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知识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0-29 09:31:05
数字经济知识范文篇1
数字经济,主要是指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当前和今后,数字经济的理念和生产方式应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这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产业是经济的核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必须落脚在产业的深度融合上,把重点放在提升产业层面的经济功能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产业由原来的上下游、产供销的线性关系向立体的、多维的网络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创新 实体经济“融”出新动能。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变量。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融合,以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制造业,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和实体制造业融合的方式,缔造中国全新的发展模式,优化中国经济的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稳步增长。3.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提速,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数字化浪潮正在带动新业态经济蓬勃发展。以网络购物、新零售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也推动了国内消费恢复,促进经济企稳回升。4.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助企纾困、提振信心,注入发展新动能。202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相继《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激发企业新动能,力促经济向好发展。5.提高生产效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本质功能在于通过实体经济数字化变革带来全社会、全产业、全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价值创造模式的改进,以实现经济整体效能的放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产业生态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路径,平台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要不断推动企业与企业之间从竞争转变为相互连接、相互赋能,放大经济效能。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政府要认真履行和转变职能。构建数字经济新业态,需要将以政策和制度为核心的宏观谋划指导作为发力点。各地政府细化和认真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和制度,抓紧推进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完善。3.政府应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网络覆盖率的提升为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治理体系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也使得乡镇治理和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与上级政务系统的融合对接。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乡村治理,推“智治”促振兴。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服务效率。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新型业态蓬勃兴起,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文化产业成为优化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充分运用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产业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3.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内容为王、质量为先,以优秀的数字文化产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引领社会风尚;充分发掘文化资源,提升数字文化产业品质内涵,把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高融合性、高渗透性和低资源消耗的产业价值属性充分挖掘出来,通过技术手段将多元文化、传统文化、文化品牌和文化价值符号等要素进行创造性叠加,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众包设计、智慧物流、新零售等新增长点。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促进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健康快速发展,要抓好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嫁接的“手术刀”,将二者的碰撞变为融合。让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让数字技术为创新驱动提供强大动力,让数字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加速器,带动和催生产业形态转型升级。
【巩固提升】
1.迎接数字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旨在()①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引擎②促成数据成为生产要素③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④确保中国经济领跑全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回顾肺炎疫情期间,数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抗击疫情中形成了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这表明()①数字文化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②数字文化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③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④一个国家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创新,就是要注重数字赋能,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注重数字赋能的认识论依据是()①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②我们的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2000年10月以来,福建加快推进数字基建、数字产业、数字贸易、数字消费,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务、数字经济、智慧社会等方面率先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当前,福建建成5g基站2.3万个,实现县级以上区域(含重点乡镇)全覆盖;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已覆盖全省所有地市;将电子政务作为数字福建的引领工程,着力打造政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5g“智慧港口”平台,为码头、船公司、船舶、客户、堆场、物流公司等提供更便捷、更及时的服务,数字化、智慧化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021年4月22日,福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评价报告,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达74.58,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产值都超过千亿元,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超过45%,其规模和水平继续处于全国前列。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数字经济对福建经济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及解析】
数字经济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字经济;智能化;产业化;研究
进入新时期以来,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已经从理论层面发展到社会实际之中。数字经济已经从概念走向实际操作,已经从理论内涵走向了本地化的具体操作。现在我国国民对数字经济的认识都有了明显的认知,数字经济正在引领经济的新发展。
一、世界范围内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去年以来,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普及和推广阶段,尤其是2018年,这一年数字经济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国际各方面组织也开始关注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国际组织也通过多种方式在世界各地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年内,世界各国会从不同层面,加强数字经济的建设,如从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促进地区之间数字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国际组织自2018年以来,不断聚焦数字经济。g20峰会,2018年在阿根廷召开时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此次探讨关注了五个方面: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测度、数字经济工作技能、缩小性别数字化鸿沟和数字政府。2018年5月,欧洲联盟也关注了数字经济的情况,主要是从整个欧洲联盟的角度探讨数字化与其社会发展的关系。同年11月,亚太组织也第一次关注了数字经济,并对其进行了探讨。在以后的几年中,国际各组织仍然会持续关注数字经济,并适时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较快发展,我国成为欧洲各国关注的对象,成为数字经济聚焦的中心之一。
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在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几年中,我国会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并也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以及北上广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数字经济发展也较迅速,其他地区相对来说要落后一些。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数字经济会不会拉大地区经济的差距,还是一个潜在的问题。2018年9月,我国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9个部门包括我国了《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随后,各地方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数字经济在我国已经蓬勃开展。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这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各地方政府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也把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较大的倾斜。数字经济因此发展较快,在其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等方面均出现明显的提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5g技术的运用、光纤产品的升级等,数字经济也会加快其发展步伐。同时,也有可能会增强其竞争能力,并产生激烈的竞争。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如何在5g时代,更好地发展数字经济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数字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仍以传统行业为主,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加上智能化的技术,形成新的产业。在数字经济中计算机行业可以为传统行业发力,为其增添飞翔的翅膀。现在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形成了互联网 的无限动力,不断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为经济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在国外,智能化技术与工业正密切融合,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模式。以德国西门子为代表的国际大型企业以智能化为引擎,使产品推陈出新,引领产品升级。在汽车行业,智能技术也得到了推广,智能汽车已在多次的实验中,取得了成功,逐渐走向市场。智能汽车的发展,有更大的市场,有更广阔的空间。在这些领域的引领下,其他行业的智能化,也在逐渐发展起来。智能产品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将会为数字经济带来更大的活力。智慧交通,已被许多城市广泛运用。它可以有效地运用在公共交通系统,查询app公交,可以清楚知道某些公交路线,更能明确地知道某辆公交车距离自己所在站点的距离,能够更精准地乘车。也可以运用在整个市区交通上,可以有效地缓解堵车压力,让每一位出行者,根据市区交通情况,智慧选择出行路线和出行时间。现在智能技术已被充分运用在网购、物流方面。在我国网上购物已成为一种大的潮流,甚至成为年轻人购物的首选,实体店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有的甚至会退出实体经营模式。通过物流,运用货物,可以清楚地查到货物流动的位置,及时了解货物运送的时间,运送的距离等。物流也因此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智能化也因此推动着消费的潮流,消费经济也成为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对于年轻人尤其如此。当然,消费经济所带来的问题,也值得关注。但从正面来看,消费经济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数字经济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为社会带来了繁荣,但数字经济发展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一)需要加强知识的学习与更新。数字经济的发展,既需要传统产业的背景,也需要智能化的背景,只有两者紧密融合,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多年来,一直提倡各个行业的交叉,各个学科的交叉,如今,数字经济就是行业的交叉与融合。(二)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数字经济在我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也一定会取得较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的发展,具有一些专利性的产品。在今后的发展,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数字经济发展中研发的成果,也需要把知识产权保护列入制度之中,以此加强对我国企业的保护,加强对发明者的保护与尊重。同时,这也有利于我国对外合作的延续与发展。(三)加强数字经济的科学研究。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多个领域,多个行业的发展,但也给经济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科学、规范地进行数字统计?如何评估数字经济?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等都成为经济研究需要重要考量的内容。只有做好科学研究,才能进一步预测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为我国经济发展定位提供理论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丁苗.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经营管理信息版,2018(12):156.
