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理念大全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6-26 16:4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经营理念大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经营理念大全

篇1

【关键词】创新;经营管理;政治思想工作

新形势下,对于已经上市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如何创新经营管理机制,适应全新的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建立起真正的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确立符合股东利益和国际惯例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创造价值回报股东,把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知识型、现代化的公众公司的奋斗目标,是一项重大任务。政治思想工作是企业管理活的灵魂,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政工优势,创新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一、借鉴政工“以人为本”思维,认清管理弊端

人保财险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有赖于自己不断深化的“求实、诚信、拼搏、创新”的企业精神。目前正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知识型、现代化非寿险公众公司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人保财险现有的许多机制仍摆脱不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

1.经营理念方面,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公司诞生成长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近几年经营理念取得长足发展,有了明显转变,但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未能真正建立起来,追求的目标是公司价值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重规模,轻效益。在服务理念上,客户是上帝观念未得到真正树立,服务方法、方式和手段落后,未形成整体服务优势及良好行为规范。在营销理念上,市场方面的开拓能力不强,应变能力较差,市场反应迟钝,产品单一,展业手段落后,营销渠道缺乏差异性和竞争力等等。

2.内部管理方面,缺乏创造财富的责任感。组织机构庞大,管理机制不灵活,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手段不够先进,管理方法比较粗放;缺少科学严密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考评机制和内控机制;管控能力不强,数据质量不高,承保、理赔等核心技能不高;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业务风险、财务风险突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3.激励机制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动力。表现在经营目

标责任制和干部人事、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等制度,与企业化、市场化的运行有很大差距,干部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收入能多不能少,不能完分调动全体员工特别是知识型、管理型专门人才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保险业知识化、信息化、集约化变革的要求。在分配制度上表现为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在干部人事制度上表现为熬资历、比年头,庸人主义现象严重;在劳动用工制度上表现为人才价值和劳动差别得不到充分体现。

4.约束机制方面,缺乏维护公司形象的自觉性。内部治理关系不顺,统一法人意识不强,制度不严,执行不力,分散主义严重。有的分支机构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里一套,暗里一套。这些问题在业务、财务、人事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外部治理关系不顺,统一法人的治理权力得不到真正落实,主要表现在仍然政企不分、目标多重,企业的领导者往往处于多种目标的夹击中,要兼顾经济、政治及社会多重目标,形形的行政干预妨碍了公司的经营管理。

以上存在的这些弊端给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已经严重阻碍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不加大改革的力度,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公司难以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引进政工“以人为本”理念,创新经营管理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成为新时期企业管理的新经验,对于提高管理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启示。特别是企业政工“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推动经营管理理念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确立股东为主,创新经营理念。要确立股东价值最大化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相统一。创新经营理念,要树立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观念。过去,国有保险公司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和员工价值最大化。现在,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已成为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最大责任。能不能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成为公司经营运作活动成功与否的唯一评判标准。提升公司价值,提升盈利水平,为股东创造丰厚的回报,成为公司经营的首要目标。现代经济理论指出,公司价值主要取决于公司在目前和将来创造利润的能力。公司价值最大化就是充分运用这种能力来为公司创造价值,它不仅表现为公司自身创造利润,而且也为社会创造效益。没有丰厚的利润,公司无法发展,投资人利益得不到保障,股东回报也得不到保障。没有股东的信赖和支持,公司在资本市场也难以立足,公司的利益同样得不到保障,所以我们要追求的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相统一。

篇2

关键词:公司理念;科学发展观;“三鹿”事件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244-04

公司理念也可以称为公司的哲学观念,就是“公司为什么存在”,或者说“公司存在目的是什么”,这是中国公司法立法和适用的首要问题。对于公司法立法和适用而言,这是一个永恒而根本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公司理念,公司法就会走向不同的道路,产生不同的效果。公司法中的概念、条款和体系都要为公司理念服务,公司的设立和治理都是在其统帅下进行。公司法的立法和适用,必须以一个正确的公司理念为指导思想,特别是在中国公司治理中出现了“三鹿”事件这样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后,除了从食品质量监管这个角度来思考外,更重要的是要从公司理念的角度加深对公司在社会作用的认识,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公司理念指导公司法的立法和适用,加强公司治理,力求从根本上杜绝危害消费者利益的公司在中国存在。本文拟从公司理念的历史变迁入手,探索适应科学发展观的当代公司理念。

一、传统公司理念:股东利益最大化

公司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舶来品。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在采矿业、铸造业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生产领域,就已经出现了合股经营方式,但由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我国封建统治持续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1],直到19世纪中期的清朝,商品经济仍不发达,不具备现代公司产生的土壤,没有能够产生现代公司制度[2]21。中国的现代公司是从西方传来的,我们探索公司理念,就必须首先将目光投向中世纪的欧洲。

(一)公司的起源

一般认为,公司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在法学界通常都认为,现代意义的公司起源于中世纪意大利沿海城市的船舶共有与康孟达(commonde)契约。船舶共有制的产生主要基于两种事实:一是由于子孙继承父祖的遗产而共同经营;二是由于数人依据特别的契约而共同创立。船舶共有制适应于海上贸易所需要的资本集中与风险分担的特点,便在海上贸易中被广泛采用,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一种企业形态,这被视为股份公司的雏形。康孟达契约是资本所有者以其商品或资本委托航海者(船舶所有者、商人或者他人)代为买卖,受托者以其自己的名义从事贸易活动,所获得的盈利,依照契约分配。这种营业方式最初在海上贸易中实行,后来逐渐在陆上贸易中也被广泛采用,并衍生为两种形式:一是出资人与事业经营人对外共具名义,出资人只对预防或委托的资本负有有限责任,事业经营人则对营业负无限责任,这是两合公司的雏形;二是出资人对外不具名义,只以事业经营人的名义对外营业,这是隐名合伙的雏形。在与船舶共有制和康孟达契约产生的同时,地中海沿岸各城市的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亦日益稳固,其经营代代相传,绵延不息。当商业主人死亡时,营业如被一人继承,该企业便为独资企业;如被数人继承,企业就构成了家族经营团体。此种家族性的商业组织,最初其成员仅限于亲族之间,后来就渐渐及于亲族之外,并由德国和意大利推广于整个欧洲。家族经营团体就是今天无限公司的原始形态[3]。

综上可见,公司的起源是与贸易的兴旺发达紧密联系起来的,公司是为了适应贸易发展中所面临的集中资本和分散经营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在这一阶段,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出资人的利益,使得出资人在将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

(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公司的发展

尽管无限公司与两合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令人耳目一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但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大规模社会化生产的出现,这两种公司形态在经营风险、管理体制、资本规模等方面固有的缺陷日益暴露。这时适应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克服上述缺陷的功能,在公司形态的进化过程中实现了划时代的跨越。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使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出现了建立在机器生产为基础的生产社会化,生产社会化和自由竞争进而引起生产集中[4]180。这种生产方式对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资本在更高的水平上集中,同时机器大工业也带来了更大的经营风险,这也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能够承担的,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分担风险,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来解决。特别是铁路的大规模兴建,由于所需资金动辄上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以及铁路建设和经营所特有的高风险,更是为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发展第一个的高峰,并且极大地刺激了股票流通,到了1856年,在美国有360家铁路股票投入到了交易中[5]。随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逐步推行,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公司制度进入到最终确定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公司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股票的自由转让以及公司的设立、经营和组织管理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公司已存在于更广泛的行业,即从海商贸易、金融等行业发展到制造业、建筑业、交通业、保险业等行业,公司立法也日益完善[2]11。

综上所述,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公司存在的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出资人的利益,并且在这个时期已经具体表现为股东的利益。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公司的发展

公司制度的确立虽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化紧密相关,但由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所奉行的“个人本位”原则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原则存在内在冲突,加之法人制度尚不健全,公司,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6]。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集中的资本社会化不断发展,资本社会化从两个方面引起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一方面,部门范围内的资本社会化引起部门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另一方面,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本社会化引起跨部门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从而形成了垄断的物质基础。这时,出现了一个大企业或者少数几个大企业对相应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独占或联合控制,垄断逐步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4]183。

与此相适应,发达国家的公司制度也得到了空前规模的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经济垄断相适应,各国公司向大型化、巨型化的垄断组织方向发展,如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纷纷采取公司形式,巨型股份公司遍布西方国家的经济领域。在美国出现了摩根、洛克菲勒、杜邦等垄断财团;在德国出现了克劳伯、西门子等垄断财团;在日本出现了三菱、三井、助友、大仓等垄断财团。这些垄断财团对本国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还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激烈的竞争,期望获得全球垄断利益,在两次世界大战背后都有这些垄断财团的身影。第二,新的公司形式出现,有限责任制不断完善。1892年,德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有限责任公司法,从此开始一种克服股份有限公司缺乏凝聚力、易滋生投机、业务经营状况欠公开等缺陷而产生的股东人数有限、股东均负有限责任、股票禁止上市交易、业务状况相对保密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公司形式日趋完备,完善了有限责任制度。第三,股份公司的设立也日益完善,各国相继修订自己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法,并且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法密切相关的立法如证券交易法等也开始制定和实施。

