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训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2-07 17:4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实训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实训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篇1

关键词:电工;培训考证;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以来,我国积极推行资格证考试制度,旨在通过资格认证考试来提升从业者的从业水平,同时保证了从业者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技巧,同时,学校也开办了各种各样的专业培训班,对考证内容进行培训。对我国的电工行业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在电工培训考证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保证电工考证的顺利进行。

一、电工培训考证电子线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维修电工职业的特点是覆盖范围广,技术性强。这个特点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考生将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结合。如果偏理论或者偏实践,都会对电工考证培训存在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电工培训考证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电工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电子线路操作中元件识别问题

元件识别主要是基本功不扎实,在操作考试的过程中,考生对分发的电子元件的数量,规格和型号进行鉴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电阻的读数不熟练,无法掌握相应的辨别方法和质量鉴定方法。同时,由于电子元件的型号和质量参差不齐,也造成了学生是别的困难。这些问题总体来说,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这也是电工考试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对待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电子元件识别和检测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对电阻读数的训练,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元件识别上不出现,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就能保证学生可以顺利的通过考试,也可以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对电子元件的识别和质量的判定有一定的基础。

2.电子线路操作中印刷板布线问题

在印刷板布线的过程中,虽然从本质上来说电路不算复杂,但是由于元件数量过多或者交叉点数量过多,导致了学生在电路铺设的过程中仅仅考虑到线路的链接问题,而忽略了线路的美观。这个问题不仅仅给线路的美观产生了影响,同时也会造成线路错综复杂,我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检测,给下一步的故障排除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解决线路铺设问题,主要是要提升线路铺设的美观性。老师要在线路的铺设中,教导学生进行线路铺设,保证线路铺设的美观和整齐。尽量不走斜线,不仅方便了对后期的故障排除,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对学生在电工的考试中增加了保证,提升了通过的概率。

3.锡焊工艺问题

在锡焊工艺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虚焊,引起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准备工作没有做好,这样容易在考试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失分,比如说电烙铁过热或者温度不足,都可以造成虚焊。同时在考试的过程中,由于焊点之间的连接使用的是铜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没有将绝缘层清除,造成了虚焊的产生。同时,电烙铁的质量也是极为关键的因素,好的电烙铁可以更好的进行操作,提升焊接效率。

这就要求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电烙铁的温度,保证温度的合格,其次在焊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焊接的步骤和要求,采用合适的工具,使学生在考试中不因为焊接的问题丢分,在培训和考试中保证一次性通过。

4.故障排除问题

在故障排除问题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电路的调试能力,这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问题在于学生使用的检测设备操作程度不熟练,在元件识别清楚的基础上,不能够很好的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不能够很好的运用检测工作。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培训的时候下功夫,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注意向学生解释各个部分电路的作用和功能,同时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各样的检测设备和仪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电工培训考证故障检修操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电工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果的水平,取决于电工处理问题,检修操作故障的能力。由于电路的故障错综复杂,在检测和维修的时候使用的设备也特别多,因此在电工考试培训中,故障维修操作成为最复杂的一部分,考试过程中写生需要根据故障的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确定解决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和心理素质,如果不具备,就会给学生的考试带来巨大的困难,无法正确排除故障,导致失分。

解决这种问题,学生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提升对线路故障的识别和分析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懂得及时向老师请教。同时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根据常出现的故障情况,对学生进行讲解,教会学生使用故障检测和排除的工具,及时解决故障问题,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产生故障的原因以及排除故障的方法,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线路图,读懂工艺流程图,正确分析线路,保证在考试中对故障检修部分不失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工的培训及考证的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很多,不仅仅需要学生对电子线路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熟练的掌握各种电子仪器和设备,关键问题在于要利用电子仪器和设备查找故障,排除故障。因此,想要顺利的通过电工考试,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有对性的强化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邱和平. 维修电工考证前的技能培训[j]. 机械职业教育,2005,07:37-39.