数字经济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教师能力;财会类专业;数字经济;swot分析
一、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影响。一方面,数字经济带来了人们生活的便利化,如快捷支付、数字货币、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极大程度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也带来了传统产业与传统工艺的转型升级,使得企业需要认识数字经济、了解数字经济、适应数字经济、使用数字经济。而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同样涉及到教育行业,一方面,在数字经济的新科技时代,教育从之前的封闭状态走向当前的开放时代,学生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广,获得知识的来源越来越广,使得教师也同样需要不断的了解新知识,讲授新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利用新科技赋予教育的新手段,包括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一系列新的授课方式的出现,都要求教师需要用更多、更新颖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这也就意味着,在数字经济时代,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提升自身能力,从而保证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与新的教育要求,这不但将影响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与发展质量,也顺应了当前整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张红岩等,2021)。作为传统生产要素所依赖的工具和手段都发生明显变化的行业,财会行业是受到数字经济时代冲击较大的行业之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科技等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财会工作的提质增效,财会类人力资本管理的升级也对财会人员的能力配置提出了新要求。于是,这就要求传统的财会类教育需要进行要素结构的创新,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财会类师资队伍建设的升级与创新,既要优化财会类专业教师的资本增量,也要优化资本存量(唐大鹏等,2020)。也就是说,数字经济带给了财会类教师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良好的机遇,但也对传统财会类教师带来了挑战。曹前(2019)指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商科背景下财会专业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培训力度,尤其是需要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马慧颖(2020)指出数字经济时代高校财会类专业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提升自身信息化能力,在教学理念与方法方面进行创新;王爱国(2021)指出数字经济时代财会专业的建设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鼓励教师提升自身双师双能的能力。在数字经济时代,财会类专业教师提升自身能力面临着机遇与调整,那么财会类专业教师将面临什么样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以及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做出相应的决策,本文将针对数字经济时代财会类专业教师能力提升进行相应的swot分析。
二、财会类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1.教师自身主动学习是能力提升最大的诉求。每名教师都具有主动学习的诉求,以及很多高校都为教师提供主动学习的环境与条件,从而很多教师就会主动在数字经济时代对数字经济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数字技术进行学习。尤其是财会类教师,其自身会充分感受到数字经济时代财会类行业的变化,从而就会积极地主动学习,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充分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2.财会类教师的双师型技能使其具有能力提升的基础。由于财会类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财会类教师往往具有双师型的基础,也就是说财会类教师往往与企业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于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伴随着财会类行业发生的变化,财会类教师往往会较快地发现行业的变化,这也就是有利于财会类教师能够尽快地融入新的行业。通常,在与行业接触的过程中,财会类教师通过发现的问题,主动寻求自身能力的提升,这不仅包括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包括财会类教师对自身科研能力、国际化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二)劣势分析。1.教师现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技术能力提升的程度。现有财会类教师,尤其是年龄相对较大的财会类专业教师,往往是传统财会类专业的学习出身,对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并不熟悉。而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技术,如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与计算机基础,这对于传统的财会类教师就具有较大的难度。一方面,很多教师并不具备这一方面的学习基础,如很多财会类教师是传统的文科出身,数学基础与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即使部分教师曾经具备这些基础,多年都未再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也使其无法快速掌握数字经济的新技术。因此,这些教师在对数字经济时代财会行业新技术掌握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耗费更大的成本。2.教师自身惰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能力提升的积极性。教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不但是需要对现有能力进行提升,还需要学习新的能力,这就使得教学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成本等,尤其是可能需要抛弃原先已经定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然而,由于人自身具备的惰性,使得教师在接受新鲜事物,在要求自身进行能力提升时,就会打“退堂鼓”。尤其是财会类专业教师,一方面,对数字经济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能力提升,是对自身传统知识的一种颠覆,这需要其耗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对新课堂技术的掌握,同样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块的转化,例如录制在线课程,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从而自身的惰性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教师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三)机会分析。1.数字经济为教师主动寻求综合能力提升提出了时代要求。数字经济时代,财会类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事后会计转变为实时会计,传统会计也转化为智能会计(赵珂昕,2021),这些新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应用,促使教师比较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内容,才能够有效地将新知识讲授到课程中。于是,财会类教师必须主动学习,主动提升自身能力。尤其是,数字经济带来的财会行业的变化,这些新知识往往是现有教材中并未涉及的,从而使得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其他途径学习,否则教师依然只教授传统的教材内容,不但无法“站住”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也无法让学生能够应用到日后的实际工作中。2.数字经济为教师提升核心能力提供了新的方向。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提升,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这也有利于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关系,并保证教育的持续发展。数字经济的出现,为教师,尤其是财会类教师提供了进一步学习与提升能力的方向。教师通过掌握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但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能够提升教师适应行业变化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为教师提供在科研方面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技术,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核心能力,保证教师能够抓住时代的脉络。3.数字经济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财会类行业的发展,还对教育基本手段也产生了影响,使得传统教育手段已经在新时代中落后了。对于新的教育手段,教师应积极地适应并使用,这不但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到知识。尤其是对于财会类专业,由于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单纯的通过传统教学手段,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较慢,更加无法了解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操作(闫茜等,2020)。于是,新科技对于教学手段的赋能,促使财会类专业教师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鼓励教师掌握包括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师手段以及一些新的教学软件,以此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将新的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尤其是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能够融入到真实的财会行业中,能够直接模拟真实的财会案例,这就缩短了学生与行业之间的距离。(四)威胁分析。1.行业竞争使得财会类教师面临极大挑战。财会类教育行业中的竞争较大,尤其是传统财会类教师面临着新教师的挑战,这些新教师部分是财会类专业毕业的,也有部分是大数据类、数学类等专业毕业的。这些新教师不但具有较强的自我提升动力,对于数字经济技术的掌握能力也更强,从而就会“威胁”到传统财会类教师的位置,尤其是科技能力较强的年青教师,其对于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较强。2.高校培训模式的单一影响财会类教师能力提升的主动性。对于教师培训,尤其是某个学科教师的能力培训,高校往往不会进行统一培训,而是由教师自我进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会类教师能力提升的主动性。加之,当前社会层面组织的财会类教师能力培训参差不齐,并不能够完全起到提升教师能力的效果,从而使得财会类教师并不能够完全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三、财会类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数字经济知识范文篇4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加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构建的必要性
数字经济是指借由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对信息进行识别、选择、过滤、储存、使用,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或是再生资源,且能创造价值效益的一种新型经济运行模式。数字经济概念于2016年被正式提出,随之被列为我国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个重大议题。目前数字经济规模日益扩大,超过了我国年gdp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正盛,已开始向经济社会各环节和各行各业渗透。此外,数字经济作为一种生态和思维,其价值意义毋庸置疑。尤其是它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营销组合,使得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技术服务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此背景下,高校应紧密结合新文科人才要求和新经济发展模式对人才的需求,重构市场营销人才能力,培养智慧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时展变化下的新环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分析
1.数字化营销人才紧缺。数字经济概念被提出后,发展趋势明显,倒逼高校要向社会输出越来越多的数字人才。有研究数据显示,当前的数字人才发展过度趋向产品研发,而数字营销人才在各类人才种类中占据比例最小,只有0.35%,这说明数字化的市场营销专业出现较大缺口,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用人需求不匹配,造成了数字化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紧缺性日益凸显,高校应加强数字化营销人才的输出。2.数据分析、媒体运用能力弱。数字经济作为新兴产物,在传统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融合度有待提升。有研究显示,与企业用人单位访谈结果显示传统市场营销人才计算机应用基础薄弱,数据分析、媒体运用能力不足,导致无法满足新经济社会企业的用人需要,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用人需要,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应该强化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市场营销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容,即必须要处理好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所谓的客户关系管理即能否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能否与客户构建长期的友谊,能否实现客户价值效益最大化和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平衡。在该背景下,市场营销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数字化手段,与消费者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了解其喜好和需求,主动积累相关数据,不断为客户提供让渡价值,以建立持续稳定的客户关系。而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需要结合数字经济特征,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优化专业定位,重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定位是指高校结合社会需要明确培养方向,为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所须开展的一系列规划活动。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营销应利用其高效、经济的特点取代传统营销的主体地位,这要求高校应结合新经济社会特征,以构建相适应的能力发展体系。首先,高校应认识到数字经济时代营销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资源,突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培育和发挥专业特色,重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其次,在明确专业定位后,重塑人才培养计划。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突出复合型人才特征,不仅要具备高超的专业能力,还要有过硬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只有将营销理论与数字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才能促进新时代营销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教研组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交流联系,了解相关企业营销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和用人需求,以明确专业课程制定的方向和目标。紧密结合数字经济特征和企业岗位需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在课程中增加数字知识部分,着重培养学生数字技术水平,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2.以数字技术为载体,提高实践应用能力。高校作为育人育才的前沿阵地,其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决定学生能否顺利地走入和适应工作岗位。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企业人才需求要求越来越高,给高校在定位专业人才培养上带来了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得知识与技能应用也随之持续优化,而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所以高校必须要结合企业岗位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坚持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加强学生数字分析和数据挖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实现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提升。比如课程建设上,可适当增加数字技术部分,以及将数字技术与其他课程进行交叉融合。此外,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需要,教师应融合新媒体、新技术,创新能够满足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需求的新教学模式。比如利用“线上 线下相混合”的教学模式,利用线上慕课、微课讲授新知识和新技术,通过线下师生沟通交流,共同研讨新时期市场营销人才技能特征,从而促进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扎实基础和提升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本身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有意识地将前沿知识和技术与教学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完善师资,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提高师资素质是推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支撑条件,数字经济中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具备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因此,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与时俱进推进师资建设。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营销岗位实践经验。尤其是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出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用人需求脱节的现象。因此高校在引进教师时,需要侧重引入既具有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岗位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次,高校在师资建设中应做到引育并举,加强育才工作。引才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且引进的人才在岗位工作上会有诸多不确定性,而已有教师对学校办学方针和专业定位了解更加全面、把握更加精准,通过育才对原有教师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帮助其成为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时,高校要将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作为重点,同时鼓励教师在假期中深入企业相关岗位汲取经验,确保教师对人才技能的培养与社会用人需求相适应。4.推动产教融合,锤炼问题解决能力。产教融合是我国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手段,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有效路径。对于高校而言,必须借助合作企业的外力推动学生能力的构建与发展。一方面,让企业参与到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建设中,确保高校人才技能培养契合社会用人需求,以企业行业需求为本位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与培养体系的融合。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磨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也应建立学生实践成果落地的平台和机制,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想解放,发挥潜能,加强学生创新实践。比如,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营销策划大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能力的平台。学生通过展示作品,由企业人员进行评价、分析、指导,帮助学生优化和指导方案。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实践成果落地,帮助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快速锻炼与提高。
