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系统范文五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2022-11-08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成本管理系统篇1
具有战略管理思想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是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其主要实施对象是企业,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使之充分发挥功能,努力降低企业对资源的消耗。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erp系统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工具,把财务和成本管理融入系统中,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值得研究与探讨。一、erp状态下现代成本管理的特征在典型的erp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共用同样的数据源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同一结构使这个系统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企业所有职能部门,也实现了企业业务处理的一体化。(一)成本信息的即时性。在信息化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时把握企业内部各项信息,了解企业外部市场信息及现状变化,不仅要知己知彼,还要贵在“即时”。在erp系统中,企业生产中的各项业务数据是联动的且能实时更新,各职能部门业务人员与管理者能随时掌握即时的成本信息,有利于科学决策、及时合理分配资源、加强产品成本的控制。(二)成本信息的集成性。在erp状态下,各种信息的集成将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必要条件。在erp系统实施前,成本信息资讯依赖于人工计算,它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难以保障,且很可能是过时的、片面的、局部的甚至是失真的。信息的集成机制不完善,无疑是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以往的ais在面临组织增减变化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修改与串联。而在erp系统实施后,面对上述变化,便可以很快很轻松地进行衔接,使预算规划更为精确,控制更为落实,也使得实际发生的数据与预算间的差异分析、管理控制更为容易与快速。(三)成本信息的远见性。erp系统中的会计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会计子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充分发挥其集成优势,实现对业务数据的记录与计量,并转向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深加工,将当代管理会计的各种理论很好地付诸实施。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加工与供给,有利于财务进行前瞻性分析与预测。二、erp系统下的成本项目分类与成本类型erp系统的核心就是通过计算机管理降低企业对资源的消耗,而企业资源主要反映在厂房、设备、原料、在产品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正是成本的构成。成本项目是要根据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一般可分为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费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所发生的费用。对于直接材料费的计算一般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fifo)或个别认定法。直接人工费是指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车间房屋建筑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燃料费、动力费、机物料消耗费、劳动保护费等。在制造费用中,与产量有直接关系的称为可变制造费用,如燃料与动力消耗、机物料消耗等;与产量无直接关系的称为固定制造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修理费、折旧费、采暖费、照明费等。直接材料费和直接人工费都是直接成本,它们可以根据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加以汇总和分配后直接计入各成本对象中。而制造费用是一种间接成本,当制造成本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通常的做法是先按费用发生的地点进行归集,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然后才能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在erp系统中,为了便于计划、监控、分析和维护产品成本,对于成本核算一般设置四种成本类型:一是标准成本,它经过反复认真的分析、模拟和测算后才确定的,是成本管理中的计划成本,是经营的目标和评价的尺度,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成本水平,有其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确定的同时应确定成本
成本管理系统篇2
1.订单式成本管理
能够使卫生材料的使用消耗建立在真实的医疗检查治疗活动上,依据订单系统生成的领料单领取的材料,都有明确的去向和用途,减少了浪费和非业务性消耗,解决了当前科室成本管理大多以金额为主,以费用增长率、指标控制额、百元医疗收入的卫生材料费用等指标为考核方法的模式,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
2.新医院会计制度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要求开展科室、床日、诊次、项目、病种成本核算。传统成本核算一般采用分摊的办法,对项目、病种成本核算,难以提供详细准确的成本数据。订单式成本管理为成本核算、项目定价提供了准确的材料成本数据。
3.由于订单化成本能够反映项目使用的具体材料和用量
揭示材料成本的流向、数量和环节,因此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评价材料使用的合理性、适当性,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挖掘潜力、减少浪费、完善管理提供真实、准确、直接的依据。
二、医院内部订单的制定和设计
1.订单系统的设计
合适的订单系统是订单管理的基础,应包括订单制定、订单下达、材料生成、领用系统、结余或差额补齐、订单较对、订单取消、统计和分析等。简便、灵活、高效的订单录入方式能使订单系统得到有效的应用。录入方式包括手工录入、刷卡录入、医嘱录入和其他录入等。手工录入指工作人员依据检查治疗计划依次录入,适用于手术室等业务量不大的科室;刷卡录入适用于门诊量大、业务繁忙的科室部门,如检验、超声、放射检查等;医嘱录入适用于住院病人。
2.物料清单和消耗定额的制定