篇2

1.1认识程度不够

在供电企业法治化管理的主要问题中,对法治化的认识程度不够是最为基本的问题。很多供电企业在企业管理中主要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企业的稳定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电力作的安全开展等方面,但对于法治化管理则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这样就会造成供电企业的法治化管理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其后续工作难以进行,法治化管理缺少环境支持。

1.2员工法律意识淡薄

上面所说的认识程度不够,是针对供电企业的管理者展开的,与此同时,供电企业很多员工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导致法治化管理无法得到有效推进。很多供电企业的员,在工作开展中还在沿用传统的“人治”方式,不会运用法律手段去规范自身行为,甚至违背企业法制规定,以权谋私。供电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淡薄,还会造成供电企业的运行存在法律风险。

1.3法律制度不完善

很多供电企业在法治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没有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导致法治化管理工作缺少科学指导。有的供电企业在制定法治化管理制度的时候,没有以我国相关的供电法规为基础,也没有切实结合供电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导致法治化管理制度与具体工作出现严重脱节。供电企业若是无法制定完善法律制度,其法治化管理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2.供电企业应如何开展法治化管理

2.1管理者提高认识

供电企业的法洽化管理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开展,首先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提高相关认识。供电企业的管理者在自身x作中,应当认识到法治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且探析其中蕴含的深层价值,充分了解供电企业开展法治化管理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之上,管理者应当与其他供电企业加强合作,在工作之余前往法治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较好的企业参观学习,与对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沟通,吸取对方企业的优秀经验。供电企业的管理者在正确认识法治化管理后,才能真正将其与本企业的实际发展相结合,为法治化管理的开展营造氛围、创设环境。

2.2幵展法律知识培训

供电企业的管理者在正确认识法治化管理后,还需要针对企业内部员i: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以此保证内部员工也可以正确理解法治化管理?

某供电企业为开展法治化管理,针对内部员工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开展了集中培训。该企业专门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深人企业内部开展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首先转变员n的思想观念。强调法治化管理的重要价值,让员工认识到法治化管理不只与企业管理者、律师、法律顾问有关,与自己的工作也有密切联系。之后,培训教师针对该企业员工的具体岗位差异制订了不同的培训计划,以此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在培训内容方面,培训教师着重强调了员x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性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还在培训中开展模拟法治纠纷的活动,让该企业的员了亲自参与到这些活动中’真正理解法治化管理在t.作中的具体体现。在培训结束后,该企业对员丨:进行了考核,考核情况较好的员工可以参与到实际t作中并能获得-定程度的奖励,而考核情况较差的员i:则需要参加二次培训。长此以往,该企业的员工对于法治化管理有了深刻认识,自身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都得到了有效加强,并且在实际ti作中可以将其与法治化管理相结合,确保了该企业法治化管理的有效开展。

2.3完善法律制度

供电企业在法治化管理中,需要对法律制度加以完善,让其成为法治化管理的科学指导,避免法治化管理无章可循。

在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当参考国家有关部门及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的法律制度,并将电力市场的变化情况、电力事业的发展方向等与供电企业自身的运行情况相结合,确保法律制度的建立符合供电企业实际发展,以免两者联系不够紧密。供电企业还需要对各项工作程序加以完善、规划,切实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防范管理风险、解决管理问题、分析管理漏洞,尤其要加强供电企业的源头性经营管理。与此同时,供电企业应当对内部管理行为加以优化,使法治化管理可以覆盖到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使供电企业的法律制度更为完善,具备较强实用性的同时也具有极强的规范性。这样,供电企业就可以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影响下,实现法治化管理的稳步开展,为供电企业的深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2.4任用法律顾问

在供电企业的法治化管理中,需要任用法律顾问,以此.保证法治化管理的开展质量。法律顾问应是供电企业法治化管理中的专业人员,可以承担供电企业的法律事务,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供电企业应当重视法律顾问的作用,在任用法律顾问的时候,要着重考察其个人素质、法律意识、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及自身工作经验等。供电企业只有任用法律顾问,才能保证法治化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此外,企业内部出现的法律纠纷也能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出现针对性不强、解决速度较慢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供电企业在任用法律顾问之后,不能随意干涉法律顾问的工作,管理者更不可以因个人私利而随意插手法治化管理,以免供电企业的法治化管理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供电企业一定要保证法律顾问工作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为其工作开展创设合理环境。

2.5加强监督

供电企业法治化管理的有效开展,还需要供电企业开展相应的监督工作。供电企业可以在法治化管理过程中选拔一批监督人员,让监督人员针对法治化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着重分析法治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若是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监督人员就可以与法律顾问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合作,共同提出解决措施加以解决;若是问题比较严重,监督人员就需要立即将相关情况进行上报,由供电企业的管理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此外,监督人员在具体工作

