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纪律教育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5-29 10:2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纪律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纪律教育

篇1

深入下去了解情况

在开始进行这项工作时,刘元璋首先采取了重点深入的办法,调查了四、五、六年级三个不同程度的班级的情况,结果发现纪律松懈在各个班级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六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大,似懂非懂的问题多,他们误认为级任老师上的课是“主要课”,上课时要安静;科任教师上的课“不重要”,上课时可以闹。五年级的孩子很好玩天上课时心裹老想看到“大世界”去蹓跶,踢小皮球。四年级的孩子不太懂事,常因一件小事吵架,拉拉扯扯去报告老师。上课时也常常把小手一举:“报告老师,×××推我!”经验差的教师有时因处理不当,就很易引起全班的秩序混乱。调查结果,使刘元璋了解到,要搞好学习纪律,少先队各中队必须根据各班级不同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教育

从教育学生热爱功课着手

学校里共有十个中队,工作是复杂而又细致的,如果一般化地进行领导,工作就会无法开展。所以刘元璋感觉到有必要深入一点,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树立榜样,以推动其他中队的工作。于是他就深入到第三中队。

在第三中队里他发现孩子们在某些课上很守纪律,在另外一些课上秩序就很乱。其别是地理和音乐课的纪律最坏。孩子们对这些功课却不感兴趣。他们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不及格也不合留级。”“老师总说音乐好听,但我们听起来一点也没意思。这不过用嘴巴乱叫一阵罢了。”“我将来做工人,学音乐有啥用?”孩子们一谈起地理就说;“老是物产和交通,搞不清楚。将来我又不到这些地方去。”遇到老师查问作业,他们就推托“昨天肚子痛”“妈妈叫我做事,来不及做功课”。

问题是更明确了,很显然,要解决问题除了帮助老师们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必须做些工作,提高孩子们对各门功课的认识和兴趣。于是刘元璋跟中队辅导员研究好办法,决定先从音乐课着手。他们收集了一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兴趣的书籍和材料,如“已经一百二十六年了,为什么大家还热爱只多芬呢?”“代国歌的作曲者——聂耳”“斯大林和青年音乐家的故事”等,请求班主任和音乐教师在晨会和课堂上讲给孩子们听,以解除孩子们对音乐有无用处等怀疑。同时组织了一次歌唱比赛的“音乐晚会”,并邀请民歌合唱团参加。会前孩子们练习得很起劲,情绪很高。音乐晚会上还邀请了其他各中队辅导员和科任教师来观摩。

歌唱比赛开始了。每个小队的人都认真得很。连平时最顽皮、最不守规则的孩子也一本正经。音乐老师兴奋得拉住刘元璋说:“如果在音乐课上能像现在这样守纪律就好教了!”比赛后,由民歌合唱团指挥给大家发奖。他说:“为什么大家今天唱得这样好呢?主要是因为事前练习得认真。所以要歌唱得好,就得在学习时专心。假如有一个人不留心,整个的歌曲,就会遭到破坏。”这些话切中了实际情况,孩子们很不好意思地微笑着。民歌合唱团指挥又说:“音乐能鼓舞人的爱国热情,解除劳动后的疲劳,使人们生活得更有兴趣。”为了证实这些,合唱团还唱《东方红》和《歌颂》。唱出来的音调如万人在欢呼。会后,许多队员都围住了合唱团问长问短:“你们怎样练习的?”“我们也能唱得和你们一样好吗?”

孩子们要求学好音乐的情绪感动了前来观摩的中队辅导员。第九中队的辅导员陆兰芳问刘元璋:“这样做,能培养孩子们的自觉纪律吗?”刘元璋点点头。陆兰芳又说:“早知这样,我又何必等待办法呢!”

经过这次教育,再加上音乐教师教学有改进,第三中队以前上三节课唱不会一支歌,现在不到两节课就能唱了。如果有谁不过守纪律,其他的孩子就会来制止他。孩子们还自动地组织了“贝多芬合唱团”。同时由于孩子们对音乐课看法的改变,上其他的课程,纪律也有了好转。

为了更加付出已有的经验,刘元璋又帮助第三中队组织了一次在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假想旅行全国的活动,藉以提高孩子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这次活动,得到地理教师和其他教师的热情协助。“旅行”前,中队辅导员向大家讲述了旅行家的故事,详细地指导孩子们怎样按照地图前进;并且还介绍了祖国随着五年计划建设而出现的新面貌。孩子们就好像真的要去旅行一样。中队还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首先出发到迪化去的三小队,在出发时,辅导员还叮嘱他们:每星期必须写一封信

回来报告旅行情况。

从旅行开始,在教室内外挂着的全国大地图和墙报受到了大家的热烈关心,下课后,总有一事孩子在地图旁谈论着:“好家伙,迪化五月气候怎会这样冷?”“第二小队走得太慢了。”……有些小队队员还经常到图书馆去阅读有关的图书和报纸,选购风景片和建设照片。

在短短的一个半月中,孩子们获得了很多知识,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来上地理课,注意力很集中,也不再不交作业了。

引导队的组织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有一次刘元璋和辅导员们发现孩子们有抄袭作业的行为。经过研究,他们认为对孩子们的偷窃、抄作业等行为,不能轻易放过,应该引导队的组织来重视这些事,应该引导队的组织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因此,他们首先在第三中队墙报上展开了一次“抄袭作业是少先队员所应有的行为吗?”的讨论。墙报陆续收到好多批评和建议。最后,有抄袭行为的学生写条子给中队部,承认了错误,并表示要学习卓娅勇于改过的精神。抄袭的行为得到了批判,公众的定论,在队员中形成后,队员也就能自觉的遵守纪律了。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的要求,真正让纪律不可逾越的底线。按照县科教体局《在全县科教系统开展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精神,我园积极动员部署、以各种形式组织全园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及中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问责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等内容,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贯彻落实

为抓好纪律教育活动的组织落实,我园把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教育活动落到实处。一是成立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副园长任副组长,园委会成员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活动的日常工作。明确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指导思想、学习资料和教育对象,对各项教育学习活动作了具体安排,为保证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形式及安排

结合我园实际,本次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主要安排在9月份进行,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上旬,召开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动员大会,对今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全面启动我校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

