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管理市场范文10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10-27 17:27:52

投资管理市场

投资管理市场范文篇1

[关键词]民营资本;医疗市场;投资管理

民营资本是指私有企业或者个人拥有的资金,除掉国有企业资本与外企资本后的社会资金,都可以视为民营资本。民营资本多集中于传统制造行业,行业的科技水平一般较低,行业提供的服务或制造的产品附加的产品价值通常较低。医疗市场是指借由医疗卫生资源、医疗设备以及医学技术来帮助病人治理病症,为患者提供保健服务、治疗服务的专业性市场,其能够理解为医疗需求方与医疗服务方进行医疗服务产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医疗服务关系着国民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它的存在具有重大的意义。医疗市场是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无法以市场的形式单独存在,这就彰显了医疗市场对经济市场的依赖性。医疗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由商品、货币、市场主体、交易场所、服务价格五个要素构成。医疗市场中商品是指医疗服务产品;货币是充当产品服务供需双方的支付媒介;市场主体是指居民、政府以及企业单位等;交易场所是指医疗机构;服务价格是政府以及医疗机构制定的收费标准。

1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前必须把握的关键因素

1.1资本定位的目标性

医疗行业与房产、汽车等行业有较为显著的区别,医疗行业的公益性更强,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具备非营利性的特点。因此,进入医疗市场的民营资本应该清楚地知道,投资带来的回报可能并不可观,而且获得投资收益的时间可能较长。西方很多国家的医疗机构建设通常是由政府与社会共同出资和规划。总之,民营资本在进入医疗市场之前,投资人应该清楚资本的用途与定位,了解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特点,权衡利弊收益,制定投资决策。医疗机构在获得民营资本的支持以后,也要积极履行自身的职责与义务,体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落实救死扶伤的理念,积极树立、强化自身的社会公益机构品牌形象。

1.2功能定位的规划性

无论是怎样的投资,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追求利益。民营资本追求利润的定位同医院公益性定位是存在矛盾与冲突的。所以,在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之前,医疗机构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来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制定出投资人投资收益规划,具体明确地告诉投资人能够获得的短期收益、长期收益等,对民营资本的功能定位进行统筹规划,具体安排。另外,有关民营资本的利用也要落到实处,细细琢磨,计算预测每一份民营资本投资可能产生的收益,例如计算出用于医疗机构品牌建设、科室建设、仪器购买、医务人员培训等各方各面的民营资本产生的预期收益,让民营资本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投资作用和功能价值,在推动医疗机构发展建设的同时,保障投资人的收益,加深双方的合作,从而促进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

2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存在的困难

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第一,政策环境的不完善致使很多医疗机构难以留住和引进出色的医疗人员,医疗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医疗人员身兼多职与多点执业的情况有待改善;第二,社会民众对于民营医院缺乏信任,很多民营医院权威性不够,对医院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持怀疑态度,民营医院在社会的品牌形象较为一般;第三,民营医疗市场的秩序不规范,很多民营医院存在收费价格过高、收费不透明的问题,民营医院也很难取得医保、新农合等定点医院资格;第四,民营医疗机构在土地规划建设、金融贷款、税收减免、发展政策等方面获得的支持较少,国家将大部分资源都倾斜给了公立医院。以上种种问题表明,医疗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因此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进行投资的风险也是相对较大的,这使得很多民营投资人纷纷望而生畏,一些希望能够获得稳定收益的民营投资人选择投资其他市场,民营资本的自主选择权相对较少。为了让民营资本在医疗市场发挥其应有的投资功能和价值,需要规范医疗市场秩序,让民营资本有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这样才能打消投资人的担心与疑虑,促进民营医院的健康发展。对此,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方面来规范医疗市场秩序,让整个市场环境变得成熟、健康。

2.1正确面对医疗市场

任何行业的投资收益都是同国家政策挂钩的。目前,国家医疗政策对低端的农村医保同基础医疗市场的支持力度是较大的,国家政府通过资金支持的方式来推动这些医疗机构的发展;而国家医疗政策对于利润较大的大城市医疗市场的扶持力度并不大。所以,民营资本在进入医疗市场之前,必须对医疗市场进行细致调研,了解医疗市场投资规律,知晓中高端医疗市场投资收益大、低端医疗市场投资潜力大这一信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投资决策。只有正确面对医疗市场,才能避免由于信息差异而造成的投资片面性。

2.2关注高端医疗人才

民营医院医生的医疗技术与医德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因此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医院出台相应的规定来鼓励高端医疗人才进行多点执业,鼓励公立医院的骨干医师、医疗教授多到民营医院进行讲授、交流、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人才引进政策与培训政策,解决民营医院高端医务人员匮乏的问题。

2.3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政府要积极发挥自身的经济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政策与细则的方式来保障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所能获得的收益,保护投资人的权益,规范医疗市场秩序,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为其大开方便之门。鼓励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加强合作,鼓励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民营医院快速发展。

2.4提高民营医院品牌信誉,帮助民营医院走出融资困境

借由网络媒体的力量,选择一批服务态度良好、医疗技术过硬的民营医院进行大力宣传,提高民营医院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与地位,为医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此外,政府要出台相应的融资政策,通过减免贷款利率,降低贷款门槛的方式来帮助民营医院走出融资困境,加强政府资金与市场资金的联动管理,提高贷款资金的利用效率。

3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投资存在问题

3.1医疗市场调研不充分

部分民营资本在进入医疗市场之前,相关投资人没有对医疗市场的发展情况、发展前景、投资风险、市场饱和度状况等信息进行调研,很多投资人单纯凭借自己的直觉与经验来制定投资决策,缺乏客观事实与数据支持,致使民营资本投资收益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3.2对医疗市场变化准备不足

我国面临的“看病难”问题依旧非常严重,对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与财力来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加速医疗技术与医疗设备的创新。因此,医疗市场的更新频率与变化状况是很快的,而医疗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民营资本的投资收益,很多投资者在投资以后,对市场变化应对不足或者重视度不够,使得投资收益不甚理想。

3.3对项目的投资规模估计不足

部分投资人过分重视医疗项目固定资产投入估算,却忽视了流动资金及后期市场开发资金的估算,从而导致项目开发整体需要的资金严重不足,项目难以为继,进而影响民营资本产生的收益,影响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建设。

3.4重视有形资产的投入,轻视无形资产的投入

民营资本用于项目实际建设的费用较多,用于宣传医院形象品牌的费用较少,使得医院建造完毕以后,知名度不高,就诊患者很少,从而影响投资效益。

4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的投资管理策略

4.1制定医疗项目发展战略,确立医院投资方向和发展方向

发展战略是确保民营资本发挥投资价值与效用的基础前提,是确保医疗项目正常运行以及投资人能有投资收益的关键核心,因此需要立足全局性、整体性的层面来多层次、多维度制定医疗项目发展战略,分析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的内外部环境,细化民营资本可能面临的风险、市场变化情况、投资规模、投资收益、资金用途等关键内容,确保投资方向的准确性与投资资金的有效性。

