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突发事件案例分析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1-01 17:2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突发事件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徐汇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教育案例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一、目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引导中小学班主任确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科学地应对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班主任在建设班集体、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有效处理事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结去年“徐汇杯班主任主题教育活动竞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黄浦杯”上海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通知,特制定《徐汇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教育案例评比活动实施方案》。
二、时间
2009年3月——2009年12月
三、对象
本区中小学、中专职业学校的班主任。
四、内容
本次比赛聚焦班主任在建班育人中有效处理事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一般指:在班务管理中的常规问题、偶发(突发)问题等。通过对教育事件的分析和处理,显现班主任对教育行为的理性思考,展现班主任应对和处理各类问题的智慧和艺术,形成具有一定推广意义的教育经验。
五、形式
评比主要采取三种形式:教育案例撰写、情景分析和现场答辩
六、要求
提供的教育案例要符合下列要求:
1、真实性:班主任在建班育人过程中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件。
2、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
3、生动性:叙事完整,描述生动,可读性强。
4、创新性:教育方法和形式富有创意,有独到的见解。
5、实效性:必须是成功的教育案例,形成的经验具有推广价值。
七、奖项设置
(一)个人奖
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中专职校组进行。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各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胜奖若干名。中专职校组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胜奖若干名。
(二)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八、活动流程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
1、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工作。
2、开展培训辅导。举行全区德育教导及部分班主任的培训辅导。
(二)校级层面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4 月-2009年6月)
1、学校组织参赛班主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一份成功处理班务、偶发(突发)等问题的教育案例。案例由三个部分组成:(1)教育事件描述。(2)运用教育原理对成功的案例进行理性分析。(3) 经验提炼。
2、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和指导,如,可以开展教育案例的撰写、对提供的教育情景进行书面分析和现场答辩等活动。
(三)区级层面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
1、区德育室组织专家对学校送交的教育案例进行评审、对进入复赛的教师进行教育情境(提供的)书面分析、现场答辩。
2、区选拔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校各学段10个案例参加市级比赛。
6月15日前,各学校选送3个教育案例,文本稿(文本稿一式五份,a4纸,一般公文格式)送至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地址:中山南二路800号,邮编:200032)。
(四)总结表彰阶段(2009年10-12月)
1、对教育案例获奖者进行颁证表彰。
2、对优秀教育案例进行推广辐射。
注意:学校截止时间5月15日之前(书面稿:交于谢庆)
徐汇区教育局
篇2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395.6 g 749.7 3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78-01
【关键词】 癔症;诊断相关患者组;学生
近年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突发事件高度重视,对学校卫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处理方法简单而导致群体性癔病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就昭通市昭阳区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学校群体性癔病发作进行分析,以提高学校、家长及学生对学校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1 案例调查
选取近年来昭通市昭阳区发生的3起典型群体性癔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原理对导致群发性癔病病因(暗示因素)、特点进行分析。
案例1:2004年9月30日晚,某乡镇中学学生发生疑似“红眼病”事件。首发病例为该校初中部某学生,于当日14∶00出现眼痛、流泪、畏光等症状。之后,所在班级部分学生也相继出现上述症状。学校高度重视此事,由教师采取提问、学生举手的方式统计各班发病人数。至20∶00许,已有841名学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调查组人员赶到现场后,对病例进行调查和体检,未发现结膜出血及其他有临床意义的体征,排除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可能。经使用氯霉素滴眼液后,病例恢复健康。鉴于发病人数较多,在进行心理疏导后,宣布停课。复课后,发病停止。
案例2:2004年9月23日下午14∶00,某小学五年级(2)班全体学生在实验室上理论课,有1名学生忽然感到头痛、腹痛、恶心。约15 min后,该班又有3名学生出现类似症状,并报告闻到一股特殊气味,还感到教室里张贴的宣传画上的人眼在动。下课后学生们感到惊慌失措。至15∶00许,有6个班23名学生相继出现头痛、腹痛、恶心等类似症状。调查组人员赶到现场后,对教室内部设施、周围环境及水源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未发现可疑物质;同时又对学生膳食情况进行调查,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性。经对病例采用精神疗法(注射灭菌用水)后,症状消失;同时,疏散学生。经上述处理后,发病停止。
案例3:2005年4月14日,某中学发生疑似学生食物中毒事件。首发病例于12日在学校食堂就餐后,自觉身体不适,于当日22:00左右,同宿舍有3名学生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头痛。次日上体育课时,上述学生请假。体育老师向学校领导报告后,学校怀疑食物中毒,遂对全校各班级进行调查统计,共有54名学生出现腹痛、恶心、头痛症状(其中部分学生未在食堂进餐),由教师带至卫生院就诊。经对可疑食物和水源进行检验,无异常发现。病例经对症处理和心理疏导后,除2名学生病情较重,需继续诊治外,其余学生当日已全部恢复健康,无新发病例。
2 流行特征
上述3起案例发病人群均以中、小学生为主。发病特点:(1)有明显诱因,多为某些能引起学生精神紧张的事件所引起;(2)有类似临床症状,无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3)发病消长情况受暗示影响而改变,采取正确处理后,流行控制;过分渲染后,流行期延长。
3 讨论
群体性癔病是一种由强烈情绪反应或心理暗示激发的急性流行性精神障碍,临床上以躯体形式障碍为主,但无器质性损害[1],多见于情绪不稳定的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普遍存在敏感、偏激、从众的心理特点,易接受自我暗示的影响,极易导致群体性癔病发生。
