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培训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18 23:41:36

劳动力培训

劳动力培训篇1

关键词: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效果;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平均处理效应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镇化的关键举措。随着我国劳动力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农民工增收问题非常重视,而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短缺是制约其增收的关键因素,加强转移劳动力培训便成为其提高技能、获取更多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内容1。为此,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出台系列文件,旨在提高转移劳动力技能 。2014年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也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的一部分。

1 文献述评

劳动力培训问题是备受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些经典研究表明,培训是与正规教育同样重要的人力资本积累途径2;在职培训对收益有重要影响3,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获得新的技能,而且还能提高生产力4,促进收入增加。

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近年来,大多数学者都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果展开研究。多数研究表明转移培训效果较为显著,一方面,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起到了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的作用5,对工资变化有积极的作用6;另一方面,转移培训对农民工就业状况改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政府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投入在推动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8,促进了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9,对提高劳动力素质有重要影响10。

基于以上文献可知,我国转移劳动力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多数研究集中在对政府相关培训效果的分析上,对迁移后各种培训效果与培训机制的关注较少。许昆鹏认为有效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机制应该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11,但是,有研究发现政府部门的培训效果认可度较低12,政府主导的短期培训既不能提高参与者的技能水平,也不能提高工资收入13,相反,个人培训较政府培训更能有效提高人力资本14。而在我国当前情况下,转移劳动力培训应在政府干预下强调企业的作用15。

在农村劳动力迁移后的培训中,到底“政府、企业、个人”三种形式哪种最为有效?目前的研究还较少,并且还没有较为一致的结论,本文将从这三种培训方式入手,基于三大培训对转移劳动力增收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三大培训方式的效果,探究哪一种方式效果更好,更有优势。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基于mincer方程的扩展形式16,使用最小二乘估计进行分析。设定的整体模型如下:

其中,earning为小时收入,age为年龄,age2为年龄的平方,edu代表受教育程度,marri为婚姻状况,male代表性别,year08代表年份,用来控制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east代表东部地区,central代表中部地区, train1代表个人出资的培训,train2代表企业出资的培训,train3代表政府出资的培训,train4代表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培训,train5代表其他培训,ε为随机误差项。

其次,评估培训实施后的收入效应,最直接的办法是对比参与培训者与未参与培训者的收入,但是否参与培训存在自我选择问题17,且由于参与培训者与未参与培训者的个人条件不完全相同,会产生选择偏差。故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来估计培训对收入的效应。

设 为处理变量,代表个体i是否参加培训,1代表参加,0代表为未参加。其未来收入yi有两种可能,即:

采用分段函数表示,则yi=(1-di)y0i diy1i=y0i (y1i-y0i)di。

其中,(y1i-y0i)为处理效应,其期望值为平均处理效应,即ate。若仅考虑参与培训者的平均处理效应,即为att。若仅考虑未参与培训者的平均处理效应,即为atu。

由于个体会根据参加培训的预期收益来选择是否参加培训,从而产生“选择难题”。要解决“选择难题”,可使用随机分组方法,但对培训的研究基本都是事后评估,所使用的样本数据很难做到随机分布18。多数情况下,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假设个体依可测变量选择是否参加培训19,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进而把这些变量作为线性方程中的控制变量。然而这样可能会遗漏非线性项,进而产生偏差。且只有在个体的y1i、y0i都能观测到的情况下,才能计算处理效应,而事实上只能获得个体的y1i和y0i中的一个观测数据。故可使用rubin的反事实框架的匹配估计量来解决此问题20,即在未参加培训组找到与参加培训组个体i可测变量取值相近的个体j,在参加培训组找到与未参加培训组个体m可测变量取值相近的个体n,对所有样本依次进行匹配。可采用距离函数定义个体i与个体j的可测变量相似度,运用倾向得分作为距离函数进行匹配,被称为“倾向得分匹配”19。

最后,可依据倾向得分匹配法来计算平均处理效应。本文将采用“k近邻匹配法”中的一对四匹配、半径匹配、核匹配对匹配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2.2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的流动人口数据,流动人口样本来自9个省份,东部地区: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中部地区:湖北、安徽、河南。西部地区:重庆、四川。由于2008年加入很多新的样本,无法构成面板数据,故本研究将2007年和2008年的数据组成混合面板数据,用于分析。样本总计15168条,剔除不参加培训访问、非农户口及有变量缺失值的样本后,最终所用样本为11027条。

根据样本数据,模型(1)、(2)、(3)、(4)、(5)中各变量说明及基本统计量见表1。

3 三大培训对转移劳动力增收的作用

先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检验结果显示,模型存在异方差,故使用stata软件中的robust命令,得到稳健标准误,结果见表2。表2中的模型(1)同时引入了个人培训、企业培训、政府培训、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培训以及其他培训,模型(2)单独引入了个人培训,模型(3)单独引入了企业培训,模型(4)单独引入了政府培训,模型(5)单独引入了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培训。

模型(1)的回归结果表明:较没有参加过培训的人相比,参加过个人培训、企业培训及其他培训的转移劳动力的收入更高,个人培训、企业培训及其他培训对增加农民工收入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企业培训较个人培训对农民工增收的作用更大,而政府培训及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培训对收入提高的影响却不显著。单独引入政府培训的模型(4)以及单独引入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培训的模型(5)的结果也分别表明参加过政府培训的农民工与没参加过政府培训的收入没有显著差异,参加过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培训的转移劳动力与没参加过的人之间收入没有显著差异。而单独引入个人培训的模型(2)及单独引入企业培训的模型(3)的归回结果显示,参加过个人培训的转移劳动力比没参加过个人培训的收入更高,参加过企业培训的农民工比没参加过企业培训的人的收入更高。

无论是综合模型,还是单独考察的模型都表明,与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相比,政府培训的效果最不理想。而三者中企业培训的增收效果最好,能使收入提高约22.4%,其次是个人培训,可使收入提高约7.6%。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针对性很强,尤其是企业培训,对形成专用性人力资本作用较大,而专用性人力资本在特定的企业中回报率较高。说明对于转移劳动力来说,参加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是较为有效的增收途径,可有效提高人力资本。

各个变量的估计系数在五个模型的回归结果中差异较小,且回归结果都表明:教育的回报为正,年龄对收入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年龄和年龄平方项的系数符号可判断收入随年龄的增长呈倒u型变动。在当前主要工作收入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男性较女性的收入约高22.7%。而结婚与否对收入无显著影响。较为有意思的变量是年份和地区,在金融危机下,农民工2008年的收入仍然高于2007年。地区变量中,在东部地区工作的农民工较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收入高,而在中部地区工作的农民工比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收入更低。

获得上述估计结果后,本文将年龄,年龄的平方,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性别,年份,地区变量作为可测变量,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来评估培训对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见表3)。

三种倾向得分匹配的估计结果显示:个人培训与企业培训的平均处理效应都显著为正,可对农民工收入增加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政府培训的平均处理效应并不显著。且企业培训对收入提高的效果最好,其次是个人培训,政府培训的效果最不明显。三种方法得到的三大培训的平均处理效应的估计值和显著性都较为类似,说明估计结果较为稳健。无论是对于个人培训、企业培训、还是政府培训来说,三种倾向得分匹配的结果都表现出atu>ate>att的趋势。表明对于没有参加培训的转移劳动力来说,参加培训后会比实际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收益提高的更多,尤其是那些没有参加过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的农民工,如果参加个人或企业培训,预计会产生较好的增收效果。

将倾向得分匹配的估计结果与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对比,发现二者估计的结果较为接近。所得结果都表明:政府培训对农民工收入增加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作用,而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却有较好的效果,且企业培训最有效。

上述的实证分析结果都显示企业培训是最有效的培训方式,要提高转移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应采用企业培训。那么,为什么企业培训较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更有优势呢?