4.2建立科学的集体决策机制

为了降低信息差异以及投资人盲目性对投资决策造成的影响,需要制定出科学健全的集体决策机制,由医疗领域的专家、骨干技术人员、市场调研人员等组成决策团队,确保团队的技术性、政策性与专业性,实行集体联签制度,确保民营资本投资方向的正确性。

4.3投资信息调查,进行机会研究

民营资本在进入医疗市场,确定医疗项目之前,要对市场和项目进行实际调研,根据调研的信息编写投资项目建议书。建议书的内容要涵盖投资意义、投资规模、投资依据、投资进度、投资计划、投资风险、资金筹措、投资长短期收益以及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内容,为民营资本的管理利用提供参考。

4.4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医疗市场中,同一个医疗项目可能有不同的项目方案,因此有必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制定出多种项目方案,比较不同方案的风险和收益,评价项目的操作性与可行性,对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投资项目进行细致的技术经济论证,提出有用的结论性建议,作为民营资本投资的理论依据。

5结论

综上所述,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能够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建设,帮助医疗市场走出融资困境。目前,医疗市场行业存在着民营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秩序不稳、品牌形象不够深入人心等一系列问题,民营资本在进入医疗市场之前也存在调研不充分、应变能力弱、决策盲目、风险因素考虑不全等问题,行业环境以及投资行为都加大了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的投资管理难度。对此,国家政府以及各项目主体要重视医疗市场宏观环境的完善,为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提供便利条件与良好氛围,要重视项目可行性的研究与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重视市场调研与决策机制的完善,从而科学地管理民营资本的投资管理,高效动态地管控投资风险,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推动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平,鄢少辉,刘卫卫.医疗服务行业环境面临的新挑战[j].当代经济,2015(3).

投资管理市场范文篇2

在资本市场得到不断完善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在国内也取得了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国内风险投资管理存在着退出渠道不畅通、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和缺乏风险投资人才等问题,从而影响了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因此,相关人员还应加强资本市场条件下风险投资管理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促进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二、风险投资的相关研究

所谓的风险投资,其实就是创业者以知识密集和高科技为基础将资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融资方式。在金融行业,金融风险投资又被称之为创业投资,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风险。但是,拥有较高的风险也相对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风险投资管理将成为高新技术行业发展资金的重要获取方式。早在1946年,发达国家就出现了风险投资,而国内的风险投资则处在起步阶段。但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就开始研究风险投资问题。依据新疆实际情况,学者张文中(1999)提出风险投资应该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地,同时加强政策优惠的利用,从而进行持续不断的投资。同时,其认为内地可以成为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但是还需要尽快完成风险投资技术交易和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在资本市场结构分析方面,郭建林(2007)指出风险投资市场需要打破行政区规划限制才能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完成由场外交易市场、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构成的资本市场结构体系的创建。此外,近年来,也有学者对风险投资退出问题进行了研究,高如券(2009)就指出,需要通过完善市场配套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实现股权协议转让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路径。

三、基于资本市场条件下风险投资的问题

(一)组织形式与退出渠道

在资本市场条件下,国内金融行业的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明显过于单一,主要包含有限合伙制、信托制和公司制。目前,发达国家主要采取有限合伙制进行风险投资管理,但是国内采取的是事业型公司制进行风险投资管理,以至于金融行业主要需要依赖政府获得风险投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的项目选址和资金投向都会受到政府限制,从而导致不公平竞争在资本市场出现。此外,政府寻租行为也会随时发生,继而影响民间投资发展。而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则会导致政府出现营私舞弊行为,同时造成投资懈怠问题的出现。在风险投资退出方面,国内金融行业缺少畅通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在国外发达地区,政府将通过建立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比如美国的纳斯达克。但从国内情况来看,具有可行性的退出方式仅有股权转让,需要企业通过清算、兼并和收购将股权转让给第三方[1]。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国内通常采取场外协议转让和大宗交易方式进行股权转让,从而大幅度降低了风险投资人的资本得利。

(二)体制问题与资金来源

在资本市场条件下,国内风险投资明显存在着体制障碍。目前,金融行业的风险投资制度建设仍然未能完善,以至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导致风险投资的激励和约束难以有效实施。在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方面,国外的资金来源渠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养老基金和商业银行等多个渠道获得风险资本。但从国内来看,金融行业的风险投资虽然已经注入了民间资本,而政府投入仍然为风险资本主要组成部分,以至于大多数从事风险投资的公司都是由政府主导创建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将成为金融行业的风险投资主体,以至于风险投资市场只能在行政干预下运行。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不仅投资决策主体的产权将以明确,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也将产生信息不对称,继而导致风险投资的风险加大。

(三)风险投资的人才缺乏

作为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行业,金融风险投资行业需要拥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才能够使投资风险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国内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很多机构的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并且欠缺业务技能[2]。同时,也有一些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导致金融风险投资行业蕴含了较大的道德风险,会给金融风险投资工作的开展埋下较多的安全隐患。而从事金融风险投资行业,从业人员必将时常接触巨额资金,所以容易因无法承受优惠而挪用投资基金或收受贿赂。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者较容易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同时投资者的名誉也将遭到严重损害。

四、基于资本市场条件下风险投资的模式

在资本市场条件下,金融行业采取的经营模式主要有混业经营模式和分业经营模式。而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则会给风险投资模式的选择带来不同的影响。在德国,金融业采取的是混业经营模式,风险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为德国银行,而银行可以向非金融机构进行不超过总资产15%的股权投资。在这种限制下,德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受到了影响,从而导致其资本市场发展较慢,同时其风险投资退出也较为困难[3]。而美国金融业采取的分业经营模式,拥有较多种类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产融结合中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其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在风险投资方面,采取的分散决策投资模式,即投资众多高新技术小企业。目前,美国金融风险投资拥有有利的金融环境,能够通过各类基金获得投资资金,并且拥有良好的投资退出机制。从国内金融业发展情况来看,目前采取的仍然是以政府资金为主导的风险投资模式,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和国企,只有小部分资金来源于民间投资和境外投资[4]。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政府资金在风险投资中的主导地位已经开始逐步弱化,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在风险投资中的比重则在逐渐增加。因此,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内风险投资模式将转变为以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为主的管理模式。

五、基于资本市场条件下风险投资的管理

(一)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建设

针对国内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问题,还应尽快加强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建设,从而加强金融业的风险投资管理。为达成这一目标,政府还要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的配套制度,并且积极引导创业板企业上市,从而建立畅通的金融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以便帮助风险投资者顺利退出资本市场。在上市融资的过程中,创业板企业可以通过找寻已上市的公司进行资产注入,也可以通过购买部分股权控股以达成上市的目的[5]。此外,政府还要进一步进行股权转让协议和产权交易机制的完善,以便建立国内风险投资的外场交易退出渠道。具体来讲,就是在实现股权转让时,既可以利用自有渠道,同时也可以借助专业机构,从而帮助风险投资者尽快退出风险投资市场。

