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用户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31 01:25:33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数字化用户论文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1

语言在信息交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信息通常只有在表达为能够理解的语言时才是有用的。多语言技术使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能够理解的语言,而且超越了语言的界限。全球化经济和多元化社会的几乎每一个方面都日益需要多语言技术的支持。这是由于:一方面,互联网上存在有大量的多语言数字信息;另一方面,在全球开放信息查询框架下,产生出了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多个周户群。因此,研究和开发多语言信息资源和技术来帮助数字图书馆用户从可能相互关联的多语言信息对象中检索、浏览、认识和使用相关信息是个很重要和有意义的课题。

本专题发表的5篇论文从用户需求、知识表示和交互式技术三个方面对多语言信息资源与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涵盖了多语言数字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从信息技术实践和信息服务理论层面上讨论了面向用户的数字图书馆中多语言资源和技术的组织与应用,为各部门、单位和行业建立自己的多语言数字图书馆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参考。

其中,论文《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多语言信息需求调研》从用户需求的角度,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多语言信息需求进行六个维度,即:用户行为、多语言信息需求动机、多语言信息来源、多语言服务、多语言检索、多语言系统界面的调研,并对数字图书馆如何提供多语言信息服务提出了建议。在知识表示方面,论文《面向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多语言领域本体学习研究》通过分析相关应用案例,说明多语言领域本体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并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多语言领域本体学习的特点,由此给出面向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多语言领域本体学习基本框架与若干关键技术,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论文《元数据记录的自动翻译:德州历史数字图书馆个例分析》使用三个目前网络上较为常用的免费机器翻译系统对德州历史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进行翻译,通过比较多个翻译资源在翻译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时的性能表现,提出了一个合并多种翻译来源的元数据记录翻译的设想,并指出应用元数据记录的自动翻译实现数字图书馆多语言信息存取的策略。论文《多语言信息获取中用户相关反馈实验与评价》通过用户实验,检验用户相关反馈机制在多语言信息获取中的作用,并分析用户行为特点。论文《多语言信息检索系统可视化初探》研究了信息可视化技术在多语言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提出了多语言检索系统的可视化界面,并构建了一个具有交互式功能的双语可视化系统原型,阐述了设计特点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这组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多语言数字图书馆理论的构建与实践进展。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2

关键词:长尾理论 数字图书馆 信息服务

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 theory)由美国学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于2004年首次在《连线》杂志上提出。这一理论研究互联网如何改变市场及网络商业模式如何有别于传统商业模式,它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市场拓展。由于现代图书馆与互联网关系越来越密切,长尾理论对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长尾理论概述

在有形的物质世界,由于商品要占用货架、场地等,销售成本使得传统销售行为受制于商品的销售数量、品种。同时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亦受制于在物理空间上接近有形销售的人口数量。在这种情况下,销售那些非热销商品在经济上往往是不划算的,经济规律驱使人们只关注少数热销商品(销售曲线的头部),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及销售规模都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互联网技术以及产品的数字化,使得商品销售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无形的电子世界,商品的销售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量非热销商品(销售曲线长长的尾部)受到了重视,其销售规模甚至可以和头部的热销商品相媲美。因此,互联网改变了市场,在网络经济模式下,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最典型的“长尾”公司是大家熟知的google公司,其成功的秘诀就是把广告商和出版商的“长尾”商业化。如google公司的adsense的广告业务量占据了google的半壁江山,它主要面向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型网站和个人等小众客户。对传统媒体和广告商而言,这个群体的价值微不足道,但是adsense通过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广告服务,将这些数量庞大的群体汇集起来,形成了积少成多的长尾规模经济,其累积的经济利润也非常可观。目前google的市值已超过2100亿美元,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媒体公司”,远远超过了那些传统的老牌传媒。

amazon是另一家非常成功的长尾公司。图书出版业是典型的“小众产品”行业,市场上流通的图书达数百万种,其中只有极少数图书能成为畅销书。长期以来,出版商和书店的经营模式多以畅销书为中心。像amazon这样的网络书店的出现,为尾部书销售提供了无限的市场空间。在这个市场里,长尾书的库存和销售成本几乎为零,销售成千上万的小众图书,哪怕一次仅卖一两本,其利润累计起来可以相当甚至超过那些动辄销售几百万册的畅销书。一位曾在amazon公司工作过的员工这样论述公司的“长尾”本质:“现在我们所卖的那些过去根本卖不动的书比我们现在所卖的那些过去可以卖得动的书多得多”(张丽宁,2008)。此外,rhapsody、netflix、itunes等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证明了长尾现象是网络经济模式下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经济规律。

传统商业模式遵循“二八”定律,即20%的品牌或产品占据了80%的市场。“二八定律”强调关键的少数,市场拓展要注意“抓大放小”。而长尾理论则源于经济条件和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二八”经济现象。它强调次要的多数,关注传统20%热门产品之外80%的小众产品,注意挖掘细小需求聚沙成丘的价值贡献。网络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和经济重心向重视“长尾”、发挥“长尾”效益转移。

安德森通过对众多互联网公司长尾现象的研究,发现网络长尾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本质属性,在于对经济要素聚合的便利性,这种聚合包括对供给的聚合和对需求的聚合,这正是长尾理论的精髓所在。安德森把长尾理论的全部内容概括为“无尽的选择如何创造无尽的需求”。具体来说,长尾理论具有以下特征:

(一)供给聚合

供给聚合关注在商品种类上如何提供“无尽的选择”,如何尽可能延长长尾的“尾巴”,即在为用户提品时要遵循“应有尽有”原则,要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满足不同用户的购买需求,特别是满足个别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供给的商品要有足够的数量聚合,通过巨大的数量累积以形成长尾规模经济。rhapsody、netflix、itunes、amazon之所以成为长尾经济的典型,首先是因为它们比传统零售商聚合了更多产品,提供了几乎无穷多的商品选择机会,小众用户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二)需求聚合

对于某种资源的利用程度部分依赖于接近这种资源的人口数量,而网络则能极大扩展接近某种资源的人口数量,从而大大增加发现潜在资源使用者的机会,这就是长尾现象中的需求聚合。google、itunes、amazon、ebay都是通过互联网把资源推介给巨量潜在用户,从而大大增加资源与对资源有需求的消费者相互对接的机会。google、amazon、ebay通过工具条、apis等方法嵌入多重用户环境以发现目标客户,或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如产品关联推荐,促使非热销产品能被潜在客户发现。

(三)交易成本最小化

交易成本主要包括发现商品的成本以及获取商品的成本,它又称为系统摩擦成本。高交易成本意味着系统摩擦系数高,它阻碍系统要素的流动;而低交易成本则表示系统摩擦系数较低,它增加系统要素的流动。处于长尾部分的商品虽然比较稀少,但其摩擦成本却很低,因此销售价格并不高。itunes将整张cd的销售变为单曲销售,用户搜索、购买及下载感兴趣歌曲的成本极低,从而扩大了市场份额。amazon则因邮寄成本而比itunes具有较高的交易成本,但它的库存成本和分销成本几乎为零,其商品销售价格要比众多实体书店要低许多,因而依然被视为低摩擦系统。

长尾理论与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

(一)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的长尾现象

传统图书馆有形纸质书刊的利用,类似于传统有形商品的销售,遵循二八原则,即大多数读者只关注于图书馆少部分热门书刊,而80%的书刊则很少被利用,有的冷门书刊甚至从来没有人使用过。图书馆书刊利用率的调查证明了这一规律。而现代数字图书馆的诞生,特别是网上数字资源建设和网上信息服务的开展,彻底打破了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格局,网上信息资源的利用符合长尾现象。有研究者曾对其馆藏维普数据库的200种医学期刊在2006年1到8月份的下载量进行了统计,并以下载量从高到低排列的期刊序号为横轴,以下载次数为纵轴,画出的期刊利用曲线如图1所示。

图1是一个典型的长尾图形。在网络条件下,几乎没有哪种冷门刊物从来没有读者利用,而且那些下载次数较少的期刊,虽然单独所占总下载量的份量微不足道,但聚少成多,合起来则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产生长尾现象的原因

安德森认为,长尾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生产工具的普及、传播工具的普及和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以网络为基础,其信息的生产、信息的传播和信息的供求都越来越便利,它们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出现长尾现象的主要驱动因素。

1.信息生产因素。安德森所说的生产工具是指网络产品的制作工具,如各种文字编写软件、音频视频制作软件等。在web2.0时代,随着博客、播客、维基、rss聚合、即时通讯等为代表的软件工具及各种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服务社区等知识共享平台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和普及,信息生产变得更为随意和便利,信息专业生产者和业余生产者及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信息生产者的队伍日益扩大,信息产品急剧增加,海量的、内容无所不包的信息资源为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信息生产工具的普及和信息生产能力的提高是产生数字资源长尾的驱动力量。

2.信息传播因素。信息传播工具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集合器和信息集散平台。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成本的不断降低,使其非常方便地将其产品传送到互联网上。网络上各种信息集合器和信息集散平台大量涌现,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生产者进入市场的门槛。数字资源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文献,其存储介质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它们不受存储地点和存储时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存取,大大降低了信息管理和利用的成本。文献传递、开放存取、信息共享的出现,促进了信息的流动,使得以前不受注意的小众用户能以较低成本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吸引各种类型的读者能自由随意地选择文献,各种文献被利用的机会大为增加,最终使得数字文献的利用出现长尾现象。