四、结语
数字经济知识范文篇5
【关键词】数字经济;财务管理转型;必要性与思路;数据资源
一、引言
世界经济正向数字化转型。党的报告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壮大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有效融合了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据世界银行2018年调查和分析,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将增长0.5%~0.62%。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为31.3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三分之一,其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5年,数字技能和技术的应用使全球经济总值的一半将来自于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是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最新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发挥社会数据资源价值;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要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要建立加快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1]。这表明知识、数据、技术将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并与传统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一同参与市场贡献评价,参与市场收益分配;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技术正深刻变革着传统经济业态,塑造着数字经济。我国数字经济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以下五个形态,见图1。(1)it信息时代。20世纪80年代,随着pc的快速普及,信息化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2)互联网时代。20世纪90年代,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信息共享成为时代主题。(3)移动互联网时代。21世纪的前10年中,随着智能手机的爆发和信息个性化的出现,互联网 成为时代主题。(4)大数据时代。纽约时报2012年2月称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认为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各种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5)ai时代。2016年后,ai时代来临,“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年会中,基于对全球企业战略高管和个人调查的报告称,未来五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崛起,这将是互联网诞生以来第二次技术社会形态在全球的萌芽。当今,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数字经济也被称为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一种新社会经济发展形态[2]。
二、数字经济的特点
数字经济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数据为基础资源和引擎,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一种新经济。数字经济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的优化[2]。其特征可概括为“1 2 3 4”。“1”是一要素,即数据是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2”是二部分,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3”是三基础,即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为“云—网—端”三位一体;“4”是四形态,即经济组织形态平台化、共享化、多元化和微型化。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它是一种速度型经济,具有快捷性、渗透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特点。数字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数字经济包含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3],见图2。数字经济时代,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成为新的经营理念,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自由组合、自由流动、分工协作。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有力地推动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描绘着数字经济的蓝图。
三、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无论是经济环境还是技术环境,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财务管理应当适时而变,并不断创新。财务管理转型是以大数据为依托,通过强化数据建设,深化大数据应用,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融合和分析,形成统一规范的数据规划体系,从而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支持企业战略和经营,形成财务新型竞争优势,它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关键所在。(一)财务管理模式改变的需要传统财务管理是对经济事项的事后反映和监督,存在信息传递的滞后性;业务与财务之间相互独立,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进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效率低下,财务效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特征,现代信息网络成为数字的重要载体,传统财务管理受到较大冲击,无论是会计信息的处理还是会计信息的载体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财务工作不再单纯是数据的整理核算和事后分析,而是侧重于资源要素配置、价值创造、为各项业务服务并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原来滞后的、低端的、效率低下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再适应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必须转变为依靠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唯有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价值,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二)财务管理任务改变的需要数字经济时代,财务部门面临的管理任务有:推动财务管理升级,促进财务职能转变;推进业财融合,促进价值创造;对数据资产进行确认计量;提供个性化财务服务;建设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财务分析数据化、智能化;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促进财务人员转型等。利用数字化进行财务管理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思维,财务服务企业战略的能力和价值创造力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对财务提出的新要求,财务管理转型势在必行。(三)财务管理价值改变的需要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特征。数据承载着企业的重要信息,在企业决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价值发生了质的变化。财务管理不仅可以加强企业对自身财务状况的认知,加强企业提高自身经营决策能力,合理规避风险,而且可以通过建立数据资产理念,实现业财融合,促使企业提升核心价值。财务管理价值的最大化输出,必须以财务共享为起点、新技术运用为利器、大数据管理为终点,其核心在于互联、精细和智能。互联是财务管理转型的基础,是对大数据提供连接平台,为财务管理提供数据服务;精细是财务管理转型的支撑,是对大数据的连接、提取、治理和存储实行精细管理;智能是财务转型的成果,是对大数据背后规律的挖掘和数字决策服务的应用。财务管理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大势所趋,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数字经济将促进“四大”财务转型,即财务职能转型、财务组织转型、财务人员转型和财务技术转型。
四、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转型思路
(一)创建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人才是企业之本,是企业重要的资本要素,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操作和管理。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就是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正确看待每个人的价值,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其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帮助企业防范风险,从而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灵魂。人是知识的创造者和拥有者,知识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和保持价值创造力的关键因素。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价值体现在数据、知识和智力的占有,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知识资本逐渐成为企业的内生要素和内生引擎,并成为企业资本结构中的重要一项。以华为为例,华为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资本增值是华为价值增值的核心,2019年华为奇迹般地创造了人均438万元的营业收入和人均32万元的税后利润,这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是不可能做到的。知识创造价值,知识资本增值不仅写入了《华为基本法》,而且在华为的会计信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表1是华为10年的会计信息,表中显示,华为知识资本成本远高于财务资本成本,其占营业收入的平均百分比高于财务资本占营业收入的平均百分比,可见知识资本在华为的价值创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根据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华为探索知识资本化的价值分配机制,就是让员工的知识贡献参与到企业价值分配体系中,较好地实现了“知本”和“资本”分配的有机结合,这不仅使企业与员工凝结成利益共同体,而且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落地。因此,企业应当从公司制度层面和员工参与层面建立以人为本的共创共享企业治理体系,如图3所示。将知识资本化,“知本”的所有者和“资本”的所有者享有同等权利,包括所有权、控制权和分配权,财务目标管理不仅要考虑股权所有者的利益,而且要兼顾知识资本拥有者的利益,企业应有效调动两种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以共创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促使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二)重新定位财务管理角色现实中,我国企业的财务角色定位差异较大,如图4所示。大部分内资企业财务角色的定位依然局限于账务处理,其只是发挥辅助经营的作用;部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财务角色的定位有所上升,可参与企业的部分决策经营,逐渐成为利润管理者;只有少部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财务角色定位在参与企业决策经营,成为企业经营指导者和价值管理者[5]。财务定位不同,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也不同,自然发挥的价值也不同。财务的专业度极高,其职能并非仅限于业务处理和财务报告的输出,还可以在更多方面创造有竞争力的价值。管理会计在数字经济时代必须加速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图5是数字经济时代的财务定位及职能。由该图可以看出,数字经济时代的财务被分为共享财务、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其分别承担:第一,财务核算与监督职能,即会计业务的统一处理,资金结算、报表编制、报送财务信息等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第二,业务服务与业务指导职能,即深入业务前端,为各业务单元提供经营决策支持,对各业务环节进行分析、预测、规划、监控、激励和评价等,加快财务与业务的融合,为管理者提供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着眼于企业短期目标的实现;第三,财务价值管理和决策支持职能,即进行会计体系构建与维护、资本管理、资源配置、决策支持和价值管理等,立足集团公司层面,主要发挥财务的指导作用,为企业长期战略服务。财务角色的新定位更多是转向财务预测职能、财务资本运营管理职能、财务业务支持职能、财务参与决策职能、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职能、财务分析评价职能和财务价值创造职能等。(三)财务管理应以风险管理为主线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渐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财务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意义愈加凸显。财务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数字经济时代,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内容均发生了较大变化。风险管理模式更注重数据化、信息化、系统化;风险管理内容除了传统的风险管理外,还包括财务数据风险管理。在财务风险管理模式上,一是以数据化为支撑,通过数据和新兴技术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的结合,辅助预警功能,提高财务实时风险识别能力;二是以信息化为载体,将制度植入并固化于系统,通过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财务过程风险管控能力;三是以系统框架为指引,如图6所示,从内控的五要素出发,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预警、分析、处理,并立足于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当企业一旦发生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应把风险控制在风险容量之内,确保企业经济利益免受损失,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效率。在财务风险管理内容上,财务数据风险管理逐渐受到关注。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业务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据,企业决策越来越基于数据做出。数据泄露、数据不真实、数据不合规都会产生财务数据风险,而财务获取数据信息不对称、不完整又会造成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不足,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进入财务风险管理的视野。数据治理是对企业拥有的数据进行控制、保护、配置和利用,以提高数据质量,提升数据价值;网络安全是数据安全的保障,财务管理应将数据作为核心保护目标,确保数据安全使用,实现数据安全管控[6]。风险管理贯穿了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财务风险管理应立足于服务企业战略,以“流程管控、安全规范、运转高效、内外集成、价值引领”为原则,以数据应用为支撑,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健康平稳运行。(四)将财务共享作为财务数字化转型平台随着大规模数据资源的生产,一个存储、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财务人员必须树立数据价值观。所有的企业都要变成数字化企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数据驱动业务创新,国内已有许多企业出现了基于数据的业务开拓,比如美团、阿里巴巴、华为、海尔、中石化等。数字化转型依靠的是平台化、协作化和智能化。而财务共享作为数字化平台,必将在财务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进一步优化、创新、发展财务共享。财务共享是企业数字化的先行者,是企业的业务中心和数字中心。财务共享给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准确的、量化的数据支持,财务部门通过财务共享,将分散、基础的财务工作集中起来,进行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再造,因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联系紧密,其可以从业务中获取较多的数据资源,而财务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获取海量数据,量化企业与利益相关者连接的强度、频次、金额,实现企业价值评估,为企业描绘价值图谱,并依赖数据做出数据分析和有效决策。财务共享的关键点在于集约管控服务、互联内外、多账套集中、专业化分工和众包财务服务;财务共享的特征是共享服务、共享数据、业财融合,它是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基础、管理基础和数据基础,也是财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通过集中、协同以及共享服务的实现,充分利用大数据以及数字技术创造的成果,快速反应,优化资源,提高效能,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有效实现企业财务数字化变革,为企业打开信息创造价值的窗口(如图7所示)。(五)通过业财一体化实现价值创造业财一体化是财务转型的必由之路,能有效发挥财务管理的合力。财务管理的切入点是通过与业务有机结合、协调统一、信息共享,利用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对业务内容进行分析,对业务产生风险进行评估,从而为业务部门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业务和财务只有相互融合、相互支持才能不断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企业应该引入管理会计工具,发挥财务管理创造价值功能,不断推进企业会计体系化建设,促进业财一体化。业财一体化主要是通过财务与业务相互协同、相互支持,实现数据同源,并将原始数据源高效准确地转化为决策信息,支撑企业高效发展。图8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业财一体化关系。由该图可以看出,数字经济时代下为了得到业务部门的理解与配合,更好地为业务部门服务,财务部门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以预算管理为重心,与业务部门有效配合,构建“全员参与,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财务预算为方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预算的引领作用。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调动业务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进行业财融合的基础,它一方面可以协调业务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业务各方的责任。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根本。二是全面开展责任成本管理,以提升企业经济质量和盈利能力为目标,深化实施业务全价值链成本管理。联合业务部门共同推进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成本控制力和竞争力,使成本结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成本管理是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基础。三是加强风险和内部控制管理,通过动态分析和内部管理报告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借助共享平台对业务和财务数据的挖掘及筛选,充分发挥大数据在预测分析、风险管理和辅助决策方面的优势,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实现效益增长。风险管理是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保障。