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的优点和缺点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2-06 18:0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制药的优点和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制药的优点和缺点

篇1

评价一种降糖药物的优劣,需要全面衡量,不能光看降糖效果,还要看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价格因素,以及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等等。

i.磺脲类

磺脲类降糖药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类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病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服用短效、经胆道排泄的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2.格列奈类

该类药属于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代表药物有诺和龙、唐力,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餐时即服,方便灵活,病人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低血糖。

3.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输出来降低血糖。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首选药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联合用药方案(如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的基础用药。

优点:二甲双胍除了能有效降糖以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能显著改善长期预后,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该药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降糖灵相比不易引起乳酸酸中毒;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见,长期应用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心衰缺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4.a一糖苷酶抑制剂

该类药主要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非常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中国患者,可与饮食、运动及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代表药物有拜唐平、卡博平和倍欣,用法为进餐时与第一口主食同时嚼服。

优点:降糖效果肯定,主要在肠道局部作用,仅2%吸收入血,肝肾等全身副作用少,不增加体重或能减轻体重,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适合于老年糖尿病人和伴有肾功能损害患者,同时也是目前唯一具有糖耐量减低(igt)治疗适应证的降糖药。

缺点:部分患者初用时有腹胀、排气增多等胃肠道反应,胃肠功能紊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用。注意与其他降糖药联用可引起低血糖,且一旦发生,应使用葡萄糖纠正,进食淀粉类食物无效。

5.胰岛素增敏剂

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文迪雅、太罗)和吡格列酮(艾可拓)。

优点:不刺激胰岛素分泌,而是通过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发挥降糖作用。这类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及有代谢综合征者;与双胍类、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合用可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

缺点:起效较慢,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及体重稍增,增加心衰风险。心功能3级以上者禁用,膀胱癌患者、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吡格列酮。

6.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临床常用的有:诺和灵r、诺和灵30r、诺和灵n、诺和锐、诺和平等。

优点:是迄今为止控制血糖最强有力的武器,对肝肾无不良影响,所有不适合用口服降糖药的1型糖尿病及孕妇、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等糖尿病患者,均可改用胰岛素治疗。早期使用胰岛素还有助于保护和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

缺点:低血糖风险相对较高,可致体重增加,个别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皮肤过敏或脂肪萎缩,注射给药给患者带来不便,胰岛素类似物的价格较高。

7.glp-i受体激动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回肠和结肠l细胞分泌的一种多功能肽类激素。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使葡萄糖依赖性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即当血糖浓度高时,可显著刺激胰岛素释放,抑制胰高糖素释放,从而降低血糖;而当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后,胰岛素释放不再被刺激,血糖一般不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大大降低了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目前我国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有:艾塞那肽(百泌达)、利拉鲁肽(诺和力)。

优点:除了能够显著降低血糖,还能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b细胞功能,显示出了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潜能。这种集多种药理作用于一身的特点,是现有糖尿病治疗药物所不具备的。由于其具有符合生理需求的葡萄糖浓度依赖的降糖机制,因而低血糖风险很低。

缺点: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时间短,价格昂贵,需注射用药,不推荐该药作为一线用药。

8.dpp-4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vi(dpp-4)抑制剂(格列汀类)是_种基于肠促胰岛素(glp-1)机制的新型降糖药物,目前在我国上市的有:西格列汀(捷诺维)、沙格列汀(安立泽)、维格列汀(佳维乐)等。

优点:增加内源性glp-1水平,同时改善胰岛d和b细胞功能障碍,具有降糖疗效确切、低血糖风险小、不增加体重、无胃肠道反应,安全性及耐受性高等优点。只需每天一次用药,患者依从性好。

缺点:有头痛、鼻咽炎、咳嗽、便秘、头晕和增加出汗量等副作用,但发生率很低。此外,该药价格较贵,在我国暂未进入医保。

9.降糖中成药

优点:降糖作用虽弱,但无低血糖风险,且不会增加体重;可通过“滋阴活血补肾”来改善症状、辅助调脂降压、防治慢性并发症;可与各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篇2

【关键词】 脑缺血; 化学药物; 中药

脑缺血耐受现象[1](brain ischemic tolerance,bit)是指预先短暂性缺血或轻度缺氧激发或动员机体内在的防护能力,使机体对随后严重的缺血、缺氧产生防御和保护作用的现象。脑缺血耐受现象最初在研究心肌缺血时发现,脑、骨骼肌、肝、肾、小肠等器官中也发现了类似现象。

1 脑缺血耐受的机制

脑缺血耐受的产生涉及递质、受体、通道、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的多环节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多数人认为bit一般机制为:缺血预处理可引起组织释放以腺苷为主的内源性递质,并与相应的受体结合,通过激活信号传导通路启动特定的基因,表达出具有保护作用的效应物。现认为脑缺血耐受的机制主要有兴奋性氨基酸(eaa)、炎症、热休克蛋白(hsp)、腺苷、细胞凋亡、反应性星形细胞增生和信号传导通路。

2 药物对脑缺血耐受的提高作用

2.1 化学药物对脑缺血耐受的影响及特点现代医学对提高脑缺血耐受有物理性预处理和化学药物预处理两种,目前以化学药物预处理为主。

2.1.1 腺苷腺苷是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剂,它能够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阻止了兴奋性氨基酸诱导的神经元除极效应,降低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扩张血管,抑制炎性细胞黏附和浸润,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炎性细胞、自由基介导的血管内皮损伤;用选择性腺苷a1受体激动剂cpa预处理能起到明显的脑保护效应。

2.1.2 3-硝基丙酸(3-npa)[2]3-npa是从植物或真菌中提取的一种细胞毒性物质,能不可逆地抑制琥珀酸脱氢酶(sdh),大剂量重复使用可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和凋亡,但单次小剂量应用不会引起任何出血、坏死或凋亡,动物也不会发生行为学改变,反而能诱导对组织的保护作用。3-npa主要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它可通过影响能量代谢而引起缺血耐受。

2.1.3 抗生素某些抗生素除具有抗感染效应外,还能抑制细胞能量代谢。

2.1.4 麻醉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对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2.1.5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近年来发现其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有人用大鼠颈总动脉联合大脑中动脉结扎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发现阿司匹林15 mg/kg及15 mg/kg以上剂量的确能缩小脑梗塞体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2.1.6 内毒素[3]小剂量内毒素(0.05 mg/kg)预处理后,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加但并未产生脑损伤,反而可以减轻脑水肿和减少脑梗塞体积,产生脑保护作用。

2.1.7 缓激肽缓激肽是一种血管舒张肽,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提前向颈外动脉持续泵入缓激肽[10 μg/(kg·min)]15 min,再灌注24 h,后检测发现脑梗塞体积较对照组减小42.2%,脑水肿和血脑屏障通透性也降低,提示缓激肽预处理可抵抗脑缺血损伤。

2.1.8 神经营养因子(ntf)ntf是一组能支持神经元发育和存活的小分子多肽,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如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神经元bdnf mrna表达上调,大鼠永久性mcao前8 d给予2.1 μg/d的bdnf预处理,可使脑梗塞体积缩小,提示bdnf可能具有脑保护作用。

