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11-25 10:09:32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儿科护理学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
在社会进步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全国各大高校等教育机构、网络媒体陆续推出在线课程资源;教育部办公厅连续多年举办全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生源较多,虽然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但他们成长于信息化、多元化的网络时代,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乐于通过网络获取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解决了教师资源短缺和班级授课人数受限问题;打破传统教学在学习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实现师生课内外教学的信息传递与对接,全面满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需求,师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1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以爱课程、智慧树、学堂在线等为代表的mooc在线教育平台,给广大学习者提供了文本、视频、图像等丰富、明快、清晰的学习资源。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学这门课程的专业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多,课时数量少,临床实践课时数更少,而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与技术常滞后于临床护理;又因近年来学生人数增加,教学科研任务重,传统教学的学习评价方法较为单一固化,不仅局限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影响师生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教学效果。通过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不仅能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促进“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目标
2.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延续了学习时间和空间。课前的预习、课堂答疑解惑、课后学生通过教学平台进行练习测试,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吸收,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学能力。2.2探索在线课程的教学模式。在线学习意味着学习者有更多的自由,但学习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自身行为,将不能完全投入在线课程学习中,最终导致在线学习满意度降低[1],因此,在线课程建设的重心不是资源,而是教学组织和设计,教师可以利用线上课程进行应用性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教师可以开展情景教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行话题讨论、头脑风暴、模拟咨询、健康讲座等丰富多彩的互动,作业的形式不拘一格,发挥个人特长,用自己喜欢的文档、照片、思维导图等任何一种形式提交作业,并且对作业进行互评以吸收他人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2.3改革教学评价方式。课程考评从传统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更加科学真实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3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路
3.1在线课程建设框架。超星泛雅学习通教学平台自带欧洲杯买球平台首页、活动、统计、资料、通知、作业、考试、pbl、讨论、管理共10个栏目。进行以下几个模块的建设:课程信息模块包括教师团队、课程标准、课程介绍、教学计划、课程章节、参考教材、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模块包括教师团队管理、助教管理、课程管理、班级管理。互动教学模块包括通知、话题讨论、学习分组、督学、互评等。课程资源模块包括ppt、视频、知识拓展链接、题库、作业库、试卷库等。3.2总体规划。儿科护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必须将临床案例和实操内容有机融入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视频内容可以反复播放,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将重点、难点内容放在线上[3]。每个单元中的微课不仅要短小而且要有科学性、趣味性,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效果。3.3课程学习内容设计由副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组成本课题组成员,结合课程标准,根据儿科护理岗位任务确立儿科护理学的6个课程模块:生长发育、儿童保健、新生儿及新生儿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童各系统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急危重症患儿的护理、儿科常见护理技术。各单元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以儿童及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3.4课程学习环境设计。3.4.1坚持互动式教学理念。课程中设有议一议、话题讨论,头脑风暴、互评他评、提问答疑、抢答、选人、情景模拟、健康咨询等活动,促使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交流讨论,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建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3.4.2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高职生源数量增加,个体学习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在线课程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习者可以登录儿科护理学在线班课进行视频、ppt及文档等资源学习,完成预习、练习与测试,查看答案,建立错题集,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对于在课堂上没有明白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再次学习、在线提问或师生答疑得到破解。用自己喜欢的思维导图、百度脑图、海报、文档等任一形式提交作业,作业形式不拘一格,开展教师评价或学生互评,分享学习经验,便于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提高群体学习兴趣和效果。
4在线开放课程实施
4.1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可以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提升3个阶段。(1)课前准备。学生按照教师提前发放的学习指南,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通过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测试。在自学中学生可以将疑难问题通过学习通平台到班课,通过师生间及生生间的在线讨论交流,解决部分问题。(2)课中实施。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情,对课前未解决的知识点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导入、视频再现等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健康讲座、情景模拟等活动,通过投屏的形式详细讲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启发大家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在线完成随堂测试,检测学习效果。(3)课后提升。护理职业教育的临床新理论和新技术日新月异,教学需要与时俱进。课后教师先在平台上传有关本单元的最新临床动态,让学生接受最新理念和新技能,拓宽知识面,然后情景案例,学生通过对患儿的评估、确立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制订护理计划,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4.2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网络信息资源纷繁复杂,有较强的诱惑力,影响高职学生自觉学习的稳定性,缺乏教师监督的线上学习有时很难保证预期的学习效果。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在线预习完成部分学习任务,对于预习中未搞明白的问题,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授、启发得以解决。线下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监督,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采用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答疑的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其目的不是取代线下教学,而是作为线下传统授课的有益补充,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充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4.3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课程签到、平台访问次数、视频观看、预习作业、在线测试、随堂测试、单元练习、话题讨论、情景模拟、抢答等系统统计的数据,并根据权重设置随时计算过程性评价成绩。终结性评价主要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由教务处统一组卷进行在线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全面考核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成绩由过程性评价(30%)和终结性评价(70%)组成,真正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使考评客观、公平、公正。
5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
在线开放课程是以制作突出重难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微课视频为主,辅以ppt课件、案例、单元测验等教学资源的学习平台。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优势如下:(1)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学习资源有文档、ppt、微课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师生互动程度高:学生用手机参与讨论、抢答、选人、头脑风暴、互评等活动,师生互动程度高,反馈及时。(3)打破传统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不再是以单一的课堂学习为主,而是依托网络利用课前、课后零碎时间按照自己的节奏参与在线课程学习,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缩短了临床距离,提高了学生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5)作业形式不拘一格:实训报告可以用文档、思维导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提交,发挥潜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学习需要。(6)共享教学资源: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能够满足更多学习者的需求。(7)教学模式改革: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模式转变,可以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8)考核方式改变:实行多元化考核方式,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6结语
信息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所在[5]。我院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台的建设与应用,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评方式。应用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便于灵活开展翻转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不但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而且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及教学技能。今后我们要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发挥儿科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晓青,赵蔚,刘红霞.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5):43-50.
