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21 19:48:50

儿科学

儿科学范文篇1

通过许许多多的科学教育,使孩子懂得,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教育,从小培养实事求是的好习惯。幼儿科学教育,它包含着培养幼儿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的丰富内容。这在大班尤其突出。例如:在讲地球旋转、太阳和影子变化的关系时,早上一入园就观察太阳在什么地方升起,并用粉笔在地上画下自己的影子,每隔2小时让孩子们记录一次,到离园的时候,他们惊喜地发现,早上的太阳与中午、傍晚的太阳位置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影子由长———短———长,方向也变了,使他们真正感到地球是运动的,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在讲四季变化时,要让幼儿从动植物的变化与人们的活动、服饰认识四季,从而懂得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在讲青蛙的生长过程、蚕的生长过程、有趣的弹力、水的三态变化和物体沉浮等等时,让幼儿在亲自操作、观察过程中体会、发现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消除迷信和偏见,培养实事求是、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品质,并为他们今后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总之,要用科学的原理给幼儿解释他们周围的事物和发生的一些现象。

(二)培养幼儿爱的能力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很多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似乎存在某些欠缺:开着奥迪车,却不知道母亲常年卖血;很小的孩子,对于流浪街头的乞讨人员,在行为上充满了鄙夷和蔑视;珍爱动物,煮三只鸡蛋,可以分给狗两只,而对父母却很吝啬;生活标准很高,心理承受能力却很低......通过科学教育,使幼儿了解我国历史、物产、著名的科学家、英雄人物,激发幼儿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让他们真正理解父母的辛劳。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那么,对于幼儿来说,爱祖国教育应当达到怎样的深度和广度才算完成了教育任务?我认为,幼儿园的爱祖国教育是受幼儿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制约的,它只能是最初步的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其基本要求在于对家乡和亲人的依恋感;对所能理解的祖国成就的朦胧的自豪感;对本民族传统的亲切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从来不像镜子那样简单的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先前形成的感受、经验、观点、动机、需要必然会影响以后的认识。

幼年时期对家乡的依恋、对祖国的自豪、对本民族文化的亲切喜爱的情感,必将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定势,这种牢固、深刻的痕迹会成为幼儿长大时学国广博文化的强大动力之一,成为以后建立爱国主义品德的基础,成为幼儿个性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幼儿来说,枯燥无味的说教,他们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对祖国这个概念他们一时无法理解,所以,只有通过一些具体、生动、形象的科学教育,使幼儿真实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家乡的可爱、祖国的伟大。如:对“三·八”节的认识,从而培养对母亲的爱;在认识纸、火、筷子……中,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在热爱家乡的教育中,通过引导幼儿认识家乡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主要建筑等,逐步扩大幼儿的视野,让幼儿从所见所闻中真正感受到家乡的可爱、祖国的伟大。在大班还可介绍“我国有世界上最原始的弓箭”、“我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大炮筒”等等,这些材料的内容有的很激动人心,很实用。还可以让每个幼儿谈自己去过的地方和自己的家乡,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并贴上这些地方的特产。这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有力、新鲜、生动,幼儿易于接受,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也理解了。

儿科学范文篇2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

《儿科学》归属于临床医学中的二级学科,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还将不断向更深入的三级学科细化发展,同时不断派生出新的专业。与其他学科相比,儿科学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为儿科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是儿童,年龄分布跨度大,从出生到青春期结束,期间要经历身体及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医学将这个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儿童的解剖、生理病理、免疫和心理行为等基础医学方面以及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疗等临床医学方面,有别于成人,情况复杂、病情多样,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是评估儿童健康状况和疾病诊疗标准的需要衡量的因素。儿科学所涉及的内容不仅有医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范围较广。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选择上,要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对医学生未来将要从事的临床工作岗位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基于学生生源特点,并考虑到高职大专临床学生未来就业方向普遍为农村、社区或基层,为培养出适应未来医学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技能儿科医学人才,需要合理筛选和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选取儿科临床工作中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为必讲内容,如小儿肺炎、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腹泻病等,这些内容应做精讲;部分少见病、罕见病如锌缺乏症、硬肿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则可安排学生自学;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如腹泻病里涉及到的小儿液体疗法、人工喂养里的奶粉配比等问题除了课堂传统教学以外,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课堂病例讨论,并监督课后复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有一些疾病如胃溃疡、急性中毒、寄生虫病等在其他科目中均有讲授,为了避免学科间不必要的重复,节省教学时数,优化教学大纲时便可将此内容定为自学,通过精简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减少重复,进一步拓宽了医学生的专业培养口径[1]。

