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教学法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31 06:28:53

病案教学法论文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1

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份有针对性的试卷,考察使用不同教学法进行学习的学生其学习的效果。优:80~100分。良:60~79分。差:0~59分。优良率=(学习效果为优的学生数 学习效果为良的学生数)/学生总数*100%[2]。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教学后,观察组学生学习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学生学习优良率为6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对医学院的学生使用病案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成绩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笔者将病案分析教学法的优势总结为以下三点:

3.1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过去,对妇产科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通常没有结合具体的病案,学生经常会觉得学习的过程索然无味。病案分析教学法将讲解病案作为课堂导入方式,将病案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病案中患者发病的原因、临床表现、病理等,并对其作出最后的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清晰易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充分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如,教师在讲解“前置胎盘”这一节课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个病案:一个怀孕6个月的孕妇晚上睡觉之前无出血的情况,但是醒来后却发生了大出血。学生会对这个病案充满好奇心,然后询问教师,孕妇没有任何痛苦,也没有出血的诱因,为什们会大出血?为什么在怀孕6个月的时候出血?胎盘为什么会在宫颈口上、子宫下段形成?该如何进行预防和诊治?这样,教师就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听课时会更加认真。

3.2可以培养学生归纳和分类总结的能力

某一临床症状并不是仅仅对应着某一种疾病,疾病的特征也不完全和书本上所描述的相一致。如何鉴别、诊断某一常见症状是哪种疾病的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学习模式之一。使用病案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如,学生模拟对一位休克患者进行临床抗休克紧急处理,向患者家属询问其发生休克的情形,得出脏器破裂等出血的病因,然后和流产、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盆腔炎、妇科急腹症黄体破裂、急性阑尾炎、外科急腹症等病症相鉴别。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临床检查结果、患者的特征、临床表现、病史等方面分析患者的病情[3]。

3.3有助于改革考试的方法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2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病理学各论;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r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43-01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它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医学教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一个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学好病理学是非常重要的。故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家专家willian osler称“病理学为医学之本”。我们在病理学各论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1 案例教学法的涵义 案例教学法是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重在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1]。

病理学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真实的典型病案的分析和探讨,不仅强化了相关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如何去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何做决策,简而言之,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内容,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的内容。

2 病理学案例教学的过程

2.1 精选案例 案例是病理学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只有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与之相适应的典型案例,才能使教学过程精彩无限,事半功倍。精选案例需要教师把握以下原则:第一、案例的来源。案例必须有一个真实的来源。朱金生认为,案例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而不是一种“坐在椅子上空想的案例”[2]。通过收集临床真实的典型病例及部分文献病案,并结合专业实际加以修剪、补充并编写而成。第二、案例的内容。设置案例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要紧紧围绕本学科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全面分析教材和学生层次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同时考虑学生尚未接触临床,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案例的能力层次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重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案例的评价。案例好坏最终取决于它的应用效果,在课堂测试中反映良好的案例才能运用于教学。

2.2 合理编排内容,创造宽松环境 通过教材进行内容浓缩,凝炼,删除部分陈旧内容,特别是在各论部分增加了问题思考、病案分析、难点,尽量采取电化教学手段,压缩病理实验课学时,增加病案分析学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学条件和实践机会,从而克服高分低能的倾向[3]。

2.3 组织案例讨论,激励发表观点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着眼于能力培养。教师应始终保持一种“中性”状态,讨论时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控制课堂讨论。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让针锋相对的观点能够表达出来,并通过提问方式以使讨论能够向深层次拓展。最后是班级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并由具体案例提升理论层面。

2.4 合理使用案例,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及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方法是:①案例课堂设疑型:在某些章节授课前,教师先列出案例,然后提出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教材的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思考,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动脑,踊跃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由教师作出总结分析。②案例课堂讨论型:一般提前2至3周时间告知学生准备讨论的案例,考虑每班学生人数较多,可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以7-8人为宜,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集资料,先在组内讨论,达成共识,指定中心发言人,其他成员补充,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间竞赛性讨论。教师进行最后总结,指出思维错误的原因及改进的方法,课后学生书写讨论报告[4]。

3 使用案例教学的效果

3.1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前期学生能较好复习相关背景知识及进行相关资料查阅,案例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不断交流观点,交换意见、反复讨论,摆脱了以往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背多分”的怪状,也较好解决前期基础课程与病理学的衔接,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的机器变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3.2 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 以往学生中普遍存在重临床,轻基础的现象,实施案例教学大大缩短教学与实际情景的差距,将病例引入课堂,使病理回归临床,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当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病理学知识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及治疗时,内心成就感油然而生,产生“我要学”的强烈内驱动力,也有助于工作责任心的培养[5]。

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案例教学主要以临床常见病例为载体,摆出临床中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没有呆板套路或标准答案,通过教师的巧妙的引导,呈现在学生面前,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 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4.1 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的采用,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方法的否定、排斥,相反精选病例不可能保持学科理论的系统完整性,要求在运用病例教学法时,注意与传统讲授法配合,并结合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我们主要在各论开展案例教学法,总论部分仍以教授法为主的原因所在。