订单系统首先要制定医疗服务项目的标准物料清单和消耗定额。物料清单是订单管理的基础文件,是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产品结构数据文件,狭义的物料清单仅指产品结构组成,即由哪些原材料构成,在此指一项医疗服务所需耗费的材料用品。标准的物料清单应包括品名、his编码、单位、规格、定额数量、定额单价、部门。his编码包括诊疗项目和材料的编码,单位应设定为最小单位量。消耗定额应制定到最小单位量。对瓶装不可拆分的消毒液、耦合剂、试剂等,可以设定为消耗定额量,全部订单完成后,再根据消耗定额累计数换算成整件领用量,多余的定额留下次结算或退回。消耗定额可以采用类推法、测定法、估测法、分析法等确定,坚持宁紧勿松的原则,在执行后要进行复核、比较、分析,如有必要应进行适当调整,使消耗定额切实可行。以肝功能检查为例,对物料清单及消耗定额的制定予以明晰。
3.订单的制定为适应临床需求
应有不同的订单类型。按制定的时间,订单可分为一般性订单、同步订单和后置订单。一般性订单是指事先下达检查治疗计划,制定订单,领用材料,如医嘱录入和手术计划录入。同时为适应门诊频繁的诊疗活动,应设计实时(同步)订单,即在病人检查治疗的同时,一并录入的订单,如刷卡录入的订单,这种订单由订单系统在刷卡时自动生成,所需材料定额在完成所有工作量后,由订单系统汇总生成领用量,再向库房领用。后置订单是指所有检查治疗完成再生成的订单。同步和后置订单在检查时所需材料由备用周转材料垫付。合理的订单应包括时间、项目、数量、物料清单等。由于各种原因,已下达领料的订单项目(服务项目)可能取消,这时需要做订单取消处理:取消的订单定额计入材料结余,或冲抵下批订单领用额;取消的订单材料应及时转入结存,保证消耗材料的真实性。
4.配送(领用)流程的制定
材料物资的领用应以订单为依据,根据订单生成的领料清单通过信息系统传递到库房。科室之间应合理分配时间,定好自己的领用时间,保证领用的有序和有效。应加强材料收发的复核工作,及时盘存材料,建立材料库存预警系统,保证临床需求。科室应建立周转材料库,在领用后补齐已使用的周转材料,按先进先出法使用,避免过期失效。
5.统计和数据分析
在订单管理方式下,材料的使用去向和用量都清晰明了,数据充分翔实准确。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借助于订单系统和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就可对消耗定额的合理性、适用性进行分析判断,发现材料管理使用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管理措施,提高材料使用效率。
成本管理系统篇3
关键词:erp 财务管理系统 成本管理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以系统化为主要管理思想,能为企业各阶层人员提供经营管理和辅助决策手段的一种管理平台。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将erp系统的信息技术与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一种现代企业的新的运行模式。这不仅是新时期对各企业资源合理调配的要求,更是在信息不断发展的时代,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erp系统在各企业的广泛推广和普遍使用,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切实感受到了erp系统为企业的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上带来的顺畅、科学、便利等优势,特别是erp系统的运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大量的缩减了成本,为企业效益的提升创造了条件,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顶顶了基础。erp系统的实施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手段得到提升,更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等提供科学的、及时的、准确的、有效的数据依据。但是,我们必须将看到,在erp系统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成本核算中,如何才能有效的录入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成本管理与分析?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这些都是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erp财务系统实施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对erp财务系统实施的影响分析
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下形成的,成为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共同意识、职业道德素养等的总称。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创建与完善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环境,如何一个企业发展中缺乏核心理念,那么就像是一个组织没有信仰的宗教。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实施erp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现代化的软件程序的方式将企业过去制定的业务流程等固定下来,避免操作的随意性。从而实现企业内控的信息化、过程化管理,尽量减少那种领导一拍脑袋就决定的行为发生。可见,如果在此过程中缺乏上级领导、企业普通员工的配合、理解,就会对erp系统的实施带来困扰。那么此时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就会对企业的变革、erp财务系统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
(二)erp财务系统内部财务人员面临的挑战
erp财务系统的而事实,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已经完全超过了传统的、简单的财务工作层面的要求,更多的是关于技术层面的问题与要求。在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中,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手工录入数据资料,例如:fmis7.0系统;在erp财务系统实施后,需要通过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的erp系统将各种凭证进行传输,并自动在财务系统fmis的融合中形成各种会计凭证。从这项工作的表面上看,似乎那些不懂得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员也能完成,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岗位临时空缺,也可以找别人代替,或者企业可以将会计岗位进行合并。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从表面上看,企业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直接处理的业务量的确是减少了,但是,谁又能够保证所有的录入数据是完全正确的呢?可见,企业的财务人员不是没事可做了,而是要做的更多、更复杂、更详细、更规范了。由于不同的因素,财务人员的个人业务能力也不尽相同,随着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很多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个人素养、职业道德、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都得到了提升,但是,真正懂得会计软件的操作,懂得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懂得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懂得技术研发、懂得生产流程的财务人员几乎是凤毛麟角。
