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质量管理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8 09:27:04

服务质量管理论文

服务质量管理论文篇1

论文摘要:针对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重微观管理,细节管理;轻宏观管理,战略管理的实际,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同时加强对图书馆宏观管理战略的研究与实践,以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上世纪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和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迈向新领域。时代在呼唤着公共图书馆的伟大变革,新技术革命为图书馆实现现代化带来了新技术手段。图书馆正朝着网络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以至提出了“无围墙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概念,并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广大图书馆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积极投入到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之中,图书馆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图书馆事业似乎已步人现代化的轨道。

要大力振兴图书馆事业,使其真正步入现代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就必须加强对图书馆管理战略的研究和实践,以优化、强化管理求得生存质量的提高,以管理创新求得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

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也是最根本的职能,也可以说,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加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管理,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地位和声誉,进而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读者满意是立馆之本,为达到读者满意,应注重对读者满意测重方法的研究,进而从管理程序的角度对服务中以质量控制,继而有针对性地随时调整公共图书馆服务,形成一个不断满足用户的循环改进模式。特别是我们今天已步人服务经济时代,服务竞争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要竞争手段,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实施服务管理,打造好服务品牌,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对于增强公共图书馆的竞争能力,使之在市场经济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将显得更为重要。

1.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确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树立读者资源意识,让全体馆员认识到,读者是图书馆最宝贵的资源,是决定公共图书馆生存的关键,只有以热情、周到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广大读者认可、信任和光顾,公共图书馆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2.建立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读者需求感应和反馈系统,以便主动、及时和高质量地做好服务工作。通过建立专门的读者调研机构,保持对读者需求高度感觉的能力;通过建立一套行为转换保障机制,保证读者需求及时转化服务行为;通过建立多种信息反馈渠道,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行为的效果即读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以作为调整服务行为的依据。

3.做好服务项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要尽可能多地引进各种便利和支持,既要调整现有的服务并充分发挥其服务要素的作用,又要进行服务创新,搞好特色服务;既要保证信息服务项目的可行性,促进各种服务项目与读者“见面”。又要注意以灵活的方式设计信息产品,将服务融入产品之中,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愿望和要求,要建立服务员工管理,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质量要求等一整套制度体系。图书馆服务系统设计还包括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在这方面,要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服务系统诸要素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还须配置相对完善的有形设施,延伸服务的内容,展示公共图书馆的宗旨。

4.要充分重视公共图书馆服务。如用户办理借书证或存包时,向图书馆员咨询时,查找目录时,借还图书时,浏览报刊时,复印或输出打印时,利用图书馆技术设备(如计算机、缩微阅读机)时,使用图书馆卫生设施时,图书馆领导接待读者投诉时等等。通过管理,创造出更多更便利的服务手段,从而达到吸引用户不断光顾公共图书馆的目的。此外,在大力拓展公益的同时开展一定的有偿服务,必须牢固确立公益服务的主导地位,公益服务以有偿服务为补充,有偿服务以公益服务为基础,而且有偿服务的项目设立及收费标准等.必须全面纳入到图书馆的整个服务管理系统之中加以科学、合理地设定,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实施服务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置的问题。

二、提高公共图书馆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具有特定含义,是指在图书馆管理中,实行全员、全程、全面的“三全”管理,即对图书馆的全体员工参加质量管理,采编、典藏、流通、阅览和参考咨询等全部工作流程实行质量管理,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各个层面(包括服务工作和馆员素质等)全部纳入质量管理轨道。它强调全员参与,纵向全过程,横向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也可称为图书馆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图书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关键足如何将其有机融于图书馆的管理体系之中。

(一)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管理

文献资源建设是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的关口,其质量将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形象,因此这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具体说又分两种情况,第一,零购图书资料的质量管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订购书刊资料,要努力做到两点:(1)订购书刊资料前,要进行读者文献需求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公共图书馆读者群分散,主要是征求经常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的,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意见,以使文献采购科学、合理,这样做可以提高文献资料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佳效益。(2)采购部门要与出版社、邮局、书店或书刊资料经营网点保持及时、畅通的联系,以保证书刊资料及时、准确地到馆。第二,图书分类、编目的质量管理。图书资料分类、编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如果分类、编目有误,将导致图书资料上架的错误,给读者和用户查找资料带来困难,使图书资料难以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图书馆服务工作已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管理,读者和用户查找文献资料主要通过书目数据库进行检索,这样书目数据库的质量优劣就显得特别重要。图书馆建书目数据库,现在比较科学可行的方法是,使用已有的商业书目数据库建设自己的书目数据库,这样即省时、省力,叉能保证书目数据库的质量,但在商业书目数据库的选择和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上,还必须认真把好各道质量关卡。第三,书刊资料上架排序的质量管理。书刊资料被分类、编目以后,要分送到相应的库、室上架排序,这同样是渎者和用户方便快速地查找书刊资料,提高其利用率的重要基础工作,因此也必须加强对这一环节的质量管理。

(二)服务工作的质量管理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指被服务的读者或用户的满意程度的集中效果,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核心服务,即以文献信息为媒介满足读者和用户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的服务,如提供借阅、浏览、咨询等。(2)形式服务,即以某种方式(如态度、效率等),满足用户心理和精神上的某种需要和愿望的服务。(3)附加服务,即为用户阅读、休息、饮食等提供便利的服务。上述三方面的服务,核心服务系实质服务,它满足的是用户的核心需求。因此,形式服务和附加服务应围绕核心服务来开展。

在图书馆实施服务质量管理,应着力于提高“四度”:第一是文献满足度,即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服务的满足度,可以通过文献保障率、读者拒借率和咨询准确率等指标来反映出来。第二是便利度,即图书馆为读者利用文献资料提供方便的程度,主要包括服务是否合理,标示系统是否完备,开架借阅率足否较高,是否有导借、咨询人员等。第三足关怀度,即图书馆对读者给予的关心、关切和照顾的程度,具休表现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的情感投入(热情、诚恳、耐心、周到),对读者健康的关注、体贴(如卫生、照明、通风、饮食等)。第四是满意度,即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使读者在总体上的满意程度。满意度是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全面评价,是满足度、便利度、关怀度等评价指标的综合体现,因而具有决定性意义,追求较高的满意度是图书馆实施质量管理的根本目标。

(三)馆员素质培养

图书馆员的“德”是馆员素质的灵魂,图书馆员的“德”主要包括: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②谦虚诚恳的服务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③顾全大局的整体观念,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④勤恳奋进的敬业意识,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图书馆员的“才”可以有多方面的表现,可以是硬件维护和网络管理的专门人才,可以是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的专门人才,可以是文献开发,数据制作的专门人才,可以是信息导航、检索和咨询服务的专门人才。这些“专才”在业务上可以各有偏重,但需要同时具备如下三方面技能:第一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第二是图书馆业务知识和基本管理技能;第三是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从目前情况看,图书馆业务人员的素质均有较大差距。实施质量管理,提高馆员素质,可从如下几方面去努力:(1)加强德育教育,提高馆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2)采取外出考察、进修与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现有人员图书馆业务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与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才干,提高其业务素质;(3)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完善队伍结构,提升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图书馆实施质量管理战略,要认真研究企业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将所强调的质量问题“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管理方法多样化”等重要思想,合理地吸收到图书馆管理之中,有机融人图书馆的整个管理体系。如是,将能显著提高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从总体上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

