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范文五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2022-11-05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货币供给篇1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货币供给;货币缺口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3-0070-06
一、引 言
历史经验表明,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增长模式转变与金融体制变革阶段,都曾出现流动性过剩。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带来充足的资金供给,刺激需求,扩张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带来资产价格暴涨,证券市场过度繁荣与投机盛行等负面结果,增加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加速经济泡沫积聚,并最终威胁宏观经济安全;另一方面,在金融体系结构转变与资本市场全面开放过程中,流动性过剩与货币危机如影随形,本国货币汇率波动带来的投机冲击、国际收支失衡与国际贸易恶化接踵而至,泡沫经济崩溃造成经济的“间歇性休克”与持续衰退更是挥之不去。当前中国货币运行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流动性过剩[1]。央行连续加息、发行特别国债,财政部调高印花税、降低利息所得税等组合政策,表明政府正采取措施解决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冲击。
目前,国内外对“流动性”的讨论存在诸多分歧,可以综合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流动性层次的不同界定及其测量。二是不同交易成本对资产选择的影响。三是由此进一步讨论对中央银行货币调控力度的冲击与抵消,以至于对一国产出的影响。一般来说,从流动性可测量、可统计的角度看,有三个层次的界定:一是将流动性界定在银行体系内,我国中央银行曾以此为角度进行描述,是指超额存款准备金。二是将与实体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货币供应量视同于流动性。三是将经济社会中一切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的金融资产视为流动性。
从微观角度探讨金融系统流动性问题,关注的是金融机构存贷差、银行间市场利率和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指标,并分析其给商业银行盈利状况造成的影响。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分析实际货币存量高、现实的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关系等指标,关注的是流动性带来的货币政策困境、潜在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问题。曾康霖认为流动性过剩是金融资产在市场中的交易状态,必须从市场主体的行为和资产负债结构变动去考察,流动性过剩反映市场主体的短期行为和功利主义[2]。任碧云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存贷差和外汇占款以及m2与m1差额的不断拉大等都不是流动性过剩的直接成因,而是由于货币政策没有及时对经济发展出现的变化做出反应造成的[3]。路磊认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是影响当前货币政策的冲击因素,在承认高储蓄率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前提下,通过综合性的货币政策可以治理流动性过剩问题[4]。综上,流动性过剩的定义不同,流动性过剩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也不尽相同。各类定义描述的仅是流动性过剩部分特征,不能涵盖所有,且某些指标与衡量方法也并不适合我国当前的经济背景与制度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在金融体制变革和经济周期等诸多因素作用下,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导致需求不断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加,没有完全被实体经济所吸纳的过剩资金滞留在资本市场,并通过各种传导路径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短期冲击和深远影响。
本文认为,流动性过剩不是经济政策失误的结果,它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效应与资本积累形成的必然现象。从宏观调控角度看,以资产价格上升、经济活动货币充沛为典型现象的流动性过剩是实际货币总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流动性过剩度量可以从货币供给角度进行分析。
二、流动性过剩的均衡分析框架综述
古典经济学家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在探讨货币数量、价格及产出的均衡关系时,逐渐发展起来货币理论(fisher 1911,marshall 1923,pigou 1917)。1911年,irving fisher首先以清晰交易方程式,表达了货币数量理论:
m•v=y•p(1)
其中,m是货币存量,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y是经济实际产出,p是价格水平。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应与通货膨胀和产出增长保持一致,因此,通过公式(1)的变形,可以用来计算货币供给,即通过对(1)求一阶导数有:
可以得出δm的表达式:
根据方程(2),货币供给δm的增长率等于产出增长率δy加上价格的增长率δp,即通货膨胀率再减去δv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率。
大部分货币数量的分析模型都采取对数模型darrat(1986),即采取固定的弹性形式定义货币供给函数,即:
其中,y是某种规模的变量,r是机会成本变量,e是误差项。如果我们用对数形式重写上式,用小写字母代表对数就可以得到简单的线性模型,令β0=lnk,m表示货币需求,y为gdp,r为利率,p为价格水平,那么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价格、产出基本关系如下:
m为货币存量的对数,p是价格水平的对数,y是实际gdp的对数,i是无风险利率,ε是随机误差项。
hallman,porter and small[5]对流动性度量方法进行了较早讨论,他们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价格缺口(the price gap)”。hallman首先假定市场中存在两个均衡价格:一个长期均衡价格,一个短期均衡价格,表达式如下:
其中,pt表示长期均衡价格,p*t表示短期均衡价格,二者的差称为“价格缺口”。
p*t-pt=(vtrendt-vt) (yt-ypotentialt)(5)
方程(5)表明,如果实际的价格低于(高于)长期均衡价格,未来的价格将会具有向上(向下)的预期。根据该式,价格缺口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vtrendt-vt)“流动性缺口(liquidity gap)”,二是(yt-ypotentialt)“产出缺口(output gap)”。
进一步假设,在现有货币总量mt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市场出清,此时的均衡价格如下:
“价格缺口”才等于零。但这三个条件同时成立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就意味着长期价格与价格之间永远存在一个“价格缺口”。
基于hallman等人的成果,gerlach[6]对“价格缺口”进行了重新定义,提出了“货币缺口(real money gap)”的概念,他认为当前已有的货币存量如果低于现行的价格水平,货币供给就会出现缺口。假定货币供给存在长期和短期两个货币缺口,表达式如下:
