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模式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01-11 06:33:28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考试模式

考试模式范文篇1

关键词:远程教育;半开放考试;创新教育

一、远程教育中半开放考试模式的作用

(一)有利于现代远程教育更快的发展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所以要想让其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保证这种模式能够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需求相符合,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网络考试制度。从远程教育试点的工作情况来看,远程教育现在面向的还是成人,所以这就要求远程教育的考试方式不能和普通院校学时考试模式一样,采用闭卷考试,需要有条件的开放考试尺度,这样更容易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型特点。所以在远程教育中实行半开放式的考试模式不仅能够突出远程教育模式的优势,而且还能够帮助这种模式不断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促进远程教育能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现代远程教育由于面向的是成人教育,所以在课程考核方面不应该过于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半开放考试模式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困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可以让学生能够处理好学习以及工作之间的关系,而且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答案查找的过程中,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处理能力,所以说,半开放式的考试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更加符合社会对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需求。

(三)有利于降低考试中存在的作弊风险

近年来,经常会出现成人教育考试作弊现象,远程教育的半开放考试对学生记忆基础知识的要求比较低,允许学生对答案进行查询,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作弊的动机,降低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率,从而大大降低了考试中存在的风险,提升考试的真实度。

二、现代远程教育半开放考试的标准体系

(一)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中考生应具备的能力

1.掌握记忆性知识。所谓的记忆性知识主要是指学生需要进行背诵以及记忆的知识点,对于文科类的课程来说,主要是一些名词,概念以及原理等,而对于理科类课程重要是定义、公式、计算方法以及表达式等,这些知识点都是最基本的,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这些记忆性的知识在考试中虽然直接进行考试的比重不多,但是所有考题都与这些知识点有关,学生如果不能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掌握,那么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的考试成绩,所以可以说记忆性知识不论是在普通教学模式中,还是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中,学生都应该掌握。2.理解领会性知识。领会性知识在文科和理科学习中也具有一定的区别,在文科类课程中,领会性的知识主要是指对不同概念、原理以及方法之间的异同点进行理解;而在理科类课程中,领会性知识则是指一些基础知识点的外延知识,学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的内容进行了解,并根据试题的要求来从外延知识中选择最佳的知识点以及方法进行解题。领会性知识是从记忆性知识中发展过来的,是对记忆性知识的应用以及外延,所以对于考生来说,这部分知识侧重于理解,考生要熟悉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并在考试中能够灵活应用。3.简单应用。文科课程的简单应用是指能够在具体考题中正确运用相关的概念、方法以及原理,并能用这些内容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理科类课程中的简单应用则是指能够用相关的公式、原理、方法以及步骤等解决一些应用性的问题。4.综合应用。综合应用能力无论在文科课程中还是在理科课程中都是将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和运用,用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对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理解和掌握,在考试中能够合理的对知识点进行综合使用,从而解决具有多知识点的复杂问题。

(二)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半开放考试的标准

1.远程教育半开放考试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远程教育学校在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时,需要根据对学生四项能力的要求来进行试题范围以及内容的确定。如果试卷是百分制的模式,学校需要将记忆、理解、简单运用以及综合运用这四项能力按照20:20:30:30的比例进行分配,那么考试试题也需要与能力考核进行匹配,在考试试题中考察学生记忆以及理解能力的试题定位为比较简单的试题,而考察学生简单运用知识能力的试题则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而具有多种知识点的试题为难题,通过这种比例模式的考试试题,学生的成绩就能够清楚的分出层次,从而学校就能够通过成绩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2.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半开放考试命题标准。远程教育如果想要杜绝学生作弊的情况,就需要保证除了计算题之外的试题都不具有标准答案,也就是说在远程教育半开放考试中不能设置客观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等;在考试过程中应该将半开放试题的重点放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简单运用以及综合运用方面,所以在半开放考试中,开放型试题应该以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以及论证为主,这样才能够真正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将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真正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另外,学校远程教育平台在进行半开放考试时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内容的考试试题,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检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充分体现出远程教育半开放考试的公平性特点。

三、促进高校远程教育半开放考试模式发展的建议

(一)高校要建立以考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正确理念

在半开放考试模式下,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而远程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则充当的是一种服务角色。因此,高校在进行远程教育时要树立正确的考试理念,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提供针对性比较强的教学服务,这样才能够不断推进半开放考试模式的发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半开放考试要能够不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素质教育支持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所以高校在远程教育半开放考试中要保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从多角度进行试题设置,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工作中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也能够进一步凸显出半开放考试模式相对于传统闭卷考试的优势。这样才能够保证半开放考试模式能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接受和青睐,不断提升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高校要不断对半开放考试标准体系进行完善

半开放考试体系由于实施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不论是在试题设置,还是在执行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高校进一步进行完善。首先,要不断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保证教师能够按照层次对考试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命题;其次,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既包括学生的考试纪律,也包含对教师制定的一些约束条例,这样才能够保证半开放考试体系能够不断向着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未来远程教育体系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陈广侠 单位:南京大学

参考文献:

考试模式范文篇2

关键词:教学模式;考试模式;创新;实践;成效

基础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和基础课程枯燥乏味的实情又使得教学难以实施,所以,必须依托网络学习平台、慕课、微课等,借助于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探索基础课程的混合教学新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一现状

(一)教学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总体上来说,其发展仍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教学模式仍然不够新颖,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手段缺乏以及课堂气氛沉闷等等方面。课堂讲授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兼顾学生基础薄弱、参差不齐的学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二)考试模式。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目前,对不同层次高职学生的学业评价往往采用统一的模式、同一考核评价标准,大多采取笔试的理论考核方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未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异、区域差异、专业需求差异等实际情况,导致了学业评价的片面性、单一性,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可能埋没一些特殊人才。