(三)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erp财务系统的权限问题
一般而言,各企业在上线erp系统基本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牵头完成的。为了实现对企业整体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与优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为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全面、持续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为了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战略参考数据资料,一定要保证erp财务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由于erp系统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因此,对于不同的职能部门有不同的权限设置。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具有所有的权限,也没有任何一个部门会利用便利条件一手遮天,瞒天过海。但是,这样的结果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不同的职能部门能够提供一些基础性数据、资料,以便在erp财务系统实施后,企业的财务部门能够进行相关的业务操作。
(四)erp财务系统运行维护中的问题
erp财务管理系统的成功运行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开的第一步,在erp财务系统运行的开始也就意味着该系统的长期性维护工作的开始。系统运行中维护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该系统的长期使用效果。由于很多员工已经熟悉了原来的管理系统,因此,在改换erp后很多企业的员工会产生不适应的问题,由于操作界面的复杂性,使得员工在操作室一旦出现错误将无法退回,因此,对于系统中的很多功能员工不敢大胆进行尝试,这也就产生了对系统的畏惧和生疏感。可见,对于erp系统的维护问题是保证该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
二、完善erp系统的实施,保证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的提升
(一)构建完善的网络体系,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的准确性
erp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是建立在稳定的、完善的数据网络基础上的。因此,企业在erp财务管理系统运行的同时,必须保证其数据通信网络的稳定性。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技术的逐步完善、网络系统的强大支持都为企业erp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保障。erp系统的建立,其主要目的就在于迅速扩展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步伐,对于相关的采购、库存、消耗等不同的数据子系统,使其想着纵向、横向的双方向、立体式的范围拓展。因此,完善的erp系统将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详实的、准确的数据资料,对于企业的全面成本管理与控制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二)转变观念,确立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地位
在实施erp系统后,企业的业务处理、财务处理都集成在一个信息系统中,真正为企业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统一,这种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的完美耦合,大大提高了企业业务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使得企业内部信息实现了高度共享。企业的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总览,其拥有的信息量更为完善,因此,各部门应积极配合企业的财务部门做好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工作,形成成本管理的中心地位,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利益奠定基础。
(三)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成本管理创造条件
人才的发展才是企业强大的根本因素。因此,各企业应努力培养一支具较高的综合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erp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也离不开这支人才队伍的支持。为了尽快提高erp财务管理系统的时效性,保证企业成本管理效率的提升,必须努力提升财务人员的理论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实践素养、计算机素养,将财务人员培养成综合型人才。
总之,erp财务管理系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的、复杂性的工程,不是与粗而就的,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与支持才能顺利运行。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而言,它的实施将大大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效率,为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奠定基础,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徐丽,邱玉兴.试论erp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1
[2]陈秀玲,王喻,erp系统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现代商业,2011
成本管理系统篇4
关键词:和谐管理;成本管理;erp
引言