[2]吴伶琳.高职“软件测试基础”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7(10):71-73.
[3]梁宇杰,李春卉,陈桂兰,等.基础护理学在线课程设计与实现[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40(1):78-80.
[4]高亚红.地方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7(13):336-338.
儿科护理学范文篇2
1整体护理理念
医学现代模式下发现健康基本内涵不但需要没有身体疾病,也需要存在完整社会适应能力、生理情况以及心理情况。所以,护理重点不局限于某生物学角度疾病中,需要将人当做整体,依据患者文化需求、身心需求、社会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且舒适的护理。随着不断开展现代护理实践活以及推出现代医学模式,将护理4个基本概念进行进一步展示,形成整体护理理念[1]。所以,理解整体护理为整体的护理对象,也就是将患者和疾病当做统一整体,将社会、生存环境以及生物学患者当做统一整体,将患者从入院至出院过程当做连续整体。此外,将医院作为护理整体,也就是连续、系统护理患者,确保患者从人院至出院开始予以其不间断护理,予以患者积极且主动的护理服务,依据基本护理程序开展有计划的护理模式,确保防患于未然,予以患者整体且全面的护理。易利纯等[1]研究中,在200例患儿中进行分组,一组纳入100例,对照组患儿开展功能制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患儿开展责任制度整体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优良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优良率87.00%(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仪表仪容满意度98.00%、举止言谈满意度99.00%、工作态度满意度98.00%、主动服务满意度98.00%、技术操作满意度97.00%、健康教育满意度96.00%、生活护理满意度98.00%、出院指导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员仪表仪容满意度90.00%、举止言谈满意度88.00%、工作态度满意度90.00%、主动服务满意度84.00%、技术操作满意度88.00%、健康教育满意度89.00%、生活护理满意度84.00%、出院指导满意度89.00%(p<0.05)。
2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
2.1理论教学护理前评估实际上是采取交谈、观察、查询资料以及护理体检的基本流程过程。临床教学中重点是评估教学内容,促使学员能够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基础数据、既往健康情况、遗传疾病史、家族史、社会状态以及护理体检结果的意义,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获取患者以及家属阐述的护理评估有价值资料。护理诊断实际上就和社区、家庭以及个人对目前潜在或者现存健康问题重点展现的判断过程,是护理人员为了满足预期效果实施的护理干预方法,主要涵盖四个部分,即为定义、名称、相关因素、诊断依据。临床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医疗诊断和护理诊断之间的差异,不可将二者进行混淆。护理诊断更加注重潜在健康诊断和心理诊断,并且和病情变化情况结合将关键问题及时发现,开展规范且准确的判断。护理计划实际上是基于护理诊断结果开展的有组织地的护理实践方案。计划整体护理方案的根本目的是依据患者基本需求,依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对护理工作进行安排。并且临床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让学员了解能护理涉及的次优问题、中优问题以及首优问题,对近期护理目标以及远期护理目标进行确定,制定合理护理措施以及计划。在朱晓红[2]研究中显示,将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该院参与诊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4例随机分成两组,即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纳入42例患儿,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38%(p<0.05)。观察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满意率92.86%(p<0.05),证实,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具有显著作用,可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得到广大患儿家长的青睐和欢迎。实施护理计划实际上属于漫长的过程,需要结合护理操作和临床教学,一边学习一边实践。首先对护理计划进行了解,明确护理技术和知识基本要求,对可能发生的临床情况进行预测,合理安排护理工作时间,对人力物力实施科学应用,同时和实际情况结合健全护理方案,定期指导和检査学员的护理记录,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效果。护理后评价实际上是整体护理后对患者开展的出院评价以及每日评价。每日评价应该结合护理査房方式实施针对性的有效教学计划,出院评价是通过集中教学模式评价每月出院病历护理记录的护理方案,促使学员能够对临床护理要点进行正确掌握[2]。2.2临床带教课程目标的明确。临床带教目标实际上就是被课程支撑分配的,护理目标包括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运用技能知识的培养、学生展示优秀的专业行为等3个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合理教学大纲,并且需要带教教师需要将学生培养方向明确,为学生创造基本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对学员心理和性格进行全面了解。临床活动中实习学生可能产生害怕、焦虑等心理反应,不能及时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异,认为自身能力不足,且怀疑自身护理水平。临床环境逐渐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压力源,带教教师需要给予实习学生充分表达内心心理感受的机会,鼓励实习生间及时交流。在徐飞华等[3]研究中显示,研究的30例反复护理到感染患儿,将其作为rrti组,选取同期研究的3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均开展整体护理干预,rrti组儿童林白细胞亚群检测中的cd3、cd4、cd8、cd4/cd8、nk水平对比对照组呈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rrti组儿童iga、igg、igm、c4、c3水平对比对照组呈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体护理属于应用性学科的一种,所以,需要注重合理设置护理课程目标,让学生充分结合临床工作和理论知识,让学生以护理人员角色及时处理,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基于此需要带教教师符合学生解决以及分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运用的知识进行回忆,有利于思考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患者实际病情,偶尔提出问题,并且予以学生更多决策处理的机会,学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可依据自身决策实施护理。整体护理模式实习最后1周的时候组织学生对护理病例进行总结讨论,学生间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促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疾病常见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同时定期开展考核。考核主要内容有仪表素质、观察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应变能力、护理程序、资料的收集、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方案、设置预期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提出理论问题[3-5]。