二教学模式创新

调研学生学情,施行分类教学,强调教学针对性;采取翻转课堂,互换师生角色,彰显学生主体性;借力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注重技能提升,采用任务驱动式的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图1)。(一)基于多元化招生模式下的分类教学模式。单独招生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自主选择、学校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探索之一[1]。我院招生形式包括:统招、自主单招及对口单招等。新生们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差异性非常大。综合以上因素,实施分类教学。以高等数学教学为例,打乱自然编班,按统招班、单招班实施分类教学,制定适合班级层次和专业需求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教学实施过程中兼顾考虑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比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适当提高”的原则,既满足了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深造的理论要求,又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同时还找到了自信心和满足感。(二)基于角色互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结构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回家做作业或者巩固反思,教师是课堂的中心,知识的权威者;“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学生在家通过慕课、微课视频等学习新知识,而白天在学校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助教、助导。推进“翻转课堂”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想学什么、什么时间学、怎么学都可以自我调节和控制。实施翻转课堂的流程: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制作形象生动的微课并编制翻转任务单;学生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完成前置作业,并归纳整理自学中存在的疑惑;教师收集问题,通过课堂竞赛活动、讨论辩论、小组合作、个别指导等方式,再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归纳解析,互动交流,释疑解惑,评价反馈;课后拓展,测试提升。(三)基于慕课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思政课为例,我院不断推进思政课课程改革,构建网络教学和校内外实践教学为主线,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线上”主要指学生在慕课平台上学习思政课理论部分;“线下”则是不断深化“线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带领学生进行思政实践活动(表1)。通过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政政治及法律教育,提高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四)基于技能提升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众多基础课程中,基础化学理论体系完整,技能性强,与专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尤为紧密,更是学生后继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首先对课程重新架构,设计成若干典型项目,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理论知识和实训项目结合[2]的教学方法,分解技能重点、难点,现场操作并掌握实验技能;其次通过实习周进行综合训练,促使学生综合技能水平质的提高,化学实验的兴趣、基本技能的掌握、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项目化教学既注重课程知识的全面性,又突出化学技能的培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考试模式创新

依托考试软件,实现人机对话,体现考试的灵活性;并轨国家等级考试,以证代考,提高考试的实用性;根据化学课程特点,通过技能操作、实验测试等方式,突出考试的技能性;依据学生学情,结合专业需求,实施分级考试,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图2)。(一)人机对话考试模式。思政类课程考试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考生多、关联部门多、监考教师多、考试安排复杂等,每一次理论考试都是一场“战役”。基于新时期课程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师解放体力劳动的需要,在保障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考试中,实现人机对话。通过题库建设、机考系统创建,实现了“一生一机一密码”的随机考试方式,且提交答案后系统立即给出测试分数,若结果不理想,学生还有一次重测的机会。人机对话的考试模式其优点在于题型、题量丰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方便、快捷、有效地解决学生人数多、考试安排难度大的问题,节约了大量考试的成本;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学生作弊的现象,增强了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二)分级考试模式。高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较抽象的理论课程,从以往的考试成绩来看,卷面及格率较低。通过对学生和对专业的调查发现不同学生和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的需求不同。有些学生只要简单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一定的数学基础,而另有一些学生则有继续学习的更高追求,还需要通过数学学习培养逻辑思维、应用推理的能力。高等数学的分级考试模式应运而生。基于统招、单招的学生以及专业需求,制定了对应的课程标准和分级考试大纲,按照考试大纲组织分级命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数学基础、学习情况和专业发展等,自由选择考试级别。(三)技能考试模式。为了凸显实验技能的重要性,对化学考试方式进行了探索,采取“过程考核”和“技能点抽测”相结合的模式。(1)“过程考核”即通过测定方案的设计、实验测定操作规范性、测定结果的分析、测定报告的完成等一系列过程进行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理论、技能等综合应用的能力。过程考核成绩占技能总成绩的60%。(2)“技能点抽测”即分析专业技能需求及参考化学检验工技能要求,设计了“标准溶液的配制”、“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强酸强碱滴定操作”、“溶液ph的测定”、“吸收曲线的制作”、“标准曲线的制作”、“水总硬度的测定”等七个技能测试项目,学生通过抽签方式确定考核内容。技能点抽测成绩占技能总成绩的40%。(四)并轨考试模式。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是以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通过研讨交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实现国家英语水平考试与课程考核的并轨,即以证代考。完善了成绩评定方案,体现了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考核方式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形成性评价”包含教师课堂内外结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3],即平时成绩,“终结性评价”即a、b级考试成绩。将多元化评价主体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原则。

四创新成效

(一)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改革的实施离不开教师团队。通过导师引领,青年教师成长迅速,科研能力得到增强;通过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加强了课程教学探讨,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改革,推动了课程建设的步伐,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稳步提升;通过选派教师外出进行微课制作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培训,邀请专家来校开展讲座,鼓励教师参加网络课程学习等方式,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微课、信息化课堂教学、翻转课堂的培训、观摩和实践,教师信息化作品制作能力明显增强,创作了丰富的信息化作品。基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开发建设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资源丰富,集讲稿、教学课件、课程录像和微课、试题(卷)库、作业库、在线测试以及多类拓展资源为一体,为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所用,同时也方便教师互相借鉴;基于泛雅平台建设思政慕课和大学英语spoc课,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制作多门网页型课件,成为师生学习的良好补充;成立“校园之声”外语调频广播电台voc(voiceofcampus),电台节目内容丰富,涵盖知识面广,学习与娱乐并存;制作多个微课,参加学院和省级大赛分别获得殊荣,并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编制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点的特色教材,基于二维码扫描实现“可视化”的电子教材。(三)拓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展项目式教学、技能大赛等,增强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职业品质等得到了充分培养,综合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开设第二课堂,丰富社团活动,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竞争意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身心诸方面健康协调地发展;通过校园网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可自主观看教学视频、课件以及拓展学习资料、试题库等,开展自主学习,实施网络自主测试,自我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基础课程教学与考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彻底改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考核评价模式,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快了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基础课程的创新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才能达到“教师愉快教、学生快乐学”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刁瑜.高职院校综合评价多元化录取机制探讨[j].石油教育,2016,6:14-16.

[2]陶玉霞.学、做一体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27-128.