(二)学习教育阶段。9月中旬,邀请湛江农垦局纪检监察处余德雄处长作<垦区近三年腐败案件的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的专题辅导报告。各系科党支部党员透过自学、观看中纪委、省纪委拍摄的教育片及主题讨论等形式,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纪律教育,党纪政纪法纪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读本>、<反腐倡廉教育读本(20xx)>等学习教育参考资料并撰写心得体会。各支部组织开展了一次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党的纯洁性的民主生活会。

(三)总结提高阶段。对纪律教育学习活动的成效进行了验收,检查了一般党员干部是否按规定完成教育学习任务,是否在思想上有提高、行动上有改观、工作上有进步;检查了支部书记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完成上级安排的教育计划;检查了中层干部是否落实一岗双责,是否对分管范围内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亲力亲为。认真分析研究问题发生的根源,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整改措施,为不断完善纪律教育长效机制探索途径、积累经验。

三、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纪律教育活动

今年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恰逢党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上级要求,基于上述两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两者一齐部署,统筹推进。

(一)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把纪律教育学习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资料,贯穿于活动之中。

(二)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贯穿于纪律教育活动的始终。

(三)将理想信念教育、作风纪律教育、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三个环节。四、教育对象和重点

教育对象是全校党员,重点是校科领导干部和人、财、物重要部门工作人员。结合垦区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安排,相对集中5-7天时光组织开展纪律教育活动。区分不一样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活动,确保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实效。

(一)抓好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了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持续党的纯洁性,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改善了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做到了为民、务实、清廉,以优良作风促校风、带学风,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抓好领导干部法纪制度教育。将学习贯彻、自觉遵守、切实维护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资料,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透过法纪教育,使得广大党员干部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资料、增强制度意识,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三)抓好教职员工职业道德和廉洁教育。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和教风学风建设,提高了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个性加强了对专业带头人、教师骨干等人员的教育引导,净化了教书育人环境。对广大干部职工,加强了廉政教育,规范履职行为,增强了拒腐防变意识,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四)抓好学生廉洁修身教育。把廉洁修身教育与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起来,把廉政文化建设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培养学生崇尚真知、礼貌礼貌、诚实守信、洁身自爱的良好道德品质。五、主要成效

学校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结合垦区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律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整改、抓落实,使得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取得了实际成效。

(一)增强了纪律观念。透过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党风、政风、教风、学风进一步改善,领导干部的宗旨观念、职责意识明显增强,深入基层、真抓实干的作风进一步构成;机关工作作风明显好转,为基层、为师生员工服务的观念更加牢固,廉洁从政的自觉性有了较大提高;广大教师崇教厚德、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爱护学生的师德师风得到进一步发扬;广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用心性、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完善了规章制度。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中,学校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针对管理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廉政监督管理制度,并要求对全校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整理和修改,出台新的<管理制度汇编>,全面加强了制度管理的力度。

(三)营造了廉政氛围。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以广东农垦信息网、湛江农垦信息网、校园网、宣传橱窗、板报、广播等为载体,增强廉政文化的辐射力,大力营造廉政文化的氛围。在广大学生中开展“读廉书、知廉事、重廉行”和学习<学生守则>为主题的廉政文化活动,使每个学生构成了尊廉崇廉的共识,推动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四)推动了科学发展。透过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认真组织理论学习,科学理清发展思路,扎扎实实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师生员工普遍增强了干事创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了改革创新的精神,办学思路、理念有所拓展。学校根据已有的办学条件和特色优势,着眼地方及农垦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部署高级技工学校的建立工作,坚持以评促建,自我调整提高,为学校向更高办学层次迈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3

根据中共霞山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全区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意见》的通知要求,霞山区财政局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了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徳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增强了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提高了拒腐防变能力,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进-步好转,推动了财政改革发展。

一、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接到区委在全区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通知后, 我局及时召开党组会议,学习领会区委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精神,研究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措施。局党组明确提出,必须严格按照区委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工作部署,抓紧、抓活、抓实,抓出成效。活动一开始,局党组就抓紧做了三件工作:一是成立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局长麦健华担任,成员由党组成员组成,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工作。二是制定了《区财政局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实施方案》,并列出了《区财政局2018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时间安排表》,明确了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时间安排、活动要求等,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三是召开纪律教育学习月动员大会。8月21日,我局召开了纪律教育学习月动员大会,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麦健华局长作动员部署,传达贯彻了全区纪律教育月活动主要精神,阐述了开展纪律教育学习的重要意义,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严格按照区委部署要求,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以教育学习月活动成效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主题, 突出重点,认真组织,创新形式,深入推进,卓有成效地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创新形式,深入开展。在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中,我局紧密联系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创新教育学习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学习措施,深入推进教育学习活动开展。一是着力增强三种意识。我局采取教育与学习、集中学习与各股室分散学习等方式,着力增强干部职工对讲政治、强党性、严纪律、守规矩的思想认识,举行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专题学习讲座;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和专题教育片。通过各种教育学习活动,增强了新形势下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意识,增强了对遵守党纪政纪法纪的重要意识,增强了发挥党员作用推进财政发展的责任认识。二是注重突出三个重点。首先是突出党性宗旨教育重点,认真组织学习党章,引导党员自觉尊崇党章,切实维护党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忠诚于党、忠诚于组织,不忘初心、为民服务,努力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其次是突出党规党纪教育重点,组织党规党纪学习,特别是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等新颁发或修订的党内法规制度,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纪律意识,牢牢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养成纪律自觉,处处用党规党纪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规范从政行为。尤其是突出政治纪律教育,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带动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把纪律“立”起来、“严”起来,使党的纪律和规矩立在明处,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之规、行为之尺。再次是突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点,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作风教育,持续加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深入挖掘家规家训、官德箴言精华,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向上。教育党员干部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自觉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良好家风带民风、促政风。三是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坚持把学习教育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财政队伍建设。引导全体党员自觉践行党章要求,努力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以学促知,知行合一,增强行动自觉,把“四讲四有”要求落实在平常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充分发挥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善于战斗的先锋模作用。坚持把学习教育活动与做好当前财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财政改革发展。引导全体党员紧盯全年的目标任务,把纪律学习教育的成果体现到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上,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要求全体党员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培育税收新增长点,全方位挖掘税源,加大力度组织财政收入,加大财政资金清理力度,缓解财政资金支出压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坚持统筹兼顾又有所侧重,认真组织协调好有关部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三、深入推进,务求成效。纪律教育学习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我局针对存在问题,坚持边学边改、立行立改,真正把纪律教育的过程作为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扎牢制度之笼的过程,使纪律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实效。一是增强了财政队伍凝聚力。以纪律教育学习活动为契机,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动力,增强了机关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形成了团结拼搏、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努力完成任务的良好氛围。二是提高了工作效能。面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刚性支出加大的双重压力,我局把纪律教育学习的成效融入到财政工作实践中去,齐心协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夯实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民生建设,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了全区振兴发展。同时,深化重大财税改革,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健全财政制度管理,加快了资金拔付,规范财政安全有效运行。三是促进了廉政建设。结合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强化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把具体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分管领导、各个股室,贯穿到财政各项活动工作全过程。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实现财政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序化和常态化。开展廉政谈话提醒活动,绷紧守纪律讲规距这根弦,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在源头上加强了规范管理,增强了遵纪守法意识和按规距办事的自觉性,促进了廉政建设。