三、公共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1.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特色。第一,传统的印刷文献向多载体文献转化。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类型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印刷文献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并存的局面。第二,阵地服务向网络服务拓展。网络以及电子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固有的格局,公共图书馆正在从阵地服务向网络服务拓展。第三,凭证服务向免证服务过渡。现代图书馆的精神就是平等、自由、无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观念的发展和改变,免证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服务必然的趋势。第四,一般与个性化服务并存。读者个性化服务也将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个发展趋势。除以上四个主要特点外,公共馆的服务也由单一服务方式向多元化服务方向发展,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延伸。就是指将集成思想引入图书馆管理之中,用以指导图书馆管理实践,实现网络信息技术、文献信息资源、机构、人员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组合,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匹配,从而促成管理活动整体效能和效率的提高。对图书馆各要素进行合理搭配,取长补短,综合协调,形成最佳的整体优势,发挥出“减负增长”或“补短增长”的整体效应,即利用事物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力量,相互作用并发生连锁反应,使能量经整合而增强、放大,从而推进图书馆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服务质量管理论文篇2

1.1、管理者不重视服务质量管理

在大多数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中,管理者没有充分的重视服务质量管理工作,这是因为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服务质量对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即使有的商业健身俱乐部制定了相关的服务质量标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标准去执行,缺乏专门的服务质量监督机制,所以员工在工作时,也不会严格的按照服务质量标准要求自己,使得服务质量降低。

1.2、服务质量管理认识呈现出片面化

在很多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中,认为服务质量管理需要由专门的部门来负责,缺乏服务质量管理整体性的认识。实际上,在商业健身俱乐部中,消费与服务是同时发生的,所以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控制应由提供服务的部门来负责,而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所有部门都是提供服务的部门,因此,服务质量管理应该在整个商业健身俱乐部中实施。

1.3、管理者对服务质量的认识存在误区,忽视社会关系

在对服务质量的认识上,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其是一个完整概念,所以在进行管理时,缺乏系统控制。商业健身俱乐部员工的服务水平仅仅是服务质量的一部分,还应包括设施、设备、环境质量、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内容。商业健身俱乐部在制定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准时,只将自身的服务质量标准和员工服务水平作为衡量标准,忽略了会员的感受和评价,从而导致商业健身俱乐部在提供服务时不能很好地满足会员的需求。

1.4、缺乏必要的建议奖励措施

在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员工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但是由于俱乐部缺乏必要的建议奖励措施,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受挫,严重时会导致员工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影响俱乐部的服务质量。

1.5、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员提出的问题

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的会员会在健身一段时间后,提出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临时更换教练问题、价格问题、环境卫生问题等,而对于会员提出的合理问题,俱乐部不能及时的解决,导致会员对俱乐部的满意度降低,这样一来,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形象和口碑就会变差,不利于俱乐部的发展。

1.6、提供的体育服务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不到位

在技术质量方面,不到位的突出表现有四点:缺乏对建筑、专业和服务设施设备的管理;专业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会员的需求;在客流高峰期,提供的项目和服务不符合曾作出的承诺;安全保卫措施不到位。在功能质量方面,商业健身俱乐部非常重视员工的服务质量,然而员工在工作时的精神状态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其提供的服务不能让会员满意。功能质量不到位的主要表现就是员工的态度冷漠、生硬,行为随意、欠优雅等。

1.7、提供的服务项目不能满足会员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大多数的商业健身俱乐部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大致上基本相同,存在着很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不利于满足会员的个性化需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没有形成完善的会员个性需求档案,不能提供跟踪服务;二是服务的灵活性差,对于会员提出的规范服务以外的要求无法满足;三是在设计个性化健身服务产品时,忽略会员的需求。

2、构建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2.1、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商业健身俱乐部所提供的健身服务产品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健身显性需求,一是潜在的隐性需求。将这两种需求的特征和特性加起来,总和就是服务质量。由此可以得知,商业健身俱乐部的服务质量具有综合性,也就是说不仅要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质量,还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与配合。而建立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很好地满足会员的各种需求,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2.2、是商业健身俱乐部经营成功的基本保证

作为商业健身俱乐部,要想经营成功,就需要保证两条:一是健身产品质量好;二是俱乐部的运营成本低。为了满足这两项经营目标,就需要建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并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作为主要的管理目的。

2.3、既是商业健身俱乐部的需要,也是会员的需要

商业健身俱乐部构建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俱乐部的需要和利益;二是满足会员的需要和期望。由这两方面的作用可以看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促使商业健身俱乐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有效地提升会员的满意度,赢得会员的信任。

3、构建商业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构架

3.1、战略规划

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中,战略规划包括八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许多体育舞蹈爱好者泯灭了学习体育舞蹈的热情。体育舞蹈在国际上的广泛推广受到了阻碍,直接影响到体育舞蹈在全球的普及。

3.2、比赛形式存在的弊端

服务质量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服务感知;质量差距;分析模型;决策质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6―0064―05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饭店业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制度改革、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正逐步走向成熟。从产业角度讲,饭店在类型、规模和档次的分布上越来越趋近科学;从企业自身角度看,多数企业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全面审视和评估,找到了正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以优质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效益。但是,事物的发展不都是平衡的,饭店业也会在捷报频传中发出不和谐之音,一些企业尽管通过了iso质量认证,或引入了某著名国际集团的管理模式,却仍然时时被服务质量问题所困:宾客投诉频繁,员工叫苦连天,管理者怨声载道……这些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每一位业内人士密切关注并倾力研究的问题。

二、服务质量差距分析

饭店的产品是服务,“服务是由一系列或多或少具有无形特性的活动所构成的一种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生产与消费同步进行,客人直接参与其中。由于客人既是服务的对象,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因此,他们对服务结果和服务过程综合体验的感知便成为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在谈到服务质量问题时,往往只强调一线员工的操作质量,最多不过将管理者履行监督职能的质量纳入其中,于是便有了一系列(针对员工的)奖惩条例。服务中由于是员工与客人直接接触,所以,当服务不周时、客人不满时,被投诉的又常常是这些基层员工。而事实上,在饭店服务产品的生产链上,员工只是处于最末端的人。

北欧学者克里斯廷・格罗鲁斯在研究服务管理问题时曾引用了百利等人创建的差距分析模型(gapanalysis model)。该模型的理论意义在于:第一,说明了服务质量是怎样产生的。客人对服务质量的预期来自于他(她)过去的经历(体验)、个人需求及有关企业的宣传。第二,揭示出服务质量形成的过程是企业组织一系列内部活动的结果。包括高层的决策、中层的管理和基层的操作。第三,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与客人感知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通常来自5个方面,即管理者对客人服务需求的预期与客人真正需要之间的差距;服务标准与客人服务期待之间的差距;操作方法、技能、水平与标准之间的差距;服务提供与市场宣传之间的差距以及客人的服务感知与其服务预期之间的差距(见图1)。

根据这一理论,饭店服务质量所包括的内容更深、涉及的范围也更广了。笔者借用这一理论框架,将通常发生在饭店的服务质量问题归结为以下方面:

1.产品定位与目标市场的差距 这一差距反映了企业高层的决策质量。如三星级饭店引入了五星级的管理模式或度假型饭店模仿城市饭店的运行方法。结果,客人非但感知不到饭店的“好意”和“热情”,反而投诉频频。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决策者缺少对市场信息的准确分析和企业自身情况的全面把握,致使饭店产品定位不准,目标市场不明,对客人的需求预期认识模糊。

决策是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战略,为满足以目标市场为代表的客户群需求进行产品规划,决策质量势必影响客人最终感知的服务质量。

2.服务标准与管理目标的差距 这一差距通常反映了企业中层的管理质量。如企业或部门内部缺乏与市场定位或管理目标相配套的协调沟通制度,服务流程过于僵化和复杂,服务质量标准与企业环境不相容,服务技术和系统无法满足标准的要求,等等。导致这一差距的原因通常属于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和执行力的问题。

