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8 11:06:17

群众文化论文

群众文化论文篇1

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非功利性、非职业性的文化表达,实现自我参与、自我怡情、自我开发的文化现象,人民群众在其中抒感、愉悦身心、陶冶性灵、展示自我,蕴藉着追求自我完善、按照美的规律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文化诉求。它以人民群众为文化实践的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价值取向,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是最大多数人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实践。

“创造在基层,希望在民间”。基层群众文艺团队以其群众基础的广泛性、文化创造的原生性、文化享有的民主性、文化传递的普遍性及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衷与青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和满足日常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文化支点。近年来,__市__区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大投入,加强引导,不断探索群众文化的新方式、新机制、新途径,把加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作为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抓手,让广大群众由过去被动地欣赏文化,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和创造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方针,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研究背景

公共文化服务的难点在农村,弱点在基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标志,就是看基层、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基层群众文艺团队以其所处的特有地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是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是文化惠农的实施者,构建和谐农村的参与者。引导基层文艺团队成为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的主力军,是建设基层群众文化主阵地的一条有效途径。

“十一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下,__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势头,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发展很快,服务手段日益多样化,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队伍建设有很大进步,进入了快速、稳定的重要发展期。特别是近年来,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对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和管理做了有效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例如,如何提高群众文艺团队的组织化程度,正确处理政府组织与团队组织的关系,为群众文艺团队搭建服务平台等问题,整体还缺乏较规范化的运作机制。这就需要我们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理论武装的有效途径,研究和完善新时期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确立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动作方式,以增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使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在艺术质量和管理方面全面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说,加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对于繁荣基层群众文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1、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是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有效形式。

群众文化的生命之源在于文化队伍的建设。一个地区没有几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文艺团队。何来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采?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来自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是应群众强烈的文化需要而生,是群众文化的基石,最能代表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参与文化创造和文化展示。搞好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是提高群众文化参与和创造热情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环节。文化神奇之处在于以文化人,只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才能真正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草根性”是业余文艺团队充满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业余文艺团队的主要生命力之一在于它能吸纳广大的干部、群众,不分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富贵贫贱、品位雅俗,它的广泛性、自愿性、丰富性、灵活性等特点,很难有其他的群众性组织相匹配。一方面,群众是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群众文化的主体,群众中蕴藏着一大批有文艺特长的人才,除了欣赏,享受文化娱乐,更有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和施展个人才华的强烈愿望,群众文艺团队就为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特长的人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引导他们参加正当的、有益的娱乐益智活动,帮助健康地消费闲暇时间。另一方面,群众文艺团队成为队员再学习的终身学校,让他们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从而促进了市民素质的提高,艺术素养的提高和相关技能的掌握,使队员的素养和生活品质都得到相应的提升。

2、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是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各地自发的群众性文艺团队纷纷兴起。这些群众文艺团队扎根基层,比较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层次,是城市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更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生力军。他们来自于广大群众之中、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着丰富的创作素材和不竭的创作源泉,他们最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疾苦和文化需求,他们创作,表演的文艺节目更有生活底蕴,更能反映群众的心声,群众文艺团队就是他们施展文艺才能的舞台。他们通过自创、自编、自导、自演身边的人和事,以群众喜闻乐道的方式表现艺术,既满足自我参与文化的热情,又能满足群众的审美娱乐需求,同时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在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中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引起群众的共鸣。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家门口,巡回于乡村和社区之间,活跃在群众之中,让老百姓简易、便捷地享受快餐式、娱乐型的文化艺术。浓浓的文化氛围,吸引了群众的参与,点燃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无论在城镇或者农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艺团队,有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活动,才使得城乡充满了欢歌笑语和喜庆气氛,丰富活跃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可以说,这些基层文艺团队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团队力量,也是基层传播文化,繁荣文化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力量。

3、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群众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均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营造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提高群众文化品味,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以文化精神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凝聚人心、鼓舞人气、增强和谐、促进稳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作为群众文化重要载体的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对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人们的知识道德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等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农村,落后腐朽的文化仍有一定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群众文艺团队已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的轻骑兵,起到了文化卫士的作用。当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文艺团队,经常性地参与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助于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拓宽居民参与社

区管理的渠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和繁荣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群众文艺团队宣传时事政治,弘扬民族文化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有效地感化、教育群众,影响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风尚的转变、增强干群关系和邻里感情,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从一个侧面增强了基层政权的影响力、凝聚力,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运行情况分析

(一)__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概况

(略去)__x 富裕起来的群众已不满足于享受单一的物质生活,而更追求精神的享受。为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__区积极探索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以此为载体和手段把文化种在了基层,着力推进了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构建起覆盖城乡、软硬结合、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__区实施的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就是“把优秀的文艺爱好者培养成文艺骨干,把优秀的文艺骨干组建成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把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发展成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推手和载体”,围绕弘扬先进文化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使文化在增强社会互信、促进文明和谐、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力争通过2-4年的努力,使全区每个社区、村(居)、企业、学校全部建立起1-2支以上业务素质强、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形成上下联动、城乡互动的群众文化繁荣局面。

由于组织健全、协调得力、联络广泛、工作深入、服务到位,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活动连年不断,好戏连台,精品迭出。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管理模式和活动方式已初步实现了由松散式、关闭型向集约型、创新型、开放型、服务型的转变。目前,全区共有涵盖各个艺术门类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__家,包括区级团队北仑区海晨业余艺术团、__区夕阳红艺术团x家,乡镇街道级团队__家,村、社区团队__家,学校企业__家,基本覆盖了每个村、每个社区。

__区的业余文艺团队综合了群众文化的各个层面,它吸收了不同类别文化的长处和各行各业的艺术人才,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长期生活在基层群众之中,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经历和感受,有着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这些群众演员们通过文化艺术聚集在一起,在充满乐趣的文艺创造中,身心得到愉悦,自身得到提高与发展;同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影响许多人,为社会为他人带来艺术美的享受,成为我区传播先进文化,繁荣群众文化的生力军。

(二)__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主要做法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政策、资金等保障是完善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提,我们非常注重加强这方面的保障。一是建立政策促进机制。不仅提出5年我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而且为我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每年设立__万元的专项文化活动经费,专门用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扶持海晨业余艺术团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建设及建立等。中央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决策以来,我区全面实施“文化阳光工程”,并把“文化阳光工程”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每年投入__多万元资金用于全区各行政村“文化阳光工程”建设的奖励补贴,重点用于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设施内涵提升等领域,为区域文化再上台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扶持举措,实施以奖代补。

一是出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是文艺业余爱好者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自愿结合进行文艺活动的结合体。我区现有的业余文艺团队分布在各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落。因为是业余的、自愿的,因而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为了不断巩固完善业余团队,充分发挥业余团队的作用。在推出的实施方案里,同时提出了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重点补助经常开展文化演出活动的团队。在年终考核中对达到一级、二级或三级标准的业余文艺团队进行评比,每年评出优秀团队若干支,每支优秀团队按一、二、三级标准分别奖励。除达到一级、二级或三级标准的业余文艺团队以外,对其他在年度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工作出色的文艺团队另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进行奖励。分别奖励__元。文化部门还加大了对团队的日常经费补助,主要有新建补助、活动补助、设施补助、项目补助等方式。对群众文艺团队组织开展的活动和购买音响、乐器、道具等实行 50%的补助,对一些传统优秀项目进行专项补助等。政府的奖励措施极大鼓舞了基层组建业余文艺团队的积极性。

