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络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15 02:15:06
互联网络范文篇1
第一条为了促进*互联网络的发展,保障*互联网络域名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规范*互联网络域名系统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照国际上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域名注册服务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域名:是互联网络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与该计算机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应。
(二)中文域名:是指含有中文文字的域名。
(三)域名根服务器:是指承担域名体系中根节点功能的服务器。
(四)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是指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域名根服务器的机构。
(五)顶级域名:是指域名体系中根节点下的第一级域的名称。
(六)域名注册管理机构:是指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一个或多个顶级域名,并负责管理这些顶级域名以下各级域名注册服务的管理机构。
(七)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是指受理审核域名注册申请,完成域名在域名数据库中注册的服务机构。
第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采取任何手段妨碍我国境内互联网域名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域名管理
第五条信息产业部负责*互联网络域名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互联网络域名管理的规章及政策;
(二)制定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n和中文域名体系;
(三)管理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n和中文域名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
(四)管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置并运行域名根服务器的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
(五)监督管理域名注册服务;
(六)负责与域名有关的国际协调。
第六条我国互联网的域名体系由信息产业部以公告形式予以公布。根据域名发展的实际情况,信息产业部可以对互联网的域名体系作局部调整,重新公布。
第七条中文域名是我国域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产业部鼓励和支持中文域名系统的技术研究和逐步推广应用。
第八条域名管理采用逐级管理方式。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各级域名持有者根据本办法及相关规定的要求,负责其下一级域名的注册管理及服务。
第九条域名注册管理机构负责运行和管理相应的域名系统,维护域名数据库,授权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提供域名注册服务。主要职责包括:
(一)运行、维护和管理相应顶级域名服务器和数据库,保证域名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二)根据本办法制定域名注册相关规定;
(三)按照非歧视性原则选择域名注册服务机构;
(四)对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域名注册服务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置域名根服务器、设立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须经信息产业部授权。
第三章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管理
第十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须向信息产业部备案。
未经备案,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从事域名注册服务活动。
第十二条从事城名注册服务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
(二)有与从事域名注册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门人员;
(三)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者能力;
(四)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
(五)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六)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从事域名注册服务,应当向信息产业部办理备案手续。办理备案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人资格证明;
(二)拟提供注册服务的域名项目;
(三)与相关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签订的合作协议;
(四)用户服务协议范本;
(五)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
(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的证明。
第十四条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信息发生变更或者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与其域名注册管理机构的合作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时,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在变更或终止后30日内报信息产业部备案。
第四章域名注册
第十五条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其域名注册管理实施细则,报信息产业部备案后施行。
第十六条域名注册服务遵循“先申请先注册”原则。
第十七条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可以在扩展域名注册范围时设立预注册期限,对部分保留字进行必要保护,并在其网站上提供查询。
除前款规定外,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注册服务机构不得预留或变相预留域名。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注册服务机构在提供域名注册服务过程中不得代表任何实际或潜在的域名持有者。
第十八条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和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公布域名注册服务的内容、时限、费用,提供域名注册信息的公共查询服务,并保证域名注册服务的质量。
第十九条任何组织或个人注册和使用的域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二十条域名注册申请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络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遵守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制定的域名注册相关规定,并提交真实、准确、完整的域名注册信息。
第二十一条注册域名应当按期缴纳域名运行管理费用。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具体的域名运行管理费用收费办法,并报信息产业部批准。
第二十二条域名注册完成后,域名注册申请者即成为其注册域名的持有者。
因持有或使用域名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责任由域名持有者承担。
第二十三条域名注册信息发生变更的,域名持有者应当在变更后30日内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申请变更注册信息。
第二十四条域名持有者可以选择和变更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域名持有者变更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原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承担转移域名持有者注册信息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已注册的域名出现下外情形之一时,原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应当予以注销,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域名持有者:
(一)域名持有者或其人申请注销域名的;
(二)域名持有者提交的域名注册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
(三)城名持有者未按照规定缴纳相应费用的;
(四)依据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判,应当注销的;
(五)违反本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五章域名争议
第二十六条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可以指定中立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解决域名争议。
第二十七条任何人就已经注册或使用的域名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出投诉,并且符合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规定的条件的,域名持有者应当参与域名争议解决程序。
第二十八条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决只涉及争议域名持有者信息的变更。
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作出的裁决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不一致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的裁决服从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
第二十九条域名争议在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处理期间,域名持有者不得转让有争议的域名,但域名受让方以书面形式同意接受人民法院裁判、仲裁裁决或争议解决机构裁决约束的除外。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的规定,妨碍我国境内互联网域名系统正常运行、擅自设置域名根服务器、擅自设立域名根服务器运行机构、未经备案擅自从事域名注册服务活动或者超出备案的项目提供域名注册服务的,由信息产业部责令限期改正,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或处3万元以下罚款。
互联网络范文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新技术;趋势
互联网时代下,数据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属性更加突出,这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数据信息安全的系统管理。然而受网络环境自身开放性等因素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络安全仍然较为突出,基于此,有必要深化移动互联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的信息基础环境。
1移动互联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现代企业智能办公的重要支撑,移动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平台的统合,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结构的精简和优化,并且其在对经营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处理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中,网络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实施移动互联网络安全管理是现代企业高效发展的内在需要[1]。
2移动互联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2.1信息泄露。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关注及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从5g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应用过程来看,其不仅具有传递速度快、连接能力强的特点,而且网络响应能力、可拓展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些网络性能的提升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数据的快速传播使得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共享能力增强,这有效地实现了社会智能化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处处可连接及共享的数据应用模式增大了数据泄露的隐患。就目前而言,有较多群体对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隐私保障存在较大疑虑,就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而言,其能否发挥“规避隐私泄露”的功能尚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2.2移动终端恶意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人们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出现了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从个人层面来讲,这种强大的功能存在被恶意利用的可能,同时连接入网的智能设备可能会变成攻击者的工具。譬如在卫生医疗健康领域,如果健康监控器等智能化设备被恶意使用,则有可能造成用户的个人隐私被泄露,给用户造成较大损失。2.3安全防护功能有限。现阶段,虽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然基于5g移动网络的终端设备自身防护能力相对有限。一方面,移动终端设备本身设计中对于网络安全的考虑程度不够,这使得自身安全防护不够完善,安全防护能力低下。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移动网络中潜在的问题事项增多,这些复杂多样的问题给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和推广造成了较大阻碍。
3移动互联网络安全保证措施
3.1加强市场监管。作为信息消费一种必然产物,5g移动网络的发展给社会经济生产注入了全新活力。新时期,要实现移动互联网与产业的高效融合,还应注重市场监管机制的有效建设。从市场建设发展角度来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需要安全可靠的5g进行通信网络,也需要政府机构充当核心来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举证通道以及处理措施,由此来为移动网络用户提供一种透明、可信任的身份认证。这样不仅能让信息的传递有据可循,同时面对着海量信息,其能有效提升信息的辨识程度,进而达到避免信息泄漏和盗用的风险[2]。3.2强化技术保证。3.2.1同态密码。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密码锁的应用极为广泛,并且随着人们对于网络信息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密码锁的应用形式也在逐渐增多。就同态密码锁而言,其是密码锁技术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相比于其他密码锁技术,同态密码锁具有技术优越、特殊性突出的特点。在数据保护中,同态密码锁可以通过加密的数据直接进行明文信息运算,以此来保证用户信息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现阶段,同态密码锁在数据库、电子投票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另外在权限管理中,密码锁技术还可进行身份认证,以此来实现用户信息的有效保护。3.2.2可信计算。可信计算是一种高效化的移动互联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在可信计算体系下,其认为每一个实体单位都存在一定的目标,如果确定该目标可行,但相关人员不能根据要求实现,这表明这种目标不能按照规则进行计算;而当相关人员完成该目标时,表明该目标的实体是具有可信价值的。对移动互联网络进行可信计算,能有效增强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从一定程度上,这也为企业计算机的应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实施移动互联网络可信计算中,应注重其要点的有效把控:其一,在可信计算中,移动互联网络系统的每个终端均有一个合法的网络身份,基于这一网络身份,各个网络终端群体相互衔接,并由此搭建了一个诚信体系,依托该体系,能在终端过滤系统的支撑下,实现木马、病毒等物质的过滤处理。其二,在可信计算技术发展中,实现可信计算应用是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并且基于可信计算应用过程,应确保企业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避免其受到外界因素侵害,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其三,在实施可信计算中,还应增强用户对于可信计算的认同感,以此来实现可信计算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其四,在一些安全要求较高的场合,要实现可信计算技术的有效应用,还应注重其服务功能的有效优化,即可信计算系统应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用户具体的网络应用需要。3.2.3计算机取证。现阶段,计算机取证在移动护理网络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应用过程来看,该技术可以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提取,寻找到可作为证据的信息,进而在提取技术的支撑下,为相关决策工作开展提供有效依据。现阶段,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应用包含两种形态,分别为计算机内部数据获取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就计算机内部数据获取技术而言,其可以对硬盘或者磁盘中的数据进行取证,同时,如果部分数据已经被删除时,该技术还能将删除的数据恢复,并进行数据重建应用。而在数据分析中,其往往以当前拥有的数据为支撑,然后在这些数据中寻找可利用的信息。通过这两种数据提取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复杂数据的利用程度,其对于打击网络犯罪问题具有积极作用。3.2.4云计算安全管理。作为移动互联网技术下最具代表性的产物,云计算的应用有效地优化了计算机系统、移动互联系统的功能属性,提升了相关数据的应用价值。就运算过程来看,其包含了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两种形态。在实际计算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的优势。就云计算安全管理而言,其包含了法律监管及技术监管两种形式。就法律监管而言,其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在实际监管中,相关部门应依据移动互联网络发展态势,不断的进行网络安全管理条例补充和完善,这样能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撑。3.3完善用户权益。新时期,移动互联网络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实际权益;尤其是随着5g移动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对于用户的影响更加强烈,因此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中,还应注重完善的用户权益保证机制,在该机制体系下,不仅要满足用户的网络应用需要,而且还应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即用户权益投诉、维护平台等手段,可使得自身的权益得到有效保证,继而确保移动互联网络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4移动互联网络安全发展展望
新时期,我国5g移动互联网络建设工作全面展开,5g网络全面商用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趋势。在移动互联网络发展中,针对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在实际发展中还应关注以下要点:其一,我国5g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网络安全管理中,5g网络安全发展需要丰富系统的安全技术做支撑。因此,网络工程师应当从网络设计的源头出发,然后在加密、隔离等技术的支撑下,对用户的信息进行保护,这样能构建适用于5g移动互联网络的安全防护墙,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有效支撑。其二,针对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因加大资金、人才等基础资源的投入,然后开展项目设计研究,在具体的项目专题中进行深入交流,以此来开发出更为完善的安全保障手段。其三,应注重安全构建建设,针对全新的网络应新的网络应用模式,可采用多安全域融合的安全访问控制机制来进行网络安全管理,不断提升5g移动互联网络的安全性能。
5结语
移动互联网络安全管理对于网络深化利用和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具有深刻影响。新时期,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络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然后基于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加大网络安全保证技术的应用,才能有效地提升移动互联网络安全管理质量,进而促进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韶华.试论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新技术的展望[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11):2-3.
