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范文五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2022-11-07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施工管理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无论是施工阶段,还是使用阶段,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随着建筑工程的能耗不断增多,不仅对建筑工程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还会对建筑行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随着近年来绿色施工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推广与应用,建筑工程逐渐趋向于绿色施工的方向发展,但现阶段绿色施工管理还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建筑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快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的步伐,以促进绿色施工管理的发展。

1 绿色施工的内涵与管理

1.1 绿色施工内涵

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前提,也是工程原材料、资金、能源等投入量最多的阶段。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大量消耗各种资源、能源,且废弃物的产生量也非常多,从而对周围环境、空气造成污染。而绿色施工的目的就是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工程施工。绿色施工的重要评价要素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材料资源的节省、水资源的节约、土地资源的节约与保护、能源的节能等。绿色施工就是通过科学的绿色施工组织设计,并采用科学的管理,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中,绿色施工还应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以及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1.2 绿色施工管理

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都是绿色施工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绿色施工管理就是构件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与采用进行的施工技术,制定管理制度及目标,对施工方案、材料、验收等过程进行的动态管理。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规划、实施、安全及评价五个管理内容,其目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施工材料、成本、资源等,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及污染。

2 加快推进绿色施工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组织管理

作为绿色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管理是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实施的重要内容。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中,必须要将施工的总目标进行明确,并合理分解目标;同时明确各个组织的岗位职责,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以保证管理目标的有效实施。另外,还要分期、分阶段对管理目标的实施、完成情况进考核,以实现对组织管理的全过程管理。设置绿色施工管理与监督部门,并根据工程需求设置级别,如一级组织应由建设、施工、监理及设计单位组成。而二级机构则是由施工单位中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成。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明确各个岗位、各个人员在绿色施工管理中的职责与任务,以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施。

2.2 规划管理

2.2.1 总体施工方案的编制与执行

在进行总体施工方案编制时,必须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进行编制与设计,以求充分体现出绿色施工的理念。建设单位应提出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的相关要求及标准,并提供场地、资金、工期等保障,且要协助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工作。设计单位必须要结合实际的绿色施工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图纸,并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说明设计理念,并与工程中的土建、装修等专业进行结合,以促使工程设计与各个专业的施工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施工单位对工程管理的统筹规划与组织施工。施工单位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执行者,也是绿色施工的总负责。而监理单位则加强对绿色施工管理的监督,以对绿色施工的具体、总体方案进行严格审查。

2.2.2 绿色施工具体方案的编制与执行

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中,绿色施工方案必须要独立体现在总体施工方案中。首先,要量化绿色施工中的“四节一保”的目标,如水资源、材料、地等资源的节约及施工现场的环保保护等级等。其次,要合理落实各控制项。也就是根据总体方案及相关评价标准,以将绿色施工要求的各个控制项进行明确,以保证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及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最后是进行结果考核,即对建筑的基础、结构、装饰、机电等工程的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分期、分阶段的考核与管理。

2.3 实施管理

作为绿色施工管理的具体施工管理环节,实施管理能实现对绿色施工方案的策划与控制,也是体现施工单位对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的执行力,更是工程绿色施工“低成本、高品质”的体现。这就要求要做好以下几点:(1)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首先是分解工程管理目标,其次对工程的各个参建单位职责进行明确,并将具体任务落实合理分配到单位、部门、岗位、人,最后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体的绿色施工绩效考核制度。(2)信息化管理。在绿色施工时,应加强各参建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信息收集,并根据施工现场信息等动态参数构建数据共享的数据体系,以使工程信息能通过数字流的形式进行传递,以实现实时、定量、信息的绿色施工管理。(3)强化专项管理。在工程交底时,必须要将施工方案中的一般项、优化项、控制项的具体目标进行明确,对一般项进行细则管理,对优化项进行激励,对控制项进行限制管理。(4)加强动态管理。在绿色施工中需要采用到各种新技术、节能材料,新工艺等,并收集好各个阶段的实测数据,并对控制目标进行比较,以找出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4 安全管理

绿色施工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应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职业健康。施工单位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为施工人员配备好足够的安全施工设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指导文明施工,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

2.5 评价管理

根据绿色施工过程中的“四节一保”的要素,严格按照相关的评价标准对绿色施工的各个阶段成效进行评价。施工单位应先做好各个施工阶段的自评,并根据自评结果对施工方案、技术、管理等进行优化。同时,监理单位也应做好各个施工阶段的评价。而建设单位应对工程在竣工验收之前对绿色施工管理进行验收评价,并进行等级评价。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且涉及多个参建单位、部门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目标,落实任务,实现对绿色工程的动态、实时管理,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志兵.中国建筑推进绿色建筑最新进展[j].施工技术,2013(1).