考试模式范文篇3

一、半开卷考试模式

即期终考试前一周,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一张16开印有“物理学复习考试专用纸(本专用纸可带入考场)”字样的白纸。“专用纸”使用规则为:①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本期所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抄写在“专用纸”上,纸张两面均可使用(内容不限);②每位学生的“专用纸”上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人手抄体,考试时“专用纸”上所写内容若是复印、复写则视为舞弊处理;③考试时“专用纸”不得相互传递、借用,否则视为舞弊处理。

二、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

1.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与十年前相比较,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是“物非人非”。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计算机cpu的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35.86万亿次,而存储器的容量也相当大,一个硬盘可达60g、80g,这为计算机的高速运行和大容量的存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脑的存储功能是人脑记忆功能的延伸,现在在计算机内、国际互联网上搜索资料非常迅速、方便。另一方面,目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让学生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应该更新获得知识的观念: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应主要靠“搜索”(靠死记硬背的方式“积累”而获取知识的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应该向学生传授更多更广的物理学知识,便于学生将来“搜索”更多的知识。

2.从本学科的教学要求来考虑:物理作为中专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作铺垫,需要一般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大量死记硬背物理学概念、定理和定律(当然,有些知识死记活用是必不可少的)。

3.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抄写知识要点本身就是一次加深学习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帮助。

4.减轻由于期终各门学科考试相对集中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考试压力。

三、实施情况及分析

半开卷考试模式在本校网络00—1和电子00—1首先试行。当时主要考虑到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这一特殊情况,我向物理教研组和基础科领导请示,就学生期终考试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并且征得基础科和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领导的同意和支持后,决定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试验。与后来的几次试验相比较,虽然第一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期终考试前一周临时作出的决定,但得到的考试效果总体上来说却是最好的一次,基本上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对于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这次归纳、总结性复习方式的抄写,对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的理解;对于平时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来说,通过这种方式的复习,他们把平时没有学懂的知识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复习和抄写,在一定程度上也把平时漏学的知识补上了;当然,对于那些平时不学习或基础知识太差的极个别学生来说,无论哪种学习、考试方式对他们都没有多大触动。

第二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电子01—1、电子01—2、微机01—1、化工分析01—1等几个班级的半期考试,但半期考试后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点:

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

②课堂教学纪律比起前半期有明显松懈。

经过课后与一些学生的交流、摆谈才了解到:部分学生认为以后物理课考试很容易过关,期终考试前临时“打急抓”也能解决问题。所以出现前述两种情况。但为了总结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规律和特点,上述各班期终考试仍然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进行。考试结果统计表明:不及格率明显偏高,电子01-1班不及格率竟达到45%左右(表1);而化工分析01-1班成绩分布情况(表2)基本符合“常态分布”(3 2高职班),但高分人数略偏少。

通过成绩分布图线,可以更直观地看出:电子01-1班明显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化工分析01-1班基本处于“常态分布”状态。电子01-1班出现“负偏态分布”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对该班各类学生学习情况综合分析发现,该班学生受过早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大,其它各班也不同程度地受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把两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情况综合起来分析,出现考试效果各不相同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次引入是期终考试前一周才宣布考试方式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按传统闭卷考试的方式而准备的,平时的学习情况比较好,当宣布新的考试方式时,学生备考的积极性特别高,所以考试结果达到了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基本目的。第二次由于过早地宣布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使班级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那些中等(中偏下)的学生误认为期终考试“很轻松”,所以出现了学习及课堂纪律下滑等问题。学生在进行备考时也过于松懈,认真程度不够,最终没有达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理想效果。

第三次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是在机械02-1、电子02-1、化工分析02-1等几个班级进行,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在对这几个班级的考试问题上,直到期终临考前学生都不知道考试方式。当学生突然得知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时,除了特别高兴外,还非常认真地去复习、准备物理考试,并且平时学习物理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基本没有受到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了引入这种考试方式的目的。

考试模式范文篇4

关键词:高职数学考试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教界的共识。新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在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建立一种宽松的开放式的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重新认识考试的意义,对考试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本文就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现状与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与人类文明、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在文化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数学训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是其他训练难以替代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着眼点、处理问题的条理性、思考问题的严密性,这些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较高的数学修养,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对科技工作者还是企业管理者,无论对各行业的工作人员还是政府公务员,都是十分有益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更是无处不在。各个领域中许多研究对象的数量化趋势愈发加强,数学结构的联系愈发重要,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给我们一个现实的启示:每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现代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因此,数学教育对所有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都必不可少。

(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高职数学课程的设置沿袭普通高教数学课程的模式,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如《经济数学》课程的数学理论较深,在旅游、经贸、商务等专业中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渗透力度浅,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以课堂纯理论讲授为主,“满堂灌”现象普遍,况且高职学生的生源较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差,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数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有些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干脆不设置数学课,或数学课作为选修课,这对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提高极为不利。陈旧的数学考试模式能制约教学模式的改革,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数学考试模式,转变数学学习评价标准,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考试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现阶段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考试功能异化

目前数学考试与其他学科一样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只重分数的多少,这样只能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考试功能的片面化必然导致教学的异化──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这种考试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缺失。

(二)考试内容不合理

数学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就高职教学特点来讲,数学的应用性内容欠缺,数学理论性要求偏高,过多强调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用数学,教学的结果仍是以知识传播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

(三)考试方式单一

数学考试模式长期以来基本上是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完成。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很多学生采取搞题海战术的方法应付,忽视了掌握数学学科的思维素质。

(四)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

高职数学的考试模式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层次的复杂,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效果不理想,造成数学成绩不合格率在文化基础课中占领先地位。2004学年,我对所在学院招收的高职新生第一学期《高等数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了统计,结果90~100分占3.8%,80~89分占10.1%,70~79分占20.5%,60~69分占28.9%,60分以下占36.7%。学生在消极和被动中应付考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与实践

根据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数学教学要求体现“以应用为目的,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原则,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下,数学考试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考试模式作了摸索,取得一定效果。

(一)引用“一页开卷”模式

近年来,一些高校试行了“一页开卷”考试模式。该考试模式在北美一些国家较为流行,所谓“一页开卷”是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a4纸,在这张纸上写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或典型例题解法,要求只能手写不能复印,考试结束时,这张纸连同考卷一起上交,并且这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也将被阅卷老师作为打分的一项参考。学生认为,这种考试办法,至少减轻了许多心理压力,不用再死记硬背那些数学公式(如积分、微分、导数公式等),学生在总结这张纸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总结,等于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同时也承认,单靠一张纸上的东西是无论如何也应付不了考试的,尤其对数学学科来说,思维素质是最重要的。