互联网络范文篇3
1数字化生存和数字化设计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互联网的发明就是明证,称之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伟大的发明毫不过分。互联网太强大了,它决不仅仅是pc的继承或者仅仅将pc的地位取而代之。pc时代的数字化是个人的,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则是全球的。互联网使时空的距离成为零,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传播费用,实现社会化,达到信息的迅速广泛的传播。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较,互联网具有鲜明的优势。以计算机二进制语言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构成了信息社会的最基本原子,在信息时代,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建立在数字化信息之上。
与以纯艺术绘画、雕塑等等为主要内容的视觉欣赏相对应,视觉传达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本质就是通过设计,将持定的视觉信息最准确地、最快捷地传递给大众。视觉传达设计其内容广泛,涵盖了一般平面设计所包括的内容,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公共标识设计、ci、标志设计等等。视觉信息是其传达的精髓,或者也可将视觉传达设计称之为一门信息处理的艺术。从这一点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与互联网之间有着可以结合的共同点,两者都是人类围绕信息的传播而展开的努力与探索。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能够用视觉符号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寻找能够利用图形存储自己的记忆和知识的方法,寻找能够把信息的传达程式化和简单化的方法。文字的产生、印刷的发展等等,都代表了这种努力。直到目前电脑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依然代表了这种探索的发展。
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师应该为自己能够生存在这个信息时代而感到庆幸,因为信息时代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的发展环境。计算机的发明为设计师提供了得心应手的创作利器,切实地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与表现手法;而由无数台计算机相连而成的互联网络则更具威力,它即将成为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师的最主要的活动领域。
2“第四大众传媒”与视觉传达设计
2.1信息传播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至少已经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提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与效率。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传播的诞生: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得以广泛流传和长期保存。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大众媒介迅速普及。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并迅速普及,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疾,范围空前广泛,内容空前丰富,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人类进入以模拟式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
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数字式电子传播的诞生。进入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世界。如今,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资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作数字化处理,从而可以浑然一体,相互转换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书籍、杂志、电影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形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或消失;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
2.2“第四大众传媒”
公认的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广播、杂志、书籍和电影等六大媒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和网站的大量建立,互联网正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如今,国际上已把互联网纳入六大媒介中,并将其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这说明,人们已经认同了互联网的作用,能够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一样,广泛地传递新闻信息。
其实,国际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能够及时广泛传播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具有多媒体、实时性、交互性传播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它使人类面临着一次信息传播技术的前所未有的,带有根本性的突破和变革。传统的、界限分明的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等各种传播形式之间的铜墙铁壁顷刻就要瓦解,传统的、相互分割的报纸、广播、书籍、杂志和电影等大众传媒顷刻就要融为一体。人类社会,就要随着新一代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进入一个信息传播的时代。由于国际互联网所具有的超越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决定了网络对平面媒体的超越,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2.3媒体与设计的互动效应
视觉传达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而传达的最终表现界面则永远也脱离不了媒体。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媒体既体现了设计,又给设计带来了局限性;设计既受制于媒体,又是新媒体产生的动力之一。
传统的传媒方式为我们所熟知,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等媒体依然在信息传播领域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和互联网络相比较,它们具有比较单一的感官传达功能,因此,它们的先天缺憾愈加明显,同时,比较单一的传达功能也使设计师受到限制。人类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感官的,视、听、触、嗅、味的感官综合使得我们更完善的了解其他事物。为达到信息的全面传达,追求尽善尽美的设计师一直在寻找着崭新的媒体来表达完善的设计。而今互联网络正是新生的、综合感官的、充满活力的新媒体,为设计师创造了以前所想象不到的信息传达手段和途径。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极有可能成为最完善的媒体。这应该引起每一个视觉传达设计师的关注。尽管现在互联网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但网络发展的速度和力量是惊人的。
3互联网的力量
以互联网为代表技术的信息时代,为视觉传达设计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的结合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数字化设计成为未来设计师的主要表现手段。虽然对许多人来说,互联网还象一个梦幻般的故事,其实仔细一看,视觉传达设计与互联网相结合所产生的真实的力量已经毕现无遗。
3.1无限制的传播
国际互联网的优势之一就是全球传播,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计算机连入网络,那么你就可以将信息传送给他,或是获取他的信息。商家在互联网络上只花极少量的广告费用,就可以将他的产品在全球宣传;设计师可以与远在天边异国同行交流设计心得……
3.2信息极大丰富
有上网经验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即当你在网冲浪的时候,会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络这个信息海洋的广博无边。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已超过1.5亿,网上主机数量约3000万台,可检索的网页数约50亿页,真正称得上“信息海洋”。另外,网上信息量可扩充,几乎不受限制。
3.3传达形态多样
由于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所以在视觉传达的手段上丰富多样。多媒体技术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如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象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这样,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扩展,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这已经超越了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3.4时效性强
虽然许多人都在抱怨网络的传输速度太慢,但相比较传统的传播媒介来说,互联网在信息传输的迅速及时上依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实效性强是其一大优势,当报纸、杂志还在制版印刷,当广播、电视还在后期制作时,退过互联网的信息早已传到受众的身边。互联网的迅速快捷为视觉传达提供丁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捷径。
3.5交互传达
互联网是有史以来的影响我们生活面最广、最容易产生互动的新科技,它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从以前的线形思考到现今的网状思考,由一体通用到量身定做,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从实体到虚拟,这皆是互联网的互动特性所带来的新特性。互动的设计更会引起受众的兴趣,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例如可以对网上的某些信息作出自己的反应,并将其加入到网络媒体当中,反过来又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一部分。
3.6自由性
媒介、印刷、出版社、发行等环节不再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障碍,任何人都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以文字、声音、图象、影视等任何形式发表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供全球亿万人人机交互,共同欣赏和相互切磋。在网络时代,优秀的设计者不必再为没有机会和条件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担忧,而且,者可以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随时随地的修改,而这一点正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例如,如果已经印刷的内容房要临时调整,那批印刷品只好报废,而网上信息的修改则是轻而易举。
3.7传达效果可测性
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都有各自对传播覆盖面及传播影响和效果的统计方式,如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客流量等,而网络媒介则由于其独特性,网上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统计能够更加科学、精确和细致。精确的统计,有助于广告客户和设计师了解广告设计的效果和影响范围,对进一步改进视觉传达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4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局限
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尽管有着这么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与其它设计一样,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一种羁绊设计,有其局限性。
4.1被动点选
由于网络的交互特性,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浏览的内容,而且网上内容极大丰富,受众有着宽松的选择余地,所以网络媒体是一种被动点选,没有传统媒体的强迫性阅读特点。这既是一种优势同时又可以说是一种不足。因此,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网站本身的内容以外,视觉传达设计起着挽留受众的决定性作用。
4.2版面局限
网页作为互联网媒体的具体页面,相当于一本书的一页,由于受计算机显示器的局限,设计的版面过小,创意受制于小空间。在这一点上,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比采用海报或是户外广告作为媒体的设计相比,视觉冲击力上先天不足。它的设计倒是与书籍设计相仿,虽然平面空间受局限,但它更注重的是立体的整体纵深性结构。
4.3技术局限
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在各个设计领域内都广泛地存在,例如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在传统的基于平面载体的视觉传达领域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当然存在,不过在崭新的基于网络载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中,有一些不同以往的特性需要我们了解。文字、图形、影像等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元素在网络上的体现,比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的信息传输量受硬件的限制,所以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元素应尽量做到“小而精”。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因已有很多文章专门讲解,在此不再多谈。
5结束语——整合时代的来临
电脑、互联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种种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几乎超过了我们心灵的成长。电脑的诞生和使用,已经使得大多数的设计师弃笔从“电”.而就在十几年以前,这是谁都没能想到的,不管你接不接受,电脑已经成为当代设计师的必要工具。同样,互联网络作为崭新的大众信息传达媒体,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第一大众传媒,这是与传媒须臾不可分的视觉传达设计师们所必须面对的现状。21世纪,是整合的世纪,是富于包容力的世纪。就传播媒体而言,21世纪是媒体整合的世纪,是媒体创意的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师为迎接新的世纪,需要把握多种传播媒体和多种传播方法、传播技能,需要在“网络思维”的关照下重新反省,给予网络以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互联网络范文篇4
1数字化生存和数字化设计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互联网的发明就是明证,称之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的最伟大的发明毫不过分。互联网太强大了,它决不仅仅是pc的继承或者仅仅将pc的地位取而代之。pc时代的数字化是个人的,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则是全球的。互联网使时空的距离成为零,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传播费用,实现社会化,达到信息的迅速广泛的传播。与传统的传媒方式相比较,互联网具有鲜明的优势。以计算机二进制语言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构成了信息社会的最基本原子,在信息时代,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不可避免地建立在数字化信息之上。
与以纯艺术绘画、雕塑等等为主要内容的视觉欣赏相对应,视觉传达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本质就是通过设计,将持定的视觉信息最准确地、最快捷地传递给大众。视觉传达设计其内容广泛,涵盖了一般平面设计所包括的内容,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公共标识设计、ci、标志设计等等。视觉信息是其传达的精髓,或者也可将视觉传达设计称之为一门信息处理的艺术。从这一点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与互联网之间有着可以结合的共同点,两者都是人类围绕信息的传播而展开的努力与探索。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能够用视觉符号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寻找能够利用图形存储自己的记忆和知识的方法,寻找能够把信息的传达程式化和简单化的方法。文字的产生、印刷的发展等等,都代表了这种努力。直到目前电脑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依然代表了这种探索的发展。
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师应该为自己能够生存在这个信息时代而感到庆幸,因为信息时代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的发展环境。计算机的发明为设计师提供了得心应手的创作利器,切实地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与表现手法;而由无数台计算机相连而成的互联网络则更具威力,它即将成为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师的最主要的活动领域。
2“第四大众传媒”与视觉传达设计
