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技巧范文五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2022-11-06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诗歌朗诵技巧篇1
【关键词】幼儿 诗歌朗诵 情感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诗歌作为幼儿文学作品的一种,利用诗歌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丰富知识,发展语言,还能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砥砺品质。诗歌诵读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在诗歌教学过程中,以朗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实现内心情感的流露,增强幼儿对诗文理解能力,感受、领悟诗文中语言的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情感认知水平。
一、教师美语示范,熏陶幼儿心灵
《指南》指出“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给幼儿读书时,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教师恰当、准确的诠释和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是帮助孩子有效地学习诗歌以及朗诵诗歌的一种重要方法,能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1.恰当、准确的诠释。让幼儿能朗诵出诗歌的情感的前提是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对作品的诠释,通过句子解释,丰富儿童语句,让儿童感受作品中的用词之美。解释是为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因而务必做到准确、恰当、浅显、易懂。诠释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画面、视频、亲身体验等。
2.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美文”需要用“美语”来表达,才能让听者感受它的美。由于受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孩子对诗歌的欣赏与创造不能象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轻而易举地来把握,而是要依靠教师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来学习,让儿童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感悟、体会。儿童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如果没有教师真实情感的充分投入,孩子就难以形象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抽象的语言。
二、多种手段运用,发展幼儿情感认知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指南》指出“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所以诗歌朗诵的教学中通过表情、动作等朗诵技巧、信息技术和亲身体验法的运用,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在朗读中感觉到情感的流动和语音韵律的美,发展孩子的情感认知。
1.表情动作等朗诵技巧运用。在朗诵诗歌过程中,幼儿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身姿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同时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在朗诵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表现、表达各不相同的,存在个体差异性,是多元的、可变的,教师要及时给予每一个幼儿鼓励和赞许,使幼儿在朗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
2.信息技术的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定格放大、反复显示画面,视、听相结合,把看、听、说统一起来的功能。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巧妙重组,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使幼儿入境、入情,主动学习朗诵诗歌。让孩子们宛如身临其境,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诗中优美的意境,提升幼儿的情感,通过想象,朗读过程中很有感情。
3.亲身体验法的运用。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亲身体验法,让孩子自己主动参与体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在教学时为孩子提供诗歌中的情境,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寻找风。在与风的亲密接触中,理解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最后根据形容词去寻找生活中相类似的东西,调动幼儿学习的渴望,将“要求幼儿朗读”变成“幼儿自己要求朗读”。
三、搭建多元平台,提升幼儿情感认知
《指南》指出“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通过创造班级、园部的平台,给孩子们展示自己,在提高朗诵的技巧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乐趣,增强自信。
1.班级组织的诵读平台。为了让幼儿有朗诵的场所,为了给幼儿模仿与练习提供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诵会,创设区域“小舞台”很有必要。孩子能在区域活动“小舞台”里自由进行表演朗诵,在宽松的环境下幼儿主动积极参与,让孩子敢说敢表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有时我们还会让孩子进其他班级,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幼儿在欣赏、感受、参与活动的同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朗诵的技巧。