三教学资源

《儿科学》教学资源丰富,随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本课程除了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郑惠主编第七版《儿科学》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专用教材外,多媒体课件、教案、教学大纲、课后习题集、案例、实训项目等已全部整理完成,相关资料齐全,满足儿科学教学需要,整个课程不断得到充实,具有更强的辐射作用。在老一辈教师们的带领下,儿科学教研室的教学水平、科研工作不断得到提高,新一代儿科学教师在教学理念、方法、手段、模式上对课程进行改革和优化设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儿科学医学人才的培养。网络交互平台的建设也在计划中,以后将会把儿科学的所有教学资源上传网络,学生可通过网站进行自助学习,网络答疑、专题讨论、意见反馈、教学效果调查等,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多方位互动交流,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线上学习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完全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教师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实际,去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提高教学质量。[2]儿科学是临床学科中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不同于一般的医学基础学科,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传统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学生则以被动记忆及知识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作为临床医生所应具备的临床思维,没有较好的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和积极创造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前人的经验,将已有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些方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如以下:(一)直观教学法。是指运用实物、图像、模型、版画等引导医学生从文字描述到立体形态重建的桥梁作用,从而服务于教学[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帮助理解和记忆琐碎、抽象的儿科学知识;(二)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包括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和总结几个环节。首先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自学、自练,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重点、发现难点并提出问题,在练习与相互讨论中得出结论,之后再由教师对重点、难点部分进行精讲、示范或辅导答疑,做出课堂总结与评价。学导式教学法把教学重点由“教”转移到“学”,即将讲堂变为学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和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尝试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此法同时较好的解决了教学内容膨胀与教学时间不足的矛盾[4];(三)病案教学法,是案例教学在临床儿科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即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尝试。具体操作上,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儿童常见的典型病例,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围绕病例展开讨论,然后提出诊疗意见,教师点评。这种模式要求所选病例须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通过对病例解析,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培养临床思维[5]。因此在儿科学的教学中完全有必要实施病案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

医学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性学科,临床综合能力的判断是临床医学人才专业素质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并已成为衡量和评价医学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9]。综上所述,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体现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资源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其临床逻辑思维、科研创新等综合素质,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淑艳,孙海英,宋辰斐,薛征.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医儿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7):98-99.

[2]付玉娟,何俊仕,张旭东,张静.现代教学方式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1):230.

[3]肖湘,贺加,赵先英,李明春.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04):612-614.

[4]李燕燕.学导式教学法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09,22(04):502-503.

[5]沈小春.运用实例讲解提高儿科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74-75.

[6]佟淑平,杜闻博,吕福云,耿婉如,田小东.临床医学生本科阶段呼吸内科实习教学方法探索[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0):153-154.

儿科学范文篇3

[关键词]三全育人;ssp教学;中医儿科学

“三全育人”是指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为模式的现代课程思政理念,有利于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综合提升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水平。“三全育人”理念契合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思想,符合中医学高校教育的理论体系。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特殊的临床学科,既有中医学临床课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又有小儿“哑科”的特殊之处。中医儿科学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外,人文素养、以人为本的优秀医德医风也占有同等地位。同时,中医儿科学还需要医者有良好的耐心、细心以及诚心。学生标准化病人(ssp)教学以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儿科临床不同角色的特点,身临其境地感受患儿、家属、医者之间的现实问题,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多元化融合。ssp教学是“三全育人”理念与临床课程实际需要的融合创新,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儿科学高端人才。

1“三全育人”理念符合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

高校教育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核心部分,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展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文化传承者和实践者的必要因素,是做好其他高校工作的前提[1]。高校对中医人才的培养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严格落实“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2]。“三全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为教育核心,使课程思政内容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符合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切实需要。徐张杰等[3]以“三全育人”为指导,进行中医临床课程的思政教育改革建设探索,雷磊等[4]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探索中医妇产科学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创新改革。同时徐凯等[5]研究发现“三全育人”理念在中医课程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模式的优化,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指导,中医院校纷纷探索课程思政在各专业教学中的融合,使得教学与课程思政形成协同效应,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为宗旨,培养专业知识过硬、医德医风优良的综合素质医学人才[6-7]。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加之中医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的突出优势,结合“三全育人”的理念,更加有利于中医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学生们的大医情怀以及对中医文化的自信[8]。

2“三全育人”理念与中医学整体观良好契合

实践证实,“三全育人”的这种理念与中医学整体观思想良好契合,在中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融合“三全育人”理念,有望实现医教协同、因材施教,培养知行合一、见微知著、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中医人才[9]。区别于既往单纯课程思政存在“生硬”“片面”等不足之处,“三全育人”以“整体观”为导向,强调课程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全方位,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10]。结合中医学自身专业特点,形成学校、医院、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中医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中医学天人合一、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的传统理念,以及中医经典医家思想、事迹等,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家国人文情怀、大医精诚品质、守正创新的初心和使命,让学生的思想境界逐步从“学医术”“悟医德”升华到“行大爱”,实现中医学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授课目标的融通[11-12]。