综上,通过化学药物预处理提高脑缺血耐受作用,可以发现化学药物在提高脑缺血耐受时有自身的优势,化学药物能够很快达到靶器官或靶组织;化学药物能够很快使缺血脑组织再灌注、限制血栓栓塞性闭塞、增强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化学药物可以反复运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虽然相应的化学药物预处理可以呈现较好脑缺血耐受作用,但是化学药物也有很多缺点,如腺苷a1受体激动剂和神经营养因子等价格较贵,且给药方式受限;红霉素等抗生素因涉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不能广泛和反复应用;3-硝基丙酸、麻醉药物吸入、阿司匹林等因不良反应或不适宜正常状况下反复应用。上述诸多因素使化学药物在提高脑缺血耐受作用的应用中受到了制约。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目光投向中药及天然成分的研究上。

2.2 中药对脑缺血耐受的影响及特点祖国医学没有脑缺血耐受的明确提法,但祖国医学对脑缺血辨证清楚,脑缺血属于中医“缺血中风”的范畴。缺血中风的发生主要与风、火、痰、淤、虚等因素有关,而与“淤”关系最为密切,“活血化淤”是提高脑缺血耐受的基本方法,活血化淤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改善“微循环”,改善“微循环”有利于提高脑缺血耐受。活血化淤对本病的确凿临床效果,为中药对脑缺血的干预作用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有一些活血化淤功效的中药提高脑缺血耐受的报道。有人[4]发现,丹皮酚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迟发性脑损害的严重程度,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周围血白细胞数的增加,亦能使脑实质中小胶质细胞和白细胞数明显减少。有报道[5]显示芍药苷对大鼠脑缺血后脑水肿、血脑屏障、大脑局部血流量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6]三七三醇皂苷具有增强预缺血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并上调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有人认为[7]大黄素甲醚可增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21b和tnf2a的表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关欣等[8]发现蒺藜皂苷能够减轻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的脑缺血神经功能缺损。有人[9]利用改良的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闭塞法制成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发现小檗碱可以增加小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3区bc1-2基因的表达,降低ca1区bax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凋亡的发生,可能为其保护脑缺血的机制之一。有人报道[10]通过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发现阿魏酸钠(sf)能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小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有关。另外还有文献报道,人参中主要成分人参皂苷和银杏叶中主要成分银杏内酯通过增加释放pgi2或降钙素基因肽(cgrp),减少内皮素,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对脑缺血发挥保护作用,提高脑缺血耐受。在我们的前期实验研究中发现山楂、姜黄、葛根、丹参、五味子、川芎、毛冬青等多味中药对脑缺血有很好的干预作用,预示中药对提高脑缺血耐受很有前景。

中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历史悠久,中药干预治疗脑缺血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且中药作用温和持久、具有综合治疗作用,可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在防治脑血管疾病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中药比化学药物在干预脑缺血耐受中有更多的优点。

3 展望

目前提高脑缺血耐受的化学药物预处理措施较多,可以呈现较好的脑缺血耐受作用,在确认安全性的前提下,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有实用价值,为探讨脑缺血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和新药开发奠定了基础。但现存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化学药物的损伤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局限。中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历史悠久,干预脑缺血损伤病理为多条路经,能够提高对脑缺血的耐受作用。对于脑缺血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机理与“淤”关系最为密切,因此长期主张使用以“活血化淤”为主的治则来治疗本病,临床也收到较好效果。但对脑缺血耐受的影响研究还不多,脑缺血耐受是近年提出的新学说,临床已证实缺血耐受机制的存在。通过对脑缺血耐受性的提高,延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时间窗,减轻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后遗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方法。通过预处理,提高机体耐受能力,应用具有活血化淤的中药具有更多的优势,未来应是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方 芳.缺血耐受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15(2):158.

[2] 孙忠玲,赵仁亮.脑缺血耐受预处理措施的研究进展[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15(4):298.

[3] 王金春,孙 锋,宋利春.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急性局灶脑缺血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86.

[4] 刘本臣.丹皮酚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7,38(11):4.

[5] 孙蓉.芍药苷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血脑屏障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4):408.

[6] 周俊英,刘小利,罗祖明.三七三醇皂苷增进大鼠脑缺血耐受的作用及对gfap和bfgf表达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 2005,20(6):489.

[7] 陈立英.大黄素甲醚对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探讨[j].医学综述,2006,12(17):1086.

[8] 关 欣,纪影实,李 红,等. 蒺藜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j].中草药,2006,37(6):904.

篇3

关键词:云芝糖肽结构理化性质新剂型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40-01

中药云芝又称彩云革盖菌[1],是多孔菌科真菌云芝属的子实体。云芝糖肽是从云芝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糖肽聚合物,是良好的生物效应调节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对其研究逐渐增多。

1结构分析及理化性质

1.1云芝糖肽的结构分析。

1.1.1云芝糖肽的组成。云芝糖肽为糖和蛋白含量较为恒定的蛋白结合多糖,较早的研究认为云芝糖肽是由15%蛋白质组成的蛋白多糖体[2]。但有实验研究表明,纯化的云芝糖肽含蛋白质为22%(1.8g/8.2g)或更高,可能是因为纯化程度不同而引起测定结果不同。经对云芝糖肽的基本结构测定,认为其中含有a-鼠李糖、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葡萄糖和木糖几种单糖,葡萄糖的含量占50%以上[3]。

1.1.2云芝糖肽中糖苷键的类型。经hnmr、气相色谱、氢谱有关糖苷键的分析结果推知云芝糖肽的糖苷键构型既有a-型也有p-型,并且有1-4和1-6糖苷键,无1-3糖苷键,但无法确定是否存在1-2糖苷键[4]。

1.1.3云芝糖肽中单糖与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糖肽结构中蛋白质与糖基之间用n或其他方式连接,通过天冬酰胺、丝氨酸、苏氨酸的侧链与糖形成肽键;最常见的是n-糖蛋白,以天冬酰胺的侧链酰胺基与乙酰氨基葡萄糖通过一个β-n-糖苷键相连接(a构型较少)。

1.2云芝糖肽的性质。云芝糖肽为褐色至黑褐色的粉末,有特臭。温和条件下的稀碱水解,可把糖肽链上以o-糖肽键连接的丝氨酸或苏氨酸从相连的单糖或者糖链上水解下来,在硼氢化钠存在下,分别转变为丙氨酸和a-氨基丁酸[4]。

糖肽中的糖苷键相当于缩醛结构,因此具有缩醛的化学敏感性,遇到酸会被切断或端基异构化,糖苷键对碱也敏感,中等强度的碱就可以通过糖的β-消除反应而使糖肽分解。强亲核试剂也会切断糖苷键或使其异构化[5]。

2剂型种类及其优缺点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云芝糖肽剂型有两种,分别是胶囊剂和颗粒剂,这两种剂型都有各自的特点:

2.1胶囊剂[6]。

2.1.1胶囊剂的优点。能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隔绝药物与光线、空气和湿气的接触,提高药物稳定性。胶囊剂的制备一般不加赋形剂,也不加压力,在胃肠中分散快、吸收好。还可根据给药部位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制成相应的胶囊剂,进行定位释药和延缓药物释放。

