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硕士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0 15:33:24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公司法硕士论文篇1
(四)法学学位论文数据库 国家法定的学位论文收集机构有:国家图书馆收藏包括全国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全部博士论文、博士后研究报告和海外留学生学位论文(近年来也开始收藏硕士论文);中国科学院收藏自然科学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收藏社会科学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国家图书馆、社科院都建立了各自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只是论文收录范围不再局限于原规定,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此外,还有一些机构和商业性数据公司也建立了学位论文库,如calis的高校学位论文库、cnki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库。目前,还没有专业性学位论文数据库,所以笔者只能就这几较大的综合性学位论文数据库作一简单介绍: 1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资源》数据库[32]。迄今为止,该库已收藏1981年我国实施学位制以来的博士论文(包括所有博士授予单位及其专业)8万余种,收藏率高达98%;收藏硕士论文和博士后研究报告万余种。此外,还收藏有1992年以来自海外征集到的中国留学生的博士论文千余种。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中心《学位论文》数据库[33]。1984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文指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为收集全国各学位授予单位通过的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并建立全国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库。后来又收藏了部分博士学位论文。现在已收藏博士、硕士论文书目8万种,通过分类号检索方式查询到法学类学位论文9052条。 3《中国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34]。始建于1995年,由万方数据公司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制作。收录了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论文的文摘信息,至 2009年4月3日,总计437,324条数据,每月更新。 4《calis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35]。收藏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在内的83个calis成员馆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文摘,到目前为止收录加工数据7万条。 5《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收录质量最高、连续动态更新的全文数据库,迄今已完成2000-2009年8万本论文的数据加工与入库。该库每年收录全国300家博士培养单位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约28000篇 ,分为包括经济、政治及法律在内的九大专辑。网上数据每日更新,专辑光盘每季更新。 二、上述数据库简评 我国纸质期刊的电子化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且进展较快。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基本上改变了手工作坊式的资源制作方法及纸制媒介的单一检索方式,提供了更为便利、快捷、准确的检索手段,使得研究人员足不出户就可浏览全国乃至全球的学术论文,这当然极大地便利了学术思想的广泛传播,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学术繁荣。而西方发达国家纸质资源电子化进程则起步比我们要早。早在1973年,lexis公司就进入米德(mead)数据中心,提供俄亥俄州的法典、案例、美国法典以及部分联邦判例法的全文。1975年,该数据开始在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启用。同年,westlaw公司开发了首家在线检索数据库——westlaw数据库[36]。lexisnexis公司与westlaw公司是英美法系国家中规模最大、数据最权威的两大商业巨擘。其涵盖范围不仅包括法律(法规)、判例等原始资源(既有美国各州、联邦的判例和法规,也有英国、加拿大、法国、欧盟等二十五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资源),还有期刊、报纸上的学术论文以及法律新闻等二次资源。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多层次、多侧面的法律资源体系,能同时检索多种不同数据库,可谓相当便利。不仅如此,两大数据库在 功能上也各具特色,难分轩轾。如,westlaw数据库有关键引用(keycite)、主题摘要(west topical highlights)、在线服务、pdf格式文档等特色功能;lexisnexis数据库中依个体需求特设的shepard报告、案例摘要和核心概念、电子剪贴服务(eclipse)、实务领域页面等功能也独具特色[37]。相形之下,我们国内的光盘数据库就要逊色许多,总的来说就是缺乏特色、功能单一、大同小异、较少独创性。如法律(规)、判例光盘数据库与学术论文光盘数据库总是单独分开做,而未能将理论与实务相链接,同时满足使用者的不种需求。当然,要想将两者合二为一,就国内现有条件而言确实难以为之;而且,规模的过分庞大必然给质量的把关和内容的精致提出更高要求,做得不好效果将大打折扣,人力和物力自然有付诸流水之虞。再者,内容雷同,缺少特色。纵观我国各个光盘数据库,除个别的在制作技术或信息含量大小方面有所不同外,几乎可以说是千人一面,大同小异,缺乏创新。这种重复在网络学术论文资源中尤为严重,法学界知名学者的学术文章在各大网站几乎都能看到。所以,缺少原创性是网络学术论文的致命硬伤。与成熟的外国同行相比较,我国国内网络数据库无论在种类和内容上、还是在制作技巧上都有不少差距。下面笔者将从宏观上就目前我国网上学术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谈几点看法:
公司法硕士论文篇2
>> 保险公司的合规风险管理研究 浅议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 保险公司的合规风险及其管理 浅议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合规管理的挑战与实践 浅谈构建保险公司基层分支机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的必要性 保险公司管理新规出台在即 论合规经营是保险公司永恒发展的主题 关于对大连地区保险公司合规经营的几点思考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研究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优化研究 当前保险公司财务战略管理对策研究 基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 保险公司财务集中管理问题研究 保险公司成本管理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河南:保险公司经办新农合业务 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略论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浅析 保险公司顾客资产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7-09-20.
[3] 刘新军.保险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以zh公司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第19页.
[4] 张大治.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实施研究[j].管理视野,2008.1.第102页.
[5] 陈音子.合规风险管理原则的几点思考[j].上海保险,2007(07).
[6] 梁嫦娥.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7] 黄振宇.浅议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j].保险研究,2008.
[8] 李祝用,鲍为民.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保险研究,2006(05).
[9] 李伟.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工作理论与实践[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0.
[10] 王,董昭江.论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及其实现机制[j].金融研究,2007(3).
[11] 魏振玲.刍议保险公司合规管理体系[j].金融时报,2011(012).
公司法硕士论文篇3
[关键词]法律硕士 学位制度 法律职业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111―03
[作者简介]王满生,谷声燕,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22)
我国自1995举办法律硕士学位教育以来,已经走过了16年的历程,法律人才匮乏的困境基本得以缓解。法律硕士教育的发展体现了阶段性、政策性与探索性等特点,但法律硕士教育的应用性依然不够。面对新形势,如何解决好法律硕士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制定法律硕士发展规划,既是广大法学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更是教育主管部门、高层决策部门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
1 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发展主要基于法律人才市场供求的变化,体现了阶段性与探索性特点,教育的规律性实现不够
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成功举办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国家对法律人才的紧迫需求。由于建国后长期对法律不重视,法律教育与科研人才十分匮乏,实践中出现了法律人才十分紧缺的状况。20世纪90年代初期,恰逢中国建设市场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时期,中国急需大量的律师、法官、检察官和警察。而当时的教育机制、招录结构无法满足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借鉴美国的jd教育制度,开始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缓解司法人才的紧缺情形。。国务院学位办于1995年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8所高校列为法律硕士首批试点单位,招收法学与非法学本科生,分类培养。1998年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正式招生。从2000年开始限制法律本科报考法律硕士。经过这次调整,法律硕士教育的二元模式正式形成0。2008年,中央政法委员会了《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决定通过部分高校法学院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经过公务员公开考试招录的本科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在校学习一年,再经过一年的实习,回到原招录单位工作。这次招录主要是基于培养的法律人才无法满足司法机关的需要,反映了供求的局部不平衡。2009年教育部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在报考法学硕士的研究生中。调剂一批学生攻读法律硕士(法学类),学制两年。这次变化主要是因为法学本科毕业生难以就业,而法律硕士招生有限,放宽法律本科报考法律硕士更有益于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所以,我国法律硕士招录政策变化体现了法律硕士教育中的探索性、政策性等特点,其发展始终伴随着来自市场供求矛盾的压力,而较少基于法律硕士教育的规律性。
2 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借鉴了美国jd教育经验,实践中遇到中国国情的强力阻抗,体现为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教育的趋同化
我国法律硕士的教育借鉴美国的jd教育的成功经验而设置,美国不存在高中起点的法律本科或者法律专科教育,所有学习法律的人都是非法律本科毕业生,经过考试和考核进入法学院学习法律,目的是培养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在美国,法律教育被看成是一种精英型教育,法律与其他专业不同,入学的门槛更高。就其教育的性质而言,赋予了法律硕士教育的职业性。从其受法律教育的层次上看,实际上相当于中国的法律本科,即为初次法律学位教育者。相比之下,中国有着比较严格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体系,在举办法律硕士以前,我国就已经有了法律本科、第二学士学位、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之间存在着层级性,前一学位是后一学位的基础,具备了前一学位方可申请后一学位的学习.学位的不同意味着待遇的不同,其等级性十分严格。我国的法律本科招收对象为高中应届毕业生,法学硕士招收已经具有本科学历的学生,法学博士招收的是已经具有硕士学历的学生,其专业限制只是各个培养单位自己作出的一定要求。如果借鉴美国的jd教育招收非法律本科生,学习三年后再授予学士学位,在中国是没有多少吸引力的。所以我们虽借鉴了美国jd教育的招生模式与培养目标,保证了非法律本科专业的学生报考,但在学位授予方面,我们不得不本着中国现有法律教育的国情,在三年受教育后授予法律硕士学位,享受与法学硕士同等的待遇。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高校主要从事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并无培养应用型职业性法律硕士的师资、图书资料、法律诊所,导致法律硕士教育与法学硕士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区别并不明显,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培养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法律实际能力的养成等各个方面区别不突出,造成两种不同培养目标的人才采取相同的培养模式,其区别依然是因其开始报考时的身份不同而有所不同而已。
3 我国法律硕士教育采取了从试点到正式举办再到逐步推广的策略,法律硕士教育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绩