今年我局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学习不够深入系统,教育形式不够多样,个别干部职工对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不够强,还不同程度存在“软、虚、拖、懒、疲”的状况。纪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后我局将按照区委的部署,继续抓好纪律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以更加严明的纪律、更加优良的作风推进财政改革发展,为全区振兴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篇4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省、市、区纪委全会部署,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以案促改”工作,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和有关廉政法规的学习宣传,促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纪律刻印在心、见之于行,为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奋力追赶超越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二、时间安排

2018年7月1日-31日

三、参加人员

xxxxxxxxxxxxxxxxxx

四、活动主题

以“强化纪律刚性约束,时刻绷紧纪律之弦”为主题,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讲纪律、守规矩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底线共识和思想自觉。

五、活动方式

1、系统学一次党章党规党纪和有关廉政法规。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以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问责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等,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2、讲一次纪律教育党课。由支部书记紧扣活动主题,围绕学习内容讲一次纪律教育课,引导党员干部明确纪律要求,强化纪律意识,增强纪律自觉。

3、举办一次专题讨论会。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围绕“纪律要求什么、约束什么?我该做什么、怎么做?”开展大讨论,引导党员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切实做到严守纪律。

4、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活动。结合 “以案促改”相关工作,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方式加强警示教育,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为鉴、对照警醒,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敬畏纪律、严守纪律,提高以案促改实效。

5、开展一次纪律知识测试活动。围绕学习内容,组织开展一次党章党规党纪和有关廉政法规知识测试,以考促学,检验学习成果。

六、工作要求

篇5

[关键词]纪律精神;特性;功能;启示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50 ― 02

本文研究主要侧重于纪律精神的特性,以涂尔干的道德教育理论为基础,将纪律精神与规则、习俗进行区分从而更明晰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关系。从纪律精神教育的特性出发,探讨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外对纪律精神的研究较多但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尤其是纪律精神的特性研究。罗素认为纪律和自由是相对的,纪律精神更强调精神层面的道德选择。涂尔干认为纪律精神是对道德的选择和法律的契约。richard arum侧重于对学校纪律权威性的研究与分析。国内对纪律精神的研究都是综合类的著作,纪律和理想、自由与纪律等相关概念的区别和分析类。部分著作对道德教育思想有深刻的解读,例如戚万学的《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唐爱民的《20世纪西方社会思潮与道德教育》等,但对纪律精神特性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

一、涂尔干对“纪律精神”的界定以及特征分析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精神文明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出现了一定范围的错位。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的不匹配,法制建设的速度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不匹配,合格公民的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前进的重要环节,合格公民的养成理应成为大学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无论中外德育均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课程,纪律教育是德育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高校的课程改革纪律教育并未取的明显的成效。纪律精神的养成涉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但纪律精神并非是刻板的要求,在更高的层次是个体内心对纪律的认可,是头脑中对纪律的一种自我约束、是社会的一种契约。

(一)纪律精神的界定

纪律在《辞海》中的解释:纪律就是纲纪法规,要求人们遵守业已确立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力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精神在《辞海》中有五种解释: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神态、心神的集中与只想程度;精力、活力;神采、韵味;内容的实质。

涂尔干认为道德既有生活中的常规性兼具权威性,这两种特性的统一来源于“纪律”这个概念。涂尔干认为“纪律精神”有三种含义即“纪律精神就是使行为符合规范”、“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纪律仅仅是一种能够详细说明并强制执行所要求的行为的手段”。〔1〕“行为的本质特征是由规范决定的”,权威性是实践规范的前提条件。“道德不只是个人的习惯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约束力从外在于我们的根源出发对行为产生绝对意义上的决定作用,那么为了履行义务,为了合乎道德地行动,人么就必须体查到贯穿于道德的自成一类的权威”。〔1〕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但并不都是恶,它具有社会效用和个体效用,是实现社会和个体和谐发展的必然条件。可见纪律存在的理由是从纪律自身中推导出来的。整个生活都是一种复杂的均衡机制,打破均衡就会造成混乱,这是纪律精神存在的必要性。

(二)纪律精神的特性

根据涂尔干关于纪律精神的上述界定,笔者概括出纪律精神的如下特性。

1.目标性

纪律精神的首要特性就是目标性突出,这是纪律精神发挥作用的条件。纪律精神与韦伯的纪律概念有相似的地方,“纪律精神是人的意识通过理性做出的判断和行为”,理性主义在事物本性的基础上影响激发个人主义发展,同时理论道德和应用道德均有其客观规定性。涂尔干认为社会要有效的运作尤其只是在短期发挥作用,就必须有明确的清晰界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固定的念头或者有少量能够起作用的确切观念。〔1〕纪律精神的存在就是给我们的生活确定一个标准,使我们能够在确定的方向上前进,使我们能够明确在特定的场合应该有什么样的举止,形成维系社会关系的情感进而在其基础上取得某些社会的成果。

2.自主性

涂尔干认为纪律精神是个人自身的道德选择,是积极、主动、自主、自觉的,是源自于个体内心的。纪律精神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具有通过履行义务而得到发展的自控力、抑制力以及凌驾于他人的权威;一种类型则以主动的,富有创造型的能量为特征,这种能量是通过与道德之源本身,即社会最持久、最密切的交流而发展起来的。〔1〕就应用道德本身而言,存在于人们的良知之中,人们对道德的践行取决于人们对道德的认知。这种认知不再是单纯的外部制约,不再是一种不取决于个人偏好而个体必须服从的外部力量,纪律精神教育可将外部的道德约束转化为个人的自主行动,把被动服从转化为自觉遵守。

