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18 20:12:01

风险控制论文篇1

论文提要:审计风险理论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制约着审计质量,影响审计实务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上市公司的造假丑闻和审计失败的案例接连发生,更加紧了对此问题研究的迫切性。如何降低审计风险,怎样防范审计风险,正在成为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面临的主要课题。本文从审计风险的概念出发,系统分析审计风险的特征、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改进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以便提高审计信息质量。

一、审计风险概述

“风险”一词,英文拼写是“risk”,表示“遭遇危难、受损失或伤害等等的可能和机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析:“风险”的一般意思是“可能发生的危险”。显然,风险可以归于哲学上的可能性或偶然性的范畴。将风险引入审计这一研究领域,便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涵义。但到目前为止,对审计风险的涵义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比如,审计人员在那些他们所不知道的情况下,可能对实质上错误的财务报表提供无保留审计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指出:审计风险是审计师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恰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综观国内外审计职业界对审计风险下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将审计看作是财务报表没有公允地揭示而审计人员人为已经公允揭示的风险。这样的定义只是为了给审计实务操作中的具体操作提供规范,而对于审计理论研究来说,这只能说明审计风险的表面现象,而未触及审计风险的本质。

具体来看,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包括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两种。因此,一个完整的审计风险定义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审计人员未能觉察出重大错误的风险、审计人员发表了一个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审计职业风险。

二、审计风险成因及其表现

审计风险与审计活动相伴而生。哪里有审计活动,哪里就有审计风险。审计活动在形式上表现为审计主体搜集审计证据、评价审计证据的一系列活动;在本质上体现为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主观活动的反映活动,审计信息则是这种反映的结果。由此看来,审计风险取决于审计信息的准确程度,而审计信息的准确性则取决于审计活动的开展情况,因此对审计风险的考察必然依赖对审计活动的考察。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审计活动,审计活动是指处在特定的审计环境下(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审计人(审计主体)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人(审计客体)监督评判的过程。审计活动系统的构成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环境和审计方法,这些都是构成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1、审计主体。审计主体广义上就是具体审计组织,从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来看,审计主体即审计人员。由于审计人员所学知识的局限性、经验能力的有限性难免会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偏差,从我国来看,从事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很大一部分的年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实施审计工作往往力不从心。例如,北京中诚会计师事务所案件中,负有直接责任而被吊销资格证书的10名注册会计师平均年龄高达65岁;同时,审计作为一门专门技术服务,它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但由于种种因素,目前审计人员尚不能完全到达上述要求,这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信息质量,增大了审计风险。从审计体制上来看,审计组织没有完全脱离政府职能部门或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和影响,加之审计人员的自身道德素质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扩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客体。审计客体就是审计监督的对象,审计客体就是被审计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而审计客体的活动都是通过各种资料反映出来的,因此审计就是对审计对象的会计资料的审查。

首先,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广泛使用,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对传统审计的认识程度。从审计内容上看,现代审计不仅包括对一些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审查,还包括对被审企业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的评价,这都会增加审计人员做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被审计经济业务容量增大,头绪纷繁,错综复杂,这都增加了错弊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其次,审计风险的产生还与被审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程度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客体的管理部门,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力保证。一般来说,一个单位如果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就容易造成管理混乱、资财流失、效益低下,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出现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就大,审计风险也大。相反,如果一个单位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那么审计风险也就相对较小。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这也就增加了发生错弊的可能性。由于财务报表由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编制,会计人员素质高低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其内部控制制度无法防范或纠正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不可避免。再次,审计风险还受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行为的影响。根据委托-理论,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内部人控制”现象。这样一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也就直接影响到审计风险的高低程度。当前,被审单位管理者利用职权弄虚作假、篡改资料伪造证据的情况屡有发生,这就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表恰当审计意见的难度大大增加。例如,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原野工资验资报告不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原野公司的管理人员提供虚假的出资凭证。

3、审计方法。首先,由于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和提示,不可能对审计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具体说明,任何技术方法都是以一定假设为前提的,审计人员很难准确把握所有的审计技术应用的条件。现有审计采用抽样审计方式,由于不是全面和详细的审计,可能会形成审计漏洞或真空。这是审计方法自身缺陷造成的审计风险。其次,我国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滞后,从国外经验来看,现代企业多采用注重于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为特点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新的审计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能力。就我国情况来看,即使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运用也不是很熟练,除了一些大型的事务所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外,大多数中小城市事务所的审计方法仍停留在账项审计阶段。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原理和运用问题,大多还处于朦胧之中。这也是导致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

4、审计环境。审计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作用的发挥都必须依赖一定的客观环境。审计环境就是审计人员进行工作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

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对审计风险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经济体制及与之配套的各种制度均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政治经济政策的多变和不明确带来了政策标准的不确定性。各种经济成分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差异,他们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有时滞后于财务会计制度的变革,乱中投机、以图私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会相应增加审计风险。

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主要在于法律的健全程度。审计法规的不健全,或在某个领域内的审计法规空白,都会迫使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依据历史经验进行分析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结论,也增大了审计风险。

最后,其他因素也会加大审计风险,如双重领导体制对审计人员的制约,审计准则的不完备对审计人员的影响、对审计人员的责任追究,等等。

三、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的起因较复杂,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方法、审计环境等因素。审计风险对审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很大的影响,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审计风险,就必须对审计风险实行事前控制。笔者认为,防范审计风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是审计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与审计风险的大小直接相关。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审计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审计活动中始终保持独立性,规范自身行为,严格履行职责和权力;审计人员还应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法规,避免对现行政策不理解而作出不适当审计结论,构成审计风险;在业务素质方面,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对会计、审计等专业理论水平,熟悉贯彻新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同时,审计人员还应该定期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从自身素质的提高上来防范审计风险。

2、加强内部控制测评。由于审计客体中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信赖度把握不准就会产生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工作,以检测制度的严密性和有效性。

审计人员应该加强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了解,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功能性进行评测,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测评,可以发现和确定内部控制的优劣,为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创造条件。

3、运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目前,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的审计方法离有效控制审计风险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审计人员要根据经济环境发展要求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与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就是一种,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必须致力于这种新的审计方法的研究、学习、培训,争取尽快掌握和运用这种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新审计方法。

由于任何一种审计方法的运用都不可能保证审计信息绝对准确无误。因此,在审计活动中应该交叉使用各种审计方法,降低因审计方法的选择单一而诱发的审计风险。交叉使用审计方法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显得更充分,从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来看,交叉使用多种审计方法无疑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风险控制论文篇2

电力企业中低压电费回收现状不容乐观,因而导致低压用户电费回收面临着诸多风险,主要集中在:第一,管理风险。前文中提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低压用户规模越来越大,再加上低压用户构成复杂、流动性大,因此低压用户电费回收工作一直存在着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等缺陷。另外,大多数低压用户还习惯现金缴费,然而电费收缴银行却不提供现金业务,从而导致出现“缴费难”问题。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工作缺陷,导致企业电费回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严重威胁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服务风险。当前供电企业营销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电费收缴人员为完成工作任务,往往天天上门催缴电费,否则就对用户停止供电,这种工作方式不但无法提高电费回收工作效率,而且还会激化用户与供电企业之间的矛盾,影响企业社会形象,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由工作人员错误服务方式造成的风险也应该引起供电企业的高度重视。第三,政策风险。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电费收缴的法律法规,并且还在不断尝试采取新收费方式以解决低压用户电费回收困难的问题,但是从实际来看,这些法规方法均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例如:我国《供电营业规则》规定只有在用户拖欠电费满一个月后,企业才能够停止供电,这一规定使得企业在电费收缴工作中十分被动,导致欠费行为无法及时制止,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风险。总之,供电企业低压用户电费回收面临着诸多风险,而造成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有: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用户构成复杂流动性大;企业自身服务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仍不健全;缺乏有关电费回收工作研究的理论基础;用户按时缴费意识不强等。对此,供电企业要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合适的措施以控制中低压用户电费回收风险。

