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组织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2-12-03 02:57:52 欧洲杯买球平台的版权声明

经济组织

经济组织范文篇1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经济工作的总体目标,针对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适应企业内部产权关系、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新变化,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促进了非公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截止到今年10月底,我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非公经济组织19046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95家,私营企业4072家,个体工商户14476家,股份合作制企业(不含外资企业)3家。在非公经济组织的党组织设置上,我区现有非公企业党委1个(江南化纤),总支1个(渭塘创新工业园),独立支部132个,联合支部35个,非公经济组织中有党员3000名。今年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已发展党员106名,占已发展党员总数的38.7%。我们的主要做法为:

(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组织。

在97年到99年产权制度改革中,我区的原集体企业按照“组织不撤,队伍不散,活动不少”的原则进行资产重组,党组织在转制中得到了保留、充实。近几年,为了适应我区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我们又着力提高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力度,扩大非公经济党组织的覆盖面。一是利用并村契机,合理设置村级党组织。今年上半年,我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村撤并工作,全区行政村数量从228个,减少为109个。为了加强合并村中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我们制订下发了《关于在行政村撤并中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符合条件的合并村都按要求及时建立了党总支,并按照行业,打破区域界限设立了分支部,一般均下设工业支部,具备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则建立独立支部。目前,全区建立党总支的行政村69个,下设分支部230个,今年新成立村级非公经济支部23个。如黄桥镇行政村撤并后,均成立了党总支,村里7个符合建立党支部条件的私营企业都建了分支部,不符合建党支部条件的私营企业也根据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了联合支部。二是结合开发区的建立发展,及时设置党组织。相城区成立后,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各类开发区相继建立。为了及时将开发区内的党员有效地管理起来,今年我们分别在三个不同级别的开发区(相城经济开发区、潘阳工业园、渭塘创非公工业园)建立了非公经济党组织,为开发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采取多种方法,配强领导班子。

我们依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公司法》等规定,配强党组织负责人。一是自然过渡。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或私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能胜任的,自然过渡。我区的一些由原镇区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私营企业,原企业厂长或支部书记大多数是转制后企业的法人,他们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且熟悉党务工作,继续担任党组织书记。支部日常工作一般由支部副书记或一名支委负责,组织生活都能正常开展,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普遍较强。二是直接选举。新组建或重组的企业党组织,我们一般通过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三是交叉任职。目前全区有99名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兼任企业业主。四是党委委派。对少数党建基础薄弱、一时难以产生党支部书记的私营企业,由党委选派,如元和镇宇通服饰公司党支部书记即由镇党委委派担任。中外合资企业一般指定中方代表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如元和镇的上声公司即由中方代表、镇党委副书记周建明担任党组织书记,确保了党建工作的不断提高。

(三)坚持党的领导,理顺工作关系。

首先理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我们按照“管党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明确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对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或私营企业的,党组织隶属关系一般不变,在乡镇的隶属于所在乡镇党委,实行属地管理;外资企业参照股份合作制企业执行。其次,理顺非公经济组织内部党组织与“三会”(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或业主之间的关系。明确企业党组织与股份合作制企业“三会”和个体私营企业主之间的关系:一是结合不游离,把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二是参与不干预,与“三会”和业主一起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三是渗透不包揽,通过多种办法把党的政策、党组织的决议渗透到“三会”和业主的工作中去;四是监督不越位,督促对“三会”按照法律法规和民主程序进行决策、经营和管理,依法纳税。

(四)丰富活动方式,发挥政治优势。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党的政治优势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活动方式,搞活党的活动形式。在活动时间上,改变占用生产与工作时间的习惯做法,尽可能利用休息时间、工余时间、下班时间和零散时间;在活动空间上,改变在会议室活动的习惯做法,尽可能把会议室与生产经营现场结合起来;在活动形式上,改变我说你听的传统单一的灌输格局,少开会、多交流,把理论灌输与形象教育结合起来,把单向灌输与双向交流结合起来;在组织形式上,少集中活动,多分散活动,少总支活动,多支部、小组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元和镇上声公司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职工开展乒乓球、扑克牌、棋类等竞赛活动,丰富了职工的精神生活,营造了企业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去年该支部被评为区优秀党支部。

(五)是加大指导力度,建立党建指导员制度。

根据我区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情况,我们按照苏州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在全区建立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从区级机关党员领导干部、镇、区招商及企业服务人员中的党员、镇、区机关及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党员干部、村级班子中的党员干部等对象中产生选派了党建指导员。截止至10月底,全区各级党组织已向897家未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550名,覆盖率98.6%。这些受选派的同志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企业主接触较多,对企业情况较熟悉,为做好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前,由于某些原因,我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难以完全统一。少数党内同志(包括极少数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认为非公经济组织成份复杂,党员人数少,党组织建与不建、党员管与不管、党建工作抓与不抓关系不大,存在“无所谓”思想和“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有效地开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同时,一些非公经济组织法人以追求利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一切与经济无直接关系的非生产性开支,非生产性用工,包括党组织的建设,群团工作等都不够支持,对镇党委交办的任务,能拖则拖,能简则简,能免则免,个别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反对在企业中设立党组织(特别是台资企业),给企业的党建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少数从业党员特别是在企业工作的农村党员,感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不稳定,在行政村享受的福利比在企业的要好,党组织关系长期滞留在原单位,以致成为“挂名党员”、“口袋党员”。

(二)法律保障不够充分。实践中,工会工作由于有了法律的明确规定,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同。而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缺乏充分的法律保障,工作开展起来缺少足够的底气。尤其是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党组织的建立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党建工作开展得有些吃力。

(三)组织设置难以完全到位。近年来由于非公经济组织发展迅速,给及时地掌握非公经济组织的全面情况造成了较大的困难。由于情况没有完全摸清,再加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营者,尤其是外资企业的经营者,对设置党组织积极性不高,缺少内部动力。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规模较小,党员人数少且流动性大,客观上也对设置党组织造成困难。

(四)活动时间、经费难以充分保证。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活动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活动,有时甚至连业余时间都难以保证。这使得部分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缺乏活力,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减弱。另外,由于《党章》对党务经费来源未作明确规定,无钱办事一直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难题。由于经费难以落实,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活动只能停留在组织党员开开会,读读报。

三、对策及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非公经济组织必将进一步增多,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和党员转移到非公经济组织中就业。如果不及时跟上这一变化的趋势,在这些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势必削弱党对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领导力、控制力。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突破传统党建工作格局的影响,着力于党建理念与工作思路的创新,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二)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掌握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相关情况

由于我区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快、变化多,相关情况始终处于一个动态过程。而只有摸清、掌握非公经济组织的相关情况,才能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将加大对非公经济组织信息的收集力度,建立健全非公经济组织信息收集机制,全面、及时掌握全区非公经济组织的情况。具体来说,各镇、区要对所属非公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党建指导员要对所指导企业的具体情况全面掌握,并对相关台帐随“情”更新。

(三)改革设置模式,打牢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

一是合理设置组织。依据党章规定,坚持从企业规模、党员人数、构成差别的实际出发,既重视组织形式的建立,更注重组织建立的效果,在要求、模式、进程和方法上不搞“一刀切”,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二是理顺隶属关系。遵循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属地管理、归口管理和挂靠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三是配强领导机构和领导班子。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可以从企业管理层中熟悉政工业务,思想作风正派,组织能力较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中选拔,并按党章规定和必要的程序予以产生。

(四)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一是灵活开展党建工作。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在形式上,坚持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做到灵活多样;在时间上,坚持脱产与业余相结合,既严格组织制度,又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开展活动;在内容上,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在非公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加强党员教育,改进党员管理。凡正式应聘到非公经济组织中工作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党员,都应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应聘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组织生活,接受所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可以参照《工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文对党组织活动经费作出具体的规定,一般来说,党组织活动经费可按年度工资总额的5‰—10‰比例提取。三是培育新生力量,做好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员工吸收到党内来。

(五)改进领导方法,推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一是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和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召集人,工商、税务、外经、公安、人事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具体负责本地区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的筹划、组织、协调、督查和考评等工作,实行定期研究、定期通报、定期会办、定期督查,把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列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的整体规划。

二是根据不同类型,注重分类指导。按照非公经济组织形式的不同,分别明确各类企业党组织职责、权利及管理办法。对党建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的,采取主要领导分工挂钩的办法,进行整顿或帮扶;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机制,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三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社会效能。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阵地,努力为非公经济组织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和宣传搞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发展的事例,消除顾虑,形成共识。注意发现、培植和树立一批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确立一批党建工作示范点,指导和推进面上工作。