2.1.2胶囊剂的缺点:遇水易使胶囊溶化,不利于胶囊剂的保存;易溶性如氯化物等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胃中溶化时局部浓度过高而刺激胃粘膜;风化性药物,可使胶囊壁软化;吸湿性药物,可使胶囊壁过分干燥而变脆。

2.2颗粒剂[7]。

2.2.1颗粒剂的优点:使用方便,吸收快、显效迅速;药效成分稳定,全成分提取,有利于中药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使用剂量准确、便于查对、储存;体积比中药饮片小,便于运输、携带。

2.2.2颗粒剂的缺点:成本高,易潮解,对包装方法和材料要求高,机动性差,无法随证加减,与包衣剂相比适口性稍差。

3新型剂型发展

结合胶囊剂和颗粒剂优缺点,云芝糖肽所开发的剂型在靶向性、可控性等方面有不足,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云芝糖肽的药效,需要设计新剂型解决这些问题。随着人们对药物质量、药物效应的要求不断提高,促进了药物研发工作的大力开展,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以及靶向制剂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另外纳米载药颗粒是近年来研究的新型载药制剂,主要由脂类或多聚体分子等高分子物质组成的粒径在1~1000nm的固态胶体颗粒[8],药物可以溶解、包覆于其中或吸附在实体上。纳米囊是将固体药物或液体药物作囊心物包裹而形成的药库型球形的纳米粒[9],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薄层聚合物膜包裹的,油性或水性核心所组成的一类亚显微胶状药物载体系统(10~1000nm)[10],具有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防止药物在胃内破坏或对胃的刺激作用、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防止药物的挥发损失、使某些液体药物固体化有利于制剂的工业生产、减少复方制剂中的配伍禁忌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的研发领域[11]。

4结论

本文主要总结了云芝糖肽的理化性质以及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剂型及其优缺点,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一些疗效好、安全性高、靶向性强的剂型,纳米囊制剂具有这方面的优越性,本人希望能将云芝糖肽与纳米囊制剂相结合,以使云芝糖肽的药效得到更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应建浙主编.中国药用真菌图鉴[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16―117

[2]yang qy e t .pskinlemational symposisiuml c j .konghong ,939,fudan unive rsily pres ,1993:56

[3]张惟杰.糖复合物生物研究技术[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38.43

[4]邹巧根等.云芝糖肽的结构组成分析[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4,35(4):371-373

[5]曾麒燕等.红桂木凝集素糖蛋白的特征及其糖肽腱性质的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16(3):293-295

[6]邹龙贵.中药胶囊剂的制备及工艺特点[j].医药工程设计杂志.2004,25(6):

[7]黄建平.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与中药饮片对比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4,l5(1)

[8]郭志雷,车晓明.中枢神经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17(3):318-323

[9]刘扬等.脂质体及纳米粒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4):583-589

篇4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2-1891-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课程的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合理的应用教学媒体将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1 传统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传统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师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便于控制教学节奏,协调课堂气氛,也便于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并能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有计划地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则在教师地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缺点:传统教学是教师依靠挂图、模型、黑板等教学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媒体是静态、不可变的工具,教学过程比较枯燥;由于模型、挂图数量有限,对于制药工程类课程所需的形象思维的启发和诱导局限性很大。大量的图形、分子式以及文字信息传输依靠教师的板图、板书,虽然能因人而异动态的选择,但耗费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且受板图质量和黑板板面的限制,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2 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将文字、图形、动画、影像与声音等组合并加工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计算机和投影机来实现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其最大的特点是多媒体课件在计算机上展示逼真的空间形体,使药物的结构以二维或三维形体生动、逼真、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形成视觉、听觉刺激,激发形象思维。对学生调动了学习兴趣,改善了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环境,为教师节省了板图绘制时间,加快了知识点的讲授速度,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需要大量图形图像信息展示的制药类课程,多媒体教学有着特殊的优势,尤其是教学时数不断削减,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的今天,更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缺点:多媒体教学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受教学课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忽视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教学创造力,难以发挥教学风格。提供的信息量与学生思考、理解、消化和记忆的需要不符。没有板书的隔断,一味地演示讲解,容易形成讲解惯性,忽略了师生交流,不能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现场发挥。

3 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优化组合

药物化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接触专业课程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对于专业课知识的掌握还处于零乱阶段,没有系统的学习。因此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将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使用得好,适当配合传统教学方式,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3.1 多媒体课件的精心制作:多媒体不是机械的将课本的知识复制到ppt中,而是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将那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不易描述或讲授冗长乏味的内容制成形象生动的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课件,制作课件时要考虑到学生认知规律。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者加起来就有94%。另又有关知识保持的实验研究资料表明[1],人类能保留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既看得到又听得到内容的50%。因此在制作多媒体时要协调视觉和听觉的效果。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其实就是一个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过程,只有对教材心中有数,才能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拓展。

《药物化学》课程中药物的结构是学习一类或一种药物的基础,单一的应用板书既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画出药物的结构式,又不能展示出药物的立体结构,而应用chemwindow和che-

moffice制作药物的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象、生动、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出药物的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药物化学》课程中针对一类疾病使用的典型药物,可以通过视频观看没有此类药物出现时病人的状态和使用药物后病人的恢复情况,深刻记忆代表药物。另外,药物的作用靶点,可以使用flash形象地制作彩色靶和剑,剑直接射到靶的中央,恰好是作用位点。除此以外,《药物化学》中药物的合成,步骤繁多,不宜学习,可以利用动画制作虚拟出药物的化学反应历程,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化学反应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善教学质量。

3.2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中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

3.2.1 多媒体教学与教师身体语言的结合:传统教学中,身体语言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所谓身体语言,包括举手投足、仪表气质、音容笑貌、情感、整洁度等,优雅的身体语言便于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教师不能站在电脑旁照本宣科,而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2.2 教师仍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是教学方法: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的应用只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药物化学教学中选择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是基于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性质而决定的,如知识点多、杂,需要记忆得多。根据心理学注意过程分析[2],注意稳定性一般以20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由此可见,90分钟的上课时间,多媒体所传输的信息量多,出现的时间短,注意力很难一直连续集中。因此可以运用板书将本节所学内容系统地罗列出来,通过多媒体将内容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后前后贯通,记忆就快,而且不会出现多媒体的知识零零散散。

另外,根据记忆过程分析,记忆需要识记(瞬时记忆)、保持(短时记忆)和回忆(长时记忆)的过程来完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研究表明[3]:保持对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对识记的保持有效时间一般在24小时内,一般保持率在80%~40%,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量日趋减少。应用多媒体教学,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页面刷新频率太快,还没有完成识记,屏幕就已经闪过,因此要注意多媒体教学中播放的速度。

3.2.3 不要过多的、没有选择的使用多媒体: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普及,目前很多教师盲目地使用多媒体,在药物化学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很容易理解的,可以使用传统教学结合一些启发式提问等完成教学,而不要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既浪费制作多媒体应用的时间,又使多媒体设备耗损量增大。

参考文献:

[1] 郭 玲,江 斌.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科学教育论坛,2005,13:188.

[2] 狄柯坪,李保东,田凯锋.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互补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5):82.