虽然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公司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但是,公司存在的目的仍然没有发生变化,还是为了股东的利益,公司的存在仍然是为了增加股东的利润,降低股东的经营风险。由于公司制度的不断发展,股东(特别是垄断财团的大股东)的利益在整个社会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

(四)传统公司理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从现代公司产生到20世纪中期,在公司法中占主导地位的公司理念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存在的目的在于股东的利益,公司的存在是为了增加股东的利润,降低股东的经营风险,帮助股东赢得市场竞争。这也称为传统公司理念。在这种传统公司理念指导下的公司立法结构是股东中心主义模式,一切立法安排都是围绕股东进行,股东大会享有公司的最高权力,公司管理机关(董事会和监事会)仅是受托人,负有为股东牟利的义务,至于经理不过是高级雇员而已。当然,随着公司的发展、规模的扩大、股份的分散,出现了“所有与经营”相分离的情况,股东中心主义开始向董事会中心主义乃至经理中心主义转变,高级经理人员在公司的权力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传统公司理念,公司法从股东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乃至经理中心主义的转变,只是经营管理活动的变化在法律上的反映和调整,公司法仍然建立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在制度上股东大会还有选派、任命、解散董事会和公司高管人员的权力,并有最终的监督权。

二、现代公司理念

传统公司理念直到今天仍然是各国公司法的基础,但是,由于其强调以股东利益为重,以盈利为公司唯一目标的理念,导致了公司滥用经济力量,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从20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是第二次大战结束后,西方各国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进行了深刻分析,认识到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公司制度各国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对传统公司理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把对公司的发展放在了如何与社会、国家、世界和谐发展的高度来进行。特别是自20世纪中期开始,劳工运动、环保运动、消费者保护运动的兴起,以及经济全球化,都对传统公司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一)国际劳工运动对传统公司理念的冲击

自20世纪初期开始,劳工运动开始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各国工会的力量不断壮大。在1919年成立了国际劳工组织,现在已经有176个成员国。国际劳工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高潮,对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起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七项核心公约,对公司和其雇员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参加了这七项核心公约的国家,他们的公司已经将其雇员作为了其一个重要的利益主体,公司存在的目的已经不是仅仅为了公司股东,必须要考虑到雇员们的利益。由于国际劳工运动的兴起,对传统公司理念产生了冲击,并且对很多国家的公司法产生了影响。

(二)环保运动对传统公司理念的冲击

环保主义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蓬勃兴起,公司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利润部门,要对空气质量、水质量等负责任。这对于传统公司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司不能对所处的环境进行破坏,不能由于对利润的渴求,而生产污染性产品。公司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环境的保护,股东利益不能高于环境利益。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对传统公司理念的冲击

20世纪70年代,消费者权益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已不限于立法保护,而是开始侧重于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范围不仅涉及到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而且还涉及到了消费交易的公平、消费环境的改善以及消费者的社会角色等各个方面。保护消费者权益及其相关制度规范的建设,已经成为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7]。并且对传统公司理念也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公司不能为了股东的利益,而不顾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也必须成为公司存在的目的之一。

(四)现代西方公司理念的形成

现代西方公司理念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后,还出现了以跨国公司为支柱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趋势。在这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公司是最重要的微观经济组织,特别是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公司力量和政府力量的结合更加紧密,公司力量对社会各个方面都在产生巨大的影响。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把公司影响更是扩大到了整个世界范围。对于公司来讲,在把公司理念停留在股东利益这一个层面是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了。

西方现代公司理念的形成,主要是建立在公司利害关系人理论上的。公司利害关系人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创立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利害关系人(stakeholders)一语据考证,最早源于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的一份备忘录。经过不断完善的公司利害关系人理论认为,公司既是商事主体或商人的一种,也是利益的聚焦点。除了股东利益之外,公司的设立与运营还会编制成一张非股东利益关系网。这些股东之外的社会主体对于公司的存在具有利害关系。为了确保公司的繁荣与发展,股东及其人即经营者必须与职工、债权人、消费者、客户、当地社区甚至全社会的老百姓密切合作。成功的公司既需要对外增强对用户和消费者的凝聚力,也需要对内增强雇员的劳动积极性。公司利害关系人包含着不同的利益集团,而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但是,各个利益集团在追求社会团结、社会公正、民族的繁荣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要求。仅仅保护股东利益,而忽视公司利害关系人的适度保护,不仅不合乎社会正义,而且也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在公司利害关系人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现代西方公司理念,那就是公司不再仅仅为了股东利益而存在,公司是各个利益集团利益的聚焦点,公司的存在是为了股东、雇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债权人、消费者、客户、当地社区等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

三、当代中国公司理念

(一)2005年《公司法》中所确定的公司理念

在2005年《公司法》修订的过程中,对确定何种公司理念作为公司法修订的指导思想,出现了传统公司理念和现代公司理念的冲突。坚持传统公司理念,具有刺激投资、提高公司运作效率,增进社会财富的作用[8],但是,传统公司理念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弊病无法克服;采取现代公司理念,能够兼顾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顺应社会进步的潮流[9],但是,让公司同时为多个利益主体的利益服务,会对当前中国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巨大的挑战,大多数公司管理水平尚无法适应这种公司理念的要求,会陷入经营困境。还有第三种观点认为,最佳方式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是近期工作的重点和迫切需要,修订《公司法》应强调公司首要,同时也是终极目的在于追求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应优先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其他利益群体的保护也是公司的目的,但仅具有从属地位,是在满足公司首要目的后才可给予考虑的问题[10]。

笔者认为,2005年《公司法》最后确定的公司理念采取的是第三种观点,认为既要保障相关当事人或者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要保护股东、公司本身、债权人的利益,以及保障社会交易的安全[11],但在保护次序上还是股东利益优先,其他利益群体的保护在次要位置。对股东利益的保护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而对其他利益群体的保护则存在较大的缺陷:第一,在第1条中明文规定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但实际上忽视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2005年《公司法》中注册资本的下调、出资方式的多样化、担保制度的变革、公司对外投资限制的放宽,都给债权人带来了更大的潜在风险,但却没有赋予债权人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状况进行必要干预的权利。第二,在第5条中规定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但是,这仅仅是抽象地概念性地表述,没有进一步规定公司社会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在司法实践中,无法直接援引该条款判决公司承担责任[12]。第三,通过多个法律条文引入了雇员参与管理制度,但《公司法》中仅规定国有独资企业中应设立职工董事制度,覆盖面过窄,没有充分发挥职工董事的作用,职工董事的职权职责不够完善,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参与公司决策的制定,维护职工利益。第四,对于消费者、当地社区等利益群体的保护在《公司法》中没有得到体现,这为滥用公司工具侵害消费者权益、破坏社区环境留下制度上漏洞。

(二)“三鹿”事件反映出当代中国公司理念的缺陷及其完善

“三鹿”事件集中体现出消费者利益与公司、股东、债权人、雇员、高管之间利益的重大冲突。当“三鹿”集团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有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后出现结石情况后,面临着两种选择:公布事件真相,召回所有问题产品,查找问题原因改进生产,承担对受害婴儿伤害的赔偿责任;隐瞒事实真相,拒绝召回产品,继续生产问题奶粉,拒不承担赔偿责任。令人遗憾的是,“三鹿”集团在新闻媒体曝光之前9个月的时间里都选择的是后者,给更多的婴幼儿造成了伤害。为什么“三鹿”集团会做出让全世界惊讶的决定?除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漏洞外,从公司法层面来说,也反映出当代中国公司理念所存在的缺陷。在制度设计上,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造成了股东利益高于其他利益群体的利益,当股东利益与消费者利益出现冲突时,如果没有政府监管的及时介入,公司的选择往往是优先保护股东利益。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利益冲突达到了顶峰,“三鹿”集团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深知一旦事件真相公布,公司将面临灭顶之灾,股东利益受到毁灭性打击,而且公司雇员会面临失业的威胁,高管面临着刑事审判的惩罚,地方政府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和税收减少的损失,这一切都驱使着“三鹿”集团在9个月中为掩盖真相竭尽全力,但消费者利益受到了更大的侵害,更多的婴幼儿受到了伤害。当然,首先要问责的是政府监管缺位,其次是公司理念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司法忽视了对人性的关怀,公司理念没有给消费者利益应有的保护。当代中国公司理念应该摒弃2005年《公司法》所确定的股东利益高于其他利益群体的公司理念,吸收西方现代公司理念的精髓,确定公司的存在是为了股东、雇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债权人、消费者、客户、当地社区等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除了人的生命健康,没有其他利益是更高的。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要求。

