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范文五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2022-11-06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会计论文篇1
会计理论论文3700字(一):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论文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随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这种交易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影响会对我国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传统会计理论以及实务的变化和所带来的影响,希望对电子商务下的会计发展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传统会计;电子商务;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一)对会计定义和职能的影响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取代了过去手写的记账方法。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计能够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消息,还能将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实用性。会计有两个基本的职能,一个是核算,另一个是监督。核算主要是对发生业务的记录和计量,有利于更好地展现每一笔业务的发生,为其发展塑造良好的基本。监督职能主要是为了对企业经济业务是否真实,是否合理、合法进行审查。通过核算与监督有效的控制经济活动,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计划的发展。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会计信息的处理更加方便,一些数据都是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的。
(二)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在电子商务下,经济活动的发生主要都是靠网络来完成的。在以前的会计核算中,发生的交易都必须要在线下完成,而在电子商务下,可以利用网络在线上完成交易。各个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虚拟与实际相结合的活动。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间的交易需要在网络上进行,由此产生了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虚拟企业。企业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使贸易活动范围、收益等更难区分清楚,主体也很难划分。所以,电子商务时代的会计主体是相对而言的。传统的会计主体主要集中在实体、统一和独立体上。但在电子商务下,企业贸易的发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完成,这就打破了原本的空间界线,由于主体的变化,出现了虚拟企业。在电子商务下,企业会计主体能够虚实结合,从而满足当代经济的需求。
2、對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是建立在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下,按照制定的方案有目标的有序进行,其假设贸易活动在未来是存留的。由于电子商务下,企业的贸易信息都是网络化的,各个企业的要根据环境、市场的变化不断调节变化,所以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在新环境中,持续经营很难满足更高层次的水平。
(三)对会计原则的影响
1、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历史成本也有一定的影响。价值决定价格,受价格波动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能通过历史成本来反映。面对复杂多变的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的信息不断变化,所产生的经营成果也就不能更好地计量。因为历史成本的计量,主要是在稳定的状况下进行计量,所以在市场经济不断改变的环境下,企业的管理者就不能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既定的模式,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状况。
2、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
传统模式下,我们是根据权责发生制确定是企业的收入和费用。但在网络环境下,一些企业业务比较少,交易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所以就不需要将费用区分的那么具体,由此看来,权责发生制在新环境下表现的并不突出。应该合理的改变,注重收付实现制的原则。
3、对及时性原则的影响
在信息化的发展下,记录经纪业务的发生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完成。企业的核算由固定模式向多样化改变。由于计算机的功能很强大,所以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需要会计人员及时的记录,方便以后信息资料的获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信息的准确程度,加快信息化程度,还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
(四)对会计确认的影响
伴随着信息化发展,电子产品也迅速进步。关于对电子产品的确认,研究者们进行深入的研究。电子产品是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发行的书籍、报刊等。由于它具有成本相对较低、方便携带特点,所以对会计的确认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由于销售模式比较常规的商品销售模式有较大差异(如确认时间、确认条件),电子数据产品的收入与成本难以进行配比。所以我们在对电子商品收入进行确认时,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说,如何进行分类计量,把确认的收入划分到哪一部分收入里面。
(五)对会计报告的影响
一是在形式上对报表产生影响。纸质的资料逐渐发展被无纸化替代,电子报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是时效性上的影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财务报告的内容更加广泛,通过网络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
由传统的财务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于经济业务活动的发生,记录的比较单一,对于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能及时反馈,所以造成财务信息比较滞后。因此,我们要不断扩展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报告的积极影响。因为在会计计量中不仅仅重视货币计量,更重视非货币数据的整合;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实现了在线财务会计报告,同一数据能够同时被不同使用者使用也是电子商务对财务会计报告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会计实务,简单来说就是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的一个历程。传统会计实务基本上是从填制凭证开始,然后登记入账,最终以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会计实务的处理过程中又会涉及到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程序这几个方面。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同样会给会计实务的处理产生影响。
(一)对会计记账方法的影响
会计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记账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实行的一项工作,最为基础的就是对于收支之间的记账,但是企业的收支情况过于复杂,常常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在进行记账时,往往财务人员对于记账的收入和支出区分的不明显,二者之前相互混杂,对于借贷款的记账不是十分清晰。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企业的信息量不断增加,需要统计汇总的量也不断增多,而传统的会计实务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要求会计做出更加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式,精简记账的方式,简洁化的财务报告。传统会计业务流程的依据是劳动分工论,该流程更注重个人作业的效率。这样注重个人作业的后果导致了会计整个流程中的环节连接不够顺畅,系统性不够高。因此,当会计业务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时,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使信息的处理更加放便、快捷。另外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无形资产的也加入了会计记账的界面,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竞争核心主要都集中于人力资源、技术水平、信息化程度等无形的资产。由于传统的记账方式并不能呈现具体的无形资产。导致企业的价值受到影响,从而影响长远的投资与发展。使得企业不能科学的做出对企业发展的有利规划,产生了大量的剩余价值,不能合理的利用企业所有的资源,浪费了企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二)对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影响
电子商务应用在各个方面。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发生了改变。其具体的改革方式如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实时性信息收集。电子商务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纸质记录和储藏信息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率。这种改革缩短了投资方、客户和供货商获取信息的时间,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收集。
第二个特征是開始解体传统会计信息处理的凭证。由于传统的记账都是以纸质为载体的,所以,也会占很大的空间,也不方便保存。但是,电子商务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快速找到错误的来源。
第三个特征是会计信息处理方式主动化。随着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电子商务对信息处理的效率提高。同时,将信息处理的主动权交到了信息处理者身上,实时报告系统可以让人们第一时间获取相应的信息,而且对员工的工作综合素质有一定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实现个性化信息的需求。
(三)对会计无纸化载体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核算与记录都是以纸质为载体的,但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却有着大的改变。我们可以把会计信息记录在电脑、光盘等。而且,我们还需要对比经济业务与原始凭证是否是本人所签字的,而电子商务模式下被改动的电子数据是没有痕迹可循的,所以应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在信息化体系中,我们要把相关内容记录到计算机软件中,计算机能够自动进行有关账务的处理。而且,网络化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直接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更加方便,也节约了时间和人力。
(四)对会计流程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给计流程带来了不少的冲击。它的不足表现的非常明显。因此,我们也需要对传统的会计流程不断研究、进行改变。由传统的会计流程向电子商务下转变,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化。
现在我们处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企业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核对和确认。所以,对会计人员来说,必须要熟练地掌握会计的流程。