4.2 案例教学存在时间不足,内容展开不充分的缺陷 有限的课堂时间,使得我们只能选择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但一个优秀病案所涵盖的多个切入点及丰富内容绝非几个代表,几次发言可以概括,这就造成实际课堂安排受限,仅有部分学生参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从讨论报告内容也不难看出对病例探讨深度不足。

4.3 应避免案例设置对主干教学的影响 生动病例较直观有助于记忆,但也会导致某些学生在学过相应的课程后,只记得相应病例细节,反而把章节重要内容遗忘,必须多与学生深入交流,及时进行调整、纠偏。

总之,在病理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医学工作者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琼.病理学案例教学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8):18-19.

[2] 朱金生.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我国mba教育中的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6):23-25.

[3] 郑少燕,杨棉华,蔡琮.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224-227.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 中医;医学生,病案教学法,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8—0080—01

在中医临床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掌握了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临床工作,成为合格的医生。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训,是教学中的难点。将病案教学法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现将几点认识总结如下。

1 借助病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病案教学法起源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和完善,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在医学教学课堂中,病案教学法的应用,是围绕一个常见病的典型病例,由教师指导启发,学生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并提出治疗意见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病案教学,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临床,对于课堂教授的理论知识,在临床上是否用得上存有很大的疑问。因此选择病案式教学,通过病案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病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针对所讲授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合适的病案,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从疾病的临床特征到诊断治疗,使得基础知识转化为临床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

2 契合大纲。选择并编制病案

在病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大纲中的要求,精选并设计、编制病案,使得病案教学能够成为理论教学的良好补充。首先,在病案的选择上,要经典、准确、简单,一个病案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可。

其次,针对所讲授的疾病的关键知识点选择病例,针对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对病例进行编辑,尤其是对典型症状、关键时点等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突出描述,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点。再次,根据学生水平、教学层次要求,应用名医医案,提出问题—启发—讨论—总结,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在医学课程的教学课程中,不仅要教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断要点治疗方案,还要对学生的诊疗能力进行培养。病案教学就能够很好地对理论教学进行补充,充分利用病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

3 病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病案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应用关键知识点,分析典型病例,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点。与理论知识教授的方式不同,病案式教学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开创思维为主要目的。理论知识教授由于授课内容较多,所以以课堂讲授为主,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通过教师提出病例,学生进行讨论等多种方式,避免理论课中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 通过引用病案,角色扮演,增加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现在患者难以配合,在示教课过程中,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的锻炼,也难以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如何达到示教课的教学目的也是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示教课中,通过引用病案,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目的,是值得推荐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引用的病例要经过精选,主要是以患者的就诊情形为主要模拟景象,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能力培养的要求。

综上所述,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是目前医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临床思维是临床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对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进行合理运用的认识活动。中医学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恰当的运用病案,运用病案导入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医辨证思维的培训,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实现认识的飞跃,实现角色的转换,尽快由学生进入医生角色中。

参考文献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4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中医

【中图分类号】r764.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81-1

病案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日益受到教师的推崇,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提高。笔者在中医耳鼻喉科的教学中运用病案教学有一定体会。总结如下。

1病案教学法的意义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中医专业四年级的一门临床专科,经历几年的学习,学生对传统的“注入式”学习已较乏味,引入病案使课本概念化、条理化的临床症状更为丰富,讲解时学生易记忆,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能提高学生兴趣。随着病案教学的深入,分析病案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分析能力,针对病案的处方用药能综合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逐渐培养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病案学生也可了解医家的用药特点,能拓宽思路。同时病案教学也弥补了见习课时的不足,架起了理论学习与临床应用的桥梁,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2病案的选用

(1)选择症状描述较全面具体的病案作为导入式病案,使学生体会临证的情境,或提出主要症状或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选择体现辨证施治特点的病案作为具体分析讲解的病案,使学生能够很好理解掌握。随着病案教学的深入,可选择较复杂的病案分析探讨。

(3)选择有特色的病案,包括一些名家病案。有的虽脱离了课本,但有一定的特色,体现一种思路,可作为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的病案。

3病案教学法在中医耳鼻喉科的具体应用

(1)导入法及例举法

教学中首先采用临床病案的导入引出本次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也使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本内容。诊断治疗时注意事项的讲解也可采用这种方法。简言之类似举实例提出问题。如讲解脓耳时举例,患儿某,流涕、咳嗽2天,伴发热,现出现耳痛。我们应考虑的疾病是什么,还会出现的症状,其发病原因?以此引入脓耳的概念,病因病机,小儿发病较多见的原因。讲解外治清洁法、滴耳法时举例说明保持中耳引流通畅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外治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2)探讨分析法

本法是病案教学的主要方法,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①共同分析法教师呈现病案,由学生一起分析出辨证、用药,教师板书学生的辨证及用药,在教师指导下共同讨论评议学生的辨证用药及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用于某一疾病讲解后的辨证分析。如准备有各种不同的病例,并有较充分的时间,可代替枯燥的辨证施治讲解。