2控制低压用户电费回收风险的措施

2.1提高相关意识观念

第一,电力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电力法》、《供电营业规则》等法律条文的宣传力度,使低压用户认识到按时缴费对自身以及对企业的重要性,逐步使用户树立依法用电的理念,引导帮助低压用户形成按时缴费的行为习惯。第二,电力企业面向低压用户加大宣传的同时,还要注意面向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必要宣传。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客户是上帝”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促使员工主动改变催缴电费时的工作态度,做到尊重客户、礼貌待人以及微笑服务,进而缓解用户与企业之间的矛盾,维护企业社会形象,避免因企业营销服务质量差而带来的风险。

2.2革新现有的电费回收工作方法

传统的抵押电费催缴工作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从而导致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客户不满意,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因此供电企业要努力转变自身工作方法,提高电费催缴工作效率。第一,电力企业可以采用客户信用评价机制,对抵押用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价,对信用等级不同的用户实行区别对待。例如:对经常按时缴费、信用等级高的用户,电力企业可以对其进行表扬或者通过赠送小礼物等方式对客户进行奖励,鼓励引导其他用户培养形成按时缴费的良好习惯。而对于经常拖欠电费的用户,企业在按照规定收取相应违约金的基础上,利用新闻媒体对这部分用户进行曝光,依靠舆论压力促使用户按时缴费,同时也震慑其他不按时缴费的用户。“区别对待”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户按时缴费的积极性,降低低压用户电费回收的风险,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不受损失。第二,采用合适的风险识别评估方法。识别评估电费回收工作风险是控制低压用户电费回收风险的前提条件,因此电力企业要采用合适识别评估方法。企业要认清电费回收工作中存在客户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导致这些风险的原因,然后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风险控制提供必要参考。

2.3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电力企业要优化自身内部的管理制度,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对催缴员进行管理,将催缴员的任务完成量与其自身奖级挂钩,从而激发电费催缴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低压用户电费回收工作成效。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立法,增强电费收缴违约金制度的法律效力,从而对习惯拖欠电费的用户形成有效震慑,促使其主动按时缴费,避免因电费拖欠造成的企业经营风险。

3结语

风险控制论文篇3

从定义上来看,一般认为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总称。按照对其内涵的不同划分,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审计质量从诸多方面进行控制,包括对外部环境、审计对象、审计主体等的控制监督,政府、注册会计师协会或会计师事务所都可以是控制主体。狭义的审计质量控制则指以会计师事务所为控制主体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和措施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在本文的分析讨论中,是以广义的审计质量控制为主要对象的。

二、影响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分析

1.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从审计质量控制的实施程序来看,审计人员是具体负责审计工作业务的一线操作者,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业务技能等对其工作的效果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人员,是从事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而真正审计专业的人才相对较少,其实财务工作只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是实现审计目的的一种技术手段。从业务技能方面来看,不少审计机关的一线业务人员,实际审计技能水平偏低,缺乏复合型的专业知识。一些比较专业的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操作的能力。

2.审计人员的质量风险意识、职业素养。在实际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过程中,国家不少审计机关审计任务重,而审计人员较少,这就导致了部分审计工作人员疲于工作,而忽视了质量风险。对审计工作不够严谨细致,一些该注意的细节,经常忽略。例如,审计约谈,很多审计工作人员会省去这一程序,而是直接翻阅相关被审计单位的账簿。一些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审计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对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而失去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或者受到一些利益因素的影响,对于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掩盖,这就影响了实际审计质量。

3.审计质量控制责任制度以及管理工作。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要想严格落实相关程序和政策,一定要有清晰明确的控制标准,并且还要有完善的审计责任制度,做好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管理。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常常找不到具体负责人,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审计管理工作存在较大漏洞,导致很多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不规范,影响了审计质量控制。

4.对现场审计工作的控制。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环节,即现场审计,现场审计有着比较特殊的环境和工作氛围。审计技术手段、业务程序、相关资料证据的搜集等,受到现场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较大。在这方面,没有比较科学规范、定性量化的控制方法,就很容易导致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不到位,影响其实际审计质量。

三、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控制与防范审计风险的一些建议

1.提高认识,不断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对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正确认识,是做好审计工作的第一步,明确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有的放矢的为审计工作的开展配备足够的资源,做好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进一步提升相关审计程序、审计技术和审计原则的实用性,切实从审计源头的风险控制做起,通过后续的培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降低审计风险。

2.加强对审计过程的作业控制。审计过程的作业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成果即审计报告质量的优劣,进而影响整个审计工作质量的最终效果,因此,审计作业过程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审计过程有众多的环节组成,应该突出重点环节的控制,实施审计作业过程的关键点控制。具体来说,审计过程的作业控制,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做好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的重点和时间、项目的轻重难易程度不同安排审计工作日程、人员和审计的重点。二是人员委派工作控制好。确定好组长(主审)人选,在业务的能力、业务技术方面注意审计组成员的合理搭配。三是做好审计工作记录。根据所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检查做好审计工作记录。四是抓好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要从大量的数据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要通过去粗取精,反映出问题最核心的东西。

3.建立审计质量的内部管理制度。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一套设计合理、运行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组织机构。通过这种组织机构的设置,实现对审计质量的监督和评价。具体来说,要对审计工作制度、具体控制程序等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质量评价标准,在充分调研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修正,提高评价标准的质量。要结合奖惩制度,将审计工作执行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发生了偏差,分析偏差的性质、程度和发生原因,并及时调整评价标准。可以说,内部管理制度,是审计质量控制得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在这个组织框架内,对审计质量控制的环节和程序,进行必要的评价和监督,对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4.做好审计质量监督,建立审计风险的动态检测机制。审计质量监督,是对审计程序和审计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和检查,在一些审计机关内部,要根据实际审计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设立一套比较合理的审计质量监督机制,同时,对于审计风险节点,要结合实际审计项目的周期,建立动态的检测机制,及时发现审计风险节点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防止审计风险的扩大。

四、结语

风险控制论文篇4

个人消费信贷是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用居民个人未来收入作担保,由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的商品为对象的贷款。具体而言,它包括如下几层含义:

1.从性质上说,消费信贷是信用消费的一种形式。一般而言,凡是以借款或延期付款的形式进行的消费均称为信用消费。信用消费的形式很多,如通过亲朋好友、高利贷者和银行等借款消费及赊销消费等。消费信贷只是信用消费的一种,它是由金融机构向居民个人发放的、用于居民购买特定消费品的贷款。消费信贷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时的一种经济现象。

2.消费信贷的目的是刺激消费,扩大商品销售,加速商品周转,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因此有人形象地说,消费信贷的目的和作用就是帮助消费者实现“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理想。

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以来,汽车消费信贷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品种。汽车消费信贷是汽车业发展的产物,与汽车工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浙江是全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省份之一,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享有“经济大省”之称。而杭州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职工平均工资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汽车消费是人们新的追求目标,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现实,汽车市场非常活跃,与此同时,汽车信贷业的发展已成必然趋使。