3.信息供求因素。信息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是指将网络信息产品与潜在消费需求相关联,从而完成信息产品的最终消费,实现其价值。互联网搜索引擎是连接信息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工具,数字化信息有别于传统文献的最重要特点是其检索功能,可通过搜索和检索工具,在数秒时间内在数据库中查找到所需数字资源。这样过去无人问津的非热门文献和普通书刊,将会通过搜索引擎的引导而拥有比过去多得多的读者,在数字资源的利用上就形成了长尾。互联网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用户关注点从热门产品向尾部产品转移,如一些网上书店通过关联推荐、用户评论、用户购买历史等各种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建议列表。数字图书馆还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信息推送等在线服务促进更多的信息产品找到合适的用户,也帮助更多的用户找到其所需的产品,从而实现信息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匹配,驱动数字资源利用长尾效应的实现。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长尾效应分析

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高校图书馆的几大骨干互联网络已建成,图书馆合作、开放、共享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对照长尾理论所揭示的几个原则和特征,可发现数字图书馆建设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

(一)数字资源供给聚合不足

长尾理论的第一个特征是供给聚合,即“应有尽有”原则。目前,由于经费和知识产权的限制,图书馆还不能将所有馆藏资源数字化,纸本书刊仍是不少图书馆的主角。图书馆采购的中文电子资源主要集中在cnki、万方、超星等几个大型数据库上,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普遍缺乏实用价值高、经过深加工的国内外理论研究、学术动态、学科发展信息等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

目前,虽有众多图书馆联盟出现,但数字图书馆建设仍是各自为政,许多图书馆仍热衷于自己组网建库,不愿与外界沟通共享,馆际资源整合及区域合作缺乏整体协调,大量信息资源重复存储在各馆系统内,形成资源割据。又因电子文献资源组织收藏缺乏统一标准,管理系统软件和集成系统不统一,信息服务能力存在差异,系统数据很难相互利用,数字文献和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机制建立的难度较大。数字图书馆统一的资源揭示平台和知识组织体系的缺乏,导致馆际互借和网络文献传递服务的规模和范围很小,制约了长尾效应的发挥。

(二)数字资源需求聚合不足

长尾理论供给聚合的另一面是需求聚合,即通过有序排列、关联推荐等资源揭示方式,让更多的资源为用户所发现,引导读者的需求不光关注主流资源(热销产品),还要关注长尾资源(冷门产品)。现阶段,只有少数大型数据库供应商,如cnki已通过引文链接、知识元链接等,向读者推荐相关知识信息。大多数数字图书馆目前建设的重点还在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和商业数据库的购买,尚未对本馆积累的流通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将用户的需求与数字资源进行有效对接,通过关联推荐来引导读者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聚合资源需求。

(三)降低摩擦成本不足

大多数图书馆不以盈利为目的,尽可能降低摩擦提供低成本服务应成为其追求的目标。数字图书馆在供给聚合上的不足,影响到用户对长尾资源使用的交易成本。对于读者的长尾需求,发展馆际互借成为图书馆解决供给能力不足的主要途径。但这种服务不是免费的,即使是网上文献传递服务,除了传统的文献费用,读者需要付一笔额外的服务费用,加上馆际互借权利的申请、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通用平台的缺乏、用户发现馆际资源的困难等,在实践应用中,馆际互借这种扩大用户获取资源的途径,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并没有得到普遍推广,用户实际使用比例很低。

长尾理论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作用

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副主席lorcan dempsey(2006)认为:“聚合供应和聚合需求是长尾的本质。聚合供应提高了发现水平并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就是很容易让读者去发现和获得。聚合需求就是聚集在一个用户社区,使资源和对其感兴趣的用户接触的机会增加”。长尾理论的本质指出了数字图书信息服务要从信息供给的扩充和揭示、用户需求的发掘和匹配以及降低信息发现和获取的成本等方面强化长尾效应,提高用户满意率。

(一)完善数字资源体系

在数字资源的建设上应遵循“应有尽有”的原则,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应从“占有信息资源”转移到“整合信息资源”及全面揭示馆藏、促进馆藏的利用上来。引进数据库时应关注“数据量”、“覆盖面”、“更新率”,尽量保证数据的包容性。在数字资源聚合上为了保证有足够长的“尾巴”,使用户都能获得所需资源,购买数据库反而需要“大而全”、“小而全”。

数字图书馆在引进常见数据库的同时,应加快馆藏纸质文献、视听媒体材料的数字化转换。采取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因特网上大量开放存取的学术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和组织, 建立开放存取资源地址导航以丰富数字图书馆馆藏。应积极开发网上特色数据库,加大原生性文献资料如地图、政府公文以及绘画、摄影、音乐等影像资料的数字化,使之成为数字图书馆特色馆藏。

数字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无尽的选择”,就必须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积极开发各种协作形式的文献信息共享服务系统或数字图书馆网络集成平台,加入本系统、本地区乃至全国的图书馆联盟,加强横向交流与协作,通过数字文献共享系统或平台实现联机检索、馆际借阅等跨馆协作功能。

(二)强化资源的揭示与引导

数字资源不仅要做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其有序程度以及被揭示的可见度也非常重要。图书馆应把对馆藏的全面揭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使读者能够发现并有效利用所需馆藏。

根据长尾理论的需求聚合原则,数字图书馆应提供用户对数字资源的评论、推荐列表、其他用户的利用情况,形成初步的资源利用建议。正如安德森所说:“没有头只有尾巴,在吸引消费者时就会显得杂乱和无序;人们需要一个亲切的开端,然后通过信任的推荐,去浏览不熟悉的地方”。在初步推荐的基础上,系统应进一步聚合读者的行为和选择数据,深入分析和挖掘用户流通数据,采用rss聚合器等工具分析点击流,聚合用户需求数据, 使之成为进一步推荐、关联的基础,作为进一步配置馆藏资源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参考依据。让用户发现更多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资源,引导读者沿着自身信息发现的路径不断深入和延展,使热门信息资源和小众信息资源之间、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之间建立联系。

(三)降低发现和获取资源的成本

根据长尾理论的摩擦成本最小化原则,不仅要减少用户检索发现所需信息资源的成本,而且要减少他们获取文献资源的其他成本,如时间成本、传递成本等。应对海量网络信息和众多数据库资源进行有序化整理,提供热门或相关站点推荐、专业信息指引库和专业信息指南系统等信息导航服务。在信息检索方面,应本着方便用户的原则,建立统一的信息检索平台,将各种数据库资源集成一体,实现异构数据库的跨库检索,为用户提供无缝的一站式检索和信息获取服务。

应在网络资源分类、元数据管理及跨媒体、跨平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方面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统一的数据格式和统一的著录规则,保证数据录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数字图书馆的共通共享及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创造条件。数字图书馆还可通过嵌入常用搜索引擎、浏览器、学科信息门户等用户环境,如可积极尝试与google、百度等大众搜索引擎合作,将馆藏书目链接到google、百度上,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发现和获取信息资源。

(四)提供个性化服务

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连接资源长尾和用户长尾的纽带,是增加资源供给和需求匹配度的桥梁。长尾服务大都是为了满足众多的“小众需求”,而“小众需求”就是“个性需求”,图书馆应用长尾理论的种种努力就是为了满足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数字图书馆应为读者提信息定制、信息推送、个性化检索及个性化咨询等个性化服务。还可通过my library、rss定制、博客等手段,将信息获取过程融入用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形成良好的用户体验,如读者可以创建自己的资源列表,建立个人电子书架,保存检索历史等。这样既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又发掘了资源和用户的尾部信息。

应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反馈机制,读者对所获得的信息开展评价,通过反馈操作,调整需要的信息内容。信息反馈还可深入挖掘和分析用户行为,识别和细分数字图书馆用户,进而巩固图书馆的忠诚用户群,发展偶然用户群,发掘潜在用户群,使图书馆尾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结论

长尾理论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启示在于借助网络载体,发掘尾部要素(包括资源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的潜能,利用聚少成多数量上的规模优势取得长尾效益。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图书馆只有通过信息资源的供给聚合、需求聚合以及交易成本最小化,充分发挥长尾效应,才能更好实现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提出的“每本书有其读者”、“每个读者有其书”及“节约读者时间”等图书馆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宁.基于“长尾理论”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变革.图书馆论坛,2008(2)

2.刘雅文等.基于长尾理论的数字图书馆用户保障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9(9)

3.宓永迪.长尾理论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杂志,2007(5)

4.安德森著.乔江涛译.长尾理论.中信出版社,2006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3

关键词:数字电视,信息过滤,增值业务

 

1引言

个性化信息过滤是指从动态的信息源中获取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或者禁止某些满足特定条件的信息流入,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不相关的信息滤掉,仅保存个性化信息,从而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1]。

随着数字电视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除了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外,还能能使用户享受数字电视、数据广播和internet接入等全方位、高质量的信息服务。科技论文,增值业务。但是,用户在享受电视资讯服务时,同样受到“信息迷向”和“信息过载”[2]问题的困扰。我们迫切需要将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应用在数字电视中,以满足电视观众日益俱增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数字电视平台上的个性化信息服务[3]。

2 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在数字电视中应用的必要性

近几年,数字电视增值业务虽有一定发展,但相比于通信增值业务的如火如荼,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在老百姓中不是很受欢迎。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操作复杂、信息服务没有突出个性化应该是主因。因此,可以总结出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对于数字电视的必要性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电视用户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便于系统收集用户兴趣趋向,从而筛选出用户关注的信息。

