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艺术教育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7 19:06:53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篇1

1、认识较模糊,功利化思想严重。目前很多幼儿园为了招生,打着艺术教育的招牌,但却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以当下流行的奥尔夫音乐为例,功利化思想驱使很多幼儿园盲目跟风,从中国人倾向“洋货”的心理入手,盲目引进外来东西,以此吸引家长的眼球,提高招生率。但实际上,很多幼儿园对奥尔夫音乐并不是很熟悉,认识并不深入,只是派种子教师外出培训了几天而已。任何一种教育,它都有它萌芽、成长的环境,评价教育最根本的是是否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是否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地区的儿童艺术教育只有结合实际,减少功利化思想,深入研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用教育质量来创教育口碑,提高招生率。

2、力求精英化,追求贵族化。由于中国国民整体文化水平的落后,认为只有贵族人才进行艺术教育,其费用是昂贵的,因此很多人给艺术冠上了贵族化的帽子;也由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人们迫于压力,将艺术的学习当做今后生存的一项技能,因此出现了学艺术就要做艺术的精英这样的思想。这些都是对艺术的曲解,对学前艺术教育的曲解,真正的学前艺术教育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对于农村地区出现的艺术教育贵族化思想问题,笔者强调经济条件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这些只会影响艺术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材料的选取,但其平民化、大众化的理念是不会动摇的。以风景画为例,市的幼儿园则可以湖的风景为资料,而周边的农村则可以田野、乡村为风景资料,这样一来,不仅做到了大众化的效果,更突出了当地的特色。总之,幼儿教师要结合实际,多开发资源,多利用周边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学前艺术教育。

二、调查与分析

1、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笔者进过调查与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发现地区的艺术教师的师资分布很不均衡,城市师资雄厚,乡村师资薄弱。调查显示:城市的幼师年龄一般都在25-35岁之间,而乡村的幼师年龄大约在18-30岁之间;城市幼师的岗位流动较小,乡村的幼师岗位流动大;城市幼师的学历一般都是大专本科居多,乡村幼师的学历一般都是高中、大专,甚至是家庭主妇;城市幼师的工资较高,乡村教师工资较低。造成城乡师资差异的很重要的因素是城市优越的待遇和便利的生活基础设施。因此,政府应努力提高乡村幼师的工资待遇,利用政策倾斜来吸引大学生来乡村就业;同时学校也要对大学生进行走进乡村的思想教育,二者齐头并进,实现城乡师资平衡,共同发展壮大。

2、家长支持性不足对于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城乡家长的态度也是不一致的。一般情况下,80后、90后家长的育儿观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开放的,城乡家长对儿童艺术教育的态度应该是大致相同的。但是由于周边的很多农村的孩子是留守儿童,都是有爷爷奶奶照看,因此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80后、90后的年轻家长认为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艺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他们鼓励孩子学习艺术。而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们则认为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是没必要的,只有文化知识的学习才是必要的。对于出现的乡村爷爷奶奶们落后的学前艺术教育观,我们提出以下策略:第一,政府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为广大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第二,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如留一个人陪孩子等主题,呼吁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至少留一个人陪孩子;第三,农村幼儿园要定期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再教育。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篇2

论文摘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艺术教育的美育同样是不完全的美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主要内容和途径,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能促进人的个性化的充分发展,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小的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是:要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当了教师才知道,从教育方针的角度出发,这里所指的“美育”的核心部分,应该就是今天所讲的艺术教育。如今全国中小学都在推行素质教育,艺术修养又被看成评价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前还是现在,艺术教育始终都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之一,甚至个别中小学通过艺术教育的程度来评判学校整体教育程度的高下。然而,在众多城里的中小学在比较哪个学校的音乐教室比较多,哪个学校在书法绘画比赛中获了大奖的同时,有谁关心过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有谁真正了解农村孩子们对知识的朴实需求和对艺术的无限渴望?

在党中央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农村基础艺术教育比较从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仅重视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切实行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艺术教育现状,才是对农村孩子的真正关爱。这里,仅凭自身能力,对目前农村艺术教育现状的改善提出如下设想:

一、改善师资

首先,在新的高校招生条件下,国家招收的免费师范生中不乏艺术专业学生,相信这些艺术专业毕业生享受国家的免费教育后,也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农村艺术教育的第一线,他们将会充实农村艺术教师队伍。高素质的艺术教师也会给正在萌芽的农村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再不是靠“师资救济”与“艺术扶贫”,而是依靠自己的艺术教育师资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免费师范生的成长和成熟仍需一段时日,解决师资的当务之急仍应以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现有师资为主。由于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规模较小,艺术教师较少,学校可以考虑让艺术教师流动起来。让有专业特长的艺术教师不局限在某一村镇、某一学校任课,可在周边各个学校之间轮流上课,充分发挥其艺术特长,实现资源共享。部分省市采用的“走教”方式,就是很好的办法。采取由乡(镇)中心学校统一调配“走教”、非艺术教师培训后改教、鼓励学校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到学校任教等措施,解决农村艺术教师缺乏问题。

最后,放宽政策,充实艺术教师队伍。如:建立艺术类师资培训网络不断提高艺术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部分教师的艺术特长不逊于专业人才,这样也可使暂时没有艺术教师的学校通过培训,得到简单的艺术教育常识。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培训,经考核后从事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聘请高校艺术专业师资给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在教学方法、研究技术等方面以指导,培养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使教师自觉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习惯。

二、转变思想

在“应试教育”框架下,艺术教育几乎被贬到可有可无的地位。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致使在农村中小学中很多学校把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程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副课”,在课时安排和执行中,要么敷衍了事,只停留在“唱唱、画画”的浅层面上,要么干脆不排课。或者课表中有被列出,而在执行过程中又被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占用。艺术课徒有虚名!

