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会计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6 18:31:42
当代会计论文篇1
(一)社会审计风险的概念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民间审计或者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独立有偿的为社会各界单位提供专业化审计服务的活动。据国家公司法规定,我国上千万家上市公司和中小型企业的年度及中期财务报表都需要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后予以公布。由于社会审计的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使得社会审计风险发生概率不断提高。而目前,关于社会审计风险的定义国内外审计行业及国家机构都还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中将社会审计风险解释为:“是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国外的《柯勒会计辞典》则将社会审计风险归纳的更为详细分为两点:已鉴证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内存在重要错误,而未被审计觉察的可能性。国外社会审计风险的定义比国内的审计风险的定义更为严苛,我国国内侧重于审计报告的恰当性存在的审计风险,而国外则侧重于被审计单位内部财务状况是否存在错误的审计风险,后者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要求更为严格极易出现审计风险。
(二)社会审计的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体制中政府职能具有重要地位,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行为,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公允性进行检查,从而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审计能够协助政府进行职能转变,由依靠政府手段进行经济管理转变为依托市场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审计)来进行间接管理。政府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审计报告来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及经营结果,从而间接对国家财经法规、法律和政策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中企业财会信息越发重要,不管是为了维护投资者、债权者还是领导者都需要加强社会审计,才能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内部制度管理、财会基础工作管理、税务管理以及咨询各项专业管理。
二、形成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外公布的审计报告频频出现问题,使得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面临审计风险。由于社会审计是以第三方身份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监督,产生审计风险的可能性比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更高。可见,对造成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能够提高社会审计的审计效益,还能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能够更快的改善高社会审计风险的状况。
(一)审计环境不严谨,易造成审计风险我国审计环境是包括法律环境、规章制度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审计行业自身等四个方面。法律中关于社会审计及审计风险方面的内容过于粗泛,不够具体化、实际化,使得注册会计师及其审计人员失去法律判断标准,从而也就增加了审计的风险性。我国目前《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都有明确规定何种行为追究审计人员、审计双方、被审计单位等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但是该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和其他法律的衔接性。对于规章制度环境方面,也就是我国的会计准则本身存在漏洞,使得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的先决条件(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已经丧失,那么也就加剧了社会审计的风险。被审计单位依据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可行的财务操作手段,这样条件下势必会导致社会审计风险的增大。市场经济环境多元化、多变动、灵活性高等特点,使得被审计单位行为不稳定性、可靠性不高,那么极易造成审计人员无法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性反映和评价,从而提高了审计风险。cpa行业环境中对事务所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和事务所间不正当竞争的现象都严重影响到其审计质量,也就直接加大审计风险,在这种恶劣审计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都难以得到实现。
(二)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人员审计道德水平与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注册会计师审计道德水平与专业能力是作为审计行业自身环境中的一个关键、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审计的不断高速发展,使得事务所也呈现过于快的速度在发展,过快的速度使得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等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国内事务所间相互竞争追求业务而相互压价,使得事务所及其会计师丧失审计独立性,甚至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危害资本市场投资环境,也就从而加剧了审计风险。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活动是具有高度专业性、技术性的活动,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而事务所些许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不够,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不够深度和广度必然会产生审计风险。
(三)被审计单位舞弊行为,审计方法本身存在问题被审计单位为了得到投资者或者金融企业的资金支持,而千方百计对本单位的财会活动和经营活动进行变动甚至出现舞弊行为,使得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审计过程中无法发现其故意、虚假行为,而出具不真实、不准确的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可能采取的舞弊手段为以假乱真的伪造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不利交易、记录虚假有利交易和有目的性的使用不适合的会计政策等,甚至有的单位采取与注册会计师或者事务所进行私下交易为其出具想要得到的审计报告,而使得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面临不同程度的审计风险和承担不同程度的法律责任。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过程中,会计师采取的审计方法可能存在本身缺陷,不适宜用于该被审计单位,这种会计师根据主观臆断性进行判断审计方法本身存在风险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程序和审计计划的有效执行。
三、防范社会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谨慎选择客户,降低事务所可能面临的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应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业务特征、概况、审计目的、经营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于一些不合法、高审计风险的审计要求应该予以拒绝,从而有效的降低或抑制审计风险。事务所应该建立客户风险评估机制,从而谨慎选择审计单位,对于管理较好较规范、内控制度完善、历史情况良好的这些单位的审计风险较低,那么事务所就可以予以考虑来降低可能面临的审计风险。事务所谨慎选择客户能够促进其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对于具有高审计风险的客户集中较多审计资源和选择有效审计程序,从而有效的降低事务所可能面临的审计风险。
(二)完善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的相关审计环境我国有关独立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应该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发展状况进行实时调整、变动和配套,及时抑制不良的法律环境。法律法规应该加强对审计独立性的强制规定,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严厉法律惩戒,杜绝类似压低审计价格和各个事务所间不良竞争的行为,从而明确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企业单位审计公允性和真实性方面的法律责任。根据各方审计实践经验将会计规章制度环境中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从而能够加强企业或者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为审计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行业应该配合法律、政府部门进行制定具体相关规范来完善行业协会审计环境,从根本上和源头来尽量降低审计风险。
(三)强化注册会计师风险预测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预测情况直接决定审计质量高低,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全体人员都应该对审计风险预测能力具有系统性的训练,对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建立职业道德考核制度。行业协会应该对全体审计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审计技能和道德培训并考核,严格和严肃行业审计纪律,对其审计能力和审计质量、审计责任进行结合,才能将审计人员培养成审计人才,也能从另一方面控制住审计风险。
四、总结
当代会计论文篇2
关键词:工艺美术;理论;深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50-03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理论研究从20世纪初便开始兴起,建国之后更是在理论建设发面有着长足的进步,“实用美术”观点、“工艺文化本元论”以及现代设计观念等观点纷纷出现,对我国当代工艺美术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们现在研究工艺美术理论有着很好地借鉴意义。
一、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中国工艺美术理论变迁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是个承上启下的阶段。随着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理论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带动下,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理论研究和工艺美术历史研究在借鉴20世纪二三十年代观点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陈之佛、庞薰、王朝闻等学者也纷纷对中国工艺美术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对以往的工艺美术观点进行兴革,形成了一批赋有时代特色的工艺美术理论研究成果。这种研究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分化,因此笔者将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作为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史上一个整体阶段进行阐述。
(一)“实用美术”观点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的中国工艺美术理论研究成果众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关于工艺美术的定义、原则、本质、社会功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方面,其中以陈之佛的“实用美术”观点最具有代表性。“实用美术”观点强调实用与美的统一,要求工艺美术必须兼顾实用和美两方面的要求,工艺美术的落脚点必须放在真正服务于大众上。
长久以来,中国的工艺美术在宫廷工艺、文人工艺、宗教工艺、民间工艺四者的滋养下不断发展前进,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也各具特色自成体系,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工艺美术却真正进入了低谷。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大机器生产的产工业品大量涌入,这些产品的物美价廉使得中国传统的工艺产品备受打击,中国传统手工艺产业一落千丈。辛亥革命之后,宫廷工艺体系解体,文人工艺、宗教工艺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影响日趋衰微,这时的中国手工艺产业以民间工艺为主导,开始向西方学习,引入大机器生产,各种手工作坊兴起,但由于其在工艺形态等方面并无改观,因此中国的手工艺产品仍然没有实力与西方竞争。与此同时,发端于清末的关于手工艺是“奇技淫巧”的狭隘观念迅速发展并影响深远。建国初期,工艺美术更是被许多人错误地理解成“手工艺”,使得“工艺美术”一词一直受到许多非议。
