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设计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15 21:1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评价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评价设计

篇1

关键词: 过程评价 综合评价 职业教育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还是显得落后。现实状况也不容乐观,职教类生源数量聚减,职业学校面临生存的危机。庆幸的是,各个学校的领导阶层已经关注到这些,校外办班点,东西南北学校合作等措施的实施,已逐渐缓解生源数量的问题,但是生源的质量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就职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厌学、学不懂等诸类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旨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职校学生能在学习上有所提高。

一、职校教学现状

1.教材过少,学校制订的教学计划空洞。

中职教师都知道,现在的中职学生素质逐年下降且学生成分较复杂,他们大多是中考成绩较差的初中学生,这就对教材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中职教材只适应一般学生的教学,对于本校以初中为起点的学生来说显得不相适应。如此,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就显得空洞,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教学任务。

2.理论教学“本本主义”较重。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误导,许多职校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都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上课的时候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殊不知这些书本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适应职校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能够发挥他们的特长,更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产生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

3.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单一。

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我校招收的教师大多刚刚毕业或者任教不久。因此,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很少,什么样的教师适合职校教学,还在摸索探讨之中。加上现在职业学校走的基本是以实习为主,培养学生动手技能,以理论文化课作为补充的新路。而由于现在的职业学生往往学习基础较差,对文化课的学提不起精神,从学不懂到厌学再到不学,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成绩门门红灯,而我们则失去了“因材教学”“因人教学”的意义。

二、过程评价方案设计

我认为,既然职业学校不是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研究性人才,而是培养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服务型社会劳动创造者,那么怎样上好职业学校的课,成了我们这些特殊的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我经过五年的学习研究,设计出一个对学生过程评价的方案,并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

综合评价分100%=试卷卷面分a% 平时综合分(100-a)%

其中平时综合分100%=笔记分30% 作业分30% 上课表现30% 平时印象分10%

公式中的试卷卷面分为最后考试试卷的最终得分,a取决于考试最终的难易程度分别为60和70。

针对现在的职校学生上课不记笔记的现状,我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记笔记,并且每个月检查评分一次。评分等级为优100分、良90分、中80分、及格70分、不及格60分,如果有学生实在不能完成,则要求补全,并以及格计算成绩。

为避免学生抄袭作业,我一般会从90分钟的教学时间中留20―30分钟给学生完成作业。在学生做的作业中,如果认真完成的则在每次上课前进行表扬,得到表扬的则给予2分奖励。

上课表现分指学生上课时的各种表现。如回答问题,举手并答对的加5分,答错的加2分;点名回答正确的加4分,答错的不加分。这种奖励的措施优点是可以激励学生回答问题,缺点是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一些人。所以我就规定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一次课(两节课)不能超过3次。

平时印象分一般是指学生上课有没有迟到、旷课、睡觉、讲话,有没有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做其他事情,等等。

三、过程评价方案设计优缺点分析

这种评价方案针对现在的职业学生的特点制定,我认为其优点有:

1.教学中的多元互动性,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特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陷阱”。

2.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这种评价范围广,改变了以往“一张考卷,一张成绩单”的单一评价方式,它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力、校能、情感、行为、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优势、不足等都进行了记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更多的认识和感悟。

3.评价形式的综合性,这种评价形式可以充分把职业学校教学目的表现出来,能够让那些学习头脑不“好”,但其他表现不差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优秀学生的行列。

但是,这种评价设计也有缺陷,比如加减分值的设定有时流于随意,考试考查科及实习教学科目的考查容易主观化,我认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这种以教学过程评价方案为雏形的评价体系的建构,使我们能以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教师、学生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况且,从评价理念来看,此种评价方案也已经注意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也注意了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评价内容的多维及评价方式的灵活多样。从评价操作可行性来看,也容易操作,如综合平时分也都是教师在对学生教育教学中已经做过的,只要做好个体的记载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j].2006.

篇2

一、评价方案设计的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堂教学评价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三是在对教学活动的评价上,以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原则,力求为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展现自身潜质提供时空条件。

二、评价量表的内容

1. 科学性和发展性

科学性和发展性是教学评价设计不可忽视的要领。没有科学性,评价的量表就发挥不了作用,评价出来的结果就没有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名教师来说对其工作态度及成绩的肯定,所以,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一定要科学,公平。量表内容,应既符合教育规律和育人目标,又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的现实作适当的改进和实践的优化。例如,课堂通常出现学习评价的虚化、泛化,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达成缺乏关联,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感悟;不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弱化,尤其是忽略对学困生参与状况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边缘化,影响到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略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方法指导,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等等。针对这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普遍因素,形成相应的评价内容指标,以促进教师改进影响课堂质量的因素,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 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为追求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方案力求做到评价内容“具体不空、可测可评”,“不繁不多”。课堂评价量表内容至少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主要板块,表述简明且适应各学科共性要求的二级指标。其中,教学过程评价指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评价行为、调控能力、学法指导、学生关注、分层教学等。教学效果部分主要通过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提升等方面观察评价。另外,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了鼓励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风格的形成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增设教学特色项目,将此作为附加分。为方便操作统计,在各项权重分布中,制定a、b、c、d、e 五级评分标准,评价者通过观察比较,按质对号入座给分,最后据各项分数统计形成相应等级,以减少评价的不合理差异。在评价方案出台之前,要经过试用,确保其实践性。

