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育改革范文五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2022-11-09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会计教育改革

会计教育改革篇1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内容体系、报告方式、工作语言等各方面必然要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知识化”成为经济环境的基本特征,会计的计量手段、会计信息的传播方式等各方面必然向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两大经济背景的变化必然会对会计教育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会计教育的技术手段、会计教育的专业培养层次以及会计教育的教育资源等方面。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技术手段的影响

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技术手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会计教育的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学的技术手段主要是“粉笔加黑板”,而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会计教学的技术手段向着无纸化、无笔化和无尘化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将成为会计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现代化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将取代传统的以手工凭证为基础的实验室教学,财务软件、真实案例将成为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方法。另外,英语作为经济全球化下一种通用的工作语言,其推广工作将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英语在会计教学上的应用即双语教学在非英语国家将需要被大力推进,并将在会计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专业培养层次的影响

会计教育目前的基本教育体系是中专(或技校)教育、大专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这种不同层次培养的会计人才最后往往按照学历高低的不同而进入到不同的工作领域。然而这种教育体系从结构上看虽然比较完整,但无论哪个层级的教育目标都过多地强调了技能训练和专门人才等。而未来的会计教育专业层次的区别不应仅仅在技术难度的高低上来区分不同教学内容,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设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如,会计的本科教育不要过早地划分专业化教育,而应更多地侧重于对经济学知识和商科知识的知识体系构建;专科与硕士阶段可以重视专业性的职业会计教育;博士阶段要重视理论分析的教育,不应该鼓励博士生参加任何专业教育的考试。同时,网络教育和会计专业硕士的教育应该发展成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三)经济环境对教育资源的影响

原有工业经济环境背景下会计教育的资源,往往局限于依据会计准则或制度编制的“制度解释”性质的教科书,但新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的要求是要给会计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兼具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的教学素材。同时,教育资源的改善还应包括会计专业的教科书、教案、参考书籍以及办公室、教室、图书馆设备以及网络环境等的改善。

二、会计教育目标的发展

传统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能够胜任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会计教学和会计科研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上。但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人员”的功能,而是希望会计人员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总经理的远见,能够理解国家和社会的总体目标的专家;既精通财务报告方面的知识,又具备经营计划和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诊断及相应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为顺应这种经济发展的需求,会计教育的目标也应得到发展。

(一)会计教育应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标

会计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经济发展越迅速,对会计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便越高。“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任何层级学校会计教育都不应该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接受教育的最后环节,学校教育也不是学生职业劳动的最后训练场。相反,学校教育更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目前美国会计教育中强调的案例教学以及将会计教育与会计执业资格考试教育分开的做法就是终身教育思想中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体现。只有以培养学生的这种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才能使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越来越快的经济发展形势。

(二)会计教育应以培养健全的知识体系为目标

目前,会计教育追求的是单纯的会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局限了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会计教育等应该强调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应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将相近的学科知识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科本身的完整性,而不再过分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分专业化所带来的缺陷。只有以这种良好、健全的知识体系教育为目标,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会计教育应以职业道德教育为目标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新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大量涌现,并且呈现出金融工具全球性流动的趋势,金融资产成为一种重要的经营对象,这也意味着企业经营风险性的增强。与此同时,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创新不仅产生了信息产品、信息市场,而且使任何经济都不可能离开信息。在这种高风险的投资市场下,市场运行的效率和公平尤其需要信息的真实、充分和公开。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高度透明的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保证。例如,在安然、世通的会计造假案中,如果会计人员能够保持客观、独立、公正的执业态度,就不会对投资者利益造成如此程度的损害。因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应成为会计教育的目标之一。

三、会计教育改革的趋势及建议

为顺应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满足上述教育目标,会计教育在教学素材、师资培养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会计教育教学素材的改革

在会计教育教学素材的改革中,作为曾经扮演课堂教学最主要作用的会计课本首先应当进行改革。单纯的“制度解释”的教材不再适用,会计课本中应该增加更多的理论分析内容,以基本的理论分析的“不变”来适应会计制度的“万变”。同时,即使是内容体系发生变化的会计课本也不应再被当作教学的主要依据,而应仅仅作为若干种教学材料的一种。其他阅读材料还应该包括能够提供经济现实观察的商业素材,如一些著名的财经报纸和杂志等。同时,会计教材所附的练习题也不应象过去那样,是只有唯一答案的习题或案例,而应变得多样化,以利于全面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会计教育教学中的师资培养改革

