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10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1-05 13:23: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一.正确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不管是过去还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多数学校的工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而疏忽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成长,使班级的德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班级文化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自然形成,可能是自发的过程,但没有引导与建设,这样的班级文化很可能走向不良局面,形成不良的班级文化,从而滋生投机钻营、荣辱颠倒的价值取向,极易产生人格的扭曲。所以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自主奋斗、刻苦进取的人格。

学生进入班级这个组织后,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尽自己的义务,承担对集体的责任;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要遵守各种纪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那些与集体规范相违背的言行,学习各种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若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扮演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正面的积极的社会角色,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性、民主性和开拓性的人格,从而也推动了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对班风建设、学风建设、班干部选拔、集体舆论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资料。调查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样本选取三个实验班的121名学生,采取发放问卷、召集班主任进行座谈等形式。

一、调查与分析

1.目前师生与生生关系关于师生、生生关系的调查,我们设计了三道题:“除了室友,你经常与班里其他同学交流吗?”有36%答“经常”,有28%答“有时”,还有24%答“很少”,这说明学生之间的交流偏少;关于“同学之间关系现状”的调查,有46%认为很融洽,有20%感觉关系一般,有23%认为关系不太好,有11%根本对班级同学漠不关心,这种现状不容乐观;关于“你与班主任关系”的调查,有30%选“尊敬”,有33%选“喜欢”,有29%选“一般”,显然师生、生生关系不和谐、不融洽的现象比较突出。

2.班干部选拔与培养情况这里设计了两道题:“你班中的班干部产生方式是哪一种?”有35%班级采用竞选制,有50%班级仍是班主任任命;“你的班级由谁管理?”有46%由班干部管理,有33%由班主任管理,只有21%由学生自己管理,看来还有不少班主任不愿放手。

3.班风与学风情况班风、学风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设计了6道题:“你认为自己班级的班风属于下列哪一种?”有24%认为班级充满了和谐与竞争向上的氛围,有34%认为“团结友爱”,有32%认为“安静、有秩序”,有10%认为“人心涣散”;“你对你们班目前的学风评价”,有33%答“很好”,有36%答“较好”,有约1/3认为一般;“你班团组织工作状况如何?”认为“能团结协作、基本协作、不能协作”的各占1/3;“你认为班级自习纪律现状如何?”答案中本班级均“有管理者”,但选“能很好管理”的只是1/3多一点,有38%认为班干管理者能力不强、管理无法,有26%认为管理混乱;“关于班级卫生状况”,30%答“很好”,36%答一般,24%答“保洁不好”;关于“班级对你学习的影响”,有31%反映管理过严,有24%反映学业负担重,有25%反映班风、学风对自己有影响。

4.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关于团队精神与集体舆论调查,我们设计了三道题:“你认为一个班级最重要的是什么?”有34%答“归属感”,看来不少学生已经把班级看作自己的“家”,有33%答“学习氛围”,这是学习型学生的答案;“你所在班级凝聚力如何?”有44%答“一般”,只有28%认为很好,更有24%认为“很差”,看来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对本班级的热爱程度如何?”有26%答“很热爱”,有35%认为无所谓,看来班级精神远没有形成。

记得北师大卢永利博士提到过“校园文化”。卢永利博士说过:“文化是弥散的,潜移默化就是文化。文化是一种氛围。”记得初次上课卢博士便提到两所学校的文化。北京实验二小的文化是“以爱育爱”。光明小学的文化是“我能行”。记得那时关校长回答,我们继红小学的文化是“做健康快乐的继红人”。那么我想:一个学校的文化应该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此校不同于彼校的精神气质或特质。我觉得新课改新就新在它是对文化的一种重建。回去之后我就在想:我的班级应该重建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这话还得从我所教过的五年二班说起。

