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论文范文10篇 -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4-01-04 09:37: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学风建设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一、背景目前学风的现状
本班是农村初中,由53人组成的集体,学生不仅在校必须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还要进行体育、音乐、美术、劳技等专业技能的培训。在进行了一个月的观察后,我总结出学生集体的特点,即性格差异大,总体反应比较迅速,灵活,但是比较浮躁。她们对知识的习得掌握的很快,不过止于表层而不能深入的思考,对于知识的遗忘也较快。
二、思考产生现状的原因
(一)思想不重视
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为什么学以及怎么学。在平时的交谈中,他们流露出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的思想,而对于考试,大部分学生也是临时抱佛脚。这就造成她们对于日常学习的不重视。
(二)选择性学习
1当前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风建设没有深入实践
学校的学风建设构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虽然学校在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强调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但是,采取的实际工作比较少,学校的学风建设并没有落实到实践工作环节中去。学校学风建设缺乏系统性、以及实践性。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学风建设只停留在学校建设的规划书面上,并没有深入实际。
1.2学风建设呈现浮躁化
学校学风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但是,学风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在学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学风建设工作流于表面化,工作并没有深入实际。学风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的措施不当,方法落后,呈现出浮躁的特点。
1.3学风建设具有历史延承性
1加强学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学院为例,该院在学风建设中创新思路,完善体制,经过一系列学风建设实践和探索,取得较好的成绩。
1.1加强新生入学教育,为学风建设奠定基础。以良好的新生教育促进学风建设。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校史院史学习、专业介绍、学籍管理、培养方案、学生手册学习、图书馆检索培训、大学学习规划等一系列入学教育,并组织新老学生交流会,旨在增强爱校爱院意识,消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断点”,使大学生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循环”,并将学风建设、诚信教育融入入学教育中,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对后来的学习生活及学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1.2开展“启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为学风建设营造氛围。学院开展“启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主要是邀请土木建筑行业社会名流、国有大型企业负责人、知名校友、学校教授以及艺术大师等,以开展讲座、座谈的形式,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感悟,对学生的大学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为学风建设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启程”计划开展以来,学生反应热烈,在加深对专业了解的同时更清楚将来就业方向,另外也加强院领导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从而更加有利于今后学校学风建设措施的实施。
1.3不断优化管理方式,为教风学风建设上保险。为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规律作息,营造学生队伍的优良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请假销假制度,学院规定晚上自觉定点熄灯,并长期开展早读、早锻炼及晚自习等活动。通过对早读早锻炼、课堂及晚自习的周考勤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建立学风督促小组监督考勤,建立班干例会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学风建设班会,以宿舍为单位通过宿舍之间的竞争和评比,加强全院学习氛围的营造。通过争先创优活动评先进班级、文明宿舍,促进学生爱学习、讲文明,并树立榜样作用。发挥辅导员、教师、班主任、学生干部的联动作用,课上课下注意自身行为举止,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督促学风建设。
1.4以党建促学建,拓展新领域,开辟新平台。以学院党员活动室为载体,开展党员、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当中一批先进分子开展“学风建设,我建言、学习目”的大讨论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方式,并树立起学习典型,号召大家向榜样学习。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机制,促进学风建设落实。在加强学风建设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新平台。例如,创建土木学院党员之家微信平台,在发送学风建设相关信息同时开通“传递正能量,厚土华木人”这个栏目,把学生身边的榜样展示出来,让大家学习。
一、抓学风型活动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1.建设科技类学术社团。科技类学术社团是科技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因为很多学校是从专科合格或经合并成立的,科技类专业社团建设相对并不成熟,因而有必要组建以本科专业为背景的科技类学术社团或学会,通过社团或学会的建立和建设为专业兴趣相同的同学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一个实践互助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各种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不断上进的个性品质,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新建本科院校开展系列学术讲座。学校要多邀请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为广大同学介绍前沿的科学知识,开阔眼界,吸收先进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通过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可以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新建本科院校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要提升同学们对专业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开展以系或学院为单位的专业技能竞赛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此类竞赛对普及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程度,是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可将比赛活动分为初赛和决赛,初赛以笔试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表现优异的选手才能进入决赛。决赛可以设有知识问答,才艺复活,实验操作等环节,重点考察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竞赛的举办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和实践热情,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4.加强学科竞赛的指导力度。要引导学生参与学院的科技活动,如“科技文化艺术节”,做好一系一精品项目的发动、组织、评比等工作;动员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区乃至全国的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化工论文设计竞赛”、“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引导参与科研立项,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突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经过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各类比赛中会以更突出的表现,获得更佳的成绩。
