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存在问题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6-14 17:3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学资源不够,以大课教学为主
大学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面临教学资源紧张,学生宿舍严重不足等问题,学校办学存在很大压力,上课教室排课紧张,学生没有上自习的地方,抢自习室,上课占座位等现象严重。大学里上课多数以大课为主,一般在80人到120人左右,教室第一排的位置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坐的,居中的那些位置早就被学生用些器物预定了。上大课老师与学生沟通少,无法与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单独互助,大学生有着各种思想行为,大课教学秩序不利于老师控制与计划,大课课堂管理松散,上课学生思想不集中,做其它课外的事情,随便出入教室等现象严重。学生上课应以60人以下为宜,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以达到教学效果。
二、教师投入不大,和学生缺乏交流
大学教学,老师课上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板书整理不规范。老师对课堂投入有待提高,上课前,很少有老师会点名,事实上,由于学生多,老师也点不过来。老师对课程管理干预少,只顾自己讲,学生听与不听,对所讲知识听没听懂,老师不能及时做到调整课堂计划。备课只注重讲本专业的知识,缺乏人文引导,不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大多坐在教室座位后排,有的用手机聊天,玩游戏,看其它课外书,听音乐等,对这样的现象老师课上不及时纠正。
老师讲授知识跟不上社会需要,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要明确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教学与学生多交流,切实落到实处。要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要改进教育方法,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加学生的法律教育,关心学生思想发育状况,及时给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和帮助,合理引导,保护他们的个性发展,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
三、教学方法有问题,学生成绩不理想
如今,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以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但大学的课堂,素质教育外套下隐藏的应试教育缩影会时不时出现在我们眼前。大学教育不能因材施教,大学在管理模式上显得过于保守,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孩子,而是有了相当自制能力的成人,而大学里的各种规章制度却严格限制了大学生的这种自制能力,大学难以实现学生自治,因而大学生永远是孩子,很难长大。这种管理模式上的保守还体现在对师生的各种考核制度上,很多大学都对大学教授做了一些严格的规定,要求定期发表多少论文,这无疑会对教授产生很多束缚,使学者的自由空间大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授课质量下降。这种保守首先体现在教学模式上,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过于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学具有严重的计划性,在这种计划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注意力也被死死的固定在课本上,大学生的兴趣很难得到培养,视野也越来越狭窄。另外,实践性的课程设置太少,专业能力很难得到锻炼。
现在的大学,素质教育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而在实际上仍摆脱不了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的课堂上,教师仍摆脱不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最看重的仍然是成绩。大学里的各种考试、考证琳琅满目,许多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主要是在为各种考试、各种证书而忙碌。我并不是说这种考核人才的方式有错,毕竟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这些成绩、证书可能帮上很大的忙。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具备的只是很强的临场考试能力,而欠缺的却是大学生就业所最需要的实战能力。专业教育也容易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不断地更新、拓展,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教师要想教学生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形中,学生将完全被局限在某个专业领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辛苦。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固化的专业的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成为有足够的知识宽度、卓越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能够灵活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
四、学生不上课,人文精神缺失
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学习无用论成主流,大学人文精神缺失。现在社会较为普遍地轻人文、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再加上现在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所带来的功利思想在年轻人心里根深蒂固,这使得人文精神、道德水准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
篇2
一、问题解决教学的含义需要进一步明确
问题解决教学包括两个重要过程:一是分析问题、形成假说、检验假说和修正假说的过程,即解决问题;二是学习要点的形成及由此引发的查询与探索活动,这是围绕问题解决活动而进行的更丰富的求知活动。前者是问题解决活动的中心线索,通过问题解决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后者则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中,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究的思想和协同合作的精神。但是,目前大多数的问题解决教学仅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的目标只是为了某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以实现某种知识的应用或者获得某种新的知识,指向的是教学的物质性目标。而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激发学生思维,改善其认知结构,提高其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体会等功能性目标却被忽视了。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需要不断丰富
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一方面应该反映解决问题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并密切联系教学实际,对教学有较强指导作用,真正做到心理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但是,目前我国的问题解决教学理论不系统,缺乏全方位视角,多从教学经验中总结提升,无法正确指导问题的解决教学。尤其是问题解决教学因缺少各学科特有的问题解决理论的支撑,因而成为心理学中问题解决理论的附庸或者形式上的简单“移植”。实际上,问题解决教学应该找准一个理论的生长点,并吸收各种相关理论,以此得到丰富和衍生。
三、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证研究有待深入