2.园部组织的朗诵平台。我园成为“常州市‘快乐宝贝’幼儿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比赛”的承办单位之一已有四年了,这为我园乃至全市的小朋友提供了一个表演的大舞台。在家长们积极地参与和配合,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演艺大舞台上小朋友用快板、说唱、相声、情景剧等丰富多样的朗诵表演形式,孩子分别获得“快乐宝贝”、“创意宝贝”、“才艺宝贝”、“风采宝贝”、“可爱宝贝”及优秀表演奖等奖项,在活动中,孩子们表演中对诗歌的内容加深了,更加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加自信了,朗诵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诗歌朗诵技巧篇2
论文关键词:创作,朗诵,诗歌,教学法
诗歌教学如何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和强化学员的人文精神,提高学员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掌握文学作品鉴赏的步骤和方法,领悟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文化精髓,自觉地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等培养目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创作性朗诵”教学法。该教学法引导学员对诗歌进行口语、态势语技巧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不仅能使学员更深刻地把握诗歌作品的内涵,还能提升美感、涵养语感、培养战斗精神,提高学员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人文素养。
一、概念诠释
“创作性朗诵”教学法,即师生依据自身对诗歌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对诗歌作品进行口语、态势语技巧方面的艺术加工处理之后的朗诵,即再创造式的诵读练习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
使学员全方位理解把握诗歌的内涵、情感、结构特点,深入体验诗歌作品的语言美、节奏美、情感美、意蕴美,全面提高学员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达成人文素质的培育和滋养。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导学员在初步领会诗歌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悉心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根据自身的认识、理解,对诗歌作品进行口语技巧的处理和标注,即将个人选择的情感基调、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明暗、虚实、连断等标注在诗文当中,然后反复练习,使学员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文教学论文,读出情感。这一步是创作性朗诵的初级阶段,学员已初步融入了自身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二步:对诗文进行态势语技巧方面的处理,即对重点词、句所需要运用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进行设计。比如:朗诵“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句诗时,视线是长、是短、还是中等距离,是虚的,还是实的;面部表情是刚强、坚毅,还是豪爽、豪迈;手势是用掌还是用拳,是用双手还是单手;劈刺的动作是在上区、中区还是下区,是横劈、直劈还是斜劈等,然后反复练习,为下一阶段上台表演做准备。这一步是创作性朗诵的中级阶段,学员在作品中更深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三步:上台表演。即以登台表演的方式,将经过自己二度创作,亦即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后的诗歌朗诵,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向全体学员进行展示。这一步,是创作性朗诵的高级阶段。这时学员对作品的理解感悟、情感抒发和各种口语、态势语表达技巧已浑然一体,学员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已物我合一,从而创造出我“这一个”的诗歌朗诵作品。
四、优势特点
㈠可更深刻地把握诗歌作品内涵。读,是诗歌教学之魂龙源期刊。[1]由于朗读是脑、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化于心,使纸上的诗变为学员心中的诗的过程,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学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因而作品丰厚的内涵是在朗诵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品味出来的。朗读的遍数越多,与作者交流就越深,理解课文的内容就更透彻。[2] “创作性朗诵”教学法就是通过牵引学员的眼、口、耳、心,在有声语言再造文学语言中的艺术形象的过程中,激发学员全部的注意力与创造力,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一次次地建立起情感的互动、沟通和共鸣,让学员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接触中,达成对文学作品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㈡提升美感。文学作品为学员提供了审美对象,而美感的产生还需要学员在实践中获得。创作性朗诵这一实践活动是对精神产品的再生产活动,是人文与个性结合的再创造过程。由于诗歌音调和谐,注重押韵,本来就富有音乐感,[3]而“读”使诗歌的精华润物无声地渗入到学生的心灵中,使学生变得“多情”、变得“爱美”、变得“乐善”,[4] 所以正是在这种“创作性朗诵”的过程中,学员不知不觉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体会到作品不同风格的美语文教学论文,进而感受到诗的美,使审美能力得到提高。[5]
㈢涵养语感。培养语感、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6] 而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感情的朗读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即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内心感情的共鸣,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古人就是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的。“创作性朗诵”教学法即很好地传承了这一做法,使培养学员语感之目的得以完成。