四是将企业战略置于管理中心,应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管理,从财务、顾客、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出发,以全新的业务绩效考核模式支撑企业战略落地。绩效考核是对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综合评价。五是进行系统开发共享,将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对接,通过整合各个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保证数据取得的真实性和实时性,保证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相互关联性,避免信息孤岛,实现各信息系统管理一体化,打造业财一体化的财务管理生态圈。信息共享是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关键。(六)采取资金管理新模式盘活产业链资金数据化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数据固有的流动性与共享性使商业流程更容易跨越企业边界,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企业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对产业链条资金流动性的静态和动态监测管理。因此企业未来的资金管理发展方向,不再仅局限于内部资金的集中管控和调配,它一定是一个整合全产业链的资金管理模式,资金管理必将由内部管理向产业链管理升级,企业资金管理也必将由资金结算中心向财务公司转型,并逐渐向司库建设推进。财务部门应该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采取全新的资金管理模式,如图9所示,从建立现金池、票据池进行内部结算、内部计价以盘活内部资源的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逐渐扩张到采购与销售环节,通过债权债务管理,盘活营运环节的沉淀资金,最后发展到全产业链。上至供应商,可以开展供应链金融,做应收账款保理;下到消费者,可以做消费信贷,利用金融市场有效盘活全产业链的资金。(七)建设专业化的财会队伍进入数字化时代,财务角色的转换使得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变得短缺,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结构与现实需要相差甚远。据2017年数据统计,我国财务工作者总数已突破2000万人,而95%以上的人员仍在从事简单的财务会计工作,但在西方国家,85%以上的人员都在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如按7:3的比例设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至少有600万,而对财务总监类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我国目前缺口约为30万。随着数据化进程的加快,管理会计人才短缺成为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瓶颈,成为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专业化的财会队伍建设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人才是创新的根源,知识是创新的动力,技术与专业需要结合,知识与创新需要互动。财务人员除了要精通业务之外,还要擅长管理、熟悉it、洞察业务、了解公司战略,成为兼具会计、信息化、管理、金融等领域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企业必须从业务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数据应用和分析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不同技能的学习型财会队伍,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人才之需。
五、结语
数字经济知识范文篇6
[关键词]数字经济;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消费模式的服务化、销售市场的分散化与智慧物流的普及化带来了复杂结构的物流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物流各项指标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即时服务的终极目标。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的一个新业态,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改变着工作和职业的性质,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数字技术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也会减少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到2030年,可能有多达2.2亿中国工人需要换工作,占中国总劳动力的30%,而物流一直被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这样的冲击,势必需要快速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空间布局、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与技术等已经无法适应工业4.0背景下物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创新体系缺乏系统性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思想要求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新文科建设要求通过跨专业、跨学科、跨界甚至跨域整合突破界限壁垒,运用“新”(新经济、新技术)、“融”(嵌入式、交融感)、“通”(跨学科、跨领域)、“特”(有特色、很特别)的新文科思维,创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学合作协同优化、创新设计新时代文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科教融合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推动跨学科深入交叉互渗、跨领域深度融合贯通。这与物流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谋而合,因此融合新文科建设思路是深化物流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物流观看了创新教育需要将改革策略及具体举措集成在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全面的适应性体系建设上,只是通过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无法形成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单纯运用一些类似翻转课堂、课堂app等授课技巧也只是旧有教学模式的完善。
1.2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与社会发展趋势没有保持一致
需求的刺激、市场结构优化和技术变革等改变促进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增长,“互联网 ”促进了传统物流产业的变革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正在让物流行业发生一场效率革命,这些都带来了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紧缺,从而制约了物流产业链的迭代更新。而物流管理教学的目标更多是旧有知识的输出,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更加关注课程的设置与质量,培养物流管理人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竞争力、领导力、新技术开发能力及社会责任等素养。
1.3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对课程研究较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较少
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物流课程”的中心性最高,围绕该关键词,出现了“物流课程”,“国际物流”,“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等高频词,也有结合行业发展背景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例如徐龙闪,肖红波(2021),吕雪(2020),潘鹏(2021)等学者主要研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但教改领域中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研究较少。
1.4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应用不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持续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层出不穷,日益创新,发展迅速。其中典型的成果是北美地区高校教学技能培训机构caffarellars(2002)提出的boppps教学模型,因强调激发授课对象的主动性,被全球超过100所大学和产业培训机构所推崇。因为物流同时根植于工程和管理实践的,既体现了工程与管理门类学术研究主题的综合,也体现了物流实践中工程技术与管理方法的交叉融合,因此麻省理工大学创立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物流管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的物流管理新文科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cdio的核心思想在于鼓励学生以主动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之间相互交融和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逐渐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界重要且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改革行动之一,迄今为止,cdio在中国的发展已逾十年,但cdio模式多数仍局限于机械、电气、化工、土木、农业类专业,因此结合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现状,我们认为“boppps-cdio”教育模式更能够有助于复合型、多元化创新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1.5提高管理管理课程群教学效果的需要
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物流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和教学效果并不匹配。目前整个教学环节与实践中存在着重传授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化的学生能力培养,理论实践相互脱节、学生兴趣不浓的现象,教学模式难以匹配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
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新需求
2.1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就业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dontapscoti在20世纪末提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20年)》中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定义:“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造成了物流管理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了很多新模式和新业态,例如尤其在消费市场创造了大量物流新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的特点,物流业中重复性、机械性劳动更容易被机器和软件替代,此类岗位大幅减少,一线工人的工作日也将因自动化而重新配置。
2.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我国非常重视物流产业人才培育,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就达396所,而物流智能化,物流平台,物流资本化,物流新零售等创新经济所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规模过小。从物流行业细分领域人才需求表(见表1)不难看出,数字经济时代对创新型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二是熟悉物流服务行业的业务模式及流程。三是能通过数字的牵引,具备整合管理、业务和技术的能力。
3.数字经济时代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1基于数字经济背景建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分层教学模式
3.1.1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通过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调研走访,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对物流管理就业状况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同时整理物流领域需要的数字技能,建立通用的数字技能分类,例如物流数字化开发类,物流数字化运营类等,根据技能分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指导,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教学目标上,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促进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结合,按照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建立分层次教学体系,确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对学生进行基础层、应用层、创新层分层次分阶段教学的培养。通过层次化培养目标解决学生基础差异,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将课程理论内容相互衔接与融合,形成较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与思路。教学计划上,拟定培养高水平管理人才的教学计划,使课程的教学计划能够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企业实际需求实现良好的对接。3.1.2提升教师数字经济和专业知识水平当今的物流业很难避免数字化竞争,现代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区块链,流程自动化rpa等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经济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通过让教师参加数字经济及相关技术的培训、学习、讲座和研讨等方式,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数字经济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引进企业教师,充分发挥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企业教师不限于物流行业,互联网、新零售、电子支付等高科技行业,这些导师一方面能弥补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够生动还原企业营运环境。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指导三重师资队伍结构,进行通识教育,物流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教学,着力培养既具备物流知识技能又具备计算机、大数据知识技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3.1.3丰富物流数字经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与需求、经济、技术、产业链等环境变化以及物流与金融,it,工程学,建筑等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增加物流数字化运营管理的知识体系与发展动态知识学习内容,保持知识结构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在设置经济、管理、工程等一般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断更新迭代的细分领域,例如物流与金融学科的融合产生出的仓管质押、代收支付、货车信贷等细分领域;物流与it的融合产生出的车货匹配、智慧物联网等领域;物流与工程学的融合产生出的agv、无人机、自动化仓储分拣等领域,合理设置区块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慧物流营销与管理、互联网金融与管理等课程方向,将物流与供应链的知识进行深度融合,突出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特色。
3.2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多渠道学习和教学
一是加强数据资源建设,搭建“数字技术 物流”教育平台,平台教程和案例数字资源库由教师和企业共同参与、设计和完成;运用“boppps有效教学模组”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架构”,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在线课程,智慧课堂、学习通等方式丰富教学过程,并合理利用这些平台对学生学情等数据进行分析,营造参与式教学氛围,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上,持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达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契合,增加物流仿真实验等实践项目、企业实地研究和实习机会,激发学生对实用技能的兴趣,培养学生考虑数字经济背景下解决复杂物流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与高级思维;二是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通过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学科交融讨论平台和课外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强化实验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充分应用实训场地、设备、软件指导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动手完成各项模拟业务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每年由学生组建团队,参加全国各项物流大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用“课程 兴趣 社会”的教学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观察家乡或者身边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物流成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物流管理等文科知识提出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增加校企实习实践考核力度。企业实习不局限于熟悉物流日常操作,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向沟通渠道,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同学物流实习,鼓励企业问题进课堂,课堂理论企业应用,利用app,qq,微信,腾讯课堂等数字手段,进行现场讨论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
3.3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解决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实行过程性考核与多形式考核的有效契合,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实践性。构建多维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参与度和过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试卷考核,线上答题,线下调研,成果汇报等多种形式。评分采用试卷评分,课堂和线上讨论评分,同学互评等方式。优化评价方式。加大线上考核比例。线上考核内容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权重设计,比如线上考勤,学情考核,课堂app讨论等,提高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现象,自发拟定讨论话题。线下学习布置进阶式任务,提高可操作性,增强学生物流方案设计能力。优化实践环节评分体系。除了考核学生现场实习表现,同时要求学生针对企业问题提出独立的方案,在最后的评选环节,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同学组成的评分组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综合得分。该分数是小组间横向评比、集体评议的结果,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
4.结语
麦肯锡研究院发现,数字化推动力可以实现相当于货运和物流行业总收入三分之一的价值转移和创造,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化,这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为高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创新路径。只有融入产业的变化,突破教育行业壁垒,通过物流与数字经济的充分融合,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面向新时代需要的具有数字素养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和平,唐丽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j].开放导报,2020(1):50-55.
