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09-01 15:59:06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教学资源范文篇1
论文摘要:农村中学尽管教育条件薄弱,但蕴藏着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调查了农村化学教学中学生对课堂的需要、教师的备课资源、教学模式等现状,探讨了如何开发和渗透学生身边的乡土化学课程资源。
对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来说,教育条件尽管没有城市那么优越,却蕴藏着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因此,探讨如何开发和运用农村丰富多样的乡土化学课程资源,是当前农村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和实施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此,笔者对黔南三都县及周围县市的民间乡土化学课程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民间化学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同时对本县县南片区的九仟、周覃、三洞、中和等8所中学14位化学教师(收回有效问卷14份)和其中3所中学九年级30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286份)就对民间的身边的化学教学资源的了解及渗透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1民间乡土化学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等途径,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经验对民间的化学课程资源的存在状况进行了解,发现农村潜藏着丰富的化学课程资源,比如:农村的蜡染、酿酒、耕作技术、养殖技术、生态旅游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农药化肥的施用及温室育秧等等。笔者调查所在的地区附近有一个蜡染工房、3个页岩砖厂、1个面粉加工房、4个碾米房、3个垃圾处理处、2个木材加工厂、1个养殖场,另外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本县的“仙人桥”、遥人山森林公园、三都姑鲁产蛋崖、还有邻县的平塘掌布、荔波的小七孔、大七孔及喀斯特地形等。这些都是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鲜活素材。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农村化学教师只是埋头教“书”,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却忽略了学校外面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缺乏对化学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导致这些很有价值的乡土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农村化学教师对民间乡土化学课程资源的理解及开发现状
对14位化学教师就民间乡土化学课程资源的理解及开发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农村化学教师对民间化学课程资源的了解以及对其开发、渗透的理解体现为:首先是认为渗透乡土化学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兴趣、知识应用、教育发展的需要;其次是认为渗透乡土化学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再次是认为渗透乡土化学课程资源也是经济发展、学生升学的需要。
农村化学教师对开发和渗透化学课程资源的看法跟他们的化学教育理念和教学观不无关系,在他们看来,他们进行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考高分,为升学而教学,不重视民间乡土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渗透。
3化学教师备课的资源状况
对乡镇化学教师备课的资料来源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看出,农村化学教师忽视了乡土化学课程资源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发和利用乡土化学课程资源来为备课服务。
4学生喜欢的化学课堂
针对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化学课堂的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看出,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是化学教师善于做演示实验和讲练结合的教学,其次是化学教师善于渗透乡土课程资源、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和师生互动;学生最不喜欢的课堂是教师太严肃,将教师的威信凌驾于学生之上,只讲授书本知识,其次是让学生自学或自由活动;当前教师主要是让学生一切听从自己及满堂灌。可见,部分农村乡镇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极不适合学生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模式现状与学生所需要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矛盾。
5开发和渗透乡土化学课程资源的研究
5.1开发与渗透乡土化学教学资源的特性
开发和渗透乡土化学教学资源,应结合教学实际,使其具有如下特性:(1)广阔性,即化学课程资源应包容比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材料更为广泛的客观外界资源;(2)综合性,即课程资源要注意反映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化学与社会、生活、技术等方面的联系;(3)可探究性,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应当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从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观察实验、动手动脑地解决问题;(4)开放性,这包括2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内容具有以化学为中心,向社会、生活、化学科研前沿的开放性,二是资源的信息渠道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各种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5.2化学教师要集思广益,善于收集、开发乡土化学课程资源
教师要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积极与校外打交道,善于从身边的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收集相关小资源,有选择地将这些资源与教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适用于课堂教学,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虽然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下,课程资源状况可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校外课程资源在贫困地区和经济薄弱学校不如城市学校优越,乡土课程资源在农村却非常丰富,学生也较了解,有高山、有绿水、有茅草棚,农村传统习俗、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及民间工艺等,都是教师值得因地制宜地从中探索和总结的乡土课程资源。只要勤于探索,善于收集归类,其结果将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需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广泛开发身边的乡土课程资源,才能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5.3开发乡土化学课程资源要有地方、学校政策的支持
民间乡土化学课程资源要得到有效的开发和渗透离不开各个方面的有力支持,即人力、技术、财力、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许多教师缺少进行课程资源尤其是民间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信心和勇气,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课程资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进行鼓励,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没有财力和政策的支持,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一线化学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学校也要进行校本培训,强化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提高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兴趣和能力,使农村化学教师从课程的实施者变成课程的开发者和渗透者。
5.4乡土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符合实际,紧密结合教材内容
乡土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尽可能围绕实际存在的资源环境进行,不能编造不存在的事物,更不能用封建迷信来充当教学资源,否则会使学生误人歧途;渗透民间乡土化学教学资源时要恰到好处,不能离开教材内容夸夸其谈,使教学脱离教学目标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茫然,收不到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范文篇2
一、县级党校教学资源的含义、分类和特征
1、县级党校教学资源的含义。具有自然属性的物质财富称为资源。所谓县级党校教学资源,是指县级党校在实施党校教学过程中可调动、利用的物质财富。它包括三大要素:一是行为主体是县级党校;二是它的内容包括教与学以及实施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三是它的行为客体是指可以调动、利用的物质财富。
2、县级党校教学资源的分类。县级党校教学资源主要有四种:一是政策资源。主要指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和改善党校工作的有关政策、文件。中共中央于**年9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和**年6月作出的《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是指导新时期党校工作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必须认真研究并贯彻落实。二是教研资源。党校要建立一支与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教研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行政后勤队伍还有党校的图书资料和信息网络资源。三是培训资源。即党校培训对象的统称,在县级党校主要包括县直单位、乡镇科级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基层党员干部、科级后备干部以及其他干部。四是物质资源。即党校现有的土地、房产、教学设备的整合及党校以外可以调动、利用的物质财富。
3、县级党校教学资源的特征。一是综合性。县级党校的教学资源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是开放性。党校教学资源具有与外界的互通特征,许多资源虽不为党校所有,但能为党校所用。三是可开发性。党校应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求、寻找有利于党校教学的资源,增强党校的教学效果。
二、必须不断增强开发县级党校教学资源的紧迫性
1、全面开发党校教学资源是促使县级党校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当前,县级党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党校普遍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拮据。由于地方财政吃紧,财政拔付党校经费普遍不足,难以维持正常开支。二是教学资源贫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图书资料匮乏,难以开展正常教学科研活动,党校主体班次不能正常开展,有些县级党校甚至几年都未办主体班次。三是教学手段单一。一些县级党校教学还是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叠讲稿"的沿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方法,没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四是领导重视不够。少数县级党校校委班子不健全,干部到党校培训学习没有作为提拨任用干部的一项条件。