会计核算流程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企业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若企业核算流程错误,那会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消耗很多的时间和人力来进行查找、修改错误。所以要不断地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才能将两者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会计理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会计理论与实务教学的相互渗透探究论文
摘要:会计专业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实务是对理论的有效应用。本文分析了会计理论与实务教学的现状,探究了会计理论与实务教学的相互渗透。
关键词:会计理论实务教学相互渗透
一、会计理论与实务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理论教学现状
会计理论教学的模式属于纯理论性,学校安排会计课程主要是参考教学计划来进行。会计理论知识内容在课堂内就可以完成,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考试成绩不错,动手能力差,到了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承担起相应的会计工作,经常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而影响了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会计实务教学现状
会计实务教学是指学生校内模拟实训或者进入实体企业展开工作实践,学习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账等内容,以掌握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但是,从实际的会计实务教学情况来看,会计实训方式比较单一,实训内容简单,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差距。如:教学中,给学生一套公司某月发生的会计资料,要求学生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生成,但整个过程缺少审核、监督和分工合作环节,基本局限在会计核算的简单账务处理能力上,根本不懂计划、审批、内部控制等相关管理制度,很难按质按量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二、实务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渗透
(一)将实务中的有关内容穿插在理论教学中
会计实务工作综合性较强,很多内容是会计专业学生不能从书本中学到的。但是,要是学生仅仅学会会计理论,那么就不能从容应对实践工作。因此,必须要在会计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合穿插实务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会计工作。老师可根据自身经验,结合网上相关事务教学案例,制定出会计实务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相较于学习教材知识内容,会计实务教学的实践操作更具真实性和针对性,可以使学生的整理能力得到培养。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纳税申报网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前了解会计工作流程。
(二)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及实训
为调动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的积极性,老师可组织学生到企业了解具体的会计工作,并且要选择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以坚定学生学好会计专业的信心。在实际参观企业会计工作和流程的过程中,主要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销售流程,还有企业的进货业务,才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资金是怎么进入到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的环节中。
三、理论教学在实务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实务教学中进行会计理论渗透
学生毕业前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有时候同样的问题需要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方法。因此,需要结合会计理论来展开教学。带队实训教师在实务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处理问题的方式教给学生,还要锻炼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在实务教学中进行会计理论的系统培养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直在周而复始的进行着,会计人员需要处理资金投入、资金运营、资金退出等供产销过程中的所有经济业务。会计专业学生仅仅掌握一部分会计技能还不能完全胜任整体的会计工作,只能处理部分岗位的会计業务。所以,为更好实现会计理论与实务教学的渗透,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实务教学中进行会计理论的系统培养,增强处理企业全部经济业务的能力,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会计人员实际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资金,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环节必须要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习惯养成,在育人过程中设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课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会计职业道德素养,保证国家和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结束语
会计论文篇2
中国的“不透明指数”为87,位居35个国家之首,远远高于不透明指数最低的新加坡 (29)和美国(36)。作为会计研究者,我们还注意到:在普华永道“不透明指数”的分项调查中包括了会计准则与实务 (含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的“不透明”研究。根据该报告,中国的“会计不透明指数”为86,仅次于南非 (90),会计透明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本文引用该报告,并不表明作者赞同普华永道的研究结论。
该项调查至少在受访者的控制上,存在较大争议。比如,对中国的调查以普华永道的员工作为主要受访者,而其他国家的受访对象为当地人士。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该报告对深入研究会计透明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分析工具。什么是会计 (信息)透明度?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如何将会计透明度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度量的评价指标?怎样解释会计透明度现象和在实践中把握其度?所有这些都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希望透过会计透明度的研究,能够对我国未来会计准则制订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提供有益的参考,进而增强我国的会计透明度,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会计透明度概念的提出:从相关性和可靠性到透明度会计的目的在于向企业外部主要利害关系人 (包括投资者、监管者、社会公众、雇员、主要的供应商和客户)提供对投资、信贷、监管或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会计信息有助于提高资本、资产和其他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形成契约上的事后 (ex一post)解决机制。纵观会计 (信息)的研究发展,经历了20世纪70和80年代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讨论,如年代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普遍关注,到最近几年来的会计透明度的研究。从70年代初期开始,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争论上。fasb的第二号概念结构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被认为是这一问题论争的集大成之作。该报告从财务报告的目标出发,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 (relevance)与可靠性 (reliability)。按照fasb的定义,相关性是“导致决策差别的能力”,具体指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值得使用者信赖,它又分为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
在此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英国等也先后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提出了类似的观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流动的加剧,各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及相关会计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注意。信息披露制度成为各国证券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保公平、公开、公正的证券市场得以建立的一个重要前提。由于各国政体、经济发展程度、相互沟通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各国对会计信息披露尚未形成一致的标准。从技术上看,信息披露的标准主要应从时间、质量和数量上去把握,这三者基本涵盖了对信息披露行为在形式、内容和范围上的要求。1996年4月1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了关于iasc“核心准则”的声明。在该声明中,sec提出三项评价“核心准则”的要素,其中第二项是 “高质量”sec对 “高质量”的具体解释是可比性、透明度 (transparency)和充分披露。这之后,sec及其主席加arthur levitt多次公开重申高质量会计准则问题,并将透明度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加以使用。
1997年初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际性组织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时,将东南亚国家不透明的会计信息归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联合国贸发局 (unctad)的调查报告直接讨论了会计信息披露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3]。该报告认为,东南亚国家很多金融机构与公司的失败或近乎失败,其可能的原因有:高负债、私营部门对外汇日益增长的依赖、透明度和解释度的不足 (lack of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透明度和解释度不足被认为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该报告没有正面界定透明度,但对关联方借贷、外币债务、衍生工具、分部信息、或有负债、银行财务报表披露等六个问题,比较了东南亚国家会计实务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发现这些国家会计信息披露明显低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披露不足是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尽管如此,会计透明度究竟指的是什么,它与相关性和可靠性、信息披露概念之间有何关系仍然缺乏一个有效的界定。
