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调节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10-08 23:02:14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成本调节

成本调节范文篇1

一、医院成本目标控制的内容和意义

(一)内容

首先,控制费用。长期以来,医院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对成本核算重视不够,因此使得医院缺少既懂经济和财务管理,又具有医疗知识的复合性人才。严格控制费用开支,严格健全审批手续,严格坚持开支标准。其次,控制消耗。建立医院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加强内控,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成本,以提高医院的生存力、竞争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严格执行规定,严格控制消耗定额,提高利用率。再次,控制经营。医院经营的目标是追求医疗服务效益最优化,即可以兼顾“质量、安全、服务、管理和绩效”。抓住中心环节,是促进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二)意义

建立起与现实形势相适应的医院经营管理体制的成本目标控制,直接决定着医院自身的立足和生存,也深深影响着医院发展决策的准确制定、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乃至医院今后能否保持高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势头。离开了成本目标控制,就无法完成成本目标管理的全过程。只有通过成本目标控制,才能将医疗成本开支降低并保持在合理的经济的水平,达到减轻病人负担的目的。同时可以促进各科室实现技术经济责任制的责任心得到落实和加强。

二、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医院成本核算对象单一,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目前医院会计制度简单将成本核算对象划分为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不利于准确核算医院的医疗成本。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还包括为医疗、药剂、管理等部门的间接费用。有时简单按人员比例进行分摊,造成医疗收支亏损,而药品收支结余数较大的现象,影响医院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使报表使用者无法得知管理费用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第二,医院财务报告不能完整反映医院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医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反映原值,不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无从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出现账面上无法反映的现象。

第三,存货跌价准备制度不健全,对存货减值风险,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借记“管理费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贷记“存货跌价准备-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有所缺陷。

三、医院成本目标控制的方法

医院进行成本目标控制时一定要注意做到将成本目标控制与技术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要坚持严格管理、严格核算、严格考核、严格评分;要充分发挥医院信息的传递、沟通、调整功能。要想在成本控制上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做法归纳有以下几点:

第一,减员增效合理控制人力成本,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减少冗员成本支出,采用因事设岗、以岗定员、逐级聘用、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的人事制度,推行全员聘用制,实行减员增效,两年一周期,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同时压缩合并职能科室原办公室,减少办公室的繁多。

第二,多劳多得充分引入激励机制,按照个人工作量的考核进行浮动工资的分配。逐年扩大超产奖提成比例。通过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率为指标,科学合理的考核工作绩效,通过综合目标考核,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病人费用,提高社会效益;通过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招标采购实现质优价廉的物资供应,规范医院物资供应途径及程序,保证采购物资质量和节约采购成本的有效举措。在物资质量和采购价格上由市场进行调控,提高物资采购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维护医院利益为基点,保障医院物资正常供给为中心,按章办事,规范操作,提高采购工作透明度。

第四,科室成本控制,由于医疗服务是针对每一种疾病而提供的,因此,以每一病种来作为基本成本核算单位进行成本控制,建立单病种的标准成本,进而建立以各病种为基础的科室成本控制中心来对临床科室的成本进行控制。同时药剂科室的成本控制也至关重要,药剂科是成本中心。各药局之间通过在网络互相查阅、互相调剂加快药品的发放速度,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药剂管理者要通过对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制定标准,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实现该部门的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调节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

一、如何优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已成为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个影响施工单位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的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实际上是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针对特定的目标和原则来控制建筑工程全过程中的成本内容,从而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近些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在倍受关注的态势下迅速发展,虽初见成效,却也有一些不足。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中的问题及其具体的对策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二、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管控现状

1、忽视了施工方案的优化

施工过程中把经济问题和技术问题综合考虑,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的支出与投入。目前存在“重技术、轻成本”或者“重成本、轻技术”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的施工单位都忽视了通过有效评估来选择出对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益共同有益的方案进行施工,有的施工单位往往会在细枝末节上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却忽视了施工方案优化的关键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特大桥的基础施工中,其基坑防护是选择普通的槽钢钢板桩还是拉森钢板桩,其成本就相差数倍,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结合每个承台所处的地质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于地质条件好的承台,选择普通的槽钢钢板桩就能从根本上节省大量的成本,而对于地质条件差的,则应选择性能更好的但是昂贵的拉森钢板桩,如果此时还想盲目省钱的话,则很有可能因为基坑防护垮塌而造成更多的损失。另外,在人员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沟通不畅,也成为成本不可控的因素之一。

2、缺乏综合型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都以招投标的形式进行,但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工程造价师却不多见。这就导致了一个怪圈,那就是管理和控制成本的工程师往往不懂现场、不懂施工,而真正管理现场施工的工程师又不懂成本管理和控制,从而造成了虽然在岗位上各有其人,但是成本控制却又偏偏没有得力的人来进行。

3.成本管控体系不完整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存在着各控制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一个工程项目,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及预算、施工过程成本费用、工程决算等多个造价环节,这些环节分别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分散管理,使得各节点间无法达到紧密的联结,甚至出现脱节的问题。没有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使各个环节看似都在控制成本,实际上单凭各节点间出现的纰漏,就使最初的建筑思想无法全面贯彻于整个工程项目过程中。各环节按各自的方式来完成份内的事宜,势必影响工程成本的总体控制。

3、缺乏技术革新的理念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大部分的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极为淡薄,不仅施工理念保守,而且采用新成果、新技术来降低成本的意识微弱,而与此同时造价工程师又往往没有参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只是做一些事后复核,纯粹从概预算规则、工程经济方面来加以控制。由于缺乏技术革新的理念,造成技术与造价控制的脱节,因此控制效果显然不尽如人意。

三、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管控措施

1、重视工程技术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首先是项目负责人尤其是技术负责人要加强从宏观上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把握,包括质量、进度、造价控制、人员资源配置等。其中工程部的工作技术含量较重,需要具有针对性地配备具有先进理论知识且经验丰富的团队。优化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从另一个角度就是加强现场的技术管理,在现代市场发展环境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式,是搞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工程进度计划要遵照建筑工程的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地建立和评估。完善的工程进度计划,能够督促各施工班组按时高效地完成工程项目,进而达到管理有力、控制成本有效的效果,加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盲目追求压缩工期、试图尽快将投资的做法,则其实是舍本求末,必将得到科学规律和市场规律的严惩。

2、项目成本的施工过程控制

首先要对完成的分项工程量进行及时计量,并跟踪办理相关进度付款等手续;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整理收集经设计单位认可的设计变更资料,以及时分析设计变更对造价控制的影响,并做好索赔与反索赔工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工程施工记录,并保存各种图纸和文件,坚持有度、有据、有理的原则,为其后正确处理有可能发生的索赔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次要做好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的控制。在建设项目施工中,由于工程现场的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比如图纸的遗漏,环境的改变,或者甲方认为有必要时,均可以对工程的数量、外形、或功能作出变更。但是工程设计变更必须要经过经济核算、技术评审,从而提出合理、可行、经济的施工方案,以便于更加科学地控制因工程设计变更而增加的费用。另外,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其现场签证的发生是极为广泛的,对于这些涉及现场临时发生的签证,应当坚持以施工合同、招标文件和补充协议作为依据,深刻理解合同的条款细节,有理有据地进行工程造价的反索赔。而对于现场发生的签证,则应当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及时地申报,经监理工程师或者甲方代表的同意后再施工签证中的内容,要做到有根有据,从而避免扯皮。