(二)风险投资体制建设

为加强金融业风险投资管理,还要建设适合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风险投资体制。一方面,为使风险投资的委托问题得到解决,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或型号甄别功能进行外部信息的获取,从而对风险投资委托人展开客观评价。而通过建立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则能够使风险投资的逆向选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使风险投资者更加积极的参与投资项目的管理决策。所以,通过加强风险投资体制建设,能够减少委托的不规范行为,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为降低投资失败带来的损失,可以建立灵活的股权制度,从而使风险投资者进行分阶段投资[6]。而该制度的建立,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和投资方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协调,所以能够使风险投资的激励约束问题得到解决。

(三)政策扶持体系建立

为促进金融业的发展,政府还应该建立扶持体系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首先,在税收方面,政府可以为风险投资者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比如通过减少投资者承担的税种帮助其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鼓励风险投资者进行投资。从获利来源上来看,风险投资主要需要依靠资本增值,即需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利。所以,政府可以调整有关税法,即通过减免资本利得所得税鼓励投资者的风险投资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采取有力监管措施进行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监督管理,从而使该行业得以健康发展[7]。为此,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金融风险市场管理的主导地位,加强对投机取巧和扰乱市场秩序的风险投资者的惩处,从而确保金融风险投资行业的秩序。此外,针对规模较小的风险投资企业,政府可以通过降低银行贷款门槛扶持其发展。

六、结论

总之,通过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将能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融资渠道,从而使我国的经济科技实力得到提升。所以,相关机构和人员还应该加强对资本市场条件下的风险投资管理问题的认识,积极寻求对策解决风险投资问题,从而使国内金融风险投资行业取得更快的发展。

作者:王祉懿 单位:民生银行太原分行

参考文献:

[1]万幸.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析与管理[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02:53-57.

[2]邹辉文,周夕志.契约理论和实物期权在风险投资契约设计中的应用评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4,06:11-21.

[3]晏文隽,郭菊娥.不确定性条件下风险投资高收益的触发条件———以估值调整协议为视角[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22-26.

[4]贾正晞,杜纲,李娟.基于内部模型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经济资本分配方法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5,03:231-238.

[5]袁琳,陈凌云,何玉润.集团资金集中控制下的风险管理———基于大中型集团公司的案例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02:40-49.

投资管理市场范文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资管理;投资决策;监督管理;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是指企业在员工数量、资产总额、经营规模等方面与同行业企业相比都处于较低地位的经济实体,由于其资产、经营规模都较小,容易受到经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存在着不稳定因素,中小企业投资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投资管理的不科学,使得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面临威胁。

1现阶段中小企业投资管理现状

1.1投资管理方式落后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性,导致其存在投资管理方式落后的问题,相应的投资管理手段也缺乏创新性。当中小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后,往往缺乏对投资的监管及对融资渠道的关注,因此在投融资方面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终导致投资失败。由于中小企业投资管理方式的不科学、不合理,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大,而重复投资、亏损投资、盲目投资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对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

1.2市场调研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投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需要做的是市场调研工作,市场调研的成果直接影响着投资的成功与否,只有在投资前期做好充分全面的市场调研,才可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投资风险评估方案,降低和规避投资风险,确保企业投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但是在中小企业投资的过程中,市场调研意识淡薄,调研方式不科学,调研内容不全面,最终导致企业投资决策失误。

1.3创新意识淡薄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投资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严重缺乏创新意识,盲目效仿、拿来主义等现象非常严重,无法正视自身的发展实际,投资中照搬同行企业的投资模式,长此以往,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认清自身,树立投资创新意识,时刻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及相应政策的调整。而实际上,中小企业在投资管理中严重缺乏专业的投资人才,而且战略目标不够明确,导致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发展受到阻碍。

1.4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

投资有风险,这是任何一项投资都无法避免的,但是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要正视该问题,而企业管理层,要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性,如资金实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使得投资管理水平难以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投资中随意性较大,因此中小企业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也较大。

2中小企业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融资渠道狭窄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性,如资产规模小、信用等级不高、较大的经济效益波动等,导致融资难、难融资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只能通过间接的形式,直接向资本市场融资较难,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所以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条件更加严格,即使中小企业能获得贷款,往往也是小额的,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其投资也受相应的影响。

2.2不合理的投资结构

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由于其专业投资管理人才匮乏投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投资时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投资项目缺乏调查和分析,对投资结构缺乏认识,所以投资容易出现偏差。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对有形资产较为看重,而忽略了无形资产,将资金大多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对无形资产的投资较少,如技术的研发、人才的培养等。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发展中没有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没有一套完善的投资体系,对无形资产的认识较为片面。纵观大多数成功企业,都很重视无形资产。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占比基本平衡,无形资产的占比甚至要超过有形资产,中小企业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要科学认识投资结构,重视无形资产的投资。

2.3法律制度相对欠缺

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大多是外界筹资,企业投资和融资在保持自身独立的原则下,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所以其内部管理相对松散,对比大企业,中小企业投资中发生风险的概率会更高。当中小企业用融资款开展投资活动时,企业管理者与债权人之间的矛盾会愈加突出,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管理控制方面,而这会对企业投资带来严重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对贷款投资进行约束控制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所以一些信用不高的中小企业在投资失败后逃避、推脱责任,而这对于债权人而言,会直接损害其自身利益。因此,中小企业投资管理中,相应的法律制度急需完善。

3解决中小企业投资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因为中小企业投资管理活动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在投资、融资过程中会受到相应限制,投资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所以不断强化中小企业投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下从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3.1开展全面的市场调研活动,并做到精、准、细

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其对市场调研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了投资的结果,市场调研可以为投资项目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为中小企业了解行业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必须要对项目行业市场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分析,以提高投资的有效性。所以市场调研必须做到精、准、细,具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行业市场信息、行业数据、市场需求等,并结合最新的政策制度,对宏观市场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出发点,编制出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市场调研报告,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投资决策。中小企业在制定投资决策时,要采用第三方视角,采取多方位的视角进行审视,以最大限度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投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达到投资预期的目的。

3.2不断创新中小企业投资决策,使其具有时代性、科学性

企业投资决策直接决定着投资项目的成败,因此,必须重视企业投资决策的制定,要以时展为引导方向,以企业自身发展实际为基础,不断创新企业投资决策,提高决策的可执行性和时代性。合理科学的投资决策必须辅以完善的决策流程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合理性、合法性、效率性为先决条件,其中应包含投资决策流程图及相应的授权体系等。这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要具有独特的眼光,能够在行业市场发展的大环境下制定标新立异的决策,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创新决策内容,制定完善的决策方案,以降低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使企业投资更趋平稳。

3.3不断加大企业投资管理监督力度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而企业进行投资管理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以确保投资的有序性,避免投资的盲目性,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风险。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大投资管理监督力度,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内部监督工作的独立性。监督机构要对企业投资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资金的流动进行动态的监督管理,确保企业资金流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科学性,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企业在加大企业投资管理监督力度的同时,有必要对监管人员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以提升整体的业务素质,为企业投资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人力基础。

