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系统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07-01 09:38:27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德育系统范文篇1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早在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他说:“政治工作,在巩固新战士与提高其战斗力上,是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其极大作用的。”他还认为,政治思想工作对于发动群众,提高部队战斗力,对于巩固我党和军队政治经济基础,提高群众和党员的思想觉悟都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认为这个传统不能丢,它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他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是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邓小平同志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说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时,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同志坚决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对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言行多次提出过严肃的批评。仅在&*-*年那场“政治风波”前后,就四次指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他说:“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不是错在四个坚持本身,而是错在坚持得不够一贯,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现在我们国内形势很好。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党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他还从战略的高度,语重心长地提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越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二、关于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科学地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人、教育人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有道德、有纪律是实现“四有”思想政治工作战略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有文化是形成正确思想,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必要条件。有理想是“四有”新人的首要素质,处在最高层次,居于核心地位。其实,人一生下来,最先学习的不是文化知识,而是道德,首先必须学会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然后才去学习文化。有了文化,懂得纪律,然后才逐步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因此,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是一个渐进性的有机整体,这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素质要求的层次性特点。
不仅如此,邓小平同志还非常重视把广泛性与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他指出:“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仿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前进。”这说明德育要取得成效就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必须从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现阶段,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文化程度、所处环境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存在着先进、落后和中间状态的差别,这种状况决定了在德育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先进性的要求去对待具有不同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人。必须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德育不坚持先进性,就有背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危险,就难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德育不坚持广泛性,就有可能产生脱离大多数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德育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因此,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三、关于德育内容的层次性
坚持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原则,就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明确区分应当提倡的、必须做到的、允许存在的和必须反对的,既照顾多数,又鼓励先进,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根据我国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精神风貌的实际,按照新时期德育战略目标的规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德育内容的重要思想,科学深刻地阐述了新时期德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层次:
1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邓小平一贯重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他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和新时期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就为我们开展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规定了目标、任务和内容。
2法纪教育。邓小平强调指出:“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他还全面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我们要在全国坚决实行这样一些原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邓小平同志还极为重视纪律,他反复强调:我们要培养的“四有”公民中,有纪律对于实现其他“三有”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邓小平明确指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他还强调指出:共产党员一定要带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要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
3思想教育。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反复强调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学习,这既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结合新形势的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他也重视对公民尤其是对青年人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还十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过去我们党尽管很弱小,困难很多,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所以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当前,坚持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教育,既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又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
4政治教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验的集中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制定并坚持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党的基本路线。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他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强调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这就要求我们要教育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思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融会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德育内容的上述四个方面的论述,大体可以分为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只要遵循这个层次结构,按照不同群体的文化教育程度以及人们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分别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广大群众中,要大力提倡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精神,倡导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对于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尤其是党的干部,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发扬奉献精神,大公无私、清政廉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学生,也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确定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内容,做到既相互街接,又有渐进性特点。
四、关于德育途径的结合性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的纵联横合。在讲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现代精神文明成果之间的关系时,他指出,既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道德传统以及党和人民的革命优良传统,又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应注重运用继承与创新的研究方法,发动群众进行研究的方法,把基础理论研究与理论运用研究结合起来的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在谈到如何处理中西德育的结合时,他强调指出:在继承传统,引进吸收国外文化中,要弘扬优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吸收,不能盲目照搬,全盘西化。要重视运用开放的思想方法,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在论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时,他说:“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认真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他引用同志的话说:“同志说:‘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这是全党全社会的事情,党政工青妇企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在全党、全社会共同营造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党、群众组织、军队、企业、机关,都要把经常工作建立起来,要把经常的组织工作、经常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德育观念,创建全员育人工作的新格局,全面实施社会德育、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协同运作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决策与管理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渠道的一体化。
五、关于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邓小平同志强调党要加强对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建设的领导,关键是党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要发挥宣传思想、教育、文化部门的规划指导和组织功能,健全党、政、工、团、群等齐抓共管的体制,把经常的组织管理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起来,既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又要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为了实现安定团结,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要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就能达到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检验全员育人的效果,邓小平同志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德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必然要以“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检验和评估自己的工作效果,坚持这一标准,就是对德育工作中的“惟书、惟上”和极“左”思想的彻底否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工作,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的德育工作都应该去做,而且必须做好。关于加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评估,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说:“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所有的企业、学校、研究单位、机关,都要有对工作的评比与考核。”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按照党在不同时期对德育工作的不同任务与要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把评估与德育工作的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和系统化。
邓小平同志的德育系统观立足于社会大教育及大德育观,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德育的地位、目标、途径、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这些丰富的论述,不仅包含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中,而且反映在有关青少年工作,特别是学校教育的论述中,学习与研究这些思想,是做好当前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实践,促进学校德育系统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31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63,110,111,144,305,371,38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6
德育系统范文篇2
关键词:学校德育系统;模型化;要素化;环境化;三维结构
市场经济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了个人主义的倾向;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当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法制也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力图运用系统论原理,探索学校德育系统的建构问题,以期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学校德育的科学管理提供支持。
一、学校德育系统的模型化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德育内容包括“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五大要素”各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德育内容的统一体。
根据系统论原理,学校德育应当是一个系统。学校德育系统,需要研究者进行整体构建,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系统的要素横向贯通,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使小学、中学、大学德育等系统的层次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以保证各个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各个教育阶段都应有德育整体意识,总揽全局,加强各阶段的衔接,以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用。于是,学校德育系统可以建构为一个双向结合的二维结构模型(如图1)。
“学校德育二维系统模型”是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3行6列矩阵(结构),共18个元素。矩阵的行向量表示学校德育的“层次系统”,矩阵的列向量表示学校德育的“要素系统”。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着一个学校德育系统的非空子系统。比如,第一行表示“大学德育系统”,第二列表示“学校德育内容系统”,行列相交处的元素a12表示“大学德育的内容系统”,它是“学校德育内容系统”的子系统。系统论立足于从要素、结构、功能和所处环境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分析系统要素的结构功能,有意识、有目的地使系统内各要素达到最佳建构和配置,以求系统形成结构最优功能和最优的整体效应。