2、全面开发党校教学资源是县级党校履行历史使命的重要内容。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党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任务,党校作为轮训和培训党的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作为增强干部党性修养的熔炉,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努力培养造就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精神,高素质、复合型、创造型的干部队伍,要求全面开发党校教学资源,加大干部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道德素养。
3、全面开发县级党校教学资源是县级党校开创新局面的有效途径。县级党校普遍陷入困境,政治地位不高,经济待遇不优。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县级党校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要通过全面开发县级党校教学资源,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主动参与到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去,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创县级党校工作新局面为重点,全面开发县级党校教学资源
1、围绕全党工作大局,充分履行党校历史使命,开发和用好党校的政策资源。党校事业的发展历来是同党的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党校作为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和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作出应有贡献。县级党校要充分运用好《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确定的党校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提出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党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布局以及曾庆红同志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提出的"实事求是、与是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十六字要求等政策资源,及时提出本县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争取县委重视。县级党校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努力在增强党校教学和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在促进当地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应有作用。
2、围绕教学中心工作,推进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开发和丰富党校的教研资源。县级党校要按照"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信息化为手段、行政后勤为保障"的格局,全面贯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新时期党校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新布局,提高教学质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体现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以研究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教研改革。县级党校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教研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通过制定科研规划,组织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的集体攻关、开展科研信息及经验交流等形式,整体提高科研质量,拿出一批管用、解"渴"的精品力作和科研成果,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推进当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服务。三是坚持深化改革,促进教学和科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要推进县级党校教育规范化和制度化。定期开展办学质量和综合条件评估中强监督检查,完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要加强县级党校同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的合作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办学等形式,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开阔教研人员视野。要完善教学和科研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加快研究式教学步伐。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县级党校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中央党校远程教学c级站,将县级党校纳入全省乃至全国党校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统一开放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县级党校教学、科研手段的现代化。
教学资源范文篇3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人才对接行业企业实践的重要途径。随着供给侧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人才实践能力、实践素养等要求日趋提升。为贯彻落实“”报告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目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主体的地方本科院校,肩负为地方区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数量、结构及使用等,直接关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本研究中,实践教学资源是指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实验、实训、毕业设计(论文)、专业作品、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所涉及人、财、事、物等各种要素的总称。基于此,以衡水学院为例,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数量结构等进行调研,以梳理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一、高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的必要性
(一)各级各类文件对实践教学资源整合提出新要求。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1]较全面细致地对高校实践育人及其落实进行规范,强调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并对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提出规范性意见,要求高校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创设条件和保障。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2],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提出高校“强化创新创业实践”。2018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技〔2018〕3号)[3],强调整合实践教育资源,建构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等。上述文件均要求高校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等实践素养的培养,并对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统筹合理运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提出新挑战随着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1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的提出,特别是供给侧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传统单一专业人才过渡为复合式人才;从注重人才精英化培养,过渡为人才大众化培养。当前,社会经济政治对人才的需求,迫切要求高校突破以往以专业为单位“各自为政”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转向跨学科、跨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模式。(三)在校大学生对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提出新需求。当前,“90”后在校大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自主性和自由度要求更高,为满足“互联网 ”背景下在校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及兴趣发展需求,提升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实践素质,势必需要高校开放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和设施,优化整合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共享不同专业、不同类型校内实践教学资源。
二、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及利用现状
以衡水学院为例,调研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及利用情况,发现地方本科院校积极贯彻落实各级各类文件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系列要求,逐年增加对实践教学场所、仪器设施等的投入,逐步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管理相关文件制度,建立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保持校内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正常运转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和贡献。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及学生个性化实践教学的需求,衡水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及利用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一)实践教学资源数量配置不均衡。综合近十年来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数量配置情况,发现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数量配置不均衡。1.学科专业间实践教学资源数量配置不均衡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实践教学资源数量配置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传统学科,如生物类、化工类、计算机类等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投入较高,实践教学场所、实践仪器设备等数量较多,经过数十年学科专业建设,在满足实践教学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实践教学资源除消耗外,总量不断增加,生均实践教学资源数量较高。而新兴的播音主持与艺术、学前教育等非理工类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数量偏少,投入不足,由于建设周期短,生均实践教学资源占有量偏少。2.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资源数量配置不均衡根据不同类别对实践教学进行划分,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数量分配出现了不平衡问题。就实践教学而言,涵盖学科专业实验、实训、毕业论文(设计)、专业作品、见习、实习等各环节,不同类别实践教学资源数量存在差异。其中,实验场所、实验仪器设施设备、实习基地等数量较多,而实训场所及设施、见习基地等数量偏少。(二)实践教学资源类型重显性轻隐性。调查发现,地方本科院校实践资源按照显性的仪器场所等物质资源和隐性的制度、师资素质等文化资源划分,二者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显性实践教学资源,如实践教学场地、实践教学的仪器设施、投影、电脑、桌椅等介质资源,由于短期投入见效快,建设周期相对较短,是地方本科院校为满足基本师生实践教学需要,顺利通过院校、学科专业评估,开展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但实践教学文化、制度、师资素质等隐性资源,由于建设时间较长,投入产出速度较慢,往往被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建设所忽视。(三)校本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不足。调查发现,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中,引入资源数量类型较多,校本开发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地方本科院校承担服务地方、引领地方的重任,但在实践教学建设中,往往以引入、借鉴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为主,缺乏立足地方,自主研发、自主生成校本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和实践教学教具设施等资源。