3讨论
随着近年来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泛推广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不但能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提升患者满意度,也能够有效减少医患矛盾。但是在儿科护理中开展整体护理具有相应难度,此时需要临床带教教师采取科学带教措施,将学生整体护理能力提升,所以,在儿科护理中开展整体护理中对于社会发展十分有利,儿科护理中实行整体护理理念,对于形成更科学、更深层以及更广泛的现代护理思想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易利纯,李凤辉,苏国兵,等.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11中旬刊):176-178.
[2]朱晓红.整体护理模式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8):151-152.
[3]徐飞华,熊伟,冯宝爱.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院,2013,13(5):91-92.
[4]慈海彤,邱大石,郑玉萍.创设情境,强化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学教学研究[j].健康之路,2016(6):134-135.
儿科护理学范文篇3
案例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极为重要的,合适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对知识进行掌握,这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相关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的采取措施对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案例合理性进行保证,为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保证奠定基础。
2对案列教学模式的概述
案例教学模式最先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提升,所提出的时间为上世纪,此教学模式一旦被提出,就被广泛应用到医学、法学、师范等多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并且教学效果相对较为显著。我国教育学家也对案例教学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所谓的案例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让学生能够在所营造的情境中进行讨论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年来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被进一步扩大,在应用案例模式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把教学目标作为基础,以临床实践为切入点对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加以相关问题的提出,在所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组织对案例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会更加直观的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把握,并能够促进其把所学的内容加以应用,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案例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3.1选择案例,设置问题
在进行儿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内容必须要符合教学内容,所选择的案例内容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对案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抱有谨慎的态度,所选择的的案例要和教学目标所符合,案例所涉及的内容要尽可能的丰富,这能够让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上课之前学生就应该对教师所准备的案例内容进行阅读并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在阅读与预习过程中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提示对案例的情节和事实进行思考,为课堂的案例讨论做好准备。
3.2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案例讨论环节,案例讨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都为随机发言或者专题讨论的形式,所谓的随机发言就是在教师对案例进行简单介绍之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对观点进行阐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向“知识点”发掘上,此外在讨论案例的环节中,师生之间要注重交流,加强对课堂氛围的活跃,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知识的讨论者与发掘者,这对学生知识的把握所具有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
4对案例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4.1案例教学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生对于案例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病例进行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案例可以掌握基本的和患儿或者其家属的交流技巧,能够让学生更加贴切的对知识以及技能进行了解,这对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极为重要的。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方式更加直接,这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贴切的理解。
4.2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个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授情况,而是在于学生知识的接受能力,案例教学的使用能够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够更加真实的对知识进行理解,案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偏向于知识的构建者以及促进者,学生在这种氛围内更容易采用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5结束语
儿科护理学对于教学要求更加高,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案例的设置能够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讨的欲望,这对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儿科护理学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把案例穿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保证奠定基础。
作者:宋青梅 单位:濮阳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周丽萍,宋湘晋,周建平,等.案例讨论课应注意的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14,17(05):54.
[2]钱小芳,张水治.病例教学法在产利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16(5):299.
