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0-10 17:4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演讲吸引观众的技巧

篇1

演讲要讲求寓教于乐。我不是指做演讲时要像猴子一样又蹦又跳,但是同文章或杂志相比,人们期望在演讲中感受到你的激情,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背诵。

放慢速度

紧张或没经验的演讲者更容易在演讲时像打机关枪一样说个不停。试着放慢你的语速,并且通过增加一些停顿来达到强调的效果。

眼神交流

与所有听众进行眼神交流。销售人员都知道,你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盯在做决定的人身上,因为秘书和助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板做决定(弥缝注:总是将注意集中在一人,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用15个词做总结

你能把你的想法用15个词总结出来吗?如果不能,那就再总结。演讲对信息的传递并非理想中的那么强有力,所以在演讲中不断重复这15个词的总结可以达到强调和加深记忆的效果。

20-20原则

另外一条幻灯片制作原则。这条原则指的是,演讲中你要有20张幻灯片,并且每张幻灯片只演讲20秒。其目的就是逼使你做到简练,避免听众听得不耐烦。

不要读幻灯片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可以脱稿演讲,可事实上却常常回头看屏幕。读幻灯片,只会不断打断你的演讲思路,这也间接地告诉听众你根本就不理解自己要讲的内容,从而对你的演讲失去信心和兴趣。

演讲就像讲故事

如果你的演讲比较长,那最好加入一些小故事、双关语和奇闻轶事等来串联整个演讲,同时也帮助阐述观点。优秀的演讲者都知道怎样将小故事和要阐述观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提高音量

演讲最忌讳听众无法听到演讲者在讲什么。虽然现在都有麦克风和扩音器了,但是你仍然要确保使所有听众都能听到你。提高音量不是说要你喊,正确的做法就是挺直身体,从肺部而不是从喉咙里发出更为清晰的声音。

不要事先计划手势

演讲中的任何手势都应该是你要传达的信息的延伸,它是帮助你传递信息中的情感来。事先计划手势会看起来很不自然,刻意为之时还会和其他自然的肢体语言不搭配。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手势,那把手随意地放到身体两侧就好了(不要用手指着听众!)。

“这是个不错的问题”

通过使用“这真是个不错的问题”、“我很高兴你提出这个问题”等语句来为自己争取时间以组织回答的时间。听众一般不会察觉这样客套的话,而且你要避免“恩”、“啊”等等口头语。

吸气而不是呼气

当你感觉要说“呃”、“啊”等语气词时(过多语气词只会让演讲变得糟糕),可以停顿一下或者深吸一口气。虽然停顿会显得有些尴尬,但是听众会很少注意到的。

提早到会场(尽可能的早)

不要等到听众都坐好了,你才慢吞吞地调试好投影仪和幻灯片。提早到达演讲地点,熟悉一下场景,检查电脑和投影设备,确保不会出现异常的境况。而且这有助于消除紧张感。

熟能生巧

参加如toastmasters一样的提高和锻炼演讲和交谈技巧的组织。这些锻炼会使你上台演讲时显得更有能力和自信。

避免道歉

只有做错事情时才需要道歉。不要为自己的能力不足、紧张和准备不充分道歉,这只会使听众觉得你没自信。再者,多数情况下,听众并不会注意到你的紧张和小错误。

篇2

关键词:舞蹈表演;技巧动作;内心情感;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40-03

杨丽萍用一曲《雀之灵》让中国观众记住了洁白的孔雀形象,也让世界记住了这位来自云南的原生态舞者。她将自己对孔雀形象的理解,将自己对生命的了解融入了手指、腕、臂、腰等技巧动作中,让人们感受到了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看到了一个高贵纯洁的艺术形象。当然,还有无数的艺术家用技巧和情感的合二为一为我们奉献了一个个经典的舞蹈作品,让我们在精美绝伦的舞蹈动作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震撼与可贵。这也让我们沉思,怎样才能实现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和统一?

一、关于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概述

1.技巧动作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人们欣赏舞蹈,欣赏的舞蹈整体的编排、舞台的布置,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舞蹈演员的表演。在舞蹈表演中,当舞蹈演员做出高难度劈叉动作、跳跃旋转动作或者超出观众想象的极限动作时,观众往往会凝神屏息,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大声叫好。这说明,舞蹈演员的技巧动起着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重要作用。舞蹈表演的实践也证明,平淡无奇、没有张力的技巧动作往往会让观众感觉索然无味,而充满张力、技术含量高的动作往往能博得观众喝彩。而从舞蹈表演本身来说,舞蹈技巧也是其最为重要和精彩、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部分。正是因为技巧动作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很多舞蹈演员为了持久地吸引观众注意力,不断地创新着技巧动作,不断地挑战高难度的技巧动作。需要注意的是,舞蹈不是靠单一技巧动作就可以吸引观众的,必须要注意舞蹈动作的连续性和突出性,某一个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动作只是为把观众带向一个情绪的高潮,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因此,要特别注意技巧动作整体的编排,要让技巧为舞蹈服务。

2.内心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首先,舞蹈和音乐艺术不同,它需要通过视觉来传递,观众通过肉眼观察才能看到舞蹈的形,才能看到舞蹈动作。而在这种特有的传递方式下,舞蹈演员自身的情绪、动作、甚至一个席位的表情都会被观众收入眼底,观众通过舞蹈演员的表情,可以感悟舞蹈本身所要表现的情感,可以感受到舞蹈中的主角思想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变化。如果没有这种情绪的渲染,那么观众欣赏的就只是舞蹈的技巧动作,并不能从舞蹈中获得感性认知。而如果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充分表现出情感要素,把主角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纠结,把人物的涅通过舞蹈表现出来,那么就能够达到通过舞蹈传情的目的。这种情感的传达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触动观众神经,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灵魂的洗涤,进而会激发观众与舞者之间产生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会实现艺术的共鸣。由此可见,内心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它是决定舞蹈表现力、决定舞蹈成败的关键。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有当舞蹈以独特的感情形式表现和存在时,它才能够带给观众真正的视觉享受。