3.服务水平与服务标准的差距 此处所指服务水平仅限定为一线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这是我们通常谈论最多、最基本的服务质量问题,包括服务标准的不执行、不能准确地执行和服务标准的不能执行。在假设饭店的物质条件和管理水平能够达到服务设计标准的前提下,第一种情况反映了执行者主观上的消极,例如职业道德缺乏、服务意识薄弱;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员工对服务标准不理解或理解得不准确;第三种情况则可能因为员工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制约,例如服务技能不足、服务经验欠缺等。饭店通过一线员工将企业的服务意愿传递给客人,这一过程中的差距无疑会直接影响客人的服务感知。

4.服务体验与市场宣传的差距 媒体的宣传、企业的过度承诺使客人对饭店的服务抱有较高的期望,而一旦他们的感知与其预期存在差距,服务中的不足便会被客人(及其不满的倾听者)有意无意地夸大。

5.服务感知与服务预期的差距 客人的以往经历、消费体验、个人需要等对其服务预期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他们对服务的评价则取决于自身对服务结果的质量感知、服务过程的质量感知以及消费时的情绪和心境。通常具有较高服务期待的客人不易产生高度满意,相反倒是服务预期较低的客人往往对自己的服务体验予以较高的评价。

构成饭店服务质量的因素繁多且复杂,因而对其分析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三、对饭店服务质量的再认识

审视饭店服务质量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4个部分:

1.决策质量――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客人获得高服务质量感知的基础

北美学者布罗格维茨、德雷尼和利斯创建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综合模型(synthesized啪del0f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形成做了详细的诠释(见图2)。该模型对于服务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进一步细分为技术质量差距和功能质量差距,厘清了影响顾客体验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出影响服务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的直接因素是人力资源和有形资源,更重要的是它将确定公司使命与目标纳入了质量管理的范畴,这是以往被服务质量研究所忽略的。

事实上,长久以来,一些业外人士对饭店业并无正确的认识,错把近年来饭店数量增加、行业规模扩大当作效益的增长;又因五星级意味着高档和豪华,便认定投资饭店业、建设高星级饭店就能赚钱。这类投资者大多缺少充分的市场信息,又没有经营饭店的丰富经验,对于市场在哪里、产品是什么、以什么为特色等饭店经营决策的根本问题(也是奠定日后饭店服务质量基础的根本问题)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致使饭店往往在 一开始便陷入了困境:名为商务型饭店,却连翻译业务都没有;本想接待外国客人,员工中却只有几名经理能讲英语;庞大的水疗区域占据了饭店建筑群中最好的位置;甚至卡拉ok也成为这类饭店的主要业务……决策的失误导致服务的失败:真正的商务客人在这里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度假客人却又因其“休闲”的特点不突出而不愿光顾;高档客人嫌它不够品位,中等消费者又觉得它收费昂贵。这些饭店的经营状况尚且如此,客人高度不满也就完全在预料之中。

因此,一家饭店服务质量的形成始自高层决策质量。当我们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时,营销学中的4p、4c以至5r,同样可被视为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决策质量的优劣决定了饭店服务的成败。

2.制度质量――基于正确定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是客人获得高服务质量感知的保证

目标市场、产品类型进行正确的定位之后,决定饭店服务质量水平,从而决定客人感知的便是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换言之,一个成功的企业正是由于定位准确,才会有与其定位相适应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才会有理念、模式下一系列高质量的制度。因此这些理念、模式与制度便是服务走向成功的基石。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4名来自欧洲的mba学员到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的里兹・卡尔顿酒店参加服务营销理论研讨会。他们想在即将离开酒店前往机场的那个晚上在酒店的游泳池里轻松地度过几个小时。但是,当他们下午来到游泳池时,却被礼貌地告知游泳池已经关闭了,原因是为了准备晚上的一个招待会。这些学员向服务员解释说,晚上他们就将回家,这是他们唯一可以利用的一点时间了。听完解释,服务员请他们稍等一会儿。几分钟后经理来到4名学员面前,经理说,为了准备晚上的招待酒会,游泳池不得不关闭。但他接着又告诉学员们,一辆豪华轿车正在大门外等待他们,他们的行李将被送到邻近的一家饭店,那里的游泳池正在开放,他们可以到那里游泳。至于轿车等费用,全部由里兹・卡尔顿承担。4名学员感到非常高兴。这家饭店给他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使得他们乐于到处传颂这段服务佳话。

在这一案例的处理中,无疑是饭店的理念、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正是由于理念、制度的适用,员工才能真正地急客人之所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的作用。

对饭店业不熟悉的人很难理解:在国外运行良好的一些著名集团的管理模式到了中国怎么就引不来客源、带不来效益呢?回答这一问题其实并不难――根本原因在于引进者忽略了这些模式原本所属的市场。再先进的模式亦有其适用范围,亦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试想,若把城市酒店的运营模式照搬到度假村,或将里兹・卡尔顿的模式复制到三星级饭店,结果会是怎样?因此,饭店在引进先进理念、先进模式的时候,首先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不是最高档的就是最好的,而是最适用的才是最好的;其次要对这些模式进行实事求是的改造,使之更加符合我国饭店市场的客观需要。“锦江”、“建国”、“如家”等民族品牌之所以成功,就是由于它们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在管理模式中融入了中国文化,创立了适用于属于这些品牌定位的管理运营模式。

3.执行质量――当企业的服务标准与服务目标相一致时,执行力成为客人服务质量感知水平的决定因素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和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国界、行业界限逐渐被打破,信息、技术、理论、方法以及诸如此类同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有关的一切事物、事件可在一夜之间传遍世界;用于生产性企业的理论同样会很快在服务业中得到实践。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零缺点计划、六西格玛管理……先后被引入到饭店业。我国饭店业近年实施的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90年代中期以后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认证体系和21世纪以来以喜达屋集团为代表的部分饭店所推行的六西格玛管理。

对比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起来的质量体系和根据六西格玛管理原则实施的质量改进工作,发现二者立意虽然都是建立科学的、规范的、满足客人需要的服务标准,但在操作上却有不同:前者是按照tqc体系正向、顺序地通过保证服务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达到标准来实现服务结果的高度满意;而后者则是弥补着iso文件执行中对不合格产品(服务)难以控制的不足,以从结果向前倒推式的方法去寻找服务过程中不能满足客人服务预期的关键点,再在此基础上分析客人真正的服务需求,继而通过不断缩小服务过程与服务感知之间的差距来逐步接近并最后达到客人的满意。如同任何能够延续下来的质量管理方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甚至很高的价值)一样,我们没有必要去评价这些方法和理论的优劣,适用的就是最好的。问题是,当我们试图总结一些饭店通过iso9000的认证后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时,却发现个别企业收效甚微。

服务的无形性的确为标准的执行带来了困难,然而,当初这些标准是量体裁衣,为属于“这一个”的饭店定制的,为何不能落实呢?