篇5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中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8-0031-01

临床上断肢再植、肢体创伤、组织移植等引起的局部缺血,随血流的恢复,可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随着iri发生机制的逐步被揭示,针对其局部及全身影响防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呈现了全面展开的局面。由于iri是氧自由基及白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防治其药物的选择,较化学药物作用单一而言,中药具有极佳的优势。血必净用于iri防治研究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提示,从传统医药学中寻找肢体iri防治药物,将可能是一条有效途径,为此,特根据cnki数据库收载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论述。

1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性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基于氧自由基大量产生和细胞内钙超载以及微血管功能障碍等综合作用所产生的。缺血再灌注时,呼吸爆发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使脂质过氧化并破坏细胞骨架,引发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和浸润;钙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损害;蛋白水解酶及炎症介质介导加重细胞损伤;微血管内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黏附导致微血管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仅影响缺血肢体组织的存活及功能,且可累及全身多器官,严重时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建立防治肢体iri有效方法,对于临床断肢再植等治疗意义重大。

2 中药防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优势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肢体iri的防治,应从多角度加以考虑。中药含有多种成分,每一成分均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特性,针对多因素机制引发iri而言,筛选防治肢体iri药物,中药较化学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丹参研究结果显示,其含有黄酮、三萜及甾醇类等数十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广泛。从益于iri保护作用的角度分析:丹参对心肌缺血和重新灌流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能是一种钙拮抗剂,通过膜稳定作用和氧自由基清除剂作用抑制钙离子内流,并可改善缺氧引起心肌代谢的紊乱,提高小鼠缺氧的耐受力;丹参素可显著延长耐缺氧实验动物存活时间并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血小板聚集;丹参能减轻缺氧引起的心肌损伤,能减轻心肌间闰盘受损,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善心肌缺血时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丹参酮明显抑制体内白细胞向炎症区的游走,降低pgf2a和pge水平;丹参注射液对大鼠中性粒细胞趋化性明显降低,并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作用等,丹参具有的众多药理作用与肢体iri机制有极大的相关性,丹参用于肢体iri的实验研究展现的良好结果,均预示中药防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的优势。

3 中药防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在药物防治肢体iri的研究中,与中药相关内容的文献报道较少,这可能与断肢再植等在现代医学学科中专业属性强、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涉及传统医药学的程度有限有关,通过对cnki数据库收载的中药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中药及中药化学成分用于防治肢体iri的研究均有较好的结果,如:兔肢体iri研究中,灯盏花素能够缓解组织水肿,保护缺血再灌注骨骼肌;同样,银杏叶提取液也展现了对兔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保护作用;而中药复方制剂血必净注射液,不仅对多种器官、组织的iri具有保护作用,而且从调节凝血功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减轻细胞水肿,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等途径。更为全面地减轻肢体iri;其他如川芎嗪、丹红、参麦、刺五加、β-七叶皂甙钠等注射液,经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均显示有减轻肢iri砌的效果。

篇6

关键词 心绞痛;硝酸甘油;普奈洛尔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01—02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比较多,比较碎,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难理解,难掌握。其中,内脏系统的药物在药理学中是重点的内容,也是难点的内容,抗心绞痛药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章节。由于药学专业的学生临床知识有些欠缺,所以学习起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笔者通过总结课堂上的经验,并与学生进行沟通探讨,归纳出如何讲好抗心绞痛药物的一些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情景展示,导入课题

对于医学生特别是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临床知识学习不多,在讲药物之前要用一种恰当的导入方法导入主题,让学生对疾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可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放一个病人心绞痛发作的录像,结合录像,给学生讲一下心绞痛发作的特点: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这种疼痛是一种紧缩感,可以牵涉到左上肢,也可牵涉到左手的无名指,还可以牵涉到牙齿,出现牙痛,等等。讲完这些特点后要给学生讲心绞痛的临床上常用的分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这三型各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区别一下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比如变异型心绞痛的发作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的。这些都要给学生讲清楚,因为这些和后面要讲到的药物密切相关,所以要在前面把基础打好,做好铺垫,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主题。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2 导入法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从心绞痛的症状很自然地导入心绞痛发病的机制,比如可以问学生: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心绞痛的发作?启发他们去思考,然后总结出心绞痛发作的机制:当心的供血不足,需氧量增加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心绞痛的发作。知道了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很自然地能够引出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治疗心绞痛的基本原则就是增加心脏的供氧,降低心脏的耗氧。这时可以问大家哪些药物可以增加心脏的供氧,哪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脏的耗氧,这样很自然地引出符合这种原则的常用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有三大类:硝酸酯类的药物、β—受体的阻断药、钙通道的阻断药。这样学生很自然就记住药物的分类了。

3 讲解药物重点突出,分清主次

1)重点讲硝酸酯类的药物。硝酸酯类常用的药物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单硝酸异山梨醇脂,其中以硝酸甘油最常用。此时可以问学生:硝酸甘油常见的给药途径是什么?可以给他们讲一个电影或电视情节引出硝酸甘油常见的给药途径是舌下给药,借此可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首过消除的内容,让他们前后联系,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接下来讲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硝酸酯类能扩张静脉和动脉,可以降低心室壁的张力,还能减少心脏的做功,从而降低心脏的耗氧。同时能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增加心脏的供氧。这些都和治疗心绞痛的原则一致,即增加心脏的供氧,降低心脏的耗氧。因此,硝酸酯类的药物对各型心绞痛均有效,特别是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首选硝酸酯类的药物来治疗。用药后能中止发作,也可预防发作。对于心绞痛急性发作的可以舌下给药,也可以静脉滴注,对于预防发作可以口服硝酸异山梨醇酯等。本类药药要注意剂量过大可使血压过度下降,血压下降可反射性使心率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而加重心绞痛发作。因此,为克服此缺点,硝酸酯类药物常和β—受体阻滞药合用,因为β—受体阻滞药可以减慢心率。这样很自然就讲到第二类常用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β—受体阻滞药。

2)β—受体阻滞药在前面的章节讲过,在这节课里,主要给学生讲一下治疗心绞痛的内容。β—受体阻滞药可选择性地抑制心肌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输出量减少,从而降低心脏的耗氧。同时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增加心脏的供氧。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稳定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此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这就要和前面讲过的心绞痛的分型及其特点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前面讲过变异性心绞痛的发作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β—受体阻滞药阻断β—受体,会使α—受体相对占优势,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所以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这样学生会很自然接受理解。值得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药会导致心室壁张力增加而使心脏耗氧量增加,为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合用硝酸酯类的药物。讲到这里,可以把硝酸酯类的药物和β—受体阻滞药进行比较,给学生讲清楚这两类药为什么可以合用,合用的优点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3)钙通道阻药在前面的章节里也讲过了,所以这里主要讲治疗心绞痛的作用特点。这类药主要是阻滞钙离子的细胞内流,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减慢,心脏做功减少,从而使心脏耗氧量降低。同时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血液供应,还可以对抗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这类药的特点是可以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所以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常用的药物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这几种药各有特点,应用的时候要注意扬长避短。比如硝苯地平是个短效的药物,扩血管后容易反射性引起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而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不利于心绞痛的治疗,因此需要和β—受体阻滞药合用降低此不良反应,同时注意有严重心肌缺血的患者不宜使用。再如维拉帕米对窦房结、房室结的抑制作用强,所以在治疗心绞痛时不宜和β—受体阻滞药合用,同时窦房结功能不正常或有明显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不宜使用。