3ssp教学符合中医儿科学教学需要

ssp教学属于情境模拟教学范畴,是为临床医学课程教育量身定制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现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创新内容。其结合临床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完整模拟临床诊疗过程,包括患者、家属、医师的角色扮演,以及患者就诊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展现,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病史采集、中医望闻切诊、西医体格检查、中医辨病辨证、遣方用药、病历书写、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临床综合能力[13]。ssp教学模式为培养符合实用型、技能型的中医临床人才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让学生切身融入临床诊疗程序的模拟情境,直观地感受临床实际状态,学生们可通过这种参与感增强自身的自主能动性,并提升专业学习的兴趣性。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体现,以及以医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出既能“动口”,又能“动手”的综合中医人才,避免“高分低能”的存在。同时,通过在高校教学、规培教育等群体的实践研究,实际验证了ssp教学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14-16]。

4“三全育人”理念下ssp教学与中医儿科学的融合具有良好实践探索意义

中医儿科作为“哑科”,临床诊疗过程相对于成人内科具有一定难度,尤其在病史采集、医患沟通方面困难重重。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ssp教学的融合可使中医儿科学的临床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通过情境模拟,使得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从家属、患儿、医师不同的角度切实体验中医儿科临床诊疗过程。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换位思考家属及患儿的需求和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共情能力、人文关怀精神的修养。将“三全育人”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理念融汇贯穿ssp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模拟过程中融入医德医风素养,培养临床以人为本的执行理念。二者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大医精诚”的全面型优秀中医儿科临床人才。张丽丽等[17]、刘平辉等[18]结合儿科学的临床特点,对儿科护理以及临床实习同学实行ssp教学,结果提示ssp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儿科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医患沟通等临床综合素养。“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的ssp教学有利于学生们早期接触临床,开阔学生临床思维,提高医患沟通、四诊采集、临床查体等能力,为正式进入临床做好准备。孙丽平等[19]基于“三全育人”的培养理念,将国医大师王烈教授的学术思想作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于中医儿科教学,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儿科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刘丽婷等[20]以课程思政为指导思想,将ssp教学运用于中医内科学本科教学过程中,研究表明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思维、技能等多方面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医患沟通以及医学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等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仁心仁术、患者为本的医德修养。这为融合了“三全育人”理念的ssp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支撑依据。基于此,笔者拟以“三全育人”为理念,以我校中医儿科学本科班为研究对象,探索ssp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优势,有望获得可靠进展。

5结语

综上,课程思政元素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ssp教学生动直观,对于临床技能、思维提升效果优良,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对中医儿科专业的热爱,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探索专业知识,可有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三全育人”理念作为目前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导思想,有别与既往课程思政内容“生硬”“单一”的插入课程教学,学生学习热情不足的问题,其结合课程实际循序渐进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全程。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合进ssp教学过程,契合中医的整体观,学生可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提升。基于“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将ssp融入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中医儿科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蓉,楼天晓,刘样,等.“三全育人”理念下医教协同开展《针灸学》课程思政实践之探析[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4):111-112.

[2]彭锋,陈伟炜.中医药院校二级院系“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1):27-30.

[3]徐张杰,区锏,桂雄斌,等.三全育人视角下中医临床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3):147-150.

[4]雷磊,邓敦.基于高校三全育人新理念探索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5):18-20.

[5]徐凯,李庆林,车志远,等.“三全育人”视野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就业模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185-188.

[6]杨永刚,高一人,王健,等.新时期中医院校“三全育人”教育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管理,2020,6(6):550-554.

[7]孙美灵,宋素花,刘亚娟,等.温病学教学中的“三全育人”战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5):90-92.

[8]徐桂华,王明强,狄留庆,等.抗疫齐动员育人不断线———构建“三全育人”线上教育教学新模式[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1):1-4.

[9]李雪晶,葛金文,周小江.中医整体观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探析[j].高教学刊,2021,7(14):149-152,157.

儿科学范文篇4

根据五年制中医学专业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学时安排和具体情况,对教学大纲进行了更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整合、增减等处理:(1)目前使用的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医儿科学》,该教材由汪受传、虞坚尔主编。教材具用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充分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适合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2)一些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为必讲内容,如肺炎喘嗽、哮喘病、泄泻病等。安排学生自学临床少见病、罕见病如寄生虫病、胎怯病、硬肿症。(3)个别疾病虽然常见,但与其他疾病相似或学生较易理解,如咳嗽病、奶麻等,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论学习。(4)部分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和疾病,如腹泻病涉及的小儿液体疗法、小儿惊风等作为教学中的难点进行讲解。(5)“多发性抽搐症”这一节多年来在儿科及针灸学均有讲授,为了避免学科间不必要的重复,节省教学时数,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将此节定为自学内容。通过精简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减少重复,进一步拓宽了医学生的专业培养口径。

