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税管理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0-12 17:13:30

公司财税管理

公司财税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财税管理;信息化;现状;应用效果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财税环节,因为税收管理对企业的每个环节都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税收政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上国内各种经济因素的制约,使得企业在进行财税管理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为此就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准备,通过完善财税管理的各个环节来防止问题的发生。财税管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来规划整个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公司的整个财税工作能够符合法律的要求。

一、财税管理现状

1、财税风险较大

企业的财税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财税政策规定的操作细则来完成相关的纳税工作,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但是现在许多企业的财税工作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风险的加大,这些风险出现的原因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国家财税管理体系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改革会对所颁布的政策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很多财税政策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解释,因此很多财税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监管力度的不同也会对企业的财税风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是现代企业特别是央企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财税管理机制不统一

现在很多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还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各个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尺度,一个公司所属的下级单位在管理时一般都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来进行的,毫无疑问这样做对公司的整体运营都存在极大的不利。因此,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统一培训,让他们全面理解税收改革的内容,熟练业务。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该及时关注最新的财税政策动态和市场走向,随时掌握税收最新的动向,在遵循国家财税政策的前提下制定统一的税收管理标准、合法的纳税方案,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税负。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公司的财税风险。

3、信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财税信息管理系统,这将会对其工作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财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财税管理人员由于受到其本身教育背景的影响,且其已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完成工作任务,在处理报表的时候也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财税管理对公司的业务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财税部门要做好信息共享工作,这样才能使整个公司更协调的发展。

二、财税信息化管理需求

加快财税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面对财税管理的较高风险,企业在制定财税政策的时候不但要运用科学的理陈雅卉漳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念,而且还需要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相应的平台。加快财税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企业的发展要求,而且也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完善和落实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配合及完善这项措施。财税工作的有效管理需要处理好一些基础环节,因为这些方面的统一有利于实现税收知识的共享,且财税工作的流程也需要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在完成税费计提后才能进行申报和缴纳,因此财税管理的基础工作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公司的纳税情况需要通过分析财务数据来完成,因此为更好地统一分析口径。

三、财税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功能框架

1、核心理念

财税管控体系对财税管理的信息化有很大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统一工作。

2、业务的功能体系

我国许多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体现了信息化的理念,其财税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多方面也都是按标准进行的,比如在税种税费计算方面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而纳税调整事项对于整个系统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要做好登记工作,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内置纳税申报表模版,因为工作人员需要将缴纳的税款向相关的机构申报。公司的财税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风险,因此通过建立信息系统业务可以帮助及时发现这些风险,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分析指标体系的作用,除此之外,评估模型的建立也是发挥业务功能的重要手段。

3、业务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

在纳税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对纳税主体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纳税主体属性的统一需要规范相关的登记信息,比如说登记类型和税种信息,这些情况对于纳税主体的属性会有很大的影响。现在不同的公司需要按照不同的税种来缴纳税务,在我国,营业税、增值税和房产税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税种,因此对于不同的税种要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对这个纳税体系的建设有很重要的影响。每一个税种都有相关的基础分类,这些分类信息对于了解公司的业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这些划分标准都是按照业务的类型制定的,比如说进项税和销项税属于增值税的范畴,但是这两个税种又有属于自己的内容。因此明确这些细小的类别对财税的统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财税的标准化管理需要在很多环节进行改进,比如说税费计提规则需要进行统一,而且下属单位还要按照这个标准统一开展工作,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对于税费核算方式的一致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财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对日常的业务处理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涉税基础信息自动采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业务可以充分发挥数据集成平台的作用。税费计提这种业务也要按照固定的规则来开展,而且还需要发挥模版的作用。企业的税务信息需要进行保存,因此这就对纳税申报提出了一些要求,自动生成的纳税申报表可以在企业自查税务信息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财税信息的深入分析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为了使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有更好的模式,企业要加大研究力度,通过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来降低企业的财税风险。

作者:陈雅卉 单位:漳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财税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财税管理;企业发展;现状问题

财税管理是企业投资决策,控制资金流动的管理活动的总称,财税管理为企业加强了投资成本的控制、制订财务合理的目标以及规范企业的生产活动,更好地掌握企业资金的运作方向,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解决现阶段企业财税管理的问题,是提高企业合法性、有效性和规范性的重要途径;在推动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税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税管理是企业在组织、处理资金流动和资产流动中产生的一系列财税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财税管理是企业中资金和税务问题的形成、投资、消耗等问题的统一管理机制,主要是对资金和税务进行有组织的计划、核算和监督工作,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而存在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财税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机制,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极强的今天,在其行业领域中谋求发展、站稳脚跟,就必须要重视财税管理带给企业的重要意义,加强企业财税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的企业财税机制以适应现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

二、新时期企业财税管理现状

我党在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关于深化企业财税改革体制中说了“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务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随着新的财务改革的体制方案出台,预示着在新时期背景下,各企业和地方的财税管理都将面临新的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

(一)“营改增”背景下缺乏统一管理机制

目前,在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背景下,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调控手段在我国企业的财税管理发展现状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企业财税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管理机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企业财税管理受到以往分税制的影响,在财务和税收的管理问题上无法实现统一管理。财税管理机制的科学性较差,用传统的方式管理进行企业的财税管理,受到以往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其部门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不理想,造成了企业资金流动管理、库存管理不合理和资金浪费等问题的发生,是企业财税管理部门建立统一的财税管理机制的阻碍。

(二)企业财税管理政策有待完善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的发展规划离不开财税管理,如果企业管理者不对财税管理部门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予以重视的话,则有可能导致企业投资经济效益过低、资金链断裂甚至是失去运营生产能力的情况出现,造成企业发展前景不明的恶性循环。换句话说,管理者对企业税收管理的政策决议影响着整个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财税管理政策可以通过对企业投资成本控制,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确立,我国市场上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相对完善的管理政策,造成了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现象,滞后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财税管理缺乏信息化建设

现代信息化技术不仅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学习生活中,还被许多企业应用于其相关部门的管理途径,实现企业部门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但还是有很多企业的财税管理部门仍然沿用以往的人工管理手段,导致企业财税管理的落后。传统的财务税收管理不管是信息的录入、成本的分析、资金的库存等级等问题都是通过人工实行,不仅增大了财税漏洞的发生,还给财税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压力。建设企业财税管理的信息化是新时期背景下配合信息技术发展的实践政策。结合我国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既定政策和发展环境来看,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国家对于经济市场中的企业以及国家有关税部门将进行建立在1994年的改革成果分税制的基础上又一次重大实践目标的创新和基本理论的突破。在改革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企业财政和税务部门的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企业财税管理的实际应对措施

新时期背景下企业财税体制的改革现状主要是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为主要目标。为了谋求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必须紧跟社会调控的脚步,在原有的基础性上进行财税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按照宏观经济经济调控的时间表、任务书以及路线图的制定前进。

(一)健全企业财税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国的财税管理的立法不断完善。其相关企业的财税管理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对一个发展中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健全的财税管理机制,是企业全面改革的新起点,管理机制的健全能够加大企业的资金流动的监管力度,让企业的投资发展更加透明化。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转变财税管理模式,再根据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情况建立健全的财税管理机制首先要将企业的资金流动信息进行规划和风险评估,再将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化分工,严格管理标准的要求,避免资金出现漏洞的情况产生。

(二)完善企业财税管理政策体系

随着我国市场的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管理者也需要进行管理制度的改革。再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时,管理者需要完善企业财税管理的政策体系,建立科学、严谨的财税管理政策体系。不仅如此,还要建立相关的财税管理监督体系,防止财税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和税收管理工作的时候做出违反国家规定,损害企业和市场经济的行为。管理政策的体系中需要包括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提高其思想觉悟和工作的积极态度。考虑到企业财税管理每个方面,不断完善企业的财税管理政策体系,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企业财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财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时,应当首先树立以实现财税管理的信息化的目标。在财税管理的实施手段中,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进去,形成管理流程服务的优化,让财税管理部门的内部系统运行更加流畅。通过电子化技术的应用,为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的监管和传递提供便利,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对财税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和信息化工作能力。利用科技的推动力量代替以往人工操作管理造成的弊端,不仅可以创新管理手段,还可以消除企业的传统的管理机制造成的滞后现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税管理需要根据社会经济体制的创新,“营改增”等改革政策的深化背景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生产运营风险,管理者更应该提高对财税管理的重视程度。将财税管理的职能尽可能利用起来,提高其对企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实现财税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才能更好地解决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友娟.企业财税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8).