(二)学生出试卷模式

学生惧怕考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对考试的畏难情绪缘于试卷的“神秘”度,正是这种对试卷的神秘度引发了心理压力。学生自己出试卷的模式完全减轻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负担,激发了考试的兴趣与复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体做法是:

(1)教师宣布学生出题的考试模式,学生的兴奋度即刻替代了考试的紧张感。

(2)每个学生必须出一份试卷,并做好标准答案交于老师。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功效,为了能出好卷,并提供正确答案,不得不把知识吃透。

(3)考试试卷的题目将在全班学生试卷中抽取,向学生承诺试卷的全部内容是班内学生试卷的原题,但被抽到学生的题目最多一题。

(4)考试评分30%以学生本人试卷的质量计,70%以统一试卷考试成绩计。

这种考试模式提倡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并增加了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考试结果与没采用这一模式的前一单元比,平均分提高了8.46分,合格率提高了6.7%。

(三)课程形成性考核与论文相结合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培养学生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合作(learningtolive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tobe)”。我们在课程教学和考核中应该且必须贯彻实施。数学教学如何应用于社会经济建设,是评价数学教学的标准,所以高职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即考试模式,应该与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相挂钩,以下是“30%课堂教学 70%知识应用能力”的考试模式。

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考核。把学生的听课出勤率,上课提问、回答,作业完成情况形成考核内容之一,占数学成绩的30%。

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或小于3人合作,走向企事业单位完成所学知识应用的调查报告、论文或企业生产方案论证报告,在寒假完成,上交后作独立论文答辩,以查验合作组成员参与投入度与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经济数学》课程,在课堂学会基本数学方法后,教师要求学生就如何利用极限、导数、微积分知识进行对利率问题、投资问题、经济优化问题、产品成本与利润边际问题、市场销售策划等方面的调查报告或论文,并要求必须有数据与事例分析,防止纯理论抄袭。论文的质量与答辩情况占数学成绩的70%。

这种考试模式,开始阶段学生非常赞同,因为在表面上取消了坐下来考试这一关,随着过程实施的体验,学生中会出现畏难情绪,有些学生不知如何迈开第一步,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与同学的相互交流合作下,他们逐步学会了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1%的学生能较优秀完成,且对金融类业务已较为熟悉;56%的学生能基本通过论文答辩,已对经济数学知识基本掌握;33%的学生的论文质量与答辩情况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有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够深透,知识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的缺乏,也有12年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惯性。

然而,这一模式不同程度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应用能力,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调查、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由单纯考核课程的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四、考试模式改革引发的思考

考试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如果仅仅就考试模式本身进行改革,相关的系统原封不动,改革必然失败,所以,确立新的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推进考试方法的改革,完善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的关键和保证。因此,考试模式的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多样化的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考试模式范文篇5

(一)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与人类文明、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在文化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数学训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是其他训练难以替代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着眼点、处理问题的条理性、思考问题的严密性,这些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较高的数学修养,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对科技工作者还是企业管理者,无论对各行业的工作人员还是政府公务员,都是十分有益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更是无处不在。各个领域中许多研究对象的数量化趋势愈发加强,数学结构的联系愈发重要,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给我们一个现实的启示:每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现代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因此,数学教育对所有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都必不可少。

(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高职数学课程的设置沿袭普通高教数学课程的模式,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如《经济数学》课程的数学理论较深,在旅游、经贸、商务等专业中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渗透力度浅,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以课堂纯理论讲授为主,“满堂灌”现象普遍,况且高职学生的生源较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差,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数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有些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干脆不设置数学课,或数学课作为选修课,这对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提高极为不利。陈旧的数学考试模式能制约教学模式的改革,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数学考试模式,转变数学学习评价标准,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考试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现阶段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考试功能异化

目前数学考试与其他学科一样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只重分数的多少,这样只能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考试功能的片面化必然导致教学的异化──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这种考试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缺失。

(二)考试内容不合理

数学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就高职教学特点来讲,数学的应用性内容欠缺,数学理论性要求偏高,过多强调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用数学,教学的结果仍是以知识传播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

(三)考试方式单一

数学考试模式长期以来基本上是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完成。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很多学生采取搞题海战术的方法应付,忽视了掌握数学学科的思维素质。

(四)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

高职数学的考试模式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层次的复杂,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效果不理想,造成数学成绩不合格率在文化基础课中占领先地位。2004学年,我对所在学院招收的高职新生第一学期《高等数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了统计,结果90~100分占3.8%,80~89分占10.1%,70~79分占20.5%,60~69分占28.9%,60分以下占36.7%。学生在消极和被动中应付考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与实践

根据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数学教学要求体现“以应用为目的,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原则,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下,数学考试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考试模式作了摸索,取得一定效果。

(一)引用“一页开卷”模式

近年来,一些高校试行了“一页开卷”考试模式。该考试模式在北美一些国家较为流行,所谓“一页开卷”是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a4纸,在这张纸上写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或典型例题解法,要求只能手写不能复印,考试结束时,这张纸连同考卷一起上交,并且这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也将被阅卷老师作为打分的一项参考。学生认为,这种考试办法,至少减轻了许多心理压力,不用再死记硬背那些数学公式(如积分、微分、导数公式等),学生在总结这张纸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总结,等于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同时也承认,单靠一张纸上的东西是无论如何也应付不了考试的,尤其对数学学科来说,思维素质是最重要的。

(二)学生出试卷模式

学生惧怕考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对考试的畏难情绪缘于试卷的“神秘”度,正是这种对试卷的神秘度引发了心理压力。学生自己出试卷的模式完全减轻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负担,激发了考试的兴趣与复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体做法是:

(1)教师宣布学生出题的考试模式,学生的兴奋度即刻替代了考试的紧张感。

(2)每个学生必须出一份试卷,并做好标准答案交于老师。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功效,为了能出好卷,并提供正确答案,不得不把知识吃透。

(3)考试试卷的题目将在全班学生试卷中抽取,向学生承诺试卷的全部内容是班内学生试卷的原题,但被抽到学生的题目最多一题。

(4)考试评分30%以学生本人试卷的质量计,70%以统一试卷考试成绩计。

这种考试模式提倡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并增加了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考试结果与没采用这一模式的前一单元比,平均分提高了8.46分,合格率提高了6.7%。

