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课堂利弊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8-28 17:0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智能课堂利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google眼镜;传统教育;穿戴式设备;考试公平性;信息安全;
1.引言
高校传统教育中,穿戴式智能化产品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穿戴式智能化产品给师生带来很大的便利,利用电子信息传递的方式代替面对面交流,以方便快捷的方式节约师生交流时间和精力,促使大学的传统教育展现出更深的智慧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穿戴式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教学的同时,也给传统教育带来一些麻烦,例如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产品附带的功能所诱惑,出现教师教学被打断、学生课堂效率低,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等不利于教师掌控课堂的现象,师生之间只有教师单方面知识的传播,而无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或者说,学生因为这些因素的干扰无法“接收”完整的信息。google眼镜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信息化产品,对大学的传统教育来说是一个福音,但,仍然不可避免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受其影响从而影响教师教学,甚至利用其考试作弊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google公司新的google glass进行分析,提出google眼镜盛行对中国传统大学教育产生的利弊,以及应对弊端对策及方案,以寻求google眼镜在大学的传统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创新性的试图通过智能化穿戴式设备的普及以及其对大学传统教育的利弊分析,得到穿戴式智能化产品的使用既利又弊,使用需要一定约束条件的结论,提出针对利弊问题而改革教育模式,加强应试监督及信息安全性教育及密保工作的对策,进而给传统高校教育根据课程情况改革教育模式,正确使用穿戴式智能化产品的建议。
2.穿戴式设备概念
“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如下图)。本文针对教育的课题,选定谷歌眼镜为例进行分析。
google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是由google公司于2012年4月的一款“拓展现实”眼镜,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集智能手机、gps、相机于一身。project glass利用的是光学反射投影原理(hud),即微型投影仪先是将光投到一块反射屏上,而后通过一块凸透镜折射到人体眼球,实现所谓的“一级放大”,在人眼前形成一个足够大的虚拟屏幕,可以显示简单的文本信息和各种数据。project glass实际上就是微型投影仪 摄像头 传感器 存储传输 操控设备的结合体。右眼的小镜片上包括一个微型投影仪和一个摄像头,投影仪用以显示数据,摄像头用来拍摄视频与图像,存储传输模块用于存储与输出数据,而操控设备可通过语音、触控和自动三种模式控制。显示效果如同 2.4 米外的 25 英寸高清屏幕。是一款增强现实型穿戴式智能眼镜。兼容性上,google glass 可同任一支持蓝牙功能的智能手机同步,被称为“鼻梁上的摄录放一体机”。
3.给传统教育带来的益处
对于大学的传统教育,google眼镜的推行能带来以下好处:
一、智能性
就智能性对师生的益处而言,google眼镜高于所有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类产品。首先,google 眼镜解放了双手。如上图过程①中,佩戴者只需通过语音命令打开操作界面,便能查询到所需知识,替代普通阅读过程中用手翻书的过程。再者,google眼镜非常有利于学生团队的知识研究与实践。以医学类为例,针对一个项目,传统教育要求参与者必须在一个实验室内工作,若其中一人外出,则可能出现其信息缺失导致团体科研失败的现象。这也是为了方便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而google眼镜则能解决这一问题,佩戴者通过智能开启视频功能,不需要其他视频设备,就能向其他成员展示自己的情况,解决了空间的限制问题。对于信息管理工作,能做到及时、保真的信息传递,将参与者由一个空间释放出来,利于更有效的信息的搜寻、管理及利用。
二、直播性
大学的授课内容,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初高中教师对课本的完全解读,所以对类似于黑板与粉笔的教学用具的需求减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更大程度上依赖教师语言的讲解及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培养。google已经开始正式在其myglass商店中提供livestream视频分享应用。安装该应用的google眼镜佩戴者只需说,“ok,google glass开始直播吧。”即可把所见所闻免费分享给其他指定信息佩戴者。如上图过程②,教师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来授课。google眼镜此项特性能将教学屏幕“移动到眼前”,解决了中国大学教室因为学生多教室大而造成的部分学生无法看见教学屏幕上内容的现象,并且,“解放”了教师的位置,使老师不必固定在讲台上,方便老师走下讲台,更好的与学生交流。
三、便捷性
google眼镜配备了音控输入设备,佩戴者可以方便的通过麦克风来启动google眼镜,通过不同的口令来启动不同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手指来触发相应的功能。佩戴者可以通过口令来启动视频或者照相,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使用侧面的触摸垫来选择菜单,非常便捷。现在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因为速记能力差,选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拍下教学屏幕上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以照片的方式达到“速记”的目的。但是很多老师对这个现象“苦不堪言”,一是学生们虽然是在拍屏幕,但是容易给老师造成“学生们在拍我”的感觉;二是照相机的声音可能会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而影响教学质量。而google眼镜的便捷性,只需要学生们一个轻声的口令或者对触摸板的操控,便可以达到“速记”的目的,老师们也不会被学生们的手机影响课堂了。并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上传到google cloud的文件,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受单一课本内容限制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引入更多知识,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及丰富性,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4.给传统教育带来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google眼镜对传统的大学教育来说不是完全有利的。其可能给传统教育带来的以下问题不可忽视。
一、不便教师控制学生注意力
由于每个眼镜投射出的影像只有佩戴者本人能看到,也就是说,老师无法直观获知学生们注意力的集中情况。即使学生在下面看视频,只要装作在认真听讲的样子,老师也是很难察觉出来的,如上图②。这时google眼镜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的作用,反而“诱惑”着学生逃避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就像是目前存在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手机的发明及更新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然而在传统教育中,却成为了吸引部分学生逃避课堂内容的有力工具。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便无法做到与老师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考试公平性问题