很多农村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尽管每年普通高中在逐年扩招一些艺术学生,但学生自愿报名的极少。导致那些认为自己成绩差,考艺术类院校是迫不得已才做的选择。因此学校学艺术的风气也难营造出来。如此循环,只会使人们更加忽视艺术教育。

此时,教育成了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老师们总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与遗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遗憾的艺术变成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找到美的不足。如果我们的艺术教育能够实现平等对话、民主融洽、师生互动的心智对流,那么,一颗颗跳动的活泼的火花瞬间就会被点燃。

三、挖掘学生自身的艺术资源

农村中小学生本身就是很好的艺术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发现和珍视他们,要让他们在艺术课堂中呈现自我,在展示自我过程中不断成长。农村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受到的艺术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会唱地方戏曲、有的会剪纸、有的会拉二胡、有的会民间歌舞……这样的家庭本来就有良好的艺术环境,这种地方的、民族的艺术环境下生活、成长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家庭的影响,也就是这种丰厚的艺术土壤,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学会了民间艺术技能。

农村的自然风光与乡土民情同样给孩子们美的熏陶。艺术院校经常带学生下乡采风或体验生活,而这淳朴的民风民俗和自然风光不正是农村孩子们的先天优势么?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为农村中小学生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方艺术资源,大大丰富了学校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

在挖掘学生自身艺术资源的过程中,以优化艺术课堂教学过程为重点,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艺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及合作、进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资源的挖潜、利用,使艺术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成为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一个激活点。

柏拉图说:“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少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他们好的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培养出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于美的心灵……”

我希望,每一个少年,无论生活在城镇还是乡村;每一位教师,无论工作在高等院校还是支边支教;每一个渴望接近艺术的心灵,无论用树枝画画还是借泉水弹琴;都能在新的农村艺术教育大潮中受到感染、得到力量。使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再无殿堂之高,而是人人都可以追求的、普罗大众的真艺术!

参考文献

[1]牟云刚杨家安《关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篇3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实施手段,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而且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问题分析着手,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视。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课情况分析 

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的开课率较低,即使开课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唱歌和图画。少数学校,即使有了专业艺术教师,也存在艺术教育课程被严重挤占现象。艺术课由文化课替代。 

(二)艺术教师情况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配备情况远低于城镇学校,师资严重缺乏且多为兼职,专职和专业的艺术教师甚少。 

(三)艺术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总的来说:农村不如城镇、美术不如音乐、小学不如中学。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画架、画夹、颜料、纸笔等美术教学用品,音乐教学设施也很简单不完善。 

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使中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发展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完整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统一于一个整体中,它们都要通过教育来发展完成统一。感性是内心的、来自心灵内部;理性是逻辑判断的、来源于大脑的思考。像小学语文、数学、自然等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对理性思维的考察是从逻辑的、思维判断的角度去评价,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生只是智力和思维得到了发展,在考试中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但他们失去感性的理解,不懂得审美,不懂得欣赏生活。而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注重对生活的观察,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素质教育时代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德、体、智、美全面培养,中小学生没有发现美的感性思维又怎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呢?所以,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非常重要。 

(二)艺术教育可以启迪中小学生的智慧 

智慧不等于智力,智力可以通过考试来评价,而智慧是指对待生活的态度,智慧是不可通过测试来测量的。在艺术教育中蕴含着在实践中处理现实问题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很难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获得的,智慧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个人的智商很高并不代表他的智慧就很高,智慧有时比智力还重要,智慧的增加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提高并不代表智慧会增高,甚至会压制智慧的成长。艺术教育恰恰就可以使人增长智慧,如:文学戏剧作品、美术写意作品和音乐舞蹈作品等作品都体现着深刻的智慧。 

(三)艺术教育可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艺术教育中无处不蕴藏者生活的真、善、美。艺术教育能使中小学生懂得感恩,使人善良因善是艺术的品格之一,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欣赏中,艺术作品都能引起人的共鸣。艺术教育还可培养主体的爱美心,有了爱美心就会产生爱德之心和爱智之心,这样就有助于建立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心灵高尚的人。 

三、结语: 

农村中小学由于各方面配备不齐全,使艺术教育不能全面开展,在素质教育时代,使得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十分不利于农村孩子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也应共享改革成果,农村艺术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各界的关注和帮助,我们期待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进平.贫困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问题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9(10) 

[2]苏海英.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 [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1)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问题;作用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课情况分析 

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的开课率较低,即使开课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唱歌和图画。少数学校,即使有了专业艺术教师,也存在艺术教育课程被严重挤占现象。艺术课由文化课替代。 

(二)艺术教师情况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配备情况远低于城镇学校,师资严重缺乏且多为兼职,专职和专业的艺术教师甚少。 

(三)艺术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总的来说:农村不如城镇、美术不如音乐、小学不如中学。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画架、画夹、颜料、纸笔等美术教学用品,音乐教学设施也很简单不完善。 