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突发事件;经验启示
随着当前高校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在校人数与日俱增,为高职院校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突发事件也成了当下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中的突发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用心处理突发事件,用爱帮助问题学生,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经验总结。本文以案例形式着重探讨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突发事件,对该工作案例进行分析、总结。
一、案例基本情况
李某,男,20岁,某高等职业院校大二学生,某日晚上九点半该男生在操场拿着削铅笔的小刀在操场上一边跑一边在左手手腕上划拉了好几刀,学生干部及其舍友极力追赶,期望阻止,但当事人提出必须见到其同校刚提出分手的女朋友,接到该电话可以确定这是一件急性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爆发原因是来访者承受不住女朋友提出分手这个打击,心情糟糕透顶,情绪处于极度抑郁状态,并且控制不住自己难受的情绪,用刀具来发泄情绪。
二、问题关键点
该学生家里父母关系紧张,一直跟随母亲,高中时期已经确诊患有抑郁倾向,并有服药经历,本次突发事件的发生系女朋友提出分手,一时接受不了失恋而导致的情绪极度失常。但在事件发生之后,他的头脑非常清晰地传达不想让母亲知道,以免母亲担心,可见学生性格中懂事的一面。
三、解决思路
作为学生辅导员,接到这样的电话应立即意识到这是一起严重的学生突发事件,当碰到学生突发事件时首先要冷静,坚决贯彻党委的意图和处理事态的方案和要求,坚持事件过程及时汇报的原则,坚持面对面处理的原则,坚持依靠学生干部及其他相关老师的力量,处置要果断、坚决,加之已经送至医院事情的发展会不如我们所预料,因此更要冷静,不能急躁,不确定性是常态,详细了解事件背景和事件经过,然后理智面对事件。因此在遭遇该突发事件后,采取第一时间赶往赶往现场学校,同时给学生所在院系的总支书记电话报告事件关键,迅速成立由学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公寓辅导员及部分同学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在第一时间赶往事件发生现场。在去学校的路上因学生已送往学校最近的中心医院,于是突发事件处理小组立即从不同的方向赶往医院,在医院急诊室确认学生人身安全只是手腕上的伤痕有轻微的留血,并向医生确诊伤势无碍但情绪极其不稳定。事件详细情况继续跟进的同时联系学生家长尽快赶来。
而事件处理中面临的第二障碍是当天晚上的医院急诊室不留人且又不符合医院住院条件,加之学生情绪激动拒绝见舍友及班主任之外的任何人,并不断诉说不要告诉其母亲,更不愿意回家或者转移去其他地方,而时间又已近深夜,学校宿舍又不方便返回,最后通过学生和班主任老师进一步缓和该生情绪,并在领导的努力下安排落实了医院的床铺,部署了晚上值班老师和值班学生。
四、实施办法
首先,第一时间赶赴突发事件现场并在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其次,告知相关老师协同开展工作,如本案例中对该生熟悉的班主任老师;第三,通过学生干部了解事件详情及该生背景;第四,通过该生信任的学生及老师进行情绪安抚、亲切交流,通知学生干部跟踪反馈实时动态,以防意外发生;第五,联系学生家长,构建学校、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双通道;第六,学生出院后,借助我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力量,采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理论,就该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加强与学生的咨询、沟通、交流,依靠朋辈学生的陪伴和帮助,让其从失恋的情绪中恢复平静。
五、经验启示
首先,在意识上树立对突发事件处理的重视性,明确学生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的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处理的非常规性。因此要灵活处理,尽量将事件的发展态势控制在我们的掌握中,在本案例中,应首先清楚地意识到学生自残行为的事件处理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危,而且事件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辅导员个人的资源调动能力与决断能力,必须请示上级领导,迅速成立应急预案。正是因为有了学校领导的及时果断决策,才可能在医生和医院的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及时的支援;也正因为学校领导的及时和正确决策更加明晰思路,辅导员才能配合落实突发事件处理。
其次,预防为主,注重积累。平时对学校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要吃得透,业务要熟。要建立院系可靠的学生干部队伍,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反馈,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能从容应付,不至于因为忙乱而出错。另外,对相关的工作和社会生活常识要有所了解。
第三,及时到位,有序安排,我们不能保证学校突发事件不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通知相关人员到现场,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第四,以人为本,真心相助,学生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做人的工作,而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了,我们只能主动面对,不埋怨,不推卸,积极想办法,寻找帮助进行最有效的救助。以为本人,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任何时候,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在本案例中首先要想到的是救人,换位思考,真心相助,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要把目光集聚在他的抑郁倾向上。
篇4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6-0041-03
传染病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根据不同病种及病例数疫情分为4级:由社区主导处置的三级预警疫情和二级预警疫情,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导处置的一级预警疫情和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导处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上海田林地区是人口导入区,社区面积小而人口密度大,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防控,我们对2009-2012年地区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上海田林社区14所托幼机构,13所中、小学,3所大专院校,2处外来人口聚集地、散居儿童中发生的所有常见传染病突况资料。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分级依据卫办疾控发(2006)108号文件《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和《徐汇区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徐汇区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分级和应急处理规范》文件。
1.2 方法
查阅并核实各类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初步流行病调查报告、突发事件报告记录单、现场处置记录,个案调查表、调查一览表、幼托机构手足口病关班协议书、续发报告、结案报告[3-4],进行数据统计和疫情分析。
2 结果