一方面,企业培训较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匹配性更强。企业培训主要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开展的,员工参与培训后可立即使用其所获技能,提高企业生产率进而获得更高收入。而个人培训虽然也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是按照个人的需求来进行的培训,但其较企业培训的匹配性弱,完成个人培训后,不能及时获得适合的工作岗位。而对政府培训来说,不仅匹配性弱,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不强。翁杰认为政府培训更接近于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为就业准备一些必要的基本技能,很难有效提高人力资本水平14。且完成政府培训后,转移劳动力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寻找工作,并且进入企业后政府培训中所学的知识也不一定有用。

另一方面,企业培训主要是提高转移劳动力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而个人培训和政府培训则更多的是提高其通用性人力资本。获得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转移劳动力更多的会继续留在原企业工作,而参与个人培训和政府培训的人通常会转换工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本损失21,进而影响收入提高。而且有研究表明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提高对工资增长的影响高于通用性人力资本,且影响越来越显著22。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于对个人培训、企业培训及政府培训效果的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的平均处理效应都显著为正,而政府培训的平均处理效应虽然为正,却不显著。第二,对转移劳动力而言,企业培训效果最佳,是有效的增收途径,其次是个人培训,且此两大培训都优于政府培训。第三,对于那些没有参加过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的农民工而言,参加培训后会比实际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收益获得的更多。

企业培训之所以会产生较好的培训效果,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企业培训所提升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是促进转移劳动力工资增加的关键原因,而个人培训和政府培训所形成的通用性人力资本在特定企业内较之专用性人力资本促增收作用弱;第二,企业培训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匹配性是导致其培训效果优于个人培训和政府培训的重要原因。

针对三大培训的实施效果及各自的优劣势,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由于企业培训最有效,其次是个人培训,而政府培训的效果最不明显,故应实施“以企业培训为主导,以个人培训为辅助,以政府培训为补充”的转移劳动力培训体系。虽然政府培训的效果不佳,但对于无法参加企业培训及无资金参加个人培训的转移劳动力而言,政府培训便成为了他们提高技能所依靠的重要途径,可有助于形成一定的通用性人力资本,此举对促进转移劳动力就业也非常必要。第二,政府一方面应鼓励企业对转移劳动力进行培训,并对实施培训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其他方面的奖励;另一方面,可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标的方式将政府主导实施的培训交给有能力提供培训的企业,并建立相应的培训评价机制与监督机制,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第三,政府和企业都应鼓励有能力自己出钱参与培训的转移劳动力主动进行培训,并在资金、时间上给予支持。一方面,政府可对进行自我投资培训的转移劳动力给予资金奖励,另一方面,企业可实施带薪个人培训计划。第四,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解决转移劳动力培训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促进男女参与培训的机会均等化。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样本中参加过政府培训的人员较少,对政府培训效果评估的准确性会造成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 “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农民工培训实态及其“十二五”时期的政策建议[j].改革,2010(9):74-85.

[2] schultz t w.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 51(1):1-17.

[3] mincer j. on-the-job training: costs, returns, and some implication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2, 70(5):50-79.

[4] becker g s.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2, 70(5):9-49.

[5] 谢佳春,李兴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应分析[j].统计研究,2013,30(11):111-112.

[6] 陈耀波.培训前工资、劳动者能力自我筛选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结果:浙江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的一项试点调查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9(3):1-21.

[7] 杨玉梅,曾湘泉.农民工培训与就业能力提升―基于河南省阳光工程培训效果的实证研究[j].中国劳动经济学,2011(1):83-110.

[8] 柳劲松.省域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效率的非均衡性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3(1):48-52.

[9] 朱文伟.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效、问题及应对策略[j].农业经济,2013(8):105-107.

[10] 刘国永,郭云吉.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因素及应对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08-113.

[11] 许昆鹏,黄祖辉,贾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市场机制分析及政策启示[j].中国人口科学,2007(2):25-33.

[12] 王玉霞,葛继红,季春红.东部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认知、评价、需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0):81-83.

[13] 翁杰,郭天航.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什么样的政府培训?―基于培训效果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4(4):73-82.

[14] 翁杰.政府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评估―来自浙江省杭州市制造业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2(6):93-101.

[15]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浙江大学,2009.

[16] mincer j. schooling, experience and earning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4.

[17] heckman j, lalonde r, smith j. the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 of active labor market programs [a]. ashenfelter o, card d.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 [c]. new york: elsevier science, 1999. 1865-2097.

[18] 屈小博.培训对农民工人力资本收益贡献的净效应―基于平均处理效应的估计[j].中国农村经济,2013(8):55-64.

[19] 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537-554.

[20] rubin d b. estimating causal effects of treatments in randomized and nonrandomized studie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4 (66): 688-701.

劳动力培训篇2

上半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到目前为止,全镇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700人,完成年计划88%,(其中阳光工程215人,完成年计划90%),转移就业700人,转移就业率100%。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专业主要有:毛纺、服饰(缝纫工)、制革等专业。在岗培训1300人,完成年计划65%。农技培训701人。完成250%。

二、主要工作

1、安排部署了2006年全镇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培训、转移目标任务。

2、研究确定了2006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实施计划方案和适当提高了2006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资金补助办法。

3、加强与市阳光办、培训学校、企业在培训过程的合作、协调沟通工作,并宣传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4、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好转移培训信息材料和数据。

5、接受并配合市财政调研组对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查。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镇充实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及其设办公室,加强了全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并与与农业、劳动、科技、妇联、团委、成教等部门密切合作,按照职责分工,广泛动员组织各类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培训率和就业率。

2、培训骨干,推进规范动作。对从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和政策培训,做到政策熟悉、业务知晓。

3、多渠道筹措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共同分担的经费筹措机制。镇财政或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按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培训经费;与劳动等有关部门配合,督促用人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所录用农民工的培训经费。使参训农民得到免费培训。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4、建立督导和表彰奖励机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组织督导检查。及时表彰奖励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对已通过转移培训并就业但因各种原因需转至别的行业或别的企业人员未列入转移培训范围,不利于重新就业或素质提高,建议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范围。

2、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农村劳动力统计目前存在一定问题,实际富裕劳力接近“0”,大量的是50岁以上做小工的兼职农民,需要转移培训的仅是刚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与外地来的农民工。建议不要把务工农民工统计成农民,使转移培训指标(目标)更符合我市实际情况。

五、下步打算

1、继续做好各类培训的扫尾工作。

2、加大培训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3、及时兑现培训政策。

4、对明年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早作打算。

劳动力培训篇3

为贯彻落实国家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政策,提高我县农村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能力,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文件的精神,按照县

