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构性存款风险管理措施-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01-28 09:12:35
摘要:结构性存款是与传统业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存款方式,主要是依靠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走势情况,获得产品收益,所以,结构性存在对用户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及用户对收益的要求等因素有一定的要求。本文对商业银行人民币结构性存款进行分析,结合结构性存款的投资收益以及风险两个层面,提出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风险防控;风险管理;投资效益分析
自2018年起,资管新规落实之后,各银行开始将结构性存款作为新保本理财的业务替代品,在有效的宣传下,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迅速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和该产品运作管理不规范、误导销售、违规办理业务等问题,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行业业务开展,围绕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出现的产品运作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严肃处理,为这项业务开展提供科学的监管和指引。
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投资效益与风险
(一)结构性存款投资效益分析
对结构性存款内涵通俗意义来分析,结构性存款的重点在于“结构”二字,结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存款,二是金融衍生品。如果在用户购买了产品之后,银行会将用户的存款分化两个部分,数额较大的部分以存款的方式保存起来,以此确保存款资金的安全性,并且按照银行存款利息,获取存款收益;数额较少的部分则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等,其操作的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利润回报。例如,用户a购买了10,000块钱的结构性存款,银行拿到这笔钱后,把10,000元分成9,700元和300元两部分。9,700元作为存款,按照央行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剩下的300元投资于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比较大,但收益回报率也更高。对于“结构性存款”是否可以保本,获得高收益,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思考:1.从银行的意愿来看,银行更倾向于承诺保本。因资管新规规定,银行理财产品要打破“刚性兑付”,不允许承诺保本保息,导致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较大,银行急需一种保本产品填补空白,招揽存款。因此,银行在设计结构性存款时需要以保障投资者本金的安全为前提,保证承诺兑现。2.从结构性存款的结构来看,理论上完全可以实现保本的愿望。银行在设计时可以采用保本策略,在分配存款和金融衍生工具比例时,提高存款的比例,使存款部分产生的收益大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金额。这样即使金融衍生工具部分全部亏掉,存款部分的本息和也能覆盖结构性存款的金额,确保本金不受损失。例如:一家商业银行发售了1亿元一年期的结构性存款,银行资金转移定价为4.5%。资金募集到位以后,这款结构性存款在资产配置时,把9,700万元配置为存款,300万元投资了股票看涨期权。一年期满后,存款部分取得利息收益9,700×4.5%=436.5万元,存款部分收益大于投资股票看涨期权的金额(436.5万元>300万元),这时即使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的300万全部亏损,这款结构性存款也没有损失本金,并取得了1.365%的收益。
(二)结构性存款的风险分析
从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的风险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层面问题思考:1.商业银行打行业监管政策“擦边球”有意规避监管,一方面,利用结构性存款名义打破存款利率上限的约束;另一方面,银行结构性存款在保本并获取高收益的同时,规避了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额度管理、产品报备等要求。2.“假结构性存款”现象层出不穷。出现假结构性存款现象主要是银行自身在期权组合上设置了无法执行的条件,使其能够按照高利率进行兑付。但实际上这种假结构性存款没有切实可行的结构性操作,其挂钩期权实际价值为零。因此,银行只需要支付交易对手方期权费,损失的仅仅是期权费。实质就是部分银行假借结构性存款的名义,将一般性存款产品进行包装销售,银行变相获取存款,增加存款资金。假结构性存款既可以让用户误以为银行当下发行的是保本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又对存款市场秩序和行业规则造成干扰和影响,无视监管规则与底线。3.银行的负债成本增大,一些中小银行面临着严重的成本负债压力。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来看,2018年6月份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63%,平均期限为3.8个月。而同期银行3个月和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均在2%以下。若结构性存款快速增长的趋势持续,将给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未来的盈利能力带来更大压力。4.银行的声誉和公众信任度会有降低的风险,且流动性管理的难度会不断加剧。因信息错位、投资者的了解不够全面等因素,当前很多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时只是看到了“保本增收”的宣传字样,片面地理解这款理财产品没有任何风险性,既保存本金,又可以坐收高收益。由于投资者缺少对产品风险的清晰认知,没有结合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导致盲目选择结构性存款。同时,银行自身也没有尽到风险提示义务,为了完成银行业务目标引导销售,在后续管理中也相应的承担着银行声誉风险。
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和降低风险的管控措施
(一)按照降低负债端成本维护实体经济的原则执行
