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节目在媒体融合的创新与思考-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02-18 09:57:30

法制节目在媒体融合的创新与思考

摘要:太原广播电视台的一系列法制节目在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因其包含的知识性、教育性、法理性、故事性等吸引了大批观众,也获得了多项部级荣誉。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媒体竞争激烈,观众的收视需求也日益多元化,该台法制节目的发展开始进入停滞的状态,在中央台和省级卫视的重重压力下,发展举步维艰,亟待寻求突破的路径。文章以该台法制节目近年来的创新举措为例,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城市台法制节目的未来提升空间。

关键词:媒体融合;城市台;法制节目

山西太原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太原台”)法制节目的起步走在全国前列。1985年全国普法工作全面展开,在此背景下,太原台《法律在我们身边》节目于1987年开播,该节目服务于地方,为太原地区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民众法律意识构建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并在1988年—1993年期间多次荣获、司法部“金剑奖”。1996年和1999年,法制新闻节目《并州之剑》和法制专题节目《百姓说法》相继开播,并且先后获得和司法部颁发“金剑奖”一等奖、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单位、“十佳”法制类电视节目等奖项,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太原台法制频道于2000年开播,成为山西省内第一家专业的法制频道。经过20多年的积累与演变,频道目前拥有《并州之剑》《百姓说法》《有话好好说》等品牌节目,内容包含法治资讯、法律故事、调解服务等。太原台法制频道的系列节目在山西省拥有大量的观众群并享有良好的口碑,然而从2010年开始收视率逐渐下滑。以《百姓说法》为例,据“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2009年9月该节目平均收视率为3.17%,但目前已下滑至不足1%,生存状况堪忧。

发展桎梏

一、内部乏力。在1983年“四级办电视”政策的引领下,一批城市电视台迅速建立,而太原台正是在1983年之后国内成立的第二批城市台之一,并且首创主持人专栏节目,“先后开办了《党的生活》《法律在我们身边》《市长与市民》《生活百叶窗》《每日经济报道》《今晚8:20》《百姓说法》《并州之剑》等一批在全国具有相当影响的主持人栏目,为此新华社专门进行了报道”,在栏目制播方面具有丰厚的经验与良好的传统。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该台始终面临人才流失严重、节目形态陈旧、技术力量不足、发展理念滞后等问题,使得电视节目缺乏生命力,亦缺乏改革创新的动力。作为太原台的代表性节目,《并州之剑》《百姓说法》等法制节目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颓势:第一,节目的形态与包装老化,在新的媒介形势下难以吸引观众;第二,未形成人才梯队,影响了节目理念与经验的传承;第三,本土特色不鲜明,难以体现出独特性、标签性、认同性。

二、平台制约。城市台法制节目的发展困境一定程度上与城市台的处境相契合。从电视行业内部来看,在我国“四级办电视”的布局结构中,大部分城市台处在“金字塔”较底端的位置,资金设备、人才队伍、节目资源均难以与央视及省级卫视相抗衡。尽管城市台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优势和观众亲和力,但因受众范围有限,这一优势难以抵挡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这种先天不足在太原台法制频道的一系列法制节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节目首先难与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为代表的各类法制节目抗衡,其次在区域内的竞争中,伴随着山西卫视《都市110》《小郭跑腿》等节目的崛起逐渐败下阵来。此外,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电视台在新闻采编、节目制作等方面要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从而保证良好的媒体形象和公信力。特别是法制节目选题特殊,要在节目中追求法理性、客观性、严谨性,从而为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于法制节目的选题、采编工作进行严格的规定,节目形态的创新与改革首先要遵守相关的规定,节目制作者的创作自由受到了一定束缚。此外,城市台法制节目的选题范围通常集中在区域内的法律案件,导致节目的发挥空间不足。