二、学校德育系统的要素化
“学校系统模型”是以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三个层次为经,以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要素为纬,纵横交织而构成的,具有时间的全程性、空间的全面性,能够产生整体效应的开放系统。为了便于对系统进行过程控制,根据矩阵分块的原理,研究模型矩阵可以转化为研究矩阵的六个列向量,即是说,学校德育系统可以要素化为六个子系统。
1.德育目标子系统
学校德育目标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一列子系统。
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德育目标子系统确定的依据,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是根据党和国家对学生在“德”方面的要求,遵循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德育目标要力求达到方向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力求达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成长需要的统一。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构建德育目标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段目标,各有侧重;年级目标,具体明确;情意兼顾,知行统一。
2.德育内容子系统
学校德育内容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二列子系统。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和安排的特定的教育内容。德育内容子系统主要包括:德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由德育目标所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学生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制约;德育内容的针对性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现实社会的迫切要求出发。
构建德育内容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德育内容,循序渐进;德育规范,形成序列;要素完整,层次清楚;注意衔接,螺旋上升。
3.德育途径子系统
学校德育途径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三列子系统。
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德育途径子系统是以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以我国国情和各级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而提出的。学校德育途径子系统包括: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其他各科教学、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班主任工作、党团队和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家庭与社会教育等。
构建德育途径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德育途径,对应内容;一项内容,多项途径;有主有辅,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4.德育方法子系统
学校德育方法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四列子系统。
德育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的手段。概括起来,德育方法子系统可分为4类18法:
(1)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如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等;
(2)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法、小品表演法等;
(3)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如社会实践法、调查访问法、参观考察法、常规训练法、大型活动法等;
(4)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奖惩激励法、表扬鼓励法、评比选优法、操行评定法等。
构建德育方法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内容,对应途径;多种方法,优选组合;辩证思维,法无定法;留有余地,鼓励创新。
5.德育管理子系统
学校德育管理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五列子系统。
德育管理是协调实施德育的组织之间、组织与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增强德育实效,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它是整个德育工作的指挥和保证系统。具有协调、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功能。
德育管理子系统包括:领导体制、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督导检查、考核测评等项内容。
构建德育管理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理顺健全领导体制;稳定提高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
6.德育评价子系统
学校德育评价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六列子系统。
德育评价是根据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政策、法规、文件、大纲等要求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条件、过程和绩效进行的价值判断。德育评价对学校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德育评价子系统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校长对班级德育工作和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价、班主任及教师集体对学生个体的品德评价三部分内容。
构建德育评价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三级评价,体系健全;指标体系,科学简明;认真研究评价原则,正确掌握评价方法。
德育评价的难点是指标体系的量化。指标体系一般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标准)、权重、评价方法等项内容,既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具体、简明,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学校德育系统的环境化
学校德育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总是在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调整着自己的要素、层次和结构,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向高序、从二维向三维演化和发展,这就是系统的开放性。
学校德育系统的开放性的主要表征是德育系统的环境化。所谓德育系统的环境化,是指学校德育要从直接实施德育的学校环境向间接影响德育的家庭环境和间接作用德育的社会环境全面开放,以环境为载体,以社会规范为主要手段,以自我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道德进步为目标,从而使德育的首要地位得到真正提升,德育系统的整体效果得到切实体现。因此,德育系统环境化的“环境”需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指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指优化的环境;三是指有教育意义的环境。而学校德育系统的环境化的要旨,在于通过设置一定的心理环境,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和自觉思考,在良好的氛围和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基于上述对学校德育系统环境化的认识,可以提出学校德育系统环境化的三条基本原则。
1.学校德育活动要与环境相谐调
学校德育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因而德育过程不应自我封闭,要使之成为开放系统,实施开放性教育,把握好德育与环境的谐调性。
谐调性就是要求学校德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联系社会现实,这是学校德育系统化的首要原则。这即是说,要求德育过程既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相对独立性的一面,又具有与时展合拍、与学生心境和需求合意的一面;要求德育活动能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做出较敏捷的反应和较有力的调节,发挥积极作用,抑制消极影响,使学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学校德育活动要以环境为载体
思想教育不可能到学生头脑中去直接作业。它是通过说理、形象感染、社会交往这些外在形式在学生心田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耕耘的一种特殊活动。这些外在形式就是德育环境。
比如,现实环境(包括自然或人造的环境、家庭环境、人际环境、社区环境、社团环境等),就总是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校环境更是最经常、最集中、最系统和最具目的性地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此外,情景环境(包括师生的共振关系、群体压力、个性心理以及德育实施的时间、空间及条件等),对德育效果也有着至深的意义。因此,如何以环境为载体实现德育系统的整体效果,是学校德育环境化的根本任务。
3.学校德育环境要综合优化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也是一个大染缸,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学生,不能不打上深深的环境印记。从影响学生德育的环境性质来看,有引导和推动人们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积极因素,也有侵蚀人的灵魂、玷污人的思想、干扰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和影响良好行为培养的消极因素。因此,环境的综合优化和德育合力的形成,是学校德育系统环境化的重要原则。
四、学校德育的3维系统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应当是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除了由要素系统、层次系统组成一个二维矩阵结构外,还必须考虑与环境系统(运载系统)相协调,合成一个三维系统,使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合理互动,优势互外,以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大德育观。因此,可以建构一个学校大德育的三维系统模型(如图2)。
学校德育三维系统模型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长表示学校德育六个要素组成的“要素系统”,宽表示学校德育3类环境组成的“环境系统”,高表示学校德育三级层次组成的“层次系统”。这三个维度系统在长方体内交织成54个元素(小长方体),每一个元素都对应着学校德育三维系统中一个非空子系统。比如,元素m表示要素系统中的“管理子系统”、环境系统中的“社会子系统”、层次系统中的“大学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的“交”,即“社会环境中大学德育管理系统”。显然,它是学校德育三维系统中具有特定内涵的非空子系统。
对学校德育3维系统的研究,就可以转化为对54个元素子系统的研究。只要使各元素子系统达到最佳的建构和配置,就能形成学校大德育系统整体的结构最优和功能最优的整体效益。因此,学校德育三维系统模型,为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01(10).
德育系统范文篇3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早在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他说:“政治工作,在巩固新战士与提高其战斗力上,是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其极大作用的。”他还认为,政治思想工作对于发动群众,提高部队战斗力,对于巩固我党和军队政治经济基础,提高群众和党员的思想觉悟都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认为这个传统不能丢,它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他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是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邓小平同志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说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时,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同志坚决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对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言行多次提出过严肃的批评。仅在&*-*年那场“政治风波”前后,就四次指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他说:“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不是错在四个坚持本身,而是错在坚持得不够一贯,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现在我们国内形势很好。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党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他还从战略的高度,语重心长地提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越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二、关于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科学地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人、教育人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有道德、有纪律是实现“四有”思想政治工作战略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有文化是形成正确思想,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必要条件。有理想是“四有”新人的首要素质,处在最高层次,居于核心地位。其实,人一生下来,最先学习的不是文化知识,而是道德,首先必须学会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然后才去学习文化。有了文化,懂得纪律,然后才逐步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因此,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是一个渐进性的有机整体,这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素质要求的层次性特点。
不仅如此,邓小平同志还非常重视把广泛性与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他指出:“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仿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前进。”这说明德育要取得成效就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必须从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现阶段,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文化程度、所处环境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存在着先进、落后和中间状态的差别,这种状况决定了在德育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先进性的要求去对待具有不同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人。必须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德育不坚持先进性,就有背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危险,就难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德育不坚持广泛性,就有可能产生脱离大多数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德育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因此,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三、关于德育内容的层次性
坚持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原则,就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明确区分应当提倡的、必须做到的、允许存在的和必须反对的,既照顾多数,又鼓励先进,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根据我国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精神风貌的实际,按照新时期德育战略目标的规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德育内容的重要思想,科学深刻地阐述了新时期德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层次:
1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邓小平一贯重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他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和新时期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就为我们开展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规定了目标、任务和内容。
