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危机管理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3-20 17:53:55
心理学危机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0-0939-02
【关键词】 精神卫生;危机干预;方针政策;学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日趋严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容易造成 心理障碍或发展为心理疾病,严重的可导致自杀。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危机发生的高危人群。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杀率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学生高于一般大学学生;自杀已成为20 ~30岁年轻人死亡的首位原因[1]。事实表明,许多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常 常与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关系。因此,加强心理危机管理的研究已成为当前 我国高校学生精神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国外学校心理危机管理的政策与措施
近几十年来,学校心理危机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已从个别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治疗 发展到对整个社会背景下所出现的危机进行危机预防和处理[2]。现就美国学校危 机管理为例,介绍国外学校心理危机管理的一些政策与措施。
1.1 制定危机管理政策,加强危机管理指导 为加强对学校危机管理的指导 ,美国教育部于2003年下发了《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和社区指南》,将危机管理划分 为危机的缓解与预防、针对危机作准备、对危机的反应、危机后恢复4个连续的阶段,并 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指南,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一个有组织的、系统的危机管理程序,帮助师 生 和家长;让教职工了解在危机情况下如何帮助学生;危机管理组成员制定合作计划,分配职 责;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成员是学校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法律保护学校利益,当 没有对应政策能防止诉讼发生时,建立一个基于“最好实践”的政策与程序;各部门协同建 立一个强有力的合作关系,以提高学校与社区公众安全的信息和交流[3]。上述政 策为各高校开展心理危机管理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1.2 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健全危机管理体系 美国的一些州政府和学校,根 据教育部的危机管理指南制定了更详细的危机管理计划和危机行动框架,如弗吉尼亚州政府 根据本州的实际,将学校危机管理分为危机前识别与干预、危机反应和危机事件管理3个部 分。一是通过师生培训、提供强有力的预告、建立学校与社区的快速转介通道等对有关人员 进行适当有效干预,来识别和干预危机;二是通过设定有时间限定的、针对问题的干预,以 确定事实,正确信息,恢复正常秩序,指导有关人员正确应对危机;三是明确各自的职 责范围,加强各部门的合作与协调以及心理健康服务,进行危机事件的管理[3]。 在危机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各高校也都注重成立职责明确的危机反应领导小组,并注重与法 律、卫生等社区组织机构建立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
2 我国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心理危机管理的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 和心理危机干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讲,我国高校 的心理危机管理体系并不健全,其主要表现为:(1)缺乏危机管理的政策与法规,许多危机 事件的处理仍停留在经验摸索阶段;(2)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心理危机管理的具体计划,没有 形成包括危机预警、危机识别、危机干预、危机管理、危机后处理在内的一套系统、成熟的 工作体制与工作机制;(3)没有制定一套系统规范的危机管理和危机处理程序,以指导辅导 员 、学生和家长应对危机事件;(4)没有将相关人员纳入学校心理危机管理组织体系之中,形 成全面的危机应对网络。
2.2 心理危机管理的协同性差 危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采取各种可能或可行 的措施,限制或消除危机行为,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对于患有心理 疾病的学生要求及时转到专业医疗机构或休学治疗,以及康复后复学需要履行严格规范的 程序,都是保护患病学生的生命安全、减少学校风险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 于经济或其他原因,一些学生家长特别是来自农村困难家庭的学生家长,对学校关于子女因 病需要休学治疗或家长陪读治疗的建议并不愿意积极配合,而学校又没有有效的手段予以干 预,往往造成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这已成为当前学校心理危机 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另外,学生因病复学需要涉及学院、教务、医院等多个部门,因相关 部门合作不够,往往出现不该复学的重新复学或复学之后信息沟通不畅,结果造成危机管理 工作出现被动局面。学校与家长以及学校部门之间的协同性较差是当前学校心理危机管理存 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2.3 有关人员心理危机管理的常识缺乏 学校心理危机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 工程,学校和部门领导、学院领导、学生家长、辅导员、学生干部、寝室同学、亲密同伴、 宿舍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都是学校心理危机管理各环节的重要一员。而上述相关人员由于没 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遇到心理危机现象也不能及时向有关人员汇 报,结果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失灵,危机事件得不到及时果断的处理,从而酿成悲剧。
3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危机管理指导,完善心理危机管理体制 法制化的手段、完备的危 机应对计划是做好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的保障。针对我国高校心理危机管理起步晚、管理水平 低的实际情况,应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的经验,并从我国高校的实际出发 ,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危机管理模式和政策措施。要研究制定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的具体 政策,指导各个地区、各个高校制定适合各自具 体情况的危机管理计划和工作框架;要加强有关精神司法的研究,健全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 ,加强法律指导,将高校心理危机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要指导各高校建立健全 心理危机的预警、识别、干预、管理和危机后处理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加强高校与社 区相关组织的合作,畅通从学校到专业医疗机构的心理危机快速转介通道,形成学生心理危 机的快速处理机制。
3.2 健全心理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形成全面的危机应对网络 高效的核心 协调机构、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全面的应对网络是做好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的关键。健全学 校心理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一是要成立学校心理危机管理领导小组,把相关的单位纳入组 织管理体系之中,成立安全组、医疗组、辅导组、教务组、后勤组、法律组、资料组以及社 区资源组,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加强各部门的合作与协调;二是要结合我国高校实际,建 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危机应对网络。高校中的专职辅导员、学生集中住宿 和班团组织健全都是我国加强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的重要条件。要把辅导员、学生骨干、班级 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联络员、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 之中,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形成全面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危机应对网络。
3.3 加强培训与指导,提高相关人员的危机发现与干预能力提高学校危机信 息预警能力、及时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难关、快速控制心理危机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是要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心理危机管理队伍。因此,加强有关人员危机管理知 识的培训是做好学校心理危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要通过定期举行辅导员心理危机管 理专题培训、工作交流、问题研讨和典型案例分析,丰富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增强危机管理 的敏锐性,提高专业化工作水平;二是要通过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联络员、学生骨 干、宿舍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识别、发现危机信息的能力;三是要通过加强学生家长 心理健康观念、心理危机干预意识和干预技能的教育和指导,使家长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 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工作合力。
3.4 做好危机预警与防范工作,加强高危人群的心理危机管理 做好学生心 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科学确定心理危机干预对象,及时果断 地采取危机应对措施,防止危机进一步升级,是做好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的重点。一是要多渠 道开展心理危机的排查,主动收集学生心理疾病与危机信息,健全学生信息库;二是完善心 理危机干预机制,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评估一整套工作机制;三是重点做好紧 急个案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 力、家庭变故等高危人群的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努力做到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干预、早转 介、早治疗;四是要完善相关的规章与制度,规范危机管理的工作程序,加强对心理疾病 、精神疾病复学学生健康状况的审核和把关,避免工作疏漏,切实保护好学生的生命安全。
4 参考文献
[1] 翟书淘.选择死亡:自杀现象及自杀心理透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256.