原因之一: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与服务质量标准不相容,虽然质量文件全面又具体,但仅仅是纸上谈兵。

原因之二:管理者将标准束之高阁,管理中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客人不投诉就是服务的成功,可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不满的客人96%不会投诉。

原因之三:员工因知识、技能、经验的不足缺乏执行标准的能力。

饭店服务消费的是结果和过程,例如客人在前台登记后得到一间舒适的客房,或者在餐厅点菜后享受到佳肴美馔,如果没有饭店员工的服务过程,这些结果便不会存在。由于客人参与服务过程,他们随时可以自身的感知评价服务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与客人接触的服务人员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便直接决定了客人的服务感知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康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服务标准必须经由服务人员恰到好处的演绎才能发挥设计者期待的作用。

鉴于此,饭店企业不仅要保证高层的决策质量、中层的管理质量还要保证基层的服务质量。

4.沟通质量――事实求是的宣传是树立企业质量形象的必需

所谓沟通质量,是指饭店的舆论宣传质量。事实求是就是较高的沟通质量,言不副实、言过其实便是低劣的沟通质量。应该明确,沟通质量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

对服务质量的研究表明,客人在选择某项服务之前已在潜意识中设定了该项服务应达到的标准,如果他(她)的服务质量感知达到或超过预期,该项服务就被认可;倘若其服务质量感知不及预期,则不仅这一服务本身,甚至连提供服务的企业及其所属品牌也遭否定。导致这种潜意识形成的原因是客人个人需求、过去的经历以及有关企业的宣传。上文百利的“差距分析模型”和布罗格维茨等人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综合模型”都清楚地描绘出在服务 质量感知中企业形象和舆论对消费者的影响。由此可见,积极的、实事求是的宣传对于一家企业、一件产品、一个品牌进入新的市场、新的环境、新的地区是必要且必需的,而言过其实的宣传却只能适得其反。

在与市场沟通方面,有些因素企业可以控制,例如服务结果和服务过程;有些因素企业不能控制,例如社会舆论。舆论宣传的目的就是使人们对尚未接触的事物形成概念,继而强化这种概念直至形成条件反射。但事实是,许多时候舆论本身就偏离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人们在接受了这种不实的舆论宣传后,反而对事物的本真产生怀疑(当然也不排除人们在接受媒体宣传时片面理解的因素)。例如,舆论宣传使国人普遍地认为四、五星级饭店是豪华的,但欧洲的许多四、五星级饭店并不以华丽见长,如果缺少对这些饭店以及欧洲历史、文化的熟知和理解,凭着错误的概念和走马观花似的“到此一游”,自然读不懂这些饭店的深刻内涵。实际上,正是舆论宣传(有时也因我们自身的片面)使我们把饭店模式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虽然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并不完全由企业掌握,但企业可以通过可控因素的积极作用消除或减弱不实的舆论宣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通过客人持续的对服务结果和服务过程的高度感知来重新建立客人心目中对这一服务、这一饭店的形象。

笔者认为,让客人带着较低的服务预期进入一家饭店,对该饭店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只要提供的服务超过客人的期望值就能使他(她)惊喜。而如果承诺过度,无形中便会提高客人的服务预期,这样,即使饭店提供的服务无可挑剔,最多也只是让他(她)满意(而非惊喜)。

影响客人对服务质量感知的因素还有很多,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

四、结论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被视为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种运行模式、一个学会团体……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整体性、联系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基本特征。正如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所强调的,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性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它们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审视饭店服务质量的形成时,发现其经历了从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营销策划、制度制定、流程设计到服务提供的过程,该过程具有典型的系统特征:第一,它在时间上、各环节的操作上是连续的;第二,质量的形成过程从市场选择和产品决策开始,信息、指令、行为自高向低逐层流动,高一层级的指令质量决定低一层级的行为质量,反过来,低一层级的行为质量映射出高一层级的决策水平;第三,在饭店服务质量形成的过程中,任何环节的差错都会导致服务的失败,而客人对服务质量的良好感知却需要饭店全体人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共同努力,体现出饭店服务的整体性和动态平衡性,这也就是饭店业常说的100-1=0。

服务质量管理论文篇4

20世纪80年代以后,质量管理的理论不断涌现,日益丰富。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模式发生着质的转变。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急剧变化的内外环境中,衡量其管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规根到底要看是否便于师生教学方面的利用,是否发挥了图书资料应起的作用,要看服务于教学的质量优劣,以及产生的各种效益如何。因此如何运用兴起于工商管理领域的现代质量管理理论精华,实现与图书馆的有效结合,成为高校图书馆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与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

20世纪50年代,图书馆现代管理方式的研究兴起,图书馆管理开始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和框架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下简称tqm)这时起源于制造业,其基本的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即由计划(pl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所构成的质量环。从某种角度而言,tqm首先是一种管理思想,而这种思想的关键就是要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而iso9000系列标准正是这样一个标准化的体系。它将质量过程分解成为无数个具体的连续的环节,并将每个环节的质量要求标准化,进而文件化,其评价标准由外部完成并能通用,所以iso9000是一种刚性的,强化的、易于检验的质量体系。

二、两大理论体系共性之处

1、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亲自抓质量

2、二者都认为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应当满足顾客当前或者潜在的需求。

3、注重过程的质量改进

4、在质量控制上都强调预防为主

5、全员参与,重视培训

6、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重视客观证据以及定量和分析

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tqm与iso9000族标准有很大的互补性。推行iso9000族国际质量标准,可以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升华和标准化。

三、与时俱进的研究并制定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标准

(一)非科学管理体系下图书馆管理的滞后分析

在社会变迁推动图书馆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机构对高校有很强的依附性,缺乏外部竞争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服务的质与量未进行系统的测定和度量,业务管理长期沿袭传统的做法,经验管理。工作人员片面追求提供服务的量,而忽略了利用服务的质。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需求,新的管理模式将应用而生,取而代之。

(二)强化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与iso9000族模式的基本思路

1、建立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

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按用户需求建立起来的部门结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职责和权限;有效保障图书馆信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的设计、完善和改进;保证图书馆质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实现、确保上述两个方面得以实施并起控制、跟踪、监督、审核作用的文件体系。

2、用标准化指标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高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以质量控制的对象为框架,以图书馆工作的内容为目标来构建多层次的评价体系。

(1) 藏书质量评价体系:图书馆藏书质量主要是指内容质量、构成质量和使用质量,藏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就应该参照这三条标准而形成。内容质量的评价立足于学校本身的性质上,不同的学校在采购不同层次的图书时比例不同;所谓藏书的构成质量是指藏书体系的整体质量,包括藏书的系统性、广度、深度等方面。藏书使用质量的评价最为合理的指标是藏书利用率。图书馆在图书整理过程中对 图 书 使 用 情 况 的 掌 握 和 读 者 对 图 书 利 用 满意度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形成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2) 分编过程的质量评价体系:图书馆的分编工作由分类、编目、典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分编过程的评价体系也主要是对具体分类工作的质量评价,分类工作的质量评价是分编工作质量评价的基础和重点,它决定着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的质量及书目数据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进行。

(3)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整个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体现管理的特色部分。但由于服务工作大部分是无形的,涉及的因素也很复杂,服务效果又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明显的也有潜在的,而从评价标准而言就应该是多种的,定性和定量结合。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采取的方式都是以读者满意度,吸引读者率、文献流通率作为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3、图书馆质量体系审核

审核是检查图书馆的实际运作是否符合质量目标和计划安排的一项活动,通过审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图书馆质量审核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图书馆内部评估;二是用户对图书馆的评价;三是第三方审核,即由认可的审核机构评定图书馆是否按照全面质量管理(tqm)和iso9000族标准来执行自己的质量体系的。对一个质量体系的审核,仅仅靠其内部程序或自身标准来实行,认可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如果在自身审核之外,外部力量参与,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身的不足,发现缺陷,加以改进。

四、任何一种质量管理理论下的质量体系都不是万能的,存在争议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争议有助于大家辨析出优势与不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在其施行过程中存在需要引起注意的方面,比如:人力资源和资金的缺乏不足以支撑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展;员工和图书馆内外部门之间的阻力,也会因为各自立场限制,难以达成共识。总之,成功地引入并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的图书馆就需要满足一定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经费投入、管理文化的要求,否则就会遇到很多障碍。