[3]尹志勤,耿桂灵,廉秀丽,等.三环式教学法在儿利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13,19(7):73.
[4]乌卜刚,张少林,黄光胜.病例教学中病例和问题设置[j].中华护理杂志,2015,36(4):300.
儿科护理学范文篇4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
高职教育中《儿科护理学》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调动一切因素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情境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设置生动、形象的相应情景,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高职《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应该要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
1情境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入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而教学情境一定要是能够促进学生情绪发展的,并且是生动形象的学习场景。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临床护理中,是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疾病护理情境,在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具体的学习情境能够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在优化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儿科护理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难以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而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就能够增加课堂容量同,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丰富起来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情境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2.1教学情境的课堂设计。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儿科护理学中比较典型的临床病例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例如学生比较少见的病症,如夏秋小儿乙型脑炎,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类病例来导入教学内容,通过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一些比较常见的儿科病症来设置教学情境,如小儿低血糖症、儿童精神性厌食症等,通过这些病例让学生们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从而有效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2.2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设置教学情境。多媒体设备能够将图片、声音以及文字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的一种现代化教学工具,如今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所以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学生在学习那些重点、难点知识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关于儿科临床护理的图片或是相关视频展示在学生面前,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比如儿童护理的临床表现或具体的护理操作等内容,可以通过反复播放,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2.3通过设置应用性的问题来进行情境设计。高职《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所以教师的教学思维应该进行创新,不能只是教授理论知识,而是要将所教学的内容运用于实践中。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思维活动也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设置教学情景的设计应该要从激发学生思维出发,通过设置运用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于实践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在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时,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会对知识归纳、总结以及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4通过角色扮演来设计教学情境。在高职《儿科护理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程实践中,所以要实践教学中也要应用情境教学。在实训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来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对实际临床护理进行模仿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来扮演对患儿的诊断和护理,教师可以扮演患儿的家长,学生可能扮演护理人员和患儿,学生来根据教师对病情的讲诉来进行诊断,并提出实施方案。在这样具体的情境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护理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有效提高了学生护理能力。
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中理解护理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对实际情景的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工具,通过设置合理、有效问题情境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对护理知识的深刻理解中,也能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作者:尹杰 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学范文篇5
关键词: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预防及临床护理等。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小儿疾病的防治与保健,能为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服务,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儿科护理学不仅与基础学科联系紧密,而且与内、外科护理和护理学基础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开课时,学生对部分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学习儿科护理学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再加上绝大多数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这就更加使我们的教学难以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且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厌学心理较为严重,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去了解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与沟通,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加留心,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因势利导,把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1.2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要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以及课本内容,同时对课本知识重新整理归纳,找准重点、突出难点、化繁为简。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像疾病的发病机理等内容可以简单讲授,但要重点讲解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措施。中职学生大多数缺乏自学及归纳整理知识点的能力,理解能力也不是太强,所以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通俗易懂。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是讲得越多、讲得越深就越好,而要掌握好量以及授课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1传统讲授法
对于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2多媒体教学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如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制作课件时,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动画共存,这样就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色彩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比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2.3案例教学法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儿腹泻、婴幼儿肺炎、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疾病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通读教材,查阅资料,自己开动脑筋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发言讨论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案例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性,案例中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寻的许多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增加新的知识,弥补教材知识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2.4角色扮演教学法
要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对患儿的一些常见疾病做出评估及护理,就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记忆,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促进对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在讲解上呼吸道感染时,因为对这个疾病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事先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再给学生安排好需扮演的角色,至少安排患儿家长和护士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去预习和准备。上课时先由学生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对表演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有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总结。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因为有情景,比较直观具体,学生又能亲自参与,有激情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从而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儿科护理学范文篇6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09~2011年分别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每级三个班,分别有198名,203名及211名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在本校已就读一年半,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