[2] 郭兰,傅安洲,霍绍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1,1(3):63-67.
心理学危机管理篇2
关键词:心理危机;大学生;管理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193-02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转型和高校的招生与就业政策的改革。高校也在不断扩招,高校大学生在就业、交际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也日渐凸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化解高校心理危机事件,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了日渐严重的趋势,高校学生的有关心理问题突发事件频频曝光,从2007年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到2008年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弑师门”案,再到今年一名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机场“刺母案”……,大学生自杀、凶杀、失踪、退学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个个目不忍睹的悲惨事件提醒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
另外,各项调查显示也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如2005年全国抽样调查显示,约有22.8%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另外,据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调查也显示,百分之二十六的受访大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而另一项确切的统计是,二00八年,仅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六十三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达到历史顶峰,其中北京为二十三起。仅在2009年的上半年,北京市共发生了十四例大学生自杀身亡案件。有关数据表明,自杀已经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①还有一项专门针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90”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弱,尤其是抗压能力,明显不足。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的则只有9.4%。另外,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们,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qq及msn等方式,而传统的聚会、信件等沟通方式则不受青睐。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7.4%和13.8%的“90后”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同时,有77.4%的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②
一连串的数据和现实事件的频发都提醒我们,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及高校稳定的突出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
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和学习就业危机
在生活方面的危机,在大一新生中表现最为突出。新生都来自全国各地,大家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价值观念等相差很大。因此刚到大学,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和适应。由于目前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等方面都普遍较弱,所以,一些人会思家、恋旧,或是厌学、仿徨、沉溺于无所事事,更甚者则想休学、退学,打起退堂鼓。在学习方面,大量的事实表明,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从农村或小城市来的学生,以前在本校时都是佼佼者,上到大学后才发现一山还有一山高,自己的成绩和其他人相比并不算优秀,没有老师的重视,觉得自己身上的光环没了,于是心理就产生不平衡,心理逐渐感到自卑,开始闷闷不乐,对周围的事物感到不满。等三年或者四年的苦休苦练,就业危机就来了。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很多大学生在校时一心只读圣贤书,与社会接触少,对社会缺乏真正的了解,这些情况导致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觉得不随人愿,与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从而失落、不安、仿徨和焦虑。
(二)人际关系危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等都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就拿本校某一学院的学生来说,据调查后很多宿舍成员之间相处得都很不融洽,有两名同学甚至发生争吵和大骂,因此其中一位同学搬出宿舍,从此以后她几乎不与同班同学来往,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与同学感情淡漠,隔阂加深,常常感到特别的孤独和自卑,情绪烦躁,长期的苦恼和焦虑使她患上了神经衰弱症,于是失去了学习信心,厌倦学习,厌恶同学,坚持要休学。
(三)恋爱危机
恋爱问题一直是大学校门的热门话题,也是大学生们倍加关注的自身问题之一,而由恋爱问题而引起的伤人案件的发生率也居于前茅。因恋爱造成了各种心理危机,包括失恋、多角恋爱、父母干预恋爱及同性恋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很多学生根本未弄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对异性的神秘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导致心理障碍。他们有的求爱遭到拒绝后陷入深深的自责与自卑中,有的面对“第三者”而焦虑、抑郁,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三、解决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途径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和提高其实效性,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防范、有效干预,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
人总是生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心理或社会环境,既可能成为心理危机的刺激源,又可为他摆脱心理危机的影响提供支持。因此有必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而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并以班集体为一个单位,利用朋辈心理辅导理论,设心理委员、心理保健员、心理信息员,专门负责班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汇报、控制和跟踪,起到危机预防知识宣传员、观察员、咨询员、联络员的作用。另外,辅导员应主动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或是组织一些活动,如在班内建立一些爱心小组,让同学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使学生在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推动下,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受到激励、鞭策,从而健康成长。
(二)多渠道、多样化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针对大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热情好动的心理特点,高校辅导员应深入学生内心,探求多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降低心理危机发生率的目的。首先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其次组织大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比如,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进入基层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提高综合素质;最后是结合文化素质教育。把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列为全校的基础课程。应当,使其能够互相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
(三)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管理机制
完善的心理危机管理机制,是指“提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做到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测查档案,进行数据处理并写出心理测查分析报告。定期对在校学生通过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危机排查等途径和方式进行主动排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对有较严重心理障碍和有精神病家族史的学生建立预警对象库,予以重点关注,并根据情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只有这样,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总之,包括心理危机在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新形势下已日益凸显出来,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并科学应对并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切实做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健全的人才基础。
注释:
①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
②周红五.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78.