为了应对管理及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和谐(即内耗)现象,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1987年提出了和谐理论,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该理论已经构建为以和谐主题、和则、谐则等为核心概念的和谐管理理论体系[1]。目前,国内对有关和谐理论的研究较多,对和谐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涉及企业及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2]、企业价值评估[3]、组织中的秩序管理[4]和人力资源管理[5]等方面,至于在成本管理应用方面的研究,尤其在构建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方面的应用尚属鲜见。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成本处在各种抉择关系的焦点,由于受传统管理问题求解思路——纯科学优化的影响,研究者们对成本管理问题的思考陷入了纯数字布局的僵化陷阱。成本的发生是人作用于物的过程,由于企业员工的介入,使得成本控制系统就成了一个具有人本性、不确定性、协调性的复杂系统,也就决定了在对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纯科学优化的办法和思路来处理,还需要借助于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直觉、经验等,但目前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均立足于纯科学优化思路。基于和谐成本管理构建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就是在这样的实践环境和理论背景下提出的。www.133229.com本文通过对成本及其管理问题的再思考,提出和谐成本管理的概念,给出和谐成本管理的模型,指出如何基于和谐成本管理构建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以利于更好地解决目前成本管理问题。
1对成本及其管理问题的再思考
1.1对成本概念的再思考
成本作为一个经济范畴,自从马克思提出理论成本(c v)概念以来,在应用层面有许多不同的认识。美国会计学会(aaa)成本概念委员会1951年将成本定义为:“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20世纪70年代,aicpa所属的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所蒙受的牺牲。20世纪80年代,fasb将成本理解为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价值牺牲,即为了消费、储蓄、交换、生产等所放弃的。2003年,ronaldw.hilton在其所著的管理会计学中认为,成本可被定义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做出的牺牲。中国学者李炳炎20世纪80年代在马克思理论成本为(c v)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成本论”即社会主义“产品成本只有c”的理论。中国会计学会(1996)将成本定义为:成本就是企业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耗费的本钱。厦门大学曲晓辉教授指出:“迫使服务于内部核算、控制,局限于过去实际耗费的成本概念,向服务于正确决策的多维成本观念发展,使成本观念从时间上贯穿过去、现在和将来三阶段,在空间上遍及每个主体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层次。”[6]笔者认为,成本是企业为一定和谐主题(目标)所作的资财耗费。它伴随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成本既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而应强调运用和谐管理的双规则耦合机制促进成本发生基础条件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企业成本持续改进,其具有战略性、满意性、和谐性。
1.2对成本管理问题的再思考
根据问题求解采用的技术,赫伯特·西蒙将决策问题划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两大类,keen and morton在赫伯特·西蒙的决策分类框架——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基础上,把决策问题相应地分类为结构化决策问题、半结构化决策问题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复杂决策问题可定义为非结构化程度较高,通过定量分析难于找到最优方案的决策问题。成本管理问题由于企业员工的介入,非结构化程度较高,往往被认为是复杂管理问题。当不是结构化管理问题时,就难以纯科学优化找到最优解,但通过问题的形式化,解决成本管理问题的基于满意的持续改进的控制模型是可以构造出来的。由于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而成本管理系统也是一个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因此,可用和谐管理理论来研究成本管理问题。
2和谐成本管理思想的提出
2.1和谐成本管理的概念
所谓和谐成本管理即成本的和谐管理,就是按照和谐管理理论的分析思路在企业长期战略的指导下,围绕“成本满意”这一和谐主题,将现存的定量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相结合,以求通过“优化设计”(即谐则)和“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即和则)以及两种手段的互动、耦合实现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这里的“成本满意”是指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成本水平,只要企业存在生产经营,成本就不会出现最小化状态,即成本为零的情况,我们所追求的是成本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和持续改进的和谐状态。
2.2和谐成本管理思想的提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成本管理遵循的是纯科学优化的单向路径,但成本管理问题作为非结构化程度较高的复杂管理问题,仅仅依靠定量方法是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决定了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必须考虑企业员工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等,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提出了和谐成本管理的思想。
2.3和谐成本管理模型
将和谐管理理论应用到一个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思路是按照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确定该企业当期的和谐主题(成本满意),然后通过和则和谐则分别对成本发生过程中的相对不确定性因素(如劳动者)和相对确定性因素(如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通过成本的“优化设计”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及两者的互动、耦合来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以保证企业在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成本方面的优势,从而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其模型见图1。