调查显示“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主要还是分布在托幼机构和小学,以一般传染病突发事件为主。重症手足口病以散居儿童而为主。病种主要以聚集性发热、水痘和手足口病为主。以上情况与这3种疾病的传播方式和人群的易感性有关。中学和幼儿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多,这与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和中学的消毒隔离现状有关。因此托幼机构中的幼儿和学校学生中的传染病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重点[5]。2009-2012年田林地区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病种分布,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分级[4]统计见表1~3。
3 讨论
3.1 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置
据调查,各学校领导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健老师处置基本到位。有些学校的工作细致深入,如田林某幼儿园手足口发生后及时进行了终末消毒,在发病人数达3例之后又及时关班,但仍有新发病例,保健老师通过家访发现因为患儿回家后与其他幼儿一起玩耍,导致传染。另一幼儿园出现水痘疫情,保健老师则发现与儿童校外体操训练有关,该幼儿园幼儿停止了一段时间的训练,疫情即得到了控制。如何消毒隔离也影响疫情,我们在手足口病爆发事件调查中发现,有一班级在所有防控工作到位的情况下仍不断有新病例出现,区疾控的医生发现该班为托小班,幼儿使用同一便器接触引发了流行,采取措施后,未见新病例,我们将这一经验及时进行推广,整个地区未再有类似的暴发流行。
但目前中小学晨检工作力度不够,通常消毒工作仅停留在空气消毒一个环节,这对于可以接触传播的手足口病等是不够的。餐具、饮水机的消毒还有待督导。一些营利性幼托机构则少有晨检,传染病后的消毒隔离也难做到规范化。而中小学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习,传染病瞒报现象时有发生,这极易造成暴发流行。据对今年的一起散居儿童手足口突发事件调查,散居儿童居家消毒隔离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外来人口聚集地人口密度大,环境状况较差,卫生设施缺乏,患儿家长缺乏消毒隔离的意识,该地区控制传染病流行爆发有一定难度。
3.2 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卫生宣教
学校在传染病发生后会及时进行卫生宣教,但效果如何未见有人进行过评估,缺乏评估就难有更好更适合的方法。而大学、营利性幼托机构、散居儿童则少有宣教。
3.3 建议
在基层,传染病管理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管理分属疾控不同的条线,当传染病发生时由传染病条线进行管理;发生到一定程度传染病突发事件条线才会接手管理。如水痘,托幼机构发生1例时,由消毒条线管理,2例时属传染病突发事件,传染病突发事件条线才会接手进行管理。
从对田林地区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情况分析,建议上级部门对传染病极易发生而又没有消毒隔离措施的营利性集体机构,和外来人口聚集地的散居儿童地区应制定传染病突发卫生事件的管理意见,以便基层卫生工作者防控工作有章可循,便于日常督导。其次,加强中小学常见传染病突发卫生事件后晨检工作的督导力度,使晨检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落实保健老师传染病后的统计上报,认真地做好家访,杜绝瞒报。有必要对各类场所卫生宣教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使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z]. 2006-6-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z]. 2005-12-27.
[3] 李申生. 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m].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8: 20-52.
[4] 徐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徐汇区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分级和应急处理规范[z]. 2012-03-12.
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9-02
2012年4月23日,我区某镇中学发生一起因呋喃丹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事件发生后,在市、区级政府领导及多部门的共同协作下,及时采取了救治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卫生宣教等一系列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中毒事件发展。目前学校已恢复上课,所有患者完全康复、出院,无新病例发生,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终结。现将处置此次食物中毒的工作总结如下:
1 事件的概况
2012年4月23日中午12点20分,我区卫生局指示,某镇卫生院防保科报告该院陆续救治多名疑似食物中毒病例,接到指示后,我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立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赴医院、学校开展调查处置工作。经调查,某中学先后有40余名学生不同程度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症状、潜伏期以及药物使用的情况综合分析考虑,初步判定为不明原因食物中毒,并于4月23日18时24分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原因待进一步调查核实。
经市疾控中心对某中学疑似食物中毒采集的样品检测,患者呕吐物及洗桶水2中检测出含有呋喃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成分分别为2.0mg/kg、2.3mg/kg。其他食物、水样、物表样均暂未发现阳性指标。市、区卫生部门立即组织临床和疾控专家进行会诊,对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40余名学生中部分学生仅出现轻微的症状,且实验室检查中胆碱酯酶在正常值内,经过市区专家组多次反复研讨,最终确认此次食物中毒病例为22例,4月24日对某镇中学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恶心、呕吐等症状进一步主动搜索过程中,无新的病例发生。因此确认此次食物中毒系因呋喃丹(氨基甲酸酯类)污染了食物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级别确认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此次食物中毒中22例留院观察学生已无其他不良反应,身体各项指标全部正常,截止4月28日下午17时已经大部分出院,且对学校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搜索,无新的病例出现,因此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终止。
2 领导高度重视,启动应急预案
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副市长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指示;区委书记、区政府等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赴某镇,现场指挥,并召开药监、教育、卫生、公安部门会议,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食安委、卫生局、教育局、公安局领导亲临现场指挥处置工作。区食安委、卫生局、教育局、公安局部门主要领导在一线组织调查处理。区委区政府定期对此次食物中毒事件进展情况在其官方网站进行通报。
3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3.1 基本情况 某镇中学位于某镇人民东路,学校设有班级18个班,其中初中一年级5个班,初中二年级6个班,初三年级7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50多名,全校学生数950人左右,教职工72人。学校设有一所食堂,位于学校北侧,共有6名工作人员,每天约有286名学生就餐,教职工20人。该食堂供应早餐、中餐、晚餐饭次。根据调查,4月23日中餐有米饭、辣椒炒百叶、紫菜蛋汤、萝卜烧排骨、大白菜烧肉、韭菜炒肉丝。
3.2 现场流行病学分析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22名病例均为初中学生,男生10名,女生12名,发病前都有在食堂就餐史。