参考文献:
[1]史广江.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2]李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心理学危机管理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专职班主任 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036-02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由湖南工程学院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坐落在一代伟人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市,学院校址设在湖南工程学院南校区,校园绿树成荫、典雅秀丽、文化深厚。经过13年的发展,目前在校学生6000多人。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自2011年9月起试行专职班主任管理模式,每个班主任全职接管6~8个行政班级,每个班级30名左右学生。所谓专职班主任管理模式是区别以往高校兼职班主任模式,专职班主任被要求全天坐班,工作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班级队伍建设、突发事件处理等所有跟学生相关的工作。
一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又称危机介入、危机管理或危机调解,主要是指干预者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当事人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心理恢复平衡的过程。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危机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也是不可避免的,研究危机干预的作用在于尽量避免危机的破坏作用。近年,随着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一些心理相对脆弱的大学生时有发生过激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费较高,就业更困难,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普通本科学生更大,因此,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有重要意义。
二 独立学院专职班主任管理模式下心理危机干预现状
目前已有较多学者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有研究者指出大学生危机干预存在由外向内的单向干预、以学校为单一的干预主体、着眼于危机预防和应急处置、局限于对危机当事人的干预等问题;另有研究者通过访谈发现大学生危机干预存在诸如缺乏预防机制、干预效果不佳、危机干预的从业者素质欠佳、学校对危机反应过于敏感、不向学生公布真相等问题。独立学院专职班主任管理模式下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危机意识淡薄
只有小部分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能够主动求助于老师、同学或家人,但多数同学选择逃避,顺其自然,尤其是占相当比例的男生会选择喝酒、通宵上网打游戏等消极的宣泄方式来解决。在面临心理危机的时候,相对来说较多数女生会选择与长辈、朋友倾诉,或者通过运动来舒缓压力。
2.独立学院危机干预的效率有待提高
学校由心理健康中心承担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但学院对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学院心理专干人数少,工作压力大,危机干预的效率有待提高。学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防控意识不强,重危机处理,轻危机防范。一旦发生危机事件,举全院甚至全校之力全力处理,但危机防范的工作主要由不具备心理专业知识的专职班主任完成,防范效果不佳。
3.危机预防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专职班主任模式实施,学生工作的重心下移至专职班主任,专职班主任按时坐班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够较为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动态,他们在日常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完全能够胜任,但多数专职班主任
――――――――――――――――――――――――
老师缺乏基本的心理工作常识容易导致危机预防工作应无法有效开展。比如,有一些老师单独找学生沟通时说,“听说你有心理问题,今天你来说说看到底是什么问题让你这么烦恼?有什么问题你不能解决的我来帮你解决”;一些老师对学生说,“你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你有什么要烦恼的?”甚至有的老师在公开场合对班上同学说,“××同学有心理问题,大家一定要多关心和帮助他(她)”。
三 建议
1.继续健全五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寝室联络员―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院部心理专干―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南工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自2001年成立以来建立了五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取得了较好成效。寝室联络员是每个寝室的信息员,主要把握寝室同学的心理动态,与班级心理委员一起帮扶有心理困扰的同学,对于性格有缺陷的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关注和汇报给班主任老师,对于较长时间情绪不良的特殊情况进行及时汇报,以便迅速将信息反馈给专业老师。继续健全五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将危机干预的工作重心下移至寝室联络员和班级心理委员,能够较好地做到提前预防危机。
2.继续完善周排查信息上报制度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心理排查工作实行每周上报,具体工作由各班级心理委员负责。心理委员每周都要了解本班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并于每周四晚上上报至学院学生会心理部门,心理部门每周五中午将异常情况汇总报告给学院心理专干老师。对上报的情况要区别对待:对于轻微可以由班上同学开导完成帮扶的情况由班上完成帮扶;情况稍复杂的由班主任和心理委员共同帮扶;情况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由具备专业素质的心理专干负责面谈或干预。现实工作中,信息上报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部分班级并未完成周上报工作,或者敷衍完成,每周重复上报,导致周排查上报制度并不能真正有到应有的作用。每周排查上报工作本身较为烦琐,需要学院―班主任―班级高度重视,并由有责任心的心理委员来完成,学院应将本项工作纳入学院班级考核指标中。
3.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
对专职班主任队伍进行心理知识、心理素质和心理工作方法的专业培训,要求他们掌握心理工作的基本常识。(1)对专职班主任进行心理知识培训,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能够快速地辨别异常学生。工作中,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通常不被专职班主任重视,他们认为只是学生一时想不开,没有大问题,但等到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时悔之晚矣。(2)对专职班主任进行心理工作方法技能的培训。大多数学生均是在心理正常状况下受到一些小困扰,对于这部分学生班主任应给予适当关注和疏导,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即可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3)对专职班主任进行责任心的塑造。本着为学生成长负责任的态度去点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可化危机于无形之中。(4)培训专职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的程序和方法。培训班级心理联络员、心理委员和学生朋辈辅导员,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敏感度和及时汇报的意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起源于一些生活事件,由于当事人心理调节能力较弱,不能处理好生活事件而导致的。班级心理联络员、心理委员和学生朋辈辅导员正是这样一批可以及时出现在需要帮助学生面前的群体,通过他们的疏导和陪伴,大多数同学的心理问题能够得以化解。当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朋辈辅导员无法帮助时,需要第一时间汇报给专职班主任或者专职心理辅导员,由具备专业心理咨询能力的老师来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培训心理联络员、心理委员和学生朋辈辅导员有一系列课程: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委员操作实务、心理主题活动策划与总结、团体辅导。通过一系列培训课程和活动来提高心理委员和朋辈辅导员的心理辅导技能,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从而预防心理危机。
4.认真完成新生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笔者给大一新生上心理健康课时发现大多数学生已经开始具备心理健康意识,但如何处理心理危机并不清楚。对此,湖南工程学院心理健康中心的做法是制作心理危机求助电话号码牌张贴于每个学生宿舍,在学生有需求时能够找到求助电话。在应用技术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课程上老师反复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强制学生记住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危机求助电话。到目前为止,这些做法已经取得了一些作用。
总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健康成长,学生家庭和谐,更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发展。独立学院专职班主任管理模式下的心理危机干预应充分发挥专职班主任熟悉学生的特点,及时迅速地掌握学生动态,培训专职班主任的心理工作方法、技能,提高心理工作效率,防范心理危机于未然之中。
参考文献
[1]朱美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趋向[j].教育评论,2011(2)
[2]黄喜榜.危机事件中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探究[j].人民论坛,2011(14)
心理学危机管理篇4
【关键词】和谐校园;学校危机管理;机制构建
1学校危机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学校危机管理是现代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危机管理就是指那些发生于校内外的灾难性事件而引发的突发性的危害师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破坏学校正常工作秩序的事件的管理。这些危机事件的产生根源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人为因素。前者如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传染病等,后者如校园暴力事件、食物中毒、学生跳楼、对学生的性骚扰或侵害,绑架,不安全建筑和设施的伤害等等。学校危机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学校危机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突发性,所以需要学校管理者当机立断,对于危机事件的反应必须快速。(2)学校危机事件危及管理者或者学校的根本利益和核心价值,事态的发展和管理的后果很难预料,这就给学校的管理者带来巨大的压力,容易造成失误,从而使学校危机事件的影响很容易进一步扩大。(3)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还有明显的不可逆性。学校危机一旦发生,要求管理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重大的决策和反应。因此一旦做出决策就要迅速地布置下去,而且没有太多时间去验证其正确与否,因此说它是不可逆的。
2学校危机管理机制构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
2.1稳定学校发展
学校危机带来的危害会严重阻碍学校的发展,而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可以把这些危害降到最低,经过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处理,一个学校能迅速地从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来并且快速的回到学校的正常生活中,一方面对学校起到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2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学校危机事件的危害多种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危机就容易扩散出去,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一方面是为了处理危机事件带来的危害,而另一方面正是为了寻找危机发生的源头,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危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3促进法律体系的完善