短期货币缺口与长期货币缺口的差即是真实的“货币缺口”。与“价格缺口”相比,其实是表示了同一概念,只是参数不同且符号相反,即:
那么,在给定的价格水平pt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市场出清,现有的货币需求mt和均衡货币需求m*t的差(m
方程(9)同方程(7)不谋而合,“货币缺口”为零的存在条件也是苛刻的,即(yt-ypotentialt),(it-i*t),εt三者同时为零,货币缺口才会消失。gerlach认为“货币缺口”的变化可以度量流动性过剩,前期的货币扩张必然带来价格上涨与增加潜在通货膨胀,这也是衡量货币政策的依据。
三、流动性过剩的度量模型
流动性过剩的度量会遇到诸多复杂因素,这些因素既包括规范方面的,也包括实证方面的,目前仍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方法来测度流动性过剩。根据对流动性过剩的不同理解,选择不同的分析路径与实证方法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依据本文的观点,流动性过剩既然是实际货币总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那么流动性过剩的度量可以从传统的均衡模型进行分析,探讨货币供给与产出、价格以及通货膨胀的相关关系,进而测量流动性过剩并探讨货币政策等相关问题。本文对货币需求进行估计基于均衡假设,也就是说假定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而对货币供求互动的原因与机制不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了分析的简便而参照了国际通行对货币需求函数的研究,即货币供求相等的均衡假设,因此在本文中货币需求量、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总量在数值方面是相等的。
基于经典均衡理论,在稳定发展的经济体中,一国的产出、价格与利率基本相对稳定,因此可以设定一个基于产出、价格和利率的货币供给参考值――均衡货币供给mequilibrium,通过比较实际货币供给量mreal与参考值的关系,进而分析流动性问题。具体设计如下:
1.均衡货币供给
根据均衡方程,市场存在一个均衡的货币供给量mequilibrium,它由产出、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决定。如果实际产出、价格和流通速度一定,则货币供给也会稳定。将其转换为对数形式如下:
lnmequilibrium lnv=lny lnp(10)
方程(10)的经济涵义与方程(2)一致,即均衡货币供给的增长率等于产出的增长加上价格的增长再减去货币流通速度。用小写字母代替上式,均衡的货币供给可以表示为:
me=y p-v(11)
2.实际货币供给
均衡货币供给是一个经测算的货币供给,但现实市场中的确存在一个实际的货币供应量,衡量指标为m1和m2,狭义货币m1是研究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主要变量,广义货币m2定义更加广泛,能满足研究微观经济主体预防性和资产性货币需求的需要。本文将其定义为实际货币供给mreal。
3.参考货币供给
通过对方程(3)求一阶导数得公式(12):
(m-p)′=(β0 βyy γi ε)′δm=δp βyδy(12)
方程(12)表明,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下,货币需求应与价格、产出相一致。这里将公式(12)中价格δp以稳定的通货膨胀πenvisaged代替,产出δy以潜在产出δypotentialt代替,可以得到货币供给的参考值,本文将其定义为潜在货币供给δmpotentialt,即:
δmreferencet=πenvisaged βyδypotentialt(13)
4.流动性度量指标――实际货币缺口与名义货币缺口
实际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的差,表明了现行的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的差距,当实际货币供给超过均衡货币供给的时候,就会出现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反之就会出现流动性不足,本文将二者的差定义为实际货币缺口mgap,即:
mgap=mr-me(14)
其中,mr,me分别为实际货币供给和均衡货币供给,mgap为实际货币缺口。
利用方程(13)可以计算出潜在的货币供给,同样可通过比较实际货币供给mr与潜在货币供给mpotential的差距,来衡量流动性过剩,此处将实际货币供给与潜在货币供给的差定义为名义货币缺口mnominal gop,即:
mnominal gap=mr-mpotential(15)
综上,无论是实际货币缺口或是名义货币缺口都表明实际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或潜在货币供给的差距,当货币缺口持续扩大,证明存在超额的货币供给量。因此,货币缺口反映出货币总量与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是衡量流动性及货币扩张与货币政策效果的依据。
四、模型检验与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与处理
按照货币经济理论,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一般包括价格水平、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等变量。本文选择gdp为规模变量,先用gdp平减指数将名义gdp调整为实际gdp,再取其对数形式,令产出y=log(gdp/p);货币总量的选择依据中国人民银行1994年10月公布的货币量统计标准,选择广义货币m2为货币总量变量,令mr=log(mt/),mt为货币总量,为价格平减指数;选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通货膨胀的变量,令p=log(cpi);根据货币流通速度定义,令vy=log(gdp/m2)为年度货币流通速度,令vs=log(m2/m1)普遍认为m2与m1的背离程度衡量了金融活动中“松货币,紧信贷”的现象。为季度货币流通速度。
本文研究的样本期间为1991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二季度,变量采用的各项指标为年度数据和季度数据,且变量序列均采用x-11方法进行季节调整。gdp及其平减指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数据来源于《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实证检验
根据方程(11)和方程(14)及本文定义,得到me为均衡货币供给序列,mr为实际货币供给序列和mgap实际货币缺口序列。根据生产函数、hp滤波及状态空间方法得到潜在产出的增长率为8.5%[7]。理论上讲,在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时,通胀率的理想值应为零,但由于存在工资的向下刚性,因此通胀率不可能达到零,确定通胀率的理想值为2.1%,根据方程(13)和方程(15)我们可以得到mreference潜在货币供给序列和mnominal名义货币缺口。
首先,通过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各序列平稳性,判断其单整阶数;其次,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判断实际货币供给、均衡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缺口关系。篇幅所限,季度数据的检验结果省略。
本文利用eviews5.0软件对各变量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进行adf检验,结果见表1所示。
检验结果显示,上述变量均为平稳序列,且均为一阶单整过程i(1)。对于由上述变量构成的模型,经一阶差分后构成平稳时间序列。