2法纪教育。邓小平强调指出:“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他还全面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我们要在全国坚决实行这样一些原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邓小平同志还极为重视纪律,他反复强调:我们要培养的“四有”公民中,有纪律对于实现其他“三有”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邓小平明确指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他还强调指出:共产党员一定要带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要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
3思想教育。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反复强调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学习,这既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结合新形势的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他也重视对公民尤其是对青年人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还十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过去我们党尽管很弱小,困难很多,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所以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当前,坚持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教育,既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又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
4政治教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验的集中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制定并坚持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党的基本路线。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他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强调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这就要求我们要教育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思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融会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德育内容的上述四个方面的论述,大体可以分为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只要遵循这个层次结构,按照不同群体的文化教育程度以及人们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分别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广大群众中,要大力提倡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精神,倡导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对于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尤其是党的干部,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发扬奉献精神,大公无私、清政廉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学生,也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确定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内容,做到既相互街接,又有渐进性特点。
四、关于德育途径的结合性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的纵联横合。在讲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现代精神文明成果之间的关系时,他指出,既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道德传统以及党和人民的革命优良传统,又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应注重运用继承与创新的研究方法,发动群众进行研究的方法,把基础理论研究与理论运用研究结合起来的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在谈到如何处理中西德育的结合时,他强调指出:在继承传统,引进吸收国外文化中,要弘扬优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吸收,不能盲目照搬,全盘西化。要重视运用开放的思想方法,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在论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时,他说:“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认真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他引用同志的话说:“同志说:‘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这是全党全社会的事情,党政工青妇企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在全党、全社会共同营造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党、群众组织、军队、企业、机关,都要把经常工作建立起来,要把经常的组织工作、经常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德育观念,创建全员育人工作的新格局,全面实施社会德育、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协同运作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决策与管理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渠道的一体化。
五、关于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邓小平同志强调党要加强对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建设的领导,关键是党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要发挥宣传思想、教育、文化部门的规划指导和组织功能,健全党、政、工、团、群等齐抓共管的体制,把经常的组织管理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起来,既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又要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为了实现安定团结,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要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就能达到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检验全员育人的效果,邓小平同志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德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必然要以“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检验和评估自己的工作效果,坚持这一标准,就是对德育工作中的“惟书、惟上”和极“左”思想的彻底否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工作,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的德育工作都应该去做,而且必须做好。关于加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评估,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说:“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所有的企业、学校、研究单位、机关,都要有对工作的评比与考核。”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按照党在不同时期对德育工作的不同任务与要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把评估与德育工作的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和系统化。
邓小平同志的德育系统观立足于社会大教育及大德育观,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德育的地位、目标、途径、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这些丰富的论述,不仅包含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中,而且反映在有关青少年工作,特别是学校教育的论述中,学习与研究这些思想,是做好当前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实践,促进学校德育系统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31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63,110,111,144,305,371,38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6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1,254,255,262,369,,408
[5]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125
德育系统范文篇4
论文摘要:邓小平的德育思想立足于社会大教育、大德育观,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德育的地位、目标层次、内容体系、途径方法及管理评估等方面的问题,是对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的新发展,为构建新时期德育系统化,增强德育实效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邓小平的德育思想立足于社会大教育、大德育观,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德育的地位、目标层次、内容体系、途径方法及管理评估等方面的问题t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等时代特征。当前,学习研究邓小平的德育系统化思想对于促进德育系统化,构建德育系统工程,提高综合育人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关于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早在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他说:“政治工作,在巩固新战士与提高其战斗力上,是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其极大作用的。”他还认为,政治思想工作对于发动群众,提高部队战斗力,对于巩固我党和军队政治经济基础,提高群众和党员的思想觉悟都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认为这个传统不能丢,它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他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是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邓小平同志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说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时,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同志坚决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对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言行多次提出过严肃的批评。仅在&*-*年那场“政治风波”前后,就四次指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他说:“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不是错在四个坚持本身,而是错在坚持得不够一贯,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现在我们国内形势很好。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党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他还从战略的高度,语重心长地提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越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二、关于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科学地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人、教育人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有道德、有纪律是实现“四有”思想政治工作战略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有文化是形成正确思想,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必要条件。有理想是“四有”新人的首要素质,处在最高层次,居于核心地位。其实,人一生下来,最先学习的不是文化知识,而是道德,首先必须学会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然后才去学习文化。有了文化,懂得纪律,然后才逐步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因此,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是一个渐进性的有机整体,这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素质要求的层次性特点。
不仅如此,邓小平同志还非常重视把广泛性与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他指出:“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仿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前进。”这说明德育要取得成效就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必须从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现阶段,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文化程度、所处环境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存在着先进、落后和中间状态的差别,这种状况决定了在德育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先进性的要求去对待具有不同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人。必须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德育不坚持先进性,就有背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危险,就难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德育不坚持广泛性,就有可能产生脱离大多数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德育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因此,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三、关于德育内容的层次性
坚持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原则,就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明确区分应当提倡的、必须做到的、允许存在的和必须反对的,既照顾多数,又鼓励先进,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根据我国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精神风貌的实际,按照新时期德育战略目标的规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德育内容的重要思想,科学深刻地阐述了新时期德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层次:
1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邓小平一贯重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他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和新时期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就为我们开展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规定了目标、任务和内容。
2法纪教育。邓小平强调指出:“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他还全面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我们要在全国坚决实行这样一些原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邓小平同志还极为重视纪律,他反复强调:我们要培养的“四有”公民中,有纪律对于实现其他“三有”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邓小平明确指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他还强调指出:共产党员一定要带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要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