㈣培育战斗精神。“创作性朗诵”强调进入、交融、共鸣,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强调再创造。因而,当学员双眼放射着豪迈的光芒,口吟“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挥手做出抽刀取剑、劈刺的动作时,当他们伴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将右手高高举过头顶,做出由外向内归拢的手势时,当他们双手抱拳,目光炯炯,仰视苍天,高诵“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诗句时,学员与作者已融为一体,“我”就是渴望戍边杀敌、建功立业的李白,“我”就是胸怀大志的曹操,“我”就是气壮山河的岳飞,……学员的战斗精神即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体现。
㈤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陈丹老师说:“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它具有很强的表演性。”[8]正是这样,学员在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情感基调、语音轻重、语速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明暗、虚实、连断等口语表达技巧和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态势语言技巧的过程中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在这一过程中,学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品思想内涵及情感态度,并将自身认识和情感体验融入作品,在物我交融的过程中进行创造,从而提高解读、建构作品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在登台表演的过程中又很好地锻炼了心理素质、形象气质等,从多方面培养了学员的能力素质。
五、注意事项
㈠从理念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员读。学诗当然要从读诗开始,作为语文教员务必要传承这一理念、重视这一环节。其道理在于,“在诗歌教学中,熟读成诵是基于汉语的特点而形成的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数千年一以贯之语文教学论文,自有其独到的价值。宋学家朱熹指出:“学者观书,先须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读,注中训释之意、事物名义、发明经指相穿纽处,一一认得,如自己做出来的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透处。”诗歌教学尤其是这样,只有熟读背诵,才能仔细品味诗句的意蕴,体悟作者的情感与操行,继而咀嚼其中的语文味道。[9]还在于:“诗歌作品的精华都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不读,这些精华是不会自动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缎子上的文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通过读,而且要出声地多读、细读,才能让它在你的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最终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10]
㈡教员须加以指导。教员应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对学员加以教导、提示。“可用体态语进行提示,用目光激发学生诵读的情绪,用面部表情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用手势表示诵读声音的高低、语意的轻重、节奏的快慢……以此来激发学员的诵读情绪,引导学员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11]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龙源期刊。
㈢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在运用“创作性朗诵”教学法时,可穿插采取教员范读、学员领读;按班次、座次,或排、列轮读;单读,齐读,接龙读,分角色读;小声读、大声读、轻声读、喊着读,快速读、缓慢地读;模仿播音、录音、录像朗读;配上音乐、画面朗读,欣赏(录音、录像)性朗读等方法,“让学生观其画、吟其词、入其境、悟其情,教学效果就会事半而功倍。”[12] 这样的训练可使学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兴趣。
㈣大力倡导吟唱古诗词。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更容易让学生进入诗境”。[13]彭士强先生认为,吟唱古诗词对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熏陶情操,健全人格,升华艺术趣味都是有积极影响的。[14]以曲配词诵读,既符合词的特点,又能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融在其中,乐在其中。彭先生说:“曼吟、轻诵、放歌诗词语文教学论文,有助于充分发挥民族语言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古诗词的怀抱,有助于人文底蕴的增厚、精神的升华!何乐而不为?”[15]我们可以选用彭士强先生编著的《古诗词吟诵唱鉴赏》教材,也可选用劳在鸣先生编著的《古典诗词吟唱曲谱》[16],还可选用叶至善先生编撰的《古诗词新唱》增订本(开明出版社1998版)。这本古诗词歌曲集创意极为新奇,是由150首由中外经典名曲与我国经典古诗词配合而成。其经典+经典的配合,使演唱者收获的是双份经典,双份享受。这里热心推荐邵燕祥在文汇报上“跟叶至善一起唱古诗词”的文章,[17]读后,《古诗词新唱》的精妙之处就了然于心了。
㈤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朗读之后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评议,而且评价要言之有物,好在哪里教师或学员要进行归纳、提炼、升华,错在何处,教师或学员应针对性指出,并提出订正建议,使学员获得朗读方法的正确导向。[18]
“创作性朗诵”教学法的效果如何?在对本院2006级44名学员的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41份),认为本教学方法不好的无,一般的4人,较好的11人,很好的26人,达63.4%。认为该方法所产生的效果达到20%的1人,40%的1人,60%的6人,80%的24人,100%的9人,其中认为效果达到80%以上的学员达到80.5%。
参考文献:
[1]龙泉明.读——诗歌教学之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9):4.
[2]马素娟.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和背诵[j].文学教育,2006,(4,上):48.
[3]魏建主编.文学教育[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30、31.
[4]冯晨辰.古诗阅读教学方法趣谈[j].文学教育,2006,(4,上):44.
[5]江亚平.美读学古诗[j].文学教育,2008,(7,上):45.