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要求国家对校园安全高度重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供专门的法律保障,从而促进和完善专门的法律体系。
3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缺失的原因
3.1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在现实中,虽然各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危机预警机制,但往往因其科学性不高,以致校园管理者在面对危机爆发时,往往手足无措。面对迎面而来的学校危机,管理者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处理,这就大大降低了危机管理水平,造成更大的危害,这也是近年来学校危机事件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
3.2学校危机管理中危机教育机制的缺失
由于教师学生对学校危机管理机制构建认识的不足甚至对学校危机的轻视,以致在面对危机时显得惊慌失措,从而导致危机进一步扩大。
3.3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
对于学校危机管理,至今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规定和保障。面对学校危机事件时我们只能从《宪法》《教育法》《刑法》等一般法律中找到一些通用的规定用来应对学校危机,这就有可能导致危机管理机制构建的随意性。
3.4学校危机管理机制中恢复评价机制的缺陷
一些校园管理者认为学校危机中快速应对及时处理才是最重要的,往往忽略了危机过后的心理恢复等善后工作。学校危机的发生不仅会对学生校园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而且更会对危机中受害者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创伤。我国现有的学校危机管理机制构建往往会忽视这一方面。比如在我国很多学校虽然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摆设,一些心理教师是由其他老师兼任的。很多人在危机过后没有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是刻意回避自己心理问题,也会影响学校恢复评价机制的构建。
4完善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对策
4.1完善学校危机预警机制
一套好的危机预警机制有利于学校快速有效的收集危机信息,加快应对的速度,减少应对危机的成本,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要完善学校危机预警机制,首先需要建立危机预警小组。其次,树立学校管理者和学生的危机意识。管理者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着一颗警觉的心,坚持以人为本,把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
4.2建立和完善学校危机应对机制
建立一套良好的危机应对机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1)提升管理者能力。管理者应该首先熟悉专业知识,其次管理者应该通过模拟演练,不断锻炼自己的应对能力。(2)提高组织反应速度。危机应对的首要原则就是“迅速反应,有效应对”,在危机发生的瞬间,要第一时间掌握危机的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危机发生地点,缩短危机发生与采取措施的时间差。(3)合理分工。避免组织结构臃肿和功能重叠,避免出现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情况。(4)建立有效快速的信息渠道。我们在建立危机应对机制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的作用。不仅要保证在平时信息的快速流通共享,更要保证危机发生时,信息能够迅速传递。
4.3完善法律体系
有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保障,才能调动校园管理者对机制构建的积极性,一旦有任何学校危机发生,管理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应对和善后处理,真正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4.4健全学校危机恢复机制
学校危机恢复机制的构建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善后处理机制。危机过后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受害者进行安抚,但对受害者的安抚不能仅限于在身体财产,还要重视受害者的心理恢复。第二、恢复重建机制。管理者应该根据现实情况一步步取消在危机发生时采取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并且通过掌握的信息对危机中造成损害的各种资源进行恢复,让学校回归正常的生活。第三、形象重塑机制。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危机,都会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危机过后应该迅速作出应对,首先对造成的损害,学校要尽量弥补。其次校方应该在危机过后吸取教训,改变策略并且通过各方面的媒体发出声明,充分表明自己的诚意,重塑自己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刘巍巍.学校危机管理的内涵、基本原则及应对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校学报,2010(09):141.
心理学危机管理篇5
一、公共危机管理和领导心理
(一)公共危机管理及其原则
公共危机管理,又名政府危机管理,指的是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所实施的管理行为和过程,是政府解决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困境、险境甚至绝境的问题的过程。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质是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消除和降低危机带来的破坏性,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组织方案对危机所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危机”,因而其管理原则大都围绕这一内容而实施。如时效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原则,即采取紧急处置手段对危机事态的发展及时控制。时效性必然要求效率性,基于公共危机的高速蔓延,政府必须要快速反应,有效动员社会资源。同样,公共危机管理不是一个部门、一个队伍可以独立完成的,必须依靠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和结构的人员进行协同配合。科学性原则是以上三个原则的保障。科学性原则指的是针对公共危机事件要强调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从而以最合理的管理结构和人员配备方式来应对、克服和治理危机。
(二)领导心理与心理应急
领导是公共行政管理的核心主体,是实施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而公共危机管理作为一种独特的管理任务和过程,不仅仅依靠的是严格系统的管理科学,还要受到领导的心理状态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心理是一切行为的动机环境。而领导的心理状态往往对其在组织系统中带领员工实现组织目标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往往需要的是心理应急,即对突发危机事件进行迅速反应、准确定位和及时组织排查。而心理应急体现的是主体在环境中由于遇到了突然的情景变化和刺激,而主体通过对这种信息的接收和反应,通过一系列心理状态的变化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主观评价进而调整其适应行为。而领导的心理应急往往体现了领导在公共行政管理的核心位置,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所进行的快速反应,并迅速形成反馈信号而储存,并通过科学理性的分析而归纳为一定的决策方案以备公共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和选择。
因此可以说,领导心理应急和公共危机管理是精神与行为的关系,领导心理应急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心理因素和动机环境,而公共危机管理也为领导心理应急的成长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领导心理应急表现和要求
(一)公共危机管理中领导心理应急的表现
由于危机管理所要应对的是公共危机事件,而危机自身的很多特性决定了领导心理应急的独特表现。
1.公共危机事件的威胁性决定了领导心理应急的素质基础。公共危机事件的产生往往会对个人、组织乃至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包括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的运行,因此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就要求领导具备相对丰厚的知识储备和科学文化素质系统,同时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以不断充实自己的劲头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行政水平。
2.公共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领导心理应急的预测能力导向。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往往是公共危机事件难于解决的原因,因为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条件、状态和过程都是难以预测的,也是不确定的,这就决定了领导心理应急就需要具备预知性判断力。其一是事前预判,主要的工作是利用领导者自身的资源,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做系统的信息搜集和分析,然后为预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事后预判,这点是基于危机的“连锁反应”的考虑,对于已发生的危机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洞察危机的潜在因素,防止危机破坏作用的扩大。这种能力导向是领导心理应急能力的重心。
(二)公共危机管理对领导心理应急的要求
1.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态度决定一切。好的心态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应对复杂的公共危机事件,领导在整个管理构成中要面临很多复杂的情况和不确定因素,因此就需要有一个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能够随时找到平衡,从而冷静的判断,沉着的应对,让危机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成功实施。
2.事必躬亲的心理示范。公共危机事件由于其自身的危害性和突发性会带来极大的恐慌,而这种恐慌往往由于人的心理对负面效应的过度关注而被放大。这就需要领导心理应急所表现出来的对这种恐慌传导效应的终结。领导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事能力,成为群众心中的精神支柱。如汶川大地震时,总理亲临现场,对灾区人民和救援队伍表示了慰问和感激,这无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公共危机管理,其稳定民心的作用是无可争议的。
心理学危机管理篇6
关键词高校 政工干部 心理危机干预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tutors playing a leading role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xi xiaolan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abstractcollege tutors are playing a leading role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for students. they act as main providers of student service and are students' close friends. therefore college tutor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system. the author talked about college tutors' main duties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such as identifying and preventing psychological crisis, coping with the crisis and helping students recover from it.
