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的意义范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4-09 23:2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本核算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教育成本 核算 理论基础 意义
1958年,最早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学者之一的约翰•维译(j.e.yaizey)出版了名为《教育成本》(the cost of education)的专著。自此,教育成本就成为教育经济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开始研究教育成本的核算问题尤其是高校的教育成本的核算问题。
为什么要研究教育成本?研究教育成本的核算有什么意义?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一 教育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学校属于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事业单位一般是不计成本的,所以,高校的会计也不要求进行成本的核算。但是,随着高校的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教育投资体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报账式”会计核算体系已不能满足对高校会计信息处理的需求。
1998年1月1日起开始试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将原来的“三大”会计核算要素统一规定为“五大”会计核算要素,并将将原来的“收付记账法”改为国际通用的“借贷记账法”,并确立高校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要求高校的会计工作应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这为高校成本核算奠定了理论基础,使高校成本的核算工作成为可能。
二 教育成本核算的社会意义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
英国教育经济学家希恩认为:“教育部门,同其他经济部门一样,要使用一部分宝贵资源,这些资源,如不用于教育部门,就可以用于别的部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高校实行“供给制”,即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因而,学校只注重教学和科研活动,不讲成本核算,不讲办学效益,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教育资源利用率极其低下。
通过教育成本核算才能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可以全面掌握教育经费活动的过程及效果,跟踪考察人、财、物的消耗情况,为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提供依据和方法,使高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国家制定合理的教育投资规划。
(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确定高校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部门根据在校学生年人均教育成本,规定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的基本原则。” 1996 年12 月16 日颁布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作出原则规定。在现阶段,高等学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具体比例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分步调整到位。可见,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指标是合理确定拨款标准和收费标准的依据,一所高校如不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就无法确定生均成本,也就无法确定究竟收费多少才能维持学校正常的运转。
(三) 教育成本的核算是建立合理的负担和补偿机制的前提
教育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社会、用人单位、个人都是受益者,因此,他们都应该合理的分担教育成本。1999年国务院总理李岚清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对高等教育的培养成本要尽快建立起一种由国家、学校、学生家长和个人共同合理分担的机制。”建立教育成本的分担和补偿机制的前提条件是要研究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
三 教育成本核算对学校的意义
(一) 有利于高校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非物质生产领域,它一方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又是商品、劳务购买者和消费者,这样高校就成为构成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参与市场竞争。把竞争机制引进高校,必将促使高律财务管理由拨款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
管理需要相关相关的数据进行规划和控制。为了满足学校决策的需要,就有必要采用适当的标准和方法对教育过程中各种纷繁复杂的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计量和描述。也就是要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从而提供预计性和分析性的信息。
(二) 衡量高校办学效益的依据
提高办学效益,就是要以较少的耗费,实现较多的教育成果。
只有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才能在同类院校之间进行办学效益的比较,充分利用高校
的资源,促使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高校由原来的国家包办转变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高校之间有办学方式、发展规模、招生分配、科技成果转让等领域逐步与市场接轨,高校面临着调整、联合、合并的发展趋势及办学风险。进行人才成本核算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衡量办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
四 教育成本核算对学生和家长的意义
随着学生缴费上学的普遍实行,学生(或其家长)已成为教育服务的购买者,对于教育服务价格确定依据的教育成本自然非常关心。1998年海南大学的自费毕业生就提出,学校应对他们两年来的各项费用进行结算,对不合理及超出部分予以退还。他们认为,既然是自费,学生就有权知道自己的钱用在哪里(《南方周末》,1998.7.3)。
因此,核算教育成本,有利于学校财务的公开,有利于大众对学校财务的监督,也能使学生和家长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参考文献】
篇2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基本内涵
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是指对医院整个经济运行中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分类、记录、分析、考核、控制的一种管理行为和方法。
从目标看,就是国家卫生部提出的,医院要走开“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从机制看,就是促进医院实现“三个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依赖传统经验向依靠现代科技转变;从重点看,就是提升医院“三个效益”,军事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从对象看,就是达到“三个满意”,部队官兵满意、社会群众满意、医院自身满意;从发展看,就是推动“三化进程”,医院管理要逐步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是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发展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一,在原理上,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是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方面,落后的核算管理方法影响医院的公益性质。医院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经济来源本应以政府财政补贴为主,医疗收入为辅。而实际上,政府财政补贴的全国平均值还不到5%,医疗收入成了主要来源。但核算方式却没有跟上这一变化,及时把收支核算改为成本核算,使确定医疗收费标准的物价部门无法采用比较公平的“成本定价法”定价,医疗收费和药品加价越来越高,增加了“看病贵”的因素,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另一方面,落后的核算管理方式影响医院的健康发展。增收节支是经济活动的永恒主题,节支就是增收。全成本核算管理与传统核算管理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更加精细化,更加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效益。过去的收支核算管理,属于粗放的“吃大锅饭”方式,不利于调动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既影响经济效益,也严重制约发展,不改就不会有出路。
第二,在实践上,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具有长远的实效性。医院建设发展面临着国家医改制度冲击、医疗市场竞争激烈、新增医疗投入有限的严峻挑战,走科学管理、节支挖潜的内涵式发展路子,已成为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必然选择。
一是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能够把“模糊账”变成“明白账”。由于医院在成本核算上,对象比较单一,层级不够清晰,虽然有院级成本核算,但科室成本核算基本流于形式,难以形成完整的全院成本消耗,直接影响了管理决策质量,使科室消耗过大、影响效益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既能全面反映医院总体财经运行情况,又能实时掌握科室的医疗收入、成本消耗、补贴补助等,有效解决成本不实、收益不准的问题。
二是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能够把“粗略统”变成“精细算”。由于医院成本核算只是简单地将科室直接支出计入成本,仍有许多应计入的公共消耗成本未计入,造成统计数据不完整,影响了成本分摊和归集的准确性。实行全成本核算,把医院各类成本费用全部纳入核算范围,既算有形的,也算无形的,既算直接的,也算间接的,完整反映了各科室在医疗活动中的各种消耗,降低了成本划分、费用分摊和消耗归集的失真率。
三是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能够把“静态管”变成“动态控”。 由于医院核算仅仅是事后数据的归集统计,往往对固定资产、库存物资和在用设备等核算的比较准确,但对建设投入、设备购置和科室消耗等动态支出却缺乏及时掌控,难以发挥核算管理的事前、事中控制作用。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能够对成本费用消耗在发生或尚未发生时就能进行有效、合理控制,增强了成本预置控制的能力。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功能作用
一是全成本核算管理,是医院建设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有力抓手,是走内涵式发展路子的必然选择,方向正确、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二是全成本核算管理,符合艰苦奋斗的政治要求,符合勤俭建院的重要方针,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长远目标,应当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正确对待利益调整,积极参与支持改革。
三是全成本核算管理,涉及传统观念的更新,管理方式的改变,操作流程的再造,具有较强的渐进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
篇3