讲完这三类药后再给学生比较一下每类药的特点及应用,这样他们理解会更深刻,掌握得会更牢固。

4 知识扩展

讲完书上的这几类西药外,给学生简单扩展一下知识面,比如讲一下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1]如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从祖国医学理论来看,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症的范畴,发病机理在于气血瘀滞,闭阻胸阳、不通则痛,而冠心苏合丸有芳香开窍、止痛的作用,复方丹参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临床上大量使用的结果表明,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此时要激励学生将来要把现代药物与祖国医学传统药物结合起来合理使用,这样对疾病的治疗会更加有利。

总之,抗心绞痛药物的讲解需要突出重点,采用导入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把复杂枯燥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记忆,掌握知识更加牢固。当然讲授其他章节的药物也要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优秀的医学生。

篇7

中药汤剂是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加减各种药物,然后组成的方子,也就是我们传统中医所开的各味药材的组合。父母拿药回家之后,需要先浸后煎。中医汤剂一般疗效最显著,也可根据个体调节,缺点是煎药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花一点时间。建议平时在家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服用中药汤剂。

中成药是厂家已经做好的成药,有一个特定的方子,里面的药是固定的,对一类特定的疾病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中成药可以有颗粒冲服的,有胶囊吞服的,还有口服液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选用合适的剂型:年龄小的,学龄期前的,一般可以用颗粒剂、口服液,若药味苦,孩子可能不愿意服用,也可采用多次少量服用的方法;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用胶囊,避免了味苦之弊。中成药的好处是服用简单方便,减去了煎药的辛苦,缺点是不能对症加减,药效没有中药汤剂好。

免煎颗粒剂是将单味中药煎煮浓缩后的颗粒剂型,无需煎煮。医生根据孩子的体质及病情,开具处方,一般有十几味药物,每味药物都是单独包装,将所有药物混匀,用适量、较热的水冲开,分多次服用即可。颗粒剂的浓度较高,现在已经受到了很多年轻家长的认同,究其原因,一方面,处方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另一方面,可以控制冲服的水量,避免过多孩子吃不下,同时节省了煎药的时间。目前,这类药物都是自费的,不纳入医保的范围,家长可以根据情况开具。若外出旅游,工作繁忙,不妨用颗粒剂,简单又有效。

优点 缺点 适合

中药汤剂 药物可以根据孩子情况可灵活变化。 需要煎煮,不是很方便。 病情简单或复杂;由中医医生开具;在有时间煎煮的情况下。

中成药 服用简单方便,少了煎药的辛苦。 不能对症加减,药效没有中药汤剂好。 病情简单的患者;中医及西医医生都可以开具

免煎颗粒剂 处方是为孩子度身定做的;可以控制冲服的水量,避免过多孩子吃不下;节省了煎药的时间;颗粒剂的浓度较高。 需自费。 病情简单或复杂;由中医医生开具;外出旅游,没有时间煎煮的情况下。

孩子喝中药时要忌口吗?

首先,“服用中药的时候,不能吃绿豆、萝卜”这一说法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病情。若是热性的疾病,是可以吃绿豆的,绿豆是清热的,可以和中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吃补益类药物特别是人参时,不宜进食萝卜。喝完中药后不要紧接着喝牛奶,以免中药成分和蛋白质发生反应。

其次,对于疾病有影响的食物也应该避免。如咳嗽痰多时,不要吃巧克力、糖果等甜食,过敏性咳嗽不要吃鱼腥发物、刺激性的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若有太多的饮食禁忌,会导致营养失衡,影响成长。经常会碰到家长在孩子发热时不给孩子吃鸡蛋,在急性感染时不给孩子吃肉类,这都是不科学的做法。希望家长除了医生特别关照的一些影响疾病的食品,不要克制孩子吃牛奶鸡蛋和荤菜。荤素搭配,补充足量的优质蛋白对机体的修复反而有利。

专家介绍:

薛征,医学博士,中医儿科专业博士后,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

篇8

关键词:医药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前言: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被化工产品生产污染加剧,人类健康也日益受到危害,保护环境越来越重要,把控这些问题要从源头上抓起,废水处理环节尤其重要。目前多达几千种的常用药物被我国制药企业生产,对于常用药物的不同类别,在药品原料上,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收有差异的,故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有着很大的水质和特点上的不同,这就在处理医药化工废水上有很大的困难,需要多种处理方法结合才能有效提升废水处理。

一、医药化工废水的基本特征

1、水质成分复杂,副产物多,反应原料常为溶剂类物质或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增加含盐量高了废水的处理难度;

2、废水中污染物含量高,这是由于原料反应不完全和原料、或生产中使用的大量溶剂介质进入了废水体系所引起的;

3、有毒有害物质多,医药化工废水中有许多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是有毒有害的,如卤素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具有杀菌作用的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4、废水色度高。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废水治理率、排放达标率逐年有所增长.但目前医药化工行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仍不高,对高效、低成本的处理医药化工废水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废水处理方法

1、物化法

(1)吸附法

指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污染物,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在制药工业废水处理中,常用活性炭、活性煤、腐殖酸类、吸附树脂等吸附剂预处理生产中成药、米菲司酮、双氯灭痛、洁霉素、扑热息痛、维生素b6等产生的废水。优点是处理效果好。缺点是成本高。

(2)电解法

具有高效、易操作等优点,同时又有很好的脱色和提高可生化性的效果。

(3)膜分离法

该技术包括反渗透、纳滤膜、纤维膜。优点是在产生环境效益的同时又可回收有用物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率高、节约能源。

2、化学法

采用化学方法时,某些试剂过量会导致水体二次污染,因此在设计前应做好相应实验研究工作且化学药品昂贵。

(1)铁碳法

工业运行表明,以fe-c作为预处理步骤,出水可生化性大大提高。

(2)臭氧氧化法

能提高抗生素废水的bod5/cod,同时对cod有较好的去除率。i.a.balcioglu等对抗生素医药化工废水进行了臭氧氧化处理,并研究了ph、进水cod以及h2o2的使用量等因素对臭氧氧化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废水在臭氧用量为2.96g/l时,bod5/cod的比值由0.077增至0.38。而在废水ph值不变的条件下,臭氧氧化过程均可达到75%以上的cod去除率。

(3)fenton试剂法

亚铁盐和h2o2的组合称为fenton试剂。它能有效去除传统废水处理技术无法去除的难降解有机物。该方法设备简单,易于实现工业放大,是一种有较好开发前景的处理青霉素废水工艺。

neyens和baeyens指出,fenton氧化是在去除废水中许多有害有机物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同样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预处理,可以改变成分有助于后续更好的生物降解;并且可以在下面的生物处理过程中减少微生物的毒性。

(4)光催化氧化法

该技术具有新颖高效,对废水无选择性且无二次污染,尤其适用于不饱和烃的降解。

3、生化法

生化处理技术是目前医药化工废水广泛采用的处理技术。由于医药化工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所以一般需要用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处理效果。