3基于和谐成本管理的erp中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
和谐成本管理思想不是对现有成本管理方法的否定,而是依托现有的成本管理方法。将和谐管理中的“和则”诉诸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而通过各种可能的形式(如技术人员以无形资产参股、管理者以管理技能参股、普通劳动者以劳动参股等[7]),让企业员工成为成本管理目标的利益相关者,享有剩余价值分配的权利,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将“谐则”诉诸于现有的成本管理方法,从而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现有成本管理的优越性,并通过两者的互动、耦合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
3.1和则作用机理的应用
对和则作用机理在和谐成本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8]该分配方式更多地体现了分享制的成分,在这样的分配方式下,除工资外企业给员工的每一分报酬都是对员工所拥有劳动力生产要素的肯定,员工获得的每一分报酬都是对企业财富的分享,从而使员工始终处于被激励状态,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员工的惰性消减了,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为了实际应用中的方便,建立灵活、动态的激励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分配制度改革,使全体员工成为成本管理目标的利益相关者,变被动劳动者为主动劳动者)是不可或缺的,在向企业员工分配经营成果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各个员工所拥有的劳动力生产要素,以及要素的贡献程度有充分的了解。建立该系统主要是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激励方案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背景知识,明确目标,建立或修改激励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改进方案。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由数据产生规则的正向链规则库。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对激励目标的改进也会对激励决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激励决策支持系统是动态的,具有不断自学习的功能。激励决策支持系统由会话系统、解释系统、知识获取系统、知识库、推理机和数据库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
3.2谐则作用机理的应用
对谐则作用机理在和谐成本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目前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计划成本管理、标准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等,在实际应用时到底采用哪些方法具体要根据研究客体所处的行业、企业类型以及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决定,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决定取舍,只要是适合的就是可取的。
3.3和谐机制耦合
除了和则、谐则分别对成本管理发生作用以外,其实和谐成本管理的思想精华在于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将目前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相结合,通过两者的互动、耦合以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这是一个不断优化,逐步改进的过程,具体表述见图3。
3.4erp中和谐成本管理系统的构建
在企业实施erp的基础上进行和谐成本管理,是先进管理思想与现代化管理工具的结合运用。通过该系统的构建不仅可以优化企业整体业务流程,满足成本持续改进的要求,而且可以使企业员工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根据作者长期进行企业信息化及成本信息系统研制开发erp的实践,总结得出具体的erp中和谐成本控制系统,见图4。
时间协调与成本控制是erp关注的重点。erp中和谐成本控制系统不仅具有目前先进erp系统的特点:(1)将成本反馈控制限制在产品生产周期内;(2)实现了交货期与成本的互动;(3)成本的计划、核算、分析一体化进行,更重要的是该系统在和谐成本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考虑了员工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具有人本性,是一个循环而持续发展的过程,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借助计算机辅助成本管理系统,收集各种成本信息。根据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建立信息完备的成本管理系统,包含企业已经采用的、可能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及方法的变更等。为了满足与激励决策支持系统互动、耦合的需要,成本的分配不仅要按产品进行,还要按部门进行,以便提供合理激励的依据。
第二,建立激励决策支持系统,根据成本管理系统传递的信息做出激励决策。根据成本管理系统传递来的信息,推理机先向规则库请求一组匹配规则,该规则经推理机过滤后得到预期的目标与方案交付执行系统执行,并将执行情况报告给成本管理系统。
第三,在两个系统模块间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实现两者的互动、耦合。激励系统在对自身信息资源进行消化过滤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管理系统,作为下一轮成本比较和激励的基础,由此循环往复,才能实现两者的互动、耦合促进企业成本的持续改进。
4结束语
笔者在对成本及其管理问题再思考的基础上,借助和谐管理理论的方法论技巧即和则、谐则、和谐耦合,提出了和谐成本管理模型,并基于和谐成本管理构建了erp中的成本控制系统,经实践检验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当以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席酉民.和谐理论与战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席酉民,葛京.和谐管理理论案例及应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王英.和谐管理理论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
[4]王洪涛,席酉民,周云杰.组织中秩序的起源与和谐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1:276-279.
[5]旷开源.试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安排的和谐[j].经济与管理,2004,(7):20-22.
[6]曲晓辉.论成本观念的广文化[j].厦门大学学报,1988,(2).