三、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对策
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直接受实践教学资源及其管理的制约,为解决地方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统筹全校实践教学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地方本科院校应统筹全校实践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配置。实践教学资源的数量是保障学校、学科专业、师生实践教学需求最基本的体现。地方本科院校应在统计现有全校实践教学场所、设施设备、师资、实践教学利用情况的基础上,立足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及实践教学建设规划,根据现有行业企业对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及现有新老专业建设情况,分周期、分年度加大对学科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数量与结构的配置。对于新兴的学科专业,应参照教育部学科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以新专业学生数及实践教学课程、环节等为依据,加大实践教学资源的硬件投入,以保障新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对于传统学科专业,应以省级、部级“质量工程”及专业认证建设项目为目标,以探索和凝练传统学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特色为依据,强化传统学科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中文化、管理模式等软件建设,以满足传统学科专业富有特色及品牌式的实践教学建设需求,从而实现对全校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二)强化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体系建设。地方本科院校需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体系。首先,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人员需更新传统的实践教学资源观,转变原有只重视显性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忽视隐性实践教学资源的观念。其次,逐步完善显性、隐性兼有的实践教学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显性和隐性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度,提升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最后,打破原有院系、专业对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掌管的所有权壁垒,强化校级实践教学建设的统筹管理及实践教学资源的所有权归属,明确院系、专业、师生是实践教学资源使用的主体责任,建立全校公共、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开放管理体系,以满足全校师生不同的实践教学需求。(三)注重校本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地方本科院校应在引入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的同时,在制度、管理机制等方面突出校本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首先,建立健全校本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管理制度,积极鼓励广大师生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开展校本实践教学所需设施设备、教材(讲义)、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的探索和创新。其次,完善校本实践教学开发与利用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明确职责权限,在财力、物力、宣传等方面,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校本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为更高效地研发校本实践教学资源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2-09-14)[2018-04-16].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0/201209/142870.html.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05-13)[2018-04-16].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教学资源范文篇4
1.校内硬件资源的拥有情况《科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了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配置的问题。鉴于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学校内的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等都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硬性条件,能有助于丰富教师的课堂,为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支持,还有助于拓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针对校内硬件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进行了调查。从学校设实验室、上网设备、实验仪器、饲养条件进行调查。一是从实验室的拥有情况看,红河州120所农村小学中,实验室的拥有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有实验室的占20.8%,没有实验室的占79.2%。经过访问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符合国家基本标准的科学实验室,一部分学校是把以前的自然实验室当做现在的科学实验室,所以空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一部分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是有其他房屋改建的。二是从实验室仪器的拥有情况看,实验仪器很少的学校占74.2%,有一些的占11.7%,基本能满足教学的占7.5%,齐全的占6.7%。可见教学实验仪器是制约着红河州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小学科学教学仪器严重短缺,很多实验课和实践课不能正常开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三是从上网设备的拥有情况来看,总体比较乐观。“十五”期间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工程项目中,86.7%的农村小学配备了上网设备,没有配备的占13.3%。通过访谈这13.3%的小学也在努力达标,以尽量完善教学资源。四是从科学教学实验室和教学仪器方面,情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种植条件没有的占52.5%,可以用花盆种少量植物的占38.3%,有一块地的占9.2%;饲养条件没有的占85.0%,可以饲养1—2种小动物的占12.5%,可以饲养3种以上的占2.5%。根据访问了解到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更没有有关科学教学的图书供教师和学生阅览。从上面的问卷和访谈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红河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设施资源严重缺乏,不利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师对科学教学的态度情况在这样一些科学教学条件匮乏的农村小学,在职的教师是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动手制作教具、准备教学材料、制作教学课件的教师分别占34.2%,57.5%,51.7%。偶尔动手的分别占45%,27.5%,29.2%。有时动手的分别占17.5%,10.8%,15.8%。经常动手的分别占3.3%,4.2%,3.3%。从经常动手为科学教学制备条件教师的比例可以反映出教师对科学教育的态度不是那么理想。通过访问,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几乎没有科学教师带领小学生进行野外实践或考察等活动。
3.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情况学生的兴趣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是能够进入课程并对课程实施产生积极作用的课程资源。小学生对“你喜欢科学课吗”的回答,选择“非常喜欢”的占30%,“喜欢”占40%,“没感觉”占16.7%,“不喜欢”占13.3%。通过访问“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吗?”,回答“经常”、“偶尔”、“从来没有”的分别占12.5%、25%、62.5%,这就说明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自然的机会,也无法体会课外活动的乐趣。而在科学教育中学生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占很大比例。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课外观察活动作为两个变量进行分析后,说明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结果讨论
1.资金投入不足,仪器设备匮乏很多农村小学实验仪器很少,甚至有的学校一套也没有。仅有一两套的学校,只有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才拿出来,学生只有瞪眼睛看老师演把戏的份,没有机会去自己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这样的教学条件无法实现新课改中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素质要求。
2.对科学课重视程度不高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的影响,科学课一直被称作“副科”,很多地方仅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成绩来决定一个学生的能力。据调查,小学科学课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挤占用现象。即使是上实验课,也是教师照本宣科或让学生自己看书;同时,不执行课时计划,一节课上几节课的内容,根本不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另外,在科学教师的安排上,不少学校让语文、数学等科目上教学成绩不好的老师或年龄大的老教师来担任。可见,在广大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得不到各级教育者的重视,其地位并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3.评价制度以考试为主当前中国的教育弊端,很多地方仍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们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狠抓书面成绩,考虑到科学实验课的实验做得再精彩,也无法搬到试卷上,于是他们便取消实验,专攻书本知识,根本就没有顾及到学生在做实验时的乐趣,这无疑损害了学生热爱自然以至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怀。
4.教师素质偏低据访问调查红河州建水县的农村小学只有一所农村小学有专职的科学教师,而且只有一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多为中老年教师或农村代课教师,且多数教师未经过系统的专门培训,对科学实验教学很难胜任。教师编制过紧,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进行业务进修,提高自己。他们没时间也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更谈不上进行小学科学实验课的科研工作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将无法承担时代所赋予的素质教育的重任。