3.结论

在“三集五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顺应发展形势,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其中,法治化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也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管理工作。供电企业应针对当前法治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将法治化管理与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确保供电企业在未来发展成为“一强三优”型的现代化企业。

篇3

【关键词】 县供电企业 培训工作 考评考核

一、引言

县供电企业主要负责的业务有运行维护、配网规划、抢修以及抄表收费等,由他们来为广大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电力服务。故县供电公司员工职业素养的高低,维修技术的熟练程度将会直接影响供电公司在社会上的口碑以及服务是否到位。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应该非常重视员工的内部培训工作。然而,应该如何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对培训工作的质量进行监控,保证培训工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是困扰县供电公司多年的难题。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县供电公司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县供电公司并没有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他们大多存在着以下的错误观点:第一,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大多数的县供电公司把培训看作是需要花钱的交易,是公司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应该能省则省,基本土不会把培训看作是本公司的一个成本中心,忽视了培训作为管理工具的作用。第二,培训的效果应立即体现。许多县供电公司的管理层认为,可以进行培训,但是培训后的效果必须立刻体现出来,否则培训就是没有必要的。他们完全忽略了接受培训的员工消化知识后将其转化为生产力所需要的时间。即培训虽然是有效的,但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第三,培训是万能的。少数的县供电公司存在这样的极端想法,即通过培训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样的极端想法对供电公司来说是有害无益的。认为一两次培训就可以解决企业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2、县供电公司培训方式单一、内容单调

我国的县供电公司在员工培训上仍采取最原始的课堂式培训,单纯进行理论灌输,讲师授课、员工听课,缺少互动。究其根本,培训组织者缺少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对于培训的相关内容了解也不多,对培训的认识存在本质上的错误。许多培训人员也是习惯于单纯教授理论,培训的手段十分落后,没有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培训员工时没有效率。而有关培训的内容问题,则是县供电公司在培训员工时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县供电公司在确定员工培训项目和内容的时候并没有考虑本公司和员工的实际需要,只是按照惯例或者照搬其他企业的培训方案,对培训内容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培训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相去甚远。

三、县供电公司在培训中落实考评考核的方法

1、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分级考核制度

县供电公司的培训制度考核是以企业具体背景制度、绩效管理的成效和绩效目标为基础建立的。县供电公司针对的培训工作考核主体主要分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与员工三级。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培训制度考核体系的建立,要做到通过培训制度考核的操作,掌控培训制度考核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制度考核,带动各职能部门的培训工作操作,要注意确定每个职能部门的培训工作考核重点。员工作为培训工作的接受者,其接受培训后的行为反映着培训的效果,通过对员工接受培训后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的促进县供电公司的稳定发展。

2、强化培训结果的考核考评

培训效果的分析与总结作为培训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是提高县供电公司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首先,县供电公司应该把培训工作的目标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纳入公司月度、季度以及年度的绩效考核之中,以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来促进培训工作常态化。

3、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

县供电公司在进行员工培训的时候,要注意建立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机制。要注意把员工培训与员工职位晋升和工资待遇的提高结合起来,努力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把员工培训作为一种对于骨干员工的奖励,使骨干员工感觉到公司对于自己的重视和培养,增加他们的工作信心以及回报企业的决心。同时可以激发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努力工作,争取培训的机会。

篇4

论文摘要: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成功的经验有千条万条,但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与时俱进地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务实培训”。揭示了大连供电公司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从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等四个方面上下功夫,阐述了做好“务实培训”的具体措施。

论文关键词:针对性;实效性;务实培训

如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是如何开展“务实培训”,一直是培训工作中备受关注的实质性问题。面对供电公司庞大的职工队伍,用传统的模式培训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供电公司培训中心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培训创新意识,树立崭新的培训理念,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落实到培训工作中来,为尽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连供电公司培训中心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工作,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实施培训后的职工队伍其中包括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培训中心也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模式。但是随着尽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的提出,对供电公司培训中心的工作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供电公司培训中心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找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出一条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培训新路。

1.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有的培训在内容确定时,并没有进行科学的需求调研,还有的培训完全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一些经验。培训内容不尽合理,没有很好地贯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时不分职工队伍的层次、岗位、职务,存在着培训内容“一锅煮”的问题。

2.培训的实用性不强

由于培训市场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很多时候,请外部培训师授课时,经常出现花大价钱把名师请来,课堂氛围也很热烈,可就是和实际工作联系不上,培训的实用性很差。另外,一般管理人员培训和中层干部培训由培训中心自有师资来授课,由于一些教师对供电企业特别是基层单位了解不够深入,也经常出现讲课理论性过强,结合实际欠佳,从而也会出现培训的实用性差这样的问题。