由于上述变量均为一阶单整过程i(1),为避免“伪回归”问题,本文用johanson协整检验对实际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缺口、均衡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缺口进行了协整分析,检验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上述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说明实际货币供给对货币缺口、实际货币供给和名义货币缺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为进一步验证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之间的稳定关系,本文基于vec误差修正模型对实际货币供给、均衡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缺口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3。
结果表明,实际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缺口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实际货币缺口与均衡货币供给也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而实际货币供给和均衡货币供给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这表明,货币供给并没有参照均衡货币供给进行,货币供给过量造成了货币缺口,形成了流动性过剩。
3.结果分析
从年度数据分析,实际货币供给量始终与均衡货币供给、潜在货币供给存在一个货币缺口。实际货币缺口在1991―1997年表现特别明显,这与当时我国的经济高增长率、高通货膨胀率与高货币投放等经济状况相一致,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造成了当时过剩流动性泛滥,最直接的指标就是通货膨胀率最高达24%。为控制通货膨胀,央行在1995―1997年连续采取了组合政策,紧缩银根、控制投资等,我国经济在1997年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平滑曲线图1显示出了实际货币缺口的变化,在1993年的时候达到了最高,随后持续下滑。原因是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货币供给与扩张并不能及时反映在经济领域。
1995―1997年间我国的实际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相接近,货币缺口接近0。这充分表明央行货币政策调整之后,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货币供给与现实需求基本平衡,流动性过剩问题消失。1997年以后,由于多种因素,货币政策又逐渐放松,实际货币供给始终超过均衡货币供给,特别是2003年达到了最大。随着经济增长的稳定,2003年至今的实际货币供给始终与均衡货币供给保持较小的差距,这也符合2004年以来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货币缺口逐步降低。通过比较实际货币缺口与名义货币缺口,发现虽然二者在数值上存在一定差距,这是因为潜在的货币增长与均衡的货币增长有一定差距,但其变化趋势与方向基本一致,这也可以说明从潜在货币需求和货币缺口角度分析流动性过剩同样具有说服力。从数据分析来看,由于我国gdp的增长季节性因素较为明显,货币供给及相关政策又相对稳定,因此从每个季度分析来看,实际货币缺口始终存在,且波动较大。由于货币政策与货币供给的时滞性问题,2003年以来积累的流动性过剩正逐步释放,通过各种方式对宏观经济产生冲击。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货币需求理论对流动性过剩展开讨论,基于均衡分析给出货币缺口模型,通过对我国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流动性过剩是实际货币总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由于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供给和产出、价格与货币流通速度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度量实际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讨论和度量流动性过剩。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缺口与实际货币供给、货币缺口与均衡货币供给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第二,将货币缺口作为衡量流动性过剩的度量指标,符合我国中央银行以货币数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我国经济领域中的货币缺口仅在个别时期接近零,大部分时期是实际货币供给超过均衡货币供给。由于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存在时滞性,货币缺口波动较大,长期积累的过剩流动性正以各种方式进行释放并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第三,虽然当前我国货币缺口没有持续扩大,但流动性过剩已经在消费领域有所表现,投资过热、产能过剩和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正预示着过剩流动性的冲击正在加剧,央行必须以控制流动性过剩为政策基调,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流动性过剩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已经表现出由潜在的通货膨胀逐渐转变为全面通货膨胀状态。当前,要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通过调整金融与信贷政策,引导资金合理配置,及时疏导使资金流向资本不足的产业与部门,缓解资本市场的压力。同时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立多种投资渠道,吸引过剩流动性转化为投资与消费,纠正经济发展模式,继续维持央行的对冲操作,维护稳定的宏观环境,为最终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赢得时间。
第一,确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任何经济增长波动带来货币供给政策的滞后都会影响货币币值稳定。因此,长期来看,制定合理的增长目标与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是控制流动性的基本思路。第二,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是设定稳定的物价水平作为调控指标,根据我国的通货膨胀指标构成分析,目前cpi统计指标存在偏差,住房权重较低,并未反映实际的市场价格波动,相反食品权重较高,这些又放大了食品价格受季节影响的作用。因此,合理地计算与设定cpi将是货币政策控制目标合理性的关键。一般认为2.8%―3.2%的cpi是可以接受的。第三,运用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央行运用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为主要调控手段已经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该类手段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而且危害也很大,一方面降低了银行的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又不利于央行通过商业银行进行金融调控,而一旦外资流入缓慢,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降低存款准备金带来的二次流动冲击不可小视。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流动性问题复杂而且多变,任何单一的理论与政策都不能完全地解析与解决流动性过剩的表象与根源。要采用多种政策,从治理流动性过剩冲击与解决流动性产生根源两方面入手,标本兼治地解决流动性过剩难题。结合宏观政策与发挥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共同治理流动性过剩矛盾,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过剩流动性冲击:当前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6,(5).