②分组讨论法教师布置病案,学生分组分析讨论,由23名学生板书写出诊断、辨证、处方用药。并请其他同学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或用药,教师总结点评后展示“答案”,最后分析其与学生的不同点、医家的辨证用药特点,学生总结中的优点、存在的问题等。本法的优点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但从辨证到用药全面解析需要一定的时间。本法适用于某一章节讲解后总的概括复习。如鼻科疾病讲解后学生易混淆各疾病,讲解时除讲解病名的字意使学生便于记忆外,分析讨论常见鼻病病例,能纵横联系,在比较中掌握各鼻病的特点及辨证治疗。

(3)课后作业法

布置病例作业,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翻阅课本,对照分析及查阅资料,完成病例分析。通过学生作业,教师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突出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讲解时需使学生面对作业,正视问题,及时修正。对于不同的看法,学生可及时与教师交流,共同探讨。本法优点是提高学生病例书写能力,同时教师可检验多数学生掌握的程度。如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布置了一病例,要求写出中西医诊断,病例主要症状为外感后耳内胀闷堵塞感,在中医诊断方面,学生写出诊断为耳胀和(或)耳闭,针对存在的问题,这时再讲解复习耳胀、耳闭的不同,学生有较深刻的记忆。西医诊断方面许多学生写为“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可能与讲解该病现代医学认识时强调咽鼓管的功能及内外气压变化对该病的影响有关,使学生混淆了一般的气压变化与飞行或潜水的气压损伤。发现了问题,与学生共同学习分析后使学生掌握了该病例的西医诊断。通过这次病例作业,也发现学生分析病例时存在的问题,讲解后,学生在结课的考核中都有明显的提高。

4体会

多年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适时恰当地引入案例,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具体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而分析病案,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综合运用中医基本理论、中药、方剂,锻炼综合素质,对提高理论水平,学会运用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5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 中医教学 应用

随着现代化教育体制的改革,案例式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各中医院校最常见的教学方法。然而,从教学工作实际来看,部分院校在应用案例式教学时还会受到传统病案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从而导致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不明显,无法达到当初的教学改革预期。

一、案例式教学应用中的弊端分析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案例式教学弊端主要是受到传统病案式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很难进行病史、体征的收集锻炼。在传统病案式教学中,教师会在讲课前对临床表现、体征等进行提前归纳,这样在教学时学生就不需要再自己进行归纳,自然缺少了锻炼,教学也就毫无意义。另外,实际临床治疗中病例的体征往往十分复杂,因此教师在归纳时很难做到全面,导致学生难以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详细表现,进而使得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很难发生疾病重点。而学生发现疾病重点、收集病史、体征能力的培养正是案例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而部分学校的教学却恰恰难以达到这一目的。

第二,很难向学生展示案例的真实性和复杂性。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本来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尽早接触真实案例,为其将来走上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老式病例式教学中,案例的展示多是通过教案文字、口述等方式,很容易给学生带来纸上谈兵的感觉,缺乏真实性,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多会对病案进行一些修饰,但是这样会使病案变得更加理想和典型化,病案的复杂性又难以表现出来,效果自然不理想。

第三,小组讨论情况比较少见。随着中医教学规模的扩大,多数学校普遍采用大班教学的模式,导致小组讨论很难进行。而小组讨论本是案例式教学中的主要模式之一,因而以上情况导致案例式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二、如何在中医教学中有效应用案例式教学

我们研究发现,要想在中医 教学中很好的应用案例式教学,学校或者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内容:

第一,合理选择病例。选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发现体征的能力,还在于要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可以选用肺系或者脾系等证型稳定及中医研究比较成熟的疾病案例。这种案例会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掌握,且这两系疾病几乎涵盖了所有常用的中医技巧和手法,代表性较强,很容易达成教学预期目标。

第二,按照相应标准选择案例。案例的选择不应该是盲目的,而是要符合一定标准的。通常来说,教师所选择的案例的证型与教材提供疾病的证型应该相近,且有明确的指向性、侧重点以及明确的中医证型诊断结论。我们泄证为例展开分析:中医中泄证分为湿泄证和脾泄证。这两种证型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因此在诊断中很容易弄混。但实际上,两种证型一属实证、一属虚证,因此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治疗对策。因此,教学中采用这种病例便能很好的向学生传授如何鉴别湿盛和脾虚,病例选择的目的自然能够达到。

第三,采用标准的病案分析步骤。教师在采用案例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按照标准的步骤对病案进行分析,首先,对病案进行四诊摘要,然后找到辩证点,详细分析病性、病位、病因,并找到相关依据;其次,鉴别与该病类似的证型和疾病,并提出相关依据;根据以上分析诊断情况提出处方、方剂及治则。教师若一直采用以上流程步骤,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在自己对病案进行分析时也会采用这些步骤,渐渐的培养学生形成中医思维习惯。另外,教师在理论教授完毕后,要要求学生按照以上步骤对本节涉及的病案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简历标准化的中医思维。