二、关于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技巧动作和内心情感都是舞蹈表演中的关键要素,二者缺一不可,缺失了任何一个部分,舞蹈对观众而言就会失去吸引力,无法让观众感同身受。因此,在舞蹈表演中,必须要想方设法实现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实现二者和谐统一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是舞蹈艺术表现的需求。舞蹈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不是几个复杂的、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就能表现的,也不是只靠情感的渲染就能成功表现的。形象一点来说,只有技巧没有情感的舞蹈,就像只加了盐,没有加其他作料的食物,能吃但是很难让人吃得香;而只有感情没有技巧的舞蹈,则就像添加了无数作料,却唯独少了盐的食物,也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想充分地表现舞蹈这门艺术,必须要坚持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融合。既要让观众欣赏到高难度、精湛的技巧动作,也要让观众感受到舞蹈独有的精神色彩,只有实现二者的充分融合,于技巧中表情感,于情感中展现技巧,才能呈现出极具艺术含量和艺术品质的舞蹈作品。只有当舞蹈演员在表演中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充分调动,并通过具体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才能让欣赏者感受到独特的肢体语言。可以说舞者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传情。比如蒙古舞中雄鹰展翅的动作,鹰是蒙古草原的一种象征,雄鹰展翅是蒙古草原一个极普通的艺术形象,却又展示了蒙古人民勤勤恳恳、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也就是说,是情感造就了动作的独一无二,是情感促使动作更具美感。

2.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是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需求。观众欣赏舞蹈多是基于内心需求,他们希望通过欣赏舞蹈达到一种艺术的享受,一场视觉的盛宴。如果舞蹈演员在表演中一味地追求技术动作的高、精、尖,一味地在动作中求新、求异,而忽略了内心情感的表达,那么在观众眼中,舞蹈和杂技也就没什么区别,舞蹈独有的魅力就很难展现,观众也就很难在舞蹈中获得感性认知,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舞蹈对观众来说,只能吸引他们的眼球一时,不可能让观众久久回味。而如果舞蹈演员在表演中只追求情感的表达,想方设法向观众表达舞蹈中主人公的情感诉求,而忽略了手、臂、肚、腰等基本技巧动作的展现,那么在观众眼中,舞蹈还不如话剧精彩,舞蹈独特的舞台张力就无法体现,观众也很难被吸引。因此,观众对舞蹈的诉求决定了其必须坚持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

三、实现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和谐统一的建议

实现舞蹈表演中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能够充分展示舞蹈的魅力,能够让舞蹈舞台表现出极大的张力,能够让舞蹈演员将所饰演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能极大地引发观众共鸣,可以达到一种空前的情感交流。因此,要注重技巧动作和内心情感的融合,使二者有效互补,共同为观众打造视觉盛宴。舞蹈角色的内心情感并不是靠舞蹈演员口述来实现的,不是要舞蹈演员通过描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实现二者的统一,指的是在技巧动作中,巧用面部表情、眼神、“气”等动作,来展现舞蹈动作的同时,将舞蹈角色内心的情感也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以下是实现二者和谐统一的一些建议:

1.将舞蹈技巧动作和面部表情统一起来。一个人或高兴、或愤怒、或忧伤,面部表情最能表达这种情绪。因此,注重舞蹈演员面部表情的训练一直是舞蹈演员情感训练的重要内容,管理不好自己面部表情的舞者注定是失败的,面部表情僵硬的舞者,会让观众产生抗拒心理,会让观众丧失欣赏兴趣。因此,一个舞蹈演员必须善于管理自己的面部情绪,在舞蹈技巧动作的训练同时,也要注意训练自己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的训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专项训练,坚持基本功训练和面部训练的统一。首先,训练舞蹈演员的肢体控制能力,让舞蹈演员可以轻松驾驭自己的肢体,做出各种舞蹈动作,并让舞蹈演员渐渐找到肢体感觉,在训练中保持动作的优美,上下身保持协调,保证动作的准确到位;然后要让舞蹈演员掌握不同舞蹈的音乐风格。

以舞蹈作品《小小水兵》为例,该作品坚持朴素的舞蹈表现方式,通过对小小水兵这个形象的演绎,表达其深深的爱国情感。这个舞蹈之所以能够成为少儿舞蹈中的经典作品,在于其通过舞蹈演员欢快的跳跃和翘腿晃悠以及下后腰、仰卧在地等动作,表现了小小水兵的生活状态,同时,通过舞蹈演员沐浴在晨光下的微笑惬意的面部表情和注视大海时留恋、深情的面部表情,让观众在欣赏小小水兵生活的同时,感受到了他们特有的朝气和活力,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感情。在训练时,不但要让舞蹈演员掌握下后腰等基本动作,还要训练他们的面部表情,让他们想象并通过面部配合表达出早晨起来看到了蓝天碧水时、呼吸到清晨海上新鲜的空气时惬意的享受。通过独特的“z”技巧造型和小小水兵恰到好处的表情,极容易让观众认可小小水兵可爱充满朝气的形象。

同时,技巧动作与内心情感和谐统一中的面部训练还要有针对性。要让舞者学会用头、用嘴巴、用眼睛演绎不同的面部表情。比如舞蹈人物愤怒时,不但肢体动作要硬,要有力度,舞蹈演员也要做出相应的或瞪圆眼睛或凶神恶煞的表情。而如果要表达惊吓的表情,舞蹈演员要适时张开嘴巴或者用手遮住眼睛;要表达害羞,则要面露微笑,用手轻掩半边脸庞;要表达悲伤的表情,就要保持嘴角弧度向下,或者让下嘴唇往外翻;要表达快乐的表情,则要然嘴角上扬,并咧开嘴,传达出正在大笑的感觉。

2.要注重技巧动作和眼神的和谐统一。我们常说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清这个人的内心世界,眼神是反应内心情感的点睛因素,如果只是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比如嘴部的动作等来表现情感,无疑缺乏厚度和灵性。而有了眼神的装点和修饰,整个舞蹈就会变得有力起来,整个舞蹈的美感也就可以充分体现。在舞蹈中,我们把眼神定义为一种神韵,一个有神韵的舞蹈演员,才能将舞蹈演绎得淋漓尽致,才能让不同的舞曲、不同的舞蹈内涵展现给观众。以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为例,不论是维吾尔族舞蹈还是蒙古族舞蹈,通过舞蹈演员眼神的柔和美,就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少数民族热情好客的情谊。同时,眼神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忧郁的眼神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舞蹈演员演绎的是一个处在情绪低落期的角色,明亮的眼神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舞蹈演员演绎的是一个开朗的角色,兴奋调皮的眼神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活泼的舞台形象。不同的眼神总能向观众传递出不同的情感,让他们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舞蹈作品和美术作品一样,都要具备传神的特性。

坚持技巧动作和眼神训练的和谐统一讲究的是舞蹈演员感受、身体、眼和气的协调,这是舞蹈的精髓所在。通过眼神发出信息,能够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舞蹈角色的内心情绪,同时,它能够让观众与舞蹈演员之间形成一种无声的交流。既要保持动作的干净,也要直接用眼神传递感情。