[2] 曾康霖.“流动性过剩”研究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2007,(1).
[3] 任碧云,王越凤.中国流动性过剩原因辨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2).
[4] 路磊.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j].金融研究,2007,(1).
[5] hallman, j. j., porter, r. d., small, d. h.is the price level tied to the m2 monetary aggregate in the long ru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1,(4):841-858.
[6] gerlach, s., svensson, l.e.o.money and inflation in the euro area: a case for monetary indicator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3,(50):1649-72.
[7] 刘斌.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间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2,(7).
empirical compare analysis on the money supply and money gap
du xiao-yu, li xiao-zhou, jin yan
(school of busines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
through compa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money supply and equilibrium of money supp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measuring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 liquidity in china, and concludes that excess liquidity can be defined as the deviation of real money aggregated from expected equilibrium level. our empirical conclusions indicate that there have long-term and steady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real money supply, equilibrium of money supply and money gap in china. the money gap is close to zero in certain time, and the real money supply excesses the equilibrium of money supply in most times. the excess liquidity is the inevitable phenomenon resulting from the wealth effect and the capital accumulation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the result of misplay of economic policy. at present, excess liquidity is releasing by various means and influences the macro-economics. it accords with the money policy of central bank of china which takes the quantity of money as the goal of agency to view the money gap as the measure of excess liquidity.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xcess liquidity is to optimize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increase the ways of investing and develop the capital markets.
key word:excess liquidity; money supply; money gap
货币供给篇2
分析货币供给问题,有三种观点:一是,货币内生性,即货币供给是经济内生的,其供给数量由经济运行情况决定的;二是,货币外生性,即货币供给不依据经济运行状况,而由一国货币发行当局决定发行数量;三是,货币混合论,即货币供给不完全由经济内生,也不完全由货币发行当局决定,而是两者的综合。对货币供给研究,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学说是货币学派的“单一货币规则”,主要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该理论核心是货币供给增长率等于经济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国内有一些学者对货币供给也给出了不同答案,但都缺乏实证验证;但也有一些实证研究,利用vec模型和var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但都不太系统,如冯玉明、袁红春、俞自由在《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的实证》一文中指出我国货币具有较强的内生性,但其在分析方法上比较简单;李晓华、侯传波、陈学彬在《我国货币内生性问题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利用var模型对货币供给进行分析,但其在选择变量方面只是用财政预算支出,出口额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变量来分析广义货币m2,并且在分析时也过于简单。因此,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来实证分析我国货币供给问题,在选择模型变量方面和深入分析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
2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经济学中,影响一国货币供给有很多因素,如一国经济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一国货币汇率体制,货币供给预期,国际金融市场对本国货币供给的影响,严重自然灾害或者是重大突发性事件如地震等等因素。如果把影响一国货币供给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把一国货币供给作为被解释变量,就可以建立一个关于我国货币供给的函数。以广义货币增长率m2表示我国货币供给,gdp,cpi,ppi,huilv表示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经济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我国汇率变动率等各种因素,则我国货币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m2=f(gdp,cpi,ppi,huilv⋯),具体分析如下。
2.1数据平稳性检验
广义货币m2供给增长率,gdp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汇率变动率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在1990-1998年数据线性趋势起伏不定,数据明显不平稳,须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广义货币m2供给增长率,gdp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汇率变动率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是不平稳的;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得到δm2,δgdp,δcpi,δhuilv,δppi再对其进行单位根adf检验,其adf检验统计量均小于显著性水平5%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表明至少可以在9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差分序列δm2,δgdp,δcpi,δhuilv,δppi均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广义货币m2供给增长率,gdp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汇率变动率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这5个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均为一阶单整i(1)过程。