(三)课程形成性考核与论文相结合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培养学生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合作(learningtolive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tobe)”。我们在课程教学和考核中应该且必须贯彻实施。数学教学如何应用于社会经济建设,是评价数学教学的标准,所以高职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即考试模式,应该与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相挂钩,以下是“30%课堂教学 70%知识应用能力”的考试模式。

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考核。把学生的听课出勤率,上课提问、回答,作业完成情况形成考核内容之一,占数学成绩的30%。

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或小于3人合作,走向企事业单位完成所学知识应用的调查报告、论文或企业生产方案论证报告,在寒假完成,上交后作独立论文答辩,以查验合作组成员参与投入度与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经济数学》课程,在课堂学会基本数学方法后,教师要求学生就如何利用极限、导数、微积分知识进行对利率问题、投资问题、经济优化问题、产品成本与利润边际问题、市场销售策划等方面的调查报告或论文,并要求必须有数据与事例分析,防止纯理论抄袭。论文的质量与答辩情况占数学成绩的70%。

这种考试模式,开始阶段学生非常赞同,因为在表面上取消了坐下来考试这一关,随着过程实施的体验,学生中会出现畏难情绪,有些学生不知如何迈开第一步,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与同学的相互交流合作下,他们逐步学会了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1%的学生能较优秀完成,且对金融类业务已较为熟悉;56%的学生能基本通过论文答辩,已对经济数学知识基本掌握;33%的学生的论文质量与答辩情况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有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够深透,知识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的缺乏,也有12年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惯性。

然而,这一模式不同程度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应用能力,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调查、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由单纯考核课程的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四、考试模式改革引发的思考

考试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如果仅仅就考试模式本身进行改革,相关的系统原封不动,改革必然失败,所以,确立新的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推进考试方法的改革,完善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的关键和保证。因此,考试模式的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多样化的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卢晓东等.北京大学本科考试模式改革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1999(4).

[2]刘玉富.关于改革高职教育考核方法的思考[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3).

考试模式范文篇6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考试模式范文篇7

关键词:osce;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考核客观结构化

临床考试(objecc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是一种以临床操作为基础,模拟临床情境下医护人员对标准病人进行操作考核的新型理念[1]。它最早由英国harden博士提出,现在已被国外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能力评估考核中[2]。但我国的osce临床考试仍处于发展初期[3]。国内大多数医院采取的仍是传统理论与操作考核进行评定考核,缺乏客观科学性。近年来重症医学科(icu)也越来越被大家重视,特别是2020年初抗击肺炎疫情中icu护士发挥了巨大积极作用。一名合格的icu护士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和丰富的理论,更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及以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那么我们如何对icu护士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定?本研究将osce临床考试应用icu专科护士培训考核中,对32名icu专科护士进行了简化osce考试,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参加江苏省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的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基地的32名学员为研究对象,男6名,女26名;年龄26~36(28.00土3.27)岁;大专3名,本科26名,硕士3名;护师9名,主管护师22名,副主任护师1名。所有护士均在icu工作5年以上,接受基地统一icu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训。1.2方法。1.2.1理论培训。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往往基础疾病多或者损伤器官多,不是单纯单一病种,所以本次培训也分别邀请了各科的临床医疗和护理专家担任授课老师。全体学员整个培训按人体组织七大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进行培训,针对各个系统的典型病种逐一讲解。另一方面针对危重病人抢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流程、常见抢救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等,基地也组织老师对学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着重模拟演练了病人发生各种风险的应急预案[4]。1.2.2专科操作与仪器使用培训。全体学员针对icu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仪器开展了工作坊实物培训。具体工作坊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技术(cpr)、简易呼吸球囊的使用,人工气道的建立、气道湿化与吸痰护理,床边深静脉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配合等操作。工作坊培训中要求每个学员独立完成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血液透析机、心电图机、震动排痰仪等仪器实物操作,确保每位学员都能达到熟练应用的目标[5]。1.2.3培训形式。整体培训是由理论授课、临床技能操作示教(演示)和临床实践三部分组成。其中80个学时通过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进行理论授课,学生的培训作业学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30学时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演示),通过现场示教和观看操作视频完成;临床实践两周时间,以参加基地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进行临床实践为主。1.3考站设置。由江苏省的护理学会专家及考核培训基地护理带教负责人共同制定osce考试的考核标准,具体包括:①编写病例。组织省危重症基地教师和相关护理临床专家,共同完成病例的编写。涉及危重病人日程护理(涉及吸痰、鼻饲、微量泵使用等)编写25例,突发紧急状况下的抢救护理15例,共40例。病例内容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实验室检查(或体格检查)结果、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编写完后再由专家组对其进行讨论及调整,保证每份病例信息简洁明了,考点全面、难易适中。②选拔简易标准化病人(standardpatient,sp)。利用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一批高级模拟人作为sp病人,高级模拟人连接电脑软件可模拟冠心病发作、消化性溃疡出血、哮喘、痰堵、气管切开、心脏骤停等设定情况。③站点设置。根据icu护士的临床实际工作内容,充分考虑人力、物力的合理利用,将考点集中整合,优化设置为4站,每个站点8min,第一站主要考核专科护士是否有能力对标准化病人做出专业的护理查体,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第二站主要考核专科护士针对护理诊断做出合理规范的护理操作;第三站主要考核专科护士面对突发情况能否正确判断及时抢救标准化病人;第四站侧重考核专科护士知识面的扩展储备和沟通能力及是否体现人文关怀;这次osce考核虽然站点进行了简化,但内容完整。④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由参与考核的临床护理专家和危重症基地教师制订评价大纲和评分标准,并集中进行讨论和修改。1.4评价指标。考官按省护理学会统一制定的评价标准为考生打分,满分为100分。每站的考核内容和重点不同,均设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具体站点分值见表1。考生接受度调查:通过前期查阅文献结合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学员接受度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为0.45,cronbach’sα系数为0.81。问卷调查表包含12道题目,涉及到7大方面的内容:①学员的年龄、性别、职称能级等基本情况;②学员认为该osce考核是否适应临床;③学员认为该osce考核考站安排是否合理;④学员认为该osce考核时间是否合理;⑤学员认为该osce考核是否反映综合能力;⑥学员认为该osce考核是否对每位考生公平;⑦学员认为该osce考核是否值得推广;该调查采取无记名填写方式,发出的调查表当场回收,尽量避免考生有所顾忌填写失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调查问卷中赞同支持率=同意率 基本同意率。