目前开展信贷业务的机构,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但还是以商业银行为主。

汽车信贷四种运营模式:①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方合作;②银行、保险公司双方合作;③银行、汽车经销商双方合作;④银行单方开展,即所谓的“直客式”。从前汽车信贷模式----保险公司的保证保险担保,“门槛低”,在车贷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的弊端,各家保险公司为了扩大业务,盲目竞争,使车贷险业务造成的潜在亏损越来越大,2003年8月31日保监会停止保险公司的车贷险业务。由于违约率太高、保险公司拒赔而导致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理赔纠纷案件不断……。所以目前可行的模式只有③④了,特别是以③为主。商业银行为了转嫁风险,寻找实力较雄厚的汽车经销商合作。

目前在杭州与商业银行合作的汽车信贷公司,主要有:浙江康达、浙江长行、天天上路、海天信贷等。而浙江康达、浙江长行成立最早,一直引领着杭州汽车消费信贷的方向。他们的网络已经扩展到了省内的好多大小城市,如绍兴、诸暨、临安等。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信贷服务公司的加入,竟争越来越激烈,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体系也越来越规范,出现了“适者生存”的态势。

本公司成立于二一年七月份,为浙江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子公司,坐落于杭州市西子湖畔---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中心4楼,具有独立法人、自主经营的权利。内设实业投资部、商贸部、法律部、信息中心、信息技术部、汽车销售部、信贷部、保险部、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部等,下属有杭州宝腾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汽车分公司、杭州剑峰汽车修理有限公司、杭州恒友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2003年9月份,经本公司董事会决定,成立信贷部、法律部、信息中心,完善公司管理体制,开辟了专业性的汽车信贷业务,模式:商业银行清泰支行、汽车经销商双方合作,主要以杭州和萧山市场为主,努力开拓绍兴、临安等网点。至今,共已完成按揭贷款2个多亿元。

二、宝腾汽车信贷存在的风险

宝腾汽车信贷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公司内部

1)业务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首先,业务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对汽车信贷风险的控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业务员对汽车信贷业务有效的把关,可以有效的防范风险。如:一户多贷、恶性贷款、无效担保等现象。

2)软件办公自动化

完善的软件办公自动化管理,可以保证客户资料的安全性和完备性。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及时的与客户联系,提醒客户。杜绝一部分不必要的风险。

3)公司内部管理及政策

目前公司部门分为信息部、业务部、财务部和法律部。但是在各个部门里人员的安置和工作的分配尚不够健全和完善。信息部里人员流动性比较普遍,影响到了催讨及各项工作的及时性。而且法律部的人员业务水平也不够精通。对员工的考核制度也不稳定,不合理的分配可能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其实合理的分配也可以规避一定的风散的,如:业务员不会受利益的驱使,帮着经销商做骗贷等。

2、外部

1)银行

银行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了公司的整个命运。由于近来,信贷市场及体制的不够完善,贷款条件等各项政策时有变化。若沟通不及时,就会造成信息失灵,可能会收不回本公司预先垫付车贷款,从而对本公司造成一定的风险。

2)汽车经销商

经销商选择不当也会对公司造成一定的风险。汽车经销商对客户的把关,有时为了促进销售额,受利益的驱使,帮着不符合贷款资格或条件的客户欺骗,隐瞒真相。并且收费不规范,增加客户的负担,并可能会导致日后的纠纷。

3)客户

客户自身的素质,因为我单位收做的一部分业务来源与萧山等周边地区,而且年纪也都三十岁以上者居多,这个群体的消费者,由于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还款意识和能力都比较欠缺.每月基本上有20%左右的客户都不自觉及时的还款。这部分客户中的90%通过电话提醒催收都会还款。

4)保险公司

每个贷款客户基本上都是我公司通过保险公司为其保的。保险费用的高低以及理陪的顺利与否,都会关系到客户的还款态度。像在2006年3月份的时候,就有个萧山客户,因为车子出险了,而保险公司的态度未能让他觉得满意,从而该客户故意拖延欠款。这时我们给保险公司的合作就很重要了。

5)法院

当出现客户不还款现象时,的话必须得通过法院来完成。所以法院对我们处理善后问题,降低成本也有一定的关系。

6)国家

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早已拥有了一套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但由于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起步较晚。虽然经济发展也比较快,但是文化水平和观念的更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综观分析上面提出的有关内部和外部各项风险因素,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而是相互贯穿其中的。

三、降低汽车信贷风险的对策

1.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

1)强化对信贷班子的考核、培训:不断补充信贷员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日益万变的市场,因此公司特对汽车贷款业务进行更加规范化操作,贷款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审核已经是信贷风险管控的一个重要环节,信贷员熟练的操作及对客户的资信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给销售员及客户以专业的建议,更快更准确地完成贷款过程;

2)不断地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要遵循“风险第一”的原则,认真学习本公司制定的《汽车按揭操作细则》,严格按照公司制定《按揭业务操作标准》来确定客户的贷款状况,确认借款购车人能购车辆真实存在,要求随购车协议、附合格证复印件、发票复印件;保证每一位借款购车人均已经通过身份证查询及资信调查,如实填写客户资格审查表,确保任何签字均由本人签署,认真审查借款购车人的原始证件,保证能有复印件均为该原件的影印本;每一笔贷款及费用的计算必须正确无误,遵循贷款到千位数的原则,严格核准发票上车价金额及协议上车价金额(不能超出市场价格);所有车辆必须在手续齐全后方能提车,要求借款购车人通过我公司上牌,若自行上牌,押发票保证金的同时,及时督促客户,自提车日起国产车5个工作日、进口车35天内把发票、机动车登记证原件、行驶证复印件交给予管理部和档案部门,并及时为借款人办理车辆保险。

3)人员的要求及职责:对信贷业务专员签订责任书和经销商协议,明确职责和义务,根据公司的《信贷业务操作标准》、掌握《信贷业务标准操作流程》,对每一笔贷款要真实、完整、正确、无误。

(1)工作宗旨:风险第一、原则至上

(2)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快速地对待每一位客户、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3)专业水平:熟悉信贷业务操作标准及流程、熟悉每一家贷款银行的操作标准、审核细节

(4)职业道德:敬业爱岗、踏实努力、勤奋好学不循私舞弊

(5)工作态度:认真、仔细的对待每一笔业务

(6)保证贷款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7)严格按照公司信贷业务操作标准及标准作业流程受理业务,不得

(8)客户至上,认真接待每一位客户,促进优良贷款客户的成交率、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公司品牌形象

(9)严守公司机密,妥善保管公司任何一份文件、手册

4)规范化操作:

由此可见,每位信贷员肩负的责任重大,只有不断补充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才能适应日益万变的市场,因此特对公司汽车贷款业务进行更规范化操作,主要体现在:

(1)规范性:

a、客户签字准确清晰;

b、协议合同填写准确完整、无涂改;

c、合同、协议、借据上金额、书写规范;

d、借款人与车辆最终使用人一致,以防纠纷。

(2)真实性:

a、有资料必须为其原件影印本;

b、所有客户签字必须由客户亲自签名,包括配偶和担保人;

c、客户提供的收入证明应加盖其实际单位公章,基本符合其实际收入;

d、客户联系电话尽可能多留,防止电话错误或停机,难联系。

(3)完整性:按要求提供借款人夫妻双方及保证人真实手续,如借款人为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股东,提供该企业的营业执照、验资报告等相关资料,便于了解其公司地址和个人拥有的资产情况。

(4)非法性:1、提供不真实资料和签字等因素导致借款主体、担保主体不合法和不合规定;2、身份证过期、借款人超过贷款年龄或低于贷款年龄或用虚假证件导致借款主体不合法。

(5)操作性:操作标准需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制订,因时而异,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便于操作。