2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世纪对医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具备广泛的专业技能、扎实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自学、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及较广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创新意识。为此,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特点,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1)自主学习:对于教材中要求熟悉和了解的部分章节如便秘病、鹅口疮等以此种方式要求学生自学,教师采取答疑、总结等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解答和归纳总结。2)小组讨论。分两种情况进行。(1)对学生不分专业的给予同一问题进行讨论,如“你如何理解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儿科有何特点?”、“对小儿推拿疗法有何认识?”。(2)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方案。如第七章肝系疾病的第三节癫痫,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可提出以下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并解答:①本病除与晕厥、癔病性发作鉴别外,还可和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其鉴别要点有哪些?②本病治疗上有哪些单方验方?而对于针推专业学生可提出以下问题:①癫痫发作期和缓解期取穴有何异同?②《千金药方》中的“十三鬼穴”为哪些穴位?3)病例分析。教师结合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给予学生典型病例,各小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如肺炎喘嗽和咳嗽病通过实际病例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疾病诊治的理解和区分。4)情景模拟。借助大学实训室、模拟人系统,模拟儿科常见急症如高热惊厥、哮喘持续状态等,检验学生对急重症处理的能力。

3重视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中医儿科学作为临床主干课程建立了本科生临床导师制度,在学生科室轮转学习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配备1~2名临床教师,对学生技能、临床思维和职业规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强化。同时,聘请老中医工作室成员担任“中医学专业优秀本科生个性化培养计划”临床导师,并在基础学习阶段就予介入。学生经实训考核后,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实习教学中采取:入科告知—实际讲解—学生侍诊或独立操作—出科考试的程序模式。通过实习,带教老师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并利用教学录像、典型病例讨论等方法强化和锻炼学生的临床能力,使学生在采集病史、查体、书写病历、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及独立分析处理病人等方面得到提高。

4建立网络课程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通中医儿科学网络课程,提供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实验指导、练习自测、参考文献、外文资料及现场教学录象等,开辟了中医儿科学的专门网页,补充和丰富教学手段,网络教学资源定期予以更新。(1)将相关教学资料上网公布,如教案、教学幻灯片、网络课件、参考文献等,以供学生自学或深入学习。(2)编写了中医儿科学相关病证的思考题和病案分析题,供学生讨论、练习,提高其辨证思维能力和对中医儿科学理论的进一步理解。(3)公布部分教授上课、查房、讲座的录像,以供学生观摩学习。开设教师e-mail与学生交流,加大互动力度,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解答,并反馈回课堂教学作为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网络沟通,使教学变成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成为课堂问题教学的内容,使教学水平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提高。

5改革考试评价方式实施教考分离

儿科学范文篇5

[关键词]参与式学习;谁是卧底;教学应用;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儿科学导论

《儿科学导论》是儿科学专业重要的临床课程之一,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传统《儿科学导论》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而忽略“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思维创造性。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更行之有效地引领学生做到高效的课前自学、课中内化及课后深化需要改革与创新。“谁是卧底”是一款深受年轻人喜欢的游戏。有学者将其应用于中等教育的教学中发现该游戏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创造力[1]。然而,如何将该娱乐游戏转化为教育游戏未见科学合理的设计,将其应用于医学高等教育领域也缺乏有效指引[2-4]。笔者将以《儿科学导论》为例,结合“谁是卧底”的游戏特点,将其应用于医学疾病的教学中并验证教学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2020级儿科系本科生53名,随机分为对照组30名和试验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试验组采用“谁是卧底”游戏教学法贯穿教学全周期以推动学生参与式学习,授课教师经过教研室统一培训、集体备课,课时、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一致。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法对《儿科学导论》课程进行教学设计,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教学目标出发,针对课程所涉及的核心症状及对应的疾病主要以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传授。包括咳嗽(支气管异物、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手足口、猩红热、川崎病),腹泻(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呕吐(婴儿肠套叠、细菌性痢疾),腹痛(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包块(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瘤、颈部脓肿)

1.2.2试验组

试验组按照“谁是卧底”教学法对《儿科学导论》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游戏前,教师进行预授课并对游戏环节进行合理性分析,通过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游戏规则。游戏中,课堂游戏环节如下:(1)学生10名,每人随机抽取一种疾病,7~8名学生抽取疾病相同,此组玩家为“平民”;另有2~3名学生抽到与之鉴别的疾病,此组玩家为“卧底”。(2)每人用一句话描述抽到的疾病,所有玩家描述完毕为一轮。每轮结束时,玩家票选出卧底,得票多者出局。直至最后“存活”的卧底数量大于或等于平民数量时,卧底胜利,否则平民胜利。游戏后,围观的学生参与游戏复盘、点评,梳理疾病知识要点。