篇3

一、g证券公司内部管理体系搭建

在新的形势下,g公司重新搭建了内部的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的形势的变化。增加了合规管理,销售职能、投顾队伍建设、主动客户服务理念等。经纪业务总部经过了组织结构的调整,将经营战略的重点放在了营销上,将服务的重点放在了客户上。业务运营中心,作为强大的后台支持部门主要负责全公司后台业务的支撑,拟通过业务运营中心搭建庞大的业务运营网络,辐射到公司各个部门。客户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接受客户咨询,解答客户问题。零售业务中心颠覆了传统客户服务的概念,增加了主动服务的理念。

新的营业部组织体系有以下几大变化:一是设立了专职的合规负责人岗位且独立于营业部总经理的管理,突出合规的重要性。二是设立了业务运行岗负责内部运营体系的支撑,搭建起营业部内部的业务运营网络以确保各部门运转顺利。三是改变了原来客户服务的概念,将大堂经理纳入了客户服务部,实现了从客户走进营业大厅到客户办理完业务离开营业部的一整套服务流程的统一管理,改变了之前证券营业部缺少大堂引领人员的局面。四是将传统的客户服务部更名为销售服务部,改变了过去客户服务人员坐等客户来咨询的服务方式,增加了“营销”的概念,强调“主动营销、主动服务”的理念。销售服务部的设立完全颠覆了传统客户服务的理念,是证券公司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的转变的主要体现;五是增设了销售管理部,主要是指客户经理团队,他们主要对潜在客户的挖掘、开发与维护。

二、证券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之一-----合规化管理

(一)合规体系的搭建

g证券公司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在公司总部专门设立的合规管理部,负责全公司所有业务的合规性。在营业部设立合规负责人,主要负责营业部所有业务的合规性。

(二)合规培训

该公司积极参加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合规负责人培训。每年由总部合规管理组织两次内部合规负责人的业务培训,重视合规负责人的专业素养的培养。营业部每个月召开一次合规工作例会、对全员进行合规培训。

三、g证券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之二---业务运营体系的搭建

为了确保各项业务高效、顺利的进行,保障公司总部与营业部以及各部门之间沟通通畅,以确保各项工作有效的运转,g证券公司十分重视业务运营支撑体系的搭建。公司总部设立业务运营中心,营业部设立业务运行岗。负责营业部各部门之间业务的协调。建立起横向纵向贯通的业务运营体系网。

四、g证券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之三--投资顾问团队的建设

(一)投资顾问团队组织结构的建设

在新的经纪业务模式下,g证券公司认识到:单纯的为客户提供通道式的服务只能满足客户最基础的需求,只有通过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来满足客户对资产增值的需求。因此,公司总部设立财富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责为:消化公司研发产品和其他研发资源素材,将其提炼集成投资产品,系统性的提供给客户,提升客户附加值和忠诚度,对营业部的销售团队与销客户服务人员团队形成有效支持。

(二)形成公司咨询服务产品化,

将源自客户的需求提炼成产品,打破佣金定价的传统观念,丰富服务类型,更重要的是取得服务定价权。由专业的投顾人员负责研究咨询工作,形成一系列的专业产品即a、b、c三种,三种产品对应不同的客户群体,服务的内容也有所区别。通过这种咨询服务的产品化,使得对客户的服务形成了差异化和特色,该公司在行业率先采用向以投资咨询服务为主转型,成为了该公司服务工作的一大亮点,这种服务模式目前在行业内备受推崇。

五、g证券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之四--客户服务体系的创新

(一)客户服务内部体系的搭建

在新的形势下,g证券公司转换思想,及时调整思路,对原有的客户服务模式进行调整,将“销售”的概念加入到客户服务中,对客服人员、强调在新形势下主动服务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理解了客户服务的实质:对证券投资者的服务不仅限于他来营业部开户与股票方面的服务。将眼界打开,深度的挖掘需求扩大服务的外延。g证券公司将客户服务人员分成了主攻销售的服务经理与主要对客户进行亲情维护的坐席岗。

(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使用

和其他证券公司一样,g证券公司在近些年来认识到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即crm系统)的重要性,公司着力于开发客户关系系统。通过crm系统该公司有效的对所有的客户进行分类,对客户全面掌握。服务人员对客户的深层次了解,对客户个性化的信息进行识别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服务,提升了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度。同时,将客户服务人员从繁琐的手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客户适当性管理

根据证监会的要求,g证券公司制定了客户适当性管理制度,根据对客户的了解,根据客户的收入情况、投资风险偏好、专业知识水平等为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证券服务和产品。平时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举行投资者报告会、开办股民学校等。通过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最适合的服务和产品。

六、g证券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之五--营销管理体系的建立

随着营销队伍的逐渐扩大,营销管理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g公司总部的零售业务中心主要是对营销团队进行业务上的指导与管理;人力资源中心负责对客户经理的招聘、录用、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管理、培训与考核。市场场营销中心对营销活动进行策划、对营销渠道进行开发。营业部设立销售管理部进行营销活动的开展。随着营销工作的逐步开展,营销团队的不断扩大,g证券公司也经历了营销规模盲目扩大,营销人员管理不当的情况。但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市场的逐渐规范,g证券公司也认识到营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各方面开展营销管理工作,期望通过努力打造一支规范、稳健、有活力的营销队伍。

七、g证券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之六――渠道开发体系的建立

篇4

与时俱进的中轻文化

20世纪90年代,公司提出了“团结、开拓、信誉、效益”的企业精神,同志曾亲笔题词予以肯定。2002年,公司全面启动了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工程,于2004年初形成了以“不断追求新境界”为核心理念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体系,是当时较早系统开展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的央企之一。

2008年10月,公司与集团重组联合后,公司采用多种有效方式积极主动融入集团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广大干部员工在潜移默化中牢固树立了“进入通用门,就是通用人”的意识,提高了贯彻执行集团战略及文化的自觉性。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贺同新在集团工作年会上称“中轻公司与集团在文化融合上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最大限度凝聚力量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在公司潘旺总经理的倡导下提出了“内和外争”的新理念。

2010年以来,在集团的战略部署下,通用国际贸易公司、通用南非公司、通用烟包公司先后划归中轻公司。公司遵照贺同新董事长关于“建设与集团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提升集团软实力,推动集团科学发展”的指示精神,一边在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融合上下真功夫,一边启动了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创新升级工程。为尽快实现双方业务、人员和文化的融合,公司以“融合、凝聚、发展”主题活动贯穿始终,使双方以最短的时间渡过了文化上的“磨合期”,而且重组后的新通用国际公司当年实现扭亏为盈,现在以良好发展态势成为通用国际战略业务单元的重要成员;通用南非公司成为中轻公司开发非洲大宗商品市场的“桥头堡”;烟包公司与中轻公司塑料化工业务形成了良性互补,均成功实现了“平稳过渡、友好相处、融为一家”的预期目标。

2012年初,公司形成了以“内和外争”为核心理念、以“不断追求新境界”为企业哲学、以“积极参与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资源保障问题”为企业使命的新理念体系。升级后的理念有继承、有创新,与2004年版相比理念精简到了10条,但更加贴近战略、贴近实际、贴近员工,尤其注意用企业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和个性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总经理潘旺上任后把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列为“一把手工程”,在每年一度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宣传月启动仪式上,他都要登台作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主旨宣讲。党委书记阮光积极倡导“快乐工作、精彩生活”,引导员工养成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公司领导班子统一、高效、和谐、坚强,重视发挥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作用并能够身体力行,成为带动公司转型发展的“火车头”。尤其公司主要领导带头宣讲,使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宣贯和融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轻文化深度融入经营管理

集团李谠总经理指出,对于一个立志“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而言,文化更是一种生产力,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推动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落地生根,公司以理念创新为切入点,以机制制度为基础,确保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融入转型、融入经营、融入管理,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牢固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融入转型,聚焦企业发展战略。公司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升级工程着眼于构建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在理念形成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公司已由传统的外贸企业向大宗原材料和资源性商品供应商转型的发展现状,在集中群众智慧的基础上,确立了“积极参与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资源保障问题”的企业使命、“成为资源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商和贸易集成服务商”的企业愿景和“开拓市场、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共享成果”的经营理念。企业愿景体现了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聚焦。核心理念“内和外争”是基于转型升级的背景提出来的。过去公司的经营以轻工产品及制成品的进出口为主,由于市场门槛低,加上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致使各类竞争对手与我们争市场、争客户、争资源,同时,由于轻工产品大多为“小、散、杂”商品,公司内部子公司商品之间的重合度高,使得交叉经营、内部竞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业务基本控制在业务员手里,经常发生业务员走业务也被带走的状况。在这种情势下,只有转变观念、转变方式才有出路。“内和外争”讲的是,企业只有内部和谐、健康、团结,才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外部市场的竞争,对外发功才具有爆发力、冲击力、竞争力。在我们传统文化中,绝大多数时候人们会有意无意地避开“争”这个字,但同时大家也心知肚明——市场、话语权、发展先机和发展空间这些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要素不去“争”,是不会有人拱手相赠的。目前,占公司销售收入九成以上的大宗商品业务,除了个别商品有历史继承以外,无一例外都是从零做起、白手起家、有些甚至是“虎口夺食”争来的。但公司“外争”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仅仅是为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是参与到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资源保障问题上。把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融入文化理念并付诸实践,鲜明地体现了公司作为央企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