3、扶持重点团队,加大培育力度。

我们加强对各团队的组织管理和引导,特别是有重点地扶持海晨业余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书画、摄影、民间艺术和作家协会等业余文艺团队。物色协调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善于团结的同志担任艺术团团长或协会负责人。确定文化馆、文化站为这些团队的娘家,提供活动和会议的场所,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制定艺术团章程、活动档案,提出艺术团的活动要求,定期听取业余团队的工作汇报。海晨业余艺术团是北仑区文化馆管理的一支业余艺术团队,艺术团成员主要来自于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近年来,海晨业余艺术团不断发展壮大。无论在北仑的山区海岛、城镇农村,还是在军营学校、厂矿企业,都留下了艺术团的足迹,在省、市、区各级艺术赛事、文艺汇演、艺术节等活动中也频繁地出现她们的身影。艺术团创作表演的文艺作品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省群星奖等各级奖项。由于海晨艺术团这些重点团队对社区、村落等业余团队起着辐射、示范和导向的作用,使得不同层次、不同文化需求的爱好者从单兵、个体向骨干、团队集聚靠拢,带来了团队人气更旺,力量更强,北仑区业余文艺团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丰富的转变。全区业余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具体有:各类合唱队、腰鼓队、造趺队、舞龙舞狮队、新碶京剧联谊会、小港越剧联谊会、大学生艺术团、老年大学艺术团等__多个。

4、整合阵地资源,创新活动载体。

创新载体是发展业余文艺团队的动力。区文化 主管部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把团队建设放在重要的工作位置,通过整合区、街道和社区现有的活动阵地资源,为基层文艺团队创造活动载体,提供充裕的活动空间,正确引领这些团队开展弘扬主旋律、积极健康向上的群文活动,为基层文化团队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是搭建展演平台,健全活动机制。我们为活跃在基层的业余文艺团队搭建了展现自我的平台——“海享文化大舞台”。海享大舞台以基层业余文艺团队为主要演出力量,通过政府搭建平台、群众自发参与的形式,集中优秀文艺团队每周五定期在影剧院广场演出。演出费用均由财政支出,演出向群众敞开,全部为免费公益性演出,目前已演出区级层面的海享舞台已演出近200场次,受益群众达100余万,成为“群众创建、群众参与、群众享受”的阵地和载体。通过两年多的运转,如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融入北仑市民的生活常态。海享文化大舞台已辐射到全区各地,各乡镇街道也精心搭起了28个以“周末喜相逢”、“欢乐山海颂”、“相约星期五”等为主题,各具特色、大大小小的“海享文化大舞台”演出点,每周固定时间进行戏剧、歌舞、曲艺等各种艺术门类的演出。这些基层业余文艺团队的群众演员在“文化共享”上各得其乐,在“文化参与”中各显其能,受到了全区群众的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二是加强文化交流,扩大社会影响。通过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业余文化团队参加区及市以上的文艺演展和比赛活动,使基层文化团队通过参加经常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团队自身的整体实力。首先是通过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外来建设者艺术节等载体,开展业余文艺团队巡演、农村文艺团队优秀节目展演、社区文艺团队汇演、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俱乐部优秀节目汇演等活动,展示团队建设成果。其次是组织各文艺团队在区内进行互动,把好的团队,优秀的节目送到别的乡镇交流演出,实现文化互补,资源共享和区域联动。第三是进行区外推介。组织团队参加宁波市业余文艺团队汇演、浙江省首届艺术团队文艺汇演、首届华东六省一市新红歌大赛等,展示团队风采。

5、建立人才机制,加强辅导培训。

建立健全群众文化人才科学发展机制,加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辅导培训,是搞好业余文艺团队的基础。

一是抓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我们积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做到“以人为本”,切实抓好团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增强人才创新能力,营造人才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文化馆专业老师与新聘用人员进行师徒结对,本着“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目的,充分发挥各专业干部的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和指导他们制订职业规划,传授工作经验和体会,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我们加大管理力度,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人才,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加强分级分类指导,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人才绩效考评制度,每年召开团队负责人和文艺骨干座谈会,对优秀人才均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二是抓好多层次的培训。业余文艺团队的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文艺活动的质量,开展辅导培训是提高业余文艺团队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科学分析,统一规划,针对群众文艺团队的现状、特点,抓重点、抓基础、抓薄弱点,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不断探索,抓高层次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培训,抓紧缺专业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培训,抓重点专业人才培训,抓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对各团队、会员进行“充电”。“请进来”就是请有关专家学者到北仑来传道授业,让更多的群众受益。我们曾趁国际视觉艺术家陈逸飞先生来家乡考察之际,请他传授先进的文化理念;邀请全国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委员傅希陶教授来我区作漆画创作专题培训,时间跨度一个多月;邀请著名作曲家周大风先生作有关音乐创作方面的讲座。“走出去”就是带领各文艺团体的骨干外出取经学习。我们先后组织骨干到过大连、上海、桂林、云南等地参观学习全国文艺活动和赛事,观摩了全国舞蹈大赛和声乐大赛等;组织摄影家协会理事赴徽州、昆明、新疆、温州等地采风;组织美术骨干到黄山、丽水、舟山等地写生创作;组织写好者举行笔会……

三是强化指导服务。针对基层文艺团队创作力量薄弱、演出设备缺乏的现状,我们充分发挥国办文化单位的人才和资源优势,面向群众文艺团队开展指导服务。如区文化馆每年创作汇编的《小品与曲艺》、《北仑歌声》期刊和1年4期的《港畔文化》,创作和收集汇编了反映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气象为主要内容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包括快板、说唱、表演唱、小品、小戏曲形式,免费赠予基层文化站和群众文艺团队。同时,建立和实施北仑区文化馆专业人员联站制度,以文化馆为主体的文艺工作者加强与各乡镇街道文化站的协调、服务和指导,定期下社区、下村落、下企业、下校园进行实地辅导,倾听群众的需要,增强文艺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演出能力。同时,我们还筹建了北仑区文艺志愿者协会,挖掘群众中的文艺人才的草根领袖者,吸收热心于文化事业且具有文艺专长的人员,把这些热心、尽心、痴心于文化活动的文体骨干组成“文化义工”,充分发挥这600多名文艺志愿者在群众文化活动培训辅导中的作用,让一些文艺团队逐步成为“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乡村文艺创作、演出团队,使其产生更高的社会效果。可以说,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培训,为业余文艺团队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6、完善考核机制,落实各级责任。

目前我区已形成了文化组织网络体系、阵地设施体系、文化活动体系、辅导培训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五大内容。在工作中,我们落实责任,将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作为文化馆、文化站重要工作考核内容。我们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了企业、学校和村(社区)及乡镇、街道团队归属乡镇街道文化站指导和管理。区级团队由北仑区文化馆指导和管理,并负责督导各乡镇、街道的各类文艺团队。组建的业余文艺团队须到所属地的文化站注册登记,团队名称和人员花名册须统一报北仑区文化馆备案,并把业余文艺团队建设情况纳入到每年度对各乡镇、街道文化站的工作考核中。同时,出台了开展北仑区优秀业余文艺团队评选考核办法,完善目标考核测评体系,包括考核指标、考核内容、方式方法、考核结果的评定和运用等,每年对基层文艺团队进行量化考核。如在每年的优秀文艺团队评选中,对团队的人数、年活动次数、特色项目、档案建档情况等都有一定的硬性要求。评选工作小组采用查资料、抽查、座谈等方式对业余文艺团队的进行复查、验收,根据团队的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程度、参与当地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与指导、传承优秀民间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把评选工作与建设群众文化队伍结合起来,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群众文化活动特色结合起来,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同时,我区还设立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奖励基金,对每年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各类文艺作品和加入省、全国协会的人才进行重奖,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各方面激发和增强文化工作者的事业成就感、文化自豪感和团队归属感。

(三)北仑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主要成效

通过一系列措施,培育、壮大了一批组织建设好、艺术水平高,且具有发展潜力的群众性优秀文艺团队,成为北仑区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典型和示范,引领本区群众文化舞台的繁荣和活动品质的提升。可以说,北仑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不断壮大,推动了全区群众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1、打造了一批特色文艺团队。