3.2.1 病例发病时间 22名病例发病时间在4月23日11时45分至14时10分,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乏力、呕吐等症状。
3.2.2 病例的班级分布 22名病例中初中一年级14例,其中初一1班4例,初一2班2例,初一3班1例,初一4班7例;初二年级5例,其中初二2班2例,初二6班1例,初二4班1例,初二5班1例;初三年级3例,其中初三1班1例,初三2班1例,初三4班1例。
病例均集中于低中年级,罹患率为7.69%。其中初一年级14例,罹患率为4.94%;初二年级5例,罹患率为1.76%;初三年级3例,罹患率为1.06%。
3.2.3 住校生/走读生 22名病例全部为住校生,走读生因未在食堂就餐而未发病。
3.2.4 患者性别分布 患者中男性发病10例,女性12例,男女性别比0.833。
3.2.5 患者年龄分布 年龄集中在13至16岁。13岁病例占4.5%(1/22);14岁病例各13.6%(3/22)、15岁病例占45.4%(10/22);16岁病例占31.8%(7/22)。
3.3 卫生学调查 事件发生后,卫生监督所立即组织卫生监督员对该食堂的现场进行了控制,封存原料、剩余食物和留样;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取证;对学校及食堂的管理人员、部分原料及蔬菜的供货商进行调查询问了解。该学校食堂主要存在以下卫生问题:
3.3.1 食品索证索票情况 所采购原料登记不全;大米、豆制品(豆腐、百叶)及色拉油、无批次的检测合格报告;蔬菜由集镇菜场的批发零售商专供,有供应登记(该批发商销售的白菜、青椒、罗卜采购于市级蔬菜批发市场,但韮菜采购于无名个体散户,当日只供给了顺河中学食堂,未零售)。
3.3.2 备餐间未正常使用 内放有工人吃饭的餐桌及其他废旧铁锅、电风扇等;供应学生的菜肴经加工后于上午十一时前直接从烹调间送进餐厅;学生餐具为自备,但食用的菜肴未分餐。
3.3.3 食品加工过程 该学校共有6名从业人员,4月23日上午7点钟左右开始上班,由5人进行蔬菜的拣理、清洗、切配,8点多钟由1名厨师开始烹制,至11点多钟烹制结束,后由2人在烹调间对菜肴按年级、餐桌进行分装,并留样;分装后由4人将分装好的菜肴直接送至餐厅。
3.3.4 外环境情况 加工场所内外环境不整洁,操作间有整包的大米和盛装清洗后的蔬菜篮直接放置地面;纱门纱窗防蝇设施不齐全。该校无地下水,食堂使用水源为镇中心水厂的水。
3.4 溯源性外环境调查 根据线索对学校食堂相关样品进行采样,包括留样食品(4月23日)、水样、餐具样品、洗涤剂样品、病例腹泻物等,共计21份,其中留样食品4份,自来水2份,洗涤水2份,韭菜洗前后各1份,大白菜1棵、鸡蛋1个、米饭1份、青椒1份、紫菜1份,呕吐物6份,经检测除呕吐物外,其余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4 流行病学分析结论
4.1 所有病例均有在食堂就餐史,走读生未在食堂就餐均未发病。
4.2 病例发病时间较为集中,高峰为4月23日12时左右;病例主要来自在食堂就餐的初一、二年级部分学生。
4.3 实验室从采集到标本的患者呕吐物及洗桶水2中检出含有呋喃丹农药成分。
4.4 食堂饭菜制作都在食堂制作间进行,食堂就餐及外环境比较简陋。
此起事件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因呋喃丹农药污染食品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但污染途径不清。
5 预防控制措施
5.1 积极救治病人,控制事态发展 区卫生局组织某镇卫生院对患病学生进行初步治疗处理,安排区医院专家赴某卫生院指导诊治,并安排患病学生陆续送往楚州医院进行诊治,初诊为有机磷的复合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邀请市一院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与原初步诊断意见一致。通过对胆碱酯酶偏低的患者给予阿托品常规处理,并加以补液、补充电解质治疗。约3小时后22名留院患者症状逐步消失,病情稳定,4例胆碱酯酶较低患者也基本恢复正常。
5.2 开展卫生学调查,查找中毒原因 事件发生后,区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立即对该食堂的现场进行了控制,封存原料、剩余食物和留样;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取证;对学校及食堂的管理人员、部分原料及蔬菜的供货商进行调查询问了解。该校食堂持有效卫生证,直接操作的6名人员有健康证,但操作场所较简易,索证等措施不到位。
5.3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毒原因 此次食物中毒患病学生均先后在该食堂进餐,均进相同食品,发病时间先后、发病症状相似,且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并通过对食堂使用食物、水、容器以及患病学生呕吐物进行采样送检,经市疾控中心对农药35个项目进行检测,检测出患者呕吐物及洗桶水2中含有呋喃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成分,其他样品无阳性指标。
5.4 开展外环境调查核实工作 区疾控中心再次对学校食堂、宿舍环境进行排查核实,4月21日学校后勤部门按照要求对学校校舍、教室进行外环境消毒,使用“84”消毒剂、食醋进行消毒,未使用呋喃丹等农药消毒;食堂负责人核实食堂未开展消毒,且食堂内无呋喃丹等农药储藏,通过走访核实基本能排除外环境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5.5 开展宣传教育 通过此次食物中毒后,目前在全区各中小学校范围内开展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活动。
6 效果评估
6.1 事件危害性评估
6.1.1 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评估 由于学校食堂卫生条件一般,食堂管理欠规范,受到呋喃丹农药的污染,从而引发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病人发病以后由于救治及时,病人脱离了危险,得到了康复,各种综合性防控措施采取得力,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无新的病例发生。
6.1.2 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危害评估 病人多为轻、中型病例,未发生死亡病例,对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6.2 事件处置评估
6.2.1 事件应急准备处置 各医院均设立腹泻病门诊,配有抢救箱及消毒药械,发现可疑病例能够得到规范性地处置。区疾控中心、各镇卫生所应急处置常抓不懈,平时做好应急物资贮备,组织应急技能培训和演练。
6.2.2 事件处置的及时性评估 医院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报告。区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向上级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6.2.3 事件处置的有效性评估 接到报告后,迅速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工作,全力做好病例的救治工作,加强食物中毒相应知识宣传,提高意识,事件迅速得到了有效控制。
6.2.4 事件处置的风险评估 通过领导高度重视、病例救治、事件控制力度,食物中毒很快有效地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由于目前仍为春夏交换季节,污染来源未明确,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仍然存在,要引以为戒。要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强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落实关键性措施,切实保护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7 经验教训
7.1 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的培训,在各项措施落实后,各个部门要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7.2 学校的食堂管理欠规范,发生食物中毒报告与管理需进一步加强指导,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及缺勤缺课监测。
7.3 针对夏季季节性特点,有目的地开展学校食物中毒相应知识科普宣传,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对食物中毒的意识。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常态化管理;探索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国外学术界有人认为,此时的社会处在一种“非稳定状态”,它表现为经济失调、社会失序、心理失衡、行为失范,每个社会成员随时有可能面临未知的或不可预测的风险。这些形形的风险,既有来自自然的,也有来自社会的,而这些风险又同由各种原因诱发和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如影随形。