委、县政府、人社局及相关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群众团体的积极性,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全面提高我县农民的技能和整体素质,以便促进我县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地方经济服务。 

本年度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坚持按需培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性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培训与配套服务及转移相结合等原则,充分利用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资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使参训人员增强纪律观念和公民道德意识,掌握一技之长,树立新的观念和艰苦创业、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意识,力求进步和发展;通过就业转移,使家庭增收,摆脱贫困,实现致富。 

三、培训实施 

(一)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准备育婴工作的中国公民,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热爱小孩,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二)培训要求 

通过育婴员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了解营养素的基本知识,婴幼儿母乳喂养、补充食物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了解不同年龄婴幼儿的基本生活规律生活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记录婴幼儿生长监测图,对预防接种反应及时处理,还可以对常见疾病处理,预防意外伤害,并对婴幼儿进行动作技能训练,智力开发,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三)培训时间及课时 

每期培训22天,总课时为176课时。

培训方式由理论教学和实操两部分组成,理论培训时间占40%,实操为60%。

(四)培训课时分配表

序 号

模  块

课  时

合计

理论

实操

1

育婴师的职业道德

7

7

2

育婴师基础知识

9

3

6

3

饮食

9

3

6

4

饮水

9

3

6

5

睡眠、二便与三浴

9

3

6

6

卫生(居室、个人、四具)

9

3

6

7

生长监测

9

3

6

8

预防接种

9

3

6

9

常见疾病护理

17

7

10

10

预防铅中毒

6

3

3

11

预防意外伤害

9

3

6

12

动作技能训练

28

6

22

13

智力开发

28

6

22

14

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9

3

6

15

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9

3

6

总课时

176

59

117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  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  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六)课程开设与考核方式

1、培训方式由理论教学和实操两部分组成,理论培训时间占40%,实操为60%。

2、参与培训的学员,如无其他特殊原因,都应参与对每一项目的学习与考试考核,对学习合格的学员颁发技能等级证书及对口安排就业。

3、在培训的最后一日,对学员实行育婴员理论测试与实操职业技能测试。

4、通过考试的学员,将会由培训学校颁发结业证,如通过国家育婴员职业技能测试,则可领取育婴员资格证。

四、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 

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白光军 白成林

副组长:岳国良 刘继文 刘宗国

下设办公室

主  任:刘宗国 刘继文

成 员:许福军 刘彦丰 吴雪峰 郭雅婧  张立红 曹永军 高向光      

(二)宣传发动 

抓好培训学员的组织,通过传单、广告、宣传媒体等形式,大力宣传培训政策,并通过乡镇、村委会等相关单位协助组织学员。 

(三)制定方案 

制定相应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实施方案,做到先组织发动,然后根据报名资料编班、拟定授课计划、安排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和内容,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才申请开班授课。

五、有关要求

1、加强对培训政策的组织学习,要求每位实施人员都要认真领会,吃透文件精神。 

2、抓好对培训教师和学员的管理,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组织教学,上好每一堂课,要求学员必须按时上课,不准随便缺勤,确保培训质量。  

3、学员要服从领导,听从安排,按要求提供相关证件复印件。

六、育婴师培训课程表

时间

上午(8:30-12:00)

下午(2:00-5:30)

第一天

育婴师的职业介绍

育婴师的职业道德道德规范和工作常规

第二天

指导母乳喂养及包裹、穿脱衣服和抱孩子

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

第三天

添加泥状食品

泥糊状食物的制作

第四天

喂水的原则

喂水的方法

第五天

睡眠、尿布的使用和控制婴幼儿二便

婴幼儿的三浴训练

第六天

居室卫生、个人卫生

四具消毒

第七天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为婴幼儿测量体温、数脉搏

第八天

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及程序

第九天

常见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

带婴幼儿就医

第十天

患病婴幼儿的基本照料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

第十一天

环境中的铅是造成儿童铅中毒的基本原因

铅进入体内的途径

第十二天

意外伤害概述

婴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

第十三天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指标

第十四天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精细运动发育评定指标

第十五天

主动操训练

被动操训练

第十六天

感觉统合

运动综合训练游戏

第十七天

婴幼儿语言能力概述

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十八天

婴幼儿感知能力概述

婴幼儿感知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十九天

婴幼儿认知能力概述

婴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第二十天

婴幼儿自理能力和良好情绪行为的培养

婴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规律、特点与培养方法

第二十一天

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类型、原则与方法

正确使用测评结果的要求

第二十二天

考试

考试

劳动力培训篇4

一、当前我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农村劳力丰富,但培训主体缺乏。据统计,目前我县各类农村劳动力总数79896人,应该说,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开展农民培训有着很大的市场。但在调查中发现,大多培训参训对象缺乏的现象相当严重。据劳动部门统计,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有37678人,占我县农村总劳力的47%,加上在县城和乡镇创业的人员,农村所剩劳力就不多了,参训对象自然就少了。在32名接受问卷调查的村民中,参训过的只有18人,其中村干部12人,实际普通村民参训人员只有6人,占18.75%。而移民、扶贫等联手县职校、县进修学校举办的许多成班制如文秘等培训,学员的学费已经全部免了,而且还补助了大部分生活费,但参训率还是不到20%。

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调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外出务工劳力基本长期在外,只于逢年过节时回家探亲休假,基本无暇参加县里组织的相关技能培训。二是在家劳力年龄偏大,他们或在家照顾小孩,或做点简单家务,或在家休息养老,大部分缺乏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培训与就业差距很大,现阶段参加技能培训与否,有无资格证书与就业后工资待遇高低关系不大,缺乏培训、就业连续政策。四是知识水平较低,不少农民缺乏探求新知识、新技术的勇气。加上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小富即安,满足现状,懒于创业,懒于受训,造成实际参加培训的农民不多,成班制培训的难度更大。

2、培训规模不小,但培训实效不大。目前,我县牵涉到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部门和单位有农业、劳动、移民、水务、农开办、林业、老建扶贫、科技、教育、妇联、团委等10多家。近些年来,这些部门和单位都在农民培训方面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劳动就业部门积极实施的“阳光工程”、农口部门推行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扶贫办实施的“雨露计划”、移民办的移民培训、科技局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等等,为培训农村劳动力做了大量富有探索性的工作。但是,由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考核机制在实际过程中缺乏灵活的可操作性,为应付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培训考核验收,不少部门为了省事敷衍应付,存在形式主义,实效不大。抽查的数据显示,95%的农民主要靠长辈的言传身教和生产实践获得农业技术,难以满足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的技能短缺依旧是制约我县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瓶颈之一,工业园区企业招工难、企业员工技能提高慢等难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破解。不少农民表示,培训跟没培训没有什么区别。有的农民甚至提出要有误工补助才来培训,原因是这样的培训浪费他们的时间。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培训模式单一陈旧缺乏灵活性,集中讲理论多,实践操作少,填鸭式培训多,现场指导和观摩少,有些培训动不动就要求集中到县城,既大大地增加了培训成本也浪费了时间。在我们调研组进行的抽查数据中显示,62%的人认为目前的培训方式老套,72%的愿意选择采用现场实习或者现场指导、观摩形式的培训,只有5.9%的人倾向集中上课;二是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按需培训,有盲目跟风现象,一讲培训就是形势政策培训和计算机培训,其中计算机应用培训和母猪繁育培训竟占了集中培训的81.26%,而实际针对我县特色产业发展以及用工市场、企业所需工种技能培训则非常缺乏。正是因为这样,省农科院赴百加镇慕塘村的脐橙培训才会出现村民蜂拥、半路拦截专家的现象。在我们调研组抽查的数据中显示,在影响培训的主要因素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两个题目中,认为没有合适内容的高居第一,认同感竟在50%以上;三是师资力量薄弱,总体情况是专职教师不专,兼职教师难兼,业务水平普遍偏低,教学质量不高。尽管我们曾经从省农科院、南昌大学等大中专院校聘请过专家教授,但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农业局、教体局等部门也有一些专业技术人才,但队伍在萎缩,特别是些农村新兴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紧缺,而他们中有些人员的技术已经老化,难以跟上形势发展需要;还有乡镇农村一些致富能手和“土专家”,这些人员尽管在培训农民方面具有较多优势,但他们在传帮带方面缺乏动力源泉和联动机制。而像芙蓉镇建丰村的肖冬华特地从山东寿光聘请专家做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指导,每个月要付3000元的指导费用,这不是常人能拿出来的。