二、会计透明度:涵义及概念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1998年9月的“增强银行透明度”研究报告中,将透明度定义为: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银行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该报告进一步讨论认为,披露本身不必然导致透明;为实现透明,必须提供及时、准确、相关和充分的定性与定量信息披露,且这些披露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计量原则之上。透明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全面 (comprehensiveness)、相关和及时 (relevant and timeliness)、可靠 (reliability)、可比(comparability)、重大 (materiality)。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使用者能据以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风险程度等。换言之,在现有的确认与计量的框架下,通过有效的披露来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应当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从目前的各种论述及现有会计准则的要求看,有效的披露应当包括披露更多的信息 (即“充分披露”),还包括以恰当的方式披露恰当的信息 (即“相关性”和“重要性”)。当然,上述要求还必须建立在所披露的信息相对可靠的基础之上。普华永道在“不透明指数”报告中,将 “不透明 (opacity)”概念定义为:在商业经济、财政金融、政府监管等领域缺乏清晰 (clear)、准确 (accurate)、正式 (formal)、易理解 (easily discernible)、普遍认可(widely accepted)的惯例。普华永道在测定会计不透明指数时总共调查了12个问题,它们分别是:山会计准则的一致性 (程度);闭典型的投资者获取私营部门信息的难易程度;
(3)与会计准则有关的不确定性程度;
(4)私营部门对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
(5)政府对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6)国有企业对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
(7)中央银行对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8)商业银行对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
(9)银行向监管机构提供准确信息的频率;⑽获取公司现金流量信息的难易程度;⑾获取公司当前资本结构的难易程度;⑿获取公司经营风险水平的难易程度。在测定中国会计的不透明指数时,普华永道的员工主要提及以下问题:我们在本文的开篇就申明,普华永道的调查设计,至少在中国部分与其他国家 (地区)的受访对象不同,因而,最终结论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尽管如此,他们所提及的问题对我们理解会计透明度应当包含的内容仍然有帮助。上述7个受访对象所涉及的21个问题 (相互之间存在交叉、重复之处),可粗略地分为3大类:关于具体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如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收入、养老金等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关于会计模式问题,如税法驱动的刚性会计模式、不同企业执行不同的会计准则、不同的权力机构对同一问题存在不同规定等;关于沟通与交流渠道问题,如权力机构和商业团体之间缺乏沟通渠道。
会计论文篇3
【关键词】 会计文化; 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一、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谓会计文化是指人类从会计动机出发,以会计人员、会计活动为主要对象,以会计行为为主要作用方式、经济信息作传递媒介、会计报表作载体,以古老的算盘与先进的电脑为工具,在商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联系着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人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经营管理活动的各种经济关系,同时带动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并促进自身发展的特殊文化现象。可见会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一般认为由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三部分组成。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会计工作条件等的集合;会计制度文化是指会计人员价值观念、职业道德、会计行为表现和制度约束等;会计精神文化是指会计人员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行为取向等。可见会计文化涉及到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它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工作中积淀而成的,同时又反作用于会计工作。健康优秀的会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既可通过一种制度性的、物质性的导向,也可以通过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等思想和精神为导向对每个会计个体的行为产生根本的影响;凝聚功能――通过对会计目标、准则、观念等的认同感形成向心凝聚力,使整个会计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巨大的整体效应;约束功能――使每一个会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价值观等符合共同的价值观念;激励功能――在相信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的基础上协调和控制会计人员行为心理、动机,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优化会计人员的行为,会计文化建设在会计事业发展中将发挥深远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会计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近年来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说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已制度化、周期化,为会计人员促进交流、了解最新的会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搭建了平台。各地财政部门财政会计学会每年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和会计方面的热点问题下达课题、评选优秀论文、促进学术研究氛围、成立高级会计师联合会等组织、加强与社科部门的联系沟通等都对会计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会计工作的标准来看显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从物质层面来看
会计人员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基层普通会计人员的待遇比较低;工作环境较差,硬件配套不够,办公设施不齐全等,工作效率低下;会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限制较多;几乎没有精神文化生活。
2.从制度层面来看
法律意识淡薄,制度约束力弱,内部控制不到位;职业道德规范落实不到位,会计行为随意;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效果欠佳,流于形式。
3.从精神层面来看
会计人员的会计文化心理复杂,缺乏信念和原则,随波逐流,较多关心个人和小集体利益;缺乏对社会利益的关注;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职业感情和职业荣誉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修养和文化底蕴;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人云亦云,观念落后,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上;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参与意识不强,普遍存在着求安稳和混日子的心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原因分析
会计文化建设的现状令人堪忧,究其原因,概括起来大致有:
1.社会环境的影响
会计是社会职业的一种,会计文化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与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趋势是一致的,并且受社会道德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都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传统会计文化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在传统文化中,会计处于从属和依赖的地位,在会计工作过程中,推崇中庸之道,强调搞好内部、外部“平衡”,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内耗较大,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小团体个人的伦理重于整体伦理,对长辈的“礼”、“尊”,对朋友的“义”、“忠”大于对会计整体的“忠”,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常常受到政治和权力的影响,表现出法制观念薄弱,随意性较强。
3.会计文化建设的无意识性
会计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意识形态。它存在于会计活动中,又作用于会计活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先进的会计文化控制会计人员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的作用是隐性的,但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先进会计文化提升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作用,是间接的和缓慢的,但却是有效的”。但会计活动的管理者、参与者对此缺乏认识,往往急功近利,缺乏主动培育优良的先进的会计文化意识。
4.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
多年来,会计人员扮演的是“账房先生的角色”,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礼尚往来”使利益交换变成了一种“道德”。“法不责众”的趋同、从众心理,使社会惩罚失去效力。依附与崇尚哲学、明哲保身意识造成了会计人员诚信意识淡薄、谨慎意识不足、职业判断能力低下、思辨意识差、是非观念不强。“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导致会计人员举一反三能力、知其所以然的能力普遍偏低。
5.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与会计文化建设不同步
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尚未意识到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对企业长久发展的作用,还缺少主动培育优秀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意识。在企业活动中往往表现为:重形式,轻效果;重人情,轻效率;重企业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眼前,轻未来;重物轻人;重硬件,轻软件;重权利,轻责任;重等级,轻和谐;重物质,轻精神;重竞争,轻合作;分配不公、组织氛围不好、领导者形象不佳等都严重影响了会计人的心理和行为。
三、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政府应大力推进会计文化建设
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庞大的会计大军分布在各行各业,优秀的会计文化不仅可以造就优秀的会计人、成为优秀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一部分,还可以通过会计人的努力将优秀的品质辐射、传播到其他社会成员和家庭成员身上,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政府导向对先进会计文化作用机制的有效发挥具有重大影响力。面对会计文化建设薄弱的现象,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支持,为会计文化建设打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政府至少可以做好以下几件事:
1.发挥好舆论的导向和宣传作用。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专业的宣传,避免出现对于会计职业的纯负面报道造成社会公众对会计产生的消极认知以及避免报道不够所引起的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职业的陌生。
2.倡导开展丰富的会计文化活动。如开发优秀会计文艺,出版会计普及读物等方式提高社会对于会计专业和职业的认知度,为会计作用的发挥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树立会计职业形象,对会计工作中的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在报纸和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上开辟专栏反映会计人的生活和心声。