通过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我们加强了对各文艺协会、乡镇街道、村、社区文艺团队、学校企业文艺团队的指导和协调,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有效地整合了各类文艺资源,增进了各文艺团队的了解,涌现了海晨业余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民族之花文艺轻骑队、霞南越剧班、梅山舞龙舞狮队、穿山造趺队等一大批有特色的文艺团队 ,推动了全区群众性文艺活动的开展。海晨业余艺术团近几年不断发展壮大,由舞蹈、声乐、器乐、曲艺小品等分团组成,可以说,海晨业余艺术团已成为北仑区一个不可或缺的艺术团队,一直活跃在北仑的群文舞台。十多年来,艺术团演出场次不下五百场,观众人数超过百万人次,多次被市文化部门评为文化下乡先进集体,成为省、市文艺界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团队。夕阳红艺术团拥有团员90多人,分设声乐队、舞蹈队、器乐队和戏曲队,自建立以来共创编了120多个节目,为农村、社区、企业及各类大型活动演出150多场,并对外进行团际交流,赴奉化、镇海、杭州等地演出。

2、培养了一批基层优秀文艺人才。

坚持以文艺团队的组建带动文艺人才的聚集,以开展活动发现和培养文艺人才。在北仑区文化馆的指导下,各文艺协会和文艺团队,打破了户籍界限,扩大了联系范围,在各街道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收集了大量文艺人才的信息,完善了文艺人才档案,建立了文化志愿者信息资源库,按照分级管理、择优使用、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原则,凝聚群众文化人才。文化志愿者包括具有文化艺术特长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业余文艺骨干,以及没有文艺专长,但热爱文艺事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或参与文化服务,常年志愿为文化出资出力的热心人士,形成了包括招募、培训、使用、交流、表彰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同时,各文艺协会和文艺团队,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并举办各类比赛,不断挖掘文艺人才,积极发动他们加入到文艺社团中来,对他们进行学术上、组织策划能力上的全面培养,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很多文艺人才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成为社团的中坚力量,更好地推动了文艺事业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在摄影、美术、音乐、舞蹈等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

3、催生了一大批群众文艺精品。

文艺精品是文化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节目资源。各文艺团队以扎根基层、面向群众为基础,通过组织采风、研讨、征文、培训和比赛等活动进行文艺作品的深度创作加工,打造出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时代气息和北仑风格的地方文化精品,走出了一条立足普及、着眼提高、扎根民间、注重原创的精品文化发展路子。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共创作音乐、舞蹈、小品、歌词、摄影、书法、美术等作品数千件。

4、形成了一批北仑特色的公共文化品牌。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北仑每年开展的各类大小群众文化活动,无不有群众艺术团队的积极参与,并由此形成了一批具有北仑特色的常设文化品牌,包括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北仑社区文化艺术节、北仑外来建设者文化艺术节、北仑群众文艺调演、北仑金莺声乐大赛、北仑舞蹈大赛和北仑区农民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届人士的欢迎。

5、激发了一大批群众建设文化的主动性。

有了政策经费的保障、群众意识的提升、设施平台的到位,再加上有一支由专业文艺骨干、民间艺人及有一定文艺专长的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农村文化顾问”常年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义务指导,群众更加热情、更加主动地投身于文化的建设,纷纷“招兵买马”、组队排练、提高技艺,加入到群众文艺团队中,并成为常年活跃在我区文化活动第一线的主力兵。即使在农村,“十分钟文化活动圈”也已变为现实:在北仑区各街道、乡镇,各文艺团队依托“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民间文艺大巡游”、“农村社区文化艺术周”、“北仑区文化艺术月”、“外来务工人员艺术节”等活动载体,做到每月有一个主题,吹拉弹唱、载歌载舞、打球练操、习拳舞剑等文化活动蔚然成风,并延伸到了社区、农村。虽然没有绚丽的舞台背景,也没有耀眼的明星阵容,参加演出的主角都是普通百姓,但演出现场每次依然高潮迭起、掌声雷动,并场场爆满。全区群众参与日常文体活动不出村(社区)、观看大型文体演出不出街道(乡镇)、享受精品文化服务不出区。村民们只需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个能满足求知、求美、求乐、求健等多种需求的文化活动场所。基层的文化生活丰富了,吵架现象少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人参与文化”的朴素理念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贯彻和落实,真正体现了群众共享文化的均衡性。

(四)深化拓展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存在的困难

虽然我区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团队整体水平有待提升,素质不高。

部分团队负责人文化素质偏低,艺术活动组织能力不强,团队组织化程度不高。而团队成员大多是基层群众,没接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艺术修养差,对节目只能生搬硬套死模仿,演出的内容老套路多,再创新少,传统的剧目多,新创的剧目少,致使演出节目的思想性与观赏性都不够强。同时,我区现有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中老年人多、女性多、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数多,年轻人少、男性少、高学历人才少。这些都影响了团队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群众的参与率。

2、缺乏个性特色和品牌优势,档次不高。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现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在全区已达到了全覆盖,基本上可以满足群众日常对文化娱乐和健身的需求。但大多文艺团队成“散兵”状,小打小闹,团队档次不高,活动开展单调,没有形成规模,总体的艺术质量还是停留在较低水平,尤其缺乏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团队。除了比较突出的如海晨业余艺术团、新碶民族之花文艺轻骑队等十余支文艺团队外,难以形成品牌团队。目前文艺团队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单向性、临时性的特点,现有文化活动对时间和地域的覆盖也远远不够。校园、企业和部队等这些质量可能较高的业余团队没有很好地挖掘。

3、服务与管理关系处理有难度,管理力量缺乏。

文化馆、文化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从原则上讲,应当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服务的部门。但实际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大多肩负着服务与管理的双重职能。而群众文艺团队是由群众自发性的组织,随意性比较强,有些时候存在难以组织、管理的现象,降低了服务效率。另外,文化馆、文化站专业干部人员不足,文化站工作人员专干不专职,又同时从事乡镇政府其他的行政事务,难以全力开展文化业务工作,这导致对团队的日常管理、服务指导力量不强,很难满足日益壮大的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需求,这已成为制约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一大桎梏。

4、资金短缺,发展缺乏后劲。

群众文艺团队正常经济来源主要是自筹、拉赞助、地方企业和单位适当支持、政府奖励等,经费普遍不足且来源不稳定,设备、服装、道具等条件较差,运作经费不足制约和影响了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发展和日常活动的开展。虽然各级单位对团队参加演出、比赛等活动时给予了一定的经费补贴,但购买道具、制作服装、参加排练等费用还远远不够。我区出台的以奖代补的措施,也只能使少部分团队得到补助,并不能覆盖到全区的每个业余文艺团队。

四、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一)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遵循的发展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科学发展的原则。

在开展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一切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依归;要为一切人提供亲民、便民、利民、悦民的文化服务,包括流动人口、外籍人士,尤其要关注弱势人群;要把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素质,作为发展群众文化的根本任务;要以群众喜欢不喜欢、参与不参与、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探索与实践成效的第一标准。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创新机制的原则。

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是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要部分。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要满腔热情扶持,强有力的推动,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应当充分调动并依靠全社会各群体和广大民众的积极性。要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自主性,培育和提高群众自主运行的能力,体现“ 群众文化群众办”,形成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承办群众文化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3、建大文化,立大格局,共建共享的原则。

群众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十分深刻,十分广泛。在实践中,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要从唱唱跳跳的“小文化”概念,向熔科教文卫体于一炉的“大文化”转变,群众从“观赏者”向“参与者”转变,运作方式从“条块分割”向“共建共享”转变,呈现出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参与群众的普及化,文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内容的知识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运作方式的社会化,推动群众文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大文化、新格局。