[2]肖绪文,冯大阔.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分析及推进建议[j].施工技术,2013(1).

[3]杨建平.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2).

[4]黄春文.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8).

作者简介: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发展历程;趋势展望

引言

工程建设标准是针对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运营维护及管理等活动和结果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共同的、重复使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对促进技术进步,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环境和公众利益,实现最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最佳效率等,具有直接作用和重要意义。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经过60余年发展,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已达7000余项,基本形成了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工程建设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其他工程建设活动相同,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各环节均离不开工程建设标准的引导和约束。21世纪以来,在积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绿色建筑经历了理念启蒙、示范先行、快速发展、全国普及的十余年发展历程。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2006年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颁布实施,绿色建筑项目实践在我国逐渐展开,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制度随之建立,十余年间我国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取得绿色建筑标识,已逐渐成为建筑主流方向。根据住建部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最新统计数据,截止到2016年9月,我国基于gb/t50378以及其衍生的地方标准开展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已达4515项,总建筑面积超过52290万m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于保障绿色建筑的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发展历程

回顾了各自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日本的casbee、加拿大的gbc、德国的dgnb、澳大利亚的nabers、挪威的ecoprofile、法国的escale等,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多数为民间机构推动下的市场化运作。与国外市场化运作情况不同,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必然的战略选择,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标准规范、系列规划、激励政策、管理规章等作为推进抓手,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尤其离不开标准规范的引导和支撑。我国在绿色建筑标准化方面的探索早在21世纪初就已开展,2001年《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3~2004年,《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出版;2005年,原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2006年3月7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共同编写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颁布实施,该标准是在总结我国绿色建筑前期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标准首次提出了中国“绿色建筑”定义,确定了四节一环保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适应绿色建筑实践的新变化,响应发展的新需求,2014年6月该标准完成了修订工作,将适用范围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并细化和补充了对于不同类型建筑的具体要求。该标准是我国各类绿色建筑标准的母标准,不仅直接用于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更为重要的是为其他专项的绿色建筑标准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有助于各特定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间的协调,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利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健全。自颁布实施以来,标准及其相关细则文件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各地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研究和编制的重要基础,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及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指导了绿色建筑的评价及实践工作。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绿色建筑行动方案》([2013]1号),其中重点提及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要求充分发挥标准对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催生促进作用。此后绿色工业建筑、绿色办公建筑、绿色医院建筑、绿色饭店建筑、绿色生态城区、绿色校园、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等标准不断立项、编制、颁布,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呈现出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从新建建筑到既有建筑改造、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从单体建筑到区域层面的发展态势。

1.1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

在总结《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用于民用建筑的实践经验基础上,2013年颁布实施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t50878-2013,实现了绿色建筑从民用建筑领域到工业建筑领域的拓展。该标准是国际上首部专门针对工业建筑的绿色评价标准,突出工业建筑特色和绿色发展需求,核心内容是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运行管理。该标准在编制中体现了量化指标与技术要求并重的指导思想,采用权重计分法进行绿色工业建筑评级,重点规定了各行业工业建筑的能耗、水资源利用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1.2从新建建筑到既有建筑改造

伴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扩散,部分既有建筑提出了按照绿色建筑理念进行改造的需求,催生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0878-2015的颁布实施。该标准在评价指标设置上有别于新建建筑的绿色评价,按照专业设置章节和大类评价指标,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规划与建筑、结构与材料、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与照明、施工管理、运营管理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设置了加分项,在标准框架结构上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其他专业标准统筹协调。

1.3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

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理念贯穿建筑全寿命期,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开始,经历施工建造阶段,到建筑物竣工之后的运营管理,其中涉及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明确绿色建筑的实施途径和具体要求。同时绿色建筑涉及多个专业学科领域,综合性较强,需要全行业的协同努力方能从真正意义上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而全寿命期各环节主要负责方和相关参与方都迫切需要了解各自实施绿色建筑的对应要求。因此除了各类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外,近几年相继编制了工程建设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国家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及行业标准《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391-2016。