在法律硕士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基本沿袭了我国改革的一般思路,即从试点到正式举办,最后到逐步推广。我国最早的法律硕士是在1995年开始试点的,最初的试点单位为8所高校,2001年全国试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为28所,2009年已经达到115所。为了推动法律硕士教育的发展,先后成立了两届法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并于1996年、1998年、2006年三次制定与修订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入学考试从最初的多元到逐步统一。1995年根据报考者是否拥有法律本科学习背景,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入学考试科目。1997年开始实行全国联考,全国统一命题。2004年起法律硕士的命题与考录工作由教育部统一组织。法律硕士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1996年招生人数为488名,1998年为1072名,1999年为3 100名,2000年为5 360名,2001年为7 392名。据各校历年的招生简章统计,截止2011年,西南政法大学非法学法律硕士招生数为345人,法学类法律硕士为330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类法律硕士为200名,非法学类为200名;中国人民大学非法学类法律硕士为200名,法学类法律硕士为90名;北京大学法学和非法学类法律硕士共300名。数量不断扩大,规模效应逐渐凸显。经过十余年法律硕士招生培养工作的探索,教育主管部门不断从实践中调研,总结办学经验,发现问题,法律硕士教育的发展进一步趋向科学与规范。
二、现阶段法律硕士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法律硕士的培养规模急剧扩大,特别是2009年法律硕士开始招收应届法学类考生,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法律硕士(法学)多种形式并存,法律硕士的培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些难题。总体而言,我国现行法律硕士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在职法律硕士、第二学士学位多轨并存,亟待调整规划
我国法学教育主要是1978年以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存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导致法律人才极度匮乏。为了充实国家司法队伍,解决市场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必须采取一定的短期行为和一定时期的政策,在职法律硕士以及第二学士学位可以认为是国家在短期满足司法人才的一种救济措施,而法律硕士却可被视为是一项较为长期的行为,而法学类法律硕士招生也被看做是一项比较仓促的行为。为了满足市场的急需采取的某种应急措施,必然与长期发展起来的符合教育规律且比较稳定的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产生冲突。法学第二学士学位在入学基本条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上与法律硕士要求一致,只是在学制上一个是三年一个是两年,但法律硕士待遇为研究生,而法学第二学士是研究生班,两者存在着冲突。法律硕士与在职法律硕士两者也存在着冲突,法律硕士招收的是非法律本科学生,而在职法律硕士从最开始只允许有五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45岁以下的在职人员报考,逐步放开到有三年工龄的法律实际工作者。前者为学历教育,颁发研究生学历与学位证,后者只是颁发学位证。法律硕士(非法学)与法律硕士(法学类)两者的区别只在于生源背景与学制不同,法律硕士的生源为非法律本科学生,法学类法律硕士招录对象为法律本科学生,非法学类法律硕士学制为两年,法学类法律硕士学制为三年。除此之外没有多大的区别,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上体现不出其特色。特别是法学硕士研究生大量的扩招,由于高校的饱和以及博士数量的增多,法学硕士已经无法寻求科研性岗位,转而与应用型法律硕士展开竞争,造成法学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相互重叠,无法凸显不同类别的优势,多元型模式亟待重新调整规划。
2 我国高校的优势在于培养学术型人才,而法律硕士教育存在着根本的缺陷,难以担负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重任
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在教育性上应该是成功的,但是在法律性或者说职业性上,则存在着根本的缺陷。从我国现行高校评估体系上来看,高校的排行主要取决于课题与发表的论文上,对于教师的评价也主要在于主持课题与发表文章数量上。高校关注的是其在行内的排名,教师关注的则是其职称,上课很好但是一辈子评不到职称的大有人在,但上不好课照样可以评教授。由于科研的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法学院教师难以深入到实践中去从事法律实务,况且在中国的现实中,不是拥有司法资格的教师人人都能接到案子。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发文禁止教师兼职从事实务工作,这样在中国的法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对于定位为研究型与学术型的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来说,既能发挥高校教师的优势,又能让教师的学术得到较好的传承,秉承师徒关系,所以法学硕士研究生更受教师的青睐,其教学质量也较为令人满意。相反,法律硕士教育由于定位为职业性与应用性,很少教师有比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即使一部分有也被视为是不务正业拼命赚钱的兼职律师教师,这部分教师在学校基本上是被排斥的。另外,这些教师也基本不会将自己在江湖上的一套经验教给学生,以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由于这部分教师整天忙于接案、办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业,难免生出浮躁之气,学生难以从这些教师身上学到职业技能。有些学校聘请一些实务界人士来给法律硕士上课,施行双导师制度,但是学校往往计算其办学成本,有经验的检察官、法官、律师也往往不会因为学校付几十元甚至几百元钱一节课的薪酬去上课,因为他们大都还有自己的工作,日程排得很满。双导师制度看起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学生往往只能联系到学校的导师,难以联系到实务界的老师,实际上也是徒有虚名。从总体上说,高校难以担当应用型法律硕士培养的重任。
3 由于法律硕士与法律职业之间认可机制的欠缺,公务员招考岗位设置对法律硕士有一定歧视,导致其应用性优势未能充分展示
1995年的《关于在我国设置和试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将法律专业硕士定位为“具有宽口径、复合型、外向型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法律和经济、管理、科技、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独立从事法律实务和有关管理工作”。但是法律硕士教育缺乏一个政策性或者说法律性的职业认可机制,与其他类型的法律人才竞争时没有体现其优势。1995年出台的《关于设置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的报告》规定:“建议中央政法主管部门在制定有关职位岗位的任职条件和任职资格时,对法律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取得相应职务方面有一定的考虑。”2001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九条第六款和2001年《检察官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六项分别规定,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的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即可获得法官和检察官资格。但是随着《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的颁布施行,所有法律执业者均需通过统一的司法考试,导致相关的待遇无法兑现。另外,根据《国家公务员法》,法律硕士要成为检察官和法官的也需要通过统一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这样法律硕士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特点在择业时没有得到展示、发挥,与自考、函授本科、全日制本科、法学硕士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同时对于高校的法律硕士教育,国家没有一个整体的评估体制,图书馆书籍、师资配备、实训基地、法律诊所、社会评价等各校参差不齐,导致法律硕士教育在高校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高校创收的一条重要渠道,法律硕士教育质量堪忧,法律硕士毕业生在就业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三、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改革思路
1 理顺多类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关系,大力发展应用型法律硕士教育,适度抑制法学硕士招生规模
大力发展法律硕士教育,是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设置之初的基本指导思想。1994年国务院学位办的《关于在我国设置和试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的几点原则意见》指出,“在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的创设及其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将与法学硕士双轨并存,以适应人才培养的不同需要,并使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体制不断发展。从发展目标上看,随着法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教学科研人才主要通过博士生教育来培养,法学硕士将逐渐减少,最终与法律硕士专业并轨。”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亚杰在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认为:“这二十年,我们主要的精力放在培养教学、科研人才方面――目前,我们正努力进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调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大力
发展专业学位,大力培养应用性高层次人才。”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硕士研究生教育基本是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教学科研人才更多是来源于博士研究生,必须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逐渐将硕士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但是这么多年来,与法学硕士教育规模扩招相比,法律硕士的扩招速度比较缓慢,从招生总量上来看,很多学校法学硕士人数依然大于法律硕士生人数。由于高校科研机构所接纳的基本上是有博士学位的法律人才,法学硕士只能进入其他应用领域。法律硕士扩招与法学硕士限制发展成了必然,但法学硕士培养实际上为高校之优势,快速地限制甚至取消发展将对整个法学教育发展不利。笔者主张不受理新增法学硕士点的审批,同时对于现有法学硕士的招生规模应该进行数量限制,将所有新增的硕士点用于法律硕士专业的审批,将所有的新增人数用于法律硕士点的招录。再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将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并轨。对于两种不同类别的法律硕士关系的处理,笔者以为应该维持现有状态,因为现有中国法律本科生数量庞大,限制法学类招生,同时法律硕士又仅招非法律本科,必然堵死更多法学本科生的求学之路。严格限制法学本科招生也将导致我国高校很多教师失业、教学资源严重浪费,不利于法学教育的长久发展。
2 坚持以高校法律硕士培养为主体,发挥司法部门的职业能力优势,探索法律理论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分离的新思路
正如前文所言,中国高校是以学术为基本导向的,教师注重学术,法律应用能力弱,难以承担法律硕士培养的重任。但是法律硕士又是以培养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宗旨的,如何协调其矛盾成为难题。笔者以为,从长远看,将法律理论教育与法律职业教育分离,由高校承担其法律理论教育功能,由法律职业培训学院承担法律职业教育功能较为合适。法律硕士的第一学年由录取学校承担其法学理论教育,进行一定的学术训练,第二学年由专门的法律职业培训学院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第三学年由仍然由高校承担其毕业论文写作以及相关毕业工作,实行由高校和法律职业培训学院共同培养的机制。这种分离培养必须是实质性的分离培养,职业培训学院必须为法律硕士配备一名导师,有专门的学院教师进行管理,调配实习单位,设置专业课程,一年后经过课程考试和业务能力考核,进入第三学年的学习,学生毕业文凭上可以加盖毕业学校和法律职业培训学院两个单位的公章。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职业机构的培养能力,可以由各省的检察官学院、法官学院以及律师培训机构担负起临时培养的职能,因为这些机构比较规范、师资力量也比较强,能够承担法律硕士的培养职责。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些机构合并,共同组成法律职业培训学院。
3 增加高校法律硕士办学的压力,定期进行评估,严格实施法律硕士教育资格的淘汰制度,提高法律硕士培养的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不论法律硕士如何改革,实际上最后都必须落实到培养的人才上,要适销对路,要靠质量取胜。十多年来,法律硕士教育取得了很多成绩,培养了很多质量上乘的毕业生,但由于从事法学硕士培养的高校占据着天然的优势,导致在实践中法律硕士的认可度依然有待于提升。提高法律硕士的教育质量,除了前文所言的理论教育和职业教育分离的思路以外,合理的评估制度与资格淘汰制度也是不可缺少的。现有的法律硕士培养评估只在于法律硕士培养的资格准入制度,除此之外,没有比较细化的评价制度。笔者以为,在完善现有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要细化法律硕士培养的评估制度,包括图书资料、师资配备、毕业论文指导情况、就业情况、社会认可度,并定期检查,对于不达标的应该予以黄牌或者红牌警告,限制招生或者停止招生,以此来达到迫使高校重视法律硕士培养的目的,彻底改变以法律硕士招生作为牟利手段的做法,让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教育并轨,并最终成为向实务界和博士阶段输送人才的唯一硕士通道。
注释:
①霍宪丹.法律硕士教育定位的背景和基础[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3):5.
②王健.招生政策的调整与法律硕士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口].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0(春季卷):296.
③④⑤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lo一16;96,217,265,329;175.
⑥王民.回顾与再思考: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观察口].政法论坛,2009,(4).
公司法硕士论文篇4