3. 整体性和针对性

教学是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个要素构成的整体,教学评价的完整性应从不同的视角体现。从教学过程看,包括对教学的准备、过程以及结果、后续的合理评价。从教学的主体看,体现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评价。从教学的结果看,体现在本节课的课堂效果和在整个学段中的教学影响。从教学的表现看,既要关注静态、常态和对预设目标的完成,也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教学环境上,既要评价对硬件教学设施的使用,也要考虑教学氛围、人文关怀等软环境的建构。从评价的主体看,既关心评价者的评价过程,也看重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每个学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评价方案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同时,由于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色,加上教师的个人实际和风格、班级的层次、学生的水平等因素,不可忽视方案的针对性。

三、注意事项

1. 考虑学校班额的实际

班额的大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具体实施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大班额教学条件下,实施起来更是难上加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既是一种理想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普适的理念,但不是每课必用或用之必有效的操作模式。如果硬要将此作为评价的具体指标,就会因苛刻而导致教师机械地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对号入座”,最终出现课堂的“形式化”。

篇3

1.过程评价方案的研制

1.1研制过程评价方案的指导思想

研制过程评价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为目的,以全面育人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艺术设计教学要求为依据,从而制定适合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评价方案。传统艺术设计教育所沿用的结果评价方式,随着人们对教育功能研究的逐渐深入,逐渐认识到结果评价的致命弱点,传统的结果评价方式,只是针对教学完成后的结果进行评价,缺乏对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发展过程中的评价。但是按照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成为新的评价方式。

2.过程评价的原则

2.1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过程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肯定学生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战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激励过程可以引领学生们个性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励学生们找到自己在学习中最合适的发展位置。

2.2创新原则

鼓励创新是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目的。通过讲评、自评、他评、小组评价的方式,实现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使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评价可以使学生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而且,主动性也会增强,进而调动学生创新的欲望,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

2.3综合原则

过程评价是一个综合评价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过程评价要与结果评价并重两者不能偏颇。要对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要将三者统一起来进行三体一位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在重视学习成果的价值判断的同时也注意到学习过程是反映学习质量水平的重要方面,强调过程的价值,采取过程性与目标性并重的原则。

2.4全过程原则

评价是一个过程,从全过程来看,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对设计全过程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包括从设计想法到设计成果。全过程也有阶段性,从阶段性来看,过程评价关注每一阶段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包括在每一阶段中,激发创意和实现创意的效果。两个阶段互相促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字数学习的能力。

3.过程评价方案的内容

过程评价方案包括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方面。教师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指导教师通过填写设计教学过程评价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三部分。学生评价包括: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小组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激发创造型思考的能力,是对每位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评价,由组长负责评定和填写。自我评价是每个学生在完成设计作业后的自我评价和总结。

4.过程评价成绩的计算方法

艺术设计教学的载体是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设置了多课题与大课题评价,多课题主要针对专业基础课,一门基础课由多课题组成,课题之间相互独立。大课题评价虽然课题少,但是涵盖内容多、知识点多。在过程评价中,将众多评价分为四个部分,能更方便得对过程评价进行实施。其中第一部分为教师评价分,教师可以根据课题的知识点进行分值设置约占成绩的60%;第二部分是学习态度,主要是出勤,占总成绩20%;第三部分是小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小组中做的贡献,约占总成绩的10%;第四部分为讲评,约占总成绩的10%。大课题评价以个人作业为主,以老师的评分为主。其中教师评价分占80%,学习态度占10%,讲评占10%。

5.过程评价工具

在一门专业课程中设置多个设计课题,每一个课题反映一个知识点,通过多个点的评价完成対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在大课题评价中设置不同的评分点,逐点给分,最后汇总成总分。过程评价评价包括:

5.1.教师教学过程进展记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进展记录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部分,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问题全面记录在教师教学进展手册中。

5.2小组合作评价表

针对小组活动,对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记录的量表,由组长负责记录。

5.3.自我评价表。

篇4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方案研究

项目化教学指的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java程序设计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能够充分的展现高职院校职业发展的教学理念。java程序设计属于编程技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众多软件公司与学院都在积极的培养java程序设计员,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1、java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1.1重构教学框架java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知识量大,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主要课程,教师在教学时根据课程大纲进行讲解,其中包括11大知识模块,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基于此各高校也在进行课程改革,采取项目化教学,即项目驱动教学、模拟职场实践,重构教学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9个子项目,包括:系统平台搭建、系统需求分析、员工基本信息处理、员工与部分信息组织等,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教学的效率。1.2精选教学内容java程序设计需要用到大量的计算机程序理论,其本质是设计能够解决问题的程序,这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程序设计,也就是设计不同时间点上的计算机行为,需要程序员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基础。项目化教学通过精选课程内容,采取典型性教学、实用性教学、趣味性教学,基于实际需求,开展实训教学,基于项目任务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1.3面向职业岗位需求java程序设计的学习,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存在较大的难度,因为学生是在探索一个陌生的领域,需要学习java程序语言语法,了解程序编程的规则,还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基于此各高校提出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以java桌面开发能力需求为主,考虑岗位需求,进而制定课程能力目标,即学生要能够独立分析并熟练掌握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需求,能够使用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使用java语言来编写程序。