1.4从单体建筑到区域层面伴

随着近几年绿色建筑规模效应和绿色生态城区的快速发展,区域层面践行绿色建筑理念的需求不断被提出,因此在总结绿色建筑单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等标准相继开展了编制工作。除了图2所示已颁布实施的各类国家和行业标准之外,行业主管部门还了《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建科[2012]76号)、《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建办[2013]195号)、《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建村[2013]190号)、《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建科[2015]179号)、《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建科[2015]211号),以及与现行标准配套使用的细则(例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用于支撑特定类型建筑开展绿色建筑实践。历经1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现有的以及即将完成的绿色建筑标准共约20部,在标准数量上已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目前尚有《既有社区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规程》、《绿色航站楼标准》、《绿色仓库》等国家或行业标准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编制。国家层面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基本构建完成,体系以评价标准作为发展绿色建筑的具体目标和技术引导,以相关工程建设标准作为绿色建筑实践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可较好地实现对绿色建筑主要功能类型和主要工程阶段的全覆盖。

2、上海市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能源条件各异,而绿色建筑强调因地制宜,各地区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不尽相同,因此各个地级市根据自身特色编制相关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上海作为全国先期开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研究和实践的地区,结合自身气候、资源和地方建设特点,在标准编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下文以上海市为代表,重点介绍我国地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建设现状。

2.1上海市绿色建筑标准规范总体情况

据统计目前上海市现行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标准规范共43项,覆盖了评价、设计、模拟、检测、验收、相关设备产品等绿色建筑诸多工作重点,详见表1。参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框架体系,上海市组织编制了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2090-2012,目前该标准已被列入2017年上海市标准编制计划,正在开展修订工作,预计2018年完成。同时为了保障绿色建筑工程质量,上海市在全国率先颁布了地方《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dg/tj08-2199-2016,并在基础上开展了《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规范》的编制工作,有望进一步统一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要求,目前该标准已进入送审阶段,预计2017年内完成。由此上海市绿色建筑标准基本覆盖了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各个阶段,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初步搭建完成(见图4所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在老龄化程度加剧、2.5产业急速发展等发展背景下,结合多年绿色建筑实践和项目实际需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针对养老建筑和通用厂房(库)等特殊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家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在某些特殊类型项目领域的空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绿色养老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通用厂房(库)评价技术细则》等技术文件,为特殊类型项目的绿色建筑评价提供了技术依据,对于规范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

2.2上海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专业工程分体系表

为了更好地梳理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完善地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2013年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修订工作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独立作为《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修订)的新增领域和15个工程建设领域之一,按照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用标准等层级,围绕评价、设计、施工,验收及测评、运营、改造、部品及系统的体系框架,将原先分散在其他专业标准体系中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标准进行了梳理及排序,体系框架图如图5所示。该项工作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同济大学,、上海现代集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建工集团等单位共同完成。编制组调研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相关的国标、行标、标准化协会标准以及上海地方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领域内各方面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同时在调研、汇总、梳理已编标准、在编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现状分析和合理预测,提出未来几年上海市待编标准,在《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dg/tj09-01-2014)中提出了具体项目表,并对体系表中现行、在编、待编的标准数量进行了持续更新统计。图5上海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框架图与上海的情况类似,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超过20个省市、自治区根据绿色建筑因地制宜的总体理念,积极制定了基于当地气候资源条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各地方标准在评价体系、星级划分、项数及内容调整上均各有特色。而且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修订颁布后,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福建、重庆、吉林、湖南、天津、北京、上海等13个省市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编工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已经从国家延伸到地方,并在地方进行了不断更新完善的发展现状。3、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趋势展望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蓬勃发展,渐入佳境,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丰富、衍生。一方面随着建筑能源、资源消耗的持续增长,绿色建筑能耗、水耗及性能后评估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国家在科技研发方面持续给予支持,科研成果有望通过标准进行固化和传播;另一方面在室内外环境污染现状下,为响应公众对建筑品质提升的需求,《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02-2016等绿色建筑衍生标准已颁布实施。作为绿色建筑持续发展的引导和支撑,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将会不断根据这些发展态势进行积极响应。同时也应认识到,我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中多数标准是推荐性标准,需要在《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建标[2016]166号)的指导下,逐步进行改革完善。同时与技术更新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仍可能存在着部分标准老化陈旧、水平不高、供给不足、缺失滞后等问题,需要持续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进行动态修正完善。2017年3月,住建部了“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要求逐步将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完善和提高绿色建筑标准,制定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继续推动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公益性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等重点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目前实施的强制性审图机制和自愿性市场化标识制度相结合的绿色建筑管理机制,可为绿色建筑标准的执行提供管理保障。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占领产业制高点的战略需求和社会共识。希望借由本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回顾与展望,能让读者一览国家和地方标准体系全貌,更好地发挥标准在在绿色建筑全寿命期各环节中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为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相关标准汇总》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微信公众号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3]《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dg/tj09-01-2014