“实用美术”观点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中国工艺美术理论的代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以往狭隘工艺美术观点的纠正。人类的生存要求决定了人类最基本的造物观念是要优先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衡量造物活动的最低标准便是是否能够实现衣食住行用的物质要求,即一件器物是否具有实用功能,在物质要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审美――才会应运而生。在历史的发展中,尽管这种精神文化要求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不断提高,产生了以审美鉴赏为主的造物,但这种造物一旦脱离了实用要求的规范,那么它就失去了造物最基本的价值支撑,从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失去动力,真正沦落为供少数人鉴赏把玩的“奇技淫巧”,其结果只能是消亡。“实用美术”观点将工艺美术从“奇技淫巧”中解放出来,对工艺美术造物的实用原则进行强调,把以往专注于审美的理念打破,将实用要求和审美要求放在等同的位置上,同时将工艺美术的受众由以往所认为的“皇室贵族”转变成普通大众,重新确立了工艺美术的地位与作用,对建国初期将工艺美术品与手工艺品或工业品相等同的简单划分进行驳斥,影响了中国现当代工艺美术发展态势和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行进模式。
(二)与时俱进,顺应时展
建国初期,由于中国工艺美术产品体系发展不完善,因而市场受到西方产品的严重侵蚀。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西方工艺技术和审美观点被引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业遭到强烈冲击。“实用美术”观点认为当时的中国工艺美术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层面上,在引进国外的工艺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传统工艺技术的改良与开发,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艺人的素质,从而提高我国工艺美术产品的整体实力。“实用美术”观点在以往单纯重视产品“美”的基础上加入了“实用”的要求,并将二者的地位等同,这使得工艺美术真正融入大众的需要之中,确立了工艺美术服务于当时社会发展、经济实用的造物原则,对建国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实用美术”观点提倡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把握传统的同时,按照现代市场要求对传统工艺形态进行改造。“实用美术”观点从理论上指出了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前景和发展方向,将传统工艺的发展与时代进步相结合,在中国工艺美术衰微之际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标支着工艺自觉时代的到来。
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工艺美术理论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我国一方面积极开发国内资源,一方面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经验,在这种大环境下,80年代以后的中国工艺美术理论发展逐渐分化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对80年代之前的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另一个是对80年代之前的工艺美术的批评与思索。虽然两个方向立足点不同,但二者都注重工艺美术的宏观建构,探寻工艺美术的文化特质,完善了工艺美术理论体系与学科构架,属于中国工艺美术理论重要的发展成果。
(一)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
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方面以张道一先生提出的“工艺文化本元论”(该观点被收于张道一论文集《造物的艺术论》中)最有代表性。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工艺美术从十年浩劫中渐渐复苏,工艺美术产业渐渐兴起,但工艺美术理论亟待完善。当时社会上普遍注重工艺美术的审美价值,认为工艺美术是一门类似于绘画、雕塑的“纯艺术”,忽略其实用价值,使得工艺美术日渐脱离大众需求,工艺美术产品日趋落后于西方,更造成国内对西方工艺品的盲目崇拜和模仿。针对这种情况“工艺文化本元论”指出:人类文化都是由最初的一种综合的、一元的文化形态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或分离,从而形成特定的文化类型;工艺美术是一种带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的本元文化,是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造物艺术。
“工艺文化本元论”对造物活动的本质规律进行了探讨,同时也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工艺文化本元论”在深刻探讨人类造物活动的实用因素以外,更强调物化过程中对于精神文化因素的理解。我们不能单纯从物质性或精神性上探讨人类的造物活动,造物的核心价值便是二者的统一,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细致,造物活动必将随着社会需求而发生分化,产生所谓的“实用艺术”与“纯艺术”之分,当这种分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又不可避免地回归本元,这种分化与回归的最终目的便是适应生活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我们要将工艺美术放到整个造物的脉络中把握,将其实用性和审美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摒弃以往认为工艺美术是由实用性和审美性简单“结合”的论断。
“工艺文化本元论”不但从哲学领域为我们认识工艺美术的双重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更将这个论断推广到整个艺术领域,并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对艺术的产生发展规律进行归纳。与此同时,与工艺美术相关的领域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同步的发展,如民间美术、艺术学等,工艺美术的发展对民间艺术研究和艺术学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工艺美术的批评与思索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打开国门相西方学习,“设计”一词也被随之引入,在随后的发展中,“工业设计”作为与“设计”相对应的学科在中国渐渐确定下来。在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持续着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批评与思索,工业设计认为传统工艺美术观念过于老旧,阻碍了工业社会发展;认为工艺美术是一种以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手工艺文化,“无法与工业文明、商品经济的外部环境协调”①;发展空间过于狭窄等。与对工艺美术的批评与思索相对应的是这一时期工业设计理论的发展,其中以柳冠中的设计文化论最为典型(该观点被收于柳冠中论文集《苹果集:设计文化论》中)。
设计文化论对工业设计的概念、范畴、特征、目标等一系列要素都进行了阐释,认为“设计是协调诸矛盾因素的人类改造自然与自身的主动的创造行为”②,工业设计一切以人的需要为核心与出发点,是一种“创造合理的使用方式”的文化,柳冠中曾解释道:“合理的使用方式是工业设计的原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见证,也是人类社会未来的雏形。它包括主宰――人;对象――物;目的――生存。人是主导因素。‘使用’是指人的行为过程;‘方式’是人类文明、文化的具体化;‘合理’是审美标准。因此将为人(或人类社会)作为目的的行为,体现了人类的文明与文化水平,又合乎时代的审美标准,这就是工业设计的全部内容。”③
工业设计对工艺美术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业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开拓了空间,使得工业设计能够迅速在国内立足并发展起来,1997年国家正式用“设计艺术学”取代了“工艺美术学”使得设计学科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总体来看,当时工业设计对工艺美术的批判还是有失偏颇的,张道一先生曾经激烈地批判工业设计:“在理论上豪言壮语、大话连篇,诸如‘设计哲学’、‘国土设计’、‘生活方式设计’之类,实际上连‘设计’的概念都不熟悉,更谈不上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溢美之辞超过了本质性的分析;在历史问题上,割断了它与手工业的漫长联系,甚至把西方的‘设计运动一百年’当成了设计史的全部。”④通过对比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主要观点可以发现,二者其实是殊途同归的,我们可以把工业设计看做是传统工艺美术在新时代的发展,所谓的“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只不过是在不同社会条件下对造物活动的不同称谓而已。
三、当代工艺美术理论深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艺美术理论也在产生着发展与深化,当代工艺美术理论在以往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日趋注重专题性研究与大的理论框架下的子学科体系构建,同时工艺美术所涉及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新兴学科被囊括其中,当代工艺美术理论也在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研究中不断深化拓展,促进着在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的造物艺术的发展。
(一)设计理论的发轫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设计理论主要集中在设计造物的哲学、文化学含义上,并在随后的20年中发展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当代设计理论发展与以往相比,出现了较大差异。当代设计理论较多集中在对具体的设计行为的分析,如设计者、产品受众、产品流通、人机互动、设计教育、设计管理等方面,利用调查、实验的方法从工程技术角度对设计进行量化分析,注重产品的感性意象与学科间的互动,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理论研究逐步开始由普遍向特殊发展,在大的学科体系中构建出更为细致、专业、针对性更强的子学科体系,并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研究。
笔者认为,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当代设计理论的发展必将与以下三点紧密相连: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哲学、文化学意义上的造物与具体设计实践相结合,在利用普遍性规律指导与完善生活实践的同时,将在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方法引入理论的探讨之中,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实现设计的最终目的。
第二,有计划地引进和吸收西方先进的设计理论,将之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保持理论建构能与科技同步发展。
第三,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发掘中国传统工艺的价值与活力,将中国传统工艺理论与西方先进经验相结合,构建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文化理论体系,并将之介绍出去,促进理论的推广与传播。
第四,抓住信息化的时代特征,构建适合信息时代的理论体系,充分利用便捷的信息交流提高设计实践的效率与质量。
(二)工艺美术的学科互动
工艺美术理论的发展与学科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各相关学科的共同发展。关于工艺美术理论研究所涉及的多学科互动,田自秉先生曾在1991年发表的《论工艺美术学》一文中指出:“工艺美术学已不只是单纯的美术创作活动的研究,而是一个与多学科相关联的交叉学科,它是一种围绕着物的美化和环境美化而进行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互相协调的综合体。这些学科互相联系,彼此制约,共同影响。”⑤工艺美术的学科互动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工艺美术表现形式的分析,工艺美术作为一个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综合体”,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人类审美观念的变化都囊括其中,任何社会需求或观念的变化都会在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上有所体现,因此这就决定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必然是多学科、多角度共同发展的,我们对工艺美术的研究也必须从多学科、多角度的视野展开。田自秉先生在《论工艺美术学》一文中还同时列举了当时工艺美术学涉及的学科种类,其中主要包括:“工艺创造学、工艺功能学、工艺美学、工艺科学、工艺经济学、工艺心理学、工艺信息学等。”⑥显然这个划分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工艺美术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艺美术理论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工艺美术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大,其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强,围绕工艺造物的实用和审美原则,现代工艺美术所涉及的学科种类在以外基础上不断扩大,包括:哲学、美学、文学、文化学、历史学、传播学、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方面,为我们研究现代工艺美术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了当代工艺美术理论的发展。
注释:
①柳冠中.普罗米修斯――工业设计,苹果集: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2页.