当前,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证研究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相关研究未能整合。来自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往往与教学实践相脱节;来自教学实践的研究大部分尚停留在教学经验的总结,缺乏心理学的支持;微观层次的阶梯技巧和方法研究泛滥,缺乏深层次的心理分析,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养。其二,研究面亟待扩大。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结构良好的问题解决教学,对结构不良问题解决教学,以及复杂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不足;研究任务单一化,都是在个别任务的解决中来得出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规律。其三,研究不平衡。对学生研究得多,对教师研究得少;对在教室情境中以班级形式进行的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较多,对在社会化情境中以小组形式进行的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较少。
四、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践应突出有效性
篇3
问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3—0020—01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精神,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中初级应用型人才。因此,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大多数初中毕业生选择了继续读高中考大学。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上不了高中的,有的甚至初中都没毕业。他们当中学习差、品德差、行为差的不在少数。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综合影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效率普遍较低。
由于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生源紧张、学生素质偏低的问题,课堂纪律问题成为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瓶颈。少数学生的外向型攻击行为如相互推撞、争吵、挑衅等;还有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甚至做鬼脸和滑稽表演惹人注意的;故意顶撞教师,破坏课堂纪律的屡见不鲜。而多数学生则是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发呆走神,胡思乱想;害怕被提问,抑郁孤僻;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迟到早退,甚至逃学旷课等内向型的抗拒行为严重影响了教学。
由于社会观念以及国家对中职“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与教师自身教育结构的错位,中职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很多教师都疲于应付课堂,尤其是一些差班,能够平安结束一堂课即是“平安着陆”,教师很少思考课堂有效性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教育方式陈旧。许多中职学校还在用普通教育的方式教育中职生,不能满足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第二,教师倦怠。社会对中职教师的要求与教师的成长工作环境不能同步。第三,教师的专业水平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普遍欠缺。第四,中职教师资源的隐性流失严重,很多学校不重视教师培养,导致有能力的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影响教学质量。第五,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不完善。
三、对策
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机构要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或鼓励教师成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优的专家型教师。另外,职业学校的教师还应当提高管理学生和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学校管理机构应该依据学校发展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特征,通过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师进行有效培训和引导,使每个教师“一专多能”,优势互补,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
1.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中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更需要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因此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单一的授课方式,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篇4
一、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1.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问题的质量很重要.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课堂设计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异口同声地脱口而出.说明这些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提问”的效果不明显,原因是难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有的教师说,我的问题设计是生活化的,学生有生活经验,所以他们能够很快回答出来.其实,教师没有反思,在选择生活化的素材时,有没有进行数学学科化的处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着力点如何?是否仅仅浮于生活中现象的表面,问题有没有与数学概念的本质相联系.如果没有联系,那么学生的思考量是不大的,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训练价值是不大的.
2.设计的问题难度过高.求难、求偏比问题设计过于简单还要可怕.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过高,超过学生能够解决的范围,根本无法解决问题,甚至找不到门道,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产生怀疑,继而失去学习兴趣.
3.设计的问题缺乏开放性.在设计问题时,有些问题过于数学化,或过于死板,目标指向较为单一,不具有开放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问题设计的策略
篇5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存在问题 提高对策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知识、阅历不足,思维能力较弱,而且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涵盖知识点较多。这样教师应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进步。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很多教师把数学课堂教学看做学生的自学过程,过于重视小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总结,忽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使教学目标不明确,无法实现培养目标。如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题较多,很多教师进行计算讲解时,一般由小学生自主计算,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只要学生的结果是正确的,很少会关注过程。难免抑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对学生知识基础的培养。
2.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容多以自主探究和情境创设为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但是很多教师在讲解数学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如教学《认识乘法》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动物园的视频,询问小学生都发现了什么?