[6]李丽萍.通过有效朗读培养学生语感[j].文学教育,2007,(11,下):126.
[7]龙平.语感培养的途径[j].文学教育,2009,(1,下):52.
[8]陈丹.古体诗的朗诵技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0):71.
[9]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诗歌教学需重视“读”》,(粤教版高二必修)2009-06-08
[10]刘荣.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2008,(11,上):36.
[11]黄群芳.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2009,(3,下):85.
[12]王跃琳.例谈诗歌的诵读教学法[j]文学教育,2006,(4,上):39.
[13]张守敏.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尝试[j]文学教育,2007,(5,上):31.
[14]何郁.且吟且唱学语文——彭士强先生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9):54.
[15]何郁.且吟且唱学语文——彭士强先生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9):54.
[16]劳在鸣.古典诗词吟唱曲谱[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7]邵燕祥.跟叶至善一起唱古诗词[n].文汇报,2009-7-6,11.
[18]丁志珍.新课改中的朗读教学[j].文学教育,2008,(9,下):119.
诗歌朗诵技巧篇3
由桐城派作家倡导的“因声求气”说对我国古代诗歌诵读做出了重要贡献,清朝的桐城派人物刘大槐在《论文偶记》中这样写道:“(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反复的吟诵可以使读者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而使自己的心灵飞翔于文学作品那充满灵性的世界,达到文我同一的境界。
鉴赏诗古文必须通过吟诵,从作品的音节入手,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气”,进而领会精神,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个性。应当肯定,“因声求气”说正确地阐明了文学作品中声与情的关系,对鉴赏古诗文有重要的意义。
一、示范朗读
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率先垂范可以为学生梳理学习的榜样或标准。教师不仅应在诵读方法上示范于学生,而且还应在诵读内容上给学生以很好的引导。
由于时代的原因,或者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古典诗歌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有些字的字音学生把握得不太好。正确朗读是学习诗歌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鉴赏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示范诵读时要做到准确、清楚。在没有学习诗歌内容之前,学生对于诗歌的创作背景、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并没有很清晰明白的了解,不可避免地出现朗读不到位的问题。“因声求气”是通过诵读来掌握诗歌的主旨,吴调公先生在《古代韵文选·序》中说:“通过声音的高低(振荡的颇率)、长短(振荡时值)、强弱(振幅大小),以及节奏的抗坠、疾徐,音色的喜怒哀乐,对属于语言艺术的诗歌的自我领会,大有别开撰径之感。”由此可以看出,示范朗读时要求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可以与之同悲同喜,这样学生才会感觉有兴趣,并且有意愿去学习。朗读时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去处理诗歌作品,教师在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重音等等。对于《春夜喜雨》教师可设计用短促、高昂的语气,明快爽朗的节奏来表达作者因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而产生极大的喜悦之情。对于《春望》的朗读,教师可设计凝重、沉郁的语气,缓慢的节奏来表达作者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的悲伤,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但同时要注意,朗读是一种艺术,有很强的技巧性,要根据诗歌的内容来调整朗读时的语速、语气和感情,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朗读的意义。
教师的示范朗读在诗歌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示范性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掌握诵读的基本要求,进而再进行深层次的诵读,以达到理解主旨的目的。