2.数字电视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广播式的,用户只能从前端不断循环播发过来的数据流中选择自己关注的信息。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3.电视的使用更普遍、更广泛,用户更加大众化,因此个性化的易用性要求较高,一个界面友好的个性化电视应该易于使用、易于学会、易于理解、易于排错、易于维护和易于群体共享。

4.数字电视机顶盒是低成本设备,存储量有限,因此需要利用信息过滤技术将无用的信息剔除掉。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3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过滤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过滤技术依据算法可分为三类: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和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4]。科技论文,增值业务。

1.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比较资源与用户描述文件来推荐资源的一种过滤技术。它可以利用基于关键词的方法将信息源与用户描述文件进行匹配计算,过滤的结果只取决于用户信息需求模型与信息源的匹配程度。它只适合分析文本信息,而对声音、图象、视频等形式的媒体还不能有效地进行分析。

2.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

基于协作的过滤技术是根据用户的相似性来推荐信息资源。科技论文,增值业务。与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不同,它是通过比较用户描述文件,根据其他用户对信息作出的评价来挑选信息。由于不依赖于内容,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文本格式,也可以广泛应用于非文本介质的资源,如视频、音频等。

3.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

基于价值的过滤技术是按照经济的规则来选择信息资源[5]。利用这种过滤技术来选择某条信息是因为选择它所用的开销小于不选择它所损失的代价,信息的长度、评价潜在信息效益时信息对发送者的成本以及质量与个性化的比较等都是需要被考虑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这三种技术各有优劣,不同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要求来选择适合的信息过滤技术。科技论文,增值业务。当然也可以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运用,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4数字电视中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有些技术可以借鉴其它领域(比如互联网)的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但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系统与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处理对象和工作环境不同,有些网络信息过滤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并不适合数字电视。一方面,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对象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工作环境是强大的服务器集群。而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系统的处理对象是非结构化的ts码流,工作平台是数字电视终端,其可利用的软硬件资源都十分有限。因此,数字电视中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所采用的信息过滤算法不能太复杂,因此不能直接照搬上面提到的三种信息过滤技术。

根据以上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统计的信息过滤算法,即通过统计各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来确定特征向量和特征向量分量的权重,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统计的数字电视信息过滤算法流程

该算法并不是不是简单地从用户词典中取出几个表示用户兴趣的关键词去匹配*.txt文本,而是用这些关键词及其“概念范畴”的合集组成特征向量集去匹配*.txt文本,由此得到的特征向量集更能体现用户兴趣,及充分体现个性化。这样可以挖掘文本的潜在语义,避免某些包含同义词或多义词的文档被过滤系统遗漏,提高过滤效果。

参考文献

[1]庞雅丽,王彩芬,个性化信息过滤技术,甘肃科技,2007,(3):124-126

[2]延霞.基于信息过滤技术的搜索引擎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0-24 [3]吴学辉,张敏.个性化信息过滤系统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3):96-98

[4]王翠平,基于用户兴趣度的网络信息过滤模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石岩,信息过滤技术在搜索引擎中的应用,农业网络信息,2006,(12):91-93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4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122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15

[作者简介]杨俊鹏(1974—),女,黑龙江克东人。副研究馆员,管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图书资料。

一、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背景

公共图书馆是藏书、目录、馆际互借和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如何提高阅读质量,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更便捷的体验,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新兴的数字化图书馆不仅提供图书馆传统数字服务,更寻求新的自助式服务模式,更好为读者提供真正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产物,将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

过去的图书馆是被动地等待读者前来借书,而自助服务模式则追求“书往读者眼前推、报向读者身边送”的新图书馆概念。新型数字图书馆不仅提供数字资源,而且通过人与知识的融合为用户营造一个和谐的知识生态环境,提供更高层次的知识服务。这需要充分运用语义web、网格和本体等知识技术,对分布异构的海量信息资源进行全面高效的知识发现与获取、组织与整合、开发与利用,根据用户应用环境和实际问题智慧化的提供被结构序化的知识资源服务,并最终使用生动的方式展现、互动起来。

我们不拘泥于单纯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思路,而要将新型社区化图书馆与数字化阅读统筹结合起来,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纳入到数字大社区的总体服务上来,数字图书馆作为数字阅读的一部分内容,而数字阅读又是数字大社区的一方面体现。

二、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将图书馆及机构单位建设风貌、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公告、文化培训、讲座活动通过更新颖、更具科技感的方式展示出来是目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关注的重点。

opac联机公共目录查询是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电子目录查询服务,是用户检索和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

图书馆综合查询实现与opac系统对接,通过触摸屏可以查询图书馆馆藏纸书详细情况。通过触摸屏和opac的对接,使读者能够完成在触摸屏平台上的查询、浏览馆藏、预约等功能。读者可以通过访问馆藏opac系统,达到通过opac系统能够检索到书目信息和文摘的目的,所需的书目记录可以发送到读者手机上,方便读者进馆找书。同时可有效避免超期罚款,提醒读者借阅预约已到的书刊,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帮助图书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数字化图书馆的功能

检索作为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应该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查找需求,读者用户能够在数字图书馆包含的所有资源中进行检索。

统一检索功能是指对本馆的各种异构资源采用统一的检索界面和统一的检索语言,实现对所有馆藏电子资源跨库跨平台检索,为用户提供电子书、期刊、论文、外刊、外文论文和馆藏图书的同构统一搜索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是一个数字资源集中存储、资源共享的大型信息网络系统。

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功能的扩展。数字图书馆包含了三大要素:数字化支持技术、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服务。数字图书馆形式由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两部分组成,具有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知识化、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服务现代化等基本特点。数字化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上要实现的功能是实行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

数字图书建设包括了传统业务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几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各应用部分不是独立存在的,各部分即可以独立存在,也能够耦合在一起,提供数字图书馆整体化的应用与服务。

从具体应用来讲,数字图书馆建设内容为:

1.构建图书馆业务管理平台

(l)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

实现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等的管理,在满足馆内日常业务工作同时,实现传统资源同数字资源的整合,并通过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提供给读者整合的资源。在业务系统之上,实现联合协调采访、联合编目、联合目录、通借通还等具有特色的联合服务。

(2)读者个人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

读者个人数字图书馆门户将传统的服务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整合了,并提供给读者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能够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主动推荐给用户。系统能够通过记录和分析读者(个人或团体)的个人信息和关键行为,识别出用户的各种特征,建立起相应的用户模型,并根据这一模型,主动搜集用户所需的专题资源,向用户推送潜在的有用信息,利用建设门户网站平台功能,达到建设数字图书馆门户的要求。

读者登录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是数字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层门户,读者一次登录后,可以直接获取阅读图书馆的所有数字资源,不用在多个资源间重复登录。

(3)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系统

利用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系统可以对门户欧洲杯买球平台主页的版面和内容进行管理、。管理人员不需要知道网页编写就可以构建图书馆的门户网站,整个体系是全动态框架结构,并能够与各种资源简便结合。对于购买的一些商业数据库,利用跨库检索平台整合在一起,提供服务。

建设“跨平台、跨库资源检索系统”,对现有的馆藏数字资源、书目数据等进行系统整合,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数字资源检索服务,通过使用图书馆发放的借阅证证号登录统一界面即可查询到所有馆藏资源的信息,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数字资源服务。提供全市书目opac的一站式虚拟联合目录检索,能够查询国内其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特色文化资源,围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相关专题组织,建设独具特色的图书馆文化资源。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向市民提供多媒体远程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服务。读者凭借阅证号远程登陆,通过计时学习、自我测评、在线交流等形式,达到自学提高自身素质的效果,使学习网资源与数字图书馆资源交互使用。数字化图书馆和学习网管理平台共用,便于管理员资源加工、数据信息统计、用户信息管理及使用情况统计。数字化图书馆与现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查询整合,实现读者的统一认证,不需要做任何加工,读者查询图书馆文献目录时能够自动推荐相关课程,让读者能够有效利用到学习网的资源。

数字资源加工平台对原始资源进行扫描、导入、加工、标引、提取元数据等工作,建立一个可管理、的数字资源系统。

web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是一个异步异地的交互式咨询系统,既有检索功能的问答型、非实时型参考咨询库,也应具有实时的文字、音频、视频互动型咨询。

实现数字图书馆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提供的传统业务、服务的集成,实现图书馆群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通借通还,构建与数字图书馆应用相适应的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在满足基本图书馆业务的功能下提供电话、短信、手机门户服务,与rfid系统共同建设智能图书馆平台。

数字图书馆实现了跨库检索实现数字资源的一站式检索,读者远程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读者互联网上访问受图书馆内ip地址限制及账号限制的数字资源,并可以限制每个读者的访问流量辅助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控制及分析读者的基本行为。

2.构建数字资源加工、管理和平台

(l)资源加工系统

遵循数字资源加工标引的行业标准,满足图书馆开放服务需求,实现对多种类型资料的资源加工,实现统一。

(2)基础数据管理和资源服务系统

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数字资源的动态和检索提供、图书馆资源访问网站,以及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平台环境和对历史数据的平滑迁移等。

(3)资源系统

遵循数字资源加工标引的行业标准,满足图书馆开放服务需求,实现对多种类型资料的资源加工,,实现统一。其中,基础数据管理和资源服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数字资源的动态和检索提供、图书馆资源访问网站以及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平台环境和对历史数据的平滑迁移等。

五、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技术实现和技术路线

技术先进并不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但数字资源的加工、管理和服务,必须达到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先进水平,并符合it技术发展进步的方向,如操作系统平台无关性(系统能够跨平台操作)、系统可伸缩性(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智能高效的跨库检索技术、与异构系统通讯和连接、对web services技术的支持、提供开放接口利于二次开发等等。

数字图书馆体系可以采用c/s和b/s架构,软件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b/s架构,使用java技术,遵照j2ee标准,三层体系结构,支持跨平台,满足安全性和系统可伸缩发展的需求,以符合it技术的发展潮流,b/s架构是取代c/s架构的一种新的软件体系架构,应用于数字书馆的建设中才能保证其先进性。

通过强大的信息传播和服务模式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将为读者提供拥有多种媒体介质文献、多种语言、全文检索的信息资源场所,并不断地综合最新的科技动态、新科技和新学科的发展趋势,对读者进行信息资源的引导和导航。

〔参 考 文 献〕

〔1〕陈非.浅论图书馆服务创新〔j〕.城市经济杂志,2004,(02).