第四,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对其进行评价。讨论是案例式教学课堂中常采用的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不同的思维产生碰撞,从而更好的丰富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因此教师在每次课中,都要留足时间以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确保学生之间的思维产生充分的碰撞,互相产生质疑。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及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各小组内及小组之间的讨论进行相应的点评,及时纠正讨论中暴露的问题,并针对典型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讲解,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中医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中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案例式教学方法应用效果不明显便成为现代中医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合理选择病例、按照相应标准选择病例、采用标准的案例分析步骤、组织学生讨论并进行科学评价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病例式教学方法的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葛芳芳,刘胜,郝微微.案例式教学在中医案例选析课程的应用与体会[j].中医教育,2014,(02):34-36.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病理学;实验教学

病理学是从形态学角度来研究疾病发、发展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近几年,在临床医师职业资格考试中,病例题型在逐年增加。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病理课是学生学习疾病的开始,所以上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疾病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是国外医学院校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近年来在国内一些院校中也被采用翻[1]。鉴于这种情况,还有我们对2013级临床本科有过案例教学法的经验,这学期我们对2014级三年制专科临床专业进行改革,为了比较该教学模式的学习成果,减少盲目性,我们决定将临床专业5个班来进行比较,其中三个班实施案例教学法,为实验班,两个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照班。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4级三年制临床1班、2班、3班、为实验班,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各论部分实施案例教学法,4班、5班为对照班,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1.2考查方式

所有班级的理论任课老师为同一个人,学时一样,班级学生成绩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考试方式一致,由不担任该专业的任课老师命题,试题类型一致,学校教务处统一印发试卷,统一组织考试,实验考试为教研室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理论和实验卷面分均为100分,试卷批改由教研室统一批改,为流水作业。教学方法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740份,收回有效问卷740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试卷统一排序,建立数据库。计量数据均采用(x-±s)表示,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从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各论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案例教学法是根据实施不同的教学目的,改变了以往的传统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上实验课前的一周,老师给学生布置预习典型案例,在每次实验开始之前,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带着问题来上实验课,让学生课下进行思考,带着问题来学习。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结合。而学生通过对案例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临床病例将理论知识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病理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其和临床课程联系紧密,临床上的许多临床表现都是有其病理改变决定的,比如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慢性支气管炎,为什么出现咳嗽咯痰,在病理学上可以找到答案,因为上皮的杯状细胞增多,其粘膜下层的腺体增多,其中粘液腺增多,浆液腺粘液化,所以痰是白色粘液的,不易咳出。所以,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完全理解病理学上的病理变化,同时对临床表现也有了理解,结果对所学的内容都不用死记硬背,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整个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过程,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利用所学的病理知识来分析病例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将抽象的病理学知识变得更具体、直观,使相关的医学知识结合紧密,相互渗透。

3结论

案例教学法的特色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知识巩固,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案例又把理论上相关的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既缓解了实验室压力,又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模式,还减少了学生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思维转换,所以说,案例分析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一个好的教学方法[3],也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但是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操作中都要结合其它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仍处于初级阶段,其教学效果的评价仍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才能检验,教学环节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今朝,刘达玉.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6):72-73.

[2]毕宇.高职《食品微生物》教学改革初探明[j].科教文化,2010(32):237.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7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病案讨论 自主学习

【基金项目】长沙医学院校级教改课题(长医教〔2014〕9号)。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28-02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了解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特点,为临床预防、治疗奠定基础。但是,许多学生不能理解其重要性,轻视基础课程,学习怠慢,学习效果不理想。

病案讨论教学法是以临床病案为基础,教师根据病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病案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学习[1]。学生在模拟临床诊断的情景中开展学习。

一、病案讨论教学的准备

1.病案的设计

首先是病案的选择。结合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可以进行病案教学的相关内容。病案要真实典型,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和可讨论性[2]。病案要体现某一疾病的特性,与某种病原体密切相关,同时,也要体现某类疾病的共性。例如,针对“肺炎链球菌”引入“大叶性肺炎”的病例,可与引起“间质性肺炎”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鉴别;通过“流脑”病例,可将“脑膜炎奈瑟菌”与引起“乙脑”的“乙型脑炎病毒”区别,等等。病案书写要规范,包括:主诉、现病史、个人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

然后是病案讨论的问题设计。围绕病案设计若干个讨论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以体现医学微生物学及相关知识为主,适当联系其它学科,尽量不要超出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范围。如“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例,先从副溶血性弧菌的形态学、生理特性、培养特性、致病特点等几个方面展开设问,接着要学生联系其它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比较这些病原体在致病方面的区别,最后总结提问:如何预防、治疗食源性致病性微生物的感染?问题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既掌握了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也对其它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温故知新和融会贯通。

2.讨论前的准备

老师提前给学生发放病案素材及讨论问题。4~5名学生组成一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前准备。小组成员分析病案,利用教材、网络、电子文献、图书馆等资源寻找问题的解答方案;随着对病原体的越多了解,也会发现许多问题;最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自制ppt。