另外,在工程进度计划中要遵照建筑工程的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地建立和评估。完善的工程进度计划,能够督促各施工单位按时高效地完成工程项目,进而达到管理有力、造价控制有效的效果,加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本调节范文篇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强化财经管理,维护财经秩序,推进依法理财,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财政管理职能的全面提高,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连续开展13年的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到几次进行的财税管理体制的改革,都为上述目标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进入新世纪的关键时期,财政部为强化财政监督工作力度,连续制定下发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规定》、《财政监督工作暂行规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严肃追究扰乱财经秩序人员责任的决定》和《强化财政监督工作机构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决定》等等一系列方针政策,这都为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在新时期贯彻落实好国家对一财政监督工作的要求,全面开创财政监督工作的新局面,是摆在各级财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依笔者个人之见,强化财政监督工作必须在以下五方面下功夫:一、把握财经违纪重点环节,丰富财政监督内容。从过去多年的监督检查结果看,财政监督在内容上过多地注重了对企业财务收支的监督,利用大检查人多势众的优势,全面铺开,各路推进,列出一大串重点检查单位名单,查出违纪总是以罚为处,重查轻管,治标不治本,导致问题年年查年年有,屡查不止。为此,按照新的财政监督工作思路,在监督上要拓展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放在财政收入征收部门管理质量的监督上。重点放在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上。目前,各级征收部门大多把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作为工作完成的目标,不管税源情况如何,只要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征收任务就完事大吉。但是,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要求,纳税人只要形成税收、就应该无条件交税,征管部门对形成的税源应该做到应征即征,全部入库。但目前的情况是,税务部门以完成任务为标准,有的甚至完不成任务就采取虚收虚列的方式抬高基数,骗取上级的信任及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完成了任务,就放一把,怕任务完成的基数过高,明年下达任务时再加码。从而导致国家大量应入库的税收不能及时入库,不该返还的给予了返还,因而在今后的财政监督工作中,应把税务部门和征管质量作为监督的重点,不仅要检查税务部门是否有越权减免税的行为,还要检查是否有缓征、退付和应征不征等问题。同时,把监督面也拓展到农业税收征管上。农业四税占县乡两级(尤其是农业县份)财政收入的比重往往比较大,有的要远远大于工商税收。虽然农业税收具有季节性和固定性等特点,但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国家不断开展的农业开发,使大面积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但农业税收征收土地面积却没有完全相应调整,农业特产税、契税等零散税源也存在一口价等现象。因而,加强对各种财政收入的监督,对促进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基础的稳固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对预算收入管理部门实行监督。要全面开展对各级国库在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退付等环节上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应把下级国库截留、占用应上缴上级的预算收入作为重点,看是否及时按规定给予划解。通过建立健全财政收入月对账制度和财政监督检查制度,做到每月终了三日内,银行、税务、财政三家互相核对,看入库数是否一致,是否有混淆税种和侵占、截留挪用上级财政收入的现象。并由财政监督部门定期检查,保证各级预算收入足额到位。二、实施财政管理全程介入,更新财政监督方式。就是要彻底由过去单纯地事后突击性检查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在工作实施上,应做到“二个全面”。一是全面参与。财政监督工作要全面参与到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财政资金申请、分配、使用和效益的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在管理上,专项资金做到“六定三单独”。“六定”即:定项目,定规模,定投资比例,走完成时间,定责任人员,定考评制度;“三单独”即:单独记账,单独装订凭证,单独报表。在审批程序上,要做到逐级把关签批,对数额较大的资金使用都由集体讨论决定。财政监督部门对各项资金的监督实行月报表制度,并对整个资金的流向进行跟踪核对。一看审批手续是否健全;二看拨付理由是否充分;三看资金流向是否合理;四看使用效果是否明显。从而保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用活。二是全面调查。财政监督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财政法规,加大对国家财经法规的宣传力度,并深入到实际中调查了解各项政策的使用情况,看是否符合实际,尚存在哪些问题,是否需要进行补充完善等等,并及时形成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动财政监督工作向更新层次发展。三、转变财经违纪查处观念,强化财政监督力度。过去存在的违纪问题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以前的监督检查中,大部分针对单位的财经违纪问题都只进行了经济处罚,忽视了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导致罚多少款都是公家出钱,对违纪者个人毫无影响,长此以往,最终算账还是违纪占便宜。因而,强化对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是提高监督质量,杜绝违纪现象再发生的切入点。在具体的实施中应采取“三个结合”。一是把处理事和处理人结合起来。以人为主,对违纪数额较大,违纪性质严重,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单位,不但要按照国家有关财政法规在经济上严肃处理,还应把主要领导和责任人移交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从而让违法纪者个人尝到苦头。二是把检查处理和舆论宣传结合起来。从近年来的监督实践看,舆论宣传对推动监督处理力度,震慑违纪歪风是非常必要的。对查处的典型案例,通过舆论宣传工具加以宣传,让全社会的人都知道谁在违纪,把违纪性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并引起群众的关注,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在众目监督之下,再对违纪者进行处罚,必将起到较好的处罚效果。三是把财政监督和司法办案结合起来。主要是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部门建立联合检查制度和定期例会制度。在今后的财政监督工作中应把加强与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联合办案作为重点,采取定期例会、定期联系制度。对检查机关查出的财经违纪涉及经济处罚的立即移交纪检监察和财政监督部门处理,财政监督部门发现有经济犯罪行为的立即移立司法机关给予处罚,双管齐下,共同参与,让违法者无机可乘,无法躲藏,从而全面提高监督效果。要防止企业利用制造费用与期间费用调节成本和利润

成本调节范文篇4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费用是铁路生产经营过程中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耗费的货币体现,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指标,是制定运输价格投资决策、营销政策和企业之间清算的重要依据。而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是在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项具体活动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如果发现偏差,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推广先进的经验,改进工作中的缺点,使各项具体的费用消耗符合成本支出的有关法规、政策,将成本控制在投资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达到以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大的效益的目的。

1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作用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项核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的各项工作都以企业的生存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中心,而降低成本增加赢利是直接影响企业生存的保障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成本管理就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成本管理工作做好了,才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手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成本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控制,是以强化成本核算为手段,促进企业基础工作的加强和提高,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职能作用,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努力降低耗费,促进效益提高,合理筹集资金,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基层站段对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铁路运输企业是一个特殊行业,铁路运输企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各站段作为独立核算单位,它的运输收入是与铁路局依据一定的条件取得的清算收入,而运输成本则是按照铁路局下达的目标成本进行控制,不允许超支,遇有特殊情况支出可以申请加权,铁路企业在这种生产经营体制下,完全不自主的经营方式,使其一谈成本控制,主要是强调预算不足,寄希望于上级调整目标控制成本。在涉及需要上级解决的成本项目,把费用夸大,把预算做大,努力争取加权成本,以得到上级补偿。因而企业就不能真正从自身成本管理上查找原因、找出差距、制订措施、堵塞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不是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严控成本,而是不得不被动的执行上级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2.2基层站段成本管理基础较为薄弱

从成本核算上看,应进行单项、单台成本核算的,未进行单独核算。即使有的企业按照成本管理要求进行了单独核算,台帐也是有成本预算而没有实际支出或两者都没有,在接受上级检查时再补登,没有按时登记和分析,成本管理流于了形式,起不到任何管理的作用。

另外,从成本控制措施看,单项成本控制措施不完善或未制定;应进行重点控制的成本支出办法尚未健全;应建立成本管理互控制度的还未建立,或者建立了制度还不是特别完善,在具体的操作执行过程中达不到预想的管理效果,成本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无序的、不完善状态。