一、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管理现状
伴随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处于转型期的我国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的转型期、学校周边社会环境复杂;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高职院校学生法律及安全意识淡薄、学生心理疾患增加等诸多因素使得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也不再是一种罕见的、异常的事情,并呈现出增长态势,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比较被动的事后管理体系也需要进入到整体的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需要从不同的领域的具体管理向有组织、有系统的全方位常态化管理发展。高职院校大多实行院系两级级管理体制,系部突发事件常态化管理机制的构建及实施,对于系部独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的提升,保证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日常教育的有效性,维护校园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管理机制探索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地处置系部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维护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保持系部安全稳定局面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根据有关高校和学院安全稳定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结合系部实际,探索制订了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管理机制。
(一)明确适用范围
本机制所指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社会安全稳定类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事故安全类突发事件、网络和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考试安全类突发事件。
(二)明确工作方针和原则
1.处置突发事件方针。预防为先,沉着应对,区别对待,妥善处置,维护稳定。
2.处置突发事件原则。(1)统一领导,协调配合。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系部工作人员,要在系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相互配合、协同作战。(2)预防为先,注重疏导。及时收集和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防止情绪激化和事态扩大。(3)因事施策,区别对待。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严重程度、影响大小,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处置。(4)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作出反应,行动要迅速,采取处置措施要果断,力争在初期解决在基层,把事态控制在校园内。
(三)确立组织领导与工作机构及职责
确立高职院校系部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职责:(1)全面负责对全院安全稳定工作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和领导,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2)组织开展政治形势和维护学院稳定的宣传教育,动员和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做好维护校园稳定工作。(3)了解掌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对影响系部安全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对重大问题及时做出决策。(4)组织领导和现场指挥处置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事件。
(四)确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一般程序
处置突发事件的一般程序是:接报――先期处置――成立现场指挥部及相应工作组――现场处置及救援――善后与恢复。
(五)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预防与预警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认真学习和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把师生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日常教育或突发事件发生后,认真组织对教职工和学生思想动态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思想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维护稳定重要性的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作用,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和管理。对系部网站、宣传栏等要加强管理,掌握正确舆论导向,及时清除网络及宣传栏不良内容。
2.加强预测研究,及时化解突发事件因素。根据系部具体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性质、形式、特点、规模、趋势、后果做出准确的预测、判断,做到心中有数,为化解突发事件打下有效基础。
3.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加强值班工作,保证信息畅通。利用学生工作例会和辅导员例会通报有关情况。特殊时期,根据学院的安全稳定形势,随时召开会议通报情况。系办和学工办有专人负责信息工作,坚持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建立信息安全员群,明确每班安全稳定工作信息员,并保持通讯联络。
4.加强校内大型活动的管理,认真做好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严格执行开展大型活动的报告审批制度,制定详细安全工作预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确保活动现场安全和正常秩序。
5.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测试,建立心理援助档案数据库,定期追踪,对于特殊个体以及其他危机情况,系部相关人员尽力做好前期处理工作,及时开展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工作。
三、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管理机制实践探索
近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在深化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法制法纪教育、细化安全维稳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深化系部日常管理预警机制作了等五个方面作了大量实践探索。
(一)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为增强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进行了系列法制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2011年以来,机械系率先启动安全教育,开展了班主任安全教育研讨,在2012年在机械系每班率先设立了安全信息委员。