经济组织范文篇2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从业的人员也将不断增加,其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提高他们的工人阶级觉悟,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靠党的政治优势,靠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这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的需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织党建工作,有利于确保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政治领导;有利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如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跟不上,党的组织不健全,就会削弱党同这部分群众的联系,削弱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立场,久而久之,就有丧失这块阵地的危险。

中央明确指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目的在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而不是遏制发展。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切实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群众团结和组织在党的周围,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完善企业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给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宝鸡聚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回答了这一新课题。1992年,全省乡镇企业家十杰、省十届人大代表、市九届政协常委王宗礼创办了宝鸡聚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私营企业建立党组织的紧迫性。他认为,企业要上规模上档次,除了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靠人的素质的提高。而人是靠一种精神来支持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无疑是这种精神的重要动力和源泉。他把党组织请进企业中,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组织,依靠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做好全体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好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集团党委还从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出发,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把“企业健康发展,上级党组织放心,业主支持,职工满意”作为检验企业党建工作的标准。通过党组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把广大职工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聚丰集团的生产经营不断迈上新台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明智之举。目前,该企业集团已拥有2.3亿元总资产,年产值3亿元,上交国家利税1千多万元。

西部华旗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首家整体改造的股份制民营建筑国家二级资质总承包施工企业。多年来,先后在国内苏州、天水、西安、咸阳、宝鸡建筑市场屡创佳绩。1996年打入国际市场,曾先后承建了我国驻缅甸大使馆办公楼、议事厅及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市商住楼等多项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0年公司顺利通过了美国贝尔公司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工程合格率达到了100%。华旗人深知企业效益再好,没有党的领导,企业的发展就没有主心骨,党员就没有自己的家。因此,华旗公司虽几次更改企业属性,但建立党组织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早在公司成立初期,就由中国军事科学院西安分院批准成立了党委,公司与部队脱钩之后,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股份制企业,他们又及时同地方党委积极联系,成立了中共西部华旗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以上两个事例说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有其现实可能性。

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必须正视和纠正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进一步增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既带来了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也开拓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领域,同时,也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从近年来基层党组织所开展的一些有益探索来看,抓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各级党组织必须首先正视和纠正三种片面认识,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必须正视和纠正一些党组织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尚不明确的认识。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目前仍处于一个逐步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之中,加之这方面工作的理论研究、配套政策相对较为滞后,因此,在有些行业和主管部门党组织中,仍然存在着无所作为和消极观望思想。一些党组织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济成分和性质变了,已成为真正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发不发展是其自身的事情,没有必要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进行统一管理。个别党务工作者甚至认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只要搞好扶持,管好税收就行了,在其中开展党的工作,很多问题不好解决,搞不好还会成为企业主手中的一张牌,从而丧失我们抓工作的初衷。这些思想的存在,直接导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在领导上、组织上、指导上软弱无力,放任自流。纠正这些片面认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首先必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有关文件,在思想认识上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由宪法赋予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放弃这块阵地,实质上放弃了宪法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从而不断增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必须正视和纠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对党建工作尚不统一的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资本的“非公有性”决定了其党建工作的特殊性。一些私营企业主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对党建工作重要性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少数人甚至有抵触情绪,认为企业是自己的,自己有权决定一切,建不建党组织,开展不开展党的活动无所谓,企业该怎样发展还是怎样发展。个别业主还认为,在自己企业设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只会增强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占用生产时间,增加管理人员和管理费用,弄不好还会给自己增加一个“婆婆”,树立一个对立面,影响企业的发展,因而在主观上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设置了诸多人为的障碍。纠正这些片面认识,必须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讲清开展党的工作对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作用,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导,用具体的实践和生动的实例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支持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

三是必须正视和纠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从业党员对党建工作尚不正确的认识。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业主与党员职工是雇用与被雇用关系,很多党员认为自己是临时的,流动性比较大,饭碗掌握在“老板”手里,只有被“老板”“炒鱿鱼”的可能,根本谈不上什么党员不党员,党建不党建的问题,而是干一天是一天,难以把自己个人目标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目标、企业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难以行使党员的权利和承担党员义务,失去了党员应有的作用。个别党员由于受环境的制约,甚至不敢、不愿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不关心党的工作,怕业主有偏见,怕自己受刁难,遭解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工作因此而缺乏基础,缺乏“主体”。纠正这些片面认识,必须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业的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员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壮大发展不仅对业主有利,同时也对职工有利,对整个社会发展有利,积极参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不仅是为了给自己找“饭碗”,也能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同样也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贡献。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就是要努力克服上述三种片面认识,通过党组织的工作,通过各项党建活动的开展,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和职工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发挥两个作用,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必须回答好四个问题,努力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的“两个”作用

1、回答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如何定位的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起帮助、促进和监督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一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经营;二是积极做好团结、教育、引导业主工作,支持业主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对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三是在职工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完成各项任务,促进企业发展;四是搞好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五是领导企业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始终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并投入足够人力、物力、财力,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创造必备条件。

2、回答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如何组建及其隶属关系问题。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必须结合实际,因企制宜,灵活方式。具体工作中可按照“三建一挂靠”的办法,在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独立建立党组织;在距离较近、但单个组织党员人数均不足3人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协调,联合建立党支部;在个体工商户党员相对比较集中的专业市场,集中建立党支部;对分布零散、暂时无法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党员,就近编入村、社区或其他基层党组织(也就是实行挂靠管理的办法)落实对这些党员的教育管理责任。在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选好支部书记。注意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业的下岗职工党员、曾经从事过党务(政工)工作的党员、德高望重的离退休党员中选用支部书记,把政治标准放在选人的第一位。同时,还要注意把那些年龄轻、知识层次高、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织中有影响力的党员选进支部班子。另一方面要注意及时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主要有三种:一种是行业归口,即隶属于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管理;另一种是属地管理,即隶属于乡镇、街道党组织管理;还有一种是挂靠管理,隶属于工商部门,工商部门下属的个体私营协会。另外,还有一些党组组织还将其隶属关系挂靠在原所在地区县、乡镇、街道或原所在地行业党组织,党组织实行行业跨区域管理。针对上述具体情况,为便于管理,应进一步理顺和明确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一方面,可继续坚持行业归口管理和属地管理的办法,逐步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隶属问题,另一方面,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比较迅速、规模比较大的地区单独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委员会或党的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其党的建设工作,对其党组织进行管理,从而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党组织管理机制。

经济组织范文篇3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民“小群体”对接“大龙头”和“大市场”,走公司 协会 农户的发展路子,是实现苹果产业化“两个转变”、促使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根本途径。近年来,百益乡积极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以富百公司为依托,以争创中国女排专用水果生产基地为契机,不断规范百益乡乡村两级果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了果农在苹果生产关键环节的各种疑难问题,走出了一条以壮大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农村跨越发展的新路。

一、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成效及做法

截止目前,百益乡发展苹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个,吸收会员2000余人,辐射农户150户,占农村总户数的85%,覆盖全乡10个行政村37个村民小组,其中乡级果业协会1个,村级果业协会8个,累计修建冷库16座,培养苹果经纪员100余人,发展培养了李金斗、李高林、刘天祥等一批优秀的苹果营销大户。**年,来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总收入437.4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3.2%,苹果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创收390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人均增收500元。今年年初,经过县乡两级积极协调,百益乡乡级果协争取到“中国女排专用水果生产基地”的品牌并签订了一年的协议,这将为推进百益乡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强化扶持服务,培育催生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百益乡人均耕地为3.9亩,加上承包地已达5亩。农民以苹果和玉米为主。百益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一些农民基于生产、销售需要,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些小型的协会,以技术与协作为链接,小规模从事苹果和玉米经营销售。由于受交通、信息、技术及服务体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玉米科技含量低下,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苹果市场销售不畅,农民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新型的自我服务组织,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基于此,百益乡委、乡政府因势利导,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大力倡导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于**年先后及时出台了《百益乡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工作方案》、《百益乡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见》等引导性文件。百益乡党委和政府积极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在信贷上予以支持,多次组织典型到各村现身说法,促进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迅速建立。元圪塔村和腊元村果业协会成立较早,但以往由于人员少、实力弱,推广苹果“四大技术”群众思想有顾虑。乡果站技术人员逐村逐户做工作,乡上免费为果农提供拉枝绳、实行义务修剪,为扶持苹果产业发展,乡政府先后筹资180万元,建成了**南部塬区最大的元圪塔苹果交易市场,有效推动了全乡果业协会的快速发育。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各个协会以市场为为导向,向农户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防病防虫、统一价格销售,既整合了品牌,又降低了成本,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娘家人”和“源动力”。