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使中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发展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完整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统一于一个整体中,它们都要通过教育来发展完成统一。感性是内心的、来自心灵内部;理性是逻辑判断的、来源于大脑的思考。像小学语文、数学、自然等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对理性思维的考察是从逻辑的、思维判断的角度去评价,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生只是智力和思维得到了发展,在考试中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但他们失去感性的理解,不懂得审美,不懂得欣赏生活。而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注重对生活的观察,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素质教育时代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德、体、智、美全面培养,中小学生没有发现美的感性思维又怎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呢?所以,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非常重要。

(二)艺术教育可以启迪中小学生的智慧 

智慧不等于智力,智力可以通过考试来评价,而智慧是指对待生活的态度,智慧是不可通过测试来测量的。在艺术教育中蕴含着在实践中处理现实问题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很难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获得的,智慧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个人的智商很高并不代表他的智慧就很高,智慧有时比智力还重要,智慧的增加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提高并不代表智慧会增高,甚至会压制智慧的成长。艺术教育恰恰就可以使人增长智慧,如:文学戏剧作品、美术写意作品和音乐舞蹈作品等作品都体现着深刻的智慧。 

(三)艺术教育可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艺术教育中无处不蕴藏者生活的真、善、美。艺术教育能使中小学生懂得感恩,使人善良因善是艺术的品格之一,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欣赏中,艺术作品都能引起人的共鸣。艺术教育还可培养主体的爱美心,有了爱美心就会产生爱德之心和爱智之心,这样就有助于建立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心灵高尚的人。 

三、结语: 

农村中小学由于各方面配备不齐全,使艺术教育不能全面开展,在素质教育时代,使得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十分不利于农村孩子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也应共享改革成果,农村艺术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各界的关注和帮助,我们期待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艺术人才;复合型艺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13-0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保持国家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并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农村,农业与农民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移,有利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有着26个少数民族,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象热情的攀枝花一样热情大方,淳朴,交通十分通畅,但也有一些偏远的县城以及乡村在少数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宣传有着一定的困难。经过培养的艺术人才很难回到这些地方,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小学艺术人才教师岗位十分欠缺,如何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经过专业学习的艺术人才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培养艺术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缺乏综合型的艺术人才

复合型艺术人才怎样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如何让受过专业训练和培养的艺术人才真正的能够到这些地方去,充分体现自己的艺术价值成为现今社会的一个难题,有些地方由于交通,通讯等一些设施不是十分的通畅。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区域经济总的呈现出不平衡性,很多地区特别是云南丘陵地区的经济,仍然十分落后,“三农”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从农村问题来讲,如果说农民收入上不去还有一些原因可讲的话,那么农村建设(基础建设),公共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文化、科技及至于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现在都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和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真正受到学习和培养的艺术人才。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将会受到影响,现有学校里有的教师身兼数职,在一定程度上教学任务与教学质量存在着差异,不能很好的学习到要掌握的知识将会受到影响,向这样的情况几乎全省各地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艺术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如果生活中没有情感性,形象化的东西,人们只是纯粹的道德生活,就会使生活变得枯燥,索然无味,艺术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重视艺术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完美的人和完美的理想,从社会学角度看,人格还包括人的思想,价值规律,生存态度及行为方式它是由人文科学知识,社会心里,文化修养,人文精神等方面综合而成的内在稳定的特质,是一个现代人文程度的综合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艺术人才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注视。可是,在目前艺术教育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应试技能的训练,由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文化形态,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艺术精品。因此,通过艺术人才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艺术语言及特征,从艺术上区别文化的差异,使他们了解多元文化的内涵,认识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丰富性,增加他们对人类文化价值和意义的领悟和理解。

二、缺乏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目前,广大贫困农村地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多流动到城市,农村大量文化精英倾向城市,导致农村文化人才缺乏,留守的多是老农和妇女,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制约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从整体上来看,贫困地区农村缺乏一种自觉,因而需要积极引导和文化工作者的指导,通过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其零距离,战斗力和创造力。可以在坚实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基础上,更新农村文化建设观念,占领农村思想文化的主阵地,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可以依托基层的小学、中学、以及各种农协会等。逐步恢复乡村文化体育生活等,有条件的可以支持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引导建设兼有体育健身与文化活动功能的村落公共活动场所。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社会艺术实践学生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发挥专业创作才能,展示艺术才华。我们应在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艺术实践,在这些过程中让学生受益匪浅,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真正达到了云南新农村艺术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及培养艺术人才的这一初衷。因此,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是体现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重视教师的培养,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学习,教学的质量,学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一部分艺术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我们邀请知名的艺术家来学校定期进行教学及讲学,提高教师们在传统民族舞蹈艺术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相互观摩,形成良好的教研教改氛围。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可是,在目前艺术教育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应试技能的训练要求。许多高校开办艺术专业也多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教学模式多是偏重于应用性的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更不用说社会上各类“辅导班”和一些高中办的“特色班”大都以升学为目的。当然不能否认艺术教育特有的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意义。也不能无视社会的需求,不能不考虑“效益”的问题,但也不能忽视或削弱艺术教育,所应有的人文素质教育层面的价值和意义。更不能忽视教育“以人为本”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的长远利益。艺术教育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培养和提高人文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人文精神,使他们用宏观的历史尺度,对待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把自身的发展同广阔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进一步发掘人类文化创造与人类生命活动中的美学意义。通过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不同的艺术语言及其特征。从艺术上区别文化的差异,了解多元文化的内涵,认识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增强他们对人类文化价值和意义的领悟和理解。