[2]纪巧莉.房地产开发企业财税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16).

公司财税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税务风险;税务管理

受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倾向及有限理性决策的影响,境外工程承包项目中存在多种税务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及时防控这些税务风险,就会直接导致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经济收益受损,也易引发企业被滞留在项目所在国、遭受项目所在国法律制裁等严重后果。可以说,强化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税务风险的应对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需深入探究相应策略。

1税务风险概述

当前,可以将税务风险划分为税款负担风险、税收违法风险、信誉损失风险等。其中,税款负担风险会加重企业承担的税款负担,降低项目收益;税收违法风险会增加企业所需缴纳的税款与罚金,还会面临刑事处罚风险;信誉损失风险会降低企业社会征信,影响企业融资贷款或经营业绩[1]。

2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税务风险

2.1境外税制环境差异风险

不同国家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税收制度,境外税制环境与我国税收制度、税制环境普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实践中,境外工程承包企业、项目所在国业主需要提前与当地税务机关交流,共同协商获取更低的税率。如果在项目前期没有确定税率,那么项目所在国业主就会依托最高税率代缴,资金占用量大,不利于境外工程承包企业现金流的维护。在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如果不准确分析项目所在国的税制环境,则极易导致制订的项目税务管理方案与当地现行税收政策要求不匹配,导致境外工程承包项目面临更大的税务风险,不利于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顺利开展。

2.2常设机构不合理风险

境外工程承包企业普遍会在项目所在国组建分公司,配置合理的财税管理队伍。受境外税收环境差异性的影响,部分国家对分公司提出的税率存在差异,同时未结合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现实需求组建合理的税务管理工作队伍也是导致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税收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在实践中,应参考现实需求完善税务管理架构,确定税务团队组建规模与配置的财税管理人员数量,并明确是否需要在项目所在国聘用财税管理人员,从而实现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税务优化。

2.3合同拆分涉税风险

合同拆分是境外工程承包企业常用的纳税筹划方式。当前,各国对合同拆分均提出了严格的认定标准,且逐步更新。此时,如果境外工程承包企业依旧按照原有项目所在国合同拆分认定要求与经验完成合同拆分操作,不注意项目所在国在合同拆分认定方面的变动情况,则极易导致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合同拆分行为被项目所在国税务机关判定为不合理拆分行为,促使境外工程承包企业面临更高的对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合同实施统一征税风险。

2.4企业自身税务管控风险

(1)利润核算方法涉税风险。如果境外工程承包项目使用的利润核算方法不合理,在实际检查工作中被项目所在国税务机关察觉,则极易产生业务处理不当形成的双重征税风险。在实践中,如果项目所在国税务机关作出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存在逃避税行为的判断,那么境外工程承包企业不仅需要补缴企业所得税,还需要承担基于超期缴纳税款的罚金[2]。(2)项目退出涉税风险。境外工程承包项目退出期间,项目所在国的税务机关普遍要求相关企业提交大量税务资料,并审查相应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与完整性。这就需要境外工程承包企业提前整理与妥善保管项目所有涉税资料,一旦在检查工作中发现资料不全面或不准确,就可能导致项目退出期间相应企业被滞留在项目所在国。

3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税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3.1妥善应对境外税收环境差异

(1)加强税企沟通。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业主一般为项目所在国政府部门,是由政府部门直接管辖的企业。其对项目所在国的税收政策更敏感,具备较强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因此,境外工程承包企业应主动加强与项目所在国业主的沟通,保证境外工程承包企业全面、正确把握项目所在国的税收政策,及时预判、掌握及应对税收政策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升与项目所在国税务机关的沟通频率与深入程度,尽可能减少税务机关对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税务检查次数,并保证在出现税收政策解读歧义时,给予境外工程承包企业合理申诉的机会,减少被处罚的金额。在与项目所在国税务机关沟通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所述内容的真实性。若项目所在国税务机关查出境外工程承包企业谎报信息,特别是与第三方交易时,就会提高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及其企业面临的审查与严格程度,情况严重时,会遭受项目所在国的法律制裁。(2)完善项目所在国的税务环境尽职调查。在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必须全面调查项目所在国的现实税务环境,可以应用以下方法。①安排境外工程承包企业财税管理人员提前进入项目所在国,调查当地税务政策条款,同时进行深入学习与分析,编制税务环境分析报告。②与第三方中介机构合作,安排专业机构开展尽职调查。由境外工程承包企业结合尽职调查报告深入分析项目所在国的税务环境,确定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

3.2建立科学的税务管理组织机构

参考项目所在国应针对不同常设机构设定的负税比率,合理建立境外工程承包企业常设机构。若项目所在国对分公司提出的税率存在差异,则应尽量选择税率更低的一项确定常设机构;反之,若项目所在国对分公司提出的税率不存在差异,则可以参考企业实际情况设置常设机构。在组建基于跨境工程承包项目的财税管理组织机构时,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几项要点。(1)确定企业的税务管理组织架构,以此为基础构建税务人员管理政策和管控机制。税务负责人的领导与管理工作情况直接关系税务管理架构的质量与实效性,在及时关注、处理企业内税务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在此过程中,应参考现实需求科学建立税务管理架构,从而实现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税务优化。(2)参考税务管理体系配套引入内部人力资源。在此过程中,需要切实参考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现实情况与需求,确定税务团队组建规模与配置的财税管理人员数量,并明确是否需要在项目所在国聘用财税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划分境外工程承包项目财税管理人员的具体税务职责、权限,同时设定不同级别财税管理人员的汇报机制。(3)引入外部税务顾问。聘请全球统一的外部税务顾问,为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税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支持与指导;安排外部税务顾问协助境外工程承包项目解决项目所在国税务问题。

3.3加大项目合同税务风险考量与管理力度

(1)考量免税条款。为了确保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利益最大化,应主动寻求、签订免税条款。在此过程中,着重维护条款内容的明确程度与清晰程度,判断是否存在附加条件,准确掌握相应免税条款的效力期限。一般情况下,如果合同内包含的免税条款为“对企业在项目所在国的所有税费进行免除”,则需要主动与合作方划定“所有”的范围,制作书面确认文件[4]。可以尽量安排当地业主与项目所在国税务机关进行谈判,获取更高的免税条款签订成功率。完成免税条款签订后,企业应及时向项目所在国的税务机关确认相应条款的有效性,明确具体的适用范围,完善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税务管理规划[5]。(2)考量合同拆分。保证纳税筹划的合理性,关注合同拆分方式的合规性,防止被项目所在国税务机关判定为不合理的合同拆分。在此过程中,要求提前调研税务环境,把握并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国的税收政策;关注项目所在国的税务政策变动情况,及时制订应对方案,降低税务风险;关注合同主体的选择,依托计算分析、全面研讨等手段确定差异主体模式条件下的现实税务风险,并以此为参考确定合理选择;若受到项目所在国税务政策变动的影响,合同规定内容与法律法规产生矛盾,必须及时结合现行税收政策判断合同拆分的合理性、合法性,优化调整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税务管理规划[6]。