7)客户资料

1、夫妻双方身份证(复印件一式两份)

2、夫妻双方户口本(复印件一式两份)

3、结婚证(复印件一式两份)

4、夫妻双方所在工作单位出具的经济收入证明(原件+复印各一份)

5、房屋所有权证明或有效居住证明(房屋产权属他人需出具两者关系证明,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备注一:若牌照挂靠单位则提供该单位营业执照、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近期财务报表、法人身份证、公司章程、验资报告、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以贷款银行要求为主,复印件一式两份)

备注二:若借款人未婚、离婚或需要提供其他自然人担保的则提供担保人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房产证、双方收入证明(以贷款银行要求为主)

2.在贷前、贷中、贷后过程中,分阶段地进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贷前

本公司信贷部、法律部从经理到每个员工,严格执行银行的汽车消费贷款条例规定,了解、控制对高风险区域、高风险行业及高风险人群的业务,做到上门调查每一个案子的信用度和存档照片,严格审查个人资料、对公资料的内容目的和问题的处理。

利用电脑软件对购车人进行资信评估打分,量化分析,确定贷款的首付、年份及保证金的百分比;更加注重个人资信条件与担保条件相结合的原则,而不是设置一道让多数借款人难以跨越的固定“门槛”,要求不同资信等级的借款人必须具备相应等级的担保条件,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借款申请,又能够确保资金的安全、无疑,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并使业务的发展成为规模化。

做每完成一笔贷款,必须进行公安部门及银行系统对身份和资信调查,不符合条件、身份不明的业务不做。

每完成一笔贷款的资料,及时移交给信息中心,由信息部核对,并且,后续工作的回访。

2)贷中

从原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保险公司的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来看,业务人员不考虑公司的整体经营和长远发展问题;从服务和已发生的保险索赔案来看,风险的潜在性、延续性、群发性、和巨灾性已初露端倪。以广州为例,广州保险同业会2003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地区各财险公司车贷款保险平均赔付率高达135.57%,个别公司的赔付率竟达到400%,所有开办车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无不在这一业务上陷入亏损的黑洞,且与银行的关系日趋紧张,诉讼官司不断……

本公司将客户信用监控与汽车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结合起来。汽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化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予以支撑,因此,本公司具有汽车销售服务的专业优势,在个人信用状况监控方面得到了充分表现,有强大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系统(如:售后回访、代办保险及事故理赔、紧急抢修、车辆免费送检等等),非常巧妙地完成了个人信用状况的跟踪和监控。

实现个人信用状况的及时监控和个人信用记录的及时修正。本公司个人信用状况监控系统可以对借款人每一次还款行为及其在居住、收入、职业、家庭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及时掌握,并与贷前获取的资信评价结果相结合,随时修正其信用等级。不仅有助于及时掌握客户信用变化,并处置可能形成的风险隐患,同时,这种最真实、最原始的信用记录无论对借款人,还是对于银行、保险机构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3)贷后

当客户完成贷款之后就得进入每月的还款阶段。

1.信息的及时回访:

认真做好信息反馈与用户回访工作,重视信息及资料的搜集、分析、传递,保持用户之间密切的信息沟通,及时处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代办车辆年检、保险及保险理赔事宜、按揭期满代客户办理转户、取消抵押登记等手续。做到能及时跟踪客户。

2.短信及电话方式提醒:

①每当完成一笔汽车按揭业务后,将所有的客户按揭资料复印件(原件已交银行)交公司信息中心存档,由信息中心统一安排提醒首期客户的还款,连续3个月内,每月在银行扣款之前5—10天内,以短信方式提醒。

②有过逾期记录的客户,应定期以短信和电话提醒。

③一期逾期者以电话催款。

④逢年过节和个人生日,发短信祝贺。

⑤每当车辆保险年审时提醒。

⑥制造厂家及公司推出的各项优惠话动服务。

3.上门催收:

对逾期客户由公司法律部专业人员负责处理:一期逾期在10天内电话催讨;10日以后及二期逾期者,由法律部人员、业务员及区域经理负责上门催款,随时注意车辆动向和了解该客户的家庭情况。

4.《律师函》催告:

一旦出现三期逾期,法律部向贷款人发出《还款通知单》及《律师函》,告知其应及时履行所承担的还款义务,会将产生的法律后果;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一定的威慑力。

《律师函》可根据贷款人的情况选择当面送达、邮寄家庭住址、邮寄单位等。为避免泄露贷款人的隐私,未经贷款人同意,不采用传真方式送达,要求贷款人签收送达回执。

5.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鉴于银行与贷款人签订的“借款抵押合同”都已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公证,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进入诉讼程序。

风险控制论文篇5

论文提要:审计风险理论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制约着审计质量,影响审计实务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上市公司的造假丑闻和审计失败的案例接连发生,更加紧了对此问题研究的迫切性。如何降低审计风险,怎样防范审计风险,正在成为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面临的主要课题。本文从审计风险的概念出发,系统分析审计风险的特征、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改进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以便提高审计信息质量。

一、审计风险概述

“风险”一词,英文拼写是“risk”,表示“遭遇危难、受损失或伤害等等的可能和机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析:“风险”的一般意思是“可能发生的危险”。显然,风险可以归于哲学上的可能性或偶然性的范畴。将风险引入审计这一研究领域,便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涵义。但到目前为止,对审计风险的涵义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比如,审计人员在那些他们所不知道的情况下,可能对实质上错误的财务报表提供无保留审计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指出:审计风险是审计师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恰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综观国内外审计职业界对审计风险下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将审计看作是财务报表没有公允地揭示而审计人员人为已经公允揭示的风险。这样的定义只是为了给审计实务操作中的具体操作提供规范,而对于审计理论研究来说,这只能说明审计风险的表面现象,而未触及审计风险的本质。

具体来看,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包括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两种。因此,一个完整的审计风险定义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审计人员未能觉察出重大错误的风险、审计人员发表了一个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审计职业风险。

二、审计风险成因及其表现

审计风险与审计活动相伴而生。哪里有审计活动,哪里就有审计风险。审计活动在形式上表现为审计主体搜集审计证据、评价审计证据的一系列活动;在本质上体现为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主观活动的反映活动,审计信息则是这种反映的结果。由此看来,审计风险取决于审计信息的准确程度,而审计信息的准确性则取决于审计活动的开展情况,因此对审计风险的考察必然依赖对审计活动的考察。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审计活动,审计活动是指处在特定的审计环境下(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审计人(审计主体)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人(审计客体)监督评判的过程。审计活动系统的构成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环境和审计方法,这些都是构成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1、审计主体。审计主体广义上就是具体审计组织,从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来看,审计主体即审计人员。由于审计人员所学知识的局限性、经验能力的有限性难免会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偏差,从我国来看,从事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很大一部分的年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实施审计工作往往力不从心。例如,北京中诚会计师事务所案件中,负有直接责任而被吊销资格证书的10名注册会计师平均年龄高达65岁;同时,审计作为一门专门技术服务,它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但由于种种因素,目前审计人员尚不能完全到达上述要求,这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信息质量,增大了审计风险。从审计体制上来看,审计组织没有完全脱离政府职能部门或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和影响,加之审计人员的自身道德素质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扩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客体。审计客体就是审计监督的对象,审计客体就是被审计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而审计客体的活动都是通过各种资料反映出来的,因此审计就是对审计对象的会计资料的审查。