二、因声入境
刘勰曾提出“寻声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就是说作者心中的意象与合乎声律的语言文字之间是和谐一致的。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之所以久为传诵,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能把鉴赏者引入想象空间的意境。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吴山人扩》中的一段描述:“以布衣游绪绅间,玄冠白巾合,吐音如钟,对客多自言游览武夷、匡庐、台宕诸胜地,朗通其诗歌。听之者如在目中,故多乐与之游。”意境是古诗文鉴赏的主要对象,出色的吟诵应该是能让自己和听众“因声入境”,产生“如在目中”的感觉。
诵读时可以创设良好和谐的教学情境,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诗的意蕴,仔细地品读每一字、每一句,从而进入诗境。如《天净沙·秋思》,通过反复吟诵,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诗中画面的悲凉气氛,掌握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的内蕴。除了反复吟咏之外,还可以借助一些其他手段,比如乐曲,在优美的旋律中体味诗的意境。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将音乐与文字相沟通,吟诵诗文时,作品语言的声音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分别作用于我们的听觉和视觉,然后听觉和视觉相通,凭借思维,我们便在音乐和诵读声中把握和理解作品的内在意境,进而感受作品的艺术境界。如《声声慢》,这首词的音韵美主要体现在叠字和双声叠韵上,清人徐釚在《词苑丛谈》写到:“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创造出的美妙音乐感,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珠落玉盘”的清脆铿锵之音。一般的《声声慢》要求押平声韵,但是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却是入声韵,读起来急促迫切,配以合适的曲子,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淡酒、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所营造的那种凄惨愁苦之境,一个女子在飘着细雨的黄昏时刻,独自守着窗儿,看着满地凋零的黄花,真正明白“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无限愁绪。
诵读是眼、耳、口、脑整体并用的活动,在认读的基础上动用想象去感受意境,进而体会情感。
三、披情以诵文
刘勰所著《文心雕龙》中提到:“诗者,持也,持人情也。”“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毛诗序》中也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情感性是诗歌最突出的特征,只有富于情感的朗读才能诵出鲜活的生命。
一首诗的感情基调,一定要在朗读前悉心分辨,这个分辨的过程便是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的过程,即读是理解性的读,对诗歌内容加以确认然后投入相应的情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加深情感体验,以致共鸣,因此对诗歌的理解越透彻,诵读就越到位。诵读不同于简单的背诵,诵读是技巧和感情的结合,想做到有感情的诵读。首先应该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身世、处境及创作背景,进而体会到诗人在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情感;其次是注意把握诗中的意象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通常会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景物的出现总是伴随诗人复杂的心绪,根据景物描写选择诵读的语气语调,声韵节奏就是情感的节奏,即“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诵读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创作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诗中景物,“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这八景,作者分别用了极富表现力的词语来形容,展示了一副“悲秋”图。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无感情的诵读无法“求气”,要“披情以诵文”,诵读要达到“声”“情”“气”的完美结合,只有把握了“气”,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精髓。