生1:有房子、蓝天、白云。
生2:小河里有水在流动,水里还有好多鱼。
生3:我发现小鸡在啄虫子。
……
十多分钟的时间,小学生都在自主讨论,而且不断有新的发现,这样教师难免脱离教学主线,使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教学情境创设变成生搬硬套,难以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枯燥。首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依然采取“满堂灌”和“一言堂”等教学方式,没有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无法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难免丧失学习兴趣,降低效率。此外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相关师生互动。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一般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被动记笔记,不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在复习课程中,教师多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做题,没有实时引导和解析,使得师生之间距离较远,学习效果较差。
4.教学评价单一。虽说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评价目标和方法多元化,但是现有评价方式依然过于重视小学生的成绩,忽视其他方面发展。首先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多通过课堂检测和考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忽视学生情感变化与发展。此外教师评价结果单一,即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大多采取口头表扬形式,尤其随着新课改不断实施,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扬较多,反而起不到应有作用,导致效果较差。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数学学科特点,考虑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和普及性等,以更好地促进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全新教育理念,教师要明确自身教学任务,不仅注重数学知识与技能教授,还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具备学习理念,不断接受前沿数学知识,以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规律,如小学数学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应围绕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单位转化,让小学生初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明确整个教学目标。继而开展情境教学和小组讨论教学等,做好对小学生的引导,有效开展教学。最后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课后作业,小学生业余时间较多,这样教师可以教学目标为主,组织小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2.深化教学内容。为了深化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该做好备课,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题目,融入对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与实践能力等培养,以更加贴近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其次教师合理使用教材,新教材的特点在于培养小学生的探究与思考能力,注重对多样化解题思路的探究。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从教材出发,使教学内容高于教材,实现对小学生的培养。最后注重小学生平时练习,数学课程中涉及的计算题较多,只有对学生多加训练,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重习题多样化,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小学生规定不同的题量,实现教学目标。
3.革新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程逻辑性较强,知识内容较多,小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足,学习过程中难免感觉枯燥无味,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重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开展情境教学,如学习分类部分知识时,教师可让小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玩具,如小汽车、火车、手枪等玩具,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类,继而开展新课教学,使小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此外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小组合作教学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教师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鼓励小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当然教师可组织小组竞赛,如学习乘除法计算时,可在检测小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基础上组织竞赛活动。
4.注重多样化评价方式。小学生年龄较小,发展潜力与能力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这样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多样化评价方式,避免盲目批评与赞美学生。
为此,首先教师应关注小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与心理变化,尤其一些家长平时工作较忙,小学生本来就缺乏外界关心,学习上容易受挫折。这样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应该注重对该部分学生的鼓励,注重学生的细微进步,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其次是教师注重对小学生能力的评价,毕竟数学知识是用来运用的,考试虽然是一种检测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教师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联系生活实际出题,考查小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注重对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与评价,尤其对于小学数学中难度较大的题目,小学生做不出来是正常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引导小学生,使他们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当然教师该批评还是应该批评,有时候恰当的批评正是小学生进步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人生态度。
三、结语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与困难,极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徐丽娟.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学周刊,2011,23:111.
[2]刘正操.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2:79-80.
