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作用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01-12 05:55:20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教学作用

教学作用范文篇1

关键词:意象古诗教学作用

诗歌发展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尤其是古诗取得的成绩,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诗歌走到今天呈下坡趋势,不能不令人担忧,看看现当代诗,数量是不少,而质量和读者量却远远不如过去。人们非但对自己的幼稚做法不为耻,反而对古诗采取冷漠的态度,说长道短,妄加评论。对于这点,又以当代青年教师和学生表现最为突出。在古诗教学时,有的青年教师头疼不好教,而大部分学生则干脆认为,社会都进步了,还要去.学那些陈旧的“之乎者也”有什么用?况且听不懂。

学古诗有没有用?回答是肯定的。它不仅仅在文化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先进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写照。那么,古诗在他们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至于会出现上述问题,涉及到态度和能力因素。应该指出并非所有当代青年教师和学生都是这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中的大多数受这个新社会的影响,对古诗写作背景及旧社会知之甚少,换句话说,古文根基不扎实,难教难学是可理解的。

既然是能力问题,我们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关键态度是否正确,如果端正了教与学的态度,并正确掌握教与学的方法,那么,问题也就不攻自破。据此,我们提倡古诗教学中的意象捕捉法。

阐释:意象/意象捕捉法

中国人重意境,西方则强调意象。我们之所以选用:“意象/意象捕捉”概念,因为他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里为了教学创新,换一个角度,侧重诗歌中的意象教学。

“意象”最早见于20世纪初形成的西方意象主义。意象派认为,“意象”既是被感知的客体,也是诗人对它的体念;二者再由准确的不加修饰的词语表达出来。作为思想内容的载体,词语本身意义莫大于此。诗歌“只不过是词语镶嵌的图案。”(休姆语)换句话说,庞德在给意象下的定义是:“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

简言之,“意象”是由“意”和“象”组成,这里的“象”就是客观事物,而象外之象就是“意”。意象有着可变的意义,象代数中的符号a,b,x。中国古诗中经常出现“月亮”这个意象,用在不同地方其意义不同。“月亮”可表示思念家乡,如“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象征纯洁的爱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还表示寂寞等意象。因此,捕捉意象法就是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即诗中意象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意象及它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最后要求学生领会诗中的画面、形象和语言的特色。我们认为,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画面的生成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进组成的一幅幅画。在古诗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学生找出其中的意象,然后,指导学生按作者的情感流路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犹如身临其镜。不妨来看两首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浅塘湖春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前一首,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象中有兴,情义盎然,如诗如画.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教学时,教师应声明:写景诗当然需要形象鲜明,突出景色特征,更主要的还应象中有人。而学生也只有在准确的把握意象基础上,及诗人观察方向。方可进入诗人的心灵,悟出真谛!后一首,前四句是诗人眼中的环境风物。后四句是诗人抒诉这样特定的环境风物中的心情。物与人两组画相互对应、交织。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看画,看那些一系列鱼惯地越过的动态画面。一个人善于或不善于读诗,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他能否将凝固不动的文字,迅速转换成活跃飞动的图画。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其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好动不好静。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年龄特征,授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诗里绝不能没有画面,否则失去了依凭,组织成的静态画面.是很难把激动的感受.深微的意绪表现出诗来的,诗歌画面之所以一般呈现动态,是要发挥”语景”之所长而掩其所短《钱塘湖春行》里出现五个虚词:“初、谁、渐、才、最”,它们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一副副画面从外部串联在一起,此外,远渐,俯仰,动静结合,有力的推动这些画面加速运动,然而,《登高》基于没有虚词,抬头是“风急天高”。俯仰是“渚青沙白”,全诗主要依靠画面与画面平行、对照、引申、补足等方面来实现对列。”“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外。每上句与下句转关接缝,皆机窍所在也。”(《艺概》刘熙载引论)

二.有利于理解语言的双层性

很多优秀古诗具有言意两层性。“言”超脱了客观存在而成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即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则超越了客观实在的“象”的局限,而且有象外之意,意外之意,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假于“象”,假“象”而见“意”。表象只是手段,表意只是目的。所谓“诗贵意”(李东阳《蘼堂诗话》)。“象”要形象生动如在眼前,而“意”则要不尽,愈多愈善,使“意”含于“象”。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李太白《子夜吴歌》,本闺情语,而翼罢征。诗人的意旨是希望朝廷能体贴征伐给唐朝广大人民造成的痛苦不幸,早日结束不义战争。诗歌一开始就以月起兴。明月和下面的“秋风”在古诗中都是浸透离情绪的意象。次句描写千家万户捣衣哦之事。诗人的眼中景,耳中声,无不是长安百姓对征战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总之,诗歌意象的有机结合构成明净凄清的景象,撩人愁绪的氛围,哀怨动人的少妇形象,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施补华《佣说诗》)托物言志,含蓄蕴籍,是中国诗歌的传统审美特征。“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言有尽而意不穷者,天下至言也。”(苏轼语)韩愈《咏雪赠张籍》中的“穿细时双透,乘危忽半摧”二句描写了下雪时雪花的特性:无处不到,能从两面穿到洗缝,拼命高攀而半途坍塌。诗人观察落雨细致精确,描写形象生动,如在眼前。字面上似精工写雪,实际上含有更深层的意象,那便是对社会上那些善于钻营、拼命高攀的势利小人的嘲讽,活画出他们的嘴脸。诗人的这层意思深藏在模写雪的“象”之下的,于是这个“象”便不仅仅只是雪之景象了,而且是势力小人钻营攀附之象。此外还有,温庭筠“鸡升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等。

三.有利于形象的塑造

诗歌具有形象性,一首好的诗歌离不开形象的塑造,优秀古诗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应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在我们头脑中再现作者诗中所要表达出来的形象。那么,如何再塑诗歌的形象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1.比兴法的运用。先言他物,以引起歌咏之词,这是中国古诗词的传统方法。从《诗经》到近代,例字可以说不胜枚举。而杜甫堪称这方面的楷模。他借物写人的诗不在少数,作于晚年的《古柏行》就是交口称赞的名篇。这种写法一般是先扬后抑,先极言其美,再笔锋一转言其不幸之遭遇,形成一个鲜明对照,使读者在这种不平衡的场景和情感转换中产生一种特有的审美心理和感受,激越一种感情的震荡,使人久久难以忘怀,沉浸在与艺术回味之中,达到抒发愤懑、陶冶性情的目的。最易见的,是比拟性语言的运用。“樱桃小嘴糯米牙”(李季)"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只是取其鲜明的色彩进行比较,尚以为嘴巴小得像樱桃,人的面庞跟桃花一样红,那将是多么可怕!比拟当然要求贴切,贴切才能容易为人领会;比拟要求新奇,新奇才能产生突发意外的刺激力。