2.1信息传播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社会至少已经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传播的诞生:提高了人类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与效率。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传播的诞生: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得以广泛流传和长期保存。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传播的诞生。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品大众媒介迅速普及。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一系列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并迅速普及,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疾,范围空前广泛,内容空前丰富,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人类进入以模拟式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
最新的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数字式电子传播的诞生。进入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征服了文字数字化的难题,而且征服了比文字更复杂的声音世界。如今,表现和记录人类物资和精神世界的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用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来作数字化处理,从而可以浑然一体,相互转换了。报纸、广播、电视和书籍、杂志、电影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形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或消失;交互式传播媒体的出现,使得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的相互关系正面临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
2.2“第四大众传媒”
公认的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广播、杂志、书籍和电影等六大媒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和网站的大量建立,互联网正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如今,国际上已把互联网纳入六大媒介中,并将其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这说明,人们已经认同了互联网的作用,能够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一样,广泛地传递新闻信息。
其实,国际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能够及时广泛传播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具有多媒体、实时性、交互性传播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它使人类面临着一次信息传播技术的前所未有的,带有根本性的突破和变革。传统的、界限分明的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等各种传播形式之间的铜墙铁壁顷刻就要瓦解,传统的、相互分割的报纸、广播、书籍、杂志和电影等大众传媒顷刻就要融为一体。人类社会,就要随着新一代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进入一个信息传播的时代。由于国际互联网所具有的超越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决定了网络对平面媒体的超越,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2.3媒体与设计的互动效应
视觉传达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而传达的最终表现界面则永远也脱离不了媒体。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媒体既体现了设计,又给设计带来了局限性;设计既受制于媒体,又是新媒体产生的动力之一。
传统的传媒方式为我们所熟知,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等媒体依然在信息传播领域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和互联网络相比较,它们具有比较单一的感官传达功能,因此,它们的先天缺憾愈加明显,同时,比较单一的传达功能也使设计师受到限制。人类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多感官的,视、听、触、嗅、味的感官综合使得我们更完善的了解其他事物。为达到信息的全面传达,追求尽善尽美的设计师一直在寻找着崭新的媒体来表达完善的设计。而今互联网络正是新生的、综合感官的、充满活力的新媒体,为设计师创造了以前所想象不到的信息传达手段和途径。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极有可能成为最完善的媒体。这应该引起每一个视觉传达设计师的关注。尽管现在互联网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段距离,但网络发展的速度和力量是惊人的。
3互联网的力量
以互联网为代表技术的信息时代,为视觉传达设计师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的结合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数字化设计成为未来设计师的主要表现手段。虽然对许多人来说,互联网还象一个梦幻般的故事,其实仔细一看,视觉传达设计与互联网相结合所产生的真实的力量已经毕现无遗。
3.1无限制的传播
国际互联网的优势之一就是全球传播,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计算机连入网络,那么你就可以将信息传送给他,或是获取他的信息。商家在互联网络上只花极少量的广告费用,就可以将他的产品在全球宣传;设计师可以与远在天边异国同行交流设计心得……
3.2信息极大丰富
有上网经验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即当你在网冲浪的时候,会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络这个信息海洋的广博无边。目前全球网民数量已超过1.5亿,网上主机数量约3000万台,可检索的网页数约50亿页,真正称得上“信息海洋”。另外,网上信息量可扩充,几乎不受限制。
3.3传达形态多样
由于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所以在视觉传达的手段上丰富多样。多媒体技术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如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和影象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这样,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扩展,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是综合性的,涵盖了人类全部感官的全面设计。这已经超越了现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3.4时效性强
虽然许多人都在抱怨网络的传输速度太慢,但相比较传统的传播媒介来说,互联网在信息传输的迅速及时上依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实效性强是其一大优势,当报纸、杂志还在制版印刷,当广播、电视还在后期制作时,退过互联网的信息早已传到受众的身边。互联网的迅速快捷为视觉传达提供丁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捷径。
3.5交互传达
互联网是有史以来的影响我们生活面最广、最容易产生互动的新科技,它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从以前的线形思考到现今的网状思考,由一体通用到量身定做,从单向沟通到双向沟通,从实体到虚拟,这皆是互联网的互动特性所带来的新特性。互动的设计更会引起受众的兴趣,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例如可以对网上的某些信息作出自己的反应,并将其加入到网络媒体当中,反过来又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一部分。
3.6自由性
媒介、印刷、出版社、发行等环节不再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障碍,任何人都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以文字、声音、图象、影视等任何形式发表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供全球亿万人人机交互,共同欣赏和相互切磋。在网络时代,优秀的设计者不必再为没有机会和条件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担忧,而且,者可以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随时随地的修改,而这一点正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例如,如果已经印刷的内容房要临时调整,那批印刷品只好报废,而网上信息的修改则是轻而易举。
3.7传达效果可测性
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都有各自对传播覆盖面及传播影响和效果的统计方式,如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客流量等,而网络媒介则由于其独特性,网上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统计能够更加科学、精确和细致。精确的统计,有助于广告客户和设计师了解广告设计的效果和影响范围,对进一步改进视觉传达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4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局限
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尽管有着这么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与其它设计一样,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一种羁绊设计,有其局限性。
4.1被动点选
由于网络的交互特性,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浏览的内容,而且网上内容极大丰富,受众有着宽松的选择余地,所以网络媒体是一种被动点选,没有传统媒体的强迫性阅读特点。这既是一种优势同时又可以说是一种不足。因此,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网站本身的内容以外,视觉传达设计起着挽留受众的决定性作用。
4.2版面局限
网页作为互联网媒体的具体页面,相当于一本书的一页,由于受计算机显示器的局限,设计的版面过小,创意受制于小空间。在这一点上,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比采用海报或是户外广告作为媒体的设计相比,视觉冲击力上先天不足。它的设计倒是与书籍设计相仿,虽然平面空间受局限,但它更注重的是立体的整体纵深性结构。
4.3技术局限
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在各个设计领域内都广泛地存在,例如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在传统的基于平面载体的视觉传达领域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当然存在,不过在崭新的基于网络载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中,有一些不同以往的特性需要我们了解。文字、图形、影像等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元素在网络上的体现,比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更大,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的信息传输量受硬件的限制,所以基于网络的视觉传达设计元素应尽量做到“小而精”。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因已有很多文章专门讲解,在此不再多谈。
互联网络范文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安全认证;安全应用;关键技术
1移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
移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是网络通信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用户进行正常的身份验证和限制非法访问网络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移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针对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用户身份伪装和网络重放攻击。其中用户身份伪装是指通过窃取或破解用户身份认证信息后进行非法获取登录权限的行为;重放攻击则是指将非法程序段伪装在发送给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文件包中,以达到欺骗认证系统的目的。无论是身份伪装还是重放攻击,对于移动互联网络用户的安全认证都造成了极大威胁,这就需要用户要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意识,尽量避免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
2移动互联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一方面是网络自身软硬件环境存在漏洞,被不法之徒利用来非法获取认证信息,另一方面是由于用户的疏于防范,误操作造成认证信息的泄露,还有就是恶意的病毒、木马和恶意软件攻击也会造成的网络安全隐患。为了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移动互联网络安全问题,首先要对安全问题产生的动机、主体、资源和危害性进行分类和描述,对主要问题和主观威胁重点监控,对间接攻击和偶尔发生的威胁进行规律分析,力求找到最优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主体因素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类,其中人为因素可以分为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操作失误、恶意攻击等,环境因素则可以分为不可抗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客观环境因素等。从攻击的危害性方面可以分为完整性损失、可用性损失和机密性损失几类。在信息时代,网络的互联互通已经成为主流趋势,部分移动网络运营商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进行无限制的网络设备升级和异构环境建设,但网络安全基础建设和安全策略配置又相对滞后,这就造成了网络边界攻击频发等问题的出现。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备包括交换机、业务服务器、数据库、web服务器等,出于兼容性和成本的考虑,往往对安全防护设备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了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监控和管理。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关于网络设备最低安全配置参数的法律法规,并对配置的内容、产品类型、配置方法和检测方法标准进行定量描述,保证在设备采购、入网部署、工程验收和日常维护中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监控和管理。
3移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关键技术
3.1数据可靠性保护
移动互联网安全认证数据主要包括用户身份信息、个人文档和其他隐私信息,这些数据直接影响着安全认证的可靠性。数据可靠性保护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信息加密、可靠性认证技术、访问权限控制以及数据传输通道等。
3.2移动签名服务
移动签名又称电子签名,是通过移动设备终端的专用安全模块来实现用户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手段。移动签名可以有效防止由于个人信息泄露或被篡改盗取而造成的安全认证问题。在移动签名服务中,用户身份信息、移动终端设备和应用安全信息得到有效整合,身份认证过程会对上述各类信息进行一一校验通过后才能完成最终的登陆操作。移动签名服务中涉及的实体包括用户、应用提供者、证书认证机构以及移动签名服务供应商,各个业务实体共同作用来保证移动互联网安全认证的顺利进行。
3.3供应商安全管理体系
如今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市场较为混乱,各类安全问题也大多是由于供应商对增值服务的管理不善造成的,如垃圾短信、欺诈电话和不安全的链接等。这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商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健全,造成虚拟身份的认证得不到有效管理。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网络中的虚拟身份认证系统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会造成很多技术漏洞被不法之徒利用,从而导致移动互联网的各类安全隐患出现。运营商应尽快建立虚拟身份认证的联盟机制,通过构建供应商安全管理体系来对增值服务漏洞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
3.4云计算安全风险管控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获取网络资源和服务,包括存储、计算、应用软件和网络服务等。在移动互联网的安全认证体系中引入云计算技术,可以对互联网结构进行有效划分,对安全认证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从而加强互联网安全认证的可靠性。云计算首先可以借助云端超高的计算能力来对整个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对安全认证的风险进行评估,找到突出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预防,并在日常维护中不断优化网络结构来提高安全抵御能力;其次,云计算的存储能力超群,针对各类用户认证信息进行有效分类和加密存储,保证了认证数据的可靠性;最后,云计算为用户提供的应用服务完全依赖于网络,避免了由于硬件设备受到攻击而造成的安全认证隐患。
4结语
移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是解决网络欺诈行为和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的有效途径,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对个人用户而言,要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误操作和访问不熟悉的网页和应用软件;对网络运营商而言,要提高安全防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安全策略进行有效配置,构建供应商安全管理体系,优化移动互联网网络环境;对相关管理部门而言,要加大安全认证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认证管理行业规范。总之,要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从源头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赵伟.移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及安全应用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7).