3、培训资源充足,但统筹监管滞后。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我县每年政府用于培训的资金近百万,参与的部门和单位达10多个,在培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县内有:“两个基地”,即职校(全省38个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之一)、进修学校(市级劳动力培训基地)以及“两个中心”,即党校(县农民致富培训中心)、劳动就业局(县就业培训中心),并且还有科尔电脑、新时代职业培训学校等民办培训机构;县外有专门为移民子女免费培训的**金耀科技学校,专门为扶贫重点村贫困女子免费培训的南昌女子学校等等。应该说我县的培训的资源还是很丰富的,但缺乏有效整合。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我县目前还未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统筹监管明显滞后。从纵向层面来看,虽然成立了“**县农民致富培训中心”,但对全县农民培训工作的统一协调力度还不够,乡镇一级基本还没有成立领导机构;从横向层面来看,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部门有农业、教育、劳动、扶贫、科技、移民等多个部门,但部门职责不明、职能交叉、机制不活,在培训中缺乏必要的衔接和配合,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其结果,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招到理想人才和急需的具有相关技能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浪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培训后的农民农业生产技能仍没有得到提高,培训后的农民工仍然找不到合适工作,培训成了农民心中难言的“痛”。

二、加强我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劳动力培训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我们做如下建议:

1、加强领导,健全培训机构。农村劳动力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量大、行业和工种众多,仅仅依靠几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及社会办学力量是难以完成这项使命。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民工培训纳入本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发展规划,纳入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县里要在整合农村致富人才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等农村劳动力培训领导机构的基础上,成立**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县农民培训的总协调机构,负责研究解决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科学制定培训规划,负责培训的奖惩与考核。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办公室: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办公室、县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办公室和县预备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办公室,办公地点分别设在县劳动就业局、县农业局、县教体局。各类培训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将培训任务细化分解到有培训任务的部门,规定完成时限,明确检查验收标准,并抓好督促落实。同时,要将乡镇纳入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目标考核范围,乡镇要成立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方案,重点负责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农民培训需求和意愿的登记调查和动态管理,做到富余劳力数、择业意向、个人技能、家庭情况“四个清楚”,配合相关培训部门组织和输送相关农民参加培训。

2、突出实效,创新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模式,各类培训机构和相关培训部门就必须要深入细致地开展调研。要做好“四个对接”,即,一是农业技能培训要与产业发展对接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要把培训与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要把培训与农时和农民需求结合起来,因时因地制宜选择好培训内容,最好要深入村组去培训。二是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与用工市场对接好。培训对象主要是针对农村有待转移输出的富余劳动力和一些脱离了土地或者失地准备转业的农民。他们具有分散性、流动性和季节性等特点,对他们的培训应以中短期为主。要注重与农民工求职的劳动力市场合作,把技能培训和向用人单位推荐工作结合起来,要与大量招用农民工的企业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将培训课堂搬到企业。企业参与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应当逐步建立起“订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三是准农民工劳动力培训要与发展需要对接好。准农民是指,在初中、高中生中无法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将先后步入社会成为农民,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可以将他们统筹纳入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中,对他们可以考虑先分流进行成班制的学历职业技能教育,学业的设置尽量与未来的就业结合起来,与他们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四是思想道德培训要与形势发展需求要对接好。主要培训内容有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法律法规条例培训、“三德三观”教育、人口与婚育新风教育、科普知识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以采用定期授课、现场讲解、放映录像、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以培育讲文明、守法规、知荣辱、树新风的新型农民。

劳动力培训篇5

为提高我市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根据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党的*大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农民工素质为目的,以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农民个人的积极性,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逐步形成政府统筹、行业组织、市场运作、重点依托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使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2、目标任务。*年,开展引导性培训5万人,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年,开展引导性培训3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9万人,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10年,随着政府扶持资金的增加、培训设施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大培训力度。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1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30万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

二、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

1、培训对象: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劳动力、本地非农行业农民工。

2、培训内容:引导性培训。由乡镇组织进行,主要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工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职业技能培训。由各级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的要求和市场需求,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90个工种内设置培训课程。当前的培训重点是信息业、农产品加工业、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加工制造业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岗位培训。由用工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设置课程,自主开展培训。

3、培训方式:职业技能培训可分为长训班、短训班以及根据企业用工需要的定向班。市级主要开设长训班,培训对象为高中文化的中青年,毕业后要求达到中级工以上技术水平;县级开设短训班,培训对象为初中以上文化的青年农民,毕业后要求达到初级工技术水平;乡镇主要进行引导性培训。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毕业时要填写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安排职业技术培训。

三、主要措施

1、整合现有资源,集中力量搞好农民工培训。我市现有各类成人教育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农机学校、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和农业系统管理的教育、推广机构600多家。各类成人学校、技工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要集中力量,搞好职业技术培训;各类农业推广培训中心及乡镇党员电教中心承担引导性培训。市、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统一加挂“农民教育培训中心”牌子,指导乡镇开展引导性培训。为了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市、县(市、区)农业局要组织对申请政府培训经费补贴的各类培训机构进行统一认定,认定合格的授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由市政府统一挂牌。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校,进行在岗培训。各县(市、区)要千方百计挖掘和整合教育资源,尽量扩大培训规模。

2、加强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一是对办学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更新淘汰机制。市、县(市、区)农业局对申请经费补贴的培训机构除正常的监督检查外,每1—2年进行一次资格认定,对不合格或不守信用的培训机构要及时更新淘汰,不断补充新的培训机构。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市、县每年要举办2期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师资培训班,不断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培训机构可根据需要,聘请市内外大专院校、有关业务部门或工商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高级技术工人等任兼职教师。市农业局要建立师资资源库,合理调剂,资源共享,并定期对教师任职资格进行考评检查,不合格者不得聘用。三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严格考试考核,保证每一个学员至少掌握一门专业技能,适应用工需求。各培训机构要突出办学特色,树立培训品牌。四是抓好培训试点,以点带面。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不同地区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试点,以探索经验逐步推广。今年,先行在鄢陵县、襄城县、禹州市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各县(市、区)也要选择1-2个乡(镇)进行试点。

