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20 17: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思维能力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学教学 非逻辑思维 训练 培养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之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正急速转变,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培养“知识型”的人才,而是要培养“智能型”的人才。教学过程中不再着力于知识的灌输,而在问题的发现、模型的建立、解决的构思上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最富有创造性的乃是非逻辑思维。科学中突破性的发现,主要是借助于非逻辑思维,就连演绎推理的过程中,也离不开知觉的力量。因而在数学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认为数学问题的思考,多数与逻辑思维范畴,在数学教学中只注意逻辑思维的培养,那就会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受到阻碍,抑制了善于探索的心灵。哲学家培根说:“人类主要凭借机遇与其他,而不是逻辑,创造了艺术与科学。”虽然话有些偏激,但是却隐含着合理的内核。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科学能力,而创造性能力的体现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应用,养成的方法与技巧。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是整个人类知识结构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这种转化必须以思维为中介才能实现。因而数学知识(方法)是数学思维活动具体化的结果,所以说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将思维应用于教学中必然提高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方法。
一、改变纯演绎式的教学
目前我们的教学在这方面的挖掘不尽人意。以传授知识为主,照本宣科,过分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纯演绎式的教学,在教学中过分强调逻辑思维,从而也就导致了数学教育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总结性思维”的严重弊病。而这些对开发学生们潜在的创造性能力很不利,我们应当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单纯地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的理解成逻辑思维的旧观念,把直觉、想象、顿悟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组成部分,数学和其他知识一样,必须先发现定理,然后再去证明它。在数学教学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数学的创造过程,就必须不仅要教学生“证明”,而且要教学生“猜测”。只有这样,数学教育才能不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创造性思维”。
二、重视数学方法的教学
数学教学不只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还应包括数学方法的教学。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只是不等于能力,只是多未必能力强。一个现代青年从中学到大学学到的数学知识有入大海中得一碗水,而这些只是在他不如工作岗位后不一定都有用处,甚至还会遗忘,然而不管他从事何种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他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推理方法、研究方法和求知能力将伴随终身,促使他去不断的探索新知识,又向新的知识彼岸。数学教育应培养“学习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数学方法的教学,因为它有助于学生观察力、灵活性、适应性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内涵盼领悟与延伸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技能、技巧适应未来科技、社会发展;适应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和高度的求知欲
非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形式是想象,而想象要有丰富的表象,以供加工和改造。对于灵感,若没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必要的信息量积累,就不会有智力的跃进,因此也就不会有灵感的产生。可见要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对研究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及高度的求知欲。比如,在数学的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话题,可以使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生动有趣的学科,从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无理数、微积分、集合时,分别介绍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引发的原因,以及通过数学家们的努力后这三次数学危机的成功解除,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在数学史中的人物资料、历史分析资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刘徽的“割圆术”到极限的概念,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中国现代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先驱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驱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感动。例如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即使在时期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终于研究出了世界领先的命题。然而在很多人眼里,数学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很快就会放弃,没有数学家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学生了解这些,可以让他们从这些数学家身上学到一种精神,鞭策自己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讲述一些数学家的生动故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的数学课难以实现的。数学史上,这样的数学先贤不胜枚举,他们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意志、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道德情操,是后人应该继承的宝贵遗产。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像这样对数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抓住学生的好奇以及对一些数学家的崇拜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四、有张有弛、留心搜求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既要善于刻苦学习,又要善于休息。欣慰在宽松的环境下,想象活动的范围宽广,容易摆脱习惯了的无效果思路,这是最易产生想象和灵感,有助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导数的概念时,我用一把带有水的伞,把它撑开并旋转,发现水珠沿伞的边沿(即圆的切线方向)飞出去,通过这一现象,让学生很直观的把速度方向和曲线的切线方向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理解导数的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非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这会大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为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不仅表现为客观的,也表现为主观的,学生若能通过探索,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结论,尽管他们的创造产物并无新的客观价值,但究其主观方面来讲,却体现了某种创造精神。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尽量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独立地对不太复杂的数学问题作系统阐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现定理的证明,独立地推导公式,以及发现非标准问题的新颖解法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教学创造性能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措施
1. 前言
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想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么首先就必须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从一年级开始,小学数学教学就承担起了提高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始终贯彻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其他阶段的教学还是小学数学教学,都是提升以及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并且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2.2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通常情况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门类多,显得杂乱无章,这就迫切的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把自身所学到的知识都能够罗列成一个简单、有序的系统,而小学数学教学中则能够锻炼以及形成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3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开始逐渐的向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过渡,这种过渡,是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质变过程。在学生的这个质变过程当中,学生需要运用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来把自己所直观看到的事物提升到一个感性认识的阶段,然后再进行相应的逻辑思维的思考。所以,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3.1科学的运用教学用具。逻辑思维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在当今的小学教学当中,学生是比较难于接受抽象思维培养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利用一些教学用具来辅助教学,以便于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析逻辑思维方面的形体以及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能够自己准备这方面的道具,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2重视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将自身所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能够学以致用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讲”,学生通过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经过大脑组织、加工、提炼、表达出来,能够有效的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用的良好体现。试想,如果学生仅仅只会做,但是却无法将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逻辑表达给别人,那么可以说这种学生的能力和那些又会做又会说的学生的能力相比,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也是和我国的教育方向相违背的,这是典型的“书呆子”,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不需要这样的“书呆子”。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勇敢的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多说多讲,通过学生语言组织和提炼的过程,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有效的提高。