[2]冯常青.移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及安全应用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分析[j].硅谷,2014(21).
[3]王景灏.移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及安全应用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
[4]邹玉薇,顾进广,龚宇,田萍芳.基于云计算的移动测试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17).
互联网络范文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改变着社会进程,也在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生活模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影响和挑战。移动互联网已经成功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并成为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利用好这个渠道就可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就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栋梁人才,从而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适应移动互联网络逐步运用于教育领域的趋势,依托移动互联网络技术扎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主动作为,积极去抢占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
一、移动互联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络信息的即时性、丰富性和碎片化特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影响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到,移动互联网络信息的即时性使大学生的信息获得更加便捷迅速,同时也容易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使大学生的社会成熟度加速提高,但同时伴随着不良信息的噪音和污染;而碎片化的特点则会使大学生有了一种充分利用时间扩展视野的满足感,但不易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失去部分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容易被网络信息绑架,甚至使个人认知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因此,移动互联网络对高校思政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对高校思政工作发挥着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一)积极影响。1.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以往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大多局限于利用课堂教学开展面对面的教育。而依托移动互联网络创建的微博、微信、qq等新兴信息传播平台,容易突破课堂和教室的时空限制,有利于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课后难以继续实施的局限,这可以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络的时间平均每天约占3个小时以上,且呈现碎片化的时间特征,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也将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2.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体系。移动互联时代,学生能够方便地搜集和掌握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并能依托各种传播媒介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这为大学生们自主学习成长提供了一个类似百科全书式的新知识体系,这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靠教师口耳相传才能获得知识的被动性和有限性。大学生们能借助移动互联网络通信的即时性,随时随地掌握最新的知识信息,并可依托网络媒介开展交流讨论,较大程度上缓解了以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知识面相对偏窄和沟通交流不顺畅等问题。同时,网络信息资源多采取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点,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度。3.搭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沟通桥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主客体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在以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是依托课堂教学来展开,教学模式和沟通渠道相对单一,大学生多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移动互联网即时而强大的交互性,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开拓了新途径,他们通过移动互联网便能实现同步传递教育信息资源和即时思想沟通交流。同时,移动互联网络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教育主导力量的绝对权威,教育主客体有着相对宽松的空间关系,他们之间更加平等,无论师生都可以在网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移动互联网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思想交流,无疑会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4.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移动互联网络这个平台,可以更加有效地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实现教育思维的创新,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组织能力。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有了更加多样的信息获取渠道,这会在无形中会倒逼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升自身能力,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高校思政教育者应该尝试从“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络在大学课堂的积极作用”这个方面寻求突破,尝试一下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个挑战,通过不断引导大学生运用移动互联网络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必然也会提升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媒介素养。(二)消极影响。1.削弱了传统思政课堂的作用发挥。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上,老师们往往享有更多的教育信息优势和教育权威,单向灌输是主要的教育方式,这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太愿意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研讨交流。移动互联网络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内容由老师主观控制的局面,改变了信息单向传输的固有渠道,这将对老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带来挑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他们依托移动互联网络获取的教育信息资源还要多于或先于老师,这将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权威性。2.加剧了多元思想文化的侵袭影响。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搜集信息资源便利的同时,也为多元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提供了物质平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一直致力于推行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利用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观念对我国青年学生进行思想上的误导和侵蚀。价值体系尚未完全构建和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错误思想的误导和干扰,加之这些思想又多以视频影像和图片资料等大学生喜欢的形式加以隐藏,增大了青年大学生甄别这些信息的难度,会对他们的理想信念、社会道德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都加大了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对思政教育者的专业素质提出严峻挑战。3.损害了大学生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自控和自制能力,过度依赖移动互联网络,已经养成了手机不离手的不良生活习惯,甚至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也是照玩不顾,造成课堂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另外,由于沉迷于玩手机,部分学生用于锻炼身体和人际交往的时间大为减少,充斥网络的大量垃圾信息也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情感认知,不利于他们培养健康的人格,大大损害了其身心健康。学生课堂使用移动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的消极影响较大,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课堂秩序,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养成,而且对大学生本人也会造成诸如手机依赖症、强迫症等不良心理影响。4.诱发了网络道德滑坡的思想隐患。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方面。但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即时性又不同于一般社会,网民的道德心态会有很大不同,青年大学生一旦进入“无人知晓我”的虚拟空间中,舆论道德和社会规则拉起的警戒线会渐行渐远,大学生的网上行为就不能被看作是其社会教养和素质的延续。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失范直接带来网络上游戏心态的滋生,在网络上说假话、伪消息、辱骂、哄骗等行为每每遇见,对自己的行为欠缺责任。网络上太多的暴力游戏,容易使得一些大学生沉迷其间不能自拔,形成盲目暴力崇拜。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还容易将网络上游戏心态带入现实生活,使他们道德缺失,甚至跌破道德底线。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应采取的对策
互联网络范文篇7
【摘要题】远程教育
网络教学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子范畴,具备了教育评价的三方面的含义,即价值判断、评价发展和参照标准。然而,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如教与学活动在时空上的分离、教学的实现需要可靠而安全的网络传输系统、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学习者需要一定的自控性等等)。因此,网络教学评价也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对网络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网络教学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利用及时反馈信息来指导、调控甚至补救网络教学与学习活动。
·对运用教育技术实施智能教学以及对利用探索、发现、竞争、协作、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策略教学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控性、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对象广泛,不仅仅对传统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即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媒体(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评价,还对学习支持和服务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实现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与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无缝结合,利用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教学活动记录功能搜集评价信息,实现对网络教学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
·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缩短了评价的周期,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便于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而且能够降低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的技术要求和费用。
一、评价对象
基于网络教学评价的特点,我们提出建立如下网络教学评价的模型。它包括学生、教师、学习资料、网络教学支撑系统、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五大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包括若干评价子项。
附图
图1网络教学的评估范围
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网络教学的评价依赖于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实现。评价的因素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且更加关注形成性评价的促教与促学作用。
二、评价方式
根据评价工作的任务和发生的时间,评价通常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对于网络教学来说,为了便于提供适于学习者特征的学习目标、内容与策略等,还需对学习者进行诊断性评价。
网络教学的诊断性评价,依据评价目标对学习者的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测量,对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学习条件、学习要求、学习态度等由问卷来获得了解,并根据测量的数据和问卷的统计给出评价结果。这样就能在教学中,依据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依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进度、策略和方法。这种评价方式只针对学习者进行。
网络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在实时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对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反馈给被评对象,并制定补救措施、执行补救方案。在跟踪检测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习者的主动性、态度、学习进展等进行调查,并给出描述、提醒和建议。在教学程序之后,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其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教学程序的教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教学效果,有哪些优点,不足之处又在哪里,对下一阶段的学习给予激励、提示和导向,对教学提出调整和改进意见。同时,还要注重对教学系统的改进。教学系统的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使教学系统的性能提高,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网络教学才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总结性评价一般发生在某一个阶段的教学完成之后,目的在于评定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检查教学工作的优劣,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把握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等。在网络教学中,总结性评价将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状况给出最终的评价与结论,其涉及到学生的结业、毕业、评奖等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定。
三、评价要素
但是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不再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信息,而是自主地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要保证学习者顺利进行学习并取得成功,就不仅要考虑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媒体四个要素,还要考虑其是否具有比较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和学习服务系统。