3思想教育。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反复强调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学习,这既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结合新形势的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他也重视对公民尤其是对青年人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还十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过去我们党尽管很弱小,困难很多,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所以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当前,坚持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教育,既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又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
政治教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验的集中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制定并坚持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党的基本路线。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他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强调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这就要求我们要教育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思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融会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德育内容的上述四个方面的论述,大体可以分为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只要遵循这个层次结构,按照不同群体的文化教育程度以及人们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分别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广大群众中,要大力提倡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精神,倡导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对于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尤其是党的干部,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发扬奉献精神,大公无私、清政廉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学生,也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确定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内容,做到既相互街接,又有渐进性特点。
四、关于德育途径的结合性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的纵联横合。在讲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现代精神文明成果之间的关系时,他指出,既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道德传统以及党和人民的革命优良传统,又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应注重运用继承与创新的研究方法,发动群众进行研究的方法,把基础理论研究与理论运用研究结合起来的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在谈到如何处理中西德育的结合时,他强调指出:在继承传统,引进吸收国外文化中,要弘扬优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吸收,不能盲目照搬,全盘西化。要重视运用开放的思想方法,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在论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时,他说:“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认真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他引用同志的话说:“同志说:‘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这是全党全社会的事情,党政工青妇企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在全党、全社会共同营造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党、群众组织、军队、企业、机关,都要把经常工作建立起来,要把经常的组织工作、经常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德育观念,创建全员育人工作的新格局,全面实施社会德育、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协同运作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决策与管理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渠道的一体化。
五、关于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邓小平同志强调党要加强对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建设的领导,关键是党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要发挥宣传思想、教育、文化部门的规划指导和组织功能,健全党、政、工、团、群等齐抓共管的体制,把经常的组织管理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起来,既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又要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为了实现安定团结,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要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就能达到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检验全员育人的效果,邓小平同志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德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必然要以“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检验和评估自己的工作效果,坚持这一标准,就是对德育工作中的“惟书、惟上”和极“左”思想的彻底否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工作,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的德育工作都应该去做,而且必须做好。关于加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评估,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说:“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所有的企业、学校、研究单位、机关,都要有对工作的评比与考核。”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按照党在不同时期对德育工作的不同任务与要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把评估与德育工作的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和系统化。
邓小平同志的德育系统观立足于社会大教育及大德育观,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德育的地位、目标、途径、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这些丰富的论述,不仅包含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中,而且反映在有关青少年工作,特别是学校教育的论述中,学习与研究这些思想,是做好当前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实践,促进学校德育系统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31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63,110,111,144,305,371,38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6
德育系统范文篇5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早在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他说:“政治工作,在巩固新战士与提高其战斗力上,是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其极大作用的。”他还认为,政治思想工作对于发动群众,提高部队战斗力,对于巩固我党和军队政治经济基础,提高群众和党员的思想觉悟都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认为这个传统不能丢,它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他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是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邓小平同志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说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时,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同志坚决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对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言行多次提出过严肃的批评。仅在&*-*年那场“政治风波”前后,就四次指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他说:“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不是错在四个坚持本身,而是错在坚持得不够一贯,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现在我们国内形势很好。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党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他还从战略的高度,语重心长地提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越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二、关于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科学地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人、教育人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有道德、有纪律是实现“四有”思想政治工作战略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有文化是形成正确思想,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必要条件。有理想是“四有”新人的首要素质,处在最高层次,居于核心地位。其实,人一生下来,最先学习的不是文化知识,而是道德,首先必须学会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然后才去学习文化。有了文化,懂得纪律,然后才逐步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因此,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是一个渐进性的有机整体,这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素质要求的层次性特点。
不仅如此,邓小平同志还非常重视把广泛性与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他指出:“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仿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前进。”这说明德育要取得成效就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必须从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现阶段,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文化程度、所处环境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存在着先进、落后和中间状态的差别,这种状况决定了在德育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先进性的要求去对待具有不同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人。必须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德育不坚持先进性,就有背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危险,就难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德育不坚持广泛性,就有可能产生脱离大多数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德育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因此,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三、关于德育内容的层次性
坚持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原则,就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明确区分应当提倡的、必须做到的、允许存在的和必须反对的,既照顾多数,又鼓励先进,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根据我国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精神风貌的实际,按照新时期德育战略目标的规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德育内容的重要思想,科学深刻地阐述了新时期德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层次:
1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邓小平一贯重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他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和新时期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就为我们开展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规定了目标、任务和内容。
2法纪教育。邓小平强调指出:“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他还全面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我们要在全国坚决实行这样一些原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邓小平同志还极为重视纪律,他反复强调:我们要培养的“四有”公民中,有纪律对于实现其他“三有”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邓小平明确指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他还强调指出:共产党员一定要带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要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
3思想教育。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反复强调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学习,这既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结合新形势的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他也重视对公民尤其是对青年人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还十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过去我们党尽管很弱小,困难很多,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所以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当前,坚持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教育,既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又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
4政治教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验的集中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制定并坚持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党的基本路线。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他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强调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这就要求我们要教育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思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融会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德育内容的上述四个方面的论述,大体可以分为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只要遵循这个层次结构,按照不同群体的文化教育程度以及人们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分别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广大群众中,要大力提倡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精神,倡导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对于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尤其是党的干部,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发扬奉献精神,大公无私、清政廉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学生,也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确定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内容,做到既相互街接,又有渐进性特点。