3.3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不断的促进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数学教师应当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独立思考氛围,还应当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过程叙述出来,并且说明自己的切实理由,进而提高思维的逻辑性。由此看来,如果想全面的提高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必须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并且能够独立思考。学生在进行有条理、独立思考的时候,首先应当明确基本的数学概念,然后做到推理合乎逻辑、条理清晰,不但要有比较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当有深层次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深入的思维逻辑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数学方面的科学训练,这也是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前提。除此之外,学生进行有根据、独立的思考需要借助于数学教师科学以及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在训练和培养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选择与学生相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将语言、思维和操作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数学教师还应该明白,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必须经过时间的不断积淀,教师不能够过于心急和迫切,因为短时间之内成效是不可能过于显著的,但是,只要坚持科学和持久的训练,便能够逐渐的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起来,最终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是一门有着较强逻辑性的系统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应当将眼光放长远,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任务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的学习当中逐步的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小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的承担起这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使命,义不容辞的为培养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并且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逻辑能力强以及思维敏捷的优秀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郭先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
篇3
【关键词】逻辑教学;工具性;逻辑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校文科专业中逻辑教学面临的形势
众所周知,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学问,它在训练人们的思维、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普及逻辑知识非常重要。逻辑教学是普及逻辑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的逻辑教学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逻辑课程的开设情况
逻辑学作为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在我国高校的法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等文科专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已经没有逻辑学了。即使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设有逻辑课,但他们已经把逻辑学由原来的必修课改为了选修课。有些专业虽然把逻辑学作为必修课,但教学学时较以前有所减少。
(二)师资队伍状况
如上所述,高校逻辑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与此同时,逻辑学研究和成果发表也相当难,在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有关逻辑方面的课题极少,且科研经费也不高。公开发行的逻辑刊物也少的可怜。在此情况下,原来的部分教师改行转岗,高校逻辑学的师资队伍大大缩减。这样又造成逻辑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就业难,进而影响到逻辑学专业研究生的生源,最终导致高层次逻辑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后继力量不足。
(三)逻辑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而逻辑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基础性学科。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发展的整体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显得重要。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已由以往的培养“精英”的应试教育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近年来,逻辑教学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结构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育的惟一组织者,应是学习资源的组织者、网上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者。但是,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基本上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学的惟一组织者,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二、逻辑学的性质及作用
(一)逻辑学的性质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它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在众多学科中逻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因为人们不论从哪种角度研究事物,不管构建什么样的学科理论,用何种语言表述理论,都要运用到概念、命题和推理,都不能违反逻辑的规律和规则。由此可以看出,任何其他学科都离不开逻辑学。另外,逻辑学在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应用,不仅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的新兴学科。如分析哲学、相对论和量子论、语言哲学等。由于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逻辑形式,所以逻辑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科学。在这一点上,它与语法相似,因此,有人称之为思维的语法。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工具:它为学习、理解和研究其他科学提供了工具,可以指导人们运用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使人们在日常说话、写文章中能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符合规则、论证有条理和说服力,还能发现真理、排除谬误。
篇4
关 键 词:艺术类 大学生 思维训练
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殊性,那就是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形象思维要与逻辑思维协同发展。思维素质与心理素质一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养成。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思维的训练教育,学生的思维素质与能力只是在课本知识学习中不自觉习得的,缺乏有意识的引导培养。目前,一些艺术类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不够强,重技巧,轻思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对于他们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类大学生存在的思维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既有与其他学科相同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人两种最主要的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人头脑中是并存的,互相交错、协同发展的。艺术类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但长期以来以升学为主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在形象思维上给他们足够的培养训练。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艺术类大学生存在的思维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思维没有充分发展。形象思维是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观察,从表象、联想、想象到形象表达的思维方式,但在长期的中小学升学教育中,这方面的思维能力几乎得不到培养,导致考入艺术院校的学生形象思维并不比其他专业学生占多少优势,艺术类大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技法的训练,而忽视从根本上加强观察、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这就不利于他们今后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2.逻辑思维缺乏严密性。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如一对双胞胎,在人们头脑中是同时起作用的。完全单一的逻辑思维或单一的形象思维,都是不存在的。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也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重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在形象思维运行的同时,逻辑思维也在对形象进行判断。大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主要是通过中学阶段各科知识的学习形成的。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尤其是数理化等理工科的课程薄弱,导致逻辑思维普遍较差,缺乏思维的严密性,学习接受理论知识能力不强,这种现象也较普遍。