②柳冠中.当代文化的新形式――工业设计,苹果集: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7页.
③柳冠中.当代文化的新形式――工业设计,苹果集: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3页.
④张道一.不要亏待图案[j].设计艺术.2003(1).
⑤田自秉.论工艺美术学[j].装饰. 1991(03).
⑥田自秉.论工艺美术学[j].装饰. 1991(03).
参考文献:
[1]孙建君,潘鲁生.张道一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0.
[2]柳冠中.苹果集: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陈晓华.工艺与设计之间――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现代性历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4]金银.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设计艺术理论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田自秉.论工艺美术学[j].装饰.1991(03).
[6]张道一.不要亏待图案[j].设计艺术.2003(1).
[7]胡光华.陈之佛工艺思想研究[j].艺苑(美术版).1996(03).
[8]徐琛.关于“工艺美术”与“设计”的理论沿革[j].美术观察.2006(12).
当代会计论文篇3
【关键词】关键词]传统文化;重要性;当代平面广告设计;影响因素
通过平面广告设计可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是企业打造良好品牌形象的主要途径,平面广告设计自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同时也具有艺术美和文化性的特征。如果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可有效提升平面广告的文化气息,而也可以达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效果。但我对此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本文基于理论实践,对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如下分析。
1、将传统文化融入平面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性
我国拥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诞生了很多独具特色且具有意义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弘扬、继承,形成了一套具有当地特色、包容性、统一性的文化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软件实力,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理念、新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要想得到不间断的发展和应用,就必须跟着时展的潮流,进行适当调整和发展。当地平面广告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设计效果会受到设计人员自身文化思想和文化底蕴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则是众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最深远的一个因素。传统经历过多个朝代更迭的洗礼,不但包含着了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理念也博大精深。因此,如果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不但能进一步充实广告的形式,而且还可以促使平面广告的内涵和精神更加丰富多彩。
2、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2.1传统民间艺术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各个传统民间艺术都包含了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文化和精神的传统,将其应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可大幅度提升平面广告设计的借鉴价值。同时还能使当地平面设计作品中拥有更多的人文魅力,比如:西周到先秦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唐代的金银器物、明清时代的盛行的瓷器等,都可以的应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比如:国航的企业标识由一只艺术化的凤凰以及英文“airchina”构成。具体如图1所示:
国航的企业标识展翅欲飞的凤凰就是取材于一件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凤凰是中华民族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拜的吉祥鸟,无论飞到哪里都会给哪里带来吉祥和安宁,而从凤凰的外向上看又似“vip”的艺术变形。用传统中国红绘制成展翅欲飞的凤凰,具有吉祥、圆满、祥和、幸福的意义,深得国内外游人的喜爱。
2.2中国传统水墨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目前很多企业平面广告设计时,就充分应用了水墨画随意触笔、虚实相间画风,把水墨画不规则的特性和商业广告设计的严谨性巧妙融合到一起,可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我国传统文化水墨画从其表现形式上而言,属于一种不可逆的创造思维,一旦落笔就不能见第二次修改,因此,从水墨画中可以清楚体会到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由的向往。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都比较偏爱水墨画此种意义而发的特点,比如:中国旅行社的标识在设计时,就是通过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把一个行走的人表现为自由自在、随意而为、无所拘束的状态,虽然开起来非常简单,则是黄维教授苦心经营的结果,充分体现人在旅途就应该放松身心,不去管世俗问题,亲身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2.3中国传统书法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传统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书法艺术形式非常多,包括:草书、行书、隶书、楷书等,虽然我国经历了过个朝代的更替,但书法一直被人们广泛喜爱。如果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融入传统书法文化,则可以设计出独具文化特色的广告设计作品。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背景”如图2所示:
从如2中可以看出,会徽由两部分共同组成。其中上部为中国的传统印章,是印章上刻着一个奋力向前奔跑的运动员,正在迎接比赛胜利的喜悦,又像现代文字中的“文”字,也像北京的“京”字,即体现了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融入了奥运会的举办地,非常形象深刻。下部为采用毛笔书写的“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把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同时也表明了奥运会的时间和地点。
2.4构图时处理方式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平、和、中、庸”,对我国传统文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中”指的就是的恰到好处,对我国千百年来各行业的发展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中线排版是当地平面广告设计时经常应用的方法,就是一条中心线从上到下贯穿了整张画面的构图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一种均衡的状态,此种观念根深蒂固,对当地平面广告设计人员有很大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深入分析了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年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将传统文化应用到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可大幅提升广告的实际效果,同时也是实现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房丽娜. 论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2]龚敏敏.试析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48-49.
当代会计论文篇4
论文摘 要:中国拥有着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通过对现代室内设计文化发展状况的研究,从中看到传统文化对其的深刻作用和影响,加强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强调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支撑和源泉作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和辉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影响力是超乎想象的。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作用更是处处可见。作为室内设计师们,总想在设计自己的作品时推陈出新,打破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搞前卫设计。但实际情况都是无论设计者的作品多么的新颖别致,都还是能够在传统文化中得到解释,始终具有传统文化的种种特性。
因为现代室内设计起源于西方的原因,中国现今的室内设计总是偏向于西方化,当然中式(明清为主)设计除外。但很多中国室内设计师渐渐意识到,中国人出于对西方传统文化的不了解,不能真正体会其设计内涵和寓意,一味的模仿和照搬西方,只会使作品失去其民族性,变得不伦不类。所以要想创造中国室内设计的辉煌,必须要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什么是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就是从古到今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今天创造的文化,到了一定的时间后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室内设计在各个方面始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件室内设计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外形(表面特征)、意念、神韵。
一、传统文化在外形设计中的体现
外形设计对传统文化方面的体现绝不是生搬照超,而是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的流行时尚元素加以改造和创新,以现代人的审美来决定设计风格,或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应用来体现民族特性来表现设计者的构想
比如说现在室内设计当中经常用到的瓷砖,我们经常看到一组组瓷砖拼合而成的造型,传达出某种意境,或者一组组被故意打碎的瓷砖碎片做成的电视背景墙,又或者是餐厅走廊墙壁及地面随意贴上一两片,形成装饰感极强的壁画和地面绘制效果。但是在这些设计中,都无一例外的显示出传统文化的因素,首先,瓷砖本身渗透着中国千百年来的陶瓷文化,其中饱含传统艺术的底蕴和功力,陶瓷文化贯穿着千年的文明史,也传达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情绪。而设计师并没有死板地去照搬古代陶的图象纹样,而是采用了极具现代感的几何图案还有现代的编排形式,无形中将传统的“陶艺”溶入到了现代室内设计当中来。
著名的人民大会堂澳门厅由王炜钰设计,他将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的莲池美玉,亭台园榭,翠竹杨柳,奇山怪石,传统形式的藻井式天花,统统巧妙的安放在现代化的室内,它既有中国古代园林中南方的秀丽、俊美,又有北方园林的庄重、华贵。设计中大量运用了传统元素,并且将其巧妙地应用在现代的室内设计当中,堪称古今结合的典范。又比如现在涌现出的众多仿明清室内设计风格的茶楼和餐厅,以及遍及北京城的各种古玩店等等。
这些说明传统文化中的外形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现代室内设计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传统文化赋予现代室内设计更深的内涵,使其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气息。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意念的影响
现代室内设计讲究以人为本,敬重自然的力量,并且在整体的布局和空间分割上强调“气”的流通,通畅,经验丰富的设计者还会把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应用其中,并且风水理论已经开始在西方建筑和设计中得到重视,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给与现代室内设计包括其他设计理念上的巨大影响。
中国现代室内设计在空间分割上任然沿用着古人留下的方式方法,比如屏风、博古架、衣帽架、飞罩、鱼缸、帷幕等极有传统特色的分割器具还是被大量应用。人与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在室内设计中从未被忽略,也在无形中印证了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
环保理念已经成为室内设计所应遵循的又一准则,现代室内设计在材料的选用上恪守可以重复利用,能够降解,以及污染小等有益于环境的原则,提倡利用自然无污染清洁材料,比如阳光、风、地热等。
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迅速,装饰材料,设备设施,家具家电的更新换代很快,设计者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合理设计空间,坚持环保材料至上,始终把握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观点,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即要求室内设计者既考虑发展有更新可变的一面,又考虑到发展在能源、环境、土地、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性。这些现代设计的理念无不是从传统文化而来。早在三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由道所生,所以世上的一切万物必須遵循道的規律,否則就会遭到惩罚。而佛家创立的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学说,也就是教育人们要遵循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自然规律。所以人必須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与当今的室内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从中看出现代室内设计受其影响多么深远!