二、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摘要:班级学风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重要影响。论文以作者所在班级为例,在分析班级学风建设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从“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同学学习兴趣”、“加强思想建设,端正同学学习态度”、“加强班风建设,以班风促学风”“、改进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四方面,提出了建设优良班级学风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人才培养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这一解释很好地概括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有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一个班级的学风会对每一个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优良的班级和学风更将感染、带动班级成员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这些正面影响不仅反映在大学阶段,更将对大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发展产生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曾在1985年全国科学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高校班级学风建设正好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了基础。本文从学生角度,以自身所在的班级为例,对学风建设进行分析。
一、班级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
动科1301班同学于2013年入学,现已是大三学生,然而依旧有一部分学生对专业不了解,对学习不上心。课堂上,很多同学或埋头于手机或伏趴于桌上,与老师互动极少;课后,热衷于打游戏、看小说、谈恋爱。很多人抱着到了大学就该好好享受的心态,将学生的本职工作———学习抛之脑后,一下子混到了大三。目前为止,班级cet-4通过率为86.95%、cet-6通过率为36.96%;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仅有2人通过。学风建设的不到位,导致班级总体成绩不理想。种种学风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对所学专业不了解,缺少职业生涯规划。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觉得动科是农科,将来没前途,这山望着那山高,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在专业课学习中,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不感兴趣的就不听,甚至出现逃课、厌学现象。这种心理直接导致他们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更加没办法对自己的未来做出科学的规划。
第一篇
1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1.1对学风建设的意义不够明确
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和学生质量方面,与一般高校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强竞争力,一些高职院校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专业课教育方面,希望在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但是这种教育思维过于单一,学生不是机械设备可以无限的运转,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单凭老师的苦口婆心式教育是不能打动学生的,他们只会产生厌学心理而不是在学习氛围的带动下,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
1.2教育方式不够科学合理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教育应该从知识和素质两方面进行教育,只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动机才能让学生能够踏实的学习。一些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过于强化了老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再加上一些老师上完课就走,没有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沟通,使教学过于单调、无味甚至冷漠,不利于学生加强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校老师的感情;还有一些学校考核的标准比较陈旧,以试卷上的分数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学生就会为了在考试中得高分无所不用其极,其中作弊、考试前突击以及与老师拉关系等事情经常发生,而学校也是根据这些试卷上的分数发放奖学金,结果不利于学校思想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助长了不良学风的滋生。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
虽然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从教育体制来看,虽然素质教育开展多年,但是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发挥着作用,考试成绩依然是决定考生升学去向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高中生进入大学学习后首先摆脱掉巨大的学习压力后,对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荡然无存,其次由于学习方式的机械化、技巧化导致学生思维模式固化,这种僵化的头脑直接阻碍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另外,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宣传、组织的力度还不够,认为这仅仅是一项任务,甚至有的学校将学生创新成果的多寡看作政绩。而多数院校,在组织过程中甚至把自己的课题拿来让学生参赛。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专门指导教师队伍,许多指导教师基本上都是在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之外指导学生,或者在自身研究的项目课题中分配任务给有志参与科技创新的学生,这样学生的创意得不到施展。从以往学生提交作品的方向和创新内容看,许多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选题过于宽泛,致使研究难以形成实用的成果,这一点在人文社会科学类作品中尤为明显,在研究方法上往往不能突破学科,没有形成多学科、多专业的组合、交叉。当然,依然有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组织没有提升到带动学风建设的高度,没有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出现了学术氛围不浓厚,参与面不宽的现象,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或影响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带动学风工作的路径选择
1.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培育科技创新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过去忽视时间、缺少创新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等受到极大冲击。网络公开课等第二课堂的开发、开放,各高校开展的科技创新课程的实践,在网络上平台上逐步建立,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育体系呼之欲出。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是重塑高校学风的要素。各高校发挥自身行业特色和传统学科优势,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建设以及营造创新学风的实践活动的维度、广度、深度依然有空间去研究探索。重新审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在推进学风建设中发挥的潜在价值,开展协同创新,建立更完善的教育体系制度,构建大学生科创引导学风建设新机制,协调各方面的新问题,综合社会、学校、教师、学生、企事业单位、国际合作办学等的优势,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来推进学风建设。
2.以传统为基础,以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建设学风
一、专业思想教育的内涵
专业思想教育就是通过专业认知教育,专业精神教育,专业能力培养教育,引导大学生根据社会要求和自身的特点,全面认识专业,探索并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就其目标价值来说,就是以专业思想教育为着力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和学业、指导他们进行职业发展规划,顺利就业,将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一起,实现学生和社会的利益最大化。[1]