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目标,对会计教育中的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国际化的语言,以便能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承担起双语教学的任务。为实现这样的基本要求,需要师资力量所在单位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在实践经验的培养方面,应当广开理论界与实务界相互沟通、配合的渠道,为会计教师积累实践经验提供途径;在语言培训方面,可以通过与国外大学或会计机构合作办学的方式,培养师资的外语教学能力。

(三)会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会计教育改革篇2

一、改革的背景

1.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对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作了如下描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从为内部顾客服务向成为商业伙伴转变。商业伙伴是和决策—营销团队平等的企业成员。作为商业伙伴,管理会计人员有权利和义务告诉经营者为什么特定的信息与商业决策相关或者不相关,并对提高决策质量提出建议。ima对管理会计人员需要从事的工作作了如下概括:①预算;②项目成本计算;③资产管理;④合并报表;⑤营运资本管理;⑥战略成本管理;⑦控制和绩效评价;⑧信息系统设计。

可见,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目标的调整。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

二、改革的框架和措施

1.革新课程体系。这项改革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开发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

加强管理会计教育应开发一个建立在多学科知识相互融合基础上的合理的课程体系。我国不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几乎占总课时的1/4,在专科层次上,这个比重更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工程技术等。

革新课程体系必须注重课程体系付诸应用的过程。当前,我国较为普遍的课程实施过程是“自上而下取向”,也称“程序化取向”,对于课程设计者建立的一套程序和要求,教师尽管可以作局部调整,但基本上要严格遵循既定的课程体系。在这种取向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游离”于课程体系之外的人,其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得到体现,其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也没有被激发。鉴于课程实施是一种基于教学现场的实践活动,我们提倡“实践取向”的课程实施,即课程实施应从教学现场出发,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和课程设计者要展开对话、沟通和交流,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并不断修改和完善课程体系;对高层次的实施对象,如高年级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可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课程,以增强课程体系的针对性、适应性。

2.转变教学范式。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学习知识为培养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而要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摒弃“教师讲解、学生应试”、“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转而采用远程教学、职业教育、一对一访问、小组研究、案例分析和其他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方法,建立积极型教学范式。这种教学范式能培养学生分析现象、表述观点、进行职业判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这种教学范式赋予学生自学的重任,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3.完善改革机制。管理会计教育改革是不可能孤立完成的,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要实现这一点,西方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一是有专门的机构来推动。如美国ima和aecc长期以来致力于管理会计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由它们牵线搭桥,芝加哥、底特律等地区的高校都先后与附近的大公司、大企业建立了一对一的定向合作关系,极大地便利了管理会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根据我国情况,也可比照实施。

二是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教育必须“倾听”企业的声音,将管理会计教育的目标由培养单纯的决策参谋人员,逐步转向培养能够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直接参与企业多职能管理团队的“管理专家”。这需要充分、及时地了解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并与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职能的变革相适应。如有必要可以成立全国和区域范围的校企联合会,定期交流信息,协调目标,并由权威机构定期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动态信息。

会计教育改革篇3

关键词:会计教育;职业判断能力;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与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会计教育却日益受到大众批评,即会计教育与外在环境的要求以及企业的营运方式相脱节,教学中过于强调记忆而缺乏灵活思考,会计教育体系所培育的学生欠缺应有的能力与特质。如何缩短“磨合期”,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经济事项,也是会计教育工作者与实务界所关心的问题。

一、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现状

进行会计教育改革,推进会计教育发展,是来自于形势发展的要求。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知识经济的浪潮风起云涌,新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形势以不可阻挡之势迎面扑来。这一形势造成的直接结果是:一方面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以便抢占先机,迎合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浪潮;另一方面世界发展的上述趋势,也使得各国之间以增强综合国力为重心的竞争加剧,甚至是“白热化”。实践已充分表明,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智力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正如有人说,“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后天”。这里所说的教育,当然包括会计的教育与发展在内。改革与发展我国的会计教育,需要从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