电力企业的成本核算有着其特殊性,电力企业的产品是电力,其生产、供应和销售过程是通过电厂和输电网完成的。和其他的行业相比,电力企业的成本具有其特殊的地方。电力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可控供电成本和不可控供电成本两大类。其中,按工作性质分,可以将可控成本划分为人工成本、生产技术成本、信息管理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和管理咨询成本五大类;而不可控成本主要包括折旧费费用、各项税费、保险费、摊销费以及财务费用等。
一、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所谓成本核算,就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其产生的各种费用根据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对产品进行定价,企业在确定产品价格时,需要全面考量产品的成本、效益及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等多重因素。如果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没有做好,得出了错误的成本信息,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了误导,使得产品价格确定的不合理,无论定价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
2.成本核算对企业的净利润有一定的影响。企业的总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就是企业的净利润。其中,企业的总收入相对而言易于统计,通常不会出现什么偏差,而企业的成本由于其内容繁多、变动性比较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核算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成本数据对企业的净利润有相当大的影响,单位成本轻微的调整都会导致企业的总体利润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3.成本核算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正确的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分析的前提和依据,从数据中发现和查找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和完善,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既定的利润目标,是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核算和管控,以“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为抓手,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电力企业成本核算的内涵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电力企业成本核算的内涵
电力企业的成本核算与一般企业的成本核算不同,电力企业没有产品,这就对其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也产生了重大的变化。电力企业逐步抛弃了原来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朝着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向迈进。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本核算作为电力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重点工作,将彰显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2.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面对国家控制电价的局面,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利益,企业在努力提升电能销售量的同时,需要加大对成本的控制,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因此,成本核算一直都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成本核算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成本核算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控制生产经营耗费。企业为了维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经济利益,首先需要补偿成本耗费,加强可控成本的核算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控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项耗费,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提供保障。
(2)电力企业成本核算有利于总利润的提升。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的经济利润。提升经济利益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提高产品单价或者控制产品成本。而国家控制着电价的制定和调整,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只有通过成本核算的途径,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避免电能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支出,才能充分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创造空间。
(3)成本核算能够推动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有效得成本核算,企业能够全面掌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信息以及费用情况,从而为各生产部门的开支以及物品耗用制定一个科学的标准,通过标准的执行控制浪费行为,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解决。成本核算是电力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成本核算工作的逐步展开,能够显著地提升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协调能力,疏通了资金链的运转渠道,并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有力的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成本核算有利于电力企业社会效益的提升。通过展开成本核算工作,企业能够获取真实的成本信息,为各项资源的统筹调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使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有了一套合理的标准,并为国家制定和调整电价提供了成本方面的参考。一举多得,不仅满足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满足了国家对电价行监督管理的需要。电力企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转提供电力支持的重大任务,只有加强成本核算工作,才能为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为国民经济提供更强大的动力支撑,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加强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第一,要在电力企业的内部树立起成本的观念,加强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度,把企业较为被动的成本管理转变为主动的成本管理。第二,经济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成本核算也需要专业人才支持。电力企业要重视成本核算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以确保成本核算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要按照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政策、规范并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状况来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四,要真正贯彻落实成本核算的相关的制度,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将成本核算工作的每一环节、每一部分都落实到具体人员,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促进相关工作人员的主动积极参与,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系。
篇4
关键词:医院 成本核算 服务水平
全面成本核算是实行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打破医药弊端的重要措施,对合理医疗资费制定控制医疗成本意义重大,对提升服务质量,降低人民群众医疗负担以及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此外,全面成本核算也是保障医院既定管理目标实现的基础,从会计制度开始进行责权体制改革,对医院收益和成本控制全面整合,实现最终成本控制的目标。同时,进行全成本核算对医院成本分配的精确性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以项目为基础确立底层核算单元,并以科室为单位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有益于医院低成本运用的实行。全成本核算是一种会计核算手段,指的是在对医疗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全面记录和计算,并通过分析计算实现资源优化、服务质量提升、节约医疗成本的目的。新形势下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全职工的管理意识,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并为国家医疗投入提供数据支持。
一、当前医院全面成本核算面临的主要问题
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改革的背景下,医院竞争日益激烈。在此形势下医院实行全面成本核算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医院管理和成本核算上暴露出很多弊端,严重制约了医院的持续发展。虽然有医院施行全面成本核算体系,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竞争需要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医院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这是导致新形势下全成本核算受阻的主要原因。众多医院管理者认为公立医院是公益性的单位,要将治疗更多的病人作为管理的侧重点,没有必要去进行成本控制。传统意识使医院管理者只重视社会效益,并不注重经济效益,没有充分重视医疗改革,将成本意识放在管理首位,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全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成本核算内容失真
在改革进程中,医院形成了众多成本管理核算体系,但是均各自为营,未形成统一的核算标准和制度。当下各地医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将成本核算的任务交给财务部门,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因此,数据可信度差,准确性低,不具备实用价值。此外,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还中存在造假行为,目的是为应付上级检查,导致实际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三)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全成本核算方法并未普及
控制医疗成本,提升医院市场竞争力需要进行全面成本核算,而高素质专业人才对该过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以及社会现实等因素导致全成本核算并未受到医疗机构的足够重视,相关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不足。这种现状也导致了医院成本控制不力,竞争力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使医院整体效益下降。同时,相关专业素质高的从业人员的缺乏也会使医院工作陷于被动,缺乏创新力和前景的动力,对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新形势下提升医院全面成本核算管理能力的主要措施