4.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各级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会计人员的待遇,改善会计工作环境,丰富会计人员的文化生活,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幸福感等。
5.财政部门应将会计文化建设纳入工作范围之中。财政部门作为法定的会计工作主管部门,履行着监督、检查、服务等多种职能。还应主动承担起营造优良会计文化氛围的重任。具体可做好以下工作:
(1)优化自身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基层组织、企业和会计人员做好表率。
(2)探索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
(3)探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4)进一步发挥好财政会计学会的作用。
(5)与高校及有关组织联合加强会计文化现象的研究,最大限度发挥会计文化的功能。
(二)教育部门应发挥奠定良好会计文化基础的功能
普通高等教育:做好会计专业学生入学时的专业引导,引导学生对会计专业的正确认知并形成专业认同感,可以通过专业介绍、成功专业人士的报告、优秀会计学者、知名教授的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专业的魅力和会计专业人士的人格魅力,从而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合理的专业课设置、适当的实践安排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行为习惯、精神品质、职业道德意识等。
成人高等教育:应探索成人教育的规律和模式,结合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方法,扭转他们身上不良的文化积淀,促进会计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继续教育: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会计人员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仅要传授最新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背景的分析、发展过程的介绍、最新观念的灌输等。
(三)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是会计文化建设的根基
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观念、精神、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都必然渗透和体现在会计文化中。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会计文化的物质基础;企业的制度基础决定着会计规范的执行情况;企业的形象、领导人的风格等影响着会计人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等。良好的企业环境,科学的经营管理方式,规范的企业制度,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人为本构建良好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体系,塑造优秀企业形象至关重要。
(四)会计主管应成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精神领袖
会计文化是在会计主管倡导下形成的并为全体会计员工共同认可、信奉、实践和传承的精神财富的集合。会计主管的素质、能力和表率作用极为重要。一种优秀会计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主管的思想素质、政策水平、实际经验、价值观念、科学知识、文化修养和能力结构以及开阔的心胸、敏锐的头脑、开拓创新的精神和竞争图强的意识。会计的目标和宗旨、会计价值观、会计人员工作作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会计主管会计观的反映。
(五)会计人员是会计文化建设的主体
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人。会计工作的质量与会计理论和会计手段革新有密切关系,但最终起作用的是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会计主体的精神状况、文化素质等必然会影响到会计行为的质量。因此会计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从社会和企业的角度要坚持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爱惜人的原则,建立一整套促进会计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会计人必须认清形势,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主动融于优秀会计文化建设的行列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进取意识、开拓竞争观念、改革创新观念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最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高尚的情操、廉洁奉公的精神、职业荣誉感、责任感等,与整个会计群体形成强大的向心力、约束力、凝聚力,缔结一个团结同心、真诚合作、和谐默契的团队,为职工、企业、国家当好家,理好财,为和谐社会建设注入一股强大的力量。
总之,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文化受内外环境和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优秀会计文化的形成必然经历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坚持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开瑞.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j].广西会计,2000(7).
[2] 陈兴述.会计文化论纲[j].重庆商学院学报,1994(1).
[3] 肖艳梅.简论会计文化[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5(7).
[4] 殷勤凡.对会计文化的批判性思维[j].当代财经,2005(5).
[5] 龙云飞.简论会计文化[j].工业技术经济,2001(1).
[6] 王晓兰,等.重塑会计文化理念与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2006(7).
[7] 刘开瑞.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之产生对会计文化启迪[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1).
[8] 应薛 .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j].发展研究,2005(9).
会计论文篇4
现代会计从开始形成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科学一直发展到现在,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百年虽然是短暂的一段,但是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各门科学都在各自的领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其发展速度更加迅速.在这个阶段,会计科学也有很大发展,但是同其他科学比较,这门古老的知识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应该承认,直到现在为止,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其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人们对会计这一客观社会现象的认识还远未进入“自由王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会计实践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而会计理论的发展和提高就显得更落后了.
是什么原因阻碍着会计科学的发展呢?这是一个需要仔细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初步看法是,会计科学之所以落后,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在会计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着重实务处理、轻理论研究这样一种倾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轻视理论就会走上不正确思维的道路,而“错误的思维一旦贯彻到底,就必然要走到和它的出发点恰恰相反的地方去。”①问题就在于长时期以来,会计科学的建设实际上走的是这样一条不正确的道路.
现代会计科学的建立和发展,资产阶级会计学者有过不少贡献,他们的成就应当得到应有的历史评价.但是正如有些文章正确指出的,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会计理论研究,主要是为会计的方法寻找根据,②而这种理论研究又是以会计学是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上的“应用技术”这种不正确的立论出发的。这种建立在会计方程式(由数学方程式演变而来基础上认为“会计是以数学定律为中心”的数学理论,或者认为会计是用数学方法搜集经济资料的“应用技术”理论,在会计科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往往占着支配的地位。③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看,这种理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会计的某些特性,有其产生的客观依据.但是这种理论有其明显的缺陷,它把会计这种伴随着经济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现象同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完全割裂开来,从而使人们不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探讨会计科学的本质属性;同时对会计实践中不断出现的许多远远超出“数学理论”、“应用技术理论”范围的客观现象也无法作出科学的概括和说明.这种理论还有以偏概全、颠倒水质和现象关系的明显缺点,对会计职能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我们认为,会计科学之所以长期不能发展,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会计学者曾经试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来发展现代会计科学,但是由于他们在指导思想上没有始终严格遵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这种有益的尝试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理论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也做过一些探讨.但是由于我们在指导思想上有时有刘断历史看问题和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的倾向,讨论中贯彻“百”方针不够,再加上、“”的干扰,总的说来,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并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到现在为止,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涉及到的一些重大问题,例如会计科学的科学属性、会计科学的科学体系、会计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会计科学和邻近学科(如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学、数学和经济统计学)的关系以及会计科学的历史沿革,等等,都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不仅如此,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许多急待探讨的新课题,诸如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会计在现代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管理现代化对会计工作的巨大影响,会计工作的变革及其发展前景,不同社会制度下会计的异同,会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会计法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簿记的建立,会计监督和审计学的研究,等等。总而言之,需要从理论上研究的老问题和新课题比比皆是.由于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说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我们的会计研究、会计教学和会计实践就不能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会计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就不能不受到影响.