三、应对建议
1.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课程财物资源是科学教学活动的基本支持,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科学课程活动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经费紧张是每一个农村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感受最深刻的,想搞一个活动,或课题研究,没有充足的资金是做不到的。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师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感慨地说,自己从事科学教育十多年,对这门课十分的钟爱,而且学校地处山区,各种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所以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考察,并制作标本,他所自制的教具曾荣获过市州级一等奖。但由于经费的原因,许多良好的课外活动都没法进行或半途而废,如果要学生承担,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重;教师自己出,一次两次还可以,多了也承受不起;找学校要,学校领导对资金的利用问题也很无奈,事实上学校并没有拨出专门的活动经费用于科学教育。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2.学校应强化教学实验仪器的管理对现有实验仪器的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所调查的小学,仪器的管理往往被忽略。一些学校没人管理仪器,有的学校是科学教师监管,这样一来由于管理不当,许多仪器出现生锈、损毁、流失,霉变、腐蚀等现象,导致大部分的教学仪器和药品不能使用。所以为提高对现有教学仪器的利用,管理工作不能忽视。管理好仪器设备不是目的,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用好,通过管理给师生提供良好的仪器设备,随时给师生的教学研究、教学活动提供方便。支持并欢迎、鼓励、提倡和帮助师生使用仪器设备。总之,做好服务,使实验教学仪器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3.转变思想观念,选配好任课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的影响,科学课是“副科”这一思想仍为严重。所以要转变科学是“副科”这一观念。据了解,不少学校的科学课是有上不好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老师来担任或有年龄大的老教师来担任,这类教师没有扎实的科学专业知识,研究教材的时间相对较少,所教内容不严密,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通过和任课教师的交流,发现能够完整学习课程新标准的教师寥寥无几,更严重的是有的教师连课程新标准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更谈不上理念转变了。为此,需要学校为这部分教师提供培训学习和教研的机会,让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改变、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4.完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的瓶颈,评价方式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既制约着教师的教,也制约着学生的学。评价不仅是教师自我评价,更多的来自学校、家长,同时这种评价又往往是决定性的。而广大农村小学其教学思想比较落后,包括学校领导及其他教师,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实施的还是应试教育,仍然唯成绩是举,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许多学校领导由于达标要求,仍然以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语、数、英能考高分就行,并不在意孩子除此之外的其它方面的长进,如果教师教不出符合他们要求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当然不高。所以教师为了达标,就不会在科学这样的科目上大花时间,而是专攻语数英。对此,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要摒弃以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评教师的做法,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5.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
一是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内进行的,丰富的校内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根据以上的数据显示,很多农村小学目前存在设施设备缺乏现象,主要体现在缺少科学教具、模型甚至科学活动的场所及实验室场所。因此,学校应该明确科学课的要求和科学课程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购置仪器设备、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组织科学学习兴趣小组等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校内开发建立小型的植物园、动物园等,丰富学校科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进行校内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有些学校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的功能,造成浪费。因此,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多种功能,提高教学中的实际利用率,是有效利用科学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还可以举办群众性的科学教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科学意识,这些活动由于本身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对儿童很有吸引力,可以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对教学资源进行适当选择和整合,利用不同的资源去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是善于利用社区科学教学资源。社区在教育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校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农村社区中可利用来作为科学教学资源的主要有社区的山川、河流、农业用田用地、工厂、养殖场、种植技术园、树叶、花、果实、蜗牛、蝌蚪等。这些社区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贴近自然,发挥农村小学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在学校实验教学仪器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这些社区已有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社区科学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使学生走出课堂、学校。
教学资源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材料与检测;微课;移动教学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数字学习的进步,泛在学习教学氛围浓厚,微课教学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改革的亮点和热点,专业教师和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都积极加入了相关课程的微课制作,并将不断的将微课运用于课程移动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实际理论课程教学中。对如何制作微课方面出现了研究热潮,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微课在实验实训实践教学中的实际教学应用评价研究,目前关于微课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学科实训教学实际应用的评价研究非常少。通过制作课程微课并进行教学研究,评价在相关学科实际教学中应用效果,探究微课在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中的创作原则,分析出课程微课在教学资源库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可以找改善教学队伍建设和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效率以及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方式。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思考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实施的背景、内涵、路径研究与实践,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对接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培养培训模式、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培养、校企合作路径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是土建类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专业课程,建筑材料课程对于学生在工作中严格合理的把握建筑材料的选材标准有重要意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理论内容是基于数学、物理、材料、力学、化学、检测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1]。《建筑材料》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土建类专业基础课,实验实训是该课程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能将抽象的基础理论化为具体验证,同时培养初步的动手实践实验操作能力,为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实践基础。工程实践中,建筑材料品种众多,涉及的材料种类和性质繁杂,因而在高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较广,知识点分散,记忆点较多。跟其他的基础理论课不同,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概念性和实践性更强,逻辑性较弱,实训内容更多的来源于理论知识结构和知识来源,更多的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实践[2]。因而以微课为代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将起到特殊的作用。本文从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改革实践入手,以《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微课建设为例,图1微课的选题来源对微课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移动教学资源库构建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进行研究探讨。基于泛在学习理念的高职移动教学资源库构建通过结合移动教学资源库优化课程内容,能够一定程度更新《建筑材料与检测》传统实训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边教学、边总结、边改进,得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案,探索出移动教学资源库在高职课程授课中的最佳应用方案。