key wordscollege; tutor;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function
1 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1.1 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构建学工条线预警机制
古人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 在高校的工作中要防止危机、控制危机、管理危机,首先必须理性地认识危机,并构建科学的预警机制。
第一,做好大学生心理测评工作。我校在新生入学时都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及评估,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全方位、多层次地掌握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依据测试结果,及时预防并及早发现有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第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政工干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学生教室、宿舍中去与学生交流,尤其是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障碍、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等特殊群体学生。并通过校报、网站、板报等媒体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积极营造校园“心育”氛围。
第三,构建畅通的学生信息体系。高校要建立起由“学校学工处学院班级宿舍”这样一个网络预警体系,从最基层起,从下而上,层层落实,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体系, 保证信息上传下达的畅顺,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 思其所思、想其所想、解其所难,确保危机事件能准确、快速、通畅、有效的解决。
第四,构建人员互动体系。高校突发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头绪繁多,问题重重,但有五组关系必须妥善把握好。努力处理好与司法机构、学校上级、新闻媒体、学生家属以及一线政工干部的关系,防止可能会引发的一些新的、更为复杂的问题出现。
1.2 整合校内外资源,健全学校稳定工作队伍管理机制
第一,合理利用校内资源。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因此,我们本着“大校园安全观”的理念,从完善队伍结构入手,从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思想工作、安全保卫和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加强队伍建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合力形成,并加强对应急力量的培训和管理,切实提高队伍危机干预能力。
第二,积极吸纳校外资源。高校的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离不开社会,与国家、地方政府、社区、社会保障机构以及学生家庭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高校应该主动、积极地拓展高校危机管理的工作领域,保持与社会各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整合资源,共同为高校危机管理工作做出努力。
2 心理危机的应对与处理
2.1 观察和跟踪调查
进行专业的心理诊断和鉴别;跟踪调查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现有自杀意念的学生,立即转移到安全的环境,并成立监护小组,实行24小时全程监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同时上报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并通知学生家长到校共同采取干预措施。在此过程需要辅导员要妥善安排中间环节,不给被监控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重要的是对这样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其感受到人际之间的关怀和温暖。
2.2 实施转介
(1)请专业人士或专家进行心理评估。(2)对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应该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以便及时采取心理治疗或住院治疗等措施。(3)对有自杀意念学生、已经实施了自杀的行动但没有完成或已经完成自杀的学生应立即送到专门机构进行救治。
2.3 及时挽救生命
学校各级部门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一旦得到危机信息,学校要立即通过各种方式,挽救学生生命。
3 心理危机后的管理
危机后管理阶段中,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5页)在于安抚当事人及其周围人员的情绪,尽量让他们保持稳定,并努力将危机转化为发展的契机。
(1)将心理危机事件及时上报到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协助做好减轻当事人心理压力,调试情绪的工作。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危机带来的遗留问题,把危机事件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尽快使他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
(2)做好对周围人员进行心理救助的相关工作。产生心理危机当事人的同学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应,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及时对他们进行危机后心理救助。比如,可以和自杀者的同学探讨关于自杀者死亡的相关情况;询问同学对该事件的感受,给予同理心和情感的支持;允许学生表达他们的悲伤、内疚、自责等等情绪并让他们明白,这一系列的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
(3)对学生进行危机后教育,教育学生“如果自己出现了心理危机,要主动寻求帮助,要相信有人愿意帮助你,可以向学校咨询中心求助或校外的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4 高校危机干预工作努力方向
学校突发危机事件既能暴露出各项工作中的问题,又能促进日常工作在这种特殊压力下得到创新,因此需要不失时机地及时总结教训,认真评估结果,明确工作方向。
4.1 普及危机教育,提升应对能力
第一,加强学生的危机教育普及工作。从众多高校突发危机实践包括我校的几起事件不难看出,大学生的危机意识较为薄弱,对危机识别和应对的能力不强。因此,我们要通过宣传资料、电视节目、网络等途将心理危机教育的普及工作覆盖到全校学生,将危机事件的预防、处理既成为一种学校管理行为,又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意识之中,使他们成为危机事件的自助者。
第二,加大心理危机应对的连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针对危机应对,学校要培养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的意识,所有的应急措施离不开全体成员的配合和动员。因此,要加大对连接人员的应对危机能力的培训力度,对他们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只有这样,应对机制才更科学更有效。
4.2 加强实证性研究,拓宽危及研究领域
目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较新的学科领域,由于危机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该领域的研究会涉及到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信息管理、传播学、心理学、伦理学、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拓宽研究视角、拓展研究领域,并重视案例的收集、整理,加强实例分析,改进措施,切实提高危机管理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心理学危机管理篇7
一、农村初中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意识普遍缺乏根据调查,农村初中出现危机的概率相当高,可谓危机频发,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危机管理的意识淡薄。学校管理中缺乏危机意识就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既然没有危机意识,各个学校就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危机管理应急预案,因此在应付危机事件时,学校难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恐慌局面。
(二)管理组织机制不健全事实上,绝大多数农村初中根本就没有作为应对危机的常设机构或危机应对小组,只有在危机真正发生之时,才不得已临时由学校领导匆忙召集人手组织应对。
(三)管理信息沟通不畅大多数农村初中的日常管理不到位,运转不是很畅通。思想上麻痹大意,加上危机管理知识的严重匮乏,领导第一时间得知危机信息是比较困难的。一旦危机事件发生,由于信息交流的不对称,场面容易失控。