融入经营,转变发展方式和商业模式。

一是以文化为引领,强化“全局一盘棋”的战略运营模式。在集团转型升级战略的指引下,公司围绕“全局一盘棋”的经营管理并举的管控模式,对全局性、方向性和长期性的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进行了梳理和战略部署,初步搭建起经营管理并举的基本框架,通过系统设计实现资源整合、价值创造和业务集成功能。

二是以文化为引领,经营商品和范围突破传统局限。秉承“内和外争”的核心理念,公司已由过去传统的外贸企业逐渐转型为主营大宗原材料和资源性商品的供应商,大宗商品由过去纸浆一个品种发展到现在包括铜铝锌等有色金属、铬锰等矿产品、可可豆、聚乙烯、聚丙烯、己内酰胺、硼系化工品、陶瓷研磨介质、石材、木材、水产品、乳制品、芝麻、橡胶、棉纱等在内的在细分市场拥有一定话语权和竞争优势的系列品种,其营业额已占公司总营业额的九成以上。

三是以文化为引领,经营模式和经营手段发生巨大变化。在“开拓市场、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共享成果”的经营理念指引下,公司战略路径日益清晰,经营板块架构逐渐明确,战略业务单元相继推出,供应链建设加速推进,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公司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局出发,开展商品和业务布局,审慎把握大宗资源商品的国内外市场走势,推进业务结构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化、专业化、国际化运作能力不断增强。公司以供应链建设与管理为纽带,打造战略业务单元核心竞争力,“平台、链条、网络”建设取得实效;已由过去相对单一的自营、、合作进出口一般贸易发展到投融资相结合、大宗商品经营和发挥其金融属性相结合、国内外一体化经营相结合、进口—加工—物流—销售供应链建设和管理相结合的多种经营模式并举,公司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

融入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一是以文化为引领,管理模式和方式发生根本改变。以“科学规范、优质高效”的管理理念为准绳,公司领导班子以身作则,从管理型转向经营管理并举型,精益管理融入经营全过程,制度化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科学化、体系化管理架构正在形成。在导入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后,不断改进和完善业务、财务和管理制度三个核心流程;为确保企业战略的贯彻落实,试点推行平衡计分卡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和防患未然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中轻”建设大力推进……总之,管理模式和方式的创新使管理质量、效率和水平及风险防控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以文化为引领,管理提升进入新境界。公司完成了对所有境内经营单位、重点职能部室以及在港机构的主业梳理工作,提出了《中轻总公司大宗及资源商品三级结构分类》,总结出公司当前经营的14大类、37种三级大宗及资源商品,按照商品的结构分类,初步建立分类分级统计模型,为总公司的未来经营管理并举工作建立了底层数据库。同时,以建立一套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风险管理相结合的决策支持信息化系统为目标,建立了风险控制和信息化建设框架,制订了《中轻总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操作手册》,财务系统更新换代及erp试点项目进入实施阶段,相关系统成功上线运行。此外,财务管理由职能型财务管理逐渐转型为经营型财务管理,财务工作的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高;以对标工作为活动载体,基础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是以文化为引领,制度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对照文化理念,公司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出台了新的《职工手册》,并在制度建设上提出了对标进位的新任务。勇于挑战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就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如何融入中心并实行量化管理开展了有益探索,在试运行两年的基础上,正式了《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学习践行奖实施办法》,建立了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量化考评标准和模型。从公布各单位近两年的综合排名情况后的群众反映来看,大家对这个办法是十分认可的。今后公司评选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践行奖将以此为依据,从而建立了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各单位在践行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激励了先进,而且鞭策了后进。这一办法的出台,充分体现了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精神,标志着公司进入了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管理的新阶段。同时表明,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工作可以通过管理提升不断增强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从而为打造企业软实力奠定牢固的机制制度基础。

四是以文化为引领,人才强企兴企战略稳步实施。随着公司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大批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加盟中轻团队。大家对公司“因你更精彩”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人才理念高度认同。党委推行“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工程”有力度。公司通过公开竞聘选人用人形成机制。公司的人才梯队日趋合理,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一大批70后、80后青年员工以转型升级为舞台,在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感染和引导下,迅速成长为各个岗位的业务骨干乃至领军人物。公司人力资源工作努力寻求人力信息、抢挖人才、干部梯队、激励机制、考核方式、全员培训“六个突破”。其中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尤其实行企业年金制度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内部环境得到了极大优化。

中轻文化建设的成效

从“不断追求新境界”到“内和外争”,中轻文化增强了公司的软实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引领转型发展作用日益凸显。中轻人以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为引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大胆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公司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取得长足进步,2012年公司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经营业绩依然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提前实现了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3亿元、国际贸易额突破30亿美元的战略目标。已连续四年获得集团突出业绩贡献奖。公司再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荣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13名和中国服务业500强第99名,比2011年首次入围时名次分别上升了121位和33位。

赋予新时期党建工作以新的内涵。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被纳入党建、创先争优、思想政治工作和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四位一体工作格局中予以重点推进;列入创先争优和学习贯彻十“四项工程”(“能力提升、业态转型,坚强领导、高效团队,加强党建、双培育才,文化引领、和谐共赢”),其中《“文化引领、和谐共赢”工程实施意见》奠定了公司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滚动发展规划的主基调,明确了过去三年及今后三年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举措和实施步骤。

营造氛围更加积极健康和谐。覆盖全员的学习阵地使学习型组织建设蔚然成风;形式多样的活动阵地丰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全方位的舆论阵地发挥正面引导作用;以实践为基础的课题研究阵地推动实际工作。

赢得各方面的广泛赞誉。

一是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除获得国资委和集团的一系列荣誉外,近年来公司还入选了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发起的“大学生最满意的诚信招聘雇主100强”评选榜;连续两年被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评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之一。

二是广大干部员工对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满意度和认可度较高。2005年以来公司先后经历了大小五次重组,每次重组都始终抱以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坚持以“融合、凝聚、发展”为怀,精心部署,有情操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012年开展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7.38%的调查对象认为公司的文化氛围是“激情、青春、活力”“和谐、积极、健康”“心齐、气顺、快乐”“务实、有序、高效”;98.65%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公司工作能得到自我提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广大干部员工对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融合状况及重组联合后整体效果的评价均达到98.65%的较高满意度,对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升级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9.32%。

篇5

关键词:电力;服务质量;营销理念;问题;建议;

中途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74-0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为新时期电力营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我国将大力实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不仅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给电力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各类供电公司都要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的“发展之本”,深刻认识当前电力营销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创新电力营销理念,努力提升电力营销服务能力,打造电力营销服务品牌,努力使电力营销步入更加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电力营销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服务意识比较落后。尽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供电公司包括基层单位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营销服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供电公司营销服务质量。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供电公司营销服务意识还比较落后,个别供电公司仍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仍然把供电公司作为“垄断行业”进行经营,因而缺乏营销服务的主动性,不能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不能从市场导向和客户需求出发开展服务工作,还没有完全把优质服务、高效服务、快速服务、主动服务作为赢得客户和扩大市场的重要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力营销的发展。

(二)服务模式缺乏创新。尽管我国很多供电公司都从自身区域特点、企业特点、客户特点出发,积极创新营销服务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服务模式缺乏创新的问题。一些供电公司存在着“重销售、轻服务”的问题,在销售环节服务比较到位,而在客户用电过程中则缺乏有效的服务载体和服务平台,导致个别客户对供电公司的服务不够满意。尽管一些供电公司在营销服务方面大量的应用科技信息化技术,但从我国电力行业整体情况来看,与银行、民航、电信等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科技信息化方面的应用还不够平衡,很多基层单位还没有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无法更好的开展营销服务创新。

(三)服务素质参差不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电力营销服务质量如何,最根本的要靠供电公司的广大员工来体现,因而员工素质就显得十分关键而重要。尽管从整体上看,在国家电网公司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各级各类供电公司员工的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个别供电公司员工服务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仍然存在。由于个别供电公司员工服务素质参差不齐,尽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已经从根本上杜绝,但员工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效果以及服务满意度还不高,对我国电力营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亟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电力营销员工队伍。