1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微课的选题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微课主要是以课程视频拍摄为主要任务,将视频作为理论和实践知识传播载体,通过对各个章节的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深入简出的解释和阐述,同时扩展知识层面。针对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将传统课本知识章节进行重新组合和拆解,将原有课程内容按照实际工程检测———见证取样分类重组为以下6大模块:混凝土、砂浆试块性能、钢材性能及砖砌块性能检测模块,水泥、砂石、掺合料性能检测模块,混凝土配合比砂浆配合比及外加剂性能检测模块、沥青和沥青混合料性能检测模块、土工及无机结合料检测模块、防水材料性能检测模块等。每一模块中根据实际工程检测需求和检测检验试验难度确定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课本中的不同试验制作相关实验实训微课资源,例如,第四章混凝土:混凝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作为混凝土基础原材料组成的水泥、砂、石等的品质好坏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深远影响。本章微课团队根据重难点共选择水泥、砂、石拍摄了数个微课,包含了建设用砂粗细程度的评定、混凝土用石子的表现密度测定———广口瓶法、混凝土用石子强度的评定方法、水泥的凝结时间的测定、水泥胶砂流动度的测定、水泥胶砂强度检验(iso法)等。以其中小节混凝土用石子的表现密度测定———广口瓶法微课为例,其选题意图如图1所示:表观密度是混凝土用石子质量性能重要评定指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空隙率计算的必要数据。但在实验实践中很多同学没有掌握正确的检验方法和试验结果评定方法。本部分内容试验操作实践性较强。针对以上原因来制作微课,在实验室内实地操作完成录制,帮助学生理清试验思路、掌握检验方法,提高学生对试验技能学习的兴趣。2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微课的教学目标以混凝土用石子的表现密度测定———广口瓶法微课为例,微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表观密度测定的概念及检验意义、试验条件及仪器设备、试验结果进行评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移动教学资源库微课资源的建设引导学生理解规范标准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试验、主动探究的自主精神;情感目标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和试验数据处理的职业素养。
3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以混凝土用石子的表现密度测定———广口瓶法微课为例,在做好知识点的分析和课程资源准备后,做试验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是引入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石子的概念,并逐步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普通混凝土中砂石的体积约占混凝土体积的70%。而石子的体积约占40%,与砂子共同在混凝土当中起到了一个支撑骨架的作用,就像我们人体的骨骼一样,因此人们常称之为粗骨料。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到,抑制混凝土收缩的骨架作用。这里我们添加了一个人体骨骼的动画,生动的解释了石子在混凝土中的作用。紧接着,本微课解释了粗骨料即石子的概念,同时引出国家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的技术要求。采用图文及动画,带学生了解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的意义。在预拌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碎石的表观密度是进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粗骨料品质优良评定的一个重要参数,如何正确而且快速地对碎石的密度进行检测,对碎石骨料的合理应用和拌后混凝土的工作性良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石》(gb/t14685-2011)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中,对普通混凝土拌制用卵石、碎石的表观密度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参数,要求建设工程用卵石、碎石的表观密度要求不小于2600kg/m3。然后,提出问题,石子的表观密度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判断工地进场的石子是否符合标准。通过图文介绍,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环境及所用材料、设备。那么什么是石子的表观密度呢?石子材料的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质量的概念我们非常熟悉,表观体积就是实体积加闭口孔隙体积。对于形状非规则的石子材料,一般无法直接测量表观体积,可用排液法来测定其表观体积,从而计算表观密度。通常,测定方法有广口瓶法和液体比重天平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国家标准《建设用石》(gb/t14685-2011)规定的石子的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广口瓶法)。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检验环境及所用材料、设备介绍。通过图文介绍,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环境及所用材料、设备。通过实际完成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检测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获取检测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最后通过微课进行课程内容的小结,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小结,提升学生认识。针对课程中存在的重点和易错点巧设提问,引发思考,同时通过布置课后习题的方式引导复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深化知识。
4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微课的设计特点
以混凝土用石子的表现密度测定———广口瓶法微课为例,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在实验室内,真实录制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的检测过程微视频,并对结果评定方法进行讲解,通过学生真实感触来突破教学难点,特别是在混凝土用石子的表观密度测定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试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极大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实践教学课堂效率,大大降低仪器设备损坏率。通过巧设课堂思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生动新颖的学习方式既突出了学生主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微视频结合ppt录制方式,合理的利用了ppt的动画功能,更加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结语
通过结合移动教学资源库的运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小组协作实训教学中,学习模式单一组员之间互动的局限模式。结合移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建筑材料与检测的课程内容设计可以得到优化。基于微课知识获取的便捷性、形式的多样性、资源的共享性以及移动教学资源库平台的互动性,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得以信息化、移动化创新。
参考文献
[1]孟琳,罗碧玉.论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以全国职业院校首届“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为例[j].陕西教育,2018(8):52-53.
教学资源范文篇6
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中进行深入的挖掘,而最充分的科学教学资源就是教育部推行的教材,而且课程改革之后,每套教材中都为教师配备了一张光碟,里面有很多有用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教学资源,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和巧妙运用把资源整合得更加适宜科学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学习《给身边的材料分类》这节课程时,我将教材和光盘中给出的各种材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通过我的设计制作出非常吸引眼球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将物体和材料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全面地看待物体和材料。同时,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任务,让学生收集身边可再利用和开发材料的资料,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不同的物品,然后在课堂中将自己的资料和做的成品拿出来和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看谁完成的任务最佳,谁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牢固。再如《水》这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通过生活中存在的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对水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品质。在观察这些动画作品时,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不断进步,知道科学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同时又能够让学生接受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在扩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他们将知识牢固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死板的教学资源更加形象灵动化
科学教育的理论性比较强,对于一些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教师无法将这些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来发现和总结出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让死板的教学资源重新获得新生,更富有多彩和灵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探索科学知识。如学习《植物生长》这节课时,种子的发芽过程、成长过程以及开花和结果的过程都是一种静态的变化过程,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的只是变化之后的一个状态,并不能看到其生长变化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理解起来就会缺乏生活依据,不能够彻底透彻地进行理解。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索精神,我利用了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从网络中下载一些植物生长的录像和视频材料,然后再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计算机将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和重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清晰地观看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将种子发芽、花蕾开放的瞬间事件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慢动作播放,让学生亲眼观看这一美丽动人的时刻。科学教材中还有很多教学内容,虽然课本中描述得非常生动和形象,但是由于小学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描述的一些事物学生根本就没有亲眼见到过,想要让学生很好地想象具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科学课本中描述的内容通过课件的制作和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看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这样我们就把教材中死板的教学内容、静态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形象和生动,赋予了知识生命,让其更加具有灵性,使得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不断付出和努力,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设计和制作,但是我相信,只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全面、顺利地接受科学知识,教师一定愿意并且及其乐于进行这样的付出。