4、继承借鉴,兼收并蓄,改革创新的原则。

北仑的群众文化既有源于古老的吴越文化,又有近年来兴起的港口文化、赛事文化、海享文化,更受到近百年来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它既孕育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又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的现代时尚文化。在推进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进程中,既要充分挖掘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利用其长期的文化积淀;也要消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借鉴国内外文化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兼收并蓄,去腐存精;更要不断创新,发展符合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先进方向,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代群众文艺团队,让我区的群众文化体现历史和现代交融,展现海纳百川的景象,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最优秀、最精美的群众文化成果。

(二)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长效保障措施

群众文化的生命之源在于文化队伍的建设。文艺骨干来自基层,最能代表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参与文化创造和文化展示。采取长效的保障措施做好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是提高群众文化参与和创造热情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才能真正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鉴于目前我区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现状和群众文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以下几点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建立资金保障支撑体系。

一是要提高对群众文艺团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各级领导要从“文化兴区”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到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基本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北仑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摆上议事议程,狠抓贯彻落实。

二是要确保对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财政投入。要设立扶持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透明公示管理体制,统筹安排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果。各级财政要对其日常工作经费及事业发展的经费给予必要保障,团队相应所属的村(社区)、乡镇(街道)和区各级政府部门每年应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

三是要多渠道增加对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捐赠和其他形式的投入,鼓励群众利用现代融资手段开发文化资源,繁荣文化市场,积极支持群众团队开展活动,由过去的政府单一行为转变为社会多方面参与的社会行为,建立起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机制。

四是要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各文体设施还不能满足团队的需要。加快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设施资源的利用率,这既是优化了基层硬件环境,也为提升群众文艺团队公共服务水平创建了平台,提供了文化阵地,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

2、重组整合,做大做强,建立品牌效应支撑体系。

一是要整合资源,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广覆盖的群众文艺团队。深入农村、社区,挖掘、发展北仑地方特色文化,大力扶持如漆画、舞狮、造趺、蛟川走书、水浒名拳等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传统艺术、民俗活动和艺术形式,广泛组建各种类型的文艺团队。要鼓励开发层次低、管理不规范,但群众基础好的文艺团体进行组合,抽调部分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跨村、跨社区甚至跨乡镇街道的高层次团队,要从单一、分散的活动形式走向组建较高水平的大型业余文艺团队,形成强大的攻坚合力。

二是要发挥示范作用,培育品牌团队。要继续重点培育一批以海晨艺术团、新碶民族之花文艺轻骑队等几支文艺精品团队为龙头的有影响、有特色的品牌团队,让这些团队走出北仑,走出宁波,同时有这批品牌队伍的引领,对全区各文艺团队品质的提升也将起到示范鼓舞作用。同时通过支持群众文艺团队组织的发展,提高团队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要在团队组织化水平低或空白的地区,推广成熟的经验和做法,鼓励组建更多的群众文艺团队。

三是要引入市场机制,发展经营性群众文艺团队。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逐步培养起多种所有制、多种领域、多种形式,有活力、有竞争力、有创造力的文化市场主体,调动起社会各界参与建设群众文化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文艺团队联合会,做大做强文艺团队。在政府主导下成立群众文化规范组织——文艺团队联合会,设立乡镇(街道)分会,区级团队划为联合会的直属团队,各乡镇(街道)团队和村、社区团队归属各分会管理。联合会的成立,较之于以往分散的团体,政府积极引领作用尤为明显,公共服务功能更加强政府在人力、财力上对其进行有力扶持,使民间艺术团体资金短缺、人才短缺等基本问题得到有力改善,使其朝着秩序化、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提升专业水平,更好服务基层,真正起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用。同时可以探索建立文艺团队共建模式,利用共建单位的场所、设备资源,确保群众团队排练和演出所需,利用共建单位人才资源优势,组建演出团、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满足群众团队提高活动水平所需,利用共建单位信息资源优势,及时传播先进理念,以及新形式、新方法,促进群众团队成员整体素质提高。

3、立足服务,加强辅导,建立人才发展支撑体系。

一是发挥指导、辅导职能,建立文化辅导员制度。要制订《北仑区基层群众文艺团队文化辅导员管理制度》,由区文化馆、文化站业务干部及特邀部分文艺人才担任文化辅导员,各乡镇街道设总辅导员和副总辅导员,每个团队聘请一名辅导员,加强与群众团队的联系,定期深入团队活动场所了解情况、分类指导、协同管理、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团队的专业培训和表演技能辅导,增强文艺团队的专业素质、活动组织能力和演出能力。同时组建面向全社会的“艺术指导中心”或培训工作站,在征求不同受众不同层次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群众文化咨询、策划、辅导、扶持和引导等服务。同时形成培训辅导讲座“菜单”,提供给基层自由选择,扩展培训讲座覆盖面,从而帮助基层文艺骨干学习、掌握相关技能,提高活动组织和策划能力,扶持业余文艺团队发展壮大。

二是要打造一批本土的乡村文化精英。在全面进行文化人才普查的基础上,梳理辖区文化院团、企业、教育、体育、卫生等各系统、各单位的人力资源,吸纳给类文艺人才,建立“文艺人才库”。以文化工作者、文艺专家为主干,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文化顾问团,以基层业余文艺团队成员及基层文化能人为骨干,组建文化服务志愿者或文化义工队伍。建立多元人才库,打造立体人才体系,形成多级人才网络,逐步形成一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乡村文艺创作、演出团队,发挥他们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通过他们,再带动出更多的文艺积极分子充实到团队中,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

三是建立健全群众文化人才科学发展机制。要强化对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职责意识。政府文化部门成立群众文化人才建设领导小组,制订群众文化人才工作实施规划,建立健全群众文化人才引进、培养、选用工作机制,将群众文化人才工作纳入基层领导班子目标考核责任制。充分发挥高校等各类社会化培训机构的作用,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培养一批懂业务复合型文化专业人才,为本地人才提供发展保障; 要通过技能比武大赛、“名师带徒”等活动,扩大基层文化人才的规模,提高本地区群众文化组织、管理、开展和保护水平;要构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开发文化人才业绩档案,组织好“文化人才”和基层文艺团队、文艺骨干的评选表彰活动。

4、创新载体,拓宽途径,建立“海享文化”支撑体系。

一是继续深化“海享文化”。“海享大舞台、周末喜相逢”和各乡镇街道的周末文化广场活动为业余文艺团队提供了一个坚实的舞台。在此基础上,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把“海享大舞台”的演出形式向着长远目标拓展。我们要把规模化、档次化、品牌化作为打造海享文化大舞台品牌优先考虑的要素。借规模来造势,借规模来扩大影响,借规模来宣传自己。规模不但从直接参与活动的表演者阵容上、从间接参与的观众数量上去体现,同时还以连续活动的时间长短来体现。活动规模化拓宽了群众的参与层面,营造了活动氛围,体现了文化活动的真正群众性。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海享文化大舞台成为本地区群众文艺团队展示的最佳阵地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二是拓展群众文艺团队活动的载体和形式。要结合地域特点,在学校、企业、社区、农村设立文化共享点,大力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活动。要加强团队活动的计划安排,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区级文艺团队应当主要立足于基层,特别是农村,坚持常年在基层巡回演出,努力满足基层群众文艺生活的需求,让老百姓唱起来、跳起来、快乐起来,不断扩大文化活动覆盖面。同时,努力挖掘、整合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资源,真正激发农村文化的内在驱动力,利用节日、节庆及农闲,组织村民开展以“农家乐”等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把业余文艺团队与乡村旅游、科技致富、特色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孵化新生文化业态有机结合起来,让文艺团队直接参与到其中,以城乡节庆活动载体带动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丰富多彩。

三是要形成多层面的文艺团队交流格局。实施城乡共享和城乡文化大联动,让城里的文艺团体送节目上山进村,也有把乡村文体团队请进城区演出,有效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具体做法上,可以尝试建立城乡文化帮扶对子,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农家乐”“农村文化社区行”等城乡文化双向交流活动。同时,通过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业余文化团队参加区及市以上的文艺演展和比赛活动,使基层文化团队通过参加经常性的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团队自身的整体实力。