1.2.3评价指标

成绩:包括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阶段性总成绩;发放问卷测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评分:参考srssdl自评表[5]。包括学习意识、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及人际关系5个维度。可以有效且充分地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分值越高能力越强[6-7]。发放问卷测评课堂满意度评分:参考文献[8-9]的学习成效量表。包含教学环节安排、课堂氛围情况、学习兴趣提升、课程参与度及课程目标达成5个指标。

1.3统计学处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成绩比较

试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阶段性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比较

试验组在学习意识、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学习反馈、人际关系5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两组学生对课堂满意度比较

课堂满意度评价中,试验组学生教学环节安排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课堂氛围情况、学习兴趣提升、课程参与程度和课程目标达成指标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3.讨论

《儿科学导论》涉及疾病种类多、难度大,学生学习困难。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影响,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学习并形成正向反馈的机会。课程重难点无法内化,导致学生在实战中易出现知识点遗漏及类似疾病混淆等问题。而是否可以通过引入“谁是卧底”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文献调研。有学者对“谁是卧底”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91.7%的学生将其选作最喜欢的教学游戏,证明该游戏作为翻转课堂媒介的趣味性[10]。也有学者通过化学教学及中职法语教学中的试验推导了它的有效性[11]。基于以上理论支持,本文探讨“谁是卧底”应用于《儿科学导论》教学的效果。学生在游戏中既要对自己手中疾病的特点进行思考,更要和他人的描述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种教师精心筛选和科学组织的方法促进浅层学习之上知识的再加工,对疾病病因、症状、体征及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深刻理解。学生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参与高质量游戏。这需要他们在课前主动预习,做好知识储备[3,12]。课中结合授课内容验证、梳理知识要点、师生互动;课中游戏阶段需要充分调动知识、勇于表达、生生互动;游戏结束及课后需二次整理、内化知识[11]。有学者将“谁是卧底”用于外语口语教学[1],证实其教学有利,但将其应用于医学知识的学习鲜有尝试。何勇[2]针对“谁是卧底”在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指出该方法可以促使学生梳理并辨析容意混淆的医学概念,但该研究仅限于理论推导,缺乏数据支持。有学者也早在2013年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医临床教学以增进学生对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发现可将主动学习率提高58%,考试合格率提高45%,但教学设计并非随机,观察指标较单一,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也缺乏有效验证。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不仅获得更好的成绩,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中的多维度评分也都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对课堂氛围及课程参与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明把该方法融入教学中的有效性。“谁是卧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及局限性。

(1)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易陷入困局:如果课前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加上部分学生对游戏陌生、积极性欠佳,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学生在游戏中出现描述偏离知识点、胡乱发言或盲目投票,最终影响教学进度及效果[13-14]。有研究也发现该问题并指出应当充分进行学情分析,评估学生兴趣度和专业水平,基于评估结果及课程核心知识点设置不同的词语类型。并仔细观察、互动,刺激学生主动参与,以便更好地对知识意义进行建构[10]。

(2)覆盖面不够,难以顾及所学生:由于每轮参与游戏的人数为10人,剩余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参与该如何保证不容忽视。该局限性在“密室逃脱”等游戏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均有体现,但如何降低影响未见报道[15]。

(3)摆脱游戏形式,摆正游戏教学与日常教学的关系:脱离教学本质,以二元对立的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游戏和教学将导致该创新重娱轻教、流于形式。在教育中避免滥用游戏并将二者真正的融合仍需突破[16-18]。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4)在前期进行了模拟课堂,并完成学情评估明确学生愿意配合教师进行创新。教师对游戏前教学内容、游戏中关键词选择及游戏的推进方式也进行精心设计,严格把控游戏节奏。

(5)结合游戏和教学的特性,一方面创新课程实行小班制教学,每个班学生控制在25~30人,游戏中每个选手均配有观众帮其复盘,保证观众全程跟随玩家一起思考和估词。另外一方面,要求观众在游戏结束后将选手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两方面的有效约束能极大激发他们的参与。

(6)前期反复打磨游戏环节及串词,推敲内容相关性、游戏可实施性、趣味性及最终教学目的达成率。另一方面,游戏后学生的讲述、老师的总结及师生讨论、生生互动能保证参与式学习与知识归纳的有效结合。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兴趣的激活、学生思维的培养相适应。本教学实践结果表明以“参与式学习”为核心,“谁是卧底”为载体来推动医学疾病的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及课堂满意度[19]。

参考文献

[1]刘佳.“谁是卧底”游戏在外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以中职法语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14):140-141.

[2]何勇.“谁是卧底”游戏在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4):99-101.

[3]成童童,胡培培,徐文平.游戏化教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2(1):136-138.