2、挂靠科研机构,广泛开展培训。与省农科院、县果研所等科研部门建立技术协作联系,在协会与权威机构之间牵线搭桥,为农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定期聘请市、县苹果专家,集中或分散对合作组织会员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播新的经营理念。**年,全乡11个果协均从县苹果局为各自聘请了技术指导员,培育农民技术员80余名,共举办有针对性培训班56期,培训成员5600人次,以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建设省级高标准示范园区2个,县级6个,乡级10个,加快了科技推广步伐。针对农业生产中的集中突出问题,全乡11个果协共印发《苹果生产技术要点》15期20000余份,有力促进了苹果标准化生产和新技术的普及。

3、因村立会,多渠道丰富果协创建形式。在始终坚持村支部的领导下,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培育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形成了“多型”并进的发展格局。一是公司 农户型。富百公司充分发挥储藏优势和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组织协调功能。由农民联合发起,围绕创建“中国女排专用水果生产基地”,构建“一家一户为基础、千家万户成规模、区域布局作基地、龙头企业拓市场”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二是大户群体扩张型。能人大户以一带十同致富是激活农民调整结构的源动力。腊元、元圪塔村果协积极扶持防病防虫和营销大户,牵头组成专业协会,把广大农民的“着力点”和“兴奋点”引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动主导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腊元村果协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致富能人刘天祥,针对农民在防病防虫中技术差、规范化程度低的现状,投资40万元设立农资服务部,实行让利于会员,组织果农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了“双赢”。三是流通市场链接型。流通决定生产,销售决定效益,搞活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百益街村果协推行“市场 农户(企业)”机制,在南方大市场设立联络点,准确掌握市场行情,适时组织苹果直接进入市场。四是示范园区辐射型。干部率先垂范、自担风险建设园区是引领群众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武郊村果协推行“园区 农户”机制,彻底打破农民传统种养方式、种养习惯和种养观念,充分精品示范园区技术示范、推广的聚集辐射作用,促使苹果高产高效,这几年,全乡共创建各级苹果示范园18个,促进了科技成果的配套组装,推动了苹果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

4、规范运行管理,保障农村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由于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实现合作的认识不足,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上,做到了“政府指导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协会运行靠自主、管理要规范”。一是规范政府行为。坚持民营团体进位、行政管理退位的原则,经过初期一段直接扶持之后,逐渐转向以指导和引导为主,逐步强化农民在合作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规范合作组织内部管理。层层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发挥农民成员主体作用,增加农民成员的发言权;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引入有管理经验的能人行家参与治理,提高合作组织经营管理水平,使专业合作组织全部达到了“四有”,即有章程,有组织,有机构,有制度。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以订单等契约合作方式保证农民利益,逐步使合作组织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百益乡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组织合作不够规范,联接链条脆弱。组织与会员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没有明确的合同约束,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基本处于好则合、不好则散,有利则合、遇险则散的松散状态。

二是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有序管理。大部分合作组织没有严密的运行章程,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不够健全,成员素质不高,只是凭经验、凭干劲办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能力不强,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是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不高。多数合作组织没有兴办实体,服务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等层面,提供加工、储运等配套服务能力较弱,吸引力、凝聚力不强,尚不能适应新时期苹果产业发展的要求。

三、对策与建议

着眼**苹果产业实现“两个转变”即“苹果大县向苹果强县转变和苹果产业化向苹果工业化转变”,以工业化思路抓苹果产业和解决果农“卖难”,坚持“抓中介、活流通、强服务、保增收”,持续培育壮大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形成“组有专业大户、村有专业队伍、乡有合作公司、产业有专业协会”的综合服务体系,支持和推动苹果产业加速发展。

1、扶持引导,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充分释放政策导向效应,推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宣传。多层次、广视角向农民推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及内涵,提高农户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扩大合作组织影响力。通过树典型、搞对比,让农民消除“与己无关”思想,切实体会到参与合作组织发展的实惠。二是优化政策。建议县上进一步制定倾斜政策,组织民政、工商、土地、财政、金融等部门在领照办证、场地征用、融通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在信息、项目、技术等方面大开绿灯,创造条件。三是规范引导。指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保护其合法权益,既不能钻法律空子,又要促其健康发展。四是加强管理。定期对实力强、前景好的合作组织管理者进行培训,强化诚信、合同教育,遵守市场规则,确保农村经济组织有序发展。

2、理顺关系,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协调理顺好实体内部关系,做到“三个规范”。一是规范组织。因地制宜,逐步引导合作组织由小变大、由松散变紧密。针对登记管理混乱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划清权属,监督合作组织及时注册,以免出现“黑组织”或非法组织,建立规范完善的合作组织体系。二是规范运行。在起步阶段,由政府参与发动、组织协调,协会运转正常后,则逐步退出,由会员按章程民主推选负责人,实行民主管理。三是规范章程。指导合作组织完善各项制度,健全社员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等内部组织,形成民主决策、合作服务和收益分配机制。

经济组织范文篇4

第一条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是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战斗堡垒,是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对企业发展起帮助、促进和监督、协调作用。

第三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着力点,坚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开展党建工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章组织设置

第四条凡是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公司法》规定及时建立党组织。

第五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有合适支部人选的企业,应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党员人数超过3名、50名以下的企业,应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超过或接近50名、100名的,可分别建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党的基层委员会。企业建立基层党委,须经县委批准。

第六条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企业,可采取挂靠组建、村企联建、企企联建等办法建立联合党组织。同时,由上级党委选派党的工作指导员,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为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第七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比较集中的乡镇和工业园区,可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联合党总支或联合党支部,统一负责开展本区域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第三章主要任务

第八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

(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二)支持经营者依法行使职权,对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开展活动,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完成各项任务,促进企业发展;

(四)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各方关系;

(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教育工作,培养“四有”职工队伍,推进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七)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任务。

第四章工作制度

第九条“”制度。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遇紧急事情需要研究,可随时召开;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党课一般每年不少于两次。“”可结合企业的生产、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展开,方式可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第十条党员民主评议制度。以支部为单位每年组织党员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时间可放在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评议时,首先由每个党员进行自评,然后党员之间进行互评。支委会根据评议结果,对每个党员进行定格,确定等次。评议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对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谈话教育、限期改正、劝退、除名等组织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支部要建好党员活动室和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点,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技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教育党员正确认识自己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作用,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对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在企业工作半年以上的外来党员,应将组织关系转移到企业或企业所在地党组织。不能转移正式关系的,包括在企业从事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的党员,应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党员证明信,参加企业党组织的活动。

加强对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党员交纳党费,以其月工资收入的固定部分(基本工资)和活的部分(津贴、奖金)的总和为基数按比例交纳,具体按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规定》执行。党费收缴以党支部为单位,党支部要按规定将党费上交上一级党委。

第十二条发展党员工作制度。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点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对有50名以上职工而没有党员的企业,要加强指导,重点帮助,可采取由上级党委选派党的工作员等办法,有计划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要积极做好企业业主的培养教育工作,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发展党员必须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要求,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把好质量关。要立足于培养教育,把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与加强职工教育结合起来。要指导工会、共青团组织做好推荐优秀职工、优秀团员作为发展党员对象的工作,扩大入党积极分子的来源。对外地员工要求在企业入党的,一般应在企业连续工作两年以上,并征求其原籍所在地党组织的意见。

发展党员工作要严格实行“六项制度”,具体按照洞发[2006]35号文件精神执行。

第十三条党员联系职工制度。党支部要开展党员联系职工活动,使每一位党员都有1—2个联系对象。联系的对象重点为:入党积极分子、困难职工、帮教对象等。联系的内容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好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及时向党组织反馈联系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第十四条党组织开展活动制度。党组织的活动要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开展。在活动形式上要体现企业特点,坚持“业余、小型、灵活、实效”的原则,把党组织的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时间上,坚持班上与班下相结合,除了必须集中的重要活动外,尽可能少占或不占生产经营时间,多利用空隙时间、节假日和企业停工停产时间开展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坚持与生产经营相结合,要把党内学习教育活动与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活动、管理活动和党员牵头组织的技术攻关、产品销售等活动结合起来。

第五章附则

经济组织范文篇5

由于农业生产方式与工业生产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农产品与工业品相比,在生产方式及生产周期方面差异较大,这使得农民的生活状态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比如,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农民个人的行为与市场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还保留着一些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此外,他们的市场交易在地点上和时间上还具有间断性和不连续性的特点,从这一点上来看,农民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交易主体。另一方面,农民的生产状态又具有农业企业的特征,农民作为一个生产单位既是一个家庭又是一个企业,他们的生产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劳动,在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家庭农业生产劳动的边际成本为零,但不是无效率。他们的消费又往往直接来自于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有些劳动是非市场性的,比如,自己种菜自己吃,农民之间的物物交换等。此外,由于农民数量众多且竞争激烈以及与市场的联系不强,他们没有多少动力积极参与市场,从而在与市场上其他主体进行讨价还价时难免处于劣势地位。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立农民经济组织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以农民自身所拥有的劳动、资本、产权等财富为主要依托,从事生产、销售、知识传播、技术创新等工作,对市场信号作出灵敏反应并进行独立决策。