2.3成本考核偏重于形式

从我国铁路的经营方式看,无论是铁道部对铁路局实行的经营业绩考核,还是铁路局对站段实行的经济责任考核,都没有形成真正的“硬约束”;无论是盈亏目标的确定,还是成本预算的下达都尚未真正跳出计划经济管理的模式,经营管理粗放还相当突出。企业自负盈亏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经营责任尚未全部落实。对于完成上级下达的经营目标,只是行政任务的压力,而没有完全体味到真正的市场竞争的压力。

成本考核是成本控制的必要手段,由于成本管理责任相对模糊,成本管理措施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站段在成本考核时,讲客观、讲条件,不能按规定兑现奖罚,甚至只奖不罚,使目标成本由“硬约束”变为“软约束”,不能把成本控制的压力传递到全员,不能充分调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2.4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肩负着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责任,他们对政策的掌握程度,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成本管理的效果。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可控成本空间非常狭小,象一些大项的成本支出,如工资、折旧等,均为不可控成本,所以就要求财务人员对有限的可控成本加强管理。既要保证运输生产的必须,又要保证有权支出目标的完成,这就要求有一支业务精湛,综合能力强的财务队伍。但从现有财务人员管理能力看,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学历、职称虽然提高了,但是实际的业务能力比较低,财务工作仅满足于算帐、报帐等基础性工作,还没有从思想上意识到要参与企业的成本管理,更是缺乏加强成本管理的经验与方法。

2.5成本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在目前的成本管理中,由于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有限,没有实行成本会计电算网络化。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生产、人事、财务等子系统相互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

3针对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3.1提高主要领导者的成本意识是成本管理的关键

企业的主要领导者是经营管理工作的决策者,他们对成本管理的认知程度,决定其管理工作的好坏,提高他们的认识,至关重要。领导者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需要成本管理的全面强化。而目前,我国铁路的成本管理始终在一个低水平上徘徊,铁路跨越式发展的目标是要走低成本之路,即用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要认识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成本管理的全面强化,当前可控成本空间非常狭小,急需我们通过全方位的、大力度的、严格的成本管理把那些低效的、浪费的支出节省下来,腾出成本空间,用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2加强成本基础工作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点在成本核算上,必须严格按照《运输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核算。在成本支出上,必须严格按照《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核算规程》的要求,统一标准,规范支出。在费用定额的管理上,针对生产力布局调整,给劳动组织、设备利用、定额体系带来的新变化,通过查、定、用、管四个环节,开展定额查定、现场查标、对标活动,制定科学合理的费用定额,按照费用定额组织生产,按照定额考核消耗。

3.3加强成本考核是成本管理的刚性约束在单位的成本管理中,要明确每一个成本支出科目的具体负责人,由其负责掌握和控制该科目的成本支出情况,实行节奖超罚,直接与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调动大家进行管理的积极性。只有落实到个人,成本管理与控制才会保证实施。

成本调节范文篇5

关键词: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物流成本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石油企业也渐渐地被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服务性行业。近年来石油物资在内供市场慢慢萎缩,面临着人员少、工作量大、采购周期短、周转速度快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根本,石油企业需要更好地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一、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资学管理意识不够明确。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石油企业物资的供应程序发生了质的变化,但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却还是停留在原点,对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现在石油企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太关注和了解,改进物资管理的主动性不够。有些石油企业本身对物资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有些规章制度也根本不健全,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实施的政策措施。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明显偏低,企业本身的管理意识淡薄,不能完全消除传统的管理模式。物资部门也因为计划不周全,生产时有变更,导致了生产物资用不上,造成严重积货,这些积压的物资又不能很好地及时处理,就变成了大量的资金积压,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加重库存成本。

2.物资资源不集中,物流间断。在物资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中,主要有采购资源、仓储资源,运输资源等几个环节,但是各个部门没有很好地进行沟通,而是处于被动状态。像物资供应部门被动性地等着生产部门的物资采购需求计划,再进行材料的采购和仓储,运输部门也是等着物资供应部门和生产部门的需要,部门之间不加强沟通,容易造成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各自执政的间断式物流管理。物资采购本身受市场供求影响,物流的间断会使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能更好地交流,对市场价格的变化难以作出决策,会出现“诸侯割据,自成体系”的局面,给企业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3.信息技术水平低。传统物资管理,物资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很多石油企业没有建立统一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造成信息化服务水平低,信息平台和各物资的运作没有很好地连接,不能达到信息共享。在管理过程中,物资的采购、询价,合同的管理,物资的质量、仓储和配送都没有整合到管理系统上,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运输不合力,使物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

二、提高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对策

1.加强对物资管理的认识。目前石油产量不断下降,储量变少,更要加强对石油的物资管理。物资管理技术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在管理人员认识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后,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能力。例如举办各种技术岗位培训,为物资管理人员创造学习的条件,让他们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现代管理必备的知识。只有真正认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作出自己的贡献,保证企业物资的正常运转。

2.建立物资信息网,实现网上交易。网站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要把网络建设和物资供应系统,网站内容结构策划出来,它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场所,是各部门交流的一个平台。建立电子交易,把商店、产品、需求、订货、购买、支付等实物变成电子化信息处理。举个长庆油田电子商务物资管理系统应用案例:长庆油田物资装备公司是长庆油田公司下属的一个二级单位,承担着长庆油田各生产单位和产能建设工程的物资采购供应与管理工作。公司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开发的“电子商务物资管理系统”有力地保证了油气田勘探开发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从2002年元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在长庆油田的物资采购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提高了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度。(3)规范了业务处理流程。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模块(见下页图):

3.加强物资管理中的物资采购。物资采购是石油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好的管理物资采购体系,可以很好地降低采购成本。如果消耗的物资品种繁多,消耗量差别大,可以实现批量采购。如何根据消耗物资的数量规模和质量的影响程度,科学划分采购管理分工,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可以实现集中批量采购来降价节支。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未来趋势,是降低采购成本的前提。物资部门对生产起着保障性作用,这个作用又是根据物资的采购供应来完成的。要控制就要集中采购,集中才可能形成批量,才可能在市场采购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争取到生产企业优先优惠的服务。

三、降低石油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方案

1.石油企业物流外包。石油企业物流外包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需要,目的是为了使石油企业保持精干,集中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其他管理。石油企业物流外包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石油企业外部资源,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业务外包给擅长的专业公司完成,可以利用石油企业外部资源来弥补资源和能力上的缺陷。还可以降低和控制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因为专业的公司可以更有效、更廉价地保证该业务的运输,那么石油企业避免了巨额的投资。此外,石油企业物流外包可以减少运输风险,本身物流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和专业公司合作,就可以共同承担风险,减少意外的危害。

2.加强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企业员工是保证物流成本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条件,如果没有员工认识物流成本管理的方式,单凭制度和条文,那操作起来也难以奏效。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各个部门,使企业员工对物流成本管理方式有所理解和互相配合,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牢固树立市场竞争观念,及时预测未来市场需求和发展变化,积极调整经营战略。

成本调节范文篇6

【关键词】工程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成本是指生产建筑产品过程中发生或实际发生的工、料、费投入,它反映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材料的节约程度、机械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施工组织劳动组织、管理水平等施工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情况。所以,工程成本指标能反映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果,是评定企业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能够及早发现施工现场活动的成本超支或有可能超支,以便有机会采取补救措施,尽量消除超支带来的影响或将影响降至最低,对工程项目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一、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完善企业立法