[4]任凯,陈小莉,郭欣,等.“谁是卧底”在翻转课堂课后深化阶段中的应用——以陈述性知识“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58-59.

[5]孙春意,卿清,李岱株,等.自我导向学习理论结合翻转课堂对《妇产科学》教学过程中srssdl评分及理论成绩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41(2):153-157.

[7]李春华,杨京儒,赵翠霞,等.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在护理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1):115-120.

[8]魏云英,魏金铠,赵永辰,等.实习护生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及学习成效的相关性[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2):3670-3672.

[9]楚磊,石磊,程思,等.boppps教学模式在运动系统疾病整合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9):1557-1559.

[10]桂一星.“谁是卧底”游戏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9):82,84.

[11]陈滢洁,郑柳萍.利用游戏化教学促进“微粒观”建构——以“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58-62.

儿科学范文篇6

为了在今后的医学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有效帮助,就更应该对儿科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行进一步强化,特别是广大教师在对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的环节中,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1.1建立儿科学临床病例讨论体系。儿科学中临床病例讨论系统的构建目的主要是为医学生在学习环节中能提供大量的临床病例,在对典型病例的学习中进一步提升自身临床实践的能力,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获取更有效的发展。该体系中要能准确地提供从疾病到大纲浏览、教材学习和病例学习的相关内容,最后还要确保学生能在学习中进行自测,将自主学习流程进行有效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的自由组合,进一步推动和开展互动式的病例学习。从当前病例的背景中进行学习,更有效的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并将其最终的教学目的,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帮助学生们认识和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2]。1.2儿科学网络模拟考试系统。在网络中进行考试系统的创设实际上也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考察的重要方式。随机对考试试题进行抽取,即时生成考试试卷,即时获取考试成绩也是这一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传统的考试模式影响下,由于医患矛盾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医患问题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困难[3]。在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技术下的儿科学模拟考试系统中,可以借助典型案例创设一个模拟性质的临床治疗方案和环境,同时需要在固定的时间要求下,更好的对模拟病人的症状进行研究,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展示相应检查结果,通过结果制定更完善的诊断方案。在此环节中的工作背景下,学生对于每个环节的诊疗工作也将更为明确,有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1.3儿科学临床教学图库素材采集系统。为了对当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范围进行拓展,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儿科学的临床教学图库素材采集系统要进一步收集对于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的教学案例图片,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对视频资源进行规范采集,实现合理化储存,这样医学生也可以在借助医学临床资源进行临床医学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4]。

2儿科学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建设中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2.1落实和完善“三基、三严、三早”的教学原则和传统,从而在科学的教学方式下探索一段更具备现代化教学方向,为广大工作人员的培养提供更为准确的方向和途径。2.2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应该充分展现儿科临床教学的特征,在此环节中也需要加强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更好的在此环节中实现对人文医学特点和临床知识学习进行全面结合,通过此种方式确保儿科工作和当前国际发展实现共同发展[5]。2.3将传统教学环节中的优点和现代信息教学的优势进行有效结合,在此背景下,儿科教学网站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此环节中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理想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全新学习方式和思维,因此这项工作的开展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也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更为完整的知识建构,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更有效的掌握儿科知识。在当前的学习环节中,充分展现了当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此种教学方式,将对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起到更为显著的帮助和影响,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和重视[6]。2.4推进和统一教材配套、系统性的实践教材编写。在工作的环节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更新和完善,通过此种方式将人机对话的形式更好的调动师生有效的师生互动。所以教师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对学生自主学习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从而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更积极的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以便将讨论型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更好的引进在课堂学习环节中。通过对当前教学模式的充分应用,发现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转变为学习中的计划者和执行者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更需要积极转变学习的主人。正是因为当前教学环节中,教学中学生要充分展现主体作用,所以更需要注重教学改革工作的发挥,以便为今后我国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儿科学的自主学习信息化发展环节中,学生可以适当发挥自身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效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问题,进一步分析这项教学工作所要发挥的深度。借助网络环境发展的儿科学资源共享和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也给当前我国医学工作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更为充分和完善的学习机会,在此种前提下,不仅丰富了典型的病案病例,同时对于广大学生临床的实践和考核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但是经过笔者的实际研究发现,当前很多医学工作者并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因此在今后的网络环境发展下,更需要充分建立网络环境平台的安全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积极和健康的空间,实现对医学临床实验和考核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古玉芬,李易娟,李晓瑜,等.基于网络环境的儿科学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解决的教学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7,62(6):258-259.

[2]唐普润,纪泽泉,朱美华,等.网络环境对儿科学互动式教学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1(7):14-15,48.

[3]宋秋容,胡燕平,李林平,等.《中华儿科杂志》刊载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各学组发文及被引统计[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8):630-633.

[4]林燕,李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发展沿革的探讨[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101-103,104.