(一)会计教学水平在高校间差异很大。当前,我国会计教育的总体状况是怎样的,水平如何,不能一概而论,但从总体上说,近十年来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成就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我国的会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在综合性的大学中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设置会计学专业。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至今几乎达到“全民办会计”的地步。但是,设置会计专业的各高校间会计办学水平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突出表现在财经类院校与非财经类院校间,国家重点高校与地方性普通高校间,而水平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师资方面。

(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未予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情况,依据一定的职业规则和自身的经验,对某一事项所做出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会计制度留给会计人员选择和判断的空间很小,加上会计人员除了记账以外的职能很有限,所以养成了许多会计人员依样画葫芦的习惯,而一旦这一环境改变后,如会计法规变得越来越灵活,会计职能越来越多,会计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很多会计人员就变得不知所措了。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在这种会计教育模式下,尽管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但却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同时存在的现象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高校会计课教学计划来看,各门会计课程中实践课时远远小于理论课时。即使学生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仍显得不足。

我国目前的会计教学内容一般均是把会计作为一种已成定论的东西灌输给学生,提供的是有固定模式的会计知识,很少教授学生认识各个会计问题底层可能蕴含的经济本质、蕴含的会计理论的争议及可供选择的一系列方法等。从目前我国大学会计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上看,教材编写侧重规则条文和制度讲解,会计教育者似乎觉得有责任使教材设计覆盖不断增加的会计原则和标准,而不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在会计环境剧烈变迁及日益复杂的社会中,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零散,很多信息均需会计人员自行发掘、获取和组织,不能依靠一套现成的固有模式取得、分析,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在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而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主要应通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来完成,目前在会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属于薄弱环节,各高校几乎均未开展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导致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二、我国会计教育改革设想

纵观我国的传统会计教育模式,一些大学会计专业考题有时过于注重需背诵、记忆的内容,导致学生过于强调“标准答案”而欠缺灵活应用与质疑思考的能力。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是,学生最重视的应属学期成绩,而成绩的高低又与测验的命题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考题的设计形式往往主导学习方式,出现“考试领导学习”的现象,学生过分偏重灵活与快速的解题技巧,而忽略了将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性。其结果是,在一门专业课程中,各章节之间的连贯性被忽视;在会计相关课程中,课程之间的联系也被割裂,“超然独立”于学科体系之外。简言之,学生的精力大多投在“如何”去解题以及怎样做分录,而不是思考对于各种经济事项,“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会计处理以及“应该如何”将它放在更宽广的知识范畴里进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解答枝节性的、片断式的和局部性的课堂题目多能得心应手,而在面对整体性的、较灵活的、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时,却往往不知所措。因此,面对外在环境的快速变迁,我们应认真适时地进行调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一)强化理论教学,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2006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按原则导向原则制定的,其优点是简明扼要,应用完善的概念框架反映准则的基本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它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这种客观环境下,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会计教学不应以单独传授知识为导向,应以原理为导向,注重会计理论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有较高职业判断力的会计人才。按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以理论为导向的会计教学,可以在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加大理论教学比重,做到既注重能力的培养又传授知识。如,将初级会计课程已经介绍的基本理论等部分,结合会计实务再次介绍,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理论。

(二)改革教学方法。目前,以教师为主角的教学模式和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考核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思维活力以及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可以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倡师生间平等自由地探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地交流沟通才能激发灵感,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三)重视案例教学,在实务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以“行为导向”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将教与学视为一种社会交往训练。通过这种训练,促使师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将学生摆到了学习主体的位置,因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分析案例,学生们必然要开动脑筋,反复思考,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的商议、讨论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有助于提高其与人打交道的技巧。

(四)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会计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理论和信息技术,还要熟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财税学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理论和实务。传统的会计教育只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相关知识的渗透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单一型人才应变能力差、职业判断能力弱的缺陷已经显露出来。会计学科虽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其受客观环境影响会涉及其他学科的诸多理论,虽然本科层次已经开设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课程,但由于只是孤立地讲授每门课,并没有很好地注重其间的理论关系、逻辑关系,降低了学生对会计理论理解掌握的程度。因此,会计专业的教师应该结合各相关学科的有机联系加以引导,使会计教学的理论导向能够真正到位。

(五)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教师在授课时费时费力地讲授有限的内容,展示少量的实物(如账、证、表等),示范简单的操作,教学效果不佳,这种教学使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性。而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它是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它是文字、声音、图像的结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21世纪的会计教学,随着网络化的普及,要充分利用这一科技手段增大教学知识的含金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确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要把教育重点转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必须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具有未来成为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

(六)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教育始终。会计行业是诚信行业,在会计工作中,诚信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正常经济秩序的维护。我国加入wto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走向世界,我国的会计工作将以怎样的形象走向世界,将直接影响中国的信誉度。因此,在会计教育中,诚信教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授课和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强调这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自觉地形成以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为今后的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要开设专门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全面讲解有关会计法规及职业道德理论,让学生明确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位置,自觉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颜淑姬.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的新思路[j].财会月刊,2008.2.