2.语法的变格。变格是对常格而言。人们在诗歌的创作与欣赏中会时时发现,诗歌中的语法是很难用常格来苛求的。变格中有省略、倒装、脱节等等,究极变幻。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褴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一

雪莱说:“诗的语言的基础是比喻性,诗的语言揭示的是还没有任何人觉察的事物的关系,并使其为人永远不忘。”诗人用无可挑剔的自然美的属性意象:飘渺的云、国色天香的花去比那具有人间难以企及杨贵妃,为了给人民留以想象的余地,于是才用倒装法。杜甫的《晴》诗中;“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这一倒装,是先突出视觉所见彩色,在句中却是对草、云的形容。倒装句简单说来是如何安排字句问题,贺拉斯说过:“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就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我们认为,在古诗教学中,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意象捕捉法,对于恢复文言教学的应有地位,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得意义。笔者期望,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能有更新更好的方法应用于教学。

参考文献:

[1]《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宗绪连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学作用范文篇2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学;作用分析

提及游戏,幼儿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经过实践证明,游戏教学能够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作用意义更是不可估量。主要因为游戏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符,适应幼儿发展,将其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游戏教学含义

幼儿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其形式为:教学与游戏融合,教师通过一定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抽象化的内容转为形象具体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得到知识的积累,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让幼儿从中学习到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形式落后于现代教学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创新型教育形式。游戏教育就是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教师设计科学的教学计划,将教学和游戏相融合,为幼儿塑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得到思维能力的创新,为今后成长发展奠定基础。在游戏教学中,幼儿通过不断的游戏探索,得到知识能力的提升,实现创新发展。由于游戏趣味性特点与幼儿阶段发展相适用,因此教学效果要高于其他教学形式,对幼儿教学具有帮助性作用。只有不爱学习的孩子,没有不爱做游戏的孩子,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对游戏有着独特的感情和兴趣。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掌控、规划情节,做自己的主人。现阶段,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创造力与创新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幼儿语言交流能力

0--6岁阶段,是幼儿语言思维能力训练的最佳阶段。在该阶段,教师主要通过一些绘本阅读、童谣背诵等形式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现阶段,教师可以将语言知识与游戏进行融合,通过情景设定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情景中幼儿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得到语言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学习《我的家是动物园》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进行绘画动物,当动物绘画完成时,播放该故事,当幼儿听到“其实我的爸爸呢,就像狮子”教师就可以进行角色安排,依次排序妈妈、爷爷等情景,教师为幼儿进行装扮,模拟故事中小犹太自述的方式,家庭成员依次进行出场,加上音乐的美感,充分体现出故事中一个家庭的和谐。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形式,不仅提高幼儿语言能力,还能够增加教师而幼儿之间的感情。幼儿在游戏中,思想得到创新进而得到不同角色的语言训练。

(二)提升幼儿学习能力

应用游戏教学形式,相对于传统教学形式,效果更佳。而传统书本教学形式,幼儿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教育效果平平。将游戏教学融入教学中,其效果大相径庭。比如:在加减法学习,5 2计算时,教师可以选择5名男孩、2名女孩,通过人数移动,将算数形式形象的表现出来,使幼儿学会计算,得到能力的提升。

(三)扩大幼儿知识视野

学龄前阶段,幼儿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等较弱,对事物的理解是直观的。而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使得幼儿学习较为困难。通过游戏教学形式,能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通过想象化的知识点引导幼儿学习,降低幼儿理解难度,对教学具有帮助性作用。将生活事物与游戏教学相融合。例如:粉笔、书本,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掌握不同事物的不同使用功能,并能够应用在生活中,扩大幼儿知识视野。

三、幼儿教育应用游戏教学方法

经过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方法对幼儿阶段教育教学具有帮助性作用。但是怎样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有效的教学形式,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育经验,就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为几点进行分析。

(一)游戏与音乐艺术融合方法

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歌曲与游戏融合,进而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与音乐修养,为今后艺术发展奠定基础。在音乐歌曲中,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其中,进而角色扮演;同时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跟随节奏的变化蹦跳,掌握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在“丢手绢”活动中,教师设计丢手绢环节,首先引导幼儿围成一个圆,由一名幼儿围绕圆圈跑,在音乐停止后幼儿将手绢丢在其他小朋友身后,随后,两名幼儿进行追赶。如果后一名幼儿追赶失败,则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符合幼儿个性特点发展,同时训练音乐节奏感,随之产生对音乐的具象理解。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得到能力的提升,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或是在“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雷锋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幼儿歌曲本身较为抽象化。因此,在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生活进行游戏引导。比如:在玩玩具时,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玩具、不随地乱扔等,提升幼儿道德意识和行为意识

(二)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在游戏教学中,也能够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分工协同,懂得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对其今后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拔河游戏活动中,教师将幼儿平均分为2组,在规定时间内,哪组小朋友被拽到另一组红线内,哪组小朋友胜利。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到:在小组合作中,只有小朋友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才能赢得胜利,提升合作意识。比如:在清晨活动中,开展接力运球游戏活动。2人为一组进行运球,两人通过报纸将球运到对面,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最先到终点。如果中途球掉落,则需要从新回到起点运送。在活动中,小组学生合作将报纸拉好,然后将球放在报纸中,一前一后移动向前。在这次活动中,每一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到互动中,并相互配合取得胜利,幼儿普遍提升了合作意识。由此可见,游戏运行对合作意识的提升,效果显著。

(三)区角游戏形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室划分为不同区域,幼儿选择自己的游戏活动区域,选择所需物件,主动投入到游戏规则制定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与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制定相关游戏计划,与幼儿合作完成,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意识。在游戏规则制定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要冷静处理,保持清醒头脑,提示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升幼儿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化游戏形式,提升教学效率,使游戏教学充分发挥真正的价值意义。区域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合作反思,通过反思总结区域游戏活动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除此之外,在合作反思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所在,同时让幼儿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反思时,教师要用积极的语言总结、肯定幼儿行为,提高幼儿自信心,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关注,使幼儿能够主动投入到区域游戏活动中。例如:教师设计《三只熊》游戏活动,教师在投放材料中,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要符合游戏活动与幼儿兴趣,根据活动要求,使幼儿得到能力的提升。通过各种不同的信封制作3只纸熊,同时将纸箱作为房子,引导幼儿在信封纸偶游戏中,利用信封纸偶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在活动中,幼儿乐此不疲的在游戏情境中,学会了信封的使用。在制作结束后,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角中。通过这样的区角活动形式,培养幼儿勤俭节约、懂得关心良好品质;在制作中得到思维的创新,能够将不同材料应用在相应背景活动中。

综合分析,将游戏活动与教学相融合,其作用影响是值得肯定的,对教学的重要性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做到引导,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科学规划游戏形式,确保游戏教学发挥真正的意义价值。笔者分别从:游戏教学含义、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应用游戏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幼儿游戏教学的应用起到帮助性作用,同时深化新课程教育改革。

作者:赵静 单位:开封市金明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崔玮.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6(31).