眉目可以传情,因此在舞蹈训练中,要坚持技巧动作和眼神训练的融合。首先,可以让舞蹈演员进行定眼训练。可以让舞蹈演员在压腿或者劈叉时,让他们的眼睛盯着一个设定好的目标,可以正视,也可以斜视。具体的做法是,在舞蹈演员身体3米左右的地方选择一个不明显的点,保证点的高度与舞蹈演员眼睛的相平。然后让舞蹈演员睁大眼睛,并保持双眼对标记点的正视,要注意他们眼神的集中,避免眼神涣散。为了保护舞者的眼睛,在定眼一段时间后,可以让舞蹈演员稍事休息,而后再进行反复的定眼训练。斜视训练和正视训练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要调整角度,舞蹈演员眼睛和注视的目标点之间保持二十五度左右的斜角。其次,对舞蹈演员进行转眼训练。所谓转眼,就是让舞蹈演员灵活地控制眼珠,让其在眼眶里可以随意来回转动。比如让舞蹈演员眼球由正前方开始,移到眼角处,并左右眼角来回运动,坚持反复练习;或者让舞蹈演员眼球由正前方开始,进行上下左右转动,注意在向上转动时,不要抬眉,避免带出其他情绪因素,影响内心情感的表达。同时,可以训练舞蹈演员眼球转动的快慢,让他们进行快速和慢速的交替反复训练。只有让舞蹈演员的身体技巧和神韵集合起来,才能让舞蹈体现出独有的魅力,才符合舞蹈的审美内涵,才能让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身心并用,让舞蹈显现出艺术魅力。

3.注重技巧动作和“气”的和谐统一。舞蹈演员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的喜怒哀乐,这是作为人的真实情感。但是舞蹈演员在表达中不能只表现自己的情感,而应该把自己的情感与舞蹈角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通过自身的演绎来表达和传递舞蹈中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舞传情的目的。而“气”是表达舞蹈角色内心情感的关键要素。通过气的用法的不同,比如呼吸的长短、呼吸的速度等,都可以反应舞台角色的性格特点,反应舞台角色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背景。通过气、通过呼吸特点,可以让舞台角色内心的踌躇、对事物的冷漠、轻视或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比如如果舞蹈演员要表现一个劳动者,那么他在舞蹈表演中就要口鼻兼用,表现出劳动者较重的呼吸;如果其表演的是一个有高贵身份的角色,那么就不能用口出气而应该用鼻子呼吸。同时,在舞蹈表演中,如果需要表现出角色的英勇和无谓,那么舞蹈演员就要收腹挺胸,让气贯于胸。合理地用气能够让舞台人物的形象更突出,能给观众呈现更具舞台说服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象。

综上所述,舞蹈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坚持技巧和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舞蹈,不仅要包含完整流畅的技巧动作,还要蕴含感情,如果不注重技巧动作的运用,那么整个舞蹈就会变得平淡无奇,就很难有亮点,很难吸引观众,也很难呈现舞蹈的力量和形体美;而如果不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那么舞蹈就会变成简单的技巧动作的呈现,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将会缺失,舞蹈将会失去其生命,很难引起观众共鸣。因此,要加强舞蹈演员的训练,在技巧训练的同时,加强内心情感的表达训练,实现表演中二者的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为观众奉献真正的经典。

参考文献:

〔1〕吴迪.舞蹈中情感与动作的关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2〕惠勇.如何加强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因素[j].大众文艺,2012(22).

〔3〕宋晓.浅谈舞蹈中的情感表达――增强舞蹈表情性,增加舞蹈艺术美[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

篇3

很不擅长在演讲、发言等有很多听众的场合讲话。甚至完全不知道该怎样说话。这样的人很多吧?对读者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工作中最想掌握的沟通技巧里,演讲排第一位。

往往以没经验、紧张等理由来回避演讲。其实“只要抓住要点进行训练,谁都可以做一次很好的演讲。掌握技巧是关键。”沟通技巧讲师大屿利佳说道“除演讲内容和资料以外,声音、视线以及手势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方法”。“听众是看谁在‘如何’传达信息。给他们留下愉快的印象的话,信息就更容易传达。”手势以及目光不安的话,内容再好也可能被认为不值得信任。

做过很多演讲的河野真理子女士说:“演讲的最初5分钟以及最后的答疑环节是赢得人心关键。”用最初的5分钟从现场气氛判断出听众想听什么,然后随机应变改变话题来满足听众。另外就是最后的答疑环节,事先对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查,以数据来说话更令人信服。还有,以真诚的态度回答听众问题,也能赢得他们的信赖。

“演讲的终极目标是让听众理解内容并依此去执行。因此,公司内部的演讲的话,事先调查公司面临的问题并将其纳入演讲,突出效益,‘结束之后,请大家发表一下感想’事先对关键性的听众这样打一下招呼也是必要的。”下面是有关专家介绍的7项演讲技巧。大家一定要实践一下!

1 传达内容

15分钟的演讲能传达给听众的要点只有3个!?想传达的要点要大量精简。

演讲的时候,很容易就将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倒出来。但是作为听众来说,演讲结束一个小时之后再将内容全部回忆起来是很难的。“自问一下自己究竟想传达什么,然后总结要点。15分钟的演讲的话,最多总结出3个要点就行了。这样,听者更容易记住。先说结论的prep法在演讲中也可以使用。资料制作中也尝试使用一下吧。”(大屿)

2 赢得人心

赢得人心,准备非常重要!

开始的5分钟吸引听众。

并不是所有的参与者都会积极地演讲。所以,要想在演讲开头的5分钟抓住听众的心,事前需要进行一番研究。“事先调查参会者的年龄层、从身边的热门话题切入演讲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年长的参会者比较多的话,谦虚地说一下‘作为晚辈,虽然有点失敬,但碰巧专修这个领域的知识,只好献丑了。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比较好。”

3 外表

不戴过于显眼的首饰!头发不要盖住额头与耳朵。

大耳环,五颜六色胸花···虽然时尚,但过于显眼的话会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而使其不能集中精力听演讲。因此要严格着眼于简单时尚。另外,建议露出额头和耳朵以赢取听众的信赖。“为了让听众看清你的表情,刘海最好不要超过眉毛及眼角。还有,注意不要用手去拨弄头发。

4 说话方式

用目的划分听众。

篇4

关键词:声乐艺术;舞台节目;主持;重要性

纵观艺术发展的历史,声乐艺术是非常古老的形式之一,有着其自身的独特魅力。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艺术也从最初的独立艺术变为能够同其他艺术形式相互结合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要求和精神要求也都上升了一个层次,声乐艺术同日新月异的舞台节目有着较多的相通之处,而节目的主持人同样决定了节目质量的高低。因此,对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以及声乐艺术同其他艺术的相互融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舞台节目主持者对于节目的重要作用