2、java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方案研究

2.1java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方案针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特点,以项目考核和过程考核为主,将项目考核内容分为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两个部分。课内考核主要以课内项目完成情况,作为主要的考核目标,包括学生完成的态度、教学项目报告的质量、问题解答的情况、团队协作情况、应变能力等。课外考核主要以课外项目完成情况为主,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项目的实用性、完成的质量、项目报告的质量、面试问题回答情况等。在此方案下提出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过程考核 项目考核)×50%。2.2项目化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2.2.1考核方式java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方案中,主要采取的考核方法是过程考核与项目考核方法,其中过程考核方法主要考查学生的态度纪律与单元实践学习情况。态度纪律的考核方法是:针对学生项目作业完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与实践示范情况等,由学生与教师对其学习态度进行评分,其中教师评分占60%,根据学生的考勤情况,对其学习纪律进行评分,采取教师与学生双评价方式,学生的态度纪律评分占据综合考核的20%。单元实践考核方法:结合学生实践情况,采取学生自评和他评的方法,根据学生项目完成的时间与创新情况等,进行小组评价与教师抽评结合评定,单元实践成绩占据综合成绩的30%。其中项目考核主要包括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课内项目考核方法:采取教师与项目组评价方式,分为系统功能成绩、编程规范成绩、答辩成绩三部分,其所占综合考核的20%。课外项目考核方法:采取企业专家评价方式,分为系统功能成绩、编程规范成绩、答辩成绩三部分,其所占综合考核的30%。2.2.2评价标准态度纪律评价标准:主要从课堂表现(30%)、课外学习(30%)、小组学习(40%)等方面进行评价,成绩在86-100分数段的为优秀、70-85分的为良好,60-69分的及格。以课堂表现评价为例,其分为缺勤情况、实训场地与设备爱护情况、问题回答情况等内容,其中没有缺勤且积极主动提出问题,爱护实训设备的学生为优秀学生,缺勤3次以上,但是能够爱护实训设备,且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评为及格。单元实践考核标准:主要分为系统实现(70%)、创新(15%)、表达(15%),考核成绩分为优秀(86-100分)、良好(70-85分)、及格(60-69)。以系统实现为例,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基本完成单元项目实践,且编写的程序,其功能能够到达设计的基本目标,完成简单功能模块代码的编写,将其评定为及格。项目考核标准:将态度纪律(15%)、创新能力(15%)、表达沟通(10%)、程序设计(50%)、文档编写(10%)作为主要评价内容,考核成绩分为优秀(86-100分)、良好(70-85分)、及格(60-69)。以态度纪律为例,将能够认真对待程序设计项目、听从项目教师的安排、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的学生,评定为优秀。

结束语

java程序设计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能够更好的培养出企业与社会需要的java程序员,同时通过重构教学框架、精简教学内容,采取项目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而项目化教学改革,其评价体系也需要相应的改革,采取立体化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爽.基于java课程的项目驱动式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8(27):138-140.

[2]刘芳.“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3):67-73.

[3]朱剑锋,王冬,熊志斌,尹成国.项目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琼州学院学报,2011,15(2):82-84.

篇5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设计;要素;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8-0047-04

当前高职教学实践中,项目教学法已得到广泛应用。课程设计中的项目,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项目设计的对错与好坏直接影响课程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对教学项目的再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尚有不少教师对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概念认识不清楚。一是把项目误解成章节重组,把教材中原始的章节简单化地改成了项目名称。例如把《混凝土工程计价》课设计成:项目一“计价工作准备”、项目二“制定计价方案”、项目三“计价工作决策”、项目四“计价工作执行”、项目五“计价工作检查”、项目六“计价工作审核”。二是把教学活动误作项目。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开展问答、练习、游戏、讨论、作业等活动,这些都是为了辅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消化、理解所进行的活动,不是项目教学。三是把案例当作项目。事实上,案例教学不属于项目教学,案例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它只能用来介绍、分析、讨论,学生不能实际参与到其中。四是把单个任务看成项目。针对某个环节进行训练,训练同一单项能力的教学活动,也不是项目。所以说项目不是片段练习、环节描述、纸上谈兵,不是作业、练习、习题等简单的教学活动。项目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未完成的、具体的、综合的、实际的工作。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包含能力训练、知识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养成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它需要真正的实施,需要客观的检验,需要师生身份的转换,按照工作情境、规范、管理要求来完成。

教学项目一定要包含两类要素。第一要包含“j知要素”,即对于教学内容的认知活动和认知过程,如能力的训练、知识的学习、教学活动、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等。如果项目没有教学认知的相关内容,就不符合教育的初衷。第二要包含“企业要素”,即根据企业工作环境设计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必须植入企业相关要素。如企业规范、生产技术工艺、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企业观念、企业标准、企业管理以及与企业相关的活动,甚至还包括企业人际关系等。对于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还需要增加“社会要素”。即让学生走到社会中进行实践,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进行社会服务等相关工作。在社会活动及社会工作中认识社会,并进行个人能力训练和知识学习。