〔2〕傅安平.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j〕,图书馆,2002,(01).

〔3〕范并思.论加强公共图书馆问题研究〔j〕.图书馆,2000,(06).

〔4〕王茜.推动服务创新,加快公共图书馆发展〔j〕.图书馆,2008,(06).

〔5〕杨桂华.论知识经济社会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05,(09).

〔6〕 程亚男. 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基本原则解读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05).

〔7〕 中国图书馆学会, 国家图书馆. 中国图书馆年鉴

2010〔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

〔8〕 陈华. 对图书馆免费开放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09,(04).

〔9〕陈雅,谭华军,郑建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web日志分析技术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1,(07).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5

数字化档案的凭证价值,取决于元数据的整体性,如果对于某份数字化档案的元数据整体中某一项元数据缺失,那么该份数字化档案的凭证价值也就丧失。因此元数据的实施一定要标准化,要想保证元数据在实施中的整体性,只能依靠标准化。

1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内涵

在现有的国际、国内、行业等标准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分析,这些是针对具体的数字化档案类型、用户、业务管理流程等采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元数据模型中元数据功能项的设置分析及对其描述的过程。这个功能的意思是要基于元数据元素、元数据模型。根据这一定义,应该明确的是,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首先是一种功能需求,需要确定需求分析的信息源并施以科学的方法。

2 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信息源

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分析的信息源,是以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信息来源范围为主要的另外包含权威性文献、数字化档案本身、用户等。

就其本身而言的话,数字化档案的分类丰富,有多媒体数字化档案、视频档案、音频档案、图像、图形档案盒数字处理档案,因此,其信息源范围可以是关于字处理档案、图像档案、图形档案、音频档案、视频档案以及多媒体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元数据范围的需求分析。

针对权威性文献而言,权威性文献可以分为法规、标准、政策、规范、最佳实现及理论等,因此,其信息源的分析范围可以是国内外的有关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法规、标准、规范、最佳实践及理论中存在着的有关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的分析。

针对用户而言,信息源的分析范围可以是对文件管理者、档案管理者、数字化档案管理者、计算机系统管理员以及数字化档案利用者所提出的分析方法。

3 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的分析方法

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领域中,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进行需求分析,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其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笔者认为,有两类方法:一类是自上而下演绎分析法;另一类是自下而上归纳分析法。

3.1自上而下演绎分析法

3.1.1文献参考法

文献参考法,以“文献”形式表述有关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等,以保证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是从“文献”的抽象到具体数据元的确定的方法。主要是从所涉及文件管理的文献中概括出数字化档案元数据的需求。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元数据项目是运用此法的主要代表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文件管理的中凭证要求(简称《bac项目》)。

3.1.2理论推导法

从文件管理理论出发进行归纳演绎,以层层递进的逻辑来验证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合理性,即是理论推导法。

目前流行的文件管理理论主要有:文件连续体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运动理论。不论采取哪种理论作为我们的研究依据,都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以澳大利亚元数据研究项目《教育、研究与产业合作项目》(spirt project)为例,他们所制定的元数据主要依据澳大利亚所独创的“文件连续体理论(records continuum thinking)”;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项目《数字化档案完整性保存项目(ubc)》则依据的是文件运动理论理论。按照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相关理论,我们要采取在我国比较流行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3.2自下而上归纳分析法

3.2.1调查访问法

通过对文件创建人员、文件管理人员等相关的专业人员等进行跟踪访谈和数据分析,按照用户的实际需要,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另外用到此方法的是在跨国联合项目――文件永久性凭证性问题在电子系统里的应用(简称interparpes)。

3.2.2流程实际法

按照档案实际管理的业务流程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的运动为分析的切入点进行需求分析。研究者持有这类分析方法会认为文件管理流程和元数据是分不开的,所以,要理解元数据,就要紧紧联系数字化档案管理流程实际,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传统的手工管理业务流程。

以上方法各有优劣,如文献参考法,可以从宏观上保证建立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具有合法性和凭证性,但建立的标准过于宽泛;理论推导法,可以保证其合理性和系统性,但建立的标准偏向理论性,实用性不强;基于用户访问法建立的标准,其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好,但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流程实际法,即使具有可行和运用性范围依旧被局限。所以说,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分析时,需要综合作用各类所学多种方法分析需求,而不是孤立、单一的只作用一种方法,这样做才可能满足数字化档案元数据更全面和客观的需求。

4关于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体系模拟建构

在以上探讨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内涵、信息源及方法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模拟建构需求分析体系。

首先,根据具体行业、应用领域的目标与特点,确定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信息源;需求分析的信息源主要包括,文献(规范、标准)、数字化档案本身、用户、数字化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其次,对需求分析信息源进行分类整理、审读,综合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源进行分析,简练出数字化档案管理数据的需要并形成需求陈述。再次,针对各需求陈述进行元数据的提炼,将提炼到的元数据进行分类,再将具体的元数据纳入到分析框架。最后,判断元数据元素项的设置,形成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体系模型。

参考文献:

[1]阴庞龙,何景武. 大型客机构型管理研究[j].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9(s1)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数字档案馆 数字图书馆 咨询服务模式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信息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文章探讨数字图书馆的一些咨询服务模式,以从中寻找对于数字档案馆的一些启示。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来,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人类已经正式迈入了数字化时代。档案馆作为保存资料的场所,与图书馆一样面临着数字化的过程,并且可以通过对外提供咨询服务得到额外的收入。

1 数字图书馆的咨询服务模式

网上参考咨询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出现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也称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现已成为数字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基于网络合作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综合运用了faq、电子邮件和实时交互技术,最全面地体现了参考咨询新特征,代表了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因此,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1.1 数据库的开发

数据库是文献资源保障系统的重要来源,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得以在网络环境下长期生 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文献收藏特点和用户的要求,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热点,开发特色数据库,包括专业特色数据库、教学和科研 成果数据库、学术论文数据库以及地方文件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新的生长点,对于丰富的网络资源,参考咨询人员一定要充分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1.2 提供专题服务

专题性参考咨询服务是网络环境下的最高层服务,主要由具有专长的参考馆员承担咨询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对某一特定的主题进行跟踪检索,把经过筛选的最新检索结果,以书目、索引、文摘、全文、汇编等形式提供给用户。

1.3 建设网络导航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为了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性、系统性较强的信息,我们不仅要从网上获取信息,还要通过评价对信息资源加以 选择、通过整理归类和专业标识后,以超文本方式给用户提供联络点,引导用户去检索、下载、使用具有高附加值的信息,引导用户正确、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1.4 做好参考咨询合作

即由多个图书馆或相关机构联合起来组织一个合作式的参考咨询系统。通过合作的方式,使用共同的标准,面向更大的网络用户,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问的读者提供最好、最准确的参考咨询答案。

2 数字档案馆的咨询服务模式探讨

服务主导型数字档案馆以信息服务为主,以用户为中心,信息服务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因而更易实现信息的反馈,更具交互性。档案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利用者的需求,从而提供有用的服务资讯。服务主导型数字档案馆的信息服务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2.1 建立统一的档案馆信息访问平台

档案馆的数字化资源,不管是自建的馆藏特色电子资源还是从因特网上查找到的有用文献信息资源,由于各种因素而形成的不同结构、不同平台、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库,往往在不同型号的服务器上,使用不同的检索系统和数据库平台,采用各自的浏览器,缺乏统一和互相兼容。统一信息访问平台主要解决异构平台的信息资源检索,向用户提供方便检索的统一界面,让读者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到自己所需的原文献。

2.2 数字图书馆咨询模式的借鉴

数字档案馆的网上参考咨询是数字档案馆为解决用户在利用数字档案馆的各种资源、工具与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的一种基于网络的参考咨询服务,也是服务主导型数字档案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服务主导型数字档案馆的网上参考咨询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在网上对各个信息数据库本身如何查找、操作步骤等作介绍、说明。(2)汇总常见问题,用于解答用户询问频率较高的问题。即将读者经常询问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咨询问题进行分类组织,编成列表,并提供给用户查询,或由解答员登录web 页面,对问题进行解答或转发,同时给用户发送电子邮件,通知处理结果,用户可在短期内收到答复。(3)实施文字互动咨询。能进行实施文字交流,用户可以与参考咨询中心进行点对点的文字交流,实施解决问题。咨询馆员不仅可与用户进行实时文字对话,还可随时给用户推送网页和多种格式的电子文件,并引导用户对网页进行同步浏览。(4)实施视频咨询。用户可以利用普通的pc 机、视频采集设备、耳机和麦克风,实现与工作人员的零距离接触,可以达到利用者到馆与咨询人员当面交流同样的效果。