3.两种思维的混乱交错。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协同性如何,是衡量人们的思维素质好坏的尺度。良好的思维品质,总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相互配合、协同运行,形象在逻辑思维中起到辅助与例证的作用;形象思维中,又有逻辑思维对形象进行判断。不良的思维素质,会出现两种思维的混乱交差,协同性差。比如,艺术创作过程主要运用形象思维时,逻辑思维按部就班的定势会影响思维的发散,或在学习理论知识主要运用逻辑思维时,形象思维的跳跃性会干扰理论的接受。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中,中学阶段的教科书模式的逻辑思维方式不利于他们的创造性的发挥,但他们在大学阶段开始发展形象思维、改变思维方式时,又不能及时地协调两种思维方式。
这些问题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升学的应试教育问题。首先,学生在题海式的考试中做了许多题,而不知道总结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学习与思维,极易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大学阶段思维的发展。其次,与应试教育相关的艺术课程在高中阶段因为没有纳入高考科目之内,在一些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副课”,根本不教不学,导致了中学阶段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的缺席。美术与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重要的课程,有着其他课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报考艺术院校的考生只有通过考前辅导培训或强化班、特长班,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应试的技法参加考试,并没有在形象思维上受到多少教育。再次,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基础课普遍相对薄弱。我们曾在南京艺术学院做过新生调查,因兴趣爱好报考本专业的只有15%,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达不到本二线,占72%,其他原因13%。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平均总分,不到本二分数线的70%。文化基础课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逻辑思维的欠缺,反过来也影响形象思维的发展。思维科学研究表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任何一方面过于欠缺,都会影响到另一方的发展完善的。
因此,在大学阶段开展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与教育,是一项带有“补课”性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有目的的思维训练与教育,尤其是通过相关的文化基础课,进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以及创造性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艺术类大学生专业要求与思维训练目标
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要求,是我们考虑进行思维教育的出发点。只有根据其专业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可能有的放矢,起到应有的效果。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丰富的想象力。艺术是由诉诸形象的语言,如线条、色彩、声符构成的,不管是听觉的,还是视觉的艺术,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借助于形象进行思维的能力。
2.丰富的感情。艺术作品是借助于形象抒发人们感情的,感情既是从素材到作品的动力,也是与读者观众共鸣的首要因素。不管是直接的抒情,还是自然的感情流露,艺术创作中都不能没有感情,感情的丰富细腻是虽然决定于气质,但也与思维密不可分。心理学研究中,丰富的感情总是伴随着形象思维——特别是联想与想象而产生的,多愁善感的人往往是善于联想的人,也是形象思维特别活跃的人。相反,逻辑思维占优势的人,往往是感情比较隐含或冷静的。
3.较强的表达能力。艺术的表达也是以形象为媒介,对客观事物从观察、联想、想象到表达出来,形象思维起着主要的作用。同时,逻辑思维对于表象的判断、推理、论证也在深处起着作用,可以说是共同促成了艺术表达的完成。
转贴于 4.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在美的环境与境界中长期熏陶养成的,是以直觉的感性的形象为主。
从创新的角度来讲,创新要取决于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必须先具备创造性思维。艺术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两种思维协调发展的思维。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训练正是为培养他们这种协同发展的能力。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目标,主要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打破思维的单一与定势,形成开阔发散的思维向度。单一与定势是应试教育所产生的不良的思维现象,思维不活跃,陈陈相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造力的发挥。艺术创造中的灵感,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顿悟思维,灵感是在思维中最活跃、不同思维方式碰撞时才有可能产生的。通过多种向度的思维训练,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潜能。第二,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接受能力,改变目前文化课普遍基础差、缺乏文化素养的现状,学会创造性学习,自我教育与学习,提高文化内涵,并最终促进他们艺术专业的提高。第三,学会审美,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事物,学会艺术的形象思维,提高形象思维的自觉性。在审美过程中,虽然用的是形象思维,但对于形象思维中的意象,对其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对于艺术作品的思想与主题的认识,都要经过逻辑思维的判断确认。艺术的最高境界,就超越了艺术本身,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了。第四,学会对思维过程的控制调节。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元认知或元思维。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控制、调节,来改善自己的思维。学会思维的控制与调节,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思维的关键。
三、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训练方法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同时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对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所达到的目标、途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通过教学改革进行实践性研究,以期达到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水平,使他们既能适应学习,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学会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艺术创造中形象思维的能力,挖掘潜能,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艺术创造能力。
1.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训练。思维训练是综合性的,本应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思考方法,但由于应试教育对思维素质教育的忽视,需要在大学阶段进行适当地引导教育和训练。“普通(形式)逻辑”课是一门关于逻辑思维的科学,对于思维知识起到普及的作用。笔者认为,艺术院校应当开设相关的思维科学课程,普及思维知识。对思维科学的了解,是思维训练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的讲解,起到普及作用。特别是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通过艺术创作与欣赏实例,讲解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在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古今中外艺术家成功的案例,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引伸思维的习惯与养成。
2.发挥高校人文学科课程的作用,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思维。大学课程教育的意义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能力尤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院校开设了诸如哲学、文学、美学、艺术心理学、中国文化概论等课,应发挥相关人文课程对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训练的作用,增强教师思维训练的意识,适当增加实践的环节。比如,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外哲学课,训练他们学会思考,学会理论分析,用分析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哲学课中对事物认识与分析的能力,美学课中强调审美能力的培养,心理学中的联想与想象力的培养等。通过古今中外艺术教育案例,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引申思维的习惯与养成。
3.艺术相近学科的相通训练。不同艺术门类专业在形象思维上的共性,决定了他们在思维方式上是相通的。艺术专业相近学科,可以互相启发借鉴,丰富自己的艺术底蕴。通过相近学科的互通训练,比如,诗歌与书画、音乐的相通训练,分别从音乐上、绘画上或舞蹈上来表达,训练表达的构思技巧,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艺术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并以古今中外成功的个案,引导学生从相关艺术学科打通训练。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打通”训练,建立在感觉移借(通感)的基础上,把文学的语言文字想象,与艺术的视觉、听觉的想象沟通,如诗歌与绘画的互通、绘画与音乐的互通,把相邻的人文学科合在一起,构成综合的形象思维训练。
4.创设情景的思维训练。开设相关的思维训练课程,创设一定情景,并在相关情景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思维操练。比如,即兴式的艺术创作,以形象思维为主,进行艺术的构思。过一段时间,可以再创设另一种情境,如艺术的组织管理。教师进行评点与引导,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最终形成创新型的思维。现在艺术院校中重视艺术的技巧手段练习,而忽视观念与思维的创新,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埋头绘画或练嗓,而不去考虑如何在练习的基础上创新。如何突破艺术上的因循,通过自己的思维判断,创新的艺术的主题与表达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法可能很好,但只能是很好的匠人,却不是艺术家。
思维训练是一项很复杂的教育工作,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可奏效,艺术活动中思维的复杂性,是思维科学中至今仍有争议的问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必须建立在遵循思维科学的基础上,遵循思维科学的原则,循序渐进,让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训练与自我习得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金辉.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关系新探[j].高等理科教育,1997(3).