服务质量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图书馆 过刊阅览室 管理

阅览室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与读者联系最为广泛、最为密切的窗口。过刊(过期期刊)阅览室服务对象主要为教师、研究生以及大学高年级学生,是他们进行教学、科学研究以及论文写作的必需场所。因而,高校图书馆如何搞好过刊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图书馆过刊阅览室的功能

1、保存功能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向大众提供文献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基本职能,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无论图书馆的职能有多少新的延伸,保存功能都将会长期存在。过刊是图书馆订购期刊的再收藏,按时间装订和排列,是图书馆保存功能的直观体现,最能反映一所图书馆的收藏历史。图书馆每年订购的期刊种类较多,各个学科都有涉及,能较好地反映当年各学科的研究现状。不少高校图书馆历史悠久,保存有大量民国期刊和解放前期刊,十分珍贵,这些珍贵的期刊多数并未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全国的收藏量也非常有限,保存价值较高。还有一些期刊创办后又停刊,并未被现有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如《科学与哲学》创刊于 1979 年,1986 年停刊,三大数据库皆未收录此刊,读者在查找时只能借助于图书馆所藏,这也是过刊阅览室保存价值的又一体现。

2、阅读特性

过刊一般是对同一期刊当年的册数进行合订,翻阅某一种期刊或某学科的某些期刊,能够集中了解期刊的研究内容和某学科的研究现状。从研究规律的角度来说,这对那些仅为了解学术现状的初学者来说很有帮助。期刊数据库在提供这种总体性学术感知方面,不如过刊直观。现在的数据库期刊全文大都是对纸质文献扫描后的再加工,从文字质量上来看不如纸质文献清晰,尤其是图表部分。从阅读习惯上来说,长期以来,人类一直与纸质文献相伴,对纸质文献更觉得真实、亲切。纸质文献具有观感上的一览性,前后可以随便翻阅对照,电子期刊则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另外,电子期刊必须借助电脑等辅助工具设备,下载期刊数据库资源还需要购买使用权、网络等条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不如纸质期刊方便。一些老教师不会使用期刊数据库,倾向于亲自查找过刊,就是阅读习惯所致。

3、证明功能

在国内,论文的质量与数量是评定学校科研办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评职称、评课题、申报科研项目等都需要相关论文的原件及复印件。不少教师遗失自己论文原刊原件,在职称评定需要时,过刊阅览室的收藏恰好可以一解他们的燃眉之急。从长远来看,电子期刊检索报告可能会代替过刊的证明功能,但在短时间内,纸质过刊这一功能仍然存在。

二、过刊阅览室管理的内容

1、优雅的环境,优质的服务

图书馆作为文献情报中心和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自主学习和学术沟通的重要场所。给学生读者营造一个优雅安静、色彩淡雅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举目所及的是安静整洁的阅览室,排放整齐的期刊文献,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气息,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认真、踏实、丰厚的文化讯息。图书馆工作人员热情的服务,体现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这一切,使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增添了亲切感和信任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2、细节管理,强化科学素养

图书馆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管理,它不论是对书刊的管理,还是对人员的管理都要从细节上来管理。细节上的管理包括书籍刊物的管理,也包含着对馆员素质的管理。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是科学含量高,对各类学科知识掌握要全。应不断的学习研究、不断的强化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3、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增强爱书意识

过刊阅览室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需求来引导学生读者的阅读,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阅读指导,像刚刚人学的学生,他们急需用各种知备自己,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定位定向。阅览室如何为新生介绍图书馆的常规知识及查寻、阅读的一般方法,推荐优秀的文献资源。总之,对新生应提供一个泛读的帮助。对毕业生则侧重于专业刊物的介绍,以及相关的检索手段和检索技巧,根据读者的需要介绍应聘、择业的有关信息。

三、提高图书馆过刊阅览室管理的对策

1、提高馆员思想素质

通过加强管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管理员牢记:在阅览室的读者工作中,其言行举止都将体现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要求真正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职业道德。

2、加强馆员咨询服务意识

当今现代科技文化信息飞速发展,读者越来越重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应该注重提高阅览服务水平和深化阅览服务内容,强调阅览咨询服务工作开展的好坏是衡量阅览室整体服务水平高低和工作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强调阅览服务工作必须从单一的借阅服务形式转为借阅和咨询并重的服务形式。因此,我们要改变陈旧观念,提高阅览咨询服务意识。

3、提高馆员咨询理论知识

每位阅览室的管理员都要自觉学习咨询基础理论知识。可采用请咨询专家以学术报告的方式给予馆员集中辅导讲授,参加函授教育,自学等方式进行系统的咨询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以满足各层次读者的咨询要求。

4、改进咨询服务手段

目前,我馆中文过刊阅览室期刊目录,正处于卡片目录向机读目录过渡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卡片目录和机读目录均不完整,管理员开展工作深感不便。读者查资料即费时、费力,还导致许多文献的漏检。馆藏期刊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完整的馆藏期刊目录,有利于读者,又有利于管理员开展工作。

5、提高与读者交流技巧

在开展阅览室咨询服务工作中,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含有校正咨询目标和调整答案等多次交流。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员要善于领会读者的意图。所以,我们管理员不仅要学习咨询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交流技巧,才能达到应有的交流效果,达到咨询与服务的和谐与统一。

6、建立咨询档案

阅览室设立咨询服务记录本,记录内容如馆情咨询,馆藏文献的咨询,目录、索引等检索工具书使用方法的咨询等。对于有普遍意义的咨询,要建立完整的咨询档案,包括各种原始记录,解答咨询的过程和最后结果。咨询档案有利于分析和评价咨询服务质量的高低,改进咨询服务的工作。

7、建立合作咨询服务体系

咨询服务是图书馆读者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需要图书馆各个部门及其相关工作人员的齐心合作,才能使这项工作做好。因此,建立合作的咨询服务体系,提倡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开展合作咨询,发挥各自优势,服务于读者。

【参考文献】

[1]颉艳萍.浅谈图书馆阅览室人文环境建设[j].科技资讯,2009(33).

服务质量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服务剧场理论;物流服务;质量改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使国内物流市场上原本激烈的竞争更加白热化,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广大物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服务剧场理论因其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和接受而颇受理论界关注。如今,服务剧场理论已不仅仅用于指导餐饮、旅游等服务活动,还常常经过拓展被应用于指导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改善等其他服务实践活动。

1、基于服务剧场理论的物流企业服务质量影响要素分析

服务剧场理论是由罗格夫和菲斯克在1993年提出的。他们认为,提供服务与舞台表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舞台表演的构成要素与服务的构成要素之间能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将这种对应关系扩展到物流服务的领域,就能构建出“剧场要素、服务要素与物流服务要素对应表”。

(1)观众对于舞台表演精彩与否的评判首先来自于他们的直观感受,因此,演员的素养与前台的道具设施在舞台表演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物流服务来讲,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着装形象及物流服务设施的先进性与完善程度等都直接影响着顾客对于服务质量的整体感受。

(2)每一次舞台表演都是对一个表演团队的考验。前台演员的表演如果缺少了后台与幕后工作人员的支持必然会导致失败,对于物流服务也是如此。如果缺少后台技术的支持、缺少后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配合,物流服务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物流服务的链条就会断裂。

(3)剧本是舞台剧的设计纲要及总体规范,用于指导整个舞台表演。而物流服务的规划与设计则是物流企业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前提与基础。事实上,物流企业为顾客提供的各项服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划与设计进行的。