三、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由繁入简”的启示
设计学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学科范畴,包括装潢设计,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服装设计等等。设计学中有一句话叫做“添一笔容易,减一笔难”,其中的含义是指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设计也包括绘画书法,都秉承“从简不从繁”的创作准则。崇尚运用最少的设计语言或者设计元素,来表达最丰富最精彩的意境,就像是服装设计并不是以服饰上的装饰物的多少来判断优劣; 平面海报的成功与否也不会由线条、图形或者色彩的数量来决定;同样室内设计讲究空间分割合理,空气流通顺畅,反对过多堆砌,过分装修。
“从简不从繁”的创作准则绝不是对细节表现的完全抛弃,相反它是对细节的高度概括和统一,甚至达到了“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的地步,对细节的要求惊人地苛刻。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此处无声胜有声”以及“惜字如金”,早在几千年前《道德经》中就有说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可见“由繁入简”受到了中国传统老话“冗繁削尽留空瘦”的影响。
社会在不断进步,文化科技更是发展迅速,室内设计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始终存在于其中,无论室内设计的未来将如何发展,传统文化将永远相伴,也必将发挥其强大支撑和源泉作用,为室内设计的发展提供原动力。我相信,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会始终存在,并且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冬江.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史.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9.
[2]朱景美.在室内设计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网文,2009,3.
[3]刘旭.图解室内设计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当代会计论文篇5
从语言的贫乏和书写的局限所导致的视觉盲区,盲形的转向而产生视觉图像的新形态,把这些新形态同造型、色彩和技术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艺术设计的直观性是由它的可视形象所决定的,受众在设计作品面前体验着最大的自然情节之中的现实生活,成为在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比较图像研究在理论上生动的套餐文化。上述事实最有力地例证了依据理论的理论比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与非文字的“文化文本”(culture as text)的概念及其解读方式联系在一起。而图像作为非文字文本所特有的视觉图像形态,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学人所关注与重视。它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文化的结晶、艺术设计的审美载体。在信息社会里“图形”与“图像”占据着视觉的主导地位。视觉图像不光有着承载文化与艺术的一般功能,更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创造新的文化形式――视觉图像文化。
视觉图像形成理论研究以法国科拉斯女神雕塑形象作为艺术史上最早的人像造型原型,所以很多同仁用了“千面多观”一词来暗示千变万化的变体形象背后三视文化的典型性史料的真实,以及那不变的母神原型与复古图像的研究。运用现代横纵学科意识、人文知识设计结构整合一系列复古图像解读的理论,表明了复古图像解读的理论是具有现代图像学的视觉说服力的。周易太极图以解读东方文化为依据,结合图像时代的视觉转换,充斥于现实生活的图像之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许多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了消费社会。正如著名文化学家詹明信指出的那样,通过商品形式的逻辑思维形式,人们生产出了极为丰富多样的设计文化产品。由此,他强调指出“设计文化正是消费自身的要素,没有任何社会像消费社会那样,有如此充足的图标与图像记摘”。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出自于引领培养商品消费的需要,商家们生产了无以数计的商业现代图像广告,它们铺天盖地的出现在街头、报纸、杂志、网络与电视中,使任何人也无法回避:另一方面是出于扩大设计文化消费的理念需要,那些活跃在设计文化产业第一线的商人们还生产了大量的流行图书图像包括漫画、影视与多媒体产品,其运用声光电等多种手段,对人们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于是,跨设计文化的传统意义上的情境被消解掉了,而现代都市也演变成了现代影像的图像城市。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众的生存体验方式,也在一定的时代观念上改变了艺术的创作方式。艺术家李邦耀最近创作了一件印刷装置,名为《解毒药》。在这件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第一自然的直表的设计作品中,艺术家将充斥于各类流行杂志上的彩色图像堆积在一起,不由得引发我们无尽的联想。如果以这件作品为基点,然后再联系现实生活以及相关的当代艺术作品,我们将不难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商业化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得以加强的图像生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充斥于中国社会,并无情地包围着当代中国人。更加重要的是,其不但渗透或主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构成了一些新的下意识的意识形态与人文价值观念,这也导致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深刻的变异;第二,不管我们愿否承认,传统的设计话语形式正在向以图像为主的视觉文化形式转变,加上数码照相机、dv摄像机和电脑的普及,社会大众都成了潜在的图像制造者,所以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图像进行交流:第三、形形的图像在进入社会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会超越本来的含义与功能,并形成有力的文化意象,因此,在社会上流行的公共图像并不只是纯粹的消费性对象,还是艺术家可资利用的资源与材料。这些便足以说明为什么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流行图像与相关的高科技媒介有着割舍不断的文化联系,进而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在创作方法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我们所知,不少精英主义者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大胆挪用公共图像及相关处理手段的做法是颇有非议的,其中,最具“学术影响力”的理由是:公共图像及相关处理手段完全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而将神圣的艺术创作与大众文化扯在一起,只会降低艺术的品味,因为大众文化是按合理匹配方案批量制作的,具有无风格、无难度、无个性与平庸低俗的特点,甚至是商家受商业利益的驱使对大众的单向性操纵所至。
很明显,以上看法深受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人物阿多诺的影响。熟悉阿多诺的人都知道,这位文化学者的“群众设计文化理论”有着强烈的“精英审美论”的倾向。他一向强调精英文化独一无二的精神自由和设计思想的价值,甚至将大众设计文化视为低等文化。阿多诺的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引起过不少同仁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它毕竟是阿多诺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移居美国前的理论建树,在今天看来已是过去的历史产物。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众设计文化已经以极有力的方式取代了精英文化的至尊地位。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作为新的知识增长点,大众设计文化不仅能提供新的思想与设计价值取向,还能开启文化的新走向。倘若对大众文化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只会使一个研究时下文化的人丧失必要的艺术设计文化良心。
正是基于以上各种原因,我个人认为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认真研究大众设计文化人数甚少,并在创作中巧妙挪用公共图像或借鉴类似制作方法创造一些新的艺术图像,也是天经地义和合情合理的。诚然,按照传统标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这种做法颇有点抄袭和重复的味道。但我们却觉得,发现公共图像与现实的替代关系,敏感地领会其中隐含现代思潮意识特殊意义,进而把其带入一种超常态的、荒谬的艺术设计语境中去,引起人们对现实文化的强烈反思与共鸣,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原创性文本的再造观念。
当代会计论文篇6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设计教育;跨界;融合
当代艺术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处在传统艺术和未来艺术相交碰触之处,如何正确欣赏、分析、理解和评价当代艺术,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艺术的发展打破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在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的双重融会中,大学生对自己身处时代的艺术更容易感同身受,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目前国内大学设计专业教育对当代艺术普遍着墨不多,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艺术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发挥当代艺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作用,是目前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需要迫切思考的课题。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困境