3.4不断加强投资风险评估与防范

中小企业开展的投资活动必须建立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确保投资受法律保护。在实际投资的过程中要遵守以下三点:第一,中小企业应科学地运用各类模型系统及相关制度,以确保投资管理走多元化的道路;第二,中小型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全面地了解市场,并进行深入分析,从根本上防范投资风险;第三,中小型企业要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市场环境及行业发展信息,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

3.5完善投资管理制度

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在投资管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投资管理活动能够科学、规范、有效开展的前提。如何完善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不断提高投资管理水平,确保与企业的发展规模同步;第二,始终以自身发展实际为立足点,结合国家相应的法规制度,不断优化企业自身的投资管理机制,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第三,财务部门要将企业实际运营收入情况与预定目标值进行比对,进一步优化财务部门的核算要求、成本预算等;第四,加大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力度,以确保资金流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定期进行账务核算,以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3.6优化企业投资管理结构,提升投资管理水平

企业在进行投资管理时,要以自身发展实际为立足点,结合现有的业务,对投资结构不断进行优化,以提升投资管理水平,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在开展投资管理工作中,投资管理人才是核心,因此企业要注重培养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要在项目所在地区引进优秀的管理人员,从而实现降风险提效率的目的。另外,可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理念,完善企业管理机制,通过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企业投资管理结构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一系列缺陷,所以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当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合法、规范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管理方式,从而使其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规律,使企业的投资风险可控。科学的投资管理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最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蕴萍,陈言,刘志强,等.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对比研究: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新三板企业的微观证据[j/ol].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2021-09-23].

[2]邵欣.外部环境治理、战略性投资者引入与企业过度资本经营:兼论资本配置效率的中介作用[j].财会通讯,2021(18):36-40.

[3]张文镔.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绩效: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1(16):176-179.

[4]吴亮,殷华方.多重资源依赖及其对中国企业“一带一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基于跨边界互动视角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21(8):120-134 137.

[5]孙毅,张春海.银行竞争度、融资约束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j].华北金融,2021(8):52-62.

[6]冯素玲,赵书,吴昊悦.金融科技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兼论金融监管的门槛效应[j/ol].改革,1-17[2021-09-23].

[7]关越.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9):62-64.

[8]杨先明,杨娟.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激励:效应识别、机制和异质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37(7):27-40.

[9]姚鸟儿.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12):135-138 164.

[10]吴偲琪,胡永铨.融合共赢:社会适应理论视角下中小企业云会计模式适应性研究[j].现代商业,2021(18):190-192.

[11]吴科任.北交所携手战略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合作伙伴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n].中国证券报,2021-11-10(a08).

[12]张卫星,王奕,许栋明,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实践与启示[j].华东科技,2021(8):58-61.

[13]徐灵璐,曹曾树,刘凯伶.中小企业财务决策研究:以投资管理项目为例[j].中国市场,2020(35):78-81.

投资管理市场范文篇4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本市场;委托理论

一、我国养老保险入市原因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中国养老保险入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要迎接老龄化社会。中国在2001年65岁以上老人就达到了7.1%,且2010年以后,65岁以上老人比重正在以每年0.3%的速度上涨,2014年比重已达到了10.1%,同时中国60岁以上老人比重为15.5%,远高于国际老龄化社会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5亿和3.36亿,分别占总人口的32.7%和24.4%。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近几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正在加速上涨,2012年、2013年及2014年分别为12.7、13.1及13.7。进而,家庭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4-2—1”模式,甚至“8-4-2-1”模式都将会出现,此时子女负担将会大大增加。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将会出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社会负担重;农村老龄问题突出;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未富先老矛盾凸显五个特点。将给社会带来重大养老压力。

(二)养老金保值增值的压力

我国的养老金筹资模式是现收现付与完全积累相结合的混合制,具体指的是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的基础养老金的现收现付与个人账户积累的混合制,在此之外还有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补充养老保险、个人自行缴纳的商业保险。现收现付是政府作为主体,将现代人交上来的养老金发放现代老年人的养老金,具有代际转移和以收定支的特点,如果不进行增值,很难应对加速发展老龄化问题。企业年金几年前已进入资本市场,企业年金并没有形成强制性的制度,在养老金市场,仅仅占了一个小小的比重,中国养老钱80%以上在基础养老保险上。此前,基本养老金只能投资于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从2000年开始有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为2.32%。基本养老金每年收益率低于一年期存款利息收益,也低于14年来的通胀水平。另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基本养老保险在过去20年来,贬值将近1000亿元。正是为了应对养老金巨大的贬值压力,所以才推动了养老金入市,进行多元化投资,提高养老金保值增值的能力。

(三)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值得借鉴的相关投资经验

在多元化投资方面,全国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已经积累起一定的经验。从2000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建立以来,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已有了10多年的经验。2014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为11.7%,自其成立以来,年平均收益率在8%以上。同时,企业年金在2007-2012年期间,投资收益率也达到了8%以上。广东省养老金早在2012年就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广东1000亿元养老金入市两年,年收益率超过6%,利润达110多亿元。从以上两点看来,养老金投资入市是有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能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二、我国基础养老保险投资运营中委托分析

据8月23日,国务院公布的《基本养老保险金投资管理办法》中提到,基础养老金的投资将按照规定,预留一定支付费用后,确定具体投资额度,委托给国务院授权的机构进行投资运营。同时规定,养老基金投资委托人与养老基金投资受托机构签订委托投资合同,受托机构与养老基金托管机构签订托管合同、与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机构签订投资管理合同。如果借鉴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经验,养老参保人、社保机构和具体运营机构将形成如下委托关系。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内容分析

1.一级委托

根据国家政策,符合条件的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公民都是投保人,他们将自己的收入(职工是工资收入)一部分交给地方政府的社保机构,地方政府根据自己地区的情况预留一部分,其他资金委托给国务院委托的机构(例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行,从而形成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级委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一级委托关系是具有强制性的委托与特点的,其强制性表现在:一方面,根据国家政策,符合条件职工是必须缴纳养老保险金(一般由企业代扣代缴),符合条件的居民原则上是自愿缴纳,但国家是希望每个人都缴纳的。另一方面,不管投保人(居民或者职工)是否愿意将养老金交给国家授权机构,在地方政府的决定下,投保人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基础养老金由地方政府交给国家指定的机构。

2.二级委托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基本养老保险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养老基金投资委托人与养老基金投资受托机构签订委托投资合同,这个过程涉及的委托关系,是由国务院授权机构作为委托人,选择符合条件的受托机构,代管基本养老保险的投资运行。

3.三级委托

三级委托关系中主要指受托机构与投资管理机构之间的委托关系,受托机构与托管人之间形成的委托关系。在投资管理人的选择上采取市场化竞争的方式,使得这一级的委托关系具有市场化经营管理的特征。这里的投资管理人,是指接受受托机构委托,具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经验,或者具有良好的资产管理业绩、财务状况和社会信誉,负责养老基金资产投资运营的专业机构。而所谓的托管人,是指接受养老基金受托机构委托,具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托管经验,或者具有良好的基金托管业绩和社会信誉,负责安全保管养老基金资产的商业银行。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特征分析