二、电力营销理念创新的优化路径

(一)明确电力营销原则。电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由于其是一种看不见的商品,因而供电公司必须把服务作为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和效果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明确电力营销原则。牢固树立“市场导向”原则,在电力营销过程中时刻将市场作为重要导向,了解市场发展状态,做好市场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预测和评估;牢固树立“用户需求”原则,将用户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切实贯彻好诚实守信、客户至上的经理理念,积极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着力提高服务层次;牢固树立“创新服务”理念,将服务作为电力营销的生存之本和效益之源,正确处理创新服务与降低成本之间的关系,不以损害客户利益降低成本。

(二)创新电力营销模式。供电公司在开民电力营销方面,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正确处理好优质服务与营销策略之间的关系,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按照“用户需求”的原则,建立用户需求调查机制,通过下发征求意见卡、开通网络互动社区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客户有意见和建议,形成“以服务促营销、以营销强服务”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专业化、系统化、特色化的客户服务机制,借鉴商业银行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行客户经理制度,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互动,提升营销服务水平和工作创新。

(一)打造电力营销品牌。为了加快电力事业发展,国家电网公司明确了统一价值理念、统一发展战略、统一企业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公司品牌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目标,为我国各级各类供电公司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级各类供电公司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总体要求,将打造电力营销品牌作为“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加强对“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宣传和引导,着力提升电力行业的对外影响力;又要以打造“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为载体,不断创新营销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载体和服务模式,形成具有电力特色的营销服务品牌,着力提升消费者对供电公司的美誉度、信任度和依存度。打造电力营销品牌,还必须积极推动电力营销队伍管理创新,大力加强对电力营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和首先素质,提升电力营销品牌形象。

三、结束语

电力营销是供电公司生存发展和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大力实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条件下,供电公司应抢抓机遇、积极改革、推动创新,着力于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创新电力营销服务理念,进一步明确电力营销原则,创新电力营销模式,优化电力营销队伍,打造电力营销品牌,推动电力营销工作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郑仙荣.如何提高电力营销的服务质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6)

【2】 张鹏,李文龙.浅谈如何提高电力营销的服务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2(20)

【3】 郭穗燕,梁裕琪.电力市场营销理念及策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

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历经20余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开始了两个重要的转型:一是市场结构的转型,即随着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新主体的成长,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已不复存在,形成目前寡头垄断的格局。这种趋势必将进一步发展、深化,并逐渐过渡到垄断竞争的市场类型;二是市场总体供求的转型,即市场的发育及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保险服务供给能力的增长,相对于现阶段我国居民的负担能力和保险意识而言,保险市场将日渐显现出供给相对过剩的特征,向买方市场转化。

伴随着这样两个转型,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势必愈益激化,竞争的重点将超越目前在市场份额上的争夺,更加注重在细分化、差异化市场上的争夺。因此,市场营销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性日益显现,保险公司必须树立营销新理念。

一、市场营销对保险公司的战略重要性

随着我国主义市场体制的日益深化,与大多数商品一样,保险服务这种特殊的“商品”也已经告别了短缺,开始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往专注于“生产”和“提供”产品的营销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营环境,市场营销作为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和,逐渐受到保险界的重视,并被引入到这一新领域。

(一)市场营销在特定阶段是有效地销售保险服务、快速扩展市场份额的操作性手段。保险公司经营的最终目标在于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其关键在于有效地销售自己的保险服务。在居民整体保险知识比较缺乏、保险意识较弱、保险公司产品趋同性特征明显的情况下,力量强大的市场营销手段对于有效地销售保险服务、快速扩展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在这个阶段,恰当的市场营销策略对于催醒公众的保险意识、彰显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吸引潜在客户成效尤为显著。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是: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进入上海市场之初,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局面,扩大公司知名度和力,引入了全新的寿险个人营销方式,组建了4千多人的营销队伍,短期内就取得了奇效。1994年上海寿险新签保单77万份,其中友邦公司就占了70万份,人保、太保、平安“三巨头”仅占了7万份,给上海乃至全国寿险营销业和传统营销观念带来了强烈震撼,迫使其它公司不得不纷纷效仿。

(二)市场营销是挖掘保险的潜在需求,开辟新的成长空间的策略性措施。同发达国家“无所不保”的保险体系相比,我国还有不小差距,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2002年我国商业保险保费收入为3053亿元,据预测,到2005年,我国保费规模将达到5 000亿元。尽管有着“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最大的尚未开发的市场”的说法,但我国保险业的竞争仍异常激烈,呈现出相对供过于求的局面。此中反映出来的一个是,在保险有效需求方面存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尚有相当部分的潜在需求未能转化为有效需求。因此,谁能够开发潜在需求,谁就能够开辟新的成长空间,赢得公司的快速发展。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市场营销不仅更注重系统的、综合性手段的运用,而且更能有利于挖掘潜在需求,延伸企业的触角,从而扩张业务量。不仅如此,由于市场营销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能够更充分地了解市场和客户的信息,因而更有利于细分和准确定位市场,创新和个性化其产品和服务,提升其竞争力。额外的一个收获是,信息非对称性的降低,有助于防止保险销售中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

(三)市场营销是保险公司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战略性途径。市场营销通过市场需求、目标市场定位、产品结构优化、销售渠道畅通、顾客服务优质等序列环节和促销、广告、公益性活动等系列策略,不仅可以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且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传播美誉度,久而久之,就塑造了公司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公众的信赖和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企业形象、公众的信赖和支持就是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

二、当前我国保险营销理念误区探析

当前国内保险市场上虽然已有数十家竞争主体,但市场体系仍不完善,市场规制不健全,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贫弱,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并且往往以降费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差别化竞争才刚刚起步。总之,保险市场营销仍处于较低层次,营销理念存在着不少误区。

(一)对细分市场和准确定位目标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是市场细分,然后从细分的市场中选择目标市场,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差异化获得竞争优势。在目前保险市场的竞争中,各保险公司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激烈,并使出浑身解数,从经营多样化(产险、寿险、投资等集团经营)、渠道多元化(扩张机构、大力发展代理人、银行保险、网上营销等)、手段现代化(电视广告、公益活动、互联网等)等方面积极参与竞争。但与大量的投入相比,并未获得理想的竞争优势。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参与竞争前忽视准确的市场定位。

各保险公司在参与竞争时,缺乏对竞争者的了解,缺乏市场调查,往往直观地发现哪个险种效益好,就一齐去开发,趋向于选择短期利润丰厚的市场,对市场中长期变化趋势考虑不够,从而导致保险公司选择的目标市场大量雷同,形成了恶性竞争。如有些风险较小的产险业务,费率一降再降,虽然客户得到了实惠,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却加大了。

(二)名牌意识不强,不注重塑造企业形象和营造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一个著名品牌就是一项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能够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对企业产品的销售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形象是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所具有的自身经营理念、经营、经营行为的集中体现。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产物,并被公认为是企业管理的最有效的模式。企业形象和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致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家们普遍认为,控制成本在企业管理中已退居次要地位,首要的是企业能否以完美的形象进入市场,赢得公众好感,并持久地赢得公众的“货币选票”。在保险这个服务行业,长久以来,人们的品牌意识就比较淡薄,对企业形象、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只是在最近几年,由于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有些公司才开始注重塑造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

(三)轻视服务营销。面对有效需求趋于饱和、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现实,各保险公司为赢得客户,挤占市场,均不遗余力地开发新产品,意图通过产品创新扩展市场份额,但却忽视了保险作为一种“产品”的本质——服务,以及内生于此本质的最重要的竞争手段——服务营销。与在研发上的前端投入相比,各家公司在深究客户心理、了解客户真正的服务需求等后续工作方面所下的功夫相形见绌。人们司空见惯的是,在投保前业务员拼命地跑客户、拉关系,而一旦签订保单、收取保费后,很少能够提供延伸服务,甚至连业务员都杳无踪影,给客户造成一种“被骗”的强烈的心理反差,也导致了保险业社会声誉的不佳。这一点在寿险个人营销业务中是屡见不鲜的。其实,保险公司也并不是为客户提供不了服务,但在操作中在两个方向上误入了迷途:一是重视投保前的服务,轻视延伸或后续服务;二是欠缺保险相关服务,却过度“延伸”到了对客户的生活服务。有一位业内人士曾亲口对笔者讲,为了争取客户,他们需要帮助客户的子女升学、就业,更有甚者,连重要客户的儿女婚嫁、父母殡丧他们也不得不提供必要的服务。

