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论文十篇-欧洲杯买球平台
时间:2023-03-30 00:05:46
语文教材论文篇1
以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为例,看其编辑思想。初、高中教材总的编辑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体现和贯彻“三个方向”的精神。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辑指导思想如下:
1.力求扎实活泼有序地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2.力求较好地体现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正确处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掌握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以及严整有序与灵活多样的关系。3力求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4.面向大多数,力求难易适度,线索简明,梯度合理,易教易学。
该社新编高级中学语文实验课本的编辑指导思想如下:
1.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坚持走民族化和科学化统一的道路,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新体系而奋斗。2.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既要适当提高程度,又要适当缩短学程;既要适当加大容量,又要适当减轻负担。3.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是现代语文读与训练已经初步“过关”。4.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严格的语文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5.语文教材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改革旧的教材体系。
英国是属于教科书自由制度的国家,“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行以后,出现了标有“国家课程”字样的教材,《牛津英语教程》、《英语》、《新阶梯》三套教材体现了以下编辑指导思想:
1.突出英语基础知识,注重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强调学生主体的言语实践活动。3.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和日常生活。
通过对以上中英语文教材的编辑指导思想的陈述,我们尝试着作以下的比较。
一、我国语文教材的编辑重视意识形态的作用。从总体上说,各国语文教材的编辑均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影响,它是一定民族、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最基本、最集中、最系统的反映,具体体现该时期对人才诸方面的要求,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和课程计划的物化形态,也是社会化的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强调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三个面向”的精神,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材编辑的总思想,它能给教材建设以及教学过程方向性的指导,使我国的语文教育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相比之下,英国长期以来奉行教科书自由制度,没有国家层面上的总的课程标准,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控制下的教材,但由于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意识形态在语文教材中的渗透也是必然的,同时,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干预的加强,这方面也有加强的趋势。由于意识形态的作用,我国的教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材编辑的灵活性,另外意识形态在教材中的体现并不意味着它在具体的语文教育中的成功,如何在教材编辑中更好地体现这方面的指导思想,以更有利于语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我国的语文教材的编辑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重视教材编辑的可操作性,而英国的教材编辑则具有效高的灵活性。我国的教材编辑思想是基于编辑和教学的实际的可行性,从知识、能力到智力和习惯,从学习规律到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从方法到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从阶段目标到长期目标,从教材改革到教学改革,都有比较细化的规定,这种规定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英国的编辑思想则显得空泛一些,语文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语言和思维,言语实践活动,现实和日常生活等等,更注重宏观的把握,它往往不易操作,这正是其奉行教科书自由制度的影响所在。这种可操作与不可操作,导致了两个国家在教材编辑中,一个较为拘泥于框框,一个则较为灵活,这同样给实际的语文教学以相类似的影响。
三、我国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强调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有序”、“梯度合理”、“在初中的基础上”等随时在强调构建一个语文教材的体系,可以说,这个体系是与我国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统一的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这一体系是在长期的教材编辑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给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与我国的传统的循序渐进的思想密不可分。英国的教科书自由制度使得其在教材建设上缺乏系统性和一致性,就是在国家课程标准颁布的今天,也缺乏类似的体系,使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衔接以及发展缺乏相应的循序渐进性。即使在教科书建设走向多元的今天,我们也应继承这一传统,使得我们的教材更加科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四、我国语文教材的编辑思想在重视教材编辑的同时,也重视在教材的实践方面给教学改革以支持。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成型的教材是死的,教学是活灵活现的,死的东西很难适应活的教学需要,教学的变化要求教材作相应的变化。在教材的层面上重视改革,不仅是对教材建设的要求,而且也给教学提供了一个信息,即要重视实际的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改革反过来也会给教材的改革提供实践的支持。英国的教材编辑思想则没有对这方面的要求。
语文教材论文篇2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倪文锦)
一、比较目的:
通过比较沪港台三地的高中语文教材,集中各地的成功经验,探索21世纪中国语文教材的新思路,促使汉语进一步走向世界。
二、比较对象:
上海高级中学课本语文(h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香港中国语文(中四、中五),香港启思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
台湾高级中学国文教科书,“国立编译馆”(1985年)
三、比较项目:
(一)教材编审制度
上海教材实行的是编审分开的招标和审查制度,由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对教材编写进行公开招标,中标单位组织有关编写人员根据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草案)”组织编写,由上海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报送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然后由教育出版社负责出版,供学校选择使用。