1.2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主干学科之一,我校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讲授,是护考必考课程,儿科护理学试题一般占护考总试题的13-16%。随着笔者对教学、护考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自2011年起,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提高护考认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进行护考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护考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清楚意识到毕业后只有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顺利就业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督促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理论知识,临床实习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前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1.2.2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
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和吃透护考大纲,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去繁就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模块化教学,一般来讲,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儿童保健;第三部分为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对这三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进行划分,根据护考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中应该重点讲解,对于大纲没有要求的内容,而临床中又有应用的内容,也应该重点了解,这样既有效应对了护考,也有利于临床知识面的拓展。另外,还应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问题,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这种从传统讲授为主转变为讲授研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1.2.3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及护理要点,这部分部分内容系统性较强,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不但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临床工作经验,也就是说要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很多学生不足的地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倡理解后再记忆。如对发热患儿要注意保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降温,而对麻疹患儿,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乙醇拭浴,而对水痘患儿可用物理降温,但不能用阿司匹林。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理解疾病的特点,然后再进行记忆。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口诀记忆法,如婴儿发育的过程,粗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精细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换七捏九食拇。
1.2.4重视病案教学
教学中注意采集并整理各种疾病的真实案例,在每节课结束后,老师提供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如:患儿男,5月,发热5天,伴咳嗽气喘3天,加重1天。查体:体温39.4℃,脉搏146次/分,呼吸34次/分,精神较差,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血wbc18×109/l,n0.75,x线: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片状阴影。医生初步诊断:支气管肺炎。教师应依次提出问题,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治疗原则及药物的选择,护理措施有哪些?理论依据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1.2.5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通过积累和精炼,我校儿科教研小组已初步建立了有近1000道题的《儿科护理学护考题库》,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每天教学结束后都布置一定的习题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学完后,让学生完成历年护考真题相关部分的练习,以查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护考前,应进行模拟试题训练,寻找差距,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1.2.6考前集中辅导
近年来,我校针对护考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较差、且忙于临床实践,不能有效保证学习时间的情况,采用自主报名、考前集中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4个周的集中辅导中,围绕《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前辅导计划,在教师精讲、串讲课程内容的同时,学生通过做《护考题库》的试题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一周安排为模拟考试,达到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查缺补漏的作用。
2结果
2011年采用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方法后,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护考通过率持续提高。
3讨论
儿科护理学范文篇7
[关键词]人文关怀模式;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实际过程中发现,临床医患纠纷发生概率不断增多[1],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部分医疗纠纷是因人文关怀缺乏所致,尤其是儿童护理中,其健康备受关注,护理欠佳可能会导致家长出现不良情绪,引发医患冲突。人文关怀主要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患者心理、生理,提供优质、全面服务,便于其配合度及预后效果的提高。本文旨在分析人文关怀模式在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便于为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1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50名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为对照组,观察组取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53名),均行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1.1.1对照组年龄[上限21岁,下限18岁,平均值(19.03±0.55)岁],男女之比为9∶41;其中,31名为理科生,19名为文科生。1.1.2观察组年龄[上限21岁,下限19岁,平均值(19.78±0.32)岁],男女之比为11∶42;其中,35名为理科生,18名为文科生。上述资料对比不具意义,p>0.05。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法,根据书本内容制订教学大纲,课堂授课,重点讲解相关重点难点内容。观察组予以人文关怀教学模式,主要涉及:①制订教学目标,以人文关怀品质结构为基本理论,在理论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对人文关怀知识的理解,获取关怀与被关怀感知(特定情境),实践教学中,通过亲身体验形成关怀能力,外化行为,内化品质。②挖掘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临床经验,人性化设计、改造儿科护理学内容,包括讲解专业知识、人物故事等,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人文关怀),通过电影、图片等增加教学欣赏性,进一步激发学生感悟力,通过医院实习、实地观察,培养其行为观察、专业感悟等能力,举办知识竞赛、短句、辩论等,增加其对工作的理解,熟练掌握人文关怀方法,增强其认同感。③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审美、体验、感悟、认同、实践,方可形成人文关怀品质,理论课教学采取关联、设置情景、审美、感悟,见习采取观察、陪伴、沟通、感悟,不断体验、感悟,逐渐获得认同,进而主动实践。④完善教学方法,定期检查教学效果,掌握学生知识学习情况,听取其相关意见及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1.3评价。观察两组人文关怀品质、期末成绩,分析观察组对人文关怀模式满意度及评价。人文关怀品质采取调查问卷评估,主要涉及人文关怀理念、能力、知识、感知,行五级评分法,共44个条目,每项1~5分。期末成绩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最高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情况越佳。满意度采取自制问卷调查,主要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概率以总概率与不满意概率之差表示。1.4统计学处理。人文关怀品质评分、期末成绩属于计量资料,借助t检验,满意度属于计数资料,借助卡方检验,以spss20.00软件分析,两者对比差异较大的必要条件为p<0.05。
2结果
2.1两组人文关怀品质评分对比。两组教学前人文关怀品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教学后,观察组理念、能力、知识、感知数据分别为(42.70±0.89)分、(46.70±0.93)分、(58.42±1.43)分、(39.11±0.54)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列。2.2两组期末成绩对比。观察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评分分别为(87.42±2.06)分、(90.11±2.40)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列。2.3观察组满意度分析。观察组53名学生中,对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十分满意27名,基本满意26名,总满意概率为100.00%。2.4观察组教学质量评价分析。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48名学生(90.57%)认为此模式能够培养礼仪礼节,增强职业道德培养,利于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39名学生(73.58%)认为此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批判性思维,且能够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讨论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人文关怀品质发展,于具体情境下,形成相关审美、感知[2-3],主动进行人文关怀,主要核心为制订教学目标,将不同缓解融入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生成感悟,并通过实践操作、见习,加深其感性认知[4-6],进一步提高其感悟能力及观察力,主动参与、学习相关知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7],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定期总结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提高。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尽快建立稳固道德情感,对患儿充满同情心,保持态度亲切、语言温和,促使良好护患关系建立,让其意识到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的重要意义,为临床工作输送优质人才。结果可见,两组教学前人文关怀品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教学后,观察组理念、能力、知识、感知数据分别为(42.70±0.89)分、(46.70±0.93)分、(58.42±1.43)分、(39.11±0.54)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评分分别为(87.42±2.06)分、(90.11±2.40)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概率为100.00%,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人文关怀模式能够培养礼仪礼节,增强职业道德培养,利于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沟通协调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模式在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其实际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为临床输送优秀人才,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爱华,李磊,张乃正,等.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3):514-517.