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世纪后期,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技术的改进、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以及会计实践经验的积累,特别是我国经过粉碎“”的斗争,党的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得到恢复和发扬,这就使我们有可能用科学的态度来重新认识会计科学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
在会计科学理论问题中,需要首先解决的是有关会计学的科学属性问题。也就是会计学有没有阶级性?会计科学是不是一门技术科学?会计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对会计的研究、教学和实践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五十年代以后,我国会计界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分歧很大,未能得出一个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符合会计工作发展规律的统一认识.
讨论中讨会计的阶级性问题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会计是经济核算的一种,而“经济核算不仅从数量上来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而且也从性质上来说明社会再生产过程.它是受历史所制约的,是有着鲜明阶级性”.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科学,是一门“有系统的研究有关会计的对象、任务、方法、技术d组织的知识体系,它是具有明显阶级性的,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④在五十年代,这种说法比较普遍,但也有不少人持不同看法.
第二种意见认为会计是一种以数的量度反映经济活动中数量变化的技术方法,“会计理论在本质上是无所谓阶级性的,它只是文字和数量相结合的应用技术罢了.”⑤这种看法在公平出版的书刊中所见不多,但却是长期以来会计理论中的传统观点,影响所及,非常深刻.类似的看法还有“会计是生产力论”和“会计是经济技术论”观点。⑥
第三种意见可以概括为“两重性论”或“经济管理职能论”。即认为会计是人们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既为管理提供资料,又直接履行管理的职能,而管理是有两重性的.因比,“在阶级社会里会计不但有一定的技术性,而且还有阶级性.”⑦这是进入六十年代以前出现的一种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我们认为在当前条件下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是完全存在的。我们热切希望会计界同志积极参加这个关系到会计科学发展方向的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三)
我们是赞成“经济管理职能论”或“两重性论”的.我们的基本看法是:会计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活动,其基本职能一是反映(观念总结),二是监督(控制);会计为产生和发展既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关系,又同生产关系的变革紧密相联系;会计学是一门职能科学,政治经济学和数学是形成这门科学的两大支柱,它和企业经营学、国民经济计划学、经济统计学、信用学以及近代新兴的经济控制论等同属一类,是经济科学这一大类中属于经营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人类进行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都受一定的意识所制约,而任何经济活动又都是数量和质量变化的统一.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随时掌握经济活动中量变和质变的情况,对经济过程组织必要的科学管理.会计就是基于这种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具体地论述过这个问题.马克思认为,人们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会计管理,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他指出,早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就有了专职的记帐员后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会计“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要。”⑧他还指出不仅社会化的大生产需要会计管理,就是只身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为了“精确地分配自己执行各种职能的时间”也要记帐,要在帐簿上”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使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必需的各种活动”以及“他制造这种种一定量的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⑨马克思还认为,会计管理就是人们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⑩管理的内容是对“劳动时间的
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的积聚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公有制的确工,会计的应用范围将随之扩大,农场主和产业资本家的会计将转化为社会的会计。
我们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就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反映,也就是一种管理职能.这和他在另一处所讲的管理就是对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进行指挥、监督和调节的含义是一致的。但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实际上只讲会计反映,认为会计仅仅是消极地、机械地反映数量变化的技术方法,对会计的“控制”职能未能从理论上作出科学的说明.
据我们所知,在资产阶级学者中间,也有人认为会计不仅仅是提供数据资料的一种技术手段,而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具有管理的职能.以法国的费尧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managementprocessschool),就把“会计性管理”作为管理的六大特性之一来研究的.美国的e·载尔在其所著《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把管理的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配备人员、指导、控制、创新、代表等七个方面,其中一些主要的方面如计划、指导、控制、代表等都和会计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它们的职能主要是通过会计实现的.@日本的经营学部教授、经营学博士三井口一华所写的《会计机能的发展》一文,对现代会计管理职能的变化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他正确指出:“近代意义的会计是作为‘企业会计’而建立的’.他认为现代企业会计在其成立当初就可以说具有以对内的管理为目的的重要方面,以后随着生产方式进展到工厂机械工业时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核心股份公司的高度发展,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会计的机能就发展成以对企业的利害关系集团提出报告为中心了.进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伴随着企业集?卸鱿值拇蠊婺>苛乙竽诓?nbsp;活动的合理化,由此而产生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对企业会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由于“所有和经营的明确的分离”和“经营者职能的确立”,作为一种与经营者职能相结合的管理会计产生了,企业会计着眼于对内管理的机能又有了新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技术革新为轴心的企业成长,促进了管理会计的更大的发展,会计的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会计机能出现了对外提供财务报告和对内进行管理相结合的趋向
总之,无论从按论上还是从实践看,会计不仅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因此,把会计看成只是一种应用技术,固然是不科学的,而把会计仅仅看作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也是不全面的.
(四)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时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具有两重性质和两重职能,他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他还说:“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这种管理的职能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他还批评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这两种管理职能混为一谈。
我们认为,马克思讨企业管理两重性的论述也适用于会计管理。会计具有对一切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般职能,但是一旦劳动从属于资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职能就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也就是说,这种反映和监督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动机和目的,体现了资本所有者对劳动者的剥削,体现了资本家对劳动者反抗剥削所施加的压力,甚至体现了出于竞争需要维护其“商业秘密”的要求,等等.列宁说:“许多股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就跟中古时代有名的隐迹纸本一样,要先把上面写的字迹擦掉,才能发现下面的字迹,看出原稿的真实内客.”总而言之,在私有制社会里,管理权是在生产资料所有者及其人手中掌握的,它体现着所有者的意志和要求,否定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就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我们这样讲,并不是说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客和所有方面都只和生产关系有联系。应当承认,企业管理的部分内容比如劳动管理、成本管理等,就既和生产关系有联系也和生产力有联系,而另外一些内容比如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就主要地是同生产力有联系.因此从总体上确定企业管理的双重性质和双重职能是有充分的立论依据的。列宁关于“太罗制”两重性的辩证唯物观点,即“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是我们认识会计学科学属性的一把钥匙.