关键词: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66-03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过去一直定位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1991年国家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旨在改变研究生教育类型单一的不利局面;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进行了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改革,扩大了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比例[1-2]。目前,我国已设置40种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占硕士研究生年招生总数从2009年的11%提高到2015年的50%左右[3]。目前,全国已有51所高校设置了安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人数逐年稳步增加。但是,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与国家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有一定差距;(2)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缺少职业性,与学术型硕士没有区分度或者不明显;(3)师资队伍不足,“双导师制”落实差强人意;(4)生源结构单一、质量相对较低、学生认同度还不太高;(5)校外创新基地还不完善,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南华大学于2006年获首批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资格,学校在该领域最早开展铀矿山通风与辐射安全、核电安全人因可靠性分析研究,形成了以铀矿冶通风与辐射安全、气载放射性安全监测技术、核电站安全人因工程、核电建设安全技术管理等具有核特色的研究方向。学校拥有“国家核应急教育与培训基地”、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核设施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实验室”,“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4]。该专业领域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人左右,其中一半以上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此外,学校还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合作,每两年联合培养40名左右的安全工程在职硕士研究生,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近年来,学院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虽然处于同一层次,但是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其目的是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5]。
二、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它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流程,主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6]。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近年来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创新基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其中培养目标着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创新基地着重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要求“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研究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具有定向、调控和评价等功能,处于培养模式的核心地位[7]。本学位点对人才培养目标前后经过两轮的修订和优化,修订过程中主要调研了兄弟院校的做法及结合了南华大学的实际情况,使该目标能满足国家和行业需求,特别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需求。南华大学对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安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工程应用研究、安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层次安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人才。
第二,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要求掌握现代安全工程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熟悉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生产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火灾与爆炸、公共安全应急等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和趋势,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以及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为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现代生产企业以及各类安全机构服务。
第三,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应该拥有扎实的安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多种能力:(1)有应用自然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2)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安全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3)有进行安全系统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4)有根据安全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5)有多种安全科技训练的综合能力;(6)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7)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深层理解;(8)有很强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包括外语能力;(9)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知识;(10)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对研究生的培养要实现以上全部10项能力确实比较困难,但是要求学生达到以上大部分要求,或者在培养过程中要求相关方注意培养学生以上能力。
(二)课程体系设置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经过两轮的修订,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课程设置。工程硕士研究生应修满不低于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为必修,不计入总学分。总体上来说,课程的设置较好地体现了南华大学的核特色。
此外,学院定期举办一些学术讲座,以丰富研究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近年来,学院先后邀请了校内外专家作了“台湾核电发展与核专业人才培养”、“改变观念,夯实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铀矿通风技术体系”、 “大气扩散物理模拟技术与进展”、“人因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概述”、“铀矿开采中的辐射安全”和“安全核能源的发展与可替代前景”等学术讲座,这些学术讲座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机补充,进一步彰显了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的办学特色。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包括研究生理论课程授课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研究生导师(含校外导师),文中没有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展开讨论和研究。
在近年来,安全工程系结合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先后从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和培养了数名安全工程专业以及相近专业(如安全技术及工程、矿业工程、地质学、土木工程、核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博士。安工系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超过80%,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接近50%。毕业于不同高校和专业的博士加入可以优化研究生理论课程的教学队伍,增加师资的多元性,改进教学效果。
在校内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学校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比如学校在岗位津贴的评聘等方面,对于研究生导师有一定的要求,学校的关键岗位中的第九级、第十级岗位都要求是硕士生导师,且必须领衔指导一名以上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安全工程系先后有四名年轻教师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进一步充实了导师队伍,指导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中明确提出了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要求[8]。安全工程系近年来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如中核272有限公司、中建一局等,经费由学科建设平台经费进行资助。近年来,有两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七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六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资格证书,五位教师取得高、中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作业证。在校外导师队伍建设方面,近年来先后聘请了中核272有限公司、中核北京化冶研究院和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十多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近年来指导十余名硕士毕业,成效显著。
(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近年来学院建设了三个校外实习基地,分别是与中核272有限公司建设的“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与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ap1000建造安全技术中心”校级研究生创新基地、与中核北京化冶研究院合作建设的“铀矿通风与安全环保技术中心”校级研究生创新基地。近年来,有10名学生在基地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且情况较好。近三年来学生在基地完成的论文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近三年来学生在基地完成硕士论文情况一览表
三、成效
近年来,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硕士培养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表现在:
第一,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优化,能满足国家发展和核工业发展的需求。第二,课程体系设置具有明显的核特色,以专家讲座的形式对课程体系形成有效补充。第三,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明显提升,硕士点办学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目前,安全学科领域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硕士生导师15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项目20多项,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签订了横向科研项目近30项,年均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在国内核心专业期刊和国际会议150余篇,出版专著6部。第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取得进展,基地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系统内就业渠道拓宽。2014年有2名学生分别就业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和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2015年有3名学生分别就业于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中核深圳凯利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核电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四、建议
第一,文中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结合国家的需求和学校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进行改革。
第二,结合学校的核特色,对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主要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外实习基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第三,该学位点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工作:(1)课程库的开发与建设;(2)实习基地的拓展与巩固;(3)提升导师的科研能力,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为培养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筱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师资队伍结构的
挑战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
[2]杨国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
浅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2).