2.3 建立数字档案馆的个性化服务模式

服务主导型数字档案馆的个性化服务是指数字档案馆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主动推送档案信息的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是按照用户需求来理解、设计、提供有关方法和技术,把提高用户的信息利用能力和效率作为服务的根本目标和评价标准。

2.4 完善数字档案馆的信息服务协作平台

信息服务协作平台是数字档案馆之间开展信息服务协作的工具。当用户的信息需求或服务需求在该数字档案馆系统得不到满足时,用户可以把这些信息需求和服务需求,通过e-mail或web表单形式,提交给数字档案馆的信息服务协作系统,由其他建立协约关系的数字档案馆进行代查代检,并通过网上文献传递将结果发送给最终用户。

3 信息资源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应包括四大任务: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开发、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其中,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无疑是实现数字档案馆 的核心,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备条件。

由于档案信息形态及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档案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数字档案馆所需的软硬件系统也相对复杂。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数字资源建设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也很短,所以,在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中,追求一步到位的想法不仅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

基础设施建设应按照本馆的工作实际和所能投入的财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使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能。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采用成熟技术策略。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的建设策略应是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主流的设备,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所谓新技术。二是量力而行,分步建设。三是寻求联合与合作。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可考虑采取自己建设与"外包"相结合的方式,即将部分数字化工作承包给专业数字化公司。

总而言之,参考数字图书馆比较成熟的咨询服务模式,对于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申欣.数字图书馆下的信息咨询服务[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年17期.

[2] 彭忱.服务主导型数字档案馆的资源建设[j].《北京档案》,2008年第6期.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7

关键词:自动排版;个性化定制;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137-3

0 引言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为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可能。信息内容变得唾手可得,用户对信息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信息本身具有的涵义,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辅助科学交流和知识共享,信息应用正在取代信息获取成为互联网核心。出版业的信息应用,集中体现在数字出版方面,而个性化定制出版又是其中一种特色鲜明的全新的出版形式。它允许用户介入出版过程,根据用户指定的信息需求,整合多种出版资源,最终包装形成个人属性强烈的信息应用产品。这一过程既体现了人机交互行为,又是用户信息系统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上,个性化、差异化作为定制出版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最终为用户呈现的出版物产品上,因而,作为包装前一环节的排版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依靠编辑力的排版工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大规模定制的需求,更无法支持个性化环境下的信息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自动排版这一概念,从探讨其必要性方面着眼,阐述了自动排版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和现实意义,以期缩短个性化定制出版的流程,为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体验。

1 自动排版的必要性

自动排版是一种机器完成的排版方式,根据一定原则适当地安排内容以适应设计要求。它虽然由计算机系统完成,但智能化地加入了情感设计和空间设计,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出版内容需求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出版物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首先,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自动排版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必然结果。出版业的技术发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数字信息的供求矛盾,而这一矛盾使得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更加强烈。从差异化的数字出版内容、多样化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可以看出,用户信息需求是出版业发展的源动力。数字出版的内容提供商、生产制作商、渠道提供商都在试图改善用户的出版体验,积极推行拥抱用户的策略。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是用户自意识增强和互动性需求增强的表现,包括创建适合用户个人行为的信息环境和建立与用户资料的有机结合等。而自动排版恰好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根据不同的用户偏好和理念,设计专属于用户个人的版式样式,交付给用户一个量身定制的出版物产品,这也正是用户所期望的。同时,排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用户付费意愿。信息丰裕的数字时代,用户拒绝为随处可见的类似出版物产品付费,他们更愿意为定制付费,因而针对用户独特兴趣的自动排版无疑是有价值的。此外,用户不仅仅为购买内容付费,更愿意为体验付费,自动排版的出现就为其提供了个性化服务体验,能够最大程度的接近用户的预想效果,满足他们对出版物形式的期望。

其次,从编辑的视角来看,自动排版有利于解放编辑生产力,有利于丰富编辑成果展现。编辑作为出版业的主力军,更应该及时地丰富自身技能以满足行业发展和职业要求。如果把编辑的成果比作糖果,那么排版工作就是多彩的糖纸,第一眼看中糖纸的人更愿意剥开糖纸品尝,因而,出版物的排版设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是否愿意进行阅读。纸质出版物的排版工作是由美术编辑利用排版软件逐页编排完成的,他们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出版物封面和封底,而内容页面的排版基本相同,无明显变化。数字出版已经不能沿用传统的排版方式,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排版方式在耗费大量编辑资源的前提下,仍无法满足即时排版的制作要求,另一方面,用户在体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运用自身的审美品味评判出版物形式,这就要求出版物具有不同的排版风格。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版式排版和流式排版的概念。流式排版和版式排版是对出版物的内容元素进行不同版排处理的排版方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版式排版的版面是固定不变的,而流式可以自动缩放以适应不同版面大小。此外,基于publisher的流式排版缺点在于无法根据用户的阅读偏好进行调整,由此提出自动排版的概念,它将版式与流式结合起来,减少排版过程中的编辑干预,解放编辑生产力,允许编辑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为其选择出版物的外包装,丰富了编辑成果展现形式,创建了更高水平的自动化编辑系统。

最后,从出版产业的角度来看,自动排版有利于出版产业实现各种出版形态的融合,提高出版产品生产效率。在出版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出版的定义越来越倾向于其技术属性。从传统的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这一领域的知识应用与获取也发生着变化。无论是以亚马逊电子出版市场为代表的统一平台下的单体出版模式,还是以cnki学术文献库为代表的统一平台下的集成出版模式,亦或是以中国科学院oa平台为代表的自由平台下的集成出版模式,都破除了以纸为中心的出版理念。伴随着数字内容生产技术、出版技术和文档内容编排技术的出现,按需印刷、新媒体出版、个性化定制出版、自出版等出版新形态逐步得到了实现。其中,排版技术是文档内容编排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恰当地处理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特色版式设计。而传统排版方式,设计单一、版式简单,无法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出版要求,由此提出了自动排版的概念。自动排版是当今排版领域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商业印刷制作领域的应用已经愈来愈广泛。它能够很好地适应web2.0环境下的出版发展,利用计算机设备动态智能地解决关于排版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一个完成的排版流程,协助完成动态出版。

2 自动排版的概念

从上述三个层面必要性的探讨中可以归纳出其定义:自动排版是个性化定制出版的一种排版方式,它力图减少编辑过程中人的干预,将重新组织好的出版物内容,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排版规则自动地灌排,调整其格式,使出版内容呈现出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阅读需求的版面形式。实际上,自动排版是自组织理论的一种实践应用,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的组成单元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约束下自发的从无序状态组织成一种有序结构的过程。1系统中的自组织功能愈强,系统的持续发展动力就愈强。自动排版是在一定的排版条件和排版规则下,内容元素根据参数值的不同,从杂乱无章的状态到结构化有序归位的状态,具有生成偏好版面的目的趋向性特征,是排版工作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进化过程。其中,排版规则和算法是自动排版的内容组织标准和指令,影响着自动排版的顺利完成。

2.1 区别于传统意义的自动排版

传统意义上的自动排版处于印刷环节,目的是在印刷过程不间断的前提下,连续地印刷出不同的出版物产品。而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自动排版。它是为出版物封装做准备的。由于个性化定制的数字出版物不存在大批量的纸质印刷行为,封装即是出版物生成的最后一个环节,从某种角度来说,自动排版处于数字出版物的发行环节。

目前,论文的自动排版、试题库的自动排版、工程图的自动排版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尚不成熟的自动排版应用。关于论文的自动排版是按照标准的论文模板的要求,处理输入的未排版论文的内容,调整其格式,并输出完全符合模板格式规定的论文。试卷的自动排版是试卷版面生成的过程,根据特征将试题划分为多个单元,不同内容在一定规则指导下,被逐步选择,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并有序化归类布局。工程图的自动排版是根据幅面、属性,自动地将其布置在卷筒纸的打印范围内,在保证打印位置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纸张。这几类应用虽都属于自动排版的范畴,但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

2.2 区别于word的自动排版功能

方正飞翔、indesign等专业排版软件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冲击word的自动排版功能。word自动排版功能是在有很少人工接入的情况下,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格式,运用智能感知技术,进行排版。但是要实现完全的自动排版,用户必须在录入之前设定格式,格式相同的段落需要重复进行手动编排。它有一个说明性样板,包括规定好的字体、字号、段间距、行间距等基本版面要素,在导入文档内容后,对其进行扫描,保存各部分格式和信息。word更多地体现一种人工干预和预先设定的过程,是待用户自己输入内容后直接套用模板。而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是已经获取内容后的自动排版,自动排版的规则也是区别于word固定格式的一种个性化表现,体现了结合偏好的自动化排版过程。

3 自动排版的意义

自动排版不仅仅是排版软件的智能化应用,支撑其兴起和发展的动力是数字出版技术,技术资源、内容资源的博弈与融合,必然会成为未来出版业的核心竞争点。研究自动排版的意义在于:

3.1 增加信息内容的附加值

自动排版不是针对某一本书,而是可以将自由组合起来的内容进行自动编排。信息的多元化、海量化、无序化是在知识爆炸时代的显著特征,将这些信息根据用户的需求高效地提取和组合,是满足用户知识偏好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排版方式,无法将不同的信息内容依据用户偏好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使能够呈现出来,也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浪费成本。自动排版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节约成本方面起到了不小作用。它在不增加计算机运行负担的前提条件下,将人力资源和计算机资源结合起来,对信息内容资源进行了二次利用,增加了知识内容的附加值。此外,自动排版在计算机系统内部完成,缩短了出版物生成时间,为信息内容的价值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是知识组织理论的应用拓展。