3.培训中心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虽然近年来培训中心师资队伍中补充了相当数量的青年教师,但师资力量还很薄弱,一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与高层次学员培训需求存在矛盾,不能适应多层次、多类型管理干部培训的需要。

4.部分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部分课程在培训中仍然是以传统的“一人讲、众人听”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受训者被动参训,难以激发学习热情,无法满足受训者的求知欲望。

二、做好“务实培训”的具体措施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尽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的提出,供电企业培训中心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针对以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采取积极地态度去应对,从而逐步摸索出有利于提高培针对性、有效性的一些具体做法。

1.参与培训计划制定,在确保培训的针对性上下工夫

一般而言,供电公司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前应进行广泛的培训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级管理干部的培训课程,突出不同岗位的特色。从源头上为开展“务实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培训内容确定。以往制定培训计划,不太重视需求分析,致使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够强。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供电公司应该加大培训需求调研力度,广泛了解组织层面、岗位层面和个人层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展需求分析,按照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例如,2011年为加大培训力度,培训中心计划组织大规模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在培训前,详细了解了人力资源部门对举办培训班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精神,然后深入基层单位和部门对即将参加培训的学员通过访谈、召开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等方法获取准确的培训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依据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全面了解受训者对整个课程体系安排、模块设计、讲授内容、教学方法运用的意见和建议,并依据学员的反馈意见进行微调,对培训方案及时改进与完善。从而确保“务实培训”能够顺利实施。

(2)培训对象选取。在培训对象选取上,把面上轮训与分口子培训结合起来,避免“一锅煮”现象。针对以往职工队伍中包括管理人员轮训中存在的不分部门、“大杂烩”、“一锅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培训中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注重分系统、分口子进行,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一方面便于培训课程的安排,另一方面也便于学员间的交流学习。

2.创新培训形式,在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上下工夫

培训中心不断改变固有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在以讲授式为主导的基础上,综合开展问题式、案例式、情境式、体验式等培训,使培训过程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增强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员的参学热情。实现由学员被动听讲向教学双方互动的转变。

(1)开展问题式培训。在开展问题式培训中,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和核心,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浩如烟海,且更新速度异常迅猛,由于受训者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不可能按照一般学科的逻辑线索找到他们的学习起点,只有问题才是他们学习的起点,才是培训的起点。因此以问题为纽带,要通过广泛地调研,找出目前企业存在的核心问题,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交流研讨,最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受训者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回到工作岗位,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培训目标,将采集到的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成功或失败),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受训者分析、思考、讨论和判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启发受训者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培训中,主讲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受训者从多种方向、多种角度来分析案例。例如,在《如何做一名优秀班组长》的课程部分采用了与培训对象相关的真实案例,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为了确保有效地实施案例式培训,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单位了解和编写企业管理案例,以案例为主导,可以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3)设置“现实”的培训情境。供电企业的职工队伍,包括管理人员承担了多维的社会角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他们在学习的需求、兴趣、动机及内容的选择上,很大程度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为依据,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培训师应设置丰富多样的情境,把培训内容与受训者丰富的经验“链接”起来。受训者进入培训环境时,自然而然会回想起过去的学习感受和工作体验,以此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实现让受训者在“现实”的情境中,采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成既定培训目标。

(4)推广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可以让学员用眼睛去观察,开拓视野;用心灵去体验,转变观念;用情感去交流,分享经验。培训中心普遍开设了“拓展训练”、“企业全面经营沙盘模拟”等特色项目,让受训者在角色中体验管理理念,实现换位思考;在参与中领悟经营真谛,提高决策能力;在虚拟中感受现实,积累实战经验。

3.创新工作机制,在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上下工夫

(1)强化培养,提高内部教师整体素质。鉴于供电企业培训中心目前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有较大的比例,可以采取选苗子、结对子、压担子、结果子的方法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搭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制定教师下基层单位调研制度。作为供电公司的培训师,只有了解基层单位才能有的放矢地参与企业培训。因此,培训中心可以建立激励教师下基层制度,增加教师对供电企业生产与管理的了解,促进培训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专兼结合,调整优化师资结构。近年来,培训中心通过在行业内选聘专业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胜任培训工作的领导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建立行业外兼职师资库,聘请党校以及社会知名培训师授课,确保了培训的前瞻性,提升了培训的影响力。