二、病案教学的讨论过程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先阐述本小组的问题解答和观点,要求表达清晰明确。接着,其他小组学生对该组表述进行提问,或者是对自己的疑问进行提问,该组成员对这些提问进行解答。然后,进行下一组的发言阐述,依次轮到最后一组。最后,老师总结发言,尤其针对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老师还应把握讨论方向,讨论内容偏离轨道,要及时扭转方向,讨论内容出现错误,要及时纠正错误。讨论结束后,老师根据学生表现和讨论结果给出客观评价。

三、病案讨论教学法的意义

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引入临床病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老师对理论知识的单纯讲授,如果知识点零乱分散,学生被动接受,往往觉得单调而枯燥。临床病案的引入满足学生对临床的好奇心,认识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的关联性和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基础课,学习上产生动力;各抒己见的讨论环境打破传统课堂的“宁静”,没有老师的“口若悬河”,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每位学生都是讨论主体,如果学生从态度上认真对待学习,亦会增加学习积极性。

讨论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定是布置的最初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必须要对问题进行认真解析,利用多种资源、查阅相关资料,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临床病例相结合,由一种疾病向其他相似疾病发散思考。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能发现新的问题;既锻炼了能力,又拓宽了知识。

病案讨论教学有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一次病案讨论教学从准备到结束,学生都是执行的主体,老师起引导和指导作用。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后开始自觉主动学习,例如,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各种资料中寻找重要的知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探索沟通、讨论争辩。主动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体会到成就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临床思维的方式,离实现培养目标又近了一步。

四、小结

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引入病案讨论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助于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妮,邵明明等.兴趣教学法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5):2290-2291.

[2]莫林.病案讨论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2015,1(17):43.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8

1 前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神经系统疾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症状的复杂性,疾病的难治性等特点。学生在神经病学临床实习中需结合神经系统主要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联系临床实际,逐步提高临床技能,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如何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临床教学中需解决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s)是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下,教师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分析、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我科自2009年开始把案例教学法用于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临床实习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2 研究过程

2.1 教学对象。自2009年以来在我院实习的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为教学对象,教材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神经病学》。每组实习时间21天。

2.2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①选择典型案例设置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神经病学专科性强,学生常感到内容复杂,难记,难懂,难于掌握。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针对性,典型性的原则,选择神经系统各疾病相关的典型案例,按照实纲要求,提出要求解决的问题,并提供所需的参考书,指导学生床边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根据案例的描述明确疾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做好发言笔记。②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可看促进学生自觉的去查阅资料,博览群书,同时可促进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学生通过发表意见,可以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鼓励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进行理论讲授。并可以随时诱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提出质疑。通过课堂讨论这种方式,师生之间建立起合作、开放、真诚、平等的密切关系。③讲评案例。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小结,指出本次讨论中运用的理论知识、难点和重点,指明正确的分析方法及思路,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深入的认识,使学生对某一疾病的诊治形成统一的认识。教师针对性的讲解,可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④课后复习。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提出讨论的优缺点,进行补充讲解和释疑,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等进行反思,总结在案例阅读、材料准备和讨论中存在的问题[2]。

2.3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每组实习结束后,采用闭卷出科考试的形式进行理论考核,考核范围与授课所涉及的病例基本一致,试题偏重于检测学生的临床实践和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作为出科成绩的一部分。并组织学生进行座谈,收集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意见。学生普遍认为案例教学这种新的临床实习模式教学气氛活跃,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专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提高了自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体会

3.1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信息由教师传向学生,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信息。案例教学是以自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把案例及问题交给学生,在分析案例和讨论环节中,让其独立学习,独立分析,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个人创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在案例讨论中不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步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学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而且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患者发病、诊断、治疗的全过程,是学生学习诊断思路的重要途径。同时,案例教学法的考核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3.2 案例教学法增加了师生的互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参与者,教师既要选择好的教学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科学地评判和引导。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民主式教学,它能充分显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可自由辩论,有利于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融洽了师生关系。

4 结束语

神经病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学不能只着眼于知识的积累,还必须注重能力的开发。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分析、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让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培养了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了学生处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提高实习效果的一项有益尝试,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局限于教学书,查阅资料不够广泛,暴露出自学能力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仍习惯于传统教学法,不会去主动学习;少数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今后的实习教学中,还要不断对案例教学法加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杜鹃,陈玲,徐爱荣.在案例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的建设[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3):61-63,71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9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内伤杂病部分,既有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更具有临床学科的性质,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经典专著。鉴于该课程在中医各个层次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医专业的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均将其列为主要课程甚至是必修课程。目前,其教学模式已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全面讲授转变为以帮助学生理解为重点、研读经文中的疑难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笔者从事《金匮》教学多年,兹从本课程特点出发,根据新版教学大纲所列的目标和要求,提出以下个人看法与教学心得,供同道参考。