5、完善机制,长效管理,建立管理考核支撑体系。

一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套政策,为建立我区基层文化建设,包括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制订群众文艺团队备案管理办法,明确备案管理机关和指导、管理单位,促进群众文艺团队的健康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加强文化主管部门对各文艺团队的监管与指导。要进一步强化文化馆、文化站业务干部下基层指导团队的管理和考核,筛选政治素质强、群众基础好、艺术造诣高、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担任团队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让群众文艺团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形成一个具有北仑特色的运作有序的整体管理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业务水平高、管理规范、成绩优异的团队,在团队建设、节目排练、设备添置等方面予以资助,在资助资金、精品创作上给予重点倾斜。对那些为群众演戏、演群众戏,越演越兴旺的文艺团队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应及时发现并给予表彰鼓励,使其上规模、上档次、树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将其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团体。要抓好此类基层业余文艺团队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并予以推广,保证文艺团队健康,有序地成长发展。

群众文化论文篇2

第一,发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为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以上决议,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保障中央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配套落实到位。加强对“农村书屋”“基层文化工作站”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日常管理,真正发挥其文化教化的功能。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活动经常化。创新服务供给机制,采取政府购买、委托、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生产质优价廉的公共文化产品,对高雅艺术演出活动进行补贴,免费向低收入困难群体提供文化服务,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第二,发挥大众传媒信息传递的功能,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方法和路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书报、广播、电视等传统的传播媒介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广泛的作用。但是,随着宽带网络和家用电脑在广大农村和社区得到普及,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这就需要各级文化宣传部门要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络思想文化主旋律。文化宣传可以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市场企业积极参与主旋律文化作品的创作和研发。基层可通过开展社区文明网站创建和评比活动,充分发挥网站、论坛、贴吧、集群、微信公众服务号等网络平台传播信息、互动交流的功能,来进行群众性文化教育宣传,文化活动信息,组织群众为文化活动开展建言献策。只有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真正开展一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永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生命力和活力。

第三,发挥基层组织文化创新的载体功能,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凝聚党员、凝聚人心的主阵地,是思想建设的主阵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是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是基层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组织者。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及时总结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开展群众性文化创意征集活动,集中民智,发动民力,为基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挖掘深厚的资源和人力禀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支撑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承载着文化强国战略的重大使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在广大群众中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风尚意义深远。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当地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文化创新的高度热情,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培养对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的走出一条基层文化建设的创新之路。

作者:赵金彪单位:河北省迁西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群众文化论文篇3

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人民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身心愉悦。人民群众既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又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获益者。他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是带有多个身份的,这就需要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全程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享受群众文化活动带来的发展成果和精神满足。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普通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指连续举办的有规模、有影响、有价值、有特色,能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重大群众文化公益性活动。

二、群众文化建设打造品牌活动面临的问题

群众文化建设要从很高的标准来打造品牌活动,不仅要有较好的思想内涵,还要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并且要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现实中,很多群众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1.思路受限制,理念较守旧。出于各种目的,政府、社会机构都经常举办各种群众文化活动,较多的活动是带有引导性的目的,或者是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不可否认,这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欢迎,但是,某种程度上,部分活动忽视了时代的变化,忽视了人民群众的需要,社会接轨的现实。所以,很多时候活动形式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2.优势不明显,特色不鲜明。要形成品牌,群众文化就要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期望能够做成优势项目。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由于活动形式类似、内容雷同,难以做成精品活动,也就无法扩大影响。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依托专业优势,瞄准需求,就地开发。如宁德市“魅力闽东”文艺演出,其传统项目大型畲族歌舞《凤凰到此》就是基于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的天然优势及专业的训练,并长期表演,才深受群众喜爱,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3.转型难度大,创新力度少。群众文化的传统活动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群众喜爱的,但是不见得能够完全跟上潮流,得到更多的群众欢迎。如果要跟上时代潮流,那就意味着转型,加大力度创新。转型能否成功,这是需要市场考验的。组织方一般不敢轻易尝试,只能维持现状,更别提创新。

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发展路径

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是在一定范围、具有一定水准、有较大影响力、有较高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要立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被人民群众所喜爱、认可和接受,这样的品牌活动才是成功的。

1.全民参与,措施得力。当前,人民群众从事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相对庞大的需求来说较为有限。大家普遍利用公园、广场甚至部分空地来开展活动,一是人员众多,场地较小;二是部分场地车来车往,给活动开展带来不便;三是活动会给周边的居民带来困扰。比如,近来深受广大人民欢迎的广场舞就遇到了较多的麻烦,场地的限制使喜爱这项活动的人民只能在广场、居民楼之间、公园跳舞,活动时间普遍是晚上,这些场所的居民较多在家,声音较大时就造成了影响。近期,广场舞活动者和周边居民的冲突时有发生,个别甚至有武力发生。由此看来,需要政府、社会和广大人民都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机制,采取一定的措施,群众文化活动才能较好地开展。政府要在尽可能的基础上,开辟较多的场地用于人民开展活动,保证大多数人能够从事文化实践。社会机构引导人民利用合适的地点在合适的时间开展活动,避免引发冲突,以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长期存在。人民也需要配合政府、社会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找准切入点,形成特色,以期形成品牌。

2.继承传统,创新发展。活动品牌的一个优势就是立足本地、借助本土文化资源,走别人无法简单复制的道路。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只是因为时代的发展,没有与时俱进,以致人民群众不够喜爱,部分传统丢失。我们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挖掘较好的、适应新时展的群众文化,不断探索,多次开展相应活动,找到人民群众喜爱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再次创作,保证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代同进步,让人民群众能够一直喜欢。一旦达到这种地步,群众文化活动就形成了本地特色,贴近人民生活,才能提高活动档次,才有可能形成品牌,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

3.借鉴他人,融会贯通。品牌是需要一定的积累、文化的沉淀,并长时间坚持才能提高影响力。本地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群众的喜爱又是多样的。如何满足不同的需求呢?除了让当地的特色活动开展的更好、优势更加明显,其他可向别的地方取经,借鉴好的经验,并将他人的活动融合当地的特点开辟出新的活动方式。一个活动在一个地方具有较好的口碑,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说明这个活动是有好的群众基础的。但是这个活动移到另一个地方,能不能得以延续生命,并发扬光大,这就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有清晰的思路、较强的理论和较多的实践经验,才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风格,也就变成了当地的本土活动了。这种活动开展到一定地步,就能形成品牌,甚至能影响其他的本地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进步。