四、关于德育途径的结合性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的纵联横合。在讲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现代精神文明成果之间的关系时,他指出,既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道德传统以及党和人民的革命优良传统,又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应注重运用继承与创新的研究方法,发动群众进行研究的方法,把基础理论研究与理论运用研究结合起来的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在谈到如何处理中西德育的结合时,他强调指出:在继承传统,引进吸收国外文化中,要弘扬优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吸收,不能盲目照搬,全盘西化。要重视运用开放的思想方法,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在论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时,他说:“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认真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他引用同志的话说:“同志说:‘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这是全党全社会的事情,党政工青妇企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在全党、全社会共同营造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党、群众组织、军队、企业、机关,都要把经常工作建立起来,要把经常的组织工作、经常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德育观念,创建全员育人工作的新格局,全面实施社会德育、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协同运作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决策与管理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渠道的一体化。
五、关于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邓小平同志强调党要加强对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建设的领导,关键是党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要发挥宣传思想、教育、文化部门的规划指导和组织功能,健全党、政、工、团、群等齐抓共管的体制,把经常的组织管理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起来,既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又要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为了实现安定团结,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要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就能达到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检验全员育人的效果,邓小平同志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德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必然要以“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检验和评估自己的工作效果,坚持这一标准,就是对德育工作中的“惟书、惟上”和极“左”思想的彻底否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工作,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的德育工作都应该去做,而且必须做好。关于加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评估,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说:“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所有的企业、学校、研究单位、机关,都要有对工作的评比与考核。”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按照党在不同时期对德育工作的不同任务与要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把评估与德育工作的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和系统化。
邓小平同志的德育系统观立足于社会大教育及大德育观,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德育的地位、目标、途径、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这些丰富的论述,不仅包含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中,而且反映在有关青少年工作,特别是学校教育的论述中,学习与研究这些思想,是做好当前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实践,促进学校德育系统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31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63,110,111,144,305,371,38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6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1,254,255,262,369,,408
[5]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125
德育系统范文篇6
关键词:德育积分;系统设计;实现
大学生德育测评结果是衡量大学生在校期间德育表现的重要指标,在高校奖学金评定细则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德育测评工作的顺利开展,直接与高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导向、大学生价值观培养、自我内在发展等相关[1]。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德育评价逐步用“德育评分制”代替“德育等级制”,即用积分数值取代“优良中差”的等级评价。这一制度是把学生在校的政治思想、遵章守纪、日常行为等进行量化,将德育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以积分的形式体现出来。德育评分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德育评价主观性过强、评价标准过于模糊、评价方向过于片面的问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民主意识的不断提升,德育评分制在推进过程中暴露出操作方法不当、评价机制不合理、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一、德育积分管理系统开发背景
(一)德育评分制存在的问题
1.德育评价操作方法落后首先,在提交方式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德育评价一般为一学期一评,提交方式是excel表格形式,一班一表。这种终结式的提交方式,容易引发不客观、公允的猜想,认为是班主任或管理员主观臆断,形成误导,从而使德育评价成为一纸空文。其次,在德育项目的加分上:一般采取学生自报的形式,报什么项目加多少分,不报不得分;而学生自报项目的真实性则无从考证。再次,在德育项目统计上:依赖人力统计,很可能存在误报、漏报、漏填现象,从而影响德育总分。最后,在汇总各类信息上:一般时间会定在期末或开学初,由于时间过长或不自觉遗忘,会导致数据差异。另外,对于加分项和减分项,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多报加分项,有意忽略减分项;由加减分差异、数据缺失或不完整造成的德育评价误差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德育评分制的可信度,导致德育分值缺乏说服力。2.德育评价机制不合理德育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工作,德育评价不仅是对德育结果的考核,也是对形成过程的综合考量。现行的德育评分制,太过强调结果“分数”,而完全忽视这个结果“分数”的来龙去脉。例如,某个学生德育成绩为96分,我们只看到了96,尽管德育文件已经明确显示,但其他学生仍不知道96分由什么构成,认定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因此,那些想要提高自身德育成绩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处下手。也就是说,现行的德育评价中缺乏过程性、动态性指标,而这正是影响德育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德育项目报送以自报为主,很难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即监督机制、日常记录机制不健全;现行的德育评价方法无法满足学生查询、自证、质疑的需求,公开、透明、双向沟通更是无法达到,这便大大降低了德育的教育效果。
(二)建立德育积分管理系统的意义
1.有助于推进德育评分制,增强德育评价的公开透明德育积分管理是落实德育评分制的重要内容。建立德育积分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将德育数据系统化、具体化、清晰化。首先,从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上看,通过技术手段批量导入,既确保准确性,又充分考虑到完整和唯一性;其次,从德育积分的管理和后续维护上看,透过这一系统,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学生的发展过程,可以开展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较与可持续研究;再次,从数据信息的客观性、科学性上说,该系统预设了学生本人、班级德育管理员、系级德育管理员、系级德育工作人员、班主任、德育辅导员等多个管理角色,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和可校验性;最后,通过系统设置,可以赋予不同角色以不同权限,既可以满足“查询”“申报”“质疑”等需求,又可以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增加安全性。总之,建立德育积分管理系统,不管是在栏目设计上还是功能使用上,都充分体现了德育评价的公平、公开、透明。2.有助于推动德育管理信息化,增强校园德育宣传建设和教育力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且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2]。设计开发大学生德育积分管理系统,是社会信息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达,高校不断拓展德育教育平台,从官方网页到微信公众号,从微博qq到网络自媒体,无一不是用数字和信息说话。大学生德育积分管理系统可以将学生日常行为用数字量化,形成数据信息;因此,该系统的运行、推广,可以让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感受到德育积分与每个人的行为直接相关,从而起到鼓励学生上进、鞭笞后进的作用。
二、德育积分管理系统概述
德育积分管理系统是在现代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利用数据库、网页设计工具依据德育测评文件要求而开发的数据统计工具。一方面,伴随着传统德育管理操作的问题逐渐显现,如何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迫在眉睫。信息化的理念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德育积分管理系统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德育测评文件的逐步完善,也急切需要新的积分管理方式与之相匹配。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德育测评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以德育评价实施细则为主体的德育测评文件为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板块样板。德育积分管理系统可以根据高校德育量化考核文件,自行调整修改评价条目和分值。前台可以统计班级和学生不同时间德育积分情况,后台可以添加各项加分项或减分项。学生可随时查看、询问。另外,系统功能上,则着重体现便捷性、安全性、公开透明性、沟通双向性。
三、德育积分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主要技术路线
在数据信息收集管理上,利用“金数据”这一平台,并形成德育信息数据库;在德育积分查询、认定、沟通上,采用网页链接数据库的形式达到实时、准确、有效;借助微信公众号进行申报、查询,实现移动端和网页版的自由切换,满足便利需求[3]。
(二)系统内容模块设计
1.在“金数据”平台上建立横纵两条线在纵向上,根据活动的流程,设计活动申报、报名、参与(签到)、获奖等表单;在横向上,依据历年高校德育活动开展情况设计分项、分类活动表单,具体如:报告座谈类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类活动、文体素质类活动、遵章守纪(宿舍获奖、违规)、学业成果(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省、院级课题)等。通过横纵两条线将德育管理基本内容囊括进去。另外,其表单分项也可根据德育测评文件的修订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删除。2.系统网页网页栏目和内容依据高校德育工作实践需要设立,具体包括: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公告、预约报名、德育管理、答疑解惑等。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公告:主要大学生德育积分管理认定时间、认定办法的通知,当前大学生执行的学校德育管理文件。预约报名:建立当前或以后一段时间内要举办的活动设计报名链接,便于后续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德育管理:在申报页面上,设立班级德育信息提交入口和个人申报德育积分、查询德育积分入口;在信息管理页面上设立学生信息管理、学业成果管理、社会实践管理、德育积分管理、系统设置等模块(见图1),确保德育评分数据清晰、完整。答疑解惑:针对积分申报过程中出现的操作方法、积分认定规则有疑义的,可直接登录对话。
(三)系统角色权限职责分配
德育评定包含多项内容,涉及多个部门、人员[4];而德育积分是奖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因此,每项积分的给定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和操作办法。德育积分管理系统中主要涉及的角色有:学生个人: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根据自身德育活动情况,选择自主申报参与的德育项目或通过班级德育管理员在系统中申报;可随时登录系统查看自己的德育积分情况。班级德育管理员:主要负责统计班级同学的德育活动情况,对集体性的活动进行统一系统填报,对个别同学德育积分项目进行删除或增补。系级德育工作人员:从系级层面将有关德育积分项目导入系统,具体有上课考勤、英语、计算机考级、宿舍管理等。系级德育管理员:根据学院综合测评文件、德育积分具体评分细则,对不同的德育活动进行分类、分项,对上报的德育项目积分进行审查,并负责指导和督促各班德育管理员工作,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班主任: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级同学的德育积分情况,对德育积分管理系统中学生个人综合表现进行1—3不同分值的打分。德育工作辅导员:根据学院奖助工作流程,确定德育项目申报、审查、审核时间和标准,并对最终评定进行审核。
四、德育积分管理系统实现
为了真正实现德育积分管理信息化,德育积分管理系统预设了用户端和管理端,具体操作如下:
(一)用户端
1.用户界面模块用户首先登录微信账号,搜索某高校公众号,并关注;在菜单栏“微平台”上找到“学生德育管理平台”,点击进入“大学生德育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开始进行“个人德育信息申报”;进入申报页面,则需要填写班级、姓名、学号、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联系方式、参会名称、参会日期、参会时间、参会地点,选择参会类别,并上传参会凭证。如有特别事项,则可在“申报人备注”中加以注明,然后,点击“提交”即可。2.个人管理中心模块该模块分三部分实现:一是用户通过账号(学号)、密码登录德育积分管理系统,可对之前申报的活动积分认定进行“申报进度查询”,查询条件设置为“学号”;二是通过“学生自主查询入口”,输入“姓名”且“学号”,则可获得当前学期已认定的德育积分情况;三是对德育积分统计有异议的,可点击“答疑解惑”,在页面最下方填写异议内容及其依据,并提交给德育积分管理员。
(二)管理端
1.用户管理模块管理员登录系统后,需建立在校学生数据库,信息内容包括班级、姓名、学号,并保证信息的真实唯一;及时将教学环节考勤、宿舍获奖、宿舍违规、英语、计算机考级信息、专业技能证书信息、院、省级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技能大赛获奖、违纪违规处分信息等导入德育管理平台,并依据测评文件给予相应的赋分;对个人提出的可申报项目有异议的提供政策性和实用性解答。2.栏目管理模块在“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公告”栏,及时最新的德育管理信息和通知;在“预约报名”栏,对即将和正在举行的活动项目及时和填写表单信息;在“德育管理”栏,依据院、系每周的考勤、学籍管理、处分文件进行信息更新;在“答疑解惑”栏客观、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3.信息统计模块按照奖学金评定方案,一学期为一统计周期。通过系管理员账号进入系统后台,填入班级名单,点击“查询”,即可导出班级数据,整理汇总,提供给班主任和系德育工作辅导员。
五、结语
大学生德育积分管理系统的设计是提高学院德育管理效率的一次探索,是高校德育管理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改变人类工作、生活的例证[5]。这一系统的使用,能够使学生管理工作更为有序、有章可循;既弥补了以往德育工作主观性过强、缺乏强有力的量化指标的缺陷,又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公开、公平和透明度,大大提升了德育管理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君枫.学生德育管理系统的设计[j].硅谷,2012(16):42-43.
[2]黄晋.高校信息化建设研究[j].福建电脑,2013(8):68-69.
[3]王明宇.基于大学校园二手资源的回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26):68-71.
[4]赵伟.大学生德育量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及研发[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8):152-153.