香港教材也采用审查制,但与上海不同的是,教材由各出版社组织人员根据香港教育署颁布的“中文科课程纲要”编撰,然后送交教育署审查,批准后印刷,供学校和教师选用。但教材的精读篇目由教育署规定,教材编写人员只能自主选编略读教材及课外读物。
台湾教材实行的是统编制,即一个课程标准,一本教材。较之沪、港的“一纲多本”来,它比较呆板,无法开展教材之间的竞争。
(二)教材编选标准(原则)
上海:有利于全面完成学科教育目标规定的任务。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取材多样,适合教学。注重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可读性。语言文字要规范。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富有时代气息,体现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特点,有助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课文总量适当,各类文字的比例合理,以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课文占总量的20—30%。
香港:教材(精读)是配合本科教学目标而选取的。选取的标准:文章的意识健康,写作技巧熟练,语文运用能配合学生的程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同时兼顾文白、古今、韵散的比例,以及各种体裁、作法的配合,能照顾多方面的需要。
台湾:精读范文以简练为主,略读范文以浅近为主。选文注重思想纯正、旨趣明确、内容切时、情味浓厚、理论精辟、情意真挚、文字雅洁、篇幅适度、层次分明、文词流畅。
由此可见:①沪、港、台都坚持文质兼美的标准,尽管对“质”的内涵的理解是有差异的。②沪、港比较注重文章的多样性和兼顾多方面的需要,以及适合学生的程度。③港、台的选文比较注重“情”与“趣”。④从内容切时或富有时代气息而言,沪、台两地也有共同点。⑤上海选材个性是体现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特点,减轻学生负担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台湾选材特点是精读范文以简炼为主,略读范文以浅近为主。相对而言,香港选材比较缺乏个性特点。
(三)教材设计思想
上海的教材,其教学内容的确定力求做到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水平这三者的统一。即是说,它既要从社会需要出发,以社会需要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出发点,又要以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发展需要作为整体安排教材内容的依据,同时,还要顾及学科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结构。因此,它反映的不再是单一的学科中心课程的思想、学生中心的课程思想或社会效率思想,而是试图取得这三者的平衡。
台湾的教材,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教材的设计思想基本没有跳出学科中心课程的框框。
香港的教材,比较注意教材的语文运用能配合学生的程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所以学生中心的课程倾向较为明显。
(四)教材内部结构
上海教材分阅读和写作两大部分,教材采用单元结构方式,是训练型教材。
香港和台湾教材,均以单篇课文为独立存在单位,并不采用单元结构。同属于文选型阅读教材,写作还没有摆脱从属于阅读的地位。
1.范文系统
上海教材分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两类:1—5册每册6个单元,每单元为4篇课文;第6册单元减少,共4个单元,17篇课文。讲读与自读的比例约为1:1。现代文与文言文比例约为2.8:1,采用文、白混编,除第6册以外,每册教材课文约为24篇。上海教材的特色是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线。
香港教材精读篇目共26篇,中三教材每册8篇,中四教材每册5篇。现代文与文言文比例约为1:1,文、白混编。略读教材由各校自主选择。“课程纲要”除规定“以每三周施教一次为宜”之外,对略读教材篇数并未作出规定。
台湾教材,共9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53篇,略读课文39篇,两者之比约为1.4比1。每册教材篇目14到16不等,以16篇居多。按台湾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的规定,文言文在高中阶段的比例,三学年分别为60%、70%、80%。它同样采用文、白混编。
台湾教材一个显著的特色是注重民族传统文化,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由于意识形态不同,三地选文不一,这是可以理解的。除此之外,①每册教材课文篇数不一,究竟多少合适是可以研究的,因为作为教学的“例子”,它不仅在质量上是“范例”、“适例”,而且在数量也应是一个“适例”和“范例”。②文言文所占比例,台最高,港次之,沪最低,这与三地各自的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有关。面对21世纪,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沪、港、台能否在这一方面取得共识,这也应该研究。③上海教材的特色是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线,台湾教材的特色是注重传统文化,香港教材的特色似乎不甚明显。④精读、略读或讲读、自读的比例三地也不一样,其中的经验教训可以总结。⑤三地应该对入选教材的范文,广泛听取第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然后作调整,不宜几十年不变。
2.助读系统
上海教材的助读系统,主体是“阅读提示”,另外安排一些注释。阅读提示主要指出一个单元能力训练的要点和要求,解释训练要点的含义,介绍如何达到训练要求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香港教材的助读系统,每课设有“作者”、“题解”、“学习重点”、“预习”、“注释”等项目。
台湾教材的助读系统,每课设“题解”、“作者”、“注解”三项。
上海教材的助读系统立足于单元,而港、台教材的助读系统,着眼于“课”。上海教材的助读系统,较之港、台教材更侧重于训练和方法指导。
3.知识系统
上海教材的知识系统分“文化常识”和“文言知识”两大块,其余的均有机地穿插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文化常识”设有12个专题,旨在扩大阅读面,提高文化素养。其分布为:
高一(上):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百家争鸣的结晶——先秦诸子散文
高一(下):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史家之绝唱——《史记》
高二(上):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诗、光辉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
高二(下):诗乐结合的奇葩——宋词、绵绵不断的中外文化交流
高三(上):我国古代戏曲的双峰——元杂剧和明清传奇、色彩斑斓的画卷——古代游记
高三(下):明清小说的四部长篇名著、雄健豪迈的近代爱国诗文
文言知识:主要安排在高三总复习,内容为文字、常用实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句式、断句等六项。
香港高中教材的知识系统不像初中教材那么明晰,除了“学习重点”中的知识之外,其余的均穿插于课文教学之中。
台湾教材也没有安排专门的知识系统,各种语文知识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这也与语文课还上《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有关。
4.作业系统
上海教材的作业系统分两大层次:一个层次为课文作业,一个层次为单元作业。课文作业又分讲读与自读两种。讲读课文之后有“思考与练习”,大多为五题。一般地说,前三题主要是落实单元的要求,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提供教学思路,后两题主要是检测基础知识或复习前面单元的训练内容和要求。自读课文的前面有三个左右的“自读思考题”,主要是落实单元要求和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材论文篇3
一、逆境教育思想在意志培养上的体现