2结果

2.1学员在各站成绩统计结果见表2。2.2学员对osce考核模式的评价调查结果见表3。

3讨论

本次专科护士培训班的32名学员均是由江苏省的各级医院选拔派送的骨干护士。来自三级甲等医院26名(81.3%),学历分布上本科28名(87.5%),因此学员基础水平较高,通过6个月系统的专科护士培训,学员对危重护理的专业知识整体掌握较好,所以学员及格率达到了96.8%。其中学员护理技术操作的成绩率较高,可见第2站:基础操作得分(25.41±0.78)分;专科操作得分(24.24±0.81)分;这充分说明通过培训这批学员已具备娴熟准确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在第4站考核中也暴露出问题,多数学员的健康教育与沟通成绩较低,得分在(9.15±1.92)分,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两方面:一是学员首次面对标准化病人紧张,存在交流不畅。二是受考点不同考官影响,沟通方法单一,不能“看人说话”。有相关研究证实:osce考核中学员的成绩受主考老师和标准化病人的影响较大[6],这也提示我们今后在专科护士培训中应加强对学员护患沟通方法的培训和讲解,努力提高学员的沟通交流能力。采取简化版osce临床考试考核具有显著临床意义,传统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临床能力评定上作用斐然,却因其硬件设备要求高,前期准备工作花费时间长,考试成本高和考试时间长,考生易疲劳等问题,制约了osce临床考试推行[7]。我们根据护理临床实际需求对osce考试的内容和程序进行简化,合理减少站点数量,缩短考核时间,使之既适用于临床基层医院考试,又补充了对护士实际处理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考核,通过各站点考核任务全面考察学员握的专科知识及技能。通过本调查结果我们也得出简化版osce临床考试对icu护士临床技能的考察范围更广,考核成绩更客观,更全面,易得到了学员的认可[8]。

综上所述,简化osce考核可以真实客观反映危重症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的水平,同时对icu护士的团队协作,应变能力可以进行直观评价。在专科护士培养过程中通过结合osce考核模式,可以使培训更加注重实际效果,提高icu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从而提升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和抢救护理危重病人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金奕.情境模拟教学在护生临床安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天津护理,2016,24(6):545-546.

〔2〕黄蔷薇.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精神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6,24(1):58-59.

〔3〕刘骙骙,罗倩倩,郝玉玲.基于osce考试成绩的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36-37.

〔4〕丁莉,岳英,占小春.微课结合客观结构化考核方法在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3):394-398.

〔5〕王洁,余缤虹,陆翠微.基于核心胜任力的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在icu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6,24(6):488-490.

〔6〕文雅娟.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8,26(3):338-340.

〔7〕宋辉.多元化教学在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体会[j].天津护理,2018,26(5):87-88.

考试模式范文篇8

关键词:司法考试;法学;教学改革

习强调:“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作为法学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深知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和期望,在法学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为培养高素质的法治人才贡献微薄之力,本课题的研究即为将司法实践性要求为重的国家司法考试与以理论为主的法学本科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与研究。国家司法考试是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从业的准入门槛,是通往法律职业道路的必经桥梁,只有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合格者才具备法律职业的资格,而法学本科教育为法学教育的基础,为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国家司法考试和法学本科教育在目标上都致力于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而在教育内容侧重点和教育方式上二者却大相径庭,二者的这一区别造成了法律职业需求与法律本科教育相脱节的现实境遇,这对我国现有的法学本科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国家司法考试已经成为衡量法学本科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如何将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学接轨并容成为了亟待解决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一、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司法考试是法学本科教学通往法律职业化的必经道路司法考试是指专门从事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务等工作的职业群体,在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法律顾问、仲裁员(法律类)等工作之前,应当通过国家相应从业资格的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门槛。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规定法学学位取得者以及获得其他相应学位从事法律工作三年以上者才有法律职业的取得资格,这就意味着将非法学专业人士以及有本科学历而无本科学位的考生排斥在外,司法考试政策的这一调整,更加提高了法律工作者的准入门槛,这对于高校的法学本科教学的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又进一步提高。(二)司法考试为法学本科教学提出了实践的目标和要求国家司法考试侧重于对考生法律知识精准性和全面性的考察,同时对于法律实务工作及其操作性和实践性也有着相当比重的检测。法学从本质上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而其实践性及应用型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法学本科教学方面的特殊地位。[1]因而在法学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就应将一元化目标转变为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尤其需要重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和比重,这是由法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职业发展需要所决定的。而目前高校法学教学目标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从积极构建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开始做起,积极探索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与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真正使我们的法学本科教学能培养出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双强的专业法律人才。(三)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本科法学教育是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源头和根基,法学教育为将来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提供了专业而深厚的法律素养教育,是获得司法考试资格的重要基础和前提。[2]经过本科法学教育的学生在法律素养和法律及司法解释条文的理解分析能力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以说本科法学教学是国家司法考试的理论之源,素养之基。而国家司法考试是对法学教学成果的实践性要求及教学成果检测的一种手段,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培养专业的法律人才目标上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因而如何促进司法考试与本科法学教学的有效良性互动,解决法学教学与国家司法考试的合理衔接就成为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基于法学本科教学模式与司法考试衔接的调查分析

笔者对所在高校243名法学学生就法学本科教育模式及其与司法考试的衔接度进行了访问和问卷在此次调查中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现行的教学内容基础理论教育远远多于实践教育且案例实践操作机会过于稀少,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空洞,学生在理解程度上受到很大限制,希望能在教学内容上做出改变,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得法学理论更加具体化,更易于理解;在教学模式上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教授为主要方式,学生的参与性低,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所传授知识的吸收程度不高,换言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原有的教学期待和教学成果无法完全实现。而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调查在校法学专业本科生对国家司法考试的关注程度时,有95%以上的学生都表示对这一考试有着密切的关注,司法考试是其整个大学生活最为关注的事项之一,而其中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将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学进行结合是必要且必须的,将司法考试的考点内容融入到日常的法学本科教学中对其将来法律职业的长久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笔者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法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境,如何使学生摆脱机械、枯燥、乏味的学习,以更为饱满的热情投入法学专业的学习,如何让法学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对法律职业人才的要求,这些问题使法学本科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着现实性的需求。