古典诗歌诵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云:“好的诗词,掷地作金石声。”金石般的美声需要通过诵读才能展现,“因声求气”理论对古典诗歌鉴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诗歌朗诵技巧篇4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六年中北海朗诵乐缘朗诵艺术团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从2007年起和新风诗社、快板乐缘举行了联合演出,到2012年在东城图书馆的合诵;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到首都师范大学;从城区文化馆、图书馆,到街道社区;从地坛艺术节,到法源寺丁香诗会;从慰问老年公寓,到农家院的联欢;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到中央电视台都留下了北海公园五龙亭朗诵乐缘朗诵艺术团诗友们的朗诵声。所到之处,充满了欢歌笑语,也留下了诗情画意。几年来,朗诵乐缘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诗友们,在这里他们相互学习、切磋朗诵技艺。听着他们一个个激情的朗诵,记者很想把这些执着的朗诵爱好者、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平头百姓介绍给我的读者。
王富英:朗诵乐缘的主心骨
今年64岁的王富英是北海朗诵乐缘艺术团的团长。自朗诵乐缘成立以后,他就尽心尽力地为诗友们悉心维护着这个平台,只要是有愿意参加朗诵乐缘的诗友他都主动介绍情况,为新诗友辅导朗诵技巧,并为大家创造各种参加活动的机会。王团长告诉记者:我们这个“朗诵乐缘”建于2007年初,当时我们几位喜欢朗诵的诗歌爱好者,在北海公园五龙亭扎下根后,打起了“朗诵乐缘”的旗帜,我们为什么用“缘”字不用“园”呢?就是取其以朗诵结缘的意思。诗友们在这里秉承的是“健康快乐”的宗旨,大家在一起就是为了自己的晚年增点儿色彩,为自己争取一点儿延缓衰老的时间。
王富英向记者介绍,几年来他们还多次参加了中央电台夏青杯、河北台及宣南杯、殷之光杯等活动,还获得过第四届殷之光杯诗歌朗诵大赛的组织奖。组织活动更是常事儿,去年端午节,他们举行了端午节诗歌朗诵会,诗友们和观众们互动,忆屈原,颂诗魂,朗朗的诗歌声经久萦绕在京城上空。今年清明前夕他们又和兄弟朗诵团在东城文化馆、景山社区组织了四场诗歌朗诵会,用《走向纪念碑》、《不朽》、《雕塑》、《海棠花祭》等经典诗文,缅怀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激情的朗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和赞扬声。
众诗友:与诗为友各得其乐
73岁的朱鸿卯老先生是乐缘的元老,他的声音酷似著名播音员夏青,非常好听。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中荣获了全国“特别奖”,还被《夕阳红》节目邀请为嘉宾。73岁的马如凤,在这里朗诵6年多了,她最喜欢郭小川、贺敬之等的诗,经常将自己喜欢的诗文提供给乐缘让大家分享。
60岁的王志刚是朗诵乐缘的秘书长,团里的琐事他都满张罗,平时为安排大家的朗诵顺序也不厌其烦。63岁的赵淑英用自己的特长为社区写了一首《歌舞团的姐妹》,献给喜欢歌舞的姐妹们。闫新新虽然身有残疾但一点儿也不影响她对诗歌的喜爱,一首《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情真意切。60岁的王卫和,在朗诵乐缘一年多了,他不但喜欢朗诵,还能自己写诗,自己创作的歌颂雷锋的诗《学习你啊,雷锋大哥!》“走过来了,雷锋大哥,你和蔼的笑脸,向我们诉说:十五的月饼送给了他人,稍有闲暇服务于乘客;看病路上推起了小车,大风雨中护送了长者;你是我们的榜样啊,你是我们的楷模!”王和卫饱含深情的朗诵使这首本很平常的诗句有了意境,有了强劲的吸引力。听者被他真挚的情感所打动、所激励。
林语晴是刚刚加入朗诵乐缘的新手,这是她第二次参加活动,林语晴介绍,她刚刚退休一天到晚不知道干什么好,在家都憋出焦虑症了,整天抑郁寡欢的。家人劝她出去走走,她来到北海公园转了一圈,远远听到五龙亭的朗诵声,就有了想加入的愿望,买了本诗集回家就练了起来,上网找到《再别康桥》的朗诵范本,听得入了迷,这些日子整天就沉醉在诗的意境中了。今天一大早就赶到北海公园想趁着人少练练胆量,一试还真有感觉!年轻时就喜欢诗歌的林语晴这回可找到了寄托!
刚刚退休的李曼霞是第一次来听朗诵,打听清楚如何加入后马上就买了本诗集练上了。
还有60岁的杨淑清、55岁的王家安、71岁的高志宏、65岁的魏长玲、57岁的朱海英、54岁的南秀云、65岁的董邦俊、63岁的赵秀贞、60岁的李淑彦、58岁的刘兴、53岁的石巧珍、65岁的郭秀云、55岁的陈立华等等他们的朗诵都很有特点。曾经是朗诵乐缘的一些诗友,有的已成为一些朗诵团体的中坚力量,为弘扬朗诵艺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诗歌朗诵技巧篇5
在教学过程中,如能进行恰到好处的朗诵教学,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作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并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
一、把握感情基调,确定朗诵方向