意志是人的心理机能,坚强的意志是在明确认识的前提下形成的。有了明确的认识,才有正确的态度、鲜明的观点和坚强的意志。逆境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凡事有明确的目标,并表现出主动性和自制力,向预定的目标迈进而不为其他因素所干扰。在艰苦的情况下形成坚强的意志,要求学生在正确的认识促动下,战胜困难,克服挫折,排除险阻,取得成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试用本)的《中国石》,写的是一个戈壁滩上的哨兵捡到一块像雄鸡的天然肖形石,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石”。后来“中国石”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从此以后,无论在怎样寂寞艰苦的情形下,这位哨兵都能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完成人民交给他的站岗放哨的重任。祖国在他心中,“中国石”给了他巨大的力量,所以他能克服戈壁滩这个逆境。因为这位战士懂得:我为祖国站岗放哨,祖国安全我安全。第十册的《挑山工》,讲述了挑山工负重登山要比游人多走路,和游人同时起程却常常走到游人前面,提前到达目的地。这靠的就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就像挑山工朴素而又富于哲理的话,“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因为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可见人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境下,意志的培养、锻炼、形成是在正确的认识驱使下进行的。对此,教学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逆水行舟难上难”。在逆境中战胜一切不利因素而汲取成功的养汁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畏挫折的勇气的。能承受挫折,就能战胜困难。顺利中勇于拚搏是不难做到的,难的是在挫折中不气馁,迎头赶上。《圆明园的毁灭》(试用本)表现了中华民族在一个时期中所受到的挫折。这惨痛的教训,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记住一部“心酸史”,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国家落后、贫困,就挨打受欺侮。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就要发愤读书。教学此课就要教育学生在挫折中抬起头,不畏艰难,迎接挑战。
二、逆境教育思想在品质形成上的体现
品质是人们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某些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优秀的品质要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品质,意志的锻炼才更加坚决。良好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磨练中稳定下来。在艰难、危险、挫折、逆境中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求学生从小就应“修身养性”,磨练意志,使自己的品行不断完善、美好、高尚起来。《考试》(试用本),写的是一位外国教育家在中国小学生中做实验获得成功的事。当教育家问学生原因时,学生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对此,这位教育家感慨万分。《一个苹果》一文叙述了在一次战役中,整整7天没喝过一口水的战士,谦让地传一个苹果吃的动人故事。《飞机遇险的时候》写的是在飞机遇险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安危,把安全的希望留给别人的故事。《倔强的小红军》叙述了在红军长征路上,一个“红小鬼”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结果留给自己的故事。课文所讲述的人物都具有一种可贵的、优秀的、高尚的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中都会顽强不息地拼搏。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要使其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教师就要善于启发诱导,也就是要用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打动学生,熔铸成学生高尚的品质。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生动、形象、灵活、自然的教学,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逆境教育思想在能力训练上的体现
能力是人们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是人们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在同样的条件下,最简捷、最准确、最顺利地完成一定任务的能力,是人们认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反映。
1.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是逆境教育中能力培养的突破点。它是指自我的心理防卫活动,是用来应付逆境或挫折的心理活动。有了良好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就会产生心理平衡;有了心理平衡,就会形成坚韧的毅力。心理平衡是指心理状态有一定相对的稳定性,是指人的态度、情感或性格等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自然而然地适应环境的能力。《“绿色的办公室”》一文,生动地描述了革命导师列宁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全神贯注地工作,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质,还需要有心理平衡的能力。《倔强的小红军》、《一个苹果》、《峨眉道上》等课文都表现了人们在艰苦情况下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2.承受客观灾难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来自外界的压力、阻力,甚至是灾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承受外来压力或灾难的准备和适应能力。《再见了,亲人》一文,在叙述小金花失去妈妈时,以顽强的意志克制了悲痛的感情,表现了小金花承受悲痛的能力。《“你们想错了”》表现了在敌人的威逼下的不屈精神和承受能力。《珍贵的教科书》表现了延安小学的学生在失去亲人的情况下,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不懈努力,奋勇直前,化悲痛为力量的能力。
3.解决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
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在遗传因素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生在突然降临的危险和灾祸中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逆境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面。《司马光》一课告诉大家,司马光在危急情况下,是以智慧和勇气解救同伴于危险之中的。《跳水》一文讲的是,船长在儿子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时,以胆识和智慧排除了危险。所以,要做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就应有这种应变能力。
4.处理复杂情况能力的培养
逆境教育也包括对学生进行处理纷繁复杂情况的能力的培养。《冀中的地道战》一文告诉我们,在抗日战争中,随着斗争形势的复杂变化,冀中人民创造性地发明了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地道战,并且不断改进、丰富、扩大、发展起来。针对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的破坏方式,冀中人民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人们在战争中培养起来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不畏,克服险阻,勇往直前,力破顽敌的精神。