在大学的传统教育中,对课程内容的考察形式不仅仅局限于闭卷笔试。在一些开卷考试中,google眼镜的存在可能会成为学生作弊的有利条件。所谓开卷考试,考察的是学生对一些开放性知识的理解,此过程中可翻阅书本,但仍然是要求一个学生个人在面对自己的试卷,不允许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google眼镜的智能功能与直播功能则为学生在此类考试中作弊中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如上图③,没有认真学习过的同学只需要进入学霸们的视频组观看学霸答题的过程就好了,然后再copy一下,这样一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对课程内容的考核形式跟不上教学条件的发展,考核的结果便没有意义了。再引申到大学生的各种资格证考试,若使用google眼镜,即使没有经过认真的学习,再考试的时候,只要找一下“外援”就好了,这样会混淆大学生的真实能力,毕业后会给就业市场带来混乱,导致用人单位出现识人不清的现象。
三、信息安全性问题
大学的高等教育相对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来说,更侧重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科研表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些科研类项目中,如上图过程④中,学生佩戴google眼镜可能会在接听电话,查询资料等时不经意之间就泄露了项目研究的数据来源、研究方法等信息,造成信息安全性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一旦信息泄露被他人获知,就可能出现类似的科研项目,不但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给地区的科研事业带来了可能出现的损失。
5.应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对策
google眼镜如若利用得当,则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所以google眼镜是适应高校教育发展需求的。针对其给高校传统教育带来的过度吸引学生注意力,考试公平性及信息安全性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改革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把老师固定在了讲台上,无论是黑板板书还是利用多媒体演讲的方式,导致教师与后排学生的交流少,教师无法直观获知后排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情况。若教师能摆脱这一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能与所有的学生做交流,则能有效控制学生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摆脱“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或者,改变教室桌椅布局,使得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或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课题报告的形式提交成果(课题报告要求附注小组成员每个人的贡献度),这种情况下,纵使学生佩戴智能眼镜,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能得到较大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二、加强考试监督工作
可以说,google眼镜的大部分功能是需要借助网络才能实现的,若使用屏蔽信号设备断开或者干扰学生所在区域的互联网,学生通过google眼镜作弊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这是监督方式其一。其二,对一些资格证书类考试,不但要使用屏蔽器类设备屏蔽信号,应严禁考生佩戴google眼镜进入考场,加强对考生所携带的考试工具的检查力度,最大力度上防止google眼镜进入考场,造成不公平性问题。
三、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及密保工作
针对信息安全性问题,不但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力度,也要对google眼镜的直播接入功能设定密保限制。所谓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力度,则要在学生使用眼镜初期即大力宣传,培养学生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同时,对直播功能进行密保限制或独立空间限制,只有得到空间资格允许或密码认证的佩戴者才能接入直播者的网络观看直播内容,否则无法接入。
6.结论
本文通过对以google眼镜为例的穿戴式设备的产品性能及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了穿戴式设备影响大学传统教育的影响,分析了其对传统教育有益的一面及有害的一面,具体表现在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过度吸引学生注意力、产生不公平性问题与信息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教育模式,加强考试监督工作并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及密保工作等相关建议。本文关于穿戴式设备对传统教育影响的结论,对如何在传统教育中引入并利用智能穿戴式设备,以提升教学质量,便捷师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凯鹏,张德珍,崔皓,google眼镜产品及其专利布局分析,2014-01-16
篇2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传统教育技术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为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创造了客观条件,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
1 目前课堂教学的存在弊端
当前的教学系统主要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组成,教师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课堂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因此有其很明显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创造性培养的缺失。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是继承和接受。长期以来考试成为教学目的,标准答案成为教学准则,升学是唯一的追求,这样一来繁复的练习、盲目的抄写、无休的记诵成为师生奉若神明的教学方法。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地接受现成的知识,丧失了创造的能力。
(2)教学效率的低下。课堂教学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的活动或行为。以相同时间内完成任务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作为标准,可以判断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以数量为标准来衡量,教师时常需要用一定的时间维持课堂秩序,并且常会提出一些无意义的问题。以质量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课堂多数还停留在记忆、接受和理解的层次上,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还做得远远不够,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