3.2 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对于传统的纸质图书而言,版面设计在编辑环节,不需要用户参与,编辑按照个人审美标准和同类书的排版风格进行版面编排,用户被动的接受版面样式。某些情况下,编辑可能会在进行用户阅读习惯等调查的基础上排版,但仍然无法避免统一单调的版式设计。而自动排版,是根据用户偏好,实现出版物内容的个性化呈现,它是对内容的一种包装,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体验。自动排版后的出版物是已经封装好的出版物,可以直接传递给消费者。同时,封装既是内容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保护意识的体现,又将自动排版视为智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成果,保护了自动排版的知识产权属性。从用户的角度来说,需求的知识内容被封装成了一个新的出版物,即使是相同的内容需求,不同用户得到的封装版本也具有不同的版面风格,满足了个性化时代的差异化需求,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自动排版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营销手段,用户的购买决策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自动排版是出版商为影响购买决策能够作出的努力之一,它能够尽可能地缩小用户阅读时的感知质量与阅读前期望质量的差距,为保持用户粘性、培养用户忠诚度提供可能。

3.3 为可变数据印刷的发展创造机会

可变数据印刷(variable data printing)是按需印刷的一种,也是传统意义上印刷环节自动排版概念的衍变。它是指在连续印刷的过程中,通过改变数据信息印刷出不同的出版物内容,又被称为可变信息印刷、定制印刷、信息印刷等,数据库出版也属于这一类。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它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包括内容、格式等页面要素,针对不同的客户进一步进行设计而成。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可变数据印刷的前一环节,但是在数字出版时代,它也可以看作是可变数据印刷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出版物交付给消费者的最后一个环节实现个性化定制。它将智能聚合后的用户信息内容需求,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版式,自动将文本内容和图片灌进页面当中。因而,自动排版在数字时代创新了可变数字印刷的发展途径,拓宽了可变数字印刷的发展视野。

4 结语

自动排版在个性化定制的背景下产生,本文阐述了其必要性,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一个自动排版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论述了其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意义。自动排版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排版理念,是对传统编辑排版的数字化改变。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排版的自动化,而结合用户阅读偏好、设备偏好、知识偏好的自动编排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仅提出了自动排版这一概念,后续研究可以在自动排版的实现流程、相关技术、排版规则制定、版式生成算法等方面展开,以期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为个性化出版物产品和个性化出版服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陈富忠,刘衍聪.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工程图学试题库自动排版技术[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

[2] 侯霞,孟飞,杨鸿波.文档编辑与排版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

[3] 基于publisher自定义模板的自动排版系统[j].计算机时代,2011(3).

[4] 杨杨.基于试题库的试卷管理和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10).

[5] 马吉全,金英,宋成杰,尹明.毕业论文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

[6] 张钌.在线科技论文编辑和自动排版平台研究[d].兰州大学,2013.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8

〔关键词〕开放大学;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1 开放大学文献信息资源用户群及其特征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原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基于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的环境,综合运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人们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学习机会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立的开放大学,是开展学历补偿教育和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职业证书等非学历继续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高等远程开放教育实体。开展高等远程教育除构建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网络外,还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适合学习者远程学习的多种媒体学习资源;二是对学习者远程学习的支持服务。人们在创设有支持的远程教育学习情境时,将目光聚焦在数字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创新服务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通过高速宽带网络运行提供用户特定需求服务,并可实现跨库检索的分布式超大规模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群。信息资源形式多样,可以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硕博论文、会议论文、考试题库、教学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专题文库等多种知识资源。数字图书馆运用了数字信息传播、呈现、储存和处理的优势,组织、管理和展示资源,构建结构清晰、便于查询的认知环境,能够形成专题性的学习园地、学习社区,使资源为学习者、使用者服务。另外还可设置特定栏目、服务导航及咨询系统,提供交互、评价和反馈方法,发挥资源的开放性、灵活性、共享性和信息交流即时性的特点,促进学习者交互,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在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构成要素中,资源建设是基础,技术平台是支撑,用户服务是根本。无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现代数字图书馆,服务是其核心所在,是不变的主题。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基本矛盾已经由藏与用的矛盾变为信息服务效率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围绕着用户的信息需求来策划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是当今数字化图书馆工作的基本理念,基于服务对象特征和需求的用户研究是图书馆提升服务的关键,构建以开放大学文献信息资源用户群需求为导向的开放、互动、合作、共享服务模式,是对新形势下开放大学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的前瞻性探讨。

从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特点来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既有专职与兼职的教师,又有自主学习为主,面授为辅的开放教育学员,甚至还包括社区民众,或部分研究生。近年来,很多省级电大的远程开放教育已涵盖了所在区域学习型社会的服务功能,“数字化学习港”、“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中心”、“社会学习服务中心”等相继挂牌成立,而图书馆也相应地成为“学习港”、“学习中心”或“服务中心”资源库的承建者。因此,分析与界定开放大学图书馆服务对象与范围,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

远程开放教育数字图书馆服务用户群包括:开放大学系统内的教职员工、占绝大多数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人员以及社会化学习的潜在用户。对于接收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而言,他们是参加业余学习的“当班”成人,呈现以下特点:(1)涉及范围广(遍布不同的年龄层次、社会阶层、机构岗位、城乡区域等)。(2)数量庞大(目前江苏参加电大系统学历教育的达20多万人)。(3)多样化不平衡(来源复杂,知识背景与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且在学习动机、学习环境、认知习惯、学习规律等方面差异明显,学习者进修目的不一,有的为求职谋生而学,有的为充电提高而学,有的为娱乐兴趣而学等等,从而形成其学习积极性的不相同。其文化基础或知识功底亦不同,接受教育及学习的能力参差不齐)。(4)信息素质层次相对较低(参与远程教育的大多是无缘或错过正规教育机遇的人群,故学习能力整体偏低,具体表现为:缺乏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网络知识水平偏低,许多人不具备远程学习能力者应有的信息检索能力,对自身的信息需求常常无法清楚表达,对网上教育的接受,只局限在所开设的课程之内,无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辅助学习。他们一边要补充学习文化知识,一边还要履行社会、家庭的责任,生活在工学矛盾夹缝中,承受的压力和困难大,大多数是在职求学者,学习过程一般会受其所处社会环境及工作条件等因素影响,其学习时间和空间受到一定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需要得到图书馆突破时空的文献信息支持服务,因此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5)实用目的性明确(对于学习、考试、毕业论文写作等直接相关的教学及辅助资源需求更直接)。(6)远程互动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较少,而主要通过网络等非直接形式)。学习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给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多的难题。因此建立适应成人业余学习特点、开放多元化、开放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中,教职人员普遍是“多面手”,有的身兼多职,甚至跨学科教学,管课、教课超负荷运转,其结果是教师学科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远程教育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难以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易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大众的认可。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竞争的加剧、远程开放教育内涵建设的推进以及民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诉求,开放教育系统内广大教职人员的职业压力和危机意识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加快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努力通过继续深造、培训和科研提升能力和素质。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情景下,开放大学的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课件的设计专家、教学课程的组织专家、教学资源的传输专家,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中,面授教学、课堂教学、组班教学占主导的状况。开放大学系统的教职人员应建设5个方面的师资队伍。(1)服务型:要求教师具有现代开放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深入研究和理解教育服务的对象,针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有效提供面向所有学习者的各种助学和导学服务。(2)管理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系统分级办学体系,要求教师具有全局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具备相当的教学组织、指挥、协调、沟通和执行能力,具有策划、实施、监控和评价课程教学的相关能力。(3)实践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从事的“职业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在“培养适应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着力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应提升“双师”素质,具有指导本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实践工作的实际教学能力,以及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不断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能力。(4)技能型:现代远程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教与学的时空跨越,师生的相对分离,教与学的行为实现必须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来联系、交互以及整合。因此,及时跟踪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实际应用,有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手段、工具开展教学管理和服务是十分必要的。(5)学术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开放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坚实的专业学科背景,能够在专业学科领域有效地与学术界同行交流与对话,具有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相适应的学科研究、教学与教学管理研究、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科研能力。

2 开放大学文献信息资源用户群的需求分析

用户为解决实际问题产生了文献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或知识资源的特定需求,其最终变化发展为用户信息行为,不同的用户群体会产生不同的信息需求,但用户的信息行为通常都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齐夫最小努力原则,即用户都倾向于易于查寻、易于接近的信息,而容易忽视其它有用信息,也就通常所说的易用性。二是穆尔斯定律,即“一个情报检索系统如果对用户来说,取得情报比不取得情报更伤脑筋和麻烦的话,用户就会倾向于不使用该系统。”也就是情报资料的可获得性。穆尔斯定律告诉我们,接受信息是需要花费一定精力和时间的,因此人们并不总是乐于去接受信息。

对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者来说,需要通过方便、可靠、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依程序完成入学指导、个人学习计划制订、课程学习、复习迎考、实践环节、毕业论文、学位申请等必不可少的环节。开放远程教育学习者受教育与查阅信息主要以业余时间为主,且因其居住相对分散,流动性大,不易集中,不方便到图书馆阅览,因此他们希望图书馆服务能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将服务延伸到家庭、宿舍、办公室等任何有条件使用网络的地方,同时成人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获取信息的能力整体较一般,这就使得成人学生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不积极,多以能提供其课程、课件、考试、论文等所需各种具体的、实用的知识为主(如开放课程、多媒体课件、试卷库、学历论文库等);相对而言,对传统纸质印刷型书刊的借阅率普遍较低,更希望比较直观形象的视听资料、网上信息等。此外,由于很少有机会及较多的时间参与校园生活,以及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切磋,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孤独感和疏离感,虽然,学习的自由度和弹性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会慢慢消退。因此,及时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愈发显得重要。