1.对学习者的评价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的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最终获得个体的发展。因此,对学习者的评价是网络教学评价的主体内容。网络教学注重对学习者的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目的在于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做出评价和反馈,提出提示和建议信息。具体来说,它又包括以下几项:
——交互程度。目前,许多网络教学仅仅将网络技术当作课本搬家的工具,网上的学习资料是大量的文本、图片资料,学习者的任务是阅读大量的材料,然后去做教师设计好的练习题。这种网上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是资料的浏览和练习,这对学习者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已充分表明,交互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远程学习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事实上,email、bbs、聊天室、视频会议等网络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已使网络环境下的交互相当便捷,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利用这些工具来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对学习者交互程度的评价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进行,如根据讨论区发表的文章(发言)质量及数据总量等信息提供给系统学习者意义建构过程的信息、提供学习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参数和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参数;根据聊天室的发言次数及发言数据量提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认知程度的信息、提供学习者与人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参数。
——答疑情况。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向教师或相关专家请教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通过答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主题,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答疑情况可以通过学习者请教的问题数、浏览问题解决的次数,以及提供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资源利用情况。学习者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及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是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通常这一优势会被教师充分利用。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不仅指利用教师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对体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说,更为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上载的数据。这里的资源包括课程本身(通常是教师提供)的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前者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中的资源(如问题资源、电子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如记录学习者登录系统的时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课程内容页面浏览范围和次数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范围、进度的参数和信息,利用问题资源的浏览情况及电子图书馆资料的浏览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利用学习者向问题中心提交的问题和欧洲杯买球平台的解决方案、在讨论区或聊天室的发表情况,以及在电子图书馆中发表的资料甚至是对网络课程的修改来提供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主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及意义建构的相关信息;后者包括利用浏览器或搜索引擎来浏览互联网资源的情况等。
——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得分,提供学习者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反映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作业完成情况的提示信。作业的设计不能只强调对知识点的考查,而应注重对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考试。考试是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作一阶段性的评定。对于学习者来说,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并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改进意见。
对学习者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习者自评进行。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如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评实现;而对于自主学习,采用自评手段更为有效。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进行的多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即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事实,最为有效的评价是让学习者去完成一个真实任务,并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合适的评价。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并不能真正决定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评价,这两种评价手段的最终效果只是用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网络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质量,网络教学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递者,信息的传递主要由网络系统完成。网络与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仍然是主要的教学信息。由于网络教学是师生异地,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学习,网络教学提供异步和同步的学习方式,单单一个教师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因此在网络教学中依据分工的不同把教师分为主讲教师和助教。主讲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采取教学策略和手段,对学习过程进行组织,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上、上载、修改,对教学资源上载、修改。助教主要是辅助主讲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课件的制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依据教学目标给以解答。
与对学生的评价一样,对教师的评价也同样不能“一试定终身”。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师生交互程度、作业与答疑情况、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材料的提供和学生的考试情况。
——师生交互程度。对学习者是否关注,是否有效组织讨论区和聊天室的讨论,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及时鼓励学生,以及该教师的课的学生发言人数、发言量、发言时间,据此提供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参数、教学策略使用、教学组织情况信息,以及提供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感兴趣程度的信息。
——作业与答疑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合适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以及给予适当的助学意见,浏览学生所提问题的次数及回答的题目数,据此提供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的参数和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的解决程度的参数,系统据此在反馈系统中生成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程度的曲线。
——教学活动的组织。用登录时间与注销登录时间来确定教师的在线教学时间。教师应及时规范和调整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以及对学习者的信息搜索与获取能力进行引导。
——学习材料的提供。教师上载有效资源的数量,以此提供他组织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信息,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是否足够新,并是否及时更新,据此来提供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与满足学习者需要程度的信息。
——学生成绩。由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而来,这是对教师评价的参考指标,但不能以此为准绳。
3.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网络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指教师提供的网络课件,还包括教师提供的其它学习资料以及互联网提供的巨大资料。对网络课件的评价包括课件的内容、结构与导航、练习与反愧技术、交互性等五个方面,这些信息可以以调查问卷的方式由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填写。
——课件内容。是否适于网络教学,教学目标是否清楚、可以达到;能否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深度讨论;是否及时更新等,以学生应用课件的次数和频率来作为课件是否符合学习者要求的依据。
——结构与导航。导航是否合理、使用方便,页面超链接清楚一致;具有学习过程记录功能,便于学习者随机进入学习内容;有引航功能,使网络学习者不致于迷航。
——练习与反溃练习设计有利于学习者知识技能的发展与策略、态度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对教学的支持,及考虑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反馈及时且激励学习者。
——技术性。课件安全可靠,易于使用,对学习者的技术要求不高,能支持不同学习策略;获取信息、处理加工信息便捷,适于个别化异步学习;页面、图标的设计协调一致。
——交互。交互响应及时,能满足师生、生生不同的交互需要,对交互的参与度能进行记录。
对其它学习资料,则关注其是否获取方便、信息的搜索冗余是否足够小等。对教学内容的评价通常是形成性评价。
4.对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包括技术系统和教学系统的评价。
——技术系统。即网络系统本身,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的技术平台,指系统的安全性和传递系统的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用户的信息加密、备份。
——教学系统。是指平台能够提供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学习和探索学习的策略支持系统,如答疑系统(提供多种答疑渠道)、自主学习系统(提供有效的资源和讨论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工具)、辅助教学系统(提供方便的教学设计模板,协助教师完成课程的组织和课件的制作),及课程与教学计划、评价时间及方式等信息。
评价数据的获得可以通过评价系统稳定工作时间、系统工具的利用率、系统资料的丰富程度及利用率等途径获得,而获取方式则可以是管理员、教师、学生的反馈信件以及问卷调查。
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一般作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通常包括质量指标生成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反馈子系统等组成部分。
5.对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的评价
对于网络教学来说,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同课程与媒体一样,对教与学也相当重要,只是它对网络教学的影响是非直接的,通常包括管理与资金支持、电子图书馆等。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方面:
——对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功能相当齐全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并且负责对平台的管理、维护,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网络教学的安全、稳定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提供简单明了的使用指南。
——对教师。提供比较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提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应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资料和模板;提供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师生交互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为教师评价学生及系统提供可参考的量规;对教师的评价反馈合理及时,能促进教师的教。
——对学生。提供平台的使用指南;为学习者提供学前指导,包括通过诊断性评价确定学习者的初始能力、认知风格等,提供学习者学习方法的建议等;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交互,以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回答;电子图书馆提供的资料足够丰富,并及时更新,为学习者的实践与问题解决提供相应的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提供学生自我评价的参考量规以及方法指导,对学生的评价准确及时,能激励学生的学。
四、评价过程
网络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尽管对不同评价对象的评价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都经历准备、实施、处理、反馈四个评价的阶段。如下图所示。
附图
图2网络教学评价过程流程图
1.准备阶段
①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
②选择信息来源和信息处理方法。针对既定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的信息来源。信息来源有考分、系统量化评价指标、评价量表、活动记录日志、轶事记录、反馈信件等。再结合指标体系,确定选用何种信息处理方法。
③生成试卷或评价量表、调查问卷、质量诊断表。由于网络平台提供了题库、评价项目库、问卷库与指标体系库,因此在评价的准备阶段,评价的组织者(或系统管理员)可以从试题库或问卷库中选择已有的问卷,或者手动或自动生成试卷、问卷或评价量表、质量诊断表。系统的开放性使得评价组织者或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修改已有的试题或评价项目,或增添新的试题和评价项目。
评价项目库是在专家的参与组织下建立起来的,包括了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类别、评价内容、评价项目和权重。
2.实施阶段
①测试或发放评价量表。如果是测试,则在服务系统发出测试时间、规则等信息;如果是发放评价量表,则提示回收时间,同时把评价量表发放到个人电子信箱中。
②获取信息,去除无效信息,进行误差诊断。统计发放数量和回收数量,去除无效量表,以确定此次评价的有效性。
3.处理阶段
①依据权重对信息自动进行处理和统计。
主要是系统依据权重自动统计评价量表的得分。
②分析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主要是评价人员依据权重对评价量表、活动记录日志、轶事记录、反馈信件等信息进行统计和综合判断。
③形成综合判断、分析诊断问题。评价的目的是为提高教学和改进系统提供依据。统计之后,评价人员依据评定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写出评价意见;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形成性评价的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教师表现的评价、劝告和指导性意见;对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的评价、补救措施;对系统的补救措施,课程决策;对教学内容的改进意见、补救措施等。总结性评价的评价结论应该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选择性决策。
4.反馈阶段
①反馈前评价。即估计本次评价的质量,对评价工作给以评价,发现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评价本身的措施。
②反溃对学生和教师评价的反馈方式有:公告、email。每一个学期都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给与评价;对好的教师和学生在公告栏中给以表扬,对仍然需要改进的学生和教师指出改进方案,并以信件的形式反溃
对系统和教学内容的评价以评价报告的形式做出反馈,指出改进措施,报告给教师或系统管理员或网络站点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人员。
③再评价。教学评价的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做出教育决策后,评价进入下一个周期。新的周期开始之前,前次评价的结果采用如何,实际上就是对上一轮教学评价全过程的检验。要通过教学评价对教学进行调整,必须对评价的方案、过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下一次评价提供有效的信息。因而,对评价结果的再评价既是一个评价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评价周期的起点。
【参考文献】
[1]badrulh·khan&renevega,factorstoconsiderwhenevaluatingaweb-basedinstructioncourse:asurvey,web-basedinstruction,1997.