[2]吴禀雅.赋能数字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20(12):98-100.
[3]黄浩.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挑战与应对措施[j].人民论坛,2021(1):16-18.
[4]徐龙闪,肖红波.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经济师,2021(1):154-155.
[5]吕雪,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20(2):84-85.
[6]潘鹏,数智化物流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商贸人才,2021(2):174-177.
数字经济知识范文篇7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是利用数字化的技术和相关数字化的知识作为重要的生产角色,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因特网作为发展的基石,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重新注入活力。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而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更是重中之重,农业经济是农业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但是发展过程中缺少信息支持和相关人才支持,所以要通过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融合来改变现状。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可以解决相关信息不对称,使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状况,建设新型城镇。然而,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数据信息的基础建设方面,数字经济的科普、人才的储备、工薪待遇、相关法律规定的制定等方面,还需不断完善。目前,按我国发展趋势来看,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20年农业农村部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指出,在未来几年数字农业农村经济将为现代化农村的建设提供蓝图。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的问题和阻碍,总结相关经验,进一步为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提出建议,为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的理论和经验。
一、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背景
目前,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融合发展是农业经济向着现代化转型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化已悄然融入各个领域和行业,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9.89亿,手机网民9.86亿,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基本上实现了人人有网,农村网民更是占据30%左右,且网民数量还在继续增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对于农村农民来说可以从农产品销售、教育、医疗等各种方面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好处,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下的新产物,农村电商,直播+卖货等网络交易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手机成为新型“农具”,做电商直播卖货也成为农民的新职业。这种形式就是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发展模式中的新兴产物,更是一成功举措。另外,数字化技术在农村医疗保险、养老服务、农村农业环境治理保护、新农村教育等方面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全民朝着数字化时代转型将会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都为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是数字化时代在农业经济方面相应产生的新模式,是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关于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模式下的实践
在新型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化发展理念已经走向农业,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更好的利用大数据信息来发展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农业的方式、实现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发展是一种必然。两者融合发展应该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注重新型产业经济的试点,总结相关经验和不足,再进行全面改革。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融合,更好地推动农村农业数字化,各地政府也颁布了相关政策来支持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都有相关有力的政策来支持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数字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农业经济,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始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精准灌溉,有效地解决了农作物在缺水判断上和灌溉所需要的水量,更好的节省水资源和实现精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农业形式。在当前疫情面前,无法正常进行线下农业产品的销售和加工,所以电商农业在防疫期间爆红。“直播带货”也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也解决了部分农产品积压滞销的情况,更好地促进消费模式的转型,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也为中国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现代农业转型的新引擎。除此之外,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模式不仅仅能带来新效益,还可以通过新型数据计算,进行更合理的规模生产,提高农村农业的生产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优质方案。通过大数据的匹配计算建立起完整的数字农业发展新模式,实时实现农业信息的沟通和共享,逐渐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据上述事例说明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已经得到了实施,并且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收益。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能够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人工成本,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形成了全新的产业销售链,带动了新产业的发展。在数字经济的带动下,也激活了农村闲置的生产资源,推动新型农家乐,乡村旅游体验生活,打造集生态、生产、创造、销售为一体的乡村创新型产业,更好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也改善了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使传统的农村合作社走向线上,传统金融机构与数字技术相融合,更好地完善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体系。创新农村农业保险的新形式,利用数字技术大数据信息,更好地公开相关数据,形成透明健康的保险体系。在微信公众号传播相关农业农村保险知识,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全新的保险形式可以减少农民的损失,促进农村保险的发展,更好地保障农民的自身利益。
三、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虽然取得了部分成果,但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说还有许多的问题和阻碍。
(一)数字化技术尚未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全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仍未达到全面普及的程度。而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依靠网络来作为桥梁进行传播发展。农村地区的信号站,5g网络的建设等基础设施仍不完善,我国农村地区的数字化设施较为缺乏,这些都为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带来了挑战。虽然近些年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有许多改善,但是对于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传播仍是较大问题。对相关知识的缺乏,是目前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推行的最大问题。
(二)乡村地区缺少数字化人才和优惠待遇
专业型的数字化人才是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而农村滞留劳动力学历低下,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大学生人才少,各种教育、医疗、卫生、居住、交通等设施不够完善,留不住相关人才。在乡村基层干部也缺乏数字化知识,没有相关待遇和奖励吸引数字化技术人才驻守农村来发展农村经济,农村数字化技术人才的短缺会导致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无法正常运行。近日,相关政策的调整,大学生村官,下乡干部人才的涌入,稍稍缓解了农村专业型人才缺失的问题,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需求。
(三)无相关的信息共享和奖励制度
有效的信息共享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农村地区尚无对农业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共享,地方政府对农业信息的整合也各不相同,信息的滞后与缺失,导致没有高效的信息共享制度,对农业经济的利用率不高,所以急需对农村地区的农业信息进行整合,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制度。其次,缺乏奖励制度,缺少对相关农村企业的吸引和金融资产的投资,没有良好的数字化氛围激励,也减少了农民对数字经济的积极性和认知,农民对数字化农业建设的意愿不足,对参与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意愿不太强烈。
(四)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模式的政策法规仍不完善
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最为重要的是政策法规的支持,目前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但仍存在数据保护的法规的问题。数据是数字经济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个人数据容易被盗取,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数据保护的法规不够完善,相关数据无法做到公正透明,难以实现其价值,在面对数据纠纷时仍存在着法律空缺,所以急需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关于如何使用农村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也缺少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在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市场经营也需要加强和规范,急需一个良好规范的发展环境。缺乏相关的法律政策不利于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四、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大力普及数字化等相关技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前文提到,目前,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仍未达到全面普及的程度,在农村地区的基站等建设还十分落后,这就需要我国三大运营商,投入部分人力物力财力,按照需求分工分时去完成,就像21世纪初的国家电网公司,下定决心,力争做到每家每户有电用。在基站建设技术的层面来讲,其技术含量,复杂程度,是远低于电网建设的,而有些偏远地区到目前仍有基站缺乏的问题原因,这需要三大运营商不要太注重眼前利益,要把目光放长远。有些地区虽然已经有了基站,但是相关知识的普及并未进村进户。不远的将来,当人们熟悉数字化技术知识就跟熟悉用电安全知识一样,我国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将会完美融合。
(二)重点培养相关人才,鼓励其上山下乡
发展离不开人才,而既懂数字经济、又熟悉农业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正是如今所缺少的,我国应大力培养此类人才,如,大学设立相关专业,相关单位组织人员定期参加培训。目前我国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但是对其专业没有过多分类,应将其进行分类培训后,合理安排。农村生活条件远不如城市,教育、医疗、交通、娱乐等也不够完善,很难通过自身努力吸引到年轻人,此时就需要政府或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来吸引人才流入农村。再通过此类人才,培训村民,一步一步地进行工作,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三)优化农村地区的信息共享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想要互利共赢,就需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信息共享,才能赢得更大的成功。但是目前的农村地区,一些专业信息,如农业数据信息、经济数据信息等相对闭塞,信息获取并不完善,因此信息利用率也大幅降低,减少了信息的使用效率。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信息整合平台,因此,建立信息整合平台至关重要。信息由相同地区不同部门分别上传至平台,然后平台对信息进行统一整合,剔除无用信息,保留有效信息,整合得出结论后再推送至平台,村镇地区的官员、村民可以自行上网查看。
(四)设立相关鼓励政策,增加招商引资机会
推动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开端需要现代技术的加入,后续的发展也需要资金的支持,全凭政府财政拨款和农民自身很难做到,因此可以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效果,不仅可以使农民自身获益,还可以使企业获益,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还能为当地村民提供工作岗位等。
(五)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
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相关政策依旧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就比如个人信息的保护方面,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而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相结合后,必定会串联起各家各户,这就涉及到具体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并且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极易出现因某些原因所导致的信息不完整,甚至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样就会人为的造成损失。因此,要想各类数据不被泄漏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就必须要法律的介入,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使得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更远。
五、启示
农业经济与数字化经济相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国外或国内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在享受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事实证明,二者相结合如果方式得当,政策支持,农民和企业积极性高,则所带来的将会是百利而无一害,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农页成本,也是有着突出的贡献。对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也有积极作用,加速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加速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农业生产应顺应时展,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日,就应该积极主动向高科技方向靠拢,才能使第一产业重新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杨宝珍,吴旻倩.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困境与进路[j].农业经济.2021(07).