4.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在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

(1)强化培训管理制度。一方面,采取班主任、授课教师和学员自主管理相结合的多层次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请假、考试考核、情况反馈通报、人力资源部派人跟班督学、巡查等严格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突出管理的人性化,紧紧围绕参训干部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需求开展教学与管理工作,使学员能安下心来,坐得住、钻得进,集中精力搞好培训。

(2)坚持实行“培训质量跟踪”制度。采取教师授课跟踪,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有效地把握教学质量,可以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培训中心成立以主任为组长的培训质量考评小组,定期考核培训质量。建立训前把关、训中考核和训后评估机制。培训前,对每个班的培训方案严格审查,检查培训的针对性;培训中,对教师的授课质量和班主任带班质量,让学员对其定量测评;培训后,进行质量评估,从培训的实效性看培训质量,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持续改进。

(3)搞好培训成果的总结和转化。培训结束后加强跟踪问效,召开学习成果转化运用交流会进行推进,让参训人员始终感受到组织上的关注和激励,自我加压,不断进取,确保了培训的有效性。培训中心要配合基层单位做好培训成果的总结和转化,让培训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篇5

关键词:电力;人力资源;培训;创新方法

经济发展影响下,电力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壮大,使得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必须及时进行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及培训,才能够满足电力发展的客观需求。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意义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从目前来看,强化人力资源培训,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可以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使得其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是可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管理方式的改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影响着其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益,人作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更是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企业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升,以适应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现阶段,部分电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进行人力资源培训还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没有能够充分重视起来,不仅缺乏有效的员工培训目标,也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1]。2.机制问题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必须能够符合其自身的发展实际,针对一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强化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参照电力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特点,确定培训的时间,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明确。但是从实际培训成果分析,许多电力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上随意性大,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3.方法问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力行业的进步,还有各种电力设备的更新,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想要紧跟时展步伐,就必须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进行持续提升,使得其能够掌握最新的设备操作技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从目前来看,在人力资源培训中,很多时候都是按照企业制定的培训计划进行,缺乏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融入,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成效。4.考核问题为了保证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做好相应的考核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了解人力资源培训的实际成果,还可以给予员工一定的压力,使得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中去。现阶段,大部分电力企业并没有设置健全的考核机制,这也是人力资源培训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创新方法

1.及时更新认识认识问题始终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作为电力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强化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培训关系着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及时更新认识,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立足自身实际引入先进的培训理念,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2]。2.完善培训机制对于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而言,应该充分了解职工的内在发展需求,将人力资源培训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等相互结合起来,同时从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以及职工的技术要求等方面着手,构建完善健全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保证培训方案的针对性。应该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出发,对培训的时间、内容、课程安排等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全体职工都能够参与进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3.创新培训方法在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时,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培训理念,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调整,创新培训方法。一方面,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职工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技巧,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该重视实践操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提升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和培训方法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从培训方法的角度分析,应该尽量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灵活的方式,如知识技能竞赛、户外拓展练习等,使得职工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4.检验培训成果通过考核的方式,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成果进行检验,是非常必要的。参照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以设置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于在培训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提升其对于培训的动力。同时,也可以针对培训过程中员工的表现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参与培训的次数、取得的进步、考核的成绩等。通过这样的方式,电力企业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员工的培训情况,员工也可以了解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确定相应的提升目标。5.构建交流平台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可以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构建相应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使得员工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自身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学习他人的经验,同样有助于培训效果的提高。电力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做好信息的分类管理。例如,可以从实际需求出发,将信息交流平台划分为培训模块、资源共享模块以及交流模块等,为职工的交流提供便利[3]。

四、结语

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电力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必须及时进行培训内容、培训机制、培训方法等的创新,使得企业可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柏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方法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1):163.

[2]胡建琼.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创新途径及开发策略研究[j].经贸实践,2016,(1):189.