[3]崔华华,刘信鹏,施晓娟.权力制衡理论视角的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重构[j].研究生教育
研究,2013,(5).
[4]李向阳,蒋复量,旷梅华等.“铀尾矿库退役治理
技术中心”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j].湖南
科技学院学报,2013,(12).
[5]蒋承,罗尧.专业硕士的就业意愿研究[j].北京
大学教育评论,2014,(4).
[6]别敦荣,万卫.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
[7]杨秋波,陈金龙,王世斌.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目标生成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3).
公司法硕士论文篇5
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历史、现状、问题
1995年4月1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置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的报告”,这标志着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正式设立(1996年6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通过“关于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更名的通知<学位办便字第960602号>”,“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变更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律硕士(jurismaster,以下简称jm)创立的大致进度是:“1993年研究,1994年论证,1995年批准,1996年试办jm研究生教育,1998年开展在职攻读jm学位教育。”2006年,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进入正式举办阶段。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描述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发展历程,最后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
一、全日制法律硕士培养目标的历史沿革
培养目标直接体现了一个学位的类型和定位,通过考察全日制法律硕士培养目标的历史变迁,可以进一步了解全日制法律硕士性质的变化过程,如表1所示。
全日制法律硕士培养目标历程在两个方面出现了变化。一个方面,是职业道德要求上的变化,即由不强调德育到强调德育再到注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转变;另一个方面,是能力要求上的变化,即由“高层次专业人才”到“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人才”的转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职业道德”与“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人才”将继续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全日制法律硕士培养的基本目标。
二、全日制法律硕士生源结构及考试科目的历史沿革
全日制法律硕士生源结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及考试科目的变化反映出了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培养内容的变化,如表2所示。
全日制法律硕士生源结构与考试科目变化可以区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前法律硕士实行单独考试,全日制法律硕士不限制往届法学本科毕业生的报考,考试科目从统一走向分类,又从分类走向统一,并且考试难度不断加大。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后法律硕士实行全国联考,全日制法律硕士从限制法学本科生报考到2009年开始放开法学本科生报考,且同年考试科目分为法学卷和非法学卷。同时在2003年,考试科目由5门减为4门,最终考试科目确定为政治、外语、专业基础、专业综合4门。
三、全日制法律硕士教学方法的历史沿革
全日制法律硕士的教学方法历来重视以课程教学为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强调从重视案例教学到实践形式教学的转变。具体到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的教学实践,采取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现场实习、法律诊所、模拟法庭、小组讨论等。近年来,法律诊所教学日趋得到重视。法律诊所教学方法是指“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的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通过真实的案件,使学生亲自参与诉讼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法律。”它有角色模拟和真实案件的重要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它没有利益驱动,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高尚法律道德情操。
四、全日制法律硕士培养规模的历史沿革
截止目前为止,法律硕士培养单位已完成第八批审批,院校总数增至115所,如图1所示。
全日制法律硕士培养单位数量的增长经历了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一是2000年法律硕士培养试点单位完成全国布局,二是2006年法律硕士开始进入正式招生。图1的数据正反映了这种趋势:(1)1995-2000年(布局阶段),增长维持在9所/批以内;(2)2000-2006年(稳步发展阶段),增长维持在11所/批;(3)2006-2011年(大规模发展阶段),增长维持在30所/批以上。
五、全日制法律硕士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法律专业教育不够突出
当前,全日制法律硕士培养目标重在突出复合型、实务型,然而强调法律硕士的专业教育不够突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不同,它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它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为未来的职业做准备。” 霍宪丹教授曾指出,“jm教育也必须建立在基本掌握法学专业主体知识的基础之上,这一点,也正是美国jd教育制度的基石。”
(二)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全日制法律硕士在创设之处就已经强调把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然而15年来,法律职业道德课程还没有进入必修课。欧美一些法律教育很出色的国家,都把法律职业道德课程放在必修课里面,耶鲁大学与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核心课程包含了“律师执业道德”。
(三)政治外语考试没有突出法律硕士特色
目前法律硕士的政治和外语入学考试采用与其他研究生相同的试卷,入学考试实行“2 3”模式,而不是mba、mpa采取的“1 4”模式(即政治由各试点院校自行命题,英语和其他3门专业课由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命题、联考)。2001年,由李有根副教授执笔的专题报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jm)招生考试改革研究报告”就已经指出了这个问题。报告认为,“无论是从遵循专业学位的本身特点,还是实现专业学位统一的考试模式角度,jm的考试模式均应进行改革,采用''1 4''模式。”
(四)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法律硕士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其培养规模基本上满足了社会的刚性需求。法律硕士的培养应该从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2011年4月11日,“首届全国高校法律硕士精英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会上代表们基本达成共识,“我国法律硕士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重点是如何提高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而不是扩大法律硕士的招生规模。法律硕士的招收不应该成为各高校创收的工具,国家及各高校应该重点提升整个法律硕士培养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层次的复合型的法律人才,才有利于我国法律人才队伍的壮大和素质的提高,才有利于法硕共同体的长远发展。”
公司法硕士论文篇6
股票市场行情走势的专家分析论文范文一:
李立峰:资管去通道如何影响股市债市房市
新规的出台时间点上没有超过预期,但涉及的所禁止规模大
在2013年7月份,证监会了《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和银行合作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这是规范通道业务的第一个通知,可以看到当时的监管思路是控制委托人的数量,要求资本充足率达到10%以上,资产规模达到300亿以上,另外约束了相关业务和业务流程,明确了现状返还在通道业务中的重要性,实际上是告诉各家开展业务的券商和基金子公司怎么去开展业务。2015年以后监管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了资管机构包括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应该重视主动管理业务,降低通道业务规模,但由于整个市场需求和券商有较大的排名压力,通道业务的规模还是不断增加的。2016年6月证监会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通过对券商的风险覆盖率、资本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等指标明确按风险类型进行监管,资管业务、另类投资、投行等都面临着特定的风险资本要求,影响证券公司的风险准备规模。这个办法之后,市场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很多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不得不提高通道业务的分级标准,这样分级标准提高之后迅速的可以看到行业的规模增速出现下滑,以前高达50%,100%,200%的增速,现在10%~20%,这次证监会明确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通道业务,是前面多年监管态度和思路的延续,从出台的时间点讲没有超过预期,我们一直认为监管会拿出相关的动作,有的同事认为会更早。从力度上讲,我们普遍认为是偏大的,但是表明监管非常鲜明的态度。
公司法硕士论文篇7
关键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双导师;培养模式;研究生企业工作站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209-02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是我国教育部在2009年新提出来的一个硕士学位种类、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在缩短研究生培养周期和就业适应期限的前提下,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与全日制学术性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学硕”)相比,专硕的培养目标独特性在于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然而,经过近几年专硕的培养实践可以发现,专硕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首先从专硕的定位角度出发,分析了专硕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创新培养的紧迫性,进一步地,分析了我校的校企双导师培养模式下,专硕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最后,阐述了专硕企业工作站的建立及运行机制。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定位