三、缺乏实用型的艺术人才

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每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恋、生育、节典、礼仪、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莫不结撰为丰富多彩的文化链。比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白族文化、傣族的贝叶文化、彝族的贝玛文化……伴随这些节庆文化仪式的是丰富赋予特色的音乐舞蹈,因此云南又被誉为“歌的故乡”“舞的海洋”。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但同样受此影响,如何摆脱西方音乐中心论的影响,虽有各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志的编撰,整理工作,但并没有有效的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无论困难多大,从文化价值相对论的角度来说,各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正是这些不同的传统文化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不是现代文化使然。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些萌发自不同传统而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地、州师范院校就要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其学术高地的作用。云南共有十六个地级市和八个自治州,各地州市基本上都设有师范学校或师专学校,可以充分依托自身区位,文化优势,立足本土,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深入研究本土音乐舞蹈文化资源,从一种音乐舞蹈理论的研究逐步过渡到一种音乐舞蹈学科理论的构建,从而为音乐舞蹈教育的实施奠定自身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群众的民利才得到维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广大农村,一是实行村民自。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被确定。三是畅通了农民表达自己意愿和主张权利的渠道。三十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以改善农村文化服务设施。随着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需求也呈现了多余样化的趋势,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文化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改革之前那种一年半载才能看上一场电影和单调文化消费模式早已成为历史,在30年的农村改革中,农民的探索和实践无时不在进行着,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积极发掘和改良乡村文化生活,如节庆文化、民俗文化、山水风光和自然文化遗产。

四、人才培养状况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羌族地区,农村美术教育

 

近年来随着十二年义务制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普遍的教育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使山区的教育与城市有着明显的差距。对于边远山区学生的教育与改革,引起了教育界以及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教育不平衡的问题也日趋严重。走进川西岷江河谷的羌族聚居地,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种巨大的差距。羌族地区的农村美术教育的基础建设,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很不规范,不完整。中小学美术课,作为一门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人文课程,如何发挥其功能,如何构建完整的科学的课程体系,与其它学科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这些缺陷在改革的浪潮中明显地体现出来。对此,笔者在读书期间曾做过一些调查和思考,再此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博士论文,农村美术教育。

一 四川羌族地区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比较缺乏,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浪潮,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但就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来说,教育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处于四川西北地带岷江流域的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从3000多年前殷商时掘的甲骨文中记载着最古老的人类族号即“羌”,正是这样一个古老的民族的悠久的名字文化,丰富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宝库。

就今天羌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来说,从过去的口传心授发展到了学堂教育,城市地区的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系统也很完善,但相对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的美术教育则比较落后,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羌族农村地区学校的中小学还没有真正落实美术课,有的学校甚至无教师、无教材、无作业、无考核、无检查。近60%的农村山区没有美术专职教师,美术教师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多为兼职;且农村山区学校整体开课率尚不到40%。师资力量的缺乏和教学设备的不完善导致了农村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的局面,而学校领导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社会、家庭、学校等各领域只注重语、数、外教学质量的提高,美术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应付考试,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美育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和价值观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重智育而轻美育的思想和形式依旧广泛存在,使得农村贫困地区美术课基本上流于形式。

此外,由于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简陋的教学设备与教师素质的影响了美术教育的时代性、实用性、灵活性,从而出现对美术教育认识的片面性,影响了学生的审美意识,造成农村审美素质普遍低下的局面。

由于中国西部边远地区的农村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贫富悬殊太大,发展极不平衡。博士论文,农村美术教育。基础设施差、发展速度慢,使得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美术教育器材缺乏、教育设备简陋、学生买不起学习用具等,从根本上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 改革课程改变教材,使之适应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

鉴于农村美术教育缓慢发展的现状及原因,我觉得对农村的美术教育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充分发挥和挖掘农村美术教育的潜力和利用自然的环境作为美术教育素材,根据农村美术教育的实际特点大胆地进行农村美术教育探索和研究,变劣势为优势,就羌族地区来说每一座山川,每一条河流都有着优美的形式和绚丽的色彩,同时羌族的碉楼和刺绣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相当好的教学素材,而几乎每一个羌族学生都对这些有着深刻的印象,因此,应该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

作为农村贫困地区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在顺应教材改革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由于现今所使用的美术教材往往都渗透着都市人的审美情趣,充满了都市色彩和浓厚的西方美术文化观念。即使教材中涉及到一些民间美术的内容,也多是以都市人猎奇的眼光来欣赏和判断。教材内容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农村学生鲜活的生活感知体验,远离了他们的文化氛围,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切勿照搬城镇美术教育模式。

1. 改变课程使之更贴近学生实际

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及时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想联系,运用生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即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设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摆脱教材的束缚就是在新课改的基础上结合地区文化特色与实际生活,对原有的教学课程作适当的修改和扩充。

2. 更换教材让本土乡村教材进入课堂

教材中在保留一部分与时代接轨的内容的同时可适当地增添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在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时,融入与自身环境相关的文化,使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博士论文,农村美术教育。在一些中小学的教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同样的内容,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列举达芬奇、米开郎基罗的著名油画时,城市里的学生一部分都能懂,但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几乎根本不知所云,一方面正是由于农村学生对外面世界的认识较少,印象模糊,因此则需要老师的细心教导,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如介绍文艺复兴的作品时,应当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使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另一方面羌族地区的学生深受自身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一时也很难理解外面的文化,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普遍茫的现象。