成本通常可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可变成本是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成本,在建筑行业中,它是劳动力、机械、材料的直接成本以及现场间接成本之和,这些成本可变是因为他们是所进行的工程量的函数。固定成本是指一般管理成本,它的发生与所进行的工程量无关,而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比例。根据每个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具体情况,确立成本控制目标。把目标建立在项目上,使成本控制目标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落实目标成本的责任并使目标成本有效控制的关键是明确承包人的责、权、利,企业在与项目经理签订经济承包合同时,必须确立目标成本和责任,落实承包人的责任和权利。要建立完整的目标成本控制体系“完善企业经营、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定额、核算、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有关实施考核细则。

二、抓住各个环节控制,疏而不漏,全面实现目标控制

首先,把握工程特点,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企业经营要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条件、合同成交约定等承接工程和承建工程的源头抓起,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和工艺特点,结合企业现有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工艺装备、可能规范内最大程度更新提高动能等实际情况,修改并完善投标前的施工组织设计,选用经济、合理、较为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全过程,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流水作业,尽可能缩短施工工期,减少成本支出“把握成本控制目标。

其次,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成本。在施工前务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节约措施,对将在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各种代用品均做好事前周密策划,反复实践验证,一经确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方案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仅要认真地进行技术交底,更要严格把关检查“保证安全可靠地顺利实施,促使工程成本降低。

再次,坚持计划指导生产,强化定额控制。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组织施工和合理安排,根据具体施工安排和定额量,编制出劳动力、材料、设备、机具等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使人、财、物的投入在定额范围内按计划满足施工需要,避免工程成本出现人为失控。

最后,加强人工费、材料费管理,做好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施工操作人员要择优筛选技术好、素质高、工作稳定、作风顽强的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合理安排好施工作业面,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定额任务考核计量和结算,实行多劳多得。在施工中,要做好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工程的用工减少,单位时间内完成工程数量增加,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成本中的人工费,而且还相应地降低其他费用。材料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占最大的比重,节约材料费用,对降低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管理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严格把好质量、定价、选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限额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凡工程中发生的一切经济行为和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切实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取得建筑工程合同之后,承包商应立即开始准备工程有关部分的分包和材料订购单。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签订的分包协议是其针对工程某一部分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协议内容要尽可能严谨,减少索赔的发生。订购单是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订购合同,其描述了要供应的材料名称、种类、数量和订购单的总金额。

此外,加强机械费、临时费、管理费等费用的管理,做好各项费用成本的有效控制。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浪费,按用款计划认真核算,控制范围,严格审批。机械费用应按合理测算指标分比例承包,实行机械设备租赁制,严格设备租赁管理和奖赔制度,加大设备使用率,提高设备完好率。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使用费。首先要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严格执行合理的操作规程,按时检查机械设备的使用、保养记录,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防止带病运行。其次,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不断改进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三是加强机械设备的计划性,做好机械设备平衡调度工作,选择与施工对象相适应的机械设备,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及大型施工机械。四是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职能,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机械设备台班产量。

三、建立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系统

建立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系统,有如下几步:第一,成本账目图表的作用是用于估计项目支出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确定与公司的一般账目和会计职能的联系及与其他财务账目的协调一致。第二,项目成本计划是运用成本账目来比较项目的成本计划和现场发生的实际计划的。第三,成本数据采集是将采集到的成本数据集成到成本报表系统之中。第四,项目成本报表就是确定在项目的成本管理中项目成本报表的类型。第五,成本工程是使成本目标最小化应采取的成本过程类型。

总之,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将是建筑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行浩.建筑工程系统仿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成本调节范文篇7

关键词:成本领先战略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绩效考核

在波特的三种基本战略选择框架中,成本领先战略是一种最为明确的战略,它要求企业面向市场以成本为竞争导向,使企业成为行业中的成本优势企业。当然,每个企业可结合自身条件通过不同途径如制度重构、流程再造、企业重组等来构建成本领先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理论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石化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为例,在企业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并进行了应用实践。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既定目标下对未来销售、生产、成本、现金流入与流出等有关方面的具体系统计划,以有效地组织与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及考核等重要功能。但我国许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未取得预期效果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相分离、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预算松弛”和“预算指标失效”、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科学、缺乏弹性、预算管理形式化、虚位化。

成本一预算管理新模式基本框架的构建

(一)全面预算管理内涵挖掘

全面预算包括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两部分,经营预算又是财务预算的基础。经营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业务直接相关、具有实质性基本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等,这些预算以实物量和价值量指标分别反映企业收入与费用的构成情况。从而可知,成本与费用的管理是经营预算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管理体系与成本控制体系相互联系和促进的关键性纽带。根据这种内在的关联,笔者认为,应建立起一种使预算管理有效地促进成本控制,并使成本控制指标不断得到改进,形成一种随着生产经营不断循环,能够不断改进和优化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指标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

(二)成本—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1.建立一种随着生产经营的不断循环能不断优化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指标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预算松弛”,实现预算管理的控制、约束、激励功能。为了减少“预算松弛”、提高预算指标的有效性,规避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问题。美国学者韦茨曼(weitzman)在前苏联激励制度基础上提出了“激励模型”,但这一模型实用性较差。之后,国内学者提出的“联合确定基数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联合确定基数法”将基数纳入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博弈程序,促使人自动把自己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盘托出,因为只有这样所获得的奖励才是最高。该方法在一些企业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应该说“联合确定基数法”在解决“预算松弛”和“预算指标失效”方面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本文借鉴“联合确定基数法”,将其应用在预算管理体系中。

2.建立不断优化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必须突破成本控制体系与预算管理体系相割裂的局限。通过分析预算管理的一般框架发现,正是由于“预算松弛”的原因,企业总部在编制预算时,往往采用控制理论中的“黑箱控制方法”,将下属单位的成本管理过程视为“黑箱”过程,企业总部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励下级单位控制成本而对其成本管理过程本身并不特别关注。“联合确定基数法”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只是“联合确定基数法”企图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能够使预算逼近其真实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突破“黑箱控制方法”的局限,进而突破将成本管理体系与预算管理体系割裂开来的局限。

3.建立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为避免“预算松弛”、“黑箱控制方法”及“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相分裂”等弊端,本文通过运用组织管理理论中的矩阵型结构模式,建立起以总部、中层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基层作业单位三个纵向层次、以成本管理及以预算管理为横向项目的矩阵式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框架。这种具有管理创新特征的新模式,一方面能通过三个纵向层次的成本管理项目组在激励机制作用下联合进行成本管理攻关研究并深入到作业成本层面指导成本改进方法,形成不断循环优化的成本控制体系;另一方面,通过预算管理项目组与成本管理项目组在人员构成上的相互交替、互相参与,能有效地促进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从而有效地提高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水平。

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成本控制体系构建

为验证理论体系的可行性,本文首先运用了科学试验的方法对二级生产经营单位构建科学成本控制体系进行了试点研究。第一步,选定中国石化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下属具有代表性的二级单位油港管理处作为试点单位,其业务范畴主要包括原油购进和成品油输出,具体作业包括:缷载、输送、辅助材料生产、经营管理等,属于典型的生产经营单位,是独立的成本与利润中心。因此,试点具有推广价值。第二步,对其作业方法及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寻求“成本黑洞”,确定攻关的主要方向。最后,通过科学试验和规范分析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指标,具体包括装缷原油的渣油单耗、煤单耗、各环节电单耗、原油剩余率等指标。再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归管的原则,根据岗位责任制及下达的预算管理指标,将成本控制计划与指标逐级、逐项分解为可操作、可控制的指标落实到责任个人。以此来加强对成本的分析与监督,从而构建全面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

(一)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设计

为实现预算管理有效地促进成本控制,并使成本控制指标不断得到改进,形成一种随着生产经营不断循环,能够不断改进和优化成本控制和管理指标的成本—预算科学管理体系的研究目标,本文设计了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见图1)。