[2]刘雅凤.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教育:从意蕴到行动[j/ol].学周刊,2017(04).

[3]李书珺.对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角色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03).

[4]武丹.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

教学作用范文篇3

【关键词】文学作品历史教学运用

自古“文史不分家”,文史是相通的。正所谓文以载史,史以文传。历史为文学作品提供时代背景和素材,文学作品则形象地再现了它赖以产生的时代特征与风貌。职业高级中学历史教材上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可以从语文课文中得到加强,笔者就鲁迅与作品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引用略作分析。

鲁迅的作品常表现出丰富的社会内涵,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深刻剖析。前辈有云:“不了解鲁迅就不会了解中国”、“不懂得鲁迅的杂文就不懂得昨天的中国”;则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史诗般地再现了我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以最近的视点反映革命斗争生活。

在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引用鲁迅与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补充、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与理解,让他们徜徉于文学作品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1.使抽象的历史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加深感性认识。由于历史的“过去性”特点,历史人物、事件不能再现和重演,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文学作品恰恰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例如,讲1926年的北伐时,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迫于日帝提出的抗议及种种无理条件,段祺瑞执政府竟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此时,可以联系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再现段祺瑞政府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革命青年的情形,加深感性认识。又如,讲“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可以引用鲁迅的《狂人日记》,完成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最深层次揭露和批判,还可以让学生感悟作品关注生存和发展的忧患意识,理解“五四”时期思想启蒙的高度。再如,讲抗战胜利初期国共两党的不同表现,可以引用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的七律《有田有地吾为主》,将想夺取抗战胜利果实、假团结真内战的丑恶嘴脸形象揭露出来,形象地再现中共解放全国人民和全人类的理想。

总之,恰当地引用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使抽象的历史内容变得具体,还能使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容易,让学生如临其境,既激发学习兴趣,又提高学习效率。

2.使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更清晰,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借助文学作品,不但有助于增加历史教学的形象性,还有助于加深理解历史知识。比如,讲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可以引用鲁迅的《阿q正传》。鲁迅通过对阿q的遭遇和阿q式革命的描写,高度概括地表现了在数千年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国民性弱点,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革命不关心民众,民众不理解革命。中国迫切需要真正的革命,而要使真革命获得胜利,首先需要的就是一场思想革命和在思想革命的启蒙之下觉醒了的人民。经过这样的引用,对历史教材中的“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的理解就非常深刻了,用此文还可以加深20世纪20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动群众的必要性的理解。又如,讲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土地革命时,可以引用的《清平乐?蒋桂战争》,以帮助学生增强对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理解。蒋桂战争使得江西境内敌人兵力空虚,不失时机地于回师赣南开展游击战争,闽西苏区得到了巩固和扩大。这首词就是在红军占领上杭之后,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时写的。用该词就可以形象地分析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利用白色政权自相残杀的分裂和战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和巩固扩大红色政权。用工农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光辉思想。公务员之家

教学作用范文篇4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师行为的分析,阐述了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体育教师行为体育教学

一、前言

在新形势下,学生个体接受知识的渠道比较多,接受知识的面比较广,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业务水平的学习,不断完善现代知识的基本结构,调整自身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未来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材的需求,体育教师既要不断提高自身学历,又要重视教育观念的更新,更应该重视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力水平提高,避免学历高了,能力仍旧的现象。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师应根据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把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发展他们的智力、体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并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锻炼能力并促进其心理、生理的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师行为的分析,谈谈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体育教师行为的分析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由体育教师的行为所决定的。何谓行为?心理学认为行为是指有机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人的行为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一种是按行为主体的自然属性分类:从年龄看,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的一生各个发展阶段,行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从性别看,男,女的行为表现是不一样的。一种是按行为主体的社会属性分类:不同的社会职业,其行为表现不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水平发展不同,人们的行为表现也显然不同。同一社会或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行为有显著差异。还可以按行为的职能分类,等等。体育教师行为属于行为构成分类中的个体行为,它是由教师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学作风所决定的。

1.能力水平

(1)体育教师高尚的内心世界,广博的知识,全面的工作能力,高超的运动技能,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等对学生有着启迪和吸引的作用;对学生思想品质、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体育教师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体育教师须有周密细致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教学和训练中,都具有高起点的教育和教学技巧。

(4)教师应具有深刻的全面思维和独创精神,不满足已获得的成绩和经验,不墨守成规,敢于在实践基础上提出新技术、新观点和新的教学方法。要善于吸取不同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5)体育教师在教授技术时,要注意语言技巧、肢体语言的运用和示范动作的正确性。学生会因为教师的鼓励增加信心,增添勇气。相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师生间相互信任和情感交流。

总之,体育教师的能力水平,是教师得以顺利和有效地完成一切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本领。教师若有了比较全面的能力,其行为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成功。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佩感,从而自觉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指导。

2.兴趣爱好

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寓教于趣,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丰富多彩的学习情趣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疲劳和困难所带来的消极情绪,保持始终兴趣盎然地学习。高效率地进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体育教师必须在对专业产生稳定的兴趣上,扩大知识面,进行必要的知识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3.教学作风

体育教师的教学作风,至关重要。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的。教师的工作如果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他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是比较高的。教师应该教学作风民主,办事认真,无论学生目前的水平如何,均能一视同仁。上课时教师保持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他们之间的关系融洽平等,在教法上教师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评定时客观,实事求是,学生之间就能出现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现象。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友好,善于用建议、忠告的方式开展工作,而不强加于人,所以体育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和特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其信心。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又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只有教师和学生达到上述情况时,体育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师的能力水平是教师行为中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它对于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有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品格特征、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学作风等方面都给学生以直接影响,但是教学实践中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1.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与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及知识结构关系密切,建议体育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思维禁锢,提出“创新”教学。

2.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能力、表率作用,成为鼓舞学生从事体育训练的动力。教师在安排体育教材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一般学习能力、见解和兴趣,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动机、期望和行为。

3.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紧张、严密、活泼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始终给学生开创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气氛。学生应该参与体育课,并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运动项目,不仅现在使学生受益,而且对其将来也有益处,帮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观。

4.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应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做到人性化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热情的指导和鼓励,采取措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实施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经常采用直观的视听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对照检查和共同学习的兴趣。