因此,在羌族地区的美术教育改革进程中,我们应当结合羌族自身的民族特色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既传承民族的文化,又结合外面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学生同时拥有了继承与创新的活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也能充分发挥民族文艺复兴的作用。

3.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丰富的民间美术的魅力

羌族本身是一个不缺少美育的民族,不论是羌族地区的城镇学校,还是农村贫困学校,他们的美术是植根于生活,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红花绿叶,在这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美丽的羌山羌寨是他们的家,是他们最为熟悉和热爱的土地。身着母亲绣的衣裙、鞋子、头帕和飘带,不仅传统深厚,而且图案繁多,花卉瓜果、飞禽走兽、人物风景、神话传说……这些来自于生活的丰富素材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因此,作为美术教育者一定要引导他们走进自然、融入自然。从自然中发掘并积累素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可见启发学生对美的发现是美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因素。定期带学生融入自然界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在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美丽的同时,更锻炼了学生的手动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村面貌也是日新月异。博士论文,农村美术教育。在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不应当忽视正在飞速发展的社会,要与时俱进,因此培养学生对环境变化的观察同等重要。观察近年来一幢幢小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这些都是现代新农村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农村学生认识社会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美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描绘身边农村的变化,通过观察了解、描绘家乡的过去、感受家乡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浓浓乡土情怀。

羌民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资源库,不管是他的历史还是他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有着可以让我们美术教育者吸取的精华。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美丽、质朴、可爱的民族,摄取美丽的自然画面,并以此为媒介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 灵活运用民族地区的各种文化资源,开辟新的美术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根据教材以及课程的安排,组织学生走进山间羌寨,开辟教室以外的教学新场所。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大自然,描绘家乡,这样不但能使孩子们兴趣盎然,还能使他们的作品富有真情实感,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鹅卵石、泥土、羽毛、树叶等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这些资源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出如编织、树叶拼贴、捏泥人、种子粘贴等工艺课。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充满活力并不断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热爱美术、学习美术的热情得到提高,学习美术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农村美术教育才会不断发展并走向繁荣。

四、结语

在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羌族文化也正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地衰退,特别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羌族文化更是遭受了空前的损失,古老的文化传承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对羌族文化的传承、抢救与保护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因此,作为一个民族地区的教师,面对这样一个历史悠久而损失惨重的民族,民族的文艺复兴应当占首要地位。博士论文,农村美术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美术教育观念,扭转对美术教育的偏见,改变以城市学校开展美术教育的模式来衡量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的做法,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模式很有必要。羌族地区的农村美术教育应当立足于现实生活环境中去,引导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继承与发展羌族的文化与艺术。博士论文,农村美术教育。在条件缺乏的贫困地区也能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现实环境中的资源创造新的教学成果,使美育的目的能够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走出原有艰难的教学困境,走出室内教学的局限,走进拥有丰富资源的自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健康有序的民族发展,在民族的文艺复兴进程中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海霞、金秋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大百科[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2〕唐平、杨瑞洪基础绘画教材—简笔画[m] 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3〕郑国庆教育学教程[m]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年9月北京第1版

〔4〕杨瑞洪刘晓平唐平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m]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9年8月

〔5〕黄小平对高师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z] 艺术教育[z]

〔6〕章瑞安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z]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篇7

谈论农村学校的美育教育,我们自然会想到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艺术教育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美育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把没有艺术的教育看成是不完整的教育,把美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理念,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些年来,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真正在艺术教育上取得突出成绩的还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中心城市以及距中心城市较近的城乡结合部。广大农村,尤其是县城以下较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尤其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唯高考指挥棒下,农村的艺术教育更是可有可无。有些学校虽然迫于上级压力在课表上安排了音乐、美术课,但一无艺术教室,二无教学设备,三无师资,艺术教育课程形同虚设。有好一点的学校只是用一些临时教师教一些流行歌曲,或教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果内容健康的倒是一种教育,如果内容不健康的倒不如说是对学生进行精神污染。更有甚者,是将艺术教育课变成了自习或其它课。

那么怎样才能加强农村学校的美育教育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加强督导.限期整改。县城一级的艺术教育督导机构,要经常深入实际,定期听课,检查督导农村艺术教育的情况并向县、乡有关部门反映,对于艺术教育质量较差的学校要求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把艺术教育的优劣作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解决目前农村艺术教师奇缺问题。一是鼓励高师艺术教育毕业生回乡担任艺术教师:二是鼓励城镇未就业的艺术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扎根支教促进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三是为农村学校定向培养艺术教育师资,即通过选拔农村优秀初中毕业生参加高考,降段录取到艺术院校学习深造,学习五年,成绩合格发专科毕业证,将来学成后回所在乡镇任艺术课教师。县以下的乡镇艺术教育教师应享受与其他教师在评职、晋级、优、先、模等方面的同等待遇。艺术教师不得改行教其他课。

三、高师艺术教育专业要勇于承担农村艺术教育的责任,与农村学校建立广泛的联系,定期为农村学校培养艺术师资,不断研究农村艺术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改革高师的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使之真正与基础教育的“新课标”接轨。要充分利用寒暑假与课余时间为农村艺术教师轮训上课,其中包括教学器材等方面上的支援与帮助。