系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特邀常州市科教城派出所所长结合大学生犯罪实际案例为大一新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在大二年级各班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针对大三学生实习上岗的特点,开展上岗实习安全专业教育;同时系部定期召开系学生会、各班班长、团支书、心理委员等座谈会,初步建立了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系部常态化管理教育机制。
(二)积极探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结合系部特点,机械系积极构建系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学工办―各班班主任―系心协―班级心理委员,建立健全学院、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注重群体与个体、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每周心理委员反馈“班级晴雨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问题。设立系师生心理对话坊,接待学生个别咨询,年均接受学生30多人次心理辅导,保证心理危机的及时干预和解决。
进一步加强系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性。首先,开放心理咨询室,面向学生个体或小组的咨询,对产生学习、情感、行为等方面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正,以诚心、爱心、热心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每学期针对scl-90测试因子分偏高的30余名同学,各班班级导师均与相关同学进行了访谈和交流,并及时向系部反馈异常情况。
其次,通过专题讲座、心理主题班会等形式,对系部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主要涉及如何加强人际交往,贫困学生如何克服心理自卑,增强自信等内容,进一步激发了个体及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最后,系部心协定期开展主题心理健康理论学习、趣味运动会及走进敬老院等实践活动,充分宣传心理健康的理念和意识,营造温暖和谐校园氛围。
(三)深化系部日常管理预警机制
2013年,为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系部日常管理,加强学风建设、班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三位一体的合力,机械系进一步大胆探索,构建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全面的系部日常管理预警机制――“334预警机制”。
系部日常管理预警,是指学校、家长、学生三者之间,对同学在思想、学习、生活、行为、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预先告知、警戒,以督促学生及时改正不良现象,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的一种教育手段和干预制度。“334预警机制”即三方参与(学校、家长、学生)、三种级别(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四类预警项目的预警工作机制。
通过旷课预警、成绩预警、心理预警、安全预警等四个方面开展不同等级,不同方式预警工作,能有效调动学生干部管理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潜能;有效发挥班级导师管理功能,形成全方位预警教育机制。
2013年,机械系向因旷课、成绩补考、心理异常、违反宿舍安全等方面列入预警范围的471人次学生发出了不同等级预警,其中,黄色预警201人,橙色预警57人,红色预警42人。通过机械系预警学生通知书、机械系学生援助教育记录表等形式通知到了家长与学生本人,并及时跟踪记录帮教,起到了良好教育效果。
在高职院校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的背景下,对系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常态化管理机制进行探索,是建立法治化、科学化、制度化高校的必然选择。作为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主体中的基层组织,系部将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保证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教育的有效性,对于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维护校园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今后,如何进一步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管理机制,实实在在开展教育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耿依娜.校园危机管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当代青年研究,2008(03).
[2] 张卫宇.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及危机管理中存在问题探析[j].时代教育,2011(05).
[3] 张岩.构建公共危机全面管理体系,推进公共危机常态化管理[j].法制与社会,2009(04).
篇7
xx分公司:“考得准”促“干得实” 班组提交“体系”圆满答卷
今年来,xx分公司根据“体系深化年”活动安排,不断强化基于业务流程的风险综合防控体系执行落实,截止7月份底,各班组相继完成对作业文件、程序文件的宣讲和学习后的专项程序文件知识答题,促使班组员工既能围绕油库“公转”,又能结合自身建设“自转”,以“考”促“干”,最大程度提升员工素质,把“体系深化年”学习落到实处。
“以案出卷”为真干“引路子”。以案警示目的在“改”,结合丰富生动的实例,把反面典型这个“活教材”用好用足,既引导员工从岗位工作的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引以为鉴,又积极查找症结、堵塞漏洞,防止同类问题反复发生。近年来,分公司对历史发生的、近期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件,通过交接班经验分享、即时通讯宣传、观看记录片撰写案例剖析心得等方式提高员工对通过案例分析岗位工作的重视。
“据实答卷”为苦干“出点子”。通过考卷对岗位工作进行总结,对各级各类排查出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各类隐患进行系统根源分析,通过案例的“第三只眼”,着力发现生产现场、安全环保管理领域的各类“看不见”的隐患、问题,杜绝类似隐患重复出现,提升风险辨识和能力。同时,在巩固、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内容,为业务流程改进出点子、促优化。
“部门阅卷”为实干“定调子”。通过各部门阅卷,检查班组在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反馈问题处理,做好年度发展计划,定好近期工作安排,从“操作、管理、现场建设”三个方面,全面开展标准化队伍建设,形成问题“闭环”处理,算好“标准账”、把好“安全关”、谱好“环保曲”,对隐患报告及时、业绩贡献突出的,给予绩效考核奖励和分公司表彰,在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的道路上不断优化、改进部门工作,为分公司发展提交一份圆满答卷。
篇8
关键词:班主任、案例、评析
一、处理偶发事件
案例(一):化尴尬为愉悦
事件过程:老师上课看见学生在睡觉轻轻走过去用手敲了一下学生的头,学生猛然惊醒很愤怒的说 老师你知道吗有句术语是这样说的 男不摸头 女不摸腰 老师尴尬 顿时气氛紧张。
处理过程:
1、老师听学生说过后脸上一直带着微笑和上课的同学分享了一个自己旅游的经历。
2、有一次暑假在成都爬青城山爬到半腰山时就有一个铜头小孩这个铜头小孩头很亮很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用手去摸摸它因为民间传说讲 “摸摸小人头幸福在后头。”
3、学生们都拍手大笑了,这位睡觉的学生也在暗自发笑。
评析:学生和老师在语言和行动中发生正面冲撞是常见的事情用类似的事件转移学生的视线就会化解矛盾的进一步升级。
案例(二):好坏没有绝对标准
事件过程:上课铃响了,学生上课迟到了,老师问你为什么迟到,学生说我去玩了,老师说那你怎么不再去玩呢? 学生扭头就走了。过会学生直接不喊迟到就直奔他的座位。眼睛直盯老师,老师继续讲着他的课,下课时老师对学生们只讲了一句话今天这位学生的对错你们是知道的我希望他对今天的事有个交代。下课……
处理过程:
1、学生离开座位走出了教室