(一)主持者是舞台节目的形象代言人

所谓形象代言人,也被称作形象大使、形象代表,主要指凝聚、代表晚会或演出人员的整体形象,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社会、群体以及艺术形象等。舞台节目的主持者要想担任好形象代言人,首先需要塑造一个良好的自身形象,其中包括外部形象、内容形象以及语言形象和综合形象。外部形象主要是指主持者穿着、化妆以及眼神、表情、步法等形体动作必须符合舞台要求,做到别致、新颖、大方又不失文雅、庄重。内容形象则是指主持者在主持过程中要做到情感饱满、反应机敏、想象力丰富,恰当拿捏观众情绪。语言形象则是指舞台主持者在节目主持中所使用的主持词需言简意赅,通过语言为观众塑造形象,使得观众的吸引力被充分凝聚,调动观众的思维和情绪。综合形象则要求主持者做到形体与心理统一、体验与表现统一、自身与节目统一,真正起到节目主持的作用。

(二)主持者是观众的艺术导游

这里所说的艺术导游指的是舞台节目主持者应该能够像导游一样,引导观众对舞台节目进行欣赏。而要想做好观众的艺术导游,节目主持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对于舞台晚会的各个节目充分了解,熟悉各个节目的内容、演员阵容、音乐风格、艺术特色等,就好像是旅游导游要对每一个景点都熟知一样。其二,要对舞台晚会的各个节目充分热爱,将观众带入观赏情境,并保持新鲜感,不能老生常谈。其三,要将自己的主持语言融合解说语言,适当的对每一个节目做些提示,激发观众的兴趣,引发观众的观赏欲望。其四,主持者要做舞台节目的“知音”,不说行外话,引导观众同样成为节目的“知音”,达到以情动情、以心拨心的主持效果。

(三)主持者的文化桥梁作用

文化指的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中物质文明中包括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中又包含有宗教、艺术、哲学等多个子系统。因此,舞台艺术要想更加的符合人们的要求、吸引人们的眼球就必须展现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而节目主持者则充当着重要的文化桥梁的角色。首先,主持者的主持词也需要具备连接词的作用,让节目同节目间建立起文化纽带,形成完整的文化链。其次,主持者是节目和文化之间的中介和桥梁,能够使观众同节目二者之间形成互动。这些都对主持者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有非常高的要求。

二、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具体应用

(一)语音的规范应用

嗓音是人类在进行各种形式的人声表演的“乐器”。也就是说,舞台节目主持人之所以能够融入声乐艺术主要是因为主持和声乐都产生于相同的生理机能。说话的声音与唱歌的声音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二者都是用同一个发声要素、从同一个结构发出声音,发声需要经过呼吸、振动和共鸣,再经过咬字器官形成清晰的语言,使得主持与唱歌能够独具特色。声乐演唱者与主持人都属于有声语言的工作者,声乐是音乐同语言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是在人语言的基础之上增加旋律,所以,如果去掉旋律线条,声乐艺术自然可以运用到舞台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中。无论是声乐演唱还是节目主持,都对语言语音的规范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除了特殊地方的主持人以及声乐演唱者使用方言外,其他大多数都需要使用普通话,做到音量大、音色美、穿透力强、音域宽。

(二)气息的正确应用

发声的基础是呼吸,声音的动力是气息。呼吸能够决定人发出声音的强弱、高低以及音色等变化,正确的气息运用为发音、吐字与共鸣提供可能。如果没有呼吸的辅助,其他的发声要素也都起不了作用。所以,具有流动性、持久性的声音与气息的支持有着直接关系。声乐艺术表演中,表演者的呼吸方式与正常人在生活中的呼吸方式是有一定区别的。声乐艺术表演所使用的呼吸方式更深更广,这种呼吸方法被称作“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舞台节目主持者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也提倡使用这种方法呼吸,达到气托声出、声把情传的效果。“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为良好发声提供了动力,可以根据实际节目的需求,有效的控制气息。充分保证舞台节目主持人发声的气息量。其中,要想完整的表现主持词,主持者还需要掌握一些“换气”的技巧。

(三)适度的共鸣

声乐艺术表演和舞台节目主持要想动听优美,都离不开共鸣器官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应有的共鸣效果。这里所说的共鸣器官主要指的是能够将人发出的微弱基音共振扩大的人体器官,是人的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对声乐艺术表演人员而言,要想发出好的声音首先需要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有效的调整发音、气息以及共鸣三个要素,使得声音得到润色。舞台主持人在进行节目主持的时候,需要保证自身发音的悦耳清晰,也必须要运用到适当的胸腔、口腔、咽腔、头腔和鼻腔的共鸣。用好听的音色、富有表现力的声音给观众传递节目信息,获得良好的舞台效果。

(四)体态语言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体态语言其实是一种没有声音的语言,主要指的是人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声乐艺术表演者以及舞台节目主持人需要通过体态语言来向观众传达作品以及节目中蕴藏的情感,使得观众感受到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的节目信息,实现对声音语言的补充。通过体态语言能够综合传递节目及作品的感情和内涵,因此就需要主持人以及表演者不仅在有声表现上掌握技巧,同时还需要在肢体、动作、身姿和眉眼上注入鲜活的表现力,达到灵活大方、大气自如的效果,满足观众对于节目的审美要求。

(五)情感的表达

声音的灵魂是情感,如果声音中没有情感表达,节目和作品都会变得非常苍白。让观众感动是艺术表演所期待的效果。如果表演者在演绎作品或者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毫无情感投入,观众便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好比一个人,想要给大家快乐,同大家分享好心情,但是自己无法快乐起来,那么自然无法将别人打动。所以,情感的表达对于节目和作品都是非常重要的。就声乐艺术来讲,声乐艺术表演者需要将音乐和语言相结合,让人们感受到表演者丰富、真挚、细腻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作品的催化剂,能够使声音技巧不那么苍白。舞台节目主持者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不仅需要将情感融入到节目中,同时还要注重声音技巧的运用,声音技巧的前提和基础是情感,同时,声音技巧又反作用于情感。主持者通过停连、语气、重音以及节奏进行情感表现,这同声乐艺术中演唱力度、音色、节奏和休止的意义是相似的。