[5]沈叙庄,罗燕芬,禹金蕊,等.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强化专业基础与临床培训模式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8):69-71.

儿科学范文篇7

一、教师活动收一点,幼儿活动放一点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科学课堂中,如果教师抓得过死,不利于幼儿自主发展;如果放得太松,则会降低探究的有效性。在幼儿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收放有度,松紧适当。幼儿始终是科学探究的主体,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保障幼儿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因此,要做到教师活动收一点,幼儿活动放一点。幼儿年幼无知、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等较弱,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指导,幼儿可能会得不到有效发展。在幼儿科学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把握住教师的主导点,控制好收放度。教师要做到少讲精讲,讲在关键处,控制讲授时间,为幼儿探究活动留出时空。幼儿活动中教师不要轻易干涉,该放手时要放手,以使幼儿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例如,《神奇的力》一课教学中,没有多讲什么,而是组织幼儿玩扔东西游戏、抛接物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物体的下落,体验物体下落有快慢,幼儿成为主动学习者。

二、观察指导收一点,观察感知放一点

“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会从这中间寻找奥秘。”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手段之一,观察能力是幼儿必备的科学素养。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不缺乏观察的兴趣,但缺少观察的方法和经验。为了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善于观察的人,要做幼儿观察道路上的引路人。在观察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观察指导收一点,观察感知放一点。教师对幼儿要适当指导,给幼儿讲清楚观察内容和目的,避免幼儿漫无目的地观察。要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指导他们有序、有重点地观察;要教幼儿边观察边记录,教师还要对于观察中的注意事项作出提醒,如注意观察的安全,观察中注意保护动植物的生命等。例如,在教学《观察液体》一课中,先引导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观察的方法,使幼儿懂得观察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子闻、用嘴尝。在介绍用鼻子闻的方法时,耐心细致的指导,边讲解边演示:不要把鼻子靠得太近,不要使劲猛吸,用手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子。还为幼儿讲解了用嘴尝的方法:用干净的吸管蘸一点液体,滴在舌尖上品尝,提醒幼儿不要用手指直接蘸取液体,对不明物体不要轻易用嘴尝。在幼儿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后,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物品,让他们去观察感知,做到行知统一。在幼儿观察时,教师要有耐心,确保幼儿观察感知的充分有效。

三、实验指导收一点,操作探究放一点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实验能力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关键能力。对于刚刚接触科学的幼儿来说,实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有效的实验来自有效的指导,实验指导可以收一点,幼儿操作探究可以放一点。在实验仪器的功能与使用方法上需要教师的授予,在实验的方法与注意要求上需要教师的指点,以使幼儿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不要过多,要留出宝贵的时间让幼儿自主操作体验,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实验探究,从中发现科学奥秘,获得科学真理。例如,在教学《小灯泡亮了》一课中,向幼儿介绍了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实验材料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至于电路的连接方法和步骤没有详细讲解,而是让幼儿小组合作,自己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在幼儿动手操作时,不轻易指点,让他们自己探究,幼儿在合作中自己点亮了小灯泡。

四、知识教学收一点,思维培育放一点

儿科学范文篇8

若要发挥“引导式”科学精神教学方法的作用,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1)开发幼儿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幼儿思维能力是科学精神的保证,我国未来所需的人才是具备强烈的创新能力,能够以独特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新型人才。幼儿科学精神教学中就应以此为主题,设置培养计划。(2)强调学习态度,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态度。科学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做事态度,幼儿教学不仅要强调教学结果,而且要规范幼儿的学习态度,以实现幼儿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幼儿科学精神教学重在引导幼儿的行为,让幼儿能够学会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具备良好的态度。(3)将科学精神教学作为教学主线,合理规划科学培养课程。幼儿教学中要做到将科学精神作为主线,以实际课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幼儿科学精神的养成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应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科学精神教学。

2.设计科学精神的教学内容,构建

“引导式”课程构架幼儿园和教师要积极开展科学精神的教育研究,从全面和多层次的角度进行设计,为幼儿构建“引导式”课程构架,从而保证幼儿在幼儿园就能获得科学精神的全面发展,主要内容包括:(1)提高教育活动的灵活性,让幼儿快乐学习。科学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多,从复杂的航天知识到简单的数学公式,从人类文明到世界奇观,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些内容要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主,提高幼儿的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灵活性能够让幼儿对教师的引导产生积极的信号,从而不断地培养自身科学精神。(2)科学教育中注重设问引导,积极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知识有着很高的渴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设问为主,采取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成长,突出引导的作用要从教师讲课的每句话中体现。(3)专题式的教学模式,触发幼儿形成专门的科学意识。采取专题式的教学模式能促进科学教育的模块化,让幼儿在潜意识中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幼儿通过集中训练能够更好地养成科学探索的习惯,并保持持续的研究,为以后在社会中获得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3.强化幼儿的主体地位,合理组织

儿科学范文篇9

讲授法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对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进行讲解,以教师为主体,深入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前沿动态,系统掌握课程相关理论.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信息一次性传播.课堂讲授教学法重视知识的讲授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参与性不强,不能更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往往忙于应付考试,不能使学生真正灵活地掌握知识〔2〕.