1 结合课程特点

《金匮》理论与临床于一炉,理法方药俱全,从脉因证治等方面详尽地论述了多种内伤疾病的辨证论治。所以,讲授《金匮》不仅仅是像中医内科学一样相对独立地讲解六十余种疾病的辨证治疗原则,更重要的是要透过原著精神,体会仲景辨病辨证及用药的活法,而这一点是任何一本古籍或现代中医书籍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突出仲景辨治活法及学术思想就应该是学习《金匮》的立足点、出发点。如《金匮》首篇强调“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渗透着未病防病,已病防变,早期诊治的理论内涵与临床意义。对“治肝补脾之要妙”的推理,是仲景根据五脏一体、相承相制原理所作的精巧发挥,其所创立的整体调节更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作为仲景的重要立论之一,在讲解“四季脾旺不受邪”的本义和引申义时,结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实例,强调重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意义在于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病后的康复能力和再生能力。这正是“治未病”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充分体现。

2 突出教学风格

目前我校《金匿》课程约70学时。以往基本上由授课教师从头到尾采用“填鸭式”教学,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教育在发展,教改在深入,取代过去“以经解经”的灌输式、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学风格体现在:①对《金匮》原文诠释需紧密联系诸多历代注解,以加深对原文精神实质理解,突出经典医著的特殊性、广泛性。如解释“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时,结合《金匮要略浅注补正》说:“脾为太阴湿土,土统血,脾湿部遏,热陷血分,乃发为黄。”黄疽虽起因于脾虚湿困化热,但还需经过热陷血分,形成血分瘀热。瘀热郁滞于肝。肝热液泄,才出现黄疸。因此《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继续阐释:“瘀热以行。一个瘀字,便见黄皆发于血分。”所以临床治疗肝病清化瘀热显得尤为重要。②若干条文学习后应进行小结、归纳以强化要点、难点,反映出经典医著的条理性、整体性。在讲解《黄疸病》篇时可以总结归纳出《伤寒论》与《金匮》中治疽退黄常用八法,其中对虚黄(瘘黄)“当与虚劳小建中汤”的运用和理解就不仅仅是“借宾定主”作鉴别之用了,而是补脾建中退黄法是黄疽恢复期的有效治法之一。同样,通过虚劳病的学习后,对仲景灵活应用补脾之法于虚劳瘸的治疗有了更深的认识。其补脾的思想始终贯穿于虚劳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及各个方面;如补脾和营、李脾益气、补脾摄精、补脾益肺、补脾宁心、补脾缓肝,补脾温肾、补脾通瘀等。③《金匮》典型方证结合临床实际及教师实践心得,突出古典医著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实用性,如讲解五邪中人,“湿伤于下”、“湿流关节”的特征时。结合临床所见湿邪伤人多为腰以下肌肉关节病变,如肾着病、历节病。④通过精讲与寻找问题、讨论问题有机地融为一体,锻炼同学临证思维和经方运用能力,再现经典医著的灵活性、创造性。如何拓展经方运用范围,充分发挥经方的治病潜力?可以金匿肾气丸为例,它既可治小便过多,又治小便过少,针对性地开展“肾气丸的临床应用”讲座,以展示经方活用的思路与方法。

3 强调重点难点

教育大纲要求,对《金匮》中的重点篇章,重点病证和重点条文,如湿病、百合病、历节病、虚劳病、痰饮病等,需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掌握,熟读记忆。特别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如在讲解脏躁病证时,事先应留给学生自学时间,让他们思考分析该病的辨证要点是什么?脏躁之“躁”的含义何在?脏躁之病位在何脏?同时又可以结合先前学过的百合病来深入思考综合分析,二者均为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疾病,但二者病机有什么不同?所见证候以及治疗又有哪些区别?再如栝萎瞿麦丸治疗小便不利,它的病机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用药如此复杂?现代医学哪些病可参照此法治疗?教师随时提出问题,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或先讲后议,或先议后讲,或边讲边议,或让学生走上讲台,各抒己见,这种教学方法,好比让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去探讨、去争辩,使重点在讨论中得以强化,难点在争辩中得以化解。大大提高其自学能力、动日、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强化案例教学

在《金匮》教学过程中,强化案例教学,能深化已获得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开启拓展学生诊治思路,活化思维,训练辨证,以冀医术。医案教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精选案例与读案技巧。医案可以挑选古今名医医案,大多名家都有自己独特诊疗风格及理论建树,他们的学术思想从临证的角度得到验证,因此首先选择一些名家所写的医案。如《临证指南医案》、《经方实验录》、《何任医案选》、《刘渡舟医案》等,也可以包括教师个人的临床验案。

通过案例的展示,学生很快掌握了该病的特征、发病机理、治则方药及象十枣汤这样的特殊煎服法。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金匮》与《伤寒论》之间既有联系,义有区别。教师在精选案例时,可以先反映患者的现状主诉部分并展示出来,然后通过独立思考或组织讨论的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本案的理法方药)。在这种过程中,必须先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回顾,逻辑推理和全面分析。当教师再把名医辨证的思路,所处的方药列举出来时,学生就可以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这样,很容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加强辨证论治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