(六)二次创作作品

声乐艺术表演者演唱作品、舞台节目主持者主持节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都是创造性很强的劳动。然而,为了节目的整体性,并不是每个声乐艺术表演者或节目主持者都需要在每个作品或节目中进行创作。对于他们来讲,创作主要是他们在提前准备的基础上,在表演作品或节目主持的过程中有感而发的东西,也就是对于作品或节目的二次创作。就声乐艺术的表演者来说,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对所要表演的作品充分熟悉,将歌词以及歌谱等熟记。其次,要对作品进行有效的分析,把握好作品中的各个情节,了解作品中的每个角色,挖掘出作品中蕴藏的深刻情感内涵。最后,要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对作品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情景再现。而舞台节目主持人在对节目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其一,熟悉节目,提前了解节目背景,对于主持词中的语言读音标准掌握,对于稿件要提前熟悉。其二,重视节目分析,从所主持的舞台节目的中心思想、情感内涵合理布局稿件结构,确定主持基调。其三,同样要注重情景再现。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舞台节目主持和声乐艺术表演有着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二者均是多种艺术技巧综合表现的艺术,要想将歌唱好,将主持做好,扎实的发声技巧非常重要,但是更需要表演者和主持者从实际出发,提升个人文化底蕴,丰富生活经历,正确的把握各种节目和作品的基调,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同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三、结语

声乐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和众多其他的艺术形式通过相互结合发挥出声乐艺术本身所特有的优势。本文主要从舞台节目主持者对于节目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了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艺霄.声乐艺术在舞台节目主持中的应用[j].民族音乐,2011,(03):53-55.

[2]刘晓冉,胡水欣.声乐艺术在电视节目主持中的技巧应用[j].科技风,2011,(06):221.

[3]孙婧.声乐艺术在电视节目主持人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李建结.电视综艺节目舞台叙事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5]谭力.舞台主持是什么———探析传播学视角下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定义与内涵[j].学理论,2015,(12):136-138.

篇5

abstract:speech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hat the leader used in work, the leader should at least master parables, conversion, humor, alternate four common techniques, which can make the language lively, attractive and appealing.

关键词:领导者 演讲语言 生动 技巧

keywords: leader speaking the language lively technique

作者简介:赵淑莉(1972―)女,黑龙江绥化人,营口市委党校行管法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中文。

领导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时,无论是部署、动员、思想教育还是汇报工作、对外交往,样样离不开讲话,但有的领导一讲话就像同志说得那样“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 [1]让听者乏味,让领导形象受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领导者要想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新引力和感染力,要至少掌握四个演讲技巧。

一、学会比喻

是指领导者要学会在演讲中用简的单事物来比喻复杂的道理、用容易理解的事物来比喻费解的问题,以增强自己语言的说服力和听众的理解力。古人曰“君子善譬”,成功的演讲者都善用比喻来说明问题和道理。例如朝鲜问题六方会谈,第四轮计划五天,实际却超出很多天,到第七天的时候记者追问韩国外交部长宋淳“为什么谈了这么长时间”时,宋淳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比喻,说明谈判的难点和复杂性。他说:“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如果用开车来打比方的话,就是沿着国道已经开到了市中心的入口,但是要到达目的地,还要等红绿灯和通过堵车的路段。虽然离目的地已经不远,但很难预测还要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用形象的比喻把谈话的难点、会话的希望及谈判的时间将会无限延长清晰的表述出来。我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也非常善用比喻,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关于中美贸易逆差问题时说到:“提到美国人总是抱怨的贸易是逆差,其实是他们不愿卖给我们高技术,而只愿卖给我们大豆和加利福尼亚的柑橘。因为他们认为卖给我们高技术,我们将会用于军用”。接下来他就用了一个比喻:“实际上,很难说得清楚什么叫军用,什么叫民用。比如说这杯茶,我和姜主任喝了就是民用,那要是当兵的喝了就是军用?说得清楚吗?”这个比喻就很有说服力。

二、善用换算

换算是加速人们理解的一种方式,原本是数学概念,指把一种单位的数量折合成另一种单位的数量,如把斤和两换算成千克。在这里,指领导者在讲话过程中,把不太容易理解事理用听众比较容易理解的事理来说明。比如电视剧《成吉思汗》中的一段对白,着急赶路的信使问驿站的马夫:“新都离这里还有多远?”马夫回答说:“不远,当这匹马跑出汗的时候就到了!”这就是一种换算。信使问的是距离,马夫回答的却是一种现象。通过这种换算,马背上长大的信使很清楚地知道了距离的远近。

三、使用交替

广播电视等传媒通过研究得出这样一个规律:人的视听注意力在5到7分钟时是一个段落,7分钟是人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人就走神。运用这个原理看新闻节目主持人,通常语言表述一两分钟,就穿插一个画面,然后再说几句或几分钟又插入一个画面,语言和画面不断交替,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又如,很多人都爱看美国大片,细心人会发现:无论战斗的场面多么激烈,开始前后五分钟左右通常会切入商场、宴会、做饭、拥抱、接吻、母爱,草地、街道、公园等平和而温柔的场面,再过五分钟左右,又切入很激烈的打斗场面:强烈的音乐,盘旋地直升飞机,炸弹爆炸、枪械扫射,人们四散奔逃……。激烈与平和、残忍与温柔、强与弱、动与静、明与暗不断交替出现,紧紧吸引住了观众。

四、展现幽默

幽默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幽默地讲话最能体现个人能力与魅力、也最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领导讲话若是没有幽默感,即便条理再明晰,时间久了,也像好菜没有放盐一样寡淡无味。让演讲中更具幽默常见方法有:第一,错位思维法,即不按照普通人的思路想,而是“岔”到有趣的一面去。如连战在北大演讲时说到:“看到斯草、斯木、斯事、斯人,想到我母亲在这儿年轻的岁月……台湾的媒体说我今天回母校――母亲的学校,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报道。”连战将“母校”解释为母亲的学校,“岔”得可谓恰当巧妙,赢得了听众的笑声和认同;第二 ,“一语双关”法。双关是幽默最厉害的招式之一,言在此意在彼,让听者不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能领会言外之意。如宋楚瑜在清华大学的讲演:“昨天天气预报说可能今天有一些雷阵雨,但今天到清华大学看到的不仅是风和日丽,而且是拨云见日。这不就是大家所期望两岸雨过天晴、拨云见日吗?这种期待都是大家所共同的”。 宋楚瑜技巧性地用“雨过天晴、拨云见日”隐晦曲折地表达出了不便明说的想法。第三,创新模仿法,即模仿现存的词、句及语气等而创造新的语言或含义,造成幽默感。如赵本山的小品中,把暗送秋波中的“秋波”理解“成秋天的菠菜”。第四,巧妙解释法。如有人问英国著名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为什么要嫁给一个比她小十三岁的考古学家时,她幽默地说:“对于任何女人来说,考古学家是最好的丈夫。因为妻子越老他就越爱她。让演讲中更具幽默的方法有很多,此外还有正话反说法、曲解法、模仿法等,就不一一列举。