2.2变量格兰杰因果关系(granger)检验和协整性(johan2sen)
检验对m2,gdp,cpi,ppi,huilv五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广义货币m2增长率和我国gdp增长率在10%的显著水平下,两者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广义货币m2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10%的显著水平下,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广义货币m2增长率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在10%的显著水平下,也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广义货币m2增长率和我国汇率变动率huilv在10%的显著水平下,同样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再对m2,gdp,cpi,ppi,huilv五变量进行协整性(johans2en)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五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2.3模型滞后阶数选择分析
经过分析模型选择滞后阶数3最好,因为在滞后阶数3时,施瓦兹aic值最小并且此时赤池sc值也最小,但考虑到要建立的模型,由于样本期限较短,并且样本数据均为年度数据,为了保持数据本身合理的自由度,使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并且为了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因此选择最大滞后阶数为2。
2.4var模型估计结果
由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要求系统中的变量具有平稳性,因此把m2,gdp,cpi,ppi,huilv这五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形式带入模型,并利用计量统计软件,得出如下var模型估计结果,具体整理如下:
m2=0.5843m2(-1) 0.8903m2(-2) 0.0183gdp(-1)-2.2103gdp(-2) 0.1583cpi(-1)-1.4493cpi(-2) 0.1803ppi(-1) 0.9113ppi(-2)-0.2793huilv(-1) 0.0953huilv(-2) 12.130
r2=0.90f=16.03
由于,本文主要是对广义货币供给m2进行实证分析,在此主要讨论m2的var模型表达式,而对于gdp,cpi,ppi,huilv的var模型表达式不作深入讨论。在m2的var模型中,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90,说明模型拟合得还是比较好的,但与真实值相比,拟合效
果还没有达到十分完美的程度。
2.5var模型系统稳定性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通常,对于var模型单个参数估计值的经济解释是很困难的,如欲对一个var模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可以运用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其中,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的反应,即在误差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新息(innovation)冲击对var模型中内生变量当期值和未来值产生影响。一般地,非稳定的var模型不能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为此,需要对该var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经过分析得该var模型是稳定的,因此可以对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在此,只对广义货币m2进行脉冲响应分析。m2分别受到自身,gdp,cpi,ppi,huilv,一个标准差的随机新息冲击的响应情况,如下分析:来自自身的冲击,总体响应都是显著的,都为正。这说明,对自身标准差的随机新息冲击的响应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来自gdp的冲击,我国经济增长对广义货币供给m2冲击还是比较显著的,经济增长会引起我国货币快速增长;来自cpi的冲击,总体上还是比较显著的,表明居民物价水平升高,导致货币需求增加,从而会引发货币供给增加;来自ppi的冲击,总体上还是比较显著的,表明工业品出厂价格提高,需要更多的货币进行交易,进而也会引发货币供给增加;来自huilv的冲击,总体上不显著,表明我国汇率变动对货币供给增加不敏感。
2.6预测方差分解分析
在建立的var模型中,每一个内生变量都有一个独立的方差分解序列,通过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可以发现随机新息的比较重要性信息。gdp,cpi,ppi,huilv的预测方差分解表明,对广义货币供给增长率一个标准差大小的随机新息冲击,其标准差从第2年开始分别被gdp,cpi,ppi,huilv所感应,各自占比分别为0.35%,0.74%,8.59%,1.96%。经过分析发现第7年到第15年,m2的方差分解被gdp,cpi,ppi,huilv感应的值一直比较稳定,m2的方差分解被m2本身感应的值一直比较大,说明我国广义货币供给m2本身增长受其自身系统扰动比较大,其次我国广义货币供给m2增长也受我国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影响也比较大。
3基于var模型分析的我国广义货币供给m2主要结论
本文对时间序列变量m2,gdp,cpi,ppi,huilv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并构造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广义货币m2增长率和我国gdp增长率在10%的显著水平下,两者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表现出存在显著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快,要求货币供给增加;另一方面,我国货币供给适度地增加时,也会刺激我国经济增长。但通过脉冲冲击和方差分解分析,可知我国经济增长情况并不是我国货币供给增加的全部原因,还有其他因素,也即说明了我国货币供给并不是完全内生的。
(2)尽管广义货币供给m2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通过脉冲冲击和方差分解可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也对我国广义货币供给m2增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说这不是长期的,但这也对我国短期货币供给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在分析短期货币供给时,一要考虑当前的通货膨胀情况,二要考虑到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
(3)广义货币m2增长率和我国汇率变动率huilv在10%的显著水平下,存在着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货币供给变动是引起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因果。我国目前人民币还在稳步升值,但升值幅度一定要考虑到我国国内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和货币供给情况。还可以通过脉冲冲击和方差分解可以证明,我国货币供给变动对汇率波动不敏感。
(4)要充分重视我国目前货币供给变动受其自身影响比较大。在建立的var模型方程式中,可知m2与其滞后一期的值,滞后二期的值关系都比较显著;并且在脉冲冲击和方差分解分析中,货币供给自身受自身影响已达到将近一半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冯玉明,袁红春,俞自由.中国货币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的实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10).
[2]刘斌.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间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2,(7).
[3]李晓华,侯传波,陈学彬.我国货币内生性问题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5).
[4]高红兵.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会对资金造成巨大压力吗[j].中国证券报,2003,(7).
[5]郑雨,李新波.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7,(1).
[6]王双正.基于var模型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1).