3.延展性

涂尔干认为纪律精神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物欲、理智、道德和情感的边界总是在不断延展因此纪律精神也必然随着这些边界不断的发展。物欲是为个体提供一种向上的机会,去展开一场彻底的斗争,一种自己反对自己的英雄壮举,而纪律恰好是赢得这种胜利的手段。〔1〕因为人的物欲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战胜自己的物质欲望,所以只有把物欲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人才会在有限的范围内达到自己的目标取得胜利,而这仅仅是阶段性的胜利。人的本性是向上发展的,在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后人会向着更高的物欲、理智、情感等方向出发从而取得更高的胜利。从这个层面上讲纪律精神是人性本身所需要的,在有限的范围内取得成功也是实现自我的一种表现。如果纪律是人们用来实现自我本性的手段,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律就必须伴随着本性的变化而变化。〔1〕

二、纪律精神的功能

纪律精神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古代孔孟之道崇尚道义,主张舍利而取义。假如个体能够遵守道义而达到圣人的最高品质,那么这个人的行为无疑是符合道德的。道德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个社会性概念,人在集体生活中才可能出现道德。〔2〕

(一)社会效用

涂尔干认为纪律精神的社会效用是其本身和本来就有的效用,与所规定的行为迥然不同。他认为社会生活不过是各种有组织的生活形式中的一种而已,所有现存的组织都以某些明确的规范为前提,倘若忽视了这些规范,必然会招致严重的混乱。〔1〕一定的纪律精神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一个社会要想持续的存在下去就必然要有相关的约定和规范为条件,便于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讲遵从纪律精神不仅是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纪律精神的社会效用在于持续的保持社会健康运转。

(二)个体效用

纪律能够约束个人的行为但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部分学者认为这种约束性是限制人性的发展可以称之为恶的。涂尔干认为纪律并不都是恶的,纪律是一种个人选择、内在的契约并非完全是一种外在的约束,从其自身和人们来说是有利的,这些准则的存在也是必要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价值的实现,纪律的存在是个体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保证。如果一种制度从根本上威胁或打乱了个人的生活,那么这种制度必将失去自身存在的基础,也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失去自身存在价值的约束力必然也不能称之为纪律精神。

三、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纪律规则的制定应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范围

学校规则纪律的制定应符合三个特征:一是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二是能够明确帮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三是规则的落实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纪律的目标性特征表明纪律是在一定的限度范围内的,一旦超出限度纪律就变成了限制人发展的规制。涂尔干认为纪律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儿童对自我愿望的约束,规则的制定不仅要明确更应使儿童对自我的约束恰到好处,更好的促进儿童的发展。纪律精神的存在要求学校在制定相应的规则的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现实需要和实践能力。

(二)纪律的制定应使有利于整体的有序化进行,也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作用。

纪律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必须是积极主动的。对学生进行整体性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和学生个体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把纪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在维持学校教育秩序,显然纪律工具化了。“在某种意义上,就命令我们的规范而言,我们依然是消极的。”〔1〕工具性的纪律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绝对服从,而涂尔干认为纪律的存在是服务于个体的内在发展,训练个体对自身欲望的约束才是纪律的主要目的,将被迫的遵守转化为自觉地遵守。学校纪律的存在并不是对学生的管制,而是更好的促进学生与自我欲望的调控。发挥学生在规则纪律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儿童直接参与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在反映儿童意愿的基础上明确纪律的规范和要求,更有利于纪律的遵守与执行。事实证明,纪律的内控性不仅有利于公共秩序的构建而且能够调整儿童的脾性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益处。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规则的制定应有教师的全程陪同。

(三)纪律的制定应从过程评价出发,是阶段性的。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出要以完善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多元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估而言的,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完善教学设计和方法,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的评估。皮亚杰根据儿童心理和认知的特点将其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的身心是不断发展,纪律具有延展性,在进行教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匹配与适合的纪律要求,将形成性评价贯穿于纪律教育过程的始终,将重视教育发展的结果转移到对教育过程的重视上来,将以学生单一的成绩为标准的评价转移到以学生能力、情感发展为主的评价上来。

〔参 考 文 献〕

篇6

1在英语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的重要性

课堂管理,或课堂教学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行为;它包括课堂纪律的维护、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课堂气氛的调动等(付建中,2010)。由此可见,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制度等”(沈米成,宋福聚,2005)。精神,指“人的思维活动、心理状态、意识等”(沈米成,宋福聚,2005)。合而言之,纪律精神就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个体成员在思维、心理和意识之中形成的自觉主动地遵守规章、制度等的状态。小学生纪律精神的养成,有助于他们形成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从而对社会、对个体和对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社会来说,纪律精神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为成为适应社会的合格才人打下基础。对个体来说,纪律精神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能力,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适者生存,可以推动他们道德人格的发展,然后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对于教育来说,小学生的纪律精神可以推进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智、体、美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认为纪律精神是道德的首要要素的法国教育家爱弥尔•涂尔干说过,纪律精神的首要要素就是对生存的常规性偏好,而小学生的行为完全不具备常规性的特点;他们的兴趣并不是很长久,他们的性情绝对不是稳定的,他们在观念和情感上都带有同样的反复无常的标记,个人行为也同样地缺少连续性。小学生的出发点是“心灵无休无止的运动,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变化多端,瞬息万变,是一往无前,竭而后止的情绪”(爱弥尔•涂尔干,2006),这是教育的实然;而教育的应然和目的地是“对常规行为和节制行为的偏好”(爱弥尔•涂尔干,2006)。教育必须使小学生能够用几年的时间培养起纪律精神,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最佳最优地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3年3月26日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各科教学的任课老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路径”(傅建明,2009),这也就是说,各科教学的任课老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依据一定的课堂规范进行合理的课堂管理,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他们指明自我约束的方向,提供自我管理的章法,以培养他们的纪律精神。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多样化、选择性和个性化”的需要,是有针对性、常规性、连续性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需要,是在学校教育体系之中把德育教育做到最全面、最深化、最优化的需要。因此,各科教学的教育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要遵循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使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