还没接班时,就听一些老师反映这个班级孩子课堂纪律十分不好,学习成绩低,后进生多。有上课坐不住凳子随便下地的小林等;有发言不举手,随便说话接话的小翔等;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行动迟缓,与其他孩子相差甚远的小奎等;有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小超等;还有下课时经常打仗骂人的小然等。尽管在接班之前我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用我丰富的想象力想象着那群调皮的孩子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办法去对付他们。但第一天的语文课还是让我难堪了许久。记得第一天的语文课我讲的是《桂林山水》,我准备了优美的钢琴曲,饱含深情地范读了一便。正当我自我陶醉在优美的文章中,等待着孩子们的掌声时,下面起哄的,出怪动静的,恶意地模仿我的。什么样的反映都有,我愤怒了。但同时又想起了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话: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学生太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我愤怒的同时深深地告诉自己:这个班级的孩子缺少的是一种文化。我想重建班级文化对我来讲是一种挑战,也应该是一种高智商的管理过程。于是我又重新看着他们。特别是当我看到在那混乱的氛围中仍然有几双渴求进步的眼神时,我就在想:要想改变这些孩子应该从“重建班级文化”入手。应该把“重建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那么班级文化是弥散的,应该从哪方面开始重建呢?温馨的坏境,学习的气氛,爱心的团体。。。。。。需要重建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这又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几天的相处,我慢慢地发现了他们尽管很散漫,尽管没有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但集体荣誉感比较强。特别是那几个“四大金刚”特别不愿意让别人说班级不好,那么我何不把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作为我们班级的班级文化呢?于是我把“团队精神”作为我们五年二班的班级文化。但是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实际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果只给学生讲大道理,学生不一定会接受,那么怎样把这些粗躁的东西变得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呢?这时我响起了卢永利博士的话“给学生讲故事永远要比讲道理让学生接受的多。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体验要比告诉学生重要的多。”于是我想到了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团队精神的重要。

于是我在班级里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首先把班级里70个孩子分为14个小组。每个小组5个学生。按照各方面程度好中差的搭配开。受卢永利博士在北师大给我们特殊的培训方式的启发,我让这14个组民主选出一个组长。组长产生后,我又让每个组长带领自己组员给自己组起一个很有意义的名字。于是就有了“虎城之鹰”、“乐学”、“花季少年”、“欢乐谷”组等等。听孩子们到前面充满自信的介绍,我真的被他们感动了。分好组后我又制定了一系列的班规。纪律、卫生、学习、礼貌等方面,每一项都由一个班干负责。每天一总结。够标准的同学在墙上奖励一个小奖杯。如果小组5名成员一周内都得了小奖杯,该小组就被评为“团队和谐奖”,奖励全组成员和老师、校长合影。相片帖在光荣榜上。那么一学期过去了,已经有六个小组获得了“团对和谐奖”,孩子们很高兴,那么这种初步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已经在孩子们的头脑中逐渐建构起来了。于是我又围绕着这一主题,在我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中渗透这种“团队精神”的培养。难忘九月份的艺术节,因为我的高度重视,从参赛人员的入选,到每一项比赛的赛前指导我都进行了关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一次艺术节上我们班是参赛人员最多,奖项最高的班级,光特等奖奖状就夺来了两张。当听到升旗校会上大喇叭里表扬我们班的声音时,我们都激动地跳了起来。孩子们激动地对我说:“孟老师,我们从来没尝到过赢的滋味。”这第一仗终于打赢了。我马上告诉孩子们,这一次成功是每个人努力的结果,缺少这个团队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团队精神”在孩子们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有了这一次的胜仗,孩子们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如果说艺术节的成功让我们初步体会到了班级的凝聚力,那么拔河场上的激动人心的场面真正体现了“五年二班”的班级文化。因为无论上场队员,还是场下观众,用大家的话说,都是为了一个团队。有一场输了,马上有个学生焦急地拉着我的手要求上场。正当我为换去谁而为难时,有个孩子说:“把我换下去吧,赢了要紧。”场下的观众为同学倒水,拿衣服,鼓劲。这时候没有人指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做一件事,那就是怎样做才能使五年二班赢。终于获得了第三名。十四班里的第三名,成绩已经很不错了。我想这时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都体会到了“为这个团队努力付出,大家都很快乐的乐趣”这不就是教育的成功吗?有了这些成功,孩子们不仅自信心大大提高了,而且初步形成了“半荣我荣,班耻我耻”的风气。正当我为这些成绩的取得而兴奋不已时,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发现仍然有一些弱势群体像班里的四大金刚,无论怎样用爱心、耐心去感化,他们的进步的程度还是像蜗牛走路一样缓慢。我又困惑了,偶然看到了一句话使我豁然开朗。“文化的建构关键不在每个人的改变,而是要把孩子们以前被忽视的潜能唤醒”我不可能彻底改变每个孩子,但是我会让每个孩子在这个有着“团队精神”的集体中感受到快乐。让孩子们感到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学生每一个学习过程将得到关注,每一个成长体验都得到关注,每一次情感的波动将得到关注。这不就是我重建文化的快乐吗?