若想讲话幽默得体还必须主要内容高雅、态度友善、区别对象、分清场合。如美国前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试麦克,开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们将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皆哗然。里根在不恰当的场合、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前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所以,讲幽默也一定要分清对象和场合,关于宗教、政治、伟人以及令人同情的痛苦是绝不能开玩笑的,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也不宜开玩笑。

任何一种演讲技巧和方法想要发挥作用,都离不开实践。相信领导干部在讲话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和掌握一些演讲技巧和方法,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展现领导个人魅力,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篇6

演讲的类型很多,比如竞选演讲、动员演讲等,但不管怎样,上面所说的几点是一定要注意的。当然,在写演讲稿的时候,我们最先要明确的,是演讲的主题。下面我们以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说说。

做热爱科学的新一代

(演讲稿的标题,一般就是演讲稿的主题和观点。“做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既观点明确,也有号召力。整个演讲,都是围绕这一明确的观点进行的。)

同学们:(听众不同,决定了你的演讲要采取不同的语气来进行。现在听众是你的同学,所以就需要用平等、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来演讲。如果听众主要是你的老师、家长,那么表达方式又不一样了。)

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有趣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用一个排比句,罗列现象,吸引听众。一开头就强调了“科学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一事实,提醒大家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开头,强有力地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引导听众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小说,当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了现实。(回顾历史,说说科学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适应新世纪,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呢?(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前面都是铺垫,这里话题一转,进入主题。从列举事实到提出问题,层次分明,非常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分析问题,把话题引到主题上来了:青少年需要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参加科技“五小”比赛、阅读科技书籍,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觉来分析,更具有说服力。演讲是带有鼓动性质的,能鼓动听众接受你的观点,就达到了你演讲的目的。所以,注意感彩,把说理与抒情结合起来,是最能打动听众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同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随着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久的将来,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列举生活中的事例,阐述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科学的重要意义。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观点明确,情理结合。另外,演讲中使用短句,会比使用长句听起来更容易明白,这也是演讲的技巧,是口语化的具体表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前面所说的事例,更多的是科学给整个世界带来的变化。这里重点说我们的祖国,这样说就更具有现实意义了。)邓小平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肩负起新世纪的重担。(结合祖国的科学发展情况,论证科学的重要,突出“我们”——青少年一代——在科学发展中应该担起的重任。句句打动人心。)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学习科学,让我们从小做起。(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说理与抒情积累到这一步,再来提出号召,可谓水到渠成。)我们要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因为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时,对各种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多阅读一些;还应该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写科学小论文等,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够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不讲空话、大话、套话,句句落在实处,讲实话。这是演讲特别要注意的。听众可不喜欢听你唱高调,讲空话。)

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无论是美国的“挑战者号”爆炸,还是全球计算机病毒的升级,从来都不能阻止人类的科技进步。“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渴求知识的人。如今,让我们也用它来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演讲结束时,用强有力的语言号召听众响应你的观点,这非常重要,它是对演讲主题的再一次强调。)

谢谢大家。(结束时别忘了谢辞。)

结合上面这篇例文,我们可以再次归纳一下演讲稿、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一、主题明确,观点鲜明,内容要具有鼓动性。演讲稿的观点,体现了演讲者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演讲者的见解高明与否。明确的观点能给人以可靠感。反之,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

演讲内容要有鼓动性,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这样才能激发听众的情感。听众的思想为之震动,认同演讲者的观点,产生共鸣,演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结构清楚,层次简明。上面这篇文章,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层层相扣,思路明晰。

篇7

1、提问式:提问方式是引起听众注意的首选方法。提问能促使他们很快便把思想集中起来,一边迅速思考,一边留神听。听众带着问题听讲,将大大增加他对演讲内容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但提出的问题不能太滥,应围绕中心,饶有趣味,发人深省;如果问得平平淡淡,不痛不痒,反而弄巧成拙,失去这种开场白的优势。

例如:题为《讲真话》的演讲稿就采用了这种开场白:“同志们,首先请允许我冒昧地提个问题:在座的各位都讲真话吗……”此问让人为之一震,也切中正题。

2、新闻式:时事新闻是大家所关注的。当演讲者首先当众宣布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那么便能引起全场听众的高度注意。

例如:《文明古国的悲哀》演讲稿的开头用得就是新闻式:“据一家国家级的报纸报道:在国外,几乎所有国家的公共场所都专门贴有用中文写的告示牌--请不要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朋友们,这并非是一件正常的小事,而是对号称文明古国的子孙们的一种讽刺。”

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能使听众为之震惊,并对事态关注起来。但这种新闻首先必须真实可靠,切不可故弄玄虚,否则,愚弄听众只会引起反感;其次要新,不能是过时的“旧闻”。

3、赞扬式:好话人人爱听。当演讲者在开场时说几句赞扬性的话,可以尽快缩短与听众的感情距离。但要注意分寸,不然会给人哗众取宠、油嘴滑舌的印象。

4、“套近乎”式:演讲者可根据听众的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思想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描述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或学习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甚至自己的烦恼,自己的喜乐,这样容易给听众一种亲切感,从而产生共同语言,双方的感情距离一下子缩短了。

5、悬念式:也叫“故事式”,就是开头讲一个内容生动精彩、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或举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来制造悬念,设计的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令人神往,令人关注,使听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深表关切,从而仔细听下去。

6、直入式: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单刀直入,直截了当接触演讲的主题也许比起繁琐无味的开始更得听众者心。如《下一个》演讲稿的开头:“当球王贝利踢进一千个球时,有位记者问他,‘哪一个最精彩'贝利回答说:‘下一个!'努力追求'下一个',是优秀运动员和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共同品格。"

7、道具式:又叫“实物式”,演讲者开讲之前向听众展示某件实物,给听众以新鲜、形象的感觉,引起他们的注意。实物可以是一幅画、一张照片、一张图表、一件衣服等。

8、幽默式: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新奇贴切的比喻开头,既能紧紧抓住听众的心,引人发笑,又能活跃会场气氛,让人在笑声中思考。

9、忠告式:演讲者采取郑重其事的态度,向听众讲明利害关系,以引起大家的警觉,从而增强演讲的实际效果的一种方式,一开始就讲出了事态的严峻,引起了听众的注意和警惕,使听众产生了急于欲听下去的迫切感。

10、渲染式: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听众相应的感情,引导听众很快进入讲题的开头方法。