2、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改善措施

(1)提高物流服务人员素质

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使服务人员树立全面顾客服务理念。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积极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线服务人员在与顾客接触的过程中应重视顾客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关注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自觉的产生改进服务质量的要求。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应积极为一线员工提供相应的支持。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认识到服务质量在物流服务业中的重要性,加强物流技术的改善与服务质量的管理,带领企业各级员工投身于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的建设中去,从整体上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

(2)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物流企业设施、设备

就像观众对于观看表演的场所会有一定的要求一样,顾客对于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要求严格,从某种程度上说,物流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到顾客对于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的判断。因此,物流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服务质量、赢得顾客的信任,就必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物流企业设施、设备。现代化的运输车辆、货架、叉车、车载电脑、自动识别系统、edi系统、自动跟踪系统、立体站台库、自动分拣设备等先进的设施设备是物流企业实现高质量服务的硬件保证,没有这些设施设备,物流服务的准确度、快速反应和货物安全性等便无从谈起,物流服务质量也不可能达到顾客的要求。

(3)改进物流技术、提高物流企业服务质量

每一场舞台剧的成功表演都离不开后台灯光、音响等技术的支持,而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改善同样需要先进物流技术的支持。因此,物流企业要改善服务质量,就必须对物流技术进行不断改进。对技术的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质量监控测量技术(如gis/gps技术、条码技术、frid技术等)的改进;二是二是质量数据分析技术(如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或人工智能技术等)的改进;三是网络通讯技术的改进。总之,改进物流技术是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顾客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的保证,是提升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必要前提。

3、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服务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身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一方面是客户企业选择符合自身业务要求的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一个关键考虑因素,另一方面也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应抓住机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服务质量管理论文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努力塑造人民满意政府为目的,按照依法管理的原则,开展行政审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实现行政审批管理高效化、运行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为“决战十二五、实现新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一流服务。

二、工作目标

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全面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明确工作标准,完善管理制度,理清工作职责,优化业务流程,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透明高效的行政审批质量管理机制,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工作范围

市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

四、实施步骤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组织准备阶段

1、成立组织机构。成立市行政审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主任任组长,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副主任任副组长,市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行政审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开展动员培训。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行政审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邀请专家为领导小组成员、各窗口单位从事质量体系认证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授课,推广普及质量管理基本知识,讲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设计和编写方法等业务知识。

3、诊断现行体系。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和各窗口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和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行政服务对象对行政审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现行行政审批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和分析,查找审批服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为有针对性地建立行政审批质量管理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阶段

1、确定体系文件框架。各窗口单位根据业务特点和工作需要,拟定本部门需编写的程序文件(制度)、岗位职责说明、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目录;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窗口单位报送的目录进行认真审核,制定行政服务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总目录,反复论证,不断完善,力求体系全覆盖。

2、明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充分考虑各行政窗口的工作实际,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报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

3、分工编制体系文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体系文件总目录编制任务分解到各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按照起草、讨论修改、上报审批的步骤编制体系文件。在编制过程中要多方征求意见,不断完善;对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按照“依法依规、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的要求进行梳理,做到流转环节最少、审批时间最短、服务质量最好、服务效率最高。

4、整合。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按照iso9001标准要求整合各部门体系文件,形成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经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后。

(三)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阶段

1、广泛宣传培训。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行政审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引导全体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管理的服务理念。开展行政审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培训,提高市行政服务中心及窗口全体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用能力。

2、记录体系运行情况。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窗口单位按照文件要求抓好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运行中的问题,为持续改进体系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

3、监督体系运行。各窗口单位定期向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体系运行情况。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检查指导,积极协调窗口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向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系统运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4、进行内部审核。由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立内审组,按照文件要求定期检查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确认体系运行是否规范、有效。内审组及时向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审核结果,针对运行中的相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5、多方征求意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网上调查、召开座谈会、电话回访等方式,收集服务对象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意见和建议。

6、开展管理评审。召开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全面评价体系运行状况和效果,确认体系建立和运行是否适应和满足目标要求,是否满足群众需求。根据评审结果及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研究改进措施,修改调整体系文件,不断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阶段

1、申请审核认证。体系试运行正常后,由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遴选一家具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并向其申请市行政审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认证。

2、实施现场审核。由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各窗口单位参加,全程配合认证机构做好现场审核工作。根据审核专家组提出的意见认真整改,并将整改相关材料及时报送认证机构,确保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要把开展行政审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深化“喜迎十、争创新业绩、推动新跨越”主题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作为探索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创建一流创业环境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自我提高、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工作专班,真正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强化协调配合。行政审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系统性强、内容复杂,各窗口单位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特点,进一步分解任务、责任到人。要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与体系建设的关系,科学合理安排时间,为体系建设创造必要条件,在人、财、物上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体系建设各阶段工作任务。

服务质量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服务;服务质量;酒店服务质量;优质服务

近几年来,我国的酒店发展非常迅速,据有关统计显示,餐饮业的增长速度比其它行业高百分之十以上。可以说我国正处在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也就是说酒店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顾客对酒店服务需求是复杂多变的,顾客的消费口味和消费心理都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全球酒店市场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各家酒店之间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谁能够为客人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谁就能在市场上取得优势,招来更多的宾客,取得更好的效益。

一、我国的酒店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酒店服务质量就是酒店的各种服务活动所能达到的规定效果满足客人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综合。酒店以其所拥有的设备设施为基础,为顾客所提供的服务在使用价值上满足顾客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种满足主要由环境质量、设施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构成。随着酒店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顾客对酒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酒店的竞争形式也多种多样,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但都与服务质量有关。优质的服务不仅能吸引客源,还能给酒店带来好的经济收益,反之,劣质的服务不仅不能吸引顾客,还会给酒店造成客源流失,甚至对酒店的声誉也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酒店服务作为餐饮业的一员,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酒店服务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酒店工作人员一般不建议客户开发票,偷税漏税现象严重;因缺乏制度规范使服务人员工作态度差,服务意识低下,严重损害了酒店的形象;由于开业时间较长,缺少对酒店的设备设施保养意识,使设备设施出现老化现象,又没有对其维修保养,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无论是高级或低级酒店都存在问题就是卫生管理差;顾客期望与酒店服务存在差异,没有定期对顾客需求进行调查,酒店提供的服务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及时满足顾客的新需求。第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流动性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就业,因为这些劳动力成本低又能吃苦耐劳,所以受到大多数酒店的青睐。但这些从农村来的就业人员大多数文化较低、服务意识淡薄,流动性也较大,不利于酒店的管理。第三,管理者管理水平偏低。管理者过多地关注经济效益,对服务设施管理不到位,未及时检查、未及时修理、更新,导致顾客对设施环境不满意。有些管理者盲目跟风,缺乏创新意识,而且对服务质量的管理意识淡薄,只是口头上承认服务质量的重要性,缺乏执行力,以致服务员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偏差,服务不规范,服务失误时常发生。另外,酒店的管理层与服务层缺少沟通,使上下级工作不协调,工作效率低下。还有奖罚不明确,管理者未能制定出合适的奖惩与考核制度,也没有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

二、改进酒店服务质量的策略与建议

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客人的情绪,而且也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如何才能提高酒店的服务水平,是每个酒店管理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要想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关键在于服务到位,服务到位涉及到酒店的多个方面,比如,人(服务人员)、设施(场所)、材料(食材、信息)、服务方法(服务技能、方式、程序、艺术以及管理的方法)、环境等。