2在英语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是制定德育计划,选择的与内容、方法和组织德育过程的依据”(胡中锋,2007)。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必须依照以下德育原则来展开:1)把握方向,联系实际:教育者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德育认知发展出发,引导小学生把人生价值、理想追求和个人修养、日常品行相结合,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2)提高认识,指导实践:教育者依照德育教育的原则,在课堂管理中运用制定规范、建立信誉或明确奖惩的控制技巧,采用创设情境、榜样示范或道德评价的方法提高小学生对纪律精神的认识。在指导实践中,当小学生表现出与德育一致或者相反的行为趋势时,教育者必须依照课堂规范,及时、明确地对小学生进行疏导,对行为给予公正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教育者要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正面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3)尊重、热爱,严格要求:尊重、热爱学生是指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提倡民主,不打骂学生,不体罚学生,对成绩好坏的学生一视同仁,公平、民主地对待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但与此同时,教育者要树立起教师威信,对学生严格要求,因为“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赞科夫,1980)。4)长生之善,救生之失: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智能发展不是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因而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善于借助这些闪光点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以促进学生其他智能的发展和提高,达到多种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避免和学生正面冲突,而要迂回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5)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体的行为会影响集体的活动,而反过来,集体的活动也深深地影响个体的发展。因此,教育者既要对小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提高个体的认识和素养,又要对他们进行集体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风气,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纪律精神的养成和维持。6)因人施教,因境施教:《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要有针对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生动感人的题材、形象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要针对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分清层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循环反复,不断加深;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以及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傅建明,2009)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传统意义上的“一致性”,指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或者各科教学的德育教育的一致性,但是在课堂管理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指的是教育者在课堂规范没有做出新的调整和修改之前,对于相同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前后一致。并且,教育者这种对于事情的处理态度是连续的,是以持续性地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为目的的,是以维持小学生的纪律精神而长期持有的。

3在英语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的方法

“教不严,师之惰”、“教师是管理的主体,学生是管理的客体”这样的传统教育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马卡连柯认为,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学生集体才是学生行为管理的主体。学生能不能达到“自律”,主要是“取决于是不是形成对课堂规范的敬畏,是不是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是形成理性的判断力”(陈桂生,2009)。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遵循德育教育的原则,制定适宜的课堂规范,使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教育者在课堂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纪律精神才能得心应手,效果显著。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包括:1)制定规范,明确奖惩: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要依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对小学生的游戏、活动、站立和回答问题等行为提出课堂规范,并作为课堂管理的依据。因为小学生所特有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课堂规范必须和奖惩制度结合起来才能保障教学的规范化和有序性的进行。教育者在课堂管理中适当地使用强化,尤其是不定的强化程序有助于学生持续地表现某一行为;而适量地使用惩罚可以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有时还需要在公众面前给学生留面子,避免正面冲突,学生才会更加敬爱老师。2)创设情境,因境施教:教育者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常用方法是“说服教育”,然而小学生是很难一说就服的。“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是不是遵守纪律,并不在于对某种规范了解多少,而在于规范在其心中是不是有权威,他是不是敬畏这些规范?规范的权威,对于尚未形成理性判断力的学生来说,不是源于老师的解释,而是自己或同学的违规行为受到严肃处理的教训”(陈桂生,2009)。因此,教育者在课堂管理中,要为小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小学生换位思考,从已有的认知中去建构对于规范的认识,并习得纪律精神对于个人、教育和社会的重要性。3)树立榜样,耳濡目染: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模仿力,有很强的塑造性,但又因为他们尚未形成理性的判断力,很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而引入歧途。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育者,我们一方面有责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另一方面,要为小学生树立正面的学习对象,对小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在课堂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适当拓展,或者及时、如实,甚至夸张地表扬、奖励课堂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来进行纪律精神的榜样教育。4)调控节奏,张弛有道:一切自然的存在都是变幻无常、瞬息万变的,社会的发展如此,课堂活动的进行同样如此。由于小学生尚未从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一个社会人,他们对于社会、自然的发展变化是不能完全适应的,因此在课堂管理中,教育者如果要使得小学生更好地去适应、去学习,就必须调控课堂的节奏,快慢结合,张弛有道,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都引导到需要良好的氛围培养的纪律精神上面。5)转移注意,隐性管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在课堂管理中,教育者对于小学生的故意引起老师注意、中断教学活动而又无伤大雅的行为,应该采取故意忽视的态度,以免小题大做,激化矛盾。6)限时锻炼,学会自律:教育者在帮助小学生做过问题分析和活动引导之后,可以限定时间,让小学生在明确规范的条件下,自行组织活动、管理活动和监督活动。但与此同时,教育者要注意时间的适合性和指导的及时性,让学生学会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7)道德评价,相互监督:课堂规范是小学生自我约束的方向,又是他们实行自我管理的章法;课堂规范还可以用来评价别人的言行、通过班级舆论来纠正偏离规范的其他人的行为。教育者通过课堂规范,帮助小学生学会自律,建立舆论,相互监督,而后纪律精神才能真正地培养起来。8)渗透美育,陶冶情操:纪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纪律精神也不是终极追求,而是必要修养。在纪律精神的层面上,小学生学会对美的追求,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各种智能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并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和尊严和超越,这才是纪律精神教育的主要目的。

篇7

根据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和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关于反腐倡廉教育工作部署,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作风建设,保障科学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纪律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作风建设,筑牢广大师生员工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为学院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保证。

抓好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廉洁修身教育。按照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要求,深化课程的教学改革,把廉洁修身教育与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起来,突出抓好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纪律是党政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促进社会进步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例和制度。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纪律教育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注重大学生自我与纪律约束之间的必然联系。在大学生教育中首要重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大学教育德育先行,培养出真正优秀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加强的。一个学校,校规校纪可能多达几十条,上百条,可以说是限制极多。如果大家都严格遵守,学校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这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如果很多人或者大多数人都随意违反,则整个学校的秩序、学风必将大受影响,这就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和个人的学习。 有些大学生片面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实现”、“自我选择”等,只要个人自由而不要组织纪律。在学习活动中,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学习纪律散漫,经常迟到、旷课,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老师管教。个人主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把纪律当做束缚人的咒语。纪律观念薄弱,组织形式涣散,行为习惯随意使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志向失去了支撑和保证。在考场上不遵守考场纪律,怀着侥幸心理作弊,违背个人诚信和道德,被发现处罚了后,后悔莫及,自食其果。着力抓好广大师生良好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以及生活作风的养成教育,有针对性地抓好不同层面的纪律教育活动,保障学校各项工作地落实和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树立良好校风教风学风,营造风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建设优质学校。 当今社会糖衣炮弹众多,许多人过不了权力关,美色关,金钱关,人情关,在权力交易中越陷越深,最终堕落到罪恶的深渊。高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如贪官崔大同,成杰克,等。要想更好地阻止此现象的发生,可通过学习正面典型和剖析反面教材,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增强参加纪律教育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告诫人们要引以为戒,要自觉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是改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需要,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扎实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和促进我校地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8