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基本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土地的规模化、农业的机械化面临着不少困难。笔者认为,建立农民经济组织,能够在不改变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具体来讲,让农户参与农民经济组织,可以获得如下收益:

一是拓展分工范围,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更大范围的公平。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分工而不是把全部劳动力限制在土地耕作上,这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的解放过程,这有助于收入的公平。

二是减少交易次数,节约农户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农户通过组织间接地与外部市场进行交易,这不仅减少了交易次数,节约了交易成本,而且,也节省了单个农户搜集大量市场信息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三是获得规模经济收益。首先,农民经济组织可以将土地连片,通过购买一些不可分割的大型设备和机械进行耕作,减少单个家庭的投资成本,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其次,有了农民经济组织之后,农户对待新的技术就不必采取边际试错的策略,而是可以采取选择能人、规模实验、规模推广的策略,这既减少了失败的概率,降低了失败的成本,又提高了技术推广的成功率,增加了技术收益;再次,农民经济组织具有比单个家户更大的信用度,从而可从金融部门获得农村建设项目贷款等外部资源。

四是减少经营风险。从经济方面来讲,农户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上。在自然方面,主要受水、旱、虫、冰雹、霜冻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在市场方面,具有准垄断地位的中间商会利用其垄断地位侵占农户利益。通过建立农民经济组织,当遇到自然灾害时,可以相互帮助,集思广益。另外,组织也可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的投保基金,化解各种风险。

经济建设是顺利推进农村民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础,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则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此,建设农民经济组织,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建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就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内源性动力。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和流动,以及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土地的规模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农村经济组织,以之来传达农民自己的声音、代表农民自身的利益,提高农民在各类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能力。可以说,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开发的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建立农民经济组织。

由于农业生产方式与工业生产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农产品与工业品相比,在生产方式及生产周期方面差异较大,这使得农民的生活状态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比如,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农民个人的行为与市场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还保留着一些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此外,他们的市场交易在地点上和时间上还具有间断性和不连续性的特点,从这一点上来看,农民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交易主体。另一方面,农民的生产状态又具有农业企业的特征,农民作为一个生产单位既是一个家庭又是一个企业,他们的生产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劳动,在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家庭农业生产劳动的边际成本为零,但不是无效率。他们的消费又往往直接来自于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有些劳动是非市场性的,比如,自己种菜自己吃,农民之间的物物交换等。此外,由于农民数量众多且竞争激烈以及与市场的联系不强,他们没有多少动力积极参与市场,从而在与市场上其他主体进行讨价还价时难免处于劣势地位。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立农民经济组织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以农民自身所拥有的劳动、资本、产权等财富为主要依托,从事生产、销售、知识传播、技术创新等工作,对市场信号作出灵敏反应并进行独立决策。

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基本制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土地的规模化、农业的机械化面临着不少困难。笔者认为,建立农民经济组织,能够在不改变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具体来讲,让农户参与农民经济组织,可以获得如下收益:

一是拓展分工范围,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更大范围的公平。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分工而不是把全部劳动力限制在土地耕作上,这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的解放过程,这有助于收入的公平。

二是减少交易次数,节约农户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农户通过组织间接地与外部市场进行交易,这不仅减少了交易次数,节约了交易成本,而且,也节省了单个农户搜集大量市场信息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三是获得规模经济收益。首先,农民经济组织可以将土地连片,通过购买一些不可分割的大型设备和机械进行耕作,减少单个家庭的投资成本,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其次,有了农民经济组织之后,农户对待新的技术就不必采取边际试错的策略,而是可以采取选择能人、规模实验、规模推广的策略,这既减少了失败的概率,降低了失败的成本,又提高了技术推广的成功率,增加了技术收益;再次,农民经济组织具有比单个家户更大的信用度,从而可从金融部门获得农村建设项目贷款等外部资源。

四是减少经营风险。从经济方面来讲,农户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上。在自然方面,主要受水、旱、虫、冰雹、霜冻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在市场方面,具有准垄断地位的中间商会利用其垄断地位侵占农户利益。通过建立农民经济组织,当遇到自然灾害时,可以相互帮助,集思广益。另外,组织也可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的投保基金,化解各种风险。

必须指出的是,农民经济组织是农民以自己的财富为依托组建起来的集体,这并不排除组织外部资源的利用,如国家扶贫资金在组织内的综合利用。农民经济组织是为了经济目标而组合起来的,有别于一些地区的维权组织和文化组织;农民经济组织主要是对市场信号作出反应,而不是对政府指令作出反应,因此,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不是规范的农民经济组织;农民经济组织能够独立决策,通过集体决策活动对组织与环境、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协调,使组织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农民经济组织是市场的主体,作为市场主体它必须得到法律的认可,并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没有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它就不是完整的市场主体,在使用银行贷款等正常的经济手段时势必受到诸多限制。另外,农民经济组织在经济上还必须是有效益的,即它取得的收益必须大于其支付的成本,否则,组织将难以维持。

经济组织范文篇6

一、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一手抓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手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和促进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改进活动方式,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但是,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形势相比,党的建设工作还相对滞后,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人数偏少,党的力量相对薄弱;党的组织不够健全,覆盖面还不够广;党组织的隶属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工作制度还不健全,活动不够正常;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结合不够紧密,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偏低,党建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机制等等。对此,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分析研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健全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实现绿色、诚信、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作目标:要按照“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活动正常、作用明显”的总体要求,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一是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重点做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从业人员100人以上企业、50—99人且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二是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职工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党组织创建活动,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成为企业正确经营方向的引导者,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者,企业快速发展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三是党建工作制度不断完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党建工作制度,使非公有制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四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明显。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党的力量薄弱的问题逐步改善,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积极探索创新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引导党员围绕生产经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立足岗位践行先进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进一步规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认真执行《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履行以下主要职责:(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2)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和依靠职工群众,关心和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教育引导业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利益。(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培养积极向上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精神。(5)领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6)关心和了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7)协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资产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8)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

四、进一步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措施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要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为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的原则,与促进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创新党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水平。

(一)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党组织是开展党的活动的组织基础。要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组建形式和方法,坚持分类指导,一企一策,积极稳妥地组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一是独立建。凡有3名以上党员、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要单独建立党组织,要把重点放在经营状况比较好和党员职工队伍相对稳定的规模以上企业。党员人数在7名以上的,设立支部委员会,其组成人数应根据支部党员数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为3—5人。党员人数超过或接近50名、100名的,可建立党总支或基层党委。国有制企业改制为民营(私营)企业的,企业改制要与党组织的更名、组建同步进行,并明确组织隶属关系。二是联合建。在党员不足3名或虽有3名以上党员、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应下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先行建立党小组,或按照行业相近或地域相邻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三是依托建。对于人数少、规模小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中的党员,要依托市场、工商联、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等党组织,把相对分散的党员集中起来管理。四是属地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比较集中、数量较多的乡镇、社区、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专门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的党组织,对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进行集中教育管理。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应先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建立起来,积极为建立党的组织创造条件。五是随着农村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规模化的不断发展,在兴起的多种种、养、加协会中,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积极探索支部 协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等党建模式,积极做好建党工作。

(二)进一步理顺隶属关系。要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则,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工作委员会作为县委的派出机构,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综合统计、分析上报全县所有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各种数据资料,具体负责管理已接交的县属改制企业和新的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乡镇所属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由乡镇党委具体负责。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有一定影响力的县寿鹿水泥公司党委仍由县委管理。

(三)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要把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重要措施来抓。要注重选派党性观念强、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善于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同志担任党组织负责人。要采取“兼、选、派”等多种形式配齐配强党组织负责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法人代表符合担任党组织负责人条件的,尽可能实行党组织书记由法人代表兼任,同时选配1名专职副书记负责日常工作。要防止党组织家族化的现象,党组织成员中业主直系亲属不能超过一半;业主不是党员、党员人数较多的,在与业主协调沟通的基础上,由党员民主推荐选举党组织负责人;党员人数少或暂时没有合适候选人的,可由上级党组织直接选派党组织负责人,积极培养党务工作骨干,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选举。要坚持和完善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制度,从机关、企事业单位、转业军人和部分退休职工中选派熟悉党务工作的同志,协调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帮助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规模以上企业,每个企业都要选派1名专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对党组织负责人、优秀党员骨干分子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对他们进行党的理论、党务知识、工作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的培训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规划,逐步做好培训经常化、规范化。县委党校每年要举办一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培训班。