1.完善酒店的服务制度,建立完整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首先,酒店应设立服务质量管理专职机构,建立内容全面、科学合理、控制严密的服务质量控制系统,通过制度、规章、方法、程序等,使酒店质量管理的活动过程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把酒店各质量活动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中。其次,制定准确的服务人员工作规范,比如,工作期间服务人员要做到:态度到位。客人到酒店接受服务,他接触的服务人员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对整个酒店服务的印象。态度到位要求所有直接面对客人服务的工作人员说话要文明、礼貌,基本要求是时时做到“请”字开头,“谢”字结尾,礼多人不怪。技能到位。服务到位仅有态度还不够,还必须有足够的服务技能与服务技巧,比如对待外宾,就要求酒店员工有较高的外语口语水平。效率到位。效率到位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服务人员对服务节奏的掌握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酒店服务都在强调速度快、效率高,以减少客人等待时间,提高客人满意度。方式到位。服务到位就要求酒店尽量按顾客习惯接受的方式提供服务。细节到位。细节到位往往能使客人对酒店印象深刻,为客人口口相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要丰富员工的知识,涉及到语言知识、旅游知识、心理知识、服务技巧知识、民俗知识以及生活知识等等。第三,制定设备管理管理规范。对现有的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这样工作人员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失误。

2.培训员工,提高素质。酒店进行招聘时,应该多考虑员工的文化水平,并且对员工要定期进行培训。培训员工的仪态仪表,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礼仪,礼貌,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要做到积极主动对待每一位顾客都要秉着“顾客是上帝的”原则,只有通过不断培训,激励服务人员不断自觉地学习,掌握专业技能,懂得礼仪知识,提高敬业精神,发掘工作潜能,增强自信心,消除工作压力,增加工作的安全感,降低意外发生,才能高效顺利地完成服务工作。

3.培训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优质的酒店服务是以一流的管理为基础的,所以说,管理者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对管理进行控制和监督,为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管理者也要以顾客为中心,将自己放在顾客的角度来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期望。另外,管理者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不要盲目跟风随大流,让每一位顾客在酒店中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服务。卫生管理一定要到位,酒店无论是在住宿还是吃饭方面一定要保持清洁卫生。

三、小结

总之,先进的管理思想,优质的服务质量,是现在酒店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顾客满意”是现代酒店出售给顾客的唯一产品,酒店只有一切目的从使顾客满意的角度出发,才能让酒店提供优质的服务,使酒店的服务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客人的需求与期望。如何使顾客满意,只有不断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所以,只有靠酒店的优质服务,才会引来顾客的光顾,酒店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张景泰.质量管理是饭店管理的核心[j].广西市场与价格.1999(6):18~19

[2]张俐俐.论饭店服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j].旅游学刊.1995(6):

24~29

[3]邓姗姗,邓志菊,臧鹏涛.品牌经济型酒店与社会餐饮合作模式的探讨[j].企业导报.2009(3)

[4]陈文娟.论餐饮企业如何提升服务质量[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20

服务质量管理论文篇9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新世纪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理论,对这些管理理论如何运用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作了简要的评价。

进入21世纪后,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研究的热点问题,发表了大量的论著,文章在继目标管理理论、激励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研究之后,对我国图书馆管理理论如何运用和借鉴其他管理理论,创建了现代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本管理,集成管理,项目管理,柔性化管理,虚拟化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理论。

一、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它是相对于物本管理的,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和"以人为根本",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并创造出最佳的工作绩效。

进入21世纪,人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发展到各行各业。图书情报工作作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人本管理的理念更加重要。图书馆人本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两面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图书馆读者的人本管理。图书馆唯一的职能是为读者服务,读者是上帝,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二是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既枯燥无味,又要求细致入微,平凡而重复的劳动多。因此,要尊重馆员、关心馆员、理解馆员、激励馆员,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图书馆员工普遍存在待遇偏低、激励不足的问题,对图书馆员工的人本管理也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待遇,努力改善其工作条件,以便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过去我们只强调图书馆工作为读者服务。读者第一的观念,严重忽略了对图书馆员工作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不仅要以读者为本,也要以馆员为本。

二、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要求某个组织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各种机制、方式和途径,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变化,使本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要求创造性的挖掘和利用存在于组织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及外部知识网络的智慧来服务于用户和市场,知识管理不仅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与传递,更注重各种知识间的关联、交互与转换。

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既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又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基本任务;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工作的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理论体现在图书情报管理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在管理理念上,以知识为中心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已成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对象;二是体现在管理内容上,图书馆知识管理将更加突出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传播管理、知识服务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三是体现在管理职能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外化、内化、中介、共享、学习、认知;四是体现在管理原则上,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重视开放性原则、共享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协作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因此,把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实践能够促进图书馆管理走向更深层次的应用领域和促进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战略管理理论

近年来,对图书馆战略管理的研究是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多数学者认为图书馆的战略管理是从图书馆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宗旨出发,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充分研究现代图书馆外部环境的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图书馆的战略目标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一个动态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建设战略、人才战略、服务战略、品牌战略等方面。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怎样才能稳定持续发展。现代图书馆包括两大系统,即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属于非赢利性事业单位,如果没有政府的投入,图书馆自身发展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要根据两大系统的不同特点,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作到两大系统的互补,同时增加政府的投入,才能使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资源建设战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两大系统的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和互补。高校图书馆之间也要实行资源整和和提高利用率(如大学城建设),二是充分利用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人才战略就是要是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图书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服务战略就是要树立同现代图书馆相适应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不管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品牌战略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打造现代图书馆品牌,树立精品意识。通过近年的研究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图书馆战略管理理论。

四、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制造业,它反映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每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20世纪末推广和应用到非生产部门,图书馆管理也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因为图书馆管理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是相一致的,改善图书馆的管理的目的是努力改进服务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要求,而这两个目标同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完全相通的。全面质量管理最早反映在对企业生产产品流程的管理,图书馆的工作的业务流程同生产产品的业务流程也是一致的。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包括采编、检索、流通、阅览、归还图书杂志等环节,这些流程同企业产品生产的流程要通过前后相继的不同车间,经过若干工序,才能最终生产出产品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对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或流程的管理,用于图书馆的质量管理是完全适用的。要提高对图书馆管理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工作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将企业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对于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完善图书馆管理系统有借鉴意义。

五、项目管理理论

项目管理理论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项目管理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从项目管理的阶段和过程来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如项目的选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等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管理过程,如计划编制过程、计划执行过程、控制过程,这些阶段和过程存在着有机联系,从而构成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从项目管理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来看:它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虽然不是每个项目都包含上述管理内容,不同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有所不同,但就项目管理的一般而言,项目管理基本上包括上述管理基本要素。项目管理理论上之所以能运用于图书馆管理,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也包含了上述管理的内容。如图书资料的借阅和归还系统、数据库的建设、信息咨询服务等都可以应用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六、柔性化管理理论

"柔性化"管理同人本管理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柔性化"管理是相对于高度集权的强制性管理即"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是指组织内部等级森严,层次分明、缺乏沟通的管理理念,它不适应于环境多变,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理念应采用柔性化管理,所谓柔性化管理就是把组织结构看成是柔性的、有适应性、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

图书馆管理采取刚性管理理念,难以克服图书馆低效率的问题,即实际产生的服务和工作效率小于理论上所希望达到的效率。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馆员工作绩效难以观察和准确评价,馆员努力程度、懒惰、馆员之间的矛盾和磨擦,容易导致低效率。解决低效率的方法在于图书馆内部的文化建设、提高馆员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提高馆员的道德休养,加强精业精神的教育,处理好馆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扬团结进取、奋发向上、自我奉献的精神,从而增强馆员对图书馆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很显然,柔性化组织强化部门间、人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注重适应性,这种管理同倡导人本管理也是一致的。柔性化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