四、逆境教育思想在信念确立上的体现
信念是指人们的观念和信仰,是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具体表现。人们在意识上有了一个明确的观念和崇高的信仰,就能为所追求的目标而牺牲一切。
1.在意识观念方面进行逆境教育
观念是人们在意志支配下所追求的理想。观念形成了,就有了一定的奋斗目标。课文中的此类内容十分丰富:爱迪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难,一生有一千多种发明;李时珍从小立志,救死扶伤,历尽27年的艰辛,编写了闻名于世的《本草纲目》;茅以升潜心研究,反复摸索,努力实践,终于成为我国桥梁专家。他们就是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而如痴如醉地追求的观念的支配下而有所成就的。
2.在崇高信仰方面进行逆境教育
语文教材论文篇4
联想,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跨越时空界限的一种思维方法,作为一种写作方法,指在写某事物时又想到了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按一定方式写进文章。
联想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为古今中外名家所公认。陆机认为,写作时只有展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联想,才能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境界。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进一步肯定了联想的作用,他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帮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段精彩论述,说明作家写作时,经过跨越时空的联想,写出了珠圆玉润的文章。巴尔扎克说得更形象,他说,作家进行联想时,他的“心灵始终飞翔在高空”,“他的双脚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他本人在创作小说时,常常借助联想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一面写,一面自己跟自己吵架,其实他是代联想中的人物争吵,说明他在联想时已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可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真正的艺术”,同样,没有联想也不会有好的文章。
联想,有纵、横联想,虚、实联想等多种,这里以中专语文教材为主,对几种常用的联想方式略加浅析。
一、相似联想。这种联想是借助事物之间相似之处展开的联想,又分三种。(一)、取其“形似”。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谢安冬天与家人聚会论文,突然下起大雪,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侄谢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堪称这种联想的生动事例。《珍珠赋》中,由珍珠联想到稻谷象“金黄的珍珠”,棉花象“雪白的珍珠”,莲蓬象“碧绿的珍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复盆子联想到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鲁迅《秋夜》,由小青虫联想到向日葵子的形状。90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之一《0的联想》,取材于诗歌《0的断想》,诗中由“0”联想到镜子、救生圈、战鼓等。是一个很好的联想作文题。这种联想常通过比喻修辞手段,把所要描写的事物表现得形象、鲜明、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取其“神似”。《松树的风格》,从松树的风格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进而联想到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香山红叶》,由香山红叶联想到老向导也象秋天的红叶,越老越红。《猎户》中写到“百中”老人,联想到贾岛诗中的隐者,增添了“百中”老人的神密感。杨朔散文《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都使用了这种联想方式,收到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这种联想常用象征手法,赋予事物深刻的含义。(三)、取其“境似”。朱自清《威尼斯》,由威尼斯的地理特点联想到中国江南水乡的情景,由威尼斯运河的夜曲联想到中国秦淮河的夜曲。《荷塘月色》中,由月下荷塘的情境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境。这种联想常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加深读者对所写事物的印象,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
二、相关联想。这种联想是以某一事物作引子,引起与此事物有关的事物的联想。鲁迅《风筝》,由看到冬季北京的风筝,展开联想,引起如何扼抑音年弟弟制放风筝的往事回忆。马金的《秋夜》,由写字台上的《野草》联想到鲁迅的战斗精神。汤显祖《牡丹亭》中有一场戏,是写丫环春香陪老夫人到后园祭奠已死三年的杜丽娘,春香低头看见自己身上的罗裙正是杜丽娘生前穿过的,不由睹物思人,倍加伤感。这种联想在文章中常用于倒叙,造成悬念,使行文自然合理,使情节曲折有致,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三、对比联想。这种联想是就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突出所表现事物的性质、特点等。鲁迅《故乡》,写中年闰土时联想到少年闰土的形象,以此与中年闰土的形象相对比,突出闰土的悲剧性。朱自清的《绿》中,为了表明梅丽潭绿得可爱,联想到什刹海的绿杨,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的波光,秦淮河的水色。通过对比,说明梅雨潭之“绿”恰到好处、无与伦比。
四、类比联想。这种联想是将相同或类似的两种事物、两种现象放在一起,加以类比,揭示事物之间的共同属性,对所描写的事物推出一个确切的结论,它的基础是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包身工》中,由包身工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赚钱,揭示了包身工制度的反动性。《惊人相似的一幕》,由苏联出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兵力、时间、战术,联想到希特勒对捷的入侵,从而推出二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联想有助于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
五、因果联想。这是一种揭示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联想,它的基础是逻辑学中的“因果五法”。运用这种联想,可以使文章前后连贯,说理严密。鲁迅《狂人日记》,狂人由看到赵贵翁与路人可怕的眼光,联想到二十年前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赵贵翁代为不平,因而约定路人同他作对。叶圣陶小说《夜》,老妇人因为女儿女婿被捕,提心吊胆,眼前老是出现“一滩血”的幻觉;听到货车铁轮的响声,就仿佛看见被绑着的两个,手足上戴着击触有声的镣铐。《水调歌头·游泳》,因“一桥飞架南北”,联想到“天堑变通途”。《念奴娇·昆仑》,因要“把汝裁为三截”,联想到“环球同此凉热”的“太平世界”
六、假设联想。这是一种以逻辑学中的假言判断为基础的联想。运用这种联想,可使论述或说明的道理更加深入。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结尾,为了揭示李岩的悲剧意义,假设了四种情况,如果四种情况都能实现,将会出现完全相反的历史局面,由此引出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眼睛与仿生学》中,由老鹰的眼睛视野宽阔、视敏度高等特点,联想到如果“电子鹰眼”的研制成功,就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就可以象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七、接近联想。这是一种由事物之间的形象、性质、特点等相接近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能把事物表现得更加深刻、全面、突出,引起读者由此及彼的思索。巴金的《灯》,由“灯”的作用联想到“灯塔”、“火炬”的作用。《狂人日记》中,由“海乙那”联想到狼与狗:“‘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绿》中,由潭水之“绿”想到“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是就“蓝”与“绿”色彩接近的联想。唐王建《新嫁娘》:“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新嫁娘不了解婆婆食性,联想到与婆婆食性接近的小姑子,表现了她的机敏与聪明。91年高考作文第一题,要求以圆月与衬物为例想象作文,也属于这类联想的作文题。