首先,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广泛使用,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对传统审计的认识程度。从审计内容上看,现代审计不仅包括对一些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审查,还包括对被审企业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的评价,这都会增加审计人员做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被审计经济业务容量增大,头绪纷繁,错综复杂,这都增加了错弊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其次,审计风险的产生还与被审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程度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客体的管理部门,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力保证。一般来说,一个单位如果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就容易造成管理混乱、资财流失、效益低下,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出现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就大,审计风险也大。相反,如果一个单位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那么审计风险也就相对较小。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这也就增加了发生错弊的可能性。由于财务报表由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编制,会计人员素质高低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其内部控制制度无法防范或纠正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不可避免。

再次,审计风险还受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行为的影响。根据委托-理论,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内部人控制”现象。这样一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也就直接影响到审计风险的高低程度。当前,被审单位管理者利用职权弄虚作假、篡改资料伪造证据的情况屡有发生,这就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表恰当审计意见的难度大大增加。例如,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原野工资验资报告不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原野公司的管理人员提供虚假的出资凭证。

3、审计方法。首先,由于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和提示,不可能对审计的每一个细节都作出具体说明,任何技术方法都是以一定假设为前提的,审计人员很难准确把握所有的审计技术应用的条件。现有审计采用抽样审计方式,由于不是全面和详细的审计,可能会形成审计漏洞或真空。这是审计方法自身缺陷造成的审计风险。其次,我国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滞后,从国外经验来看,现代企业多采用注重于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为特点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新的审计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能力。就我国情况来看,即使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运用也不是很熟练,除了一些大型的事务所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外,大多数中小城市事务所的审计方法仍停留在账项审计阶段。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原理和运用问题,大多还处于朦胧之中。这也是导致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

4、审计环境。审计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作用的发挥都必须依赖一定的客观环境。审计环境就是审计人员进行工作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

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对审计风险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经济体制及与之配套的各种制度均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政治经济政策的多变和不明确带来了政策标准的不确定性。各种经济成分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差异,他们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有时滞后于财务会计制度的变革,乱中投机、以图私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会相应增加审计风险。

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主要在于法律的

健全程度。审计法规的不健全,或在某个领域内的审计法规空白,都会迫使审计人员在审计时,依据历史经验进行分析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结论,也增大了审计风险。

最后,其他因素也会加大审计风险,如双重领导体制对审计人员的制约,审计准则的不完备对审计人员的影响、对审计人员的责任追究,等等。

三、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的起因较复杂,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方法、审计环境等因素。审计风险对审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很大的影响,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审计风险,就必须对审计风险实行事前控制。笔者认为,防范审计风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人员是审计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与审计风险的大小直接相关。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审计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审计活动中始终保持独立性,规范自身行为,严格履行职责和权力;审计人员还应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法规,避免对现行政策不理解而作出不适当审计结论,构成审计风险;在业务素质方面,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对会计、审计等专业理论水平,熟悉贯彻新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同时,审计人员还应该定期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从自身素质的提高上来防范审计风险。

2、加强内部控制测评。由于审计客体中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信赖度把握不准就会产生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工作,以检测制度的严密性和有效性。

审计人员应该加强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了解,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功能性进行评测,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测评,可以发现和确定内部控制的优劣,为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创造条件。

3、运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目前,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的审计方法离有效控制审计风险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审计人员要根据经济环境发展要求掌握先进的审计技术与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就是一种,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必须致力于这种新的审计方法的研究、学习、培训,争取尽快掌握和运用这种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新审计方法。

由于任何一种审计方法的运用都不可能保证审计信息绝对准确无误。因此,在审计活动中应该交叉使用各种审计方法,降低因审计方法的选择单一而诱发的审计风险。交叉使用审计方法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显得更充分,从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来看,交叉使用多种审计方法无疑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风险控制论文篇6

1.1科学性原则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应该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主要包括银行监管理论、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内部控制理论等一系列理论,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系统发展来设计。

1.2系统性原则

长效机制的建立必须将各个层次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结构有序的、层次分明的系统,以面对复杂的银行风险。

1.3可比性原则

为了实现整个机制的有效性,长效机制的建立应该实现可比。因此,应该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具体做法和制度规范。

1.4可操作性原则

必须考虑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距,尽量在可能的范围内使目的得以实现,以保证长效机制的顺利进行。

1.5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长效机制,同时注意我国经济的特殊性质,不仅是满足科学性原则,也是主客观相结合的需要。

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2.1逐步完善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

2.1.1建立科学的银行监管理论体系。从目前我国银行监管理论的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监管理论滞后于监管实践,严重制约着银行监管的开拓进展,制约着银行监管水平的提高。

2.1.2制定完整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银行法律体系。

2.1.3健全完善的银行监管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银行监管组织体系是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

(1)转变监管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即:通过适当的激励制度安排,发挥银行自身管理和市场约束机制作用,通过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银行业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2)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意义不仅仅是维护存款人信心,防止出现金融恐慌。存款保险机构的利益和存款机构的利益相互依存,有共同的利害关系,对存款机构监管的积极性就会提高。(3)建立金融监管委员会。我们要未雨绸缪,考虑设立金融监管委员会,下设银行监管局、证券监管局、保险监管局等,分别对各类机构进行主体监管,既有利于监管的协调统一,又有利于削除监管真空。

2.1.4形成有效的银行监管方法体系。建立银行风险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可通过对银行机构的主要业务经营比率和比率“通常界限”加以仔细分析,对接近比率“通常界限”的从事机构及时预警并进行必要的干预。

2.2建立科学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2.2.1以权利相互制衡为原则强化董事会机制。(1)董事会依法产生,独立运作为了加强内部分工和权力制衡,全面履行有关职责,银行董事会还可以下设委员会;(2)监事会真正发挥监督职能。监事会成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职工代表,监事长和非职工监事必须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监事长和监事会成员不应在银行内担任行政职务。

2.2.2以绩效考评体系为手段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激励机制方面,主要强调非货币化的行政激励(职位升迁)和精神激励(爱岗敬业),而忽视了货币化物质激励。在薪酬制度方面,按照国际通行的薪酬制度,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对管理层和员工分别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将工资报酬与银行的盈利情况、为股东带来的回报以及各自的业绩挂钩。

2.2.3以信贷风险控制为重点建立风险控制机制。银行在资金的运作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防范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集中于信贷风险,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阶段公司内部治理的主要任务应是以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为重点,构建风险控制机制。

2.3建立良好的商业银行内部技术控制

2.3.1建立严格有效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商业银行应该重视对内部组织机构的设计,做到职责分工合理,使银行能顺畅运行和有效的执行领导者的意图。为防范各部门和银行员工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产生隐瞒欺诈行为,一般还专门设立了独立于其他部门仅对银行最高权力结构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

2.3.2高度的电脑化管理。商业银行应该电脑化管理在内部控制上的应用,目前电脑已被普遍应用在信贷管理和国际结算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因为个人的疏忽而导致业务的失误,并有效的防范道德风险。

2.3.3合理有序的内部检查制度。银行内部检查制度是发现银行内部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银行安全运营的必要措施。

2.3.4逐步完善内部评级制度。一是要借鉴发达国家国际性银行在长期的内部评级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评级方法体系。二是要充分借助国内外专业评级公司的技术力量。