(五)
最近一个时期。有些同志鉴于国外在经济管理中大量导入数学方法,加上电子计算机的广泛采用,会计管理中对诸如运筹学、系统工程学、生产力经济学等邻近科学研究成果的逐步利用,提出了可不可以把会计划为生产力或经济技术范畴的问题。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想法,值得深入探讨.我们的看法是。把会计同生产力一刀切开,认为它只和生产关系相联系,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会计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的,但是认为会计“加入了生产力的行列,而成为一种生产力因素”的看法也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会计既同生产力有联系,也同生产关系有联系,而在阶级社会中,决定会计性质的主要是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
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过程看,会计管理的一部分内客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即解庆人类向大自然的斗争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在前面引用的鲁滨逊孤岛算帐就是一例.现代会计中,人们计算成本,计算每件产品上材料、动力的消耗,核算的就是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人们核算生产中活劳动的消耗情况,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采取各种措施,就既有生产力问题也有生产关系问题(我们不同意把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同样效果或者同样的劳动消耗取得更多的经济效果完全归结为生产力问题)。人们为了提高生产活动的经济效果,通过会计管理会按地组织生产力以节约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这对任何社会制度来说都是必要的.马克思说:”在一切社会状态下,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会计的这一部分职能同生产力直接相联系,是生产职能的一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簿记”一节中讲过这个问题。他说:“单个商品生产者仅仅用头脑记帐……,或者仅仅在他的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记载下来”,但是当生产过程的发展获得了巨大规模以后,这种职能便“不再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而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这就是说,人们进行生产活动,在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使之变成劳动产品的过程中,就包括了记帐算帐工作.例如在现代生产中,每个生产班组的工人除了操纵机器外,还要把每天的生产结果、废品数量、工时耗用情况等等记录下来,并据以及时调节各自的或整个班组的活动,这样会计就成为一个生产活动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同生产力的作用紧紧结合在一起了.当然,由于生产的发展,经济关系的复杂化以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生产职能的附带工作有一部分同生产本身脱离,形成为一种独立的职能。尽管如此,会计管理中合理地组织生产力的这一部分职能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私有制的形成,阶级的出现以及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会计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客。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以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发生了分离,管理权作为所有权的体现掌握在有产者手中,劳动者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管理除了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外,还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财产权的归属问题、剩余产品的交换和分配问题、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往来以及各种债权债务问题,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内容越来越多,而且逐步处于主导地位。这样会计的职能除了合理地组织生产力外,还要不断地完善生产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当人类历史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会计的职能便不仅仅是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了,监督和控制奴隶劳动,尽可能多地攫取剩余产品、维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和既得利益成了另一项更为重要的职能.到了封建社会,古代会计和生产关系的联系更加密切,会计的应用范围、管理内容以至于具体方法无不体现着封建占有制经济的特点,打上了封建阶级的烙印,会计管理在维护封建贵族、大教主、大土地占有者的私有财产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使专门从事会计工作职业的官吏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核心成员.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唐朝(公元618-907年),主管会计工作的官吏为产部尚书,这是唐王朝中央政权中的核心职位.被誉为现代会计奠基石的会计方程式;资产一负债一净值(或产权),则完全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产物。在这里,我们看不出这种会计方程式同生产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因比可以这样说,没有资本主义经济,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许多资产阶级会计学者并不隐讳现代会计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直接联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会计书籍中就一向认为会计的任务有“供给所拥有财产、所欠负债及所投资本的记录”、”协助企业决策人员”,等等.@进入五十年代以后,则更出现了具有特定含义的所谓“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师”.有些学者把会计的作用规定为“计算过去”、“控制现在”、“规划将来”,并明确指出,这三项作用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如果说人们对于会计反映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还不容易看清楚的话,那么会计监督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就非常明显了。在私有制社会里,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阶级阵线非常鲜明,进行会计监督所依据的是非标准有着强烈的阶级性。列宁曾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的核算和监督是全体劳动者共同对富人、骗子、懒汉和流氓实行的全面核算和监督,它和资本主义的核算和监督有质的区别。国因比,只要不把会计监督排斥于会计之外,或者说只要不是把反映(计算)看成是会计的唯一职能,就比较容易认识会计同生产关系之间的依存关系,对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阶级性这一科学论断也就不会有疑问了。遗憾的是,会计理论中至今还存在着“会计就是反映,反映就是记帐方法,记帐方法就是复式记帐法,复式记帐法就是借
贷记帐法”这种逻辑体系,把复式记帐法、借贷记帐法这种属于处理会计实务的具体作法看作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只要开展会计学术讨论,记帐法的问题就往往要占据中心地位.
(六)
人们对会计学的科学属性之所以有不同认识,还来自对会计这一概念的外延理解不同.“会计”这一概念早已存在了.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即有传说把”“禹会诸侯江南”命日“会稽”,亦即“会计”。到了西周时代(公元前1066年一771年),会计的名称和职称已正式见诸干文字记载,当时的会计主要应用于官厅,管理的内容是财政收支,统计方法和会计方法结合使用。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会计的应用范围有所扩大,除应用于官厅外,大寺院主、大庄园主还利用会计来管理自己的财务收支活动。但总体看来,会计、统计仍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廖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在现代会计出现以前,会计这个概念包括了会计、统计、计划、财务、审计、分析等这样一些含义。
如果我们从包括上述内容的外延来理解会计这个概念,认为会计有一定的阶级性可能是容易接受的。问题在于,当统计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后,进而计划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经济活动分析等相继成为独立学科之后,客观上在一些人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会计就是制单、记帐、编表、报帐等这样一些纯技术性工作了。对这些同志来说,会计有阶级性的说法确实也是难以理解的.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错觉。应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化,科学门类的划分越来越细,会计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会发生变化的。但是外延的变化并不一定导致内涵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有些学科从会计科学中分离出来,#不影响会计的两重性这一特点。在会计这个概念产生之后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有二千多年人们是把它作为会计、统计、计划、审计、财务、分析的总称来理解的。只是到了十九世纪,英、法、美、德等国开展了工业革命以后,统计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尽管发生了这一变化,但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经济信息资料的主要提供者,而关于劳动的耗费,劳动时间的调节以及劳动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仍然是会计反映和监督的主要内容。进而言之,我们还可以看到,会计和统计的分离以及统计科学的形成,主要是在反映和监督的范围和内容方面的一分工(比如统计主要用于国民经济范围,在企业内则主要对非财务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而不是象有些人理解的那样,会计只剩下提供财务数字资料而无监督的职能了。至于计划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和经济分析等学科的出现,一方面这类学科形成的时间较短,其中有些能否作为独立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即使完全可以形成独立的学科,那主要也是为了便于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对会计科学的科学属性没有重大影响。
还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竞争而促使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的集中,以及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所谓“管理会计”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企业会计工作发生的重大变化,例如“事前计算”的导入,“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预测分析”的广泛采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这种系统既无需束缚于经济业务观念,也不必使用复式记帐形式来收集数据),采用多种计量单位(即会计不仅仅限于货市反映)以及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等等,使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会计的职能有了新的发展,会计的两重性看得更加明显了。
(七)
会计的性质明确以后,进一步探讨会计学的科学属性就比较容易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科学是人们关干自然和社会客观规律认识的知识体系。通常人们把有关认识自然规律的知识总和叫做自然科学,有关认识社会规律的知识总和叫做社会科学。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和生产力相联系,因而没有阶级性;社会科学则主要是和生产关系以及在其基础上建立的诸上层建筑相联系,一般说来是有阶级性的。但是在社会科学中,也有一些科学虽然研究的是社会现象,但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因而也没有阶级性,如语言学、文字学、形式逻辑学,等等.