鉴于实行全面成本核算的意义重大,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降低医疗成本,真正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有必要在新形势下采取措施落实全面核算方针,推动医疗体系深入改革。
(一)加强重视,增强医院管理者的成本核算意识
经过多年的改革,包括基层医院在内的医疗单位形成了基本的核算方式,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医疗设备和科室,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医院经营有效,但是从长远角度出发,当下实行的成本核算多与奖金制度相结合,成为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在这样的核算体系下,各科室物资领取混乱,资源浪费严重,医疗成本增加,成本控制效果低。而这些费用大多由患者间接买单,导致了医疗费用上升,医患矛盾进一步升温,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传统医疗体系和市场化竞争加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医疗机构加大了对全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全成本核算是提高医院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和强化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此,应加强培训,转变医疗人员的传统观念,增强成本意识,合理利用资源,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同时还应该转变经济分配模式,避免以药养医等弊病的出现,减少医患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为患者着想,降低医疗负担。
(二)完善全面成本核算体系,真正实现成本控制
医院资金流的准确把握需要全面成本核算作为基础,为实现资金合理利用,确保医院正常运转,需要建立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通过全成本核算,对医院各项费用进行监督,对医院真实的成本和收益状况进行分析,为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提供参考意见,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当下,虽然医院施行成本核算,但是仅仅停留在奖金制度上,是在内部进行的分配服务,以医院的收支为基础进行奖金数量的确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是医院面临的最大难题,导致医德丧失、医患关系紧张,诱发社会问题。成本核算意识的缺失导致医疗人员唯利是图,对医院形象产生消极影响,对医院精神文明建设不力,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对医院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医院全成本核算涉及医院各部门和多方面,专业性强,工作量大,与简单的财务工作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因此,全面核算仅仅依靠财务人员是不恰当的,应该与后勤人员、行政人员、科室负责人以及人力资源等各部门积极协调,建立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多方面参与的全面核算体系。
(三)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信息化核算平台
人员素质提升是确保全成本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医院应成立专项小组,以财务部门为核心,联合医务部和后勤部等,确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将成本责任落实到人,对医院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此外,定期进行成本控制相关培训,提升人员成本意识,对医院各成本环节进行适时监督,制定专职人员对各科室进行成本信息调控和核算。
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建立对医院成本控制意义重大,但是当下在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低,体系落后,导致成本监管不力,对成本控制和降低医疗成本不利。建立指导门诊和住院患者就诊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意义非凡,同时对缓解医患关系意义重大。信息化平台对全成本控制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医院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保障。全成本核算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是协调医院各部门工作的有效措施和确保数据准确的必然途径,能为医院全成本核算提供数据支持,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平台建立以科室为单位,全面记录科室收支,注重成本细节管理,对成本节约意义重大。
三、结束语
全面成本核算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确保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保障。合理的全面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对医院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关到系医院生存和发展 和每位员工的根本利益。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应该以实践为基础,不断总结,形成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财务制度,并将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作为追求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为适应市场需求,医院应建立全面核算体系,以财务审计为指导,促进优质管理的形成,为医院服务质量提升和成本节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金玲.医院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年版
[2]齐淑艳. 医疗改革背景下医院全成本核算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 2013(09)
篇5
企业成本核算是指通过利用会计所学的原理知识,借助各种计算设备,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分析,是对企业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成本核算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策略有着巨大的影响。
1 会计成本核算的意义
第一,企业通过产品成本核算,算出产品实际成本,作为生产耗费补偿依据,确定企业盈利依据,为产品价格和企业财务成本的记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产品成本的核算可以准确反映出产品资金的流动和固定资金的变化,也能有效监控资金结存状况,能够为节约企业的经济成本提供相关资料。
第三,通过对产品成本的核算,可计算出产品的实际经济成本,及时掌握成本变动情况,并实施可行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比如,对产品中计划成本、标准成本以及定额成本做出一定的修改,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
2.1 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
预算会计是实现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最主要的方式,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自身的预算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核算主体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一部分企业仅仅依靠预算就想完成跨行业核算工作,这大大影响了核算结果的精准性。从企业的发展策略来看,成本核算工作产生这么多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管理者成本意识与核算意识太过薄弱,不重视成本核算的规范性和正确性,无法在具体工作中把握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这为企业的成本增添了严重的负担。另外,很多企业管理者长期缺乏成本核算意识,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利益忽略成本,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最终效益。
2.2 成本核算内容片面
从会计工作的专业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效益与成本费用呈反比例关系,成本费用增多,最终利益就会降低,减少成本是增加利润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必须重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在成本核算的具体工作中,成本计算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必须全面整合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财务依据。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完善,比如产品原材料、材料销售、企业消耗等的统计,还存在一定缺失。
2.3 成本核算方法太随意
企业经营模式、领域、发展策略的不同,采用的管理制度与会计核算也存在很大差异。很多管理者特别是小型企业管理者,无视这些差异,随意使用甚至模仿会计核算制度,导致短期经济效益与期末库存等账目不符。另外,还有一些企业的成本结转采用综合结转法,导致在期末时采用库存倒轧账,产生了很多非正常消耗。这些方法都不利于企业会计监管和发展。
3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
3.1 提高企业会计人员成本核算意识和综合素质
各个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要从提高自身的成本核算意识出发,以意识带动行动,逐渐细化成本核算制度,从整体的层面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本。严格控制企业的各种经济成本,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消费。
在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方面,会计工作人员要做到在日常企业生产经营中充分认识各种具体的收入和支出,不断提高自身会计核算知识的专业能力,强化理论知识的提升,提高自我管理和监督能力,从而带动能力的发挥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改善生产经营效益,以优化财务制度等方式实现利润的增长。
3.2 树立全面的成本核算观念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综合了各个环节的经济成本,将内外部成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企业管理的方向出发,强化管理者自身的成本核算意识,既要整合内部消费,也要重视企业为了履行社会责任而产生的外部消耗,并且要明确在无法用具体支出衡量时应采用的指标,保证生产成本的核算有物质性成本核算基础,同时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挂钩,转变过去单纯关注生产的核算态度,切忌简单相加综合处理的核算结果,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从而有效进行成本核算工作,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3.3 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相对混乱,很大程度是因为会计制度与规范的缺失,加快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与规范,对当前规范会计工作准则,完善核算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制度角度来看,通过企业的会计制度建设确定具体的模式,保障制度建立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从而根据企业的规模与管理形式进行调整,另外,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确保管理与监督工作实现结合与补充,维持企业成本管理的正常运作。在规范方面,要通过法律法规对会计人员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和约束,以法律形式约束肆意调整会计报表内容信息及数据等行为,避免各种逃税事件的发生。总之,要从制度规范的建立健全上实现各个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统一,确保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合理合法,有效保护国家的税收。