群众文化论文篇4

作者:孙佳琳

我们从事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同志要树立重在改革的观念,开拓创新,努力探讨管理改革的新思路,以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管理改革要确认正确的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即:在改革、创新、管理、建设上下工夫。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生机,在管理中求效益,在建设中求繁荣。做到四个着眼于:一是着眼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充分调动全员的聪明才智;二是着眼于制度建设,使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三是着眼于管理模式的改革,使管理部门成为一个有效的复合体,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需求;四是着眼于管理手段的更新,要实现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方向转变。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管理部门工作目标应实行由单一任务向综合任务的转变。如群众文化艺术馆机构设置基本分七个部室,既音乐、舞蹈、美影、戏曲、指导、理论、办公室。作为管理部门的办公室,其构架最大、人员最多,工作任务也最艰巨。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努力形成一个有服务意识,明确延伸机构各部门,具有独特风采和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管理部门。我们应该利用经济规律和艺术专业运行规律,导入规范管理模式,各业务部室必须设计本年度业务规划、预算报告等,由办公室汇集、整理,将分散、零碎的材料加以归纳、概括,分门别类。另外,办公室还应承担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组织工作协调,召开业绩成果汇报或问题分析会,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根据自身特点选项或下基层,或专访,将有关信息提供给主管领导作为计划和部署工作的依据。这样,有助于领导统揽全局,研究发展战略,决策群众文化艺术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定位。同时,也避免了以往各业务部门之间单线管理,相互制肘,管理部门起到了承上启下和纽带连接之作用。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的诸多因素中,人是第一因素,同时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我们的管理离开了人这一重要因素,那么,其它的一切管理都将无从做起。中国目前列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海尔集团,其管理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以目标意识为主,把人看作单位发展的根本,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是成功的。因此,在启动管理部门的工作上,应建立一个管理目标,体现一兼多职、一专多能的原则,由多元化转向多元一体化。一方面从感性上理顺工作人员分管其职,人人参与管理,行政管理民主化;另一方面从理性上向复合型工作进程发展,提高行政管理的品质。它通过全员参与管理,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独创精神,从而建立起一种相应的形式,使领导与群众、个人与集体,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同时,还要采取措施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素质。现代化的管理者应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思想开放,勇于开拓。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应当热忱地为全体业务人员服务,取得业务人员的支持和信任,方使部门行政管理达到理想目的。另外,要搞好行政管理改革,我们还必须排除一切思想障碍,克服因循守旧、止步不前思想,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强化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管理手段的建设。现今社会是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要实现行政管理和服务的高水准,利用信息手段是新世纪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文化具有包容大、传播速度快、辐射影响广、个性化参与面大,能充分展示文化资源的优势特点。围绕群众文化需要的发展,如何掌握主动性,我们认为应由管理部门成立信息中心,负责网络调查、信息联络、情况收集等,承担与内部(机构内各业务部室)、外部(省内各地市、区、镇及全国)的信息交流,并及时将信息提供给领导者用以运筹战略性的规划和进行决策的实施。实践证明,运用网络化的管理手段,对于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总量和质量具有其现实意义的。综上所述,管理改革是客观形势的需要,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我们要按照同志的要求,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深化对群众文化艺术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工作管理水平,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群众文化艺术事业新局面。

群众文化论文篇5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0(c)-0153-01

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不仅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而且他们对群众文化艺术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逐步向欣赏高品位且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进行转变,开始对高雅的艺术进行追求。所以,对于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来说,他们要对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以及情感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创造出适合人民群众欣赏要求的优秀作品,并在不同层次上来把人民的心灵呼唤以及社会的迫切要求进行直观的反映,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保障。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文化艺术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先进的、科学的以及健康的文化艺术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支撑。那么,对于文化艺术建设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群众文化艺术来说,它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群众文化艺术,要繁荣群众文化艺术,要把群众文化艺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就目前而言,群众文化已由过去的教育型转变成了现在的休闲消遣型,尤其是随着大众传媒的高层次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趋向于花样多变的节目,那么,怎样用正确的舆论来对人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用健康的文艺节目来对人们进行教育,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对人们进行陶冶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群众文化艺术在这里就体现出了它的不可取代的作用,群众文化艺术是通过文化馆来进行传播的,而文化馆是政府专门设立的,其目的是向群众宣传教育、并组织和辅导群众积极主动的开展文化活动,它是群众艺术活动的龙头,是精神文明传播的前沿阵地,它是始终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弘扬的是主旋律,传播的是科学文化知识,保护的是民族的文化遗产,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群众的文化娱乐进行服务,从而来引导人们进行正确的文化消费,形成健康积极的社会风气。

三、在提高人才素质的修养方面的作用

对于群众文化艺术来说,它的内容涉及了书法、美术、舞蹈、乐器、影视表演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剧本等等,它的创作是由高素质的艺术队伍来进行的,不仅和社会的需求相满足,还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各类文化艺术都是通过人们以点来促面的方式辐射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从而来促使地区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来对群众文化活动中人才短缺的现象进行弥补。基于群众文化艺术的这一作用,就应该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积极进行开拓和创新,加强管理并不断改革,来适应文化建设的发展,要把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出发,探索出形式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来使人民的素质不断提升,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骨干来创作出更具教育性并且受人们欢迎的新艺术作品。

四、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化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要有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并且能够让群众文化艺术显示出特殊功能的生活方式,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方式有歌唱比赛的举办、舞蹈、戏曲、书法、美术、摄影、剪纸、秧歌、手工艺作品以及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通过文艺活动的方式来把自然生活中的美形象的表达出来,从而来把人么的思想引入到更高的层次上来。对于乡镇文化建设来说,它不仅仅包含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对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乡镇的群众文化是文化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从群众文化艺术方面入手,能够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于农村中的群众来说,他们有很多都是民间文化的爱好者,有的是戏迷、有的是民间的故事家。有的是声乐迷、有的是剪纸高手、有的是书法爱好者、有的是美术爱好者、有的是根雕的巧匠等,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在艺术修养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基础,他们是乡镇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坚实的力量。那么,要想把群众文化艺术的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发挥出来,就必须要把这批骨干的带头作用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够在乡镇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中进行活跃起来,来把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并成为群众文化的主流。

另外,群众文化艺术事业从开始兴起就已经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其根本方向,把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根本任务的,所以说,它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取代的。

结语:总之,群众文化艺术的价值是在诸多方面都能得到体现,对于它来说,不仅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以及文化需要得到了满足,更对国家以及整个民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丰富和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政府及相关人员必须要努力的方向,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丰富和发展中把其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群众艺术馆

参考文献:

群众文化论文篇6

关键词:群众文化;发展;创新

要想群众文化得到创新,我们先得明白群众文化的内容,对它进行了解,再就是清楚群众文化的内涵。只有深刻的了解了群众文化的内容和内涵,才有资格对它进行创新,创新又分很多种,如形式、内容、方法上的创新。然而创新的最终意义也就在于,让群众文化能够蓬勃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无可避免的造成了群众文化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能一味的求发展求创新,更要深刻的认识到其中的缺点。才能让群众文化更健康更富有时代性

一、群众文化的内容及内涵

(1)群众文化的内容是指除自身职业外,具有社会性的文化,群众文化一词出现在1953年,其中包含人民群众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以及自我开发。群众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的活动,主导是自娱自教,目的是丰富群众的生活。从概括上看,群众文化的主体是群众客体是活动。群众文化具有广泛的内容,主要包含娱乐活动。其次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工作、事业、队伍以及活动。

(2)群众文化的内涵实际上就是群众文化的意义,群众文化大力倡导了科学文明,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各种娱乐活动中得到精神上的释放以及身体上的放松和休息。使群众的知识技能不断的提高,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提神了群众的精神品质和思想内涵,从而使社会呈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大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以优秀的群众文化作品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从而引起人们思想的进步,人类的进步更是社会的进步。

二、群众文化创新的三个着眼点

1.群众文化内容上的创新

群众文化内容上的创新也就是群众文化活动上的创新。要有创新就必须对外界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高度的敏感性,要时刻关注历史,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变化及重大事件,从而做出群众文化的创新。

(1)历史的。一些有意义的历史纪念日或里程碑我们都应该牢记,着眼于此,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的重演或改编,从而使人们了解历史以及尊重历史,最近较火的《兰陵王》,以其独特视角向人们展示隋朝之前一直分裂割据的形式,周朝统一,随后建立隋朝,也让人们对兰陵王这一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失为一种群众文化历史的创新。

(2)经济的。文化与经济结合发展,文经结合,才能获得双赢,一些大型企业或小型的私营个体企业,完全可以为自己的商品或项目做一些文化活动从而起到推广的作用。大连在这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城市模范,二十几年前大连也是以发展化工业,纺织业为主。但大连城市如今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原因很多,如,大连城市狠抓“服装节”,和“大连百年建成纪念日”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很是抢眼。

(3)政治的。我国目前的政治问题最严峻以及最棘手的就是的,一直难以收复,呈现出分裂割据的状态,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我们可以创建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比如说“手拉手,心连心”、“我们是一家”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来获取台湾同胞的认可以及让台湾同胞看到我们的真心。