2.4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市场奖惩并未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切实发挥作用。其原因之一在于信息披露的不健全,市场参与者难以及时获得诸如银行财务状况、经营战略、风险管理能力、收益等方面的可靠信息,无法将更多的资本配置到风险低的银行,或者要求风险高的银行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引发的问题是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甚至浪费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具体改进方向如下:(1)银行会计体系和会计财务信息披露。非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准则向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准则靠拢,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准则向国际标准靠拢,最终实现会计报告国际化。尽快出台银行基本业务会计准则,强化会计财务方面的信息披露。(2)加强风险披露。风险披露主要包括资本信息、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的信息披露。(3)强化表外信息披露。一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统一的表外业务风险衡量标准和风险检测体系。这样,商业银行办理的表外业务就可以动态地反映出来,同时又能够将中间业务的经营纳入金融宏观调控的范围予以监督。二是完善表外业务的信息披露方法。要求表外业务项目应以资产负债表附注形式或附表形式反映出来。三是强化信息披露真实性要求。对在银行表外业务披露中的重大虚假披露事件的当事人应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四是强化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同时,要强调表外业务向表内业务的转化,能在表内核算和表内披露的项目应首先在表内核算和披露。(4)监控制度。信息披露监控机制应包括三方面。一是日常监督机制。信息披露能自愿、真实、及时、准确地按照市场规则披露信息。二是惩罚机制。信息披露后如果不符合要求,必要时可要求增加披露的内容甚至重新披露。三是监管当局的责任。

2.5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

人员素质与操守的高低是由商业银行员工素质的水平决定的,因此商业银行为了确保员工素质,建立一套严格人事管理制度,使其能成为专业化的队伍非常重要:第一,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第二制定员工工作规范,引导和考核员工行为。第三,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四是利用录像培训。第五,对重要岗位员工实行职业信用保险。第六,实行休假和工作轮换制度。第七,提高工资与福利待遇,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增强银行凝聚力。

小结:详尽的阐述了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具体操作措施,从外部的银行监管,对外的信息披露,到内部的控制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内部控制技术,最后谈到了商业银行文化制度的建立和培养,分层次的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

参考文献

[1]吴慧强,徐雪香,丁惠等.商业银行风险与防范[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12-15.

[2]宋清华,李志辉.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2003:17-20.

[3]张华强,陈文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5:4-7.

风险控制论文篇7

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普遍比较复杂,如果财务活动中有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给公司带来损失,甚至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之中。上市公司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一般受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这三方面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不确定的财务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引发一些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风险也具有传导性。当上市公司无法控制面临的风险因素或者风险结果时,造成的财务风险就会延伸至整个企业并发展传导,或者转嫁给其他利益相关的公司或者利益相关的个体,造成范围更广、危害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若不能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会产生巨大的灾祸,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市场的正常发展。所以了解财务风险的这种传导机制有利于了解风险因素和风险结果间的关系,这也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

二、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风险控制体制不完善有很多上市公司虽然明确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建立了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许多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只有空泛的理论,没有对于操作的明确指引,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操作流程没有详细说明,令人无从下手。其次,很多上市公司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控制机构,没有清晰相关的责任界限,而且对下属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力弱,一旦财务风险开始蔓延,也无法进行及时的风险控制指导。最后,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不够,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差,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2.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足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是控制财务风险的第一步工作。而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够全面,收集的相关信息不够充分,没有预测好财务风险的发展趋势,导致没有识别出某些财务风险或者识别错误,而产生意外的损失。另外,如果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够准确,精确度不高,就很难进行后续的风险管理。

3.对财务风险的监控不够上市公司能否做好财务风险控制在于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监控力度。财务风险监控主要是指监控财务风险指标。但在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由于过分依赖定量指标,忽视实际有重大影响的非财务的指标,使得未能监测到财务风险因素,或者是对财务风险指标的把握不到位,没有明确财务风险指标的可控范围,给监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很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自动预警系统不够重视,没有相关的风险预警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全靠人力进行风险预警,或者是预警系统没有进行重点设置,这种情况下往往无法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因素,给公司造成损失。

4.缺乏灵活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很多公司都缺乏灵活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对财务风险准备工作做得不够。有些上市公司虽然可以进行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分析,但却没有相应的应对方案,使得实际发生财务风险时,无法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造成无谓的损失;第二,应对方案不够全面。有些上市公司没有建设起财务风险快速应对框架,如没有风险应急小组、没有清晰的决策程序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面对财务风险迟钝的反应能力。

三、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财务运行机制能够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合理的投资决策。减少投资决策方面的失误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所以公司决策层要提高投资活动的决策水平,做好可行性研究,加强投资资金的管理,并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第二,科学的进行融资活动。在进行融资活动之前,公司要根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效益最大的融资方案,制定相应的融资计划和还款步骤;第三,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不仅能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而且这种完善的过程也可以消除部分财务风险因素,达到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2.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要从信息搜集开始,利用充分收集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并对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分类和汇总,并保持公司的前瞻性,对财务风险进行趋势预测,对财务风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并重视起非财务指标,尽量保证财务风险分析的准确性。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相关财务指标进行综合性的判断,保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使公司做好防范准备。其次要建立起财务风险自动预警系统,并针对财务风险的轻重开展重点监控,并配备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密切监控,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效率。

4.建立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案,以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和控制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本身是属于一种管理性活动的,必须要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建立财务风险控制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对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发现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与整顿,能够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四、结论

风险控制论文篇8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风险控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发生了很多控告审计人员的案件。比如深圳的原野案件、浙江和宁夏等一系列的案件,都是与审计人员有关。审计风险是时刻存在的,所以怎么样去认识审计风险、预防审计风险是现在注册会计师的主要研究问题。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

1、审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审计风险一般都是可算存在,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注册会计师会很认真的检查企业的账目,企业的一些业务和账目隐藏的比较隐秘,让注册会计师没办法发现企业运行中的违规行为,注册会计师得出的审计结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然后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是值得信赖,才能确定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是有局限性,是否会产生审计风险。现代的审计工作大多数都是采用抽样调查法,但是抽样调查本身不具有代表性,还是会让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产生审计风险,所以,审计风险是一直存在的,人们职能通过一些方法将它放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1]。

2、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审计风险,这种偏差也是有很多方面引起的,所以注册会计师采用什么样的审计活动都会影响最后的审计结果。一般产生风险有很多潜在因素:审计人员选择的客户自带风险比较高,因为这个客户的单位环境比较复杂,产生的一些特殊因素,让审计风险变高;在制作审计计划的时候,审计人员思路不清楚做出错误的决策,就会让计划有疏漏产生审计风险;当产生遗漏重要数据、项目虚报参数、单位的财务状况很差这些情况的时候,是很容易产生审计风险的。其实每一种因素都不是直接的原因,一般都是很多作用因素的集合。审计风险会给审计人员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是确实潜在的问题,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化险为夷”。审计风险主要还是审计责任决定的,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必为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那就不会成为审计风险,这就是一定的潜在性。

3、审计风险形成的全过程、多因素性

审计风险是由审计和风险这两种概念结合组成的。审计风险一般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存在一些错报和漏报问题,但是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审计过程发现问题,并且给出了不是很恰当的审计意见带来的风险。审计风险具有多因素性,一般由三个要素: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过程中会有一些不能发现的风险,并且会提出相应错误的审计意见,有些客户会因为受到损失希望得到一些赔偿,就会找到注册会计师的所在单位,但是当人们受到损失通常行为就是希望得到补偿,根本不去查清楚问题的根源,所以审计风险一定要加入“固有风险”,因为这时注册会计师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一个优秀的注册会计师一定懂得用一些方法及时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注册会计师一定要有规划的习惯,及时检查数据,规避风险的产生[2]。