语文教材论文篇5
一、两者相同的地方
1.都较重视“义理”教育。“义理”教育,即“道”的教育。“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不过,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已由“义理”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勇敢和善良:小说《卡罗琳的第一百件事》、小说《数星星》;杰出人物《狂人玛吉》、小说《泽利》、诗歌《妇女》。教材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介绍,旨在教育学生要像他们那样沉着冷静、不畏困难、勇敢地挑战困难。
2.两者都很重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美国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尺。因为,若阅读能力低就不能理解诸如历史资料、科学报告和经济技术文件之类的重要资料,就无从下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样,在美国人看来,写作水平差,也势必影响学术研究、经商和专业工作等。所以,美国语文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我们从六年级教材《文学宝库》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教材除了课堂阅读外,每个单元还开列了“书架”,用于推荐书目,简要介绍书目的内容。如第一单元的“书架”推荐了五本书:(1)《整天》(大卫.麦考德),(2)《代王子受罚的男孩》(悉德.弗莱喜曼),(3)《弗瑞斯比夫人和涅姆鼠》(罗伯特.c奥布赖恩),(4)《六年级借宿生》(伊芙.邦庭)(5)《聪明人范西利莎》(约瑟夫.谢尔曼整理)。这些文章指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样,我国的语文教材也很注重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对国内的语文教材,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就不进行分析了。
二、两者相异之处
1.两者编排体系不一样。美国的语文教材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的内容主要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而文学类的内容主要有美国和英国各主要历史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欧洲和非西方著名作家的翻译作品,包括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等。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语言和文学并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文学为主。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将语言知识、文学的学习都融于“选文”中,没有截然分开的语言和文学两大类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两者也各有特色。美国的文学类语言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编排体系。(1)按文学作品主题编排。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文学宝库》第三单元按“远方的文化”主题编排,“远方的文化”这一单元又细分为非洲探险、跨越时间、跨越国界三个小主题,分别对应的选文是,非洲探险:科学小品文《紧闭的门后》,小说《模仿树和叶子》;跨越时间:童话《鸽子王子》、科学小品文《城堡》;跨越国界:小说《横渡太平洋》、诗歌《东方地平线》、人物纪实《名字:诺姆贝瑞斯》。(2)按作品体裁编排。如八年级文学教材《文学》(银级)按短篇小说?戏剧、纪实、散文、诗歌、美国民间文学、长篇小说分单元进行编排。(3)按历史时期编排。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大多按作品体裁进行编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言、诗歌、文言文、文学评论等单元。
2.美国语文教材重研究能力的培养,我国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美国是一个崇尚创新的国家,其语文教材也很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凸现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语文教材,都对此有要求。试以六年级《语言》教材为例,六年级《语言》教材第十二部分第一单元共有七篇课文,其中第一课介绍调查报告的定义及其结构,第二课讲解如何寻找调查报告要回答的问题,第四课介绍如何利用资料获取信息,第五课让学生评估获得的信息、留下与调查报告内容相关的材料,第六课教学生总结概括所获信息,做成笔记,第七课则要求学生运用分类、缩写、排序等技能组织笔记上的内容,写出提纲,完成调查报告(或论文)。教材注重“初选课题一重选课题—制定计划—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历程,让学生获得实践研究和学习语言的切身感受。而我国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同样是调查报告,最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调查报告、怎样写调查报告,给两篇范文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很少像美国语文教材不厌其烦地要学生亲自调查研究。不过,国人已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上海就较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如上海杨浦高级中学的《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就搞得比较成功,深受学生的喜欢。
3.美国语文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我国语文教材却未体现。
语文教材论文篇6
解说:小学语文教材收集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以及脉络清晰的参观记和言简意赅的说明文。如让小学生扮演解说员的角色,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调换顺序、更换词句、穿插内容、删除细节等形式的重组后向同学介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调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可以让学生“实习”一番调解员工作的。《将相和》讲的是战国时期发生在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三个故事。导学此课时,可虚拟这样的情境:如果当时蔺相如避闪不及与廉颇狭路相逢,廉颇一定会大发雷霆,造成僵局,你能劝劝廉颇吗?继而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从蔺相如升官的理由,将相同心的必要以及廉颇在赵王心目中的位置等方面劝慰廉颇。待学生想好要说的话后,再扮角色进行表演。
辩论:进行辩论,不仅可以使人明白事理,而且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再现了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的伽利略形象。在导学此文的过程中,可组织一次由伽利略代表正方、围观者代表反方的辩论活动。