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

“三月十四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开头,只用短短的两句话,便把听众引进了一个庄严、肃穆、沉痛、对革命导师敬仰的气氛之中,有利于听众接受演讲的正文所欲展开的谈论。

11、名言式:格言、谚语、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等,具有思想深邃和语言优美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青年人更有魅力。若能适当的运用名言作为开头,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但并不是凡引用名言作开头都有好处。那些司空见惯,为青年所熟知的名言,经反复引用后,往往便给人俗套之感,使听众觉得你的本事不外乎会背《名人名言录》而已。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吸引人的作用,使得全场嘘声四起。引用名言,要让听众有回味、咀嚼的余地。哲理性要强,但不要太深奥莫测,甚至晦涩难懂,应当注意语言的通俗性。

如《走自己的路》演讲稿的开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的开头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含义深邃而又必然地引出下文。

篇8

在演讲中运用“开合”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欲扬先抑,前开后合。为了使演讲的主题更鲜明突出,可以采用先荡开抑制,后收拢张扬的方式,使演讲产生波澜,从而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听众。

例如,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演讲《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开场白中讲了一个故事: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讲到这里白岩松荡开一笔,讲自己过去对这个故事蕴含的深义理解甚少,先进行了抑制。然后离开这个话题,讲述自己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冰心、季羡林等世纪老人的动人事迹,感受到老前辈高尚无私的人格魅力。最后,才扣回开头的故事,进行升华扬厉:

“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再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就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由于演讲者运用了欲扬先抑、前开后合的方式,使整个演讲既精炼警策,又波澜起伏,给听众留下了久久难忘的感动和意味深长的美感。

二、即兴荡开,适时扣合。由于演讲采用漫谈式的语体风格,在内容上具有较大的伸缩性,这就需要运用“开合”技巧来对演讲的内容做艺术处理。演讲者在演讲中可以即兴荡开,看似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实则形断意连,一脉相承;在适当的时候,再扣回主题,给听众以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感受。

例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南京大学的演讲中这样说道:“我毕生都致力于在一切有可能的地方推动对话、和谈和谅解。无论是在萨达特总统身边还是在穆巴拉克总统身边,无论是在联合国还是在国际法语国家组织,我始终坚信,和谈与对话是通往和平之路的大门。现在,我比以往更加坚信这一点。

尽管这条路很长,很崎岖。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中东地区悲剧性的历史,还会发现这条路有时会让人失望,但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沿着这条路不懈地走下去。这种谅解,这种对话的精神,在你们南京大学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它们体现在你们向世界开放的意愿中,体现在你们促进多语化发展的努力中。”

加利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政治观点“和谈和对话是通往和平之路的大门”时,在“世界”、“中东”驰骋,话匣子大开,然而,他又适可而止,巧妙地回到身边的“南京大学”,扣住了演讲的主题,具有开合纵横、收放自如的艺术效果。

三、穿插游离,一语挽合。在演讲中,为了调动听众的兴趣和调控现场气氛,演讲者也可以随机穿插一些新的内容,似乎游离开去,然后画龙点睛,一语挽回到演讲的主题上,使听众感到趣味盎然。 四、一线贯穿,大开大合。演讲者在构思演讲时,可以抓住某具体事物,以此为线索贯穿整个演讲,演讲的内容围绕这一具体事物大开大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演讲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表达更形象化,更灵动活泼,而且在结构上还能给人一种首尾呼应、完整收束的美感。

例如,云南省许晓蕾的演讲《最后一片叶子》,在开场白中,讲道:“读过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的人,想必还记得这句话:‘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生命就都结束了,我也得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了。’”

然后,演讲者抓住“最后一片叶子”,就当今我国以至全球的环境破坏问题慷慨陈词,用许多触目惊心的典型事例唤起听众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充分阐述环保的重要性。最后,演讲者再扣回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对演讲的主题进行升华:“聪明的作家欧·亨利是以其‘欧·亨利式的结尾’著称于世的,那最后一片不凋的叶子,带来的是一个危亡病人的新生。我想,我们也会创造出另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迎来人类新生的。坐以待毙,从来就不是人类的选择,人类既已觉醒,就会在危机面前积极行动起来,把握历史机遇,化压力为动力,保卫绿色,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演讲者对演讲进行了巧妙的构思,采用了一线贯穿、大开大合的结构艺术,使演讲有一股内在的灵动血脉,开合相生,收放自如,演讲的主题也显得寓意深刻,警策动人。

篇9

关键词:小提琴;演奏;音色

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演项目,小提琴在所有乐器中能够脱颖而出,主要原因在于它拥有美妙的演奏声音,演奏人员通过娴熟的演奏技艺,可以发自内心地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直接触及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其独特的音色效果和音色变化。由此可见,若不注重小提琴的音色变化,没有娴熟地掌握小提琴演奏中音色变化的弹奏技巧,这样的演奏就难以吸引观众,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下面着重讨论小提琴演奏中运用音色的重要作用,希望引起提小提琴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一、小提琴演奏中运用音色的重要作用

(一)主要类型及其作用

1.依靠压力实现发音

作为小提琴的爱好者,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科学有效地把握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尤其是小提琴音色的运用技术,首先可以依靠演奏过程中的压力实现发音,这了音色运用重要类型之一。例如:莫扎特就很注重通过压力实现发音的音色运用,他往往用手指在码子附近施加不同的压力,同时结合快慢不一的节拍,一举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色。再比如:俄国小提琴家斯特恩的演奏也是依靠压力来实现发音的,他主要是在琴码附近拉动琴弦的方式来完成演奏,不管是演奏方式,还是演奏技巧,都演奏得无可挑剔,令观众们大开眼界,大家在瞬间看到的是一幅热情、奔放的金属音乐风格。因此,只有适当地采用压力和弓速,演奏人员就可以演奏出一种美妙的音色,其对观众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2.依靠琴弓所拉动速度释放音色

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注重音色的运用,还要记得依靠琴弓所拉动的速度释放音色,该方式要求琴弓远离琴弦的发音点。举一个例子来分析,作为著名的小提琴演奏者,勃拉姆斯也喜欢将手指放在远离琴弦的发音点处,然后通过琴弓的拉动与拉弓速度的结合,在自己丰富想象力和独特演奏技巧的配合下,向世人弹出了一种朴实厚重的曲风,令观众无不陶醉其中。除此以外,梅纽因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小提琴家,曾多次在美国旧金山及柏林演奏会上获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关键是他也运用了琴弓的拉动和弓速结合的技法,其演奏的风格不但温柔、细致,而且纯松,音色的运用恰到好处,其小提琴演奏水平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艺术境界。