篇6

[关键词]线切割实训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224-01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为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建立了感性平台,同时实训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为了通过线切割实训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这一门技术,在数控线切割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联系企业实际生产设立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快速胜任本岗位的工作,并为企业创造效益。

一、做好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教”

通过示范“教”可以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地进行学习,不仅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可以清晰地把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在头脑中重现,然后模仿练习。示范操作要求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让学生明确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应加强安全操作意识教育:实训教学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实训教学前要专门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果教师安全操作意识有所松懈,将会出现不安全事故。

2、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教学重点突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涉及工、夹量具的正确使用、工件的安装、变频进给及合理选择电参数、编制线切割加工程序等多方面知识技能,在教的过程中我们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展开。

3、操作步骤明确、动作规范:教师操作应做到步骤清晰可辨,动作准确无误,并讲清动作的特点和关键,在讲解时,要注意讲、做一致,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否则会使学生因操作不当而引起机床的损坏。例如在操作过程中如何防止出现断丝、短路等现象。对上丝穿丝的要领、工件的安装、电参数的调节、精度要求及工具的放置,都要有明确的讲解,如果在实训教学中,教师示范操作动作不够规范、步骤不够分明、示范讲解不够清楚,既影响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难以培养出学生严谨的操作习惯。

二、做好实训教学过程中的练习指导

在实训教学中学生的练习是重要的环节,在学生实训练习过程中,应做好巡回指导工作,巡回指导是在对实训讲解与示范的基础上,在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的实训练习情况作全面检查和指导,教师在检查时时,一般先指出学生模仿操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再对学生的实训工件进行点评,比如学生执行零件加工工艺技术规定情况和零件质量控制的执行情况,对加工出不合格的零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心中有数,并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

实际上在结合教学过程中掌握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指导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认真总结操作经验,分析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应将存在问题的操作示范要领再进行讲解演示,并让学生将存在问题的操作进行练习,然后整个过程重新操作。这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完整操作过程的概念和引起学生对生产实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贴近企业生产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

【关键词】 变电检修 问题 解决 措施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变电站的兴建过程中,信息技术及传感技术被充分应用到变电设备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主要运行设备的容量。随着变电设备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检修方法已经无法适应需求,严重阻碍了变电设备的检修工作,因此,革新变电检修工作的观念已经刻不容缓。提升其检修工作的先进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检修的费用,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同时通过检修工作增加设备的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 变电检修中常见的问题

1.1 变电检修没有明确的目的

现阶段,我国电力部门的变电检修人员未能意识到变电检修工作的重要性,或者检修不到位,或者草草应付了事,致使变电检修工作未能得到有效落实,而较小的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导致问题更为严重,为电力运行事故埋下了隐患。由此可见,变电检修工作人员并未明确自己工作的目的。

1.2 变电检修未能进行完整记录

在目前众多的变电检修工作人员中,往往存在重干活,轻记录的现象。觉得只要干好活就行。对变电检修工作的具体程序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变电检修的结果无法实事求是地被记录下来,这会使得对变电设备的后续运行情况分析不到位,无法正确合理地安排下次检修的时间。对变电检修工作结果进行明确的记录可以为下次变电检修提供有力的数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下一次变电检修计划的制定。但如果检修工作记录不完善,就严重阻碍了变电检修工作的科学开展,同时也为变电运行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

1.3 检修人员素质较低

在目前众多的变电检修工作人员中,检修人员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特别是笔者所在的江苏地区,有很多从事检修工作的同志,都是近几年新进的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往往眼高手低,实际动手能力差。还有一些检修人员未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业务培训以及安全意识培训,或者还有一些年龄稍长的人员所掌握的检修技术已经严重无法适应最新的电力设备,无法进行最新的检修工作,这必然会在检修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检修结果的准确性。现阶段,许多电力部门的变电检修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变电检修知识和技能,而电力部门也未曾对变电维修人员进行培训,致使检修人员的检修技术较为落后,不仅不能更好解决问题,而且难以掌握新电力设备的维修方法和技巧。由此可见,检修人员素质较低,给检修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1.4 检修设备过于老化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力部门的电力设备更新速度较快,而我国一些地区缺乏资金支持,因而不能及时更新电力设备,导致设备出现老化,给检修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工作压力和难度。另外,由于变电维修费用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对旧设备不断维修的费用甚至超出了更新设备的资金,因而给电力部门带去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明确规定变电检修工作的目的

只有使检修人员明确变电检修工作的目的,才能充分发挥变电维修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变电维修,就是为了确保电力安全平稳运行,既保障广大用户的用电安全,又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另外,使检修人员明确检修工作目的的同时,引导工作人员定期对电力运行进行检查,确保安全。

2.2 加强对检修工作的管理

首先,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感,以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更好为电力安全平稳运行而服务。其次,引导检修人员明确变电检修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以解决问题。再次,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检修人员进行考核,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充实自我。最后,提高检修工作的科技水准,以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