推销:这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挖掘语文教材中推销活动因素,培养学生的推销意识是完全有必要的。《新型玻璃》一课从性能、用途等方面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同时进行推销意识的启蒙,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你是新型玻璃厂的推销员,你应该向金银首饰店(汽车厂、马路旁的学校等)推销哪种玻璃?又该怎样介绍这种产品呢?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根据对方单位的需要确定所要推销的产品,模仿推销员的口吻开展模仿推销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上述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语汇、语法、逻辑等方面的矫正,而且还要引导他们将表情、手势等体态语适度地加以运用,以增强“说”的效果。
演示:《称象》和《捞铁牛》两课讲的都是古人运用水的浮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故事。导学《称象》时,教师可准备一只饭盒(代表船)、若干石子以及一架天平、一盆清水和大象替代物等,让学生按照课文介绍的曹冲称象的过程进行演示,并用天平验证一下石头的重量是不是就等于大象的重量。导学《捞铁牛》时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准备演示所用的物品,分组进行演示实验。学生手脑并用,该做合一,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其效果不言而喻,传统的师讲生听的做法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语文教材论文篇7
一、现当代散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现当代散文的概念
在文学界有着这样的说法“散文是文学的正宗”“散文是文学体裁之母”。在古代,人们对于散文的界定一般是与韵文、骈文相对应的不押韵的文章类型。而现代散文,主要指的是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这一部分的散文。当代散文则是从建国到现在的散文作品。现当代散文是受到西方散文的影响而从传统散文体系中独立出来的一种文学体系。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散文是除了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包括杂文、随笔、小品等。从狭义的角度来说,散文指的是语言精美、生动,以写入或是记事为主的短小精炼的文章。
(二)现当代散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语文教育具有培养国民人文素质及语文应用能力与思辨能力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教导学生“怎么做人”这一问题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该是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学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课本中选用的散文大多都是具有鲜明代表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将会对学生产生借鉴作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就高中学习来说,学生的课业任务繁重,平时的阅读量更是少之又少。而语文教材可以说是他们接触文学作品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因此教材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二、当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选文问题及建议
纵观语文教材中的散文选文,其经历了发展的模糊期、清晰期和发展期。同时也可以看到,从建国到现在的语文选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变化;二是选材体系的变化。那么在语文的选文方面还需要考虑什么?笔者对当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选文问题进行分类论析,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现当代散文选文问题
在对现当代散文选文问题进行讨论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散文选文最终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还是为应付考试?而只有了解了其最终的目的,才可以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1.选文数量问题
笔者认为,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体裁选择应该遵循百花齐放的原则,教材选文最终的作用是通过不同的文章例子,让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对这种文体有一个了解。所以对于课本中的散文选文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是在于质量的高低。
2.时代分布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一共产生了五个阶段的教材。但是这五种教材中多忽略了现代散文的选人。但是现代散文在文学体系中是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所以高中语文课文散文选文需要注意现代散文的选入量。并且,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频频变化的教材内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阻力。
3.编排体系及单元组合方式问题
教材内容的编写方式主要分为混编与分编两种。混编的方式可以以古通今,但是很容易混淆视听。分编的好处在于可以杜绝混编的混淆视听,但是又会因为内容的一成不变,长时间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与审美疲劳。因此无论那种教学方式都具有优势与不足。而为了杜绝教材编制产生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解决。
而教材的单元组合方式从以往的单一方式,变成了复合方式。这样的方式最终实现了优势互补,是教材选文进步的一种表现。
(二)现当代散文选文建议
1.典范性和可接受性
以文质兼美作为语文教材选文的标准,因为过于重视文质兼美,使得选文在因袭“素有定评的名家名篇”中走向狭隘,选文的多种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需要摒弃唯美、唯上的弊端。在文质兼美的典范性原则之下,要注意学生对于这类文章的喜好与学习兴趣,最终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材论文篇8
《母语教材研究》是专门研究母语教材的系列书。共十卷,五百万言,洋洋大观,探讨了我国一个多世纪以来语文教育及课程教材的历史经验,以及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母语课程教材的情况,称得上煌煌巨著。该书主要编者洪宗礼老师,一个在一线任教的中学教师,联手上百位有建树的语文专家,历经十多年漫长而艰难的跋涉,完成了这样一部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重大突破的著作。实在令人敬佩。