5 掌握读案技巧

面对古今大量医案,以课时为单位的《金匮》案例教学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让学生掌握读案技巧是十分必要的。①先易后难法。即先选择较易读好懂的医案,再读较难复杂的医案。先选择现代、近代名医有关《金匮》医案,再由近及远读清代、明代、宋代医案。②按医案书写顺序读。③先读医案中的评注或按语,再读医案全文,以大致了解案中的精义。④先看医案所列方药或治法,再读医案所列病情,以方药推知证候。⑤比较读。一是同一病证医案,可选不同医家医案对比读,这样有助于解读各医家运用《金匮》理法的辨证思路。如《临证指南医案-凡例》云:“就一门而论,当察其病情、症状、脉象各异处,则知病虽同而源不同矣。此案查用何法,彼案另有何法,此案用何方,彼案另有何方,以其错综变化处,细心参玩。切勿草率看过,若但得其皮毛,而不得其神髓,终无益也”。⑥汰读法。对医案中的迷信。夸大、不科学的内容要善于甄别真伪。⑦联系临床实践读。结合临床诊病或随师学习,更有助于解读医案内涵。⑧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病证、方药使用频次及性别、年龄、诱因、病程、病位、疗程、地域、发病时间等内容,可通过回归、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借助计算机软件处理,从中发现规律性的结果,以指导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10

【关键词】针灸治疗学 病案讨论课 教学方法 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18-02

对于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来说,针灸治疗学病案讨论课至关重要,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病案讨论课适用于高年级学生,一般在第四学年开设。病案讨论不仅是对学生以前所学习理论知识的回顾与总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为学生临床实习以及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病案讨论课难以选择病案和组织教学,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因此多安排一些病案讨论对教师本人尤其是年轻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促进提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保证病案讨论课的教学效果,就不能忽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编病案,必须一具备二结合

要想上好病案讨论课,首先是要选择好病案,一个好的病案不仅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加强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编病案时,不宜随机抽取,要精心选择,做到一具备二结合,所谓一具备就是必须具备分析讨论价值,二结合就是结合学生群体认知能力和结合学生专业知识结构。

具备分析讨论价值:针灸病案讨论课的案例一般不适宜直接用教材中现成的案例,因为这些案例的治疗方法、处方配穴齐全,不具备分析讨论价值,案例最好来源于门诊或住院病例,但不能随随便便地拿来就用,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加以选择,必要时加以编辑,一定要具备分析讨论价值,要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同时具备典型性、真实性、实用性。还要考虑针灸治疗的实际疗效,尽管从理论上讲针灸能治疗很多病,但说实话对于某些病来说疗效并不好,要从临床实际出发,便于学生今后应用,例如可以选择偏头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等。

结合学生群体认知能力:本校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生源是初中生,认知能力方面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等与大学生都存在明显差距,虽然经过几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有较大提高,但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差距,不能照搬大学的教学案例,而是要结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选编病案,案例要有吸引力,分析难度不宜过浅或过深,适中为好,这样才能适合大多数人讨论。

结合学生专业知识结构:针灸治疗学课程一般在第四学年开设,学生通过前面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和针灸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病案分析能力,但是由于课程开设和学习时间有限,尚未能完全达到一个临床医生应有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病案讨论课的目的也正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思考和讨论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作为老师必须要了解本班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评估学生的诊断治疗水平,对案例进行适度的修改,防止因为内容过于生疏而影响讨论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注重三适应一保证

大家知道,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在病案讨论课堂中,这些因素虽然有它们各自独立的地位和作用,但它们又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发生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尽量使各个因素之间形成最佳的组合。我们强调通过做好三个适应来实现一个保证,即教师主导适应学生主体,教学内容适应学生需求,教学手段适应教学内容,从而保证真正的教学效果。

教师主导适应学生主体: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双方配合共同参与的过程,病案讨论课不是看电影,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讲病案,而不顾学生是否能够听得见,不关心学生是否能跟得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更要主动地适应学生主体,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的、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诱导学生开拓思路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

教学内容适应学生需求:教学内容选择编排要合理,尽量与课程教材相一致,防止过偏、过难、过多、过杂。针灸病案讨论课要求根据教学计划确定讨论内容,教学时先讲解案例让学生对病案充分了解,然后进行讨论,得出诊断,症候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处方配穴,并对照处方解释方义,这些内容前后连贯,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讨论练习,才能获得专业水平的提高。

教学手段适应教学内容:病案讨论教学手段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需要,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特别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例如病案展示可以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介绍方法,既可以请病人进课堂,也可以老师自己模仿病人,或者老师指导学生模仿病人,还可以运用各种现代化视听手段展示病人病情,但要注意也不能完全依赖高科技,某些情况下仍然要结合传统课堂讲述方法,主要是病症解释,让学生真正了解病情。