(3)学生片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旨,在目前过度“言语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只是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智力因素,如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等,另一些智能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况,如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的智能,视觉和音乐智能等。同时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基于以上弊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势在必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师资培训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师资培训。利用讲座、观摩优秀的电教课音像资料和微格教学等形式培训教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加快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微格教学法既可以训练教师的教学技能,便于教师了解本学科辅助教学软件的功能及应用,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规则;又可以培养教师的创造意识,激发教师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热情。
2.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到课堂中去,充分发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佳的教育效益。电影、幻灯、电视、计算机等教育媒体能够创设情景,形象地把知识体现出来,不仅可以反映现实,再现现实,还能解释现实,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现实。此外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能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减轻了学习负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多样的刺激 ,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起到了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由于现代教育媒体既能看到,又能听到,还能操作;不受时间、空间以及微观、宏观的限制,更为直接地表现各种现象,使学生对教材更容易理解。信息与知识是紧密相连的,获取信息量越大可以掌握的知识越多,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给学生一个有助创新的好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全面调动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软件开发不仅为我们提供高速度、高容量的信息资源,更以其声、形、音、画合而为一的动感场景和巨大的虚拟设计功能使我们的教学感染力增强。在创设环境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着非常巨大的功能。能用好这些功能,我们就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助创新的好环境。
篇3
一、高职学生玩智能手机带来的问题
很多学生因为长时间使用手机,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在学校住集体宿舍,家里给买了一个智能手机,就是想让他们用手机上上网、看信息、查阅学习资料,和外地的同学聊聊天。当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随着升学压力的缓解,空余时间的增加,学生们上学带手机的情况非常普遍。学校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但还是会有很多学生仍然带手机进入教室。因为娱乐功能越来越强大,游戏项目越来越多,智能手机在学生手中已经不仅是通讯工具,更多时候是一种玩具,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智能手机也被很多人称为“移动终端”,正是这个“移动终端”,给学生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一天不玩手机就抓狂,甚至精神萎靡,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很多学生放学后首先就是玩自己的手机,和家长一起吃饭的时候很多学生也拿着手机玩,家长们为此教训过孩子多次了,甚至有的家长还动手打了孩子,却没起什么效果。许多学生每天晚上都躺在床上玩手机,整个晚上手机不停地响,他们每天玩手机玩到很晚,第二天上课就总是精神萎靡,呵欠连天,甚至上课时也会有学生躲在课桌下偷偷玩手机。长期下去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质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为多数高职学校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带手机,加上高职学生多数都是成年人,老师一般不会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对待他们,所以有些同学就把手机带到了课堂上。在高职类的学校,很多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认真讲课,而许多学生却低着头,专注于手上的手机游戏、聊微信、qq、刷微博、上网冲浪,等等,对老师的讲课内容充耳不闻。有的甚至在课堂上笑出声来,或者像个精神病人自言自语。不仅影响学生自己的学习,还影响周围同学。
二、引导高职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的措施
智能手机利与弊一目了然,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学校应该和家长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智能手机。
家长和老师的联络是很重要的,高职学生尽管已经成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还是比较差,容易对手机的一些娱乐功能上瘾,所以需要家长和学校进行沟通并正确引导。老师在课余时间正确疏导学生认识智能手机的利与弊;学生家长在家里也应当对学生的业余时间进行教育疏导,随时给学生提醒,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
针对智能手机对教学秩序的不良影响,老师可适当采取一些轻微的禁止措施来减小影响。
目前有些管理严格的高职院校采取硬性要求学生上课时关闭手机电源,有的学校安排上课的老师对学生的手机进行收缴,有的学校还要求辅导员对上课期间学生的在线活动进行监管。有的学校则根本要求学生在校内一直关闭电源直到放学,但老师依旧发现网络成为了校园生活的另一块新天地,让老师非常无奈。学校对此现象表示无奈但又没有特别好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目前能做的就是给学生让家长给孩子买智能机之前教导他们正确的使用方法。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手机带来的问题,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减小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认为智能机现象不能硬性抑制,不能只堵不疏,只能尽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疏导。
篇4
关键词:信息化 多媒体技术 现代高校