3、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市、县(市、区)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将科技三项经费的5%、扶贫资金的10%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也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列为重要内容。用人单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所需经费从提取职工工资总额1.5%的职工培训经费中列支。用于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要专款专用。

4、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培训效果。通过认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可申请培训补助经费,对成绩突出的,按照培训后的就业人数给予奖励。具体办法由市农业局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物价部门要严格审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要降低或免除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的收费,培训机构要压缩费用,节约开支,切实降低农民工的培训费用。任何单位不得强制农民工参加收费鉴定,农民工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鉴定机构要减半收费,鉴定合格者颁发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就业准入制。凡在*辖区的用人单位招收农民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应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6、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和劳务输出服务。一要构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输出的资源调查系统,形成市有资源库、县区有网络、乡镇有台帐、村有名册的资源体系。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转移输出状况、富余劳动力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技能水平、求职意愿、外出务工人员的地域分布、从事职业等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和输出。二要广开农民工转移渠道,及时用工信息,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优质服务。三要搞好跟踪调查。市、县(市、区)农业局要会同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到就业单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学员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将收回财政奖励资金,情节严重的,将取消相关培训单位的培训资格。

7、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管培分离。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吸纳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创建公平竞争的培训环境,通过市场化运作,共同参与农民工的培训。坚持培训机构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管理、自主联系就业、政府引导规范的原则,培训机构要广泛与用人单位或劳务输出组织结合,直接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引进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集招生、培训、就业为一体的经济组织,促进培训与就业的紧密结合,以市场引导培训,以就业促进培训。各培训单位在扩大培训规模的同时,要开展特色培训,逐步树立培训品牌。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制定规划、宣传发动、优化工作环境、认定培训机构、验收培训转移效果、跟踪服务、制定和兑现落实有关政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搞好服务。

四、组织领导

1、建立组织,强化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发展农村劳务经济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输出的重大事项。领导组下设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出管理两个办公室,农民工培训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劳务输出管理办公室设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乡(镇)要充实农技推广力量,在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加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办公室”牌子,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2、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各级政府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要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统一组织,互相配合。农业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培训机构认定、招标、监管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劳务输出的管理工作,负责审查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鉴定以及劳务中介机构的审批;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培训补助资金,监督检查培训资金的使用情况;金融部门负责为参训的农民提供就业小额贷款;教育部门在组织本系统教育培训资源参与转移培训工作的同时,负责培训学历的认定;科技部门要利用各种科技培训中心,科技示范基地开展转移培训工作;建设部门重点做好建筑行业农民工的转移培训工作;扶贫部门要重点做好扶贫对象的转移培训工作;民政部门负责社团组织的审批;供销部门要发挥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作用,积极开展市场营销的培训;工会、司法部门负责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维护合法权益;驻外办事机构负责为*籍务工人员搞好服务、协调工作;团组织、妇联负责宣传青年、妇女参加务工技能培训,为参训农民外出务工提供相应服务;广电部门、新闻单位负责宣传、报道;其它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支持和帮助。

2、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各级政府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要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统一组织,互相配合。农业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培训机构认定、招标、监管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劳务输出的管理工作,负责审查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鉴定以及劳务中介机构的审批;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培训补助资金,监督检查培训资金的使用情况;金融部门负责为参训的农民提供就业小额贷款;教育部门在组织本系统教育培训资源参与转移培训工作的同时,负责培训学历的认定;科技部门要利用各种科技培训中心,科技示范基地开展转移培训工作;建设部门重点做好建筑行业农民工的转移培训工作;扶贫部门要重点做好扶贫对象的转移培训工作;民政部门负责社团组织的审批;供销部门要发挥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作用,积极开展市场营销的培训;工会、司法部门负责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维护合法权益;驻外办事机构负责为*籍务工人员搞好服务、协调工作;团组织、妇联负责宣传青年、妇女参加务工技能培训,为参训农民外出务工提供相应服务;广电部门、新闻单位负责宣传、报道;其它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支持和帮助。

劳动力培训篇6

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面对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对于加快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队伍现状

据统计,我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56342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2.1%。按年龄结构分:16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65243人,35周岁至55周岁68022人,55周岁以上23077人;按文化程度分:初中以下63814人,初中75300人,高中(中专、中技)17035人,大专以上193人。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专业技能的有23740人,占总数的15.2%,其中:高级工100人,中级工2100人,初级工2154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保守。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不合理,初中及以下比例偏高,掌握劳动技能的程度较低。二是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小农意识强的问题,小富即满、小进即安思想较重,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三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受自身素质限制,加之政府对技能培训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农民对技能开发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

2、培训难度较大,培训效果不理想。一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人群情况复杂、流动加剧,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组织培训的难度较大。二是培训专业设置与农村实际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对口,加之对市场需求预测手段落后,培训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查的基础,存在较大盲目性,影响了培训的实施效果。三是从劳动力供需总量来看,供大于求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造成培训后没有就业岗位,也已成为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乏完整的协调运行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劳动部门一家的力量难以实现,为加强此项工作,亟待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4、资金筹措难度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但目前培训所需相关费用筹措难度较大,影响了转移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通过设立职业技能开发专栏,印刷发送宣传标语、宣传材料,开展职业技能宣传周、宣传日,组织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比武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国家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容和要求,鼓励技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以宣传各行业技能人才的突出事迹为重点,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职业培训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责任,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首先,要成立以主管县领导为组长,劳动、计划、财政、教育、林业、农业、科技及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组织。建立农民工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县乡劳动服务站、村劳动服务所为依托,成立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网络,重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其次,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与管理,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绘制以乡镇为主体的劳动力资源分布图,同时制定详细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为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三)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培训工作开展

一是取消岗位和户籍限制,统一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用工单位在使用农民工和城镇居民时要一视同仁。二是积极探索用工单位招用农民工要参加医疗保险的具体办法,保证农民工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三是在办理农民工进城务工手续时,除国务院、省规定收取的费用外,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四是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扶持,享受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五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

(四)扩大输出渠道,发展劳务经济

一方面有计划地深入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与用工单位见面,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制定培训和劳务输出计划,实现培训基地与输出单位对接,建立劳务输出联合体,另一方面在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聘请信息员,通过原协作单位发展新的用工单位,挖掘新的招聘信息和用工渠道,使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减轻就业压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转。

(五)整合培训资源,全方位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

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基础,以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补充,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创造整体效应。加强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预测,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专用性与实效性,加强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以“绿色证书”为重点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搞好就地就近转移前的职业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林果、食用菌、时差大棚蔬菜等种植技术和水产、畜牧、家禽等养殖技术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实行劳动预备制度与就业准入制度

稳步推进劳动预备制度,组织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必要的转移就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凡是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新增劳动力必须持证上岗。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县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介绍就业,劳动保障部门不予办理用工备案、合同鉴证和各种社会保险,用人单位不得招收录用;拟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开业、登记手续;拟从事汽车驾驶、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的,交警、运管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用人单位因特殊情况急需招用的,须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先招收再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上岗。