摘要:货币供给外生还是内生,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来定量分析我国广义货币供给(m2)问题,经过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冲击分析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得出我国货币供给不完全是内生的,但我国广义货币供给与我国经济增长率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货币供给篇3
关键词:乔顿模型 电子货币 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 影响
一、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挑战与困惑
电子货币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代替传统现金,是现代经济社会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替代物,代替现金或者活期存款充当着交易媒介,但其本质特征并没有完全脱离现金和活期存款。电子货币方便、快捷,加速了资金的流通,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减少了货币流通费用。电子货币为其发行者带来了巨大收益,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方便和快捷,也对中央银行的职能和作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电子货币支付的安全性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电子货币对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替代效应,并且出现了取代传统货币的趋势。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并不只是形式上的替代。它不仅使货币供给结构发生了改变,还使货币层次之间的转化变得容易,各货币层次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难以界定。这对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带来极大的挑战。
另外,电子货币的产生使狭义货币量和广义货币量难以统计,难以清晰划分货币层次,这势必给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诸多困难。例如:各种信用卡、借记卡以及活期存款的通存通兑,从形式上是居民个人的储蓄存款,从货币供应层次上应该归属于广义货币范畴,但其流动性可以同流通中的现金相比拟。电子货币的变现成本非常低,当人们需要交易性货币时,可以利用电子货币迅速变现的特点,在各种金融工具之间迅速实现转换。于是,原有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指标失去了意义,无法使用原有标准来衡量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变化,也就无法准确分析货币供应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无所适从。这对金融市场的分析和货币政策的制定非常不利。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构成。银行体系的各种存款正是通过银行准备金的多倍扩张创造出来的。若设: m表示货币供给;b表示基础货币;m表示货币乘数;c表示通货;d表示活期存款;r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那么:m = c d;b= c r。
货币乘数:m = m /b= ( c d) / ( c r)=(c/d 1)/(c/d r/d)
传统货币供给模型为:m = b·m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乔顿对这个模型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推导出比较复杂的货币乘数模型。在乔顿的分析中,货币只包括两项:公众手中持有的通货和私人活期存款,即狭义的货币定义m1 。乔顿货币乘数为:
m = ( 1 k) / [k rd rt·t e]
其中:k =c /d,k表示通货比例,c表示公众期望持有的通货;rd 代表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t= t /d ,t表示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定期存款,t表示定期存款比率即定期存款同活期存款之比;rt代表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e= e /d,其中e表示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e表示超额准备金比率。可以得出乔顿货币供给模型为:
m= b·m =b·( 1 k) / [k rd rt·t e]
根据乔顿的货币乘数模型, 货币乘数 m是行为参数k、rd 、rt 、t和 e的递减函数,即 m与 r、e、t 、k均呈负相关的关系。现在分析基于乔顿货币供给模型考虑电子货币因素后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一)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1.电子货币对通货的影响
根据乔顿货币供给模型,中央银行垄断着货币发行权,基础货币完全由中央银行控制,从这个角度,货币供给是个内生变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产生了电子货币。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数字符号,可以满足人们对交易和投资的货币需求。电子货币的使用使得流通中通货数量减少,而当今几乎所有的电子货币都是由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或者大企业发行的,电子货币的流通加剧了货币的竞争发行。电子货币替代了流通中的通货,致使中央银行发行的通货仅是整个货币供给的一部分,从而打破了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地位。一定程度上,电子货币的发行脱离了中央银行的控制,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变强。从货币需求的角度考虑,电子货币的产生,减少了流通费用,降低了人们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需求,也就是说,电子货币的使用减少了人们对流通的通货的需求。 2.电子货币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影响
根据乔顿货币供给模型,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活期存款准备金rd·d 和定期存款准备金rt·t·d组成。活期存款准备金率和定期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决定,属于外生变量。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被打破。对于电子货币是否要提取一定比例的法定储备,争议很大。从全球看,大多数国家对于电子货币的余额还没有储备的要求。电子货币部分地替代了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这使得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减少。
3.电子货币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全部存款准备金中减去法定准备金的部分,是商业银行为了避免流动性不足带来的损失而没有放贷出去的资金。超额准备金可以是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也可以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超额准备金持有的数量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关系。根据乔顿货币供给模型可以知道,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受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影响,而市场利率, 融资的难易程度、融资成本的高低以及社会公众对资产组合偏好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数量。网络技术的使用降低了商业银行转换资产的成本,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电子货币的流动性比较强的特点,满足特殊情况下出现的流动性不足问题。电子货币的使用和发展使社会公众的现金使用量减少,通货比率k降低,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其所持有的超额准备金,那么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就会减少。根据乔顿货币供给模型可知,电子货币的产生使e呈现降低的趋势,e的减少必然会使商业银行贷款的规模减小, 从而减少其利息收入。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随着电子货币广泛应用,其对乔顿货币乘数模型各个因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乔顿货币供给模型知道,货币乘数m是一个函数,它会随着通货比率k、法定存款储备金率rd 和 rt、超额准备金率e的变动而发生改变。本文只考虑,电子货币产生和使用后,假定一个因素发生变动所产生的相应变动。假设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子货币的产生和使用会出现法定储备金减少的趋势。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减少会导致货币乘数增大,从而使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同理可知,电子货币产生和使用后,降低了人们对现金和活期存款的需求,也就是说会减少人们对流通中通货的需求。因此,通货比率将会呈现下降趋势,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会导致货币乘数增大,从而使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同理,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子货币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使得超额准备金率呈现下降趋势,也会使货币乘数增大,使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大。
三、对电子货币发展的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电子货币的产生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对基础货币、货币乘数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而,对于电子货币的流通,中央银行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为了应对电子货币对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把电子货币也纳入货币总量的统计中,从而可以更加准确衡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其次,为了保障支付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应该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资格进行限定。这样既可以保证支付系统的可靠,又可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发行主体如果为银行,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健全的财务体制,信誉比较高的银行;发行主体如果为企业,应当选择那些资金实力雄厚和财务制度健全的大型企业。第三,为了应对电子货币对法定准备金的影响,中央银行应该强制要求电子货币的发行者按照所发行的电子货币提取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还应该积极探讨将电子货币余额纳入存款保险体系种,维护电子货币使用者的信心。最后,为了应对电子货币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各国应该加强国际间货币政策的协调和沟通。中央银行在测定电子货币量和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与有关国家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免通过电子货币实现对货币政策的回避,出现资金外逃,产生金融动荡。应该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电子货币的跨国界流通进行规范,如电子货币流动管理和报告制度、电子货币产品与系统资料及交换方式、相互影响说明等。
参考文献:
[1]徐畅畅,李玉辉.从货币形式的演变看电子货币的发展前 景[j].经营管理者,2009(14).