[4]《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建标[2016]166号)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篇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例如,《导则》中对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的保护,节材、节能措施等都有所规定。绿色施工也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稳步扎实地开展,避免做表面文章而浪费。

(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积极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建筑活动一直是自然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建筑用水、钢、水泥等都占很大比例。比如建筑用水,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每年缺水量达60亿吨,有1/6的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年混凝土制成量达20亿立方米,配制这些混凝土所需的用水量约有3亿多立方米,再加上混凝土养护用水量(如果按照传统做法浇水养护,水的消耗量将超过搅拌用水),相当于每年60亿吨缺水量的1/10.而且目前施工用水几乎都是自来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完全可以使用中水。

尽管建筑施工水资源的消耗量相对于高水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比重较低,但是工程建设本身的流动性和临时性造成施工用水管理比较粗放,还有较大的水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空间。还有,比如建筑垃圾,根据北京、上海两地统计,每施工一万平方米平均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这些建筑垃圾可以通过填埋和铺路等方式再利用。由此可见,建筑业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的潜力巨大,责任重大。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建筑业以工程建设实践“四节一环保”,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导则》在施工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都提供了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涉及提高用水效率、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雨水、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用水安全;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强调节材措施、结构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围护材料的节能性能、周转材料的合理重复使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提出机械设备机具、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选用节能的机具设备、合理设计工序和配置设施降低耗能的要求;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提出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环境保护中,强调扬尘控制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材料采取分类控制措施和指标,如土方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1.5米,结构安装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0.5米,在建筑垃圾减量化中,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40%,土石方类的达到50%等控制要点。

(三)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

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从而有利于构建密切联系生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人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线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保证绿色施工的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篇4

【关键词】 绿色施工;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0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2-005-2

绿色施工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绿色建筑一样,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普及而提出来的。落实到具体的方面,就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所提出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与舒适空间的要求。

绿色施工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减少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就如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求。当然,绿色施工除了封闭施工、降低噪音扰民、防止扬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文明施工外,还应该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采用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有人将绿色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绿色施工具有“四化”的特征,即系统化、社会化、信息化、一体化,这实质上是将施工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 充分认识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

1.1 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1.1 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1.1.2 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1.1.3 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例如,《导则》中对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的保护,节材、节能措施等都有所规定。绿色施工也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稳步扎实地开展,避免做表面文章而浪费。

1.2 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积极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建筑活动一直是自然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建筑用水、钢、水泥等都占很大比例。比如建筑用水,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每年缺水量达60亿吨,有1/6的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年混凝土制成量达20亿立方米,配制这些混凝土所需的用水量约有3亿多立方米,再加上混凝土养护用水量(如果按照传统做法浇水养护,水的消耗量将超过搅拌用水),相当于每年60亿吨缺水量的1/10.而且目前施工用水几乎都是自来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完全可以使用中水。尽管建筑施工水资源的消耗量相对于高水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比重较低,但是工程建设本身的流动性和临时性造成施工用水管理比较粗放,还有较大的水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空间。还有,比如建筑垃圾,根据北京、上海两地统计,每施工一万平方米平均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这些建筑垃圾可以通过填埋和铺路等方式再利用。由此可见,建筑业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的潜力巨大,责任重大。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建筑业以工程建设实践“四节一环保”,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1.3 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从而有利于构建密切联系生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人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线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保证绿色施工的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1.4 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2 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2.1 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2.2 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2.3 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总结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定义的三要素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创建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必要途径,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建筑”之路。

1 绿色建筑内涵

当前建筑存在以下特点:①建筑全寿命耗能为人类耗能之最;②建筑是人类生活最贴近的环境;③建筑是环境污染处也是环境美化点。

绿色建筑应符合以下特点:①绿色建筑应是符合功能条件下多个方案中全寿命耗能最少,环境最友好的一个;②绿色建筑是低碳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③实用、经济、可能条件下的美观应当说是绿色建筑的前辈。