(四)对关系营销在认识和实践上误入歧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增加业务量,许多保险业务员采取的最直截了当的是“拉关系”。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找与客户有关系的权利机构、亲戚好友,通过“关系网”争得业务。甚至有的保险公司为了争取大客户、优质客户,不惜采取请客送礼或给予高额回扣等办法拉拢客户,更有甚者是所谓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如以上言及的安排客户子女升学就业等。这既靡耗了保险公司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又危害了保险公司内部的规范管理,滋生、助长了恶劣的保险营销模式。

,多数保险公司并未真正理解“关系营销”的真谛,误以为关系营销即为“拉关系”,而未真正从、维护与客户的互利、信任、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出发,求得业务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片面追求“拉关系”并不能赢得稳定的客户群,只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滋长腐败风气,害人害己。

三、我国保险业的营销理念创新

(一)必须准确把握保险市场营销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经营方式,是在买方市场形态下成功的经营法宝,是生死攸关的战略。

市场营销自上世纪80年代才传人我国,保险界在 90年代才开始实践。许多保险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营销就是业务员把保单“推销”出去;也有人认为,保险营销就是采取一系列激励手段,如业务竞赛、荣誉称号甚至丰厚佣金等促进保险产品的销售。固然,促销能直接增加保费收入,但保费不是保险营销的最终目标。保险营销的目的是在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前提下,为保险公司赢得利润,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保证公司健康永续经营,形成良性循环。保险营销观念的误解,使各保险公司缺乏对现实和潜在客户的和评估,难以制定完整、的长期发展战略。

(二)必须树立广义的服务营销观,并把其提升到战略地位。广义的服务营销观就是要确立把优质服务贯穿于产品营销全过程、甚至企业经营全过程的观念。因为保险营销不仅是产品的营销,更是服务的营销。任何保险公司都应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各项工作始终围绕着“客户满意”这个中心运行。围绕着广义的服务营销观,保险公司应确立以下系统的营销观念:

1.市场细分观念。市场细分是企业认识市场的基本要求。依据市场细分化原理,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潜在客户的不同特征把整个市场划分为几个客户群,即细分的子市场。如在寿险方面,可以根据人口因素(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或地区因素(地理位置、城乡差别等)细分寿险市场,在此基础上,可以差异化市场策略选择目标市场,为企业和产品准确定位,规划整个企业战略。就我国目前保险业现状而言,保险公司在目标市场的定位宜采取填补市场空白和与现有竞争者并存的策略。这是因为保险在生活的很多方面还未涉足,同时,已涉足的部分市场还未饱和。

2.差异化观念。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要依据细分的市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设计和开发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又能够挖掘潜在需求,引导客户消费顺应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新产品。通过差异化一方面向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赢得消费者认同;另一方面可以从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独辟蹊径,出奇制胜。从目前状况看,各保险公司需要大力开发的险种有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需要改善的是现有的分期付款住房按揭保险,对该险种客户普遍的反映是费率高而保险责任不适合客户真正的需求,保险公司往往通过银行代理,强制投保,使客户产生逆反心理。

3.服务观念。在服务方式上,也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优质、高效、快捷、准确、有特色的服务,做到服务标准化、服务质量稳定化、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水平专业化,使客户满意。各保险公司不仅要以整洁舒适的服务环境、耐心周到的业务咨询、功能齐全的服务设施吸引客户,而且要积极主动地深入目标客户群中,开展业务宣传、咨询指导等活动,扩大和稳定客户群,并从中搜集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为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依据。如人保公司首创的全国24小时95518服务专线,就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要特别注意纠正以上所说的“重投保前的服务,轻后续服务”和“欠缺保险相关服务,却过度介入客户生活服务”两种偏差。鉴于现代保险日益由保障型向理财型转变,保险公司的服务必须适应这种转变,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篇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历经20余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开始了两个重要的转型:一是市场结构的转型,即随着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新主体的成长,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已不复存在,形成目前寡头垄断的格局。这种趋势必将进一步发展、深化,并逐渐过渡到垄断竞争的市场类型;二是市场总体供求的转型,即市场的发育及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保险服务供给能力的增长,相对于现阶段我国居民的负担能力和保险意识而言,保险市场将日渐显现出供给相对过剩的特征,向买方市场转化。

伴随着这样两个转型,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势必愈益激化,竞争的重点将超越目前在市场份额上的争夺,更加注重在细分化、差异化市场上的争夺。因此,市场营销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性日益显现,保险公司必须树立现代营销新理念。

一、市场营销对保险公司的战略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深化,与大多数商品一样,保险服务这种特殊的“商品”也已经告别了短缺时代,开始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往专注于“生产”和“提供”产品的营销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营环境,市场营销作为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受到保险界的重视,并被引入到这一新领域。

(一)市场营销在特定阶段是有效地销售保险服务、快速扩展市场份额的操作性手段。保险公司经营的最终目标在于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其关键在于有效地销售自己的保险服务。在居民整体保险知识比较缺乏、保险意识较弱、保险公司产品趋同性特征明显的情况下,力量强大的市场营销手段对于有效地销售保险服务、快速扩展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在这个阶段,恰当的市场营销策略对于催醒公众的保险意识、彰显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吸引潜在客户成效尤为显著。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是: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在进入上海市场之初,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局面,扩大公司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入了全新的寿险个人营销方式,组建了4千多人的营销队伍,短期内就取得了奇效。1994年上海寿险新签保单77万份,其中友邦公司就占了70万份,人保、太保、平安“三巨头”仅占了7万份,给上海乃至全国寿险营销业和传统营销观念带来了强烈震撼,迫使其它公司不得不纷纷效仿。

(二)市场营销是挖掘保险的潜在需求,开辟新的成长空间的策略性措施。同发达国家“无所不保”的保险体系相比,我国还有不小差距,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2002年我国商业保险保费收入为3053亿元,据预测,到2005年,我国保费规模将达到5 000亿元。尽管有着“中国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最大的尚未开发的市场”的说法,但我国保险业的竞争仍异常激烈,呈现出相对供过于求的局面。此中反映出来的一个问题是,在保险有效需求方面存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尚有相当部分的潜在需求未能转化为有效需求。因此,谁能够开发潜在需求,谁就能够开辟新的成长空间,赢得公司的快速发展。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市场营销不仅更注重系统的、综合性手段的运用,而且更能有利于挖掘潜在需求,延伸企业的触角,从而扩张业务量。不仅如此,由于市场营销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能够更充分地了解市场和客户的信息,因而更有利于细分和准确定位市场,创新和个性化其产品和服务,提升其竞争力。额外的一个收获是,信息非对称性的降低,有助于防止保险销售中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

(三)市场营销是保险公司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战略性途径。市场营销通过市场需求分析、目标市场定位、产品结构优化、销售渠道畅通、顾客服务优质等序列环节和促销、广告、公益性活动等系列策略,不仅可以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且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传播美誉度,久而久之,就塑造了公司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公众的信赖和支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企业形象、公众的信赖和支持就是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

二、当前我国保险营销理念误区探析

当前国内保险市场上虽然已有数十家竞争主体,但市场体系仍不完善,市场规制不健全,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贫弱,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并且往往以降费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差别化竞争才刚刚起步。总之,保险市场营销仍处于较低层次,营销理念存在着不少误区。

(一)对细分市场和准确定位目标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是市场细分,然后从细分的市场中选择目标市场,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差异化获得竞争优势。在目前保险市场的竞争中,各保险公司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激烈,并使出浑身解数,从经营多样化(产险、寿险、投资等集团经营)、渠道多元化(扩张机构网络、大力发展人、银行保险、网上营销等)、手段现代化(电视广告、公益活动、互联网等)等方面积极参与竞争。但与大量的投入相比,并未获得理想的竞争优势。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参与竞争前忽视准确的市场定位。

各保险公司在参与竞争时,缺乏对竞争者的了解,缺乏市场调查,往往直观地发现哪个险种效益好,就一齐去开发,趋向于选择短期利润丰厚的市场,对市场中长期变化趋势考虑不够,从而导致保险公司选择的目标市场大量雷同,形成了恶性竞争。如有些风险较小的产险业务,费率一降再降,虽然客户得到了实惠,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却加大了。

(二)名牌意识不强,不注重塑造企业形象和营造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一个著名品牌就是一项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能够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对企业产品的销售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形象是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所具有的自身经营理念、经营哲学、经营行为的集中体现。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产物,并被公认为是企业管理的最有效的模式。企业形象和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致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控制成本在企业管理中已退居次要地位,首要的是企业能否以完美的形象进入市场,赢得公众好感,并持久地赢得公众的“货币选票”。在保险这个金融服务行业,长久以来,人们的品牌意识就比较淡薄,对企业形象、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只是在最近几年,由于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有些公司才开始注重塑造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