德育系统范文篇7
论文关键词:德育教育;系统观;整体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还强调,要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德育教育网络,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育人环境。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探讨德育教育新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拟对德育教育的系统方法谈点看法。
一、德育教育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方法的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改造系统对象时,把对象作为整体看待,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联系中提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谈德育教育的整体性原则,旨在对当前存在的单一、分散、封闭的弊端,变单维德育为多维德育,封闭德育为开放德育,他律德育为自律德育,分散德育为整体德育,进而由经验向科学,由静态的固步自封到动态地向全世界学习,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整体德育效应。
首先,分析德育教育系统。德育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质上是德育教育工作者通过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接受种种教育内容,以转化其思想、规范其行为的过程。因而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要素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育主体,主要指党、政、军、工、青、妇等各级政工干部,各类学校的教育、干部、宣传、思想战线的教育工作者等;二是教育客体,即更为广泛的教育对象,一切公民、一切集体和个人(包括教育者自身)都应接受党的思想教育;三是教育内容,主要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法制纪律、时事政治教育等等;四是教育手段,包括开展德育教育的各种渠道、途径、方式、方法以及必须的物质条件。只要使德育教育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就会显示出整体性的优势。恩格斯在阐述这个原理时说:“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溶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就是要把各方面力量组织部署好,形成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整体,从而发挥德育教育的整体性。
其次,分析德育思想系统。思想系统是指教育对象的各种思想意识观念,它是德育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思想系统的要素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世界观方面、思想认识方面、思想方法方面。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体系应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和人生观;思想认识,包括对各个具体领域的认识,如对政治、经济、伦理、道德、民主、法制以及对科学、宗教的认识等;思想方法,是指认识问题、研究问题的具体方法。思想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关联性很强,世界观对具体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起指导和制约的作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影响并体现世界观。各种思想认识融会贯通,各种思想方法同时并用,才能体现思想系统的整体性。
德育教育系统和德育思想系统是多种要素的集合体,各要素关联十分密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使众多的要素集合为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统一体。同时也说明对这两大系统的分析研究必须贯彻系统分析的整体原则,多角度地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辩证的考察分析,以获得对其全面的深刻的科学认识,为找出合乎德育教育目的和要求的最佳科学方案奠定基础。
二、德育教育的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是系统方法的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改造系统对象时,要遵循其层次特征,注意整体与层次以及层次与层次之间的关系。德育教育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教育对象思想构成要素的层次性和接受教育的差异性,因人施教提高教育效果。教育对象思想结构上的层次性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教育对象群体思想结构的层次性。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不同,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受的社会影响和教育不同,都可能导致构成人们的思想要素的差异性。若把教育对象作为一个群体来考察,不难发现这一群体思想结构有明显的层次性。如年轻人的恋爱观问题比成年人突出,宗教信徒的宗教思想比一般人突出,有的人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有的人在这“三德”方面却严重欠缺。我们在评价人们的思想品德时,常说“高尚、一般、低下、恶劣”,就是对人们思想品德结构层次性的具体描述。
二是教育对象个体思想结构的层次性。人们的头脑是一个复杂的多种矛盾的统一体,各种矛盾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转化,促使人们的思想结构不断地变化。无论是什么人,先进的中间的或落后的,他们的头脑中往往同时存在首是与非、真与假、善于恶、美与丑等多种矛盾。就人们的思想状况而言,各种思想观念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有人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却可能是唯心的,在分析此一问题是辩证的,在分析彼一问题却可能是形而上学的,正是思想上的这些矛盾、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共处一个统一体中,从而形成了人们个体思想结构的层次性。
可见,教育对象思想结构的层次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层次性原则。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要求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必须模范地、忠实地实践党的这一宗旨,同时对全体社会成员提倡到互相帮助、互相服务,要求作为道德原则共同遵守。从今年六月在高校开始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教育全体党员在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履行党员义务,实践党的宗旨。教育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其他管理干部、后勤职工要搞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这就把先进性的要求与广泛性的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鼓励先进、照顾多数、督促后进,逐步形成一个文明、健康、高尚的社会道德风尚。
三、德育教育的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
要求人们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服从总体的最优目的,从而达到总体最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就更进一步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坚持德育教育的最优化原则,在确定德育教育的整体目标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考察组成德育教育系统若干“子系统”的功能作用,通过有效地调整各子系统的功能目标,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系统最优化的目的。
德育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由各具特色的若干子系统构成,如党、政、工、青、妇等系统,这些子系统不仅纵向贯通,有各自的若干子系统,而且横向还有密切联系,从而构成了一个多维网络化的大系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各子系统都要发挥不同的作用。同志说过:“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强调:“要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加强整体衔接,防止简单重复和脱节”。这两段话,都强调要发挥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各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为实现思想教育的总体优化而努力。实现思想教育的最优化,党的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党的系统的功能作用,是能否实现思想教育最优化的关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并强调,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学校、街道的党组织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要增强思想政治参考文献:公务员之家
工作的实效”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党对思想教育工作失误,社会道德风尚就滑坡;什么时候党重视和加强对思想教育工作的领导,思想教育就成绩突出、效果显著,就能有力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
实现德育教育的最优化,还必须用科学的德育教育理论指导德育教育的实践。要积极吸收和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方法,实现教育内容的综合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实现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增强德育教育系统与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事业大环境的适应性,使德育教育服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总之,系统方法是现代各门科学广泛采用的一种崭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兼备多种功能。在德育教育中运用系统方法,除了应当遵循整体性、层次性、最优化原则外,还应注意与系统论其它的原理、方法和原则相结合,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使德育教育工作卓有成效,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2002.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75.166.
[3][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2004.9[4]著作选读(乙种本),210.