20世纪之前,人们对多媒体的认识比较狭隘。中期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在教育领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学模式已经向现代的多媒体模式转变。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给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具有实用性。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图形图像、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动画的集合,使高校课堂成为一个集语言、信息、实践于一体的实验室,可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提高课堂老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具有目的性。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能够引导学生和教师树立正确的媒体观,从而促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提高老师驾驭多媒体资源的能力,达到科学高效的教学目的,也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形象化、最优化,以此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教育技术学专业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在课前,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提前对所学内容做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以教材之外的知识延伸,以缓解当代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创新性的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能力较差的状况。
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具有节时性。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一改传统高校课堂的费时性。老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课件、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对老师所给的资源进行浏览性的阅读和学习,相比以前“老师读学生听”的方式,极大地节约了时间,自然而然也提高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率。
所以,在高校课堂中,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立以及为教学工作和学习者的高效率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手段在现代高校课堂中运用的弊端也体现在多个方面。
影视效果比较强,太强的画面效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忽略了知识的获取。比如:老师以一个游戏型的课件来讲述flash的相关知识,那么,大多数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于flash的动画效果,注意它的画面感和生动性,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该动画的创作思路及手法,这就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还有就是有的大学生还不适应多媒体教学,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很多学生反映:在抄写投影仪上的教学内容时,忽略了教师讲的内容,自己抄写完返回去听讲时,老师讲授的内容已经基本听不懂了,于是又赶紧抄写。这样,一堂课中根本没有时间跟着老师的思路去理解;更有甚者,由于老师切换幻灯片的速度大于他们的抄写速度,导致他们每个知识点都只抄了一部分,不仅当时没有理解,也失去了课后复习资料,这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再者,课堂上,课件中突然出现的声音或动画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也扰乱了学生的听课节奏,这不仅没有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反而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也暴露了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在自己之前的一次科研实践中,我们对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等多所兰州高校进行了“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运用的利与弊”的调查,其中高达70.9%的兰州高校学生认为多媒体手段在高校课堂中的使用利大于弊(共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数量达1800份)。
多媒体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起着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但是,从目前的现状和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多媒体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我们以及更多学者进一步研究、探讨,从而改善中国高校课堂的运转情况。
参考文献
[1]唐智娟 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
[2]蔡霞 韩建华 帅学明 高校文科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科技信息,2009,(20)。
[3]胡飞 黄敏 熊伟 吴坚强 于长风 朱小平 高等学校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作用[j].科技信息,2009,(8)。
篇5
【关键词】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考核多元智能化非试卷铁路信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19-01
目前中职学校大多沿用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等考核模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区间信号自动控制》作为铁道信号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专业性强,为了以评促学,本文提出了对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试卷与非试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考核办法,在一定基础上,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达到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中职学校现有考核形式分析
1.闭卷考试。由学校或机构统一组织,评价比较客观、公正,但是闭卷考试只能考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不能考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往往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2.开卷考试。此类考试题目往往较为灵活,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运用。但由于开卷考试多是以论述题为主,所以给考试的评分带来难度,评分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相对较差。
二、提出改革方案
针对现有考试形式的弊端,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提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试卷与非试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考核办法。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弗大学教育研究院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智能可被分为以下8种: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2]。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以上8种智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育必须根据智能发展的轨迹来评价,才能使学生获利。
(二)试卷考核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试卷采用多元化设计,包括必答题及附加题两部分。例如空间智能较好的学生,设计如区间信号机的设置等问题,利用空间的概念,让其自由发挥设计出合理的方案。针对全方面较好的,力求成功的学生,设计一些侧重于综合故障处理方面的题目,可以激发他们挑战极限的兴趣。