2020年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开展以来,我校紧密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主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关于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部署,通过采用集中学习、党小组学习、党组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具有人防特色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全体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有效地增强了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今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开展了五大方面内容,分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全体党员思想政治和廉洁诚信教育。

一、开展动员大会。5月18日下午,我校在二楼多媒体室召开了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为主题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黄炜主持。会上,副书记对会议做了动员及辅导讲话,结合学校实际,他要求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好今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教育活动见真成效。他强调: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铁规发力禁令生威;三、驰而不息抓作风,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动摇,强化监督执纪不放松。

校长在会上要求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提供有力的政治组织保障。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必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做到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自觉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对今年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学习内容、教育形式和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安排。

二、把学习党规党纪作为纪律教育重要内容

在加强党性宗旨教育基础上,今年将继续把学习党规党纪作为纪律教育的重要内容。突出政治纪律教育,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带动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使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加强保密法纪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保密意识和保密素养。

三、开展警示教育

今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将创新形式开展警示教育,用好用活个人忏悔等材料,发挥其反面教材作用,能公开的都要公开,不断增强警示教育效果。要强化以案说法纪律教育,深入剖析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组织拍摄警示教育片。开设警示教育、家风教育课程。强化正面示范教育,深入挖掘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引导党员、干部廉政勤政,自觉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

同时,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广州好家风,发掘家规家训、官德箴言精华等,强化以价值、操守、伦理等文化的力量涵养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

四、组织督促党员干部学习每周微课堂

我校认真组织廉政档案填报工作,严肃填报纪律。开展正反面典型教育。通过专题剖析典型违纪案件、编印忏悔录、看警示片、通报一批作风问题等形式,加强警示教育。我校利用“党员随身微教育”管理平台,组织督促党员干部学习每周微课堂,特别是纪律教育学习月有关专题课程,及时在平台上完成在线教育、在线测试等各项学习任务,推动党员干部形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篇9

【关键词】课堂纪律 高等教育 ism 影响要素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校思政项目a-2500-12-01013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46-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演变为普及式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能接触到高等教育。课堂纪律的好坏严重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

另一方面,课堂纪律的好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大到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小到个体的想法、行为方式都是影响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课堂纪律现状

在不同的文化、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形式也与高中阶段有所不同。

违反课堂纪律现象普遍化。通过调查统计,有90%的同学在课堂中出现过2种及以上的违纪行为。

旷课现象严重。高等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自我、散漫现象严重,旷课成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课堂内违纪现象多样化。学生在课堂内违纪的行为也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变化。

违纪行为性别化差异缩小。在当代大学生中,男女生违纪行为差异性似乎变得不那么明显。违纪行为的性别差异化逐步缩小。

三、课堂纪律影响因素的ism分析

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研究课堂纪律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对优化大学课堂知识传递成效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影响课堂纪律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选取影响课堂纪律的10个要素与本研究的目的要素课堂纪律组成课堂纪律影响因素系统要素集acts,acts={s0、s1、s2、s3…s10}。

课堂纪律(s0):课堂纪律为系统的目的要素,本系统中课堂纪律更加倾向于形容一种学生遵守规范的状况。

认知程度(s1):本系统中,认知程度主要是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

认知需求(s2):认知需求在本系统中主要是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获取需求。

三观需求(s3):对于大学生而言,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发所产生的需求、所表现的行为方式也是影响课堂纪律的最本质因素之一。

教师素质(s4):教师素质是指教师的综合评价,是一个教师带给学生最本质、最全面的表现。教师严厉与否、能力强否、可信任否方面的评价等都包涵在这个因素当中。

授课内容(s5):教师的授课内容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因素。课堂对学生吸引力大的情况下,课堂纪律会相应地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

授课形式(s6):与授课内容相同,授课形式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课堂纪律就会相应地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

考核方法(s7):有研究表明,一门课程的考核频率高、考核标准严格可以有效地防止“背多分”现象的出现,学生更加注重课堂获取的知识、更加专注课堂。

有效措施(s8):本研究的有效措施是指教师是否制定合理的维持课堂纪律的行为准则,面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采取的适时的、有效的反应。

人文环境(s9):大到整个社会的社会风气,小到一个班级、一个小型组织的习惯氛围都可以叫作人文环境。这种环境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

家庭环境(s10):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

(二)课堂纪律影响因素ism模型建立

通过运用自行研发的软件进行运算,可直接得出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如下图1所示)。

图1 系统解释结构模型

四、基于ism 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

通过对系统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我们对课堂纪律的影响因素系统可以有一个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

(一)系统结构分析

在模型中可以看到各个因素对课堂纪律的影响方式和途径各不相同。通过解释结构模型进行分析,系统共分为四个层次。

(二)全局性因素分析

人文环境、家庭环境、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考核办法、有效措施六个要素是影响课堂纪律的全局性要素。这六个要素作为系统的输入性要素,对课堂纪律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直接影响要素

认知程度和认知需求作为课堂纪律的直接影响要素,变动趋势能够直接影响课堂纪律的好坏。

五、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严肃课堂纪律建议

课堂纪律的好坏往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课堂纪律除了受到来自教师方面的影响以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课堂纪律也可以通过认知程度发生影响作用。在课堂纪律的严肃性、规范性发展道路上,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发挥作用。

(一)丰富课堂内容,严格课堂要求

通常情况下,上课内容丰富且能够被接受、授课形式灵活、对于学习内容考核严格、面对违纪行为能够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都能够促进课堂纪律的严肃性。

教授的内容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同学们对知识的摄取,而适宜的教授方式可以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共同作用,对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产生影响,从而使得教师与学生形成学科上的良好互动,是严肃课堂纪律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

(二)重视社会因素,培育良好氛围

在浮躁、功利的社会氛围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呈现功利主义色彩,“背多分”现象就是功利主义的最典型性代表。从社会氛围、家庭氛围入手,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抵制功利主义是严肃课堂纪律不可或缺的途径。