[2]代辉娟,魏小雪,郑薇,等.契约管理联合人文关怀教育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5):711-714.
[3]万峰静,郭洪花.反思性学习在《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15):2321-2323.
[4]张丽伟.tbl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6.
[5]王茜,王松,李娜,等.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儿科护理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4):3749-3751.
[6]田静波.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及创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9):2299-2301.
儿科护理学范文篇8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育婴师;培训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迎来二胎潮,“二胎经济”逐渐显现,在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职业,如育婴师、营养师、早教师等。由于目前我国母婴护理还未形成连续服务体系,使得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过程中,母婴护理出现服务缺口,因此育婴师等专业人员的社会需求逐渐增大。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中职卫校可以利用自身医学院校优势,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不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项实用技能,还能使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1育婴师职业现状及给中职护生带来的发展机遇
育婴师是指对0~3岁婴幼儿进行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教育,辅助家庭完成科学育儿工作的人员[1]。育婴师的主要职责是育人,不同于保姆和保育员,其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全面掌握0~3岁婴儿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相关专业知识,清楚不同年龄段婴儿的言行、思维和情感方式,懂得与婴儿相处和沟通的技巧,能够适时开发婴儿潜能。目前社会上从事育婴工作的人员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尚未达到行业标准,这就使得该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更为迫切。中职护生通过在校系统学习,已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职业道德,若从事育婴工作,将会获得早教机构和家庭的青睐。故护生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增强育婴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我校中职护生对育婴师职业的认可程度
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4个班220人进行调查,均为女生,年龄16~19岁。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4项:了解育婴师行业、毕业后有意向从事育婴师工作、愿意学习育婴师工作内容来增加就业竞争力、认为有必要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加入育婴师培训内容。每个项目分“肯定”和“否定”两个选项,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上打“√”。统一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回收率100.0%。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护生对育婴师工作了解不深,真正想成为育婴师的较少,但90%以上的护生意识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中职护生想进入大医院做护士难度大,学习育婴师工作内容可增加就业砝码,毕业后可从事护理、育婴师或月嫂等工作,故有必要将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
3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融合的必要性
由于目前我校尚未取得育婴师培训资格,故有必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融入职业培训。育婴师培训内容包括育婴员职业道德,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婴幼儿教育及家庭教养指导等。这与儿科护理学许多知识点是相同的,故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融入育婴师培训,强化对护生育婴师、营养师等职业所需技能的培训,并建议其参加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增加就业竞争力。只有培养出集儿童养育、预防保健和疾病护理于一体的高素质新型儿科护理人才[2],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4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融合的具体措施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今天,儿科护理学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使护生掌握疾病患儿护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知识,培养护生护理评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能力也同样重要[3]。故儿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应为:能够认识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规律、特点,能进行婴幼儿生活照料、预防保健、教育、家庭教养指导等,会分析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社会、家庭因素,能对各年龄段儿童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可为儿童及家庭提供健康教育与指导,能对疾病患儿进行专业护理。
4.2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现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儿科疾病护理内容占了80%,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内容仅占20%,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日常护理保健内容偏少,课程设置偏重于对疾病的护理,服务对象没有突出全体儿童,忽略了健康儿童日常的身心保健,不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和儿科疾病护理内容各占50%,课程内容以儿童的健康需求为主线[4],提倡儿童教养、儿童保健与疾病护理并重。新的儿科护理学课程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的内容,如儿童生活照料、儿童教养、家庭教养指导等,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增强了其学习兴趣。在儿科疾病护理方面,以各系统常见病为主,突出病情观察和整体护理。调整后的内容分为6个模块,详见表1。
4.3强化实训操作
实训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和巩固的重要途径。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育婴员工作实践性也很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故应重视实训教学。具体措施如下:(1)结合调整后的课程内容编写实训教程;(2)加大实训课学时比例,采用边理论、边实践教学模式;(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模拟病房和模拟社区环境,建立婴幼儿抚触室、游泳室、游戏室等,配备相关教学设备,为学生打造优良的实训环境,提高操作能力;(4)与早教中心、社区医疗服务站、幼儿园等建立合作关系,为护生提供见习场所,护生可以通过与婴幼儿接触、为其进行体格测量等活动加强实训,提高沟通技巧和适应社会能力,了解健康儿童的护理、保健和教养工作。
4.4完善考核体系
新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两部分,考核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学习过程,强调对护生综合能力的评定。理论考核占60%,实训考核占40%。对每项实训考核都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对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状态和环境的评估、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的关爱与保护等。考核形式多样,有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5效果评价
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4个班开展了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的实践,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问卷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该教学模式是否激发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提高操作技能、理论水平、沟通交流能力及拓宽就业面等。每个问题有“肯定”和“否定”两个答案。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20份,有效率100.0%,护生对该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学习效果较好。护理专业绝大部分为女生,女性有喜欢孩子的天性,教学改革大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热爱专业课程学习。同时护理职业素质要求护生从入校开始就培养爱心、耐心、细心及责任心,这和育婴师职业要求完全相符,对护生今后就业大有益处。