(三)非试卷考核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薄弱,自我约束能力差。所以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需重视多元化的非试卷评价。本课程中非试卷部分占80%,其中情境实操部分占45%,充分练习后由学生自主设计情境进行实操;答辩环节占20%,包括理论知识、故障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容,让学生做到能做能说;课堂表现15%,包括出勤、作业、安全意识、6s理念等。
1.课堂表现
针对课堂学习情况,设计了一份评价表,用它记录学生整个项目的学习情况。每节课的分数为5分,分别为纪律分1分、掌握分3分,效率分1分。另外课堂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补充、纠正老师偶尔出现的疏忽或错误、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来解决问题给加创造分2分。对于程度差的学生多给“掌握分”,程度中上的学生要求高些,既要掌握又要有速度、正确率,鼓励得创造分。
2.情境实操
在项目考核前,组织学生针对这一段时间的练习,结合工作环境,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合理的情景,并编排相应的任务,供抽签考试使用。采用这种学生自主设计情境及任务的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欲望进行深度思考,设计出别出心裁的情境及任务。考试时,由参考人员(以小组为单位)抽签,按照签上的情境及任务进行操作。备考人员观摩,并记录问题,并待考试完毕进行点评,为参考人员提出了改进意见,同时避免备考人员出现相同问题。这种情境实操考核,不仅考查了学生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同时发现并指出了学生的问题所在,便于学生进一步改进;另外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操作和点评过程找出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3.答辩环节
采用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答辩题目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针对铁路信号专业两个班共计60学生,准备了80道分析题。题目有一定难度,需要综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包括理论知识、故障分析等。参考人员(个人)抽签并回答问题,每人3道题,由备考人员进行答辩记录。参考人员回答不完整或错误时,可有备考人员补充答题。此答辩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测试的目的,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心理素质。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答辩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共同的问题,利于课堂的改进。初步试验,由于人数较多,共计使用四次八个课时,虽然比起试卷测试使用时间要长,但其达到的效果去远远超过试卷测试。
三、考核改革的效果及不足
本考核方法已针对信号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初步试验,效果较为突出。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由试卷和非试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试验,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虽然本课程考核改革效果较好,但也存在弊端,所占用的时间较长,所以建议进行小班教学。
本文提出了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考核的方法,即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考核。首次采用此考核方法,还有些考虑不全面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细化。
参考文献:
[1]丁兰.改革高等学校考试形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1999,(1):52―55
[2]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弊”与“利”
数学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 然而,当前初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业的内容、形式的单一,折叠图形、设计图形等动手操作题偏少,作业的设计缺乏多元性,作业量大……这些机械、滞后、封闭的作业模式,无法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 为此,笔者对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
一、“弊”与“利”之一:统一性和层次性
长期以来,老师布置作业习惯于内容、数量大、难度一统. 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 同一个班的学习由于存在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的差异,因此,一定数量、难度的作业可能只适合部分学生,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可能很吃力,甚至完不成,对于优等生来说又可能容易得不值一做. 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差异性是很大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或拓宽视野,或巩固记忆,或进一步加深理解,而统一作业很难针对不同的学习基础安排因生而异的练习. 统一作业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新课标承认学生差异,力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因而作业也应因人而异,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 如开办“作业超市”,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既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等生,让每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展示.
二、“弊”与“利”之二:封闭性和探究性
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社会参与能力等素质的培养,学生往往是作业本上解题的高手,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低能儿. 一方面,作业中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着与实际生活脱离的事实;另一方面,学生完成作业也不需要深入生活,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仅靠冥思苦想. 这样就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引起学生的反感.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在练习中要尽可能布置些把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习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灵活、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探究性作业以师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见的新知识为基础,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等广阔时空开放,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 社会生活是学生进行实践、获取知识的广阔天地,教师可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而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交桥”.