(三)心理结合思政,思想教育工作为保障

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思想偏激、心理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学生数量也在逐渐上升。不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纪律,出现违纪行为的同学作为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他们所需要的关注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授课。结合心理干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纠正这部分同学偏差最为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纪律精神;道德教育;涂尔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6-0014-04

一、涂尔干纪律精神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后半叶的欧洲社会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的巨大转型使得整合社会秩序的法制和道德出现了断裂,整个社会道德文明面临着空前的危机。这正如涂尔干所描述的:“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危机的时期,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莫过于近百年的欧洲社会。传统的集体纪律已丧失其权威,这从公众良心的涣散以及由此产生的公众普遍的忧虑中即可见之。”[1]欧洲传统农业社会背景下的道德教育依附于宗教,通过宗教戒律来规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团结。但自从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历史科学的巨大进步使得宗教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权威地位日渐式微,而适应工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道德规范还没有产生,致使整个法国社会处于道德失范状态:人们热衷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个人主义盛行,蔑视公共道德,无视社会集体生活。涂尔干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境遇下思考自己的历史责任。

对于建立一种什么样的适应当时工业社会发展的道德教育的问题,涂尔干明确指出,“我们决定让我们的儿童在国立学校里接受一种纯粹世俗的道德教育。至关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一种不是从启示宗教派生出来的教育,而是一种仅仅取决于只对理性适用的那些观念、情感和实践的教育,一句话,是一种纯粹理性主义教育。”[2]要建立这样一种道德教育,就必须使道德教育从对宗教的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然而,涂尔干通过分析却发现,道德和宗教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次的,以致于“某些道德观念会因为不存在相应的宗教观念而消失,或因有相应的宗教观念而显得完善”[3]。故而,他认为要建立理性主义道德教育,就必须找到宗教观念的合理替代物。通过对宗教本质的分析,涂尔干找到的这个替代物就是社会。于是,用社会代替宗教成为涂尔干建构道德教育思想的逻辑出发点。

二、涂尔干纪律精神思想的主要内容

涂尔干致力于建立纯粹理性主义的道德教育,认为“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可以说有两种存在,……一种是由仅仅适用于我们本身以及我们个人生活事件的所有心态构成的:我们称之为个体存在。另一种是一套观念、情感和实践体系,……它们是、道德信仰和实践、民族或职业传统以及各种类型的集体意见。它们的总体构成了社会存在。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形成这种社会存在”[4]。而且,“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生活领域的起点,就是集体生活的起点,换言之,只有在我们作为社会存在的意义上,我们才是道德存在”[5]。涂尔干据此提出了道德三要素,即纪律精神、对群体的依恋和自主或自决。其中,纪律精神是首要要素。

(一)纪律精神是什么

涂尔干认为,必须把道德看作一个事实,否则就不能明白道德应该是什么。作为事实的道德属于义务领域,“是由预先决定行为表现的行动规范体系所组成的。这些规范规定着一个人在既定的情境中应该怎样行动;举止得当,就是从良知上服从。”[6]道德规范规定着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就像具有限定性边界的模具框定着人们的行为。而且,道德规范之所以能够限定人们的行为,是因为规范之中包含着权威观念,而正是这种权威观念使道德规范具有了真正的力量,当人们的欲求和需要变得过度时,这些力量能够产生对抗的作用。而这种权威观念是什么呢?涂尔干认为它是社会,“不仅社会是一种道德权威,我们还完全有理由认为社会是所有道德权威的典型与根源。”[7]

涂尔干指出,“在道德生活的根基中,不仅有对常规性的偏好,也存在着道德权威的观念。进一步说,道德的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的统一性来源于一个更为复杂的、能够将两者都涵括在内的观念。这就是纪律的概念。”[8]纪律能够使行为在确定的环境条件下重复出现,而权威又是纪律出现的前提和基础,“常规意义与权威意义构成的只是一种复杂状态的两个方面而已,我们可以把这种状态称为纪律精神。这样,我们便有所有道德气质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即纪律精神。”[9]在涂尔干看来,纪律精神就是一种道德气质,是类似于道德性情的存在物,培养儿童的纪律精神是道德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纪律精神有何功能

涂尔干认为,对于纪律的功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他特别批判了边沁和功利主义者只看到纪律中“恶”的方面和把纪律作为苦行主义的概念。在他看来,纪律精神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对集体和社会而言的使其维持有序状态的功能,二是对个体而言的使人性完善的功能。

他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存在,它是为了社会而被制定出来的。道德的所有设计都是为社会而存在的,在此意义上,道德就是一种纪律,是一个广泛的禁忌体系,道德的目标就是限制个人行为的范围,使这些行为正常地发生,以维持社会的有序发展。这正如涂尔干自己所讲的那样,“只有当我们限制某些倾向,压制某些欲望,减弱某种趋势的时候,行为才能成为合乎道德的行为。与此同时,就像关于某种相对确定或一成不变的事物的所有规范,都凌驾于所有个人变化无常的特性之上一样,就像道德规范比其他所有规范都显得更稳定一样,学会合乎道德地行动,也就是学会有秩序的行为。”[10]所以,道德规范就是一种这样的力量,它可以对人们过度的激情、冲动和欲望产生一种反作用力,使人们正常的行为反复出现,进而使集体和社会处于有序状态。

涂尔干认为,“纪律是有用的,不仅对社会利益而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因为没有这种工具,常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而且对个人自身的福利来说也是有用的。”[11]在他看来,纪律是人性本身所需要的,人是一种有限的存在,个人的存在不可能不顾及他人的存在而无限扩张自己的欲望,纪律能够教会人们怎样按捺个人的欲望,并为他的各种各样的渴望确定限度,而这种限制是幸福和道德健康的条件。而且,通过纪律,个人才能学会自我控制,没有这种自我控制的能力,个人就不可能成为他自己的主人。正因为纪律或规范可以教会我们约束和控制自己,所以规范也是解放和自由的工具。涂尔干认为,规范与自由并不是两个彼此排斥和对立的概念,而且,唯有前者,后者才有可能,所有的自由都是规范的结果,通过道德规范实践,人们养成一种能够支配和规定自身的能力。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纪律精神促进个体人性完善的价值和功能才能展现出来。