3.4 采用灵活科学的核算方法开展工作
由于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其进行制约作用的核算方法与制度等都不应该教条化、死板化,要灵活运用多种核算方式来准确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并保障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核算方法的利用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以临时变通为手段,在对方法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发展规模与经营情况,比较多种核算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企业本身的适用性,尽可能对选用的核算方法加以专业修改,合理应用于成本核算中,加强有效性与准确性。方法选定以后,还可以适当简化核算方式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将特殊核算问题考虑其中,增强核算的可操作性,保证结果科学准确。
3.5 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成本核算与国家税收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管理者既要从自身的收益角度考虑成本的问题,让所有员工明确成本意识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并确立指标,健全内控制度,实现更好、更有效的管理。同时又要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遵守税收原则作为基础,依法纳税,真正实现企业成本核算的工作价值。
4 结语
篇6
【关键词】全面成本核算;医院财务管理;应用
1.全面成本核算的概念以及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医院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财务管理制度,如何降低广大患者的医疗费用,减少就医者的生活负担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全面成本核算是一种比较好的财务管理模式,它不仅能够很好地管理医院的财务支出情况,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更能节约医疗成本,进而降低就医费用。要想把这套核算模式有效的运用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就要知晓它的概念,以及它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价值和意义,以下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出发,阐述全面成本核算的概念,浅谈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意义和价值。
1.1 医院全面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
医院全面成本的基本含义是:“依据医院决策和管理的需要,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耗费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和分析报告,提供相关成本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全面成本核算理念突破了以往成本核算的局限性,作为医院的一项财务管理方式,全面成本核算能更好的、准确的反映医院财务的支出情况,为我国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提供更优质的补偿依据。
1.2 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意义和价值
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的运用最主要体现出来的价值和意义在于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一切都是从病人的角度去考虑,运用过科学合理的核算手段和核算策略,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减轻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全面成本核算的价值和意义还体现在对医院的整体的管理水平的提高上,通过对财务核算的管理,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医院实施全面成本核算的管理理念,还能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走出还能从被动接受工作很好的过度到主动投入过程中去,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总之来说,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的运用价值是巨大的,意义也是非凡的。
2.全面成本核算的基本核算方法
全面成本核算是新兴的一种财务核算方式,主要应用在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上。常见的核算方法有两种,即直接成本归集以及间接成本的分摊。本文中笔者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常见的全面成本核算的方式,并且对其使用范围和优越性做简单的评述。
2.1 直接成本归集核算方式
直接成本归集核算的主要内容在于成本归集。常见的成本归集方法有:公务费、业务费、采购费等按照实际的花销来统计,固定资产要按照平均年限、加速折旧法等折旧方法来进行折旧统计,来减少医疗设施设备的有效运用。
2.2 间接成本分摊的核算方式
在间接成本分摊的核算中,常见的分摊方法有直接法,阶梯分配法,双重分配法以及联立方程法。这些众多的分摊方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比如联立方程间接成本分摊的核算方式和其他的核算方式相比有较强的精确性,但是,计算起来比较复杂。阶梯分配法能够很明确的表明医疗成本的构成,但不适合中小型医院的全面成本核算。所以说,各种成本核算的方法有优势也有劣势,只有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运用才是最佳的选择。
3.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全面成本核算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时间不是很长,但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对我国医疗事业起到了很大的正面效果,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以及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以及其解决措施探讨两个方面来简述全面成本核算在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3.1 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体现
全面成本核算是一种优秀的财务管理理念,这种核算方法运用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成果是优秀的。这种效果主要体现在病人,员工,医院管理等几个方面。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国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病人的医疗成本,从而降低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很多科室对病人的服务态度较以前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医院管理方面来看,全面成本核算在财务中的实施以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在医疗设施设备以及药品的采购上节约了大量的资金,降低了医疗的成本。与此同时,培养了医院领导以及员工的勤俭节约的意识,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多方面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医院的风险意识,也充分调动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医院的管理上起到了非同小可的意义和价值。对员工来说,全面成本核算的实施,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医院的财务管理中来,制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每一个员工都在舒适安心的环境中工作。
3.2 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探讨
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管理体制还不是很健全和完整,虽然在以往的运用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良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影响了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运用效果。主要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即主观认识的不足以及不承认差异,强调统一两个方面。所谓的主观认识不足就是在医院内部人们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不到位,大部分人们认为成本核算时财会部门的事,和其他人没有关系。在很多的核算工作中,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导致工作进展缓慢,甚至是不顺利。所谓的忽视差异就是人们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不承认个体间的差异,认为只能按照一个标准来核算,这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没有正面的影响,对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也没有积极的影响。面对这种问题,首先要提高医院内部人的认识,强调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而不是把全面核算的工作只当作是财会部门的工作来做。与此同时,还有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因人而核算,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标准来衡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也不断的加大。为了更好的节约成本,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经近效益,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医院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强化财务管理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的这种需求下进入到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中,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降低医疗成本,降低病人的医疗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这是医院以及所医疗事业单位所要共同努力的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夏旭鸣.全面成本核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m].当代经济,2009.