[2]林金辉.加强大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2(1).
[3]唐月娥.论逻辑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j].湖湘论坛,1999(5).
[4]赵雪梅,么元煜.浅论艺术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1).
[5]张洁玉.艺术设计中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j].艺术百家,2006(2).
[6]宋黎明,乔启霞.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素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7]李宪忠.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8]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逻辑思维 培养研究 启发式教学
只要牢牢把握这三大环节,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不成难题。
1 统筹全局,环环相扣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数学的抽象性更高,而且数学中,集中了大量的公理、定理、公式等,学生如果没有理解性地去记忆,就很容易产生知识混淆,也会觉得数学学习很枯燥、乏味。数学的系统性逻辑性比大多数学科都要强,数学知识的相互衔接上,也比其他科目的知识衔接得紧密,学习数学是不能够脱离数学的系统性要求的,而数学的系统性表现于它必须严格按照教材知识的衔接顺序来进行,新的知识往往建立于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要求新旧知识要连接起来。因此,教学过程中,做到统筹全局、环环相扣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在统筹全部教材的基础上,对数学的知识衔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如何去正确地思考和解答一个数学问题。
2 教师重在引导,采用启发式教学
限制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思想是最为重要的。一旦教师采用了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指导方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就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2.1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时,教师要避免“手把手”式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引导,并且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只做学习的引导者,而不做真正的解题者。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分析一道题目的解题思路,给出大概的解题步骤,具体的解题计算应该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启发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
2.2 重视理解和解题过程而不是结论。在学习数学时,要忌讳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应该为了理解而解题。解答一个数学题目,不能只重视结论,而是应该重视解题的过程,在解题过程中,真正理解一个数学题目的含义和思想,然后学会旁敲侧击和灵活运用。只有理解解题过程,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一个类型的题目,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加深对该类型题目的印象。从而掌握这种类型的题目。掌握数学解题过程而非结论对于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是关键的,只有加深对过程的理解,学生才能够触类旁通,从一个题目中联想到一个类型的题目。
2.3 引导学生“学会”为主,“学多”为辅。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这样那样的知识,知识并非掌握越多越好。“学会”才是最关键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要求首先是要“学会”,然后有能力的才去“学多”。要基于“学会”的基础之上,学生才有兴趣去学习更多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善于启发学生去分析和推理,形成发散的思维模式,并且分层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根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学会数学,形成数学逻辑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合理管理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计划,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下,再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学习更多的拓展知识。
3 有意识地培养,有目的地训练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初中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有目的地训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尽快形成数学逻辑思维,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靠教师的栽培和训练,这种培养和训练应该要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也就是说,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概念知识的讲解上要进行培养,而且在平时的做练习,甚至考试等也要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3.1 明确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初一开始培养起,从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这门课时,就要有意识性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另外,要注意,从初一年级开始抓起,也要持久地贯彻到初三年级。并且初一、二、三年级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应该要针对三个年级的特点,有目的地进行训练。
篇6
一、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的逻辑归属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总结和归纳主要分为三类:属性逻辑、起始逻辑、实践逻辑,这三种逻辑走向呈现了职业教育学研究视域的广阔性、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和研究因素的复杂性。
(一)属性逻辑
属性逻辑是思维形式下对事物本身区别其他事物的特有性质进行逻辑分析与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职业教育学称之为职业与技术的教育,一般西方发达国家把其进行教育的场所称为技术学院或技术大学,技术性和职业性是职业教育学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1],学者们从属性逻辑出发梳理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1.把职业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学的职业性,主要是指职业教育是定向教育,为适应职业教育而进行的教育[2]。当今以职业作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为主流思想,以职业作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是从社会职业分类的需要出发,以职业分类为人才培养载体,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制定培养人才方案,同时社会职业变化反作用于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商圣虎认为,职业是在社会学领域伴随社会分工而产生,职业是人们在社会领域从事劳动和服务为个人和家庭生活来源所从事的工作[3],职业教育学的职业性是以职业和就业服务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学旨在培养生产与服务、管理、技术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4]。