2、上课铃响了,不一会这位学生的班主任带着他来到了教室,学生很诚恳的给上课的老师敬了个礼然后拿出个纸团请同学们安静听他对刚才上课发生的事情做个深刻的检查
3、老师会心的笑了,同学们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评析:学生当中有很多性格倔强的人因为说话不当可能会有些难以让老师接受,但学生就是学生知道自己错了就是好学生,好坏没有绝对标准。
案例(三):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了
事件过程:甲同学上课不听从小黄老师多次劝告,仍然与人讲话,小黄老师气得没法,动手打了他的头。
处理过程:
1、班主任找小黄老师一起分析这件事,并对他说了几句话:“打学生是教师最无能的表现,威信不是靠打出来的,打了学生,损害最大的是老师自己的形象,一动手,即使原来佩服你的学生也会跑到你的对立面,再差的学生也有自尊心。”
2、当晚,班主任去甲同学家赔礼道歉,得到了甲同学家的理解与原谅。
3、第二天小黄老师与班主任会面,小黄老师主动愿接受班主任的指导下,处理好这件事。
4、小黄老师向家长和甲同学赔礼道歉,并约法三章。
5、新一天,小黄走上讲台:“保证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了”,掌声响起来了。
评析:班主任老师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大局出发,并遵循教育心理学规律,才能处理好班级出现的突发事件。
二、主题班会工作
案例(一):自我介绍(新生刚进校)
活动过程:
新的集体刚刚组成,一切都是陌生的,包括班主任面前的学生和学生面前的班主任。每位同学在台上亮相1-2分钟,介绍姓名、从何处来、生活经历、特长、性格、希望打算等
具体作用:把档案上的情况和眼前活生生的学生对上号,取得直接的印象;印证一下初选班干部的人选是否妥当;从学生的普遍性情绪、希望、打算、兴趣、爱好中发现这一新班的特点及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便于日后开展工作。
评析:同学之间解除拘谨,相互初步了解,表现和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了解今后:班级工作的意向和基调。
案例(二):专业特色主题班会
活动过程:
表演艺术专业班的部分学生不敢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总怕出丑,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老师就借助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音响、钢琴等用励志歌曲《怒放的生命》导入主题班会“秀出你的自信”通过几个学生(同学个人上台表演)的专业才艺表演让学生们评价表演学生的优点所在。
具体作用: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建立自信心,以健康心态面对人生,迎接挑战 ;通过歌舞表演的方式,感受被他人认可的快乐,建立自信,同时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
评析:以专业特色为平台,通过表演才艺的方式来向表演的学生提优点,开展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彰显了学生个性,体现了高职教育理念,融合了“知行合一、德技双馨”。
三、表扬和批评案例
(一)、班主任批评的方法与艺术
案例:不是批评,胜似批评
事件过程:
“一件白衬衣被弄脏的事件”:甲同学早上漱口不小心将水溅到乙同学身上,甲同学向乙同学当面说对不起,乙同学不依,扯下甲同学披在身上的白衬衣在地上踩。甲认为欺人太甚,要求老师要乙同学把这件白衬衣洗了,然后当着全班同学向我赔礼道歉。
处理过程:
1、调查情况属实。
2、思考解决方法。要么按甲要求责令乙同学洗衣服,作检讨,性子倔犟的女生恐怕不会接受,要么劝说甲放弃原来要求,以忍求和,这无异乎是非不分,支持错误一方。
3、解决最佳方法。班主任午休时间洗净晾干、折叠好,次日早读将叠好的衣服当着全班同学交给甲并讲清楚昨天班上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问题就这样干净利索地解决了。
评析:可见批评也有艺术性,绝非把学生痛斥一顿,讽刺挖苦一番,以泄一时心中怒火所能凑效。
(二)、班主任表扬方法艺术案例
案例:改革评奖制度,激励人人上进
传统方法:优胜劣汰,采用投票指定协商等方法择优而定。它起不到激励人人上进的作用。基础好的会轻而易举获得优秀称号。可是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就只能“望优秀兴叹”了,他们几乎没有“出头”之日。因此,容易自卑,丧失进取心。
篇9
案例教学法动物药品制剂学教学实践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在案例的导引下去探讨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为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打开思路的大门。本研究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动物药品制剂学》教学中,分别采取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2010级全日制动物医学专升本47班4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以2009级全日制动物医学专升本49班40人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教学法授课。
1.2研究内容
选取《动物药品制剂学》课程中第四章注射剂(injection) 内容进行研究。
1.3研究方法
1.3.1筛选案例
依据授课内容中“注射剂的质量要求”,筛选2006年6月的“欣弗”事件做为本次研究的讨论案例。相关消息网址:。
视频下载网址:http:///video/2006-08/16/content_4966588.htm
根据授课内容,应突出事件的原因及结果,授课教师根据需要对视频进行剪辑,以便提高课堂效率。
1.3.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3.2.1导入案例
注射剂是直接注入体内而迅速发挥药效的一种制剂,为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其产品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的质量标准,对细菌、热原、澄明度、ph、渗透压、安全性及稳定性均有严格的规定。其中,对细菌和热原的要求是:无菌,无热原。以多媒体手段导入“欣弗”事件,使学生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有直观深入的了解。
1.3.2.2案例分析和启示
“欣弗”事件的起因为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缩短灭菌时间,致其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导致全国16省区共报告欣弗不良反应病例93例;死亡11人(不完全统计)。通过对事件的发生原因的了解和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做为注射剂无菌和无热原的标准不符合规定的严重后果,引起警示,提起注意。
1.3.3效果评价
研究内容结束后,知识掌握程度采用笔试成绩进行评价;学习态度采用李克特五点数尺度测量法,分数为16~80分;学习动力采用keller在研究和实践中以arcs为理论指导编制的“教材动机性问卷”(instructional material motivation survey,简称imms问卷),分数为27~135分,分数越高则学习动力越高。
1.3.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ss13.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进行差异的比较。p
2研究结果
以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法组相比,案例教学法组学生笔试成绩显著提高(p
3讨论
案例教学法即以案例为引导,使学生在了解、分析临床实践中典型案例的同时,从中得到警示,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本次研究精心筛选选典型案例,真实可信,使学生变单一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为积极主动地消化理论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不仅使学生既轧实课堂内理论知识,又将知识拓展到课堂之外。在教师适度启发下,鼓励学生将案例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学生印象深刻,提了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贾建刚.审计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5):159-160.