2.3 提高检修工作人员的素质

同时相关部门的管理这要不断强化电力检修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在检修工作中要认真的完成各项任务,同时培训部门要加强检修培训,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这样才能使检修工作管理和检修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首先,定期对检修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满足新设备的检修需要。其次,规范工作人员的具体操作行为,以减少工作人员出现低级错误的几率。

2.4 及时更新设备

就目前我国大多数变电所来说,在其检修过程中都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所以对我国现阶段的变电所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已经迫在眉睫,只有使其不断创新,才能是其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景观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变电检修人员的责任感,要求检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技术水平,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第二,明确关键的变电检修工作,并将重点放在关键点的检修上,集中所有技术力量加强关键点的变电检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电力运行设备也应该与时俱进,因而电力部门应该及时更新电力设备,以满足更多用户用电的需求。

3 结语

电力运行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较大影响,因而做好变电检修工作十分重要。然而,在变电检修中存在许多的问题,既影响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又对电力部门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变电检修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而进行了解决问题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包卫军.综述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18:314.

篇8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第一,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采取的是上机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基本上也是教师讲授怎样操作软件,学生按照教师的指挥按部就班,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很是不利。

第二,实训指导教师偏少,一位指导教师一般负责几十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时,很难及时对其做技能上的指导。尤其,学生刚开始接触电算化操作时,操作不当,会导致教室乱成一锅粥,任务不能顺利进行。

(二)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第一,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介绍某一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为主,不理会对其他会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只会操作一种会计软件,从而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其他会计软件的使用能力较差。

第二,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内容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套模拟企业的实验资料,而且实验资料都是以文字叙述的形式给出,学生不再考虑这些业务是否符合会计规定和实际需要,造成学生与社会实践岗位操作脱节。同时,学生独立完成录入、记账、审核、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核算工作,没有了具体的岗位分工,学生就不能体会各个岗位的职能重点和内控制度的要求。

(三)评价方法单一

目前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面,每个学校做法大相径庭。作为一项技能课,很多学校抛开以往的理论知识,仅仅以实训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由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误操作或者电脑问题,会计软件会出现异常情况或者数据无法保存,设定的答案或步骤模式化,必须按照去做,差一步电脑提示不给分,所以导致评价体系僵化。

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想办法,去探究合适的解决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理念。通过分小组,对会计电算化的內容分模块化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出现操作失误讨论怎样去解决。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软件。同时,会计电算化初步教学时引入双教师模式,一人为主讲教师,另一人为指导教师,解决学生操作时参差不齐的现象,以便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学习中,跟上学习任务。

(二)轮岗位学习和全岗位学习相结合

首先采用全岗位教学,通过全岗实训可以使学生熟悉会计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掌握会计岗位群的各种技能,成为适应会计岗位工作的多面手。然后采用轮岗位教学。课程中的单项任务是与具体的会计工作岗位、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会计工作典型任务所对应的,所以在进行单项任务时采取轮岗的方式,进行针对性教学,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在不同会计岗位的技能和履岗能力。

(三)引入原始凭证,读懂原始凭证

通过引入原始凭证、取消文字表述,真实再现企业电算化会计工作过程,这样,学生既能进一步加深对会计岗位和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独立自主判断并处理完成一个小型企业的电算化工作。首先,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工作的起点,我们将真实的原始凭证引入实训中,在设置企业电算化处理流程时,加入原始凭证审核环节。其次,对于相关经济事项取消经济业务的文字表述,改变原始凭证形同摆设的情况。

(四)引入双评价体系

篇9

关键词 应用电子技术教学实践西部欠发达地区

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相对于理论教学,教学实践更具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理论教学是无法代替的。工科专业的基础是教学实践,工科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是面向电子工程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教学实践环节显得尤其重要。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相比,在学校基础、办学条件、办学环境、教育资源、学校实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我校位于西部欠发达的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如何抓住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克服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服务地方经济,成为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应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困难。

(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三)实验教师存在重验证、轻创造的思想,使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性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实践改革的思路与探索