会计教育改革篇4

形势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指出今后会计职业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

一、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全面持续快速的发展阶段,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一直保持旺盛的势头,许多单位因找不到合适的会计人员而犯愁,但另一方面,会计毕业生的专业就业率又很低。大批毕业生不能满足现代会计从业的需要,会计教育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教育存在错位现象。目前,职业会计教育的课程设计,人为的拔高构建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开设追求多而全,教学内容追求全和深。这些做法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偏离了职业教育的从业定位,许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了难度大、应用少的高级知识或特殊业务的教学,基本知识教学的量度和强度受到削弱,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不够突出,技能训练不很到位,学生实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指导。造成的结果是:复杂的没有学会,而基本的又没有掌握好。

(二)会计教育存在缺位现象。许多院校的会计教育普遍存在着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法规教育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的现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固然有多种成因,但会计法纪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薄弱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任务,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法规教育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由于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职称考试的误导,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教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应付现象。而事实上,电算化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电算化教育薄弱,又怎能适应和满足新时期会计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模式、方法因循守旧,会计教学效果亟待提高。在会计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教学单边主义现象严重,教与学缺乏互动,学生缺乏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讲解只注重会计事项处理结果的说明,忽视和缺乏对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来龙去脉的分析讲解和描述说明,对会计分录和会计报表的讲述生硬,学生缺乏理解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二、对会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职业教育会计人才的培养定位。职业会计教育应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实用性强、可塑性强,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知识型劳动者”的起点上,应当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培养动手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会计人员。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大多数,职业会计教育应基本定位在小企业的需要,面向基层实际,应对具体的会计岗位,培养目标应该突出操作技能的掌握。专业计划和课程大纲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必须突出基本,以保证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应对基本的、日常的会计工作需要。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专业技术水平过硬、动手能力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既要会讲课,还需要研究和实践来支持教学,科研和实践不仅可以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还可促使教师对于专业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而要打造一批这样的教师队伍,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可以将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一些会计理论水平较强、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整合进教育系统。这些人具有在校教师所不具备的优良素质,其会计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就是培养适应未来会计人才的宝贵财富。

(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用。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必须正确地进行角色定位,将学生从过去的“观众”变为“演员”,而老师要从过去的“演员”转换为“导演”,引导学生学会相应操作、掌握相应知识、理解相应原理。

(四)改革会计教学方法。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灵活多变的讲授方法,如典型问题评价或讨论法、同类问题的归纳法、不同问题的对比法、对知识总结和扩展的图解法。这些方法都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并以简明的形式理清思路。以传统教学法为依托,实行案例教学,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实训教学通过具体个案分析,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互动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受益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完善考试考核方法。考试考核方法对人才培养具有导向作用。会计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应体现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传统考试考核重视单独知识点的考核,轻视综合性、系统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合理有效的考核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应对社会需要。

(六)解决好实验和实习问题。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解决好实验和实习问题。加强校企联系,争取订单培养和对口实习,开辟实习实训基地,增强就业适应性训练。

三、抓住机遇,使会计职业教育上一个新台阶

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就全国总体而言,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仍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大量人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职业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计教育改革篇5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等词汇逐渐成为描述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概念。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执行经济活动确认、记录、计量、反映职能的会计职业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这种环境的飞速发展相比,会计教育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显得落后,会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内容体系、报告方式、工作语言等各方面必然要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知识化”成为经济环境的基本特征,会计的计量手段、会计信息的传播方式等各方面必然向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两大经济背景的变化必然会对会计教育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会计教育的技术手段、会计教育的专业培养层次以及会计教育的教育资源等方面。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技术手段的影响