从该运行模式可以看出,成本控制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及建立在这两大体系基础之上的绩效考核评价和奖惩体系,这三大体系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运行模式特点如下:

1.从构建程序上体现了成本控制体系的先期建立为预算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只有依照成本控制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的先后顺序建立起三大体系,后面两大体系的建立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富有科学性。

2.三大体系之间既体现了双向信息流关系,又体现了正向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原理和作用。成本控制体系为预算管理体系提供必需的信息,后者又反向为前者提供控制信息并施加反馈控制力。成本控制体系与预算管理体系同时为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提供信息支撑,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又同时反向为前面两大体系提供控制信息并施加反馈控制作用力。

3.三大体系之间体现了随着生产经营的循环实现不断促进、逐步优化的长效机制。前一循环的实际成本控制指标被预算管理体系与绩效考核及奖惩体系所吸收,并被反映在本次循环对成本控制体系的要求之中,在绩效考核及奖惩体系的激励作用下,又促进了二级生产经营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从而能进一步在本次循环中优化成本控制指标。如此不断循环优化,从而逐步健全和完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

由此可见,此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能有效建立起一种使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相互促进,随着生产经营循环能不断改进和优化两类指标的研究目标。

(二)新预算管理模式的制度设计与实施

根据试验结果及企业具体情况,本文科学地制订了二级单位的成本控制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的相关制度,并将其付诸实施。通过实践检验与完善,笔者认为,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具有结构严谨、循序渐进、激励相容、相得益彰等特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全面管理系统。在制度设计与实施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住要点:

1.预算指标的编制主要是以成本控制指标为基础的,应避免一味地脱离实际地追求预算指标的降低。否则将会给作业基层造成过大的压力,并使预算指标落空,反而达不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预算指标的实现情况可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标准,但不可将此作为唯一的考评标准,否则将促使“预算松驰”现象的发生,造成无效成本损失。

3.绩效考评及奖惩体系是连接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纽带,充当体系良性循环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健全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尤为重要。在实践中,通过组建绩效考评委员会、建立目标责任制及个人风险抵押机制、设定科学的指标奖惩权重系数等策略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及奖惩体系。

4.该模式是成本控制体系、预算管理体系、绩效考评体系三个体系相互交叉融合的系统。因此,企业必须对三个体系分别进行详尽分析并寻求两两间的相互关联从而编制具体的实施细则。此外,基于成本控制的预算管理模式涉及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体人员,应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建设,强调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

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及效果评价

(一)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特点

在建立和健全了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设计了整个企业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该模式除具有二级生产经营单位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的特点外,还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1.体现了多层次管理体系的特点。整个企业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既体现了对总部各专业职能部门起到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作用,又体现了对下属各二级生产经营单位的成本控制体系和预算管理体系的指导与调控作用。

2.体现了企业对不同的下属二级单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调控。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石化剥离出来的生产经营型企业,下属单位数量较多。因此,根据各个二级单位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以事业部制为主的分权管理模式。为了有力地推行科学的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体系和预算管理体系中又采取了具有集权特点的矩阵管理模式。

3.企业总部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在整个企业的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运行模式中既起到决策和全面指导预算管理的作用,又起到引导和协调成本控制体系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该委员会的职能和权限,而不应象以往那样将其视为虚设的机构。

(二)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的效果评价

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在长岭炼油化工有限公司进行的实践与改善应用过程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这些效果主要体现在:

1.预算编制从传统的从上而下的“去年数字增量法”转变为以成本控制为主线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编制程序。实现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与管理。

2.预算执行由着重落实预算制度向提高预算控制和约束力的转变。单位内部加强了生产职能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合作,使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一方面增加了预算的科学性、可行性;另一方面加强了成本控制指标的激励性与约束力。另外,还促进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实施与完善。

3.预算控制由被动控制转变为主动控制和自我控制。财务部门能从日常繁琐的收支业务中解脱出来,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成本控制指标的审核与预算指标的分解,并能加强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另外,预算考核也从原来的结果考核向按月预考核、年度考核转变。这些都确保了成本控制及预算目标的成功实现。

4.推行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新模式,在试点单位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油港处在采取了“匹配性机泵满负荷运行”、“自动变频调速控制机泵运行”等几项用电成本控制措施后,2003年与2004年两年共计节约用电量达516558度,两年共计节约24.2万元;通过采取“无蒸气缷油法”、“回水加温法”、“分仓加温法”等措施及煤炉替代油炉产蒸气的工艺,减少燃料油消耗量2065.2吨,节约成本达378万元。

本文通过实例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充分证明了在企业推行基于成本控制体系的预算管理模式,既体现了将成本控制体系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机结合,达到有效促进成本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双重目的,又能形成随着生产经营不断循环,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机制,以期该研究成果可在石化及其它行业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成本调节范文篇8

关键字:工程,项目成本,进度控制

1、引言

现代工程管理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业务范围已经不再仅限于计划和进度报表的生成,工程管理人员在质量、成本、工期满足必须要求的前提下,时刻面对着一系列无法预料的难题,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要素是质量、进度和成本。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寻找进度和成本的最优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

成本、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以往的情况是对它们分别管理,相互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这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当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累计花费成本与累计计划预算成本相当,但实际已完成的实物工程量(进度)并没有达到计划量。到了项目预算已经超出而还有剩余工程量要完成时,要完成项目就必须增加更多的费用,此时要打算在预算内完成项目进行成本控制就已经太晚了。这说明累计实际成本与累计预算成本比较只能说明一个侧面,并不能真实的反映项目的成本控制状况。

工程成本与进度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成本支出、资金消耗量的大小进度的快慢、提前或滞后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累计成本支出是与项目进度成正比的。但是单纯地观察成本消耗的大小并不能对成本趋势、进度状态做出完全准确有效的估计。进度超前、滞后或者成本超支、节余都会影响成本支出的大小。因此要真正有效地控制成本,必须连续监督花在项目上的资金量并与工作进度对比。本文介绍一种成本、进度综合控制的指标和方法。

2、成本、进度综合控制方法

工程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预先制订的工程管理计划和控制基准,实施工作后,定期比较分析,然后调整相应的工程计划反馈到实施计划中去。有效地进行工程项目成本/进度控制的关键是监控实际成本及进度的状况,及时、定期地与控制基准相比照,并结合其它可能的改变,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修正或更新项目计划,预测出项目完成时成本是否超出预算、进度会提前或落后。这种监控必须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之中。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某一时间点,仅仅监控计划成本支出与实际成本消耗无法判断投资是否超支或有节余,因为成本消耗量大的原因可能是进度超前,也可能是因为成本超出预算;反之亦然。因此有必要引入成本/进度综合度量指标和控制方法对项目的成本/进度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

赢得值(eamedvalue,也称挣值或盈余值)分析法是一种能全面衡量工程进度、成本状况的整体方法,其基本要素是用货币量代替工程量来测量工程的进度,它不以投入资金的多少宋反映工程的进展,而是以资金已经转化为工程成果的量宋衡量,是一种完整和有效的工程项目监控指标和方法。

赢得值法用三个基本值来表示项目的实施状态,并以此预测项目可能的完工时间和完工时的可能费用,三个基本值是:

累计计划成本额或称计划投资额bcws(budgetedcostofworkscheduled)某一时点应当完成的工作所需投入资金或花费成本的累计值。它等于计划工程量与预算单价的乘积之和。该值是衡量丁程进度和工程费用的一个标尺或基准。

赢得值或完成投资额bcwp(budgetedcostofworkperformed)某一时点已经完成的工作所需投入资金的累计值。它等于已完工程量与预算单价的乘积之和。它反映厂满足质量标准的工程实际进度和工作绩效,体现了投资额到工程成果的转化。