(1)厌氧生物处理

国内处理高浓度有机医药化工废水以厌氧法为主,但单独使用出水cod仍高,一般要再进行后处理,即好氧生物处理。优点是可直接处理高浓度有机医药化工废水,不用稀释,节能,产甲烷可回收利用,剩余污泥量少。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法(uasb法)。优点是厌氧消化效率高、结构简单、水力停留时间短、无需另设污泥回流装置等。缺点是uasb运行时,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且启动驯化困难。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过滤器(uasb af)。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它结合了uasb和厌氧滤池(af)的优点,使反应器的性能有了改善。

水解酸化法。水解池全称水解升流式污泥床(husb),它是改进的uasb。优点是可将难降解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初步分解为小分子有机污染物,提高可生化性;反应速度,池小、投资少,并能减少污泥量;不需密闭,搅拌,不设三相分离器,降低造价。

厌氧符合床(ubf)。与uasb相比,具有分离效果好,生物量大,生物种类繁多,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性强,是实用高效的厌氧生物反应器。

(2)好氧生物处理

进行好氧处理时一般需要对原水进行稀释,因此动力消耗大,并且废水可生化性差,所以一般之前要进行预处理。

a.普通活性污泥法。缺点是废水需大量稀释,运行中泡沫多,易发生污泥膨胀,剩余污泥量大,去除率不高,常必须采用二级或多级处理。因此,改进曝气方法和微生物固定技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已成为近年来活性污泥法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b.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具有均化水质、无需污泥回流、耐冲击、污泥活性高、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占地少、投资省、运行稳定、基质去除率高于普通的活性污泥法等优点。比较适用于处理间歇排放、水量水质波动大的废水。目前,sbr法也已成功应用于许多制药工业生产废水的处理中,如中药材、四环素、庆大霉素等生产废水的处理。缺点是污泥沉降、泥水分离时间较长。处理高浓度废水时,不仅要求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还易发生高粘性膨胀。因此,常考虑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这样可以减少曝气池泡沫,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及液固分离性能、污泥脱水性能等以获得较高的去除率。用此工艺处理青霉素医药化工废水时,可以克服常规好氧法能耗高、稀释水量大以及厌氧法预处理要求高、运行费用高的缺点。

c.生物接触氧化。该方法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势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处理负荷,能处理易引起污泥膨胀的医药化工废水。

d.深井曝气法。是高速活性污泥系统。和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深井曝气法具有以下优点,包括氧利用率高,可达60%至90%,深井中溶解氧一般可达30至40mg/l,充氧能力可达3kg/(hm3),相当于普通曝气的10倍;污泥负荷速率高,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2.5至4倍;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转费用低、效率高、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70%以上;耐水力和有机负荷冲击(codcr质量浓度可高达40000mg/l);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保温效果好,可保证北方地区冬天处理废水获得较好的效果。缺点是部分深井出现渗漏现象,深井施工难度较大,基建费用较高。

e.吸附生物降解法(ab法)。属超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对bod5、cod、ss、p和氨氮的去除率一般均高于常规活性污泥法。优点是a段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对ph和有毒物质具较大缓冲作用,特别适用于有机物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污水。

f.生物活性碳。优点是不仅能利用物理吸附作用,还能充分利用附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大大提高cod去除率,氨氮、色度的去除率也较高。缺点是费用较高。

g.生物流化床。将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法两者的优点融为一体,因而具有容积负荷高、反应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生物流化床常以工厂烟道灰等做载体,内设挡板,使流化床分为曝气区、回流区、沉淀区。

三、最新的非常规废水处理技术

篇9

[关键词]冠心病;活血化瘀中药;生物网络;拓扑性质;网络分析;作用机制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性、多发性、多因素引起的复杂性疾病。活血化瘀中药在防治血瘀证引起的冠心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其主要是通过影响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影响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等不同途径来改善心肌缺血和保护心肌细胞。

生物网络方法为中药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如探索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的辨证施治原理的研究[1]、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等[2-3],研究结果为有效治疗疾病、探索创新中药研发奠定基础。在本研究室已建立的冠心病疾病网络、西药作用网络和中药作用网络基础上[4],本文探讨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分析,建立冠心病潜在作用靶标与其特征参数的关系模型,预测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心病的潜在作用靶标,并探讨进一步解析中药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1 方法

本文首先获取chd疾病、chd西药和活血化瘀中药相关数据,并构建其网络。其中chd疾病相关数据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为来源于omim数据库的疾病相关基因,共得到相关致病基因390个;另一部分为文献查证的疾病相关靶点,包括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靶点18个,与血管炎症相关靶点15个,与血凝、血栓相关靶点28个,与血脂相关靶点9个。防治chd药物的作用数据来源于临床常用药物对应的靶点以及药物数据库中的靶点,共计176个作用靶点。选取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较有代表性的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红花、川芎、桃仁、三七、赤芍、番红花,通过文献整理获得其所含化学成分,利用本实验室所建立的靶点活性辨识模型,获得活血化瘀中药作用的靶点414个。将以上节点映射到reactome数据库,去除重复数据后得到相关反应路径,分别构建冠心病疾病网络、防治冠心病药物作用网络和活血化瘀中药网络[5]。本文利用cytoscape2.8.1软件plugins选项中的advanced network merge对所构建的3个网络进行交集计算,得到冠心病疾病网络、防治冠心病西药作用网络和活血化瘀中药作用网络的交集网络(图1)。其中d为中药治疗冠心病的独特作用途径,e为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途径,f为中西药治疗冠心病起作用的相同作用途径;而g为中西药作用于人体的共同环节,但对与治疗冠心病无关,也有可能受目前研究所限,是尚未发现的与冠心病相关的途径。本文拟以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e与f)为研究载体,构建特征参数与关键节点关系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中药治疗冠心病(d)的关键靶点,从而阐释中药成分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为阐释活血化瘀中药体内作用机制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将中药作用网络和西药作用网络与冠心病疾病网络分别进行intersection交集计算,得到中药作用网络与冠心病网络交集部分网络(d与f部分,简称中药交集网络)及西药作用网络与冠心病网络交集部分网络(e与f部分,简称西药交集网络)。由于网络为二部图,其中节点包含小分子、蛋白、反应、复合物等,而药物作用靶点多为蛋白、酶等,故在建立特征参数与关键节点关系模型时,只筛选2个交集网络中的蛋白节点作为样本数据。

1.1 数据来源 选取西药与冠心病交集网络中的蛋白节点作为模型构建的训练集,通过对每个节点逐一进行文献查证,从358个蛋白分子中挑选文献确定与冠心病相关的靶点27个作为阳性数据,与冠心病无关的靶点18个作为阴性数据(部分阳性和阴性数据见表1)。利用cytohubba[5]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特征参数的计算,包括节点连接度(degree)、边缘渗出组件(edge percolated component,epc)、最大邻居组件(maximum neighborhood component,mnc)、最大邻居组件的密度(density of maximum neighborhood component,dmnc)、最大团中心性(maximal clique centrality,mcc)、瓶颈值(bottleneck,bn)、偏心度(eccentricity)、紧密度(closeness)、发散性(radiality)、中介性(betweenness)、应力(stress)等11个节点特征参数,其后利用特征参数进行建模。本文运用matlab的zscore函数将阳性和阴性27个样本的11个特征参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zscore为原数据减去均值再除以标准差。