2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比如,在讲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为什么维生素d缺乏时会出现骨骼畸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如果教师先给予提示:“应该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机理出发来分析和解答”,这样学生将会很快想到:维生素d缺乏时病人存在低血钙,机体为了尽可能纠正低血钙,使旧骨中钙盐释放入血,同时存在低血磷,导致骨矿化受阻,而最终出现骨骼畸形.这样安排教学,不至于出现学生茫然失措和答非所问等情况.教师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讨论之后给予总结式的讲解,这样会提高学生课堂吸收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病例教学法病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结合生动的、具体的实际案例,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儿科学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参与,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模拟临床典型案例作为基本教学材料,把学生带人实践教学仿真情境中〔3〕.如在讲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开始,引入典型病例,在复述完病例后提出为问题,(1)该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2)有哪些阳性体征?(3)本例患儿的病史特点是什么?(4)进一步确诊需做什么检查?(5)应与哪些病相鉴别?(6)请给出治疗原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具有生动、形象、直观,具有真实性,给学生一种真正走进临床的感觉,所学知识容易掌握.通过实际案例的列举,能增强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经常引入问题及实例,学生处于不断地思考状态,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同时,课堂引入典型病例,让学生不断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教学与实例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法中,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病例教学法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积累,促使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前准备和预习及其课堂讨论及交流,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病例教学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可有效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病例教学法列举的案例不能完全涵盖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教师除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等合理安排案例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专业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儿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儿科学范文篇10

在接受正式教育之前,孩子们对于他们看到的自然世界已经构造出了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所以,孩子们对于自然界的解释和想法通常和成人是不一样的,甚至是错误的。在一些文献中,孩子们的这些不同的概念叫做“前概念”、“迷思概念”、“错误概念”等。有大量的文献事实表明,孩子们是带着大量的先前概念走入正规教育的课堂的,这些概念会影响到孩子们后来的进一步学习,而且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即便经过老师的讲授,这些概念仍然会存在。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儿童的概念发展进行了研究,其中,概念转变理论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儿童可通过对原有概念的转变和重建来获得正确的概念。在针对儿童概念转变的策略上,很多研究者做了探索。对于幼儿园的教师们,应该了解概念转变导向教学的用法以及它的重要性,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重在发掘学生的前概念,消除学生的错误概念。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关注幼儿前概念,努力引导其接近科学概念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是可行且十分必要的。

2了解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关注幼儿的年龄差异

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末期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期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量是实物概念。从幼儿期的发展趋势看,下定义的水平随年龄增长有所提高。不会说或不会解词的人数在四岁前所占的比例较大,4~5岁以后有所缩小,5岁以后显著降低,而达到初步概念的人数,则在5岁以后显著增加。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科学概念的学习和获得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授科学概念方面,教师要了解幼儿科学概念发展的普遍情况,分析其概念发展的不同水平以及各水平的特点,重视幼儿的年龄和个体差异。教师应根据科学教育的总要求,制定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同时,要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逐步加深和提高要求。此外,教师还应在科学教育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学方法。

3重视幼儿课堂上科学活动的运用

幼儿掌握科学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漫长的建构过程,它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智慧的引导。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以主题的方式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更符合年幼儿童的学习特点。幼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范围、幼儿的基本经验,选择、生成不同的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幼儿教育要把幼儿探索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活动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程序中。科学活动的主题多以游戏方案的形式进行,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起幼儿的活动热情。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针对幼儿年龄的特点,需要合理地安排科学教育内容,多渠道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精心地指导科学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目的。

4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相结合

内隐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人类有两种学习方式: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外显学习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环境刺激作出恰当的反应。与外显学习相对,内隐学习是指人们自动地、无意识地获得某种规则,习得知识和技能。内隐学习是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儿童没有刻意地去学习规则,也没有意识到学习材料里隐含的规则,却在无意识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有研究者比较了两种教学方法对幼儿获得科学概念和科学解决技能的影响,这两种教学方法分别是反应性教学(rt)和反应性与显性教学的结合(rt ei)。实验结果发现,两种教学方法幼儿都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概念,而且反应性教学和显性教学结合组的儿童学习了更多的科学概念和词汇。这些发现表明,当显性教学和反应性教学结合一起运用时,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概念和科学问题解决技巧。也就是说,在教授新概念和词汇过程中,隐性和显性教学策略的结合比隐性教学策略更有效。

5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