二、教学项目设计及流程

教师在初次进行课程项目设计时,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按照传统授课习惯,先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然后把内容模块化,视为“项目”,然后再把“项目”内容拆开,分散到课程知识讲授环节中,把“项目”作为知识讲授的附属品。在这种教学设计背景下,课程知识看上去是完整、系统的,而项目内容却是片段、零散的,结果是知识内容系统完整,项目内容模糊零散,达成不了项目教学的效果。

(一)项目设计的流程

有效的教学项目设计可按照工作设计、教学设计、任务设计、情境设计四个步骤进行。

1.工作设计

由于职教课程须与岗位工作直接对接,所以在设计课程项目时,先设计一个只考虑岗位工作本身的项目工作。找到与课程对接的岗位,按照企业工作的要求,设计一个详细的、完整的项目工作过程。这里涉及到角色、背景资料、要求、数据、图纸、计划、流程、标准、步骤等覆盖该工作可能涉及的所有主要内容。最好是能画出“项目”的工作流程图。

2.教学设计

在保留工作过程完整性的前提下,将教学要素渗透进去,即将实际工作流程改造成学生可操作、可学习的学习项目,同时要考虑知识和技能如何传授以及教学组织,等等。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3.任务设计

项目经过工作流程设计和教学设计后,开始设计其中的任务,这是对项目的细化及分解,明确学生可以直接学习、操作的任务。

4.情境设计

在学生实施项目或者任务时,应该配合情境组织教学。情境的作用很大,可以用情境引出知识与能力训练。缺少了情境,就成了单纯的操作实训,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项目设计的技巧

1.将学习对象设计成“产品”

如工科类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理论等内容,同时需要大量训练相关技能。如果将相关知识、技能设计成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产品,比如录音机的产品设计与制作,学生完成产品的过程,就是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应用过程,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改进。

2.将学习对象设计成“工具”

对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可以作为解决专业课程的“工具”来进行授课,即配合专业课中的项目任务,解决相关问题。例如,“高等数学”配合“电子技术”,解决交流参数计算问题;“大学英语”配合“国际贸易”,解决国际邮件问题。

3.将学习对象设计成一个真实、具体的工作过程

对于制造类、设计类课程,用具体的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训练相关能力,如小型公寓室内设计。学生进行“设计”的过程也是实施“知识应用”的过程,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提高。

三、教学项目的评价

教学项目的评价有助于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1.项目要素的评价

包括项目名称评价和工作要素评价。项目名称要具体,不能用章节、环节名称。工作要素评价中项目对象要具体,工作环节尽可能完整,要突出课程对接岗位的主要环节。

2.课程主线、辅线评价

训练综合能力需要大项目,必须确定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过程。随着课程的展开,逐一完成该工作过程的所有环节,这就是课程的主线。辅线是指主线项目进行的同时,辅之以另一对象,针对不同要素展开的活动。一般主线项目在课堂完成,辅线项目则在课后由学生自主完成。

3.项目功能评价

包括具体操作能力评价和一般操作能力评价。具体操作能力评价是指评价学生在项目结束后,能否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全过程的具体操作,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训练具体操作能力。一般操作能力评价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从具体项目的操作出发,从一个综合项目分解到串联的单个项目或任务,使学生能完成这类工作的所有环节,评价通用的一般能力。

四、教学项目设计案例

以《室内设计》的课程设计为例进行说明。设计分为五个部分:课程简介、设计思路、设计要点、过程设计以及课程小结。

1.课程简介

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性质、课时、课程定位,前导、后续课程等。

2.设计思路

首先从行业开始进行分析,即先对接岗位工作,进行“工作设计”。针对学校实际,我们从苏州建筑装饰行业梳理出岗位人才需求,对接岗位梳理出岗位核心能力,由能力梳理出岗位工作任务。目前苏州建筑装饰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现场粗放手工制作向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转化。这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进入该行业从事的岗位由低到高分别是效果表现、设计师助理、设计师、主案设计师、设计总监这样一个晋升过程,这些岗位所对应的核心能力分别就是设计表现、技术应用、设计管理、施工管理以及职业综合能力。这些岗位核心能力可以通过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分解训练。梳理出岗位工作任务后,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技术 能力”“项目 情境”的知识和能力处理方式,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为企业老板与员工,设置真实项目、虚拟项目以及竞赛项目进行串联的教学模式,通过实施重复步骤、更换内容、反复训练的实训方式,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紧密接轨。

3.设计要点

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实施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方案设计,从而获得相应的职业综合能力。即培养识材料、会设计、懂管理、精技术的建筑装饰行业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与本科注重设计理念培养、中职强调动手操作实践、培训班偏重效果表现是有明显差异的。

课程围绕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项目和学情境进行设计。从实际岗位梳理出的工作任务,形成的就是这个行业的行动领域;将这些工作任务进行提炼整合用于课程开发,形成本课程的学习领域;然后总结出学习性工作任务,用于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师引导的学习项目;之后将直观可操作的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中的方案设计,形成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学习的学习情境。以此凝练总结出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这两大典型工作类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逐级递进的课程体系,达成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岗位化、学习过程工作化、学习成果社会化的效果。