[2]jac-woongkim&soon-jeonghong,alternativeapproachtotheeducationalqualityassurancemodelforknou,internet.
[3]qualityontheline:benchmarksforsuccessininternet-baseddistanceeducation,preparedby: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
[4]g.f.barbato,t.brueninganda.turgeon,instructionalevaluationmodel,internet.
[5]thecenterforadultlearningandeducationalgredentialsamericancounciloneducation,guidingprinciplesfordistancelearninginalearningsociety,
[6]王孝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互联网络范文篇8
当互联网络被视为21世纪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全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莫不全力建设其国家信息高速公路(nii),做为发展大国的中国,也不能落后于其他国家。如今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已由学术转变为商业,并且成为全球企业的利器与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最新媒体——互联网络
互联网络的形成并非来自于全球性的系统规划,它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实在是得力于本身的特质:开放、分享与价格低廉。在互联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享有创作发挥的自由,所有信息的流动皆不受限制。没有任何时间与距离的限制,任何人都可加入互联网,因此网络的资源是共享的。由于互联网络是由学术交流开始,人们已习惯于免费使用,所以当商业化以后,各网络服务供应商(isp)皆采用低价策略,因此更造就网络使用者的蓬勃发展。
三、网络销售的特性
销售的定义是指,为创造个人与组织的交易活动,所计划与执行的创意、产品、服务观念、推广、渠道等过程。由这个角度看,互联网络实际上具备许多销售的特质:
1.互联网络无远不及,其超越空间限制与多媒体声光功能,正可发挥销售人员的创意。
2.互联网络可以展示商品型录、联结资料库提供有关商品信息的查询、可以和顾客做互动双向沟通、收集市场情报、进行产品测试与消费者满意调查等是产品设计、商品信息提供,以及服务的最佳工具。
3.互联网络上的促销是一对一的、理性的、消费者主导的、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式的,而且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促销,因此符合分级与直销的发展趋势。
商业企业也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提升新媒体部门的功能,引进兼具销售素养与电脑科技的人才,未来才能具备市场的竞争优势。
四、网络销售的应用与策略
象征“网络销售”的奥斯卡金奖,2006年的企业首次由联邦快递公司获得。这项最新颖的市场奖,是由特纳葛公司主办,邀请网络销售学者专家担任评审。评审的标准有三项:(1)成功使用网络销售,创造丰厚的利润者;(2)运用网络销售对于企业带来明显正面影响者;(3)对于促进网络销售有卓越贡献者。
联邦快递巧妙地将全球网欧洲杯买球平台首页变成24小时客户查询系统,使用者只要输入包裹号码,就可以立即在网络上查出目前包裹所在地,以及未来可能到达的时间。联邦快递并且在网络上提供软件,免费让顾客使用,这些软件可协助列印托运标准文件与条码,方便顾客在自己家中处理包裹。评审委员认为:“联邦快递以科技实力,整合企业内部资料库与互联网络线上查询,成功地服务顾客,展现企业形象与风格。”因此,颁予2006年全球网络销售大奖。
五、互联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世界知名预测大师约翰·奈斯比在最近指出,互联网络科技将带领人类进入数字化生活与全民经的世界而电脑网络相当于20世纪的公路网与电力网,成为21世纪影响世界成长的最得要基础建设。可以预期,互联网络也会为21世纪的世界经济创造更多的新兴产业与商业机会。
目前的发展与应用还只能说是在萌芽的阶段。我们则更是处在萌芽的初期,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还有许多要认识与学习的,以下我们将互联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几点归纳。1.网络使用者持续快速成长。全世互联网络使用者的年成长率,大致维持在50%;服务器主机的数量在过去3年平均年成长率则在100%。一般估计在未来5年内,全球网络使用者的人数将可达到2亿人,使用者的背景以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年中产阶级为主是最具有购买力的消费群体。2010年全球互联网络使用者数量会高达20亿人,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全部发达国家与亚洲新兴经济发展地区将是主要的使用市场。
2.网络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互联网络的主要两项硬件设备——电脑与网络设施,单位功能的成本将呈指数下降,使得率扩及大众。其中骨干网络宽频化将持续提升,光纤服务普遍化,压缩技术更使得多媒体资料也可经由一般电话线传输。网络专用电脑的开发,可轻易处理复杂动画与虚拟实境的应用需求,再加上搜寻工具与多媒体视讯软件的开发,更使得网络电脑功能百倍于今日。
3.商业交易成为网络的主流。虽然网络的发展起始于学术应用,但最为蓬勃发展的还是商业交易的专业网络。据估计网络上的交易成本约等于传统销售成本的十分之一,未来普及化后,这项成本比例还会降低。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均将发展电子商业交易应用,视为投资国家信息网络的主要目的。未来以商业交易为对象的专业网络数量会大幅增加,电子货币(e-cash)、智慧卡、网内防火墙(firewall)等等商业交易技术的发展,将使电子商业交易更为便利可靠。电子商业交易存在的巨大市场利益,是带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也是未来网络舞台上的主角。
科技确实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富国之源,与经济结合的科技发展才是中国化应有的科技政策。互联网络是当前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科技发展,也是最具经济潜力的应用科技,当世界各国均将网络基础建设与技术发展视为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来源,做为世界经济大国的中国,不能停滞落后于这个历史潮流,更不能被排除在未来全球经贸信息网络之外。目前中国虽然在互联网络的发展上稍落后于他国。但只要在未来岁月中,以更开放的胸襟与更开阔的眼光,相信必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迎头赶上,用互联网络将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相结合,进一步加速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周文勇:网络销售的成本效益分析[j].商业研究,2000年04期
[2]邵培基:中国电子商务分析与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互联网络范文篇9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营销的产生和发展,并给出一规范定义,由此讨论网络营销的新特点和应用策略。
九十年代初,飞速发展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促使网络技术应用的指数增长,全球范围内掀起应用互联网热,世界各大公司纷纷上网提供信息服务和拓展欧洲杯买球平台的业务范围,积极改组企业内部结构和发展新的管理营销方法,抢搭这班世纪之车。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年代,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在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并称之为信息网络的年代。在信息网络年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信息的分配和接受方式,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合作和交流的环境,企业也必须积极利用新技术变革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组织、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搭上技术发展的快速便车,促使企业飞速发展。网络营销是适应网络技术发展与信息网络年代社会变革的新生事物,必将成为跨世纪的营销策略。
一、网络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为创造达到个人和组织的交易活动,而规划和实施创意、产品、服务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过程。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络为媒体,以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实施营销活动,更有效促成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的实现。
互联网络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其西海岸四所大学和研究所,通过简单的通讯电缆将主电脑连接起来,实现互相通讯并称之为arpanet,在九十年代初,美国国防部将其商业化,并成立一国际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标准制定和实施,在随后短短几年内,互联网络由美国发展到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互联网络上可以很容易的与任一联网地区进行联系,而且收费非常便宜,简直是“信息超导体”。互联网络发展的全球化,得益于其自身的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和低廉性,在互联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挥创作,既是信息的创造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信息的流动不受限制,网络的运作是相互协调决定的,可以自由连接和退网,因此网络上的资源基本上免费共享的。
目前,互联网络上的应用服务很多,可以分为三大类:通信,如电子邮件(e-mail)用来传送文字、声音和图性等档案信息,电子新闻组(usenetnews)新闻,对话(talk)实现小组之间远程实时讨论。获取信息,如文件传送(ftp)用于全球获取所需软件,索引检索数据库(archie)用来按索引全球检索,环球网www(worldwideweb)可以实现文本、图形、声音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是目前使用最广、最多、频繁的应用。计算机资源共享,如远程登录(telnet)可以远程共享计算机资源。
网络营销的效益是使用网络人数使用的平方,随着入网用户的指数倍增加,网络的效益也随之以更大的指数倍数增加。据idc的统计表明,目前网络上直接进行的交易额达66亿美元,借用网络促成的交易额就更大,而且预计到2000年,互联网络市场的规模可高达200亿美元以上。网络营销的发展是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讯技术的发展,促使互联网络形成一辐射面更广、交互性更强的新型媒体,它不再局限于车墓悴サ缡拥让教宓牡ハ蛐源ィ一箍梢杂朊教宓慕邮苷呓惺凳钡慕换ナ焦低ê土怠?