3.4强化企业自身税务管控

(1)规范纳税申报。在纳税申报工作实践中,必须严格依照项目所在国的税务规定足额申报纳税,降低超期被罚问题的发生率。现阶段,我国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展开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在财务核算体系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7]。基于此,要深入分析项目所在国的税种与相关规定,关注区域其他企业财务核算体系的实际建设情况;相关企业在整理税务资料的过程中,需要严格保证项目资料内容规范且标准,减少发票资料不合规等问题的发生,从而保障跨境承包工程项目进度。跨境工程承包项目的财税管理工作还要着重关注税款缴纳方式的合理性。在相同国家环境背景下,如果税种存在差异,那么在缴纳税款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定内容也不相同,因此财税管理人员在申报纳税的过程中必须区别对待不同税种。(2)妥善保管涉税资料。在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完工推出阶段,企业需要全面整理涉税资料。针对国内部分,要求整理各类型减免税的备案文件、税收居民身份证明资料、出口退税单据等;针对国外部分,要求整理项目企业的全部财税数据,明确企业的税务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判断是否注销分公司。如果注销,应着重维护各类票据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明确是否已足额缴纳税款,分析是否存在应收账款或负债;如果不注销,应全面整理企业本期的税务资料,着重维护涉税资料的完整性与全面性,降低税务资料不全面引起的涉税风险。整理并分析该项目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将其转化为文字档案,递交至企业总部归档,为后续跨境工程承包项目财税管理工作的优化展开提供参考与支持。

3.5其他方面

(1)定期组织针对涉税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为更好地组建高质量、高素养的境外工程承包项目财税管理工作队伍,依托优质人才配置降低境外工程承包项目涉税风险,应定期组织对涉税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税务管理及税务风险防控能力。在实际培训活动中,可以设定“国际税收形势与挑战”“国际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税务管理”“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境外投融资及新型项目筹划”“国际工程项目财务策划典型案例交流”等模块,要求境外机构负责人、境外项目经理,以及来自各单位从事境外经营、财务管理的负责人等通过“现场 线上”的形式参加培训。依托专业技能教育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境外从业人员在境外财税筹划、风险识别与管理、投融资项目开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增强财税管理人员应对风险和化解风险的意识和本领,显著降低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涉税风险。同时,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应不断提升企业应对境外生产经营风险的能力;相关财税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汲取经验,提升境外工程税务筹划、外汇风险的防范能力;应进一步提高企业境外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保证境外资金风险可控;在企业境外业务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财税管理人员需要积极融入市场经营工作,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2)构建企业风险文化。企业风险文化在强化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企业与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要求企业将风险管理意识渗入各项工作,保证所有员工均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自身工作行为入手,加大企业对各类风险的防控力度。

4结束语

在把握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常见税务风险的基础上,妥善应对境外税收环境差异、科学建设良好的税务管理组织机构、加大项目合同税务风险考量与管理力度、强化企业自身税务管控等策略的落实,能有效降低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税务风险,推动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税务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1]吴小娟.境外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税务管理[j].注册税务师,2020(12):14-15.

[2]康海昕.境外矿山工程承包的税务风险与应对[j].税务研究,2020(3):142-145.

[3]孔德信.境外承包工程项目管理税务风险防范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4]段显兰.跨国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税收筹划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9.

[5]吴德荣,方明,徐文华,等.发展中国家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税务筹划管理[j].石油化工建设,2014,36(1):19-23.

[6]刘海艳.母子公司合作的境外工程项目税务筹划:以俄罗斯某项目为例[j].化肥设计,2020,58(5):57-60.

公司财税管理范文篇4

近年来,我国针对建筑业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制度与税收政策,通过营改增手段有效提高了企业税收环节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促进我国税收制度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结构性改革。建筑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变化使得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更加成熟,但从实际应用现状来看,我国建筑业财务管理仍有充足的改进空间,由何广涛编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于 2020 年出版的《建筑业增值税管理与会计实务(第 2 版)》一书,详细解读建筑业的有关税收政策,为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增值税政策的施行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作者还探讨了对于税收制度改革的相关思考,详细介绍建筑企业税会处理的实务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共包括八个章节,第一章简单介绍建筑行业的特点及经营流程,全面分析建筑业会计制度。第二章阐述增值税基本原理,解析建筑业的增值税政策,并详细论述企业进项税额以及发票管理。第三章介绍建筑业增值税管理的新思维,从价税分离、空间管理和时间管理三个维度进行构建。第四章介绍建筑企业收入成本确认,简单介绍现行会计制度下如何处理建造合同,并详细分析三种成本确认模式。第五章通过分析建筑业企业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以及企业账务处理流程,对增值税会计处理的三个关键作出解答。第六章与第七章分别介绍项目部和公司总部的税会处理,介绍税制转换、合同成本与收入、费用类进项、资产类进项、工程质保金等业务的税会处理相关内容。第八章为特殊业务的税会处理,包括以物抵债、ppp 模式、epc 模式、园林绿化等业务,并阐述我国税率调整的税会处理。

营改增后,新的税收制度、会计制度与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未完全适应,且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涉及范围较广、工程周期较长,导致诸多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建筑业的税务管理难以规范化,建筑企业承包的工程项目却可能遍布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相关政策制度都有所区别,导致企业对于工程项目的财会税收管理较为混乱,难以采取统一标准,且建筑工程项目工作人员多为临时组建,业务水平有限,极易在项目财税管理过程中发生失误,从而引发税务风险。第二,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管理较为复杂,由于工程项目周期较长,各项税额的汇报与缴纳工作量较为庞大,且各项目的管理难以统一,导致企业会计核算准确率受到影响。入增值税时代后,建筑企业若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优化其会计制度与增值税管理尤为关键,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筑企业应提升财税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明细权责。

增值税会计核算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企业应加强对于财会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提升其增值税会计核算能力,并清楚划分工作人员的具体权责,避免因项目过多以或者各项税额核算的大量工作导致税务管理出现混乱,财务人员增值税会计核算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增强企业税收核算精确率,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第二,建筑企业应明确增值税核算内容以及缴纳义务,并做好发票管理工作。增值税的核算内容极为复杂,很容易发生失误,建筑企业应明确划分核算内容,使财务人员的核算内容更加清晰,同时建筑企业也应增强对于增值税税额与收入确认的相关决策,通过税收抵减等方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三,建筑企业可以简化其财税申报与核算的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建筑企业的财税管理涉及多个项目,核算内容相对较多,因此企业可通过合并报税、日常核算等方式加强增值税会计处理效率,税额无误后及时向上回报,同时企业增值税缴纳需经过层层核算,在明确其职责的基础上,税务管理人员的核算与缴纳应更加及时,减少因环节过多导致的失误。进入增值税时代后,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就备受重视,因科目繁多、账目复杂导致企业增值税会计处理易发生失误,因此,企业增值税管理的优化十分重要,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核算精准性。在《建筑业增值税管理与会计实务(第 2 版)》一书的指导下,我国建筑业会计制度与增值税政策的优化建议将更加实用,可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张延泰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司财税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财税风险;控制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国家逐渐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完善了相关的产业政策与法规,同时也在税收及其他方面给予了支持。与其他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承担的税收压力较小,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府的优惠税收政策。从细节角度来看,我国当前实行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较多的限制条件,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导致企业在税收计算以及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问题,进而造成严重的税收风险,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与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税收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防范意识,采取合理的措施规避税收风险,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中财税风险概述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

根据《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应是规定领域中开展研究与技术成果转化并能够形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经营活动主体,从性质上来看,高新技术企业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我国制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本身是一项引导政策,其目的就是促进企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还能够体现出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说明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其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企业,也具有较强的成长性。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还能够获得税收优惠的政策,能降低企业发展的压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析

1.税收调整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后发现,其税收调整与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联系。尤其是对于钢铁制造领域以及农业领域,其在规定时间内税率的对比较为明显。再加上我国对于企业发展的认可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导致我国税收存在不同的政策。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逐渐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将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分离,针对其制定了统一的税收标准。经过调查能够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税率大多低于之前产业的税率,这就是企业发展的一大优势。2.税务类调整2016年以来,我国将之前企业的营业税更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制度的运行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很多益处,尤其是在增值税发票项目中,企业能够根据增值税的相关规范申请税费的退还,进而有效减轻企业经营发展的压力,同时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中应更加了解高新技术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备的优化与完善。尤其是在我国当前实行的增值税管理体系中,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对设备进行完善与管理,以较少的资源达到既定目标,以此促进企业的发展。3.税负抵消政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涵盖了非常多的领域与行业,比如工业、农业以及医药行业等。为了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在2019年通过了降税法案,实现了税负改革,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中财税风险问题