三、国家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本科教学的困境

通过与学生的访问座谈与调查问卷的分析,当前国家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本科教学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一)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缺乏良性互动目前的本科教学方式仍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即主要采用灌输的方式方法,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确立了讲授主体的权威性和主导性,但相应的缺点是忽视了讲授客体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中缺乏老师与学生的积极良性互动,使得课堂氛围压抑枯燥,原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司法考试的考试目标设计则侧重于考生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的个人判断和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堂无法给予学生个人发挥的空间和机会,也没有给予学生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面对司法实务的技能操作方面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现有的法学本科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司法考试实务性的要求,对其进行改革是培养国家稀缺的法律实务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二)理论讲授内容与国家司法考试实践要求脱节司法考试是为选取法律实务人才而设立的考试,在考察学生法律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检验考生司法实务中分析判断和实务技能操作的能力,这一考试的目标是与司法实务工作的现实需求相吻合的。司法实务工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对诉讼程序的操作规范与流程,诉讼案件的分析判断与处理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的要求才能在保证程序正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法律实体的公平正义,从而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维护司法权威,最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但目前的教学内容却难以适应国家司法考试和社会法律实务的需要,绝大多数本科法学教育仍然采用理论教育,同时受教师实践经验和课时所限,司法实践实务的学习成为了本科法学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进行司法实践活动的学习,这种教学内容的设计极大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使其解决法务实际问题和处理司法实例的能力较弱,这与国家司法考试实践性要求脱节,无法适应我国司法实务的需要。

四、国家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进一步由理论教学向理论案例并重的教学模式转变。虽然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会将一些司法案例放入到课堂中讲授,但这些案例的讲授是为了辅助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的数量和分析程度远达不到司法实务的要求,这种理论讲解为主、案例分析为辅的教学方式满足不了司法考试实践性的需要。教师应扩充案例教学的范围,甄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由简至难地讲授给学生,扩充学生的司法实践案例储备,达到司法实践教学目的。2.由讲解型教学模式向启发式教学模式转变。启发式教学模式也称为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教学法秉承辩论,崇尚通过讨论对话进行探寻和思考,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思辨的快乐,调动起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及时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时效性特征,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到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修订修改,特别注意对新修订的法律法规的讲解,因为法律法规的变更往往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这部分内容成为历年司法考试的热门考点,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知道法律法规的修订及其背景,可以使本科法学教学与司法考试实务衔接更为紧密。另一方面,目前高校法学本科教学采用的教材在内容上具有滞后性,很多新制定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未能及时修改和补充,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补充和更改相应的教学内容。(三)借鉴“法律诊所教育”模式于2017年5月3日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法学作为应用型学科,其职业的主旋律在于实践,法律职业人才素养的核心体现就是其司法实务能力。在对法律人才的司法实务能力培养上可以借鉴美国法学院对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即“法律诊所教育”。[4]法律诊所教育是不同于以往学生简单实习的一种全新的实践教育模式,该模式提供综合性、实战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战环境下切实感受和体验司法实操,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应变能力和专业水平,从不知问题转变为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思考法律问题、社会问题,综合提高学生的法务水平。然而,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开展的法律诊所教育因是外国资金赞助支持,因而存在与我国法学教育水土不服难以合理衔接的问题,同时法律诊所教育需要一批实务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引导,而目前教师实务经验匮乏也是制约法学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因而,我国法律诊所教育还有相当一段路程要发展和改进。(四)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与机会1.目前大多数法学院校都设立有模拟法庭,在有如此硬件条件的基础上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实务操作能力和应变水平,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经常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法庭审判,到律师事务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实习,加强与法务部门的联系,增加实习场所、旁听庭审的频率并延长实习期限,或者反客为主将有实务经验的法律职业人员聘请到课堂中来举办相关讲座或系列课程为学生讲授司法实务经验、司法程序流程和规范要点,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参与司法实践活动,加深其对司法实践活动的理解与认识。(五)考察考试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本科法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考试。考试具有检测性和指导性,学生可通过教学期末的考试检测自身学习效果并可根据这一结果提前安排自身下一学期的学习计划。综合分析考试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往往对记忆的客观题目答题准确率比较高,而对于需要判断分析和逻辑思考的主观题目常常觉得无从下手,是失分的高频题型。而从司法考试的考试内容看,即使是客观题型也需要学生缜密的判断分析能力,而在案例分析题型的解答时,更是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体现。因而在本科教学的考试中,应当加大主观分析题目的比重,让学生提前适应司法考试的相关题型和解题思路,平时成绩中也应该多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而并非传统意义的唯分数至上,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谈论、课堂互动交流的积极性,让本科教学从过程到结果都呈现出积极的状态,增强教学效果和成绩。

综上所述,在国家司法考试的背景下,为达到法学理论教学和司法实务衔接更为紧密的目的,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习实践机会及考试方式等多环节做出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以期达到培养新时期法学理论知识扎实、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的法律职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宪义,张文显.中国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

[2]朱立恒.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是互动还是冲突[j].探索与争鸣,2007(12):111.