2.把技术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商圣虎认为,技术是职业教育学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问题,以技术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学本质特征,决定了职业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5]。技术性是职业教育学的特有属性,技术的内涵不仅仅是手工技巧,而是一种逐步增多的智能技巧,技巧内涵和表述形式逐步多样化[6]。技术是职业教育学特有的竞争优势,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响职业教育学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环境下技术发展水平对职业教育学内容、形式、层次构建程度起到不同作用。
(二)起始逻辑
起始逻辑是从事物矛盾需求出发分析事物发展规律与形式的一种抽象思维。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生产力的主体,在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学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最本质和最直接的联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职业教育学提出技能型人才需求,不同利益主体之间需求构成了起始逻辑,人与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供和求把二者紧密连接起来。
1.把育人本性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教育是一种以人为培养主体的社会活动,教育中所设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专业等等都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而设定的。职业教育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同时具备的应用型人才,卢梭提出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他提出职业教育学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人的个性,而不仅仅只是为了教授技能和职业生涯需要,职业教育学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健康的心理以及高尚的情操[7];裴斯泰洛齐提倡职业训练,他认为提高人的技能是增加实际生产量最好的途径,他认为职业教育学不是一种学生技能训练,而是在教授学生技能的同时关注人的自身需求[8]。
2.把供求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供求该观点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市场中人力资源供与求的关系,探讨经济市场中需求方与供给方如何达到平衡,以追求生产者供应方与消费者需求方之间数量切合点为最大目标。20世纪6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巴洛夫学派最早把供求作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从古典经济学理论出发,以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探讨职业教育学与经济发展之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职业教育学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出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和预测为主要任务。
3.把经济发展需要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学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具有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职业教育学是为经济生产服务的,经济水平的发展反作用于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姜琦在《职业教育的本质之研究》中提出,生产力是职业教育学的本质属性,他认为职业教育学是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的,职业教育学就是生产力,职业教育学是为满足生产力发展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学科[9]。职业教育学主要任务是在生产实践中,为生产力发展需要提供相应技能型人才,并随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能力的提高,职业教育本文由收集整理学努力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周明星认为职业教育学是教育体系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他认为职业教育学诞生的本质是产业性,职业教育学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实践研究,产业性发展需要成为职业教育学发展研究重要的参考因素[10]。
(三)实践逻辑
实践逻辑是以事物发展的现实存在为核心进行辩证思维分析。职业教育学是一门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职业教育学以其独特属性从实际需要出发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之上训练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以满足经济生产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以帮助技能型人才把技能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重要任务,以技能型人才在实践需要中寻找立足点为核心。职业教育学的实践逻辑,主要从职业教育学与实践的互动关系出发,在互动中找寻职业教育学以实践为核心的逻辑起点。
1.把技能训练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王川认为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他认为技能训练与其他事物相比较所包含的含义最简单,技能训练也是最基础的范畴,不仅包含求知,还具有在认知基础上技能和能力的提升;其次,他从逻辑起点也是历史起点的角度考察,逻辑起点是人类思维中认识教育现象最早的起点,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学的最本质规定;最后,他认为职业教育学在实际变化中以技能训练为轴线展开,职业教育学的整个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技能训练从萌芽、发展到丰富的过程[11]。
2.把职业技能授受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马君博士认为,职业技能授受是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职业技能授受的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原则相统一;职业技能授受标志职业教育的直接存在;职业技能授受揭示了职业教育的最本质规定;职业技能授受是职业教育学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起始范畴[12]。
属性逻辑重本质;起始逻辑重联系;实践逻辑重操作。三个逻辑走向都各有侧重回答了职业教育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也为学科的展开提供了不同的逻辑次序和体系建构依据。
二、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的逻辑方法
辩证逻辑方法以事物辩证法为客观依据,对思维客观内容和思维形式进行全面考察分析,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逻辑归属不同,它们对应所采用的方法论也有不同。
(一)属性逻辑:辩证范畴分析法
辩证范畴分析法是运用辩证逻辑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通过具有辩证性质的、成对的范畴对对象进行分析、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同时具有逻辑性质、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方法[13]。教育辩证范畴分析,通过辩证分析教育存在中的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来认识教育现象。职业和技术是职业教育学特有的属性,运用教育辩证范畴分析法对职业逻辑起点说和技术逻辑起点说进行辨析。
职业逻辑起点说。一门学科逻辑起点研究包含学科本质特征,以职业作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使职业教育学广义与狭义界限难以辨别,职业虽是职业教育学特有属性,但不是职业教育学独有属性,社会上所有从事的不同种类的工作都可以称之为职业,职业一词被广泛使用;职业作为职业教育学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区分的标志,职业逻辑起点说以职业作为逻辑起点,研究范畴被扩大化,职业教育学有别于其他教育的价值被缩小,使职业教育学的职业性与其他使用职业一词的含义难以辨别和区分;以职业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内容和形式一切以职业为核心,非职业化研究被忽视,而职业教育学中的职业,不仅包括现实中所从事的工作,还包括为从事某种工作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以及为满足现实工作要求,接受的员工培训、员工继续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职业逻辑起点说使职业教育学学科内所研究问题的界限难以划分,一门学科逻辑起点本身具有最抽象和最简单的特点,职业逻辑起点说的复杂性与简单和抽象原则相矛盾,使职业教育学所研究的逻辑起点方向难以把握,不利于职业教育学整个学科体系的构建。