德育系统范文篇8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德育内容包括“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五大要素”各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德育内容的统一体。
根据系统论原理,学校德育应当是一个系统。学校德育系统,需要研究者进行整体构建,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系统的要素横向贯通,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使小学、中学、大学德育等系统的层次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以保证各个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各个教育阶段都应有德育整体意识,总揽全局,加强各阶段的衔接,以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用。于是,学校德育系统可以建构为一个双向结合的二维结构模型(如图1)。
“学校德育二维系统模型”是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3行6列矩阵(结构),共18个元素。矩阵的行向量表示学校德育的“层次系统”,矩阵的列向量表示学校德育的“要素系统”。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都对应着一个学校德育系统的非空子系统。比如,第一行表示“大学德育系统”,第二列表示“学校德育内容系统”,行列相交处的元素a12表示“大学德育的内容系统”,它是“学校德育内容系统”的子系统。系统论立足于从要素、结构、功能和所处环境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分析系统要素的结构功能,有意识、有目的地使系统内各要素达到最佳建构和配置,以求系统形成结构最优功能和最优的整体效应。
二、学校德育系统的要素化
“学校系统模型”是以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三个层次为经,以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要素为纬,纵横交织而构成的,具有时间的全程性、空间的全面性,能够产生整体效应的开放系统。为了便于对系统进行过程控制,根据矩阵分块的原理,研究模型矩阵可以转化为研究矩阵的六个列向量,即是说,学校德育系统可以要素化为六个子系统。
1.德育目标子系统
学校德育目标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一列子系统。
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德育目标子系统确定的依据,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是根据党和国家对学生在“德”方面的要求,遵循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德育目标要力求达到方向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力求达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成长需要的统一。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构建德育目标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段目标,各有侧重;年级目标,具体明确;情意兼顾,知行统一。
2.德育内容子系统
学校德育内容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二列子系统。
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和安排的特定的教育内容。德育内容子系统主要包括:德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由德育目标所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学生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制约;德育内容的针对性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现实社会的迫切要求出发。
构建德育内容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德育内容,循序渐进;德育规范,形成序列;要素完整,层次清楚;注意衔接,螺旋上升。
3.德育途径子系统
学校德育途径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三列子系统。
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德育途径子系统是以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为目的,以我国国情和各级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而提出的。学校德育途径子系统包括: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其他各科教学、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班主任工作、党团队和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家庭与社会教育等。
构建德育途径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德育途径,对应内容;一项内容,多项途径;有主有辅,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4.德育方法子系统
学校德育方法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四列子系统。
德育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的手段。概括起来,德育方法子系统可分为4类18法:
(1)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如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等;
(2)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法、小品表演法等;
(3)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如社会实践法、调查访问法、参观考察法、常规训练法、大型活动法等;
(4)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奖惩激励法、表扬鼓励法、评比选优法、操行评定法等。
构建德育方法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内容,对应途径;多种方法,优选组合;辩证思维,法无定法;留有余地,鼓励创新。
5.德育管理子系统
学校德育管理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五列子系统。
德育管理是协调实施德育的组织之间、组织与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增强德育实效,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它是整个德育工作的指挥和保证系统。具有协调、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功能。
德育管理子系统包括:领导体制、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督导检查、考核测评等项内容。
构建德育管理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理顺健全领导体制;稳定提高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
6.德育评价子系统
学校德育评价子系统是学校德育要素系统的第六列子系统。
德育评价是根据国家对学校德育的政策、法规、文件、大纲等要求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条件、过程和绩效进行的价值判断。德育评价对学校德育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德育评价子系统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校长对班级德育工作和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价、班主任及教师集体对学生个体的品德评价三部分内容。
构建德育评价子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三级评价,体系健全;指标体系,科学简明;认真研究评价原则,正确掌握评价方法。
德育评价的难点是指标体系的量化。指标体系一般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具体标准)、权重、评价方法等项内容,既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具体、简明,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学校德育系统的环境化
学校德育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总是在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中调整着自己的要素、层次和结构,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向高序、从二维向三维演化和发展,这就是系统的开放性。
学校德育系统的开放性的主要表征是德育系统的环境化。所谓德育系统的环境化,是指学校德育要从直接实施德育的学校环境向间接影响德育的家庭环境和间接作用德育的社会环境全面开放,以环境为载体,以社会规范为主要手段,以自我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道德进步为目标,从而使德育的首要地位得到真正提升,德育系统的整体效果得到切实体现。因此,德育系统环境化的“环境”需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一是指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二是指优化的环境;三是指有教育意义的环境。而学校德育系统的环境化的要旨,在于通过设置一定的心理环境,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和自觉思考,在良好的氛围和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基于上述对学校德育系统环境化的认识,可以提出学校德育系统环境化的三条基本原则。
1.学校德育活动要与环境相谐调
学校德育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与外部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因而德育过程不应自我封闭,要使之成为开放系统,实施开放性教育,把握好德育与环境的谐调性。
谐调性就是要求学校德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联系社会现实,这是学校德育系统化的首要原则。这即是说,要求德育过程既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相对独立性的一面,又具有与时展合拍、与学生心境和需求合意的一面;要求德育活动能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做出较敏捷的反应和较有力的调节,发挥积极作用,抑制消极影响,使学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学校德育活动要以环境为载体
思想教育不可能到学生头脑中去直接作业。它是通过说理、形象感染、社会交往这些外在形式在学生心田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耕耘的一种特殊活动。这些外在形式就是德育环境。
比如,现实环境(包括自然或人造的环境、家庭环境、人际环境、社区环境、社团环境等),就总是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校环境更是最经常、最集中、最系统和最具目的性地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此外,情景环境(包括师生的共振关系、群体压力、个性心理以及德育实施的时间、空间及条件等),对德育效果也有着至深的意义。因此,如何以环境为载体实现德育系统的整体效果,是学校德育环境化的根本任务。
3.学校德育环境要综合优化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也是一个大染缸,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学生,不能不打上深深的环境印记。从影响学生德育的环境性质来看,有引导和推动人们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积极因素,也有侵蚀人的灵魂、玷污人的思想、干扰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和影响良好行为培养的消极因素。因此,环境的综合优化和德育合力的形成,是学校德育系统环境化的重要原则。
四、学校德育的3维系统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应当是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除了由要素系统、层次系统组成一个二维矩阵结构外,还必须考虑与环境系统(运载系统)相协调,合成一个三维系统,使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合理互动,优势互外,以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大德育观。因此,可以建构一个学校大德育的三维系统模型(如图2)。
德育系统范文篇9
关键词:德育管理体系新课改德育工作
高邮市临泽中学座落于高宝兴三县市交界处,建校近五十年,努力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坚持以“一年明理,二年成人,三年成才”为办学目标。先后两次被授予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称号,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临泽中学德育体系。面对新课改的形势,如何进一步充实德育内容,构建新的德育体系、以德育为抓手统领学校的全面发展呢?笔者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1.确立新的德育观。
新课程需要新的德育观,新德育观引领新课程的成长壮大。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有利于激发德育工作的热情,提高德育管理行为的科学化程度,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益,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在实践中,学校通过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了解新的教育动态,研究我校的校情,探索形成如下德育观:
1、1树立全员参与,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主体观。以政教处主任、政治教师、团委书记、班主任、班长、团支部书记为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动员全体教师、职工参加,全体学生参与,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学科、每个细节、每位同学,努力达成“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1.2确立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形成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核心观。本次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标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的重要思想,这充分理解德育在关系到学生成长、关系到国家发展、全民素质提高方面的突出作用,必须确定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
1.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样也是德育活动的主人,确立德育中学生主导现。德育工作要根据学生需求,研究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他们在德育中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之自觉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德育活动中寓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于学生的自觉行动之中。
1.4树立德育工作的整体观。德育工作是学校全面工作的重要内容,不只是一个部门、几个人的事,提高德育实效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要发挥德育在学校各部门、人员及各种活动中引领功能,在各项管理中体现德育要求,在各种活动中活化德育内容,形成整体的德育观。
1.5要确立大德育观。德育工作关系到学生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还要考虑德育工作与社会、家庭对德育实效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坚持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确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观。对于全方位持久地提高德育工作效益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立德育管理系统。
建立了新的德育观,要更好地达成“一年明理,二年成人,三年成才”的德育目标,必须建立相应德育管理系统,才能保证德育工作到位。
2.1学校行政管理体系:学校实行四级制行政管理体系,党支部、校长室领导下,设立校级德育管理职能机构——政教处,班级作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在校班之间设立年级组,统管本年级的德育工作,形成校、政教处、年级组、班四级管理,即党支部、校长室一政教处(包括团委)一年级组一班主任管理体系。党支部、校长室制定德育目标,政教处形成实施细则,年级组制订相关实施计划,由班主任落实到位。班主任承担着大量德育任务的落实工作,学校选择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组织水平高的同志担任班主任,努力使德育工作抓实到位。
2.2各学科综合渗透体系:校长室牵头组织教务处、教科室同志对照新课标,对照新教材,对照新的德育观,归纳出各科各章节德育“渗透点”,特别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明确追求科学崇高真善美、探究精神、人格养成、责任感培养等方面要求,供教师集体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中参照执行,教学中把是否渗透德育要求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落实课堂教学的德育目标。
2.3学生自我管理体系: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通过搭建自我管理舞台,依托体育运动会、校际各项竞赛活动、参与学校总值日、艺术节等常规教育月活动等平台,让学生在独立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健全人格,养成独立思考的品质,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班级依托有政教处领导下的团支部,落实德育任务,成为最具活力的基层组织力量,在宿舍有隶属政教处指导下的团小组长,成为生活中德育最有影响力的基层领导力量。
2.4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监督、参与体系:德育工作除了校内德育组织机构外,还形成社会(社区)教育委员会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一家长学校一家长委员会为纽带的德育体系,在校内外形成一种沟通机制,实现校内外联动的德育格局,学生通过家务劳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凸现校内德育思想的落实,凸显学生教养,让社会、家庭检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同时,使他们在家庭、社会的呵护下进一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健全自我。
3.开展德育活动,强化德育任务的落实。