(一)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习实训是工科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实训,能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接触实际,获得生产知识、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实训接近于工作实际,是实现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获取实践知识的保证,我校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克服困难,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一是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多年来,学院立足贵州、辐射全国,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全面加强内涵管理和建设,以“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毕业与上岗零过渡”为突破口,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多证制”等教育教学举措,使学生在校期间就熟悉职业,了解企业,掌握技能,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学院与江苏台达集团、厦门友达公司、广东鼎正集团、浙江中讯等企业开展了顶岗实习、订单式办学,与省内外6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确保了毕业生顶岗实习率100%。由于工学结合工作起步早,成绩突出,贵州省教育厅将我院列为贵州省“工学结合”试点职业院校。二是校企合作办实训。针对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现实,建立稳定的校内实习基地, 形成以校内实习为主,校外参观实习为辅的模式。同时将企业引入至学校,与高校共建实验室。一方面使高校学生提早接触到企业的生产设备,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达到在企业实习实训的效果;另一方面,改变了过去单一依赖政府拨款、依靠学校下发资金的模式,拓宽了经费渠道,解决了学校经费紧张的问题,增加了教学实践必须的软、硬件设备。三是校企联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与深圳鸥鹏科技有限公司举办校企联合共建“嵌入式技术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学院负责按公司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实行项目教学、工程教学、工学结合,加强学生的理论

(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是高等院校的责任,而且社会各用人单位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和良好工程素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培养具有良好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的任务非常紧迫。我校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一, 专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系所有专职教师除了承担理论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校高度重视教学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在缺乏专职实验教师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让有教学、科研经验的教师来指导教学实践,且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科研任务,具有较高的教学实践水平。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将一定的学术前沿内容引进到实验中,增加了实验的科学趣味。教师将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学术前沿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教学实践具有良好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关怀,发掘学生个性。使教学实践导师与高年级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科研指导与助研的关系。

第二,开放操作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余的学习研究当中。开放实验室面向本专业的全体学生,只要学生本人有一定的想法和构思,都可以和实验老师联系获得电子应用技术教师指导,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在开放实验室中列出部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从实验设计方案到调试方法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开放实验室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科研活动提供了便利。第三,建立课外科技社团,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高校学生实践动手训练少,学生普遍缺少动手的机会,缺乏创新意识及创新方法的训练。课外科技社团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学生通过选择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社团,获得大量训练和提高。

第三,依托学科竞赛,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全国大学学生电子竞赛具有良好的导向性,注意基础理论知识与综合能力的结合、设计计算与制作测试的结合,电子技术基础与多专业内容的结合,传统器件与新型器件的结合。我校非常重视电子竞赛的组织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经验交流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设计大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选派程度较好的学生参加省级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近几年的电子竞赛中,学校专职教师和实验人员都和学生一起,利用实训和暑假时间进行竞赛前的培训,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也使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并在全国电子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结束语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始终是专业教学的目标。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改革,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了较好的工程实践环节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确保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泽斌,孙玉坤,谭伦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

篇10

论文摘要:本文从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入手,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地推行会计电算化,但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还处于生长期。因此在 发展 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急需解决。 经济 形势的日益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与之适应,才能促进工作的高效率。从会计系统的情况看,各级各部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一,当前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如下:

(1)一部分单位没有实行利用 电子 计算 机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已使用的部门、单位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的应用阶段,如工资的发放、报表的简单汇总等;(2)会计电算与手工核算并存,不具备“甩账”条件;(3)所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的规范性、适用性差,不能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4)缺乏既懂会计又能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5)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展缓慢。总之,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跟不上需要,操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门管理不够 科学 、安全,相应的管理措施明显与现实不符,存在漏洞;优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少,性能不完善,使用说明书不规范,不详尽;会计软件之间缺乏兼容性,致使重复开发过多,造成资源浪费;会计软件频繁升级,无法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相对稳定性;当前会计软件无法满足会计数据保密性的要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未充分应用,商品化软件开发推广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力度不够

对会计电算化认识存在偏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其次,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再次,是许多 企业 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 现代 化管理的标志,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不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最后,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 缺乏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 (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要使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 考试 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书为而已。(3)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培训没有系统性。

(三)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不够

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质基础,目前财政系统使用的软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财务上的有些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大部分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却没有多少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尤其是随着 网络 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 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性。

三、解决 会计 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逐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政策

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 发展 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同时,对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

(二)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 计算 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三)会计软件信息系统的开发

会计电算化的有序发展离不开会计软件信息系统的开发,由于目前实施电算化还属初级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傻瓜型”软件,简化操作和去掉不必要的功能。建立起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针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随着 经济 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帐的基本方式。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

参考 文献 :

[1]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北京:财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