例如,在复习解直角三角形时,测量建筑物或树的高度,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性探究作业. 怎样测量树的高度?教师要求学生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纪录所看到的实际情形,每人设计测量的具体方案,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把本小组的各种设想进行汇总和整理,撰写实习报告,再选择几种典型的解答在全班介绍. 该问题的答案涉及条件开放、策略开放和结论开放. 这样一来,学生因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而积极性高涨. 以探索研究方式即可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和测量的方法,又能体现数形结合和方程的数学思想,同时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锻炼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弊”与“利”之三:单一性和多样性
“百学趣为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而多少年来,我们学生的作业基本上是课堂教学的机械补充和延伸;基本上是书面作业;基本上是抄抄写写. 机械重复,缺乏趣味的作业,常常使学生深感厌倦,有的学生往往应付了事甚至干脆就不做. 甚至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些老师布置作业比较随意,经常是下课时或下课前几分钟才匆忙布置作业,有的老师甚至随意翻开课本,让学生从某题做到某题,或今天做单号题,明天做双号题. 我们不难想象学生在这种情形下所完成的作业其质量到底是怎样的.
想在数学“作业”布置上创新,关键在于消除传统作业的弊端,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模式.
篇7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使教材和媒体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发音错误。
2、多媒体电脑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为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这一通病的良药。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学生们不仅可以和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包括语音、词法、句法甚至习惯用语)修正自身的错误。这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还可以帮助我们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口语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多媒体的运用可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的语言实践机会更多了,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语言因素造成的理解难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外语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可回避的是,由于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在广大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逐步暴露出其中的一些弊端。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课件内容太丰富,语言交际变苍白。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老师便在课件上运用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充分展示运用,看起来似乎信息量很大,但这样的课件运用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人有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此时的师生关系就像是放映员与观众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的时间越来越少,以前的那种气氛热烈的英语对话在多媒体教学的冲击下已经日渐苍白。
2、滥用多媒体,效果差强人意。有些学校为片面地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课的局面。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他常规媒体有机配合。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己便拥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在设计课件时,仍以自己为中心,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
篇8
【关键字】基础教育 信息技术 智能手机 android系统 辅助学习
在百度输入关键字“学校不让手机”进行搜索,可找到相关约646万篇文章;查看内容,大多都是学生使用手机和学校不让学生使用手机产生冲突的问题。搜索中学生手机利与弊,可以找到约266万篇文章;其中有课题、论文、分析、辩论、调查等等,但基本都是出于老师和学校管理的角度分析的,没有来自学生的原始数据和客观调查。作为学校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理由如: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不良信息,玷污心灵;助长学生攀比成风;额外增加父母负担;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影响校园治安;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手机对人有辐射等等。归纳这些理由,可以用一句话表达:手机是昂贵的通信工具,学校不好管理。
这些理由在传统上还可商榷,但智能手机时代,反对者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手机,不仅仅是个通信工具!近一两年来,it硬件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基本替代传统的只用来通信的手机。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也就是说,智能手机不仅是传统意义的用只用来通信的工具,而是一台实实在在的个人电脑。只是归功于科技,它轻巧便捷、方便携带;在这基础上便有了移动学习的概念。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可以肯定的是,移动学习是未来人类学习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的途径,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在掌上可以查询海量的资料,可以通过灵活的人机对话加强学习,可以通过远程与老师交流角惑。这不是科幻,是实实在在地已经实现了,在当前的通信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条件实现了。
同样,智能手机更不是昂贵的消费品。根据全国手机使用量可以说明它几乎人手一部生活必须品。到目前为止,全国价格最低的智能手机每部只需要三百多元,可以说是最廉价的智能产品。
考虑到学校管理问题,我们可以考虑舍弃手机的通信功能——例如,学校大型考试场景:通过干扰设备完全屏蔽手机的通信信号,在这条件下来实现手机做为智能设备的功能。
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当前安卓(android)占绝大部分;据据行业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到2012年11月为止,安卓系统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所占份额达到75%,由于我国是安卓系统智能手机主要生产国,安卓系统占有率为90%。现以安卓系统为例,说明智能手机的辅助学习功能。
安卓(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安卓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rubin开发,主要支持手机。安卓平台提供给第三方开发商一个十分宽泛、自由的环境,不会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阻扰,目前众多软件开发者在这平台开发了数量巨大的基于基础教育的学习软件。由于安卓是个开放的平台,软件开发的商业利益是基于访问流量的商业广告,所以这些软件都是免费的。