在社会科学中,研究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科学,通常统称为经济学,其下又可分为几大类;一类是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类是既研究生产关系、也研究生产力的双重性科学,即各类部门经济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营管理学;还有一类主要是研究生产力的,即生产力经济学和与之相联系的技术经济学等。会计学是上述第二类经营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人们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反映和会计监督的科学总结。会计学是研究如何掌握对经济过程进行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规律性的一门职能科学。这门科学应当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紧密结合合理地组织生产力和不断完善生产关系的有关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对经济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以提高经济效果的规律性。
根据上述会计的性质以及会计学的科学属性,我们认为今后在会计科学的建设中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要重视会计理论的研究。要严格地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来认识和组织会计反映和会计监督这一社会活动,建立判断反映和监督的是非标准,指导和改进会计实践。
第二、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对会计实践产生的巨大影响.要研究会计在合理地组织生产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会计与数学、计算技术的关系,探讨自然科学成果在会计中的应用,探索用新的方式来理解会计诸范畴的内容和作用,以建立新的边缘会计学科的可能性,展望会计科学的发展前景.
第三、要重视会计学科和其他邻近学科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同各类经济学科的关系。要进一步研究经济效果、价值管理、经济核算制、经济统计学、财政学和财务管理学、经济分析学、审计学等同会计科学的关系。要研究建立企业经济信息系统的问题,研究多种量度的综合使用,几种核算的相互结合。总之,要重视社会分工和科学发展的分化和复合的辩证过程,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会计科学的发展.
第四、要重视学习国外(西方和苏、欧国家)的会计理论和实践,既不要照抄照搬,也不要全盘否定。要有研究、有分析、有批判;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忌盲目性,防止片面性.
总而言之,科学地解诀会计的性质和会计学的科学属性这类重大理论问题,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深刻的实际意义的.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理论对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指导意义.建设和发展会计科学,加强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愿与同志们在这方面共同努力!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2页.
2.《论会计核算的阶级性》,《工业会计》杂志1952年第4期.
3.见《新会计》1951年创刊号、同年第4期、同年第8期和《工业会计》1952年第《期有关讨论会计理论的文章.
4.《会计核井原理》。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会计核江原理教研室编著,财政出版社!958年出版.
5.陶德:《“怎样建立新中国会计理论基础”读后》,《新会计》1951年第4期.
6.王文龙:《试论会计是生产力的问题》,《财务与会计》1979年第4期.
。《会计原理》,高等财经院校会计教材编写组编著,中国财经出版社1963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96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63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42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3-94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52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63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52页.
《外国经济管理选择》1979字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3.《国外财务会计资料选译》第2辑,中国人民大学财务会计教研室编印.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7-369页.
15.《列宁选集》第2卷第772页.
16.《列宁选集》第3卷第511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8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51页.
19.《初级会计学原理》,陈立成泽.
20.(列宁选集》第3卷第392-401页.
21.郭道扬:《中国会计发展史》(讨论稿),1978年8月,湖北财经学院印.-
会计论文篇5
成本会计论文3400字(一):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分析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煤矿企业发展也得到了空前的进步,企业的能源产业结构也进行着不断的优化升级,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很多煤矿企业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的财务管理工作,这其实是对我国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更高的要求,对此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积极地推动企业创新变革的机会。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同时对增强经济效益也有积极地促进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围绕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展开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本篇文章的写作,可以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进程的加快,目前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步成为经济的发展。新经济的发展给一些煤矿企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以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为例,它在煤矿企业发展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企业能否长久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采取合理正确的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方式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降低企业成本,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现在已经有很多煤矿企业注意到了这一点,都纷纷开始重视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这方面。
一、我国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现状
现在煤矿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是很大的,要想企业得到长久有效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只有稳定的市场地位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是必要的条件,所以对于市场的竞争,重视财务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财务管理不仅对于企业的效益起到提高,还能最大化的促进企业发展。成本会计财务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往往并不完全对等,有很多方面也要受制于人。作为财务人员最主要的责任就是负责企业资产的统计及安全,这要求人们在进行核算和统计时一定要认真仔细[1]。经调查发现,现在很多的煤矿企业在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中都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将详细分析。
(一)成本意识淡薄,管理观念落后
成本在煤矿企业中影响着经济效益的好坏。煤矿企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成本对于发展的重要性,对成本进行控制管理。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对成本会计的财务管理重视的程度不够,意识也比较淡薄,并没有认识到成本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成本提高,导致企业效益不断下降,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另外还有一些煤矿企业对自身的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对一些项目不考虑自身发展就盲目引进,这种长时间的投资容易造成资金上的短缺,甚至个别情况还会出现投资重复性问题,长此以往,很容易亏损或者负债[2]。
(二)管理目标不充分,相关制度缺失
从整体而言,企业收支的合理与否也是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成败的一部分,从大多数煤矿企业的发展来看,很多企业都意识不到这一点,企业的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没有一定的经验和积累,基础比较薄弱,整体的工作效益和管理都比较低,在秩序管理上也比较混乱,没有一定的管理制度,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其工作人员的素质情况也各不相同,以上问题都很难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三)煤礦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监督不够全面
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中监督不全面,就使得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会计信息是与企业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很容易通过自身的发展控制会计信息,造成一些不真实、损益不实和资产不实现象的发生。甚至还有一些人利用自身优势随意的收取和转移一些费用更改一些生产成本等,以上这些财务管理手段都是属于违反财经纪律的,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原则。
(四)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地提高
在我国部分的煤矿企业相关财务人员利用个人优势所做的一些违反企业规定的和法律规定的行为,这些都是综合素质较低导致的。还有部分人对财务管理知识并不了解,却担任着财务方面的工作,是指有的煤矿企业还会出现逃税避税、贪污腐败以及做假账等现象,这些现象都非常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3]。
(五)煤矿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逐步增大
在社会主义市场新经济体制下,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以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管理者为了适应这种新变化,狠抓财务管理是主要的。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是随时可能出现的,当一些煤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产品的价格,成本和销量等都难以有效地控制时,由此风险容易产生,并且难以控制。
二、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树立和更新我国煤矿企业的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观念
在我国煤矿企业的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项要求。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并且结合市场的不断变动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更新,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这是最基础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在企业的生产和财务管理将会计理念真正地落实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各方面的成本,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强化监督