三、观众需求的变化。我国普法工作已进入第八个五年规划阶段,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法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使古代文化中“好人不见官”等观念被强烈的维权意识替代,普通观众对于法制节目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地了解法律常识,以及对“惩恶扬善”等质朴观念的满足。在真正面临法律问题时,公众通常会选择求助于专业律师,媒体则更多地扮演着扩大舆论影响力的角色。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观众对于法制节目的关注度有所减弱。另外,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形态,我国法制节目的兴盛、发展乃至面临的困境,都与媒介环境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法制节目始于中国电视的转型期,兴盛于新世纪前后,而此时正是中国电视走向娱乐化和通俗化的时期,电视剧的繁荣与综艺节目的兴盛使带有意识形态定位的法制节目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竞争力。近年来,开放的文化语境、新兴的媒介形式使中国的电视节目进一步呈现出种类繁多、样式新颖的样貌。据《中国视听大数据2020年年度收视综合分析》统计,在全国卫视频道各类型节目中,新闻、电视剧、综艺、电影、动画片、纪录片、体育节目位居全年覆盖电视收视用户比例的前七位。与此同时,网络媒体蓬勃发展,短视频平台持续发力,大量法制题材短视频的生产,既能答疑解惑又具有鲜明的娱乐功能,符合观众碎片化的收看习惯,一定程度上使电视观众对法制节目的兴趣产生转移。

突围策略

一、坚定守正,打造专业法制节目。太原台始终以打造专业化的法制节目为立足点,以弘扬法治精神为目的,践行地方媒体在建设法治社会方面应具备的责任和担当。该台社教法制频道目前开办有《并州之剑》《百姓说法》《有话好好说》《龙城哨位》等节目,形态涉及法治资讯类、法律故事类、服务调解类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法制节目群。专业的频道与节目依靠的是从业人员不断增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对于地方法制频道来说,既要有弘扬法治精神的高站位,又要有贴近群众的低姿态。从2011年开始,太原台社教法制频道深入践行新闻战线“走转改”,开展“三驻三同”活动,向公安局、法院、社区派驻记者,同吃同住同工作。活动的开展为频道注入了源头活水,大量来自基层的新情况新变化得到了专业的法律解读,从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接地气的作品。节目的专业性与生命力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该频道在进一步打磨传统品牌节目的基础之上,先后与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合办《今日交通》,与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合办《食安太原》,与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合办《龙城哨位》等栏目。通过共办法制节目,进一步激发了频道的生命力,也使得节目有更多机会走出电视荧屏,进行法律普及宣传,为市民提供法律服务答疑解惑,塑造了具有公信力和服务意识的媒体形象。

二、锐意创新,全媒体联合发力。地方台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面临来自央视、卫视的竞争,也要抵御新媒体行业对观众的分流。因此,太原台的法制节目并未在面临竞争时选择单打独斗,而是以频道为整体对抗日益严峻的外部形势。太原台社教法制频道在2013年初便开始寻找新媒体的突围之路,打造了山西省第一家下载量突破30万的“tv摇摇乐”app,通过收看节目参与互动赢取奖品的形式,找到了手机与电视节目之间的连接点,一定程度上维持了频道的观众黏度。2017年,太原台社教法制频道对原有的节目及节目公众号进行整合,全新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并州之剑龙城110”,设置今日看点、节目视频、爆料直播等板块,手机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图文形式了解每日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收看重点案件庭审现场以及欧洲杯投注官网的线下活动的直播,还可以通过公众号收看栏目,进行爆料与反馈,形成了节目与新媒体的良好互动。2019年,频道进一步拓展新媒体业务,于3月15日开通“太原广播电视台社教法制频道”官方抖音号,账号开通一个月内点击量约1.03亿次,获点赞数121.5万次,单条点赞数突破94.5万,单条评论突破10万。5月15日,“太视社教法制频道”官方头条号上线,一个月内账号点击阅读量突破2700万,内容获赞和评论分别突破100万和20万。两个新媒体平台官方账号的开通,为太原台科教法制频道迅速积累了约22万粉丝,不仅覆盖全国30个省份,而且年龄跨度大,集中在18到50岁之间。进军新媒体平台有效提升了该频道的影响力,频道官方号收到来自用户的大量求助信息与反馈意见,不仅有效地为受众答疑解惑提供了法律服务,体现了媒体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担当,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栏目选题匮乏的困境。不仅如此,账号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官方媒体本身具有的公信力,还激发了企业进行商业合作的兴趣,不断为频道输血造血。