(七)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把企业用工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聘请监督员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并及时纠正违反就业准入控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和保证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良性健康开展。

劳动力培训篇7

一、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劳务培训输出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市委扩大会议结束后,市政府及时召集农业、原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扶贫、妇联、工会、团委、科协等部门领导共同分析我市劳动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围绕订单抓培训,抓好培训促转移”和“以省内为主、以农业内部为主,拓展省外劳务市场”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实施方案,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及相关部门,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中做到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通过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截止月日,全市共组织培训农民人,其中男人,女人;有组织的向市内外输出劳动力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其中输出省外人,输出市外人,市内转移人。输出地主要是北京、山东、广州、福建、江苏、浙江、深圳、海南、昆明、大理等地。若输出劳动力以十个月计,月人均纯收入按最低元算,全市预计可增加劳动者纯收入万元。

(二)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

为切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加快城乡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各县(区)及相关部门以贯彻落实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在实施劳动力培训工作中,建立了市县(区)乡三级劳务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市县(区)乡三级分管领导具体抓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长效机制,改变了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亲带亲,邻带邻”或者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务工由零星松散型向规模化和有序化转变。

(三)农民进城务工培训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对农民工就业知识技能、道德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能力,各县(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餐饮、家政服务、民族舞蹈艺术、保安、电脑应用、美容美发、家电维修、汽车驾驶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了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

(四)劳务输出方式不断改进,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

为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做成净值上亿元的富民强市产业,使外出务工人员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点,想办法,找路子,对所输出的劳动力由输送单位与用工单位洽谈工资待遇,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派专人护送。如:永德县妇联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对全县到周岁并愿意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年进行摸底造册,在继续向省内输送家政服务员的同时,积极主动与一些省内外企业联系,进行劳务用工洽谈,为广大农村青年寻找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经多方考察,永德县妇联与广东省东莞市华荣电子有限公司签订用工协议,利用所建立的劳动力档案,在短短的一周内就迅速组织了名适龄男女青年向该公司输出,并在这批务工人员中设立班委,班委设名班长、名副班长和名组长,同时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要求各小组随时观察组员动态并向班长汇报,班长向县妇联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做到一月一次电话汇报,三月一次书面汇报,确保劳务人员输得出、留得住。

(五)积极培育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壮大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为改变目前全市劳务输出中介机构比较少,力量十分薄弱的状况,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信息引导、市场培育工作的同时,一方面加强对原有家劳务中介组织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劳务中介机构,批准了“万鑫劳务公司”和“汉先科技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所”成立,壮大了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

二、经验和体会

(一)搞好摸底调查,抓好宣传发动

为切实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抓落实,永德、双江、镇康、云县、临翔、凤庆等县妇联,分别深入个乡镇,开展摸底调查和宣传发动工作,针对大部分女青年愿意外出打工,但怕被骗、被拐以及家政服务员“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陈旧观念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永德县妇联在永德电视台设《女性天地》栏目进行宣传;各级妇女组织利用召开村组妇女干部会、群众会等形式,宣传劳务输出的典型事例,并对岁愿意外出务工女性人员名进行造册登记。

(二)实行了劳动力培训输出报表制度

为使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规模化、项目化、制度化,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制作了有关统计报表,实行每月一报的零报告制度,各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通过“临沧农业信息内部交换网”网上报送,市直有关部门、中介服务组织实行书面表格报送。

(三)抓订单、搞培训、树品牌

各县(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采取“订单式”的培训,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有效的路子,为打造好临沧品牌奠定基础。例如:市就业局下属的桑嘎艺术培训中心,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部级级风景区签定培训订单,联合开展以佤文化为主的民族舞蹈艺术培训,所输出人员供不应求。目前已向上述五省输出佤山青年人,使来自贫困山区的佤族青年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就业道路。耿马、云县、凤庆、永德等县委政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有关部门到用工比较多的沿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部门达成劳务协作协议或直接采集厂家用工信息,直接输出劳务人员到厂家。同时,积极邀请用工单位或沿海有关中介机构到临沧进行实地考察,对前来报名的劳务人员直接进行面试,提高输出就业成功率。

(四)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在市、县财力十分困难,没有能力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注入更多经费的情况下,各县(区)及各职能部门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项目落实,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劳动力培训输出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原创:如:市扶贫办与市技工学校联合举办的劳务输出培训班,市扶贫办从年末安排给双江、沧源、耿马、永德四县的科技扶贫资金中拿出万元,为这四个县的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进行电工、电子等技能培训,同时动员他们加入工会组织。邀请苏州太沧市三资企业欧亚马自行车厂领导亲临学校对这批培训人员进行综合考察面试,所培训专业技能均达到厂家要求,对家庭确实困难,无法解决车旅费的,技工学校负责为每人承贷元的小额信贷,由厂方在个人逐月工资中扣还,使这名学员全部应聘输出到该厂就业。

自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健全机构是基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狠抓落实是关键;筛选信息、提供服务是保证;同时,加强帮助引导,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发相结合,农忙与农闲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市内与市外相结合,既发挥各类网络机构的信息服务作用,又发挥各种“能人”的牵头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劳务输出总量,重点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术智能型转变,由盲目松散外出向有组织输出转变,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和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新型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劳务市场信息不灵、输出渠道不宽,输出工作种类单一

目前,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共享平台,输出渠道不多,信息不灵,输出工种单一,大多数仅靠干苦力维持生计,稳固率不高,有碍于输出工作的开展。

(二)思想观念陈旧,意识落后,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适应能力差,阻碍了劳动力培训输出的开展

长期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农村青年,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保守,外出大胆创业的意识不强,存在着“不愿出去,不敢出去,不会出去”和部份父母不愿意让其外出打工,担心外出打工挣不到钱或上当受骗,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大部份富余劳动力闲置在农村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之部份青年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技能单一,输出去后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适应不了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市外劳务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但多以女性员工为主

从各县(区)输出人员以及与我们联系的几家中介组织需要的人员情况来看,市外劳务市场所需员工数量较多,发展空间广阔,但需要输送的时间紧迫,且多以岁以下的女性员工为主,男性员工占的比例较少,要在短时间内组织一定数量的女性员工,难度为较大,这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进一步的扩大输送规模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劳动力培训输出投入不足

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虽然按市场化运作,但全市劳务输出还处于市场培育的初级阶段,中介组织的力量仍十分薄弱,还需政府扶持。各职能部门在从事培训工作中,相应的培训经费得不到落实,而培训对象绝大多数来源于贫困山区,他们有外出务工的愿望,但却无法支付培训费用和外出务工车旅费,成为制约这一新型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跟踪服务滞后、信息反馈缓慢

要使输出的劳务人员稳得住,减少一些问题特别是侵害权益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加强输出单位与输入单位的联系,做好劳务输出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工作。由于经费问题和此项工作刚起步,多数县在跟踪服务管理和信息反馈方面没有很好开展,一旦发生侵权事件,将对今后劳务输出造成一定影响。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牢固树立劳务培训输出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增强农业发展后的战略地位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配合新闻部门,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多行业的多输出、快输出,营造良好的城乡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就业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督促各县(区)和各部门对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年度计划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和各有关部门,采取年初签订责任书、月统计、季检查、年终考核的办法,确保劳动力培训输出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广泛参与,演好劳务输入“大合唱”,为全市的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技能和素质,打造我区技能型、高素质劳务输出的品牌