1.2 关键节点辨识模型的建立 本文选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echine,svm)[6]进行模型的构建,其分类函数选择rbf核函数。此核函数分类主要受到c和γ 2个参数的影响,其中c为误差惩罚参数,c取值过大过小,会引起“欠学习”和“过学习”现象,使系统的泛化能力下降;γ调节径向基函数的振幅。本文采用平行网格搜索方法(parallel grid search)对(c,γ)参数对进行优化建模。平行网格搜索是对每对(c,γ)进行交叉验证,最终优化结果会给出交叉验证均方根偏差(rms)取最小值时的c和γ,这样不仅可以找到建模的最优参数,还可以防止训练集产生过拟合。为了提高优化效率,本文采取两步优化法,即首先对c和γ采取优化范围为[-10, 10],步长为0.5,获得模型最佳参数对的区间范围;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精细优化,步长则为0.01。

1.3 模型的验证 为了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本文选取了10个节点作为验证集进行模型评价(表2)。其中,1~4号节点为文献中查证活血化瘀方药具有调节作用的靶点,分别是cd86,foxo1,il-2和ifn-γ。cd86为树突状细胞的表面分子,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过程,作用于该靶点可能是干预as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丹酚酸b使cd86的表达明显下降[7]。foxo1是位于sirt1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下游基因,抑制其表达,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改善心功能[8],研究表明血府逐瘀具有抑制foxo1的作用。细胞因子ifn-γ可能具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使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导致冠状动状血管狭窄[9],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验表明ifn-γ和il-4能够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10]。白介素2(il-2)在机体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11]。研究表明,丹参多糖可调节免疫低下小鼠的il-2和ifn-γ的表达,具有调节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作用[12]。

其余6个节点则从中药交集网络中随机选取而得,无文献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方药可调节这些靶点。用所建最优潜在作用靶标辨识模型对这10个节点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以评价模型的适用性。

2 结果

2.1 关键节点辨识模型 中药交集网络包含5 954个节点和5 179条边,1 739个子图;西药交集网络包含5 771个节点和5 179条边,1 571个子图。c和γ优化范围[-10, 10],步长0.5,优化结果见图2,图中颜色由蓝到红表示预测结果准确性由低到高。优化结果为当(c,γ)=(4.5, -3.5)时得到模型的分类结果最佳,对正、负样本的预测正确率均达到80.6%,75.6%。在此基础上,选择优化取值范围c=[2.5, 6.5],γ=[-5.5, -1.5],步长为0.1进行精细优化,得到最优结果为(c,γ)=(5.14, -1.11),对正、负样本的预测正确率达到81.6%,79.2%(精细优化结果见图2)。用建立的最优模型对测试集样本进行验证,敏感性(se)、专一性(sp)和准确率(acc)分别为81.5%,78.3%,79.6%,经验证模型预测结果较为理想,可用于对网络治疗冠心病靶点进行预测和深入分析。

2.2 模型适用性评价 利用潜在作用靶标辨识模型对验证集节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3,4,7,9号节点为阳性,5,6,8,10号为阴性。对7号和9号节点文献查证发现:7号分子vkorc1(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是体内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生成的限速酶,药物可竞争性抑制此酶而达到抗凝作用[13],故此酶为治疗冠心病的靶点,目前尚未发现有中药成分或未对中药成分作用于vkorc1靶点开展研究。同样,9号节点fgf10(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研究表明心肌内注射fgf10能促进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新方法[14]。该研究结果为探讨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然而5,6,8,10号节点未见文献报道具有治疗冠心病的活性。因此,经验证本文所建立的关系模型对中药作用网络与冠心病网络交集部分节点分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2.3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冠心病靶点的分析 本文提取中药交集网路的蛋白节点共222个,然后用cytohubba算出每个蛋白节点的11个特征参数值,最后用所建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有180个阳性靶标、42个阴性靶标,其中部分阳性靶标已有文献报道具有治疗冠心病的作用,亦有未见报道的阳性靶标,可能为潜在或尚未研究的作用靶点。由于篇幅所限,下面将模型得到的部分阳性靶标进行举例分析。

钙联蛋白(calnexin)作为心肌细胞内质网膜上的钙结合蛋白,与钙网蛋白共同作为蛋白质新生肽链的分子伴侣,可与新合成但尚未折叠完全的蛋白质寡糖链结合,从而防止蛋白质互相聚集、被泛素化或被蛋白酶降解。因此,上调calnexin可以促进未折叠或误折叠蛋白正确折叠、调节钙稳态和抵抗氧化应激等,从而恢复心肌细胞的功能[15]。

转录因子e12/e47能够通过与分化抑制因子1(id1)作用,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容易诱发冠状动脉钙化,进而导致冠心病[16]。

srrm1(sacoplasmic reticulum-related matrix protein 1)是可变剪接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参与调节剪接因子与mrna的相互作用[17]。研究表明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条件下srrm1可变剪接导致蛋白质产物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可能为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机制[18]。研究发现srrm1表达下调,与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19]。

核糖体s6蛋白激酶(ribosomal s6 kinase,rsk)是raf-mek-erk级联信号通路下游的一个重要效应分子,通过磷酸化细胞内的许多蛋白来调节细胞分裂、分化、生存等[20]。此外,rsk可以磷酸化一氧化氮合酶的ser847位点,降低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从而减少一氧化氮生成而达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odilator-stimulated phosphorprotein,vasp)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研究表明vasp在与细胞骨架调节相关的行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vasp的磷酸化在血管内壁黏附斑块的形成与脱落过程中起着“开关”的重要作用[21]。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s)是一种由钙离子和携钙素共同调控的serine/threonine抑制型激酶。研究表明dapk可能是调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高浓度低密度脂蛋白导致细胞凋亡紊乱途径中的关键分子[22]。

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作为炎症反应的关键性介质,参与调节多种血管功能,包括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促进白细胞黏附于内皮、调节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促凝活性等,在冠心病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3]。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高,血中胆固醇易于穿透内膜而在管壁内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原癌基因转录,产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破坏血凝-抗血凝平衡,促进血栓形成;因而它是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内膜增厚的始动因素[24]。

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主要表达于肝脏和脂肪组织,直接参与调节机体内脂质和糖的代谢过程,并与脂、糖代谢紊乱所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而血清fgf循环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显著升高[24]。

以上靶点都是由潜在作用靶标辨识模型预测得到,经文献佐证表明其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活血化瘀中药可以从钙通道、血管内皮增殖、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脂代谢以及保护心肌功能等多环节、多途径对冠心病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3 讨论