5.鼓励学生平时多参加体育活动,组织一些竞赛和非竞赛娱乐活动,使他们能将课中学习的技能在实践中充分表现。

6.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新的运动项目充实到教学中去,如将传统体育、民间体育、新兴体育等项目融合到体育教学中去,将我国的体育教育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守古.大学体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2]傅承智等.体育基础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教学作用范文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比较阅读人物环境情节比较点

***

高中语文教材在单元知识和训练的“阅读训练”中明确提到比较阅读。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点的文章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之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层次、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等诸方面的理解。近几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不仅适合当今高考语文应试的需要,也适应当前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有比较点的不同课文加以比较,看清这些作品在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培养了他们思维、想象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可以说此种方法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谈谈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比较阅读。

我们在教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把文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与入选初中教材中的《高山下的花环》(节选)中的革命烈士梁三喜的母亲梁大娘加以比较,这两个人物相同点都是革命烈士的母亲,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所以对革命的看法和对儿子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理解也迥乎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不但占有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而且还把持着一切宣传教育的机器。他们不但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而且统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封建思想体系,毒害着、禁锢着中国人民的思想。他们欺骗群众,麻痹群众,使之安于命运,服服贴贴地受他们的统治、宰割。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长期的压迫奴役,封建思想意识形态长期对人民进行的毒害,使被压迫阶级思想麻木,落后,逐渐接受了统治阶级的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由于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对她的愚弄和毒害当然也很厉害,所以她对儿子的革命行动毫不理解,对儿子革命行为的看法与茶馆中茶客的观点并无二致。她在给儿子上坟的时候,脸上“现出羞愧的颜色”,“硬着头皮”,以至对别人在清明节偷偷地献花环,悼念儿子,做出一种“他们冤枉了你”,“今天特意显点灵”的唯心主义解释。如果说华大妈给小栓上坟时心里只有痛苦悲哀的话,那么夏四奶奶除了痛苦和悲哀之外还比华大妈多了一重儿子死得不光彩的隐痛。这一细节描写,一方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对劳动人民的毒害和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革命宣传,没有大造革命舆论,没有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理解革命、支持革命以至于参加革命。可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到了多么惊人的程度。试想一场革命如果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而广大的人民群众袖手旁观,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对,那么这样的革命是断然不能取得成功的,只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就是这样一场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的革命,没有得到人民支持、理解的革命,所以它的失败也是必然的。《高山下的花环》里的梁大娘在给为国捐躯的儿子梁三喜上坟时恰逢雷军长也给他的独生子凯华上坟。当雷军长询问梁大娘的家庭情况时,梁大娘声泪惧下地说:“……老大,抗日战争时牺牲了,老二在中被‘棒子队’打死了!还有这个老三!”最后她不无感慨地说:“孩子这样死值得!”可见梁大娘对儿子梁三喜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行动是理解的、支持的,她认为儿子为保卫祖国牺牲是光荣的。因为梁大娘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受到的是革命的进步的思想熏陶,所以她认为儿子为保卫祖国而牺牲“值得”。通过这两位时代不同的革命烈士母亲的分析比较,反映出要想革命事业取得成功,必须大造革命舆论,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革命事业才能取得胜利,否则就要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所以如此兴旺发达,是因为马列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所以才有今天改革开放的繁荣景象。通过比较这两位革命烈士的母亲对参加革命的儿子牺牲的不同观点,使我们加深了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我们还可以把夏四奶奶与叶圣陶的小说《夜》中的“老妇人”这位革命者的母亲进行比较,这位烈士的母亲经历了一个由悲痛到愤怒,由怯弱到勇敢的心理变化过程,“最后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善视大男”以继承女儿女婿的遗志。这说明“老妇人”基本上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切。她的转变,标志着无数被压迫者的觉醒和奋起,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唤醒了民众,得到了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找到了解救中国人民苦难命运的真正良药。

我们还可以把《药》和《夜》中的两个革命者进行比较。两位革命者均未出场,而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他们的相同点都是舍身奋斗的革命者,他们都具有英勇无畏、贤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品格。但《药》中的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他的死只留给华家做药和茶客饮茶的谈资,对社会的进步并无多大影响。而《夜》中的映川夫妇则是无产阶级地下革命工作者,他们的高贵品质集中于“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十字小纸条上,为革命慷慨就义而无所恨的大无畏英雄精神又表明寄希望于后代身上,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也因而唤醒了“老妇人”。我们可以说这两位革命烈士死的光荣,比泰山还重。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使我们对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的了解更为全面准确。

下面谈谈不同作品的故事情节的比较阅读。

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诗的结尾写道:“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里松柏梧桐,枝交叶接,鸳鸯相向,夜夜和鸣,象征刘、焦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这一情节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和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的结尾都有相似之处。窦娥临刑前对天发下“血溅臼练”、“六月飞雪”和“楚州亢旱”三桩誓愿都应验;秋先被恶霸张委张霸迫害,花神出来惩治这两个恶人,将张委倒栽粪窖,张霸头破伤重而死。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决不可能出现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却出现了,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法。这种情节的安排,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在当时的社会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只好求助于神灵的心理矛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惩恶扬善的心理要求。倘若不做这样的情节安排,而是按照当时社会时代生活的本来面目来设计情节,那么情节的发展则必然趋向悲剧。这样的情节处理不但读者不满意,作者也不满意,因为它违背了读者和作者的愿望。鲁迅先生在小说《药》的结尾处“凭空”给夏瑜的坟上添了一个花环,这不能说作者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心理和愿望。

再如,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与欧·享利的小说《警察和赞美诗》在情节安排上有很多相似点。《竞选州长》通过“我”在竞选州长中被诬蔑为“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等一系列事件,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警察和赞美诗》采用主人公想成为囚犯,到岛上度过三个月挨过冬天,想到豪华饭店白吃,扮演小流氓,扰乱治安等一系列情节。这两篇小说的故事与故事之间都是并列的结构,这是这两篇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相似之处。而在结尾部分就更相似了,两位主人公的结局都是与主观愿望相反。《竞选州长》中的“我”由对竞选抱着极大的信心,由自我感觉良好,到最后无可奈何地声明,退出竞选。《警察和赞美诗》中的苏比由于受到赞美诗的感召,不愿再堕落,“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可是却被抓进了监狱。当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结局从出人意料的角度也与上两篇有相似之处。通过这样比较阅读,学生不但对小说的情节结构的设置安排有了较清晰的了解,而且对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社会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都会有比较深入的体会。