[7]李炳炎.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赵人伟,卫兴华,赖德胜.专家解读十六大提出的收入分配问题[eb/ol]./chinese/zhuanti/278500.htm,2003-
成本管理系统篇5
成本管理方法水平性系统构建,就是把和成本直接相关的各种方法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实施系统管理。具体来讲,第一,将成本管理的范围从单纯的制造环节拓展到研发、物流等相关环节。第二,不只从财务角度,更要从运营角度来考虑成本控制,实施成本的“过程”管理。第三,对作业链实施有效整合,让供、产、销各环节实现“无缝衔接”,最大可能地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减少资金占压。按照水平性系统构建思路,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都是实现目标成本的重要措施,它们与目标成本管理一起构成统一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共同为企业价值增值服务,而目标成本管理在其中更是起着统帅全局的作用。因此,建立以目标成本管理为中心的水平性系统构建模式是企业推行成本管理整合的现实选择和实现方式。
(一)目标成本规划
事前对产品成本总体规划目标成本的核心思想是: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成本问题,通过设计方案的不断调整,最终形成性能和价格(成本)均能令顾客满意的方案,然后再批量投入生产,将产品的大部分成本锁定在研发和设计阶段。为了实现目标成本,需要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分解方法有两种:一是按产品分解,构成产品的标准成本(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二是按作业分解,构成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
事中从作业层面揭示成本形成的动因,成本发生的动因在于产品设计乃至企业设计,如企业规模、生产布局、选用设备、工艺流程、技术方案等。成本要素管理只能减少浪费,却无法根除浪费,因此企业应采用作业成本法,将成本管理思维延伸到产品设计和企业设计,溯本求源,加强成本的动因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是产品成本管理在微观层次的深化,它既是对传统事中成本控制内容的拓展,也是对成本控制过程空间形态的拓展。
(三)采用改善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
实现事后反馈企业应在作业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利用改善成本法的思想改进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活动,并采用标准成本法实现事后反馈,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
水平性系统构建模式下,目标成本的形成、分解和实现把这些成本管理方法连成了统一的整体,形成了以目标成本管理为核心,以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为基础,综合采用适时生产系统等成熟的成本管理方法,向上接轨企业战略目标、向下深入作业过程,面向成本、质量和时间因素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二、垂直性系统构建
水平性系统构建只是单纯从成本角度出发,实现了专业化成本管理方法系统的构建。成本管理方法系统构建的最高境界,应是站在企业战略角度对成本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将成本管理方法与价值链分析、质量管理系统和战略管理等其他系统结合,实现“由线到面”的垂直性系统构建。
成本管理方法垂直性系统的构建强调对企业整个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方法与价值链之间通过价值分析联结在一起,是一种整合的成本管理方法系统。价值链分析是成本管理方法垂直性系统构建的主要内容。
(一)内部价值链分析
内部价值链描述了构成企业价值链的内部各项作业之间的联系,包括产品(或服务)的设计、改进、生产、营销、配送和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内部价值链分析以作业为核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产品设计、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等为重点,旨在优化企业的“作业链一价值链”,塑造企业的核心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内部价值链分析的重点在于明确哪些是增值的作业、哪些是不增值的作业,通过作业分析,消除不增值的作业,把企业有限的资源用于能为企业最终产品增加价值的作业上,从而提高作业效率与效益,促进企业价值链的优化。内部价值链分析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持续改善和优化企业作业链(价值链)的过程,它将成本管理的重点从成本对象转向了流程和作业。
(二)外部价值链分析
外部价值链是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作业,包括供应商联系和顾客联系两种类型。
1. 供应商联系。供应商的选择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需要有更广阔的成本视角。传统以职能为基础的成本系统只是以价格作为采购的评价标准,更宽广视角的釆购成本应包括与质量、可靠性和到货准时性相联系的成本,企业在评价供应商时应根据全面成本进行评价,而不只是考虑釆购价格。二是应根据因果关系把供应商成本分配到产品。
2. 顾客联系。传统以职能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通常表现为顾客服务没有任何成本,或各顾客服务成本占销售收入百分比相同。为强化公司战略地位,应运用作业成本法将相关成本分配到顾客,从而将顾客区分为盈利顾客和不盈利顾客。对于盈利顾客,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更低的价格、新的服务,努力提高顾客满意度。对于不盈利顾客,企业可以釆取提高顾客服务的效率(如减少服务成本)、提高价格、鼓励其离开(通过减少对该市场的销售努力)等措施。通过开发利用顾客的关系,还能促使企业重视提高产品的价值和减少对顾客的成本。
价值链分析是贯穿垂直性系统构建的一条主线。通过对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可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并据此制定企业的成本战略;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进行内部业务流程的改造,可以消除不增值的作业,改进作业链,减少作业耗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垂直性系统构建能够使企业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获得核心能力,将成为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三、启示
第一,构建成本管理方法系统的目的,在于理顺各种成本管理方法间的逻辑关系,强调其互补性与整合效应,而不在于创造一种新系统。成本管理方法系统的构建不仅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成本管理的狭隘性与局限性,开拓了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新视野与新领域,同时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多种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模式。
第二,目标成本管理与价值链分析为成本管理方法的整合提供了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的工具。这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成本管理方法工具箱,使其能在总体把握企业使命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将成本管理方法整合,然后系统地使用。
- 上一篇:
- 下一篇:成本核算制度论文
成本管理系统范文
2022-11-08 阅读:0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