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创新培训模式,调整和改革各类培训机构,积极组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规范、引导,逐步形成以市为中心、县为骨干、乡镇为基础的农村劳务培训体系;建立培训与输出的互动机制,依照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原创:以培训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和创业精神为重点,把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政策、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培训和安全常识及公民道德培训,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等培训内容结合起来,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增强外出务工人员市场竞争能力,就业稳定性和安全防范意识。

(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要本着“输前认真考察,输出严格组织,输后加强管理”的原则,严格审查务工信息,把好务工人员思想关、技术关和健康关,以适应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协同用人单位搞好跟踪服务,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劳动力培训篇8

一、贯彻精神,借鉴经验,调整机构

永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苍南现场会后,县委再次召开培训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学习市委包哲东副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苍南经验,专题研究深化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县委要求相关部门要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认真贯彻落实苍南现场会精神,切实抓好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调整人员,健全机构,充实专兼职干部,落实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努力使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结合实际,强化措施,开展培训

年初,我们认真总结去年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制定了《永嘉县2005年度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实施意见》,落实专项培训经费250万元。

一是调查研究,开展基地培训。为整合培训基地,促进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4月份组织人事劳动、教育、农业等部门到瓯北等地对我县的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永嘉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认定办法》,并要求各有关部门将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培训基地认真进行一次检查和评估,择优上报一批基地作为县级培训基地报县农培办审核认定。到目前为止,已有10家基地上报,培训的范围包括泵阀、裁缝、计算机等一些符合我县主要工业产业发展的专业。

二是结合实际,开展培训工作。各培训负责单位根据县委2005年度实施意见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科技局以培训农村先进技术为主,组织我县13位农村技术骨干到杭州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农业局和科协以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结合各乡镇农业发展特点,开展了蔬菜、畜牧、果树等专业的培训;人事劳动和经贸部门以技能培训为主,开展了多期计算机、电工和家政服务培训;教育局以我县职高为载体,针对山区学生开展了裁缝、畜牧养殖业等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充分就业。为了适应我县泵阀产业发展形势,给待业青年提供培训和就业良机,2月份我县成立了永嘉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面向永嘉籍具有技校或职高学历以上的待业青年、普通大中专毕业待业青年、普职高三分流学生,开展泵阀实用操作技术培训,培训经费由县农培办、企业、学员各承担1/3。目前第一期培训班的50名学员已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培训。学员培训后,经劳动部门和企业共同验收合格,取得初级技能证书,即由瓯北镇的较大规模以上泵阀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验收不合格学员继续参加下一期培训,合格后由企业录用。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宣传不到位,农民培训的热情不高。由于宣传工作做到不够,使一些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且由于我县滞留在家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就业竞争力差,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各乡镇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工业和农业重点乡镇培训工作开展的比较好,一些贫困落后的乡镇培训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训项目开展不平衡。目前,我县的专业农民培训开展的比较好,绿色证书、农函大培训工作力度非常大,而务工农民和转业农民的技能培训人数比较少。四是培训后的就业服务不到位。由于目前企业用工需求量不大,加上一些培训机构自身条件的限制,劳务输出供需见面会和本地用工招聘会质量不高,服务工作没有完全到位。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工作机构,特别是四个专业培训小组和各乡镇的培训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使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加强县农培办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发挥他们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我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开展县级培训基地认证工作,加强对培训基地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建立信息交流、工作通报、调查研究等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

二是结合我县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工作。继续采用订单培训或定向培训方式,联合我县奥康、红蜻蜓、报喜鸟等一批知名企业,引导企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重点结合我县服装、泵阀、鞋业等产业结构特点,充分利用永嘉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开展服装、泵阀等实用操作技术培训,使更多的农民不断掌握实用技能,以适应我县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实施劳动力培训“双后双百”工程,使我县初、高中毕业后的分流学生百分之百参加培训,百分之百能够转移就业。

劳动力培训篇9

关键词 职业技能培训 农村富余劳动力 人力资本 经济收益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相当长时期内社会经济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当前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缺乏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层次的一个重要因素,逐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基本前提。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

1 当前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有些地方、部门和企业领导对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培训是农民自己的事情。轻教育培训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认识到职业培训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加强职业培训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知识所限,农民还没有认识到教育培训对自身长远利益的影响,加之培训的成本较高农民难以承受,相当部分培训机构的办学形式、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增加了农民对培训后就业预期的不确定性,因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1.2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职业培训的特殊性,职业培训对实习、实训条件的要求很高,而实习实训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大。据调查,培训1个农民工,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费用约1200元。私立性质的培训机构投入不够,影响培训效果与质量,政府部门主管的公共培训机构大多很少财政投入,主要靠自己创收,经费短缺制约了培训机构办学条件的改善与设备、设施的改进提高,导致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升不上去,影响了培训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1.3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

有的培训机构,轻视技能培训或者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时间过长,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有的培训机构没有考虑到农民培训的特殊性以及农民文化素质低的实际,强调课堂系统理论讲解而轻视技能操作;有的培训机构忽视引导性培训,教学中很少涉及到对于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市民意识等知识,致使很多新到城市转移就业的农民工不适应城市环境;有的培训机构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没有在对市场进行认真的调研后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而是人云亦云,盲目设置专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4办学条件参差不齐

有的培训机构教学设施落后,实习实训设备简陋,有些教学仪器甚至是淘汰产品,与新技术、新技能用工培训的要求极不适应;有的培训机构师资匮乏,特别是既懂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了解企业培训需求的教师奇缺,难以保证正常的培训质量;更有少数培训机构以培训为晃子,坑蒙拐骗,损害农民利益。

2 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策略

2.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要求

要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调查、联系、协调及具体组织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这方面,宁波市就做的较好。在市这一级,宁波市成立了涉及公安、劳保、司法、计生、民政、卫生、工商、财政等13个成员单位参与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市长担任。在区(市、县)和镇(街道),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在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和公安派出所具体指导下工作,由乡镇综治办主任兼主任,派出所一名领导担任副主任,工作人员是从综治办、派出所、计划生育等部门抽调,外来人口专管员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管员具体负责辖区内外来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

2.2建立职业培训的长效管理体制和评估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培训投入机制。由于农民收入整体水平较低,而农民的转移培训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农民个人以及其它社会力量共同承担的合理的、多元的投入机制。地方各级财政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纳入经常性预算,加大对农民参加培训的补贴力度,并且根据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而予以增加。同时,制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对社会声誉好、办学规范的培训机构以及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其它社会培训机构,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完善培训经费发放机制。建立培训经费与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评估机制。政府应出台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评估体系,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科学评估,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扶持办学条件好,社会声誉好的培训机构,努力培育一批有市场前景、办学规范的培训机构,坚决取缔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以赢利为目的、坑害农民的培训机构。