三、不断学习网站的开发和利用,拓展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科学主题学习网站在科学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这种网站将科学教学中不能够直接观察和研究的教学内容分成小的教学专题,然后将其进行整理,以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用网站的表达方式提供给学生学习或是作为多媒体教学的资源提供给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网站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充分地发挥网络的教学优势及作用,对于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对网站技术的学习和提高,以便利用这种比较有效的途径对科学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四、努力开发教师课程资源
科学教学资源中对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十分重要和关键。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会受到科学教师素质的严重影响,教师也是科学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影响者。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具有课程设计的权利和义务,要给教师留有充足的自由创造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对科学本身还是各个学科领域都要有一定的审视能力,而且要会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我们的科学教学课堂。教师的整体科学素质决定着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水平就显得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开发和利用教师素质,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促进我们科学教学的进步和提高。
教学资源范文篇7
网络技术教学和医学教学有着十分统一的特性,在网络教学和医学教学都是需要大量信息进行支持的,尤其是医学的教学要和新的科学技术相互结合,很多老师在关注医学技术发展的同时将这些新信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这就需要使用网络帮助其获取巨大的信息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同步、新闻同步、资源同步的使用时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时效性。
1.1网络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性
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而是需要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配合,在教学过程。教学信息的收集上来看都需要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资源的获取,这些过程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使其具备良好的完整性和实践性。
1.2网络技术在教学中十分符合教
育综合性的要求网络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直观、简洁的学习环境,这使学生更加方便的进行学习,并且能够实现图文并茂冰河感官相互结合。在医学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信息资源,网络化的普及将知识、组织等多种科学形式和教学信息相互结合,这对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认知的发展,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的认可,营造出学习理论环境。医学的教学和教学都是通过学习内容来反应其优越性的。教学的目的和内容需要相当广泛的环境作为基础,同时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学属于新兴的学科,这些学科不仅是教学方面,同时也是人文方面。教学等整体过程已经告别了单科性,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通过对不同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的需要,使网络技术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在这一层面上,网络环境对医疗教学起到十分重要的协助过程。
2新型的网络教学模的探索途径
传统的医疗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和网络教学形式相互结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首先网络教学虽然能够填补医疗教学中的不足,但是也使学生过分的依赖网络教学,虽然我们知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并不矛盾,但是教学的过程有着很强的特殊性,教育的对象在不断的转变,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要面对多方面的考试。这就使他们在浏览网页、自由应用网络的时间被限制,所以在这一特性下,网络教学必须要进行细致的组织,并且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每个老师在进行网络的教学中都要保持一定的教学“节奏”。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网络资源对教学任务和学习过程进行规范从而是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探索、评价,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掌握教学“节奏”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2.1教师课程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编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使学习者了解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并且在新闻公告栏中有关本课程的重要信息。
2.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按照课程计划安排自由掌握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目标提示,确定自己所能达到的学习层次。学生要学会在网上搜索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与组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此时学生可以根据资源库中所给的资料进行查找学习,这也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3老师可以建立网络版块
设置专门的学生和老师讨论区,并且在这一区域为老师和同学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场所,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可以营造一个有力的交流圈,使老师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和教师相互交流,知识是丰富的一个人是不可能完全掌握,这就需要学生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双向多重的交流中可以提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出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阅读性,这种情况能够直接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教师成为主导。
2.4网上作业及评价
作业与考试是教学质量评估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平时作业学生可以在习题库里完成,随时提交,提交后马上得到评分(主要是基础理论的学习之后完成相应量的选择题)。主观题的训练学生同样可以把答案打上后上交。由教师阅览后给予评讲交流。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大大延伸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又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于基础理论的教学有很大的作用。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是网络资源和教育形式相互结合的又一特性,通常条件下这种形式分为如下几步: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使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过程所开展的内容和手段进行研究,并且制定出最终的成果进行表达,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我们发现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理,能够伴奏学生对教学过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感性认识,也可以知道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网路教学不仅是一个学习平台,更是一种学习环境,所以在网络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教学的设计要求,还要根据基本问题增设拓展性思考。学生可以实现在线观看多媒体课件,如有疑问可以进行在线答疑,进行课后练习时可以进入题库进行自主选题,模拟考试附带得分与解析功能,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考试心得发表在留言板与讨论区中,与其它师生实现在线交互。
2)确立课题:
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课材中有非常丰富的探究课题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材的内容设计一些课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3)制定方案:
在进行一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目的进行学习。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要对学习目标进行资料的整合和调查。并且通过这些课题小组的研究进行内容的确定,学生在研究学习方案的同时能够对老师提出相应的课题研究,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在这个基础上必须形成不同的客体研究方案,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论证和评审。
4)指导并开展研究:
我们通过教学内容、课题确立、方案制定等环节后就可以直接进行实质性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常用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网络技术将成为主要手段。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5)分析和评价:
成果表述与评价是学习价值的重要体现,我们可以通过整体的组成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并且在交流和研讨的过程中来使学生的认识不断的提高,同时在学习方式的探索性上开拓更多的形式。目前很多学科的教学已经将学习成果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展示,并且将网络技术中的优越性发挥的更加准确。在当今的教育界,网络化教学环境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主体,在以学习理论构件的主体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够针对知识进行再次加工,并且成为知识内容的学习主体。在网络环境下知识已经不在是由教师单一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对问题的分析来获取知识。也验证了那句彦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知识真正的成为一种协商、互通的结果。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已经成为了学生构件的主体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网络环境进行知识的摄取,这使课堂已经不在是灌输知识的主体,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越来越依赖发现式教学来获取知识。
3结束语
教学资源范文篇8
关键词web;医学;教学;资源库
abstract:aweb-basedteachingresourcesinthemedicallibrarysystem,discussedthebasicsystemcomponents,architectureandtheproblemsfaced.thesystemcanbeusedformedicalteachinginstitutions,multi-medianetwork,hasacertainvalue.