(一)企业资质认定问题

我国政府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提出了严格的规范。文件中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认定细节如下:1.企业必须拥有核心技术产权;2.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经营的范围都必须满足文件规定的范围与要求;3.从年销售收入来看,最近一年小于5000万的企业,比例不能够低于5%,而销售收入在5000万到2亿的企业,比例不能够低于4%,销售收入大于2亿的企业,比例不能够低于3%;4.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必须占比30%以上,研发人员占比在10%以上;5.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标准;6.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提供的服务收入不能够低于当前总收入的60%。只有满足以上规范与要求,高新技术企业才能够得到资质认证,同时享受税惠政策。如果企业在资质认证过程中出现了模糊或者不明确的情况,导致其认定存在风险,比如企业的高新收入占比不足、研发人员比例不足等问题,都有可能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认定,最终导致认定失败,无法享受税惠政策,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财税风险问题。

(二)研发费用归集风险

对于研发费用方面,文件中有着明确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得到税惠政策,目的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入到高新技术的产业中去,促进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但是在企业实际研发费用核算过程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明确的归集标准,导致会计准则与税法政策之间出现差异,使得研发费用很难进行单独的区分与核算,引发研发费用归集风险的出现。比如,申报项目与公司实际研发项目是否一致的问题,会计收入与高新收入如何区分等问题。经过分析能够知道,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归集与加计扣除的归集方式二者有很大的区别,但企业在处理时可能会出现将研发费用作为加计扣除标准的情况,这样就会极大地增加企业税务的风险。

(三)企业收入确认风险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收入来说,其生产产品以及经营活动的收入都能够享受相应的税惠政策。然而,企业应该完善高新技术产品与服务的收入总额计算以及占比列举工作,这样才能够提高税惠政策的利用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对于自身产品与服务的具体内容与统计口径都存在认知上的差异,这样就造成财务人员在报税的过程中出现分歧,进而引发财税风险。

(四)经济、法律以及信誉风险

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在材料报送时应该保障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与齐全性。如果高新技术企业的法律意识不足,尤其是在税收优惠的备案中提供了虚假的信息,或者中介人不认真履行自身义务,被税务机关发现虚假信息,都会导致企业难以享受税惠政策,深知还需补缴税款、遭到行政处罚,严重时还会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企业的商誉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信息公开有严格规定的上市公司,其税收筹划的失败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价,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如果企业通过虚报材料导致税收筹划失败,大众对于企业的信任也会受到影响。

三、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中财税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提升员工对优惠政策的认识水平,整体提高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中的财税风险意识

高新技术企业中,日常财税管理一般都是由一线财务岗位人员负责,员工对于税惠政策的认知以及财税管理工作的敏感程度将会直接影响财税风险的控制水平。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不断提升员工对税惠政策的认识水平,从整体角度提高企业税收政策中的财税风险意识。具体来说,企业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调整组织结构,将具体的财税管理工作落实到财务工作人员头上,这样就能够提高财税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财税风险问题。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转变自身对于财税管理工作的认知,提升对优惠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进而了解财税部门的日常管理以及监督工作。其次,对于财税基层岗位来说,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基层财务人员开展培训活动,针对相关税收政策进行学习,提升财税人员的风险管理水平以及财税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及职业优势。特别是对于企业纳税筹划工作,财税人员应该对相应的财税风险进行管理与控制,保障企业财税管理工作的稳定性。(二)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加强企业纳税筹划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受到多种因素与条件的限制,体现出综合性与高层次的特征。所谓的税务筹划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规避企业的税务,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税务筹划工作对于财税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税务管理能力要求都非常高,只有具备较高水准财务管理能力的工作人员才能够降低税务筹划的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税务筹划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合法,因此,我国相关法律政策对于企业税务筹划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财税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以及敏锐的政策意识,对于相关政策以及法律细节的变动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同时还能够充分立足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合理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案。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该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财税管理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经营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企业还可以设立专门的税务筹划部门与机构,聘用更加优秀的工作人员。对于经营规模比较小且处于刚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企业还可以采用外包管理方式,利用专业的税务机构完成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对企业的财税风险管理工作,高新技术企业应该重视财务风险问题的识别与预防,最好能够在严重后果出现之前通过合理筹划的方法完善财税管理工作,消除财税风险,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提高企业管理层效率,使财税风

险预警得到有效落地要想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惠政策利用率,企业还应该提高管理层的工作效率,不断完善和落实财税风险预警管理。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以战略目标为发展和管理目标,同时对项目管理能力进行优化,实现研发费用的独立核算,最大程度保障企业资金信息的完整性,在为企业财税减免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时降低企业财税的风险性。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将其创新项目中的相关费用核算内容进行梳理,并采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实现研发费用的独立核算与管理,通过调整原统计方式与组织结构的方法健全财税管理体制。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就在于科技创新,通过技术与服务研发的成功转化,进一步明确企业在不同经营领域中的研发投入,这样就能够形成研发经费的总体数值。在对研发经费进行单独核算管理时,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对项目的费用名称、实际内容以及归集路径等内容进行综合化管理。特别是在处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与加急费用控制差异化条件的问题上,财税人员应该熟悉不同地区相关税法的区别,为企业的税惠申请提供支撑性的数据。这样企业才能够出具满足税务部门管理需求的数据,进而快速享受税惠政策的优惠内容,减轻企业的税务压力,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财税风险处理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完善纳税筹划管理工作。在企业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相关的纳税政策以及税惠政策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财税管理工作的规范与流程,这样就能够有效控制和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税务风险,规范企业纳税行为。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联合其他部门,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提高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程度,防止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享受税务政策优惠,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税务风险问题,企业应该提升员工对优惠政策的认识水平,加强企业纳税筹划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中的财税风险意识,实现财税风险的有效管控,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温汉芝.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中财税风险的控制研究[j].纳税,2018,12(36):30.

[2]孙月秋.税收优惠政策下高新技术企业财税风险的规避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9(19):370.

[3]叶晓婧.高新技术企业在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中的研究———以szcc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438(04):53-54.

[4]魏巍.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研究及政策优惠探析[j].纳税,2018,203(23):50.

[5]杨立林.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599(09):53-55.

公司财税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财政税收;国民经济;问题;深化改革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社会主义经济虽然还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但是其经济基础起点低。因此,我国的经济实力较发达国家相对薄弱,加上目前我们的国民对各种建设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的财税压力更大。现阶段,我国财税工作的成果远远超过了上世纪的财税工作成果,但仍然具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一、关于财政税收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为适应新形势下的这种变化,需要进一步改革税收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的体系,使得财政支出的体系更规范合理,提高了税收利益的使用率,更好地投入到基础建设中,提高了人民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进行转变的重大关键阶段,传统的税收政策和体系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需求,亟待逐步发展转变。同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财政差异是明显的,但利益分配与管理工作严重失衡,财政预算中非常关键的支出必须端正,税收的实际使用程度和财政预算水平必须充分结合这个时代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二、当前财政税收深化改革的意义

(一)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体制

如何真正实现我国财税制度改革深化,实际上是时代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又能够促进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体系更加健全与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对于国库进行支付手段方式主要有集中支付,也大大地增加了对于国库进行优化的时间。二十三条,这就是我们政府采购流程要做到更为透明,公开。特别重要的是在大力推进社会服务和公共基础的建设中,政府的各项财政投入可以有效地优化收入和支出的结构,同时有效地完善和改进政府的财务管理,对于大大加快我国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速度,实现向一个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实现税制形式有效转变

新形势下深化财税改革的意义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税制的有效转型。第一,税制的转变使税制更加统一,促进企业间有效的公平竞争和各种资源配置的优化平衡。第二,以增值税为主的新税收体系,因此形成的最差因素是,补充了消费税和营业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税制具有计划经济特色,替代税制能够充分保障的一定程度上,我国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最后,最重要的是引入多重税制,不仅要提高分配,还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动性,有效地发挥政府的财政职能。