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链特点来看,明显不同于其他资产委托风险的特征。

1.委托是多级层次,链冗长。初始委托人(投保人)与最终人(投资管理人)之间是多级委托的关系。通过较长的过程,实现层层委托。现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公司成立,而其中间人一般为社会保险的管理机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而最终人不直接对初始委托人(投保人)承担责任,只是对它的委托人(受托机构)承担责任。

2.初始委托人(投保人)对人的监督是间接监督而不是直接监督。这样导致初始委托人的利益无法通过直接监督来实现,同时作为一般居民和职工不大清楚投资运营问题,可能会出现初始委托人的监督缺失。

3.作为政府机构的中间委托人人具有双重身份。中间政府机构作为参保人的人同时又是下一级委托层次上的委托人。这种双重身份易导致“角色相悖”(即作为委托人努力完成中央政府交代的任务,同时作为人,又会考虑当地政府养老的情况和机构运行情况追求自身利益)。有可能出现中间委托人淡化委托人意识、忽视委托人利益而强化人利益或者与人共谋,最终牺牲受益人利益。

(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风险分析

1.存在制度性风险

一级委托关系中,参保人是第一委托人也是最终受益的被保障人,而社保机构和国务院授权机构第一人。作为最终受益人的第一委托人往往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或者相关专业知识欠缺,并且数量众多且分散,他们无法形成凝聚的力量对政府机构关于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基本养老保险金投资管理办法》中提到投资委托人要定期汇总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尽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参保人的知情权,即使了解了投资管理情况,也没有相关知识、能力和权力去管理,所谓的监管往往只是形式。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在基本养老保险在地方政府或部门利益的驱动下,这部分基金可能无法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甚至出现被非法挤占、挪用,使其以各种违规形式流入房地产、资本市场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投保人作为社保基金的真正所有者,却无法通过有效途径对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约束,无法实行本应具有的委托权。

2.存在逆向选择风险

在第三层委托中,受托机构在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对这部分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时会产生逆向选择风险。在这级委托关系中,受托机构会根据政府授权机构的要求,付出必要的成本寻找到能力最强的投资管理机构,以期能够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最大化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会谨慎的选择投资管理人,《基本养老保险金投资管理办法》中提到受托机构在选择投资基金人时英选择具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经验,或者具有良好的资产管理业绩、财务状况和社会信誉,负责养老基金资产投资运营的专业机构。而作为人的投资管理机构一旦获得这部分基金的投资运营权,就会从中获得丰厚的管理收益、投资收益和无形的名誉收益。但是投资管理机构的信息大多属于私人信息,受托机构在选择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准确获得其真实资料,更多的是参考原来投资管理机构的经营业绩。投资管理机构作为理性经济人为了争取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权,经常会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在选择专业投资机构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的是资本市场的状态,过去的经营业绩不能完全代表投资管理机构的经营能力,资本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考虑到上述条件,这样就使得社保基金理事会无法准确掌握这些备选人的真实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社保基金理事会可能会做出选择了低劣的投资管理机构的错误行为。由于社保基金自身的特殊性,社保基金理事会出于对社保基金安全性的极高要求,会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过程实行较一般性基金的更为严格的监督与约束,这就造成了投资管理机构管理运营成本的增加。如果投资管理机构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中所获得收益小于其他机会的投资收益,那么资本市场上优秀的投资管理机构可能会追求自身收益而放弃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因此,在社保基金的投资市场上,会出现留下的是投资运营能力较低的投资管理机构,这就造成了社保基金市场的逆向选择现象。

3.存在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双方获取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在签约后的委托风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作的道德风险发生在投资管理机构的投资决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例如投资管理机构可能会采取委托人不易察觉的隐藏行为降低了基金的投资运营效率;投资管理机构会为了盲目追求高额的投资回报而实行激进的冒险投资行为,有悖于养老金投资的安全性原则。所以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道德风险存在于“基金投资、交易、销售、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

三、相关建议

(一)加强受托机构、投资管理机构的市场竞争

投资管理机构热衷于争夺委托人的资格,动机来自于较高的手续费和由此获得的无形名誉。完善的委托市场强调受托机构、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之间有效的利益协调和制衡关系,也需要注重各个环节合理的退出机制,达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效益最大化目标。

(二)运用风险补偿机制

为了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安全性和增值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不仅要借鉴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经验,也要借鉴国际经验.确定一个最低收益保证,使养老金在时展过程中不出现贬值,要保证一定的收益。可借鉴智利的做法,建立相应的盈余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当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实际回报率低于最低投资回报率时,首先用盈余准备金弥补;不足用风险准备金弥补;如果仍然不足,则由政府财政来弥补基金收益率的剩余差额。

(三)建立奖惩及问责制

投资管理市场范文篇5

关键词:新时期;金融投资管理;科技创新;审计监督

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我国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这意味着我国企业金融投资管理面临着人才成本增多等诸多挑战,同时以大数据与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正在影响着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当前,我国企业在融资与投资管理方式上应通过探究科技创新、标准化标准的构建推动我国金融投资管理的体系,进而起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

1.新时期的背景对企业金融投资的影响

新时期背景对企业融资方式与投资管理方式都有影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新时期的金融投资不仅体现受经济增速的关联,而且也受到经济增加动力与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新时期的投资管理具有结构优化、中高速、新动力等诸多特点,增长的动力向创新驱动发生改变。金融投资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也是企业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时期下,我国企业要注重投资管理中创新因素的重要性,不断提倡创新并且全面创新,其核心便是要推动科技创新,这样投资管理的增长动力才能形成新源泉。

2.新时期背景下的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现状

随着大数据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企业投资管理方式不能满足当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针对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金融投资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掌握的不成熟会对企业投资工作的良性运转造成不良影响。第一,我国的部分企业在金融管理过程中的学习途径较少,投资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也相对较低,这就导致我国企业的整体金融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问题。第二,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多数关注项目的前期风险评估以及实际运行之上,往往缺少对项目管理过程的监督与控制流程。同时,绩效考核起到调动金融投资者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多数企业仅仅注意到了员工的招聘问题,并没有提高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挖掘好人力资本,缺少金融投资管理中标准化并忽略了绩效考核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3.新时期背景下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策略