[2]寇爽.技术引领下我国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研究[j].农业经济.2021(06).
[3]赵金中.数字经济视角下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与策略[j].现代农业研究.2020(11).
数字经济知识范文篇8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理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得不升级为数字图书馆,走产业化道路是必然选择。实现数字图书馆产业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数字图书馆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高效、地传播、接收,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网上得到各种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加强机构、商业机构、政府和团体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等。可以说,图书馆数字化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一个无限的、开放的、有组织的信息资源库大系统。
一、图书馆走产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一)面对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以来,图书馆的职能开始由被动的服务向主动的服务转变,图书馆的职能向知识服务转变。作为“生态圈”中的一员,图书馆的上游企业——出版商、文摘索引商、数据库服务商、零售商、技术运作商、服务提供商等,都在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与图书馆处于同一环节中的信息内容服务商、集成化信息提供商也在以市场化的服务与我们竞争。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图书馆在与社会信息服务链和其它环节的交互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该采集更为贴近市场的经营和运作方式,来提高经营效率,实行教育产业化的进程,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来管理、服务、经营和运作图书馆教育产业化的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以电子媒介为重点,以网络为中心,以文献传递、资源共享、知识服务为特点的新型信息服务转化。信息用户需要图书馆提供针对性的、具体问题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提示我们应将核心能力定位在知识服务上,能够提供有效的知识应用、知识更新的服务,这是图书馆工作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图书馆既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考虑能够适应的经济负担,又要从知识市场的角度去了解知识消费及其附带消费,提供相关资源的特色服务;通过产业化经营,建立投入与收益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增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功能,增强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使图书馆教育产业化走进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1、用户知识消费的需求。信息流速的加快、知识应用的直接生产化、持续学习与终身教育的必然性等各种社会因素,均直接冲击着个人与团体的知识需求与知识消费。知识需求意识与知识消费行为形成了一个空前的知识市场,包括书刊阅读、数据库检索、网站搜寻以及参考咨询等。在这个新兴的知识消费市场中,有传统图书馆熟悉的一般性阅读需求、资料查询需求以及相关的知识信息需求,更有相当专门化、高价值和高成本的知识消费需求,这种需求为图书馆的开展教育产业化的运作项目提供了市场。
2、用户知识信息个性化的需求。图书馆作为文献情报服务机构,是人们有效获取知识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经费的有限性、读者知识需求的广泛性和个性化,图书馆难以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传统服务为读者提供现有文献资源的检索借阅服务,无法按用户的目的或目标组织的知识信息服务,要进行类似这种个性化的服务,需要图书馆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资金,是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针对个性化知识需求,开展产业化的经营管理知识服务,根据完成用户的知识信息个性化需求所耗的人力成本、资源成本对个性化服务的合理收入,不仅可以缓解图书馆经费短缺的压力,而且完全符合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二、图书馆的产业化道路途径
实现数字图书馆产业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加速我国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教育机构,都应该看到数字图书馆带来的巨大商机和意义,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一)从改革管理起步
1、改革高校图书馆用人制度。高校图书馆的开发利用,需要一批信息意识强、专业性强、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信息市场化也需要一批善于公关和懂得市场学的人才。如何改革过去的一套用人机制,培养适合21世纪发展的人才?首先要落实完善以馆长为核心的领导体制,选拔德才兼备、擅长管理的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家学者担任图书馆的“掌门人”,引进一批信息人才,聘请学者、专家、教师、科研人员与现有工作人员相结合;废除终身制,今后的图书馆员将逐步具有网络管理、网络导航、网络信息资源采集与分析研究提炼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每一位职工都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实行竞争上岗、竞聘职位,对各部门及个人制订年终工作目标,实行部门主任负责制,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2、改进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对图书馆的效益评价,是图书馆管理方式的指挥棒。传统图书馆评价主要是以馆舍、设备、藏书量、阅览室面积等为指标的,今后将逐步转向以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服务的范围、功能与效果为指标。因此,高校图书馆首先要一改传统的内部机构按文献加工流程设置的办法,实行按服务功能设置,即在原有采编、典藏、流通等机构的基础上,增设特色阅览室、信息快讯部、技术公关部等。同时,随着图书馆工作人员及读者的心理的较大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也要相应作如下变革:图书馆的管理思想将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演变,以人为中心,管理重心要从对馆舍、设备、书刊的管理逐步转向对读者、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
(二)走合理的产业化策略
1、建立市场运行机制。数字图书馆建设引入了商业化的运行机制,在进行公益性服务的同时,正在积极寻求其中的利润点。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就是知识和信息,而知识和信息既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内容,还可以是服务,它们可以以不同的商品的形态出现。无论是面对用户还是个人用户,数字图书馆都能找到自己的产业价值和利润来源,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产业实体。采用产业化运行机制的数字图书馆将极大地缓解传统图书馆长期面临的众多压力,如馆藏不断增长的压力,馆舍紧张与资金短缺的压力,为到馆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压力等。这样不但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真正实现“资源面前人人平等”,还将为图书馆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会员费收入、广告收入、网上出版物销售收入等。
2、联合攻克技术难关。数字图书馆既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又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知识创新工程,其技术性、超前性很强。在图书馆数字化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难题。如用户界面是数字化图书馆与用户沟通的桥梁,标准而友好的用户界面将使用户不需特殊训练就能掌握各种信息源的检索操作,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但目前的界面状况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又如数字化图书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却带来了语言的障碍,这就需要开发能够进行自动翻译的系统。诸如此类的技术难题都需要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并注意对可行的新技术及时推广。
3、讲究产品开发策略。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网络产品,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如何营销,需要讲究一定的数字图书馆产品开发策略。只有适销对路的数字化信息产品,才能吸引广大的用户,为市场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信息产品,并获得利润。产品开发不是单纯地追求学术水平,开发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权威,而在于市场择优劣汰的机制。首先,数字图书馆开发要规模化。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如果不达到一定规模,不可能吸引用户;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实现规模化,就可产生规模效益。其次,数字图书馆开发要注意开发周期。信息本身具有时效性特点,过时的信息没有价值。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经营者必须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做到及时更新,以满足人们对不断变化的信息的需求。第三,数字图书馆开发要注意创新。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技术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如查询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第四,数字图书馆开发需要高投入。一方面,数字图书馆经营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许多技术尚不成熟,新技术的开发需要高投入。同时,数字图书馆还不为人们所熟知,经营需要大量的宣传费用。数字图书馆的高投入需要经营者广开融资渠道,多方融资。参考文献:
[1]刘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产业化探讨[j].图书馆,2006,(3).