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风险一般是可控的。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和方法避免风险的产生,每一个行业都是有风险的,不能因为潜在的风险就拒绝接受客户。也正是因为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了审计风险可以通过努力让它变的最低,也让注册会计师深入研究审计的系列理论,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将审计风险规避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就可以对客户进行审计。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1)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审计会计有一定认识,并且也会有自己的一套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业务中,几乎是不执行的,让制度变得可有可无。并且在面对风险的时候几乎是无审计风险管理,有时候审计风险是不可控的。(2)风险管理没有条理。现在的注册会计师懂得如何去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不会因为要扩充业务,盲目的接待大量的客户,审计风险管理根本没有形成一套体系,都是想到什么就怎么做,没有科学的依据和一个体系的控制形式。(3)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和多因素性。风险管理不能仅仅依靠“拍脑门决策”,应该重视在管理中多多总结规律,而不是在屡屡出错,然后让审计工作效率很低,质量也很次。很多人因为受到了损失,就会想得到赔偿,也不会去调查到底错在哪里,这样也会造成注册会计师工作的风险,让审计工作受到影响[3]。(4)风险管理没有做到一视同仁。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面对不同的企业采用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面对比较大的企业和上市公司非常上心,面对一些实力一般的小企业不够在意,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从现实角度来讲,任何企业都是会有风险存在的,不能根据企业的规模来区别对待审计工作,忽视审计风险管理工作。这样不仅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实际效率。很多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考虑审计风险、不在意管理计划、这样一定产生审计失败的案例。

2、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不高

注册会计师的核心定位就是一定要有独立性。一个优秀的注册会计师是一定要可以将自己独立于客户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因为独立性没有就会影响到审计风险。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立场变得不坚定,不能以公正和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处理问题,那么审计质量一定会大打折扣,也会让审计事务所的名声受到损害。

3、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不强

现在的注册会计师在工作中很熟悉审计业务流程,但是对于别的方面的知识懂得不是很多。因此当注册会计师面对一个自己不是很熟悉的行业进行审计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因为不够熟悉就会让一些本该被发现的问题遗留下来,让审计工作发生偏差。出现问题一般是从三个方面产生问题:其一、一般都是没有对审计单位进行调查和了解,就盲目的接下了客户的审计任务,受到巨大的物质诱惑进行审计工作,从而产生风险;其二、在工作上不细心,明知道这样可能会产生问题,但是却不想办法去解决;其三、不了解客户单位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环境,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将问题分析透彻和清楚,注册会计师个人资质不足,缺乏经验,做出错误结论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1、形成合理的会计师事务所体制

现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一般都是采用有限责任合伙制。这种形式最早是起源于上世纪末,这种形式的特点就是加入了合伙制和现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优点,比以往的形式要优秀很多。这种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都是事务所承担了债务方面的责任,旗下的注册会计师承担个人业务责任,每个合伙人之间不会牵连责任,这样注册会计师承担风险的代价比较高,这就促使注册会计师主动去规避风险的产生,提高自己分析和处理风险的能力。合伙人也不必担心会受到别人问题的牵连,并且去付出一些经济损失,合作起来更加轻松,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让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得更加平稳和顺畅。这样不仅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稳定发展,还能扩大自己的规模。这种形式虽然很好,但推广开还需要时间,一个新事物的产生总是需要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我国现在的关于注册会计师的法规还不是很完善,虽然现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规定时不会承受连带的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能厘清中间的关系,有时候也还是没法划分的非常清楚。会计师事务所的改革意义十分重大,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不断发展,这样有利于控制审计风险的发生。

2、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现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了威胁,就会让审计风险变大。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也会让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处理和接受的范围内。独立性不仅是精神上的独立,还是实质上的独立,会计师事务所应该让注册会计师有保持独立性的觉悟,在合作之前一定要看注册会计师是否拥有正直和公正的拼合,并且不会被蝇头小利所打动,在审计工作中受到影响[4]。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意识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现在存在与审计的每一个进程中。首先在业务的选择时,一定要了解客户的环境和背景,签约也是有风险的。其二、注册会计师在最初的审计工作开始时,一定要按照规章办事,不能有疏忽,在该进行严格审计的地方不能敷衍了事。其三、做出审计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报告的类型。注册会计师提供一份没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风险比较大,但是出具一个其他类型的审计报告的风险相对较小。注册会计师应该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来出具相应的报告,不能因为受到物质诱惑或者是一些压力出具别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对风险有自己的认识,把审计风险评估作为一个和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情对待,这样才能让风险有效地减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是现在审计工作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但是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退。很多原因造成了我国现在审计风险比较高这个现实情况,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引起审计风险,所以在进行审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规划,不能盲目进行。社会还要对注册会计师提出要求,一定要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不能因为利益诱惑或者压力去做一些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国家加强立法,细化规定,让审计工作每一个方面都能有法可依、有规则可以遵循,保持一个职业的态度和立场。在工作中细心周到,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希望我国未来的审计工作可以加强规范和管理,审计界变得一片清明。

作者:李柏慧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海珍.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j].时代金融,2009,02:82-83.

[2]赵保卿,朱蝉飞.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9,04:87-93 97.

风险控制论文篇9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集团的多样化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尽管在各个领域进行投资有利于分散集团的经营风险,但前提是控制好投资风险,这样才能使投资有利可图,真正做到为旅游集团带来利益分散风险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集团;旅游投资;投资风险

1我国旅游集团投资的现状

随着我国旅游业集团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已经有不少的旅游集团为了不断壮大其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资产的不断增值,相继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战略,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经营领域,选择新的投资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领域的多元化,也构成了中国旅游业新一轮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

从旅游集团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来分析我国旅游集团的投资行为,可以看出,我国旅游集团所进行的投资方向仍集中在旅游行业,是在原主业的基础上,通过进行产品价值链的管理实行相关旅游产品所涉及的旅游投资,如对会展,景观房产,旅游景区投资。一些旅游集团还开始了对航空业的投资,如武汉的东星国际旅行社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随着投资活动的日趋复杂,投资所存在的潜在风险也日益增多。为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投资风险,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本文就将通过研究投资风险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旅游集团的实际,对加强旅游集团投资的风险价值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2旅游投资的特点

由于旅游资源的公有性、垄断性和非流通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性;旅游项目投资的区域依赖性;旅游项目投资的综合复杂性;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使得旅游集团的旅游投资相区别于其他集团的投资项目具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1)投入高,回报期长。旅游投资的门槛逐步抬高,不再是低投入的产业,进入性投资的加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及竞争环境的国际化,也使得旅游投资回收期延长。

(2)旅游产业链整合与多产业整合特征: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城市景观、房地产、小城镇、休闲娱乐等等深度结合,产生了一个整体的、互动的结构——“泛旅游产业”。旅游投资,已脱离单一项目时代,投资商进行区域整体投资,力求整合旅游产业链,与相关产业相结合,寻求综合收益的最大化。

3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1)重项目规划和投资评价:对于投资方来说,旅游的投入是一个长线的过程,风险性主要在选项和规划上。因此,旅游项目投资必须重视项目规划,以明确的投资评价为前提,以有效的资本运营为保证,极其清晰的把握投资运作的思路。

(2)争取区域政府的支持:提高产业的绿色gdp已经成为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旅游项目能够提高地区的绿色gdp,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形成绿色产业链,旅游集团可以通过政绩策划,尽量争取政府的有效支持,争取的旅游项目开发的最大优惠条件(低价资产收购、税费减免、申请扶持资金等)。

(3)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提高项目在国际、全国、区域的定位和影响,为融资、招商、资本升值提供巨大的支持。

(4)多方位融资:从沪深股市统计,我国国内上市公司有近千家,但是以旅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只30多家,涉足旅游业的上市公司也只有40家。这说明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大多还是以资本自筹为主,没能很好的利用资本市场。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可以有效降低旅游企业融资的风险。旅游集团可以依托收购兼并、政府优惠等方法低价获取大量资产产生资产大幅升值的市场评价,从而增长现金流量,实现大规模融资。