七、"虚拟化"管理模式

虚拟化是通过借用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及通道,提高信息数据库存储的一种方法。虚拟化管理是"没有管理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并非管理者不管,而是被管理者按照管理者制定的目标和规定的任务,在执行任务和实行目标的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纠正自己的行为,以便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将上级监督和指挥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种管理模式同人本管理和柔性化管理相一致的,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信息化时代,管理依托人对人的直接指挥和监督将愈来愈少,而是依靠规则和程序,利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在管理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组织、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其管理的特性,所运用的管理手段,如数据库、文献信息及网络等最适合采用"柔性化管理",因此,虚拟化管理模式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式和方法。

八、集成管理理论

集成管理是借助计算机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资源集成起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技术。集成管理理论应用于图书馆,就是要求将图书馆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进行整合与集成,以实现图书馆各要素的联锁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和图书馆整体功能的优化与放大以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集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什么样的资源组合和技术系统才能使服务最优?(2)什么样的机构设置才能保证服务最优?而数字图书馆的集成管理,实质上就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数字图书馆管理实践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观念指导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实践,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规范、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全方位优化,促进各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与匹配,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具体对于信息资源集成管理这个问题来说,它可以分成资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处理过程集成、信息与用户集成四个层次,而这四个层次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都包含着共同集成管理理论。总之,集成管理的思想及其管理模式已成为当代图书馆管理新趋势。

参考文献

[1]邱约平,段宇峰.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的变革[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5-9.

[2]盛小平.新世纪国内图书馆管理研究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5),1.

服务质量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土地勘测;质量;措施

国土资源局土地勘测工作承担着县域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招拍挂勘测定界和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维护等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业务工作,我们为提高勘测工作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土地勘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了土地勘测工作的质量,为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土地勘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近几年的项目来看,乃至国家投资项目,规划设计均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项目规划不符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习惯,道路等建筑物的布置脱离实际,地形情况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项目施工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全面考虑。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测图比例尺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在项目勘测设计过程中,没有进入项目区内及群众当中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没有摸清楚项目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实际。确定项目的时间较晚,往往在项目需要上报前的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才委托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为了不耽误项目的正常上报,只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自然造成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低劣,深度不够;得不到政府的配合,经常凭借经验“闭门造车”。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勘测质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2.提高土地勘测质量的措施

2.1 充分认识土地勘测质量的重要性

土地勘测绘工作是推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测地理国情、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土地测绘公共服务是国土资源局测绘工作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很多所辖范围内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已全面实施,测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土地测绘服务保障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强。针对在土地勘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勘测质量不高、勘测任务备案管理制度不落实、勘测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等,应提升对土地勘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基础勘测工作入手,提高勘测质量。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系统人员做好土地勘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对进一步做好测绘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为增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并与其它法律法规宣传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并形成宣传合力,不断增强勘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测绘宣传工作,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取得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对土地勘测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各项勘测法律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土地勘测服务水平。土地勘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谋划,主动服务,及时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规划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提供勘测保障服务,使勘测成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2.2 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的监督

加强土地勘测质量监督的检查工作,强化土地勘测成果汇交,提高勘测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完善测绘项目监理制度。结合盘县实际,完善年度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流程和评定标准,健全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市级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开展常态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土地勘测成果汇交工作,提高土地勘测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土地勘测产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和抽查比例,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2.3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可量化的土地勘测诚信体系和评估标准,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三结合”的有效监管模式。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测绘行业服务标准和测绘单位诚信评估办法,量化指标值,明确评估指标。二是签订《测绘单位诚信服务承诺书》。三是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开展土地勘测诚信服务调查工作,填写《测绘单位诚信服务用户调查表》,并在项目完成后,将其作为勘测成果汇交的要件。

2.4 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条例的要求,规范土地勘测项目备案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测绘成果统一对外提供制度,确立对外提供土地勘测成果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测绘成果均需统一加盖测绘资质专用章。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土地勘测管理制度、勘测质量管理制度、勘测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勘测管理工作制度,为生产优秀土地勘测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2.5 加强土地勘测业务培训提高勘测成果质量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改善人员结构。改善从事勘测工作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勘测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勘测队员业务培训力度,确保土地勘测成果质量。从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等业务行规;从学习方法上,采取书面学习与野外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习形式上,采取老手带新手,技术熟练的组长带组员的办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每个勘测队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从而提升土地勘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创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能,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真正让服务理念和效能意识深入人心。

2.6 健全土地勘测机构机制,构建和谐土地勘测发展环境

加强土地勘测队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勘测队伍,为全县公益性勘测和政府应急勘测提供队伍保障。充实土地勘测管理人员,注重测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构建和谐土地勘测的发展环境。

2.7 认真做好测量标志普查、管理及维护工作

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底数。组织人员通过全面、彻底地普查,全面掌握县域拥有的永久性测量标志数量以及状况。二是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完好的测量标志分别建立档案,利用《测量标志管理系统》软件,全部实施微机化管理,同时详细拍摄各测量标志的点位、标志及附近现状照片,做到底数清楚,现状明白。三是明确责任,加强保护。对各个水准点、三角点、b级gps点全部委托测量标志所在地乡镇国土资源所(站)保管,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落实到所(站)、责任到人,并要求各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定期进行检查,切实加强保护。

3.结束语

在土地勘测工作中,应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监督和业务培训,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体系,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为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勘测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区域地理信息项目领导小组编.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刘纪远主编.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陈帅.rtk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13).

[4]薛天云.rtk与常规控制测量的应用比较分析[j].科技资讯,2009(18).

[5]沈双龙.关于rtk测量在地质工程中应用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27).

[6]李镇良.gps rtk控制测量优势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09(34).

[7]吴少林.山区土地勘测定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8]王志勇,守华英.浅谈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1).

[9]韦春琳.浅谈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数据处理的方法[j].南方国土资源,2007(08).

[10]王锦萍.浅谈1:10000地形图3d产品的制作方法与技巧[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11]李黎.gps集成技术在城市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趋势[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12]罗名海.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践[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

[13]答星.基于orthovista的数字正射影像快速成图的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14]李琪.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15]肖建华,李江卫,严小平,王厚之.基于cors系统的城市三维基准维持与稳定性分析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

[16]王瑞莉,官善友.浅谈武汉市地下空间的信息化[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

[17]官善友,庞设典,龙治国.论武汉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

[18]郑先昌,陈鑫海,洪兴全.某深基坑喷锚网支护整体滑塌事故分析及抢险加固措施[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

[19]杨育文,袁建新.土钉墙力学性状及其边界元法分析[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0]孙国庆,施木俊,雷永红,唐传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与可视化研究[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1]施展.勘测定界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

[22]孙志刚,马春秋.浅谈cors系统在城镇地籍调查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3]余剑.土地勘测定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24]楚军,黄三发,王海濛.浅谈青荣铁路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分类面积计算[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5]魏玉明,党星海,孔令杰,张秀霞.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6]孙玮玉,谢飞.丰县农村地籍调查中地籍要素编辑探讨[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7]金玉玲,耿丽艳,赵永兰.autocad二次开发在制作地籍影像图中的应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

[28]李新刚.浅谈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

[29]纪青,张志进,操瑞红.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建库的质量控制[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0]齐志飞,倪尧.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建库软件开发技术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1]杨波.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

[32]薛梦烨.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

[33]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34]迟进军.对现代房产测绘中相关内容及质量控制之探析[j].科技信息,2011(13).

[35]高帮胜.浅谈房地产测绘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36]李潇,张晓玲.关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j].地矿测绘,2010(01).

[37]李广兰.信息化的地籍测绘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03).

[38]王灵锋,赵广乾,张炳蔚.水下地形测绘的前期质量控制[j].现代测绘,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