4.过程设计

具体将这两大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4个课程项目,即小型公寓室内设计、别墅室内设计、品牌展示大厅设计、五星级酒店大堂室内设计。4个项目的设计是从简单、单一性逐级递进到复杂、系统性。其中,第一、第二个项目属于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这类项目业主考虑价格为主,风格为辅,而第三、第四个项目属于商业环境室内设计,这类项目甲方往往考虑风格为主,而价格为辅。这也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设计训练,体现课程与岗位紧密对接。

项目确定后,开始确定任务。该课程是基于室内设计岗位的工作流程,设计出适合学生直观操作的学习任务,分别是:项目引入、设计构思、概念绘制、方案制作、后期调整、任务评价,也可以叫作单项项目。将设计好的项目与任务整合在一起:项目1“小型公寓室内设计”,20学时,将上述6大学习任务依次排开,设以不同的教学课时数予以实施,学生在每个任务完成过程中,还设计了不同的情境。从招聘信息,竞聘入职开始,扮演企业老板的教师不断引出一系列的任务和问题,指导扮演企业员工的学生动手动脑去一一解决这些情境下的问题,来达到训练目的。

在第一个小面积的居室设计完毕后,开始加大难度,对面积较大的别墅进行室内设计,依然重复相同的6大任务的实施步骤,但更换了不同的情境内容。除了正常情境外,还设计了出错情境、意外情境以及紧急情境等。在完成本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了上述问题,教师就用学生自己的例子进行说明讲解。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类似问题,教师就用之前设计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去“经历”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过程中,经历未来岗位上所有可能出现的主要情况。

在居室室内设计完成后,训练项目转换成展厅设计,这类商业项目在设计情境时,偏向于专业化、实际化、现场化。学生需要主动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才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其中,为体现学校特点增加了室内绿化装饰设计环节,这也是在能力训练上区别于其他综合类高职院校的特色之一。

最后一个是五星级酒店大堂室内设计。在沿用6大任务进行设计情境时,避免了主观因素,完全从客观实际自身出发,引导学生在接手这类大型项目时,工作任务是如何分解、重构、整合的,让学生有一条相对专业的“工作线索”,通过学生自身的认知学习过程,形成“学习线索”,配合行动导向,让“工作线索”的知识技能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线索”,让学生的“学习线索”逐渐体现出专业的“工作线索”,两者反复转换、相互融合,来达到训练目的。

“项目、任务 情境”的实施是通过“六步法”进行串联,教师通过“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进行课程引导,作为过程主体的学生对应这六步法就是6大工作任务,两者有机结合,环环相扣,以此展开整体教学实施过程。

考核分为行为目标与业绩目标考核,其中注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各个环节任务的完成情况,占50%,同时注重考核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创新设计能力。打分是通过“10%的学生互评 50%的课程教学团队评价 40%的校企合作联盟专业理事会评价”,实施评教分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起到了促进作用。

篇6

关键词:行动导向;课堂质量;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00-03

当前,我国技工教育的内涵发展正在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其中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受到不少技工教育届人士的推崇。很多技工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培训,并在全校课堂上进行推广。行动导向教学的课堂与传统的课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过程组织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如何科学地评价行动导向教学的课堂质量,成为了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管理者日益关心的问题。

一、行动导向教学六大步骤及课堂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的教学活动。其教学一般分成“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大步骤,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是由符合职业实践需要的系列学习活动组成的,其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

2.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准备和说明工作任务,监控学生工作,在必要时调解冲突或提供意见,并评估最终结果,是一个咨询者、指导者、监控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3.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即为学习过程。学生“心、眼、口、手、脑”并用,独立或与他人合作以“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结果”,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二、行动导向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为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诊断功能、改进功能和激励功能,在设计行动导向的课堂评价指标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导向性。课堂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反映了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教学工作的重点,引导教师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程度。在设计评价体系时,要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的现有水平,突出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

2.发展性。实施行动导向的课堂评价,是以促进教师大胆尝试行动导向的各种教学方法为宗旨,注重发挥其促进教师提高、反思、改进教学的功能,而淡化其考核、评价教师的目的。

3.科学性。每一项课堂评价指标都要反映行动导向的真实课堂教学情况,并且可以量化,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同时要注意每项指标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交叉和包容的关系。

4.可行性。指标内容必须清晰明确、简单易懂,且易于操作。

三、评价指标的设计

针对行动导向教学“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大步骤,对教师评价用表设计了主题、过程、效果三个一级指标,细分为23个二级指标:主题:①任务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描述清晰;②任务中包含典型职业能力与典型的行业工作规范;③任务中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导向明确;④任务的教学目标描述清晰,所用的教学方法合适;⑤任务兼顾关键能力的培养;⑥教学场地条件满足教学要求;⑦完成任务所需工具完备(使用说明清晰)、工作对象明确;⑧学生自主探索内容、难度合适。过程:①能根据主题选择分组方式,做到分组合理、有效;②重、难点讲解清晰,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③学生能根据主题及相关教学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从相关教学资料中获得实践活动过程与要求的说明;⑤实践活动时间设置合理;⑥实践活动过程驾驭良好,控制得当,活动开展井然有序;⑦实践活动过程反映了真实的工作流程。效果:①学生能按时完成任务;②学生能按照行业规范完成工作任务;③学生在工作中能够掌握并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能力;⑤学生团队工作展开顺利,角色任务完成较好;⑥团队核心成员能起到协调、组织的作用;⑦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讨论;⑧评价方式合理多样,学生获得发展性建议居多。同时设计主观题以便于教师反思、改进。

