,安排植物位置时,设计者应根据不同植物生长季节选择适当地点种植,并通过植物的季相景观体现园林景观内部的时序。从设计内容来看,设计者需要对园林内空间、平面与立面进行测量,并在设计过程中带入这些数据,筛选植物种类时,则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生态链的物种,减少物种入侵或大规模病虫害出现的概率。

2.3加入地域文化内涵

城市园林设计者正式开始工作前,应对本地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确保本地孕育出的人文风情能与城市园林景观充分融合,在保证每座城市的特色都能得到展现的同时,提高本地市民对于城市的归属感。只有尊重当地文化特色,并将其完美融入园林设计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与景观共同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加适宜居住的环境,增加居民对园林景观的满意度,使城市居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于城市建设中,促进城市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逐步前进[4]。

2.4注重设计的协调性

为将城市特色与城市园林设计进行充分融合,使园林景观成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设计者需要拥有更加优秀的专业能力,充分了解城市近年的发展历程与城市内部环境,保证设计出的园林风景与当地氛围相契合,从而突显出本城市的独特美感。除了了解城市发展历史外,设计者还需要适当采纳本地居民对于城市园林的建议,使建成的城市园林景观更加符合当地人群的审美需求[5]。

3景观园林设计要点

3.1形成动态的构图

为了获得更加优越的设计效果,设计者需要在园林景观中融入更多的动态思维,使园林整体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传统园林设计中,缺乏动态思维,虽然当时的平面设计图纸感觉很完美,但实际施工后的样式却不尽如人意。因此,为保证园林景观符合更多群众的喜好,设计者需要添加更多的动态空间,并将符合当地居民审美的艺术元素融入本地园林景观之中[6]。这也是当下大多数设计者放弃直线型设计,转而通过动感型线条对园林风景进行设计的根本因素。如,设计者在对园林广场设计时,可根据广场中心点划分出6条水道,形成草地与水气共同生长的形态,这种稍显灵动的设计理念,便是赋予城市园林景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3.2注重层次与虚实

通常情况下,城市园林整体空间主要分为远、中、近3种不同的景色,其中观赏性最强的便是中景,这也是园林设计者所设计的主景。近、远两景主要作用是辅助中景,使中景意境更好地呈现出来,为园林整体气氛打好基础[7]。此外,不同层次的景色布局,也可以衬托出园林最终所表现的意境,使园林的艺术价值大幅度上升。因此,设计者可选择虚实结合方式布置园林内的各式植物形态,避免园林景观最终呈现的结果过于单调,使本地园林景象以多元化形式呈现在居民的眼前。

3.3城市园林植物设计体现多样化

除去景观设计外,如何防治病虫害侵袭也是城市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设计者在选择景观植物时,通常会应用花样繁多的植物种类,但不同种类植物中可能会产生相克现象,因此需要设计者格外注意[8]。在布置植物位置时,需要根据植物生长环境与属性进行匹配,尽可能契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使园林景观呈现最佳效果。

3.4因地制宜选配栽植

若盲目追求园林最终效果,忽视植物自身特性,反而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最终呈现的效果无法达到原本计划。城市园林在设计过程中,应体现出植物多样性特征,并且设计者需要根据植物特性、外观、生存环境等条件,不断调整园林植物比例。为了追求更好的设计效果,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园林内不同植物的生长、开花等周期进行布局,并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9]。另外,城市园林地理条件较为特殊,因此人为因素将是影响植物成长发育的主要因素。设计者进行植物位置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周边大厦、接待游客量等多种能够影响植物生长的数据,从而在保证园林美观的基础上,尽可能延长园林实际使用寿命。

4城市园林建设中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4.1植物配置不合理

现代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植物配比的科学性。若将与成长环境相斥的植物放置在同一区域中,则极易促成植物间的相互竞争,致使部分植物死亡,影响城市园林的设计效果[10]。此外,若城市园林设计者专业水平较为低下,对植物生长特性并不了解,则会导致城市园林生长过程出现各种问题,甚至还会引起病虫害,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损害。

4.2未充分考虑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作为我国园林设计中的重点内容,设计者在考虑植物种类时不可过于单一,应在确保当地生物链不会受到侵害的同时,充分贯彻植物多样性原则。若园林植物种类过于单一,则会导致园林生物链较为脆弱,使园林生态无法抵抗外界环境的影响,极易产生病虫害,使园林整体寿命大幅度缩减[11]。

4.3外来物种引发的危害

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当地园林建筑规模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园林内部所需植物量也会逐步提升。若设计者轻视植物自身生长需求,漠视本土环境与植物的匹配程度,则会使得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发生率大幅度提高。虽然外来物种能够提高城市园林的观赏性,但若外来物种数量较多,无法适应本土环境,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这不仅会影响园林整体的美观程度,还会导致城市园林寿命大幅度缩减,园林作用无法得到发挥[12]。

5园林植物保护的要点分析

5.1权衡植物关系

植物种类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多样,不同植物之间不仅有共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为了使园林景观更具美感,设计者应充分运用不同植物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不同种类植物之间的联系,保证植物生态结构合理完善,并能够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以便于在提高园林美观度的同时,减少植物受到病虫害干扰的机率[13]。

5.2适当修剪苗木

要想植物生长状态维持在健康水平,则需要适当对植物进行修剪。设计者需要与专业人员沟通,根据植物实际成长需求,选择适合的修剪方式,在美化园林景观的同时,保证植物健康生长[14]。如,在修剪灌木类植物时,设计者应与专业人员协商,根据植物生长状态与美观程度设计修剪方案,以便于在保证植物健康生长同时,更好地贴合园林景观的实际需求。

5.3加强病虫害的控制

为尽量延长园林使用年限,设计者应更加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常见病虫灾害危机内容,设计相应的防治预案,内容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此外,设计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一些病虫害防治措施,从而尽可能提高园林整体质量,使我国园林行业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15]。如,设计者可根据园林景色,科学放置诱虫灯,在不影响园林景色的情况下,减少植物病虫害。

6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环境污染状态越发明显,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对于城市园林设计者的专业水平要求也越发严格。我国目前园林设计方案与植物保护措施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如何将城市特色融入园林设计,减少负面状态对城市园林的影响,已成为园林设计者注重的环节。只有正视当下城市园林景观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才能使我国园林设计工作越来越好,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庆.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探讨[j].花卉,2021(06):147-148.

[2]向杏信,黄宗胜,王志泰.喀斯特多山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耦合关系———以安顺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1,41(02):575-587.

[3]谢长坤,夏蕴强,尹程,等.长三角城市群乡村植被特征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策略[j].中国园林,2021,37(05):31-37.

[4]王雨涵.沿海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j].大科技,2021(07):323-324.

[5]朱俊糖.城市园林景观中植物色彩的配置与应用[j].花卉,2020(24):55-56.

[6]杨莉.浅谈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分析[j].城镇建设,2020(09):325-326.

[7]胡顺军.关于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0,18(07):139.

[8]庞国典.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及园林植物保护的相关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07):4024.

[9]吴娇.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及园林植物保护的相关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02):3482.

[10]张娜.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9(36):311.

[11]贾恒菊.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32):262.

[12]任彦波,张娜娜.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及园林植物保护的相关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26):101-102.

[13]黄亚玲,鲁志港,何涛,等.渭河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3):94-102.

[14]唐孝祥,余文博.广州近代城市公园的中西合璧特征探析[j].广东园林,2020,42(01):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