本文针对冠心病网络、西药作用网络和中药作用网络,以西药作用-冠心病交集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为研究模板,通过计算其节点连接度、瓶颈值、中介性等11个网络节点特征参数值,建立了基于特征参数的潜在作用靶标辨识模型,尝试对中药作用-冠心病交集网络的所有靶点进行深入分析,获得180个潜在作用靶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更改网络环境后,节点的基础信息完全变化,而本文基于冠心病网络中节点信息而构建的潜在靶标判别模型也仅限于冠心病网络中的节点分析研究,对3个网络中的其他部分并不适用。研究结果中包括具有潜在活性的靶点,部分靶点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这些结果不仅阐释了活血化瘀中药成分产生药效的作用机制,也为论证模型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文献研究发现,中药分子层面的机制阐释研究尚不多,本研究有一些结果不能完全验证其可靠性。

本文对预测获得的中药防治冠心病的潜在作用靶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阐释,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分子层次和网络系统角度阐释中药治疗冠心病的多靶点、多途径的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发掘防治冠心病的潜在靶点,对中药的作用机制阐释和新药研发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对中药物质基础、活性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明确,将有利于中药作用网络的完善,为中药作用机制的阐释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中药研究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为从分子层次和系统层面上揭示中药作用机制提供方法学支持。

由于目前文献报道和实验数据有限,在模型构建的训练集节点中可能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的数据,且运用的11个节点特征参数可能不能全面描述节点属性,因此本文所构建的潜在作用靶标辨识模型及其分析预测结果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验证,提高其准确性和适用性。相信随着生物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实验研究的不断发展,利用生物网络的技术和方法开展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参考文献]

[1] li s, zhang z, wu l, et al. understanding zhe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ntext of neuro-endocrine-immune network [j]. iet syst biol, 2007,1:51.

[2] li s, zhang b, zhang n b. network target for screening synergistic drug combinations with applica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bmc syst biol, 2011,5(s10):1.

[3] 李翔,吴磊宏,范晓辉,等. 复方丹参方主要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1, 36(21): 2911.

[4] 黄明峰,张燕玲,任真真,等. 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冠心病作用机理[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5): 1969.

[5] lin c y, chin c h, wu h h, et al. hubba: hub objects analyzer-a framework of interactome hubs identification for network biology[j]. nucl acids res, 2008,36: 438.

[6] vapinkvn. 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m]. new york:springer verlag, 2000.

[7] 刘红樱,孙爱军,王时军,等. 丹酚酸b通过激活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树突状细胞免疫成熟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3): 265.

[8] 滕菲. 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sirt1信号转导机制及祛瘀生新法干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9] 王战坤,蔡巍,邵乐文,等. 细胞因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31(8): 588.

[10] 马国添,李醒三. 冠心病与il-10,il-4和ifn-γ浓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14(17): 37.

[11] 田海玲,王国宏.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 全科医疗临床研究,2000,3(6):437.

[12] 汤伟. 丹参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d].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

[13] 都丽萍,梅丹,刘昌伟,等. cyp2c9及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剂量和抗凝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1):1628.

[14] 谭强,张小勇,李易,等. 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兔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3,8(5):316.

[15] azfer a, niu j, rogers l m, et al. activa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respons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6, 291(3):h1411.

[16] 孙荣距,闫乐媛,孙建波,等.分化抑制因子1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j]. 医学杂志,2010,35(4):364.

[17] wagner s, chiosea s, nickerson j a. the spatial targeting and nuclear matrix binding domains of srm160[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3,6:3269.

[18] 杭兴宜.利用外显子芯片研究缺血/缺氧损伤相关的剪接调控机制[d].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

[19] 宋光辉.应用基因芯片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对evc-3-4细胞基因谱表达的影响[d]. 郑州:郑州大学,2004.

[20] 周四桂,雷小勇,严鹏科,等.缺氧-复氧诱导ecv304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分子机制[j].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杂志,2004,12(4):378.

[21] 王婷婷,李柯,魏蕾.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在细胞骨架调节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06,37(1):27.

[22] 余小平,曲环,张斌,等. 冠心病不稳定斑块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紊乱的机制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2):1493.

[23] 庄庭怡,毛静远. 冠心病心绞痛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及白介素-6关系的研究概况[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8): 613.

[24] 林灼锋. fgf2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广州:暨南大学,2011.

study on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analysis on key network nodes

zhang yan-ling, huang ming-feng, qiao yan-jiang*

(research cen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intersections among the western medicine action network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s well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ction network for activating blood and dissolving stasis. in this article, 11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values of network nodes, including connectivity, bottleneck, betweenness, were calculated. the target identific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key nod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in the chd-western medicine intersection network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ts c and γ parameters were 5.14 and -1.11, respectively, with the predicted accuracies f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samples of 81.6% and 79.2%. the predicted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test set samples were 81.5%, 78.3% and 79.6%, respectively. besides,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predict potential action targets of the chd-activating blood and dissolving stasis tcm intersection network, and 180 positive nodes and 42 negative nodes were obtained. in this article, 9 positive nodes, including calnexin, interleukin-1, tumor necrosis factor, were taken as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tcm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h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twork potential key target analysis method was helpful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action targets of activating blood and dissolving stasis tcm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hd, methodologically supportive to reveal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tcms at molecular and systematic levels, and significant in guiding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篇10

“产学研”的道路成就企业快速成长

20年来,千红制药一直坚持走“产学研”一体的道路,先后成功开发了胰激肽原酶、弹性酶、l-门冬酰胺酶、复方消化酶等多种先进的、填补国内空白的酶制剂产品。特别是在世界上首次将胰激肽原酶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并取得成功, 从而奠定了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基础。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专业水准,将使其实现从天然药物提取为基础的传统生化制药企业向高、精、尖的生物工程高技术领域的新飞跃,也将为公司未来发展转变新的增长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公司在国内最早将现代分子膜超滤、蛋白质亲和层析、分子螯合、病毒灭活等技术集成运用于生化酶药物和多糖类药物的大规模生产中,突破并掌握影响某些传统生化药物纯度、疗效和成本的产业化技术瓶颈,建立了生化药物产业化技术平台。以这一平台为基础,公司完成主导产品产业链的整合,实施一体化建设。上游紧抓与雨润食品集团等大公司的合资合作,控制制药紧缺资源,下游抓与山德士等国际制药大公司的战略合作,铺设国际化、多元化营销网络,抢占销售制高点。这使千红制药不仅拥有资源保障,对资源来源体现出原料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还拥有从一种资源制取多种生化药品的平台技术,并能够充分利用紧缺的生物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化解市场波动风险。公司一体化的优势为未来厚积薄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品质量严格把关, 支撑股价持续看好

现在公司生产的可作为依诺肝素原料的肝素产品,已通过美国fda 的现场检查;“达肝素钠”原料药已于2010年3月获得日本厚生省的进口许可。据了解,肝素钠市场随着赛诺菲专利于2012年到期,国际肝素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竞争的加剧,将对现有利益的格局和市场进行重新调整。千红制药通过多年的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和培育,与国际大制药公司的不断联姻并嫁接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已经初具优势,形成了客户多元化、稳定化的特点,需求不断得到释放。

市场规模化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的迅猛发展,公司效益年年增长,实力不断提升,产品销售、利润均以较快的速度连续递增。近几年来,公司主营业务突出,盈利能力较强,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均持续增长。2007-200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5亿元、4.71亿元、7.4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4562.53万元、9043.82万元、1.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