2.3创新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

鉴于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以及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时间分散的实际,在培训的形式上,应以短期培训为主,变书本教学为实用操作、技能传授,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变课堂教学为现场教学,直接传授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新仪器、新设备的操作。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一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培训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坚决抵制考证书导向。二要注重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并重,既要传授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也要传授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市民意识等知识,使农民既学到实用技能,顺利就业,又拥有现代城市思想,又好又快地融入城市。三是技能性教学应突出实用性为主,确保培训质量。

2.4转变培训观念,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培训是就业之基。观念创新,培训工作就能开拓新局面。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以崭新的思维,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路子,在培训过程中做到两个“坚持”:

2.4.1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我们国家用人制度的深入改革,按技用人已成为广泛准则,技能人才成了企业的香饽饽。按企业需要抓培训,按学员就业要求组织培训成了培训机构的工作方向。就业决定着教育的取向,对农民工的培训,也不能脱离用工大环境。多年来,我培中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努力推进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措施。在培训的过程中加强与企业联合,减少办学成本,以质量求信誉、以技能求突破,既提高了我培训中心在社会和企业的信誉度、知名度,又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使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发展。

2.4.2坚持培训模式的多元化,走长、中、短期培训结合的路子。由于农村劳动力具有文化、技能等不同因素差异的特点,他们难以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的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按需所求。劳动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既希望通过接受培训来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不愿付出过高的培训成本。因此,针对这些特点,在培训工作中努力做到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企业要求,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着重在专业基础上下功夫,培养他们扎实上岗的能力,采取中期培训的方法,如面点师,车床,汽车修理等;二是根据上岗要求和工作特点,广泛开展为期半月至一个月左右的短期培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快速合格上岗提供支持,如电工、电焊、服装等,这些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劳动技能,也为他们就业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孟凡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效益分析,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1:77-80

2 周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职业技术教育,2004,9:14-2

劳动力培训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农民转移就业和增加务工收入为目的。

二、目标任务

职业技能培训12000人,引导性培训24000人。职业技能培训结业率达到100%,转移就业率达到90%以上,劳务合同期限不低于6个月,转移就业单位用工规范、职业稳定、工资收入高、就业环境好,市外单位月工资600元以上,市内单位500元以上。

引导性培训任务:禹州市7000人,长葛市3600人,*县3000人,鄢陵县3200人,襄城县3200人,魏都区2000人,市直2000人。

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按两次分配的办法。第一次7000人,依据县(市、区)富余劳动力数量、乡(镇、办)数量进行分配,禹州市1500人,长葛市1000人,*县1000人,鄢陵县1000人,襄城县1000人,魏都区500人,市直1000人;第二次5000人,按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分配。

三、培训对象、时间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具有*市籍农村户口,年满16周岁,且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劳动的劳动力或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

(二)培训时间。一般要求15-90天,个别专业和工种可延长到6个月。

(三)培训内容。按照用人单位需要,重点开展转移就业前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

四、资金安排

(一)培训补助资金

每人每期平均补助学费278元,共安排资金333.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50万元,省财政150万元,市财政配套33.6万元。

(二)培训补助形式和标准

1、全市统一实行发放培训券的形式。培训券由省阳光工程办公室提供式样,市农民工培训办公室统一印制。

2、按照培训时间和工种,确定培训补助标准。培训15天补助100元,30天补助150元,45天补助200元,60天补助250元,75天补助300元,90天补助350元,90天以上不超过180天补助350元。耗材多的培训专业和工种在上述基础上酌情提高补助标准。培训时间15天的要控制在培训总任务的10%以内。

(三)工作管理经费

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要根据各自所承担的培训任务,分别安排足量的工作管理经费,以保证开展工作的正常需要。

五、确定承担项目培训基地

(一)主要依据

1、已认定的培训基地。

2、培训基地的培训能力。

3、培训基地同用人单位签订的订单数量

4、上年的培训数量和质量。

5、收费合理。

(二)基本程序

1、公告。*市发展农村劳务经济领导小组农民工培训办公室通过*日报公告。

2、提出申请。省市、县(市、区)所属各培训基地分别向市、县(市、区)农民工培训办公室提出申请,并填写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申报书,附上同用人单位所签定单。为形成培训规模,打造培训品牌,每个培训基地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强项,申请培训专业要适当集中。

3、材料受理。省市属培训基地由市农民工培训办公室对材料进行审查,县(市、区)所属培训基地由各县(市、区)农民工培训办公室对村料进行审查。

4、组织人员评定。市直的任务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小组进行评定,确定承担项目培训基地。县(市、区)的任务,由县(市、区)农民工培训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组成评审小组,评选确定承担项目的培训基地,并报*市农民工培训办公室审核。

5、公示。对市、县(市、区)评选确定的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基地,在有关媒体上公示5天。公示期间,对有异议的分析原因,进行重新评选,最终确定能否承担项目任务。

6、签订合同。公示之后,各培训基地按照承担的培训任务,和市、县(市、区)农民工培训办公室签订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合同书。

六、规范项目管理

1、建立公示制度。市、县(市、区)要向社会公布承担项目的培训基地名称、培训任务、培训补助资金标准等内容,并公布举报电话。*市农民工培训办公室举报电话2965103。

2、推行“第一节课制度”。市、县两级农民工培训办公室组织2人以上,在每一班开班第一节课上,讲解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检查招生简章,核实学员身份,告知培训券使用方法并当场发放,学员签名,登记造册。培训券实行实名制,不得转让。

3、规范台帐制度,实行网上查询。各承担项目培训基地要建立健全培训、转移台帐,填写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助金额、收费情况、就业单位、收入情况、家庭和就业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联系方式。除有纸质台帐外,还要在*农业信息网建立电子台帐,实行网上查询。培训基地法人代表对台帐的真实性负责。

4、建立月报制度。各县(市、区)农民工培训办公室按月统计各承担项目培训基地的培训和转移名单,每月5日前报*市农民工培训办公室,市农民工培训办公室8日前报省阳光工程办公室。

5、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每个班次结束时,市、县两级农民工培训办公室根据管理权限,派2人以上到培训班进行核查,掌握参加人数,看是否与开班时人数一致,做好记录。以核定的人数,收回的培训券数量,作为以后确定拨付资金数额的依据。核查时还要了解培训和就业情况,对后续就业的学员,要采取就业跟踪或深入农户的形式,了解转移就业情况。对各班次的核查人数比例要高于5%。对检查验收合格培训基地出具检查验收合格报告。同时,坚持平时督导检查与明查暗访、随机抽样、直接走访用人企业、学员家庭或学员本人等形式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七、加强资金管理

1、严格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各级要严格按照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培训补助资金只用于学费补助,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添置设备、项目管理等。

2、培训补助资金拨付。学员在培训结业时,将培训券作学费交给培训基地。市财政凭培训基地与农民工培训办公室签订的合同、台帐、收费凭证、培训券、检查验收合格报告等材料,经审核无误后,拨付补助资金。

3、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对弄虚作假骗取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的,将严肃查处,并追究项目承担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广大农民、培训基地、用人单位宣传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有关政策,宣传“劳务致富”、“劳务光荣”致富的观念,宣传通过培训,提高转移就业率,增加就业收入,宣传党和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宣传务工致富、务工创业的典型,宣传开展培训的先进单位,鼓励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参加转移培训和外出务工,吸引更多的培训基地和用人单位参与阳光工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