(5)多产业整合和跨行业投资:泛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区域聚集和经济带动作用,往往会带动一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形成游憩区、度假区、会展区、娱乐区、步行街区、购物游憩区、及旅游小城镇等等,推动区域型旅游房地产和商业房地产发展。另外,为了分散投资风险,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跨行业投资。以青旅控股为例,目前该公司的主营业务,除了组织、接待国内外人员的出、入境旅游以外,还出资3,000万元控股了北京尚洋电子技术公司,整体收购青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并且参与证券业,使公司旅游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同时拓展,有效的防范了经营和金融风险,提高了资产收益率。

4从财务管理角度做好投资的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由于对未来的经济活动的投资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客观存在。但是,人们总是能够通过对风险的管理从而降低投资的风险,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投资所具备的价值所在。在进行一项投资时,风险越大,其预期的收益或亏损也越大,投资如果产生亏损,将会使资本受侵蚀,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承担这些风险是为了给集团盈利,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投资的主体应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财务管理在投资的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4.1在旅游集团内建立投资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1)建立风险度量模型和风险管理模型,研究旅游集团内各种投资及各种风险,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各种其他风险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资产或资产组合,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利用资产风险度量模型,定量地分析资产组合的风险价值。

(2)确定公司各种旅游投资的风险容忍度,限制由于各种影响因素而导致的市场风险,对某些风险高度集中的投资进行特别处理,将风险限制在公司可接受承受的范围内。

(3)建立旅游集团投资的约束-激励机制,在各项投资中,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如果激励机制仅仅与经理人管理资产的收益挂钩,经理人则可能会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承担高风险。所以在追求收益的同时,考察经理人管理资产的风险度,限制和防止经理人的过度投机行为。

4.2进行投资风险的制度管理

对于旅游集团的投资风险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一个系统,对于投资项目来说,它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资本变现退出以后,贯穿于风险投资公司从资金——资本化——资金的长循环之中。

(1)投资前期财务评价。

旅游项目投资前的财务评价很重要,它关系到旅游投资项目的价值认定问题,没有较大价值的项目是不值得投资的,但投资的价值点在何处,它是否真实可靠,这不能仅仅根据项目有没有产品优势,有没有市场来定性判断,还要做细致的经济可行性及投资价值的评价。财务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缺乏财务评价的经济可行性是令人怀疑的。在投资决策程序中,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由财务部门参与并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对投资项目的投资前调查与了解是否充分,对其价值的判断是否准确,定价是否合理,谈判条件是否有利,直接决定了投资后管理的难度,也决定了将来获利空间的大小,因此,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和各种评审就显得非常重要。财务部门对可行性报告出具财务审核意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项目的投资价值,规避投资风险,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投资企业动态财务管理。

对已投资项目的管理是投资实现增值的必然阶段。可以从财务审核与监督的角度出发,专门设计财务管理方面的约定,包括由旅游集团委派财务经理的约定,指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约定,上市的旅游集团还可以有对股东定期公布财务信息的约定等等。这些必要的法律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旅游集团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权和监控权,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投资的收益权。

4.3投资风险价值管理的过程

投资风险管理的主要步骤有:(1)采用统一的风险识别语言,对投资风险进行界定与识别,建立集团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目标及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督体系;(2)设计风险识别、度量、评估的统一方法;(3)评估投资风险;(4)制定投资风险管理战略;(5)设计、实施风险管理能力。整合风险管理能力的要素,包括集团战略政策、集团管理与投资风险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管理报告、管理方法、风险数据等;不断改进风险战略、过程与度量方法;(6)汇总多种风险评估方式,与集团经营情况挂钩,制定、调整集团层面投资风险管理战略。

5把投资的风险管理从财务管理层面提升到整个集团管理层面

集团层面则意味着全局化、一体化的思想。只有扩大时空范围对企业投资进行思考时,才能识别它对集团整体运作的影响。所以,从集团层面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可以将企业的战略、业务程序、企业资源同集团投资、集团整体目标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从而使风险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投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是使整个集团的风险、收益、价值达到最优化,而不是某个职能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集团层面的风险管理使投资风险管理与集团战略、业务计划得到有机结合,将投资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层次,这种集团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具有以下作用:(1)集团项目投资过程得到控制的同时,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同时提高了对风险的注意程度与敏感程度,使集团更为集中地监控风险;(2)在确切了解集团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判断最佳的投资机会;(3)对投资风险有全盘的、集团层面的了解,有利于优化集团的风险结构,优化集团的资源配置;(4)设计集团范围内的信息沟通,收集、综合分析内外部数据的方式,为集团提供可靠、及时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5)事先建立一套有效的控制制度,帮助集团业务部门实现业绩目标,控制风险。(6)公集团不应该只是片面的强调短期的投资效益对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正面影响,发而应该从长远出发,全面的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长远发展规划的盈利性。

参考文献

[1]顾华详.建立中国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0,(3).

[2]李平.浅谈企业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前沿,2002,(11).

[3]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3,(10).

[4]李富红.中国旅游开发投融资实践及走向[j].渝州大学学报,2002,(12).

[5]贝洪俊.企业层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初探[j].现代企业管理,2002,(11).

风险控制论文篇10

1.1被审计对象未全面提供会计资料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被审计对象未全面提供会计资料往往会导致审计风险隐患的存在。以云南红塔集团为例,其间开展过多次审计,然而由于未充分提供会计资料,导致多次审计均未发现10亿元“小金库”这一严重违纪行为。因而国内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然而目前国内审计队伍建设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2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就目前审计工作现状而言,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这一问题普遍性存在,且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先进的审计方法,导致审计质量不高。相比于常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全新形式,审计人员应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然而在审计经费短缺、审计力量不足以及审计任务繁重的现况下,大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以及后续教育机会,其业务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1.3审计评价标准不够统一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的综合评估,与审计对象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现阶段,国内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审计范围、责任的界定与追究、审计工作人员行为准则、评价标准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措施等各个方面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审计机关无法精确审计范围,或评价责任标准不一,容易引发审计风险。

2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

2.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在现代审计构成中,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风险防范的关键所在。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保证资产完整与安全,并能够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与错误,从而实现会计资料合法真实等诸多财务目标。在建立和落实内部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制度基础上,内控制度评审能够对企业管理层岗位职责的落实以及管理水平有全面了解。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重点对执行乏力、缺乏健全内控制度或根本未建立内控制度的审计对象展开详细审计。与此同时,还应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结合制度基础审计以及账目基础审计,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2.2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涉及较多复杂问题,具有较高的要求,审计责任以及审计风险较大,因此审计部门应针对此点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审计工作人员参与各类培训活动,推进审计团队建设,并提高培训资金投入,通过不同形式开展后续教育,确保审计人员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树立严格的法治观念,进而提高执法水平。审计部门应坚持人本理念,对干部人事制度加以改革,通过竞争激励机制推进干部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推进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现代制度基础审计以及风险基础审计等各类方法,推进审计技术方法以及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2.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保持合理性

首先应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并对评价标准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加以完善,确保评价有理有据。应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来分析问题,多角度分析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允和准确性。就国家政策调整与变化而言,审计企业管理层对此无法做出改变,但审计企业经营成果最终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审计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全面、真实以及客观陈述,切忌只看表象,草率做出是非功过的结论。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还应坚持谨慎性原则、责权分清原则以及对比原则,确保审计结论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