目前专硕培养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离不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专硕的培养目标。结合这两部分的分析,进一步地,提出了专硕创新培养的紧迫性。
1.市场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分析。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求的人才,从国家层面规划出研究生招生规模。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战略,需求已从本科生逐步转变为研究生。其中,以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为主体。而企业则更青睐那些具备专业技能,能进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专硕毕业生。根据教育部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全国及部分地区和科研机构在专硕招收规模上在总体数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说明硕士研究生已不仅仅是科研机构需求的人才了,企业的发展,需要硕士人才对企业管理和技术方面进行更优质的服务。尤其是企业在参与国家、地区或全球竞争中,这类人才发挥的作用则尤为关键。相对于科研机构,企业希望所招聘的人才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必须具备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是学硕毕业生所不具备的。因此,在这方面,专硕毕业生的市场需求较大。
2.专硕培养目标。专硕培养的目的是在缩短研究生培养周期和就业适应期限的前提下,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与学硕相比,专硕的培养目标独特性在于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专硕创新培养紧迫性。专硕占硕士招生规模的比例如此之大,人数之多,其毕业后进入企业,能否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是专硕培养的关键。客观上说,这将直接反映了我国现代化教育进程中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专硕自2009年由教育部提出至今,时间跨度较为短暂。专硕培养过程中各环节所依据的考核标准以及参照的规章制度均是在以前学硕培养的基础上过渡并简化而得来的。显然,这种模式肯定达不到专硕设计的初衷。由此可见,专硕在校期间的培养工作情况对我国的现代化教育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专硕进行培养创新与实践改革,能为专硕培养计划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二、校企双导师培养模式
我校专硕培养环节包括:学制、课程学习与学分、专业实践、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及答辩。其中专业实践是专硕培养的一个特色和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专硕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也是为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专硕培养过程中,设有校内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在该模式下,专硕研究生在学校经历近一年的基础理论学习,进入企业的研究生工作站进行学习和研究,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这种模式利用学校的科研以及资源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结合企业现场的生产可以锻炼专硕学生在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校内培养。专硕的培养分为三个主要环节,即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其中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进行量化考核,课程学习环节不低于26学分。这些课程包括硕士阶段的基础课程,如《矩阵论》、《概率论》、《数理统计》、《硕士英语》等,这可以让学生储备足够的基础知识,是成为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必备条件。
2.企业培养。专硕进入企业工作站,成为企业的“特殊”技术人员。一方面,专硕学生需要参与该企业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和产品开发任务。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在企业完成自己的硕士论文和学术论文。一般情况下,该研究生的校外导师均为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主要技术负责人。这使得研究生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工作中。同时,技术负责人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专硕学生可以跟随校外导师在现场真正做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企业的项目作为载体,学位论文必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能促进学生提升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成为高素质应用人才提供经验积累。
3.校企双导师培养模式的实践。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在时间上表现出连续的特征。但是,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站并不意味着脱离了校内培养,学生需要定期向校内导师汇报其课题进展。这种定期的科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现场实际提出科学问题和科学方法,使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专硕研究生再与企业导师进行交流,将科学问题和科学方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解决现场的技术问题。此外,企业导师能帮助或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这种良性的互动、校企双导师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两方面均得到提高,最终成为新型的高素质实用性人才。
三、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的建立
江苏省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依据《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企业工作站通过融合高校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得高校和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培训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我校在专硕培养过程中,依托学校和研究生企业工作站进行培养。下面结合我校与徐州恒天德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实例,分析研究生工作站设立过程中人才团队、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企业创新能力三方面建设的优势转变。
1.人才团队。在设立研究生工作站过程中,我校有6名高级职称人员参与该公司合作项目,其中三人为博士生导师。该公司原有的团队主要以工程师为主体,学校科研团队的加入,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动力。高校科研人员也能够充分结合现场工况及技术需求,开展创新研究,服务生产实际;而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则为校园科研创新成果的应用提供载体。这种优势互补的模式,可以使得企业现场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同时学校科研成果也以最快速度进入产业化阶段。而这个过程中,专硕研究生发挥了纽带作用,专硕研究生在这种庞大的人才队伍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2.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已有3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该企业的研究生工作站。这些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进站之前,均有近一年的校内相关课程学习,修满了课程学习的学分。在进入企业后,积极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均已找到了课题的切入点。依托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开展硕士学位论文的实验与研究工作。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完成学位论文,既是在企业中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过程,同时,也实实在在地锻炼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校企双导师培养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创能能力。我校为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创新学科平台建设院校,具有完备的科研创新平台。企业与我校合作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可以充分利用我校的科研平台进行创新性研究,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徐州恒天德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多型号挖掘机整机生产,而我校的机械工程专业为传统优势学科,参与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教师从事的研究包括机械设计、液压、车辆工程、理论等方面。在企业工作站建立过程中,已经凝练出了三项创新性课题,该课题也是该企业多年来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随着该课题的开展,必将产生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成果。而在这个过程中,专硕研究生积极参与,必将能打下坚实基础,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四、总结
专硕作为从一种国家层面设立的新型的硕士学位,其目标是培养符合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由于专硕和学硕的培养目标不同,决定了其在培养模式上需要有新的创新体系。专硕主要服务于企业生产,因此,设立研究生企业工作站,专硕经历校内和企业共同培养,学位论文以生产为载体,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在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创新培养模式,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双赢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秦发兰,陈新忠,汪华,等.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4):56-60.