四、各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地上好艺术教育课,教材的选编上要强调乡土特色。比如在音乐的教材的选编上可将在思想上、艺术上优秀的地方民歌、地方戏曲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让孩子们会唱自家乡的歌,由此,学生不但对地方性的音乐感兴趣,还起到了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作用。各地还可利用当地的生活条件让学生自制简单乐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有了音乐训练的教具岂不两全其美。

乡土美术教材有极为广泛的内容。首先,选择当地的自然景观。大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存在,是最广泛的审美对象。其次,当地群众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形式是构成乡土美术的重要内容。这包括生活中的用具如陶瓷、竹木器皿;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图案、彩绘、木石雕刻:除了课堂艺术教育之外,学校还要经常的组织各种课外艺术活动,如歌咏比赛、画展、舞蹈比赛、各种唱游活动,这这不仅丰富了学校业余文化生活。还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未来新型农民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篇8

摘要:“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院校顺应时展需要、面向农村小学教学所设立的一个全新的专业方向。本文对学生文化修养的结构层次及途径作了分析。在教育中应本着以美术文化为核心,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观和涵养人文精神的建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课程设置;农村小学;文化修养;综合培养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的文件指示,计划培养为全省农村乡镇及以下小学定向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湖南地区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招生培养工作于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承担该项任务。

从培养目标上讲,本专业方向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农村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胜任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能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规格上讲,本专业方向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为系统的小学教育理论知识。在使学生接受全方位培养、能承担农村小学教育及多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要特别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的培养。因此,该专业方向的美术课程设置要符合农村小学教学的实际,符合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

1文化修养构建的层次

围绕美术文化这个核心把与此相关的文化修养分为三个层次,即美术文化素养、美术及艺术理论素养、人文社会知识素养。而这三个层次是既分主次又相互相联系的。

1.1美术文化素养

美术是一种文化,它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对于以基础美术教学为职责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建构自身的美术文化。美术文化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美术学知识,即要认识并掌握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的本质特性,作为造型艺术的特殊性在美术语言上的体现,如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色彩学等。美术语言是美术作品得以存在的基本形态,美术的其他种种价值都必须依附于这一基本形态才能体现,所以也被称为美术本体。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发现美术语言的特征和规律,较深入地理解美术的本质。美术包括不同的门类,如绘画、工艺、书法等,要掌握不同门类的基本常识及创作特点。中西美术有共同点也有许多差异,要掌握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这些既是美术文化的基础,也体现着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的特殊性。二是美术史知识。中西美术经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美术时潮,涌现出无数著名的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家,一部美术史就是人类美术文化的全部精英史,它构成了美术文化深厚的基础,也是美术文化的具体的视觉体现。因此,美术学和美术史论虽然不同于美术技能和具体的美术作品,但它们是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经验积累和对美术理性认识的结果,是美术学科有机的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

1.2美术及艺术理论素养

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种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范畴、审美理想等。艺术是美的最集中体现。通过美学理论的学习,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另一方面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指导人从审美的高度创作和鉴赏美术作品。艺术理论是关于艺术本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以及艺术与社会等关系的规律研究。艺术理论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艺术本质及其艺术规律从而指导自我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具有重要的作用。理论教育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分析作品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性质,阐释作品的审美价值、思想意义、艺术风格等。它的学术性、价值判断的倾向性、必须符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美学及艺术理论素养是学生文化修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果按学科来划分,包括哲学、宗教、历史、政治、伦理等,它们都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具体体现。美术与这些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件美术作品总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条件下诞生的,优秀的作品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无论中西艺术的发展都经历了从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性的制作技术混为一体的“技艺”向作为精神性生产的视觉文化的转换。在中国,唐宋以来由于众多文人介入美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的精神性特征得以强化,对文化修养的强调,凸显了中国绘画独有的文化内涵。在西方,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绘画被提升到与科学并立的精神生产的地位。要达到对艺术的真正了解,我们就必须懂得,艺术是人类文化的视觉呈现,一切艺术创作都具有强烈的精神性和积极的实践性。如果我们不否认艺术与其他文化形态的这种密切关联性,不否认艺术精神性特征的话,就应该将艺术放到与其他文化类型的关系中加以审视。而现代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与科学意义上的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有了一种更为密切的联系,并且与其他学科有了一种更为深入的融合。因此,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部构架必须有人文学科的支撑,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对于美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必须的。

2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加强大学生文化修养

实现学生文化修养的完整系统建构,培养合格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不仅在于认识到建构什么样的文化修养体系,更在于如何建构的问题。

2.1调整课程结构,具体落实《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这一指导方案是根据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学方向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制定的。“方案”把课程分为六个学习领域,加强了“美术理论与历史”、“美术与人文教育”两个领域,增设了“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教育法规学”、“ 小学美术教学论”等课程,基本上涵盖了我们上面所述的文化建构的三个层次。总体上看,“方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在克服重技能,轻人文的弊端,丰富了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方案的实施对培养具有人文精神、较高文化修养的基础美术教师具有积极意义。

通识教育是一个柔性的课程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程式化模式,应该融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学校里面的课程可以横跨多个学科,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课程以及教师。这种弹性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自身的需求,加深自我的文化积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文化修养的培养都大有益处。改革高校课程设置,减少专业化课程设置的数量,为学生学习业余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有了充分的时间,有助于学生依靠传统的读书方式,提升自我修养。文化修养是靠每天的积累,积少成多,由小江汇聚成溪流。因而高校需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更多时间空间。拥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大有裨益。