[3]胡六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1:48-49.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91-01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活动等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和预设性。尽管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并不能保证必定可以上出好的课,但不好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根本上就注定了无法上出好的课。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常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然而,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设计的教学起点把握不准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当中,教师必须找准设计的起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在这一方面多数教师做的并不好,因为教学起点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要想准确的把握,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层次和方法等有一个全面了解。但是,现在多数教师并不知道如何真正的去了解学生,很多教师习惯性的以学习成绩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途径,将其作为衡量学生数学学习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在教学设计的起点上,往往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不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导致教学设计在起点上不符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要么学生感觉到教学内容很难,要么就觉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
2、教学设计的内容不合理
教学设计的内容就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必须以教材为基础,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如果教学设计脱离了教材,在内容上缺乏系统性,就会直接影响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实际上,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数学教材内容上比较简单,但是考试的内容相对于教材要难的多,为了适应考试的要求,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片面的追求内容的难度,在内容上远远的超过了教材的难度。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限,这种高难度的内容让很多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出现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等诸多问题。
3、教学设计前后教学脱节或重复
数学课程知识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按螺旋上升的方式构建起来的。新课程标准中更突现这一特点。同一领域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同一个主题或模块学习内容的相关度很高,需要教师从课程整体入手进行教学设计。然而,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不能整体去把握课程内容,他们不清楚数学知识体系结构,不熟悉课程内容的前后知识关联性,目光往往聚焦在所教学期的教材和教参上,仅仅通过教参上的一些教学建议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各年级的教师之间缺少必要沟通和交流。教师也反映小学与初高中数学教学出现脱节,很多时候高年级讲的一些内容学生在低年级就学过了,或者很多必要的知识基础不具备。
4、教学目标设计空泛含糊
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把学生带到什么地方去,指明了教学设计的方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需要以宏观的课程目标为依据,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具体化、明确化。问卷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不否认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写教案时经常、本末倒置。即写完教案后然后再写教学目标,且照搬教参比比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基本上都是抄别人的。很多老师不肯认真研读文本,再加上经验不足,就很容易导致教学目标把握不住,出现“教到哪是哪”的问题。教师的教案也反映出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仍然存在不准确、不全面、遗漏一些应该设置的教学目标等问题。目标大而空,不具体,缺乏操作性,不切实际。尤其是情感态度领域的目标,很多教学目标中目标主体为教师,描述的都是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即使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用到的词语往往是、认识、掌握,都为内部心理描述动词,无法判定学生是否真正认识和掌握。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1、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就是要全面落实各类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结合国家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维目标。但是这一四维目标,属于引导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而并非是引导每一节课设计的具体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参照上述目标,进一步把它们进行分解、细化,从而生成具有更强教学导向作用的微观目标。
2、确保学生的学习到位
就是要考虑数学内容的学习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到位。前面提到,数学学习有不同的类型,有知识学习,有概念学习,有规则学习,也有问题解决,但每一类学习都有其理想的终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数学知识学习的理想终点是在需要时能够回忆起来,概念、规则、问题解决等数学技能的学习一般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数学问题为终点,而思维方法的学习以能够自觉、熟练地运用乃至创造为终点。数学学习不能达到其理想终点,就意味着学习不到位,没有完成课程或教学的目标。
篇7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问题的学习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面对高中数学的问题,不能够主动思考,也就不能够在思考中积极地发现问题,并依据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数学能力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展,这种状况的出现有教学方式的原因,更多的还是与学生自身的认识有关。
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自身也存在一些不利于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问题,其突出的表现在于一些教师对新课改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只是将这些先进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停留在浅表层次的运用上,没有深入落实新的课程改革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其教学实施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另外,教师已经习惯了这种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方式,并且在主观上也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能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这些高中数学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高中数学教学的完善策略分析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其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机械讲解,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具有权威性的,很难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也自然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状况的不断持续,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对数学课学习的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沉闷而缺乏生气。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更多的是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不太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会感到数学与现实的生活联系不大,时间长了也就会认为数学的学习没有太大的价值,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而新的课程标准对于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应用是极其重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提升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篇8
1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但实际上,仍然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仍以灌输为主,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问题二:自主、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欠缺,很多时候学生的探究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合作交流也同样如此。
2 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变革提供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及不竭的动力。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发挥着导向、调控的作用,而保守、落后的教育观念却严重阻碍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关键是要承认差异,注重差异,客观对待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不是均衡发展,也不是让每个学生发展到同一水平)。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的亲密伙伴。呵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传统的教育更多的体现为师道尊严,教师是管理者、甚至是长者,没有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各方面的需求,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传统的教育习惯设计好一个模式,让每个学生去适应,而很少注重让教育去适应每个受教育者,怎样按学生的需求、个性特点促使其得到发展。
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就无法进行,而只有观念上的转变,行为转变跟不上去,素质教育就不能落到实处。有正确的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没有观念的转变就没有行为的转变,行为依靠观念做指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师只有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正确理解,并能得出正确的评估,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
2.2 提高教师素质。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知识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更是渗透了现代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在教学要求上也更趋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技能。小学数学教师要搞好素质教育,除在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外,在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上也要随之不断更新。我们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2.2.1 丰富自身的学科文化底蕴,切实加强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 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的运用及应用题等方面,教师先要建立一个牢固扎实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对于要为学生建立一个怎样的学科知识结构应也应先从整体上先有一个把握,即尽管教的只是一个年级,但不能只了解本年级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应该先从整体上对各阶段的知识都要把握,对于本学科所要教学的概念、公式、方法、公理等应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即密切“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之间的联系。”