公司法硕士论文篇8
4月9日下午,廖凰淇不安地坐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的被告席上,和其他8名被告人不同的是,在整个庭审过程中,他神情紧张,不断地有各种小动作。
当公诉人宣布书时,廖凰淇首先便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检方指控他和另外8名被告人利用虚构美国亚伯拉罕林肯大学及美国国立华盛顿大学等大学招生,颁发这些大学硕士、博士认证文凭等手段,单独或伙同诈骗被害者学费、认证费共计340余万元,构成了诈骗罪,其中廖凰淇单独诈骗的金额就高达282.43万元。
廖凰淇急了,他当庭极力辩解,称其所注册的不是美国亚伯拉罕林肯大学,而是美国公立亚伯拉罕林肯大学,这所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注册的大学是真实的,不存在诈骗问题。
当法官问廖凰淇颁发的学位证书来源,他甚至理直气壮地回答:“我自己做的,600元一套,我就是校长,但证书上没有校长签字。”
在不平静的一问一答中,这一场近乎荒唐的“野鸡大学文凭门”骗局被一步一步地揭穿。
入行
其实一开始,廖凰淇也是个受害人。
廖凰淇是大专学历,不过他对此却是十分不满意,一直试图取得更高的学历。2006年5月,他在网络上看到一则美国加州管理大学学习班的招生广告,惊喜地发现参加这个学习班居然可以获得工商管理的硕士文凭,便立刻报名参加。
上过几次课,交齐了6.5万元的学费后,廖凰淇如愿拿到梦寐以求的工商管理硕士文凭,不过如此顺利的过程也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手中这份文凭的真实性,经过查证,他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盛怒之下的廖凰淇没有选择报警,这个精明的家伙动起了歪脑筋,他找到了北京中联华国际教育咨询公司的老板李永强,而李永强正是这个加州管理大学学习班的幕后黑手。廖凰淇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了假文凭的事,李永强无奈之下将更多诈骗的细节告诉了廖凰淇,双方一拍即合,初步达成合作协议,一对势同水火的敌手转眼之间便成为了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
廖凰淇临走时还顺手拿了一整套美国加州管理大学的毕业材料,包括入学通知书、成绩单、学位证书、毕业证和学生卡等等,不久之后他便成立了中凰天龙金运教育咨询公司,照着李永强的方法开始进行诈骗。
创立美国林肯大学
公司成立之后,廖凰淇干的第一件事便是创立一所美国大学。和中国不同,在美国创立一所大学是非常容易的事,只需要注册一家以“某某大学”为名的公司即可,廖凰淇就注册了一家名为“美国公立亚伯拉罕林肯大学”的公司。
廖凰淇之所以选择这个名字,还是颇费心思的。
实际上,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确实有一所林肯大学,是为纪念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而创办的一所非盈利性大学,而且它是经美国教育部认可的全美独立高等院校认证委员会(acics)认证的,其颁发的学士、硕士学位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认可度。
和这所真实的美国林肯大学相比,廖凰淇的林肯大学还多出了两个字――公立。自此,廖凰淇不仅是中凰天龙金运教育咨询公司的老板,还是美国公立亚伯拉罕林肯大学的校长。
人
一切工作就绪后,廖凰淇就要开始为美国公立亚伯拉罕林肯大学招生,身为校长的廖凰淇自然不方便直接出面,而是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武江卫。
武江卫是北京神州点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有教育培训行业的经验,她在2010年3月通过网络结识了廖凰淇,当时廖凰淇自称是美国林肯大学亚洲区的总,美国林肯大学授权他在中国招生后发放毕业证书,而之前,武江卫就和李永强认识,李永强称可以帮忙将证书到教育部进行认证。
三个人碰到了一起,表示要紧密合作,之后,武江卫就负责找客户,廖凰淇负责办理毕业证书,李永强负责将证书认证。武江卫摇身一变成了美国公立亚伯拉罕林肯大学中国区教育中心副主任,同时还帮李永强的美国加州管理大学招生。
武江卫的招生搞得有声有色,她利用从事教育培训的机会,从网络上找一些企业总裁级别的人,让公司业务员给这些人打电话,问他们是否需要美国林肯大学的硕士、博士毕业证书,同时利用公司的短信群发器给一些人发短信称可以提供美国林肯大学的硕士、博士毕业证书。
除此之外,武江卫还通过认识的一些商帮自己介绍一些需要美国林肯大学的硕士、博士毕业证书的客户。每一个客户,硕士毕业证书收取68000元,博士毕业证书收取138000元,认证收50000元。如果是商给武江卫介绍的客户,武江卫将客户费用的40%到50%付给商,但是武江卫并没有告诉商,他们办理的证书是假的。
从2010年3月,武江卫按此方式一共骗了30人左右,其中有3人已经给他们办理了美国林肯大学的硕士、博士毕业证书,剩下的还没有办下来。客户交钱大概在285.8万余元,基本上都是客户将钱汇到公司的华夏银行或工商银行的账户(也是武江卫的个人银行卡),武江卫所得的钱基本上都转到了工商银行账户,截至被捕时,该账户的余额大概在100万元左右。
假文凭
武江卫在收到钱后,每一个硕士毕业证书给廖凰淇20000元,博士毕业证书给廖凰淇30000元,如果需要认证的就给李永强35000元,剩余的钱便据为己有。
实际上,这些向客户收费6万至13万左右的硕士或博士文凭,在廖凰淇的手里,价格极为低廉,而且没有硕士和博士之分。一旦武江卫将客户资料提供给廖凰淇后,廖凰淇便开始找专门做假证的人去伪造文凭,每个只需要付费600元。
硕士和博士文凭的问题好解决,但是教育部认证的问题却是一个大麻烦。越来越多的客户都要求这些文凭必须得到中国教育部的认可,不过这也没有难倒廖凰淇和李永强,他们求助了一个叫陈恢松的武汉人。
陈恢松的确是一个“高人”,居然将廖凰淇和李永强所需要认证的信息添加到了教育部的网站上,不过每一个认证都要收费2万元,为此,廖凰淇先后支付了40万元。
后经查证,这个认证过多个野鸡文凭的教育部网站也是伪造的,看来有时候,骗子也会骗骗子的。
虽然处心积虑经营骗局,但总有疏漏,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去假的教育部网站认证自己的文凭。当徐同燕(化名)拿到盖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专用章”钢印的证书后,为了保险起见,她特意去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咨询,被告知手中的文凭为伪造后,随即报警。
之后,北京海淀区警方便接连侦破了7起以提供美国大学学历为名进行诈骗的案件,抓获了33名涉案人员,受害人有339人之多,而涉案金额也高达796.8万元。
高学历才有高职位
“千万别小看这33个人,能做这种诈骗的智商都不低。”承办这些案件的检察官饶明党还特意做了一个有趣的统计:在这33名涉案人员中,23人的学历为大专,6人为本科,3人为硕士,还有1个是博士。
崔玉斌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便是那位博士。从2003年开始,他就开始靠野鸡大学文凭招摇撞骗了,不过那时还是利用美国大学的学士学位,随着时展,他很快便创立了一所美国内申大学,专门提供硕士和博士证书。
相比于崔玉斌,余战武的背景条件更好,2004年硕士毕业后,曾在国内知名的大型国企工作过,不过很快就离职,打着“哥伦比亚国际学院”的名号,携妻一起投身到制造野鸡大学文凭的“生意”中。
这些高学历的人往往是骗子公司的核心人物,通常都是担任一把手或是主管的人,负责整个公司的运作。
和这些高学历的骗子相比,受害人也是颇有来头,在已经核实的339名受害人中,有8成以上的都是公司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高层管理人员。
警方曾经起获了一份“美国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习班”的学员名录,经过统计,在30名学员中,包括董事长11人、总经理14人、副总经理1人、副总裁1人、常务副总经理1人、执行董事1人和执行总裁1人。
而这些高管所供职的单位也是大名鼎鼎,既有世界知名品牌的驻北京代表处,也有大的投资公司、顾问公司、证券公司以及房地产企业、大型酒店、研究所、基金会和杂志社。
校名很重要
那些被用来招摇撞骗的美国大学在美国其实都是合法注册机构,不过都是骗子们以有限公司的名义进行注册的,它们真实的身份是非盈利性的有限公司,绝非高校。
美国很多中介公司都在干着这种“生意”,只要收到汇款,便帮对方在美国本土注册该类公司,然后邮寄带有学校名称的注册证书、钢印和公章等物品,除此之外,还会开通一个该学校的美国录音电话和一个以“-edu”结尾的美国假网站,而正规的美国高校网站的域名最后应为“.edu”。
而且这些被邮寄回国的公章颇具技术含量,警方曾经特意验证过“哥伦比亚国际学院”的印章,此章加盖时一般显示为“columbi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当用最大力量加盖时,原印后面会显示出尾缀“.inc”(公司)。
虽然骗子们虚构的美国“知名”大学根本不存在,但其名字却都相当唬人。在7起案件中,被用来招摇撞骗的假大学就有:美国内申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美国理工大学、美国加州管理大学、美国公立亚伯拉罕・林肯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学院。
“改造”美国名校校名是这些人惯用伎俩,美国亚伯拉罕・林肯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大学都是美国名校,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骗子们稍加改良,便创造了美国公立亚伯拉罕・林肯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学院,混淆视听。
有时候,骗子也相当重视自己学校的“声誉”,李秋月在2008年9月以8800元的价格通过一家“美国认证协会”的组织在美国注册了名为“美国科技大学”的公司,准备以“美国科技大学”的名义在中国进行招生诈骗,但是在10月份,她在网上发现有个台湾人办的美国科技大学有很多负面消息,便立刻将校名改成了“美国理工大学”。
唯一的真实
虽然是文凭诈骗,但绝非是单纯地卖假文凭那么简单,骗子们还是会安排客户参加学习班,正儿八经地邀请高校老师授课。
他们很钟情在国内名校附近干这笔“生意”,几乎所有人都把公司的办公地点选择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的校内或附近,有时候会直接租赁学校的教室用来给受害者上课,不过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学校附近酒店的会议室内。“相比与学校的教室,星级酒店的会议室肯定更显档次,受害人多是高管,更喜欢这样的环境。”饶明党认为骗子在选址上做了精心的准备,“傍名校”的做法让受害人更加容易上当。
李秋月便将办公地点设在北大资源宾馆,并称其颁发的学历是北大教育培训中心与美国理工大学合作引进的教育项目,此外北大南门附近的燕园资源大厦和清华东门外的创业大厦,也是骗子们设立学习班的地点。
学习班的确聘请了高校老师为这些受害高管们授课,北京某高校的一位退休教师曾向办案民警证实有人请他到清华大学外的清华园宾馆四楼会议室为某大学的一个高级总裁研修班的学生上课,但到了会议室之后,他发现到场的学生却是美国林肯大学学习班的。
邀请该退休教师前去授课的中间人在证词中也提到,他曾受朋友之托找北京一些高校的教师去给一些工商管理类的研修班上课,“每个老师每天的报酬是1万元”。
记者在案卷中还发现了一张课程表,显示授课内容主要是危机管理和营销决策分析,授课地点一般都是在北京,有些时候也会根据学员的地理位置开设特殊学习班,哥伦比亚国际学院便在云南普洱市办过学习班。
冰山一角
“我们核实过的受害人有339名,这并不代表受害人只有这些,很多人为了顾及颜面都没有报警,而且这些骗子很多没有保留以前的学员名单,我们掌握的基本都是现阶段的学员情况。”饶明党说野鸡大学文凭买卖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现今只是揭开了野鸡大学文凭诈骗行业的一角,背后的总量更是难以估计。
不仅是受害者数量难以估计,招摇撞拍的假大学也远远不止上述几个。李永强在被捕后,还向警方举报了诸多利用外国假学历进行诈骗的嫌疑人,主要有:海淀上地的美国瑞恩斯大学、美国斯特夫大学;北大资源学院里的加利福尼亚美洲大学、美国协和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附近的美国森坦纳瑞大学、圣图锐大学和美国沃尔斯大学;北京火车站附近的美国太平洋大学;还有美国美联大学、美国普莱斯顿大学等。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人在做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诈骗。