2.2合理利用院校其他专业的人文课程

院校在学科门类上的设置比较齐全,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学科皆有设置,这一方面为美术学习构建了一个特有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这些学科也是美术学习加强文化修养培养的课程资源。因而在加强美术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拓展其文化艺术视野方面,使美术专业学生广泛接触其他人文学科成为可能。合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做到优势互补,打破各专业的封闭状态,鼓励美术专业的学生选修其他系部的人文学科,实行学分制计入学生学分中。在这个资源共享和学科融合的平台上,建构学生的人文素养。

2.3开设人文学科的讲座

高水平的人文学术讲座既具有对某一问题研究的深度,又具有该学科的学术前沿性,对于学生了解某一人文学科的现状,涵养其人文素质,培养其对于人文学科的兴趣都有积极的作用。学院应尽可能地多为学生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是建构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增加文化类讲座和科研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依靠必修课和选修 课,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角度进行。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历史传统、学术风尚、管理风格、社团生活、景观布置、建筑特点等诸多要素。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学校重视人文类活动的开办,科研项目的投入,名家讲座更是必不可少,用科研活动和名家思想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当然,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学生自我的努力和吸收。书读的多少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只有学生根据所学的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自我吸收和升华,才能化为自身的文化修养,内涵修养。

2.4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态度

人文学科的资源极为丰富。除了博物馆、美术馆、大型画展等可视的历史文物、艺术作品外,图书馆有大量的人文学科书籍。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建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一方面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态度,另一方面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式,为他们开列书目,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探讨中了解其所学知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知识的受授都靠教学过程来完成,自学是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最为灵活有效的方式之一。

2.5文化修养类选修课,为学生加强文化修养拓宽渠道

部分高校对于文化类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并不高,选修课数量不多,关于文化修养类的选修课更是屈指可数。更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选择选修课,最先考虑的是选修课是否容易通过,上课是否轻松等问题,其次才考虑选修课内容是否感兴趣,质量好不好。缩减专业课程设置,适当增加文化类选修课的数量,拓宽文化修养教育的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个人素质具有较大的帮助。另外,保障选修课的质量,提高审美层次,增加吸引力,也是加强学生文化修养的一大关键。

3结语

跟上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及对高师美术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较为全面的综合文化素养及最基本的教学理论与探讨美术教育教学的自觉意识。只有解决了这些最为根本的问题,高师美术教育建构学生完整全面的文化修养,从而培养合格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保证和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詹小平.普通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农村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一师学报,2005,5(2):3033.

[2] 陈黎明,田刚.从源头输送农村教师――免费定向培养客观上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j].瞪望,2007(7):24.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 艺术教育 新途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文件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艺术教育更要从娃娃抓起。农村幼儿同样享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权利。

长期以来,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存在师资严重不足、设施设备缺乏、教育资源开发欠缺、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制约着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实施,更影响到农村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因此,如何提升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水平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教师艺术教育的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老化,艺术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幼儿园的师资来源比较复杂,大多数“转岗”而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训练,缺乏应有的艺术教育专业素养。某些教师缺乏从事艺术教育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虽然在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但在文学、戏剧等艺术修养上则大多比较薄弱。在教育观念上,农村幼儿园教师认为艺术教育活动就是唱歌、跳舞、画画,评价艺术行为的标准停留在“像不像、对不对”,只关注幼儿会唱几首歌、会跳几支舞、会画几种图形的简单的艺术形式,不懂得与幼儿一起观察、欣赏、发现,缺乏对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的尊重,不懂得在艺术活动中给予幼儿积极的响应,忽略对幼儿全面展的关注等,这些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艺术教育教学内容单一、匮乏,教学方法落后过时,教学方法和内容急需改革。

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大多停留在教唱歌曲上,而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等则几乎没有开展;美术活动大多是线描、涂色等,对剪纸、雕刻、泥工、美术作品欣赏等形式很少涉及;文学活动就是老师拿着故事书“读”故事,早期阅读、讲述活动、谈话活动、语言游戏,儿童戏剧等综合艺术活动更无法开展。教师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手段都是以“请你像我这样做”这种模仿的方式进行,根本无法培养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手段简单。在方法选择上,教师不会因地制宜,不能较好地利用本土资源开展艺术教育,不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幼儿的方式去模仿和创作,往往提出成人式的过多要求。活动中很少关注幼儿的发展,不注重对幼儿表现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没有发挥艺术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教育价值,所以教育方法和手段急需改革。

(三)艺术教育设施设备严重欠缺和简陋,教学条件急需改善。

农村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和欠缺。大多数幼儿园没有为幼儿班级配备钢琴,也很少配备成套的打击乐器;缺少开展音乐欣赏、美术欣赏活动所需的电脑、投影仪、影碟机等多媒体影音设备;艺术教育资料匮乏,缺乏优秀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课例cd、理论书籍、活动案例集等最新艺术教育资源,教师缺乏观摩最新幼儿园艺术教育改革成果的机会,急需改善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条件。

二、提升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水平的途径

(一)政府教育部门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农村幼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的途径,逐步完善幼儿教师发展机制,从而达到普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1.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城乡互动的教研机制,为城乡幼儿园教师建立交流平台。农村幼儿园可以到示范园进行观摩实践,与优秀的幼儿教师进行园本教研活动,交流教学、保教经验,同时建立农村示范园。市级甚至省级示范园的骨干教师也可以到农村幼儿园进行送课下乡活动,分享和交流办学理念和经验。