(四)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要健全完善制度,强化经常性教育。要按照《党章》要求,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建立一套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的规章制度。重点建立健全“”、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党员联系职工、党费收缴管理等制度,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党员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党员思想文化素质。二要创新活动方式,增强教育效果。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紧密结合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探索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上,按照“小型、业余、分散、务实”的原则开展党的活动,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活动内容上,重点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对党员进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岗位技能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三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党性锻炼。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标兵示范车间、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制等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四要注重培养,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认真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切实改善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要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重点抓好从业人员50人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党员工作,力争使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有党员,100人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要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搞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规模较大的要经常保持3—5名入党积极分子。对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由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制定出具体的培养发展计划,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发展党员工作。要把生产一线技术和业务骨干、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群团组织负责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优先培养优先发展。要指导工会、共青团组织做好推荐优秀积极分子工作。要确定专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跟踪培养,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责任追究”等制度,保证发展党员质量。要按照《党章》和中央有关规定,积极稳妥地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业主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发展非公经济业主为新党员的,隶属党委要报县委组织部审批。五要理顺党员的组织关系,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要积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与乡镇村、社区党组织的衔接工作,及时做好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组织关系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县委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流出党员和流入党员的登记造册、统计上报、跟踪服务和教育管理工作。督促流入流出党员持党员证明信、《流动党员活动证》等凭证,参加党组织活动。

五、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

(一)强化领导、形成合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相关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加强调研,搞好指导。要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担负起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责任,组织部门要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各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要积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明确职责、抓出成效。县委组织部负责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指导,督促和检查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委员会和有关乡镇党委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的具体指导,提出工作目标,建立工作制度,检查和督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联席会,通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工作对策,强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

经济组织范文篇7

随着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非公经济组织相继建立了党、工会、共青团及妇联等组织,这些党群组织在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然而,由于这些党群组织在组织机制、人力财力资源配备以及工作运行方式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当前复杂形势下,面对员工思想上产生的种种困惑和矛盾,就如何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员工思想困惑等问题,却显得力不从心,由此而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在非公经济组织中被严重弱化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新思潮、新文化、新观念层出不穷,它对于传统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产生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由于非公经济组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点,不仅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而且还因为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员工在企业所处地位、政治待遇等与国有企业员工有着较大的差异,属于就业人群中的弱势群体,更容易产生思想波动,但解决员工思想问题渠道却不多。综上所述,目前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组织资源稀少、专业力量薄、工作方法落后、信息渠道不畅及相互缺乏联动等特点。由此可见,加强非公经济组织思想的政治工作,已成为当前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的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

一、高屋建瓴,升华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

近几年来,我区非公经济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有各类新经济组织两万余家,从业人员近十万人,税收已占全区总税收的1/2。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国家关于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政策的逐步完善,非公经济必将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它的成长和壮大,为我们党将“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落实到非公经济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非公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增强党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改革开放的春风,使非公经济以其灵活的机制活跃在市场经济舞台上,特别是异军突起的民营高新科技企业,更成了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加强非公经济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和保证非公经济组织健康快速发展。

2、非公经济组织是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交汇场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加强这一领域的思想文化建设,保证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非公经济组织资本结构多元,员工来自国内外,成份复杂,价值取向各异,从而使这一领域成了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交汇点。大力开展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先进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用先进的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培育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培养一支市场竞争意识强、蓬勃向上的职工队伍,具有现实意义。

3、非公经济组织聚集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和新社会阶层人员,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这一领域的广大员工,以增强党的阶级基层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目前,全国非公经济组织已达178万多个,从业人员已达1亿多人,近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深入开展好非公经济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包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内的广大人员教育引导好、团结凝聚好,我们党才能有更加坚实的阶级基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不可动摇的执政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党只有主动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不断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的领导,牢牢把握对这个新的社会阶层的领导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贴近实际,把握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

同志曾指出,指挥员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而又必要的侦察以及对于侦察的材料加以连贯的思索。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和社会各个阶层,他们的社会经历不同,价值取向各异,各种思想观念在这里交融、碰撞。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对我们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有个切实的了解和分析,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1、非公经济组织党员的思想现状。仅以我区宝山社区为例,虽然党员只占所有从业人员总数的4%左右,但这些党员大都能自觉履行党员的基本义务,自觉参加所在党组织的活动,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许多党员在单位中还担任一定的职务,有的还是业务骨干,在群众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们平时还与地区政治指导员、街道综合党办等保持密切的联系,能自觉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有的党员能有效利用自己的特殊优势和身份,将党和政府各个不同阶段要重点宣传的政策、主张直接传播到非公经济组织中。这些党员一旦遇到生活上、工作上和思想上的问题,大都首先会想到党组织,主动向党组织汇报,以求获得理解和帮助。但也有一部分党员因非公经济中的党组织在工作机制、管理模式及活动方式等不像原企业党组织那样规范,就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不甚热心,也不会起到党员的表率作用,甚至对周边的员工有负面的影响。有的党员看中“经济人”的角色,放弃“政治人”的责任,长期将组织关系放在口袋里,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下党”。上述情况表明:在非公经济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意率先做好党员的教育凝聚工作,使每个党员做到“一个党员一盏灯”,使其成为团结影响员工的带头人。

2、非公经济组织法人代表的思想状况。法人代表因其在单位中的特殊地位,一般都不愿意轻易与他人交流自己真实想法,其所处环境的不同表现也有较大差异。如有些法人代表本身就是党员、有的甚至还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们一般都具备良好的思想和道德修养,是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多得的资源。而占绝对多数普通身份的法人代表,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还很不了解,在市场竞争巨大压力面前,他们一般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上。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完善、法律还不够健全、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盛行,市场诚信度较低,企业经营的风险较大。因此,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场诚信体系,强化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意识,是他们更为关心的事,而对员工政治工作往往无暇顾忌或摆不上日程。可以说,这是非公经济组织法人代表较普遍的一种思想状况。上述情况表明: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业主特别是非党业主的教育引导工作,使他们认识到,改革开放政策是他们致富之本、依靠员工办企业是企业致富之根、诚信经营是企业致富之魂,使他们自觉成为“爱国、守法、诚信”的企业家,从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教育影响员工,成为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

3、非公经济组织普通员工的思想状况。非公经济组织中的普通员工虽然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但原下待岗或协保无业人员占了相当的比重,他(她)们大都属于就业竞争的弱势群体,因而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岗位。与国有企业员工相比较,非公经济组织中的普通员工工作稳定性差、在单位中地位较低。他们所持心态与国有企业员工相比较,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他们认为:自己捧的是“泥饭碗”,不知道何时被解雇,一旦在工作遇到挫折、思想上产生困惑时,不可能像国有企业的员工那样,通过党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甚至上级组织来解决。在企业里,国有企业的员工比较关心自己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政治待遇、经济利益的分配以及能否得到升迁、深造等方面的问题,而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员工则更多地关心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是否稳固、企业主是否赏识自己、怎样与企业主及其身边的人搞好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当部分非公经济组织的业主们为了追求更多的生产利润,采取一些不合法的手段,如强令员工超时加班、不按规定给员工交付必要的社会保险金、不签劳动合同、降低劳动生产安全标准、违规生产、随意解雇员工等现象时,这些员工为了保住自己岗位,一般都采取逆来顺受、息事宁人的态度,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向有关部门投诉的,极少有人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因为他们明白:这样做,只能导致自己被解雇的结局。也有一部分员工,他们把非公经济组织视作自己就业的跳板,一旦掌握了一两门技术或是取得了一些工作经验,他们便会立刻跳槽到其它企业,有的还会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客户情况一同带走,与原企业争夺市场,给原单位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上述情况表明:在非公经济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要将公民道德教育、普法教育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教育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此外,共产主义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也要同职工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形势紧密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与时俱进,深化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

要想思想政治工作在非公经济中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就必须按与时俱进的要求,改变现有的工作模式,确立新理念,针对非公经济所固有的特点,充分整合企业和社会两个方面的资源,形成在企业内部人人参与和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关心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非公经济思想政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1、确立“依托社区”的理念

非公经济组织作为社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它同社区有着许多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它又保持着其特有的封闭性和独立性。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深入到非公经济组织,就必须确立依托社区的理念,利用社区与非公经济组织天然形成的密切关系,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非公经济组织。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作为社区的管理机构,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社区中的行政领导、组织、协调和影响渗透的功能,合理调配社区内的政治资源、人才资源和文化教育等资源,开展有效的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以此来推动非公经济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