作者:孟桂萍 单位:哈尔滨市继红小学

摘要:良好的管理策略在于教师善用不同的鼓励方式肯定学生的表现,让学生成为有自信的人;时常拍照、录像记录学生学习点滴,再通过教室布置、班级网页展示学习成果。良好创意的落实要归功于执行,也因为如此才能将教学的内在动机发挥出来。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管理策略

一、让学生成为自信的人

班级管理的理念是让教师成为学生一生的朋友,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是长远大计,教师要把眼光放远,随时检视自己所教的内容对学生的成长是否有帮助。班级管理主要分为三个方向,分别为:每日自我与团体检视、互相观摩学习、做中学。能做到这三点,班级便会是由学生积极自我管理的。只要荣誉心提升的话,就没有所谓的管理班级,他们是自我管理。管理班级首重奖励制度,只要激发学生的荣誉心,班级自然能越带越好。除了激励获奖学生,也鼓励其他学生能够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多元化学习,学习的素材可以从实践中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教师必须学会等待,容许学生有犯错的机会,接受学生完成的时间比较长。布置教室的规划,也以鼓励学生为出发点。教室的内外、上下都会布置,不是为了比赛,而是希望学生可以因此感受到被肯定的成就感,环境的布置是为了激励学生的荣誉心。我非常重视学生能否有受到肯定的机会,整个教室氛围的指向都是激励和提升学生的荣誉心。布置教室时学生作品的展示需要注意许多细节,例如,作品上是否有学生的名字。除了绘画作品,记事本也会放,而且是实物展示。只要学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都会将他的名字大方地秀出来,强化了班级正向、积极的气氛。教室布置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是最需重视的,也会随着教学进度更替,因此采取活动式的布置,兼顾荣誉心提升及实用性。

二、多元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我喜欢帮学生录像和拍照,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留下记录。通过拍照及录像,记录学生的学习历程,制作班刊和每位学生的学习档案、影音光盘,也积极管理班级网页,每日上传最新的班级信息。在召开新生家长会时,我会告诉家长将帮学生拍照及录像,学期末整理每个学生的学习历程档案送给学生及家长留念。除了影音光盘外,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情况,为了让请假的小朋友也可以在家了解今天班上的活动,教师设立了班级网页,里面放入教学活动内容。家长也可以上去留言,沟通成效良好。考虑班上并非每一位学生家里都有计算机,于是教师细心地制作班刊。班刊融合了荣誉榜的功能,不仅可以让学生及家长及时通过网页及班刊了解班级状况,又为提升学生的荣誉心提供了另一个渠道。班级管理包含班级教学、班级环境、班级人际互动、班级常规等四部分。首先要重视班级教学中的人师教育,因为教师做事态度影响着学生,所以这是我最在意的。其次是班级中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花时间去教导他们,指导干部对同学的管理方式,引导班上学生从心里认同干部的管理,只要人际互动没有问题,常规自然会建立起来。

一、营造家庭式的氛围,让幼儿喜爱班集体

(一)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它能吸引儿童探索、思考,参与实践,启动智慧之门。我们非常注重物质环境的创造,让孩子参与环境的布置,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做环境的主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环境互动。环境设计和布置遵循美学原理,为幼儿的审美和精神愉悦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1.制定班级的象征物。开学初,我们给班级制定了以太阳为班级标志物。班徽解读:明亮、希望的代名词。每个小朋友都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希望。此外,太阳还是自由、光明、幸福、美、热情、杰出、高尚等的代名词。班徽心语:只要阳光还在,花儿就会盛开;只要付出还在,胜利就会到来;只要信念还要,厄运就会变得无奈;只要快乐还在,生活就会多姿多彩。太阳班口号: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我们的笑脸。2.设定班级主色调。班级主色调为红色,所有的装饰都围绕太阳和主色调进行。墙面布置的每一个主题上都有幼儿自己的作品,同时为了让幼儿更多参与及感受自己是小主人的意识,让孩子自己设计区域,让孩参与制作班级规则和游戏规则,布置教室,让孩子体验成功和喜悦的同时,也感受到“班级就是我家,努力靠大家”的班级氛围。(二)新《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良好的班级常规对班级文化的营造是多么重要。尊重幼儿,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此带动他们注意力的坚持和对学习规则的遵守。一日生活的常规以幼儿的需要为依据,如先小便再睡觉,进入午睡室要轻声细语。喝水时间灵活,幼儿按需喝水。除此以外,我们还开展一系列符合幼儿发展的活动,比如结合幼儿园“绿色小标兵”的要求,每周根据“绿色小标兵”评选内容评选班级的“绿色小标兵”,每周一在国旗下讲话的时候给这些小标兵频发奖状,以示鼓励。3.音乐的运用为一日活动增添色彩。我们搜集适合一日生活各环节的音乐,将这些音乐运用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一听到音乐,孩子们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户外活动,什么时候要上课,什么时候吃午餐、点心等。在孩子等待时间特别长的环节选择一些轻音乐,如《小夜曲》《秋日私语》等中外名乐。让孩子们知道吃饭时、脱衣服时要轻轻地安静地,孩子们在享受这些优美中外经典音乐的同时,也感受着温馨的班级文化。这样一来,老师指令性的语言少了,孩子们显得更自主、自律。