三、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期,经济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税收政策也没有完全转变,与国情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现在的环境也是需要一定时期的。这需要一个过程,这几个因素使税收原来的职能难以完全发挥出来,宏观调控和经济调节都有所不足。经营制度本身也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如重复征收等不完善之处。在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时,企业重复缴纳的情况较多。

(二)监督力度不够

在我国,逃税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通过财务欺诈制造财务信息、通过专用发票等方式逃税等大型工程上用尽了一切方法。不少企业不按时交纳税金,而且不按时交纳税金,因此,有实际利益的企业只看权力,偷漏税金的事例不在少数。

(三)预算工作不合理

财政税收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当地预算,保障税收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但国内税收预算的重视相对比较少,内容也比较少。在其后续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挪用税收的情况,税务预算调控功能也有所削弱。因为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在其征收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使得纳税人产生冲突,从而调动了纳税人的积极性。

(四)纳税人素质有待提升

在税务上出现偷税漏缴现象,一方面这些因素关系到我国税收体制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会对纳税人自身的综合素质产生影响。部分的企业和其他个人因为自己的纳税意识淡薄,根本没有从正确的角度认识和看到缴纳的税金是否应该被使用在相反的方向上,只是看在眼前。一旦管理者贪污税款的案件在我国境内发生或者纳税人无法直接获得享受的纳税优惠,那么这些税种就会被错误地认为是无法充分发挥其实际效果。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这一方向也需要加以限制和完善。

(五)其他问题

而且在税收征管和行政执法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管理制度与行政规章制度并没有形成统一,制度也不健全,管理者难以充分发挥税收的具体实际功能。再者再加上监管力度差,公务员玩忽职守,缺乏社会责任心的情况存在很大,税收中还是会因此而出现许多问题。由于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专项税收主要是适合于经济性的建设,而且公用设施的使用量比较小,纳税人很容易失去了积极性。在土地和自治区的财政和经济状况不同的情形下,在实际的税收收入中,受到所征地方财政,履历等规定条款的影响,财政,行政功能划分不清。特别是有些地方税的征收比较复杂,财政行为和管理机构的做法陈旧,伸缩性差,难以进行处理。用于推进地方经济的建设,地区,各个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失调,税收和财政支出失调,不利于当地开展与此有关的活动。

四、新形势下财政税收深化改革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

结合具体的国情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合理地调整了税收政策,使之能够与当前的市场经济相适应。在维系国家利益的同时,促进了每个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尤其特别是重叠征税,必须迅速有效改善这种类型的状况。比如合理调整营业税和所得税,提高了纳税人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对一些中小微型企业,要尽可能多地降低他们的税收,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才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地方财政的税收总额控制方面,同样要按照实际经济条文,进一步限制和压缩自己的税收总额,不断健全自己的管理体系。

(二)加强财政税收监督力度

为了促使我国目前的财务和偷税漏缴行为大大增加,必须进一步强化对财税管理工作的控制,防止中小型企业的偷税漏缴。第一,建立健全了完善的税务监督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和纳税机构专门负责监督公司和企业的纳税管理。健全的税务监督体系应该使得保障征税和合理化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尽量避免中小微企业的偷税漏缴。目前,企业为了减少其应纳税额,经常在国家内做假帐,由政府和税收征管机构负责监督其企业财务信誉和盈余,减少对国家税收的损失,维护社会和国家经济的利益。

(三)做好财政预算工作

确保财税收入不能突破科学合理的纳税人预算管理机制。另一方面,我国政府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国情,制订长期税收征收预算和管理机制,对于我国财税工作也可以制定长远的计划,保障我国税收工作的正常开展。税收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地深化和优先改革,不但能够确保税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也有助于提升税务工作的效率。

(四)加大相关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素质和纳税意识

在社会上一些可以进行宣传活动的电视或者是网络上,或多或少都会播放一些广泛地宣传纳税知识内容的录像带,情境剧集等,使得纳税人员和其他纳税公司能够增强自己的纳税意识和综合素质;政府也对于建设公共服务部门的纳税人进行了公共服务管理,他们要求从自己的实际角度出发来考虑如何进行纳税,在班里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这样就可以调动提高有效的纳税工作人员积极性,减少偷税漏税。

(五)控制财政支出合理化

财政支出要按照市场化,人道,公共性原则,使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受到有效限制,定期地使得财政支出能够有利于合理的有无经济性支出及其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建设。财政支出需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对于在贫苦和艰难农村需要有相对应的财政开支。在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方面,要大力增强和提升我国科技能力,增加对社会保险的财政投入。努力维护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条件,财政性支出将全部用于推进国家公共卫生设施的建设,提升国家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五、结束语

财税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随着近年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壮大,虽然在我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财税改革,但在这些改革中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和漏洞,使得财税改革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开展起来困难较大。因此,为了有效地保证当前我国财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强财税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建立,健全各项财政制度,提高其工作人员的资金总额和综合素质,加强财税管理工作的监督和预算,防止财务偷漏事件的发生,保障当前国家整个经济建设的正常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付师伟.试论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财经界,2016,(19):321.

[2]郭淼.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认识与探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1):1 6.

公司财税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税务管理;举措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进程

201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国务院扩大营改增试点至8省市;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范围推广到全国试行,并将广播影视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2014年1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至此,增值税全面替代了营业税。

二、当前建筑业面临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资质借用短期内无法根本性消除。现行企业采用“集团内总分包”解决资质借用模式,仍然存在风险,按照《建筑法》的规定,这样的分包行为涉嫌违法分包,同时由于内部总分包合同的签订,会产生一道印花税纳税义务,增加税务负担;总分包模式虽然理顺了抵扣链条,但是增加管理环节,增加了管理成本。三方协议和内部授权模式,由于大部分业主不接受、不同意,导致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第二条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受阻。(二)长期以来,建筑行业对税务管理不重视,具体表现在对税务管理资源投入不足,单位未设置专门的税务部门,也未配备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完全由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手包办。“营改增”后,大多数单位也成立了税务管理部门,配备了部分税务管理专、兼职人员,但是不管是从人员数量方面还是人员素质方面都满足不了当前税制改革、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的需要。(三)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链条长,一项工程特别是铁路大线、地铁以及目前盛行的ppp项目,可能涉及一级法人企业、二级法人企业或分公司、三级法人企业或分公司、子分公司下属项目部四级核算管理,四级都涉及发票传递、税款缴纳、汇总纳税等管理环节,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和成本。(四)目前营改增政策不完善,自从财税〔2016〕36号出台后,国家税务总局随后下发了很多补丁文件,可以看出税制改革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同一个税务文件由于各地方税务局的理解不同以及争夺税源的实际情况,导致部分政策无法落地,比如国家税务局规定预缴税金时可以扣除分包款,实际执行情况是,部分地区因为分包是本市企业不需要在项目所在地预缴增值税,导致总包在办理预缴时就不让抵扣分包,理由是分包没有在当地预缴税款。