实际成本额acwp(actualcostofworkperformed)某一时点已完成的工作所实际花费成本的总金额。它等于已完工程量与实际支付单价(合同价)的乘积之和。

通过三个基本值的对比(见图1,它们分别是三个关于时间的函数),可以对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作出明确的测定和衡量,有利于对工程进行监控,也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了程管理和工程技术水平的高低:

理想状态下,上述三条函数曲线应该重合于“实现投资额”;

如果管理不善,“实际成本额”会在“实现投资额”曲线之上,说明成本已经超支;如果进度已经滞后,“完成投资额”会在“计划投资额”曲线之下;

使用赢得值法进行成本、进度综合控制,必须定期监控以上三个参数。也就是说,在项目开始之前,先必须为在整个项目工期内如何和何时使用资金作出预算和计划。项目开始后,监督实际成本和工作绩效以确保成本、进度都在控制范围之内。具体步骤如下:

(1)项目预算和计划

首先要制订详细的项目预算,把预算分解到每个工作包(分项工程),尽量分解到详细的实物工作量层次,为每个工作包建立总预算成本厂tbc(totalbudgetedcost,)。项目预算的的第二步是将每一tbc分配到各工作包的整个工期中去。每期的成本计划依据各工作包的各分项工作量进度计划来确定。当每一工作包所需完成的工程量分配到工期的每个区间(这个区间可定义为工程管理和控制的报表时段),就能确定何时需用多少预算。这一数字通过截止到某期的过去每期预算成本累加得出,即累计计划预算成本cbc(cumulativebudgetedcost,)或bcws。

(2)收集实际成本

项目执行过程中,会通过合同委托每一工作包的工作给相关承包商。合同工程量及价格清单形成承付款项。承包商在完成相应工作包的实物工程量以后,会按合同进行进度支付。在项目每期对已发生成本进行汇总,即累计已完工程量与台同单价之积,就形成了累计实际成本cac(cumulativeactualcost,)或acws,其中,rc代表合同单价;qp代表已完成工程量;i代表某一合同报价单项;n代表合同报价单项数;t代表时段;j代表当前时段。cac反映了工程的实际成本花费。为记录项目的实际成本,必须建立及时和定期收集资金实际支出数据的制度,包括收集数据的步骤、报表规范,建立合同执行(成本支出)台帐。

(3)计算赢得值(earnedvalue)

如前所述,仅监控以上两个参数并不能准确地估计项目的状况,有时甚至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决策。赢得值是整个项目期间必须确定的重要参数。对项目每期已完工程量与预算单价之积进行累计,即可确定累计赢得值cev(cumulativeearnedvalue,)或bcwp,其中,rb代表预算单价;qp代表已完成工程量;i代表某一合同报价单项;n代表合同报价单项数;t代表时段;j代表当前时段。cev反映了工程实际绩效的价值。与跟踪项目的实际成本一样重要,也必须建立经常及时地收集数据的相应制度来确定项目每一工作包工作绩效的价值,主要是必须对每一合同的承付项(报价单项)预先对应相应的预算项目,确定其预算单价,通过合同实际工程量完成情况,汁算出赢得值,建立概算执行(投资完成)台帐。

(4)成本、进度绩效

利用以上几个指标即可以比较分析项目的成本、进度绩效和状况:cev与cac实际是在同样进度(相同工作量)下的价值比较,它反映了项目成本控制的状况和效率,因此,衡量成本绩效的指标或称成本绩效指数cpi(costperformanceindex,)可由如下公式确定:

cpi=cev/cac

另一衡量成本绩效的指标是成本差异cv(costvari-ance,),它是累计赢得值与累计实际成本,即

cv=cev-cac

与cpi一样,这一指标表明赢得值与实际成本的差异,cv是以货币来表示的。

同样,cbc与cev是在同样价格体系(预算价)下的工程量的比较,它用货币量综合反映了项目进度的总体状况,因此,可按上述方法同样去衡量进度绩效。

以上分析可对整个项目进行,也可针对某一独立的工作包进行。

(5)成本、进度控制

有效成本、进度控制的关键是经常即使地分析成本、进度绩效,及早地发觉成本、进度差异和无效率,以便在情况变坏之前能够采取纠偏措施。

?成本、进度综合控制包括如下内容:

?分析成本、进度绩效以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工作包,

?决定采取何种纠偏措施。

?修订项目计划,包括工期和成本估计,综合筹划控制措施。

要做好成本、进度综合控制,应十分关注cpi或cv的走势,当cpi小于1或逐渐变小、cv为负且绝对值越来越大时,就应该及时制定纠偏措施并加以实施。应集中注意力在那些有负成本差异的工作包或分项工程上,根据cpi或cv值确定采取纠正措施的优先权,也就是说,cpi最小或cv负值最大的工作包或分项工程应该给予最高优先权。总体进度控制可使用相同原理和方法。

3、结语

赢得值分析法是工程项目成本、进度综合度量和监控的有效方法。通过对tbc、cbc,cac、cev等指标和参数的及时监控分析,能准确掌握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状况和趋势,进而采取纠偏措施使项目能控制在基准范围内。

有效成本、进度综合控制的关键是只要一发现成本、进度差异和低效率就积极地着手解决他,而不是希望随着工程的进行一切都会变好,问题越早提出,对整个项目的影响和冲击就越小。

当然,并不是说仅观察以上指标就能完全把握工程项目的状况。特别是对于进度控制,以综合货币形式反映的工程量完成情况只能体现项目的总体进度情况,而不能反映关键线路上的进度控制状况,要进一步深入精细地控制项目进度,还必须采用关键线路法(cpm)对进度进行分析控制。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成本、进度的联合监控提供了条件。实施成本、进度的联合管理,要求在工程进展过程中即时获得上述几个参数指标的基本值数据,利用汁算机信息技术把网络进度计划和工程预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工程项目成本、进度综合控制上,推广应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将给工程带来极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金和平.三峡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j].水力发电,2000年(6).52,54.

成本调节范文篇9

关键词:船舶行业;运行成本;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1研究背景

现有船舶通风系统一般采用高流速设计,空调送风末端装置为单风管布风器的通风格栅,无法对房间出风温度和出风量进行调节。如双风温低噪音布风器,采用冷暖风管同时对布风器供风,由供风量大小调节布风器出风温度,该结构虽然调节布风器出风温度,但布置空调冷热风管结构复杂,空间安装位置困难,组装、使用成本过高,不适合船舶空调系统使用;另外,布风器距离空调机组的远近直接影响进入布风器内风量的大小,无法对空调送风系统进行风量平衡调节,浪费能耗,使用舒适度低。因此,当前船舶市场急需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调节方便,能有效解决布风器出风温度调节,以及各舱室布风器出风量可调的船用新型布风器。

2研究意义

由于船舶行业在运行过程中普遍使用独立电网,而且因其环境的复杂性,对于船舶运行来说,船舶电气的能耗是相对较高的。空调系统作为船舶上的高耗能设备,如何在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降低其能耗,在船舶电气设备技术中的应用中十分重要,因此,进行基于节能理念的船舶船舶空调系统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3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的要求