2 绿色施工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绿色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运行、设备维修和竣工后施工场地的生态复原等。要求全社会达成绿色施工的共识,支持和监督绿色施工的实施,形成一种社会现象。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2.1 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组织管理主要任务是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规划管理规定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环境保护措施、节材措施、节水措施、节能措施、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等。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方面应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影响;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2.2 绿色施工环境保护

要求对土方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施工全过程进行扬尘保护;对噪声与振动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土壤保护、建筑垃圾控制、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方面采取措施。

2.3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图纸会审时,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低30%;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尽量减少库存;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保管措施得当;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材料二次搬运;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根据就地取材原则,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量的70%以上。

2.4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施工中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加强对非传统水源利用,如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收集雨水养护等;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5 节能与能源利用

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3提升建筑绿色施工水平的措施

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绿色施工应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全面应用的体现,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而是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等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3.1持续教育,提升理念,自觉绿色施工

行动由思想支配,思想由理念驱动。因此绿色施工要从全员的持续教育做起,只有提升全员的绿色施工理念,只有企业领导重视,员工自觉,绿色施工才能持久并不断提高。

绿色施工内涵非常丰富,实现绿色施工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必须创新施工理念、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绿色施工必须是企业全员行动。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的响应,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这将充分发挥绿色施工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增加绿色施工的经济性效果,提高承包商绿色施工的积极性。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绿色施工理念。绿色施工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施工方式。绿色施工理念已经深入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施工企业和员工。例如:日本大林组的环境年报向社会公布公司co2排放控制、建筑垃圾减少量、有毒化学物控制和绿色采购情况等,以取信于社会,提高企业品牌形象,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3.2标准化,制度化,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1)绿色施工技术要靠管理去实施与保障绿色施工管理应是在传统施工管理基础上理念与体系上的全面提升。

(2)标准化、制度化是管理长效化的保证绿色施工管理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施工技术水平与企业实际制订若干规章,而且是通过定期评估后与时俱进的提出一系列规章标识警示,建立标准化的设施。

(3)管理制度的绿色施工提升施工组织设计的绿色施工化提升,至少在好、快、省、安全的基础上增加节水、节地、环保、再生的内容,增加相应技术、相应措施、相应设备的选用。施工组织设计的总目录要增加章节,各分项要有绿色的措施。

3.3综合集成优化,不断提升绿色施工技术

继承优化集成传统实用的施工技术,吸收应用再创新国外绿色施工技术,自主创新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

3.3.1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的有效结合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技术都有进一步提高绿色水平的课题。例如:0-负公差的运用(计算机加入);落地材减少与应用;施工测量精正找平层的减量与取消;井点水的利用等。

实践总结提升传统实用绿色施工技术水平,大力推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0):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安装工程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建筑防水新技术;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10项新技术都有好、快、省、安全等某些方面效果,因而都有绿色施工意义,应当在此基础上提高绿色施工水平。例如:桩侧注浆;早拆模技术;高性能混凝土;顶、推、升组装钢结构。

3.3.2传统工艺创新

在吸收应用国外先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再按中国国情创新应用,这是有效的捷径。例如:快拆平台模板、预制装配保温住宅等。下面着重阐述以下技术在我国的创新应用。

(1)住宅预制装配工艺住宅预制装配工艺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建造。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在欧美及日本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近年引入中国,并得到初步发展。

(2)机电管道预制装配工艺。现代建筑机电安装正朝着工厂化和装配化方向发展,其基本特点是将全部工作明显地分为预制和装配两个部分。既不受天气影响,也不受土建和设备安装条件的限制,能够缩短施工周期,加快施工进度,减少高空作业和高空作业辅助设施的架设,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3)工厂化装饰装修工艺。工厂化装饰装修工艺改变了传统的装饰设计与施工方式,以标准化、系列化的生产工艺,从根本上杜绝手工制作,使装饰施工这一传统的行业在建立节约型社会、倡导绿色建筑的基础上,提高装饰效率、实现工业化生产。

3.4规范建筑市场,掌控合理造价,保证绿色施工

目前主要存在市场不规范,工程被肢解,管理不落实的问题,例如:无合同纽带,无经济掌控。另外,工程造价低,绿色施工落实难也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因此,需要规范建筑市场,掌控合理造价,防止恶意低价竞标,保证绿色施工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希黔,林琳,王军.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j]. 施工技术. 2011(08)

[2]叶可明.依靠科技创新 不断提高绿色施工水平[j]. 施工技术.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