三、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举措

(一)优化管理模式,解决资质共享。优化管理模式、减少交易环节是减少管理成本、降低企业税负的根本措施;实现“四流一致”是应抵尽抵、降低税负的根本保证;解决合同主体(资质主体)、实施主体、资金主体、发票主体一致性的问题,是实现营改增后企业依法经营、合规纳税的源头治理。积极主动与业主沟通,必要时联合税务局跟业主做工作,通过与业主签订“三方协议”或者按照国家税务总局2017年11号公告第二条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内部授权模式”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尽可能减少管理链条,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潜在的税务风险。(二)建立健全税务管理机构“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各项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尤其是税务管理工作量、工作难度加大,税务管理风险也增大,为了有效管控增值税纳税风险,提高企业税务管理综合水平,设立税务管理机构、岗位,配备相应数量的高素质的专业税务管理人员,是有效开展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建筑企业应高度重视、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企业设立独立的税务管理机构(部门),也可以在财务部内设立相应的税务管理岗位,足额配备相应的税务管理人员,确保能够满足“营改增”后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需要。(三)全面梳理制度流程,完善内控体系,主动适应税改要求。营改增后,建筑企业从投标报价到经营模式、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价格比选、成本分析、发票传递、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环节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企业必须根据增值税法规以及营改增相关政策,全面梳理和修订公司招投标、采购、法务、项目管理、投融资、考核以及财税管理等相关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税务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执行有效。在流程设计上要做到顺畅、闭合、环环相扣。科学有效的制定增值税发票申请开具、取得传递认证和纳税管理三个流程,从业务发起部门到财务部门以及中间审批环节,对各环节时间节点、责任划分要有明确规定,并留有记录,做到过程有记录、责任能落实。(四)研究汇总纳税,规范管理要求。建筑企业要认真研究汇总纳税规定,明确汇总纳税范围,明确汇总纳税的具体操作要求,包括进项、销项、预交税款的汇总统计,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纳税义务人能够按时(建议每月15日前)汇总所属单位的进项、销项、预交税金,并进行汇总申报纳税,畅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各级纳税义务人要采取合理方式,对所属单位的税负水平(或进项抵扣率)进行管控和考核。(五)强化财税管理工作,加强税企沟通,确保业务办理顺畅。建筑企业要及时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联系,按照税务机关有关要求,办理备案登记、预缴税款、领取和开具发票、纳税申报等,参加税务机关组织的增值税业务培训,及时获取最新最全的税务管理要求。针对各地对税务政策的理解不一致或税源争议,导致部分有利政策无法享受,一定要向其上级税务机关反映,争取理解和支持,共同协调解决问题,维护企业正当利益。(六)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建筑企业要利用现在大数据、互联网 、云计算等新生科技,有条件的安装部署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增值税管理水平。

公司财税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营改增;施工单位;税务

新时期,在推进施工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强化了税务意识,越来越重视税务筹划工作的实施,以期通过科学的筹划,起到降低税务负担、科学避税的目的。2016我国开展实施了“营改增”税务政策,相关工作的推进和实施一定程度上对施工单位的税务管理、税收筹划等产生了影响,促使税务管理、税收筹划工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相关单位和人员需要对此有基本的了解和把握,对财税工作实施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通过票据管理、核算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管理工作的实施,提高施工单位税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营改增造成的负面影响,充分的享受税收政策的福利。“甲供材”主要指的是建筑企业提供工程服务时,由建筑单位自行采购材料。“营改增”对这类施工企业的影响比较大,企业既要保证材料采购的规范性,关注材料价格,也需要强化税务意识。

一、营改增背景下施工单位税务工作的现状

随着工程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施工单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和行业竞争环境,很多施工单位的盈利空间都在缩小。为走出发展的困境,越来越重视施工技术和工艺的提高,强调做好一系列内部监督和管理控制工作。在不断发展中,工程的数量和规模在持续增加,给施工单位财税工作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财税工作更复杂,涉及到的税种和涉税事项更加多样化。而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我国的政策调整和税务改革,国家的征税范围、征税对象、征收标准、征收方式等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要求施工单位根据现实工作的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财税工作。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规范化的纳税行为及准确的把握各项财税政策,有效的降低施工单位的税务负担,规避不规范税收行为,增加施工单位的收益和持续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营改增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要税收改革,强调在财税管理工作开展中取消营业税,相关应税项目改收增值税。“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优化和完善我国的财税体制,在减少重复征税、优化市场秩序、降低企业税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创造更加公平、中性的税收环境。相关工作的推进和实施一定程度上还会对施工单位的税务管理、税收筹划等产生影响,促使税务管理、税收筹划工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改善了施工单位需要不断缴费的情况、降低施工单位的税务成本。相关单位和人员需要对此有基本的了解和把握,准确把握“营改增”政策实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财税工作实施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提高施工单位税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营改增造成的负面影响,充分的享受税收政策的福利和便利,推进施工单位的持续发展。

二、营改增对施工单位税务工作的影响

(一)对税收负担的影响

随着工程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的数量和规模在持续增加,给施工单位财税工作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财税工作更复杂,纳税规模也在增大,涉及到的税种和涉税事项更加多样化。施工单位逐渐的强化了税务意识,以期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和全面的税务管理,降低施工单位的税务负担。“营改增”税务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对施工单位的税务管理、税收筹划等产生了影响,国家的征税范围、征税对象、征收标准、征收方式等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使得施工单位的盈利水平与进项税额相挂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抵扣进项税的范围、业务和比例,在降低施工单位的税务负担、债务风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能促使税收的杠杆作用最大化发挥,增加施工单位的利润空间。但是,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足够的进项税额抵扣(如在购置材料的时候,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很多临时性的材料和设备及零星的材料费用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可能导致施工单位需要承担额外的税负,进而增加税务成本。

(二)对财税管理的影响

“营改增”税务政策的实施,对施工单位的财税管理工作实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增加了税务管理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影响财务报表。“营改增”税务政策的实施,对施工单位的税务结构、资产结构、收入利润的变化、缴费制度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一定程度上促使施工单位的固定资产入账金额、累计折扣在减少,相应的减少了负债金额;增大了流动资产比例、负债比例;取消了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金,税务工作的实施不需要对营业税额进行核算和分析,要求施工单位对其财务报表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影响计税方法及税率。相关政策的推进和实施,促使施工单位的部分税收项目的税率发生了变化,对施工单位的收入确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影响会计核算。相关政策的推进和实施,要求施工单位对运营业务类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实施针对性的会计核算,增加了核算的难度和工作量。影响发票管理。营改增的实施,可以抵扣施工单位购买固定资产、机械设备、施工材料、低值易耗品等产生的部分进项税额,起到增加施工单位利润的作用。但是,施工单位的主要成本支出是施工材料和人工,很多小规模的材料设备商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率比较低,只有3%的进项税额抵扣,导致这部分成本不能完全进行进项税额抵,进而对施工单位的净利润造成影响,导致净利润减少。影响财务管理人员。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施工单位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关人员对营改增的要求、特点、法律规范等有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并根据自身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财税管理流程,降低营改增造成的负面影响,充分的享受税收政策的福利。

三、营改增背景下提高施工单位税务管理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税务条件

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自身运营管理及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在对营改增有准确的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各项体制机制,并加强财务人员管理和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施工单位内部创造良好的税务条件,确保相关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施工单位税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对财政税收工作的实施进行全面、实时的监督和控制,规避不规范财税行为。完善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税务工作,确保相关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工作,对不规范的行为进行严格的惩处。完善财政税收流程,确保其标准性、规范性,并确保单位的财税人员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有清晰的了解和认知,采用适合的措施,做到科学合理的避税。加强信息化管理,保证各项税收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公开透明,为高质量财税工作的实施提供依据和支撑。

(二)强化纳税筹划意识

“营改增”的实施在减少施工企业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施工企业税务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使施工企业财税工作更复杂。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建设及材料采购的时候,需要强化纳税筹划意识,充分的认识到税务筹划工作的重要性,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全局性、战略性角度出发,对各项税务行为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筹划,对各种材料的采购进行科学安排,并规范化做好税务筹划和核算工作,通过选择适合的供应商、加强合同管理和票据管理等,以获取更多的进项税额抵扣,降低企业税负。相关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能力水平,要对营改增的要求、特点、法律规范等有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财税管理流程,降低营改增造成的负面影响,充分的享受改革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减免政策带来的便利。要自觉的规范自身的纳税工作及操作行为,确保相关工作的实施严格的依照我国的新标准和法律规范进行,最大化的降低纳税风险。税务筹划工作的实施要能够准确识别和判断纳税的对象、科目,确保税务方案的针对性,保证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规范性,以起到一定的降低施工单位税务成本和税务负担的作用,增加项目建设的利润。此外,施工企业还需要确保财务报表的规范完整性,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完善企业财务报表的列报和税务会计体系,并根据企业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及材料采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税方法及税率,对所有材料费用支出等进行规范化确认和核算、及时结转成本,在合同和协议签订生效之后,需要立即报备,以有效提高施工企业财税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效果,帮助施工企业降低税负,实现项目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发票的管理