2.群众文化形式上的创新

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的推陈出新,文化才能更好地得以发展。比如说今年国庆期间,一些电视台或地方部门,都会举行一些大型的歌唱和朗诵比赛,但就站在观众的角度上来看,过多过密的表演纵然是能接受,但没有达到一定的庆祝效果,我们可以收集一些这一年间在自己周围发生变化的图片,或者自备相机录下祖国发生的变化,或是为一些在这一年之间为祖国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写传记,把这些集中在一起不仅达到了很好地庆祝效果,更能留给人们一种感动,这更加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力量。

3.群众文化方法上的创新

方法上的创新主要是包括组织方法上的创新和实施方法上的创新。

组织方法上的创新。切禁大轰大嗡随波逐流,改变一些因为经济形势所形成的思维定式,通过新颖的设计与独特的策略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比如说今年在我国举行的全运会开幕式点燃圣火的仪式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创新,先由市领导以及一些运动员一个接一个的传递,然后由这些人再传递给一些小学学生,再由这些孩子共同引起圣火的燃烧。其中象征着祖国的蓬勃发展以及欣欣向荣,就是一个好的群众文化组织方法上的创新。

实施方法上的创新。联欢式、展演式、汇演式以及比赛式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方法。其中的比赛又可以根据赛程赛制的需要来进行改变。努力做出不一样的效果,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群众文化创新的时代意义

文化的生命和灵魂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能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和智慧。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创新作为我们必须坚持的治国治党之道 ,说明文化的创新对中华民族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文化创新就要始终保持文化的先进性,使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精神力量不断加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也是文化创新,只有文化得到创新,人们的生活才能得到丰富,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对生产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了文化创新的必然结果。只有不断推出文化的创新,我们才能在思想的领域上占有领导地位,创造出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既能反应广大人民的心声又能让文化得到创新和发展。

总而言之,群众文化的创新就是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让文化得到更好地发展,群众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对群众文化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群众文化的创新。群众文化的创新关乎我们经济、历史、政治的发展。保护群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更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具有的责任。文化的发展就是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玉柱.论群众文化的创新[j];大众文艺;2012年12 期.

群众文化论文篇7

1.1文艺人才不足,文化活动质量不高

开展文化活动需要相关的专业性人才,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文艺人才的不足致使群众文化队伍成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活动质量难以提升。文艺人才的缺乏突出表现在专业艺术人员的老龄化,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文艺人才难求,致使人才断档,一些对专业要求较高的活动难以有效开展,阻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1.2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活动的有效开展。从现阶段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来看,一方面文化站、图书馆等文化建设基地的设施落后,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城乡居民区的公共体育设施规划不合理,设施建设不足,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此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薄弱,市、镇、村未形成统一的服务网络,不利于活动的开展。

1.3文化活动发展缓慢,难以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的群众文化活动却还沿袭着以往的思路,活动单一,形式单调,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如,许多地方还是以歌舞表演、大合唱、电影下乡等活动为主,新颖的、特色的活动很少开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无法满足群众新的精神文化需求。

2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有效方法

2.1加强人才培养,创建文化活动品牌

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事业需要一批优秀的文化建设者和组织者,有了充足且合格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各类艺术专业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选拔高素质人才进入管理队伍,提高人才对文化活动的组织力度和带动性,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此外,要合理利用人才的特色才能,打造特色文化团队,创建文化活动品牌。如,利用街舞艺术人才打造群众街舞团队,开展特色文艺活动;利用地方戏曲优势,由地方戏曲人士牵头打造地方品牌戏剧;利用民族舞蹈创建区域民族品牌文化,努力发展一县一品牌,一乡一品牌,一村一品牌的特色文化。当然,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应完善用人机制,最大程度地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文化活动的发展。

2.2加大设施建设,为文化活动拓宽阵地

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载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追求的加强与落后的文化设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需要各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合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各地区可因地制宜,因资金制宜,并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人们的需求建设规模适当、风格鲜明的基础设施。如,建设戏剧院、自助借阅图书馆、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品陈列馆,等等。此外,还可加大公众的娱乐设施建设,如公共健身器材、主题公园、文化活动广场等,以拓宽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促进文化活动高效开展。

2.3创新文化内容及表现形式,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文艺创作和文艺演出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方式,创新文化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群众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文明高度。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工作者们应该秉持先进的文化理念,深入群众,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精神,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并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的思想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例如,相关部门和文化工作者们可在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如将传统戏剧改编成小品或歌舞剧;增加传统体育竞赛的游戏成分;把日常的科普知识宣传编成朗朗上口的童谣或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等等。文化内容及形式的创新能够使文化活动更具趣味性,从而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结论

群众文化论文篇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不断增强,舞蹈艺术已经成为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民大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舞蹈艺术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不断繁荣带来了群众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群众文化多样性反过来推动群众舞蹈艺术的发展,当前,舞蹈艺术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且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审美形式之一。然而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一致的是,当前我国群众性的舞蹈艺术活动开展实践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舞蹈场地和器材的缺乏,社区健身舞蹈运动参与程度较低,这一现状在我国当前方兴未艾的全民健身运动中有一定的内在不和谐性。相关调查表示,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舞蹈艺术参与者大多数停留在舞蹈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各种舞种的知识学习和技术训练基本都停留在最初层面,难以深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笔者从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中舞蹈艺术的开展现状出发,分析舞蹈艺术在其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发挥的关键作用,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

2舞蹈艺术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2.1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大众化舞蹈艺术能够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大众化,亦即促进舞蹈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舞蹈艺术的全部内容无论是舞蹈形象还是舞蹈动作从本质来说都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是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取材积累,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加强对生活感受的积累并从中提炼出更具象征意义的形象和动作,从而创造出符合人民大众审美需要的舞蹈艺术作品。2008年汶川地震后,为了实现舞蹈艺术对地震中逝去生命的怀念而创作的《舞集•大地》由于有着深刻生活经验而备受人们关注对于表现人们的情感体验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只有将舞蹈艺术始终植根于社会实践和人们生活才能从中获取营养积累经验并最终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众文化形式。

2.2增强群众文化建设时代性舞蹈艺术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舞蹈艺术同样能够增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时代性,促进群众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舞蹈艺术的发展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无论是舞蹈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还是舞蹈艺术的外部环境都会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创新带来重要影响,因此,为了实现舞蹈艺术的与时俱进就要增强舞蹈艺术的时代性,增强其鲜活的生命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不断呈现开放姿态,在人们观念更新的同时舞蹈创作的主体意识不断突出,舞蹈艺术越来越具备时展所充斥的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同时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着个体审美色彩。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包括剧场舞剧、广场舞蹈、娱乐性舞蹈、健身性舞蹈等在内的各种舞蹈形式不断创新发展,包括节日庆祝、商业庆典等在内的各种文化活动均有着鲜活的舞蹈艺术的元素。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舞蹈艺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受到舞蹈艺术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所决定,在舞蹈艺术自身规律决定的基础上,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还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文化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舞蹈艺术的现代化和市场化。群众文化建设中的舞蹈艺术无论是舞台背景、动作语言还是其受到影响的时代政治、经济因素都共同推动了群众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增强了舞蹈艺术对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时代属性。

2.3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地域化我国境内有着多种形式的民族舞蹈,无论是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回族舞蹈还是云南贵州等地的苗族、彝族舞蹈都是在特定地域内产生并服务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作为在生活与实践中产生的一门艺术,舞蹈艺术随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地理环境等显示出不同特点,同时在舞蹈中反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通过加强舞蹈艺术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的地域化,增强不同地域间群众文化建设的独特性和实际效果。