篇7
【摘要】加强医院成本核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本文针对医院成本意识淡薄,成本管理弱化,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做了分析,阐述了只有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才能有效地促使医院以较少的成本投入,取得较好的医疗服务效果,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管理
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实际上是卫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财政部、卫生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区域性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的医疗机构性质,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音准会计制度》,结合医院的特点,于1998年11月颁布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新制度明确了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新的《医院财务制度》明确医院实行成本核算。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1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
医疗卫生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医院注重经济管理,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解决了住院难、看病难、手术难三大问题,医院的办院条件也得到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由于医院成本意识淡薄,成本管理弱化,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加之材料物资价格的上涨,物耗升高,一些医院为了经济效益,出现了多收费,乱收费、多开药等不良行为,使社会医药费用负担过重,超出了国家、单位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目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现状可以综合归纳如下:①医疗服务低成本收费,国家补偿不足,其他补偿渠道不畅,医院等靠要思想严重。②医院管理者和职工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对医院加强成本管理的主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医院成本费用意识淡薄,卫生资源不足和利用效率不高,浪费情况严重。③医院经济核算责任制与成本管理不能有效结合,成本核算不实,信息失真,医院潜亏严重。④重复购置大中型医疗设备,设备购置不考虑成本效率,致使卫生资源利用率较低,使医院成本加大。⑤医院自有资金不足,补偿不到位,依赖负债经营,集资、借贷负担的利息支出增加,加大成本费用。⑥医院私收费、私卖药,收取回扣等待业不正之风及财务管理不善,使医院收入流失,造成成本费用增加。⑦院长负责制不够完善,短期行为严重,只负盈,不负亏,只注重经济收入和医疗质量考核而忽视成本考核。⑧医院业务量下降,人员膨胀,人浮于事,医务人员有效工作时间减少,人员经营支出连年攀升,奖金居高不下,导致人员费用支出增加,医院成本加大。⑨先进的科技在医疗中的广泛运用,一次性用品材料的普遍使用,以及大量进口药品及新特药品,以及新技术新设备在医院临床的使用,使医疗服务成本费用增加。住院条件、就诊条件、医院环境美化等使医疗服务成本增加。因此,只有深化医院改革,加强成本的核算与管理,找出成本管理的关键点,才是提高医疗效益的关键。
2医院成本管理的必然性及意义
2.1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和加强成本管理是医疗场发展的必然规律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开放,民营、合资、外资等不同形式的医疗机构准入医疗市场,现有的医疗机构倍受冲击。谁不降低运行成本,谁必将被市场淘汰。有文章指出政府对医院投入不足,是医院运行困难的原因,同时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调查结果表明,同级医院阑尾炎手术的医疗成本相差数倍。因此,医疗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优胜劣汰势在必行。只有加强成本核算,才能区分是政府投入不足造成的政策性亏损还是医院管理不善造成的经营性亏损,使医院真正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2.1.1控制和审核费用支出,提供经营决策依据。医院开展医疗活动,必须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医疗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对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成本核算,加强审核力度,规范支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在安排支出时,能够保证重点,尤其是要使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支出保持合理比例,使医院的支出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减少资源浪费。并可根据全面成本核算,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使决策者了解到通过成本核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2.1.2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医院优质高效低耗。医疗收费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医疗经济效益与医疗费用挂钩,实行成本核算,可以促使核算单位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只有提高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具有竞争力。病人对医疗质量的评价是以自身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的,这种满意不仅仅是要求诊断快、疗效好,还要环境美和耗费少,合理地耗费已逐渐成为衡量医院质量的要素之一。医疗收费由政府统一定价,因此医院提高效益的重点只能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员和仪器设备闲置。
2.2医院成本核算的意义
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干部职工成本费用意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节省费用支出,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由外延规模型向内涵质量型转变,由粗放经营管理向集约经营管理转变;有利于健全和完善物质激励机制,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为利用经济手段考核工作质量,实行经济奖惩,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医院、个人及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有利于医疗服务成本的测算;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拓宽医院筹资渠道;有利于开展项目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单病种成本的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可以有效地促使医院以较少的成本投入,取得较好的医疗服务效果,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如何切实做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
医院作为独立经济实体进行成本核算,其开展成本核算的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3.1先行调研,制定政策
成本核算是一项涉及全院职工切自利益,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工作。为了能够使其有序地进行,必须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包括学习其他医疗单位的先进经验、广泛征求各部门和广大职工的意见等。在此基础上,由职能部门参考相关政策,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并经院党政联席会议和职代会讨论通过,确定院院、科两级成本核算的试行办法。
3.2领导重视,统筹安排
从此项工作一开始,我们就成立了院成本核算领导小组,院长亲自负责,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统筹安排有关的工作,协调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求各有关科室和部门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做好。实践证明,没有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全院的统筹安排,要想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好此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3.3广泛宣传,强化培训
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单靠领导的重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全体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因此,我们一方面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宣传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和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分批对全院中层干部和科室核算员进行强化培训,使其掌握成本核算方法,为实行成本核算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技术准备工作。
3.4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成本核算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因此,实行成本核算时,应当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统一的长远全盘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分步骤实施,切忌急于求成。我们的做法是先在临床科室实行,取得经验后再在医技及其他科室和部门推开,结果表明这一做法是稳妥可行的。
3.5针对问题,不断改进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尚无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各家医院一般都是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来实施。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使成本核算不断完善和合理。我院在成本核算的前期运作过程中,由于在科室结余的提成和管理费用的分摊上考虑不够全面,对科室和职工的利益考虑欠周,影响了科室和职工的积极性。后期通过对成本核算方案进行不断的整改,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成本核算还没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展开。目前多数医院将核算重点放在大型医疗设备、药品和科室核算上,虽在短期内增加了收入,但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很多医院的成本核算停留在计算科室的收支上,院科两级核算多是“一切向钱看”,导致临床医生过多关心他们的经济收入,而忽略了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得不到切实解决。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一是医院管理层对成本管理作用认识不够,成本意识不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二是单纯讲求经济效益,将成本核算引入歧途;三是我国尚未建立更高层次的医院成本会计制度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体系。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可以用变动成本法进行医疗项目和病种成本核算,分析它与以往核算结果的异同,不断摸索经验,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并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健全财务审计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文贞,秦永芳,陈英.医院成本核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2.