数字经济知识范文篇9
论文摘要:信息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呈现差异的情况下,信息化水平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我国地区间的“数字鸿沟”现象。本文就在西部大开发的信息化中怎样缩小“数字鸿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z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区土地面积约68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6%;2000年总人口355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7.43%;国内生产总值16654.32亿元,占全国的18.63%。
西部地区的形成是在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以及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影响下的产物。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实施“梯次推进”战略。由于经济基础、发展条件和政策环境的差异,逐步形成东、中、西的梯次格局。经过20多年重点发展东部的战略,东部地区的经济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加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决策。
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分布相似,我国不同地区使用数字技术的程度也呈梯次分布,表现为东部沿海城市数字化程度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数字化程度较低。无论是实际上网人数,还是上网人数所占人口比例,东部省区都大大超过中西部地区。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这种“数字鸿沟”现象已经表现的很突出。
二、西部地区面临的“数字鸿沟”
由于信息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今天我们所说的“西部大开发”已不是简单的资源大开发,应当强调把信息化与西部开发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西部开发,必须也只有首先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信息产业,才能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又称信息鸿沟,它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
我国的西部地区由于受到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状况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人文环境多样化,人口素质偏低,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城乡之间、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其它不同群体之间,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由于受技术水平、经济能力影响,电脑普及率极低,因特网、电子商务更是无从谈起。东部地区在因特网普及率、电话普及率、人均电信业务指数、人均报纸订阅指数等具体指标方面,都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见表1)。“数字鸿沟”造成的差别正在成为我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数字鸿沟”造成的国内分化将演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实及趋势,会使社会不满情绪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此外,信息化和网络化加剧了旧有的阶层、种族、性别和代沟问题,产生了新的结构性失业,使社会的内在矛盾更为复杂化。
数字鸿沟不仅是“社会状态”,而且是“社会后果”和“社会问题”。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的今天,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因特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操作技术普及水平差异,造成信息资源获取能力的巨大差距(包括信息接收、生产、传递与利用等方面差距),进而影响弱势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不同人群之间因为收人、受教育水平、所处地域及种族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对因特网技术掌握和运用的差异,进而导致了不同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的机遇、待遇不等,出现“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等问题。所以说,数字鸿沟已不只是国家间或国家内部在信息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的使用、电子化服务方面差别的问题,它牵扯到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多寡和资金、文化、就业、生活质量等问题,牵扯到国家或地区科技参与能力的强弱、经济的增长方式等更深层次方面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审视数字鸿沟将会导致的严重社会后果,把它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来考察。
位于数字鸿沟的更不幸运一方,就意味着更少的机会参与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在这种新经济中,更多的工作与计算机相关。这同时意味着获得较少的机会参与教育、培训、娱乐、购物和交流等可以在线得到的机会。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贫困者因此有双重不利。他们无法及时获取可以改善自身处境的工作信息,无缘电子商务以及寻求最低价所带来的改善福利的良机。
三、缩小“数字鸿沟”的对策
针对我国地区间存在的数字鸿沟的问题,政府已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十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书开篇就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消除式发展”。
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对解决东西部数字鸿沟的问题,大力提升西部的信息化水平。具体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政府的龙头作用
政府必须充分认识“数字鸿沟”的本质、程度,加大西部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建设财力上的投人,制订相应优惠政策,加大对电信资费的调整力度,把因特网和远程通信的费用降至人们能够承受的水平,向当地居民提供更多技术知识、创建更多公共接人点,刺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加速政府上网工程,提高政府利用信息管理社会和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决定了政府是许多公共信息和部分商业信息的采集者、拥有者和使用者,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生产部门,同时也是一个最重要的信息需求部门,因此,政府也必须适应这种网络化的趋势。实施政府上网工程,有助于提高企业实施上网工程的潜在收益。目前,我国政府掌握了80%的信息资源,而且绝大部分信息资源还没有让国民共享,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基本上处于搁置状态,并没有充分发挥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因此,加速政府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信息化的社会收益,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投资。我国目前的政府上网工程仅仅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其职能仅限于信息,距离真正的基于服务职能的“电子政府”还差得很远,实施政府上网工程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制度障碍和人力资本障碍。
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宗旨是“富民为本,投资于人民”,西部开发的战略也应当从以“物”为中心的资源开发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开发,这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促进资源流向能够促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增长的领域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这就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的投人,这不仅有助于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的积累,提高西部地区利用知识促进发展的能力,同时有助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数字鸿沟”的缩小,提高西部地区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以及扩大信息技术的需求。
2.鼓励企业的参与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因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成本也不同。落后的、偏远的、贫困的或欠发达的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电信公司效益较差,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一般不高,因此,普遍服务的政策应运而生。普遍服务政策就是为了促进落后的、偏远的、贫困的或欠发达的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设计一套合理的集资办法,在透明、公正的条件下,通过恰当的方式让企业为此承担一定的义务。1996年以后,美国通过这一政策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能用得起因特网。中国政府可以通过普遍服务的政策,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加大投人,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扩建完善现有以光缆为主体的基础信息传输网的同时,加速建设新一代的高速计算机互联网,使之成为一个融语言、数据、图像为一体,超大容量、灵活高效、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宽带高速通信网,构筑满足经济与社会需要的信息化基础平台。
政府在因特网市场中对学校、图书馆和一些公共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使用进行补助的政策,实施起来将会对财政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可以采取官督民办的形式,政府出让资源给私营企业,私营企业采取一种有比较清晰产权的,有制度保障的体系来整合这种资源,给企业让度一定的利润空间。当然,私营企业愿意承担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重任其实还是从自身长远利益考虑,他们确信只有帮助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成为“网络经济和社会的正式参与者”,才能拓宽公司现有的市场规模。正如思科公司总裁钱伯斯所说,“所有参与因特网革命的公司都有机会去消除这场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数字鸿沟,同时它们也会最终享受到消除数字鸿沟后所带来的市场机遇。”
例如天津一家台资公司—英业达选择了甘肃一个贫痔的山乡黄羊川,帮助当地的职业中学训练网络·人才,建立自己的网站,使老师和学生都能通过互联网共享国际上的最新文化技术成果。他们计划通过电子商务和软件生产来维持这一体系的运转。在取得初步成功以后,英业达已联合其他有志于此的台商募集资金,在西部地区选择了一千个乡“克隆”黄羊川的做法。这样的案例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总结,并且有步骤地加以推广。
3.加强科普和教育
西部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信息化对于人们教育文化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不具备中等甚至高等教育背景的人们往往由于不具备起码的工作能力而被排斥在劳动市场之外,或者只能从事低收人的工作。因此,在信息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现象。
知识发展水平是影响因特网普及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可以看出,在控制了收人变量这个影响因素后,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重、获取知识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成为影响因特网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人才的发展将成为制约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具有深远的意义,如果能够加大学校教育的投人,扩大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加大教育系统和国家创新体系的计算机普及和因特网接人,实施知识发展战略不仅会提高我们学校教育的质量,也提高了未来劳动者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同时,根据人才流动和聚集的效应,我们应该积极培育先进的知识创新体制,提供优惠的政策和优良的发展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的相关人才并防止人才的流失。
4.增加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
在wto背景下,未来我们会越来越多地依“国际惯例”行事,全方位介人国际大市场,执行统一的“国际标准游戏规则”。所以,在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问题上,积极响应和参与国际组织为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方面的工作,借鉴国际通行的政策是我们的必要途径。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国际通行政策主要是竞争政策、普遍服务政策。
如今,数字鸿沟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人群对信息、技术占有程度不同造成的社会分化问题;如今它在更大程度上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因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造成的信息时代的南北问题。因而以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数字鸿沟问题,积极与国际组织进行合作与交流,无疑会对解决中国数字鸿沟问题产生积极影响。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数字鸿沟反映出我国信息和网络技术应用程度低下的同时,也折射出我国信息产品市场的巨大。我们应该善于“从数字鸿沟走向数字机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消除数字鸿沟的合力。
5.发挥自身的潜力
西部地区在借助于外部力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自身的潜力,要学会学习与创新,学习与创新“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知识经济成长的基础”,学习与创新不但是个人和企业成长的源泉,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许多人也已经明白了这一点,现在的问题是不能再停留在一般口号上,需要具体地展开和落实。数字鸿沟的造成首先有历史的和环境的原因,但它是学习风气和创新能力上的差距。美联储的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曾说,“在这个技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里,学习越来越有必要成为一种终身的行为”。
学习是为了创造。我们也知道,要消除鸿沟、缩小差距,光靠单纯的技术引进、吸收、消化,无法彻底改变我们在数字技术及其产业化方面的落后局面,因为这些都还是外部条件,毫无疑问,外部条件是必不可少的,这正如一个幼儿要学会走路需要有人帮助。然而,要真正学会走步还必须靠幼儿自己。靠我们发挥自身的潜力不断消除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
数字经济知识范文篇10
论文摘要:数字娱乐产业作为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研究分析,在分析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战略。并针对重庆市在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
数字娱乐狂潮正席卷着整个世界,并已成为当今信息产业中最具商业价值的新兴产业。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研究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数字娱乐产业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值点,西部地区如何缩小与我国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已成为政府部门所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于数字娱乐产业涉及的各个层面,以重庆直辖市为例,对西部地区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十一五”建设期间的数字娱乐产业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对如何提升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1.数字娱乐产业与知识经济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着力发展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趋势。信息技术不仅是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推动力量,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先导和支柱,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综合实力的标志[1]。随着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加速发展西部数字娱乐产业,是重庆和西部省区顺应时代潮流,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发展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
1.1精神文明需要发展数字娱乐产业
可持续的发展大局要求各个产业的发展更加有效?敏锐,其中也包括数字娱乐产业。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数字娱乐产业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大起大落的现象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其兴衰已经不仅仅是数字娱乐产业本身的?局部的?行业的事情,而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加速发展西部地区数字娱乐产业,是“十一五”建设中数字娱乐产业乃至信息产业由大到强转变的有力推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有助于确保重庆及西部省区城乡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
1.2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工业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大规模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因此传统经济的增长不具有持续性。而信息产业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知识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是一个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可节约资源?实现持续发展的产业,具有可持续增长的特点。加之,其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节约资源,而且还能形成新的产业,开拓新的市场,势必大力加快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因此,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民族文化品牌