6意义
6.1师生双赢
通过对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不仅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了知识面,还大大提高了其操作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就业提供了新选择。同时,教师也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者,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了师生双赢。
6.2丰富中职卫校办学内涵
推进教学改革是学校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增强学生竞争力,获得发展空间。
作者:罗莹 单位: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2]韦桂姬,莫江萍.对“双证制”教学提高护生儿科就业竞争力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2):8-9.
儿科护理学范文篇9
关键词:中职儿科护理学;模拟教学;信息化
模拟病房医学模拟教学是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模拟手段,重塑临床上的医学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虚拟化的仿真环境,促进其快速无风险地学习临床知识技能[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模拟教学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护理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在3—4年内掌握临床护理技能以及医学基础知识,因此,模拟教学非常适用于护理学,尤其是护理中职教学。目前,模拟教学方式类型多样化,本文重点阐述了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微课讲授及案例教学方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中职护理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及微课讲授的概念
(一)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的概念。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是一种利用多媒体高仿真模具simbaby婴儿进行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多媒体仿真模拟训练能够提供各种实训场景,例如头部静脉输液穿刺模型、婴儿保温暖箱、新生儿蓝光照射等训练,同时,可以辅助设置多媒体影音设备,例如语音教学等,实现仿真训练与观摩训练教室的连接。更有趣的是,此类模拟病房附带音频传输功能,可以完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零距离实时动态沟通与讨论[2]。(二)微课讲授的概念。微课又称为微课程,是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由视频及配套资源组成的一种微小课程,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3]。(三)案例教学法的概念。案例教学法是以患者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3]。案例教学启发式效果显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类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性思维,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微课讲授及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教学模式在中职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新生儿沐浴抚触教学在学生实训中的应用。儿科护理教师使用simbaby高仿真模具进行新生儿沐浴以及抚触手法演示,包括新生儿沐浴中对水温的掌控,防止烫伤,沐浴时间、方式以及顺序等,新生儿抚触方式是否正确,力度是否到位等。第二,使用模拟观摩设施,对simbaby高仿真婴儿模具进行护理提问。护理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相关模拟化临床病房场景,开启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中的多媒体音频功能,对其进行护理提问及提出护理诊断,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虚拟化疾病场景来提问。第三,设计静脉穿刺模型,让学生模拟现实儿童头部和脚部的穿刺。由于婴幼儿存在静脉管壁细、不易触及等问题,进行此项模拟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找到静脉血管,对学生的儿科穿刺能力进行针对性培训,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导,解决儿科静脉穿刺教学的难题。第四,使用新生儿保温暖箱设备,训练学生的暖箱控制能力。新生儿保温暖箱设有温度及湿度控制功能,此项教学设计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如何根据不同健康状态的新生儿进行调控的能力。(二)微课讲授在职高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护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内容进行微课录制,制作微课的方式如下: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选择儿科护理学中的重点章节,将章节中的关键性知识点以及重难点进行摘录,利用ppt、图片等方式进行视频录制,制作10—20分钟的小视频,上传到学生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让学生学习,学习完毕后发放课后作业,进行学习效果测评。目前,已有较多高职护理院校使用此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徐文兰等人进行微课讲授效果测评,学生普遍反映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这类模拟教学方式更具趣味性[4]。(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护理教师可根据中职护理学生的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是教学案例的收集及整理。在中职护理教学过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第一步是对典型性教学案例的收集及整理。作为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历这一特殊性,因此在进行案例收集时,必须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例如,教师可以进行儿童肺炎、腹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常见儿童疾病的病例的收集[5]。更重要的是,护理教师要密切围绕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来讲授案例。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切忌不可选择较大数量的病例,而是要选择具有导向性的典型性病例,并使案例具有举一反三的代表性。其次是教学案例的设计及分析。收集及整理完教学案例后,下一步要根据病例的特点和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案例的设计及分析。在设计病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护理教师必须突出教学重难点,同时,将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病例自身内容相互结合,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第二,护理教师在设计病例后,必须围绕病例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确保其具有代表性,还要注意有针对性。第三,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掌控设计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最后是教学案例的实施及反馈。在实际授课中,护理教师要注意在实施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先导入案例,然后结合课程重要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案例的讨论,并最终进行教学案例的评价和总结。以儿童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为例,教师可以先进行患儿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的介绍,然后用x线胸片显示患儿支气管及肺部小片状阴影等相关诊断情况,进而分析患儿的病症,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病因学的分析,促使学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相应的护理措施[6]。
三、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模拟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式,即信息化simbaby模拟化病房、微课讲授及案例教学法来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其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1]陈莉,许涛,许晓倩.发展医学模拟教学提高临床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12-113.