[2]邢斌.医院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实践和作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7(4).
篇8
【关键词】电算化 辅助核算 林业会计 运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38-02
林业生产的经营特点决定了林业会计具有核算种类多样、核算内容广泛、成本核算复杂等特点。电算化的普及应用推动了林业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技术的进步。但是,电算化辅助核算在林业会计中没能结合林业生产经营特点进行充分的开发运用,使得林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工作量大而繁重,工作效率不高。因此,加强电算化辅助核算在林业会计的运用,是提高林业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更是使林业会计工作由单纯核算向参与管理功能的逐步跨越。
一、电算化辅助核算在林业会计中运用的意义
(一)以辅助档案代替会计科目,简化了会计科目体系
林业会计电算化辅助核算在使用过程中,可设置相关的辅助档案来代替明细科目,从而达到既可简化会计科目体系又可使它变得相对稳定的作用。例如,林业单位进行营林成本核算时,根据国有林场与苗圃现行财务制度核算要求,林业单位营林生产成本是以营林生产中各林种、树种的造林、抚育作业项目以及林木管护的各管护项目为对象,分别核算这些项目的年度费用。林业单位为了便于考核各林种树种营林生产费用水平的高低,寻求进一步降低生产耗费的途径,对营林生产费用的核算既要区分林种、树种,还要区分不同林班或经营班,再按各作业项目来进行归集登记,年终营林成本还需要结转到对应的林木资产账户中。由此可见,林业单位营林成本如果按传统的或现行制度的核算要求设立账户核算,“营林成本”科目下应以林种设为二级科目,树种为三级科目,林班或经营班为四级科目,林木管理部门为五级科目,造林成本和管护成本为六级科目,造林整地、栽植补植、抚育、护林人员经费等11个费用项目为七级科目,这样才能达到现行制度核算要求。假定某一林业单位经营面积有五万亩,分为50个经营班,种植有5个树种的林木,分五个部门进行生产管理,那么,这个林业单位的营林成本至少需要设置550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才能清楚某一树种在哪个经营班及各费用项目的消耗情况。
如果使用电算化的辅助核算,将营林成本定为项目核算科目,设置好部门档案,并将11个费用项目设为项目档案,那么,该单位就只需要设置50个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即可,这样大大简化了会计科目体系。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中设置的各档案信息一般不会任意改变,它保证了会计科目体系的稳定性。
(二)可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功能
从上例可以看出,如果使用传统核算方式,要查询某树种某一经营林班年度发生的费用总和,只能通过这一树种11个费用项目逐项累加汇总才能得出,如果需要查询其他树种或经营林班,也是按同样的方法进行逐项汇总,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会计信息,也只能通过逐项累加汇总,非常费时费力,而使用了会计电算化辅助项目核算功能,就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将11项费用项目设置成项目档案后,在填制记账凭证时正确地选择相关的辅助核算信息后,便可以利用财务软件系统提供的辅助账表查询功能,不仅可以查询某一树种某一经营班的发生费用总额,还可以查询某一费用项目发生的费用总额,实现了纵横两向的信息查询和相关的统计、分析。这样不仅给林业单位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查询手段,更有利于林业单位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真正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三)项目数据实现共享,简化了会计日常核算程序
林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特点是生产类别比较多,既有苗木生产、木材生产,又有营林生产,这些生产项目成本核算内容广,成本费用项目多。特别是林业营林生产成本核算,该科目年度终了需要结转到对应的林木资产科目,以反映林业单位本年度对营林生产的投入情况。这就要求营林成本和林木资产两个账户的明细科目设置要相对应或一致,特别是这两个科目的一些费用项目要实现共享,才能方便期末结转。如果不充分运用财务软件的辅助核算功能,设立项目核算,两个科目电算化的明细目设置有可能达到上千个或万个,既加重了会计人员日常工作量,更不便于会计数据的结转。因此,林业单位一定要充分开发运用辅助核算功能,特别要利用电算化的项目核算中一个会计科目下设置单一核算项目,也可设置多个核算项目的功能,实现一个辅助核算项目能够在几个不同科目下挂接和使用,多个科目对同一项目数据共享,以此简化科目体系和会计日常核算程序。
二、林业会计电算化辅助核算的运用方法
本文以林业单位营林成本会计电算化辅助账设置为例,介绍辅助核算的运用。营林成本电算化一般核算可按林种、树种、造抚成本和管护成本及相关费用项目设置二至五级明细科目,辅助核算以生产林班、生产经营班(或小班)和管理部门进行初始设置,定义项目大类、建立项目档案等,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项目大类
林业单位的林木资产、营林成本和木材生产成本如果需要核算到“经营林班”,那么在会计电算化辅助核算中就可以以“经营林班”来建立普通项目大类。
(二)选定项目核算科目(以林业“营林成本”核算为例)
(三)进行项目分类定义
(四)项目结构设置
(五)以生产经营班(或小班)建立项目目录
以上的初始设置在运用过程中如果树种不变,只是生产经营班发生变动,就直接在建立项目目录中增加即可。
三、电算化辅助核算在林业会计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9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核算;意义
引 言:
当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建筑行业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密切相连。我国建筑行业项目成本管理是其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建筑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所以,建筑工程项目聚集人力、物力及财力的必经途径就是强化成本管理。但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实施成本管理中还有很多问题,为了使得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有序开展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对实施成本管理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成本管理的意义
1.强化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企业外部环境的现实要求
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及政策法规环境。近几十年里建设监理制、招投标制及项目法人责任制在我国建筑行业逐步实施。建设监理制促进了建筑企业与业主的技术力量达到平衡,减少了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中为了降低成本做出对业主不利的行为;招投标制促使工程建设建立了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得建筑企业不断规范承接工程的行为;项目法人责任制确定了在工程建设中项目法人的具体责任,使得建筑企业提高了寻租成本。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普遍应用于项目管理中是建筑技术环境最大的进步。项目管理中因计算机的应用提高了管理效率,给成本核算在技术上予以大力支持;网络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建筑材料网站大量涌现,使得项目成本逐渐透明化、公开化。另外,建筑市场环境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市场的白热化竞争。由于我国在这几年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全球经济疲软,使高速发展的经济逐渐趋缓和平稳,大中城市居高不下的空置商品房数量,此外,建筑行业存在太多管理水平、经营方式和规模相似的建筑企业,竞争的白热化就难以避免。
2.强化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实际需要
我国很多建筑企业还没有系统的展开成本核算工作,企业的短期行为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成本核算能够获得进行项目管理所需的信息,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与机械设备、材料、劳动力是一样的,是需要花成本才能获得的。相关理论认为,对信息的需求主要是在于预期信息创造的收益大于取得信息付出的成本。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一大批工程需要建设,为了扩张自身的规模,建筑企业普遍运用的是粗放型经营模式。企业在这时预期成本核算支付的费用要高出预期收益,自然也就不愿意将部分管理资源分配到成本核算中。然而现今的行业已经成熟了,企业在这时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内部管理上,通过有效管理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所以新概念就被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而成本战略管理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成本核算。如果某种信息的成本要大于收益时,从信息经济学来考虑,这时强化成本核算当然是不经济的,但从成本战略来考虑,企业从长远来看建立完整的信息体系创造的收益会远超过支出的成本。只有积极实施成本战略,在信息资源方面逐渐建立优势,企业才能最终实现战略发展。
二、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1.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在项目成本管理中责任不明确,项目部应该管什么和企业应该管什么并不明晰,尽管企业对项目部提出先算后做的要求,但实际操作中是边干边算或先干后算。尽管每个项目部都配了预算员,但是工作没有做到位,责任没有切实落实,计划统计、财务、合同及材料等部门工作不协调,无预算有预算,大部分项目没有进行经济分析比较,即便项目盈亏能够通过结算反映出来,但盈亏原因弄不清。特别是传统观念对有的管理人员影响较大,缺乏成本管理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把业主与总、分包之间的关系当成是建设和施工两个单位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没有经济意识和合同观念,或者是由于没有切身利益关系,不着急要钱;尽管已经意识到有些签证手续需要通过建设单位来办理,但是当建设单位有意拖延或不愿意签时,没有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正因没有及时办理手续、证据不全,有时即使干完了甚至是多干了活也收不回工程款。