3.1功能性。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不应只关注节能而忽略了其在功能性上的应用。在利用节能理念以及相应技术对船舶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的过程中,对设计要点的考虑必须加入功能性原则的因素,并进行重点的掌控。所谓的功能性原则,就是要求设计者在对船舶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过程中,一定要重点结合相应船舶空调系统的实际功能,在保障其运行质量的同时,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3.2安全性。对船舶空调系统的改造不能只专注于功能,对于节能改造后船舶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也要进行控制。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限制,船舶的航程通常较远,和内陆的交流以及技术的共享相对来说比较困难,遇到突发性的安全性问题,将会引发及其严重的后果,甚至会造成整体的覆没。而且由于海上湿度相对较大,类似空调系统这类电器设备更容易受到电化学腐蚀,从而导致安全问题,因此,在对船舶的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时,不能仅关注其节能效果,还要关注空调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其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时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对策,确保船舶的航行安全。3.3成本效益性。对船舶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不仅仅是关注其节能效果,还要考虑其成本效益。如果对船舶的空调系统改造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那么,当节能的效果低于花费的成本时,整个改造就失去了其最初的意义。因此,在进行船舶空调的节能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其安装成本、改造成本以及具体使用成本,充分发挥其成本效益的效果。

4整体设计思路

4.1设计要点。作为节能的新型空调系统布风器,可以由进风管和出风管分别联通箱体组成,进风管可设置于箱体侧板上,出风管可设置于箱体的底板上。进风管管壁上可以均匀设置多个进风孔,并在进风管管壁外套带一次调节机构的调节管,调节管管壁上均匀设置多个调节孔,调节管的调节孔与进风管的进风孔对应成闭合或部分联通或完全接通状态。进风管内设接风管壁内密封配合的阀板,阀板可以连接二次调节机构,采用带有一次、二次调节机构共同调节空调系统进风量,配合空调系统内加热管控制其出风温度,实现空调系统出风量大小和出风温度的平衡调节,达到结构简单紧凑、操作便捷的效果,不仅使用成本低,还能提高节能降耗的安全性,满足船用空调的舒适度调节要求。(1)对布风器进风量大小实现一次调节船舶空调系统借助布风器对各舱室统一供风,由于各舱室距离空调系统远近不一,同步至各布风器的风量大小也不一致,需要对出风量进行调节,在空调系统布风器箱体进风时,可通过调节一次调节结构的手轮经旋转调节杆带动调节管在进风管上移动,使调节管的调节孔与进风管的进风孔对应成闭合或部分联通或完全接通状态,调节孔和进风孔的接通大小关系到对空调系统布风器进风量的大小,以此对空调系统的进风量大小实现一次调节;同时,通过调节二次调节机构的旋转经齿轮、齿条传动连杆带动阀板在进风管内移动,呈现前后滑动状态,使阀板处于静风管管壁进风孔段不同位置,调节连通箱体的进风孔数量,对空调系统布风器进风量大小,由此对空调系统布风器进风量大小实现二次调节,利用一次、二次调节配合能有效控制空调系统的进风大小,从而调节空调系统的出风量大小,确保各舱室送风量平衡。具体设计:一次调节机构包括手轮和旋转调节杆,手轮经旋转调节杆连接调节管;二次调节机构包括旋钮、齿轮、齿条和连杆,旋钮设置于出风管口,旋钮经齿轮转动连接齿条一端,齿条另一端连接杆一段,连接杆另一端连接阀板。预计效果:两个调节机构的多级调控实现布风器的送风量平衡,有利于节能降耗,减少浪费。(2)温度自动调节在船舶空调系统布风器工作时,压差传感器探测进风管进风信号,温度传感器探测进风管进风温度,船员根据需要设定房间温度,当空调系统布风器进风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或房间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加热通道内的加热管不工作;当空调系统布风器进风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或房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加热管开启工作,加热到设定温度时,加热管关闭;空调系统布风器出风温度的调节由进风管进风和加热管共同调节,避免冷热风管调节的复杂结构,降低生产和安装成本。具体设计:进风管关口设置温度传感器,进风管上设置压差传感器,箱体内腔由折流板分隔成依次连通的进风腔、加热通道和出风腔,进风管经进风孔和调节孔连通进风腔,加热通道内设有加热管,温度传感器连接加热管,出风腔连通出风管,出风管上设置散流器,其中散流器为五面孔板结构。预计效果:不同舱室对空调系统的布风器温度要求不一致,由温度传感器探测进风管进风温度、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三者共同决定箱体加热管的启闭,利用加热通道内加热管对送风高效加热,实现布风器出风温度的有效调节。(3)电源自动复位根据设计结果,当加热管温度大于70℃时,70℃温控器自动切断加热管电源复位,当出现异常时,或加热管温度大于110℃时,110℃熔断器将自动切断加热管电源复位,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耗能,达到节能效果,还能进一步确保空调系统的使用安全。具体设计:加热管上设置70℃的温控器和110℃的熔断器,其中箱体上还要设置玻璃棉。预计效果:利用70℃温控器和110℃熔断器的安全保护,预防布风器由于温度失控引发的安全隐患。4.2设计负荷确定。在节能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功能及效果的实现,还要考虑其整体负荷情况。在传统的船舶空调负荷计算中,通常选取估算法,但是,所得负荷值往往偏大。在实际过程中,相关设备的容量一般又按全负荷条件来选定,同时,还要加上固定的的裕量。这样层层叠加下来,估算的设备容量远远超出实际值。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空调系统大多数时间都在部分负荷下进行工作,这就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费。因此,设计负荷要依靠精确计算来确定,尽量不用估算法,在保证满足运行负荷要求的前提下,选取尽可能小的裕量,并选用可调节负荷的机型以满足变工况需求,既能满足船舶规范的要求,又达到节能的目的。

5结语

本次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研究,采用了带有一次、二次调节机构共同调节空调系统布风器进风量,配合布风器内加热管控制布风器出风温度,实现空调系统布风器出风量大小和出风温度的平衡调节,本设计方案所述船舶空调系统布风器研究解构简单、紧凑,操作便捷,适应成本低,节能降耗,安全性高,满足了船舶行业对空调系统的舒适度调节要求及节能要求,具备极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恩海,蒋园园,潘嘉信,刘诗琦.船舶空调系统方案节能设计研究[j].节能,2017,36(02):36-38 70 3.

[2]李崇,李亚文.船舶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8):77.

[3]沈雅钧.船舶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05):465-469.

[4]张建华,阚安康,韩厚德.船舶中央空调系统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j].上海造船,2011(01):59-61.

成本调节范文篇10

关键词:纺织空调空调系统冷源

现代纺织空调是随着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其主要任务是在生产车间内创造和保持满足一定要求的空气条件,使车间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流动速度、含尘浓度与新鲜度能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不因室外空气参数和室内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纺织空气调节的作用一般有两个:其一、满足纺织生产工艺所适合的温度、湿度条件;其二、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1]。

建厂之初,在前苏联的纺织空调理论基础上,从前苏联引进技术,仿制其设备,初步建立了纺织企业空调系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完善,纺织空调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企业运作市场化,纺织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纺织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工艺、新品种、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仿造、创新,加上企业利润率促使为其配套的纺织空调改造进入了鼎盛时期。新世纪以后、特别是去年以来,“非典”困扰,纺织行业面临原棉大幅涨价、出口退税率降低、设备与机配件涨价、职工工资成本上涨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企业的利润率下降,直接造成纺织空调的停滞甚至倒退,但这也恰好为其迎难而上、改革创新提供了动力;新的阶段纺织空调如何以较小的成本不断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下面从纺织空调的发展及运行节能措施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空调设备的更新换代:

1.1风机是空调系统的核心设备,纺织空调原来使用的大多为仿苏制y系列轴流风机,其特点是风量小、耗电大、效率低,皮带传动,运行成本高,有时还会形成“煤灰纱”,影响产品质量。后来改造为fz系列轴流风机后,电机轴与风叶直联,不需要皮带传动,提高了运行效率,且为双速风机,有高、低两种转速可满足不同季节车间的需要,降低了运行成本,而且便于检修,很快得到了推广。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些更加便于调节、节能的风机控制装置,其一是改造为变频调速风机,这无论是加装变频调速器、还是加装无级变速调控系统,都能使调节工对风量的调节更自如、实现按需调节,并可节能;其二是运用plc技术实现对风机、水泵等空调设备的统一控制、自动运行,使各设备的动作、运行情况完全以满足生产需求为目标,在中枢的集中指挥下自行调节,进一步可使无人调节成为现实。但是由于这两种改造的费用昂贵,使其广泛应用受到了局限,所以大多是试验性质,其实施还需要不断改进和探讨。

1.2洗涤室是纺织空调对空气进行加湿、去湿、降温的主要场所,其发展也经历了从单一顺喷到顺喷加逆喷到对喷形式、从双螺旋离心喷嘴到fl旋流喷嘴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使喷出的水滴更细小,喷射角度更大,水雾的覆盖面更大;对喷形成的水幕,使喷出的水滴利用相互碰撞变得更细、雾化程度更好,空调室横断面形成的水幕使空气通过洗涤室时的热湿交换时间更长、更充分,从而使空气调节能力得到了提高,目前在国内这类喷排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1.3挡水板由原来的四折90°铁皮挡水板改为双波纹玻璃钢挡水板。挡水板的间距由原来的50mm改为30-35mm,折角由90°改为120°,由原来的平面改为波纹。这样折角的变大更有利于减少水运动的阻力,延长了水与空气的分离时间,挡水板间距的变小更有利于通风阻水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减轻了检修工的劳动强度。回风窗由原来的人工定时清扫改为电动或水洗的自动清扫,大大减轻了清扫的工作量,提高了清扫效果,有利于空调回风的利用,不仅节能、而且空调的效果更好。

2.空调用冷源的多元化:

纺织空调用冷源最初多为自然冷源,抽取来自于大自然中的地下水(部分地区使用江、河、湖、海水),后来开始使用地下水和人工制冷的冷媒水两种。从八十年代起,利用深井冬灌(储存)夏用(抽取)这一价格低廉、效果明显的办法来获取空调用冷源,改善了冷源结构,降低了冷源成本,促进了其大范围应用和推广。

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生产工艺和操作人员舒适性对空调要求的提高,人工冷源的使用比重也逐渐增加,蒸喷冷水机组、螺杆冷水机组、离心冷水机组和溴化锂冷水机组开始成为制造空调用冷源的主要设备。但为了减少能源消耗费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空调用冷源还是人工冷源为主、自然冷源补充以及分质供应。普遍的做法是,在冬季当室外温度低于5℃时把自来水或经过过滤的空调回水灌入深井中,利用深层土壤导热系数小的特点,把大量低温水储存在深井中;在夏季高温时,将储存在深井中的较低温度的水提出。使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位逐年下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地下水位开始回升或保持平衡。

在分质供水、闭式循环的空调水系统方面,较低温度的水首先送纺部如细纱等热负荷和去湿要求高的车间空调使用,然后转供织部车间空调降温使用,回收后一部分经过滤再制冷降温后,又送纺部空调循环使用;另一部分作为冷却补充水循环使用,多余的水处理后供非饮用水用。这样可以分质用水、重复利用,节约大量的水源。

3.节约空调用能、降低调节成本:

纺织生产过程中空调消耗的主要能源为水、电、蒸汽。为了增加企业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是空调专业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空调运行节能及合理利用能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风机和水泵是空调调节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也是节能的重点。选择合适的空调风机和水泵,尽可能减少设计富余量,避免大马拉小车。同时把风机电机改为双速电机,从而改变了一年四季空调风机只能有一种转速运行的情况,实现了调节工可根据气象天气条件和生产工艺变化,自主控制空调设备送风量。坚持实施这种措施,可节约这部分总电耗的30%左右。在冬季或室外天气条件允许时适当关闭多套空调设备中的少数设备,满足车间生产的基本温湿度需要,节能效果更佳。

3.2布机、准备等织部车间空调由于对相对湿度的要求比细纱等纺部车间大,因此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各企业都将空调的设备能力开足,有时还配合喷雾等局部加湿装置,耗费大量的能源。以拥有3000台织机的布机车间为例,空调送风设备和喷雾空压机设备的电机功率之比为805kw(高速)/506kw(低速):100kw,可见节能的潜力还在于空调送风设备。在目前生产车间要求不关闭喷雾的情况下,室外天气条件允许时,适当关闭空调送风设备,同时增加送风系统内的喷雾加湿能力,既满足了车间工艺温湿度需要和卫生要求,又节约了大量能源,还尽最大努力避免了加湿不均匀的问题。

3.3合理使用回风和室外风。众所周知,合理使用回风和室外风是纺织空调节能调节和增强温湿度调节能力的有效手段。无论是空调回风和除尘等工艺回风,还是室外风,只要有针对性地适时、合理地综合利用不仅有益于节能,而且对控制生产车间温湿度也大有好处。难以想象,一个不能正确使用回风和室外风的空调系统,要达到需要的温湿度环境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3.4空调用冷热源的合理使用也是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空调调节要注意多种冷热源并用,既要注意对优质冷热源的合理利用,又要加强对余热、余冷等劣质、废弃冷热源的综合使用。同时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注意深井冬灌夏用等成熟的冷热源使用节能措施的贯彻落实,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3.5在纺部工序结合工艺设备加强局部排风罩和排风管道的管理,注意其密封性与使用效果,使余热、余湿等在不同的季节外排或回用,节省空调调节用能,且对调节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其他因素的影响:

4.1提高空调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经过多年改进,各企业空调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分质供水、循环使用已成为较为成熟的纺织空调供水系统。但随着地下水、特别是城市地下水的限采、禁采,地下深井水提取量减少,使用水温较高的自来水,原来能够根据水源温度多次使用的空调用水,一次使用之后不得不作为机组冷却用水,或者经过滤、消毒后送职工浴池、卫生间、绿化等非饮用水系统使用。水温升高使其使用效率大打折扣,能源费用也会随之有所增加。

4.2在纺织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纺织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由于空调能耗占纺织综合能耗的30%,所以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空调能耗在纺织综合能耗中的比例、降低生产成本,精心调节、合理使用空调设备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企业产品类同,市场使各类企业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无论是企业整体调度、统一运作,还是车间承包独立经营,都迫使经营者不得不认真核算生产成本,减少空调能耗成为一个重要方面。空调运行管理也由过去的以空调温湿度指标考核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满足生产工艺需要为主、空调温湿度指标考核为副。伴随着这种变化,一方面对空调相关工种的调节手段、技术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调节操作人员随时满足不断变化的生产工艺等诸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空调运行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同样的产品和质量,你的产品中所含的空调能耗费用较高、产品的制造成本相对就高,市场竞争能力势必降低。因而,适时调整空调设备的运行台时,在满足生产工艺温湿度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空调设备的运行台数和运行时间,减少这部分能耗费用,进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空调操作人员更应提高责任心,加强巡回检查调节,针对车间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对于个别区域要喷雾、单通风等辅助调节手段并用,力求花费较少的能耗费用来达到最佳的温湿度效果。同时,防止过分强调节约能源而使生产车间温湿度状况恶化,严重危及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这些都是新阶段空调调节方面的新特点、新变化。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出,纺织空调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同时,为适应纺织产品逐渐形成的多品种、多批量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的成本要求,空调设备的节能运行也成为纺织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