技术起点说。技术起点说是从职业教育学培养目标寻求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学整个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技术这个目标,起点和过程都是为目的做的准备,而不是逻辑起点本身;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具有最本质、最抽象的性质,技术需要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技术起点说不具有这样的性质;寻求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寻求职业教育学的历史起源,在职业教育学产生之前技术一词就被广泛使用,技术发展历史与职业教育学发展历史不同步,因此,技术不能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二)起始逻辑:辩证综合分析法
辩证综合分析法是以辩证逻辑法原理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的辩证逻辑思维方法,辩证综合分析法中直接辩证分析分为矛盾分析、相互作用分析、具体分析与变化发展分析[14]。运用辩证综合分析方法对起始逻辑进行综合辨析。
1.具体分析与变化发展分析法育人本性说。具体分析与变化发展分析法是把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结合在一起分析,且在具体的、变化的、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中分析事物具体规定的综合分析方法,对于事物从当前状态到未来状态的历时联系或纵向联系的把握。人是职业教育学中受教育的主体,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职业教育学提出不同培养要求,培养要求虽不一样但育人本性原则贯穿教育始末,育人本性可以作为职业教育学研究范畴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为适应发展变化所提出来的多种要求,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简单的原则;育人本性是所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并不是职业教育学区别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把育人本性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需放在特定时段和环境中,不能放在全局发展视角下分析。
2.矛盾分析法供求起点说。矛盾分析法是对事物之间存在的具体矛盾直接进行分析的方法,并在思维中具体分析矛盾和综合分析矛盾,事物之间进行矛盾分析,首先要明确事物之间矛盾的存在,然后在从事物变化和运动中具体分析矛盾。供求起点说是从供和求二者需要角度探讨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扩大了供求起点说的范围和作用,且否定了除供与求其他方面的重要性,供求起点说与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全面性相矛盾;供求起点说在特定背景和特定时间段下的不变性与时代变化性呈矛盾发展态势,供求起点说更侧重人力资源研究,美国芝加哥大学福斯特教授曾进行归纳和总结,由于人力规划的准确性难以把握以及实际就业结构与预测之间的矛盾,社会失业以及资源浪费现象不可避免,供求起点说与社会现实需要的矛盾会加剧,阻碍职业教育学的发展[15]。
3.经济发展需要说:相互作用分析法。相互作用分析,就是思维对任何直接联系着的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直接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因素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二者以最直接和最简单的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职业教育学与经济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经济发展需要逻辑起点说是以经济发展需求为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明确了职业教育学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职业教育学与经济在相互作用中,二者努力适应对方发展需要,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学研究提供大量经费支持,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技术和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职业教育学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各种专业型、职业型和技能型人才。从历史角度分析,经济发展需要呈一种动态发展模式,从经济发展需要自身来分析,经济发展需要是一种很复杂且多变的社会存在,很难寻找到起源和总结出自身发展特点,因此,不能作为一种理论发展的源头。经济发展需要并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学两种因素之间是一种间接又直接、简单又复杂的关系,二者在适应对方过程中被动适应现象很难避免,被动情形的出现会导致滞后现象,经济发展需求可以作为职业教育学研究中实践逻辑研究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作为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既包含学科历史发展逻辑又包含职业教育学自身特有属性,经济发展需要逻辑起点说很难准确寻找到职业教育学源头及发展逻辑,又忽视了职业教育学中职业与技能的特有属性。
(三)实践逻辑:系统综合分析法
系统综合分析法是以综合为主即分析又综合的方法,其逻辑程序是综合-分析-综合[16]。通过综合分析法,能够进一步把握事物的辩证本性。系统综合分析法包括相关分析、多元分析和总体分析三种,运用多元分析对实践逻辑起点说进行辨析,多元分析法是对某一教育问题或教育要素进行多向、多边、多角度等多重性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主要通过思维分析来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见的问题。
职业技能授受说。职业技能授受说是以职业加技能为核心的起点说,是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重点关注职业教育学教授学生学到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技能起点说把逻辑起点限定在教学范畴、把职业教育学重点研究对象限定在技能传授中,除技能授受以外的其他方面的重要性被边缘化,职业教育学学科内所研究的其他问题重要性被缩小,而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本身具有多元包容性,既符合作为逻辑起点的所有规定,又包含职业教育学整个学科体系发展中所涉及的多元因素。
技能训练说。技能训练说是从实践角度寻求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技能训练把逻辑起点限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而与实践相对应的职业教育学理论属性被忽视,理论与实践在职业教育学研究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技能训练说未能包含多元研究对象。逻辑起点是多元研究对象的综合体,具有限定领域和因素的研究对象都不能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技能训练是一种实践过程,是为学生学习到技能所采用的一种实际训练方式,并不是一种抽象的规定。
三、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的逻辑归正
黑格尔认为逻辑范畴体系应以纯有为开端,按照存在本质概念的次序排列[17],马克思的《资本论》逻辑体系也是按照这个发展过程,既商品货币资本的逻辑次序,且概念分析和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基本一致,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寻求过程同样需遵循存在本质概念的次序原则。
第一,技术是职业教育学研究的起始范畴。黑格尔认为逻辑起点问题直接影响一门学科或理论的范畴体系及其科学性[18]。职业教育学起始范畴的寻求是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开端,寻求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首先从寻求起始范畴开始,起始范畴主要包含三个要素:职业教育学的本质属性、立足之本以及贯穿职业教育学学科发展整个体系。起始范畴与逻辑起点是不一样的概念,技术不能作为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但可以作为职业教育学起始范畴的研究对象,技术是职业教育学在长期复杂教育现象中归纳和总结出来的特有本质,技术以其特有属性贯穿整个职业教育学学科发展体系,技术是职业教育学生成长和立足之本,技术作为职业教育学研究的起始范畴具备了以上三个要素。职业教育学是一门重实践的学科,技术作为职业教育学起始范畴实质上不是从理论体系的思维维度出发,而是从起始范畴的历史维度出发,历史维度是知性认识的起点,知性认识是一门学科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一门学科起始发展历程是了解学科方向定位的重要途径,也是知性认识的重要载体,技术作为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开端范畴,是挖掘职业教育学学科本质的快捷通道。理论思维离不开起始范畴,理论体系在起始范畴基础上发展思维理论,重视职业教育学学科起始范畴研究的重要性和基础性,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以技术作为起始范畴,才能更好把握职业教育学的本质,在本质基础上上升到思维范式。