(四)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一些农村初中的管理者,对学校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哪些问题、怎么预防事故、发生事故如何处置等都不清楚。学校安全责任不落实,一些学校的领导、班主任意识还不到位,总抱着侥幸心理。
(五)危机类型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是学校安全事故多发地区。大量的留守学生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农村的地理情况复杂,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较大,校外入侵较难应付,导致农村学校危机种类复杂,学校危机管理难度非常之大,有些危机甚至是防不胜防。
二、农村初中校长领导力不足
(一)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由于农村初中教学质量提升不易,因此部分校长在工作上提不起热情,久而久之,对工作漠视,责任心慢慢消退。
(二)水平不高,掌控力不强部分农村校长自身素质不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有限,难以掌控学校局势,尤其是在危机来临时,学校犹如一盘散沙。
(三)威信不高,号召力不强部分农村初中校长平时“修行”不够,威信不高,导致在应对危机时缺乏号召力,难以组建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四)心理脆弱,抗压力不强部分农村校长心理脆弱,面临困难惊慌失措,为困难所吓倒,甚至在危机前心理崩溃。
(五)工作环境复杂,决断力不强农村的教育环境有待改善。在农村学校,周边村民,甚至个别村干部,往往因地块问题、基建承包问题干扰学校,令校长难以适从。长此以往,导致校长决断力缺失。
三、提高农村初中校长在危机管理中的领导力之策略
(一)三改变要提高农村初中校长在危机管理中的领导力,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校长个人都应作出相应改变。1.管理部门:改变选拔模式,优化用人机制传统的用人机制讲究论资排辈,原校长离任,就按老套路提拔新校长。这往往导致农村初中校长资格老、年龄大,但教育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却未必突出。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在选拔校长时要注重综合能力,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此外,也可以加大校长交流力度,运用“上挂下派”等多种形式,使人才尽量走上校长岗位。2.学校:改变管理模式,科学民主治校农村初中校长往往以经验来管理学校,缺少科学的教育理念、系统的管理模式,甚至采用家长式管理搞一言堂,有事校长说了算。因此,学校需要改变管理模式,建章立制,依法治校,以制度管理学校,通过教代会民主管理学校。3.校长:改变倦怠状态,充满工作活力农村初中学校的工作环境是艰苦的,校长开展工作不容易,而且农村校长往往自认前途暗淡,因此不少校长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农村校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为个人得失所左右,充满热情地投身工作,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心理学危机管理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危机管理;预警机制;构建策略
随着高职院校不断的创新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们的人生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管理层们的关注。由此可见,建立健全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理应加快步伐。高职院校的危机管理机制是为了面向在校学生,减少其在受到各种危机时所受到的伤害。高职学校不同于其他的中小学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包括独生子女、贫困学生、行为表现偏常的学生等等各式各样的学生。改建和完善学校现有的危机预警机制,将学生们作为主体,纳入相应的预警机制当中,帮助学生们一同解决危机,保护学生们在校的人生安全、心理健康、财产安全等,都是各大高职院校应当做到的。可见在现今的高职院校教育中,仅仅做好教学的本职工作已经远远不够,建立健全各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院校危机预警机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说到危机管理机制,现今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着相应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校学生对于危机意识的单薄、危机意识教育的缺乏、院校安全机制的不健全等问题都存在着。比起危机的预警,学校做的更多的则是在危机发生之后的相应的补救措施。是什么使得高职院校无法建立、健全相应的危机预警机制呢?
一方面,校方低估了危机在学校会发生的几率,没能大力向学生宣传足够的危机意识,使得学生们都疏于防范。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现存的危机管理办法不够健全,许多规则都过于粗浅,危机管理的流程不够顺畅,许多信息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这就使得危机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排除。
可见,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还需要大力的加强,重视危机的预警,才能为学生们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校园环境。
二、高职院校学生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危机预警管理机制的建立中,各个高校必须遵循“预警”二字,危机预警机制的意义并不在于事后如何解决,而是在事前如何预防。在危机发生之后,总会产生不安定的因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危机。而建立、健全危机管理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消灭可能会引发危机的根源,经过疏导、预防、解决等层层措施,才能真正的将高校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才能将突发性的危机事件产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1.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危机意识。学生们作为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主体,理应放在首位考虑。提高学生们的危机意识,加强学生们对于危机的防范,就能行之有效的减少危机的产生。例如:在校园中刊登宣传图画或者文章、不定期发放宣传期刊、拟定“危机意识宣传日”,请消防或警方的宣传员开展讲堂等多种方法,都能够帮助提高学生们的危机意识,让学生们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时候不至于惊慌失措,使得学生们损失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们的人生、财产安全。
2.加强高职院校的安全制度建设。危机往往就存在隐患之中,许多高职院校的危机多发地,往往就是在寝室楼的区域。寝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也是能够帮助减少校园内发生危机事件的另一重要方法。例如:陌生人进出寝室楼必须进行登记、制定学生寝室电器使用规范条例、学生寝室张贴寝室楼结构图以便突况方便逃生、定期察看学生寝室是否有使用违章电器等许多方式都能够较为有效的减少在寝室内部可能会发生的一系列的危机。
3.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建设。校园中存在的危机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由于学生们一时产生的心理偏差而酿成的危机,在校园中也不是少数,可见对于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心理咨询室,让存在心理疾病的学生在心理导师的辅导下得到舒缓。或是定期开展相应的心理课程,在课程上让学生们懂得相处之道、增长危机意识。通过对学生们的心理建设,从而降低因心理偏差而导致的危机。
三、总结
危机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虽然无法做到将校园中的危机“连根拔起”,一下子彻底处理干净,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建立、健全,在高职院校的正常管理运行中默默的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学校的安定和谐往往都离不开完善的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应该把学生的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建设放在学校日常工作的首位,建立了好的危机预警机制,才能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校园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甄珍,池卫东.论高职院校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郭星宇,王.浅谈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危机管理[j].社会科学家,2006(10).