2.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缺乏责任心
有一些人具备项目管理经验和组织经验,缺少成本管理的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水平较低;而具备了理论知识水平的人经验严重不足,如刚毕业的大学生;项目部缺乏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有些项目部责任制不明确,对目标成本没有进行分解,这必然会让项目部相关人员滋长消极怠工情绪。
3.成本核算只是一种形式,具体意义不大
虽然预算员在每个项目部都有,但他们对工程项目具体意义不大。另外,奖励机制不完善,没有切实贯彻落实奖惩办法,大部分人的自身收入与成本的超支没有具体的直接关系,只要进度不耽误跟得上,在许多管理人员心里就觉得很良好。因此,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各部门互相协调配合好,工程、财务、劳资、材料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否则会给项目成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建筑工程项目加强成本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篇10
【关键词】“校财局管” 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管理模式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通知》(财教[2006]3号)明确提出:“以县为主,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这既是一项“群众得实惠,政府得人心,社会得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一项“确保优先发展义务教育的战略地位,确保义务教育的责任落实,确保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义务教育健康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随着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各中小学“校财校管”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义务教育发展要求。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制度和适应当前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体系,是理顺教育财务管理体制,规范教育财务管理行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的需要,只有实现“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入。现本人就工作中的体会浅谈“校财局管”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
一、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前的财务管理体制分析
2007年以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独立核算,校财校管”的财务管理模式,学校的收入主要是学杂费收入(按小学70元/生·期,初中90元/生·期的标准收取)、财政补助收入、住校费收入和其它收入。各中小学校设有总务主任、会计、出纳等岗位,负责本校的会计核算工作。学校的财务开支由各学校校长审批,这种管理办法沿用了几十年,也发挥过其历史作用,如正常公业务费报账方便,学校对财务状况掌握及时准确等等,但也现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和弊端,与现在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改革的“以县为主、校财局管”的管理格局严重相悖。主要表现在:
(一)预算管理不严
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不健全,编制也不科学。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合理安排财务收支,存在学校收多少就用多少,财政拨多少就花多少的现象,有的学校甚至盲目上项目搞建设,造成负债运行,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按照学校当前和发展的需要编制预算,有的虽然也编制了预算,但是预算编制不完整或比较粗放,或者完全没有按照预算执行,我行我素;有的学校将公用经费用来发放教职工补助,有的将基建专款用来保运转,有的拆东墙补西墙,造成资金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财务收支过乱
部分学校乱收费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存在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如有的票据管理混乱、不使用合规的票据或收费干脆不开票据;有的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巧立名目收费、搭车收费、扩大范围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教材课本费收费混乱;有的利用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方式变相收费;有的对校服费和刊物费实行“一刀切”强制收费等;还有存在“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学校经费支出的无计划性和无预算性,使得部分学校支出过滥、过乱:如吃喝招待、乱送、乱发、乱补、乱购现象严重,有的招待费、租车费超标严重,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较大。有时支出票据“白条”多,有的支出校长一签到底、大金额票据无附件、一件事重复支出、超标准开支、超范围开支等等,造成部分学校债台高筑。
(三)资产管理不实
由于学校经费缺乏计划性和预算性,学校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存在,部分学校盲目的购建资产,固定资产购入后又不登资产帐,在固定资产帐中不反映,使得学校账账、账卡、账物上的资产数据不符,部分学校的财产被盗了、被损了,单位固定资产账目上根本反映不出来,存在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现象。在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出借、出租、转移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应的手续,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四)财务监督不力
学校的有限经费没有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严格的执行控制制度和系统的分析评价的体系,收支信息反馈迟缓、时效性差,分析数据有限且利用价值不高,不能及时、有效地对中小学资金的收支进行管理,缺乏对经费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难以对预算执行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无法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 学校财务没有切实做到公开透明,不能及时方便地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五)会计核算不准
基于会计业务发生时间、会计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学校采用分散模式进行财务核算,财务数据不能集中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财务标准和计算口径。由于各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不一致,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下发的会计科目体系、核算方式、财务管理制度等难已得到具体落实。有的学校会计核算方法随意更改,总、明细账科目随意增减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各学校的财务数据不一致,影响各校之间的财务数据的可比性,无法对各中小学校的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实现财务数据共享。
二、实行“校财局管”的积极意义
鉴于上述原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迎来了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东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财务实行“以县为主,校财局管”,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需要;是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从而有利于规范财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集中教育优势,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财务监督,提高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财务管理,加强会计监督
1.收费行为规范化
按照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每学期的收费文件规定:学校除按规定向自愿在校就餐学生收取伙食费外,不得向学生收取其它费用。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经费进行集中核算,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学校的乱收费行为,在票据管理和报账程序中进行规范,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有效地控制学校收费行为,杜绝学校“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2.支出管理合理化