[2]郭世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2010,(22):12.
篇10
一、摸清脉搏
摸清脉搏,即要了解新生情况。班主任老师最好在新生入学前进行家访,并到小学向原班主任了解情况, 积极主动地争得老师、家长、学生的支持。通过交谈,班主任可以大概了解新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个性 兴趣、交友范围、健康状况及家教方式等,获得第一手材料。同时,班主任还要对新生材料静心翻阅,仔细分 析,以期对每个新生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另外,从班级的整体利益出发,还有必要对新生材料理出头绪 ,进行归纳整理:(1)班级男女生人数比例;(2)新生家庭成员基本情况;(3)新生各科入学考试的平均分、及格 率、优秀率;(4)新生中曾担任队、班干部人数比例;(5)新生中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人数比例;(6)新生中有多少 特长爱好者;(7)近视患者占班级人数比例,班内是否有患严重疾病的新生。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归类分析,可以 大致了解班级新生的整体素质构成。当然,有些情况不一定能从新生材料中反映出来,需要在新生入学后再调 查了解。
二、建立档案
建立新生成长档案是班主任激励新生不断追求进步的一种教育手段。根据成长档案的记录,新生既可以看 到自己走过的闪光足迹,获得强烈的成就感,更加自信地迎接生活、学习的各种挑战,又可认识到自己的某些 方面存在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1. 设计、制作成长档案。可从品德、智慧、体育、文艺、劳动、科技等几方面分门别类地进行设计。
2. 成长档案要同新生学期计划相结合。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生,新学期开始,都会产生努力学习、追求进 步的想法。班主任可抓住这一教育的有利契机,让新生同成长档案见面。让学生根据成长档案制定出自己的学 期计划,以鞭策新生不断自励。
3. 组织评比活动。为巩固教育成果,进一步激励学生奋发进取,我在班内组织开展了评选“金星少年”的 活动。根据成长档案的记录,学生只要在任何方面有突出表现,均可得到小红花一朵,得五朵小红花可换小红 旗一面,得五面小红放可换金星一颗,金星达到一定数目,就可以佩带上特定的“金星少年”绶带,给予表彰 、奖励,记入成长档案。
三、疏导心理
根据首因效应,要化解学生的消极心理,我认为应该抓好四个“第一”:
1. 精心设计第一次亮相。班主任在新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将直接关系到新生在心理上是否愿意认可你、 接受你。因此,班主任应该以平等、谦和、真诚的心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用真心真情缩短同学生的距离。同时 ,自我介绍要富有新意,不落俗套,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新生的喜欢。总之,班主任要精心设计第一次亮 相,力争唤起新生的“似曾相识”之感,在其心目中留下自己可亲可敬的第一印象。
2. 组织好第一次献艺会。为增强新生对班级生活的热情,增强新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增进他们的了解和彼 此欣赏,在班内形成一个较为和谐的人际氛围,新学期开始后,班主任要着手组织好第一次献艺会,给在文化 、艺术、体育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献艺会可采取推荐和自我报名的方式,班主任要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尤其要鼓励胆小内向的学生参加,力争人人参与,个个献艺。
3. 上好第一堂课。初一班主任的第一堂课,重要的不是讲授课文内容,而是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初中和小学相比,在教学上存在着很多差异,如初中教材重复少、进度快、难度大,教法上更加注重的是培养 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及思维能力,班主任可在第一堂课上向学生讲明这一点,使其在心理上为适应初中教 学做好准备。同时,为打消学生对初中学习的畏难情绪,班主任可向学生介绍初中各门学科的内容、特点,告 诉他们只要方法得当、刻苦勤奋,将会领略到比小学更为广阔、更为瑰丽的知识风光,力争唤起学生对初中学 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起能够学好的信心。
4. 处理好第一个偶发事件。偶发事件即预想之外、偶然发生的事件。比如,课堂上个别学生突然提出一个 怪问题,使老师难以回答;个别学生因一点小摩擦突然争执起来甚至拳脚相加,影响教学正常进行;个别学生 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无理顶撞等。新学期出现了第一个偶发事件,作为初一新生,他们特别关注班主任 对事件的态度,希望能以此来评判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人格修养、心理素质等。假如班主任只是一味地对犯错 误的学生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训诉,不仅影响到事件本身的妥善处理,更重要的是影响到班主任自身的形象, 不利于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面对新学期的第一个偶发事件,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激动 ,不发火,同时使学生冷静下来;其次要做细致的调查工作,了解事件产生原因及发展过程;然后本着尊重学 生人格,保护学生自尊的原则,正确妥善地处理。
四、培养习惯
培养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摆脱不良习惯对其成长的影响,适应初中的教育管理方式,是初一班主 任进行衔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1. 优化环境。实质上就是造成一种从严要求、自觉律己的氛围。好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 陶冶作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有着良好风气的班级,能造就一大批习惯良好、品质优良的学 生,反之,一个松松垮垮的集体,也同样能使学生消极散漫。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有责任去为学生创设一个 良好的班级环境。
2. 行为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置于严格的行为训练中,需要老师严格要求与督促,需要学生有 意识地反复练习,并在大脑中形成“动力定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