心理学危机管理篇9
一、高校学生危机问题表现
首先,学习危机。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进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由于独立学习能力不足、竞争的压力加大、角色地位的改变等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出现学习焦虑过度、学习动力缺乏、注意力涣散、记忆减退及考试焦虑等学习问题,有的甚至经常逃课、上网,不思上进,并出现厌学现象。
其次,生活危机。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财政投入有限,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同学就很难维持一种相当水平的生活,很多同学为了维持基本的学习生活,不得不课外打工,甚至有些同学还进行着一些触犯法律法规的活动。
第三,心理危机。比如学生遭遇突发事件后,有的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心理异常将导致形成心理危机。
第四,人际危机。由于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以后的独生子女,相对来说,他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和征服欲望,自然而然,他们在进入大学以后的陌生人际关系群里就无所适从。“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反映了现代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
第五,感情危机。目前,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但是面对感情,大学生们理性不足而冲动有余,久而久之,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造成了一系列感情危机。
第六,就业前景危机。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大学生受过高层次的教育,过高的期望值使他们不能够理性地看待形势,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的甚至轻生。
第七,不可预见危机。非学生主导的各种危机,如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群体通事故、传染性疾病蔓延、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伤亡,等等,这些危机具有群体性,会引发更严重的危机,影响高校的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二、高校学生危机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内部各类关系更加复杂,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高校领导及师生危机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有些高校领导以及教师、学生,认为学校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危机管理的研究和制定有关措施,是“杞人忧天”,缺乏现实意义;高校各层次人员缺少高校危机管理主题的教育和培训,有些领导和老师往往认为所谓危机管理就是危机事件发生以后如何进行处理。学生与教师相比,更缺乏危机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意识。
2.学生危机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是高校普遍缺少危机预防机制,这导致了高校无法预测潜伏的危机,也导致了无法制定全面的科学的危机预防方案;二是缺乏危机应对机制,高校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危机的进一步扩展和蔓延,往往是凭经验“仓促应战”,这就很难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掌握主动权。三是高校普遍缺乏危机总结机制。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危机总结机制的建设上,还很不到位,表现在缺乏对危机的事后分析研究,缺乏总结处理危机当中的得与失,缺乏安全与忧患方面的意识。
三、高校学生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对策
1.建立危机预防策略
(1)开展危机意识教育与培训。提高广大学生的应对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各高校要将危机意识教育放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抓,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工作和学生活动来加强危机意识教育。比如,在与学生交谈时,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关注危机;组织关于危机意识的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学习方法指导、心理讲座、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讲座等,使每一名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早期的危机警讯,将大多数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
(2)建立健全危机预警系统。一是高校党委组建由办公室、学生处、保卫处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危机管理常设机构,负责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宣传、人员的培训、危机监测和预警、危机管理计划和制度的制定、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以及危机公关。二要确定学生的预警对象,尤其关注那些优秀生、贫困生、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比较孤僻学生、受过纪律处分学生。三要成立学生――班级――学院(系)――学校――社会为一体的危机信息网络。四是重视和发挥学生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老乡会、qq群联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作用。五是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规模、层次不等的汇报会,听取各方不同的声音,分析高校各管理部门的运行状态,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六是加强与家长、社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掌握他们对学校的评价。
2.高校学生危机问题的应对策略
首先,学校决策层将收集到的危机信息,经过系统的整理、分析和真实性甄别,进行归类,对学生中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危害程度作出评估。
其次,危机爆发后,高校应立即启动危机应对预案,并由相关人员组成一个指挥中心,协调校内各部门和相关社会职能机构解决应对危机。高校应确定一位发言人,使其成为所有信息的唯一来源。还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尽快向社会公众公布客观事实。
再次,调查危机。危机得到控制后,危机管理小组就要立即展开对危机前因后果的全面调查。
最后,危机管理小组共同商议制定正确的危机对策。
3.建立危机善后总结与转化机制
危机事件的风波过去之后,为尽快恢复校园的正常秩序,高校学生工作危机管理部门应抓住机会,及时再收集危机信息、建立危机处理档案、总结危机原因、总结工作漏洞、制定改进措施、确定危机责任、进行信心重塑,这样做既可以为学校今后应对其他危机积累完整的历史资料和全面的工作经验,做到有迹可循;也有助于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促使高校学生工作的危机管理日益成熟,同时会对社会的危机管理工作提供学术上、学科上支持,促进国家公共安全管理工作。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问题不仅需要各高校引起重视,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自己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高校层面。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校方都应该站在广大大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寻求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保护学生的安全和权益。应当切实加强日常管理,注重细节,防微杜渐,及时纠正在同学们之间出现的任何偏颇思想意识;消减甚至避免危机发生的可能,达到“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最佳效果。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预警的特殊学生群体,有的放矢地作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讲座和心理咨询辅导等,把他们种种不良思想及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危机的发生。
政府、社会层面。作为政府,要加大对高校的关注力度,通过政府的努力减少大学生危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加大奖、助、补、贷力度减少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造成的生活危机等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危机等等。
社会应理性对待大学生危机问题,要对高校大学生多一份宽容之心。由于大学生们对新事物接受的速度较快,但同时他们并不能够很好地判断获取信息的价值量,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这就需要我们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在内的大众媒体做好信息传递中的筛选、纠正工作,让大学生们有一个既宽松又正确的信息接受来源。
心理学危机管理篇10
[论文摘要] 随着高校扩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也是危机事件的高危机构,危机事件如果发生将严重威胁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师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文章分析了危机的定义和来源,高校危机事件的成因,提出了危机事件的管理、预防、控制和处理的原则和措施。
一、前言
自九十年代末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高校扩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校园规模也随之扩大,各种内部、外部的影响因素也使高校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率较高,在没有完善的应对机制和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发事件可能会迅速造成灾难。如何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校园危机事件,使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切实保护师生的安全,是当前高校不能回避的问题, 特别是学校有别于其他行业,是人群密集场所,也是各种危机易发场所。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不仅对高校正常教学、管理和师生生活秩序造成影响,而且还使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受到损害,甚至影响到危机事发高校的稳定、改革和发展。因此,危机管理日益成为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而高校危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从多个层次构建一整套的危机管理应对机制来保障有效的危机管理。
二、危机管理的定义