对于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职人员来说,教师需要进行课程教学和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模式探讨、学科研究等等;科研人员要开展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技术人员要开展远程教育技术研究;管理人员也需要进行教学管理研究。其信息需求呈现科研用户的一般特征:在网络环境下某些前沿领域与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以信息内容为主的信息环境,距离已不再是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障碍,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可网络获取性是用户判断和选择是否经常利用这个图书馆的主要驱动力,因此科研用户对印本文献的依赖已逐渐减少,电子信息资源已成为科研者获取信息的主流,集全文浏览与检索于一体的全文电子数据库更受青睐。在数字图书馆时代,面对海量、纷杂的数字信息资源,多元个性的用户需要得到的不是“你有什么,没有什么”,而是“如何帮助我得到什么”,他们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需求是集咨询功能、信息检索功能和文献信息提供功能于一体的信息集成化服务。文献信息资源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是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显而易见,开放大学的教职人员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体现在提升自身的教学、管理、服务和科研水平方面。

3 构建开放、互动、合作、共享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开放大学图书馆是为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提供教学和科研以及社会学习支持服务的一个部门,涉及各种使其正常运作要素的投入,如文献信息资源、专业人员、馆舍和设备等等。有投入就要有产出,就要讲效益。效益目标是现代组织机构运营的根本出发点和努力方向。

目前一些省级电大数字图书馆已经取得的成效体现在:有效服务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和科研,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进行用户管理,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时空限制,采用一站式文献信息资源检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助式集成化服务,自建了体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特色需求的数据库,数据库更新和资源建设持续进行。调查研究的数据表明,基本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现今存在的不足和需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方面:宣传推广使用力度有待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有待提高,深层次信息服务如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有待拓展,与信息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还有差距以及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趋势的研究、应用还不够积极。为此,开放大学图书馆必须树立效益目标新理念,其最大的效益应该体现在对教学、科研、社会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性上,构建开放、互动、合作、共享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理想选择。

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检索与浏览、内容访问、资料数据的组织和收集、智能个性化主动服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模式息息相关。有专家学者认为,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模式可以从以技术为中心、以资源为中心及以用户为主导3种类型来展开,而需求主导型建设模式是以主动、适时地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为中心,根据信息资源流和用户信息需求流两个方向,来组织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流程。它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自助服务”为主要形式,用户在信息的查询、获取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用户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等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一种网状的、多节点的流程。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以用户为中心,更好地满足用户数字信息需求。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清楚地表明了在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时空等方面的开放性。由于职业、专业、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用户文献信息资源信息需求的内容、信息量、载体形式、服务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信息需求呈现开放化、社会化特征。开放大学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既要满足重点用户、一般用户的信息需求,还要满足少数用户的个别信息需求。既要提供一般性的信息服务,更要提供深层次的增值信息服务,最终建立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多元信息服务体系。

互动性是远程开放教育的特征要求,也是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的数字化环境的关键。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体系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图书馆服务人员与用户之间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数字图书馆不应只是一个“机器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系统,而应该是一个用户――机器――专家――用户积极互动、广泛交流的活的信息社区。在这个社区中,一方面机器与人之间进行智能、快捷、方便、友好的交互,用户从信息系统中获取信息,计算机系统智能地挖掘用户特征爱好;另一方面用户之间、用户与专家之间也进行广泛交流,具有相同或近似信息需求的用户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探讨信息资源获取和使用的经验方法,交流心得,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甚至用户还可以将已有的信息资源整理上传与他人共享,实现单向交流向双向、多点网状信息交流的转变,体现web2.0的知识服务功能。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应以网络为交流平台,通过虚拟咨询台、合作数字化参考、实时参考咨询等实现方式,将用户、专家、学科专门知识联系起来的问答服务,尤其是建立在本馆特色信息资源基础上的专题知识咨询服务。通过网上图书馆论坛、博客、电子邮件、实时网上通讯工具等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咨询、交流、答疑,建立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与用户信息库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听取用户的意见与建议以便查找工作中的缺陷。

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系统办学特征以及社会化学习服务发展趋势,使得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不断向下延伸,服务范围将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电大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起点低、起步晚,信息资源又呈现爆炸性增长,现代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更多地表现为“存取”能力上,因此,整合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争取主管部门政策性支持,通过合作共享开展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是发挥系统优势以最小化成本达成最大化服务的必然选择。目前已有部分省级电大利用区位和政策支持优势,实现了与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省级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开展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加入了所在省区的文献信息资源信息保障系统。

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须改变单一的垂直管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构建以开放大学的校本部数字图书馆为服务中心,以地方开放大学分部网络信息服务为支撑的互动、合作、共享的服务模式,努力实现系统内学习支持服务的开放性、广泛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开放大学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模式从本质上就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整合信息知识服务模式。它要求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各组成要素(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用户、服务功能、服务策略、服务方式、服务人员和服务机构等)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使用户得到动态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带有问题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和学习策略性质的知识服务,从而构建一个面向用户的、高效能的、综合化的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和模式。这一服务体系和模式是以数字资源和服务内容的整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的整合为保障,以服务功能的整合为架构,最终实现用户统一身份认证、数字资源整合、异构统一检索、课程教学参考、数字参考咨询、网络学科导航、个性化服务等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实现对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的有效控制,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效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平台。

服务是图书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服务模式的创新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在不断探索求证中发展着。随着网络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开放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内容会日趋增加,服务模式也会不断创新,但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实现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最大价值,从而达到图书馆与服务对象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毛军权.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师群体角色定位模型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0,(1):34-35.

[2]吕俊生,宋粤华,陈炜.科技用户信息行为变化与服务对策[j].现代情报,2008,(3):31-32.

[3]陈亚召.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j].图书馆,2009,(2):106.

[4]曹志梅.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服务模式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17.

[5]王知津,侯延香.我国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模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2-4.

[6]郭海明.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5,(10):1549.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9

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模式发生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捉襟见肘、独木难支,急需创新理念与方法。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知识,掌握互联网基本操作技术,寻找与学生的共同语言,借助互联网平台,不断创新服务工作方法,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发挥高校图书馆传播思想的作用。该文就此展开论述。

1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主要功能是提供文献资料,传承文化知识,为读者提供便利化的阅读服务,起到教育读者与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发挥这种功能要借助大量信息资源,这就离不开馆藏资源的支持;高校图书馆主要面向广大师生提供阅读服务,但在新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转变服务方式,推行全面服务策略,向社会逐渐开放,吸引更多的读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图书馆只有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需要借助大量知识资源,高校图书馆承担此重任,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这都给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提出更高要求,接下来笔者主要论述创新措施。

2 高校图书馆创新思路分析

“互联网 ”时代下有两大特性,既便捷性与丰富性,这两点也是传统高校图书馆的薄弱处,因此立足于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改变传统观念与思维方式,满足时展要求。

2.1 信息专业性

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用户,图书需求往往与专业信息有关,但受到知识产权影响,网络上关于专业性的信息并不是很多。因此用户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时往往无所得。高校图书馆自身储备着丰富的专业资源,虽然规模可能不大,但专业信息量不容忽视。高校图书馆应该高度重视此优势,不断优化搜索界面,扩大用户群。

2.2 信息权威性

互联网信息众多,但用户无法判断哪些信息有用,具有权威性,影响用户的搜索与使用。如果用户需要搜索自己不懂的专业性问题时,难以判断网友回答的正确性。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是比较权威的资源,也是用户最需要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此优势,获得用户信任,培养用户忠诚度,最终实现自身发展。

2.3 补充互联网

高校图书馆本身具有公益性与非营利性特点,因此其与互联网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在“互联网 ”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尝试与互联网相互融合,发挥自身价值。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内部重要的信息服务机构,扮演联系用户与互联网之间的桥梁。通过这种方式扩大自身服务范围与内容,吸引更多用户。

3 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创新措施分析

3.1 数字化的推广活动

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要实现数字化。充分利用读者手机、平板及计算机等设备,利用图书馆现有数字资源,给予读者优质的图书馆服务。这要求图书馆充分挖掘与利用国家数字文化网与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数字资源,不断完善与优化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其次有效整合地方高校图书馆、博物馆及文化馆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将实体资源数字化,强化与社会机构的合作、交流,不断拓宽数字资源建设渠道;最后积累与总结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打造与高校师生紧密相连的数字化平台,构建客户端app,实现信息推广与无缝对接。

3.2 创新图书馆服务理念

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就是服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做好服务。想要创新服务方式首先要创新理念,在“互联网 ”时代下,应该顺应社会发展与形式,更新服务理念,主动应对风险与挑战,促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

引入全方位服务理念。网络时代,用户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因此图书馆服务模式应该向着系统化、层次化及类型化方向发展,通过建立馆际互借,给予用户更全面的信息资源服务。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不断扩充自身学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熟练使用现代化设备,根据用户群体需求将网上庞大的资源群转为该校资源,充分满足师生需求。图书管理人员掌握高校文献资源的需求方式,结合教学与科研发展方向,建设属于自己的特色服务型图书馆。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利益,通过主动联系学生、教师,了解用户需求,采购师生所需的文献资料,同时及时更新与补充图书馆文献资料。