下面再谈谈小说中环境的比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这一自然环境的描写,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十分重要的’正是这一环境的变化才推动了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风大雪紧,草厅简陋,林冲感到天冷难耐才要喝酒,正是去沽酒的途中才见到山神庙;也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振,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在庙里过夜,所以才在暗中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促使林冲冲出庙门杀敌复仇,完成了林冲性格上的重大转折。倘若不是雪,而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那么上面出现的一个个情节就失去了基础。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中写“风”这一环境同样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只有一千多字,就有五处写到“风”。在一个“大北风刮得正猛”的冬天,“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上在路上走,正是“微风吹着”所以老女人的棉背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兜着车把,因为“北风小了”,车夫“跑得更快”,而车把将一个女人带倒了。这一连串的故事,如果不是在一个风天是决然不会发生的。所以环境的描写虽然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外在因素,但是如果没有这一外在因素,那么故事情节的发展就不合逻辑,人物性格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

我们再看一下《药》与《夜》两篇小说为人物出场设置的环境描写。《药》的开头一段:“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夜》的开头一段环境描写是这样的:“一条不很整洁的弄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象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两段写的都是夜,都给人以黑暗、死寂的气氛。这两段环境描写表面上看是自然环境,而实际上又都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形象的写照。人物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出场,揭示了他们困苦的生活境遇,也预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华老栓夫妇生活痛苦,靠开小茶馆为生,节衣缩食积攒起来的一包洋钱又被刽子手骗去,唯一的精神寄托小栓又被“痨病”夺去生命,可以说人财两空,家破人亡;“老妇人”日夜盼望着女儿女婿回来,而得到的却是女儿女婿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噩耗。这段环境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深重灾难,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昭示着社会虽然黑暗,反革命势力虽然猖獗,但光明的到来毕竟是不可阻挡的这一历史的必然。

比较阅读不但适用于文学作品,也适用于其他文体。如议论文可以从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诸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文在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也可以进行比较。比较阅读可以从内容上,也可以从形式上,但不论从那方面都要注意它们的可比性,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选择好比较的对象,确定好比较点。做为语文教师要善于从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发现它们在内容或形式方面的各个相似点或相异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比较。阅读才能使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要切忌盲目进行,让学生山南海北纵横乱谈,如果这样就太荒唐了,根本达不到阅读的目的。另外比较阅读最忌浅尝辄止,一定要深入开掘,从感性到理性,通过比较,透彻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以求逐步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曾祥芹《文章学探索》,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林志浩《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教学作用范文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比较阅读人物环境情节比较点

***

高中语文教材在单元知识和训练的“阅读训练”中明确提到比较阅读。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点的文章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之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层次、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等诸方面的理解。近几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不仅适合当今高考语文应试的需要,也适应当前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有比较点的不同课文加以比较,看清这些作品在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培养了他们思维、想象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可以说此种方法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着重谈谈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比较阅读。

我们在教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把文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与入选初中教材中的《高山下的花环》(节选)中的革命烈士梁三喜的母亲梁大娘加以比较,这两个人物相同点都是革命烈士的母亲,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所以对革命的看法和对儿子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理解也迥乎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不但占有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而且还把持着一切宣传教育的机器。他们不但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而且统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封建思想体系,毒害着、禁锢着中国人民的思想。他们欺骗群众,麻痹群众,使之安于命运,服服贴贴地受他们的统治、宰割。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长期的压迫奴役,封建思想意识形态长期对人民进行的毒害,使被压迫阶级思想麻木,落后,逐渐接受了统治阶级的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由于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对她的愚弄和毒害当然也很厉害,所以她对儿子的革命行动毫不理解,对儿子革命行为的看法与茶馆中茶客的观点并无二致。她在给儿子上坟的时候,脸上“现出羞愧的颜色”,“硬着头皮”,以至对别人在清明节偷偷地献花环,悼念儿子,做出一种“他们冤枉了你”,“今天特意显点灵”的唯心主义解释。如果说华大妈给小栓上坟时心里只有痛苦悲哀的话,那么夏四奶奶除了痛苦和悲哀之外还比华大妈多了一重儿子死得不光彩的隐痛。这一细节描写,一方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对劳动人民的毒害和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革命宣传,没有大造革命舆论,没有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理解革命、支持革命以至于参加革命。可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到了多么惊人的程度。试想一场革命如果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而广大的人民群众袖手旁观,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对,那么这样的革命是断然不能取得成功的,只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就是这样一场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的革命,没有得到人民支持、理解的革命,所以它的失败也是必然的。《高山下的花环》里的梁大娘在给为国捐躯的儿子梁三喜上坟时恰逢雷军长也给他的独生子凯华上坟。当雷军长询问梁大娘的家庭情况时,梁大娘声泪惧下地说:“……老大,抗日战争时牺牲了,老二在中被‘棒子队’打死了!还有这个老三!”最后她不无感慨地说:“孩子这样死值得!”可见梁大娘对儿子梁三喜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行动是理解的、支持的,她认为儿子为保卫祖国牺牲是光荣的。因为梁大娘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受到的是革命的进步的思想熏陶,所以她认为儿子为保卫祖国而牺牲“值得”。通过这两位时代不同的革命烈士母亲的分析比较,反映出要想革命事业取得成功,必须大造革命舆论,对人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革命事业才能取得胜利,否则就要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之所以如此兴旺发达,是因为马列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所以才有今天改革开放的繁荣景象。通过比较这两位革命烈士的母亲对参加革命的儿子牺牲的不同观点,使我们加深了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我们还可以把夏四奶奶与叶圣陶的小说《夜》中的“老妇人”这位革命者的母亲进行比较,这位烈士的母亲经历了一个由悲痛到愤怒,由怯弱到勇敢的心理变化过程,“最后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善视大男”以继承女儿女婿的遗志。这说明“老妇人”基本上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切。她的转变,标志着无数被压迫者的觉醒和奋起,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唤醒了民众,得到了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找到了解救中国人民苦难命运的真正良药。

我们还可以把《药》和《夜》中的两个革命者进行比较。两位革命者均未出场,而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他们的相同点都是舍身奋斗的革命者,他们都具有英勇无畏、贤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品格。但《药》中的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他的死只留给华家做药和茶客饮茶的谈资,对社会的进步并无多大影响。而《夜》中的映川夫妇则是无产阶级地下革命工作者,他们的高贵品质集中于“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十字小纸条上,为革命慷慨就义而无所恨的大无畏英雄精神又表明寄希望于后代身上,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也因而唤醒了“老妇人”。我们可以说这两位革命烈士死的光荣,比泰山还重。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使我们对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的了解更为全面准确。