2、深化“同频共振”的理念

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企业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才能赢得企业业主的支持和广大员工的拥护。因此,树立同频共振的理念,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融合于企业的中心工作之中,通过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矛盾,为企业内部提供一个和谐宽舒的环境。企业党组织应利用自己特殊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既要在企业中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把随时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送到非公经济中;还要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带头学习技术、钻研业务、无私奉献,为企业的中心工作做贡献。此外,党组织还应组织和协调好企业内工会、共青团及妇女等群团组织,做好非公经济中不同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使这些群团组织在创造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塑造企业精神、化解劳资矛盾、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都能起到相应的作用。要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等重大问题结合起来,让企业业主充分认识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成为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之一。这样,就能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非公经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坚持“服务为本”的理念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政府各职能部门所提供的服务。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纷纷提出了建立起服务政府的理念。但不可否认,在有些地方,由于长期以来对非公经济存在认识的偏颇,非公经济至今享受不到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待遇,非公经济向银行贷款难的现象依然普遍,非公经济产生的各种经济纠纷,在受到法律援助的效果程度上,往往逊色于国有或“三资”企业。非公经济与上述企业相比,还处于弱势群体。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为非公经济服务意识还很淡薄,向非公经济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严重影响了政府声誉,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非公经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因此,党组织及政府各职能部门,只有牢固树立服务为本的理念,革除陋习,竭诚为非公经济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服务来不断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增强非公经济对政府的信赖感,使企业处于健康的发展环境中,使业主和员工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的政府部门应将服务为本的理念,提升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将服务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融为一体,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树立“凝聚人心”的理念

团结员工、凝聚人心,把非公经济中各个群体凝聚在党的周围,是开展非公经济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之一。凝聚人心,就是要在政治上关心人、在思想上陶冶人、在事业上留住人、在岗位上用好人、在生活上照顾人。在政治上关心人,首先就是要了解掌握非公经济中各个群体的思想状况,主动出击,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对于非公经济群体中政治素质好、并且具有入党愿望的先进分子,党组织应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为他们创造好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积极吸纳其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在事业留住人、在岗位上用好人,就是要引导非公经济营造良好的用人机制,使员工普遍感到在非公经济中就业同样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要十分关注业主这个特殊群体,做好他们的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团结员工、凝聚人心方面,能起到特殊的效果。对于涉及企业经营方向、职工福利、收入分配等重大问题,要监督业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执行,以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从而在企业中营造出一种业主员工团结互信、政治上有人关心、在事业上有发展前途的良好氛围,真正地把非公经济中各个群体凝聚起来,那么非公经济思想政治工作将会深入人心。

四、整合资源,构建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

社区是非公经济组织的主阵地,也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我们试想,试行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大块”,并以块为单位,将块内的非公经济聚集成一个相对集中的整体,分别组建区域性的联合党群组织,在每个块内配备1—2名专职政治指导员,具体负责各个块内非公经济的党建工作。同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下属的组织、宣传、综合党办、工、青、妇及综合治理、劳动、司法等职能科室和部门的工作范围进一步延伸到“块”,以“块”为落脚点,构造成一个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形成对社区非公经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覆盖。

经济组织范文篇8

农民组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根本上讲,农民组织是农民为增进自身利益而采取的集体行动,它包含同时并存的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性质.中国土地革命时期农会是世界上最有组织性和革命性的农民政治组织。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现阶段在加入wto,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新历史条件下,农民组织的经济性质则凸显重要.

一.我国农民组织的历史沿革

我国农民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道路则是崎岖不平,受宏观政治环境影响颇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民组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1)1949年--1958年农业合作社阶段:从开始到农业合作化结束,农民组织从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组织单位逐步过渡到互助组,初级合作社,直至高级合作社,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呈现出合作社经济对农户经济的替代过程。农民合作社顺应历史潮流,以自愿进出,民主管理为组织原则,农民无一例外地加入进来,政府制度供给在生产上构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产品购销上构建了供销合作社,在资金融通上有构建信用合作社,农民自发的组织意愿在政府制度供给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合作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2)1958年--1978年阶段:农村运动将农民高度组织起来,使广大农民由若干个农业合作社进一步推进到了的高级组织阶段,形成了"一大二公"的组织规模,政社合一的组织体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公社政权的三级组织结构同时兼备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多重功能,实现了党政军民一体化。然而,的政治性功能显然压制了经济性功能,单一地强调共同的集体利益的同时也限制了农民自发的个人利益追求,高度组织化的"农民利益共同体"内部缺乏激励机制,造成组织内部交易成本高,从而大大地削弱了组织规模和资金调动能力方面的优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整个农业发展速度并不高。

(3)1978年-1984年农民组织自发创新变革的过渡阶段:从小岗村的包干到户的高政治风险的尝试为开端,广大农民按照自己的意愿,纷纷脱离大集体的束缚,改变生产队的统一经营,转向包干到户的家庭经营,恢复农户微观经济组织的主导地位,到1984年正式解体,政府制度供给最终顺应农民自发创新力量,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家庭经营和集体经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比较而言,无疑是组织化程度最高的农民组织.然而,超前的高级组织形式并没有与当时的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依赖于纯粹的政治运动和行政命令的组织原则,也没有很好地反映农民追求更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意愿,所以说从到家庭经营为核心的双层经营的组织形式转变不是逻辑的选择而是现实的回归,是"农民教育了党中央"(参见万里在四川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正是农民的自发创新造就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罕见的持续六年的辉煌。

(4)1985年至今的社区合作性经济组织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家庭经营和集体经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正式确立下来,农村土地制度得以稳固,在党中央的文件里也明确地规定以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然而的瓦解客观上降低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随后的发展年份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本身的制度周期和政策边际效用递减效应,体制优越性不再明显.制度执行偏重于家庭分散经营层次,而忽视了集体统一经营层面,双层机制中的"统分结合"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在许多地方,农村集体经济甚至形同虚设,服务功能和调控功能衰退,而农村土地过分分散化经营又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农业生产率低下越来越不能适应整个宏观经济的协调运行,十多年来农业产量增长一直都比较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甚至出现萧条.

制度上的缺陷和改革的深入为新型的农民自发组织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土壤,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业技术专业协会(西瓜协会、棉花协会、柑橘协会等)发展甚为红火,民营农庄、股份制农场等各种组织形式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农民自发组织弥补双层经营体制只有家庭经营这个单层的缺陷,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缓解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的趋势,减少分散农户同其他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逐步使农民组织的规模不在只是局限于村级社区以内,成为共同维护农民阶层利益的组织力量之一.

二.农民经济组织创新的现状调查

现阶段我国的农民经济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罗必良1999):(1)政府主导型:带有明显的政府干预甚至政府主导控制特点。主要是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种集体农庄和民营农庄经济组织.(2)市场主导型:主要从事产品和服务的买卖交易。这类典型的组织有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业的产前产后服务等,包括"公司(协会、企业) 农户"的组织形式和农民自发经济组织:前者是农村供销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或者以生产企业为龙头组建的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后者主要是各种专业技术协会。(3)企业主导型:带有明显的企业特征的农村股份合作组织,它是农民和投资者按协议或章程,以资金实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作为股份,自愿组织,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的企业法人或经济实体。这种类型的农民经济组织在经济形势比较好的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农村中比较多见。

为更清楚地把握我国农民组织创新的现状,笔者参加到农村社会问题调查五人小组中对湖北、湖南八县(区)15个村展开了一次广泛的调研,调查中见识到现实中为数不多的农庄经济组织和专业化生产协会等农民经济组织的创新形式。

1.政府主导型农民经济组织的创新

社区合作性经济组织最早出现在1984年的中央文件中,是改革开放以来正式的政府主导型农民经济组织。它脱胎于计划经济,带有明显的政府直接干预色彩,一直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据统计,1999年底,全国范围内设置的乡镇一级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就有37000个。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农民经济组织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新的出路,湖北安陆市的农庄经济组织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安陆市农庄经济组织的雏形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主要以集体开发的水面和山场为主.近年来,随着经营体制的创新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布局的升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不断推进,为农庄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乡镇政府适应新的形势,在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推出农庄经济形式.当前安陆农庄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据调查统计,2001年全市各类农庄达1583个经营总面积7.55万亩,其中,20-100亩面积的1534个,经营面积5.12万亩;100-500亩面积的38个,经营面积共1.2万亩;500-1000亩面积的8个,经营面积共5900亩;1000亩以上的3个,经营面积共6400亩.共吸纳社会资金2216万元,从业人员5040人,年销售收入15650万元,年实现利润1929万元.