3.1企业金融投资管理需要主动转型。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主要指企业的自有资本与债务之间的比重,并从市场价值的角度理顺自有资本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盈余,进而计算出企业运行后的诸多收益。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整体经济结构进行了优化升级,因此企业需要借助主动转型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企业应该通过创新得以实现转型,加大企业金融投资管理项目的力度,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企业金融结构。其一,企业要抓住新时期的主旋律,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让创新成为金融投资管理的主要发展驱动力。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进行科技创新及转型,这也是“一带一路”发展的内在要求。其二,我国企业要将金融投资与“一带一路”的机遇相联系,提高企业的投资管理方式,打造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品牌。我国企业要改变传统的投资管理模式,引入并推广新型投资管理的方式并加强深层次的宣传,进行创新改革从而提高投资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企业在金融投资管理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应该增加对金融管理项目的重视程度,在行为上做好降低金融风险的预案,通过科学合理的金融投资管理策略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进而起到预测未来投资市场与未来发展环境变动的作用。3.2增强金融投资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以自身的持续发展与增加营业利益作为考虑的出发点,来具有针对性地加强金融投资的管理方式、加强投资管理者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以便进一步强化金融投资管理的力度。企业竞争力是企业领导人在企业内部将人才的作用经过整合后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对外体现,人才是企业创新力的真正源泉与动力,所以企业就要企业引进金融投资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并做好人才的引进,稳定、培养工作。因此,企业就必须要优化金融投资管理的人才结构,拓宽企业对于拥有金融与经济等复合型人才的队伍建设力度,同时企业还需结合内部的优势加强投资的管理结构与形式。具体而言,其一,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企业要夯实人才基础,企业需要引入竞争机制,因地制宜地培养投资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所需的专业型人才。通过增加工资收入与福利待遇等举措吸引并留住投资管理型的人才,还可以开展定期组织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其二,新时期更强调投资管理型人才的价值体验,企业要通过创新欧洲杯投注官网的文化来实现投资管理性人才的价值感和归属感,鼓励员工将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统一。如企业可定期展开金融投资项目的培训提高投资管理者的综合素养。其三,我国企业要将国际先进理念与方法引入企业,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绩效考核理念与方法,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注入新的投资管理动力,从而提升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3.3创新金融投资管理模式。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日益丰富,企业的综合实力、投资管理规模及客户的实际需求均需要借助金融投资的信息平台,因此这就需要我国企业注重信息化对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影响,让金融投资管理的模式具有更加科学、更加长效以及具有创新网络化、信息化的综合金融投资管理模式。一方面,我国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金融投资的结构管理,及时地通过改变和调整企业管理模式来学习新理念、新知识,通过多样化的金融投资管理形式,从而不断提升金融投资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与实践能力并激发员工的潜力。另一方面,企业可以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体系和制度,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身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进而提升企业的活力与凝聚力。总之,企业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需要坚持以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为中心,充分结合新时期的市场状况、国内外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综合现状,制定相应的金融投资获取、开发以及利用规划,这不仅能确保本企业长期且稳健的发展,还能及时应对国内外市场的风险与挑战。3.4加强对金融投资管理的审计监督。审计工作在性质上属于一种自我监督,其通过对企业相关信息的监督核算,其能够较为清楚地了解到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并且能够随时监督企业财务管理在金融投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追求经济利益以及全方位发展,因此就必须注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发挥审计管理工作的作用从而解决相关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基于审计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通过分析并且判断财务信息的合法性、可靠性和真实性,可以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审计作为规范企业自身金融投资行为的重要举措,因此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金融投资项目的有效与顺利运行。一方面,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环境中,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注重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良性发展。通过发挥企业审计工作的作用,将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其在企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首先要保证企业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并且重视审计部门工作对最大化地掌握企业的经济命脉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企业应当适时地组建适应时展的具有较强业务素质的审计队伍,必须增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强化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与在金融投资管理中的专业素质。同时,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就需要发挥审计的作用,诸如建立出能够提高机制管理的审计整改报告体系;建立与完善审计对金融投资管理的协作机制;加强审计对于发现的问题之整改责任的追究机制、加大审计的透明化以及将金融投资管理的审计整改结果通报与公告机制,从而最终促进企业的自我纠错意识及提升综合利益。

基于新时期的背景,探讨我国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正是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其有利于有效且全面地应对市场竞争与挑战,便于更好地调整企业的发展规划。企业的投资管理需要发挥创新、审计等方面的综合监督与管理,高效率与全方位的审计工作不仅能够规避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还能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以及创造企业健康发展的条件,最终引领企业长久发展进而为企业的壮大打好坚实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董丽莉.新时期背景下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策略分析[j].企业战略,2018(07):137-139.

[2]代生伟.新时期背景下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策略探讨[j].资本运营,2018(02):242.

投资管理市场范文篇6

关键词:企业投资管理;投资风险;资金利用率

企业投资作为商业运营的主要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入和利润,也是资金周转的主要手段。高效的投资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推动企业持续化发展。从当前企业投资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说,存在着些许问题,需要进行完善。

一、企业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投资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投资管理力度,保证投资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促进企业持续化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投资,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获得更多的利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能够推动企业稳定发展以及规范化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规避投资风险,达到投资目标。

二、企业投资管理常见问题的分析

(一)投资项目不科学。面对当前复杂的市场投资环境,企业投资管理者除了能够看到利益外,还需要具有较好的投资眼光,保持头脑清醒,不可盲目做出决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要从长远角度出发,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从实际情况来说,多数投资者习惯跟风,看运气,未能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风险评估不足,忽略了战略发展目标。若投资项目运营时出现问题,则会影响企业运营以及发展。(二)投资策略不完善。企业投资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制定完善的投资策略。从实际情况来说,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1)投资策略过于单一。若政策变更或者投资项目失败,则直接影响着企业投资以及运营。2)在缺少核心主营业务的背景下,运用多元化投资策略,没有留有充足的保障资金或者备用储蓄金,使得项目运营时,极易发生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若资金链断裂,则会给企业经营以及财务造成巨大的冲击。3)资金投入不合理。部分企业虽然拥有核心主营业务,不过在实际投资中,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非主营业务项目中,影响主营业务的发展,造成了资金浪费,降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三)风险管理不当。投资具有风险性,每个管理者都了解,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由于企业投资决策和运营的全过程涉及诸多内容和领域,增加了投资风险把控的难度,进而增加了投资的风险性。部分企业注重前期风险把控,有些企业注重后期风险管理,从整体情况来说,存在着风险管理不足的问题。