二、营造班级积极互动的温馨氛围

每天我们都进行个别展示,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台表演,做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进行古诗、儿歌的背诵,带领大家一起玩好玩的手指游戏。在这样的班级文化下,孩子们敢于表现自己,善于表现自己,人人都有种归属感,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

(一)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新《纲要》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我们提倡教师对孩子们的教育以表扬为主,关注幼儿活动的每一过程,及时鼓励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同时以孩子的观点去看待孩子,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以互动的平等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活动,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一、在班级管理研究中进行一系列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活动

(一)发扬民主精神

班会放手让学生策划,由班干部主持,学生民主商议班内事务,班主任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名参与者,对班会做总结发言,点评优缺点。

(二)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制定出适合本校、本班特点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不断修改、完善。以制度管理学生,尽可能减少随意性,使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核心作用,并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功能,使学生养成民主观念。

(三)利用多种载体构建班级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摘要:文章围绕新课改的要求,从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及班级和谐人际关系,来阐述新课改条件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为班主任在新课改条件下的班级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实现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班级;文化建设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标准、课程结构的调整,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变革,尤其是建立在学生个性基础上选课制的实施,都给现行的班级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如何加强班级建设,应对新课改的挑战,成为广大一线班主任的现实难题,本文试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角度来探讨班级建设。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和为后人学习和传递下来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语言和象征符号文化,规范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校园文化组成部分的班级文化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是一个班集体乃至一所学校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远至我国古代各具特色的书院,近到我国现代的一些名校优班,无不说明这种文化的源流之深,影响之广,对广大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讲,班级文化建设对他们的影响尤为深刻、细致和恒久,甚至能够在这方面让他们终生受益,成为终生回味的心灵养料。因此,适应新课改要求,建设好班级文化,既是我们当前的必要工作,也是我们要长期肩负的重大任务。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铸造物质文化是基础

任何文化都是建立在一定物质条件之上,并且又通过具体物质文化展现出来,离开一定的物质文化,一切文化都无从谈起,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更需要坚实的物质条件为基础。新课改条件下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总体上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实现这样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当前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由于一些不利因素的存在,中职院校现在的班级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这些都将阻碍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其中,不足主要体现在这些地方。

1.中职院校的班级意识不强。在中职院校之中,同学们原有的班级意识不断被削弱,集体荣誉、集体归属感大大减弱。学生对班级并没有强烈的班级归属感。而且,中职院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都不是很浓厚,相对来说学生的素质也不是很高。学生对自己没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学生经常性缺课、逃课,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也熟视无睹。学生班级活动开展不起来,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都会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产生负能量。

2.中职院校学生缺乏精神文化内涵。中职院校的学生相比较而言,都比较欠缺强大的内心精神世界。而精神文化作为一个班级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培育之下,全体师生都应该重视对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要培养有思想、有灵魂的学生,就必须在教学之外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天地。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还有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一定要当作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能走表面文章,而要狠抓落实。但是,当前中职教育的培养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教师对文化的认识还是肤浅的,不够深刻,所以一点都不重视。长此以往,问题就会越变越大,最终,大错铸成,回天乏术。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建设,就更成了一个空中楼阁。

3.学生、学校的职业意识不够强烈。作为一个中职院校,学校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是为企业输送劳动者。这些劳动者要求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同时思想道德觉悟也必须高。所以,中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着力增强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增强职业特点。通过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合力作用,让学生更加团结、互帮互助。但是,现在中职院校采取的一系列教学制度和措施,却更多地将工作重心放在管理学生的生活上。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同时,学生这个时候的自主意识也不高。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与专业的结合度不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4.班级活动太少。相对来说,中职院校的班级活动十分缺乏。作为学生引导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载体,班级应该多多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活动。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但是,现在中职院校的班级活动开展都不多,即便是有的学生可以自发组织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展一些活动,但是往往由于得不到学校的支持和专业人士的指导,而且自己本身的思想文化能力有限。因此,活动的质量并不高,效果也不是很明显。由于缺乏像样的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风中浮萍,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摘要:高校班级作为高校育人的一个基础组织,其文化育人功能尤为重要。而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在实践意义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文化外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录取通知书的下达、新生入学报到、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计划等方面初步探索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传统礼仪文化;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一、传统礼仪文化概述