(三)轻视服务营销。面对有效需求趋于饱和、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现实,各保险公司为赢得客户,挤占市场,均不遗余力地开发新产品,意图通过产品创新扩展市场份额,但却忽视了保险作为一种“产品”的本质——服务,以及内生于此本质的最重要的竞争手段——服务营销。与在研发上的前端投入相比,各家公司在深究客户心理、了解客户真正的服务需求等后续工作方面所下的功夫相形见绌。人们司空见惯的是,在投保前业务员拼命地跑客户、拉关系,而一旦签订保单、收取保费后,很少能够提供延伸服务,甚至连业务员都杳无踪影,给客户造成一种“被骗”的强烈的心理反差,也导致了保险业社会声誉的不佳。这一点在寿险个人营销业务中是屡见不鲜的。其实,保险公司也并不是为客户提供不了服务,但在操作中在两个方向上误入了迷途:一是重视投保前的服务,轻视延伸或后续服务;二是欠缺保险相关服务,却过度“延伸”到了对客户的生活服务。有一位业内人士曾亲口对笔者讲,为了争取客户,他们需要帮助客户的子女升学、就业,更有甚者,连重要客户的儿女婚嫁、父母殡丧他们也不得不提供必要的服务。

(四)对关系营销在认识和实践上误入歧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增加业务量,许多保险业务员采取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是“拉关系”。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找与客户有关系的权利机构、亲戚好友,通过“关系网”争得业务。甚至有的保险公司为了争取大客户、优质客户,不惜采取请客送礼或给予高额回扣等办法拉拢客户,更有甚者是所谓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如以上言及的安排客户子女升学就业等。这既靡耗了保险公司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又危害了保险公司内部的规范管理,滋生、助长了恶劣的保险营销模式。

目前,多数保险公司并未真正理解“关系营销”的真谛,误以为关系营销即为“拉关系”,而未真正从发展、维护与客户的互利、信任、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出发,求得业务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片面追求“拉关系”并不能赢得稳定的客户群,只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滋长腐败风气,害人害己。

三、我国保险业的营销理念创新

(一)必须准确把握保险市场营销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经营方式,是在买方市场形态下企业成功的经营法宝,是生死攸关的战略问题。

市场营销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才传人我国,保险界在 90年代才开始实践。许多保险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营销就是业务员把保单“推销”出去;也有人认为,保险营销就是采取一系列激励手段,如业务竞赛、荣誉称号甚至丰厚佣金等促进保险产品的销售。固然,促销能直接增加保费收入,但保费不是保险营销的最终目标。保险营销的目的是在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前提下,为保险公司赢得利润,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保证公司健康永续经营,形成良性循环。保险营销观念的误解,使各保险公司缺乏对现实和潜在客户的分析和评估,难以制定完整、科学的长期发展战略。

(二)必须树立广义的服务营销观,并把其提升到战略地位。广义的服务营销观就是要确立把优质服务贯穿于产品营销全过程、甚至企业经营全过程的观念。因为保险营销不仅是产品的营销,更是服务的营销。任何保险公司都应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各项工作始终围绕着“客户满意”这个中心运行。围绕着广义的服务营销观,保险公司应确立以下系统的营销观念:

1.市场细分观念。市场细分是现代企业认识市场的基本要求。依据市场细分化原理,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潜在客户的不同特征把整个市场划分为几个客户群,即细分的子市场。如在寿险方面,可以根据人口因素(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或地区因素(地理位置、城乡差别等)细分寿险市场,在此基础上,可以应用差异化市场策略选择目标市场,为企业和产品准确定位,规划整个企业战略。就我国目前保险业现状而言,保险公司在目标市场的定位宜采取填补市场空白和与现有竞争者并存的策略。这是因为保险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还未涉足,同时,已涉足的部分市场还未饱和。

2.差异化观念。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要依据细分的市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设计和开发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又能够挖掘潜在需求,引导客户消费顺应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的新产品。通过差异化一方面向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赢得消费者认同;另一方面可以从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独辟蹊径,出奇制胜。从目前状况看,各保险公司需要大力开发的险种有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需要改善的是现有的分期付款住房按揭保险,对该险种客户普遍的反映是费率高而保险责任不适合客户真正的需求,保险公司往往通过银行,强制投保,使客户产生逆反心理。

3.服务观念。在服务方式上,也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优质、高效、快捷、准确、有特色的服务,做到服务内容标准化、服务质量稳定化、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水平专业化,使客户满意。各保险公司不仅要以整洁舒适的服务环境、耐心周到的业务咨询、功能齐全的服务设施吸引客户,而且要积极主动地深入目标客户群中,开展业务宣传、咨询指导等活动,扩大和稳定客户群,并从中搜集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为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依据。如人保公司首创的全国24小时95518服务专线,就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要特别注意纠正以上所说的“重投保前的服务,轻后续服务”和“欠缺保险相关服务,却过度介入客户生活服务”两种偏差。鉴于现代保险日益由保障型向理财型转变,保险公司的服务必须适应这种转变,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篇8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营销渠道;影响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险营销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全新的营销模式,同时,传统保险营销模式的营销理念、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对保险营销来讲,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细致和人性化的保险服务,也能够为保险公司不断拓宽营销渠道,进而让保险公司在让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一、互联网对保险营销渠道的影响

一方面,有助于加快交易进程,使新产品得到更快速的推广。网络能够快速、大量的整理和传递信息,而保险公司能够利用在线服务,使投保人能够在网络上自主的进行保险种类的查询与了解,提高交易速度。同时,网络的应用也使保险公司的整体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进而各营销渠道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并对自身的服务做出合理改进,从而加快营销渠道的拓宽与新产品的推广。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险信息的透明化。互联网背景下,提高了保险信息的透明度,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都受到大众的监督。而消费者则可以自由的在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并且能够将多家产品进行对比,使消费者获得了更大的选择范围,同时也为保险公司拓展了更多新的营销渠道[1]。

二、保险网络营销发展的策略

(一)创新营销理念,更新保险营销渠道

保险公司应积极的突破传统营销理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促进公司综合竞争实力的不断提升。保险公司应重点推行差别化、功用化、附加值和共鸣的4v营销理论,其最大特点就在于“新”以新的营销手段、方式等吸引消费者,同时也为保险公司探索出新的营销渠道。具体来讲,保险公司应适当加大对网络营销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根据不同客户、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来为其提供差异化、功能多样化的产品,同时也为客户营造出不同的消费体验,使客户的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进而使保险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市场,探索出更多新的营销渠道[2]。

(二)科学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控制营销成本

在互联网背景下,保险公司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对网络营销做出更加全面的营销计划,这样不仅能够使保险营销的每个阶段都能够获得理想的成果,也能够使保险公司的现有资源得到更加科学、灵活的利用,进而有效减少由于网络营销渠道的建设而产生的成本,使其成本能够得到合理控制。同时,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公司员工与客户体验的反馈,积累更加丰富的营销经验,进而为网络营销渠道的探索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有效方式出现资源浪费现象。网络营销成本主要是产生与营销渠道的建设与维护等方面,这种营销模式虽然在前期的探索和创建营销渠道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营销的收益潜能也是巨大的,因此,各保险公司应给予足够重视。

(三)重视管理客户关系,开放深层次的客户资源,拓展营销渠道

在互联网背景下,保险公司应利用公司自身的传统营销渠道获得的客户,对网络营销应给更深层次的开发,同时,保险公司也可以将开发出的网络客户,交由传统营销渠道进行再次开发,进而使公司的保险营销渠道得到进一步的拓宽,也为公司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3]。此外,保险公司在网络营销方面,还可以科学、灵活的利用全面服务网络,以及it系统来全面了解与掌握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及不同阶段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而将了解和整理的客户信息及时的反馈给保险公司,进而使保险公司的各个营销渠道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也使各个营销渠道能够时刻为客户提供最全面、最优质的服务。

(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营销人才

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于网络营销来讲,要求营销人员出来要掌握丰富的营销知识与技能外,强调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技能,进而使其对网络营销渠道的开发与建立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对其进行恰当的维护,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应积极的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营销人才。此外,对于网络营销人员来讲,具有较为自由的业务工作空间,所以,营销人员在职业素养与道德方面也应该加强自我控制。对此,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积极的引进优秀的it与网络营销人才,同时还要积极的组织公司在职人员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活动,使职工的知识结构与业务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提供,进而培养出更多既具有丰富保险专业知识,在网络营销方面有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营销人才。此外,为了有效降低风险隐患的存在,以及认为因素引起的信息安全问题,保险公司应不断加强对用户数据的管理与监督,对职工开展定期的网络安全教育,进而不断提升公司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从整体上提高保险公司营销人员的综合素养,从而使其能够为公司探索出更多、更广的营销渠道。

三、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模式受到了广大保险公司的接受与认可,同时它也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契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保险公司来讲,网络营销虽然能够为其提供更广的营销渠道,但其绝对不是对传统营销模式的替代,不论是网络还是传统营销,其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面,所以某个保险公司在经营发展中,应树立全新的经营发展理念,在营销方面应做到网路与传统营销模式的有机整合,进而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方式与渠道。同时,也促进保险业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睿琦.保险网络营销模式的经济学分析[d].中央财经大学,2012.