三、企业投资管理策略

(一)优化投资结构。企业投资时,为了避免盲目和不合理投资,要顺应市场需求,优化企业投资结构。开展企业投资前,需要开展市场调查,明确市场产品的需求量和供应量,分析获利空间等,依据市场需求,制定企业投资方案。优化内外投资比例,优化企业投资结构。预留充足的备用金,保证日常资金正常流转,做好内部投资和外部投资。内部投资的开展,要结合企业财务税收和实际需求,购买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比如生产设备等。以资金或者技术等形式,对其他企业进行投资,注重投资的多样化,保障投资收益。除此之外,要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对于投资资金的确定,要从企业融资能力和现有资金的实际水平出发,保证企业日常用资金能够正常运转。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可充分挖掘企业发展潜力,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二)做好投资风险把控。为了保证企业能够长远发展,每次投资都需要谨慎而行,做好风险把控。在企业投资管理工作中,要突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对企业运行的资金和项目,做好全面的跟踪调查,及时发现资金风险,采取规避措施。完善内部管理结构,配置充足的管理人员,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资金风险。除此之外,企业要积极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进而获得银行以及合作企业的支持,在赢得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提高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管理人员要具有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做好投资全过程的风险把控。注重投资后管理,运行监管机制,成立专门的部门,设置专业的监管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对于长期投资的项目,要做好定期审计,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做好内部审计以及外部监查的有机协调,为投资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三)做好投资项目经营管理工作。企业投资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要加强营运资本管理,保证资金畅通周转。营运资本指的是企业日常经营必需的资金,提高营运资本利用率以及质量,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使得资金加速流转,进而减少资金占用。在具体工作中,要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做好账目催收工作,加快资金回笼速度以及质量。除此之外,要制定信用政策,严格执行,依据信用条件,做好赊销额度以及期限的控制,进而减少资金损失,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好资金预算管理,坚持以收定支。基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引导,开展全面预算,完善预算体系,优化项目预算管理流程,做好预算执行监督工作,合理控制支出,最大程度上提高资金利用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投资管理工作的强化,要针对当前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投资环境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风险把控,保证投资资金的安全,实现资金利用最大化,推动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幸福.浅谈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05):1-2.

投资管理市场范文篇7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问题对策

一、社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日益扩大,如何加强投资管理使其保值增值,是现阶段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现阶段社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统筹层次不同,基金管理主体分散,影响了基金的存量规模,削弱了基金运营的规模效益。目前地方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也不尽相同,中央和省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实行地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统筹的层次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一些企业还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企业是补充保险基金的管理主体。这样的管理体制,使基金节余分散,管理难度增大。

2.基金管理制度的约束。在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前一时期,确实存在大量基金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严格限制了基金的投资渠道,只允许投资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在资本市场发育的初期,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小,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作出限制是必要的,但是不应当成为一个长期的政策选择。就目前讲,只有部级社会保险基金有投资管理的办法,详细规定了投资的渠道和管理方法,地方结余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还没有打开。

3.基金运营不规范。社会保险基金运营主体的非专业性以及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基金运营的低效率、高风险并存。从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设置来看,社会保险的事务性管理和基金的运营都是由政府组建的事业性机构即社会保险管理局(中心)来管理,其管理模式是政府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而非市场指导下的商业化运作,这使基金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大弊病。

二、目前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国家应尽快制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依法管理和规范基金投资。尽管有中央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但还不是全部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对其他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还是空白。社保基金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证。因此,应尽快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立法,依法管理基金的投资,财务风险的防范都应制度化、法制化,使社会保险基金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给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2.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和监管机构。国家、省、市应建立起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照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进行投资和监督管理。投资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相互制约,有各自的职责,互不隶属。投资管理部门内部要严格遵守国家投资法规和政策进行投资管理,监管部门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按照法律规定的投资办法进行独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按照规定去运转。同时,应建立分权制衡的运作机制,基金的运用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考核监控系统,由此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分权制衡机制。

3.社保基金的投资应明确规定为委托理财。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专业理财人员还不多,也没有资本市场投资经验,直接投资风险比较大,考虑到社保基金的收益目标和风险,通过委托和关系,签订合同,实现进入资本市场是比较好的选择。

4.在基金投资过程中,应处理好投资组合问题。目前,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限制是,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券、金融债券不得高于10%,证券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0%.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发达,保险基金还存在较大的隐性债务,对于股票和证券基金的投资应保持较低比例。

5.在基金的运作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投资形式:投资开放式基金;发行定期保险基金的国债;委托银行抵押贷款;公司或企业债券。

投资管理市场范文篇8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日益扩大,如何加强投资管理使其保值增值,是现阶段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现阶段社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统筹层次不同,基金管理主体分散,影响了基金的存量规模,削弱了基金运营的规模效益。目前地方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也不尽相同,中央和省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实行地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统筹的层次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一些企业还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企业是补充保险基金的管理主体。这样的管理体制,使基金节余分散,管理难度增大。

2.基金管理制度的约束。在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前一时期,确实存在大量基金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严格限制了基金的投资渠道,只允许投资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在资本市场发育的初期,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小,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作出限制是必要的,但是不应当成为一个长期的政策选择。就目前讲,只有部级社会保险基金有投资管理的办法,详细规定了投资的渠道和管理方法,地方结余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还没有打开。

3.基金运营不规范。社会保险基金运营主体的非专业性以及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基金运营的低效率、高风险并存。从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设置来看,社会保险的事务性管理和基金的运营都是由政府组建的事业性机构即社会保险管理局(中心)来管理,其管理模式是政府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而非市场指导下的商业化运作,这使基金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大弊病。

二、目前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国家应尽快制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依法管理和规范基金投资。尽管有中央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但还不是全部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对其他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还是空白。社保基金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证。因此,应尽快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立法,依法管理基金的投资,财务风险的防范都应制度化、法制化,使社会保险基金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给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2.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和监管机构。国家、省、市应建立起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照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进行投资和监督管理。投资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相互制约,有各自的职责,互不隶属。投资管理部门内部要严格遵守国家投资法规和政策进行投资管理,监管部门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按照法律规定的投资办法进行独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按照规定去运转。同时,应建立分权制衡的运作机制,基金的运用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考核监控系统,由此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分权制衡机制。

3.社保基金的投资应明确规定为委托理财。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专业理财人员还不多,也没有资本市场投资经验,直接投资风险比较大,考虑到社保基金的收益目标和风险,通过委托和关系,签订合同,实现进入资本市场是比较好的选择。

4.在基金投资过程中,应处理好投资组合问题。目前,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限制是,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券、金融债券不得高于10%,证券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0%.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发达,保险基金还存在较大的隐性债务,对于股票和证券基金的投资应保持较低比例。

5.在基金的运作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投资形式:投资开放式基金;发行定期保险基金的国债;委托银行抵押贷款;公司或企业债券。

6.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检查。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统计、审计制度的同时,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机制,并使之相互协调,尽快建立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改变管理人员多而效率低且不安全的局面。

7.对投资运营进行绩效评估。在评价投资运营的业绩时,不能单纯看收益有多高,而应从收益、风险、投资过程等多方面评价基金的运营过程。

投资管理市场范文篇9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问题对策

一、社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日益扩大,如何加强投资管理使其保值增值,是现阶段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现阶段社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统筹层次不同,基金管理主体分散,影响了基金的存量规模,削弱了基金运营的规模效益。目前地方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也不尽相同,中央和省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实行地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统筹的层次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一些企业还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企业是补充保险基金的管理主体。这样的管理体制,使基金节余分散,管理难度增大。

2.基金管理制度的约束。在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前一时期,确实存在大量基金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严格限制了基金的投资渠道,只允许投资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在资本市场发育的初期,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小,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作出限制是必要的,但是不应当成为一个长期的政策选择。就目前讲,只有部级社会保险基金有投资管理的办法,详细规定了投资的渠道和管理方法,地方结余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还没有打开。