美国野鸡大学在中国泛滥成灾,网络监管存在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假洋学历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实施诈骗的第一环节就是在互联网上仿高校网站制作一个山寨网站,在其网站上及其他网站宣传招生信息,之后再仿照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网站制作另一个山寨网站,进而对自己颁发的学历证书进行认证。”饶明党认为“山寨网站”在整个诈骗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但现实是相关网络监管部门对此却并未察觉,也未相关的警示通知。
在他看来,加强网络监管,挤压不法网站生存空间是预防此类诈骗案件再次发生的对策之一。
那些坑爹的野鸡大学
野鸡大学:
虽然是合法机构,但不被所在国社会、用人企业认可的学校,主要指标是花钱买文凭,而买来的文凭不被用人单位认可。中国学生在出国留学过程中,目前最直接的鉴别国外野鸡大学的方式其实只需要两条:1)大学的创立时间,成立超过70年的大学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2)正规的美国大学都是通过联邦或州批准的教育机构。
野鸡大学十大特征:
1.未受国家认可的高校鉴定机构认证。某些野鸡大学声称它们是由诸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威望很高的组织认证的,但其实这些组织跟学校的认证没有半毛钱关系。
2.没有校园――它们的地址是邮箱编号或房间号。
3.野鸡大学的名字往往跟某些知名大学很接近,以混淆视听。
4.几个月、几周甚至几天之内就能拿到学位。
5.没有师资,或者教师们同样是从野鸡大学毕业的。
6.根据学生“人生经历”颁发学位――这甚至是它们的卖点。
7.根据学位来收学费,而不是根据学期或课程。
8.无法在国际或国内的论文库里查询到该校学生的博士学位论文,甚至在它自己的图书馆里也查不到――如果它有图书馆的话。
9.宣传材料里有语法错误或错别字,喜欢用拉丁文,语言华而不实,还喜欢展示学位证书的样本。学校的网站看起来很山寨。
10.通过垃圾邮件或其他不靠谱的手段进行宣传。
野鸡大学文凭诈骗全流程
1 创立一所美国大学。首先在美国注册一家以“某某大学”为名的公司,获得带有该学校名称的注册证书、钢印、公章等物品。
2制作该学校的网站。仿照美国高校的网站制作一个以这所学校为名的“山寨网站”,并在上面相关招生宣传信息。
3自称该学校在中国的总,开始招生宣传。承诺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经过国际认证,也可办理国内认证。
公司法硕士论文篇9
学校座落于重庆第二大城市——万州区。现有沙龙、百安两个校区,占地1980亩,校舍面积4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96万余册(种),仪器设备总值近1.3亿元。现设有17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3个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职工1089人,专任教师851人(正教授97人,副教授246人,博士109人,硕士590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重庆市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含资助计划)24人。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73人(含校外兼职),外聘兼职教授和外教100余人。
学校紧扣“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等9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19500余人(含研究生近100人)。连续五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
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创建于1987年,现有教职工61人,教授5人(另外聘教授8人),副教授12人,硕士49人,有校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15人。有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五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600余人。2015年开始在教育硕士美术学科教育领域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美术学院以当代创新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引领办学,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内、外部发展平台,教学管理更趋完善,教学水平快速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8部,发表美术论文120余篇,入选、省级美展作品360余件,有180幅作品获得、省级奖。获重庆市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2项,“三峡民间美术”课程为重庆市级精品课程。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艺术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成立了美术学院创新实践团队、时装表演模特儿队、服装与服饰创新实践工作坊、传统生活创新中国画工作坊等。近年来学生积极美术展览活动,有40余件作品获奖、有150余件作品获省级奖,发表美术作品论文130余篇,并荣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学院加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美术人才13000余名,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就业率达到90%以上,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美术学(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绘画创作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实践技能,能在美术创作、美术编辑、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和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等领域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美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雕塑材料学、版画、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美术教育心理学、应用美术设计、计算机应用设计等课程。
环境设计(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当代环境设计理念,现代设计思想,环境设计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设计师,能在各大装饰公司、建筑行业、中职院校、设计单位等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中外设计史、设计透视、素描、色彩、手绘表现、建筑装饰材料与概算、室内空间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展示设计与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有创新设计思想与能力,适用于时代视觉传达发展需求,有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设计技能,并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素描、色彩、字体设计、图形创意、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制作、企业形象策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
动画(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动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应的影视知识,熟练掌握动画设计、动画制作,动画产品开发等实践技能,能在设计公司、游戏公司、传媒公司、艺术教育等单位从事动画、影视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艺术设计史、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绘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摄影、网页设计、卡通雕塑、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后期合成技术、dv短片制作、动画造型设计、影视声音、三维动画技术、动画分镜创造等课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文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流行文化视野与民族服饰文化底蕴、兼备创新设计与工艺技能、能在服装设计、教育、研究、媒体、生产和管理等企业单位从事设计、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中外服装史、服装材料学、服装效果图、服装结构设计、工艺基础、服装cad、流行成衣设计、职业装设计、创意装设计、配饰设计、形象设计等课程。
一、报考对象和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年龄不限;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公司法硕士论文篇10
关键词:专业学位;软件开发;客户需求;软件构架;代码质量
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在培养规格上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
我院从200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工程硕士,以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的应用型人才。软件工程相关知识是各个公司在开发大型商业软件项目当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单独通过课本的讲授,工程硕士难以获得深刻的印象,而且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必须让工程硕士接触到真正的商业软件项目,并且参与到软件开发的各个过程,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课程中讲授的知识点,提高其软件开发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开始培养计算机工程硕士的这一年多时间里,通过与trilogy/gdev合作,让工程硕士参与到当前主流大型商业软件的开发过程当中,从而更好地掌握软件工程课程教授的知识,并且了解当今软件开发中应用的主流技术和开发模式,从实战中提高软件开发能力。
1背景介绍
成立于1989年的trilogy公司,总部位于德州奥斯丁,在印度和中国均设有分支机构。trilogy公司在全球拥有600多名业内精英和超过500项的专利技术,有着 17年与世界500强企业成功合作并获利的经验,曾被福布斯、财富、商业周刊、哈佛商业评论等著名商业杂志誉为高度创新和高瞻远瞩的公司。
trilogy 公司当前专注于数据挖掘和用户体验相关的业务,倡导新型的商业服务和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完全的商业价值保障。其主要客户包括:ford motor,general electric healthcare,daimler-chrysler,nissan,goodyear tire & rubber,prudential,travelers insurance,gateway,ibm等公司。
至2006年止,trilogy 公司已为汽车、保险、消费电子等行业提供多个商业服务项目,如:forddirect.