第二,技能是职业教育学研究的逻辑重心。抽象是把复杂问题具体化,找到事物所共有的属性,马克思用精神的货币比喻逻辑学中范畴的抽象性,抽象的东西对人类认识和把握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具有思辨的思想的价值[19]。逻辑思维是抽象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哲学角度出发,以抽象规定寻求职业教育学学科存在的形而上学思维,进而寻求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所有问题研究的出发点,寻求职业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就是寻求职业教育学学科的灵魂所在,技能是职业教育学学科本身特有的本质,从抽象内涵角度出发,站在技能高层次角度审视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历史,理清职业教育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的改变。技能是职业教育学与其他教育学科区别的独有属性,技能是一门学科发展壮大的核心所在,黑尔格逻辑学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路基本上是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职业教育学抽象规定所反映的是职业教育学教育现象的本质、教育思维的变化以及育人过程中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教育本质、教育思维、教育活动都以技能为中心点展开。
篇7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生物学科;思维训练
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帮助,更会给学生带来受益终生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技领域,生物科学的发展不仅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说,生物学科是我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往往都把生物学科视为一门偏文科的学科,认为学好生物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记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实施生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生物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上的价值。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重新审视当下的生物教学模式,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生物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设计恰当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恰当的问题往往可以激荡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把学生的思维状态迅速调整到最佳的状态,并在此状态下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因此,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恰当的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先让学生设计紫花为父本、白花为母本的豌豆杂交实验,了解异花授粉的过程,接下来,让学生猜测一下授粉以后后代的情况。这时候,学生开始猜测各种情况的可能,有的说是紫色,有的说是白色,还有的说是介于白色与紫色之间的淡紫色。正当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笔者给出了“全是紫色”的答案。听到这个答案以后,所有的学生都感到吃惊不已。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笔者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用白花做父本,紫花做母本会出现什么状况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先是设计实验,接下来又开始对后代的情况进行了猜测,经过一番讨论以后,笔者公布答案:“依然全部是紫色。”听到这个答案以后,学生更加吃惊。就这样,在几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拓展,思维活跃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这样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积极利用生物实验活跃逻辑思维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自然学科,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学生逻辑思维发展过程中,生物实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相较于文字知识,生物实验无论是在实验对象、实验过程还是实验结果上都具有较强的感官吸引力,学生在感官受到刺激的情况下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活动来获取感性材料,而这些材料则是学生进行思维加工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而这个加工整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例如学生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时,为了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更深一步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首先用0.5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以后再用清水处理,接下来,用质量分数为7%的尿素溶液进行处理,最后再将材料放入100℃的热水中处理。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处理环节以后,再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刚才的实验。通过这样一系列实验操作,学生不但了解了成熟的植物细胞的渗透系统,同时还能够通过这个实验了解测量植物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范围以及判断细胞的死活,并且在选择透过性上学生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事实上,整个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由此可见,生物实验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注意通过解题过程训练逻辑思维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做题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做题,才能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逻辑缺陷并进行不断的改进,最终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如本题:一个男子把自己的基因遗传给他的孙女的概率是多少?很多学生往往会依照惯性思维回答是“四分之一”,学生之所以给出这样一个答案,是因为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事实上,假设这个基因在x染色体上,或者在y染色体上,这样,遗传到的概率就会出现“四分之一”或者“零”这样两个答案。由此可见,学生的一些思维定式、逻辑缺陷在大量的解题过程中可以不断得到改正,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才能获得有效的提升。因此,解题过程也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把逻辑思维训练渗透到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生物教学活动才能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有效推进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臧蓉.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j].中学生物学,2012(11).
[2]马建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文理导
航,2013(8).