根据土地来源和经营形式的不同,安陆农庄经济出现四种具体类型:(1)家庭农庄.又称种田大户,由村委会行使社区合作经济组织职能,集中部分农户责任田或四荒地,边远田块发包给本地或外地农户.(2)股份制农庄.由多个投资主体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共同投资投劳按照个人出资计算股份,实行股份合作经营.2001年2月建成的烟店镇大凹山300亩高效林果庄园就是采用股份经营,租赁承包的方式,由安陆城关人王义勇,王义刚及一名卫生局干部共同募集股金30万元,种植大雪枣和沾花冬枣.(3)厂办农庄.即由乡镇企业或私营企业利用自身技术资金与管理优势,参与经办的农庄.木梓乡黄鹤冲茶场面积2500亩,因管理不善一直效益低下,1999年,乡政府组织力量,将茶场整体租赁给安陆市禾丰实业公司,租赁期限18年,并成立安陆市黄鹤冲名茶开发公司.该公司迅速投入资金,扩建厂房,更新机制,大力进行技术改造.使茶场焕发生机.茶场同时吸收周围100余户茶农开发茶园,户均增收3000余元.(4)站办农庄.由乡镇站(所)直接承包经营一定面积土地,建成自我创收种植基地.这种农庄融经营,服务,示范三项内容于一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办的比较成功的站办农庄在安陆比比皆是,如孛畈镇林业站承包经营的绝谷冲1000亩甜柿基地,赵棚镇农机站承包经营的团山3000亩立体种植基地.

安陆农庄经济既有集体农庄形式又有民营农庄的形式,它们都是对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革创新.在对传统的农民组织资源进行改造和利用的过程当中,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他们顺应农民自发组织创新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的网络体系,基础设施,专业技术和社会动员能力等传统优势,采取形式多样化的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思路,加强政府扶持,强调配套服务,从而取得了多方面的经验和成绩,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拥护。

农庄经济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部分干部群众在思想上或多或少的存在"大地主"和"贫雇农"的意识、扩大土地集中程度存在一定障碍;政策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有些基层对发展农庄还处于自发状态,政策服务不够到位;有些地方乡村土地发包主体地位不够清晰,承包合同不够规范,农民参与程度不高,缺乏监督机制,甚至出现"皮包农庄主"有损集体经济组织利益的现象等。农民经济组织的创新形式还需要在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再创新和完善。

2.市场(企业)主导型农民经济组织的萌芽

市场主导型的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和企业主导型的农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是新型的农民组织,是农村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代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农业生产专业化合作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迅速,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到10.01万个,会员755.68万户.它通过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协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提高对外的竞争力,降低不确定性与交易费用,为组织会员提供服务,目的是增进组织成员的经济效益,发展农业合作经济。这样的农民组织形式和市场经济有着紧密相联,它帮助农民解决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以获取公平的农副产品收入,减少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符合农民的自愿进出,互惠互利的组织原则。

如果说安陆的农民经济组织多少带有一些政府操办的色彩,那么,在调查中所见到的湖北团风县白鹤林村水产协会和枝江市桃店村柑桔协会则是"农民的事农民自己操办".白鹤林村六组,村民以种植水稻和水产养殖为主,在粮食生产增收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村民纷纷转向养殖业增收的发展道路,向村委提出承包鱼塘的愿望,到2001年1月,全村承包水塘的养殖户有166户小有规模,村民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单户农民难以解决的问题:育苗、鱼苗采购、鱼种搭配、防病、技术服务、成鱼销售等,于是,村民自发成立水产协会,挂靠在村委下面,选举村支书为协会会长对外代表协会,166户水产养殖户无一例外地成为水产协会会员.协会每年提取销售收入的1%作为发展基金,专门用于聘请水产技术人员做技术培训,养殖技术服务和共同销售等集体利益服务.在调查中,笔者没有看到正式挂牌的水产协会标志,也没有看到有关的合同文本和协会章程,在与养殖户的接触中,农户认为协会成立的近两年来,还是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其提供的服务普遍感到满意,并期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枝江市仙女镇桃店村柑桔协会也是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枝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仙女镇处于丘陵地带,气候适宜,农民在政府的指引下,以原有的林场为基础大力发展农副业,大面积地种植柑桔、蜜桃、西瓜等水果.农民以户为单位15年为期承包旱地分散经营,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秋收季节,外地商贩涌入采购柑桔,分散的与各个农户交易.农民刚刚感受到市场经济的气息还显得很不适应,普遍表现出及早出货的举动,客观上造成了柑桔低价出卖,农业利润流向商贩口袋里.在桃店村和小家苗村,开明的农户触发出成立一种共同抵御商贩压价的农民组织力量的愿望,于是,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保护农民自身利益的柑桔协会,专门为会员提供栽培技术培训,市场信息,联系销路等各项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000年秋,在湖南、广西、浙江等地柑桔产量锐减的背景下,大量商贩来到仙女镇,以比往年稍高的价格0.41元收购柑桔,不知情的农民大量出货.桃店村柑桔协会掌握到上述市场信息,组织会员限价出售,规定低于0.50元价格出售的农户以硬性罚款.起初广大农户感到不理解,在市价已经降到0.36元的时候,农户普遍感到忧虑,协会顶住压力采取规劝和讨论会的方式为会员分析市场走势,总体上稳住了广大农户的心态.很快,仙女镇其他村的柑桔所剩无几,市场需求却依然很旺盛,价格也逐步提升,接连创造一出一个一个的高点,等到会员们出货时,价格已经是0.60元以上了,会员们无不对协会心存感激之情.

与没有成立柑桔协会的周场村农民的交谈中,他们毫无掩饰地表露出对桃店村柑桔协会的羡慕,期盼成立类似的农民共同利益体的组织.桃店村村民在感激协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担忧,他们担心会员承担的风险太大与收益不相称;协会运转硬性措施过多不够规范;会员参与事务的权利落实不够等.

三.推进农民经济组织创新的思考

农民经济组织创新形式在我们的农村调查中尚不多见,大部分地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下,传统的社区合作性经济组织急需改革创新,它们本应履行"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产积累、资源开发"等基本功能,但是,由于基层村组集体财产匮乏,社区合作性经济组织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日益削弱,调控手段除了对集体土地行使的所有权、发包权和管理权外所剩无几;村合作经济组织和村委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者混淆不分,农民能够自主决策的重大事务很少,组织内缺乏创新机制,更没有明确的改革方向.大多数社区合作性经济组织在村和组两个层次上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合作功能已经蜕化,在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等方面所能提供的有效引导和服务功能基本丧失.新型的专业化合作组织在广大农村还是稀缺资源,农民自发创新意愿没有得到基层政府适当的制度供给,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保障,组织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它们在发挥一定功能的同时急需规范性运作的组织再创新和完善。

农民经济组织的创新和完善有赖于农民自发创造和政府制度供给两个方面的力量共同作用,必须依托"两只脚走路",加强政府的外在动力和农民的内在潜力的有效结合,两个主体形成合力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创新农民经济组织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政府负担,而且可以解放农民,更重要的是,它必将对当前中国农业走出困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1.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自发组织的力量

党的十六大已经明确的提出要"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市场经济首先是自由经济,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充分释放市场能量,让市场自发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才能形成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我国农民本身就是市场主体之一,而且是数量最大,力量最单薄的市场主体。尊重农民意愿,从而承认和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农民自发组织依托已有的体制条件,聚合分散的农民,增强农民群体在市场经济中与其它主体竞争的实力,成为农民共同利益的代言人,所以更应该尊重农民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市场主体的自发力量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根本动力,农民自发组织力量成为农民经济组织创新的根本力量。以史为鉴,我国解放之初的农村合作社时期,改革开放之初的农民自发的组织创新的转变时期,自发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相应地农业发展出现一次次的高潮.如果没有农民的自发组织力量,或者政府制度法规不能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那么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必然很低,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举步维艰。所以,充分发掘农民自发组织力量是农民经济组织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2.优化制度供给,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力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在于维护公平与公正原则,提供符合市场经济运转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只有当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出现失灵的时候,政府才有必要出面干涉,而且干涉也主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等间接方式,直接的行政干预只是辅助手段。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地方政府对农民直接的行政干预程度过深、时间过长,而经济法律手段用得远远不够,政府制度供给先入为主,造成农民过分的依赖国家和集体的心理,加重了政府不必要的负担,客观上也造就了农民缺乏组织创新的动机.另一方面,乡村权势阶层从普通农民中分化出来后,在经济上成了独立的"集体经济"的扮演者,导致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出现畸变,他们的制度和组织创新意识淡薄,分散的,缺乏组织化的普通农民对此毫无办法,而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体系的构建已经超出了中国农民的经验范围。所以,优化制度供给,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力度成为农民组织创新的决定力量。