[2]孟爱霞,董建俊,安琳.电子货币的发展对金融的影响透 析[j].华南金融电脑,2005(11).
[3]吴礼斌.电子货币的风险管理及法律监管[j].电子支付, 2009(4).
货币供给篇4
关键词:货币供给;经济增长;相关性
一、前言
自从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完成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目标,政府必须要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调控。市场经济存在着特殊的发展规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经济波动时有出现。货币供给在经济增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以及实证方面研究作为经济学界所关注的热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阐述了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内涵,并对国内外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的关系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怎样控制货币供给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以期为理论界与实业界提供借鉴。
二、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内涵
1.货币供给的内涵
货币供给就是一定时期内某一国家的货币供给主体向经济系统中投入货币、创造货币、扩张或者收缩货币的整个过程。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涵主要分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所谓动态的货币供给就是一定时期某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者收缩货币的整个过程。而静态的货币供给是说在一定时点上处于流通中的货币存量,即平时说的货币供给量。
2.经济增长的内涵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就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某一国家人均产出或者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大小是对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的体现,也是对国家或者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进行衡量的标志。
三、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对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学术界主要有推动论、中性论和抑制论3种观点。曾令华发现我国名义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实际经济增长率亦随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货币供应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姚远发现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滞后性,长期内货币非中性,而经济增长并不对货币供应有影响。在经济增长中货币供应量的改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经济增长的变化却并非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原因。米咏梅、王宪勇研究发现我国经济波动的根源是总供给的冲击,总供给冲击产能对出波动的90%进行解释。
增加货币供给会提高均衡时的资本存量,推动经济增长,但就长期而言,货币供给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率具有有限的影响,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是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等非货币条件。杨柳和李力利用calvo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是需求拉动型的,货币非我国经济波动的根源。潘李剑研究货币供给与经济波动,短期看来,广义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会明显造成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然而长期来说二者不会影响经济波动。傅伟力持有货币中性论,认为货币供给量不能对gdp的变动进行很好的解释。同时,还有研究认为中国实际货币供给量和实际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为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实际货币增长率并非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目前尚无定论,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短期来看,货币供给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今后发展中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货币政策应重视稳定物价,突出货币政策的主体地位,中国货币供给必须与经济增长的速度相适应,从而推动中国利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有效地调控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曾令华:论我国m2对gdp的比例[j].金融研究,2001,6.
[2]张 奇: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emc模型分析[j].中国社科研究生院学报,2006,1.
[3]姚 远: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2.
[4]黄忠民 高 珂:中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1986-2007[j].中国经贸,2009,16.
[5]米咏梅 王宪勇:供给冲击、财政冲击、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svar方法的分析[j].2011,3.
[6]杨 柳 李 力: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数量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5.
[7]潘李剑: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波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2,1.
[8]傅伟力:我国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1,14.
货币供给篇5
【关键词】内生性 货币供给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一、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理论概述
(一)货币供给相关理论
货币供给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经济中投入或收回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量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为确保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而维持的货币存量,它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一定时点的负债总额。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是共同决定货币供给量的三大因素。现代经济金融条件下,货币供给机制由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和中央银行发放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进行宏观调控这两个层次构成。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再加上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币的总和,它在性质上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通过信用活动来投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则由中央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引起,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进行:再贴现和再贷款,购买政府债券及对财政贷款,购买黄金、外汇。商业银行是二级银行制度下货币供给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货币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载体,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是通过提供活期存款服务、发放贷款等方式来创造货币的。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即,其中为货币供给总量,是指基础货币,就是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由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比和通货比率共同决定。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无常是不争的事实,它完全取决于支付制度与交易习惯,中央银行无法进行控制,因而不存在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
(二)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书中首次将货币纳入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认为货币是外生性的,并把这一观点作为经济分析的一个基本前提假设。弗里德曼和米什金等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很强,同时对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因此他们提出,货币供给是可以被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然而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和金融理论的创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外生性的货币供给理论并不是毋庸置疑的。格利和肖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书中第一次提出内生货币的概念,从债权角度以私人部门的标准来区分内生货币与外生货币。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托宾认为,货币供给主要取决于公众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又由公众的资产偏好决定。因此,货币供给是由包括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以及社会经济各部门的活动共同决定的。随着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区别不再明显,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的差异日渐淡化,货币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内部变动,难以由货币当局直接控制,从而表现出内生性。以戴维森和温特劳布等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做出了新的解释和发展,他们以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作为主要命题之一,在货币经济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力依旧比较强大,中央银行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货币调控责任。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特征在不断增强,导致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二、基础货币的内生性分析