提升空间

太原台社教法制频道在新媒体领域的业务拓展大大增加了频道及节目的知名度,但在价值引领、节目内容、形态革新和新媒体领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崇尚公平正义,强化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弘扬需要辅以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法制节目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法制节目的从业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和政治站位,提升责任意识,通过对案件的呈现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而不能本末倒置,利用案件来制造噱头、吸引眼球,在应当承担价值引领的关键时刻形成缺位。目前网络用户不断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法制节目的新媒体平台应当改变“媚俗”的创作倾向,摒弃“唯流量至上”的目的,承担起整个社会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责任。其次,法制节目的从业人员在选题、采编、播出的每个环节都应当将崇尚公平正义放在首位,捍卫法律的权威地位,在稿件中使用规范的法律用语,在叙事中避免犯罪细节的呈现,在画面中注意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罪犯以及受害者的模糊处理,杜绝媒介审判,避免媒体对公民或法人权利的侵害和对司法公正的妨碍。

二、在内容生产方面下足功夫。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有新意的表达方式总是会不断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注意。近年来,警务纪实片《巡逻现场实录》与《守护解放西》在哔哩哔哩网站相继播出,吸引了大批年轻用户。两档节目均以一线民警的日常工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故事普及法律知识,融法制教育及戏剧张力于一体,形成了鲜明的风格,这也是对传统现场纪实类法制节目的延伸。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电视从业者应该从中获得启发——观众对于高质量节目的需求是永恒的。在未来的发展中,太原台法制节目也应尽可能地实现节目内容创新,如扩大节目的选题范围,在现有本地现实选题为主的基础之上,加入对古今中外经典案件的解读;寻找法治精神与区域文化的契合点,在节目中体现人文素养、人文内涵、人文关怀,使节目具备法理性、文化性、服务性等多重属性。

三、探寻节目形式的突围路径。《并州之剑》《百姓说法》等节目在发展历程中,节目形态、节目包装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同质化和老化现象,在全国城市台的同类型节目中存在感较低。而同为中部地区省会台的长沙电视台,以大法制视野引领政法频道的提档升级,并以“新闻互动杂志”的节目形态为方向,将老牌法制类新闻专题栏目《方圆之间》打造成包括维权、调查、评述三个子板块的60分钟法制电视新闻互动杂志,是一次成功的转型实践。太原台社教法制频道可以此为借鉴,不断研发新节目,如整合现有节目,打造节目时段;借鉴央视《撒贝宁时间》的成功经验,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推理类法制节目,使观众不仅能够了解法律常识,聆听法律故事,还能够参与其中,寓法于乐。同时,在技术手段方面,可以大胆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声音技术、提档升级演播室布景,提升服化道技术,撕下“过时”“保守”的标签,重塑“进取”“开放”的媒体形象。

四、建设新媒体平台,重塑媒体形象。在频道的新媒体平台领域,同样需要践行形式创新。目前太原台社教法制频道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大体上来自于对节目片段的剪辑和复制,依然处在媒体融合的初级阶段。新的媒介环境下,不断更新升级媒体融合的思维和方式,是传统媒体突围的不二法门。在完成了粉丝、点击率等数据的初步积累之后,探寻更新锐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是该频道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如全台发力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新媒体平台,优化用户体验,同时加强宣传,提升其知名度,为摆脱对于今日头条、抖音等app的依赖提供可能;改变现有对节目简单复制的生产方式,成立mcn机构,拍摄法制题材短视频、打造品牌化主持人,让新媒体反哺频道和频道同频共振。

结语

法制节目承担着弘扬法治精神、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法律服务等职责。同时,法制节目的制作与创新也必须遵循电视节目生产与传播的一般规律。如此看来,城市台的法制节目依然面临很多挑战,但法制节目的制作应始终坚持价值引领,追求形式与内容的不断创新,形成完备的全媒体阵容,从而打造法治精神与艺术品质并存的优秀法制节目,充分发挥地方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方面的责任和担当。

参考文献:

[1]刘习良.中国电视史[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7:02.

[2]张如成,任世存.电视法制节目“乱象”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2,(21):47-49.

[3]王冬玲.从《撒贝宁时间》看电视法制节目的品牌延伸[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01):50-52.

[4]侯春利.地方台法制节目的发展创新与思考[j].科技传播,2014,6(19):2-3.

[5]刘小端,苏庆,晏捷.大法制视野下的城市电视台法制节目“杂志化”发展初探———以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方圆之间》栏目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03):13-16.30

作者:李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