中央政府须率先转变角色,与农民自发的组织创新紧密结合,适时提供一定的政策和制度对已有的组织形式给予合法的地位和规范性发展的外部环境。地方政府亟需放松管制,给予农民生产经营权,弥补农民自发创新有限性的缺陷,主动地为农民经济组织创新指引正确的方向。加强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力度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必要的法律制度供给:长期以来,缺乏法律保障是我国农民组织缺乏创新的一个制度瓶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出台为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农民经济组织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法律依据,农庄经济组织等创新形式的生存空间将会更大。在此基础上出台《农民组织法》或者《合作社法》将最大限度地扶持农民组织创新,从根本上激发农民组织创新的潜力。在中央政府暂时不能出台农民组织法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类似的法规制度确立本地区农民组织创新形式的合法地位。(2)减少行政干预,规范制度制定。政府政策制定缺乏稳定性和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对微观经济事务的行政干预,行政干预影响了农民经济组织的发育,既压制了农民组织的进入空间,也提高了农民组织的进入成本,甚至于多数农民自发组织也畸变成行政附属。地方政府应该从直接介入微观经济活动中解脱出来,让渡组织空间以扩展农民经济组织的选择机会,减少农民经济组织创新的条条框框。政府制定政策必须遵循协调性原则,考虑到对农民组织创新的影响程度,避免有关政策的出台农民组织创新的削弱或者抵制作用。

3.农民经济组织创新的设想

农民经济组织的创新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从微观角度来看,将分散经营的农户通过适当方式联结起来,组成一个个分布在农村基层的经济联合体,由农民自身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二是从宏观角度来看,将已经建立的单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适当方式联结起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组成跨越行政区域的甚至全国性的合作经济组织系统,同样由农民在其中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我国的农民经济组织在微观层面上已经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创新形式,但是,它们都还很分散,绝大部分都建立在基层的村组,没有地区性和全国性的组织形式,组织创新在宏观层面上非常欠缺,政府制度供给的空间很大。

经济组织范文篇9

一、兄弟省市征地留用地的主要做法

通过学习考察,了解到广东、浙江、湖南等兄弟省市都已制定并推行了征地留用地制度,上海已制定了政策,正在具体实施。有的地区已有10多年的试点经验。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领导重视,出台政策

几个省市均把征地留用地作为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推进“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具体体现,各级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广东省在出台《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三化”建设的决定》时,省委常委会议专题讨论了两次;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讨论国土厅的配套文件《关于深入开展征地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上海市在制定《关于本市实施农村集体征地留用地制度的意见》的过程中,所有市长均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反复修改讨论,使这个政策更完善、更规范。几个省市出台的与征地留用地制度相关的政策文件,虽然政策层面不同,如有省市级的,有相关职能部门级的,还有区县自己的实施意见,但都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2、明确方式,确定比例

在具体操作中,各省市征地留用地都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留用地数量有的按比例计算,有的按人计算。按比例计算,即:按征为建设用地的实有集体农用地的一定比例计算,留用地比例各省市不同,广东省是10%-15%,上海市是5%-10%。征地留用地可以保留集体所有土地性质,也可以先依法征为国有,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征地单位为留用地承担农转建或土地变性的相关费用,广东省还承担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将建好大市政和具有基本开发条件的“熟地”留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按人计算的是浙江省杭州市的滨江区,给第一轮土地承包时的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均15平方米国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当全村所有土地被征占50%以上时,可以申请按照规划使用这部份留地指标。无论按哪种方式留用地,各省市都强调经批准的村留用地要在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上分别注明“村发展留用地”字样。

3、合理选址,明晰产权

这几个省市在征地留用地的选址上,都强调既要服从城市(镇)规划,又要有利于村级经济发展,统一布局,合理安排,相对集中,集约使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原则上都是在本村地域范围内留地使用,特殊情况本村确实无法落实留用地的可以异地安排,但也应优先在本乡镇范围内落实。征地留用地的使用权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原则上应量化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提倡在条件成熟的村实行社区股份制改革,建立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明确产权关系,让失地农民能够在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中享受长期的股权收益。

4、约束使用方式,规范处置权

在留用地的使用上,不得用于商品住宅房开发、原则上也不得转让,对此几个省市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用好征地留用地,发展优势产业,培植稳定的收入来源,以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保障。征地留用地可以采取集体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方式。村征地留用地主要用于能使农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开发,一般以第三产业为主,不提倡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己经营,鼓励建设标准厂房、仓储库房、商铺用房、居民公寓等不动产,搞适宜收取物业收入的租赁产业。村集体经济组织选择留用地开发项目、经营形式,必须先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为维护村集体经济利益,防止资产流失,对已投资开发的征地留用地或在规划红线确定后的留用地指标确需转让的,须经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成员代表三分之二以上人员讨论通过,所在乡镇(街道)、区国土资源部门审核报区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依法转让。转让收入优先用于发展集体经济,适量用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分配。

5、以留用地为主,配套保障措施

我们考察的几个地方,在留地安置的同时,都配合其他途径保障农民利益。一是结合留地安置,搞好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社区股份制,使失地农民以股份的形式获取留用地的经营收益。二是结合留用地安置,建设好社会保障制度,一些地方在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为失地农民入保险,同时明确了区、镇、村和个人所承担的不同比例。三是结合留地安置,做好失地农民的培训和就业工作。通过以上做法,使失地农民能够有“四金”作保障:一是“薪金”,安置就业可以获取工资收入;二是“租金”,失地农民可以通过拆迁搞新民居出租多余房屋,还可以为农民个人建设用于自己出租的住宅,获取房租收入,使农民做到“以房养房”;三是“股金”,失地农民在留用地上建设标准厂房或商业门店,然后折股到人,获取股红收入;四是“保障金”为失地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使农民达到退休年龄时获取养老收入。

我们从考察中了解到,在推行征地留用地制度时,这几个省市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基本是一致的。虽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每个地区又有其不同的做法,如留用地的性质、留用地途径、留用地比例、留用地选址、优惠政策等方面,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小有不同,但有一点非常明确、是共性的,即留用地是征地货币补偿的一种补充,是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这部分土地已经成为失地农民重新就业的载体,集体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农民增收的稳定渠道。

二、对北京征地留用地工作的建议

20*年,市政府出台了148号令,第十五条规定“征地双方协商可以实行非货币补偿。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征地单位可以在征用范围内留出部分土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使用,作为征地补偿。”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做法,认真分析北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应加大实施征地留用地安置的力度、改革调整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宣传

无论是公益性用地,还是经营性用地,都会使农民失去生产、生活资料,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征占土地过程中,既要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社会均衡,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在征地过程中,保护农民这个弱势群体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安置好农民是义不容辞的历史性任务。因此,要提高对在征地过程中留一部分土地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意义的认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使20*年市政府第148号令中的相关内容得到落实。同时,认真做好留用地的宣传工作。兄弟省市的经验已经证明,在留用地工作开展的初期,一部分农民群众会因货币补偿数额的减少,而产生抵触情绪,但只要各级政府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留用地的重大意义就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得到广大农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众素质的提高,政府部门宣传引导力度的加大,我市农民要求留用地的愿望会越来越强、呼声会越来越高,留用地制度会在失地农民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留地安置具体实施后,失地农民将长期、稳定、有保障地受益。

2、研究制定留用地安置的具体实施办法

市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我市征地留用地安置的相关政策意见,包括原则、目标、具体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措施。对个别已经采用了留用安置办法的地区或项目,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好的方面继承发扬,不足之处认真改进。就全市而言,在留用地的比例、选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留用地的性质必须转为建设用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在用途上,要强调不能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不能搞房地产开发,不能转让,提倡搞不动产项目的物业开发,以收取租金为主。同时,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抓紧进行社区股份制改革。留用土地可以量化给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统一作价入股,参与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取得股金收益。

经济组织范文篇10

一、扶持对象:由村、组集体资产或村民个人按规定在本区注册成立的经营性股份合作经济组织。

二、扶持政策:自本办法正式执行之日起,对农村(涉农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给予5年扶持,具体标准为:前3年按其当年实际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所得税区实得部分之和的100%予以扶持;后2年按其当年实际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所得税区实得部分之和的90%予以扶持。

三、扶持的申报、审批、拨付程序:农村(涉农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向所在街道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街道办事处初审后,报送区财政局,区财政局按扶持资金审批拨付程序办理具体拨款事宜。

四、扶持资金的使用范围:农村(涉农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对于财政扶持资金只能用于生产发展,并接受财政、审计的监督;区财政不参与扶持资金的管理和收益分配,只保留最终处置权。

五、本办法如遇体制变化,将另行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