com,goodyear,ttg,,prelaunch,gateway,tis等。我们通过网上投标,参与这些项目的开发。
项目开发的过程主要包括:下载pip(product info page)和rfp(request for proposal)文档、虚拟机(以及svn代码)和程序文档。pip是一个网页,是项目的需求;rfp文档是关于项目使用的技术概述;虚拟机是模仿对方开发环境的平台;程序文档放在网站上一个固定位置,如bundle location。发标的公司会提出:
“deliverables”:是最终需要提交的东西,一项都不能少,否则算失败。
“acceptance criteria”:对方接收的标准,符合标准的就算通过。
“deadline”:提交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即为失败。
项目提交后,如果判为失败,开发者还可以申诉(rebut)。
2项目开发的收获
通过参与这些项目的开发,工程硕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提高。
2.1锻炼工程硕士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客户的需求是基于其公司的商业逻辑,如何准确无误地获得客户的需求,并且从软件开发的角度将需求进行规范化,这是软件开发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由于是跟美国it业公司进行合作,所以该案例采用的交流方式是线上交流,而非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线上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使用美国公司提供的issue tracking system(/wiki/issue_tracking_system),完全是通过英文交流。长期的网上交流,锻炼工程硕士的英语交流能力和业务逻辑的理解能力。
2.2学习当前主流技术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工程硕士能够接触到当前it业主要使用的各种技术。同时,结合项目地学习可以让工程硕士更好地了解这些技术应用的场景、目的以及作用。下面列举项目中用到的一些技术。
1) 编程语言:主要采用java,便于上手,以免工程硕士花太多时间在学习语言上。
2) 构建工具:ant是一种基于java的build工具,用于自动化调用程序完成项目的编译、打包、测试等。脚本格式基于xml,便于维护,而且基于java的,具有平台无关的特点。
3) 虚拟机:要求配置模拟各种平台的虚拟机环境。
4) 数据库:采用oracle、db2、postgresql和sql server,均是当前主流数据库管理软件。
5) 数据库查询语言:sql以及oql。其中项目中主要使用oql (/wiki/object_
query_language) 即对象查询语句,使用oql有利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效率和规范化。
6) 测试工具:junit,selenium。junit是由erich gamma和kent beck编写的一个回归测试框架,广泛应用于单元测试当中。selenium是一个用于web应用程序测试的工具,通过编写模仿用户操作的 selenium 测试脚本,可以从终端用户的角度来测试应用程序,能够支持不同的浏览器,以及能够使用各种编程语言编写,广泛应用于ui测试当中。
7) xml技术:xml是一种平台无关的表示数据的方法。使用 xml 创建的数据可以被任何应用程序在任何平台上读取。甚至可以通过手动编码来编辑和创建 xml 文档。xml在网络应用和信息共享上方便、高效,可扩展。所以,可以xml作为一种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使网络跨越到一个新的境界。在本项目中,xml主要用于书写配置文件。
2.3熟悉软件构架
众所周知,软件架构是一个软件先进性集中体现的地方。通过外包软件的开发,能够了解软件项目的架构,分析软件中应用的各种框架,理解应用的设计模式。下边是java ee项目中常用的一些开源的框架。
1) hibernate是一种java语言下的对象关系映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它是使用gnu宽通用公共许可证发行的自由、开源的软件。它为面向对象的领域模型到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的映射,提供了一个使用方便的框架。hibernate也是目前java开发中最为流行的数据库持久层框架。它的设计目标是将软件开发人员从大量相同的与数据持久层相关的编程工作中解放出来。无论是从设计草案还是从一个遗留数据库开始,开发人员都可以采用hibernate。
2) spring是一个开源框架[1-2],它由rod johnson创建。它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spring通过一种称作控制反转(ioc)的技术促进了松耦合。spring提供了面向切面编程的丰富支持,允许通过分离应用的业务逻辑与系统级服务(例如审计和事务管理)进行内聚性的开发。应用对象只完成业务逻辑,并不负责其他的系统级关注点,例如,日志或事务支持[3-4]。
3) struts有一组相互协作的类、serlvet以及jsp taglib组成[5]。基于struts构架的web应用程序基本上符合jsp model2的设计标准,可以说是mvc设计模式的一种变化类型。我们参与的软件外包项目很容易理解为什么struts是一个web软件开发框架,而不仅仅是一些标记库的组合,理解理解struts的控制器(controller),模型层(model)和视图层(view)。体会在模型层,struts可以很容易地与数据访问技术相结合,包括ejb、jdbc和object relation bridge;在视图层,struts能够与jsp、velocity templates、xsl等表示层组件相结合。
项目中还有一些独有的框架,由于细节繁琐,不便介绍。接触这些框架,可以获得宝贵的软件开发经验。
2.4提高书写代码的质量
在真实项目的驱动下,工程硕士通过自己阅读项目中的优质源码,以及在经验丰富的开发人员的帮助下,形成良好的编码风格,提高代码质量。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工程硕士在参与项目之前,代码质量相当低,主要体现在:代码效率低下,缺乏注释信息,代码不具有扩张性,代码潜在bug多等。而对方真实的项目的代码中包含大量注释信息,以及一些必须的日志信息,具有良好的编码风格。在查找这些代码的bug或提升其功能过程中,一定会接受对方良好的开发风格熏陶。
3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软件外包项目的开发,能够极大地提高工程硕士的学习兴趣以及效率。其具备的主要优点如下:
1) 该案例是基于真实的大型商业项目,是当前主流技术的集中体现;
2) 工程硕士可以接触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有利于工程硕士把握软件开发流程;
3) 工程硕士可以通过阅读优质源码以及和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交流来提高软件开发能力,以及通过与客户交流来提高提炼需求的能力;
4) 外包软件开发实践性很强,工程硕士能够很好地补充课本的不足;
5) 从外包软件开发中,工程硕士能够获得很好收益,激发学习热情。
我们认为,让工程硕士参与软件开发实战,积极推进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了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夏昕,曹晓钢,唐勇. 深入浅出hibernate[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33.
[2] christian bauer,gavin king. java persistence with hibernate[m]. greenwich,connecticut,usa: manning publications,
2008:10-15.
[3] ted husted. struts in action: building web applications with the leading java framework[m]. greenwich,connecticut,
usa:manning publications,2005:15-38.
[4] 罗时飞. 精通spring[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48.
[5] 沃尔斯,布雷登巴赫. spring in action[m].2版. 毕庆红,王军,等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3-57.
foster engineering master’s capability of large-scaled software development based on practice
li aiping, ding hongli, zhu fuxi
(computer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公司法硕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5:33:24 阅读:0
推荐度: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新租赁准则对航空公司的财务影响研究 2023-05-06 14:58:51
建筑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2023-03-07 15:24:05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探究 2022-12-28 08:25:37
城投公司财务管理研究 2022-12-26 08:30:3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思考 2022-12-23 09:08:19
水泥销售公司产品营销渠道探讨 2022-12-09 14: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