银行在开展结构性存款及相关业务过程中,需要结合金融市场的需求,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调整银行欧洲杯买球平台的业务范围、产品类别,落实好产品设计要求及管理机制,合理合规设计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尤其在现阶段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对全球产业链运行干扰加剧,全球贸易、投资、工业生产等活动放缓态势更加明显,中美经贸摩擦的升级也让我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环境中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内宏观经济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基于这种情况,银行需要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抓手,以强化和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目标,切实将国家针对金融市场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将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来减少银行在业务拓展上的非正当、不理性的竞争,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因此,银行需要在设计产品和业务创新过程中,牢牢把握住风险防控原则,应当认识到受制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水平,国内结构性存款目前还处于不完善阶段,所以在未来商业银行产品设计、风险防控等细节管理上需要加强创新与研发力度,落实监管责任,避免因复杂的结构化产品造成市场动荡。
(二)以差异化为前提进行产品设计
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上应依据相关政策要求,在涉及结构性存款相关业务时,应严格遵守衍生产品交易、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风险管理等监管规制要求,合规计提风险资本、准确计算各类监管指标。从具体设计层面分析:第一,需要强化产品风险收益的特质。围绕挂钩资产的多样化,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为理财产品在市场变化发展中赢得机会,目前市场上可选择以及可发展的几类产品有三种:一是继续开发与股票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二是开发与信用事件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三是开发与多种资产或事件挂钩的混合型产品。第二,研发和设计具有差异化特性的理财产品。调整结构性存款产品的结构,既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又能够符合不同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产品的吸引力。这种产品的差异化一是体现在挂钩资产或事件的种类及其挂钩方式上;二是对于不同投资者,应遵照标准化原则,开发零售业务,增强产品的市场流动性。第三,提高国内商业银行拆分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和衍生产品定价能力。在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日益深化的基础上,提高国内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三)细化监管职责,督促银行合法合规经营
规范产品健康发展,需要落实监管责任并进行细化,让资产管理产品回归本源,预防金融风险,确保行业市场的稳定。各商业银行以及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协同配合,监管部门需要担负起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细化监管细则,对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发展形成有效的规范和指导。而银行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告知投资者的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的特性,以及其中蕴含的风险性因素,并严格按照资管新规各项配套的细则要求开展业务。监管部门需要发挥职能作用,针对银行在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上的业务操作应严格秉持着行业监管要求和规范执行,并将失信行为以严格的惩戒条例进行管理,对银行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确保银行严守行业规范,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经营管理,降低业务管理风险,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在目前经济发展中,很多商业银行正在面临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将大量消退,保本理财产品价值逐渐萎缩,银行需要针对结构性存款在内的相关负债业务结构做好优化调整,统筹兼顾,将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以及银行的其他业务工作做好接续工作,减少因为负债产品流失,而对银行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声誉信用等造成影响和损失。此外,还需要配备专业投研团队、交易人员、风控人员等,加强技术研发力度,以科技化、专业化的团队优势为不同投资者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针对当下中小银行不合理的地方加强整改,督促银行尽快建立完善的业务系统,提升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风险判断能力。
结语
对于银行,需要针对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发展,加强业务结构整改,优化结构,设计符合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投资理财方案;对于监管部门,需要发挥监管职责,及时督促银行建立完善的业务管理体系,加强银行风险防控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对于结构性存款产品“保本保收益”的投资理念加深认识,全面了解结构性存款的衍生交易部分的风险,考虑到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切勿盲目投入成本,找到自己适合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宇钊.结构性存款定价及风险分析[d].苏州大学,2020.
[2]于东慧.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的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20.
[3]刘庆.中国银行结构性存款投资收益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
[4]王杰.结构性存款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海南金融,2019(10):35-42.
作者:李志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