2.2.2 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思想,掌握现代教育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师职业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具有其他受过同等学历训练的人所不具备的丰富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上。就小学生而言,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形象思维的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数学学科知识以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也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涉及儿童发展、课堂互动、个体差异、学习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计划与目标等多个维度。教师对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直接关系到自身能否灵活而有效地对教育教学过程实施调控。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与学的理论、教学方法与策略、师生互动以及学生评价方面的科学认识也直接影响着教师在课堂中能否淋漓尽致地展现自身的个人魅力和学科素养。
篇9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21世纪是知识化、经济化和网络化的社会。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是人们在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信息时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课堂教学现状和水平,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和推进。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受到硬件设施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率还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主要问题如下:
1.硬件设施薄弱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配置上还存在很大不足,学校领导或教育主管部门将少量资金投入信息技术建设,使硬件设置薄弱成为影响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硬件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2.课时少
当前,在小学阶段教学中,主要科目是语文和数学,而屈于“副科”地位的小学信息技术,存在不被重视和课时少的问题。对于大部分小学而言,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一周一课时,甚至有些学校是两周一课时。这样的课时量,就算教师有回天之力,也难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因为,信息技术本就是一门技术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应操作技能,而一周一课或者两周一课的教学现状,难以让教师实施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更难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还会被其他科目教师挤占,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信息技术课时更加狼狈不堪,严重影响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稍显落后。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其严谨性和理论性强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尤其教师给学生讲解的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性使小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倍感乏力。尤其对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说,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单一落后,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仅是给学生讲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率难以有效提升。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以上,笔者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怎样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呢?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问题情境中要善于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发问,并在发问过程中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效果。
2.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理论教学很重要。充分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巩固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基础。但是,相比较理论知识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操作实践,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师都应当充分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4.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有效的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的基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进行及时教学反思,及时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改进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总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之下,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当前,信息技术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小学教学中已经逐渐普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传播与运用,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众多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立足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
作者:秦昊 单位:松桃县第二完小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明确肯定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度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也没有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任务,学生一遇到难题则过于依赖教师的解答。
(二)教学方法不合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正处于思维和能力形成的启蒙阶段,尚不能很好地掌握与接受新知识。而小学语文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和文字知识的同时,要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然而有些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知识―课文分段―归纳总结,这样的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三)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易在课堂教学中走神,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则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部分教师只能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无法随意改变课堂内容,导致内容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放风筝》讲述了作者观察小孩放风筝的故事,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对启迪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并无多大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增强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解决师生之间的互动问题,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切实可行的参考方案。首先,教师在实际教中应该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多多了解和观察学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课堂内容加以及时消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合理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在实际教学任务中带入自身的学习体验,找准m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微信、qq等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在线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来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建设出学生喜爱的高效课堂。
(二)优化教学方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依据,积极优化教学方式,以便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出教师的引导和主导性作用,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方法与语文知识内容,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当然教师也可恰当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图片和文本等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效率。以《秋天来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只单纯地进行文章讲解,让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情况及文中生词加以认识,往往无法强化学生描写景色的能力。但是利用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将秋天的美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秋天来了”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秋天的与众不同及美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进而掌握描写美景的方法。
(三)加强生活实际与语文教学的结合
教学常规化和语文生活化是小学语文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如果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规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能力。当然教师在讲课之前需要做好相应地准备工作,根据生活实际准确课内素材,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层次,提高学习成绩。另外,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如有些学生害怕考不好受父母批评,有些学生则喜欢站在领奖台上的感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目的及动机。只有学生的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才能保证学习积极性的长时间维持,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形成“语文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陶冶情操,享受文字之美,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如学习《回乡偶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准备好的朗读材料,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久客伤老之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不合理、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等,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立足实际,认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语文教学的基础,增强师生互动,优化教学方式,加强生活实际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确保语文教学活动的正常实施,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立武.浅析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52.
[2]翟卓.浅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192 204.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