艺术设计的包容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艺术设计教育具有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诚如清华大学教授李砚祖所剖析的:“艺术设计具有包罗万象的兼容性,它既涉及材料详细表达技术,又涉及方法和观念,既是艺术又是技术,既有人文学科的属性又与自然科学相关,既有实用功能的限定又有审美心理要求,既有文化的传承又要求创新。”①因此,基于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艺术设计的相关课程应具备丰富性和系统性的统一。丰富性是指艺术门类包罗万象,既包含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也囊括古典及现当代艺术,还涉及民间、民族和国际艺术;系统性体现在艺术的繁复性和矛盾性,艺术设计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的技能,还涉及艺术的欣赏、批评和阐释,需要学生全面整体地予以掌握。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要防止学生因专业划分导致的知识结构片面性和狭隘性,培养学生全面、深厚的人文素养,这也是“宽口径、厚基础”教育理念在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体现。具体到当代艺术课程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当代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辨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对艺术与生活的理解、体验能力。目前,我国众多高校的艺术设计学科正在摸索中办学,经历了20余年的艰难探索,形成了一种相对主流的教学理念。大多数艺术设计院校重视适应市场发展和产业的需要,积极吸收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加强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的联系,注重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设计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目前高等设计院校的现状来看,设计学科提倡设计实践,注重与市场需要的有效结合,具有明显的短期成果优势。但从长远角度来分析,学生在职业工作中的成长能力不足,很多学生都反映自己能够适应不同的技术材料,却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设计。可见,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全面、深厚的人文素养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源泉,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思辨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二、当代艺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缺失
目前,很多艺术设计院校已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其予以修正和调整。笔者考察目前设计院校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发现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设计概论和中外美术经典作品欣赏,关于中国和西方的当代艺术较少涉及。笔者曾在课堂提及中国的几位当代知名艺术家,学生大多对他们并不了解或一知半解。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尚且如此,遑论其他专业学生。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在《谁来承担我们的当代艺术教育》一文中谈到,国外研究西方艺术的人有90%在研究西方当代艺术,而中国却相反,研究中国艺术的人中只有10%的人在研究中国当代艺术。事实上,当下世界当代艺术的活动非常丰富,国际和国内的三年展、双年展等艺术展览会比比皆是,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美术馆也在增加。很多人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普遍会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但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对当代艺术仍然处在基本不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的状态。当代艺术不再存在一个标准的创作艺术方式,也没有统一的表现手段和形式。美国艺术评论家阿瑟•丹托认为:“不管艺术是什么,它不再是被人观看的对象。或许它们会令人目瞪口呆,但基本上不是让人看的。”②当代艺术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增加了对其诠释的难度,在艺术欣赏、教育的过程中,人们侧重于对艺术的消费和享受。从认知的对象到被消费和享受的对象,艺术对很多人而言仍然是陌生的客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当代艺术的接触有限,难以发生共鸣。三、当代艺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价值作为现代设计教育起源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即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这种艺术与工业结合的教育模式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分割的旧有教育观念,完成了艺术与工业之间的连接,使艺术与技术获得新的统一。近些年,我国的设计学院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纠正了一些向包豪斯设计学院学习过程中的误读,不再一味注重标准化、技术化和功能化等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提倡素质教育,加强了艺术设计与艺术素质教育学科的联系,从根基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以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如笔者所在的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有如下举措:第一,调整了一年级入学后立即分专业的做法,要求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综合学习之后再进入分专业学习;第二,细化和优化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除了艺术概论和中外美术史欣赏以外,还开设了设计美学、当代艺术思潮、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当代艺术评论等课程。具体来说,当代艺术有助于纠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片面性,提高其在美学、艺术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跨界融合能力,从而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造能力。当代艺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当代艺术有助于设计专业的学生理解多元文化和培养跨界创作意识。产生于西方的现代设计,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审美泛滥和一元化。在迅速发展的中国,“以往个性鲜明的城市被千城一面所取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日常用品趋同……设计如何在改变这种现实中发挥作用,仅依靠产生于现代社会的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是无法应对的。”③可以说当代艺术设计正在寻求着一种多元的、有活力的新的设计思维,而当代艺术的多元与复杂正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突破藩篱。当代艺术的创作从架上绘画、注重视觉效应的作用向其他领域跨界,同时当代艺术也希望其他领域和自身跨界交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波普艺术。波普艺术大量采用设计艺术中的商品招贴、广告符号、电影广告和大众传媒的图像做拼贴组合,其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更是采用丝网印刷,试图取消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直接挪用商业设计的符号,唤起大众关注现代社会的商业现实,以及艺术与商品的关系。对于当代艺术的跨界创作,美术理论家皮道坚认为:“当代艺术在美术史上最重要的贡献便是拓展了艺术的领域及其语言方式,而对于观众来说则是拓展了审美的感觉力,发展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元和跨界可以产生新的思维角度,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生活品位和情感诉求,并以解决这些多元的问题为核心来创作,有利于脱离设计师先入为主的概念设计和同质化设计。其次,当代艺术有助于设计专业的学生认识设计、艺术、文化与生活的融合思辨关系。当代艺术证明美与艺术的本质并没有关联,艺术不一定是观看的对象,观念艺术的出现表明艺术品甚至不需要是可以触摸的物品。对于教师来说,引导学生评价和认识各种形式的当代艺术,必须从感官经验转向哲学反思。当代艺术比以往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更加注重意义和价值,追求艺术的深刻性、普遍性和永恒性等真理。尤其是对许多优秀的当代艺术家而言,他们不希望人们把他们的作品当作物品来看待,而是将其作为媒介来认识和改善社会大众的生活,让个人的世界乃至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与艺术设计的本质追求完全一致。从表面上看,当代艺术拒绝表现美的视觉世界时,设计艺术却承担起了美化生活的责任,建构起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世界;从本质上看,这表明人们的生活既需要感性的美的愉悦来创造理想的空间,也需要用哲学思辨的观念来帮助人们认识繁复多变的世界。在对当代艺术学习和认识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认识和把握世界,丰富自己的人格世界,把情感与理智完美结合在自己的设计中。最后,当代艺术有助于设计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自由宽松的艺术创作环境和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是统一的。多元化和跨界融合并不意味着、反人类甚至反文化的自由。但是,在当代艺术中有一小部分的艺术家因为社会政治体制的相对宽松,走向了狭隘和极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正处于一种多元文化互相交融也互相博弈、彼此合作又彼此批判的局面,正需要人们积极地展开讨论、研究和批判。正如丹托所说:“今天的艺术批评更关注这些意义是否同时具有真实性,而不是关注传统的视觉愉悦的观照。艺术家已经成为哲学家过去担任的角色,指引着我们思考他们的作品所表达的东西。这样,艺术事实上就是关于经验了艺术的那些人。它也是有关欧洲杯投注官网 是谁、我们如何生活。”④
当代艺术中美丑混杂,真理与伪善并存,每个欣赏当代艺术的观众同时也是阐释者,越自由的创作环境也意味着越需要自律的社会责任感。设计的范畴不仅是物质产品,也涵盖了设计理念和价值,最终的指向也是人的生活和人性。学习当代艺术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创作观,从而能设计出人们真正需要的作品,为国家设计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付蓉 单位: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注释:
①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53.
②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的界限[m].王春辰,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9.