按照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的定义:“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境”。而心理学词典将危机定义为: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和决定。在危机研究过程中,专家、学者们给危机赋予各种各样的定义。处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或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危机的认识、理解便会不同,从而形成了同源不同形的危机管理理论体系。美国学者鲍勇和陈百助认为,危机管理是一门研究为什么(why)会造成的危机会发生,什么样(what)的步骤或方法可以避免这些危机发生,一旦危机发生,如何(how)控制危机的发展和消除危机的影响的科学。相比下较为准确精炼的就是海恩思沃斯的定义,他认为:危机管理是一种行动的管理职能,它谋求确认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的潜在的或萌芽中的各种问题,然后动员并协调该组织的一切资源,从战略上来影响那些问题的发展。
三、校园危机
从学校角度来讲,校园危机可界定为由于某种突发事件的出现和爆发而打破学校原有的平衡状态,超出了学校常态的管理范围,要求学校采取特殊措施加以应对的紧急状态。
学校危机的发生可能是人为原因,也可能是自然原因;可能是内部原因,也可能是外部原因。因此,学校危机的产生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其特点如下:
第一,突发性和紧迫性。学校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它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发生的。在爆发之前毫无征兆可言,通常是从一些细小而不为人所注意的事件迅速演变而来的。危机爆发之后,由于其有巨大破坏性,要求管理者在没有经验性知识可供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迅速的利用当前的有限资源来应对危机事件,以降低危机对学校所造成的损害,具有时间的紧迫性。
第二,不确定性和未知性。由于学校危机事件演变迅速以及周围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事件变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人类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决定了事态发展的趋势无法用常规性规则进行判断,所以危机的发展过程难以控制,结果也难以预测。
第三,危害性和破坏性。这是学校危机的最根本特征。危机的产生会导致学校脱离正常轨道而陷入危机的非均衡状态,对学校的发展的一定的破坏性。
四、高校危机管理机制
根据校园危机的定义和性质,建设高校危机管理机制总的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机制建设为框架,横向就是建立建全《校园法》、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人员培训,纵向就是从危机决策机制、危机预警机制、危机信息沟通机制、危机恢复评价机制来考虑。通过以上几点的交叉配合、运作顺畅,一个校园危机管理的网络机制就初步建立了。
(一) “横向到边”紧紧相连,互为补充
(1)建立建全《校园法》
1)制定有关校园危机管理的全国性法律
在我国校园危机管理的相关规章还处于空白地带,对学校内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只能散见于《宪法》、《民法通则》、《教师法》,这些法律中对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规定也不具体。很多代表已向人大会议案组提交了上百份关于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的议案来解决校园这一特殊场所中发生的暴力事件。所以,在宪法的指导下,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有关校园危机管理的全国性法律,使校园危机的管理有法可依,以保障校园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2)通过立法确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目前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一般都由校保卫机构具体负责日常的事务,事发时再成立相应的危机应对临时机构。但是校保卫机构只是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法律并没有赋予其保卫人员的执法权,临时成立的危机应对机构其法律地位也未得到法律保障,这就造成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滞后。所以,通过全国性立法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明确规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责任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才能确定这些机构的高度权威性,确保在发生突发危机事件时能够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实施救援;保卫人员获得法律赋予的执法权,才能有效打击违法犯罪,制止扰乱校园秩序的行为。
(2)加大资金投入
在《校园安全法》的框架下,学校应该加大对危机管理的资金投入。在危机管理制度中,校方需要拨出一笔专项资金建立和支持危机管理的组织,使得这个组织正常的运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人员挑选,人员培训,人员协调,人员工作各个方面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为了学校的正常工作,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专项专款是一定要落实好的。
(3)组织人员培训建立高校危机管理小组
组织的人员主要由学校的专门领导小组和学生代表团队组成,如校级领导和学生工作处以及辅导员加上学生会及班级主要负责人。主要的危机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1.具有危机和危机管理意识。2.能预测随时可能发生的和潜在的危机。3.理解具体的危机。当危机出现时,能迅速反应、清晰评估、快速处理和启动学校应急的系统程序。培训的内容可以围绕校园危机管理的多个方面展开。主要培训内容有:沟通者的交织互联;校内沟通计划和对外沟通计划;危机事件管理;对支持的安排;进一步揭示危机的面貌和特征;对危机计划的评价。在无危机状态中演习突发性危机事件,增强危机管理的高效、迅速、准确。
(二)“纵向到底”环环相扣,高效有序
(1)危机决策机制
具备健全的危机管理决策机制,是高校管理成熟与否的标记。因为危机的发生不仅使高校的正常运转受到损害,更重要的是,如危机处理不当,还会使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所以高校应加强危机管理决策机制的建设,设立专门决策部门,深入了解引发高校危机的潜在因素,并随时监察可能出现的危机,研究、制定防范措施。一旦危机发生,能迅速、及时、高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协调处理危机引发的各种问题。
(2)危机预防机制
建立高效的危机预防机制是有效预防校园危机的发生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以及使无法预防的突发性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的有效手段。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工作方法上不能很好的适应升格后社会环境对学校发展的要求。所以高校在建立预防网络上面,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几个方面来开展有效工作,构建高效的危机预防网络即:构建信息沟通网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网络,建立安全教育管理预防网络。
(3)危机信息沟通机制
危机信息沟通机制是由校内和校外的沟通组成。校内沟通,主要是学校危机管理小组成员之间、学校与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沟通。它是高校组织内部的沟通,它既包括危机管理各部门、危机处理人员之间的信息畅通,也包括所有与危机相关人员(教职工和学生)的信息获取。校内沟通最重要的是及时通报危机事件,凝聚人心,形成一股合力,避免小道消息盛传,稳定情绪,争取师生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共同战胜危机。校外沟通,主要是与上级管理部门、学生家长、新闻媒体的沟通。它是高校组织外部的沟通,它是在危机发生后,高校与外部组织(上级管理部门、新闻媒体等)或相关人员(学生家长等)之间的信息互动,一方面向公众披露学校应对危机的态度以及采取的措施,维护高校的形象,另一方面,向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寻求物质和精神的支持,共同应对危机,渡过难关。这样的沟通机制,覆盖面广,可以做到信息的通畅、迅速、全面。
(4)危机恢复评价机制
学校要制定恢复常态管理的决策和计划,做好对危机利益关系人的事后管理。其次就是牢牢抓住这个“化危为机”的关键阶段,要重新审视整个危机管理的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在危机已经得到根本控制,需要采取措施缩减危机的破坏程度,尽力把情况恢复到危机发生之前,秩序恢复、设施重建、人员安置、心理平复、独立调查和组织变革。危机事件的善后处理应做到查明危机事件发生原因、查清事件责任、追究事件责任人、整改隐患措施、教育相关人员。做好善后工作。一.要对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相关预防与处理的全部措施进行系统调查;二.要对危机事件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三.要对危机事件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整改措施,并做好落实,同时还要组织全体师生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四.要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教育和处分;五.要做好恢复工作,使学校工作尽快步入正轨。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学校成员可以得到锻炼、积累经验;师生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危机管理制度会更加完善,措施更加得力;学校也可借危机事件塑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因此,如能很好地处理危机事件,做好危机恢复评价,危机事件也会对学校发展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开展危机恢复管理是学校或个人获得新的发展的前提准备。
五、结束语
危机管理中,高校的危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组织管理,决策下达,信息沟通,措施得当以及善后处理等多个方面的机制建立成功与否,关系着高校危机管理的成与败,关系到高校的声誉、稳定与发展。良好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不仅是危机成功处理的基础,还可能给高校带来转“危”为“安”的机遇。因此,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建立危机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潘东良. 学校危机的类型.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8月.
[2]平川主编.危机管理,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
[3]薛 澜.危机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
[4]劳伦斯.巴顿. 组织危机管理. 符彩霞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5]王楠,吴峰.高职院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信息沟通机制研究. 理论导刊,2008年第10期.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贫困与非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 2023-03-30 15:20:46
心理作业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 2023-01-12 09:46:39
心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2-12-23 08:42:07
双相障碍大学生心理帮扶探讨 2022-12-06 14:58:22
学生心理障碍引发学业困难的思考 2022-11-30 16:18:09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2022-11-30 15: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