“安卓市场”是安卓手机操作系统的软件入口插件。打开“安卓市场”,在里面可以找到数以万计的软件,其中学习软件占很大一部份;比如,新华字典、汉语大辞典、英汉词典等小工具,更不乏方便学习的各学科的学习工具。搜索“高考”可以找到数百个有关高考学习的各学习的软件,这些软件基于人机对话,学习方便灵活,是普通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高考真题、各学科题库软件,就包括历年来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试题;学习过程可以全篇阅读、查询、随机组合学习、自测等等,有网络的条件下安装这些软件,简单地安装这些学习软件,就能使用一部智能手机变成一个灵活的、智能的学习辅助工具。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学校教育模式越趋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一直以来,课程改革都是教育行为的单方面发展,纵观近年来有关课程改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关课题,基本上都是以课堂为场景的研究;鲜见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超出学校和课堂的研究话题。“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地交给学生。”这是一线教师必须了解的陶行知教育理念。在高考制度的大环境下,教师还是忠诚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考试能力;信息技术突飞发展的时代中,学校和家庭还是不敢放开学生去使用智能手机这样有力的学习辅助工具。
篇9
关键词:多元智能 高等职业院校 体育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培养学生的教学理念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学生由于智能结构的不同,其学习风格也有许多不同,只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可以最有效地学到知识。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利用他们的多种智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离不开教学理念的更新。多元智能理论提倡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可以通过多元智能去实现
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应当调动不同智能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言语――语言智能,特别是其中的口语,辅助实际教学。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师生之间的对话,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不仅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还能据此做出反应,因为有了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目标要体现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提倡的这么多方面的教学理念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多元智能而教”,在利用多元智能的同时,势必可以促进学生相关智能的发展;“为多元智能而教”发展了学生的智能,那么教师也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发展起来的多元智能来进行“通过多元智能而教”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作者认为两者之间也是有主次之分的,并且以“通过多元智能而教”为主。而一旦教师做到了“通过多元智能而教”,那么势必要利用学生的多种智能,学生被利用的智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各种智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运动智能的应用分析
运动智能是指人能灵巧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包括联系“身”和“心”,使身体得以完美的展现。人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最初是通过感官进行的,劳动创造了人类,可以说其他智能,包括语言和逻辑――数理智能的开发都离不开身体运动的参与。在课堂上,身体的活动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增强记忆。高等职业院校阶段的课程,抽象的知识增多,在抽象性逐渐增大的体育学习过程中,活动性也逐渐减少。
(2)视空智能的应用分析
空间智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视觉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发展思维的形象性,培养孩子富于想象、善于想象的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材料包括:影视资料、图片资料、模型、雕塑等,利用这些形象化的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学生的空间智能。
(3)人际关系智能的应用分析
人际关系智能使人能够了解他人,更好地与他人一起学习、工作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巧。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利用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大声发表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题设计中,针对开放性的任务或难题,教师要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测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过程。
(4)自我认识智能的应用
自我认识智能是人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愿望、目标,了解自己的感情与情绪变化,有效地辨别这些情感,体验自己的力量与价值,形成关于自己的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自我认识智能强的孩子有着良好的自我意识,常常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意识,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知道自己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从而对自己有完整的、客观的认识,有着较强的自律精神。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的反思
1.不可盲目地夸大多元智能理论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被广泛的借鉴,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作用被不同程度地夸大。在许多对该理论认识不深的人看来,多元智能理论似乎成了教育中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如同其他新的教育理念在产生之初的待遇一样,“多元智能理论”也被盲目拔高了。尽管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各个年级、各种科目都在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学研究,但是它仍然缺乏实践经验,许多在实践中的应用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谬误。”在多元智能理论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实事求是地总结其对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带来的变化,切勿盲目拔高。
2.对多元智能要深层次地理解
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理论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在多元智能理论中,蕴涵着两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一个是“多元”,一个是“智能”。“多元”针对的是传统智能理论的一元化弊端,“智能”针对的是以往智能理论的知识化倾向。而当前,多种简单化的做法已经将多元智能理论降格到了模仿和操作的层次。在这些做法的背后,问题的真正实质是――智能被形式化、表面化了。
3.要不断提高专业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教师应具备终生学习意识。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一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4.社会各界和学校也应注重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社会各界和学校的更多重视。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保证,需要社会各界和学校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比如,课题研究经费支持、师资培训支持、各项制度支持、教学设备支持等。
参考文献:
[1]叶肇芳,李利.多元智力理论的职业教育学意义[j].职业技术教育.2002.(28).