二、专业思想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原则,应坚持是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解决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进行专业教育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尊重学生兴趣,以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为动力,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为根本目的。具体做到以下三个结合:专业思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并且“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环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每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专业思想教育直接负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教育,突出思想性;在思想教育中渗透专业教育,体现科学性。[2]专业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能够提高专业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队伍建设,提升其对分管学生所学专业的系统认知,充分发挥他们了解学生、在学生中有威信的优势,以专业思想教育为突破口,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水平,在其教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专业实际、自身经历等,感染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全程性教育与阶段性教育相结合:专业思想教育的全程性就是要把专业教育体现在大学阶段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过程上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要把握好全程专业思想教育,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来思考专业思想教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全过程统筹规划。专业思想教育的阶段性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进校直至毕业,将入学教育、职业规划、专业技能教育、能力培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等内容顺序安排在一至四年级,分阶段进行。大一通过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认知实习等解决学生专业认知问题,告诉学生这个专业“是什么”;大二和大三,因为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围绕学生职业规划,用专业发展前景鼓励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懂得“学什么”和“怎么学”;第四年,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指导,开展学生能力自我测评,让学生明白自己“能什么”,“差什么”。集体宣讲与个体辅导相结合:集体宣讲侧重于专业(行业)发展方面的教育,一般安排在入学教育阶段进行。通过集体宣讲可以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通过专业认知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前景与就业形势,以及所学专业的社会意义。[3]个体辅导就是利用差异化的科学方法,由专业负责人和专业课老师针对学生的特点、爱好和兴趣,通过交流帮助学生初步确定基本的专业方向,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院所有青年教师骨干、大部分博士、教授都主动承担了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职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什么,怎么学。以专业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风。
三、专业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制定职业规划行动方案并实施
一、学风的定义
学风是指学习的风气,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学校层面的,指高校教学管理和学术研究的情况,以及高校教师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理论学习情况,直接反映在高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上。二是大学生层面的,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也包括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规范,反映在大学生的学习绩效和学习状态。这两个层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共同形成一所高校的学风。本文中使用学风的狭义定义,特指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态度。
二、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完成了之前确立的高考目标,而对自己的大学学业和未来缺少及时的规划,没有确立大学期间的奋斗方向,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同时,大学的生活也比初高中更加丰富,很多社团活动和主题校园文化活动,都极大地冲击着大学生的神经,大学生在课外拥有更多的可支配的时间,在缺少奋斗目标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在学业方面。
2.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楚。根据现在的高考制度,大学生可能被一志愿录取,也可能被二、三志愿录取,而在一些普通本科学校,这种被调剂录取的情况更多,有近六成的学生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被学校录取。另一方面,大学生所读的专业和方向,也是依据父母或者长辈的意愿来选择的。以上两种情况很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对专业的了解。由于缺少专业的兴趣,就很可能导致他们学习动力的不足,这就出现了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迷茫和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的现象。
3.影响学风的其他因素。随着形势的发展,在高校中出现了影响学风的新因素,比较典型的就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大学生因为学业、人际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就业等原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带着这样的健康隐患进行大学的学习,也会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
一、学校重视。
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和力量,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在学风建设中,学校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加强教学改革,把握学风建设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各种教学水平评估机制为优良学风形成提供了外在条件,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班风学风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并把它作为教师年度职称评审的内容进行检查,在任何时间,让所有的教师积极投身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班级建设中去。
二、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新生刚刚步入校园,对新环境还不了解,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新奇,此时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最佳时机。在这一点上,应该考虑到对学生进行“先入为主”的教育方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生活中获得目标和方向。辅导员扎实抓好入学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守则》的教育,带领学生认真学习讨论《学生守则》,加强制度管理。教育与管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辅导员在开学后一段时间期间要及时组织召开班级班会,让学生们了解学校和学校的教学体系,明白其中的具体要求。通过帮助学生成功完成入学教育思想的转变,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学生角色的转变,调整其行为习惯。辅导员要从新生入学时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不能从一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很难在未来纠正。因此,建立一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制度是有必要的,一些好习惯的培养和养成良好的学风,同时促进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并且,辅导员的工作要不懈的坚持,长期持续督促、检查、指导。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学风存在的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德育育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方向性和渗透性。德育教育的方向决定了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思想政治工作是首席指挥官和主导作用,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设计大学生涯规划。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加强专业教育的实效性。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在“质”上下工夫,而不是在“量”上。同时授课教师要注意德育的渗透性,将德育内容紧密地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刻苦学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