这是一套奠基之作,为语文课程与教材的研究打基础,为当前正在推行的语文课改打基础。课改的大方向正确,成绩显著,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与困扰,需要认真总结。这些总结不应停留于一般的经验描述,也不止是向上的汇报,应当有一些专门的研究,能把课改问题提升到教育科学的层面,前提就要有开阔的视野和清醒的理论参照。当前课改的实践经验以及所需解决的问题,是研究的出发点和生长点,也是研究的“归宿”:我们的研究终究还要解决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推进学科的发展。目前有两样基础性的工作必不可少:一是弄清“家底”。百年来尤其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经验,就是“家底”。尽管人们对语文教学状况有这样那样不满。甚至有些愤激,但无可否认,以往的语文教学还是成绩巨大,经验丰富。当我们进入研究,就必须对此保持一种温情与敬意,当然还要加上分析的态度,守正创新,把以往语文教学好的东西继承下来,绝不能搞虚无主义,一切推倒重来。其二,就是放开眼界,广为借鉴外国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特别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是照搬理论,而是结合国情,让异域文术新宗。真能落地生根,为我所用。应当说,如何结合语文课程与教材的改革来清理“家底”,借鉴域外理论,这样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母语教材研究》在这节骨眼上出版,如同及时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该书共十卷,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回顾总结我国由清末至今语文课程与教材的历史经验,梳理语文课程教材演进的线索,比较精彩的是其中对代表性教材的评价。编者从搜集到的数百套教科书中遴选出有代表性164篇课文,深入探究其选文(或自编自撰、特约撰文)的思路和原则,讨论语文教科书编制的基本规律,总结成败得失,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科学编制教科书提出一些建议。这也是前面所说清理“家底”的工作。心中有数,才不致于妄自菲薄,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仍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第二部分是翻译介绍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和教材情况,材料丰富,博取约说。例如。外国的母语教学课程标准是如何制定的,其理念和侧重点各有哪些不同,教材编制、审定和使用有哪些规定等等。都有精到的叙述。这对于当前新课标的修订以及教科书编写,无疑都会大有增益。
书的第三部分力图从前两部分资料评述中超越出来,进行中外比较,包括语文教材编制基本问题研究。中外语文教材模式比较,等等。这些研究往往扣紧当前课改所面临的某些问题,反思中求突破,借鉴中求创新,洞烛幽隐,多有辨证,新见叠出。这套书非常实用,是概观性、资料性的工具书。研究者、语文工作者和老师可以顺藤摸瓜,从中获取许多语文教学研究的信息资源;又是很有问题意识、非常切合实际的一部专著,预料对当前的语文课改能起到大的推进作用。
语文教材论文篇9
新课标高中语文的写作教材内容先从分类和排列两方面加以解释。写作教材内容的分类是指教材中的各信息是以什么为重点来安排的。从内容上看,写作教材按照文体、篇幅、技巧能力等分成不同的类别。按文体来分,分为实用文与非实用文两类。即除了文学作品外的一切记事性、说明性和论理性的文体。非实用文就是指文学作品,等等。按照篇幅分,有段落写作与文章写作两类。按照知识、技能和技巧分,分为以知识学习传授为主线的和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两大类。
本论文中三种版本语文写作教材具体如下:人教版写作教材的组成部分:第一是“表达交流”专题写作。第二是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练习,它是与“阅读欣赏”合在一起的。第三是与“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的写作练习。苏教版语文写作教材一共五册,分别以人文的话题为中心,设置了三个专题:“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每一册四个专题,一共二十个专题。粤教版五册必修教科书中的写作教材由单元主题和文体交织构成。读写结合的写作教材每一单元都是由语文综合活动组成,由“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关注社会、走近经济”五个主题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高中三年究竟能够掌握多少写作技巧、能够形成什么样的写作能力,并不能预知。这不仅是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和学生的能力差,跟写作教材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们不能确定写作教材能不能提供培养写作能力的依据。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写作教材的功能
1.传播信息的功能
通过教材文本学到什么。过去传统教学常将教材课本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和对象。学生对教材要完全地记忆和理解。教材最基本的功用就是为教学提供资源。所以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控制着课堂,教师个人很少有创新的知识或是师生互动而来的新知识。即便老师有自己个人的知识见解,也是就教材来理解教材,仅仅传递教材中的知识。教师的个人知识一定是服从于教材内容,而没有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中。这样教学,教师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会在整个课堂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就能在理解和建构教材内容意义的基础上,让师生共同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能力。
2.学习辅导帮助功能
怎么来使用教材。在课文开头列举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通过课文后面的训练题提示学习重点,也应该预设学习过程,思考学习路径。教材的学习指导功能,是指教材教学什么,用什么教学,教材对学习过程有何制约与影响。学习过程正是把学习目标、文章主旨与语言知识等有意义价值的信息与学习活动联系起来的最基本过程。传统语文教材的编写多是呈现学习对象,缺少处理对象的学习方法引导。语文教材教本到现在学本的转变,使教材不再仅仅是学习内容的载体,还应该体现学习过程的进度。但传统的教学只罗列学习目标,缺少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目标写作教材,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只是应试地完成写作。学生关于写作的认知也只是来源于自己已有的积累认知。教师的任务就是检测学生现有的认知理解能力,然后选择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任务并且以合理的方式呈现这个任务,最后学生完成任务而教师从教材中提供所必需的帮助。而新课标下的写作教材就是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状况来设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阶梯,引导他们到达最近发展区。写作教材作为师生教学的共同载体,应该提供教学方面的帮助。因为写作教材的目标和内容都高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要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材目标的预设,就要为他们构建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提供教学写作的指导和帮助。
本文对新课标下新教材的内容、结构做了简单梳理,发现许多方面都是直指语文教学的写作教学和写作训练,还有一些重点落在写作教材的某一个大环节上,如写作训练体系的编排、写作训练的跨文化理论研究等。这些研究都为写作教材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文献。但这些研究关于写作教材是否应该有目标以及目标是什么,是模糊不清的。研究者大多跳过了教材本身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与学的帮助这个论题,直接进入到教学实践层面探讨教师对教科书的使用和学者对于写作教材的内容研究,没有能够形成共识。研究者多是就一套教材进行剖析,而把几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的则很少。
语文教材论文篇10
摘要:在探讨职校英语教材的改革,通过分析,并结合我校所用的教材及学生实际,解决教材偏深、偏难,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无法激发学生兴趣等问题。提出必须进行职校英语教材改革,以适应职校发展,也为学生进入社会作好准备。
关键词:职校英语教材;实用性;专业性不强;需要改革
在中国,英语纳入课堂教学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致力于英语教学的探讨与改革,才使得英语的教学发展达到目前的水平。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外语教学还相当滞后。国内地域之间、学校之间外语教学水平存在者很大的差距;职校的英语教学与普通中学有着更大的差距。因此,职校英语教材的改革是我们职校英语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