[2]葛炜,李伟东,吴珊珊.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在高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12):537-538.
[3]刘慧霞.微课在护理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1):49.
[4]徐文兰,张阳.微课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6(10):99-101.
[5]刘志晶,王秀春.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11-14.
儿科护理学范文篇10
关键词:高职;儿科护理学;案例教学法;sandwich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分析,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由具体案例提升为抽象理论[1]。sandwich教学法是一种小班教学中安排学生小组讨论、交叉学习、小结汇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2-3]。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护理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主流“传授—接受”的单向教学模式以及“三中心”(教师、课堂、教材)教学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能力的作用[4]。此次教学的对象为2016级护理学大二学生,他们初步具备了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们研究案例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作用的基本条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6级护理大专学生,生源为高中毕业生,入校时电脑随机分班。干预组为2016级护理(6)班38人,传统组为2016级护理(7)班37人,两组学生医学基础及健康评估学习成绩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教学内容。教材为《儿科护理》,吴岸晶、唐省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2版),以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为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突出重点和难点。1.3课前准备。1.3.1案例设计与选择根据教学要求,针对内容选择病例,同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由于学生未接触临床工作,无工作经验,故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并且知识紧扣教学大纲要求。1.3.2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充分准备,把握大纲,掌握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的,编写sandwich教案。以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为例,设置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难易适宜,在教学中避免案例分析占用过多的讲授时间,以免影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预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与编号:将38人分为4组(a、b、c、d组),每组9~10人,并指定组内某一学生作为组长记录并形成统一意见。1.4教学流程。1.4.1干预组。干预组采用案例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基本过程为:案例导入→教师精讲→sandwich教学法(即学生小组讨论、交叉学习、小结汇报)→教师总结归纳。以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为例:某8岁男孩,3周前呼吸道感染,经门诊治疗已经痊愈。昨天开始出现眼睑、面部水肿,尿少,尿液呈洗肉水样。妈妈带他来到儿科门诊就诊。请学生思考其出现水肿和尿液改变的原因,以问题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精讲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和临床表现,讨论急性肾小球肾炎与患儿前期感染的关系,回到引入的病例上,请学生讨论,提出医疗诊断、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以及护理措施。根据课前分好的组别,各组学生开始讨论,组长记录并形成统一意见。然后,交叉学习,各组轮流交换组长,组长在新组汇报前组讨论结果,新组员表述各自的新见解,组长记录新见解。组长轮换4次后,再次回到原组,组长把整理好的新见解再次分享,组员再次相互讨论,最后形成一个完成的分析意见。根据已有的临床知识,学生均能通过讨论得出准确结论。最后,教师总结讨论情况、学生发言和对案例的分析等,并根据每组学生提供的解释加以综合分析整理,帮助学生解析每一个问题,最后给出确切的结论。1.4.2传统组。教师仍以传统教学方式教学。
2实施效果
2.1学习效果评估。课后一周对干预组和传统组分别进行单元测试,两组考题完全相同,题型为填空题和问答题两种题型。考试成绩显示,干预组总分、填空题分数和问答题分数均高于传统组(p<0.01),见表1。另外,本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分布情况为干预组75分及以上者所占比例为68.4%,传统组为43.2%,两者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干预组的3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回收的38份有效问卷中,绝大多数学生持肯定意见,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案例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法的认同。见表3。
3讨论
儿科护理学范文
时间:2022-11-25 10:09:32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儿科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2022-12-04 16:50:19
高校中医儿科学融合教学模式 2022-11-28 11:12:52
融合教学法在儿科实习带教的应用效果 2022-10-09 14:40:13
儿科抗菌药物超药品使用说明书使用现况 2022-10-08 11:40:39
多媒体教学在新生儿科实习护士的应用 2022-10-02 09:43:16
中医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讨 2022-09-15 08:41:46
精品范文
10儿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