这首诗如同一曲多声部的交响乐,第一第二节沉郁,凝重。如,“破旧的老水车”“疲惫的歌”“熏黑的矿灯”“蜗行摸索”“淤滩上的驳船”等,这些词句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愁和痛心。第三节清新明快,如,“簇新的理想”“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黎明”“喷薄”等,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百废正兴的欢愉和喜悦。第四节诗感情慷慨激昂,表达了历经挫折的一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奉献自己所有一切的勇气和决心。
综上分析,此诗以“沉郁凝重”至“清新明快”至“慷慨激昂”为感情变化发展的轨迹,理顺出感情的规律是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关键,只有如此,朗诵者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融入作品,化身为作者本人,抒发感情。
二、运用朗诵技巧,准确表情达意
基于朗诵的一般技巧,为了表达第一节的沉郁,凝重的感情,要求朗诵者运用缓慢低沉相对平稳的语调,但是,每一诗句的朗诵在节奏,停顿和重音上又要有变化。开头两句是平行关系,既有音响又有色彩的描绘,节奏相对松弛,以语法重音突出“破旧”“疲惫”这些在表意上起强调作用的词语。其后的五个句子稍显短促,句与句之间紧密相连,属并列关系,语调不变,但语速适度加快,当朗诵到最后一句“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膀”,语速转缓,语气加深,利用气声及逻辑停顿朗诵“深深勒进”,表现出祖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的艰难前行,以及达到体现对祖国苦难深重的漫长历史的沉痛之情。
第二节与第一节的意境基本相同,可以把它视为第一节的诗意的直白。第一节重写实,第二节重精神,朗诵时句与句之间只作结构上的停顿,节奏沉稳,速度适中,但当朗诵到“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呀”,语调逐渐上升,同时利用颤声强调“痛苦的希望呀”,把人民千百年来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表现出来。
第三节诗句的节奏松紧交错,诗意让人如释重负,朗诵的表情也为之舒缓,面露欣喜,语调适当放松,语气开朗,着重以重音突出重点词语:“簇新的理想”“挣脱”“古莲的胚芽”等。同时为了避免节奏的单调,应在朗诵时呈现“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这一节中的小高潮,重音“眼泪的”,然后前停,强调“笑涡”的语意,表现出祖国摆脱苦难即将开始崭新的历史进程的激动和欢欣。“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是第三节的高潮,朗诵时节奏加快,语气加重,注重处理“喷薄”一词的表达效果,可运用喷口这种修饰用气的技巧,表达朗诵者无法控制的激动心情。
第四节是写祖国和“我”的关系,这是本诗的主题,句法参差,恰能表现激动至极的心情,句式长短不一,体现了节奏旋律的多重变化。因此,要求朗诵者根据每个诗句表达的感情,把握住声音的轻重缓急,如:“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米的总和”,应语重速急,而“你以伤痕累累的。养育了”,应语沉速缓,“你以”作前停,“伤痕累累的”则运用颤音一字一顿,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虽是并列关系,朗诵时却要逐句渐次加强音量和语气,句与句之间只作语法的停顿,朗诵出诗中从迷惘懵懂到清醒成熟的自我形象。“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朗诵方法同上,三句一气呵成,表达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正因为诗作自身有着优美的旋律,所以在节奏的安排上,在重音的交替上,在音步的跨度上,和全诗的内容才能完美结合,朗诵时才会有回环相扣,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驾驭四个主词,反复深情咏叹
四个破折号后面的“祖国啊”是全诗的主词,“啊”应读“ya”,每一节诗之后的主词,既有感情抒发后的收拢效果,又有行诗过程中的停顿,以及叙述人称和诗情的转换。因此,当破折号由朗诵者的表情完成其声断而意未断的停顿时,主词就承接前面意境出现了,由于感情的转换和发展,朗诵“祖国啊”应当依托颤声,语气逐个加强,当第四个主词出现时,朗诵者的激情咏叹使处于高潮中的诗句戛然而止,而澎湃的爱国之情却能在听众的心中久久回荡。
四、选取背景音乐,行推波助澜之效
一曲贴近作品思想感情的背景音乐,无疑能为朗诵者添加许多绚丽的色彩,本诗作如果配以脍炙人口的郭兰英演唱的歌曲《我的祖国》的旋律,能让听众在欣赏朗诵表演的同时,又能置身于祖国壮美河山的想象中,更增强了听众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当朗诵者充满激情地咏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而结束朗诵时,《我的祖国》的主旋律骤然响起,在这豪迈的乐曲声中,听众将再一次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 上一篇:
- 下一篇:
诗歌朗诵技巧范文
2022-11-06 阅读:0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