二、网络市场营销特点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发展的成熟以及联网成本的低廉,互联网络向一种“万能胶”将企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跨时空联结在一起,使得他们之间信息的交换变得“唾手可得”。市场营销中最重要也最本质的是组织和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换,如果没有信息交换交易也就是无本之源,正因如此互联网络具有营销所要求的某些特性:
1.跨时空。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占有市场份额,由于互联网络具有超越时间约束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因此使得脱离时空限制达成交易成为可能,企业能由更多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进行营销,可24小时随时随地的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
2.多媒体。互联网络被设计成可以传输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使得为达成交易进行的信息交换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和交换,可以充分发挥营销人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3.交互式。互联网络可以展示商品型录、联结资料库提供有关商品信息的查询、可以和顾客做互动双向沟通、可以收集市场情报、可以进行产品测试与消费者满意调查等是产品设计、商品信息提供、以及服务的最佳工具。
4.拟人化。互联网络上的促销是一对一的、理性的、消费者主导的、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式的,而且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促销,避免推销员强势推销的干扰,并通过信息提供与交互式交谈,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
5.成长性。互联网络使用者数量快速成长并遍及全球,使用者多属年轻、中产阶级、高教育水准,由于这部分群体购买力强而且具有很强市场影响力,因此是一项极具开发潜力的市场渠道。
6.整合性。互联网络上的营销可由商品信息至收款、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一气呵成,因此也是一种全程的营销渠道。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将不同的传播营
销活动进行统一设计规划和协调实施,以统一的传播咨讯向消费者传达信息,避免不同传播中不一致性产生的消极影响。
7.超前性。互联网络是一种功能是最强大的营销工具,它同时兼具渠道、促销、电子交易、互动顾客服务、以及市场信息惧分析与提供的多种功能。它所具备的一对一营销能力,正是符合〖分众营销〗与〖直复营销〗的未来趋势。
8.高效性。电脑可储存大量的信息,代消费者查询,可传送的信息数量与精确度,远超过其他媒体,并能因应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产品或调整价格,因此能及时有效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
9.经济性。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信息交换,代替以前的实物交换,一方面可以减少印刷与邮递成本,可以无店面销售,免交租金,节约水电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迂回多次交换带来的损耗。
10.技术性。网络营销是建立在高技术作为支撑的互联网络的基础上的,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投入和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提升信息管理部门的功能,引进懂营销与电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未来才能具备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网络市场营销中的4c
在当前后工业化社会中,第三产业中服务业的发展是经济主要的增长点,传统的以制造为主的正向服务型发展,新型的服务业如金融、通讯、交通等产业如日中天。后工业社会要求企业的发展必须以服务为主,必须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提供适时、适地、适情的服务,最大程度上满足顾客需求。互联网络作为跨时空传输的“超导体”媒体,可以为在顾客所在地提供及时的服务,同时互联网络的交互性可以了解顾客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响应,因此互联网络可以说是消费者时代中最具魅力的营销工具。
互联网络对市场营销的作用,可以通过对4p(产品/服务、价格、分销、促销)结合发挥重要作用。利用互联网络传统的4p营销组合可以更好的与以顾客为中心的4c(顾客、成本、方便、沟通)相结合。
1.产品和服务以顾客为中心
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和引导性,用户通过互联网络在企业的引导下对产品或服务进行选择或提出具体要求,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选择和要求及时进行生产并提供及时服务,使得顾客跨时空得到满足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及时了解顾客需求,并根据顾客要求组织及时生产和销售,提供企业的生产效益和营销效率。如美国pc机销售公司德尔公司(dell),在1995年还是亏损的,但在1996年,它们通过互联网络来销售电脑,业绩得到100%增长,由于顾客通过互联网络,可以在公司设计的欧洲杯买球平台主页上进行选择和组合电脑,公司的生产部门马上根据要求组织生产,并通过邮政公司寄送,因此公司可以实现零库存生产,特别是在电脑部件价格急剧下降的年代,零库存不但可以降低库存成本还可以避免因高价进货带来的损失。目前德尔公司采用了互联网络,每天的销售额高大100万美元以上,并在97年的第一季度继续保持100%,远远超过其它更大电脑公司。
2.以顾客能接受的成本定价
传统的以生产成本为基准的定价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中是必须摈弃的。新型的价格应是以顾客能接受的成本来定价,并依据该成本来组织生产和销售。企业以顾客为中心定价,必须测定市场中顾客的需求以及对价格认同的标准,否则以顾客接受成本来定价是空中楼阁。企业在互联网络上则可以很容易实现,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提出接受的成本,企业根据顾客的成本提供柔性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方案供用户选择,直到顾客认同确认后再组织生产和销售,所有这一切都是顾客在公司的服务器程序的导引下完成的,并不需要专门的服务人员,因此成本也极其低廉。目前,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允许顾客在互联网络上,通过公司的有关导引系统自己设计和组装满足自己需要的汽车,用户首先确定接受价格的标准,然后系统根据价格的限定从中显式满足要求式样的汽车,用户还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公司最终生产的产品恰好能满足顾客对价格和性能的要求。
3.产品的分销以方便顾客为主
网络营销是一对一的分销渠道,是跨时空进行销售的,顾客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络订货和购买产品。以法国钢铁制造商犹齐诺一洛林公司为例,该公司创立于8年前,因为采用了电子邮件和世界范围的订货系统,从而把加工时间从15天缩短到24小时。目前,该公司正在使用互联网络,以提供比对手更好、更快的服务。该公司通过内部网与汽车制造商建立联系,从而能在对方提出需求后及时把钢材送到对方的生产线上。
4.压迫式促销转向加强与顾客沟通和联系
传统的促销是企业为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体或工具对顾客进行压迫式的加强顾客对公司和产品的接受度和忠诚度,顾客是被动的和接受的,缺乏与顾客的沟通和联系,同时公司的促销成本很高。互联网络上的营销是一对一和交互式的,顾客可以参与到公司的营销活动中来,因此互联网络更能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和联系,更能了解顾客和需求,更易引起顾客的认同。美国的新型明星公司雅虎(yahoo)公司
,该公司开发一能在互联网络上对信息分类检索工具,由于该产品具有很强交互性,用户可以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分类信息提供给雅虎公司,雅虎公司马上将该分类信息加入产品中供其它用户使用,因此不用作宣传其产品就广为人知,并且在短短两年之内公司的股票市场价值达几十亿美元,增长几百倍之多。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营销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现在很多公司上网淘金,大多数公司还未见收益,甚至出现亏损,但没有一个公司原意放弃。因为人们知道下一世纪是信息世纪、网络世纪,营销也必将是信息化的、网络化的。现在的网络营销是未来学家托夫勒描述的增长“最后三天”,美国的在线(aol)公司的网络年交易额由八十年代几十万,九十年代初几千万美元,增长到现在每天上网一百万人,交易额达三千两百万美元,并且还在不断增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规模化,国内市场必将更加开放,更加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开放的冲击,而网络营销的跨时空性无疑是一“重型炮弹”。如果国内的企业厂商没有一种危机感,待到下世纪我们的赤手空拳是很难迎接信息化、网络化市场的挑战。
参考资料:
[1]《第三次浪潮》海尔.托夫勒
[2]《计算机世界》96.1 ̄97.15
[3]《计算机用户》96.23 ̄97.10
[4]《市场学通论》甘碧群、盛和鸣武汉大学出版社
[5]《计算机局域网》胡道元清华大学出版社
[6]《通向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吕本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互联网络范文篇10
九十年代初,飞速发展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促使网络技术应用的指数增长,全球范围内掀起应用互联网热,世界各大公司纷纷上网提供信息服务和拓展欧洲杯买球平台的业务范围,积极改组企业内部结构和发展新的管理营销方法,抢搭这班世纪之车。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年代,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在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并称之为信息网络的年代。在信息网络年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信息的分配和接受方式,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合作和交流的环境,企业也必须积极利用新技术变革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组织、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搭上技术发展的快速便车,促使企业飞速发展。网络营销是适应网络技术发展与信息网络年代社会变革的新生事物,必将成为跨世纪的营销策略。
一、网络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为创造达到个人和组织的交易活动,而规划和实施创意、产品、服务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过程。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络为媒体,以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实施营销活动,更有效促成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的实现。
互联网络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其西海岸四所大学和研究所,通过简单的通讯电缆将主电脑连接起来,实现互相通讯并称之为arpanet,在九十年代初,美国国防部将其商业化,并成立一国际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标准制定和实施,在随后短短几年内,互联网络由美国发展到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互联网络上可以很容易的与任一联网地区进行联系,而且收费非常便宜,简直是“信息超导体”。互联网络发展的全球化,得益于其自身的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和低廉性,在互联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挥创作,既是信息的创造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信息的流动不受限制,网络的运作是相互协调决定的,可以自由连接和退网,因此网络上的资源基本上免费共享的。
目前,互联网络上的应用服务很多,可以分为三大类:通信,如电子邮件(e-mail)用来传送文字、声音和图性等档案信息,电子新闻组(usenetnews)新闻,对话(talk)实现小组之间远程实时讨论。获取信息,如文件传送(ftp)用于全球获取所需软件,索引检索数据库(archie)用来按索引全球检索,环球网www(worldwideweb)可以实现文本、图形、声音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是目前使用最广、最多、频繁的应用。计算机资源共享,如远程登录(telnet)可以远程共享计算机资源。
网络营销的效益是使用网络人数使用的平方,随着入网用户的指数倍增加,网络的效益也随之以更大的指数倍数增加。据idc的统计表明,目前网络上直接进行的交易额达66亿美元,借用网络促成的交易额就更大,而且预计到2000年,互联网络市场的规模可高达200亿美元以上。网络营销的发展是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讯技术的发展,促使互联网络形成一辐射面更广、交互性更强的新型媒体,它不再局限于车墓悴サ缡拥让教宓牡ハ蛐源ィ一箍梢杂朊教宓慕邮苷呓惺凳钡慕换ナ焦低ê土怠?