下面谈谈不同作品的故事情节的比较阅读。

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诗的结尾写道:“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里松柏梧桐,枝交叶接,鸳鸯相向,夜夜和鸣,象征刘、焦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这一情节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和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的结尾都有相似之处。窦娥临刑前对天发下“血溅臼练”、“六月飞雪”和“楚州亢旱”三桩誓愿都应验;秋先被恶霸张委张霸迫害,花神出来惩治这两个恶人,将张委倒栽粪窖,张霸头破伤重而死。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决不可能出现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却出现了,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法。这种情节的安排,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在当时的社会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只好求助于神灵的心理矛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惩恶扬善的心理要求。倘若不做这样的情节安排,而是按照当时社会时代生活的本来面目来设计情节,那么情节的发展则必然趋向悲剧。这样的情节处理不但读者不满意,作者也不满意,因为它违背了读者和作者的愿望。鲁迅先生在小说《药》的结尾处“凭空”给夏瑜的坟上添了一个花环,这不能说作者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心理和愿望。

再如,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与欧·享利的小说《警察和赞美诗》在情节安排上有很多相似点。《竞选州长》通过“我”在竞选州长中被诬蔑为“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等一系列事件,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警察和赞美诗》采用主人公想成为囚犯,到岛上度过三个月挨过冬天,想到豪华饭店白吃,扮演小流氓,扰乱治安等一系列情节。这两篇小说的故事与故事之间都是并列的结构,这是这两篇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相似之处。而在结尾部分就更相似了,两位主人公的结局都是与主观愿望相反。《竞选州长》中的“我”由对竞选抱着极大的信心,由自我感觉良好,到最后无可奈何地声明,退出竞选。《警察和赞美诗》中的苏比由于受到赞美诗的感召,不愿再堕落,“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可是却被抓进了监狱。当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结局从出人意料的角度也与上两篇有相似之处。通过这样比较阅读,学生不但对小说的情节结构的设置安排有了较清晰的了解,而且对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社会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都会有比较深入的体会。

下面再谈谈小说中环境的比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这一自然环境的描写,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十分重要的’正是这一环境的变化才推动了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风大雪紧,草厅简陋,林冲感到天冷难耐才要喝酒,正是去沽酒的途中才见到山神庙;也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振,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在庙里过夜,所以才在暗中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促使林冲冲出庙门杀敌复仇,完成了林冲性格上的重大转折。倘若不是雪,而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那么上面出现的一个个情节就失去了基础。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中写“风”这一环境同样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只有一千多字,就有五处写到“风”。在一个“大北风刮得正猛”的冬天,“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上在路上走,正是“微风吹着”所以老女人的棉背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兜着车把,因为“北风小了”,车夫“跑得更快”,而车把将一个女人带倒了。这一连串的故事,如果不是在一个风天是决然不会发生的。所以环境的描写虽然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外在因素,但是如果没有这一外在因素,那么故事情节的发展就不合逻辑,人物性格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

教学作用范文篇7

一、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幼儿教学多数是采取教师讲解、幼儿跟着听或做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让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枯燥、乏味,丝毫不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对学习没有任何积极性,甚至会让幼儿觉得反感。但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幼儿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会知识,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二)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幼儿时期的学生应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传统教学中多数教育工作都在书本上完成,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方面十分薄弱,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利用常见的工具,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一方面培养了幼儿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三)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现在每个幼儿几乎都是独生子,因此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意识,但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团队协作能力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养成团队协作精神十分有利于未来发展。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团队游戏的方式给幼儿灌输什么是团队、团队需要如何协作、团队协作能够让你更快地取得胜利等思想,让幼儿对团队协作有浅层次的认识,进而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1]。

二、实现幼儿游戏教学的措施

(一)结合音乐、舞蹈引发学生兴趣,增加学习积极性。幼儿的年纪较小,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音乐、舞蹈等生动的游戏模式更好地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欢快音乐的带领下,提高幼儿的情绪,同时有助于幼儿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涉及的知识。将音乐、舞蹈和课堂上枯燥的知识相融合,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幼儿的养成良好的乐感、形体及审美意识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数鸭子》这样欢快的儿歌,带领幼儿一边学习小鸭子走路,一边进行数字认知的教学,在愉快的氛围里幼儿很容易记住所学习的知识,这样的游戏教学方式让幼儿锻炼了身体,同时学会了数数,可谓一举两得。(二)结合工具增加幼儿动手操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传统教学方式中仅仅以知识为教学重点的模式已经不足以让孩子成为综合型人才,所以及时改变教学模式才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应该结合幼儿阶段孩子喜欢动手的特点,在游戏教学中结合工具的运用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多种工具进行游戏教学,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下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娃娃进行游戏教学,指导幼儿如何照顾娃娃,帮助娃娃穿衣服、系鞋带等,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反面,也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2]。(三)团队游戏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因为现在绝大多数的幼儿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在团结协作方面认知比较晚,但团队协作确实日后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游戏教学中,通过分组进行团队游戏,游戏过后总结经验,提出团队作用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到团结、协作以及互帮互助的重要性,更早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叙述能力和组织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一场迷你球赛,在比赛之前简单地讲述规则,要求幼儿之间相互配合看看那支队在比赛规定时间内进的球最多,然后在赛后引导孩子进行总结,谈谈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运用游戏教学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游戏教学的好处,结合幼儿的特点,在不断创新中运用不同的游戏进行教学,促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保证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延敏.合作学习在幼儿趣味体育游戏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2,6(7):51.

教学作用范文篇8

关键词:意象古诗教学作用

诗歌发展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尤其是古诗取得的成绩,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诗歌走到今天呈下坡趋势,不能不令人担忧,看看现当代诗,数量是不少,而质量和读者量却远远不如过去。人们非但对自己的幼稚做法不为耻,反而对古诗采取冷漠的态度,说长道短,妄加评论。对于这点,又以当代青年教师和学生表现最为突出。在古诗教学时,有的青年教师头疼不好教,而大部分学生则干脆认为,社会都进步了,还要去.学那些陈旧的“之乎者也”有什么用?况且听不懂。

学古诗有没有用?回答是肯定的。它不仅仅在文化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先进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写照。那么,古诗在他们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至于会出现上述问题,涉及到态度和能力因素。应该指出并非所有当代青年教师和学生都是这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中的大多数受这个新社会的影响,对古诗写作背景及旧社会知之甚少,换句话说,古文根基不扎实,难教难学是可理解的。

既然是能力问题,我们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关键态度是否正确,如果端正了教与学的态度,并正确掌握教与学的方法,那么,问题也就不攻自破。据此,我们提倡古诗教学中的意象捕捉法。

阐释:意象/意象捕捉法

中国人重意境,西方则强调意象。我们之所以选用:“意象/意象捕捉”概念,因为他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里为了教学创新,换一个角度,侧重诗歌中的意象教学。

“意象”最早见于20世纪初形成的西方意象主义。意象派认为,“意象”既是被感知的客体,也是诗人对它的体念;二者再由准确的不加修饰的词语表达出来。作为思想内容的载体,词语本身意义莫大于此。诗歌“只不过是词语镶嵌的图案。”(休姆语)换句话说,庞德在给意象下的定义是:“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