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技术手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会计教育的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学的技术手段主要是“粉笔加黑板”,而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会计教学的技术手段向着无纸化、无笔化和无尘化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将成为会计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现代化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将取代传统的以手工凭证为基础的实验室教学,财务软件、真实案例将成为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方法。另外,英语作为经济全球化下一种通用的工作语言,其推广工作将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英语在会计教学上的应用即双语教学在非英语国家将需要被大力推进,并将在会计教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专业培养层次的影响

会计教育目前的基本教育体系是中专(或技校)教育、大专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这种不同层次培养的会计人才最后往往按照学历高低的不同而进入到不同的工作领域。然而这种教育体系从结构上看虽然比较完整,但无论哪个层级的教育目标都过多地强调了技能训练和专门人才等。而未来的会计教育专业层次的区别不应仅仅在技术难度的高低上来区分不同教学内容,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设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如,会计的本科教育不要过早地划分专业化教育,而应更多地侧重于对经济学知识和商科知识的知识体系构建;专科与硕士阶段可以重视专业性的职业会计教育;博士阶段要重视理论分析的教育,不应该鼓励博士生参加任何专业教育的考试。同时,网络教育和会计专业硕士的教育应该发展成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三)经济环境对教育资源的影响

原有工业经济环境背景下会计教育的资源,往往局限于依据会计准则或制度编制的“制度解释”性质的教科书,但新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的要求是要给会计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兼具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的教学素材。同时,教育资源的改善还应包括会计专业的教科书、教案、参考书籍以及办公室、教室、图书馆设备以及网络环境等的改善。

二、会计教育目标的发展

传统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能够胜任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会计教学和会计科研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上。但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人员”的功能,而是希望会计人员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总经理的远见,能够理解国家和社会的总体目标的专家;既精通财务报告方面的知识,又具备经营计划和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诊断及相应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为顺应这种经济发展的需求,会计教育的目标也应得到发展。

(一)会计教育应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标

会计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经济发展越迅速,对会计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便越高。“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任何层级学校会计教育都不应该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接受教育的最后环节,学校教育也不是学生职业劳动的最后训练场。相反,学校教育更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目前美国会计教育中强调的案例教学以及将会计教育与会计执业资格考试教育分开的做法就是终身教育思想中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体现。只有以培养学生的这种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才能使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越来越快的经济发展形势。

(二)会计教育应以培养健全的知识体系为目标

目前,会计教育追求的是单纯的会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局限了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会计教育等应该强调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应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将相近的学科知识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科本身的完整性,而不再过分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过分专业化所带来的缺陷。只有以这种良好、健全的知识体系教育为目标,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会计教育应以职业道德教育为目标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新的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大量涌现,并且呈现出金融工具全球性流动的趋势,金融资产成为一种重要的经营对象,这也意味着企业经营风险性的增强。与此同时,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创新不仅产生了信息产品、信息市场,而且使任何经济都不可能离开信息。在这种高风险的投资市场下,市场运行的效率和公平尤其需要信息的真实、充分和公开。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高度透明的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保证。例如,在安然、世通的会计造假案中,如果会计人员能够保持客观、独立、公正的执业态度,就不会对投资者利益造成如此程度的损害。因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应成为会计教育的目标之一。

三、会计教育改革的趋势及建议

为顺应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满足上述教育目标,会计教育在教学素材、师资培养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会计教育教学素材的改革

在会计教育教学素材的改革中,作为曾经扮演课堂教学最主要作用的会计课本首先应当进行改革。单纯的“制度解释”的教材不再适用,会计课本中应该增加更多的理论分析内容,以基本的理论分析的“不变”来适应会计制度的“万变”。同时,即使是内容体系发生变化的会计课本也不应再被当作教学的主要依据,而应仅仅作为若干种教学材料的一种。其他阅读材料还应该包括能够提供经济现实观察的商业素材,如一些著名的财经报纸和杂志等。同时,会计教材所附的练习题也不应象过去那样,是只有唯一答案的习题或案例,而应变得多样化,以利于全面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会计教育教学中的师资培养改革

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目标,对会计教育中的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国际化的语言,以便能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承担起双语教学的任务。为实现这样的基本要求,需要师资力量所在单位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在实践经验的培养方面,应当广开理论界与实务界相互沟通、配合的渠道,为会计教师积累实践经验提供途径;在语言培训方面,可以通过与国外大学或会计机构合作办学的方式,培养师资的外语教学能力。

(三)会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