1职业中专英语教材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多年来,职校英语教材均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专的老教材,这套教材在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方面比较系统,但在听说训练方面有些欠缺,而且与职校所学专业知识联系不大。有些学校虽然选择了与专业有关的教材,但难度教大,不利于学生学习。综上所述,各职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组织老师编写校本教材。让教师好教、学生易学。职校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极为重要,特别是在求职,如果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临场素质好,不失为抓住一次就业的好机会。
2目前英语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不足
现在,职校所用的是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教材编写的《中等英语综合教程》,每个单元包括:“listeningandspeaking”(听说),“comprehensiveenglish”(综合英语),“readingforthoroughunderstanding”(完全理解性阅读)和“fastreading”(快速阅读)四大模块,以及配套练习“listeningexercise”(听力练习),“vocabularyexercise”(词汇练习),“grammarexercise”(语法练习),和“readingexercise”(阅读练习)。这套教材内容丰富,题材新颖,但对于职校生而言确实存在着词汇量偏多课文偏难的问题。以他们的基础和素质来学习难度相当大的教材,确实令人头疼,特别是“comprehensiveenglish”和“readingforthoroughunderstanding”,这些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而职校生大部分外语素质较差,使用这么繁杂的教材让他们学习,无形中就在他们的心中设立了一道屏幕,增添了他们的畏难情绪,有哲人说:“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看到这么高深而繁杂的教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另外,《中专英语综合教程》这套教材,除了太深、太难外,专业性、实用性也不够强。课文大多是传记、故事,以及一些语法现象。专业性,实用性的词汇、语句鲜为人见,例如教材中的《twogeniuses》这篇文章大约有200个词,却出现了28个生词和难懂的非谓语动词,老师讲完能听懂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而且在实际中也运用不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
3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材改革的可行性
学生来职校的目的,是想学到一些实用技术,当然包括英语在内,而实用英语指的日常用语和专业性术语。职校生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加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他们求职或工作中运用至关重要。例如,在2000年,上海外资企业来我校招聘学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只要他们能用英语作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用人单位将会感到满意而录用。但是,大部分学生未能使前来面试的考官满意,从而失去了这次难得的就业机会。老师、学生无不为之惋惜,为了不想重蹈前车之覆辙,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我在电子班英语教学中做这样的试验,我就电器作了小结:电灯(light),电风扇(electricityfan),收音机(radio),电话(telephone)等。学了这些单词,学生们禁不住要问: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又怎么说了,老师?这时我并不急着回答他们,而是留作课外作业,叫他们回去查字典或资料,下一节英语课告诉老师,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于与专业有关,他们积极性、求知欲很强。下一节,我先让他们口、笔头测试已教过的单词,然后检查布置的练习,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完成。这缘于他们学到了专业性、实用性的知识,从而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同时,老师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成绩日益好起来,教学也逐渐走向成熟、走向完善、走向优化。因此,必须加强英语教材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4对改革英语教材的看法和建议
4.1浅,易懂,接近生活等方面激发动机
目前职校所用的英语教材,是采用普通中等专业的教材,这类教材有一定的梯度和难度,它适用于正取的普通中专生。而现在职校生,英语几乎都是他们的绊脚石,而这套教材太深,太难,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师生双边教学活动难达成一致共识,学生因此产生自卑感、失败感。于是,辍学率高,流失现象控而不止。要想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便其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职校英语教材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后的教材,一定要注意难度要适合,经过努力至少可以见一些起色。否则,总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就会失去信心,产生失败感。基于以上原因,我建议职校英语教材改为:
(1)把“listeningandspeaking”作为英语学习的突破口。找一些简单的,贴近生活的日常用语作为内容,例如:问候用语,提供和请求帮助、电话用语、道歉及道谢、求职及面试、告别(郭兆康,2000;12)等等,只有接近生活,学生的学习劲头才会提高。最终取得进步,增加信心,英语成绩大幅度地提高,这种先调动学习兴趣,由易渐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
(2)发展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使内容浅显易懂,贴近生活,有趣味性,学生们兴致就高,一改往日在课堂上睡觉、搞小动、看其他课外书的习惯,踊跃举手说英语、上台表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以前不愿学、不愿开口的同学,现在也学得津津有味,路上遇到我时还主动跑过来用“hello,nicetoseeyou!或用fancymeetingyou!”等句子和我打招呼,我感到非常高兴。可喜的是,学校领导也已经认识到日常用语和专业术语的重要性,强调一定要抓好口语训练。这正是学生和我们英语老师所期待的。
4.2专业性,实用性方面激发兴趣
原职校的英语教材,无外乎一些传记,故事,罗列了一大串的外国人名,地名,还特意在课本书中列了表,作了诠解,惟独找口语交流、专业性词汇。前几年来,我校国防班学生的不知道枪、炮、坦克等英语单词;烹饪班的学生不懂油、盐、酱、醋等单词;餐旅班学生连基本服务用语都讲不出来。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充满着神奇色彩的中国,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如果没有一个言语相通的导游,致使他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些将是对我国旅游业的严重打击。因此,专业性、实用性的英语教材是我们师生日夜以待的。
参考文献
[1]陈琦.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中学语文“微写作”实践 2023-03-03 10:27:58
统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2023-02-16 09:04:53
教育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的意义与措施 2022-12-05 11:48:18
小学语文诗歌中植物书写的特点及教学 2022-11-25 14:24:23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2022-10-28 09:29:15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2022-10-27 09:03:26