保证真正的教学效果:病案讨论课不能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要保证获得真正的教学效果。病案讨论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病情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具体来说包括诊断、症候分析、治疗方法、处方等,这些内容要由学生自己思考讨论之后自己说出来,而不是老师直接讲解,老师只能诱导启发,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认识病情,并能举一反三,今后能正确处理类似病人。

三、组织讨论,做到三避免二促进

病案讨论课相对来说比较难以组织教学,上课过程中学生思维跳跃性较大,课堂秩序相对容易混乱,我们一般分以下四个步骤:介绍病案、分组讨论、班级辩论、老师评论。其中分组讨论和班级辩论主要是由学生发言,要做到三个避免,即避免分组太大,避免离题太远,避免气氛太过。通过讨论课达到二个促进,即促进班级群体思维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避免分组太大:病案讨论课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分组不能太大,人数不能太多,一般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这样每组二十人左右,利于讨论,当然分组也不能太小,人数太少容易思维拓展不开,不能形成讨论气氛。各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确保每个小组都能达到目标,小组长由学生推荐或采取轮流值日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避免离题太远:讨论课病案一般选择病情比较复杂的案例,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时要动用以前多门学科知识,加之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容易顾此失彼,仅看到局部,不能全面综合,导致诊断不明,辨证分析不清,离题太远,教师要主动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多听取学生发言,当出现学生离题太远这种情况时教师要适当的及时引导。但教师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小组,而应该在各个小组之间流动。

避免气氛太过:讨论课学生往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这是一种好现象,有助于激发调动所有人的思维积极性,开阔思路,但有时也有人容易情绪激动失控,甚至高声争吵,影响课堂秩序,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加以控制。学生分组前教师应该加以指导,尽量做到三搭配,即成绩好差搭配、能力强弱搭配、性格动静搭配,这样学生之间形成互补,有利于比较好地进行管理和提高讨论效果。

促进班级群体思维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分组讨论后,由小组推荐代表在班级公布讨论情况和讨论结果,小组代表人选尽可能每次不同,以便让多数人获得班级发言锻炼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群体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个人能力;此外还可以选择不同观点的学生在全班大范围内展开辩论,让这些学生得到充分的表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教师评论,注意三多一少

教师评论是病案讨论课的重要环节,老师要对讨论过程、讨论情况进行小结,给予恰当的评论,但要注意在对讨论结果进行评论时,不要把评论变成结论,可以给学生作出进一步的提示,留待学生更深入思考。评论过程中要做到三多一少,即多表扬、多肯定、多引导,少批评。

多表扬:重在表扬学生的学习态度,尤其是对那些积极思考、观点正确、勇敢发言的同学要多加表扬,激励他们勤奋学习、不断探索,对观点不正确者也应该适当加以表扬,以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

多肯定:主要是肯定学生提出的观点意见,包括正确观点和不成熟观点;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差距,鼓励能力相对较弱学生讲话,发表自己的观点,哪怕是只言片语,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多引导:主要是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认识缺陷,被忽视的病症,加以分析,查找原因,对一些较为片面的观点或错误观点进行修正,指出欠缺之处和思维应该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病案。

少批评: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要少批评,对不参与发言的学生要少责怪,防止伤害学生自尊心,但对某些身在课堂而心在课外、甚至调皮起哄者一定要进行批评,当然在批评时要注意艺术性。

五、讨论报告,提倡一规范二特别

病案讨论课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报告,以利于教师批阅后及时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写报告一些学生常常不太重视,甚至一抄了事,作为教师要强调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提倡一规范二特别,所谓一规范即报告格式要求规范,二特别,即治疗方案特别、个人体会特别。

格式要求规范:教师应该根据针灸治疗学的特点设计讨论报告式样,内容格式要求一致,一般包括班级、姓名、时间、地点、分组、讨论主题、讨论情况、个人体会、老师意见等项目,其中讨论情况包括诊断、症候分析、治疗方法、处方、方义等,这样既方便学生填写,也方便教师批阅。

治疗方案特别:针灸治疗方案包含治疗方法、处方配穴、方义等,由于针灸穴位比较多,选择余地较大,加之同一种病又可以选择多个穴位进行配伍,因此各人可以开出不同的处方,既然处方不同,方义也就不一样,教师要提倡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开出处方,不要人云亦云,一味地模仿别人。

个人体会特别:病案讨论中,由于各人的认知水平不同,体会也就有区别,教师要提倡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做表面文章,体会要具体,有特别之处,可以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点谈谈体会,体会不在于多,而在于实实在在,教师通过看学生的体会,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而言,针灸治疗学病案讨论课的教学效果,取决于任课老师、学生、学校整体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其中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尤为关键,因此作为学校要关心老师成长,提高办学条件,让专业课老师多接触病人,增强临床实践经验,为上好病案讨论课提供保证。而作为老师更要重视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特别要提高针灸治疗水平,上课不能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而是要从针灸临床实际出发,立足全方位,着眼多环节,科学进行教学管理,不但思考教师如何组织病案讨论,更要关心学生怎样进行讨论,一切为了学生考虑,才能真正达到病案讨论课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438

[2]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258

[3]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12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