通过最大限度地追求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是现代产业区别于传统“行业”的一个本质特征[2]。正是在这种对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追求中,才使文化产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是数字娱乐技术发展结合最紧密的产业。当代数字娱乐业发展的状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文化水平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创意文化产业”建设热潮,许多地区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纷纷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之都”等战略性的口号,“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兴建[3]。加快重庆及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建设步伐,有助于推动打造西部省区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提高西部省区的影响力。
2.重庆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2.1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
重庆市正面临世纪性的发展良机。设立直辖市后,重庆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显著提高。“十一五”规划以来,重庆市不断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建设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目前重庆市已拥有较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实力,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精良的科研设备。如今数字娱乐产业作为新兴的一项科学技术与文化并进的产业,其发展的潜力很大。
2.2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随着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其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例如宏信软件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游戏开发平台及引擎,在游戏和动画制作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朝华数字娱乐有限公司,集数字娱乐和文化传播于一身,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引擎whale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天极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庆市最大的sp运营商,先后推出了重庆复生记?天极夺宝奇兵等无线游戏,并通过天极无线平台投入运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4]。同时,重庆市拥有众多的高新软件园?电子工业园,目前在重庆大学城正在兴建重庆数字娱乐动漫基地,基地将建立产业孵化园,创办动漫杂志和专业网站,筛选塑造大众喜爱?具有商业价值潜力的动漫形象,开发动漫产品。可见,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加速发展的大环境已初步形成,并成为带动重庆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2.3产业发展投资环境正在改善
重庆市具有良好的数字娱乐产业链基础。重庆市具有完整的出版发行机构,也有著名的信息类门户网站——天极网,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基础。在衍生产品设计和制作领域,重庆本地低廉的生产成本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库,为游戏和动画衍生产品提供了大规模生产的条件。重庆是长江中上游信息中心,凭借其通信和互联网发达的优势,为数字娱乐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开发大量高水平的基于电信的增值服务[5]。另一方面,重庆与国际上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来渝投资的外商日益增加,客观上促进了重庆地区国际文化交流。因此,在数字娱乐领域可以较容易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快速引进国际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市场运作手段,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目前,重庆本地已有部分企业与国际著名游戏开发企业展开合作,这将促进国际产业界深入了解重庆,关注重庆经济发展,并为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2.4高校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重庆是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高等院校云集。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等高等院校每年将培养大量的信息类和艺术类专业人才,为数字娱乐业游戏和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满足数字娱乐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时,重庆市拥有的各类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经费收入及支出均为西部地区领先水平,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核心发展力,重庆市的人力成本相比北京?上海等地更为低廉,可人才质量毫不亚于东部发达地区。因此重庆完全具备大规模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的人才基础和智力资源。
2.5制约因素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紧密结合经济和智力资源优势,在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宏观区位中远离经济技术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不利于对人才的吸引;多数企业对数字娱乐高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还较差,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风气还有待进一步浓厚,数字娱乐产业兴起的宏观环境还有待改善;知识产权的观念较为陈旧,技术成果转化还比较困难,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目前企业普遍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未能有效地采取大公司战略,强化产业链的优势作用,导致竞争力较弱。
3.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
3.1发展战略思考
针对上述情况,发展战略应立足于:以政府指导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新区?大学城?软件园及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大力提高数字娱乐企业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倡导技术创新和民族文化品牌意识,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娱乐技术产品,发挥本土区域经济科技和生产力布局优势,因地制宜,构建重庆乃至西部省区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动力基地和示范基地,调整和优化当前经济结构,促进数字娱乐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
3.2对策措施建议
3.2.1完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数字娱乐企业集群化发展。数字娱乐产业主要是由数字娱乐企业和数字娱乐技术产品组成,而数字娱乐开发基地则是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6]。近年来,国内各地兴起了一股动漫热,许多地方都搞起了动漫产业基地或动漫园。重庆市正在建立沙区大学城数字娱乐动漫基地?九龙坡区美视动漫产业及教学基地等一系列的动漫基地。重庆市应在动漫业不断完善的同时,积极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结合重庆本地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全国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对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提出以下两点措施:
(1)目前重庆市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主要放在招商引资上,大部分的开发区和技术城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该地区密集的高校资源和科研基础建设成果尚未很好的充分利用。今后应该在已有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开发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众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快数字娱乐科技园区的建立和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不断拓宽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途径。
(2)采用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实施“集群化战略”。目前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还基本处于散?小?弱的状态,没有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娱乐产品,也还没有本土大型数字娱乐集团性企业。因此,应逐步扩大企业集团的范围,对成员企业进行整合,以资本为纽带?以数字娱乐园区为载体,逐步实现研发?运营的一体化机制。
3.2.2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如何完善城市形象是重庆市政府不断思考的一大问题。重庆市的形象宣传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巴渝文化”?“红岩精神”形象的树立,让“新重庆”这块投资热土持续升温。而企业作为城市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其企业品牌是城市形象的视觉窗口,实施“品牌战略”是塑造“新重庆”城市形象的必然手段。数字娱乐产业作为重庆市“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数字娱乐领域的孵化器,起着政府与企业沟通桥梁的作用。重庆市应采取城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的互动模式。大力推动“十一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想,抓住重庆本土特色,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选择“数字三峡”?“数字红岩”?“数字磁器口”等具有重庆历史文化特色的精品工程,树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形象和品牌,为整个重庆的产业化进程增值,使数字娱乐产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3.2.3转变企业赢利模式,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产业规模。数字娱乐企业作为数字娱乐产业重要的“孵化器”,风险投资尤其对地处西部的重庆来讲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重庆应该抓住本土人才智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加强政府对动漫及数字娱乐产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比如动漫业,应从高附加值的动漫延伸领域获利,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原创作品,吸引外资,发展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重庆市应尽快在香港?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与当地数字娱乐企业展开合作,并建立商业合作促进中心,逐步将重庆本地数字娱乐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当中;加深与国际产业巨头的合作,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承接国际游戏和动画制作的外包业务,并形成一定规模,带动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合作或者转让的形式,开始向海外市场出口自行开发或制作的游戏和动画产品,打造民族数字娱乐品牌。
3.2.4以科技为导向,以人为本,实现重庆及西部地区数字娱乐领域价值增值。以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为依托,在高校及企业生产研发基地的发展基础上,开展数字娱乐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基地环境和条件建设,将已有的制作研发机构进行统一规划与整合,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人才培训中心及体验实训中心,打造多层次?高水平的西部数字娱乐产业研发?培训一体化的基地,并在基地的建设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开发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同时采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争取国家“863”?“十一五”等攻关项目的立项研究。鼓励自主创新,使重庆成为数字娱乐领域的核心地区。
3.2.5完善数字娱乐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化实质上包含了两个层次的任务:第一层次是将数字娱乐技术成果商品化,数字娱乐商品产业化,数字娱乐产业国际化;第二层次是利用数字娱乐业的研究成果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实现产业信息化[6]。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企业和产业化基地的发展,没有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很好的结合,数字娱乐产业的辐射和扩散作用远没有发挥。因此,今后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应该在继续抓好产业化基地,高新区?开发园以及数字娱乐企业和关键技术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数字娱乐产业链的结构优化。以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为中心,建立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形成一条由数字娱乐产品的研发?生产到产品的市场营销,再到形成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的授权,最后到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的完整的产业链条模式。通过行业间穿插,使数字娱乐产业链条得以扩展和延伸,开拓数字娱乐产业市场。
3.2.6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在企业与文化间发挥调节作用。针对目前重庆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中,技术人才优势仍不明显,投资环境培育还不佳,产业链整合不尽完善等问题,政府应强化其导向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科研机构搞好转制工作,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与金融环境的改善以及造就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家等途径着力营造有利于数字娱乐产业科技转化的社会环境。营造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必要的时候弥补市场缺陷,如给出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加快数字娱乐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工作,增强对数字娱乐技术成果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数字娱乐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必须以强大的文化资源为后盾,这就需要政府在企业与文化之间发挥适当的调节作用。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是没有优秀的产品导致中国的动漫不景气,实际上这与市场的开拓?策划也有一定的关系。企业和政府不重视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的发展,未能满足动漫受众审美心理和消费需要才是主要差距。例如,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动漫业,特别是动画片,说教味太浓,作品缺乏新颖的创意[7]。政府在这方面应该适当放开,让企业慢慢成长起来,积极鼓励民族文化数字娱乐的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品牌。
3.2.7构建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及支撑平台。美国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平台化运作是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关键;产业平台建设与风险投资结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8]。近年来,在市场巨大需求的牵引和政策的扶持下,重庆从事数字媒体产品开发的企业和团体迅速增加,但存在着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脱节,企业和市场脱节,技术与产业脱节的现象,无法支撑数字娱乐产业有效发展。对于高投入的数字娱乐产品开发而言,显然企业开发资金有限,若有标准化?高性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供利用,则可把有限资金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和创意中去。其次,通过平台的建设,可为重庆数字娱乐创业团队提供工作和发展环境,避免人才外流,也就保证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庆市应通过集成和开发数字娱乐产品生产流水线的软?硬件资源,打造该市的数字娱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重庆市数字媒体中小企业?创业团队软件平台租赁服务以及增值技术服务,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数字娱乐产业的进入门槛,以促进数字娱乐产业的繁荣;该平台还可利用自己所处“产学研”交集点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顾问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加快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化,并推广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及高级产业人才培养。通过重庆数字媒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技术水平?开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重庆本土数字娱乐精品大幅增加,为重庆数字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重庆市沙坪坝区软科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陈禹.科学的发展观和信息产业的地位及作用[j].通讯世界,2004,17:15-19。
[2]王文博.发展高新技术促进西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兰州商学院报,1999,15(4):31-34.
[3]李思屈.数字娱乐?营销传播与民族品牌[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33.
[4]卓武扬.网络游戏产业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1:54-55.
[5]叶绿.中国移动数字娱乐服务业现状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4:2-4.
[6]张素娟.数字娱乐产业新的“组合拳”[j].中国电子商务,2005,11:36-38.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究 2024-03-12 10:40:12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增效研究 2023-05-17 09:03:39
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 2023-03-30 11:38:32
数字经济规模测算及空间分异研究 2023-03-30 11:23:21
数字化协同创新研发模式 2023-03-30 09:36:04
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 2023-03-22 17: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