keywordsweb;medicine;teaching;resourcebase
1引言
随着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加强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人们逐步认识到网络只是基础,资源建设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1],因此基于教学资源库的教学也越来越普及。支持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核心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研究基于web的教学资源库正成为教育技术与网络技术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课题,也是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首要的前提条件,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可以说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中心,是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校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从最近几年这方面的发展来看,国内部分高校资源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暨南大学的药理学教学资源库、南方医科大学的肿瘤病理学专业信息资源库、第四军医大学的外科学多媒体资源库等[2]。本校也构建了医学影像学多媒体素材库、人体寄生虫学素材库等素材库。
本校在本科评估期间整合了部分教学素材,建设了涉及学科超过50门,有3万余条各类素材的教学资源库。该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系统开发工具采用:asp技术和sql2000数据库;dreamweavermx和photoshop等开发工具;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系列;web和ftp采用iis5.0。
2医学教学资源库基本组成及体系结构
2.1医学教学资源库资源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资源库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生物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基础等7个大类,每大类下再根据需要划分相应的子类,具体到每个学科[3]。每一学科下再分为文本,动画,视频,图片等子类,便于用户查找所需资源。
2.2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构成及主要功能
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包括4个模块,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该系统包括:
(1)资源库系统资源浏览模块。各种用户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资源库。基于web的资源库系统允许网络上多个用户同时登陆,正常地、安全地使用资源库系统,并为使用者提供资源库中资源的全文检索功能、提供论坛、电子邮件服务系统,为网络教学实现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
图1资源库系统构成示意图
(2)资源库系统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与系统管理员可在线管理多媒体资源,增、删、改、上传多媒体素材。这几种操作都是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来操作完成,不必到服务器端进行操作。各个用户通过认证后,管理系统授予对应的管理权限,才能对系统进行操作。各个用户的操作都是独立的,所做的操作并不影响其他用户,各个用户也不能对其他用户的资源记录进行操作(系统管理员除外)。
(3)资源库系统管理模块。通过数据库软件对sql2000数据库进行管理。通过课程管理对整个系统的课程、章节、知识点进行设置。
(4)资源库用户管理模块。资源库系统对用户进行细分,各种用户有不同的权限,不能越权使用系统:普通用户,不需要认证,有资源的使用权限;教师用户,需要认证,有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增、删、改等权限;审核员,需要认证,有对资源的改、删和资源等权限;系统管理员,需要认证,具有最高权限。
2.3基于web的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基于web的医学教学资源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看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施和运行以cernet、internet等已有的网络环境为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图片库、视频库、音频库等库在整个资源库中是最基础的,是通过资源库管理系统来管理,维护。客户端使用通用的浏览器工具,无需增添其它工具,方便用户使用。用户分为学生用户、教师用户、系统管理员三类。所有用户都使用ie等通用浏览器,就可以对资源库进行操作。最终构建一个webserver服务平台,使得资源库系统能够利用asp功能软件模块解释用户通过浏览器发出的请求,连接sql数据库,完成数据操作并将其结果返回到客户端浏览器中显示出来。
3医学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3.1课堂教学
老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在多媒体教室以大屏幕投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教室多媒体计算机上的浏览器浏览教学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这就摆脱了过去学生被动地坐在电化教室里观看教学片的形式,赋予教师对教学媒体控制的更大的灵活性,充分展示了多媒体教材的知识集成性和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3.2个性化教学
由于教学资源库系统上的资源可被任何一台连接在校园网上的计算机浏览,这就为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利用校园网络上的计算机可在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进行独立的学习,既可按照教师的要求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教学资源库里选择学习内容。另外学生之间可通过bbs讨论问题、交流经验,也可给教师留言以获得教师的辅导,可使学生获得最大的主动性和多方位帮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3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库为教师的教学准备提供了方便。教师可以搜索、选取资源库中的文、图、声、像媒体素材,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教学资源库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本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践,我们有以下的体会:
医学教学资源库的主体是大量的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有相当数量的资源已经过时,部分资源内容大同小异,部分资源教学意义不大,因此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对资源必须经过严格筛选以保障所上传的资源的质量。
教学资源如何从学习者角度考虑资源的结构编排对入库资源的教学性设计也是建设者面临的难题。保持资源库内容的及时更新和补充,丰富资源库内容,紧跟学科和技术发展步伐,提高教师利用素材库设计教学
的能力是使素材库发挥其功能的关键。
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能力和素质,把教学改革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良好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开发和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能力的提高、积极性的提高,必然会带来资源库内容的繁荣和形式的多样性,资源库容量的增大也自然会引起质量的改变和提高,从而达到适应现代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加强组织领导,协作攻关,是资源库建设的保证[5]。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的学科多,技术复杂,耗费时间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首先领导要重视,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并号召其它单位积极配合。建设过程中分工要明确,将具体任务落实到个人,并定期接受领导的检查验收,确保资源库建设顺利完成。
5结束语
本校教学资源库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有各类素材3万余条,访问量已逾14万次,为全校多媒体网络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1):5-8
[2]林周梦等.医学教学资源库的现状分析与建设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42,57
[3]刘元勋.基于校园网的医学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1):50-52
教学资源范文篇9