(一)再贴现及再贷款的内生性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中央银行进行基础货币投放的最主要的渠道,主要途径是再贴现和再贷款。再贴现和再贷款通过增加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负债,而商业银行负债的增加使基础货币等额增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者再贷款,那么基础货币也就会相应缩减。
当商业银行要求央行增加再贴现和再贷款时,中央银行为了维持经济运行的稳定,只能按照商业银行的要求增加再贴现和再贷款,由此形成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倒逼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货币供给开始表现出内生性的特征。其次,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社会信用机制还在不断健全,票据贴现市场还没有发育成熟,导致我国再贷款和再贴现业务的发展非常缓慢,使得基础货币没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这使再贴现及再贷款呈现出内生性的特征。
(二)购买政府债券及对财政贷款的内生性
中央银行无论是直接购买政府债券,还是对财政进行贷款,或者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使持有的政府债券增加,都扩大了对财政的资产项目,使财政金库里的存款增加。当支用财政金库里的存款时,财政金库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减少,因此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就相应增加。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通过对财政的资产业务,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得到增加,从而使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但是在我国,这一政策工具的宏观调控作用并不能被有效的发挥出来,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1年以下的短期政府债券的数量非常少,适合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债券资产不多,严重制约了中央银行对这一政策工具的有效利用。第二,由于央行自身所持有的债券也十分有限,使得基础货币难以像金融理论指出的那样通过逆回购业务来收回,导致基础货币的调控作用受到限制。最后,国债被国有银行视为优质资产,虽然这些国有银行持有大量国债,但出于盈利性目的的考虑,他们不愿将这些国债出售给中央银行,这就使得公开市场交易受到限制,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三)购买黄金、外汇的内生性
通过收购黄金和外汇,中央银行可以增加外汇储备,形成自身的资产。如果中央银行向居民或企业直接收购黄金和外汇,则一方面会使通货投放增加,另一方面会增加居民或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从而增加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如果中央银行直接向商业银行收购黄金和外汇,则会直接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增加。不管是中央银行向居民或企业直接收购黄金和外汇,还是中央银行直接向商业银行收购黄金和外汇,都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出售黄金和外汇,则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
外汇占款是通过下面的传导机制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当外汇占款减少时,中央银行会相应地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减少。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外资不断流入我国的金融市场,使得汇率的影响逐渐加大。为了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满足金融市场对货币的需求,中央银行不得不购入大量的外汇,在这种背景下,中央银行必须发放更多的基础货币使得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特征得到强化。综上所述,中国基础货币的供给具有一定的内生性。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基础货币,但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进程的不断推进,互联网金融使电子货币、金融衍生产品和虚拟资产等新型金融资产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中央银行将逐渐难以控制货币供应量。
三、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分析
货币乘数是中央银行决定货币供给的三大因素之一。
狭义货币供给的货币乘数可以表示为活期存款与现金的和除以商业银行准备金与现金的和。通过进一步分解,狭义货币供给的货币乘数还可以表示为,其中,和分别表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表示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广义货币供给,其中t为定期存款。由此可知,通货比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比率、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等变量共同决定货币乘数。其中,公众行为决定通货比率和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商业银行决定超额准备金比率,而中央银行只决定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这说明,狭义的货币乘数和广义的货币乘数都不能由中央银行完全决定,货币乘数具有一定的内生性特征。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的狭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乘数都是不停波动的。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针对商业银行的各种存款的,并非单就活期存款而言。影响现金比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利率水平、财富水平、收入和信用状况、支票和信用卡的使用程度以及地下经济状况等。我国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的波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整体趋势较为平稳,受利率变动的影响较弱,它的波动主要是由经济周期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而超额准备金率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对于资金的风险收益及成本的权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货币乘数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无法直接控制,也就是说,我国的货币乘数具有内生性的特征。
四、货币流通速度的内生性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用来购买经济中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美国经济学家艾尔文-费雪提出著名的现金交易方程式,对货币流通速度做出了说明。现金交易方程式的含义是:流通中货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价格水平和总产出水平的乘积。费雪认为,在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很小,因此可以看作是外生性的。在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庇古根据马歇尔的观点,提出了现金余额数量说和剑桥方程式,分析了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动机,认为现金余额的变化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剑桥方程式指出:货币量等于货币量占国民收入的比率、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三者的乘积。此外,凯恩斯提出流动偏好理论,将公众持有货币的动机划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三种,认为货币流通速度随着利率的变动而波动。
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它与经济增长率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虽然年度变化很大,但有逐年稳定的趋势。
五、货币供给内生性的政策启示
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我国金融资产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使虚拟资产和电子货币在金融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放的经济环境也使货币的自由兑换成为可能。所有的这一切,都强化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特征,使传统的货币调控政策面临挑战。通过前文的分析,对此得出以下政策启示:
第一,实施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宜的货币政策手段,提供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协调的货币供给。相比于直接货币政策,间接货币政策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更能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率提高,更适合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间接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另外,央行在调控货币供给时,应使货币供给的增长保持与经济增长速度的相互协调,除了要在数量上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更要在结构上满足经济良性发展的要求。
第二,培育良性的货币供给内生机制。目前,中国缺乏维持金融秩序和货币供给的有效机制,因此,金融市场的稳定必须借助于中央银行的外部调控。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货币供给的内在稳定机制对金融体系的完整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所以,积极建设良性的货币供给内生机制意义重大。
第三,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本外币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货币的外延日益扩大,各种虚拟资产和电子货币相继出现,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越来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中央银行应积极利用利率的中介作用,当务之急就是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利率的市场形成机制。此外,要大力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放宽目标汇率波动幅度,充分发挥本外币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
最后,实行多元化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强化使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政府不得不实行多元化的宏观经济政策。面对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仅仅依靠减少或增加货币供应量是无济于事的,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有效需求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应采取多元化的经济政策,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等结合起来,同时采取适宜的产业政策以及结构性调整等长期性的政策,促使经济恢复正常。
货币供给范文
2022-11-05 阅读:0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