营改增的实施要重视对各项发票和施工中的票据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相关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划分,有效规避票据管理混乱、漏错或者是疏忽的情况,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具体工作的实施,要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需要,对发票管理的模式进行合理性的改进和优化,对不用类型的发票实施分类管理,减少票据混用、错用、丢失的现象,最大化的降低因发票管理混乱造成的影响损失。尤其要做好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严格的依照相关的规范和流程在税务局申领,以帮助施工单位抵扣税费,有效的降低施工单位的税务成本和税务负担,促使其获得更大的利润。在采购材料的时候,要选择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材料供应商,并与之规范化签证协议和合同,争取获得更高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确保“货物、劳务及服务流”、“资金流”、“发票流”三者相一致,以免对施工企业的税务核算和纳税管理造成影响,出现一些矛盾纠纷问题。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之后,需要检查发票的信息内容是否规范、完整,票面是否干净、整齐,需要确保在开票之日起15天内将票据及有关资料信息上交给财务部分,方便财务部门对其进行核算和管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

(四)做好财务税务核算工作

施工企业需要规范化做好“营改增”后的财务税务核算和纳税管理工作,对纳税事项进行科学核算和筹划。一是,原材料的管理和核算。施工企业需要尽量控制和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对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进行科学管理。材料采购一般要根据施工企业的工程进度进行,降低材料库存。在项目施工建设的时候,主要物资和二、三项材料一般要集中采购。如果供应商就货物销售价款、运杂费只向施工企业提供一张货物销售发票,则税率为17%,如果分开提供两张发票,则货物的税率为13%、运费的税率为9%,在核算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二是,周转材料的管理和核算。周转材料一般指的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材料,这些材料的消耗大,施工企业需要对这些材料的成本及费用支出进行科学管理。项目建设所需要的周转材料,最好是统一购买、签订合同、付款和管理,然后根据各施工环节实际情况和需要,对这些材料物资进行科学调配和利用,以便充分获取增值税抵扣凭证。在进项税抵扣的时候,不同材料的税率也不同,如果是自购周转材料、外租周转材料,一般税率为13%,如果是材料运费,一般税率为9%;三是,临时设施的管理和核算。建筑施工需要加强临时设施的管理,严格依照施工企业签订的合同预算进行,降低成本和费用支出。在进项税抵扣的时候,如果是依照建筑劳务签订合同的,一般税率为9%,如果是分别签订材料采购合同、劳务分包合同的,材料税率为13%、分包税率为9%;四是,机械租赁的管理和核算。施工企业在租赁机械设备的时候,需要规范化签订合同,明确机械设备的名称、型号、租赁价格、时间等,最好对项目施工建设所需的设备集中采购。在进项税抵扣的时候,一般税率为13%。

(五)其他方面的管理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税工作的开展产生的影响大,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都要努力为税务筹划、税收管理、降低税负和成本费用支出提供支撑。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供应商。强调施工企业从材料采购环节就重视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材料质量和价格、供应商的资质和能力水平,尽量选择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获取相关票据,以便在后期税务核算的时候能够最大限额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起到降低施工企业综合税负的作用效果;其次,细化合同签订条款。合同条款以及合同如何签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施工企业的业务流程、资金结算、发票取得和税负情况、税款缴纳期间。“营改增”后,施工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根据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不断细化合同签订条款,对并合同内容和事项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和分析,确保合同签订的规范性和合同内容的完整性,一般强调在合同中明确对方的纳税人资格、发票开具时间、发票类型、货款支付时间等,为后期企业的税务核算和纳税管理提供支撑;三是,科学测算税负临界点。所谓的“甲供材”主要指的是建筑企业提供工程服务时,由建筑单位自行采购材料,适用一般计税方法。材料费用支出在施工企业费用支出中的占比大,施工企业需要重点加强材料管理和成本费用支出,规范化做好这部分的核算工作。“营改增”后,施工企业在材料采购的时候,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多,可以使用一般计税方法进行核算和管理,则越能降低企业的税负,对企业越有利;如果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比较少,通常可以采用简易计税办法,促使施工企业的综合税负降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会对施工单位的税务管理、税收筹划等工作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相关人员需要对此有基本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施工单位的税务工作。要强化税务意识、规范化进行税务筹划工作,并科学的运用“营改增”的各项有利政策,降低施工单位的税务负担,提高施工单位税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进施工单位的健康发展。施工企业在材料采购的时候,不能只关注材料的价格,还需要强化税务意识,从材料采购环节开始就做好税务筹划工作,针对不同材料进行科学管理和规范化核算,并加强票据、合同等的管理,以有效降低企业税负和成本,实现施工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白国涛.营改增对施工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9(34):176-178.

[2]杨莉娜.“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纳税,2019,13(18):9-11.

[3]李娜.“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影响研究——以sz公司为例[d].沈阳: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20.

公司财税管理范文篇9

1.1行业特性造成不可避免的管控难题。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服务项目众多,分布广泛,跨区经营使不同项目面临的纳税环境各不相同。项目建设周期普遍较长,存在工程劳务分包等,面对各地不同的税务政策,相应地加大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难度。我国对建筑施工企业跨区经营实行税收双重管理,各地税务局强化税源管理,税企争端多导致企业税控管理难度大。施工企业根据不同工程项目,在项目所在地国税局先按照3%或2%预缴增值税,然后再到地方税务局按照预缴的增值税额缴纳其他附加税费。甚至有些地方税务局还要按营业收入加征个人所得税;2%预征企业所得税,以解决机构所在地和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对外出经营建筑施工企业争抢所得税源的问题。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新项目开始前深入了解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的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政策,以减少税务风险。不同管辖税务机关对税法关于建筑施工企业政策规定的理解和执行差异很大,这就额外增加了企业担负税务风险的系数,给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带来难度。若税企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可避免地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涉税风险。1.2缺乏健全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多数施工企业在项目部成立后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而在项目财务管理方面实行项目会计委派制,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由于项目经理权力过大而委派的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削弱了对财务风险的管控。甚至部分施工企业只在集团总部设置专门税管员,或并未设置专门税管员。各项目财务人员只是基于项目基础财务管理而缺乏集团整体税控意识,不注重对各项更新完善的税务新政加强涉税辅导及后续教育,导致对新政的理解和把握滞后,难以把控企业整体税务风险。1.3施工项目管理粗放,进项税额抵扣链条不完整,使企业税负不降反增。进项税额是否充分抵扣密切关系到“营改增”为企业减负目标的实现,“营改增”之前,建筑业是营业税应税范围的重要部分,具有组织结构大、劳务密集、经营业务多样性的特点,使税务管理难度大,工程劳务成本占比较大,但很大一部分劳务成本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票进行抵扣。另外,施工项目财务管理水平不健全,缺乏整体纳税筹划意识。目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注重项目绩效考核,忽视项目涉税风险。经办人员对该取得专票进行抵扣的业务取得普通发票,或者对已取得的专票未及时认证,这些都将导致企业整体税负不降反增。