简言之,“意象”是由“意”和“象”组成,这里的“象”就是客观事物,而象外之象就是“意”。意象有着可变的意义,象代数中的符号a,b,x。中国古诗中经常出现“月亮”这个意象,用在不同地方其意义不同。“月亮”可表示思念家乡,如“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象征纯洁的爱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还表示寂寞等意象。因此,捕捉意象法就是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即诗中意象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意象及它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最后要求学生领会诗中的画面、形象和语言的特色。我们认为,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画面的生成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进组成的一幅幅画。在古诗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学生找出其中的意象,然后,指导学生按作者的情感流路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犹如身临其镜。不妨来看两首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浅塘湖春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前一首,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象中有兴,情义盎然,如诗如画.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教学时,教师应声明:写景诗当然需要形象鲜明,突出景色特征,更主要的还应象中有人。而学生也只有在准确的把握意象基础上,及诗人观察方向。方可进入诗人的心灵,悟出真谛!后一首,前四句是诗人眼中的环境风物。后四句是诗人抒诉这样特定的环境风物中的心情。物与人两组画相互对应、交织。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看画,看那些一系列鱼惯地越过的动态画面。一个人善于或不善于读诗,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他能否将凝固不动的文字,迅速转换成活跃飞动的图画。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其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好动不好静。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年龄特征,授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诗里绝不能没有画面,否则失去了依凭,组织成的静态画面.是很难把激动的感受.深微的意绪表现出诗来的,诗歌画面之所以一般呈现动态,是要发挥”语景”之所长而掩其所短《钱塘湖春行》里出现五个虚词:“初、谁、渐、才、最”,它们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一副副画面从外部串联在一起,此外,远渐,俯仰,动静结合,有力的推动这些画面加速运动,然而,《登高》基于没有虚词,抬头是“风急天高”。俯仰是“渚青沙白”,全诗主要依靠画面与画面平行、对照、引申、补足等方面来实现对列。”“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外。每上句与下句转关接缝,皆机窍所在也。”(《艺概》刘熙载引论)

二.有利于理解语言的双层性

很多优秀古诗具有言意两层性。“言”超脱了客观存在而成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即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则超越了客观实在的“象”的局限,而且有象外之意,意外之意,即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假于“象”,假“象”而见“意”。表象只是手段,表意只是目的。所谓“诗贵意”(李东阳《蘼堂诗话》)。“象”要形象生动如在眼前,而“意”则要不尽,愈多愈善,使“意”含于“象”。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李太白《子夜吴歌》,本闺情语,而翼罢征。诗人的意旨是希望朝廷能体贴征伐给唐朝广大人民造成的痛苦不幸,早日结束不义战争。诗歌一开始就以月起兴。明月和下面的“秋风”在古诗中都是浸透离情绪的意象。次句描写千家万户捣衣哦之事。诗人的眼中景,耳中声,无不是长安百姓对征战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总之,诗歌意象的有机结合构成明净凄清的景象,撩人愁绪的氛围,哀怨动人的少妇形象,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施补华《佣说诗》)托物言志,含蓄蕴籍,是中国诗歌的传统审美特征。“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言有尽而意不穷者,天下至言也。”(苏轼语)韩愈《咏雪赠张籍》中的“穿细时双透,乘危忽半摧”二句描写了下雪时雪花的特性:无处不到,能从两面穿到洗缝,拼命高攀而半途坍塌。诗人观察落雨细致精确,描写形象生动,如在眼前。字面上似精工写雪,实际上含有更深层的意象,那便是对社会上那些善于钻营、拼命高攀的势利小人的嘲讽,活画出他们的嘴脸。诗人的这层意思深藏在模写雪的“象”之下的,于是这个“象”便不仅仅只是雪之景象了,而且是势力小人钻营攀附之象。此外还有,温庭筠“鸡升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等。

三.有利于形象的塑造

诗歌具有形象性,一首好的诗歌离不开形象的塑造,优秀古诗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应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在我们头脑中再现作者诗中所要表达出来的形象。那么,如何再塑诗歌的形象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1.比兴法的运用。先言他物,以引起歌咏之词,这是中国古诗词的传统方法。从《诗经》到近代,例字可以说不胜枚举。而杜甫堪称这方面的楷模。他借物写人的诗不在少数,作于晚年的《古柏行》就是交口称赞的名篇。这种写法一般是先扬后抑,先极言其美,再笔锋一转言其不幸之遭遇,形成一个鲜明对照,使读者在这种不平衡的场景和情感转换中产生一种特有的审美心理和感受,激越一种感情的震荡,使人久久难以忘怀,沉浸在与艺术回味之中,达到抒发愤懑、陶冶性情的目的。最易见的,是比拟性语言的运用。“樱桃小嘴糯米牙”(李季)"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只是取其鲜明的色彩进行比较,尚以为嘴巴小得像樱桃,人的面庞跟桃花一样红,那将是多么可怕!比拟当然要求贴切,贴切才能容易为人领会;比拟要求新奇,新奇才能产生突发意外的刺激力。

2.语法的变格。变格是对常格而言。人们在诗歌的创作与欣赏中会时时发现,诗歌中的语法是很难用常格来苛求的。变格中有省略、倒装、脱节等等,究极变幻。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褴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三首》其一

雪莱说:“诗的语言的基础是比喻性,诗的语言揭示的是还没有任何人觉察的事物的关系,并使其为人永远不忘。”诗人用无可挑剔的自然美的属性意象:飘渺的云、国色天香的花去比那具有人间难以企及杨贵妃,为了给人民留以想象的余地,于是才用倒装法。杜甫的《晴》诗中;“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这一倒装,是先突出视觉所见彩色,在句中却是对草、云的形容。倒装句简单说来是如何安排字句问题,贺拉斯说过:“在安排字句的时候,要考究,要小心,如果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就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我们认为,在古诗教学中,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意象捕捉法,对于恢复文言教学的应有地位,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得意义。笔者期望,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能有更新更好的方法应用于教学。

参考文献:

[1]《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宗绪连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学作用范文篇9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感教育

1.引言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物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已逐步深入人心。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目标,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必须要探索解决的新问题。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和养成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结构之一;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及必要性。情感教育不仅是学科教学手段、方法,更是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应该用情感教学陶冶他们的性情,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行,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的合格的人才。

2.情感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教育活动的非智力因素,与学生的智力活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有密切的联系。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所谓情感教育,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情感因素引入教学当中。许多事实证明真挚、平等地与学生对话,是与学生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最重要的手段。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因此每一个“四化”建设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这就把物理教学推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而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高中物理教学又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初、高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激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而从初、高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物理教材编制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又是极其重要的。