学生评价用表以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课堂上能力的成长为主要参考,设计了内容、过程、效果三个一级指标,细分为20个二级指标:内容:①教学内容难度合适;②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过程:①喜欢这种分组方式;②对分组结果感到满意;③对实践活动任务是清楚的;④对自己的分工是明确的;⑤在做的过程中得到了帮助;⑥为小组成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⑦认真听取了他人的表达;⑧认真评价了他人。效果:①清楚了职业工作过程;②通过做,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③通过合作,感受到了学习的愉快;④学会了用文字(如海报、ppt等)表达自己;⑤学会了用语言(如演讲、讨论等)来表达自己;⑥学会了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⑦通过小组合作,团队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⑧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是满意的;⑨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是满意的;⑩从活动中获得了自信和成就感。同样设计了主观题以收集更多的反馈信息。

四、评价方法的选择

根据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特点,在评价方法上选择了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三个最能真实观察和反映教学效果的维度,分别赋予20%、30%和50%的权重。教师自评侧重于教师的自我诊断和反思;同行互评侧重于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可以由系部组织;学生评价侧重于学生自我总结和反省学习效果及自身各方面能力的进步,而非直接对教师进行评价。

五、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比较平均法来确定,即以每一级指标中重要程度最小的指标为基础,其他指标与之比较,做出是它多少倍的重要程度判断,然后修正得出各自指标的权重。

以一级指标为例。假设主题的重要性为“1”,两相对比,做出过程和效果的重要性分别是其的1.75和2.25倍的判断。3个数值相加为5,再用5除代表整体数的“1”,得1/5,即0.2。用0.2分别乘以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倍数,便可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主题权重为0.2,过程的权重为0.35,效果的权重为0.45。用满分100分别乘以各指标权重,得到各指标分值,主题为20分,过程为35分,效果为45分。用这个方法,依次得到二级指标的权重及分数。最终设计出来的评价表如表2、表3所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尽量避免让学生造成“给教师打分”的错觉,学生用表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去掉所有的“分数”、“权重”、“得分”字眼,只需要学生在相应的方框内打钩即可。

六、使用建议

评价用表设计出来后,我们在学校试用了一段时间,效果较好。根据实际使用经验,有出以下几点体会。

1.为保证自评和互评的效力,在评价工作正式进行前,需要组织评价者学习评价方法,保证所有参评者和被评者对评价标准形成大致相近的理解。

2.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对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应反映一个时期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难点。建议每隔一个时期对指标内容及权重进行一次修订。

3.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督导评价过程中,因专业背景不同,第一部分“主题”给分比较困难;同行互评过程中,因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完整的听完一个专业组所有教师的所有课程,对“过程”和“效果”的评分较难。我们后来采用同行教师和督导共填一份表的方法,同行教师先对第一部分给分,督导听课的时候补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这样做不仅提升了听课效率,也使评价更加客观和准确。

参考文献:

篇7

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教学工作是所有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现今的高校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些教师不会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学手段使用比较单一;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有效组织课堂的能力,造成课堂纪律混乱,教学效果不佳等。这些状况的形成,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一般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四个方面,而没有包括学习效果的内容,这种评价结果无法反应整个教学环节的效果。

2.评价对象的消极应对

有些院校将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测的主要依据,没有从一个全面的角度出发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们普遍对这种评价结果消极应对,对评价结果漠不关心,也无法从中发现问题,更谈不上改进教学了。

3.评价结果缺乏可操作性

一般院校教学评价分析主要是以定量的形式来进行的,向教师反馈的评价结果只有量化数据,没有科学的分析系统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导致学校领导无法根据评价量表掌握本校教师在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教师无法从评价结果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管理者构建有意义的教学激励机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各种评价体系比较

为了建立一个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我们首先对国内外各种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比较。

1.国内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1)多个评价指标按照权值比重进行整体评价

这种评价模式,使用者得到的仅仅是量化后的数据,即使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也不能很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实际问题,教学管理者无法准确把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分两级评价指标

两级评价体系中,分4~5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分别包含4~5个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按照每个学校的不同分配不同的权重,根据评价结果,教学管理者可以获知本校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为哪个方面。

2.中美教学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1)评价维度和数量的差异

中国大学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主题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组织三个方面,占整体评价主题的75.7%,而美国大学的评价维度却比较分散,以上三项仅占32.9%。评价主题词的数量比较上,美国大学要高于中国大学。

(2)中美大学教学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不同

中国大学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而美国大学则非常关注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3)中美大学对于“课堂”与“课程”的理解不同

中国大学普遍将课程纳入课堂,教学组织是围绕课堂进行,课堂教学的好坏就反映了课程质量的高低,而美国大学则认为课堂只是课程实施的一个基本途径,强调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一切内容都视为课程。

虽然由于各种差异导致中美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很多不同,但是美国大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还有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例如将课堂外知识的延伸纳入到课程内的考核体系中。