礼仪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中华儿女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所沉淀的关于人作为一种文明产物在社会历史生活实践中的物质和精神体系的总称。礼仪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最具民族特色、最深入人心、传承最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中蕴含的仁爱、诚信、孝悌、忠义、和合等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一个情感丰富、人格独立、善良博爱、崇尚人道、追求和谐、向往和平的伟大民族[2]。

二、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文化育人价值

(一)增强文化自信,重塑传统礼仪文化。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和1919年的中,被打上了“封建礼教”的标签,几乎被全盘否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物质财富飞速增长的同时,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方面出现了跟不上节奏的情况,不懂礼仪、不讲文明、没有公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源泉。将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能让大学生在校园班级的学习和生活中重新认识和接触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进而增强文化自信,重塑传统礼仪文化。(二)增进文化认同,践行传统礼仪文化。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民族繁荣昌盛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接受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在走出校园、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才能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继承和发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真正形成,经历了大学班级的传统礼仪文化影响后,对其便有了强烈地认同。将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可增进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让大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得以实践,成为他们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三)增长文化外化,普及传统礼仪文化。如果能将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融入班级文化的建设中[3],大学生在这个每天都面对的组织中践行传统礼仪文化,就能增长其外化的频率和空间[1],从而将传统礼仪文化普及到每位大学生中。传统礼仪文化要不断地增长外化的频率和空间,唯有落实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才能真正融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不断地被强化和践行。这种传统礼仪文化的外化,一旦在高校的班级形成,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不断延续和传承,实现对大学生的终生教育,有利于整个社会传统礼仪文化的形成[4]。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德育实践工作从内容和形式、理念和机制、方法和标准等方面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体现时代趋势和反映中国特点的高校德育实践的新局面。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实践还存在不少缺点与问题,为有效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落实,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学校德育实践必须要进行创新。

[关键词]德育理念;德育实践;学校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学校、教师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道德学习的环境与条件,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实现健康良性的发展。从本质上来看,这也是德育的核心工作内容。在德育中,通常采用广义的德育概念,主要内容包含五个层面:围绕爱国主义核心开展政治教育,具体内容以传统美德为主;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开展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法纪教育,使学生自觉养成奉公守法、遵章守纪的个人行为准则;开展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根据唯物辩证法观点,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德育实践中,开展德育其实就是通过学校、教师“布道”,来引导学生不断建构正确的道德规范。德育体现了生长与环境的统一,个体价值建构与价值引导的统一。鉴于此,学校与教师应在民主基础上,强调道德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开展自我教育。同时,学校道德教育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应积极扩大正向影响,使之成为德育教育的强大助推力,避免负面影响制约德育工作。此外,创新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动力,德育工作亦是如此。学校德育必须积极探寻新的思维与思路,这样才能推陈出新,增强其德育教育效果。以下笔者简要论述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开滦一中”)创新性的德育实践措施。

一、强化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参与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方面,开滦一中非常重视队伍建设,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四梯队金字塔形队伍。张丽钧校长居于塔顶,其下是第二梯队,主要以德育副校长为统领,成员包括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各年级主任,第二梯队的工作内容是每人负责一个部门的德育工作;第三梯队的统领是德育处主任、各年级主任,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德育干事、宿管人员等;第四梯队由广大学生干部构成,他们都是德育处和团委共同培训管理的优秀学生干部。广大学生处于金字塔的最基础部分,他们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个体价值的构建者,也是德育工作的目标对象。学校加强了班主任的理论学习,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过去班主任交流介绍经验多、理论少,现在我们开始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的学习与讨论,学习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种心理效应,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和交流,教师可进行经验共享和理论创新,进而将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学情,来对学困生或其他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帮助,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实现学业进步,健康成长。为了提高德育的效果,学校积极开展家校共建活动,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到校进行听课、授课观摩、监考考试及参与一定的学校管理工作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家长深刻感受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出工出力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从学校各项常规管理中着手,重视和加强全面引导和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