“校财局管”要求学校的所有支出均需通过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的账户进行核算,对学校的每项支出从原始单据的审核到最后报账,严格遵守报账审批程序,从而有效地制止学校财务支出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充分利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也严格地控制学校新增债务的发生,保证了会计资料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3.账务处理统一化
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会计业务核算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统一了会计核算的口径和费用支出标准,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根据审核通过的报账单及相关原始单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会计监督有效化
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的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学校分离,能够有效地摆脱会计人员与学校的依附关系,使会计人员的工作相对独立,为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提供了有利保证。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和事中监督转变,实现了会计监督前移,从制度上减少了学校任意支配资金的可能性,防止了资金使用过程中不规范行为发生。
(二)强化预算编制,促进集中采购
1.预算编制精细化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依据上年度的会计资料和本年度的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的口径和要求进行预算编制,按照“准备和二上二下”的原则编制预算,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准确、精细,提高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在日常财务处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学校预算指标,从而强化预算约束机制,促进预算制度的执行,并对预算进行考核评估。
2.政府采购制度化
根据本年度学校的预算编制,对大宗采购项目,必须按政府集中采购程序进行购买,如不按规定执行政府集中采购的采购行为,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可以拒绝受理,对未上报采购预算和超过财政核定标准的采购项目将不支付款项,从资金结算方面杜绝不合规采购行为的发生,对学校的采购行为起到了制约作用。从而防止学校采购的随意性,促进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规范有序。
三、实行“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设置合理的会计机构
1.按照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农村中小学实行“以县为主,校财局管、分校核算”的管理办法要求,以县级财政、教育部门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县域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
会计工作人员的合理配置是保证“以县为主,校财局管”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的会计业务人员秉着精简、专业化、规范化、提高效率的原则,由财政和教育两家共同派员组成。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内部设置业务核算组、资金管理组和综合组。岗位设置中心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会计、出纳、稽核等岗位。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具备更高的会计职称,其人事任免和人员调动必须征得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同意,保持会计业务人员相对固定。
2.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应设立一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担任报账员工作,办理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和报账等业务。
各乡(镇)中心学校设立一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担任本乡(镇)中心学校的总报账员,负责本乡(镇)辖区内的会计复核和财务监管工作。
(二)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工资福利管理、会计人员管理、档案管理、服务承诺管理、首问负责管理、集中支付流程、集中核算操作程序、报销审核操作规程、财务监督与责任追究等内容,规范会计人员的操作程序和会计行为,明确规定具体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统一学校的收费行为和经费开支标准。使学校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有关的财经法规知识,熟悉掌握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方便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使学校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保证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编制精细的学校预算体系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通知》(财教[2006]3号)文件规定,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统一以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采用“二上二下”的预算编报模式进行预算编制。“一上”: 中小学校要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财务人员具体组织实施,成立由教务、总务、财务和教师代表组成的预算编制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共同研究预算年度内学校收支计划建议,收集资料、审核数据、统计学校基本情况,按照预算编制原则,编报科学精细的预算建议数上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汇总上报财政部门。“一下”:财政部门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汇总上报的预算建议数,结合当地财力,统筹安排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教育经费,编制本县年度预算初步草案报县级人民政府审定,经批准后下达预算控制数。“二上”:教育行政部门将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分配下达到所属各中小学校,各学校根据预算控制数,结合“一上”阶段编报的预算建议数,编制预算草案,上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对各学校预算草案进行审核,汇编成教育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门。“二下”:县级财政部门对教育部门预算草案进行复核后,送县级人民政府审批,报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在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一个月内,县级财政部门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批复年度预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收到的年度预算批复,在15日内批复到各学校。
(四)实施统一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
1.经费体制不变,“零”负债运行
一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年度经费预算仍由各学校编报,经财政审核后,报经人大批准,,是教育局转发给各单位包干使用;二是学校的理财机制不变,学校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三是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学校的各项收支仍由学校审批,并由学校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为了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保证“校财局管”的全面推进,一定要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债务完全从学校剥离出来,让学校真正做到“零”负债运行。
2.账户统一设置,资金集中管理
取消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原有的银行账户,由核算中心统一在银行开设银行账户,进行集中管理;各学校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均通过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账户统一核算,银行转账、提取现金、银行汇兑等资金结算业务及资金拨入、支出、往来款项结算和资金收付均由核算中心统一核算办理。
3.财务统一核算,实行集中报账,
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根据各学校年初的预算批复,确定一定数量的备用金给学校,备用金用完后,学校报账员将原始凭证签好字,交本乡(镇)中心学校总报账员复核、校长审签后,到教育经费核算管理中心报账,核算管理中心的会计人员根据财务管理制度对学校上报的原始凭证进行会计核算,审核无误后,按照报账流程开出转账支票,将钱转入由学校以报账员名义开设的账户上(原则上不直接支付现金)。对学校的乱送、乱补、乱发、超标准、超范围、“白条”等 支出及超出预算批复金额的,不予报账,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杜绝不合理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控制学校新增债务,有效地提高资金管理效益。核算管理中心根据学校上报的原始凭证录入记账凭证(数额达到固定资产要求的登记固定资产),进行统一核算和记账。
4.账目规范保管,财务公开透明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