[3]张婷婷.培养中学生生物的思维探究能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逻辑思维 培养能力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初等数学学习中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考虑到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基础、兴趣、接受能力,对部分学生给予个性化辅导,让学生具备逻辑思维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
一、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
分析思维指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是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推理的形式与方法上,分清命题条件与结论,推论时要有理有据,符合因果关系,掌握基本论证方法等。
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是构成判断和推理至关重要的要素,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思维,没有概念就无法构成判断,也没法进行推理参照。概念教学的基础是要求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内涵和外延。其中适用于概念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叫这个概念的外延;适用于概念的所有对象共同本质属性叫做概念的内涵。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反之亦然,此种关系对从属关系的概念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种有先决条件的反相关关系,避免造成学生概念混淆及以偏概全的逻辑混乱状况发生。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
哲学中,人与动物本质上的区别是制造和实用工具,并且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人类特有的意识,随着意识逐步强化,渐渐出现思维。人类一切重要活动都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逻辑思维已经跟随数学这一自然科学渗透到社会各处,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教师应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中涉及的逻辑思维现象、事件,并以此让学生自行推断,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并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贴近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并且具备逻辑思维问题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能积极投入事情中,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其中,进而锻炼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如何在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教学不是填鸭式地一股脑把知识倒给学生,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在基础知识清晰明确后,才能从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开始,有目的地挖掘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但要注意的是,需要结合初中数学知识教学,同时明确数学不只是逻辑,结合初中数学教材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二者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融会贯通。
(三)如何在思维基本训练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学会和掌握思考方式,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穿插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其中数学大多数概念都需要理解、想象,是构成判断推理的主要因素,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其次,选择判断能力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往往先有直觉判定,并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判断之后才有策略。所以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判断能力的关键。
结语
良好的思维品质、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也是今后作为一个个体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素质。素质教育观下的素质教育应以育人为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开发想象力,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89.
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基础教育要立足于素质教育,必须在教育实践中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开发大脑功能,提高人的智力有重要作用。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这说明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既要培养,又要训练,而且“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更要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做为素质教育的一项教学目标去实施。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解应用题中经常用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目的的教给学生这些思维的方法。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核心是思维的品质,思维品质的优劣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多渠道、多方法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加强审题分析,训练思维的逻辑性;突出变式练习,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借助插图和思考题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重视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1.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在教学中使知识内容的组成体现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再引导学生把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使之竖成线,横成片,组成网络。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起到知识的迁移作用。
2.教师必须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努力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把发展思维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使教材成为学生智慧的能源。要研究一例多变,多解,多用,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还要研究练习题,要把封闭式习题变成开放式习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在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交替训练中实现的。所以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做保障。
二、从发展思维的一般规律出发,由直观到抽象
利用直观进行教学,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因为教学既要从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出发,又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的要求,促进其向更高水平发展。如在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以“93”为例。一是利用学具操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先摆9个三角代表9,再摆出不同颜色的3个三角表示3;接下去引导学生回忆思索:怎样的两个数相加的又对又快?学生回答说:10加几的加法最快,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求93得多少?怎样才能变成10加几的加法?指导学生操作学具帮助思考。学生们操作讨论后发现:9个三角再添一个三角就是10个三角,这1个三角要从另3个三角中取得。3个三角取走1个,还剩2个,这样学生们一眼就看出93得12。二是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凑十加的思维方法。三是进行尝试练习,引导学生计算95,96……这时就不必让学生每题都摆弄学具了。这样进行教学既不致于使学生忙于操作无暇思索,又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和形式,达到了 “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效果。
三、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发展水平与教师逻辑思维素养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教师要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素质,达到能用逻辑知识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思维错误。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教师的教学方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要用逻辑知识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我们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分以下几步:①画图表示2的4倍和4个2。②引导学生对图进行观察、比较,推理出2的4倍和4个2都是8。③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填空练习。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正确地体现了逻辑思维的方法和形式,教师以自己的逻辑示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指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分析与综合。分析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对每个部分进行研究;综合就是把所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联成一个整体。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掌握这个方法先从低级开始,逐步提高。
篇10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智力发展的标志和缩影。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主要应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所以,研究小学生思维的一般特点对学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能力;发展特点;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251-01
1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人们通过思维,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事物,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和结果。小学生的思维是其智力的核心部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智力发展的标志和缩影。发展小学生的智力,主要应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2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2.1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如,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难以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而中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年级。如果教育得当,训练得法,这一转折期可以提前到三年级。
2.2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例如,对于儿童熟悉的学科、难度小的任务,儿童思维中抽象的成分较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儿童不熟悉的学科、难度大的任务,儿童思维中的具体成分就较多。
2.3 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中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这表明他们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
2.4 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要经历初步逻辑思维、经验逻辑思维、理论逻辑思维(包括辩证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但却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并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
理解了思维发展的特点如何培养呢?思维品质体现了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能的差异。小学生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等。
2.4.1 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要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一方面要培养他们迅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通过抓他们计算的正确率,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抢答来进行。对中高年级小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在数学运算中既做到正确,又做到迅速。另一方面要注意教给他们一些要领和方法。
2.4.2 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要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方面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可利用数学应用题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如引导小学生认识数量关系,重视一题多解的训练等。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科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2.4.3 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揭露其根源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方面要培养他们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重点应放在概括能力上。在此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命题(判断)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逐步使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条理化。
2.4.4 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思维的独特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要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一是要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把独立思考的要求作为学习常规加以训练;二是要在小学生中提倡解决问题的新颖性,让他们善于挖掘解决问题的各种新方法;三是要鼓励小学生通过自编应用题以及有选择的观察、设计来提高自己思维独特性的水平。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