(三)怎样培养纪律精神

对于怎样培养儿童的纪律精神这个问题,涂尔干是从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着手的。他认为,儿童心理的最大特点是不稳定性。儿童心理的这个特点跟纪律精神所要求的常规性是不吻合的,他说,“在儿童的出发点与必须把他引领到的目的地之间,有多大距离啊:一方面,是心灵无休无止的运动,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变化多端、瞬息万变,是一往无前、竭而后止的情绪性的行为;另一方面,却是对常规行为和节制行为的偏好。”[12]但他又发现儿童身上有两个与生俱来的本性,即受习惯支配的特征和易受暗示的特征。正是有了这两个特征的存在,才使得儿童纪律精神的培养成为了可能。而且,学校已经预先为儿童设定了一套行为规范体系,如按时上课,必须完成功课等等,这些构成了学校纪律。正是通过对学校纪律的实践,儿童才养成习惯,学会尊重教师的权威地位,这样,我们才能够给儿童灌输纪律精神。涂尔干又指出,儿童的道德构成依然脆弱易变,不能够充分地面对义务纯粹严格的那一面。因此,把规定儿童行为的规范与道德制裁联系起来就成为必要。而作为道德制裁的手段一般有两种,即惩罚与奖赏。

涂尔干认为,“为纪律赋予权威的,并不是惩罚;而防止纪律丧失权威的,却是惩罚,如果允许违规行为不受惩罚,那么纪律的权威就会逐渐为违规行为所侵蚀。”[13]为了维护纪律的权威,就必须合理地运用惩罚。首先,涂尔干反对对儿童实施体罚。他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在儿童身上激发出一种人类的尊严感,而体罚却是对这种感情的亵渎,会使人陷入道德混乱之中。他还通过回顾体罚在制度化学校中的发展历程,发现惩罚会随着文明水平的上升而得到增强,目的是为了追求文明传播的效率,而要消除它,学校就必须增加开放度,接受公共良知的监督。另外,涂尔干提倡指责式的惩罚,认为惩罚中包含的指责才是它存在的真正理由。其次,涂尔干认为,教师运用惩罚手段时要果断、明确,决定一旦作出就不能更改,教师的优柔寡断会使儿童对纪律权威产生怀疑;教师在运用惩罚手段时要谨慎,既不能感情用事,鲁莽冲动,也不能对儿童的过失行为无动于衷,因为这既无助于维护纪律的权威,又不能触及儿童的心灵;同时,教师要少用惩罚手段,他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倘若没有少见的例外情况,就不应该进行大剂量的惩罚;惩罚的影响只能通过人们明智地稀释惩罚而得到强化。”[14]

与惩罚不同,涂尔干认为奖赏主要是作为激励智力的手段来使用的,而不是作为激励心灵和性格方面的手段,它是智力文化的工具,而不是道德文化的工具。用酬报天才方法来酬报道德功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道德来讲,奖赏更体现为一种情感表达,“在一种内心平静的状态中,在德性带给我们的那种尊敬感与同情心中,以及由此产生的惬意中,人们才能发现对德性的真正奖赏。”[15]教师对那些天资不高但却努力学习的学生表现出爱心和友善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

三、涂尔干的纪律精神思想的道德教育启示

反思我国当前道德教育面临的现实,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不能不看到,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人们对社会义务、社会责任、大公无私、无私奉献、道德理想、理想人生等等都讲得少了”[16],而更注重个人的利益得失以及物质享受;另一方面,我国在经历了过分强调集体主义的历史阶段后,西方各种思潮蜂拥而至,尤其是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在国内得到了热捧。在这种社会现实背景下,传统的道德秩序受到严重冲击,道德失范现象增多,致使整体社会道德状况滑坡。为此,学校道德教育中注重培养儿童的纪律精神,重树社会良好的道德秩序,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学校教育要重视儿童纪律精神的培养

涂尔干认为,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各种关系都存在。在他看来,教育就是促使年轻一代社会化的过程,学校就是儿童社会化的理想场所,通过学校生活来增强儿童身上的社会存在性。在学校里,班级就是儿童生活的“小社会”,每个班级都有班级规章制度,儿童纪律精神的培养首先来自对班级纪律的遵守。儿童遵守纪律不仅维持了班级的正常运转,而且对于他们自身人格的完善有利,可以培养其自我约束能力,使其成长为自主自立的人。当前,我国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实践使得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教师往往把纪律仅仅理解为是一种从外在约束儿童的手段,而忽视了纪律本身所具有的促进儿童人格完善的功能。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必须了解纪律精神本身所具有的双重功能,从促进儿童社会化和促使其人格完善的双重目标出发来培养儿童的纪律精神。这“给当今学校道德教育效率低下的问题带来了新的出路——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基本道德力,即道德的基本要素纪律的培养上”[17]。

(二)恰当处理纪律精神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关系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下,纪律往往以维持课堂秩序的面目出现,整齐划一的教学设计抹杀了儿童的个性。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要发展儿童的个性,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纪律精神培养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呢?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纪律精神和个性发展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促进的:纪律精神有助于个性的完善,个性发展有助于纪律精神的养成。另一方面,纪律的制定和实施要尊重儿童的个性,既要有原则性也要有灵活性,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在于个性健全的人的培养,纪律只能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而已。

(三)合理使用惩罚和奖赏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轻惩罚而重奖赏,这从目前中小学盛行的“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等中可见一斑。而当前由于个别教师对儿童实施惩罚教育过度,致使儿童身心受到伤害的极端事件频频出现,使得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惩戒权作出了种种限定,以致于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的功能不能得到发挥。当然,仔细考察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扬奖赏抑惩罚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其缘由和依据,但惩罚和奖赏作为教育方式,有其适用的范围和限度,使用不当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教师在教育中要慎用惩罚和奖赏,并不是惩罚越多,儿童的纪律精神就越强,也不是奖赏越多,儿童的积极性就越高,要做到当罚则罚当奖则奖,这个时机如何把握依赖于教师自身的教育体悟和教育智慧,以及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另外,教师还要掌握惩罚和奖赏的“度”,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对不同儿童作出适当的选择。

参考文献

[1]emile durkheim.moral education:a study i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m].new york:free press,1961:101.

[2][4][5][6][7][8][9][10][11][12][13][14][15][法]爱弥儿·涂尔干.道德教育[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6,208,50,21,68,27,29,37,39,100,123,145,150.

[3]戚万学.冲突与整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