二、网络市场营销特点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发展的成熟以及联网成本的低廉,互联网络向一种“万能胶”将企业、团体、组织以及个人跨时空联结在一起,使得他们之间信息的交换变得“唾手可得”。市场营销中最重要也最本质的是组织和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换,如果没有信息交换交易也就是无本之源,正因如此互联网络具有营销所要求的某些特性:
1.跨时空。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占有市场份额,由于互联网络具有超越时间约束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因此使得脱离时空限制达成交易成为可能,企业能由更多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进行营销,可24小时随时随地的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
2.多媒体。互联网络被设计成可以传输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使得为达成交易进行的信息交换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和交换,可以充分发挥营销人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3.交互式。互联网络可以展示商品型录、联结资料库提供有关商品信息的查询、可以和顾客做互动双向沟通、可以收集市场情报、可以进行产品测试与消费者满意调查等是产品设计、商品信息提供、以及服务的最佳工具。
4.拟人化。互联网络上的促销是一对一的、理性的、消费者主导的、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式的,而且是一种低成本与人性化的促销,避免推销员强势推销的干扰,并通过信息提供与交互式交谈,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
5.成长性。互联网络使用者数量快速成长并遍及全球,使用者多属年轻、中产阶级、高教育水准,由于这部分群体购买力强而且具有很强市场影响力,因此是一项极具开发潜力的市场渠道。
6.整合性。互联网络上的营销可由商品信息至收款、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售后服务一气呵成,因此也是一种全程的营销渠道。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将不同的传播营销活动进行统一设计规划和协调实施,以统一的传播咨讯向消费者传达信息,避免不同传播中不一致性产生的消极影响。
7.超前性。互联网络是一种功能是最强大的营销工具,它同时兼具渠道、促销、电子交易、互动顾客服务、以及市场信息惧分析与提供的多种功能。它所具备的一对一营销能力,正是符合〖分众营销〗与〖直复营销〗的未来趋势。
8.高效性。电脑可储存大量的信息,代消费者查询,可传送的信息数量与精确度,远超过其他媒体,并能因应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产品或调整价格,因此能及时有效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
9.经济性。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信息交换,代替以前的实物交换,一方面可以减少印刷与邮递成本,可以无店面销售,免交租金,节约水电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迂回多次交换带来的损耗。
10.技术性。网络营销是建立在高技术作为支撑的互联网络的基础上的,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投入和欧洲杯买球平台的技术支持,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提升信息管理部门的功能,引进懂营销与电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未来才能具备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网络市场营销中的4c
在当前后工业化社会中,第三产业中服务业的发展是经济主要的增长点,传统的以制造为主的正向服务型发展,新型的服务业如金融、通讯、交通等产业如日中天。后工业社会要求企业的发展必须以服务为主,必须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提供适时、适地、适情的服务,最大程度上满足顾客需求。互联网络作为跨时空传输的“超导体”媒体,可以为在顾客所在地提供及时的服务,同时互联网络的交互性可以了解顾客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响应,因此互联网络可以说是消费者时代中最具魅力的营销工具。
互联网络对市场营销的作用,可以通过对4p(产品/服务、价格、分销、促销)结合发挥重要作用。利用互联网络传统的4p营销组合可以更好的与以顾客为中心的4c(顾客、成本、方便、沟通)相结合。
1.产品和服务以顾客为中心
由于互联网络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和引导性,用户通过互联网络在企业的引导下对产品或服务进行选择或提出具体要求,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选择和要求及时进行生产并提供及时服务,使得顾客跨时空得到满足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及时了解顾客需求,并根据顾客要求组织及时生产和销售,提供企业的生产效益和营销效率。如美国pc机销售公司德尔公司(dell),在1995年还是亏损的,但在1996年,它们通过互联网络来销售电脑,业绩得到100%增长,由于顾客通过互联网络,可以在公司设计的欧洲杯买球平台主页上进行选择和组合电脑,公司的生产部门马上根据要求组织生产,并通过邮政公司寄送,因此公司可以实现零库存生产,特别是在电脑部件价格急剧下降的年代,零库存不但可以降低库存成本还可以避免因高价进货带来的损失。目前德尔公司采用了互联网络,每天的销售额高大100万美元以上,并在97年的第一季度继续保持100%,远远超过其它更大电脑公司。
2.以顾客能接受的成本定价
传统的以生产成本为基准的定价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中是必须摈弃的。新型的价格应是以顾客能接受的成本来定价,并依据该成本来组织生产和销售。企业以顾客为中心定价,必须测定市场中顾客的需求以及对价格认同的标准,否则以顾客接受成本来定价是空中楼阁。企业在互联网络上则可以很容易实现,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提出接受的成本,企业根据顾客的成本提供柔性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方案供用户选择,直到顾客认同确认后再组织生产和销售,所有这一切都是顾客在公司的服务器程序的导引下完成的,并不需要专门的服务人员,因此成本也极其低廉。目前,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允许顾客在互联网络上,通过公司的有关导引系统自己设计和组装满足自己需要的汽车,用户首先确定接受价格的标准,然后系统根据价格的限定从中显式满足要求式样的汽车,用户还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公司最终生产的产品恰好能满足顾客对价格和性能的要求。
3.产品的分销以方便顾客为主
网络营销是一对一的分销渠道,是跨时空进行销售的,顾客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络订货和购买产品。以法国钢铁制造商犹齐诺一洛林公司为例,该公司创立于8年前,因为采用了电子邮件和世界范围的订货系统,从而把加工时间从15天缩短到24小时。目前,该公司正在使用互联网络,以提供比对手更好、更快的服务。该公司通过内部网与汽车制造商建立联系,从而能在对方提出需求后及时把钢材送到对方的生产线上。
4.压迫式促销转向加强与顾客沟通和联系
传统的促销是企业为主体,通过一定的媒体或工具对顾客进行压迫式的加强顾客对公司和产品的接受度和忠诚度,顾客是被动的和接受的,缺乏与顾客的沟通和联系,同时公司的促销成本很高。互联网络上的营销是一对一和交互式的,顾客可以参与到公司的营销活动中来,因此互联网络更能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和联系,更能了解顾客和需求,更易引起顾客的认同。美国的新型明星公司雅虎(yahoo)公司,该公司开发一能在互联网络上对信息分类检索工具,由于该产品具有很强交互性,用户可以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分类信息提供给雅虎公司,雅虎公司马上将该分类信息加入产品中供其它用户使用,因此不用作宣传其产品就广为人知,并且在短短两年之内公司的股票市场价值达几十亿美元,增长几百倍之多。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营销理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现在很多公司上网淘金,大多数公司还未见收益,甚至出现亏损,但没有一个公司原意放弃。因为人们知道下一世纪是信息世纪、网络世纪,营销也必将是信息化的、网络化的。现在的网络营销是未来学家托夫勒描述的增长“最后三天”,美国的在线(aol)公司的网络年交易额由八十年代几十万,九十年代初几千万美元,增长到现在每天上网一百万人,交易额达三千两百万美元,并且还在不断增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规模化,国内市场必将更加开放,更加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开放的冲击,而网络营销的跨时空性无疑是一“重型炮弹”。如果国内的企业厂商没有一种危机感,待到下世纪我们的赤手空拳是很难迎接信息化、网络化市场的挑战。
参考资料:
[1]《第三次浪潮》海尔.托夫勒
[2]《计算机世界》96.1 ̄97.15
[3]《计算机用户》96.23 ̄97.10
[4]《市场学通论》甘碧群、盛和鸣武汉大学出版社
[5]《计算机局域网》胡道元清华大学出版社
[6]《通向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吕本富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上一篇:
-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范文
互联网络
2023-03-15 02:15:06
相关文章
天气影响的电气互联系统可靠性 2023-03-30 09:55:29
互联网医疗风险分析 2023-01-16 09:12:55
互联网保险法律监管探讨 2023-01-05 09:03:53
互联网金融难题及对策 2023-01-03 09:16:43
互联网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与分析 2022-12-04 16:17:27
互联网背景下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创新 2022-11-24 10: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