2.改革农村幼儿园管理体制,将其从前乡镇管理体制转变为县区管理,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统筹委派参加市级、省级幼儿教师培训,使农村幼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专业培训。

3.在农村推广远程网络继续教育模式。建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推广这种学习模式,将课程资源、专业资讯等教育资源上传至网站,让农村幼儿教师在网络上分享资源和交流。

(二)更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艺术教育观念,培养幼儿园艺术教育骨干教师。

更新教师的艺术教育观念,首先要明确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艺术作品是媒介,审美感动是教育的手段,幼儿基本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鼓励农村幼儿园教师积极参加“国培"“省培”,积极参与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观摩学习,以示范集中幼教培训引领和建立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幼儿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以骨干带动全面,提升幼儿教师整体水平。了解“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立足于《纲要》《指南》的精神,逐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艺术教育能力。

(三)发掘本土资源,加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

可以把农村丰富的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资源纳入艺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如儿歌童谣、民间小调、农村节日庆祝活动、戏曲等可以作为音乐活动的材料。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可以作为幼儿美术和文学活动的材料。还可以把优秀的民间艺术活动做成民俗月、民俗周活动,发掘本土资源,寓乐于教,将本土文化传递到课堂,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从而丰富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内容。

(四)地方财政和社会捐资助学,保障幼儿园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配置。

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要保证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确保艺术教育经费随教育经费的增加相应增长。鼓励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增加艺术教育投入。要合理配置艺术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区域内艺术教育均衡发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把农村学校(幼儿园)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建设纳入本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项目规划,并保证配置到位。各级各类学校要执行国家制定的配置标准,充分发挥场馆等设施设备的功能,满足艺术教育教学和大型艺术活动需求。

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需要得到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让农村孩子生活在一个快乐的艺术家园里,享受幸福的童年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篇10

一、对农村小学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子女异地借读的数量持续上升,农村本地在校生源大幅度减少,小学合并的情况随即出现,一群老师教几个学生的教育窘境越发明显。在这种教育市场情况下,不论是从学校经费,还是师生配比来说,要保证每所农村小学都配备有专门的音乐、美术和体育专业教师是种奢望。因此,根据音乐、美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前社会需求,探索、制定出科学、系统,适应当前农村小学的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培养出“复合型、全科型”小学艺体全科型教师,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特别是面对农村小学市场需求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竞争力。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宽,未来农村学生人数的增加,这种以一抵三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人才,为农村学校开展艺体教育带来了便利。此外,国内已经有如苏州城东中小学、江苏省盆城市迎宾路小学一些以艺术教育为特色教学,打造地方艺术教育特色品牌的艺术特色小学,积累和取得了成功经验,但这种模式在农村还不普遍。建立特色学科教学对学校来说是一张名片,是一条发展路线。

二、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意义

在重视全面发展人才的今天,人才发展不仅要重视当下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未来综合国力提升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其中,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艺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起着重要作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都不怕”类似这样守旧的教育观念的歪曲了普通民众对人才的理解,加德纳在“多元智能”和郭声健先生在其《艺术教育论》中说道:“儿童的发展是多向的,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成长也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艺术教育正是致力于人的审美情感的发掘和培养的教育,对个体的全面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农村乃至城镇小学教育教学中,艺术教育长期处在失衡运作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城乡间艺术教育发展的失衡和校内主副课的区别对待两个方面,要想扭转这两种失衡,师资的提升是不可避免的。对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的构建是改善当下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一剂良药。此外,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为艺术教育内涵式发展拓宽了视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对农村小学艺术教师的意义

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深入实行的背景下,我国小学基础艺术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小学艺术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构建艺体复合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自身来说是受益匪浅的,相比单科培养教师,他们拥有更多的优势:

(一)跨学科的基础知识。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其承担的教学任务决定的。培养艺体复合型教师是为了塑造能一肩承担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艺体课程教学的教师。在师资知识构成上,就从传统的单科知识结构转向相比以往更有灵活性和发展性的综合学科结构。艺体复合型教师这种“不求精深,讲求综合”的定位也正适应小学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基础性的特点。当然,艺体复合型教师根据自己具体的专业方向对某一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在综合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追求艺体复合型教师体系中的纵向发展是更高一层次的追求。

(二)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力。

与单学科培养模式不同,艺体复合型教师是艺术和体育的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内学科知识的关联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连接出有机的知识体系。因此,复合型教师要能够掌握每一门学科的学科结构,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合格的艺体复合型教师如能掌握艺体各学科本身的学科结构,清楚理解各学科内部关联及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那么教学实践中知识的运用就会站在宏观的高度、跨学科的维度设计好每一节艺体课程。

(三)更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人才必备之素质,艺体复合型教师作为新型艺术教师人才,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必然要求。艺体复合型教师掌握着综合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为他们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供了基础,艺体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下的音乐教师更应利用好自身综合知识的优势知识,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并将之付诸于教学实践。

(四)较强自我认同和市场竞争力。

艺体复合型教师拥有综合、多维的艺体学科基础知识,具备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这都增强了艺体复合型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竞争力上,相比单科教师,艺体复合型教师对学校有更大吸引力;特别对于农村许多小学无法保证每门艺体课程对应一名专业教师,艺体复合型教师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同时,艺体复合型教师这一新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解决了师生比例失调的问题;这些都为艺体复合型教师就业增加了较大的竞争砝码,赢得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