1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第一,若想顺利开发运用整个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势必要设计好整个系统框架,即要充分考虑中职学校资源管理系统自身的需求,又要在国家所规定的标准内,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等来进行框架设计。第二,设计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时需注意的是,这一系统所服务的乃是学校整体师生,既要确保该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要保障教师能够借助该系统来展开有效地教学。这也是设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根本定位所在。同时,无论是设计哪一种系统,均是由多个模块加以组合形成的,且不同模块间的数据也处于不断变化中,直至整个系统顺利运行后才逐步稳定下来。因此,还需详细论述系统各模块功能数据动态,以便系统开发者能把握好各模块间的关系,从而更为全面地考虑各种系统问题。第三,用户管理功能作为系统的起始功能,一般来说,教学资源系统的用户包含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等用户,而根据用户的性质又进一步赋予了相应的使用权限。如管理者负责整个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更新维护等,教师则具有搜寻所需教学资源,安排课程作业等权限。此外,系统设计时还需对资源的分类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即所上传的教学资源应当介绍相关的属性值,这将有利于更好地分类各种资源。此外,视情况来确认分类方式,特殊资源则要特殊分类。第四,整个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模块都有与之相关联的后台资源数据。因此,在设计其他管理功能时也要对各模块、数据间的传输问题加以考虑。为了让教学资源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应将系统自身的特性完整显露出来,设计系统时尽量为不同模块数据提供标准化的交流模式。还可设计数据交换方法,以便用户使用资源时能够确保数据的完善性。也就是说,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的模块功能应当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为了便于用户查找信息资源,应设置目录分类,以便查询时系统能够自行分类出多样化的资源目录,供用户筛选。2、为了快速找到教学资源,便于用户收藏、浏览、下载教学资源,需设置资源检索。3、逐步完善系统的扩展接口功能,使系统能够及时获得更新完善。4、为了保障系统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还应当设置相应的安全控制软件,避免系统遭受黑客入侵,遗失重要的资源讯息。5、不同用户的系统使用权限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设计系统时也应及时分配好各个用户的运用权限。第五,设计数据库对于资源管理系统来说意义重大,数据库涉及到的内容极为广泛,包含实体、属性等多个内容,且这些内容又相互交错,联系极为紧密,设计数据库时,这些内容概念都必不可少,开发者必须对这些内容认真钻研探究,理解其本质所在才能设计好数据库。中职学校可采用sqlserver数据库,依次建立管理员表、班主任表、登录信息表、课程表等等。
2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
第一,系统开发环境、运行环境、硬件配置环境是确保系统开发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开发人员必须重视对环境的建设,采取相应的开发语言和技术,建设相应的资源数据库等来推动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第二,设计系统时可根据asp网络来着手进行,设计完成后,便可充分利用b/s网络模型来实现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需求,也就是说,使用者能够交互运用后台信息数据、浏览器,来实现对系统的各种操作。第三,管理人员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审核用户所上传的资源数据。一般来说,资源审核方式主要有审核、快速审核两种。前者主要是用户所上传的资源具有一定特殊性,需展开深层次审核,不可直接大批量上传,而需要循序渐进,缓缓而行。后者主要是用户已经审核过所上传的资源,则无需再进一步进行审核查看,可直接批量上传,获得快速审核。第四,录入资源、功能时,开发者还应当专门开设一个临时访问审查区域,即供审核者对未审核或是尚未公开的教学资源的审核区。一方面,要设置好资源上传模块,这一模块将有利于资源数据间的相互转移。用户可根据所需来勾选目录下的资源,确认所要转移的对象后,系统便会自动弹出用户所搜寻的目标,此时,用户只需加以确认便可转移资源。另一方面,设置资源模块。对于用户审核通过的资源应当及时录入到相应的目录结构中,将其标志为已,并按下转移模块,及时将资源上传到相应的资源区域内,以便用户下次访问使用。此外,上传、模块实现后,还需有取消的模块,因部分资料审核时会存在一些错误,导致上传的资源存在不足之处。因此,系统设置了取消模块,即用户已上传和的资源,可于系统中点击取消,并及时转移资源,便可阻止资源散播出去。但转移的资源并不会完全消失,管理者认可在系统中找寻到该文件,只是其他用户未能再次访问这些资源。
3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随着信息化教育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化教学资源管理模式已逐步成为未来教育资源管理的一大趋势。所以,重视对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系统的开发运用也就成为当前校园建设的一大重任。各大中职学校必须及时革新管理理念,改变传统滞后的管理模式,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设计好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如此,才能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办学质量,为社会培育出更多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季.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8):51-53.
[2]张文彬.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5.
教学资源范文篇10
课题组利用多种有效资源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发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库,目前已形成50多部视频资源,100多个事故案例。同时在开发中不断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弥补高校安全教育空洞说教的教育形式,增强其趣味性、实效性和丰富性。
1.1配套课程教材开发教学资源紧扣《高职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内容涵盖各类安全知识,既有基础的通用安全知识,又有较为专业的专业安全入门知识。课题组不仅使教材配套教案、课件和调查题,而且还梳理、收集、整编和挖掘相关安全教育资源,把枯燥乏味的安全知识通过鲜活的真实案例和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展示出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1.2运用各类媒体开发文献资源一是充分利用好网络。课题组在校园网站上建立常用的安全教育资源网链接,便于教师备课参考,也向学生宣传。通过网络,学生借助电脑、手机可随时随地进入相关网站浏览和学习安全教育资源。二是收集、运用和挖掘各种影像资源。相比其它资源,采用影像资源进行安全教育的效果更为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课题组设计案例化教学方式,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影像资料,努力使学生培养安全观。三是搜集最新社会热门的安全案例、法律资料,生成“案例回放”、“警钟格言”、“法律链接”等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引进国内成熟的安全教育课程资源,搜集同类研究资料进行加工改造,实现资源共享。
1.3全方位开发校园内外安全教育资源一是利用校园环境,开发校园安全文化资源。校园中处处都可以开发安全教育资源,从校园门口的交通安全提示到教学区地面的防滑标志,从每层楼面的逃生疏散图到办公橱窗的校纪校规和安全教育图片展,学院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中提升安全素养。二是利用社会治安预警信息,开发安全防范预警资源。课题组随时掌握社会治安形势,及时给学院各系提供安全教育内容提纲用于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治安动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利用手机媒体,开发qq、微信、微博等电子资源。手机是时下学生最常用的通讯工具,也是学生最爱玩的电子设备。手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安全教育与科技力量的融合,增强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四是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会资源。课题组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不仅需要知识宣传,更需要开展实践活动。每年该院组织全体大一新生参加消防演练、参观科普安全馆,使得实践活动有力配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掌握逃生疏散技能。
2结语
教学资源范文
时间:2022-09-01 15:59:06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量子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讨 2023-03-01 09:05:38
统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2023-02-16 09:04:53
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23-02-16 08:49:18
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探讨 2023-02-15 09:06:29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健康素养的培养 2023-02-15 08:57:59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思考 2023-02-14 0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