[2]张环宇.传统保险营销和保险网络营销的结合[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9(1):154-156.

篇9

大庆油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各级党组织结合油田生产和行业特点,运用价值链理论,在与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等环节构成的价值链中,准确把握价值定位,通过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保证、监督和服务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体现自身价值,不断创新,形成了“围绕中心想事,服务中心做事,监督中心行事,保证中心成事”的党务工作理念。

一、党建创先,引领企业发展

公司党委把党建创先,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促进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服务和保证企业发展的前提。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确定了建“五型”班子谋势,育“五官”干部行事的干部管理工作思路,即,着力创建“学习型、合力型、务实型、开拓型、廉洁型”班子,倡导党政和谐,营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补台的良好氛围。教育引导各级经营管理者加强修养,塑造高尚的“官德”增长才干,提升高超的“官能”勇挑重担,树立强烈的“官责”塑造形象,端正过硬的“官风”;牢记宗旨,培育亲民的“官情”,建设一支作风正派和感召力强的干部队伍。通过始终不懈地抓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套教育和受教育的有效机制。基层党支部通过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经营实际出发,在企业发展中逐渐发挥出战斗碉堡作用,广大党员急难险重冲在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了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圆满完成。

二、文化创特,塑造企业之魂

制度管人,文化塑魂。公司党委把构建具有多种经营行业和石油生产特色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作为一项立足企业长远发展的塑魂工程,在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对源于职工生产实践的“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风霜雨雪是军情,电闪雷鸣是命令”等一系列文化思想总结升华,构建了广大职工感情上认同,行为上遵从,体现油田建设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的文化体系,直接作用于生产经营和发展实践。在此基础上,把油田工程建设公司把发展定位在为“百年油田”服务,争当二次创业先锋的发展理念,逐渐培养出以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生产操作人才为主体的“三支人才队伍”。

三、安全创福,建设平安工程

安全生产是工程建设企业永恒的主题。在安全管理上,以往我们更多地采取制度约束、规程强制和监督检查来控制安全风险,这是一种硬管理,但是存在片而性,也曾出现事故频发的被动局面。配合硬性管理我们加以党组织的柔性工作,把握安全管理中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发挥党务工作的独特优势,把生产安全、财产安全、职工生命安全同每个家庭的美满和生活的幸福联系起来,注重亲情感染和柔性教育,开展“安全创福’,活动,找准切入点,设立亲情专栏,将“父亲的嘱托、母亲的叮叶、妻子的牵挂、儿女的期盼”和全家福照片,展示在生产车间和岗位,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安全亲情教育、事故反思教育,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强化职工“安全第一”观念,与行政工作一道,软硬并施,刚柔相济,形成了“规程是法,安全是福”的安全工作理念,得到群众广泛认同,深入人心。

四、管理创效,助推企业升级

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资源整合和专业化重组,企业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逐步由“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化。一是转变经营观念,助推企业发展。管理创效前提是观念,经营观念上去了,思路才会有拓展,才能谋求大发展,公司领导班子带头转变经营观念。找准“十二五”发展的主导方向,积极寻求生产规模扩张,使企业呈现勃勃生机。二是加强基层建设,助推基础管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打牢基础,提出了“转变作风从领导开始,改善条件从基层开始,提升管理从细节开始,创建一流从基础开始”的“四个开始”工作方针,追求“人企合一”的管理境界,把人文关怀和有情管理结合起来,把基层建成管理的终端、效益的源头、职工的家园,把看起来繁琐、费力且不易见成效的基础管理做精做细,推行精细化管理。三是强化效益意识,助推效益提升。针对效益管理的薄弱环节,把开展“效益盘点”作为管理创效的主要内容,做到制度化、经常化,使职工做到岗位职责清楚、工作流程清楚、效益流失原因清楚、解决办法方案清楚,开展群众性的“节能降耗,增产节约’,活动,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

篇10

(一)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对电力产品的销售产生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适逢当前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市场经济疲软,人们消费需求不高。再加上电力同行业竞争激烈,我公司经常与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公司、安装公司有业务往来,接触比较频繁,房价波动,天津能圈的地越来越少,房价越来越高,需要电力方面的产品也有所波动,消费需求跟不上。也就直接造成了公司电力产品销售业绩的下滑,对产品的销售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市场营销手段有限,开拓市场成效不大

遭遇市场经济疲软的情况下,公司开拓市场营销的手段仅仅是局限于以往传统的推销形式,而这种传统的推销形式在当今被“吃闭门羹”的几率也大大增加。由此也就造成拉公司产品开拓市场的潜力很小,成效不够大。

(三)电力企业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石群芳.浅谈电力市场营销的新理念及策略。

客户就是上帝,公司目前在业务培训、员工的服务意识方面比较弱,突出表现在:对客户不温不火,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业务推广,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业务员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加快我公司电力产品产业化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公司氛围,创造优质服务质量

良好的公司服务氛围对公司员工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好的工作环境,对员工来说好的工作氛围、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能为他们工作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方式,能让他们在工作中更投入、以更愉悦的心情来工作。如何营造良好的公司环境氛围,为客户创造更加优质的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员工服务意识,构建良好的公司服务信誉及形象

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营销中的重要部分,只有好的优质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普通产品的销售和电力产品销售不一样,前者买回家就能使用,而后者在售前、售中、售后都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帮助下才能完成。因此,电力产品公司要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公司内部要创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培育员工从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机制上进行创新,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宗旨的新型电力产品销售服务体系,逐步把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更上时代步伐,把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动,以真诚、热心的服务赢得市场。

2.构建优质的营业厅服务体系

营业厅是直接面向电力用户、受理供电业务的电力企业,是电力企业形象的“外在窗口”,是连接电力企业与电力客户的重要桥梁。电力企业能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很大程度上由营业厅的服务水平的高低来决定。因此构建优质的营业厅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要规范供电营业员工的服务行为,提高员工文明服务的综合素质。如要求营业员工着装得体、仪态大方、端庄大气;推行首问负责制,即无论办理业务是否对口,接待人员都要耐心倾听,热心引导,并为客户提供准确的联系人、联系电话和地址。

3.完善客户服务体系

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的质量是客户在购买电力产品时候非常注重的,因此公司要以“畅通无阻、高效解决”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为指导准则,不断提高客户服务热线的服务水平。在受理客户咨询时应该要耐心、仔细、语气平缓、态度诚恳;通过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及时解决客户投诉问题;搭建起电力部门与客户沟通的优质服务平台。同时,对当前网络信息文化的建设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及时更新公司的网站信息,如果有客户在网络上上对我们进进行留言、咨询等事宜,需要及时回复,认真回答,对不能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要上报领导并尽快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营造良好的电力产品安全文化

电力产品关系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对人们来说日常接触到的电力产品事关生活大事,与人们的生活休息相关,对他们来说电力产品的安全事关重大。因此,电力产品要把营造良好的电力产品安全文化提上日程,为客户创造安全的电力产品。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性,生产高性能、高安全度、高稳定性的电力产品。与此同时,公司不但要在组织上建立起完整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还要在公司内部、员工之间建立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以形成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氛围。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对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要遵章纪律”。电力产品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的管理方法在管理哲学、文化思想、企业特色等方面与安全建设相互渗透的一门新兴科学。公司应该要把以安全生产为主题、以全体成员为主体、以安全生产产品、以安全生产管理为主线、以科学发展、正确严谨的思维方法为特点的一种文化,是对全体成员进行安全教育以增强安全意识的一种方式,让企业的安全文化渗入到员工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好的安全文化建设将会对全体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关键、道德品质、生活习惯、工作技能、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等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张勋.建设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三)开拓我公司节能环保电力产品

当前,虽然市场经济疲软人们消费需求不高涨,但是人们对健康的消费心态却逐步上升,特别是在建筑、装修等事关自己身心健康的时候更是如此。突出表现在人们建筑、安装、装修房屋的时候等对节能、环保绿色产品是越来越重视。我国也大力强化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倡导绿色消费,倡导低碳消费。因此,公司应该根据当前这个大背景下,结合国家优惠政策的需求,积极研究节能环保型的电力产品,进一步研制电力行业具有较强约束力、高性能的节能环保系列产品,逐步淘汰高耗能、不环保的电力产品,开拓节能环保型电力产品的市场,使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节能环保系列电力产品得以广泛的使用和全面的推广。同时,加强同发达国家、其他地区的技术合作,使我公司研制出的节能环保产品研发能进入市场,并被消费者所接受、热爱胡毓娟,徐而进,吴依笛.我国新一代节能环保电力产品开发的动力与对策。

(四)逐步构建完善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