当代会计论文篇7
代号
专业
名称
4月18日(星期六)
4月19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
当代会计论文篇8
论文摘要: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审计质量展开研究,各研究对审计质量替代指标的选取也各不相同。基于目前审计质量众多、分散的量化方式,对我国已有文献的量化方式进行分类汇总,最后得出结论和启示。
1 引言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审计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决定审计职能的发挥。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业务的优劣程度。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审计质量展开研究,这些研究不可避免的都会涉及审计质量的量化问题。基于目前审计质量众多、分散的量化方式,本文对我国已有文献的量化方式进行分类汇总,最后得出结论和启示。
2 文献回顾
2.1 以盈余管理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
董普等(2007)认为会计盈余是审计质量的有效替代变量。审计限制盈余管理的作用是随审计质量的变动而变动,审计质量高低具体反映在已审财务信息中盈余管理的程度上。由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制度安排,大多数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增配股和扭亏时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审计发挥的作用更多与所限制的盈余管理空间联系在一起,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既能反映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即发表被审计客户某一特定违约行为的概率),又体现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即报告该违约行为的概率)。他们认为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相对其他模型来说,截面jones模型能够较好地揭示公司的盈余管理。夏立军(2003)在对多个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及其调整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的使用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后,提出了相同观点。刘力、马贤明(2008)也采用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指出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的提高审计质量。
罗党论、黄肠杨(2007)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的情况下,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高低衡量审计质量的优劣,发现随着事务所任期的增加,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力减弱了,审计质量下降。而陈信元、夏立军(2006)、刘启亮(2006)以经调整后的截面jones模型估计出的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审计任期与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呈正u型关系,当审计任期小于一定年份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正面影响,而当审计任期超过一定年份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负面影响。
2.2 以审计意见作为替代指标衡量审计质量
刘勤、颜志元(2006)运用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过程中暴露出的失当会计估计数据,观察注册会计师对失当会计估计的监督作用。通过观察在会计估计变更当年和前一年,注册会计师是否发现了这些失当行为并通过审计报告揭示出来衡量审计质量。他们认为以审计意见是否对这些失当会计估计行为作出反应来代表独立审计质量在逻辑上是适当的。王霞、张为国(2005)以发生财务重述的样本来检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质量,发现对于财务重述公司之前年度蓄意错报的行为,注册会计师有所察觉并反映在审计意见中。刘明辉等(2003)以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频率作为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采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某年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占当年所有审计意见的比率作为审计质量指标,表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审计市场集中度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函数关系,并证明平均来说当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市场份额(按客户数)达到7.4%时,其审计质量达到最高。
2.3 以审计收费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
宋衍蘅、殷德全(2005)从会计师事务所更换以后审计收费变化的角度,来考察继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问题。他们发现,继任注册会计师对于不同类型公司的审计收费确定标准是不一样的,对于盈余管理动机强烈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倾向于以公司的盈余管理幅度来衡量审计风险,并为此要求了较高的回报;对于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则会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降低审计收费。因而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更换以后审计收费的变化形式将会影响继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
2.4 以资本市场的反应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
王咏梅、王鹏(2006)采用代表市场认同度的erc(超额累积收益率与意外收益率之比)和事件研究法,根据每年上市公司年报公布前后一段时间内市场的反应研究a股市场对“四大”和“非四大”的审计质量认同度。当市场对某一类型事务所的信息更加认同时,市场就会体现出意外收益率,表现为超额累积收益率(car)的波动,如果市场越相信这个意外收益率,则超额累积收益率波动就越大,erc就越高。他们发现:“四大”与“非四大”审计质量市场认同度确实存在差异,市场更认同“四大”的审计质量,并且表现出认同的一致性。而且这种市场认同度差异受不同时问段会计制度和市场格局变化因素的影响。
2.5 以事务所规模和声誉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
伍利娜、束晓晖(2006)认为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审计质量较高,经研究发现,更换审计师的时机直接影响到年报及时性和审计质量,仓促更换审计师会使得年报的及时性和审计质量较差。陈海明、李东(2004)、蔡春等(2005),王艳艳、陈汉文(2006)也采用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李连军、薛云奎(2007)认为由于证券市场上的利益相关备方无从直接识别审计报告的质量,因而审计市场便具有了“柠檬市场”的特征。当交易双方处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时,声誉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应用信号传递理论,发现国际合作所、国内大、小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在审计收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存在审计师声誉溢价现象。说明审计师声誉作为审计质量的显示信号,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同。
3 结论和启示
当代会计论文篇9
当代的景观设计学正处于频繁叙事的时期,并且许多叙事正逐渐演化为宣言的形式,无论是舒缓的文笔还是激烈的措辞。对中国而言,景观在近十年来正逐步成为一个从公众到专业层面的热点话题。一方面,体现了公众对美好景观的希冀;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专业领域对创建景观设计学本体文化的渴望。一个新的事物从不为人知到被公众接受,宣言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除宣言之外,景观设计学的本体理论和社会性实践同样是叙事方式的体现。本体理论是一个学科能够自立的基础,它的不断扩充与发展是学科生命力的体现。对社会性实践而言,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物质性、社会性的实践,设计行为与社会和自然的各个层面有关。很多时候,本体理论与社会性实践以及宣言叠加在一起就呈现出一种整体叙事的特征。
宣言
关于宣言,查尔斯·詹克斯在《当代建筑的理论与宣言》一书的导言《火山和丰碑》中这样论述到,为什么政治家和建筑学家都写宣言?当卡尔·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时,并非想创作一部文学作品——正如他所说,不是诠释这个世界,而是去改变它。于尔里克·康拉德在他的《20世纪建筑的纲领与宣言》(1964年)一书中指出,我们的世界将建筑学宣言变成了可预言的事情。一个建筑学家若不能或不愿做广告就必须要在除建筑之外的媒介中成名。矶崎新这样理解现代主义运动:我们需要从近代艺术是一项运动的角度来分析。因为是运动,所以要提出宣言来明确其方向,在朝这个方向迈进的过程中,前卫产生了。所谓前卫就是向外界发出宣言,表明自己是走在最前头的,即通过展示一个乌托邦来确定目标,没有宣言的运动几乎没有。即使自己没有宣言,也会有其他人跳出来代你做出宣言,比如印象派和立体派就属于这种情况,而从未来派开始都是为自己发起的运动做出宣言的。在建筑界,不论是勒·柯布西耶还是密斯都是通过宣言登场的,也就是说他们通过宣言将近代艺术运动的形态运用到建筑界中来。构成主义、风格派和表现派都有各自的宣言,一直到包豪斯的功能主义,都是宣言不断。因此把各种宣言收集起来编辑出版,那一定是一部近代建筑的运动史。
查尔斯·詹克斯运用火山与丰碑这样的比喻来概括宣言,火山寓意情绪的爆发,丰碑代表法规和理论。而火山与丰碑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写宣言?查尔斯·詹克斯认为是危机。他以后现代主义为例,后现代主义揭示了现代主义或现代主义带来的环境中紧迫的危机感,而且接下来的每种传统也都显示出类似的倾向。危机,或者说是即将到来的灾难的预感,是“火山”成为如“丰碑”——纯理论——一样深奥比喻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改变这个世界的动机就没有人写下宣言了。
查尔斯·詹克斯进一步论述到,第一部建筑学宣言或者规范准则是上帝的《十戒》。柏拉图将上帝比喻成“万物的建筑师”,当建筑师们一时兴起做出某一决定,采纳某一理论时,他们就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尼采在他的宣言中宣扬:“燃尽你所爱,爱你所燃”,勒·柯布西耶在他的宣言中也引用了这一句。虽然人们发现罗伯特·文丘里的宣言透着文雅之气,但字里行间仍蕴含着血腥。最成功的宣言,如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1923年),经常称呼读者为“你”,并反复在连接处用到“我们”,知道在创造者和皈依者间建立起一种默契影响力。一部宣言必须亲自将它的思想传达给你。