影响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因素主要有:1、原有知识水平;2、能力因素;3、情感因素;4、环境因素等。就初、高中生而言,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学校招生时初中学校会分班,高中学校又有录取分数线限定,再加上生源大多是本地的,因此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差别都不太大;剩下的就是情感因素了。这里所说的情感因素是稍宽泛的,它包括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情感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但却直接影响着认知活动的效率;它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自觉地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知识传授和智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又要注意情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动机、情感、兴趣、意志等)。调查结果表明,情感(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情感因素引入物理教学当中。许多事实证明,民主地、坦诚地与学生对话,是与学生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最重要的手段。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教师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学生恰当的尊重、平等、理解、关心、信任、期待,往往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能使得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措施得到更好地贯彻执行,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接受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情感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有利于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由于年龄、阅历、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差异,一般都存在心理上的“代沟”,从而较难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和的师生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感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则信其道”。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就是因为信任和尊重某位老师,而这位老师的一句话或某一件事决定了他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并作出杰出的贡献。当然,师生之间感情上保持协调和融洽,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循循善诱,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学生自然愿意接近教师,从而会逐渐拉近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互相信任,是难能可贵的。物理学因其物理量多,公式应用条件灵活、复杂,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困难的突破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当的空间和良好的人际交际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可以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探索物理问题创造良好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环境。

2.2有利于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提高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第一到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对九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参加全国物理决赛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这一结果反映出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积极的学习情感)成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学习物理知识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所具有的与人交流、互相感染的特性。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基础,提出不同的正面的学习期待,并尽量被学生所洞悉,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定势。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上进心。“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尤其是对物理学习的后进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或者是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物理成绩不甚理想。这些学生对学好物理本来就缺乏信心,再加上一直受到老师的冷淡、批评甚至嘲笑,对老师缺乏情感沟通,对物理缺乏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得物理成绩每况愈下。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感受因学不好物理而给他们带来的焦虑和痛苦。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火花,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是信任的,是对自己充满着期待的,使学生在学习物理中既有安全感、尊严感,又有积极性、进取心。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期待、尊敬、理解会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我们想要的与“填鸭式”教学相悖的新兴教学方式“情感教育”;有人问上海的一位特级教师说:你的学生这样优秀,你是怎样教的?”这位老师的回答让人有点意外,“其实学生是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我教会的!”多么简洁的回答却令人回味无穷。

2.3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后进生的转变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求和价值观。“亲其师,信其道”,当教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浓浓的爱意,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看出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的真诚爱护,就会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时,学习动机就会增强,思维、记忆等认知功能就会活跃起来,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俗语说,三句好话,满山雪融化。根据初、高中学生年龄特征,一方面是基础相差不大,兴趣爱好又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学生家长文化层次不同。当他们学习成绩差或违反纪律时,教师对他们提了过高的要求或是恶语打击的时候,学生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感。面对这些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他们,使他们心理得到平衡,愿意从内心深处接受物理教育,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是紧抓尖子学生不放,而对“后进生”则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恶语相向。

我们认为要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尤其要做好与“后进生”的交流和沟通。但要做好“后进生”工作,首先一点,必须尊重他们。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当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也会促进尖子生的向前发展。教师必须以人格感化学生,以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用现实生活中的道理说服他们,用渊博的知识让他们心服口服,用健康的知识教育他们。“后进生”就像没有利用的干柴,一旦被“点燃”,他们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烈火,爆发出青春的动力和华彩。

2.4有利于求真务实等科学态度和习惯的养成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使他们在获得知识、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培养科学态度,最终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具有关心科技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3.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广东电视台和《中国青年报》分别作过对低年级中学生听众和观众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是物理,发现:刚进入初二或高一阶段的学生,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能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想学好这门学科,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随着学习的深人,一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丧失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只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进行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物理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以致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则容易不专心听讲,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物理学科的消极情感。但如果教师若能用真情去感化学生,而不是一味的责骂、甚至体罚学生,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学生愿接受他的“开发”,喜欢他的学科,甚至把他作为偶像藏于心灵深处。教师只要用真诚和爱心在师生之间架起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哪怕“最坏”的也给予尊重、给予关爱,报以微笑,学生就会视教师为亲朋好友,便会推心置腹的对老师说心里话,与教师交流思想感情。这样一来,教师就会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因为学生愿意听他的课、渴望听他的课;教师也会热爱上物理这门学科,因为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爱上物理这门学科。

4.在情感教育中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化解他们的情感困惑

物理教学若只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势必会造成“学而无乐、学而无用”的结果。为此,注重教学中认知线和情感线的双线结合,情知互动,才能达到“学乐俱得、学用兼收”的最佳效应。情感教育的核心,便是控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如何在物理课堂中进行情感教学呢?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中学生有着丰富复杂而敏感的情感世界,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善于化解他们的情感困惑。情感教育实施的基本技巧是教师要爱学生,要理解学生,要尊重学生。有些中学生自尊心强,性格孤僻,害怕交往,抱怨同学不了解自己,这种状态与他们随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出现强烈的交往需要,构成了难以排解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耐心细致、打动心扉,鼓励他们多和同学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有意让他们担任活动中某个重要角色,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和乐观开朗的性格。这样一来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什么情感困惑就会告诉教师,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也会非常配合教师的教学。

5.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心理健康的人

这一点也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极不被重视的一点,要培养学生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使其能够明辨是非,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自己的情感发生转移。把学好物理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促使物理的学习活动积极地开展起来。当然教师也要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言为心声,情动于心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不断完善自我,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感情,也就谈不上传播知识。教师不应以粗暴的态度去打击学生,挖苦学生,而应真诚相待。好学生有缺点照样批评,不能迁就,防止出现骄傲自满情绪。对于差生,更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一味地讽刺,滥加斥责,宜采取微笑教育,使之感到亲切、自然,打消自卑感,鼓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使成绩好的学生更优秀,成绩不好的学生摘掉“差生”的帽子。使学生感到你发现了他,并且信任他这样就会触及他的心灵。使学生沐浴在爱的春风里,身体和心灵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使学生的素质更加完善,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

6.结语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在物理课堂上探究自然规律是一种最快乐的精神享受。教师要有机地运用情感的作用,有意识地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涵养,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增加情感投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关爱以及平等民主的环境中去学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情感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的终结目标。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情感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恰当运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乐于上进的学科情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运用情感教育和挖掘情感教育对师生的影响;并让它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62-67,446-450

(2)丁锦宏.教育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82-286

教学作用范文篇10

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矗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2、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各种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思维依赖于什么样的语言。具体形象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则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

3、掌握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寻找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映象,解题判断的形成,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

4、掌握数学语言,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对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严谨、准确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与批判性的“良方”;清晰、精练对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有特效。

5、掌握数学语言,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