3提高群众文化建设中舞蹈艺术作用的对策

3.1提升群众舞蹈的编排效果舞蹈编排是舞蹈艺术创作的重要领域,也是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提升群众舞蹈的编排效果是提高群众文化建设中舞蹈艺术作用的前提和关键。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舞蹈编排的学习和训练,增强群众舞蹈编排训练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提升社区舞蹈参与者的兴趣,鼓励更多专业人才投入到为提高群众舞蹈运动开展水平的伟大实践中来。从宏观角度来看,以地方文化馆为主体的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在群众舞蹈编排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升群众舞蹈的整体编排效果。

群众文化论文篇9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的人口众多,许多传统文化的发源地都是在农村,同时农村也容易产生消极思想。这主要是因为农村人口的知识面比较窄,容易受到别人的蛊惑。想要大力开展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首先要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将正能量的先进思想与农村当地传统思想结合,两种思想的结合产物才是新时代农村群众文化的主要思想。比如:现阶段,在我国经济实力飞速增长的同时,资本主义腐败文化也在蔓延,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能开展多种文化活动,让农民在文化活动中受到熏陶,在心中形成爱国主义情怀。农民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目标正确了,就能有效抵制腐朽文化地侵蚀。

二、群众文化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可行性

(一)提高农村干部素质的可行性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建设工作,首要做的就是:提高这个领域领导干部的素质,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来说同样如此。在传统的农村环境中,村领导干部的作用非常大,农村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了这个村农民的行为。在笔者的调查结果中发现,我国农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思维和管理方式并未得到提高。许多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并不了解文化工作的内容,这也是我国农村乡镇文化工作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当提高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质,可以将一个村看作一个单位,请专业的文化工作者为乡村干部讲课。课程需要精讲、细讲,千万不要出现“表面工作”的状况。在讲课完毕后,实行考核制度,通过课程内容考核来了解讲课的效果,方便日后课程安排。也可以将考核成绩与工作绩效挂钩,明确文化讲课的重要性,促进乡村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就是改善乡村干部的生活待遇问题,没有了生活方面的问题,村干部就会更加热爱国家,热爱社会,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文化建设工作的投入也会更加积极。所以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对提高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具有可行性。

(二)提升农民文化水平的可行性

我国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在发展农村建设道路上的重大阻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中,群众文化的有效开展可以,可以将农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意识树立起来,充实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这样可以提高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农民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历史文化都有一定程度地了解。因为农民的作业时间,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所以这种文化教育活动,可以选在农忙之后,农民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就会更乐意参加文化活动。文化活动的类型有很多,比如:地方性戏剧表演、特色舞蹈表演、当地历史讲坛等,这些都活动中都可以参杂法制教育和党中央相关政策,可以让农民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提升文化水平。所以群众文化建设,对提升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具有可行性。

(三)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对促进农村文明新风尚的可行性

新农村群众文化的对象是农村村民,文化建设提高了农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整个农村的人文环境和人际交往水平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下,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在逐步提升,生活方式和意识观念也在转变,这都需要建立在一定层次的审美水平上。文明一词中,既包含了物质文明也包含了精神文明,在笔者看来,人之所以会高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有思想,有精神生活。所以在农村村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精神生活可以将人们的思维扩大,不再受到传统思想的限制。在笔者的调查中,许多村民表示自己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思想已经和整个群众文化建设接轨。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入,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这种进步还会加大,慢慢变成农村村民身上活跃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对农村新风尚的作用非常大。所以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对促进农村文明新风尚环境具有可行性。

三、结语

群众文化论文篇10

关键词: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群众文化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指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经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需要以传承、创新和发展民间文化为基础,传承民间文化艺术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动力。历史文化底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也包含着中华人民代代相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历史文化不仅仅体现在一个民族和一个区域的当地民俗和景观上,更表现在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群众活动上。

一、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物质需求越来越高,文化也不断的随之发展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并且具有维系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发展群众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放松之后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工作、学习中。国家的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健康、快乐,因此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需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人们精神方面的满足主要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历史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艺术,要想发展群众文化,就要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群众文化的孕育、产生、继承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民俗文化艺术社会活动的传承,这是群众文化活动其中的重要功能之一。我国自古以来产生了许多群众文化活动,其中好的部分一直被人们所继承和发扬,即便是在岁月长河的洗礼下,群众文化活动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例如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人们习惯在端午节举行赛龙舟,这是对古老文化的传承和沿袭,也象征着文化的传递。又比如各个少数民族在本民族的节日时,会举行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记载着该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传统和习俗,在漫长时间的发展中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象征和民族文化,受到各族人民的广泛喜爱。群众文化在基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在抢救、发觉和收集群众文化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许多古老的群众艺术不仅获得乐新的生命,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世界上具有特色、自成一派的一种体现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内涵的文化,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促进中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源泉。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间民俗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必将成为我国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之一。群众文化具有稳定性、共同性和民族性、地域性等特征,具有吸引力、辐射力、约束力、凝聚力和稳定力,这些特点和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会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精神文化是所有文化的核心,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应该以精神文化为基础,将精神文化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行为规范中,结合物质、行为和精神。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民间民俗民族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一脉相承,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

要想发展群众文化,首先要开展娱乐文化活动。娱乐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结合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人们的需求所产生的,让人们的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这样的生活理念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渐产生了具有时代特色和民间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现代的民间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主要表现为,国家安排的法定节假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通过节日让人们得到休息和放松。每一个民族的民间民族文化表现都不同,例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蒙古族人民的那达慕大会等,但也有许多民间民族文化因不符合时展和人民的需求,因此销声匿迹,如少数民族之间流行的通婚交流等现象,已经鲜为人知。民族民俗文化不仅代表一个民族的历史,也体现着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只有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才能更好的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在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要针对民族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各种文化艺术类型加以保护,保护的方式可以通过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历史民族文化文物。同时国家可以采取法律的手段对破坏民间民族民俗文化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制裁,以免导致文化文物被损坏、丢失和毁坏,更好的保护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要尊重每一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促进各民族融合发展,丰富的民间民族文化的存在、继承和发展对于群众文化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动力

我国群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具有民族性和民主性两大特征,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过程中,要继续发展和弘扬这种优良传统,并且在继承传统文化优良传统的的同时不断加以创新和发展,促进我国群众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发展群众文化中的继承

群众文化和民间民族民俗文化艺术有着历史沿袭关系。之所以说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基础制约着传统群众文化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群众文化又具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不会因为经济体制的变化而灭亡,其中优秀的部分会不断的被人们继承和发扬。因此,我们必须要尊重历史,不要将历史割裂。我国目前的民间民俗文化比较缺失,这主要是人们对于高科技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过于依赖,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和了解不够深入,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人,他们出生在互联网时代,从小习惯了接触各种电子设备,因此对于民间民族文化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对民间民族文化艺术的发挥产生了阻碍。与此同时,群众文化发展的方式比较单一,人们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群众文化的发展不好,因此群众文化要想发展得更好,就需要融入和继承民间民族民俗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助于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间民族民俗文化,令社会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长期稳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民间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中国的历史悠久,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民间民族民俗文化,对于这些文化要正确的选择,有一些文化是不能借鉴和传承的。例如在历史悠久的商周时期,人们举行封建的大型祭祀活动,虽然目前这种文化已经消失,但也说明我国历史文化具有多样性,因此在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时应该正确的审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创新

群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经历着继承、扬弃、创新和积累,是对社会活动的一种反映。群众文化的更新和创新主要包括创新内容和创新形式两方面,群众文化的形式复杂多变,但内容是稳定的,我们要对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进行不断的更新,以便于符合时展的要求。另外为了更好的表达统一的思想内容,也需要对表现形式进行创新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要想创新必须要继承,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四、结语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现在的我们也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员,要想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要对历史进行继承和发展。而群众文化是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的一种文化活动。将传承民间民族文化和发展群众文化相结合,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更加有助于保证群众文化的多样性,对满足人们增长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能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晓云.群众文化重在人人参与共享[j].才智,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