关于宣言的形式,查尔斯·詹克斯认为宣言是一种奇特的艺术形式,似俳句一般,有着简洁、智慧和准确的用语。对于当代宣言,他这样阐述,与基督教派或现代主义时代相反,在我们的时代中,我们可以通过讽刺的方式反映这样一种情况,即在相互否认的宣言之间表现出多元性和辩证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不再可能有纯粹的现代派作品集(如于尔里克·康拉德)的原因。但詹克斯所阐述的这种方式还是被打破了,严肃和直面的宣言依然存在。对西方世界而言,美国的9.11事件后,产生了各种严肃的政治文化反思。无论是反讽还是正面陈述,只要危机存在,宣言便不会消失。
对景观设计学而言,20世纪50年代的丹·凯利的“设计就是生活”使景观设计摆脱了单纯的审美意义,后来又经历了以人为本的功能主义和应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程。可以说,当代景观设计学越来越成为一个应对危机的学科。从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对景观设计学学科的定义演变可以看到这种变化。从1909年到192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称景观设计学是一种为人们装饰土地和娱乐的艺术;20世纪50年代,景观设计学被定义为安排土地,并以满足人们的使用和娱乐为目标;1975年称景观设计学是一门设计、规划和土地管理的艺术,通过文化与科学知识来安排自然与人工元素,并考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1983年称景观设计学是一门通过艺术和科学手段来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自然与人工的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又申明,景观设计学其内容是灵活的设计,使文化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构建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平衡。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对景观设计学的定位本身就是一部宣言变迁的历史。这类宣言内容被查尔斯·詹克斯描述为有别于建筑学的第二种类型的火山:我们现在正处于理论对变化的世界、全球经济、生态危机以及文化混淆做出响应的时代。因此第二种类型的火山出现了,它打破了正规的建筑学理论,激起了雷姆·库哈斯、伊恩·麦克哈格以及克里斯蒂安·诺伯洛——舒尔兹的回应。
其中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发表于1969年,那是个带给西方人环境噩梦的时代,同期重要的与环境主题有关的文章还有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巴里·康芒纳的《封闭的循环》。《设计结合自然》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将源于生态学的有说服力的总原则与实际的设计方法结合起来的成功之作。在书中,麦克哈格写到:经济价值体系必须扩展成为一个相关的包含所有生物物理过程和人类雄心壮志的体系。在人类谋求生存、争取成功并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生态学的观点赋予了他们非凡的洞察力。他为人类——生物圈的催化剂兼管家——指明了道路,加强了人与环境之间极具创造力的适应性,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的种种设计。
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学的叙事方式同样呈现出宣言的特点,比如俞孔坚近期发表的《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文章带有强烈的宣言特征,将危机的阐述和理论准则融合在一起,并且叙事的话语带有感彩。这种宣言出现的原因及方式在查尔斯·詹克斯的《火山与丰碑》中有着印证。而查尔斯·詹克斯所论述的宣言产生的原因——“危机”似乎在中国的程度更深。
本体理论叙事
本体理论的传达也是一种叙事方式,什么是景观设计学不可缩减的内核?即景观设计学拥有多少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自足性,从而凭借这种自足性更有力地参与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现代化日程中?这在于景观设计学本体理论的探索。景观设计学的理论性问题一直处于持续的争论中。景观设计学存在一系列的理论类型,并且不同的人对什么是景观设计学需要的和适合的理论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景观设计学的理论和批判必须把人文理念、美学法则、社会行为和生物物理与空间的场所现实、生态系统与区域联系起来,以创造能扩展人性的景观(jellicoe,1986)。
对学科理论本质性的关注也存在大量的多样性。霍维特(howett,1987)把她认为的景观设计学中心知识确定为三大区域:系统生态学、符号学和环境心理学。同时回顾最近英美文献的理论著作(斯瓦菲尔德swaffield,2002),能够确定五个核心主题:设计过程、对于有含义的形式和过程的解释、景观表现、生态设计和美学以及位置、场所和区域的综合。这些范畴横跨很多知识领域,并且连接一系列不同的学科。
西蒙·r·斯瓦菲尔德将景观设计学的理论知识概括为:客观主义、构成主义和主观主义三个类别,这几乎囊括了景观设计的知识。
客观主义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的物质世界,假如有一个随后提出的合适方案,人们可以从中获取知识(真理)。它符合传统自然科学的方法(斯瓦菲尔德swaffield,2006)。对知识的效用而言,客观主义是带有工具性和预示性的,理论观点的实例是后实证主义的自然科学,景观设计学中的实例是心理物理学和认知模式、感知和景观生态学。其中景观生态学(forman,1995)是景观知识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景观设计学本体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理解为景观设计学的基础学科。景观生态学决定了景观设计学的理论基础是客观性的。客观主义的典型的研究方法论包括试验法、准试验与调查。研究方法则是测量法、问卷调查、空间分析和后占有评价,最主要的表现模式为数学符号,并带有文字解释。
构成主义(常常伴随着前缀词“社会”)假设可能存在一个“真实的”物质和社会的世界,但这个世界将不可避免地由社会环境所塑造(建构),它支撑了一系列社会科学研究,并不断被交叉学科的研究者采用。景观过程的组织,和对景观特征以及场所精神的理解(jakson,1997)是与构成主义范例结合更紧密的理解性范畴。社会构成主义是解释性的,所采用的理论观点包括实用主义。结构主义、实用理由、解释学、批评理论、象征的相互作用和现象学。在景观设计中用到的实例包括:设计过程、生态美学、模式语言和场所精神,这四个实例几乎涵盖了与实际设计行为有关的各个方面。其中,生态美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美学主体,有着自己的评价体系,美学受到生态伦理的影响带有了伦理性,从更宽泛的角度理解带有了社会责任。模式语言,也即适应于景观设计自身的语言体系,也是景观的本体语言,有别于其他的设计实践,如建筑设计。场所精神,一直是景观设计学所强调的概念,虽然其更多地受到现象学的影响,场所精神也较难解读,需要运用感知来描述,但场所精神还是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以上四个实例,同样是景观设计学的本体理论的组成部分。社会构成主义典型的研究方法论包括行为研究、讨论分析、历史地理、人种学。研究方法则包括观测、访谈、文献分析、案例研究、设计专家研讨会,研究方法是典型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最主要的表现模式为文字叙述,带有描绘性图表和照片。
主观主义主张所有的知识都以文化性和个性的方式界定,我们仅仅能够知道我们的文化和经历预先安排给我们知道的事情,关于真实世界和客观知识的想法是一个谬误。这一思想方法在高雅艺术和人文学科中广泛流行。关于“表达主义”理论(thwaites,1995)和“批判性的视觉研究”(dee,2002)的提议就是主观主义观点的例子。主观主义是批评的,理论观点的实例是:批评的质询、后结构和女权主义。景观设计学中的实例是“表现主义理论”“批评视觉研究”。典型的研究方法是修辞学和论证,研究方法是文学结构、图形试验、批判反思和创造性干涉,最主要的表现模式为各种媒介——文字、图像、听觉和表演。依赖于主观主义而产生的理论也是景观设计学重要的本体理论之一,从批判反思到理论的准则,都受到主观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学科的定位,发展还有历史和现状的批判性反思。
斯瓦菲尔德推崇的是构成主义方法,认为构成主义方法是将理论和批判联系起来的途径。社会构成主义既包含着客观主义的内容又包含着主观主义的内容。社会构成主义有可能占据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范例之间“桥梁”的位置。社会构成主义对一个学科的帮助之一是它能够适用调查理论、知识形式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社会构成主义”的分析框架强调集合知识,采用该框架把批评家当做对个性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以及学科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协调人。
我们借用斯瓦菲尔德的框架将最观设计学的知识并置在一起,便可以发现,景观设计学的本体理论带有众多社会学的特点,并且在许多层面上依赖社会而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景观设计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便是人类与自然的矛盾问题,特别是其重要的学科基础理论之一——生态学,其本身就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系统之间矛盾的产物。这便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出为什么景观设计学的众多理论很容易呈现出大叙事和宣言的特征,特别是在当下人类发展与自然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的时期。
社会性实践叙事
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物质性、社会性的实践,其责任在于为人类营造生活环境和文化语境,并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与社会、人的生活世界的各个层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建筑学的社会责任,一些理论家如塔里夫认为在某些历史关头,当建筑语言探索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时,建筑师只有勇于挑战自身行业的传统限制,积极介入城市规划甚至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等层面的工作才有可能使建筑的智识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景观设计师的表达似乎更加干脆。景观设计师hideosasaki在谈到景观设计学的发展时这样表述:“要么致力于人居环境改善这一重要领域,要么就做一些装点门面的皮毛性的工作”(1952年)。最具代表性的是伊恩·麦克哈格,他这样认识景观设计职业:”人们必须得听景观设计师的,因为他告诉你在什么地方可以居住,在什么地方不能居住,这正是景观设计学和区域规划的真正含义。不要问我你家花园的事情,也不要问我关于花草的事情以及你那棵将要死去的树木,关于这些问题你尽可以马虎对待,我们(景观设计师)是要告诉你关于生存的问题、是来告诉你世界存在之道的以及如何在自然面前明智地行动。”(miller&pardai,1992)。卡尔·斯坦尼兹这样阐释自己的工作:”我相信,随着我们对所规划的景观有着越来越深入的理解,其政治也越来越复杂,因而我们所做的规划也会越来越复杂,这就造成大多数人既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但如果存在潜在的危险,我们就很有必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些情况,否则他们将不会做出改变以避免危险。”景观设计学被定位为应对人与自然危机的一门学科,其中设计实践中的众多不可见的因素,特别是生态学上的意义,使得实践本身需要具有完备的解释性,叙事从而随着作品一起出现。