3.3 开展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

当前高校图书馆里大部分采用数字资源,但对于那些地理、地方志及一些特殊的纸质性资源,在向数字资源转换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实这些资源向数字资源转化很简单,但由于这些资源更新性强,转化为数字资源时,不能及时更新,为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而一个详细的数据库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还能推动资源共享。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网络资源建设,对于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适当开设网络课堂,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设置相应的课堂和话题讨论,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或者平板等移动设备很方便地进行在线学习和讨论,轻松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开设专家课堂、名师在线服务等,选取一些权威性的专家在网络上进行视频讲堂或者在线服务,方便读者自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专家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服务。

3.4 提供个性化数字服务

这是一种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模式,借助网络环境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搜索、组织及推荐个性化信息服务,有效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个性化数字信息服务主要有两点:用户根据需要定制所需信息;针对用户服务特点,网络信息库给用户提供最需要的资源与服务。数字信息化发展趋势就是个性化发展,目前已经得到应用。

个人数字图书馆指的是依托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创建的个性化私人空间,其本身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延伸,以高校与公共数字图书馆为基础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服务器性能稳定且有专业管理人员,用户可以放心使用,保障资料安全。比如我国最大的中国知网,推出的个人数字图书馆,以自身资源为基础,给用户提供各项信息服务。

而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可以依靠管理员身份创建结构数字图书馆,定制合适学科与教师的信息环境,进而指导教师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利用其强大功能推测教师信息需求,针对性进行学科资源推送,有效结合服务内容与学术交流,包括参考文献、课题及等,最终实现全程跟?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目的。

数字化用户论文篇10

【关键词】电子服务 平台建设 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电子服务平台是图书馆发展到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图书馆服务的革命,是服务创新的新平台。图书馆电子服务是在馆员的参与下,对图书馆资源、相关信息以及互联网信息进行重组,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为精准化的文献信息和相关动态信息的服务。它是馆员利用图书馆提供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热点之一,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引入了电子服务机制,并在其图书馆门户上建立电子服务导航。

1 电子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与内涵

高校部分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包括科研管理人员,受到时间、空间及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及时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尤其院校经费有限,采购数据库资源能力有限,所以,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人才、数据库),充分搜集整理学术资源,完善文献传递工作,将其进行系统的学科化整合,构建电子平台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尤显重要。

电子服务平台是方便用户在同一个平台上获取信息资源、获得信息帮助、提高信息素养,并顺利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的信息服务模式。其组成要素是空间、资源和服务,ic(集成电路)工作人员是维系这些基本要素、保证发挥其功能的中间纽带,其中,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学科相关资源信息;图书馆馆员负责整理提供该学科文献数据;服务平台工作人员负责收集、整理、提供本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国际发展趋势及相关学科资源。

电子平台整合了与学科相关的各种资源,提供了一站式学科信息发现与获取路径,适应了学科信息需求,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独特而有价值的服务,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图书馆在新形势下深化服务内容、进行服务创新的需要,是提升图书馆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信息服务能力的需要,也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 电子服务平台的特点

2.1 信息资源

在提供给用户的信息资源方面,首先,电子服务平台有着海量的信息,且其内容更新的非常快,推陈出新,满足用户的要求。其次,电子服务平台的信息资源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对收藏的海量文章进行树形目录式分类管理。在虚拟阅览室里,向传统图书馆一样按照主题对资源的种类进行了分类。每个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主题,且便利了读者查找信息资源。最后,它的资源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形式:图片,音乐,视频,文档,书籍等。

2.2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

由于电子服务平台是一个平台网站,面向所有网民用户,信息资源庞大,这对其信息服务技术的要求较高。其技术特点表现在:(1)网络技术能够对信息内容本身进行概念理解,主动的将相关信息进行匹配。在查找信息的同时,不光能够帮助用户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将合适的信息自动推送给用户,实现了人与信息之间的互动。(2)网络还提供了一些辅助工具。如登录快捷方式,用户直接点击就能登录到个人图书馆的欧洲杯买球平台主页;网文摘手是收录网文的有力工具;随笔摘手可以帮助馆主随时随地记录简短信息,保存灵感。(3)文章下载备份工具,用户可将自己个人图书馆中的文章下载到个人电脑上。这样在没有网络访问的情况下馆主仍可以访问本地图书馆备份资料,解决了网络上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2.3 个性化定制服务

个性化定制服务,它是一种为用户“量身定做”的信息服务。按用户的特点来组织信息源,按用户的个人需求或科研课题的特殊需求,系统定期自动地检索符合用户定制需求的信息,并将最适合的结果按用户事先的定制方式反馈给用户。”通过电子服务平台用户不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改变网页的外观格局,也可以进行个性化阅读设置,还可以通过设置告诉您的兴趣爱好,电子服务平台会自动免费为您推送兴趣文章,这种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更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也更能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2.4 知识交流

电子服务平台中的用户既是信息资源的使用者也是创造者。电子服务平台不仅仅只是给用户提供信息,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个平台使用户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撰写文章,并与其它的用户进行互动与交流。即用户既是使用信息的人,同时也是信息创造者。通过这样整个个人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就不断的增多并随时更新,反过来更有利于用户获得其所需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了电子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水平。

用户的知识交流主要表现在:交流的对象不仅仅只是用户之间,还有与网络平台的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基于对话的方式,也可以是转载馆有人的文章、分享资源、发表评论,与馆友通信。通过分享知识,不仅可以对交流的主题有新的知识收获,成员之间还可以知识吸纳共享的目的。

2.5 信息服务模式

在网络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图书馆的管理主要是“文献”为主,其为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形式是封闭式的被动式的等待用户上门的服务,且服务的内容和水平有限,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是有密切关系的。而在社会进步的今天,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较为丰富,服务水平也相应提高,改变了过去落后的信息服务方式,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形式转化为主动出击提供用户服务。

3 建设电子服务平台思考

3.1 深化个性化服务

通过对一些已有的数字图书馆的网站的检索发现,关于用户的服务平台个性化方面,大多数数字图书馆做的不到位。个性化服务是基于用户的信息用行为、特点、习惯和偏好,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需求的服务方式。个性化服务是个人数字档案馆的一个重要特色,它充分尊重用户的个体需求和特点,给用户更多自主选择设定的空间,体现了服务的针对性、主动性。数字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第一,支持界面设置服务。主要提供个性化的欧洲杯买球平台首页风格、页面布局、功能操作甚至版块内容等,建立起最符合自己使用习惯和需求的个性化界面。第二,信息存储。它包括对用户检索过程信息的临时保存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对资源的长期存储,允许其对检索的策略、结果、历史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保存并自行组织管理,便于以后随时调用。例如“我的书架”,“我的检索历史”。第三,定制推送服务。“定制推送服务是指基于用户预先设定的服务种类、内容、时间、频率、通知方式等,将定制的有用信息及时发送给用户,并实现自动更新。”设立定制推送服务,可以自动为用户及时传递其关注主题的最新信息,而节省了用户需要频繁登录数据库带来的不便,极大提高了数字图书馆的的主动水平。

3.2 引入新兴技术和软件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是基于网络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必要条件。数字图书馆可以引进新兴技术和软件来提高用户的信息服务。如利用文献管理工具来对多种类型文献分类或目录树式组织存储,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随心所欲对存储记录进行查找、编辑、排序、统计、、添加笔记、全文管理、链接转换、备份、输出等操作。还有定制推动技术,可以主动的将相关信息进行匹配。在查找信息的同时,不光能够帮助用户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将合适的信息自动推送给用户,实现了人与信息之间的互动。通过引入新兴技术和软件,可以缩短用户查找信息的时间,提高信息查找效率,从而提升数字图书馆为用户服务的水平

3.3 鼓励用户参与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

在传统的数字图书馆理论和实践中,知识把用户作为信息服务对象,而没有注意到用户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中的其他作用。在个人数字档案馆中,用户的自主性较大,它不仅可以分享信息,还可以提供和创造信息。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着重于使用信息。数字图书馆完全可以鼓励用户参与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例如数字图书馆可以让用户参与建设、评价、推荐资源,提高用户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4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电子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所提供的软件工程原理与方法以及数据库开发的er等理论还远远不够,因为电子资源是以庞大的数据库形式存储的数据源,它涉及众多学科,囊括了大量的文献资源,在构建这样的服务系统时,不仅需要专门的规划和设计,还需要符合图书馆管理需求的可行性技术方案来进行指导,既要满足各学科需求,又要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以输入层为例,可以根据资源中包含的学科内容或者资源本身的分类进行设计,例如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并且提供了多种检索主体,另外,还要兼顾系统的用户群体,由于读者的差异,最终使用时就存在多样的检索方式。

4 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

随着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强烈,图书馆成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支撑力量,提供文献信息保障,为本校各学科提供全面、系统、及时的文献资源服务。电子服务平台要求馆员深入到用户的科研和教学活动中,帮助他们发现和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为用户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创新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使得图书馆的资源采访更适合用户需求,图书馆的工作更能得到读者(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图书馆开展服务平台建设,不仅是在新形势下深化服务内容、进行服务创新的需要,也是提升图书馆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信息服务能力的需要。对于图书馆员而言,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电子资源,培养读者的数据挖掘能力,指导读者进行有效选取与使用,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树华.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三个阶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

[2]张立亚.living lirary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

[3]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

[4]魏大威.数字图书馆的科学规划与发展探析: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4).

[5]吴广印.基于“云服务”架构的国家科技文献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