2建筑施工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管控的建议

2.1总部设置税管专岗,配备专业人才,加强与税务沟通。根据国家税收征管办法以及税制改革措施的深入实施,税务新政日新月异,税务管理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加之施工企业的特性使税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相应地提高对税管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由企业根据经营规模及项目分布情况,设置专职专岗。首先,专职税管员要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在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财务核算办法以及会计处理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增值税管理体制,进行事前筹划、事中控制以达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其次,积极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学习并向单位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传达新政,进行纳税辅导,坚持税务管理与财务核算密切联系,及时识别纳税风险,按时足额纳税,建立良好税企关系,维护企业良好纳税信誉等级。此外,了解税务机关各阶段工作稽点,调整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重心。2.2通过内审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内部管控监督体制。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开展对项目施工和财务决算、税务方面的审计工作,加强内部审核有助于防范财税风险,确保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要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坚持企业管理方针和发展目标,聚焦企业领导层战略部署,通过开展工程招标、项目合同评审、台账管理等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在保证精品工程、按期完工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合同定价,通过与各生产、业务部门的配合,对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分包劳务、工程结算等环节加强审计和监督,降低工程成本,保证资金使用效率,按期保质完工,打造企业良好形象。2.3规范增值税发票管理,在基础工作中加强风险防范。鉴于增值税发票的监管严格性和特殊性,从单位税控设备的购买使用开始,应由专人负责安装调试,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进行发票开具、认证、保管登记。根据申报需求建立台账,划分简易计税和一般计税项目,积极与各生产部门配合,强调增值税专票的重要性,争取当月取得的发票当月认证抵扣,严格控制滞留票的产生。在发票开具方面,做好备案登记,全面了解各工程项目所在地的税务政策,详细记载各工程项目的预缴增值税及附加税的税率、税额。评估项目涉税风险,分析企业内外部业务环境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相应的税务管理流程。在增值税纳税申报方面,根据申报日期规定各工程项目每月15日前必须上报增值税进项统计表,做到账表相符;在发票管理方面,要求各项目会计及时统计预缴增值税及附加,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必须当月交于合作方签收,对于违反发票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税收处罚措施,严格遵循单位开票流程,做好合同备案、发票领用人签字。2.4加强对项目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全员参与风险防控。企业应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各工程项目进度及计量情况,财务人员及时办理工程项目税务登记,准确计算并按时缴纳税款,开具计量发票。增强项目负责人及经办人纳税筹划意识,认识到税务管控不仅是财务一个部门的职责,它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将项目税务风险管理成效纳入项目业绩考核中去,通过开展税收政策宣传学习,把握地区税收优惠。由于人工、材料、机械在施工成本中占比较大,合理选择有纳税主体资格的往来合作单位,在保证质量和价格的前提下,在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间进行筹划选择,确保取得的进项税额充分抵扣,降低纳税成本,提高工程项目效益。通过约束激励机制,把税控制度与企业内控机制结合起来,自上而下,由内而外,把促进项目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全员参与,使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日常管理中。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营改增”全面实施及各项减税降负政策的颁布以及税收管理平台的运行,国家税制在不断完善。如何利用好税收红利,对健全施工企业财税管控是一种机遇和挑战,作为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全员税务风险管控意识,注重培养擅长经营、深谙财税政策的复合型人才,统筹安排经济资源,运用风险与报酬原理合理测算纳税方案,从而降低纳税风险成本,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

参考文献:

[1]刘逸虹.建筑企业“营改增”后的税务风险与防范[j].交通财会,2017(9).

[2]蔡阳春.“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与控制[j].中国总会计师,2017(1).

公司财税管理范文篇10

(一)税收征管风险

国家的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评估后,并没有进行相对的关注,不能够处理好会计和税务处理层面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无法切实合理的实施财税处理而致使税务风险。

(二)税收政策风险

1、税收政策了解不够完全而面临风险由于筹划人员受着有关专业的束缚,对相关法律条款内容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差,因而,难免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进而使得其纳税筹划提供了对应的风险作用。2、税收政策调整切实程度而具有的风险如若纳税筹划方案无法与时俱进,跟上国家最新的税收调整步伐,则可能由合法转变为不合法。税收政策的实时水平是加大或是减少都会使纳税人纳税筹划的难度有所增减。由此,税收政策的时效性将会带来或多或少的筹划风险。3、税收政策不符合要求所面临的风险目前而言,中国的税收法律规定的内容条款多,许多由有关税收管理部门制定的税收行政规章的明确程度不够,如若按照这样的法律规定去纳税,就很大程度上会产生对税法精神认识不够,导致筹划不成功。

(三)企业经营风险

1、投资决策造成的风险税收政策的拟定必定会有着导向性的差别,而这样的差别会成为纳税人纳税筹划的起点。若是无视相关因素的影响,就会使得纳税人造成不同的损失。2、成本开支造成的风险纳税筹划是在有关经济成本的基础下取得了较大的税收效益。大部分纳税筹划计划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现实中,却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加大了筹划成本。但若不着重成本的因素,则有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3、方案实施风险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采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去达到目的。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案,在执行流程若未严格的执行措施,或缺乏有实力的造就人才,都会导致筹划不成功。

二、纳税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纳税筹划具有条件性

在财务人员配备不足情况下,税务管理人员身兼数岗,只能维持日常基本纳税处理工作,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剖析税务政策,妨碍了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二)纳税筹划的主观性

纳税筹划牵涉到许多方面,筹划人员要尽可能地把握相关的政策与能力。对于税收政策等的认知与判断以及纳税筹划人员本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都对纳税筹划计划的设计产生作用。

(三)征纳双方认定的差异

纳税筹划的代表性是以法律为基础的。我国税法的某些规章制度具备一定的弹性,对某些详细的界限不明晰,纳税筹划方案到底能否达到税法的要求,能否达成纳税筹划的目标,一定水平上是由地税务机关是否可以认定而做出决策的。

三、纳税筹划风险的控制方法

(一)纳税筹划风险控制体系

组织控制体系:提高企业部门之间权利和职责的控制和管理业务控制体系:区别业务类别和特性对税种正确性的审核票务控制体系:加强对票据的领用、受票、开票的控制资金控制体系:提高资金安全和预算管理的相关控制

(二)纳税筹划与风险控制体系说明

组织控制体系:首先,要建立税务风险控制领导的小队,由分管财务的公司上层当对长,其余业务部门就为队员,领导分队下开办办公室,由财务资产部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由财务资产相关成员为办公室人员,主要负责为组织平时的税务风险控制任务。业务控制体系:根据项目的情况,尤其是在合同的签订方面和出现税收政策调整,财务相关岗位专门负责去跟业务部门交流,剖析相关经济业务的开票及涉税风险状况。票务控制体系:对于各种发票的购领销手续进行严格控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需要进行受票、开票,强化增值税发票的控制。会计控制体系:会计核算规范是需要依据省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核算条件,对平常的账务进行严格处理;完善制度建设。制定财务报销管理方法、资金支付审批权限、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方法等规范会计核算。资金控制体系:完善资金安保制度、完善资金内控制度,加大资金预算管理的力度,严格控制收支。

四、绩效考核与控制

由分管财务的公司领导及财务资产部主任根据省公司指标体系结合本公司岗位绩效合约对税务管管理工作进行总体检查和评价。纳税申报、税金缴纳与账面是否保持统一,是否有申报不实的情况。各种发票购领销手续能否符合条件和要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办理能否符合有关规范和规定,票据的受办能否符合票据管理相关政策等。各种涉税会计凭证制作是否正确,税收政策及变动掌握是否及时。

五、评估与分析

(一)对账务核算总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检查营业收入:检查主营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是否正确计入,将本期售电量、主营业务收入与以前年度同期售电量、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判断收入是否正确、合理,分析变动异常原因;检查是否有出租固定资产、代收手续费收入、运维费收入以及罚款收入应做未做收入。检查成本费用支出:与上年同期相比,支出是否异常,分析检查是否有资本性支出等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计入了本事项。比如:固定资产修理费以及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无法进行准确的划分,导致了把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列入大修成本,增加成本支出,检查房屋建筑物折旧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是否正确等。检查往来账项:检查各项往来挂账,特别是其他应付款挂账,是否有应计未计收入情况。

(二)对于偶尔发生的税务风险,应及时纠错

对该项业务做恰当的涉税核算,记录和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为以后避免此类税务风险寻找对策;对于业务普遍发生的税务风险,不仅应及时纠错、做出正确的涉税处理,而且还要针对税务风险发生的特点,查找引起税务风险发生的制度原因,并做好原因记录、及时进行反馈、评估档案保管等工作,为下一步制定税务管理制度提供借鉴;对于重大的税务风险和普遍存在的税务风险及时向省电力公司反馈,提出税务风险管理的合理化建议,由省电力公司对相关问题做出统一规定。

(三)对税务风险评估情况进行定期归纳、分析、总结

根据风险发生的情况,制定税务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标准,为税务风险个性管理提供资料借鉴,并可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税务管理文件,强化税务风险管理。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