中国当前具有现代意义的景观设计实践,除以物质的方式在现实中存在之外,在很多时候呈现出话语叙事的特征,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成为设计表达的要诀,当然这并不削弱作品本身的品质。很多时候,作品带有宣言的意义,并且对社会现实和当前设计状态起着警醒的作用,而且还带有启蒙式的色彩,作品自身的形式也逐渐演化为带有隐喻的符号。
分析几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当代作品便可以看出这样的特征,这里以俞孔坚的几个作品为例。他较早的作品中山岐江公园从形式、空间到美学的演绎,都堪称经典,他赋予作品的概念“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同样具有修辞学上的意义,“野草之美”本身就是一个颠覆性的观念;在接下来的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案例,作品表达的理念是将“书声融于稻香”,而在不断的叙事与表达中,稻田成了一种独立的符号,一种将景观赋予生产功能的符号。同样的场所和构图,由于景观主体材料的改变,由需要维护的植物置换为具有生产功能的水稻,设计从而演变为一个可持续的宣言;浙江永宁公园被称为“漂浮的花园”,作为一个运用生态防洪理念建成的景观案例,漂浮意味着不定,人与自然在退与守的博弈中实现了一种平衡:最近的作品秦皇岛汤河公园,设计理念是“最少干预,绿阴中的红飘带”:首先,红飘带随机的形式实现了对场所中树木的合理的避让,从而实现了对自然的关照和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其次,作品将符号和隐喻成功地结合在一起,红色在中国隐喻着活力和生机,在这里隐喻着城市,而这一色彩对于场所的使用者或者说主人,对城市充满美好期冀并渴望融入城市生活的当地居民,具有符合语境的审美意义,就如同罗伯特·文丘里的《向拉斯韦加斯学习》中所表达的民间的寻常的活力。
上述系列作品都在讲述着什么,就像建筑师刘家琨的《叙事话语与低技策略》,叙事变得与设计作品本身同等重要,这也是当前中国景观设计实践的显著特征。
当代会计论文篇10
关键词:传统文化;室内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192—02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和辉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影响力是超乎想象的。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作用更是处处可见。作为室内设计师们,总想在设计自己的作品时推陈出新,打破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搞前卫设计。但实际情况都是无论设计者的作品多么的新颖别致,都还是能够在传统文化中得到解释,始终具有传统文化的种种特性。
因为现代室内设计起源于西方的原因,中国现今的室内设计总是偏向于西方化,当然中式(明清为主)设计除外。但很多中国室内设计师渐渐意识到,中国人出于对西方传统文化的不了解,不能真正体会其设计内涵和寓意,一味的模仿和照搬西方,只会使作品失去其民族性,变得不伦不类。所以要想创造中国室内设计的辉煌,必须要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什么是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就是从古到今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今天创造的文化,到了一定的时间后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室内设计在各个方面始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件室内设计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外形(表面特征)、意念、神韵。
一、传统文化在外形设计中的体现
外形设计对传统文化方面的体现绝不是生搬照超,而是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的流行时尚元素加以改造和创新,以现代人的审美来决定设计风格,或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应用来体现民族特性来表现设计者的构想
比如说现在室内设计当中经常用到的瓷砖,我们经常看到一组组瓷砖拼合而成的造型,传达出某种意境,或者一组组被故意打碎的瓷砖碎片做成的电视背景墙,又或者是餐厅走廊墙壁及地面随意贴上一两片,形成装饰感极强的壁画和地面绘制效果。但是在这些设计中,都无一例外的显示出传统文化的因素,首先,瓷砖本身渗透着中国千百年来的陶瓷文化,其中饱含传统艺术的底蕴和功力,陶瓷文化贯穿着千年的文明史,也传达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情绪。而设计师并没有死板地去照搬古代陶的图象纹样,而是采用了极具现代感的几何图案还有现代的编排形式,无形中将传统的“陶艺”溶入到了现代室内设计当中来。
著名的人民大会堂澳门厅由王炜钰设计,他将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经常用到的莲池美玉,亭台园榭,翠竹杨柳,奇山怪石,传统形式的藻井式天花,统统巧妙的安放在现代化的室内,它既有中国古代园林中南方的秀丽、俊美,又有北方园林的庄重、华贵。设计中大量运用了传统元素,并且将其巧妙地应用在现代的室内设计当中,堪称古今结合的典范。又比如现在涌现出的众多仿明清室内设计风格的茶楼和餐厅,以及遍及北京城的各种古玩店等等。
这些说明传统文化中的外形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现代室内设计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传统文化赋予现代室内设计更深的内涵,使其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气息。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意念的影响
现代室内设计讲究以人为本,敬重自然的力量,并且在整体的布局和空间分割上强调“气”的流通,通畅,经验丰富的设计者还会把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应用其中,并且风水理论已经开始在西方建筑和设计中得到重视,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给与现代室内设计包括其他设计理念上的巨大影响。
中国现代室内设计在空间分割上任然沿用着古人留下的方式方法,比如屏风、博古架、衣帽架、飞罩、鱼缸、帷幕等极有传统特色的分割器具还是被大量应用。人与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在室内设计中从未被忽略,也在无形中印证了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关系。
环保理念已经成为室内设计所应遵循的又一准则,现代室内设计在材料的选用上恪守可以重复利用,能够降解,以及污染小等有益于环境的原则,提倡利用自然无污染清洁材料,比如阳光、风、地热等。
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迅速,装饰材料,设备设施,家具家电的更新换代很快,设计者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合理设计空间,坚持环保材料至上,始终把握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观点,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即要求室内设计者既考虑发展有更新可变的一面,又考虑到发展在能源、环境、土地、生态等方面的可持续性。这些现代设计的理念无不是从传统文化而来。早在三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由道所生,所以世上的一切万物必須遵循道的規律,否則就会遭到惩罚。而佛家创立的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学说,也就是教育人们要遵循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自然规律。所以人必須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与当今的室内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从中看出现代室内设计受其影响多么深远!
三、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由繁入简”的启示
设计学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学科范畴,包括装潢设计,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服装设计等等。设计学中有一句话叫做“添一笔容易,减一笔难”,其中的含义是指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设计也包括绘画书法,都秉承“从简不从繁”的创作准则。崇尚运用最少的设计语言或者设计元素,来表达最丰富最精彩的意境,就像是服装设计并不是以服饰上的装饰物的多少来判断优劣; 平面海报的成功与否也不会由线条、图形或者色彩的数量来决定;同样室内设计讲究空间分割合理,空气流通顺畅,反对过多堆砌,过分装修。
“从简不从繁”的创作准则绝不是对细节表现的完全抛弃,相反它是对细节的高度概括和统一,甚至达到了“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的地步,对细节的要求惊人地苛刻。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此处无声胜有声”以及“惜字如金”,早在几千年前《道德经》中就有说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可见“由繁入简”受到了中国传统老话“冗繁削尽留空瘦”的影响。
社会在不断进步,文化科技更是发展迅速,室内设计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始终存在于其中,无论室内设计的未来将如何发展,传统文化将永远相伴,也必将发挥其强大支撑和源泉作用,为室内设计的发展提供原动力。我相信,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会始终存在,并且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冬江.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史.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9.
[2]朱景美.在室内设计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网文,2009,3.
[3]刘旭.图解室内设计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孝慈文化与当代青年孝慈观探讨 2023-05-12 09:01:57
当代教育管理现代化分析 2023-04-28 15:37:03
戏曲音乐元素在当代音乐创作的应用 2022-10-17 08:43:31
当代手工艺术创作与批评探讨 2022-10-08 08:33:56
元好问题画诗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启示 2022-09-20 09:22:32
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引导路径 2022-08-22 16: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