(二)其他类型介绍及其作用

实际上,世界上许多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们还采用了其他类型运用音色,像有的演奏家加上了超常规的演奏手法,充分发挥了自己独创性的音色运用功底,以此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小提琴音色,令人赞叹不已。比如:有一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名叫帕格尼尼,他在自己的小提琴演奏中开启了自己的独创性思维,他模仿出了牲畜的鸣啼,甚至能够在维奥蒂的协奏曲华彩乐段演奏中故意折断一两根琴弦,用余下的琴弦弹奏出了温润纯净、自由奔放的g弦之歌。

二、小提琴音色的必备特质

一首优质的小提琴演奏曲,必须充分发挥音色的功能,而小提琴音色在感觉方面也要具备一定的特质。具体地讲,一是灵敏度,即要求琴弦轻触即响,并在快速运弓中实现运动与发音的同步,甚至要达到声震、呵气;二是丰满度,即琴的声音要宏亮、音色要圆润温暖且富有弹性;三是力度,即将强奏时要能明显感觉到琴体的承受力,以及响而不燥的震撼力,快奏时要求每个音都能分得清、交代明白;四是亮度,即要求弹奏出华丽的高音,帮助演奏者们施展发音技巧;五是厚度,即它可以演奏出深沉稳重、苍凉悲切的乐章,体现演奏者们的艺术修养;六是宽度,即小提琴音色内敛和外放的完美结合,将会给欣赏者带来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七是纯度,即多种音色中的升华,含有多种因素的一定沉淀;八是柔和度,即这种小提琴音色含蓄典雅、委婉飘逸,可以带给人们一种微妙的亲切感。

三、结语

总之,音乐在小提琴中的运用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重视音色的使用功效,以提高小提琴演奏能力为学习目标。当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覆盖面,以便有能力在演奏前仔细审视作品,认真研究小提琴作品的曲调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分析音色的运用技巧,以便在正式的小提琴表演中轻松自如地演奏,不断提升自身的小提琴演奏技术。

【参考文献】

[1]霍日星.论小提琴音色及应用[j].大众文艺,2010(09).

[2]王萱.浅论小提琴演奏中音色的作用[j].神州民俗,2011(160).

篇10

【关键词】文学修养 掌握技巧 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j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076-02

歌唱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对立统一和矛盾的转化过程,怎样通过歌唱者的声音把作品的内涵深刻地表现出来,与听者产生共鸣,这就是演唱者所必需具备的声情并茂,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专业理论、文学修养

歌唱是一种综合艺术,仅仅学习歌唱的发声方法和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们演唱任何一首歌曲,都有一个研究――理解――处理的过程。如对歌曲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风格派流,以至于有关地区的风俗民情有所了解。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张权教授所说:“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如果没有感情,即或你在台上把所有的形体动作都摆出来,人家也只会觉得你‘把式’打得不错,而不能打动人心。”学生只凭热情和天赋条件唱歌是不够的,如何把传统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技能技巧而忽视情绪的教学方法,改变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方法,关键在于激发人自觉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及早建立主动思维的能力。即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起或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能力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那么,在歌唱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一首作品,为什么不同的歌唱者给人的艺术感觉却会不同?这其中声情并茂者就会把听众带到作品的内涵当中,以此引起听众的共鸣。如声乐作品《大江东去》,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词,当时他已年近半百,觉得自己功名事业一无所成,便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情志。要唱好这首歌,就必须理解歌词的主题思想,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等,还必须分析音乐和词的配合、乐思的发展、旋律的特点等等,安排好声音和情感的层次变化,在此前提下,才有可能达到声情并茂。有的学生识谱能力差,学习新作品只能靠网上下载,模仿演唱,而不去深入细致的分析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时代背景、歌词的语言规律、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结构形式,盲目的去演唱。使演唱语言的节奏、韵味、语气、语调、语势和声音不能巧妙地结合起来。其根源就是对作品不理解,不能准确深刻的表现好作品的内涵。没有掌握最基本的乐理知识,不懂歌曲的节奏和拍子的规律。

二、技巧的掌握

要做到声情并茂,除了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相关知识外,纯熟的演唱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科学的发生方法,即使对作品的内涵有较深的理解,也难以用声音完美地表达出来,更谈不上声情并茂了。学生在学习阶段,老师要正确引导和启发,为学生灌输歌唱技巧是为作品服务的,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无论以声带情还是以情带声,都要以一定的声音条件和演唱技巧为基础。我们上技巧课主要将以下三个方面放在重点:①气息的稳定性;②打开喉咙的松弛性;③声音的高位置安放。

如何把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具体化,如何让学生掌握训练的手段和方法,顺利解决学生的气息问题,除了让学生轻松自如的吸气和呼气以外,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保持气息的稳定性,不能上浮。有许多学生在演唱时出现喉咙里挤、卡、压的声音状态。使学生越唱越紧,这就是气息沉不下去,喉咙打不开的结果,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首先练习吸气或打哈欠喉咙状态,这样就可以增大发声腔体的空间,使声音更加松弛、纯正。利用这一原理让学生在歌唱时保持张嘴吸气的状态,一直吸着唱到歌曲的最后一个音。经常保持这种练习习惯,会使喉咙松弛。再比如唱高音时,学生在演唱高音时都具有恐惧感,心理负担很重,即使能唱上去的高音,也不圆润、不自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高音,教师要耐心引导、示范、启发,如,喉咙打开用叹气的方式唱出高音。这样的高音会既松弛又漂亮。在训练的过程中用吸气的感觉体会喉咙的打开,利用咳嗽和抬东西的感觉体会气息的支点等等,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强调纯熟技巧的掌握对歌唱者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如,意大利歌曲《我亲爱的》(乔尔达尼曲),演唱时大多用原文,因为意大利的语言中元音a、i、u、e、o的发音较为容易,而且每个字的归韵都在这五个元音上,比起汉语发音要容易得多。但许多人对意大利语并不精通,所以只注重发音和咬字,不去研究歌曲的内容和要表现的情感,结果只唱出了旋律和节拍,形成照“谱”宣科、平庸空虚的现象。但一些优秀的歌唱家演唱这首作品时,却能声情并茂、恰如其分,这是因为他们的演唱有一定的技巧,声音如行云流水,情感的表达充分自然,仿佛是在向自己的爱人诉说。英国声乐教育家卢齐厄•马南说过:“歌唱就是用声音艺术性地表达人类的感情”。而技巧和情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既了解生活、理解作品的情感,又掌握好歌唱技巧,才能使演唱者的情感自然流露、声情并茂,从而获得演唱的成功。

三、艺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