[3]张耀尊.浅论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司法考试衔接的途径: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考试模式范文篇9

【论文摘要】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当今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弊端较多,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考试模式的改革,引入课堂考试、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等方法,全面考核学生,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观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护士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在各护理院校也彰显重要,成为主干课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发展,深化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世界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1]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护理心理学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我们对护理心理学考试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使考试目标和教学目标形成最大关联度,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注重心理学和临床护理的密切结合。以下报告我们在护理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的体会:

1传统考试方法的分析

1.1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完全的理论考试,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1.2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1.3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2改革措施

改革对象为本院05级、06级三年制大专英文护理专业学生,共4个班级,126人,全部为女生。根据护理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10%、20%、60%,学生的最终成绩按比例计算得出,具体考试方法如下:

2.1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课堂考核:

课堂考核可以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开动脑筋。考核内容可以复结,做到课与课之间的联结,考试内容和时间不预先通知,即兴提问,所有学生均在备选之中。所以课堂考核的随机性大,公平性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作答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并做好分数记录。

2.2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实践考核:

护理心理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实践应用内容: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如:记忆广度实验、注意分配实验,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等;

另一部分是心理学理论在临床护理的应用,如:模拟病房场景,对不同阶段不同病人的心理护理,各种沟通技巧的使用等。实践考试时间、地点由教师统一确定,考试项目由学生自己抽取,每项考核内容都有相应的赋分标准,根据表现给予相应的分值,满分10分。

2.3布置开放性和发挥性的问题,供学生论述:

除了课堂考核和实践考核外,我们也给学生布置开发性和发挥性的问题,如:“不同气质类型临床病人,如何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列举自己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求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论述,字数300~500字。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资料,整理论述。在此期间,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答疑,以保证论文的顺利完成。

2.4必不可少的期末闭卷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60%,涵盖了护理心理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具体方法等。在理论上强化学生记忆,为灵活运用奠定必要的基础。考试题目包括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效果讨论

3.1使护理心理学考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针对护理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由课堂考核、实践考核、问题论述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占相应的比例,这样的成绩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

3.2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考试改革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问卷反馈,95.8%的学生非常欢迎考试改革,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运行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顺应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3考试改革促进教学改革:

考试不是目的,也不仅仅是检验教学效果,还有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应试者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四部分考核成绩中,我们发现学生实践考核和问题论述成绩较低,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及时增加实践课时数,加强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护理心理学问题论述,并与教授护理科研、文件检索的教师沟通,进行分工整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总之,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为积极参与,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远远不够了,迫使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创新。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把创新教育与考试创新结合,从而到达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考试模式范文篇10

一、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原因剖析

当前,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竞争和压力。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慢了就意味着退步。客观分析形势,我们注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发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为正确处理行政管理、教师、工勤人员三者分配关系,我们对全校教职工的分配制度进行了大胆试水,按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要求,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并建立和完善了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切实做到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打破了之前职工津贴一直沿用以前“大锅饭”政策,彻底改变了以前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一个样的现象,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学院健康、稳定发展。

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两大矛盾”比较突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不只是在量上的增长和规模上的扩张,不只是意味着要继续改善办学的物质条件,更主要地意味着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和大学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意味着科学、民主、创新、进步的一流软环境的培育和养成。我校最大的问题还是发展不够的问题,主要矛盾应该是广大教职工希望全面发展和进步与学校发展不够的矛盾、广大学生希望享受优质高等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不优的矛盾。

二是“安于现状”的问题突出。一些干部长期在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思维容易形成定式,少数同志满足于成绩,安于现状,缺乏开拓创新动力;评价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及全体教职员工推进科学发展的成效机制还并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备并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等。因此,需要我们着眼于单位各项人事、工资、奖励等管理制度的改革,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从制度上保证那些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优秀人才和优秀干部能够劳有所得,有利于发挥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有利于学校管理,也有利于个人锻炼和成长。

三是落实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突出。为加强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根据我院工作的实际情况,就教职工节假日加班、值班的认定办法及其津贴发放标准做了相应规定制定了加班值班制度,各项配套制度建设比较完善,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在值班加班记录不规范,部分职工迟到早退现象没有得到处理,依然我行我素。

四是教师聘任方面“单打一”的现象突出。虽然充分认识到了兼职教师的重要性,也高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聘任兼职教师时,还存在主要为了解决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而没有真正从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去综合考虑。往往是缺什么课教师,就聘什么课教师,没有真正从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出发去聘任兼职教师。其次,许多高职院校在制定聘任条件时,往往把专业技术职称和学历学位情况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这样做虽然能够保证所聘任教师的教学质量,但同时也阻碍了社会上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却不具有职称或学历学位的能工巧匠到校任教,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三,从兼职教师方面来看,他们更愿意到本科院校下设的职业技术学院兼职,因为这些学院背靠本科院校,有比较好的社会声誉,而不愿到中专升格的职业技术学院兼职,他们认为这些学校办学层次相对较低,学苗质量、管理水平相对较差。这些因素影响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来源。

四是教学方面“方法单一”的现象突出。一般来说,兼职教师大多是所在单位的骨干,日常工作比较繁忙,不可能把精力用于教学工作,很难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而以讲座、报告或其它形式讲授理论课,对于兼职教师来说,与学生接触时间有限,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了解不多,不利于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也很难完整、系统地掌握某一门知识。同时,由于人事、管理等制度原因,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还没有任何支持职工去学校兼职的政策,兼职教师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备课、上课,没有更多的时间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因此,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大部分兼职教师都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他们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培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几点思考

一是要高度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经过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立一支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结构合理、比例合适、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不仅仅是补充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的权宜之计,而且还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适应产学研结合和专业变化要求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要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有建设规划、有管理措施,使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从聘任到管理都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多种途径聘任兼职教师。目前,由于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职工去学校兼职持不赞成态度,因此,聘任兼职教师往往是学校方面一头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校都把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产学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从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中选择、聘任符合兼职教师任职条件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到校任教。通过校企合作聘任兼职教师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有机会充分了解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从而找到学校所需要的、符合任职条件的兼职教师,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所聘人员的优势,做到人尽其才;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双方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不仅有利于对兼职教师的考核和管理,也有利于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如沈阳电专所聘任的兼职教师大部分都是从与之有良好合作关系的电力企业中选拔出来的。辽农职院的兼职教师也绝大多数是从相关的合作单位中聘任而来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加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严格管理,保证兼职教师教学质量。对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各校大都采取校系两级、以系为主的管理模式,并制定了科学严谨、便于操作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如沈阳建工学院高职院,每学期末都要召开有专任教师、学生代表参加的兼职教师考评会,对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沈阳电专制定了《兼职教师工作条例》,对兼职教师的考核与奖励作了明文规定:“学校为每位兼职教师设立‘兼职教师考绩档案’,记载任职起止时间、工作内容、工作效果。对在教学中表现突出、教学效果好的兼职教师,学校将给予一定的荣誉和物质奖励。”通过加强管理,强化考核与奖励,调动了广大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是要坚持把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努力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以便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校兼职任教。

五是应转变思想观念,真正从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聘任兼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