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德育特别注重人的道德自主性、自觉性、自律性、创造性培养,重视体现人在道德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由此我们开展如下可行德育活动,落实德育目标。
3.1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内容包括升旗、唱国歌、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升旗讲话等。
3.2每年9月份,进行理想教育,配合教师节、国庆节、“九一八”纪念日,开展尊师重教、爱国主义教育等。
3.3每年l0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月活动,主题因时因人确定,如“摒陋习、讲文明、树形象”等活动。
3.4每年l1月举行体育运动会、小型运动会,落实集体主义教育。
3.5每年12月举行元旦艺术节,包括集体大合唱、集体联欢、精彩节目展示等培养自我完善、敢于表现自我的意识。
3.6每年寒假布置学生举办参加2—3次社会活动,写l~2篇体现在实践中锻炼意志、提高能力、健全人格为主旨的文章。公务员之家
通过可行特色的德育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人生观、价值观,体现了德育内涵,使德育工作有抓手,德育活动有落实,使德育工作不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是时时有德育,事事有德育,处处有德育,真正落实德育工作在学校中的核心地位。
4.加强德育科研。
德育系统范文篇10
论文摘要:邓小平的德育思想立足于社会大教育、大德育观,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德育的地位、目标层次、内容体系、途径方法及管理评估等方面的问题,是对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的新发展,为构建新时期德育系统化,增强德育实效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邓小平的德育思想立足于社会大教育、大德育观,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德育的地位、目标层次、内容体系、途径方法及管理评估等方面的问题t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等时代特征。当前,学习研究邓小平的德育系统化思想对于促进德育系统化,构建德育系统工程,提高综合育人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关于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早在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他说:“政治工作,在巩固新战士与提高其战斗力上,是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其极大作用的。”他还认为,政治思想工作对于发动群众,提高部队战斗力,对于巩固我党和军队政治经济基础,提高群众和党员的思想觉悟都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认为这个传统不能丢,它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他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是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邓小平同志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说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时,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同志坚决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对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言行多次提出过严肃的批评。仅在&*-*年那场“政治风波”前后,就四次指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他说:“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不是错在四个坚持本身,而是错在坚持得不够一贯,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现在我们国内形势很好。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党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他还从战略的高度,语重心长地提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越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二、关于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科学地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人、教育人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有道德、有纪律是实现“四有”思想政治工作战略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有文化是形成正确思想,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必要条件。有理想是“四有”新人的首要素质,处在最高层次,居于核心地位。其实,人一生下来,最先学习的不是文化知识,而是道德,首先必须学会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然后才去学习文化。有了文化,懂得纪律,然后才逐步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因此,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是一个渐进性的有机整体,这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素质要求的层次性特点。
不仅如此,邓小平同志还非常重视把广泛性与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他指出:“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仿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前进。”这说明德育要取得成效就不能脱离实际情况,必须从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现阶段,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文化程度、所处环境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存在着先进、落后和中间状态的差别,这种状况决定了在德育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先进性的要求去对待具有不同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人。必须把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德育不坚持先进性,就有背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危险,就难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德育不坚持广泛性,就有可能产生脱离大多数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德育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因此,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三、关于德育内容的层次性
坚持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原则,就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明确区分应当提倡的、必须做到的、允许存在的和必须反对的,既照顾多数,又鼓励先进,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根据我国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状况和社会精神风貌的实际,按照新时期德育战略目标的规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德育内容的重要思想,科学深刻地阐述了新时期德育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层次:
1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邓小平一贯重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他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地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和新时期的实践经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就为我们开展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规定了目标、任务和内容。
2法纪教育。邓小平强调指出:“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他还全面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我们要在全国坚决实行这样一些原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邓小平同志还极为重视纪律,他反复强调:我们要培养的“四有”公民中,有纪律对于实现其他“三有”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邓小平明确指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他还强调指出:共产党员一定要带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遵守纪律的最高标准,是要真正维护和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
3思想教育。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反复强调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学习,这既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结合新形势的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同时,他也重视对公民尤其是对青年人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还十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过去我们党尽管很弱小,困难很多,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所以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当前,坚持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教育,既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又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
政治教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验的集中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制定并坚持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党的基本路线。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他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强调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后代。”这就要求我们要教育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思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融会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德育内容的上述四个方面的论述,大体可以分为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只要遵循这个层次结构,按照不同群体的文化教育程度以及人们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分别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广大群众中,要大力提倡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精神,倡导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对于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尤其是党的干部,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发扬奉献精神,大公无私、清政廉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学生,也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确定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内容,做到既相互街接,又有渐进性特点。
四、关于德育途径的结合性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的纵联横合。在讲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现代精神文明成果之间的关系时,他指出,既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道德传统以及党和人民的革命优良传统,又要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精神文明成果,应注重运用继承与创新的研究方法,发动群众进行研究的方法,把基础理论研究与理论运用研究结合起来的方法,加强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在谈到如何处理中西德育的结合时,他强调指出:在继承传统,引进吸收国外文化中,要弘扬优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吸收,不能盲目照搬,全盘西化。要重视运用开放的思想方法,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在论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时,他说:“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认真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他引用同志的话说:“同志说:‘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这是全党全社会的事情,党政工青妇企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在全党、全社会共同营造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党、群众组织、军队、企业、机关,都要把经常工作建立起来,要把经常的组织工作、经常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德育观念,创建全员育人工作的新格局,全面实施社会德育、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协同运作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决策与管理的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渠道的一体化。
五、关于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邓小平同志强调党要加强对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建设的领导,关键是党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要发挥宣传思想、教育、文化部门的规划指导和组织功能,健全党、政、工、团、群等齐抓共管的体制,把经常的组织管理工作、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起来,既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又要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为了实现安定团结,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要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就能达到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检验全员育人的效果,邓小平同志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德育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必然要以“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检验和评估自己的工作效果,坚持这一标准,就是对德育工作中的“惟书、惟上”和极“左”思想的彻底否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工作,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的德育工作都应该去做,而且必须做好。关于加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评估,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说:“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所有的企业、学校、研究单位、机关,都要有对工作的评比与考核。”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按照党在不同时期对德育工作的不同任务与要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把评估与德育工作的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和系统化。
邓小平同志的德育系统观立足于社会大教育及大德育观,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德育的地位、目标、途径、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这些丰富的论述,不仅包含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中,而且反映在有关青少年工作,特别是学校教育的论述中,学习与研究这些思想,是做好当前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实践,促进学校德育系统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31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63,110,111,144,305,371,38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6
- 上一篇:
- 下一篇:德育系统观范文
德育系统范文
时间:2022-07-01 09:38:27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对策 2022-11-02 09:59:32
古代文学本科课程实施诗情德育研究 2022-10-17 08:33:04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路径 2022-10-14 11:45:03
多媒体提升德育效果的策略 2022-10-11 08:27:43
红色资源在小学德育的应用 2022-10-08 15:15:51
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德育的策略 2022-10-08 14: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