三、分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首先,由于作为评价填表者的学生在进行评价表填写时存在态度随意,根据文献,影响评教结果的因素中,学生年龄研究很少。因此,我们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不同的角度出发,同时也使教学管理者可以从所学专业方向、填表人自我评价等级和课程性质四个方面,多角度地对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此,在评价体系中设计第一层为学生基本情况。其中包含的内容为:填表人所在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所学专业方向,理科、工科、文科(可以再细分);填表人自我评价等级,分a、b、c、d、e五个等级;所评价课程是否为必修课,是或否。

其次,按照文献所提出的方法,对我院的10个评价指标归入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手段4个一级指标。设计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第二层。

最后,对不同课程设计不同的知识迁移效果测评内容作为整个评价体系的第三层。这里我们以经济类学科为例来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学习本课程后,我可以更好地以经济学的观点来对待我周围的事物;学习本课程后,我能够更好地使用经济学理论在公共问题上进行阐述;我能够使用所学经济学模型理解当前的经济问题;这门课程提高了我以逻辑方式分析问题的能力。

每个问题对应的等级有a、b、c、d、e;a表示非常强、b表示有点强、c表示一般、d有点不强、e表示很不强

四、总结

通过对评价体系的分层建立,可以全方位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进行考评,通过这种考评体系,学生们对自己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不同等级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或者说侧重点不同,可以使教师针对不同年级或不同学习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此外,该考评体系考虑到了不同类型课程的差异,对于不同的课程的知识迁移效果专门列为一项考核内容,学生也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从这门课中学到了哪些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卢家婧.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美教学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5).

[2]顾瑶韵.美国高校学生评教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评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6).

篇8

关键词:网络;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2

1 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

网络教学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子范畴,具备教育评价的三个方面的含义(价值判断、评价发展、参照标准)。然而,网络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相比,又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1.1 评价的过程性

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对网络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了解学员的学习动态,激励学员的学习兴趣,利用及时反馈信息来指导、调控甚至补救网络教学与学习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创设评价情景,建立日常评价制度。

1.2 在评价主体上体现多元化,进行综合性评价

综合性评价是指对学员个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能力的体现及发展等进行考察评估,并结合终结评价即考试评价的结果,对学员进行较全面的综合性评价 。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作出的,往往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学生只是被评价者,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没有评价的权利。这样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主体的培养和发展。尤其是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评价的实时性:网络实时评价是指学员完成作业后,系统能及时对作业进行评价,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师生。网络实时评价体现了网络教学快捷、灵活的特性,可以为学员的学习效果提供及时的反馈,有效地监控、管理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控制度,并及时调整教学。

2 网络教学的评价要素

教学目标与测试标准是否一致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参照标准越是接近教学目标,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就越接近理想的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具体化了的评价标准。作为一种规范,评价指标体系是明确的、可测量的,可被观察到的。

网络化教学可以从教师、学员及教学资源三方面进行评价。下面就以建构网络教学下的学员、教师以及教学资源的三大要素作为评价要素。

3 网络教学评价的实施系统

针对以上对网络教学评价几点要求的分析,下面结合现有的网络技术,简要介绍一些可实现的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3.1 网络学习实时评价系统

网络学习实时评价系统是一个基于web的网上虚拟评价环境的模型。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课程的学习与作业的完成实现对学习的进度与参与的情况做出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系统体现了网络教学快捷、灵活的特性,可以为学习提供及时的反馈,有效地监控、管理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控制度。

3.2 网上答疑系统

目前网络答疑系统主要有在线讨论和互动交流两种形式。在网络答疑系统的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疑问和解答信息,教师可以对这些信息加以汇总和分析,从中发现教学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改进教学效果。网络答疑系统还提供了搜索引擎的数据库系统,学习者可以通过关键字匹配,问题勾连技术,全文检索等技术快速得到问题的答案。

3.3 网络考试系统

网络考试系统是一个基于数据库和internet的远程在线实时测试系统,包括题库管理、智能练习、学员考试三大模块。该系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实时考试,试卷的难易程度可控制,支持自动批卷功能,而且数据的统计分析方便快捷。该系统中的所有考试信息都以数据库记录的形式存储。用户可以用登录的方式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试卷,进行阶段测试和综合测试。信息量大,效率高,管理方便也是网络考试系统的优点,教学者能很容易地从评价结果中获得更深层的信息。

题库管理部分是整个考试系统的基石,只有经过认真设计和精心挑选的试题才能体现试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题库建设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并具有最大信息量的试题,试题质量控制与参数设置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配备了足够的高质试题才能涵盖课程的考核范围和满足不同层次的考核需要,所以优秀的试题库是一个好的考试系统的基石,是客观的、科学的生成试卷的前提。

为了评价学员的学习成果,试题除了试题内容、答案、分值等基本信息外还必须包含难度等级、认知分类这两种用于评价的信息。

4 评价学员的学习成果的具体实现

评价学习成果的实现有两种方法―“小组评估法”和“逐步逼近法”。“小组评估法”优点是简单,无需对庞大领域知识中的每个知识点进行认知分类,适用于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缺点是评估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而且得到评价矩阵后一般不能更改。“逐步逼近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不仅适用于个别化的教学,也适合于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而且避免了评估中的主观随意性,最后的评估结果也符合学员的实际认知能力水平。由于它更适用于用计算机来实现,所以在网络教学中多采用逐步逼近法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逐步逼近法是这样实现的:

(1)学员登录时先检查是否存在该生的认知能力记录表,如果没有,就对学员进行一次测试用于首次确认学员的综合认知能力值。值为[0,500]内的任一整数(取最大值500为了计算方便)。0和500表示对应最弱和最强的认知能力。系统提供五种等级区段用来直观的显示学员的综合能力:

很差=[0,100]、较差=[100,200]、中等=[200,300]、良好=[300,400]、优秀=[400,500]

在以后的逐步逼近过程中可以不断修正。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该生的综合认知能力值,即“初估值”。

(2)根据上次评估值,我们测试阶段,从题库中选取适合学员综合认知能力值的题目进行测试。根据做题的对错,系统对“能力值”做出修正。

具体的算法如下:

if正确then能力值=能力值 每级别分值*试题难度等级

else能力值=能力值-每级别分值*试题难度等级(图略)

解释:级别分值可由教师设定,系统默认级别分值为1分。

显然,本次评估值与上一次评估值相比,在对学员综合认知能力的评估准确度上又接近了一步,如此继续下去。学员每前进一个阶段,认知能力评估值要修改一次,而每一次修改都要比前一次更接近准确值,实现了利用“逐步逼近法”对学员的综合认知能力进行评价的功能。

5 结束语

总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弥补了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不足,是保障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机制,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对于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不仅可以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而且它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实时收集各阶段、各方面的信息来进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以及诊断性评价,弥补了目前我国教学评价过程中信息收集不足、很少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不足;另外评价结果的实时反馈对于指导、调控甚至补救教学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加及时有效的帮助信息。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基于互联网网络的远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j].开放教育研究,2004(01).

[2]姜宇.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的基础和内容[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04).

[3]张倩苇,桑新民.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2.

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认识;;评价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时代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转型,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认识与评价。现在的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大多是封闭式教学,按部就班,缺乏创新。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改革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要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有选择地绘制或制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和谐、互动、创新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获得了艺术设计的乐趣,学习了艺术设计的知识与技能,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自身的个性化设计也得到了展示。中职艺术设计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根本,教育的对象与教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学生,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要将他们视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艺术设计课堂教学:

一、理论依据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首先要在观念上重视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他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利用原有知识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信息。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指导的作用,不仅要传授教材的内容,而且要重视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需要充分激发他们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如果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创新力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将接受性学习、维持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和互学习。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理解接受和巩固新知识,提高探索能力。教师必须在认真学习、领会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对现行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树立“基于问题研究,精心提炼模式”的意识,对教学研究的初步成果在课堂教学中再实践、再探索、再思考,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解决思路整合课堂教学。教师要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方式,尤其要注重学习目标自主明确,问题自主解决,知识自主感悟,方法自主探究;学生互相指导、和谐竞争、互动合作、师生民主;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个体学习为主为合作学习为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教师双主体”的高质高效课堂,使学生通过潜在的积累和体验实现知识获取的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教师参与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第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加强研究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实践中,教师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讨论,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互助等。第二,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是促进者、监督者、执行者,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教师重点指导的探究有哪些方面,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进行适时的引导、激励和评价,实现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恰当结合。

四、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笔者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果。首先,成立课题组,收集有关资料,制订课改模式的详细方案,明确课题组的工作要求,课题组成员根据内容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交流,形成基础材料。其次,广泛开展听课、说课活动,通过活动反思课堂教学方法,积累经验,加强经验交流,完善教学模式。笔者所承担的科研课题“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子课题现已结题,纳入“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的最终科研成果,获得一等奖,并已经取得一定的实际成效。

结语

课程改革要取得实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新的适应时展的教学模式,使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向综合型、素质型转变,为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许宝辉,王炜刚.试论我校教学专家督导专家组的职能与作用.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5(1).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彦.高等教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10

关键词:构建平台;主题;流程;评价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7-004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二氧化硫是我们身边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物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内容标准”中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建议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人教版、鲁教版、苏教版教材对二氧化硫的教学内容取舍不一,知识呈现的手法各异。笔者对照课程标准,从指导学法、培养能力着眼,整合三种版本教材的相关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帮学生构建“探究”“合作”平台,让学生自主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

教学方案的设计如下:

1教学方案的设计原则

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意识、思维方法等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发展。

2教学方案的设计主题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教学方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四大主题。

3教学方案的实施流程

3.1 呈现课题

教师讲述:二氧化硫是一种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三大途径研究二氧化硫性质,认清二氧化硫的“功”与“过”。

3.2 分组研究

用抽签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三个研究小组,通过为研究小组提供知识背景或实验器材的方式帮学生搭建研究平台。

3.3 合作交流

在小组内部充分研究和交流的基础上,每一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研究成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评价。

3.4归纳整合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归纳整合,教师演示so2与h2s之间的反应,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3.5学以致用

掌握化学知识、把握化学规律的目的是让化学服务社会、造福人类。通过下列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问题2、问题3留给学生课后完成)

4教学方案的反思评价

(1)教学方案凸显新课标必修教材中体现知识系统性的两条主线:“物质归类与物质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从看似杂乱无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中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2)教学方案突出自主获取化学知识的四大途径: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网络检索。重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授人以渔”,对学生自主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