[2]胡怡芳.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职教课程目标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李立新.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迪[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4]孔祥富.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中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7).
篇10
关键词:手机;高校课堂;拯救课堂
智能手机乃神器也,它不仅方便了人人之间的交流与通信,还以不断创新的方式丰富着自己的功能,考验着人们的想象力。利用智能手机不仅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查资料,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支付、打车、看病、炒股、导航、开网店等,在世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智能手机已经稍稍装下了整个世界。这种集人类智慧之大成的工具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相应的弊端。
自智能手机成为学生必备工具的那一天,学校的课堂就渐渐地被它占领。从高职院校到国家名校,从国内到国外,学校的课堂上,多了不少用手机的“低头族”的身影。目前,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因升学的因素,相比大学生控制得好得多。而在大学中,因为交往的需要、平台的升高与选择的多样性,大学课堂上学生手机携带率近100%,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学生占90%,60%的学生几分钟就要看一眼手机。因为手机用途多,课堂上的学生感觉课程内容乏味,教师上课没有吸引力,但只将责任推给教师是不公平的。目前,上课使用手机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也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阶段性难题。哈佛大学曾有教师没收学生手机,却被学生告以侵犯人权,只得无奈归还。美国马里兰州一所学校更严厉,首次被发现课上用手机要罚款,第三次就要约见家长,最严重可能被开除。国内情况也不容乐观。据报道,江苏省至少已有二十多所高校先后推行“无手机”课堂,如南京理工大学要求上课“关机”,江苏大学上课时间断网,扬州大学某院系高价购置了手机信号屏蔽器,某些学校更是强制学生进课堂前先“上缴”手机,放到手机暂存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2月3日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 85.8%。由此看来,信息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手机的各类功能都得前所未有到的开发,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使用。同时,高校课堂失守,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各高校纷纷出招,要求上课“关机”的、课前“上缴”的,上课时断网的或设置手机信号屏蔽器的……各种措施能否使学生自觉认同,其实都还很难说。“零手机”课堂到底能否坚持下去,还是未知数。“课堂失守”的情况,不仅是在普通大学,在名校也同样存在,只是程度有所区别。目前,还没有真正找到一种师生认可的良好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
为解决高校智能手机依赖症的问题,我们从管理角度、心理角度和发展的角度进行一下探讨:
首先,之所以学生形成手机依赖症,与手机的功能强大且娱乐性、实用性强不无关系,手机的应用水平也是一个大学生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标志。除了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外,难以想象一个没有qq、没有微信、不会网上购物、不能进行网上检索信息、没有朋友圈的学生能成为目前社会认为的当代大学生,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大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手机功能。学校在管理上尊重学生的生活空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是非常重要的。而大学生之所以能放开使用手机,与学校管理者对学生在成绩考核上的放松不无关系,特别是部分职业院校,因为在成绩管理上的松懈,学生认识到无论学与不学,都能正常毕业,这对在校生的负面影响是难以想象的。紧随而来的是教师课堂教学难以组织,“课堂失守”已不是个别现象。学校管理者应该考虑“抓入口,严出口,活过程”。严把学生入学考试和毕业关,并丰富学生的校内学习和生活。这每一关失守最终都会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其次,想摆脱智能手机依赖症的人,可对自己通过提问、催眠、告诫的方式进行说服。心理学家的建议是:我是一个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我只需要通过手机获取必要的信息;我能和朋友保持亲密的关系;我能经常感到满足;我能接纳依赖智能手机的自己。一边自我提问、劝诫、肯定,一边有意识地不去过分依赖手机,就能够慢慢地和手机相处融洽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精品范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