3.基金运营不规范。社会保险基金运营主体的非专业性以及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基金运营的低效率、高风险并存。从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设置来看,社会保险的事务性管理和基金的运营都是由政府组建的事业性机构即社会保险管理局(中心)来管理,其管理模式是政府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而非市场指导下的商业化运作,这使基金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大弊病。

二、目前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国家应尽快制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依法管理和规范基金投资。尽管有中央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但还不是全部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对其他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还是空白。社保基金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证。因此,应尽快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立法,依法管理基金的投资,财务风险的防范都应制度化、法制化,使社会保险基金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给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2.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和监管机构。国家、省、市应建立起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照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进行投资和监督管理。投资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相互制约,有各自的职责,互不隶属。投资管理部门内部要严格遵守国家投资法规和政策进行投资管理,监管部门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按照法律规定的投资办法进行独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按照规定去运转。同时,应建立分权制衡的运作机制,基金的运用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考核监控系统,由此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分权制衡机制。

3.社保基金的投资应明确规定为委托理财。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专业理财人员还不多,也没有资本市场投资经验,直接投资风险比较大,考虑到社保基金的收益目标和风险,通过委托和关系,签订合同,实现进入资本市场是比较好的选择。

4.在基金投资过程中,应处理好投资组合问题。目前,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限制是,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券、金融债券不得高于10%,证券基金、股票投资比例不得高于40%.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发达,保险基金还存在较大的隐性债务,对于股票和证券基金的投资应保持较低比例。

5.在基金的运作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投资形式:投资开放式基金;发行定期保险基金的国债;委托银行抵押贷款;公司或企业债券。

投资管理市场范文篇10

一、业绩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期货投资组合(或基金)评估是对投资管理人(或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衡量,其主要目的是将具有超凡投资能力的优秀投资管理人鉴别出来。

此外,投资者需要根据投资组合的投资表现,了解其投资组合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他的投资目标,监测投资管理人的投资策略,为进一步的投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投资顾问需要依据投资组合的表现向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投资建议;投资管理公司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进行投资风险和绩效的监控。

二、业绩评估的困难性

首先,投资技巧与投资运气的区分。交易帐户的表现是投资管理人技巧与运气的综合反映,很难完全区分。要尽量区分这一点就要选择合适的考察期限。本文建议以周为基本统计单位,以三个月为一个评估期限。

其次,比较基准的选择问题.。中国市场没有农产品指数、也没有有色金属指数(就是有,一个交易帐户既投资大豆又投资铜,也不好比较),再说期货市场存在做空机制,因而比较基准很难统一。从评估实际看,大多数投资管理人倾向于某一稳定的投资风格,而不同投资风格的投资管理人可能受市场周期性因素的影响而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本文建议将期货投资管理人分为两类:以投资套利为主单边持仓保证金不超过总资金三分之一的稳健型;以纯投机为主的激进型。

第三、投资目标、投资限制、操作策略、资产配置、风险水平上的不同,使得不同交易帐户之间的业绩不可比。比如,由于投资目标不同,投资管理人所受的投资范围、操作策略等的限制也就不同。

第四、投资管理人操作风格的稳定性。如果出现投资管理人在考察期限内改变操作风格,将会引起收益率的较大波动,而这种波动与通常意义上的市场风险概念并不完全一致。

此外。衡量角度的不同、投资组合的分散程度、被评估帐户是否跟投资者其它帐户关联等也会影响业绩的评估。

三、关于投资风险。现资理论认为,投资收益是由投资风险驱动的,相同的投资业绩可能承担的风险并不同,因此,需要在风险调整的基础上对交易帐户的业绩加以衡量。由于期货投资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其保证金交易的杠杆原理使得其风险和收益的波动程度大大高于其它投资品种,相应的期货交易帐户的风险管理也有其独有的特性,大家所熟知的证券投资是一个全额保证金的交易方式,投资者需用自有资金购买股票、债券等,不能采用透支的方式交易,这样收益率的波动将明显小于保证金交易下的期货投资。反过来说,如何保证期货交易帐户的总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目前国内期货交易所的活跃品种保证金比例多为5%,即便投资者通过期货公司交易增收3个百分点,保证金的比例也仅为8%,大大低于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的资金要求比例。以目前国内期货品种涨跌停板±3%计算,当日单边波动可能造成保证金的理论盈亏为±37.5%(3%÷8%)。相对与股票投资的10%而言可谓放大了3倍有余,所以在对期货交易帐户管理时,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期货投资的安全是很有必要的。期货经纪公司普遍采用保证金占用金额与客户权益之比的方法来反映交易帐户的风险情况,殊不知遇上套利或参与交割的帐户,这个指标就会失真。本文建议改为净持仓(或对反向头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折算)来反映,另外采用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衡量风险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四、关于平均收益率。

现行的平均收益率计算公式有两种:一种是算术平均收益率;另一种是几何平均收益率。几何平均收益率,可以准确地衡量交易帐户的实际收益情况;算术平均收益率一般可以用作对平均收益率的无偏估计,因此,它更多地用在对将来收益率的估计上。五、三大经典风险调整收益衡量方法

由于期货投资与证券投资有类似之处,在进行期货交易帐户评估时可以参照证券投资基金评估的方式。在国外对交易帐户业绩的评价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按照基准收益率将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基于capm模型,将市场指数作为基准收益率简称为capm基准;另一类基于apt模型,以多因素模型决定的期望收益作为基准收益率即apt基准;其中基于capm的夏普业绩指数法、特雷诺业绩指数法、詹森业绩指数法应用较为广泛。

1、夏普业绩指数法。夏普业绩指数是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础上的,考察了风险回报与总风险的关系,计算公式如下:s=(rp―rf)/σp

其中:s表示夏普业绩指数,rp表示某只基金的考察期内的平均收益率,rf表示考察期内的平均无风险利率,σp表示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它是总风险。

夏普业绩指数越大,基金的表现就越好;反之,基金的表现越差。

2、特雷诺业绩指数法。特雷诺认为足够分散化的组合没有非系统性风险,仅有与市场变动差异的系统性风险。因此,他采用基金投资收益率的βp系数作为衡量风险的指标。

t=(rp―rf)/βp

其中:t表示特雷诺业绩指数,rp表示某只基金的投资考察期内的平均收益率,rf表示考察期内的平均无风险利率,βp表示某只基金的系统风险。

特雷诺业绩指数的含义就是每单位系统风险资产获得的超额报酬(超过无风险利率rf)。特雷诺业绩指数越大,基金的表现就越好;反之,基金的表现越差。

3、詹森业绩指数法。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詹森系统地提出如何根据capm模型所决定的期望收益作为基准收益率评价共同基金业绩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j=rp―{rf βp(rm―rf)}

其中:j表示超额收益,被简称为詹森业绩指数;rm表示评价期内市场的平均回报率;rm-rf表示评价期内市场风险的补偿。当j值为正时,表明被评价基金与市场相比较有优越表现;当j值为负时,表明被评价基金的表现与市场相比较整体表现差。根据j值的大小,我们也可以对不同基金进行业绩排序。

六、实用的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