财务管理是控制收支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强化财务方面的监督,让收支控制在同一个管理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一目了然地看清财政各项收入和支出的状况,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必要的资金投入,致使重复性投资,同时也浪费资金。完善健全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督职能,发挥监督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地开展。
(三)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在煤矿企业管理中融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一些企业由于资金的缺乏而得不到有效发展。因此实施企业融资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煤矿企业的融资过程中,人们应该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资金预算需求量大小,在对企业进行合理融资后了解其融资规模,然后在通过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两者相互联系融合,由此来选择最合适的资金来源作为企业的发展资金,另一方面就是对煤矿企业中一些固定资产的计价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价。在当下情况来分析,做好财务管理的控制工作,能够有效推动煤矿企业的发展[4]。
(四)全面提高煤矿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管什么企业要想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就煤矿企业而言,提高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来说就会有很大的提升,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老师针对这些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教育。在人员的聘用上应该提高标准,拒绝“裙带关系”[5]。
(五)合理规划财务战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的种类形式也越来越多,都面临着很残酷的市场竞争,其实这种竞争也是一次推动企业财务创新变革的大好时机,重视企业财务战略是非常有必要的,财务战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还能很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所以,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既是关键,又是重要的战略方法。对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降低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风险,增强了企业的盈利,同时也保障了企业长远有效的发展[6]。除此之外,风险管理体系也是重中之重。不管什么企业在发展经营中,都会存在风险,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煤矿企业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时,要根据自身发展和市场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用最科学的方式制定风险管理体系,以此来保障企业的有效运营。另外,还要建立企业的财务战略队伍,使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强化员工的风险安全意识,强化风险管理的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到每个人。
三、结语
在社会主义飞速发展的当下,煤矿企业在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上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企业为了获得长远的发展,对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创新变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注重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并结合市场的发展需求,适时地进行更新调整是最基本的,同时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煤矿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耿少杰(1988—),男,汉族,山西孝义人,学历:本科,主要从事会计研究。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探讨论文
【摘要】人力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推动力,是知识经济运行的主体。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科学合理实施,能够促进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本文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特征、企业人才资源成本会计实施的现状及问题,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企业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以人为本是坚持企业改革的首要前提,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使得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经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这一层面,加强人力资源成本在企业中的实施,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企业人力资源的特征
人才作为企业的经济资源,具有其特殊的价值,为企业带来优质的服务,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是以生产经营电能这一重要产品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经济实体,它相对于其他生产实体产品的企业是有所不同的。”企业的人力资源除了具有特殊价值的特征外,还兼具其它特点,特别是在稀缺性和可用性上,表现如下:
(一)资源主导性
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是企业开展生产加工和社会贸易等活动的前提,是其他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因为一切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必须在人力资源的创造和运作下才能产生无限的社会价值。
(二)价值无限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知识化、智能化、科技化、信息化的社会,而知识、智能、科技和信息都与人力资源的创造和使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由于人力资源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凸显,许多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具有潜在能力
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具有不可估量性。人力资源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主体,其潜在能力无法用具体的单位进行衡量,无法像物质资源利用货币或者通货来衡量。
(四)具有利用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人力资源的另一重要特征,人力资源的再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生命周期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般会受人的生命周期所限制,这就是所说的人力资源的时效性。为了防止人力资源的随意流失,应该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二、企业人才资源成本会计实施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企业应用的会计体系一般是传统的会计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会计体系存在很多问题,比如:①信息来源较为单一,无法提供实时的会计信息,且提供较多是货币计量的相关会计信息,品牌价值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较少;②信息处理较为片面,只是将原始数据进行高度综合得出结论,并没有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信息处理不够全面;③信息输出模式单一,通常采用的是报表的形式,新时代的背景下,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在不断扩大,会计所需信息越来越多,特别是企业中部分对企业经营管理影响较严重的电费、工程项目的投资资产和固定资产等会计信息的输出体现较少,单一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导致计量方式不够合理和科学;④各个实施部门和业务部门没有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导致无法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⑤会计专业知识能力较低,其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中投资支出和收入等的概念不够明确,造成人力资源成本统计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人力资源资产成本的可靠性较低。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过程中的优化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升意识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并丰富了其内容。”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资产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更新管理理念,努力消除其负面影响,积极发挥积极影响,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去转变传统的会计体系工作模式。在实践和实际应用中,总结和探索改善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体系。实施独立的人才资源资产核算体系,但在过渡期仍旧参考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补充运用人力资源资产核算体系。
(二)建立企业的人才信息数据库
在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筛选和检查后,分析整理其相关记录,建立企业的动态化的人才信息数据库,方便后期共享和查询相关数据,对其相关数据库管理权限进行设置,使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入离职能够动态化的展示,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和人力资源资产的核算工作。
(三)提供员工人员培训和学习机会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必须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和学习,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化的培训制度,定期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方式来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员工的自身价值和能力,并创造优秀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氛围,这样有助于企业提升其整体价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员工进行一系列的培训,“重点培训企业员工有关成本管理、会计基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全员参与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氛围下,使非财务部门及专业的员工能够明确会计的基础知识、成本控制的理论和意义。”能够让员工更好地参与到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中来。
(四)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部门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控制的核心管理部门,其工作目标应和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划制定相对应的招聘计划,在制定招聘计划时,要着重分析其时间成本和人员成本,并确定相关的招聘范围和招聘渠道。此外要完善企业的福利待遇和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等,以引入人才和留住人才,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并实行末位淘汰制,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
四、结束语
会计论文范文
2022-11-06 阅读:0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